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灌区信息化管理

灌区信息化管理

灌区信息化管理
灌区信息化管理

灌区信息化管理

1、发展灌区信息化管理重要意义

近几年,国家对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大,河道治理、水库水电建设、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陆续开工。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将我国水利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部分开建于20世纪60—70 年代,老化病险严重的灌区工程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灌区渠道工程、配套设施、管理设施等的加固、续建、改扩建工程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当前水利科技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正向全面现代化快速迈进。灌区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先进、科学、高效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已成为衡量灌区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灌区信息化管理是灌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管理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升灌区管理的效能,促进灌区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灌区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内容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围绕灌溉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发灌区信息资源,打造灌区工程管理及运行管理的全信息支持、应用平台,建立集约高效、人水和谐的灌区运行环境。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建设目标要求,作为水利现代化重要标志的灌区水利信息化,内容广泛,涉及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数据库,自动化控制,通讯和电子等技术在数据采集处理、信息传输、网络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运用,且直接面向管理者,对灌区工程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影响巨大。总的来说,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应包括:灌区 GIS 地理信息、雨水情测报、墒情监测、灌区工情监测,闸门远程监控、用水调度管理、灌区防汛会商、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的建设以及通讯网络和数据库构建。基于以上建设内容的集成系统,能够完成灌区有关数据、图像、水利活动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直接服务于灌区防汛、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提供灌区水情、墒情、配水调度及工程状况数据,以及监视图像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查询、整编、输出、应用。

2)实现闸门远程监控、工情水情远程监视,以及远程防汛会商。3)实现信息的分析、对比,以及利用数据信息建立决策模型,为灌区灌溉、防汛提供支持。

4)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灌区管理单位局域内的自动化办公。

3、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原则

信息化建设规划是做好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前提,规划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规划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受灌区自然环境、工程条件、人文因素的制约。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协调地融入到实际的灌区管理中,科学地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投资效益最大化。对于众多子系统建设,有限的资金投入要分配合

理,即不能集中投入到一套子系统的超标建设,也不能过于分散到每个环节。应认真拆分整个信息化系统架构,认清主体、分部及其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分部高效运行、主体逐步建立的基础上,确定投资重点和度量,以保障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保持科学先进性。当前,计算机、电子、通讯技术发展迅速,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其中任何一项细微的软、硬件技术革新,都有可能造成系统的更新甚至换代。作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支撑,保持各项技术的先进性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和使用效率。在规划中要尽可能利用各方面的前沿技术,避免走入系统刚建成就已落后并且难以维护和运行的困境。

坚持系统开放性。灌区信息化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接口一般都使用国家标准,具有较好的兼容性,为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能。系统集成度是衡量其优越性的一项重要指标,集成度越高,系统占用的空间越小,性价比越高。系统集成也是减少投资、后期管理和使用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信息化系统规划应重视各子系统软硬件标准的使用,要求各子系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以利于系统集成。

坚持系统实用性。系统的建立是以在满足一定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际应用并产生可观效益为目的的,因此,在系统规划时就应以效用为目的,做好系统需求分析,尽量避免表面花架子,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坚持系统在操作、运行、效果方面的实用性,切实发挥系统建设效益,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涉及运行中的软和硬环境 2 个方面,软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的防毒防黑、程序软件运行维护、人员误操作规避作等;硬环境包括野外设备多防保护、电子设备防磁、供电系统稳定维护等。规划中应在这2方面联合设防,明确重点,加强网络、电子、电源、采集设备等的安全防护措施。

具有良好扩展性。灌区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且具有子系统较多、涉及技术面广、技术更新快等特点。1 次有限的投资建设,不可能完善所有的设备和功能,为后期的续建和升级需要而保持建设的可持续性是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系统正常运行下增加测控点,添加、升级设备但不增加大量投资,都要求系统具有较好扩展性的支持。因此,对系统中电子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的可扩展性要求较高,规划中应注意为系统扩展保留一定空间。

易于系统管理和维护。系统设备多,分布面广,如果规划不合理,就很容易增加管理难度和维护成本。规划中应尽可能将信息采集点靠近管理人员工作地布置,将设备集中管理,各子系统通讯线路统一规划,以减少日常维护中不必要的长途奔波、故障多点检测等环节,利于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4、灌区信息化建设系统结构及信息传输型式

网络结构通过对几种通信方式的比较,结合灌区涵闸建筑物缺乏防雷措施,遥测站点具有闸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且传感器数量较多,信息实时性有一定的要求等特点,数据采集系统信息传输选用GPRS通信方式,每个遥测站配置一台GPRS通信MODEM,

GPRS通信模式有UDP模式和TCP/IP模式,本系统选用 TCP/IP模式。另外,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的是水利局域网,因此,用的INTERNET或VPN网。系统通信网络中心站需要1个固定的公网IP地址。

平台架构

平台技术架构为支持和满足灌区自动化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用性与先进性的要求,并考虑到灌区自动化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和安全需求,从适应性、可扩展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综合评价,选择Web Services构建自动化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架构,最大限度实现防汛防旱业务功能组件的重用和分布,为自动化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及其与其他系统的无缝集成奠定基础,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选择Microsoft .NET作为平台的技术体系。.2数据库平台水利数据是防汛抢险决策的基础,灌区自动化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水雨情数据库需要存储和管理大量、多类型、多属性的信息,并且要求准确、及时和安全从而要求数据管理系统必须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的性能。尤其是大量空间信息、图像信息、多媒体信息的存在,对数据管理系统的性能要求更高,必须支持空间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和管理。 Sybase11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大型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加密、并行查询、自动内存调整及多表查询等功能,并运用高速缓存融合技术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同时提供了强大的空间数据支持能力。因而,灌区自动化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采用Sybase11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的管理平台。

目前灌区信息化传输型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有线传输;二是无线传输;三是有线加无线传输。 1 )有线信息传输是指电子信息通过光缆进行传输的一种传输方式,它的特点是信息通道稳定性高,可进行视频传输,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但相对建设成本比较高,需要铺设专用的光缆或租借电信等部门的专用光缆通道,而且终端设备配置和功能要求较高,适合应用于大型灌区渠首进水闸、枢纽闸门、中心管理站等关键部位,如滦下灌区的西灌区闸、十三支闸均是采用了有线信息传输。 2 )无线信息传输是指通过GPRS、CDMA等无线通道进行数据传递与交换的一种传输方式,它的特点是终端设备安装简单,功能较少,成本较低,适用于功能要求简单、数据采集量较小、控制功能要求不高的闸门、泵站、机井等,目前我市中小型灌区的机井、扬水站、泵站水量计量大多采用这种型式。 3 )有线加无线信息传输型式是指数据传输与交换方式既包括有线传输又包括无线传输,这种型式的特点是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既能保证重点枢纽工程远程控制、视频等功能、又能保证数据传输量较小的闸门、泵站、扬水站等终端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收集的全面性,适用于灌区覆盖面积较大、灌区水利单元层次较多的灌区,滦下灌区自动化系统设计总体思路就是采用这种型式。

5、灌区信息化建设系统构成

灌区信息化建设系统构成系统一般分为两个子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该模块主要负责采集各测站的雨量、水位、闸位数据,

并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GPRS传输、中心站接收、解析数据、入库。信息采集是处理硬件发送的GRPS包的核心平台。它主要完成了接收GPRS数据、解析分析数据、处理错误以及数据入库等功能,所以在功能结构上将信息采集平台分为接收数据(通过M-server 软件系统完成)、解析数据、出错处理以及输入入库(由转换程序完成)4个模块。M- server软件和转换程序都安装在基础数据库服务器上。

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数据是信息采集与硬件通信最关键的一个过程,其通过SOCKET编程以及TCP通信协议实例化客户端,不断接受m-Server服务程序(gprs数据包接收程序)发送过来的数据,同时采取互斥以及缓存的方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不会发生丢包的情况。

解析分析数据模块在数据达到中心接收服务器后,服务器就会对数据进行解析分析,该操作由解析分析数据模块来完成。因为传送的数据可能会发生错误的情况,所以解析的过程首先要判断数据包的格式是否符合预定义的格式,然后才能解析对用户有用的数据,由于水情数据有多种,包括水位、雨量、闸位等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通过相同的数据包发送过来,所以在程序中对各个闸站的各种数据进行了分类和判断,这样就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该过程中检测到的数据错误将由出错处理模块来处理。

出错处理模块出错处理模块针对接收过程、分析过程和入库过程中检测到的错误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入库模块当数据经过解析分析过后,如果程序判定数据合法,

就将其写入数据库。这里数据入库采用了ODBC方法。

信息管理系统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IS)用Browser/Server结构,浏览器部分包括数据采集管理、物料管理、数据查看。这些部分通过浏览信息网上的实时动态信息,向Web服务器提出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统计等请求,Web服务器在获得这些请求后,将它们交给后端的CGI程序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该CGI接口负责对数据库的连接、读写、访问和控制,然后数据库又将结果通过CGI程序送回给Web服务器,最后再由Web服务器将该访问结果以动态网页形式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中。Web信息服务模块主要是数据表现,常用报表和数据查询。主要包括以下子功能:

(1)实时查询实时查询分为综合、当日八时、水位、雨量和闸位五个部分。在综合即所有闸站的实时信息中,主要包括了测站名称、上游水位、下游水位、闸门开度、瞬时流量、当日累计水方和降雨量。当日累计水方需要经过计算得出。在该浏览页面上也提供了导出数据表的功能。在当日八时即当天八点所有闸站的实时信息中,主要包括了测站名称、上游水位、下游水位、闸门开度、瞬时流量、累计水方和降雨量。累计水方需要经过计算得出。在该浏览页面上也提供了导出数据表的功能。在水位的实时信息中,主要包括了测站名称、上游水位、上游测量时间、下游水位和下游测量时间。在该浏览页面上也提供了导出数据表的功能。在雨量的实时信息中,主要包括了测站名称、雨量和测量时间。在该浏览页面上也提供了导出数据表的功能。在闸位的实时信息中,主要包括了测站名称和各闸测量时间。

如果某个闸站没有某个闸位,表格中会加以提示。在该浏览页面上也提供了导出数据表的功能。

(2)历史查询历史查询分为历史水情和历史报表两个部分。历史水情部分为所有测站的历史水位、雨量和闸位信息。历史报表部分分为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

(3)多媒体模块制作一些有关灌区的多媒体,利用语音、图片、视频对淮涟灌区的进行情况介绍。

(4)GIS模块在此操作中,用户将地图当作查询工具,而不仅仅是数据载体。空间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可以有两类:一种是几何元素的结点、弧段和面块之间的关联关系,用以描述和表达几何元素间的拓扑关系;另一种是GIS中地物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可以通过关联关系和位置关系隐含表达,用户需通过特殊的方法查询。

GIS的面向用户的应用功能不仅仅表现在它能提供一些静态的查询、检索数据,更有意义的在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一个应用分析的模式,通过动态的分析,从而为评价、管理和决策服务。

主要实现:能进行地图的多层显示、漫游、放大、缩小及图层控制等操作;能实现基于地图的图形属性双向查询及SQL复合查询;能实现基于地图的图形属性测站基本数据信息查询。

6.农业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2 系统总体逻辑结构分析根据灌区管理部门要求和对系统的目标分析, 整个系统由五个子系统组成,其总体逻辑结构见下图。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式,各模块间相互独立,且各模块子程序之间也相互独立,因而系统可根据需要进行编制和修改代码对象,便于分析处理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有利于软件的维护和功能的增减,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充性。系统功能系统提供灌区的气象、水文、作物、土壤等基础资料的输入,资料经归纳汇总后对灌区作物需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并作出预报,拟定作物灌溉计划,根据实测资料对土壤水分进行动态模拟预报,修正并确定作物灌溉计划,最终根据来水及渠系分布情况对灌区进行

优化配水,实现灌区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模块实现上述功能。

.1 主控模块(main. frm) 主控模块是系统的主界面,起着管理、协调各功能模块的作用。模块的主菜单包括:文件、编辑、数据分析、图形、打印、帮助共六个菜单项。其中文件项主要包括数据库及应用程序以文件格式打开、存盘及退出返回;编辑项通过调用菜单命令对工作表(数据)进行插入、删除、复制和退出返回;数据项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数据链接等以汇总方式后对数据进行的分

析计算,经模拟分析、变量求解和规划求解,提供优化计算成果;图形项主要是调用输入的图像和图片文件和显示模拟计算成果; 打印项是对各项功能模块、数据、报表及计算成果进行设置打印;帮助项主要提供系统软件版本信息、说明及指导使用本系统。系统在进入次级功能模块后,用户必须选择该模块中的退出返回项,才能回到主控模块,进行下一步工作。

基础数据库管理模块(dat. frm) 本模块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气象、水文、土壤、作物基础数据及灌区概况、渠系分布、农业生产等方面基本概况数据的输入、修改、查询等功能。

. 3 作物需水分析管理模块(pdc. frm) 本模块提供五项选择,即参考作物模块腾发量计算,腾发量预测,灌溉作物需水量计算,需水量预测及程序退出返回。

. 4 土壤水份分析管理模块(swc. frm) 根据实测土壤含水量资料,模块提供动态分析模型对土壤含水状况进行模拟预报,据此对作物灌溉计划进行调整。

. 5 渠系配水管理模块(dwm. frm) 根据灌区径流分析及来水预测和渠系分布情况,分“按需配水”、“比例配水”和“优化配水”三种模式确定渠系用水计划的编制,各种模式按其相应目标函数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用水计划,并编制相应报表。

. 6 图形显示模块(imag. frm) 采用VB 的图形图像控制,将灌区的图片和资料通过扫描仪和数字化仪转化为图片文件,利用PictureBox 和 image 控件对其进行控制;利用 VB 的作图功能模

拟显示计算成果,提高系统管理操作的直观性和可视性。

. 7 打印模块(print. frm) 本模块可根据用户要求对基础数据、表格、计算成果等进行打印

(信息化方案)灌区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信息化方案)灌区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XXXXXXXXX灌区总干渠监测系统 设计方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编写:XXXX 校对: 审查: 批准: 文档修订历史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信息化建设内容 (1) 1.2投资概算 (1) 1.2.1投资概算 (1) 1.2.2工程量清单 (1) 1.3效果评价 (3) 2建设内容 (6) 2.1信息化建设原则 (6) 2.2信息化总体结构 (6) 2.3数据信息流程 (7)

2.4建设内容 (8) 2.4.1水情监测系统 (9) 2.4.2视频监视系统 (9) 2.4.3网络及通讯系统 (9) 2.4.4信息中心建设 (10) 2.4.5应用软件系统 (10) 2.4.6基础设施改造 (12) 3技术方案 (13) 3.1信息化总体结构 (13) 3.1.1数据信息流程 (14) 3.2水情监控系统 (14) 3.2.1系统体系结构 (15) 3.2.2水情信息采集系统 (15) 3.3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21) 3.3.1建设内容 (21) 3.3.2各站建设内容及布局 (22) 3.3.3视频监控系统组成结构 (26) 3.3.4关键技术说明 (27) 3.3.5视频监控系统功能性能 (28) 3.4主要设备说明 (29) 3.4.1视频摄像机 (29) 3.4.2云台解码一体机 (30)

3.4.3超声波明渠智能水位流量计 (31) 3.4.4GPRS/CDMA模块 (31) 3.4.5视频服务器 (32) 3.5灌区通信及通讯系统 (34) 3.5.1组网方案整体说明 (34) 3.5.2网络安全设计 (35) 3.5.3可靠性设计 (37) 3.5.4设备说明 (39) 3.6调度信息中心 (45) 3.6.1系统体系结构 (45) 3.6.2调度中心投影屏 (46) 3.7应用软件系统 (47) 3.7.1总体结构 (47) 3.7.2灌溉监测监控系统 (47) 3.7.3灌区数据库系统 (56) 3.7.4视频监控软件 (61) 4建设管理及运行管理 (69) 4.1建设管理部署 (69) 4.1.1实施机构和职责划分 (69) 4.1.2建设管理方式和措施 (70) 4.2施工监督措施和质量控制体系 (71) 4.3实施进度安排 (72)

灌区信息化管理

灌区信息化管理 1、发展灌区信息化管理重要意义 近几年,国家对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大,河道治理、水库水电建设、灌 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陆续开工。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将我国水利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部分开建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老 化病险严重的灌区工程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灌区渠道工程、配套设施、管理设施等的加固、续建、改扩建工程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当前 水利科技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正向全面现代化快速迈进。灌区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先进、科学、高效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也已成为衡量灌区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灌区信息化管理是灌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灌 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管理的 信息资源,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升灌区管 理的效能,促进灌区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灌区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内容 2.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电 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围绕灌溉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发灌 区信息资源,打造灌区工程管理及运行管理的全信息支持、应用平台,建立集约高效、人水和谐的灌区运行环境。 2.2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建设目标要求,作为水利现代化重要标志的灌区水利信息化,内 容广泛,涉及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数据库,自动化控制,通 讯和电子等技术在数据采集处理、信息传输、网络管理、决策支持等方 面的运用,且直接面向管理者,对灌区工程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影 响巨大。总的来说,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应包括:灌区GIS 地理信息、雨水情测报、墒情监测、灌区工情监测,闸门远程监控、用水调度管理、灌区防汛会商、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的建设以及通讯网络和数据库构建。基于以上建设内容的集成系统,能够完成灌区有关数据、图像、水利活 动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直接服务于灌区防汛、工 程管理和灌溉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提供灌区水情、墒情、配水调度及工程状况数据,以及监视图像 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查询、整编、输出、应用。 2)实现闸门远程监控、工情水情远程监视,以及远程防汛会商。 3)实现信息的分析、对比,以及利用数据信息建立决策模型,为灌 区灌溉、防汛提供支持。 4)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灌区管理单位局域内的自动化办公。 3、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原则 信息化建设规划是做好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前提,规划质量的高低不仅 取决于规划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受灌区自然环境、工程条件、人文因 素的制约。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协调地融入到实际的灌区管理中,科学地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3.1 投资效益最大化。对于众多子系统建设,有限的资金投入要分

(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作者:顾宇平 一、引言 1.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而农村水利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

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灌区信息化的定义 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作者:顾宇平 一、引言 1.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而农村水利作

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 灌区信息化的定义 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 施 我国的农业灌区大多建立于上世纪中期,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体制的原因,这些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运行成本远高于水价;设备老化破损不配套;灌区的维护经费不足,财政经费不能足额到位;水费方式收取不合理,甚至部分灌区还在按灌区面积收费;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等等。随着全球性水资源短缺,能够使灌区走向高效节水、科学管理、良性运行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1国外农业灌区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国外发达国家灌区信息化发展较早,灌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高于国内,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它们把计算机、系统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控制、GIS 等技术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在水管理领域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调控渠系输水与配水,集信息采集、处理、决策、信息反馈、监控为一体,足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1]。 2国内农业灌区信息化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就开始进行农业灌区自动控制技术的研发,并对自动计量、自动预测预报也进行了相关探索。这些技术对当时的灌区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系统一直应用到现在。由于技术、经济等条件制约,当时原本就粗放的灌区自动化技术也一直停留在初期阶段,随着灌区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目前,我国灌区管理手段仍然较为落后、标准也较低。 3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型灌区管理能力的建设与提高相对滞后,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灌区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具有自身的综合性和持续性,一般的私人资金又因为无利润回报不会投向灌区[2],各级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相关系统工程的建设不能配套,难以发挥已建工程的效益和作用。比如有的灌区建设了水情信息采集点和闸门控制点,受资金制约还没有开发业务应用软件,采集的数据也就无法应用;有的灌区仅用几万元建立一个简易软件,应付使用。灌区的发展是农业的支柱,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也必将会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 3.2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

灌区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XXXXXXXXX灌区 总干渠监测系统 设计方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编写:XXXX 校对: 审查: 批准: 文档修订历史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综合说明.................................................................... 1.1信息化建设内容........................................................... 1.2投资概算................................................................. 1.2.1投资概算............................................................... 1.2.2工程量清单............................................................. 1.3效果评价................................................................. 2建设内容.................................................................... 2.1信息化建设原则........................................................... 2.2信息化总体结构........................................................... 2.3数据信息流程............................................................. 2.4建设内容................................................................. 2.4.1水情监测系统........................................................... 2.4.2视频监视系统 (9) 2.4.3网络及通讯系统......................................................... 2.4.4信息中心建设........................................................... 2.4.5应用软件系统........................................................... 2.4.6基础设施改造........................................................... 3技术方案.................................................................... 3.1信息化总体结构........................................................... 3.1.1数据信息流程........................................................... 3.2水情监控系统............................................................. 3.2.1系统体系结构........................................................... 3.2.2水情信息采集系统....................................................... 3.3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3.1建设内容............................................................... 3.3.2各站建设内容及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视频监控系统组成结构................................................... 3.3.4关键技术说明........................................................... 3.3.5视频监控系统功能性能................................................... 3.4主要设备说明............................................................. 3.4.1视频摄像机............................................................. 3.4.2云台解码一体机......................................................... 3.4.3超声波明渠智能水位流量计...............................................

灌区数字信息管理方案

灌区数字信息管理方案 1. 行业背景 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明确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并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任务之一。基于“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障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前提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至关重要。 1.1.现状 目前国外已广泛开展渠系自动化与用水管理技术的研究。一批适用于渠道和管道输配水的自动化、集成化量水仪表相继问世,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对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进行改善,利用自动化和遥测技术控制渠系运行,构建集信息采集处理决策信息反馈监控,为一体的灌区用水信息调度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 国内但由于自动化水平的滞后,灌区的科学化调度困难重重,配水和用水之间的矛盾经常发生,并时常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贻误灌溉良机。为提高区域有限灌溉水资源的抗早能力和取得最大的灌溉效益,分析区域间水源关系,在各灌溉区域内部,建立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实行多水源联合优化调配,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效率。因此从节水节能及现代化管理要求出发,必须建立灌区自动化调度系统。 1.2.需求分析 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管理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促进灌区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 2. 灌区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简介 灌区信息化系统由两级网络组成,其中调度中心站、泵站遥控站通过开通专用光纤信道组成水利专网,传输遥控数据、视频流等测控信息;各遥测站与中心站通过超短波组成无线通讯网络,传输实施水情工情数据等信息。移动状态用户可以利用GSM网进行手机查询和定制。在此基础上,按照灌区管理实际需要,选择配置成熟的应用软件,形成以信息采集系统、灌区综合数据库及信息处理系统、灌区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区自动化监控系统、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及水费计收系统、水务公开系统等为主的灌区管理应用系统。 2.2系统网拓扑图

灌区信息化设项目设计方案

XXXXXXXXX灌区 总干渠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编写:XXXX 校对: 审查: 批准: 文档修订历史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 综合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概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量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效果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总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信息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情监测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视频监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及通讯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中心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软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设施改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总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信息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情监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靖会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编制提纲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编制提纲 一、灌区基本概况 靖会电力提灌工程是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之一,三场塬和会宁县白草塬工程位于靖远县南、会宁县北的祖厉河二级阶地和两侧塬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形,地基土质为第四系黄土状土,马兰黄土及粉质壤土。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45′~105°05、′北纬35°45′~36°35′之间。灌区北起靖远县城西黄河右岸,南至会宁县城,东至靖远县三场塬,西抵会宁县头寨镇,海拔高程在1400—1900m 之间,年均降雨量239.8mm,无霜期150~180 天,最大冻土深度0.93m,年均蒸发量1657.1mm。灌区受益区为靖南会北的9 个乡(镇),受3 益人口20.6万人。该工程设计流量12m /s,设计灌溉面积30.42 万亩。 该工程1971年11月动工兴建,1973年第一条管道上水灌溉之后,随着工程的逐年建设和发展,灌区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784 万亩,使靖南会北昔日荒芜的土地 变成了现在主要的产粮区,灌区内会宁县 的灌溉面积不足全县耕地面积的10%,但粮食的产量却达到

了全县的43.5%,产值达47.6%,灌区群众彻底摆脱了贫穷,解决了温饱,目前,灌区内集市贸易、商务流通、民营企业、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个体商业网点遍布全灌区,以建材、运输、供销及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对促进灌区经济发展,保障农业生产需要,沟通产、供、销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通过节水改造,利用节余水量,彻底解决了周边极度干旱地区10.2 万人和约14 万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灌区既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该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命工程”,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非常显著。群众形象地把靖会工程誉为;从七十年代的“救命工程”、到八十年代的“脱贫工程”、到九十年代的“致富工程”、到本世纪的“小康工程”。 工程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对当地彻底摆脱干旱贫困的面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维护了持续干旱年景下本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实践充分证明;在干旱少雨的沿黄地区兴建和 发展提灌工程是益于当代、造福子孙的长远大计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1、投资情况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系统组成 灌区信息化监测系统是从灌区管理现状及需要出发,结合我公司十余年水利水务方面的项目服务及运维经验,研发总结的一套系统管理方案。灌区信息化监测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应用交互以及安全保障等几方面构成。信息采集属于系统建设的基础,负责采集灌区取用水数据;网络传输是系统监测平台与各底层监测站通信的媒介;数据存储、处理均属监测平台,其包含汇集、存储、处理数据的软硬件设施;应用交互即为系统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服务;安全保障是系统正常运行、安全运行的保障。 系统拓扑图

灌区信息化平台将现场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展示、分析、存储。并可以形成各种分析报表,供管理部门使用。 二、监测点建设方案 灌区的渠道主要有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等类型。根据类型和现场情况不同,现场的取水计量设备也有所不同,项目需要根据灌区现场情况来配置计量设备。一般来讲,系统主要监测取水量、设备运行状态、现场图像视频等,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远程控制水泵/闸门开关。不同类型的监测站均采用无线采集、实时监测的工作

方式,标准监测站主要设备包括数据采集终端、流量计量设备、通信设备、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可选)等组成。 核心硬件产品 三、系统特点 ●开放式结构 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后续系统的升级完善; ●GIS 模块 以GIS 技术为支撑,实现地图查询管理,界面友好,操作灵活; ●通讯方式灵活 根据现场情况可以灵活选择 4G,GPRS 或光纤等通讯方式; ●稳定可靠 采用高性能工业级遥测终端RTU 设备,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低功耗设计

如何评估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关探讨

如何评估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关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22T16:39:54.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李文斌 [导读] 摘要:信息化建设对于灌区的意义非常大,如何评价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了一大难题,创建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能不能推动灌区建设十分重要。 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 摘要:信息化建设对于灌区的意义非常大,如何评价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了一大难题,创建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能不能推动灌区建设十分重要。把建设单位的信息化建作设为评估对象,探讨影响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估标准选择依据,创建出灌区信息化水平评估标准体系,并且结合某灌区信息化建设作为实例,以此评估,能够为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估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估指标 灌区信息化有利于灌区现代化步伐加快,能为灌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坚实基础。2003 年,我国在30多个大型灌区建立试点,尝试信息化建设优劣性,再逐步改进优化,慢慢扩展范围,灌区信息化建设经十几年进行,获得了较大的效果及进展,已经出现优秀的灌区信息化系统及平台,如西安沃泰的水费计收系统、润华信通的灌区信息化平台等。但是与此同时存有较大的问题,如建设质量有好有差、不同系统数据共享不便,这些问题为灌区信息化日后的功能延伸、数据通用性以及运行管理引发不便利。从灌区信息化结构框架以及发展综合考虑,建立科学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估标准,有利于为日后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便利性,极大地提高灌区信息化建设质量。 从目前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其还是在试验时期,还不能创建全国范围内通用的运行系统,所以本文拿国内大型灌区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各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能评估出各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1 灌区信息化评估标准选择原则 灌区信息化与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不相同,前者是一类专业的信息管理体系,具有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不同的特点,如建设目标量化困难、因专业管理水平的制约导致“交钥匙”的目标难以实现等。灌区信息化评估标准选择是要极大程度地考虑以上特点,从科学性、完整性、动态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地将灌区信息化水平都反映出。 1.1 科学性 任何评估标准都要科学,这也不例外。评估标准要可以实际、精准地将信息化系统实现水平较大反映出,有关数据获取难度低。 1.2 完整性 每项评估标准都能反映出信息化系统的性能某一方面,且每项标准之间不存在交叉现象,全部的评估标准构成一个完整、全面的评估体系。 1.3 动态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随时间在不断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水平提升更快,肯定会提高灌区信息化的要求,所以在选择评估标准时要充分满足信息化系统动态发展的要求,遵循客观规律选择。 2 灌区信息化评估标准系统 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该领域权威人员的建议及其他领域成熟的信息化评估标准组成实例,选取使用树形多级标准评估系统,下层标准组成上层标准,上层标准时下层标准的合成物。本次一共选择使用规范性、可靠性、安全性、全面性、先进性等五个上层标准,上层标准下可创建多个下层标准,依据五大上层标准分析的结果,综合得出灌区信息化水平。 2.1 规范性 规范等同于制度,规范性作为系统各个构成元素均要遵从的要求及规定,系统规范性越强,资源的重复与循环利用的费用将会越少。 灌区信息化作为水利信息化的构成元素,依据《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灌区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主要分成下述几个二级标准: 1)基础标准。该标准又可分成信息收集、信息网以及各类数据库等标准。 2)信息传输和交换标准。该指标指的是根据水利系统内部所涉及到的业务应用所要收集的每类数据展开逐层传输和交换的标准。 3)业务应用标准。该标准需要可以实现灵活便捷的自定义功能,其中包含界面、功能、工具等自主选择;操作需要较强便捷性,管理界面的人性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者通过简易的培训即可上岗就业;需要实现自动检错,可以类似于Windows 操作系统的功能相同,即可自动检查出系统存有的问题。 4)信息发布标准。选用信息发布标准,其能发挥的作用较多,如可在不同网络、系统以及数据库发布信息,维护和定制更容易,利用统一窗口实现多个应用后台的管理,不同的终端装置都可使用。 2.2 可靠性 一般来讲,可靠性选用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作为参考,其使用统计学方式得出结果,具体由系统前后2次故障运作时间长短决定,系统的MTBF数值大,则表示为更高的可靠性。 而提升系统可靠性主要通过下述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进行系统结构的优化。灌区信息化实现主要依靠信息收集、传送、存储以及分析等环节构成,保证每个构成元素的硬件装置质量以及建设水平等都是提升系统可靠性一般性举措。另一方面为选用冗余技术进行。如能够选用双电源、无线与有线双传输方式的冗余。 2.3 安全性 灌区信息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工作成效,但是巨量的信息在网络传送,并且信息复制较为简易,存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问题,例如数据被篡改、外泄等。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方式包含技术与管理举措,技术措施主要采用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查、身份校验、数据备份等方式;而管理措施主要从是否严格遵守国家水利系统安全标准以及一系列的运作管理、操作规章制度。 2.4 全面性 灌区管理信息量大且不同类,专业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信息收集要求,及时、精准地把相关管理与决策所需的数据纳进灌区信息化系统,是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方式。依据《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指南》,灌区信息包含水位、流量、水量、降水、土壤墒情、水费、用水户等具体数据。某些信息采集不需要的话就可不采集,某些信息现阶段还达不到自动采集的要求,可加以手工采集。

整理好的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

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 一、灌区信息化建设平台组成部分: 1.泵站监测,监控系统 2.防汛监测系统 3.营业收费系统 4.办公自动化系统 5.视频会议系统 6.客户服务系统 7.企业网站 二、系统、网络、平台框架结构: 结构防汛系统管理平台是一个B/S结构的Intranet访问平台,它完全基于三层结构Web应用技术,使企业内部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在浏览器上共享、分析、处理和应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来完成日常各类工作。 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而言,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是要体现具有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特色的一个管理平台。 1.系统结构: 该系统采用三层网络结构,网络的底层采用以RS248双绞屏蔽电缆的PROFIBUS-DP现场总线,用于连接远程I/O 从站ET200M 及现场智能设备, 把监测、监控现场的各种数据传送到数据层,通过显示层并接受中心调度控制,实现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功能。 2.网络通讯: 监测、监控中心和分中心之间的网络交换采用光纤网络通讯。或GPRS通讯 3.监控中心与分中心现地设备之间通讯方式: 采用中国移动(GPRS)中国联通(CDMA)或专网光纤所提供的网络通讯平台。 三、中心、分中心建设组成:

1.建设组成: 监测、监控计算机、通信服务器、应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通讯设备、数据显示大屏、监控监测软件等组成。 2.中心网络结构图、中心网络布置图: 四、系统功能介绍: 1.灌区信息化建设平台组成: 包括:现场设备、通讯网络、监测监控分中心、和管理局监测监控制中心、四大部分组成。 2.泵站监测、监控系统特点: (1)采集流量、水位、压力、水质、安防报警等信息。 (2)采集每台泵启停状态、运行时间、工作电流、工作电压、电能等电参数、设备的开关状态、总电能等。 (3)监视闸坝、河道、泵房等重要区域的图像。 (4)支持泵组控制柜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泵组设备的启停,控制模式可切换。 (5)电流过大、水位过低、压力过高、控制柜保护、配电故障、闲人进入状况发生时,立即上报告警信息。 (6)支持局域网有线通信,支持GPRS、短消息无线通信。 (7)存储、显示、查询监测数据及工作参数。 (8)支持就地、远程测控设备维护。 3.防汛系统的特点: 1)数字地图技术的应用。 2)空间分析与网络分析技术应用。 3)WEBGIS技术应用 4.防汛系统功能 (1)分层分级地图的叠加显示及显示次序的调整; (2)各层显示属性的设置; (3)图形的缩小、放大、开窗、漫游、导航等功能; (4)各类属性数据的分布式表达,表达方式可以是数据、文本或图形; (5)基于空间位置的分布式属性数据查询和反向查询; (6)基于空间位置的分布式可运行模块或外部程序链接; (7)基于空间对象(点、线、面)的各种图形操作,如空间距离量算、任意多边形圈定等;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迫使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的有效办法。灌区所具有的工程分散性、水情雨情变化性、农作物需水时效性、灌溉供水动态性、灌区性质特殊性等方面的特点,再加上近年了国家加大对水利项目的建设,农村水利设施数量成倍上升等因素,使农田灌区的小水窖、小水池、小水渠、小泵站等小水利设施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工作变得十分艰巨。 灌区引水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引水工程各环节监测点的数据采集和监控。该系统由监控中心和各个水源监测点组成,各个水源监测点的数据采集终端可监视和采集水位、压力、流量、水质等各种数据,供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分析和决策取用,提高用水效率,保证引水质量,满足灌区的用水量的需求。 二、系统解决方案(构成+拓扑图) 该系统是农业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由中心、遥测终端设备、传感器及监控设备组成。中心与遥测终端设备数据通信全部由无线传输的方式完成,其中遥测终端与中心采用GPRS/3G无线通信方式传输雨量数据、水位数据、水质参数、水流量参数,遥测终端设备与传感器可以直接相接或用zigbee传输;F9164-V与中心采用3G/4G的方式传输实时视频,监控各重点监控点位实时情况。

系统拓扑图 三、系统的功能、特点 ◆开放式结构 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方面后续系统可不断地升级完善。 ◆时段化处理 系统可预置多个时段,将实时数据转化为时段数据。 ◆GIS模块 以GIS技术为支撑,建立数据空间和属性特征的拓扑关系,实现地图查询管理,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功能组织条块合理。 ◆远程视频实时监视 远程视频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上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可升级性和均衡性。系统以模块式结构为核心,软件在基于数据库的原则下纳入分 屏技术,适合未来发展的需求。

云南蒙开个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云南省蒙开个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实施方案 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 红河州水利水电局 云南润滇节水技术推广咨询有限公司 二○○三年一月 审定:张汉松 批准:肖贵阳 校核:谭德裕 编写:谭德裕张燕何伟高谭贞俊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第二章灌区概况 (2) 2.1现状概述 (2) 2.2 自然地理概况 (3) 2.2.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3) 2.2.2 水文气象 (4) 2.2.3 地质土壤 (5) 2.3 社会经济概况 (5) 2.4 水资源状况 (6) 2.5 工程状况 (9) 2.6 管理现状 (11) 2.6.1 机构设置 (11)

2.6.2 工程管理 (11) 2.6.3管理设施 (12) 2.6.4经营收入 (13) 2.7 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概述 (14) 第三章工程任务和规模 (15) 3.1工程任务 (15) 3.2系统规模 (15) 第四章建设内容 (17) 4.1 系统总体结构 (17) 4.2 信息监测、采集系统 (17) 4.2.1 信息的分类 (17) 4.2.2 灌区信息点和布置 (20) 4.2.3 信息采集、控制技术及设施 (23) 4.2.4 系统的组成 (27) 4.3 信息传输及计算机网络系统 (27) 4.3.1通讯现状 (28) 4.3.2 通讯规划总目标 (28) 4.3.3 通讯规划原则 (28) 4.3.4 通讯网络方案 (30) 4.4 灌区综合数据库及信息处理系统 (31) 4.4.1 数据库内容 (31) 4.4.2 数据库的选型 (32) 4.4.3 分期实施 (33) 4.5 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33) 4.5.1 运行调度 (34) 4.5.2 工程管理 (38) 4.5.3 经营管理 (45) 4.5.4 系统管理 (45) 4.6 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 (46) 4.6.1 业务办公管理 (46) 4.6.2 公文管理 (47) 4.6.3 公共信息管理 (47) 4.6.4 个人办公管理 (47) 4.6.5 综合应用 (47) 4.7 基础设施建设 (48)

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

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 宁夏水利厅灌溉治理局 一、青铜峡灌区概况 青铜峡灌区是我国古老的特大型灌区之一,引黄灌溉历史相传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有史料记载的是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灌区享受引黄灌溉之利,盛产稻麦,年种年收,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两千多年来,经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引黄灌溉得以进展,专门是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古老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更新和改造,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1967年在黄河上建成了青铜峡水利枢纽,改多首制无坝引水为一首制有坝引水,在古老灌区布局的基础上进展了新灌区,逐步形成了灌溉有保证,排水有出路的灌排格局,灌区水利事业有了空前的进展。通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的144万亩进展到495万亩,粮食产量由2.4亿kg增加到17.7亿kg。粮食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的70%;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区的90%,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业、交通中心,在宁夏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灌区概况 青铜峡灌区位于宁夏中北部,南起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北至石嘴山,西抵贺兰山东麓,东接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东西宽约50 km,南北长约170 km,主体为黄河冲积平原,外缘多系全新晚期洪积物组成的新洪积扇,自流灌区地面高程在1070—1154米之间。黄河纵贯灌区,将灌区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灌区涉及银川、石嘴山、吴忠三个地级市及青铜峡、利通区、灵武、永宁、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平罗、惠农、陶乐11个川区县市,13个国营农、林、牧、渔场,总人口245万,自治区首府银川位居其中。行政区划总土地面积21247km2,(3187万亩),灌区操纵面积6239 km2(936万亩),现状净灌溉面积495万亩,其中自流灌溉448万亩,扬水灌溉47万亩,现有宜农荒地200万亩。 灌区属洪涝与半洪涝气候过渡带,大陆性气候明显,洪涝少雨,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雨量180—220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降雨量的70%左右;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7328073.html,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李蕊张文豪陈建 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17期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灌区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灌区管理质量和运行效率。但从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着建设问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严重影响了灌区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也不利于发挥灌区信息化平台价值。基于此,该文首先提出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而探究推动灌区信息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灌区 ;信息化 ;建设现状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27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b)-0059-02 1 ;灌区信息化相关阐述 1.1 新型管理理念 无论是灌区工程建设还是后续经营管理,决策者都要全面利用信息数据资源,对各类采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标准化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过去决策的“主观主义”。让决策信息更加客观、更加科学。 1.2 高效管理手段 在灌区经营管理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获取历史数据和现行动态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发展情况,也可以作为调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结合灌区改革标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管理目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力,最大程度上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和完善管理体系。 1.3 全面管理系统 灌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了诸多的软硬件设施,其中硬件主要有计算机、传感器、自动控制设施(PLC等)、光线等;软件包括系统自动化控制平台、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预警系统等。是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平台,提高灌区管理的便捷性、有效性,整个管理系统十分完整而全面。 2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2.1 建设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