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自然电位

第四章 自然电位

第四章 自然电位
第四章 自然电位

第四章 自然电位

斯仑贝谢在1928年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井中电极与放在远处的地面参考电极之间有电位差,该电位差随地层变化,通常相对于泥岩的电平有几十到几百毫伏(图4—1)。

研究过该现象的科学家有:道尔(1948和1950),威利(1949和1951),贡多尼(GO-ndouinndouin)等(1957,1962),贡多尼(Gon-douin)和斯卡拉(Scala)(1958),希尔(Hill)和安德森(Anderson)(1959)。

下文简要说明他们的论述和结论。

对着一种地层的自然电位能够由有关离子运移的两个过程引起:

1)动电(电过滤或流动)电位(符号为{EK)是在电解质穿过多孔的非金属介质时产生的;

2)电化学电位(符号为Ec .)是在两种不同矿化度的流体直接接触,或由半渗透膜(与泥岩相当)将它们隔开的条件下出现的。

4.1. 动电电位的起因 动电电位是在钻井液柱和地层之间存在压差,钻井液滤液被迫流入地层时出现的。

滤液通过以下地层流动,就产生动电电位:1.)渗透层的泥饼;2)正在受到侵入的渗透性地层;3)泥岩层。

希尔和安德森(1959)研究了通过泥饼的流动电势(图4—2),而在此几年以前(1951)威利提出了通过泥饼的如下的电势E 的关系式:

()][1mV p K E y

km c ?=

其中y 值在0.57到0.900之间。

通过泥岩存在的过滤电位已在实验室中由贡多尼和斯卡拉(1958),希尔和安德森(1959)得到了验证(图4—3.)。安德森等发表的现场资料也证实了泥岩动电电位的存在。贡多尼和斯卡拉给出了泥岩的电动势:

()][1mV p K E y

ksh ?=

其中的K 2=-0.018(R mf )1/3。

流动电位的大小取决于几个因素: 1) 过介质的压差△p ;

2) 移动滤液的有效电阻率R mf ; 3) 滤液的介电常数D 1 4) 仄塔电位ξ。

5)滤液粘度μ。

因为泥饼的渗透率很低(10-2~10-4毫达西),所以钻井液柱和地层之间的压差大部分都降落在泥饼处。通过地层的剩余压差是很小的。所以,渗透性地层中的全部动电电位通常实际上就是泥饼部分的动电电位。不过,在泥岩部分也要产生同极性的动电电位(在井筒一侧(高压区)为负,在地层一侧(低压区)为正)。

因为在渗透层处测出的SP偏转是相对于泥岩基线的,所以动电电位对SP信号的贡献就是泥饼的E kmc和泥岩的E ksh之差。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显著地出现剩余动电电位,因为

1)在枯竭地层,流体压力小于原始压力,而泥岩中的压力仍然非常接近于原始值。所以两种电动电位就不再处于平衡状态了。

2)特殊钻井液。据报道,某些钻井液系统性地产生一些剩余流动电位(希尔和安德森,1959;贡多尼等,1962)。

3)重钻井液。它们产生比通常见到的更大的压差(贡多尼等,1962;奥尔索斯,1967)。

4)低渗透地层。

当地层的渗透率很低时(k<5毫达西),泥饼根本不会很快地形成,钻井液与岩石直接接

触。所以,全部的压差都加到地层上。

如果钻井液滤液为淡水,流体向地层内的移动(缓慢的移动)能够造成几十毫伏的负SP 。如果孔隙压力大于钻井液压力,相当于地层流体向外流出,则动电电位为正值。

当固体(岩石成分)与溶液(孔隙流体)直接接触时,在交界面处就形成电位。这种电位的起因是:

1) 从溶液中优先吸附特定的离子到固体表面。

2) 固体表面分子的离子化;例如,泥岩中轻的正离子((Na +,K +,H +,…)的趋势是进

入溶液,把负电荷留在泥岩的片晶体上。

3) 固体晶格本身可能有电荷。在泥岩中,由手Mg 2+替代A13+,或者由于晶格的不完整

(缺失一个原子)而形成负电荷。

最终形成的电极性取决于固体性质。对于砂岩和石灰岩,固体表面呈负极性;泥岩表面 呈强的负极性。

在固体上的电荷被相邻溶液中聚集起来的相等数量的反符号电荷所补偿。固体上的负电 荷把正离子从溶液中吸引到它的表面上来(图4—4)。

头几个分子层可以组成—个“固定层”,从流体力学上讲为不可动层。在离开表面稍远一些的地方是“扩散层”,在其内也有多余的正离子,不过层内液体是可移动的。其后就是液体呈电中性的体积溶液了。

由交界面到液体的电位剖面示于图4—4,取呈中性的体积液体的电位为零。 “扩散层”内边缘的电位被称为仄塔电位ξ。因为孔隙壁那里的离子密度较大,所以虽然该处的离子迁移率可能较小,但是其液体仍比孔隙内体积液体导电性强。孔隙导电性比根据体积液体导电率预测的有所增大的现象被定义为表面导电性。它被认为是相对独立于孔隙水导电率 的。

图4—5示出在圆柱孔隙中流动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对孔隙施加的压差使流体流过孔隙。液体也流过扩散层,带走该层的

多余正离子。这种电荷的移动使整个孔隙长度范围内产生电位。该电位引起通过孔隙返回的

电流流动,以及通过孔隙中液体产生电位降。

林奇(Lynch)在1962年提出了这样的关系式:

πμ

ξ4w k R D E ?=

(4-3) 式中 ξ—前述的仄塔电位;

D —水的介电常数; △p —压差;

Rw —水的电阻率;

μ—水的粘度;

图4—6给出一个在低渗透地层处

出现的流动电势的实例。

一般情况下,泥饼的动电电位被泥岩的动电电位所补偿。所以,流动电位可以被忽略掉,认为测出的自然电位仅与电化学电位有关。但是,为了计算电阻率,在解释自然电位偏转之前,必须辨认流动电位。现将辨认流动电位的几个特点简述如下:

SP 数值异常地大,导致不正确的低RW 值(与RWQ 或已知的Rw 值相比)。

SP 偏转常常随深度迅速变化,形成尖顶型曲线。

低渗透性地层的泥饼厚度减小或者没有泥饼(参看井径测量.)。

钻井液很淡,地层水为淡水或微咸水。

地层相当纯,而泥质含量大大减小了流动电位(参看自然伽马或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必须有一定的孔隙度(参看孔隙度测井密度、中子、声波)。 存在有大的压差(查看钻井液密度)。

在这些情况下,应使用其它方法估算Rw .

4.2. 电化学电位的起因

电化学电位E c 是下述两种电位之和。

4.2.1薄膜电位

当两种不同离子浓度的电解质被泥岩分开就产生电 动势(图4—7和图4—9)。泥岩中的粘土是由原子Al 、si 、o 等构成的品格组成的。O -2一离子占居最外沿位置,在晶格上有负的净电荷。结果,可以通过泥岩,Na+离子就从溶液中被吸引过来,而Cr 离子被排斥。这样以来,Na +离子在两种溶液中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迁移。在泥岩两侧引起的离子不平衡形成电动势一薄膜电位E m :

()wf w m a a K E /log 3=

(4-4)

式中 K 3 = 2.3RT/F (4-5) (2.3是用于自然对数与以十为底对数的转换); R —理想气体常数[8.314J/(K.mol )]; T —绝对温度(开尔文);

F —法拉弟常数(96489C/mol ); a w —地层水的离子活性;

a mf —钻井液滤液的离子活性; K 3—在摄氏25度时为59.1毫伏。

由于离子扩散的实际速率非常小(几毫安的电流),而电解质的体积非常大,因此对所有的意向和目的来说,Em 被认为是不随时间变化。

注意:在钻井液滤液和钻井液之间的泥饼上也有小的薄膜电位产生。这实际上是可以忽略的;

2.2.液体的结或扩散电位 4.2.2 液体的结或扩散电位

这是在侵入带中钻井液滤液与地层原生水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图4—8和图4—9)。Na +和cl -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率,因此在两种电解质之间离子扩散的速率是不相同的。因为Na +离子的尺寸和与水分子的亲合力较大,所以它的迁移能力较差。结果,在较淡溶液一方就聚集了cl -离子,而在较咸一方聚集了Na +离子。这种不平衡形成了电动势Ej ,表示为:

)/log(4m w j a a K E =

(4-6)

在摄氏25度条件下,系数K4为11.6毫伏。它近似地表示为:

F

RT

u v u v K =-=3

.24

(4-7)

式中 v —Cl 的迁移率(67×10-5cm 2/sV ); u —Na 的迁移率(45.6×10-5cm 2/sV )。

4.2.3 电化学电位(E c )

这是薄膜电位与液体的结电位之和:

mf

w

j m c a a K E E E log

=+= (4-8)

式中 T K K K 133.06043+=+= (T 华氏度)

,泥岩处的Ec 可以定义为零。

4.3. 离子活度、浓度和电阻率

离子活度取决于阳离子的价数。地层水通常主要是钠、钙或镁盐的溶液。这种溶液的活度是:

()

Mg Ca Na f a a a a ++=

(4-9)

图4—10中的图版可用于根据浓度确定活性。在图4—11,溶液电阻率被看作离子活性的函数。注意,在总矿化度小于8.0×104百万分之一以下时,它与活性成反比,故:

w

mf R R K E log

(4-10)

在矿化度较高时(或更确切地说,在活性较高的情况下,如由二价离子形成的),关系就要:更复杂一些。我们利用等效电阻率把这一问题简化,使之:

e

w e mf c R R K E )()(log

=

等效电阻率与真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示于图4—13。这样,SP(E c )就是如图4—12所示的

e m

f R )(/e mf R )(的一个简单的对数函数。

4.4 静自然电位

在图4_14a 中,绘出了在井内没有电流通过的理想情况下的自然电位。在渗透层段,SP

是恒定不变的,而在泥岩段就急剧地下降到零(虚

线)。这就是静SP 或SSP ,表示为:

c

e

w e mf E R R K SSP -=-=)()(log

(4—12)

由于泥岩的SSP 被定义为零,所以SSP 的所有偏转都是相对于“泥岩基线”测出的。因此,正确地确定泥岩基线是极其重要的。在实际情况中,电流回路是通过钻井液形成的,产生出类似于图4一14b 中的SP 剖面。

从图4一14可看到,SP 是从泥岩开始相当缓慢地建立起来的,其峰值小于SSP 。此值称为假SSP 或PSP ,而且与层厚、侵入和原状地层电阻率、侵

入深度.泥质含量等密切有关。这些因素也影响到峰的形状。

4.5.自然电位峰的大小和形状。 4.5.1 井径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SP 随井眼尺寸增加而减小。 4.5.2 侵入深度

如图4—15所示,SP 随侵入深度增加而下降。

4.5.3 层厚

SP实际上测量的是由钻井液中的电流所产生的电位的升高或下降。仅当地层厚度与临层对电流的电阻与钻井液相比可以忽略时,SP的幅度才接近于SSP(图4-16)。这也只有在厚层时才能满足这个条件。所以,薄层的SP一般有所减小。

4.5.4.地层电阻率

随着R t/R m的增加,SP偏转的减小,原状地层及其地层边界的确定也就不太明显了图(4

—16)。4—16)。烃类物质的存在

当然也会减小SP。在邻层,SP

随尺R S/R m的增加而增大,在

侵入带,SP则随R xo/R m的增加

而增大。

对与PSP有关的这些参变量

必须用图4—17中这种形式的图

版进行校正,因为这些参变量对

测井读数有稠大的影响。图中的

“SPcorr”是PSP的最佳估计值。

在1962年,由塞热曼(Segesman)

提出了更精确的校正图版。

4.5.5致密地层

因为电阻率高,致密地层中的SP电流趋于在深部(即,在大的截面面积内)流动。泥岩层提供了返回钻井液,进而到渗透层的唯一导电路径(图4-18)(注意,反

向电动势防止电流沿渗透层直接返回到

钻井液)。

在渗透层段,钻井液中的电流是恒定

的,故电位梯度是均一的。这就形成了

固定斜率的SP(图中的直线部分)。图4

—19中的等效电路把钻井液描述为一个

电位器,而SP电极就是沿电位器每一点

进行电位测量的滑动臂接点。

致密层的边界是难以精确确定的,但

总是与SP测井曲线的斜率或曲率变化

有关,除了泥岩边界处的曲率使曲线凸

向泥岩基线之外,曲线在地层边界处都

凹向泥岩基线(图4—19)。

4.5.6.泥岩基线移动和漂移

SP泥岩基线偏移不是常有的现象(除

非测井操作工程师为了不使SP曲线偏

出刻度尺,施加了机械或电的偏移)。偏

移发生在不同原生水矿化度的两层被—

个不是完善的阳离子薄膜的泥岩隔开的

情况,或者出现在同一地层内矿化度变

化的地方。

图4—20是一个属于这种情况的假想例子。在估算PSP的幅度时要小心,因为所测定的

PSP必须是相对于泥岩基线而言的。例如,由于泥岩C 不是完整的薄膜,所以不应当用D 处的SP 作为基线。可以认为取泥岩E为基线好一些,它示出D处的SP 至少有+44毫伏(E 可能不是理想薄膜),而取F就为—23毫伏。

图4—21是取自道尔在1948年发表的资料,示出了两处泥岩基线的偏移。在这种情况,泥岩类型是很不同的,泥岩基线发生偏移处的电平构成了对应于不整合的层位标记。

SP基线在大部测井图上都有偏移,这是由电极在钻井液中的缓慢极化现象引起的。可以看到随时间有一个朝向更负的数值方向的缓慢而且相当平稳的漂移。

4.5.7不规则的侵入剖面

在纵向上有高渗透性的储集层中,钻井液滤液密度小于地层水密度,则有如图4—22 所示的朝向上方的滤液重力分异现象。在顶部有大范围的滤液横向扩散,而在层的底部却产生全部缺失滤液的情况(图4—23)。

在底部,液体结电位是不存在的。但是处在原生水(盐水)和钻井液(淡水)之间的薄饼有薄膜电位E mC,它与泥岩产生的薄膜电位E m极性相反。如果泥饼具有特别的“活性”,则两者甚至于能够完全抵消。在地层顶部,侵入很深,SP偏转会发生微小的损失。

在渗透层中有非渗透性小层时,会产生具有锯齿形特征的SP(图4—22)。

4.5.8.自然电位异常

4.5.8.1.双金属现象

井下仪器暴露的金属零件是潜在的弱直流电源(与电解质接触的两个金属表面之间会流过电流流)。凡是在仪器内这些金属之间存在电连续性的场合,就能与钻井液柱构成电路,有双金属电流流动。该电流能影响SP电极(双金属电源中的一种就可能是电极本身)。在高电阻率地层中,这些电流被限制在井眼内,可以使SP严重失真(图4—24)。使用远处的马笼头上的电极可避免这种问题。

4.5.8.2.串扰

某些测井仪器的测量电流的不平衡会以与双金属现象相类似的方式影响SP。如果对此

有怀疑,则应在测量电流关断的条件下记录SP。

4.5.8.5. 磁化

井下仪器移动时,在SP 曲线上呈现出正弦形或周期性变化的干扰波,这可能是由于测井电缆滚筒、链条轮、传动链条等偶然受到磁化引起的(这常常是由于在高强度直流电流下作业造成的)。SP 偏转是正确的,但是有干扰附加耷上面(图4-28)。解决办法是对测井资料进行滤波,或者对测井车进行消磁。

4.5.8.4 迷散电流、杂散干扰

把SP 地面电极放在远处至关重要。它必须处于零电位。地面电极放的离钻台(或钻井平台)或架空电力电缆太近可能产生迷散电流。海水在地面电极周围的电流(海洋测井)或者大地电流也是一个麻烦得问题。

4.6 地质因素与自然电位 4.6.1岩石成分

4.6.1.1 岩石骨架矿物

除了煤、金属硫化合物和导电矿物之外,岩石骨架成分对SP 没有影响(煤层常常产生与渗透层相类似的SP)。

4.6.1.2.泥质

泥质对SP 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数量的多少,而且还与它的重新分配方式有关。 (1) 层状泥质

这种情况的重要因素有:泥质和渗透层之间的相对厚度,以及电阻率Rt 、Rs 和Rm(图4—16下)。我们能够写出:

)1(sh V SSP PSP -=

因而PSP 能够作为泥质含量的指示,因为:

a V sh -=1

其中a=PSP/SSP ,它是SP 的减小函数。 2) 分散泥质

分散泥质阻碍Cl -离子的移动,对SP 的衰减很大。这一衰减是孔隙中泥质数量的函数。在某一泥质百分数的条件下,阴离子的扩散能够减小到零。超过这一百分数,其作用就相反,产生反向的动电电位。

(3)结构泥质

只要砂岩颗粒构成连续“相”,结构泥质颗粒的影响与分散泥质的影响就很相似。一旦失去这一连续性(砂岩颗粒被泥质包围),就不再产生SP 。

4.6.1.5. 流体

这里的主要因素是钻井液滤液矿化度与地层原生水矿化度的差别:如果R w

R mf /R w > 1

这样,log(R mf /R w )>0

从而SSP<0,即有负向偏转(朝向泥岩基线的左方);

如果R m >R mf (钻井液滤液较咸),同样道理 : SSP>O ,即有正向偏转,

(注:我们假定两种溶液中溶解的盐分具有相伺的性质。在不属于这种情况的场合,就是在R mf 小于R w 时也能产生负的SP 。参看图4-1 3中求R w 和R mf 的虚线和实线。)

如果R w =R mf ,则SP=0。

在4.5.4中讨论过,含烃饱和度的增加,会造成SP(正的或负的)的衰减。

4.6.2.岩石结构

在渗透率、孔隙度租SP幅度之间还没有已知的直接相关关系。当然,要产生SP,地层必须具有渗透率和孔隙度,而且在它们影响侵入(4.5.2.)和流体分异(4.5.7.)时,可以说,地层的沉积特性是影响SP的因素之一。已在4.6.1.2.讨论了泥质分布问题。

4.6.5.温度

K与温度有关,可近似地表示为

T

K+

=(4—14)、、

60华氏度

)

(

133

.0.

4.6.4 压力

井壁与地层之问的压差影响:1)侵入直径;2)可能存在的动电电位。

4.6.5.沉积环境和层序的演变

这些因素确定了地层厚度和所给定地层的环境特性,即它的邻层情况(4.5.3.和4.5.4.)。SP曲线的实际形状(壳牌公司的地质家们已想出了一种分类办法,这包括钟形的、漏斗形的、鸡蛋形的等等)取决于地层内的层序演变情况,因为这将把它本身显现成自然电位的“演变”(向上变粗,向下变细等等)。

4.7.应用

1)辨别孔隙性、渗透性地层(只要满足讨论的其它条件);

2)确定Rw;

3)岩性指示。泥岩、煤层、根据Vsh≤1一PSP/SSP估计泥质含量,

4)根据曲线形状,分析岩相和分选情况;

5)井间地层的相关对比;

6)在泥质砂岩中,可指出含烃饱和度,包括气一油界面的存在。

这些方面的应用将放在另二册中讨论

第十四章 电位分析法

第十四章电位分析法 14-1 电位分析法可以分成哪两种类型?依据的定量原理是否一样?它们各有何特点? 答:(1)电位分析法分为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2)两者依据的定量原理不一样。 电位法一般使用专用的指示电极,把被测离子的活(浓)度通过毫伏电位计显示为电位(或电动势)读数,由Nersnst方程求算其活(浓)度,也可把电位计设计为有专用的控制档,能直接显示出活度相关值,如Ph,由Nersnst方程求算其活(浓)度。 电位滴定法利用电极电位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被测物质含量的求法依赖于物质相互反应量的关系。 (3)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一样,以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及组成测量电池,所不同的是电位滴定法要加滴定剂于测量电池溶液里。电位滴定法准确度和精度高,应用范围广,且计量点和终点选在重合位置,不存在终点误差。 14-2 画出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图,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答:见课本P367。 14-3为什么说ISFET电极具有大的发展潜力? 答:场效应晶体管电极是一种微电子敏感元件及制造技术与离子选择电极制作及测量方法相结合的高技术电分析方法。它既有离子选择电极对敏感离子响应的特性,又保留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故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电极方法。 14-4何谓pH玻璃电极的实用定义?如何测量pH? 答:pH玻璃电极的实用定义为: pHx=pHs+[(Ex-Es)F]/RTln10 测量pH的方法: 选定一种标准缓冲溶液,其pH值为已知,测得其电动势为Es,在相同测量条件下测得待测溶液的电动势Ex,通过上式即可求出待测溶液的pH值. 14-5何谓ISE的电位选择系数?写出有干扰离子存在下的Nernst方程表达式? 答:在同一敏感膜上,可以有多种离子同时进行不同程度的响应,因此膜电极的响应并没有绝对的专一性,而只有相对的选择性,电极对各种离子的选择性,用电位选择性系数表示,表征了共存离子对响应离子的干扰程度。 有干扰离子存在下的Nernst方程表达式为: Em=常数+RT/nF ln(a A+KA,B) 14-6 电位滴定的终点确定哪几种方法? 答:电位滴定的终点确定有三种方法: 1)E-V曲线法:电位对滴定体积的曲线,曲线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滴 定体积为化学计量点的体积。常以电位突跃的“中点”为滴定终 点,其对应的体积为终点时的滴定体积。 2)△E/△V-V曲线法:称为一次微分曲线,其极大值对应的体积为 化学计量点的滴定体积。 3)△2E/△V2-V曲线法:称为二次微分曲线,其值为0时,对应于化 学计量点的体积。

第四章 电位分析法习题解答

第四章电位分析法 1.M1| M1n+|| M2m+| M2在上述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 ) (1) 正极(2) 参比电极(3) 阴极(4) 阳极 解:(4) 2. 下列强电解质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λ∞/S·m2·mol-1分别为: λ∞(NH4Cl)=1.499×10-2,λ∞(NaOH)=2.487×10-2,λ∞(NaCl)=1.265×10-2。所以NH3·H2O 溶液的λ∞(NH4OH) /S·m2·mol-1为( ) (1) 2.721×10-2(2) 2.253×10-2(3) 9.88 ×10-2(4) 1.243×10-2 解:(1) 3.钾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为,当用该电极测浓度为 1.0×10-5mol/L K+,浓度为 1.0×10-2mol/L Mg溶液时,由Mg引起的K+测定误差为( ) (1) 0.00018% (2) 1.34% (3) 1.8% (4) 3.6% 解:(3) 4. 利用选择性系数可以估计干扰离子带来的误差,若,干扰离子的浓度为0.1mol/L,被测离子的浓度为0.2mol/L,其百分误差为(i、j均为一价离子)( ) (1) 2.5 (2) 5 (3) 10 (4) 20 解:(1)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晶体膜碘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 ) (1) 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2) 随试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3) 与试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无关 (4) 与试液中氰离子的浓度无关 解:(1) 6.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氢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100,当钠电极用于测定1×10-5mol/L Na+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1%,则试液的pH 应当控制在大于( ) (1) 3 (2) 5 (3) 7 (4) 9 解:(4) 7.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1)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2)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3) 校正方法误差 (4)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解:(2) 8.在电位滴定中,以?E/?V-V(?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 滴定终点为:( ) (1) 曲线的最大斜率(最正值)点 (2) 曲线的最小斜率(最负值)点 (3) 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第十四章节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第十四章节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14-1.有下列五种电化学分析法: A :电位分析法 B :伏安分析 法 C :电导分析法 D :电解分析法 E :库仑分析法 (1)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质量为基础的是( ) (2)以测量电解过程中被测物质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所消耗的电量为基础的是( ) (3)要求电流效率100%的是( ) 14-2.以下有关电解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借外部电源的作用来实现化学反应向着非自发方向进行的过程; B .借外部电源的作用来实现化学反应向着自发方向进行的过程; C .在电解时,加直流电压于电解池的两个电极上; D .在电解时,加交流电压于电解池的两个电极上; 14-3.在电重量分析法中作为沉淀剂的是: A .电压 B .电流 C .电量 D .电能 E .电动势 14-4 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A .在阴极上还原的不一定是阳离子; B .在阳极上氧化的不一定水阴离子; C .析出电位是相对一个电极而言; D .分解电压是对整个电解池而言 E .析出电位值越负越容易被还原 14-5.在分解电压中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A .理论分解电压 B .极化产生的超电压 C .电解回路的iR 降 D .液体接界电位 E .膜电位 14-6 以下哪个因素与超电位无关? A .电极面积 B .电流密度 C .温度 D .析出物温度 E .电解质组成 14-7 与电解方程式的表达式无关的是 A .电极电位 B .超电位 C .电解池内阻 D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 E .液接电位 14-8在控制电位电解法的装置中,不包括以下哪个? A .电压表 B .电位计 C .电流表 D .可变电阻 E .甘汞电极 14-9右图为欲分离A 和B 两种离子的i-E 曲线,如果要使金属离子A 还原而B 不还原,则阴极电位E 必须控制在 A. ab D. E ->a E. E -

测井曲线符号极其单位符号

第一道主要为反映岩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SP、记录单位mv;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GR、记录单位API; 井径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AL,记录单位in或cm; 岩性密度测井曲线(光电吸收界面指数)――曲线符号为PE; 第二道是深度道;通常的深度比例尺为1:200 或1:500 第三道是反映含油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深中浅三条电阻率测井曲线,分别是: 深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D、记录单位Ωm; 浅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S、记录单位Ωm; 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MSFL、记录单位Ωm; 电阻率测井曲线通常为对数刻度。 第四道为反映孔隙度的测井曲线道,包括: 密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DEN或RHOB,记录单位g/cm3; 中子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NL或PHIN,记录单位%,有时为v/v。 声波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AC或DT,记录单位us/ft,有时为us/m。 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的刻度的特点是保证在含水砂岩层上两条曲线重迭,在含气层上,密度孔隙度大于中子孔隙度,在泥岩层上,中子孔隙度大于密度孔隙度; 第五道是反映粘土矿物类型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的三条曲线: 放射性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Th或THOR,记录单位是ppm; 放射性铀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U或URAN,记录单位ppm; 放射性钾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K或POTA,记录单位%,有时为v/v。 测井曲线中英文名称对照 测井曲线英文与汉字名称对照 代码名称 A1R1 T1R1声波幅度 A1R2 T1R2声波幅度 A2R1 T2R1声波幅度 A2R2 T2R2声波幅度 AAC 声波附加值 AAVG 第一扇区平均值 AC 声波时差 AF1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F2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F3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F6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F9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FRT 阵列感应电阻率 AFRX 阵列感应电阻率 AIMP 声阻抗 AIPD 密度孔隙度 AIPN 中子孔隙度 AMAV 声幅 AMAX 最大声幅

第四章 电位分析法习题解答知识交流

第四章电位分析法习 题解答

第四章电位分析法 1.M1| M1n+|| M2m+| M2在上述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 ) (1) 正极 (2) 参比电极 (3) 阴极 (4) 阳极 解:(4) 2. 下列强电解质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λ∞/S·m2·mol-1分别为: λ∞(NH4Cl)=1.499×10-2,λ∞(NaOH)=2.487×10-2,λ∞(NaCl)=1.265×10-2。所以NH3·H2O 溶液的λ∞(NH4OH) /S·m2·mol-1为( ) (1) 2.721×10-2 (2) 2.253×10-2 (3) 9.88 ×10-2 (4) 1.243×10-2 解:(1) 3.钾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为,当用该电极测浓度为 1.0×10-5mol/L K+,浓度为 1.0×10-2mol/L Mg溶液时,由 Mg引起的 K+测定误差为( ) (1) 0.00018% (2) 1.34% (3) 1.8% (4) 3.6% 解:(3) 4. 利用选择性系数可以估计干扰离子带来的误差,若,干扰离子的浓度为0.1mol/L,被测离子的浓度为 0.2mol/L,其百分误差为(i、j均为一价离子)( ) (1) 2.5 (2) 5 (3) 10 (4) 20 解:(1)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晶体膜碘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 ) (1) 随试液中银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2) 随试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3) 与试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无关 (4) 与试液中氰离子的浓度无关 解:(1) 6.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氢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 100,当钠电极用于测定1×10-5mol/L Na+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 1%,则试液的 pH 应当控制在大于 ( ) (1) 3 (2) 5 (3) 7 (4) 9 解:(4) 7.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1)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2)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3) 校正方法误差 (4)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解:(2) 8.在电位滴定中,以?E/?V-V(?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 滴定终点为:( ) (1) 曲线的最大斜率(最正值)点 (2) 曲线的最小斜率(最负值)点 (3) 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第八章电位分析法 8.1 测得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0.972V(25℃):Cd|CdX2,X—(0.0200mol/L)||SCE 已知,忽略液接电位,计算CdX2的K sp。 8.2 当下列电池中的溶液是pH=4.00的缓冲溶液时,在25℃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0.209V: 当缓冲溶液用未知溶液代替时,测得电池电动势如下:①0.312V;②0.088V;③-0.017V。试计算每一种溶液的pH值。 解根据公式

8.3 用标准甘汞电极作正极,氢电极作负极与待测的HCl溶液组成电池。在25℃时,测得E=0.342V。当待测液为NaOH溶液时,测得E=1.050V。取此NaOH 溶液20.0mL,用上述HCl溶液中和完全,需用HCl溶液多少毫升? 8.4 25℃时,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0.518V(忽略液接电位): 计算弱酸HA的K a值。

8.5 已知电池 测得E=0.672V。计算HA的离解常数(忽略液接电位)。 8.6 测得下列电池电动势为0.873V(25℃): 试计算Cd(CN)42—的稳定常数。

8.7 为了测定CuY2-的稳定常数,组成下列电池: 25℃时,测得电池电动势为0.277V,计算K CuY2-值。

8.8 有下列电池 30℃时,测得E=0.07V。计算溶液中[Sn4+]/[Sn2+] 比值(忽略液接电位)。 8.9 在60mL溶解有2 mmolSn2+溶液中插入铂电极(+)和SCE (-),用0.10 mol·L-1的Ce4+溶液进行滴定,当加入20.0mL滴定剂时,电池电动势的理论值应是多少?

8.10 在0.01mol·L-1FeSO4溶液中,插入铂电极(+)和SCE (-),25℃时测得E=0.395V,有多少Fe2+被氧化为Fe3+? 8.11 20.00mL0.1000mol·L-1Fe2+溶液在1mol·L-1H2SO4溶液中,用0.1000mol·L-1Ce4+溶液滴定,用铂电极(+)和SCE (-)组成电池,测得电池电动势为0.50V。此时已加入多少毫升滴定剂?

第四章电化学与电位分析法

第四章 电化学与电位分析法 一、简答题 1.化学电池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表达电池的图示式?电池的图示式有那些规定? 2.电池的阳极和阴极,正极和负极是怎样定义的?阳极就是正极,阴极就是负极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是什么?盐桥中的电解质溶液应有什么要求? 4.电极电位及电池电动势的表示式如何表示?应注意什么问题?何谓式量电位?如何表示? 5.电极有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电极的电极电位如何表示? 6.何谓指示电极、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 7.何谓电极的极化?产生电极极化的原因有哪些?极化过电位如何表示? 8.写出下列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和电池反应,计算电动势。这些电池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极性为何?(设T 为25℃,活度系数均为1) (1)Pt│Cr 3+(1.0×10-4mol·L -1),Cr 2+(0.10mol·L -1)‖Pb 2+(8.0× 10-2mol·L -1)│Pb 已知: 322//E 0.41,E 0.126Cr Cr Pb Pb V V θθ++ +=-=- 已知: 2332//E 1.00,E 0.77VO VO Fe Fe V V θθ++++ == (3)Pt,H 2(20265Pa)│HCl (0.100mol·L -1)‖HClO 4(0.100mol·L -1)│Cl 2(50663Pa),Pt 已知: 2 2//E 0.0,E 1.359H H Cl Cl V V θθ+-== (4)Bi│BiO +(8.0×10-2mol·L -1 ),H +(1.00×10-2mol·L -1)‖I-(0.100mol·L -1),AgI(饱和)│Ag 已知: 17,//E 0.32,E 0.799,8.310sp AgI BiO Bi Ag Ag V V K θθ++-===? 9. 电位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可以分成哪两类分析方法?它们各有何特点? 10.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为例,画出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图,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11.写出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和电极电位的能斯特方程式。 ⑵

SP_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形状

第二节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形状 在井钻穿地层的过程中,地层与钻井液相接触,产生扩散吸附作用,在钻井液与地层接 触面上产生自然电位。下面分析夹在厚层泥岩中的砂岩自然电位曲线的形状。 一、井内自然电场的分布 若砂岩的地层水矿化度为C 2,泥岩的地层水矿化度为C 1,钻井液的矿化度为C mf,,设C 1> C 2>C mf ,井内自然电位的分布如图1-4所示。 在砂岩和钻井液的接触面上,由于扩散作用产生扩散电动势E d 为: C C K E mf d d 2lg = (1-6) 在泥岩和钻井液的接触面上,由于扩散吸附作用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E da : C C K E mf da da 1lg = (1-7) 在泥岩和砂岩的接触面上,由于扩散吸附作用,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 E da : C C K E da da 2 1lg = (1-8) 在井与砂岩、泥岩的接触面上,自然电流回路的总自然电动势Es ,是每 个接触面上自然电动势的代数和。 E s =C C K mf d 2lg +C C K mf da 1lg -C C K da 2 1lg =C C K mf d 2lg +K da (C C mf 1lg -C C 21lg ) 图1-4砂泥岩交界面处自然电场的分布 =C C K mf d 2lg + K da C C mf 2lg =(K d + K da) C C mf 2lg =K C C mf 2lg (1-9) 式中 K=(K d +K da )——自然电位系数。 对于纯砂岩和泥岩地层,其地层水和钻井液滤液的盐类为氯化钠,在25℃时,K d = -11.6mV,K da =59.1 mV ,K d -K da = -70.7 mV,令K= -( K d -K da )=70.7 mV 代人式(1-9), E S =C C mf 2lg 7.70 (1-10) 在溶液的浓度不很大时,可以认为电阻率与浓度成反比。则式(1-10)可写成: R R E mf S 2lg 7.70= (1-11) 式中 R mf ——钻井液滤液电阻率; R 2——砂岩地层水电阻率,以下用R w 表示。 如果砂岩含有泥质,或者泥岩不纯,将使总的自然电动势减小,不能按上式计算砂泥岩

测井曲线解释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

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 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

第一讲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 钻井取芯、岩屑录井、地球物理测井是目前比较普及的三种认识了解地层的方法。钻井获取的岩芯资料直观、准确,但成本高、效率低。岩屑录井简便、及时,但干扰因素多,深度有误差,岩屑易失真。测井是一种间接的录井手段,它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连续地测定岩石的物理参数,以不同的岩石存在着一定物性差别,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为基础,利用各种测井曲线显示的特征、变化规律来划分钻井地质剖面、认识研究储层的一种录井方法;具有经济实用、收获率高、易保存的优势,是目前我们认识地层的主要途径。 鄂尔多斯盆地常规测井系列分为综合测井和标准测井两种。 综合测井系列:重点反映目的层段钻井剖面的地层特征。测量井段由井底到直罗组底部,比例尺1:200。由感应、八侧向、四米电阻、微电极、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八种测井方法组成。探井、评价井为了提高储层物性解释精度,加测密度和补偿中子两条曲线。 标准测井系列:全面反映钻井剖面地层特征,测量井段由井底到井口(黄土层底部),比例尺1:500,多用于盆地宏观地质研究。过去标准测井系列较单一,仅有视电阻率、自然咖玛测井等两三条曲线。近几年完钻井的标准测井系列曲线较完善,只比综合测井系列少了微电极测井一项。 一、测井曲线的识别 微电极系测井、四米电阻测井、感应—八侧向测井、都是以测定岩石的电阻率为物理前提,但曲线的指向意义各异。微电极常用于判断砂岩渗透性和薄层划分。感应—八侧向测井用于判定砂岩的含油水层性能。四米电阻、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

用于砂泥岩性划分。它们各有特定含义,又互相印证,互为补充,所以,我们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 1、微电极测井 大家知道,油井完钻后由井眼向外围依次是:泥饼、冲洗带、侵入带、地层。泥饼是泥浆中的水分进入地层后,吸附、残留在砂岩壁上的泥浆颗粒物。冲洗带是紧靠井壁附近,地层中的流体几乎被钻井液全部赶走了的部分;其深入地层的范围一般约7—8 厘米。侵入带是钻井液与地层中流体的混合部分。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探测井壁周围泥饼和冲洗带电阻率的测井方法。由三个微电极系测得的微梯度和微电位两条曲线组成。微梯度探测范围(横向深度)4—5 厘米,显示的是泥饼的电阻值(泥饼的厚度一般在3—5 厘米之间,泥饼的电阻率通常为泥浆滤液电阻率的1—2 倍);微电位探测深度8—10 厘米,显示的是冲洗带的电阻值。当地层为非渗透性的泥岩、页岩时井壁无泥饼和冲洗带,梯度电阻值等于或接近电位电阻值,曲线重合或叠置;当地层为渗透性的砂岩时,梯度电阻值小于电位电阻值,两条曲线分离,出现差异,差异越大说明砂岩渗透性能越好。所以,主要用来判断储层的渗透性能。 微电极系由于电极距短,反应灵敏,极板紧贴井壁受泥浆影响小对层界面反映清晰,划分2?5米薄层时使用较多,曲线的拐点处为小层界面。 2、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测量地层的导电性能。双感应—八侧向综合井下仪器,测量的是地层深、中、浅三个不同位置上的电阻率值。深感应探测深度约为中感应的二倍(距井筒四米左右),反映的是原始地层的电阻率。中感应反映的是距井筒1?2 米范围内地层的电阻率。八侧向反映的是井壁附近的电阻率。这种由近到远的三组合比

第四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第四章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教学要求] 1.了解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仪器装置和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2.掌握分解电压、析出电位、极化现象和过电位等基本概念。 3 掌握法拉弟电解定律,恒电流库仑滴定。 [教学重点] 1.电解分析法与库仑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定量方法。 2. 电解时离子的析出次序及完全程度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死停终点法。 [教学时数] 7 学时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并结合实验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电解分析法:是将被测溶液置于电解装置中进行电解,使被测离子在电极上以金属或其它形式析出,由电解所增加的重量求算出其含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重量分析法,因而又称为电重量分析法。 另外电解分析用于物质的分离,则叫电解分离法。 库仑分析法:是在电解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不是通过称量电解析出物的重量,而是通过测量被测物质在100%电流效率下电解所消耗的电量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共同点: 分析时不需要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是一种绝对的分析方法,并且准确度高。 不同点: 电重量法只能用来测量高含量物质,而库仑分析法特别适用于微量、痕量成分的测定。 本章讨论的方法遵守Faraday电解定律。采用大面积电极,即A/V比值大,电解期间尽可能减小或消除浓差极化现象,使溶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发生很大的变化或趋于零。 按实验所控制的参数(E或i)不同,本章的方法可分为控制电位法和控制电流法。控制电位法是控制电极电位在某一恒定值,使电位有一定差值的几种离子能够分别进行测定,因而选择性较高,但分析时间较长;控制电流法是控制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一般为2~5A,电解速度较快,分析时间较短,但选择性较差,需要有适当的指示电解完全或电流效率100%的方法。 第一节电解分析法 电解过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过电压与过电位、电解时离子的析出次序及完全程度。 一、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 电解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当外加电压很小时,有一个逐渐增加的微小电流通过电解池,这个微小电流称为残余电流(主要由电解液中杂质的电解产生)。当外加电压增大到某一数值时,电流迅速增大,并随着电压的增大直线上升,这时电解池内发生了明显的电极反应: 2+ + 2e- = Cu 阴极反应Cu 阳极反应2H2O = O2+ 4H++ 4e- (二) 分解电压和析出电位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 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

第四章电位分析法

第四章电位分析法 基本要点: 1. 了解电位分析法的理论依据; 2. 掌握膜电位的形成机制及选择性; 3. 了解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和性能; 4. 掌握直接电位法测量溶液活度的方法; 5.了解电位滴定法的测定原理和应用。 第一节电分析化学法概要 一、什么是电化学分析? 定义: 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利用物质的电学或电化学性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之为电化学分析法。 通常是使待分析的试样溶液构成一个化学电池(原电池或电解池),通过测量所组成电池的某些物理量(与待测物质有定量关系)来确定物质的量(See Fig.)。 二、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 利用物质的电学及电化学性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电分析化学法: 第一类电分析化学法是通过试液的浓度在某一特定实验条件下与化学电池中某些物理量的关系来进行分析的。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电位分析法(电位),电导分析法(电阻),库仑分析法(电量),伏安分析法(i—E关系曲线)等。 第二类电分析化学法是以电物理量的突变作为滴定分析中终点的指示,所以又称为电容量分析法。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电位滴定,电导滴定,电流滴定等。 第三类电分析化学法是将试液中某一个待测组分通过电极反应转化为固相,然后由工作电极上析出物的质量来确定该组分的量。称为电重量分析法(电子做“沉淀剂”),即电解分析法。 三、电化学分析中某些基本概念和术语 无论是那种电化学方法,总是将待测溶液作为化学电池的一个部分进行分析的。因此,化学电池的理论也就是电化学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电化学分析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1.电化学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化学电池

A. 原电池 ①.组成: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以铜银原电池为例,其组成如图所示。它是由一块Ag浸入AgNO3溶液中;一块Cu浸入CuSO4溶液中;AgNO3与CuSO4之间用盐桥隔开。这种电池存在着液体与液体的接界面故称为有液接电池。 若用导线将Cu极与Ag极接通,则有电流由Ag极流向Cu极(电子流动方向相反),发生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过程,形成自发电池。 Cu极:Cu ==Cu2++2e-(电子由外电路流向Ag极) Ag极:Ag++e-==Ag 电池反应:Cu +2Ag+=== 2Ag+ Cu2+(反应自发进行) 为了维持溶液中各部分保持电中性,盐桥中Cl-移向左,K+移向右。[讨论:盐桥的作用?消除液接电位见图] ②.阳极、阴极、正极、负极 任何电极都有两个电极。电化学上规定:凡起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凡起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规定:外电路电子流出的电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为正极。如上述电极,Cu极为负极(阳极)。也可以通过比较两个电极的实际电位区分正负极(电位较高的为正极)。 ③.电池的表示方法 (阳极)Cu│CuSO4(0.02mol/L)┋┋AgNO3(0.02mol/L)│Ag (阴极)

2014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 作业答案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 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2分?10=20分) 1. pH 玻璃电极水化胶层传导电流的离子是( )。 [ D ] A. 只有Na + B. 只有H + C. 只有OH - D. Na +和H + 2. 测定溶液中CO 2气体的气敏电极,其中介溶液中的平衡离子是( )。 [ D ] A. Cl - B. SO 42- C. NO 3- D. HCO 3- 3. 氟电极的主要干扰离子是( )。 [ B ] A. Cl - B. OH - C. NO 3- D. SO 42- 4. 氟电极的最佳pH 测量范围为5~ 5.5,当测量pH 较大时,其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值( )。 [ A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影响 D. 不能判断 5. 一种氟电极对OH -的选择系数为0.10,如允许误差为5%,那么在1.0??10-2mol.L -1的F -溶液中,能允许的OH -应小于( )mol.L -1。 [ B ] A. 5×10-2 B. 5×10-3 C. 5×10-4 D. 5×10-5 6. 某钠电极,其选择性系数30H ,N a =++K ,欲用此电极测定pNa=3的Na +溶液,并要求测量误差小于3.0%, 则试液pH 必须大于( )。 [ B ] A. 3.0 B. 6.0 C. 9.0 D.10 7. 以pH 玻璃电极做指示电极,用0.200 mol.L -1 KOH 溶液滴定0.0200 mol.L -1苯甲酸溶液;从滴定曲线上求得终点时溶液的pH 为8.22,二分之一终点时溶液的pH 为4.18,则苯甲酸的解离常数为( )。 [ B ] A. 6.2?10-5 B. 6.6?10-5 C. 7.2?10-5 D. 8.2?10-5 8. 常温、常压下,当试液中二价响应离子的活度增加一倍时,该离子电极电位变化的理论值是( )mV 。 [ C ] A. 2.8 B.5.9 C. 8.9 D. 10.2 9. 某玻璃电极的内阻为100M?,响应斜率为50mV/pH ,测量时通过电池回路的电流为1.0?10-12A ,由此产生的电压降引起的测量误差相当于( ) pH 单位。 [ D ] A. 2 B. 0.2 C. 0.02 D. 0.002 10. 有两支性能完全相同的氟电极,分别插入体积为25mL 的含氟试液和体积为50mL 的空白溶液中(两溶液中均含有相同浓度的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两溶液间用盐桥连接,测量此电池的电动势,向空白溶液中滴加浓度为1.0?10-4 mol.L -1的氟离子标准溶液,直至电池电动势为零。所需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5.27mL ,则试液中氟离子含量为( )mg.L -1。 [ A ] A. 0.18 B. 0.36 C. 0.54 D. 0.72 二、解释下列名词 (3分?3=9分) 1. 不对称电位 敏感膜内外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如表面的几何形状不同、结构上的微小差异、水化作用的不同等引起的微小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 2. 碱差 当用玻璃电极测定pH>10的溶液或Na +浓度较高的溶液时,玻璃膜除对H +响应,也同时对其它离子如Na +响应,因此测得的pH 比实际数值偏低,这种现象称为碱差。 3. 电位选择性系数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基本原理

自然电位测井方法原理 在早期的电阻率测井中发现:在供电电极不供电时,测量电 极M在井内移动,仍可在井内测量到有关电位的变化。这个电位 是自然产生的,故称为自然电位。使用图1所示电路,沿井提升 M电极,地面仪器即可同时测出一条自然电位变化曲线。 自然电位曲线变化与岩性有密切关系,能以明显的异常显示 出渗透性地层,这对于确定砂岩储集层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电位 测井方法简单,实用价值高,是划分岩性和研究储集层性质的基 本方法之一。 图 1自然电位测井原理 一、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 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对于油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地层水的含盐量(矿化度)与泥浆的含盐量不同,地层压力和泥浆柱压力不同,在井壁附近产生了自然电动势,形成了自然电场。 1.扩散电动势(Ed)的产生 如图2所示,在一个玻璃容器中,用一个渗透性的半透膜将 其分隔开,两边分别装上浓度为Cl和C2(C1>C2)的NaCl溶液, 并且在两边分别放人一只电极,此时表头指针发生偏转。此现象 可解释为:两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接触时,存在着使浓度达 到平衡的自然趋势,即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受渗透压的作用要穿 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去,这一现象称为离子扩散。 在扩散过程中,由于Cl-的迁移率大于Na+的迁移率,扩散 结果使低浓度溶液中的Cl-相对增多,形成负电荷聚集,高浓度溶 图2扩散电动势产生示意图液中Na+相对增多,形成正电荷聚集。这就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 液间产生了电动势,所以可测到电位差。离子在继续扩散,高浓度溶液中的Cl-,由于受高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吸引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荷的排斥,其迁移速度减慢;而高浓度溶液中的Na+,由于受高浓度溶液中正电荷的排斥和低浓度溶液中负电荷的吸引,其迁移速度加快,这使得电荷聚集速度减慢。当接触面附近的电荷聚集使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相等时,电荷聚集就停止了,但离子还在继续扩散,溶液达到了动平衡,此时电动势将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是由离子扩散作用产生的,故称为扩散电位(Ed),也称扩散电动势,可用下式表示: EE dd=KK dd lg cc1cc2 式中EE dd为扩散电位系数,mv;cc1,cc2为溶液盐类的浓度,g/L。 与上述实验现象一样,井内自然电位的产生也是两种不同浓度 的溶液相接触的产物。在纯砂岩井段所测量的自然电位即是扩散电 动势造成的,这是由于浓度为Cw的地层水和浓度为Cmf的泥浆滤 液在井壁附近接触产生扩散现象的结果。通常,Cw>Cmf,所以一般 扩散结果是地层水内富集正电荷,泥浆滤液中富集负电荷,如图3 所示,有

主要测井曲线及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 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 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 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层。②确定岩层真电阻率。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油层: RILD>RILM>RFOC 水层: RILD< RILM< RFOC 纯泥层: RILD、RILM基本重合 五、双侧向测井 双侧向测井是采用电流屏蔽方法,迫使主电极的电流经聚焦后成水平状电流束垂直于井轴侧向流入地层,使井的分流作用和低阻层对电流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因而减少了井眼和围岩的影响,较真实地反映地层电阻率的变化,并能解决普通电极系测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双侧向测井资料的应用:①确定地层的真电阻率。②划分岩性剖面。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 六、八侧向测井和微球形聚焦测井. ⑴、八侧向是一种浅探测的聚焦测井,电极距较小,纵向分层能力强,主要用来反映井壁附近介质的电阻率变化。⑵、微球形聚焦测井是一种中等探测深度的微聚焦电法测井,是确定冲洗带电阻率测井中较好的一种方法 主要应用:①划分薄层。②确定Rxo。 七、井径测井 主要用途: 计算固井水泥量;

测井曲线常用英文名称

测井曲线常用英文等常用测井曲线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道主要为反映岩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SP、记录单位mv;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GR、记录单位API; 井径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AL,记录单位in或cm; 岩性密度测井曲线(光电吸收界面指数)――曲线符号为PE; 第二道是深度道;通常的深度比例尺为1:200 或1:500 第三道是反映含油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深中浅三条电阻率测井曲线,分别是: 深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D、记录单位Ωm; 浅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S、记录单位Ωm; 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MSFL、记录单位Ωm; 电阻率测井曲线通常为对数刻度。 第四道为反映孔隙度的测井曲线道,包括: 密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DEN或RHOB,记录单位g/cm3; 中子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NL或PHIN,记录单位%,有时为v/v。 声波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AC或DT,记录单位us/ft,有时为us/m。 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的刻度的特点是保证在含水砂岩层上两条曲线重迭,在含气层上,密度孔隙度大于中子孔隙度,在泥岩层上,中子孔隙度大于密度孔隙度; 第五道是反映粘土矿物类型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的三条曲线: 放射性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Th或THOR,记录单位是ppm; 放射性铀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U或URAN,记录单位ppm; 放射性钾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K或POTA,记录单位%,有时为v/v。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 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 GRSL—能谱自然伽马 POR 孔隙度NEWSAND

第一章 自然电位测井

第一章自然电位测井 第一节自然电场的产生 一、扩散电动势产生的条件 1. 两种溶液的矿化度不同 2. 中间具有渗透性隔层 3.正负离子的迁移率不同 井中砂岩剖面的扩散电动势:泥浆滤液和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附着在地层上的泥饼具有渗透性;泥浆滤液和地层水的正负离子迁移率不同。 二、扩散吸附电动势 组成泥岩的粘土矿物,其结晶构造和化学性质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泥岩扩散,而吸附带负电的阴离子的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结果在浓度小的一方富集正电荷带正电,在浓度大的一方富集负电荷,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E da: 扩散吸附电动势产生的条件:1.两种溶液的矿化度不同;2.两种溶液用渗透性隔层隔离;3.渗透性隔层对不同极性的离子具有不同的吸附性。 井中泥岩剖面的扩散吸附电动势:1. 泥浆滤液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2. 泥岩具有渗透性3. 泥岩具有吸附阴离子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当井壁附近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矿化度都较低时,且C w>C mf时泥岩剖面上的扩散吸附电动势为: 在矿化度较低的情况下,溶液的电阻率与溶液的矿化度成反比关系,因此上式可写为: 三、氧化还原电位 地下煤层与其接触的溶液(地层水或钻井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在其接触面上形成氧化还原电位,最终形成沿井身的自然电位异常。当煤层处于氧化状态时,可形成自然电位正异常;当煤层处于还原状态时,可形成自然电位的负异常。 无烟煤和石墨的氧化反应最强烈,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正异常。 瘦煤、炼焦煤、肥煤氧化反应强度递减,其自然电位正异常依次减小。 气煤和褐煤处于还原状态且强度不大自然电位表现为不大的负异常。 由于烟煤中含有的金属硫化物氧化作用很强,因此烟煤的自然电位正异常与其所含的金属硫化物有关。 四、过滤电动势 在岩石中,岩石颗粒之间形成很细的毛细管孔道,当泥浆柱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泥浆滤液通过井壁在岩石孔道中流过,形成过滤电动势。 在砂泥岩剖面的井中的自然电场主要由砂岩井段的扩散电位和泥岩井段扩散吸附电位组成。在煤层中自然电位以氧化还原电位为主。 第二节自然电位测井及曲线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