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学

案人教新课标版

【学生信息】班级姓名所属小组编号学习日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

难点:学生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并根据提示做好笔记)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

2、鸦片对对中国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年月日;地点:)

(1)意义:

(2)评价林则徐:

二、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鸦片战争:

a、根本原因:

b、直接原因:

2、战争开始的标志:

3、战争结果: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启示:

6、《南京条约》(时间:年;双方:)

(1)内容:

(2)内容一一对应的危害:

四、合作探究:

1、谁领导了虎门硝烟这场伟大斗争?他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

3、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用心爱心专心 1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word无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wor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A.B.C.D. (★) 2 . 在实数0,,-2,中,其中最小的实数是() A.B.C.D. (★) 3 .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C.D. (★) 4 . 分式可变形为() A.B.C.D. (★) 5 . 若分式的值是0,则的值是() A.B.C.D. (★) 6 . 已知是多项式的一个因式,则可为() A.B.C.D. (★) 7 . 要反映我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 )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统计表 (★) 8 . 如图,点 D 、 E在△ ABC的边 BC上,△ ABD≌△ AC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B.C.D. (★) 9 .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 cm,4 cm,则该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为() A.7cm B.5cm C.7cm或5cm D.5cm或 (★★) 10 . 某小区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场地,规划修建两条宽为b的绿化带. 方案一如图 甲所示,绿化带面积为 S 甲:方案二如图乙所示,绿化带面积为 S 乙. 设,下列 选项中正确的是() A.B.C.D. 二、填空题 (★) 11 . 计算: = _____ . (★) 12 . 计算: _________ . (★) 13 . 化简:__________. (★) 14 . 某公司测试自动驾驶技术,发现移动中汽车“ ”通信中每个数据包传输的测量 精度大约为0.0000018秒,请将数据0.0000018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 (★) 15 . 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个球,它们有且只有颜色不同,其中红球有3个.每次摸 球前,将盒中所有的球摇匀,然后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盒中.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0.06,那么可以推算出的值大约是__________. (★) 16 . 如图,点 O为等腰三角形 ABC底边 BC的中点, , ,腰 AC的垂直平分线 EF分别交 AB、 AC于 E、 F点,若点 P为线段 EF上一动点,则△ OPC周长的最小值为

初中历史说课稿:《辛亥革命》说课稿范文

初中历史说课稿:《辛亥革命》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中的第3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就中国近代化艰难历程的又一段新的历史体验。本课与教材前两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同盟会的建立以及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 重点体现方案: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的内容,对比媒体展示的“兴中会成立简表”,自己设计“同盟会成立简表”。教师强调同盟会成立的意义,并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是成功的。但革命果实又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又是失败的。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以完成目标的和未完成的目标,再结合辛亥革命的结局,从而认识到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 三、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学,采取提问讨论、分析综合、、创设情景、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 战灾难→ 二 月 革 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 月 革 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 A.2月 B. 3月 C. 10月 D. 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

初中初一历史说课稿范文

初中初一历史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的时期,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讲述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同时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学好这一课对于培养学生在民族的问题上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的民族关系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名词概念模糊不清。由于这些特点,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

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的时期我 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 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 国古代历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 础。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 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的民族 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的问题上的正确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民族关系的重 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三)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孝文帝改革。由于孝文帝的改革从社会生活、文化等领域比较全面的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深化和巩固了 民族大融合的成果,理所应当成为本课的核心。 (四)难点: 理解民族大融合的含义。通常我们容易把民族融合与民族 同化简单的等同起来,这是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80259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2题48分) 1.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山国文化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B.体现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感 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 2.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 ) A.中央财政负担的减轻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D.地方行政权力不变 3.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

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4.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5.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命题时“并不以儒书为限,多杂出于老庄之书”,出现了“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的情况;考生的答案,在形式或内容上不做严格规定和限制。这表明北宋时期A.佛道思想成为官学B.儒学逐步失去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自由灵活D.统治者文化政策较宽明 6.宋朝建立以后,朝廷多次进行宫廷雅乐改革,从北宋周敦颐到南宋朱熹,理学家们批评这些改革“求古乐太深”,而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音乐纳入心性修养和天理的范畴,赋予雅乐以新的内涵。这表明( ) A.程朱理学确立了统治地位B.文艺具有时代性与思想性 C.礼乐制度得到了完整继承D.雅乐丧失社会和政治功能 7.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这说明草市的出现( ) A.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B.突破了城市坊市间的界限

泉州市泉港区情况简介

泉州市泉港区情况简介 泉州市泉港区是座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大型石化基地和现代化港口新城。其前身为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全区现有陆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36.72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国营盐场。随着福建炼化一体化、南埔火电厂、沿海大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启动,泉港石化基地的建设迈入了快车道,泉港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和建设高潮,面临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是港口物流条件优越。泉港区地处湄洲湾南岸,海岸线总长56公里,适宜建港的深水、中级、浅水岸线长21.4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的深水岸线长5.5公里,是福建省较为集中的深水泊位群,发展港口经济的条件较为优越。泉港区肖厝港被确定为国家一类口岸,肖厝海关等口岸系统已正式运作,码头已规划建设石化、集装箱、煤炭、粮食等泊位30个,远期年吞吐能力将达5000万吨。几年来,泉港区按照统筹规划、完善功能、整体配套、分步实施的原则,把物流产业纳入港口经济发展总体配套,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港口物流园区。目前,全区已建成码头泊位8座,2005实现港口吞吐量近1000万吨,海关关税收入21.2亿元,占泉州关税82%。正在征地、在建码头共有8座(包括泰山石化仓储码头、海洋液体化工码头、福建石化集团码头、港务公司码头、福煤公司码头、富源化工码头、福

讯化工码头、鸿基化工码头等),这些码头全部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近4000万吨,届时泉港将建成与石化基地相配套的大型港区及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是石化产业集群加速。石化产业是泉港的主导产业。设区以来,我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思路,不断推动石化产业集聚。在福建炼化400万吨原油加工、7万吨聚丙烯和华星5万立方米库容低温液化气等石化企业的基础上,致力于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在建项目和打造石化产业链,陆续建成投产了湄洲湾氯碱工业、海洋聚苯树脂等一批投资和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企业,以及华瑞电池、亚伦集团、金圣化工、华福密胺等30多家石化中下游项目,在建或筹建的还有10万吨改性聚丙烯、15万吨高熔指聚丙烯、60万吨重交沥青等一大批石化项目,区内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配套、内外资兼容的石化块状经济。2005年全区石化工业产值达158亿元。福建省有史以来最大投资项目、备受海内外关注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始全面动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拉动新世纪福建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在闽东南一带形成上千亿元的石化产业链群,并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泉港石化基地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已有美国杜邦、德国德固萨、英国英力士苯酚、日本三井化学等50多家国际石化巨头80多次、300多人次到泉港考察洽谈,区域内工业项目规划的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目前,35平方公里的泉港石油化工区控规编制工作加快进行,正抓紧向上申报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易公教育资料平台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科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魯国,魯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魯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 A.盟约对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2.中国古代,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由此可以看出,郑、宋、齐、秦等姓出现与下面因素相关的是( )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确立 C.早期政治制度 D.儒家思想 3.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 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4.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罝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秉公执法B.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完整)2018福建泉州实验中学七年级下数学期中试题

泉州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试卷 初一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不等式x-2≤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2.下面各对数值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1y 2x 37y 5-x 2的解是 A.???==1y 1-x B.???==1-y 1x C.???==1-y 1x D.???==3 y 2x 3.下列线段可能在三角形外部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 D.三角形的边 4.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其根据是 A.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C.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D.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5.由方程组? ??==+m y -x m -4y 2x 可得出x 与y 之间的关系是 A.2x+y=4 B.2x+y=4m C.2x+y=-4 D.2x+y=-4m 6.上课时,地理老师介绍到:长江比黄河长836千米,黄河长度的6倍比长江长度的5倍多1284千米.设长江长为x 千米,黄河长为y 千米.下列的方程组正确的是

A.???==+1284y 6-x 5836y x B.???==1284y 5-x 6836y -x C.???==+1284y 5-x 6836y x D.???==1284 x 5-y 6836y -x 7.若不等式组?????+≤++1-32x 2 1x a x 1<的解是x <a-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a ≤-6 B.a ≤-5 C.a ≤-4 D.a <-4 8.某项球类规则达标测验,规定满分100分,60分及格,模拟考试与正式考试形式相同,都是25道选择题,每题答对记4分答错或不答记0分,并规定正式考试中要有80分的试题就是模拟考试中的原题.假设某人在模拟考试中答对的试题,在正式考试中仍能答对,某人欲在正式考试中确保及格,则他在模拟考试中,至少要 A.80分 B.76分 C.75分 D.64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9.不等式2x-1<7的解集_______________. 10.当k=______时,二元一次方程x+ky+1=0有一组解是? ??==2y 3x . 1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5,另一边长是2,则这个等腰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12.已知()()01-x z 2-z y 3-y x 2 2=+++++,则x+y+x 的值是_________. 13.商家花费760元购进某种水果80千克,销售中有5%的水果正常损耗,为了避免亏本,售价至少应定为______元/千克. 14.如果不等式组? ??≥≤a x 3x 无解,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5.对于有理数x 、y,规定新运算x*y=ax-by,其中a 、b 是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已知1*3=8,5*(-3)=10,则ab=________. 16.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4y 2x 2m 3-y x 2的解满足x+y >-3,则满足条件的m 的所有正整数值为_____________. 17.矩形ABCD 中放置了6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小矩形,所标尺寸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2cm .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他对人性的种种类型和表现做了生动而深刻的描写,因此,它成为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也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三、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本目主要介绍了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及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对人和人性的研究和理解得到最充分体现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在达?芬奇绘画作品中最为人所称道,它充分的表达了达?芬奇的高尚人格和人文主义思想. 四、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剧作为众多的观众和读者喜爱,在许多国家上演,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他的戏剧取材于各国的历史传说和文字资料,很多故事并不发生在英国,但实际上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广阔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文主义者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极高,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课堂小结:

福建省泉港区_福建省泉港惠屿岛导游词参考

福建省泉港区_福建省泉港惠屿岛导 游词参考 【--考试祝福语】 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泉州十佳魅力乡村”、入围30个“福建最美的乡村”——泉港惠屿岛!来源:考试大网 我们现在是在肖厝码头,请大家跟着我小心上船。虽然我们的渡船很小,比不上大型客轮,但船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请大家把心放到肚子里。俗话说“车头船尾”,如果怕晕船的朋友,就请坐到船尾来。其他的想坐船头或坐船舱都可以,甚至也可以倚着船舱站立。曾经有不少婴儿把船当作了摇篮,上船不久后就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摇篮的感受:任海风吹拂脸颊,随渡船摇晃身体,把一切的疲惫都吹走、摇走吧! 泉港区的惠屿岛,是泉州市惟一的海岛行政村,岛上民风淳朴,山林茂密,沙滩干净,海水碧蓝,一切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海岛气息。远远望去,它像一只大龙虾横亘在烟波浩淼的湄洲湾主航道的西侧,犹如屏障,当地人叫它横屿,

后取惠安县管辖之意,改称惠屿,距离泉港的肖厝村2.8公里,全岛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6公里。惠屿岛有人居住的历史,始于清朝中叶。那时,对岸肖厝村人因为宗族关系不和,陆续有人迁移到岛上居住,到1949年,岛上共有200多人,经过繁衍生息,今日已有295户人家1100多人。 大家不要把这些漂浮在海面上的泡沫当成垃圾哟!这是海上养殖!惠屿岛的网箱养殖基地是全市最大的,水上有网箱养殖共7000多箱,整齐有序,真不负“海上田园”的美名。主要养殖有鱼师鱼、鲈鱼、黄花鱼、石斑鱼、鳗鱼等十几个品种,年产几千吨;还养有海蛎近800亩、海带500亩、江蓠菜400多亩、鲍鱼20万粒。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惠屿岛!朋友们,你们知道过去的惠屿吗?穷啊!200多年来惠屿人一直过着没电、缺水的生活。有人说在惠屿“半夜不怕见到鬼,就怕见到人。”原来最早惠屿没有淡水,每隔几天夜里,有人会从岛外运水来卖,每户人家每次只限5升,于是人们总是早早地排队等候,排到后面买不到水的人家只能干熬着,等待下一次运水船的到来。大家请看,这口离码头不远的井就大有来历!它建于清朝后期,后来扩建,惠屿人称它为“生命之水”。据说肖氏先人初到惠屿,淡水奇缺,村民四处寻找水源却无所获,后得肖太傅托梦,在晋富宫后山坡挖井取水,水质甘甜醇香,

初三历史说课稿【三篇】

初三历史说课稿【三篇】 1、本节课的出处和作用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最后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历史部分的最后一课。本课从“杰出的科学家”、“文学与戏剧”和“建筑”等方面的几个代表人物和突出成就,集中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昌盛,也是对人类古代文明的总结。 科技和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丰富多彩的古代科学与思想文化成果是古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代东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还为近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习本课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①根据古代文明的发展这个主题,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和他的主要贡献、《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之所以把它们作为本课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科技和文化成果,体验古代文明的辉煌,充分感知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创造性,突出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这也符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理解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准确的国际意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开放态度”的要求。 ②本课教学难点是:古代世界东西方建筑出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和对建筑艺术的发展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社会生活、思想观点的变化的理解。

建筑艺术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变化的见证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是多姿多彩的,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学习“建筑”一目时,因为初中阶段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的图片对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高大、雄伟、庄严的特点有比较直观的了解,难以挖掘教材隐含的信息,即东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就需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实行升华才能准确把握本课主题。 二、学生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为年龄的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现阶段,他们对抽象的、理论化的历史知识难以认知,而对形象、生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和贴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历史知识易于且乐于接受。在本课的学习中,初三学生对古代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和古代文学与戏剧的代表作品,易于掌握和提起学习兴趣。 但初中学生毕竟还没有完全具备历史思维的水平,他们的思维往往存有分散性和孤立性,不能有机地实行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中外历史的比较。在学习“建筑”一目时,探寻东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主要原因超出了初中学生有限的知识和思维水平范畴,需要教师化繁为简用更加直观的方法协助他们获得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内容,规划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水平 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建筑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基础知识。

2019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中考数学模拟试卷(5) 解析版

2019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中考数学模拟试卷(5)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若代数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且x≠3B.x≥C.x≥且x≠3D.x≤且x≠﹣3 2.若a<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1<b﹣1B.2a<2b C.﹣>﹣D.a2<b2 3.如图,AB是⊙O直径,若∠AOC=130°,则∠D的度数是() A.20°B.25°C.40°D.50° 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BC的顶点O(0,0),B(﹣6,0),且∠OCB=90°,OC =BC,则点C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3,3)B.(﹣3,3)C.(﹣3,﹣3)D.(3,3)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若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 A.k1+k2<0B.k1+k2>0C.k1k2<0D.k1k2>0 6.若二次函数y=x2+mx的对称轴是x=3,则关于x的方程x2+mx=7的解为()A.x1=0,x2=6B.x1=1,x2=7C.x1=1,x2=﹣7D.x1=﹣1,x2=7 7.下表为某公司200名职员年龄的人数分配表,其中36~42岁及50~56岁的人数因污损而无法看出.若36~42岁及50~56岁职员人数的相对次数分别为a%、b%,则a+b之值为何?()

年龄22~2829~3536~4243~4950~5657~63 次数640422 A.10B.45C.55D.99 8.如图,已知A点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α=75°,则b的值为() A.3B.C.4D. 9.如图,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点M为边AB上的一动点,点N为边AC上的一动点,且∠MDN=90°,则sin∠DMN为() A.B.C.D. 10.如图,已知点A(12,0),O为坐标原点,P是线段OA上任一点(不含端点O、A),二次函数y1的图象过P、O两点,二次函数y2的图象过P、A两点,它们的开口均向下,顶点分别为B、C,射线OB与射线AC相交于点D.则当OD=AD=9时,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等于() A.8B.3C.2D.6 二.填空题(共6小题)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福建泉州泉港区

2009年泉港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本卷共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毕业学校姓名考生号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4分) 有的说,是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 )途中,行至明山口,回首汉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 )不住shān( )然泪下,泪水huì( )成这蓝色的湖……(《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观察下面例子,根据例子的短语类型分别写出两个四字短语.(4分) 一整整齐齐(提示:AABB型) 、 二讨论讨论(提示:ABAB型)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拟写一份会议通知,写明会议地点、内容和参加对象即可. B征文启事一般没有时限,所以不用注明截稿日期. C拟写课外活动计划,要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要求、活动措施等. D在拟写介绍信时,一般不用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 4、诗文默写(12分) (1)蒹葭凄凄, . (2)日暮乡关何处是, . (3) ,东方无力百花残. (4) ,似曾相识燕归来. (5)落红不是无情物, .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磅礴气势写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 (7)古诗文中有不少咏“月”的句子,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 , . (8)《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 , . (9)天时不如地利, .

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5、名着阅读(10分) 请从下列名着精彩片断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该情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或感悟. 一武松斗杀西门庆二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 三鲁宾逊搭救“星期五”四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1)精彩片断:__ __ (2)情节概述(提示:要注意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___ ________ ______ _ (3)体验或感悟:_______ __ 二、阅读(58分)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6-10题(17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整体感悟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文中“”一句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7.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6分) ⑴一一百许里许: ⑵一猿则百叫无绝绝: 二遂许先帝以驱驰许: 二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 三杂然相许许: 三天下独绝绝: 8.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人:XXX XXX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