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世界上有超过13 亿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怎样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假设前提,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尽管这些解释千差万别,其中有一点就是大家越来越将目光聚集到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上。解决农村“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政府施政的一大重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稳定、持续地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因此,建立一个健康的农村金融市场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增长以及减少贫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作用;三农

一、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农村金融作为整体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领域中,有三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即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1、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农业信贷补贴论一直是农村金融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传统学说。根据该理论,为缩小农业与其它的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农业的融资利率必须较其它产业的利率要低。同时,考虑到非正规金融一般以高利为特征,使得农户更加穷困并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促使高利贷消亡,需要通过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和信用合作组织,为农村注入大量低息的政策性资金。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广泛实行相应的农村金融政策,以贫困阶层为目标的专项贷款也兴盛一时。

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农村金融市场论或称为农村金融系统论逐渐取代了农业信贷

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重视市场机制,其主要理论前提与农业信贷补贴论完全相反,认为农村居民以及贫困阶层是有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

3、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对于稳定金融市场来说,合理的政府干预非常重要。农村金融理论因此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理论学者认识到要培育稳定的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减少金融风险,仍需必要、合理的政府干预。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在农村金融市场方面的主要政策建议有:一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低通胀率等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是在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前,相比利率自由化,更应当注意将实际存款利率保持在正数范围内,并同时抑制存贷款利率的增长;三是在不损害银行最基本利润的范围内,政策性金融是有效的;四是政府应鼓励并利用借款人以及组织借款人互助合作的形式,以避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贷款回收率低下的问题;五是利用担保融资、使用权担保以及互助储金会等办法是有效的,可以改善信息的非对称性:六是融资与实物买卖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以确保贷款的回收;七是为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应给予其一定的特殊政策,如限制新参与者等保护措施;八是非正规金融市场一般效率较低,其改善可依靠政府适当介入加以引导。

二、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1、农村经济恢复阶段。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连年战争的创伤,使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农村经济处于极度落后的境地,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农村经济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以后支持城市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农村改革前的单一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自然灾害和一些非经济因素等原因,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呈现出极强的波动趋势,如农业经济增长率在1960 年和1964 年达到最低点16.4%和最高点12.9% ,二者相差近30 个百分点,其非平稳程度可见一斑。

3、改革开放后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阶段。这一阶段从1978 年到1990年间,由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农村经济得

到健康稳步发展,这一阶段经济增长虽有所波动,但波动幅度

很小。

4、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阶段。从1990 年以后,农村经济的发展步入平稳的发展时期,但是从1997 年开始,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农村经济增长率基本上呈现出平稳略有下降趋势。纵观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率在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中,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态势,而在此以后的二十多年中,农村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相对平稳一些。这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三、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机制

金融市场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效率高的金融体制把资本从储户转移到借款人,把资源引向生产性的可赢利的投资项目。效率高的金融市场还可以通过分担风险和促进交易来提高增长。这对于农村金融而言同样适用。从理论上分析,由于农村金融中介的存在,一方面农村金融的发展使储蓄转变为未来消费变得非常容易;另一方面,利息的存在又使储蓄能够带来增值。虽然农村金融的发展也有促进消费倾向增加的可能,但从总体上来看,农村金融中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储蓄率上升;农村金融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而促进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如果考虑到金融在现代经济中还可以提供超过储蓄量的信用货币投入,这种促进作用还更加明显;农村金融还可以促进劳动投入的增长,表现为农村金融通过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金融领域自身也直接吸纳了就业。

四、我国学者对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的研究日渐增多,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以来,农村金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要素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课题。因此,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形成了多种基本相同的研究结论;而更多的学者将研究视角深入到农村金融的各个层面,从多个角度考察影响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支持作用的因素。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的经济基础

我国制约农业信贷有效投入的原因在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一是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均衡。从辖区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看,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

农户之间的结构差别较为明显,客观上制约了涉农金融机构信贷对

“三农”的有效投入。二是农业科技含量不足,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缓慢,给信贷需求方与供给方带来负面效应。

2.农村金融抑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货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并且正规金融体系在中介功能上正逐渐被非正规金融所替代。

3.农村金融制度

由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环境不佳,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并由此决定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只能选择政府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模式,从而造成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常常落后于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系统的协调制度就会走向非均衡状态,资源就不能在农村经济实体与农村金融部门之间达到最优配置,从而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因此,要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制度创新机制,促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保持较高的制度弹性。

4.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

作为重要的要素市场,农村金融市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于农村金融需求,由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农户和农村企业经济活动内容和规模不同,其需求也表现出多层次性的特征,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金融组织和不同形式的金融供给来满足,要构建需求导向型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以均衡农村金融商品的供求。

五、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从现有的理论观点看,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 1、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持这种观点的西方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只是一种巧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金融也在发展,二者沿着各自的逻辑发展,不存在因果关系。

2、经济增长导致金融发展。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现代金融体系之所以复杂是因为金融体系为了实现它的两个基本功(在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充当媒介、为资金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不同的制度安排。

3、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方向是金融发展导致经济增长。赞同这一观点的人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他们认为由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产生和发展,金融体系的功能在于动员储蓄、配置资源、实施公司控制、润滑商品和服务等,通过这些渠道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4、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

这里的因果关系仍旧会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但其侧重点不是强调金融发展促迸经济增长,而是相反。持这一观点的经济学家如戴蒙德和库格曼等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结构上的刚性及其供求弹性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决定了其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上供给及相应需求不足;市场供给及相应需求的相对不足又决定了对应的价格参数不能真正地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如此循环,就会形成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阻碍关系。

5、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有些金融学家如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他们认为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的发展会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成本,有利于投资特别是长期投资,这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经济的增长,又会要求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步发展,以便二者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反过来促进了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奇. 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多元思考[J].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7)

[2] 傅江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中国金融, 2005 年 06 期

[3] 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绩效评价. 江苏社会科学2006.01

[4] 成思危等. 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5] 周小川. 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 经济学动态,2004,(8):10-15

[6] 李刚. 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财经科学,2005.04

[7] 何广文.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 中国农村信用合

作,2001,(9)

[8] 麦金农.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9] 吴晓灵.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金融2006.11

10] 安翔.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基于帕加诺模型的

会计与审计五班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 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正在逐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全面展开。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基础薄弱,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能力不足;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矛盾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发现一般情况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信息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土地、资本、人口等因素,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总结发现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土地、人口、农村金融,本文作者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因素进行分别说明。 土地因素,这里主要是说农业耕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耕地不足,而且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 / 4。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计算,目前不足1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 / 4 ,即使与建国之初的水平相比,亦下降了3 / 5。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有1 / 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16亩以下。目前,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耕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确实严峻,令人担忧。我国地形复杂,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 3 %,高原约占26 %,丘陵约占1 0 %,盆地约占19 %,而平原只有1 2 %。由于山地较多和干旱缺雨地区的面积较大,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可用于农林牧渔各业的面积只占7 0 %多一点,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却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堪忧虑的是,即使在这样一种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的耕地面积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日趋减少。有资料统计,从1 9 7 9年到1 9 8 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3 6 7万公顷,大体相当于一个山西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建国以来,伴随着新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辉煌历程,四川农村经济步入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轨道。 农业生产高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得到保障 建国60年来,四川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发挥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作用。1949-20XX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亿元跃升到亿元,年平均增长%,超过同期全国农业平均增长速度个百分点,四川农业经济总量及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各省前列。粮食总产量从1990年开始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00公斤,实现了全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从而保障了粮食安全。到20XX年,全省油料总产量达到万吨,比建国之初增长倍;烟叶总产量万吨,增长倍;水果总产量达万吨,增长倍;肉类总产量达万吨,增长258倍;禽蛋产量达万吨,增长6倍;牛奶产量达万吨,增长倍;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万吨,增长118倍。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 建国60年来,我省乡镇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20XX 年,四川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出的70%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与20XX年相比,年平均增长%。20XX年末,四川已拥有规模以上的乡镇工业企业5873

户,规模工业增加值达亿元,占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9%,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显著,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 建国60年来,四川农村经济由单一的传统农业逐步向二三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据测算,1978年四川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到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为28::。在农业经济内部,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到20XX 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到%,比1978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上升到%,比1952年提高了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产值超过了粮食作物45%,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提高了个百分点;牧业生产中,牛羊禽肉占肉类总量比重上升到%,比1952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XX年,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比1978年提高了个百分点。20XX年四川有178个县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农村基础教育得到普及和进一步巩固。农村各类职业中学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达到4810个,妇幼保健、床位、医护人员生得到充实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

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高安市工商局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情况汇报 (2010年7月26日) 高安,地处赣中偏西,全市人口84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牛等生产基地,农业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我们高安市工商局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发挥职能,把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切入点,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管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纪人队伍稳定建康发展,到今年6月底,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备案的各类经纪人853户,从业人员3600人,主要涉及货运、肉牛、蔬菜三大领域,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近几年来,我们高安市工商局历届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农村经纪人培育发展工作,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股室局和基层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工作领导小组,把培育、发展、监管农村经纪

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干部认真学习《经纪人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经纪人管理办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激励干部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工作。为帮助农村经纪人解决实际问题,我局建立健全了联系帮扶农村经纪人工作制度,与农村经纪人结对帮扶,切实帮助农村经纪人解决涉及市场准入、合同签订等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工作力度,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经纪活农工作实施方案,将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工作列为目标考核项目,层级分解,严格落实责任制,并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纪人的培育发展工作。 (二)严格规范,促进有序发展 认真开展行政指导是规范农村经纪人在市场经济中经 纪活动的重要举措。农村经纪人作为一项新兴的行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地位突显。我们本着“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并将行政指导这一非强制性的柔性监管手段引入经纪人监管工作中。我们着力抓好“四规范”,即:一是规范准入行为。按照《经纪人管理办法》及《实施意见》的要求,核定规范的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一户宣传一户、发展一户规范一户、检查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以青石镇澄潭村为例,目前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就是基本的办公经费也无法维持,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7146948.html, 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作者:秦洁 来源:《会计之友》2013年第11期 一、引言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城乡经济并不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自动趋于协调发展。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协调,需要政府对农村发展给以政策扶持和引导(李树,2009)。近年来,伴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逐渐成为整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刘健,2008),但其发展速度仍相对缓慢。从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到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都在逐年下降。政府财政支农和金融机构贷款成为国家促进农村经济方法的重要方式。但是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金融机构对农业及乡镇企业的贷款总和仅占总贷款额度的4.96%,财政支农也仅占财政支出总额的6.5%。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然而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关系的专门研究却起步较晚。2005年美国《农业金融评论》综述了过去35年在农业金融方面的专题研究,也就是说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对农业金融的专门研究也不过三十多年(曹协和,2008)。在国内,由于学者们采取的方法、选择的变量对象以及时间长度的不同,使得关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结果截然不同(刘健,2008)。 一部分学者认为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影响不显著,甚至有抑制作用。邓莉(2005)借鉴金融结构论的思想,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研究重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业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金融的依赖程度也不高。谢琼(2009)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非但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反而在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化和农村消费方面存在消极影响,农村金融制度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存在偏差。金融支持除了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外,还包括政府的财政支农。农业财政支出是农村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来源(温涛,2005)。邹小勤(2008)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农业财政支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共产品经济正外部性不显著。温涛(2005)运用中国1952—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而还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双重瓶颈,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决非简单的注入资金的过程。 另一方面,大量学者却认为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李学春(2009)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发现从长期看,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功能发挥无关;但短期看,中国农村金融功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也有学者是从特定省份或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的。王俊芹等(2009)以河北省为例,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进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降实科学进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进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健康进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xx镇农村经济进展状况 xx镇位于中江县南端,距镇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0000人,非农业人口3000余人。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养别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别够等因素制约,新阶段xx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日子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别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峻,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完全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养低下,进展意识别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还是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进展意识别强。同意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都是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治理模式。农村有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哺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同意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进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进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别能满脚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如今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峻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操纵、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别多。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镇别断探究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辟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对加快xx镇农村经济进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进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农村带来新的进展机遇,,我镇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进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进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环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进展能力别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进展基本制度建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给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进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哺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进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治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省集约、严格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爱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进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业进展道路。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进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大力进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加快进展二、三产业。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别断提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农村经济发展总结文章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 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浅析 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无不令国人欢呼,令世人惊讶。中华民族振兴显示出光明的前景,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前赴后继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谁忽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谁就没有良心!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人不能小觑的,是任何人无法磨灭的! 那么,作为中国高速发展期的中国人,我们是否应该沉溺于这种成就之中,大奏凯歌,洋洋得意呢?显然不是这样的。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依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阶段没有变;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凸显的社会、经济矛盾日益尖锐;近年来国家周边领土争端不断,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凡此种种,无不在告诫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荆棘密布,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依旧任重道远。 作为山西财经大学的学生,我在入校之初就在心中立下誓言,要为祖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今天,我在此就我国改革开放35周年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

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浅析,鄙陋之处,承蒙指正。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泰戈尔的一首经典诗作,其文学意义毋庸多言。然而,着眼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我们可以对其作出相应的解读。生活在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孩子都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就像同根生长的树枝,然他们伴随着他们的出生,与生俱来的

2020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0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总人口5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2.4万人,耕地面积782.2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xx辖区内国有商业银行、农发行、城乡信用社及其分支机构、邮政储蓄银行等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立足xx市情,按照“信贷支农、支付助农、信用惠农”的思路,积极贯彻落实中省“三农”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不断实现金融服务科学化、创新化、规范化,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突出窗口指导,提高“三农”信贷政策执行力。人行xx中心支行、xx银监分局,积极贯彻落实中省有关“三农”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先后制定出台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全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xx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___》、《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指导意见》、《加大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___》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指导意见。并结合xx“三农”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等支持措施。同时,人行xx中心支行作为管理机构,积极探索信贷政策窗口指导的有效途径,以35个信贷政策监测基点为平台,将涉农信贷投放纳入信贷政策导向评估考核体系,对金融机构“奖优罚劣”,引导辖区内涉农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XX年1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为306.78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

49.18%,当年新增14.68亿元,占各项新增贷款比重18.47%,有效地落实了中省各项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 (二)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xx各级金融机构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为突破口,持续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机制。人行xx市中心支行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队人马、一套措施、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推进会。通过应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农业生产补贴、农民消费促进、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既减少了国家补贴资金发放环节,又扩大了农民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还防范了补贴资金被挤占、截留等风险,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逐步成为全市农民获取金融基础服务的有效补充。 二是强宣传。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在庙会、集会上通过发放年画、宣传折页、宣传纪念品、有奖问答、现场解答、悬挂宣传条幅等方式,使农民群众对银行卡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中支与金融机构携手,组成志愿者队伍,开展“面对面”宣传,提高参与度。316名团员青年组成央行青年志愿者队伍,定期进村入户,宣讲使

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

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

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字】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免征农业税,消除对农产品的负保护;推动农村基层政府机构改革与农村组织制度变革;推动涉农财政制度的改革;在土地使用证的基础上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与保障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强化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与检疫体系;建立农业咨询体系;建立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促进机制。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迈入新时期以后,一方面加入WTO迫使我国农民越来越多地面对来自国际市场质优价廉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_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造成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差,农产品出口经常受到绿色壁垒的阻碍,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劳动力转移不彻底,农村经济发展还没有步入良性循环。要改变这﹁局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政府管理

体制、组织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免征农业税,消除对农产品的负保护不少国家对农业实施各种形式的保护与补贴,与此相反我国不少农产品的有效保护率(EPR)和生产者补贴等值(PSE)均是负值,表示政府对这些农产品的征税大于对它们的补贴,所以我国还存在如何消除负保护的问题。政府决策部门应改变指导思想,将从农业和农民处抽取剩余资本来支持工业发展转变为由工业化支撑起来的财政来支持农业. 许多国家都不征收农业税,免征农业税可以作为政府在WTO 框架下支持农业的一个有效手段。由于我国农业税的计税方式是按照历史的产量基数确定的,因此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税赋较重,免征农业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从减轻农民负担看,由于很多乱收费总是跟着农业税来搭车收费,免征农业税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最有效地完成税费改革。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进行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试点,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种补法:一种是按照农民人头补,另一种是按照承包地面积补,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较复杂,有些农户人多地少,如果按照面积补这些农户就比较吃亏;而另一些农户人少地多,如果按照人头补又不合理。由于WTO规定绿箱支持只能以不刺激生产为前提对生产者提供直接支持,如按耕地面积、农业人口、收入水平为依据提供各种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一)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资市场秩序混乱。但是,从目前我国农资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是十分的乐观。首先,我国的农民对于农资市场缺乏敏感性,盲目的去进行种植或者养殖,使得我国农资市场上出现了某种产品因为农民的主观臆断而产量增多的现象,自然会导致销量的落后。同时,加之我国农资市场的检验程序不是十分健全,缺乏一定的制度支持,在缺乏规范性指导的基础上形成的农资市场,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科技支持不足。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在销售渠道的探索,还是经济发展的规划等各个方面,都需必要的科技支持,尤其是在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技术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着眼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技术的支持严重不足,无论是在技术的投入,还是在技术的引进,乃至是技术的再开发上,都没有形成一定的效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市场经济,适当的获得与自身发展相关的信息和技术,但是,在这一方面上,我国农村经济显得十分被动,失去了获得科技支持的主动力量。 3.服务体系不完善。无论是任何一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服务体系,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一定的服务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比如说,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农业服务体系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其他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相对较大,在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较多的资金支持,导致了我国农村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价值由于一些服务体系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忽视了自身的作用性,也影响了服务体系的服务性质。 二、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来看,需要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努力,以便于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取得长远性的发展。 1.强化政策支持。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无一不强化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支持政策上还是存在着不足,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比如说可以指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在现有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不段的进行完善,以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具有坚强的财政后盾。同时,从我国政府角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

《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及对策》【摘要】作为我国金融发展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农村金融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金融支持作为保障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非常依赖大量财政支持,来促进农村的金融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下文就将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对策 1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提升,农村对于各种金融支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并不能够提供满足农村金融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存在着服务滞后以及服务范围不够全面的问题,这都是因为农村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缺少创新带来的动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金融支持服务都是针对短期资金的借贷,而对于中期以及长期的金融服务,则缺乏相关的业务。除此之外,在农村的金融支持服务还存在着及时性不够以及业务种类不够全面的问题,虽然经过这些年来我国政府的不断改革支持,使得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但是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仍旧不够完善。2)信用风险高。农村地区金融信用风险高,是造成金融支持服务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农村在很长时间内都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借贷不还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造成了农村金融机

构信用风险较高,因此不愿意开展相关业务或者是要求很严格。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村民缺少抵押担保,除了自己的房屋以及土地之外,并没有其他可以用作金融担保的东西,因此较难开展借贷业务。虽然我国曾经尝试在农村推广小额贷款,并且随之进行了短期的信用风险评估,但是从长期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效果。3)业务种类单一。与城市当中较为发达的金融体系相比,在农村当中,金融业务还处于发展当中,金融机构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较为单一,并且所开展的业务数量非常的少,甚至在部分乡村当中,金融机构只开半最为传统的存款以及贷款业务,而其他业务只开放部分,或者是根本不开放,并且贷款只为村民进行种植业以及蓄养业的生产资金的借贷。除此之外,在许多农村当中,线上金融服务覆盖的并不全面,甚至部分农村地区无法开展线上金融服务,就算能开展,也会出现业务周期长,处理效率低等情况,使村民无法享受到较为快捷的金融服务,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进行资金筹集的能力,以及影响了乡村农产品的销售。 2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的对策 2.1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想要在农村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第一个方面,需要加快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银行的体制改革,使得这些金融机构能够坚持以农民为根本,不断的开展以及创新一些为农民服务的金融业务,紧紧围绕着增强为农民服务的目标,将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各银行支持服务农民的业务服务功能,不断地加强并引起重视,并且建立一个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 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 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 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 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XX 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 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 增长8.5%、 9.5%、8.8%和4.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 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 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XX年 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 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XX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 40000平方米,全 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XX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本科学位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3)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完善. 4 (三)农民观念落后,可支配收入偏低 4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5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7)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7) (二)完善及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制度. 7 (三)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8)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9)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9)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参考文献 (10)

浅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口增多、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我市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相对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阳山县北部山区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研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近年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网点收缩、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农民贷款难等现象普遍存在,表明农村金融支持在不断地弱化,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现象的产生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亟待我们去解决。我国在改革的道路上一直在探索,以求找出真正促进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关于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这一问题,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也做出了很多研究。 1 国外关于农村经济金融支持的研究 Levine和Zervos(1998)在研究中证实了银行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认为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Hellmann和Murdock、Stiglitz(1997)等人又提出了“金融约束论”,认为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深化具有极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因此,应鼓励银行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市场。但由于竞争性习惯和高昂的交易成本会使银行体系产生内在的不稳定性,且银行在开拓新市场方面的相关信息具有公共品性质,不仅银行自身没有动力,而且自由竞争也达不到社会最优的结果。因此,他们提出: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为银行创造条件,从而促进金融深化,实现经济增长。 Ghate(1992)利用亚洲国家的实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正 规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非正规金融部门会随着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一个较大的非正式金融部门的存在有利于货币的有效配置并实现稳定目标的信贷政策;非正规金融部门和正规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去除存款利率的限制达到金融自由化的目的。 Adams和V ogel(1986)认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应该实行更灵活的利率政策、获取较少的贷款对象,并且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R. Mchinno和E.S. Shaw(1973)分别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根据他们的观点,金融制度与政策同经济发展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激励或相互抑制的关系:健全有效的金融制度及其政策能够充分地动员一个经济体系的资金运用并实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或增长;同时,有效的经济发展或增长,也会通过一个经济体系的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