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煤化工物联网架构案例解析--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煤化工物联网架构案例解析--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煤化工物联网架构案例解析--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煤化工物联网架构案例解析--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应用开发

课程煤化工物联网架构案例解析

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班级xx级一班

姓名xx

学号xx

2014年11月

目录

摘要: (3)

1. 物联网平台的目前状况和研究背景 (3)

2. 常用的智能家居技术 (4)

3.安卓应用程序设计技巧 (5)

3.1通过WebService技术链接远程数据库 (8)

3.2 运用适配器Adapter技术 (8)

3.3 通过Animation技术实现登陆的淡入淡出效果 (8)

结束语: (9)

基于安卓平台的物联网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n it e dT ec hn o lo g ie sB ui l di ng S ys t em)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乃迪克州(Co nn e ti cu t)哈特佛市(Ha rt f or d)的Ci ty P la c eB ui ld i n g时,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从此也揭开了全世界争相建造智能家居的序幕。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安卓

物联网说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人类的家居生活已经形成了几千年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继续并长时间生活在居所中,仅从这一点来看,一个离开了智能家居的物联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智能家居市所有物联网应用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与此同时,安卓平台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拥有近80%的手机用户市场份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均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基于安卓平台的物联网平台的搭建将能够使用户更加方便的体验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

1.物联网平台的目前状况和研究背景

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市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400亿元,同比增长43%。与此同时,北京市积极推进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累计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160多个。与此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4G也在方兴未艾的发展,与3G相比,4G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4G系统能够承载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具有灵活多样的业务功能,可以使各类媒体、通信主机及网络间进行“无缝”连接,使用户能够自由地在各种网络环境间无缝漫游。4G网络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继3G标准后的另一个宽带移动通信阶段。4G集3G与W L A N于一体,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图像传输质量可以与高清晰度电视媲美。与3G相比,4G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4G系统能够承载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具有

灵活多样的业务功能,可以使各类媒体、通信主机及网络间进行“无缝”连接,使用户能够自由地在各种网络环境间无缝漫游。同时,4G系统具有开放的平台,在移动终端、业务节点及移动网络机制上具有“开放性”,使用户能够自由选择协议、应用和网络。所以,4G系统是一个高度自治、自适应的智能化网络,具有高度可靠的鉴权及安全机制。因此,3G以至于4G的发展。

2.常用的智能家居技术

用于智能家居的无线系统需要满足几个特性:低功耗、稳定、易于扩展并网;至于传输速度显然不是此类应用的重点。目前几种可用于智能家居的无线方式如下: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但这种技术通讯距离太短,同时属于点对点通讯方式,对于智能家居的要求来说根本不适用。

W I FI:其实就是I EE E802.11b的别称,是有一个名为“无线以太网相容联盟”(W i re le s s E th ne t C om pa t ib il it y A ll i an ce, W EC A)的组织所发布的业界术语,中文译为“无线相容认证”。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数百米范围内支持互联网。但对于智能家居应用来说缺点却很明显,功耗高、组网专业性强。高功耗对于随时随地部署低功耗传感器是非常致命的缺陷,所以W iF i虽然非常普及,但是智能家居的应用中只是起到辅助补充的作用。

315M/433M/868M/915M:这些无线射频技术广泛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 F等场所,也有厂商将其引入智能家居系统,但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弱,组网不便,可靠性一般,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效果差强人意,泛善可陈,最终被主流厂商抛弃。

Z i gb e e:Z ig be e的基础是I EE E802.15。但I E E E仅处理低级M A C层和物联网层协议,因此Z i gb e e联盟扩展了IE E E,对其网络层协议和A P I进行了标准化。Z i gb ee是一种新兴的进程、低速率、低功耗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具有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自组网、高可靠、超视距的特点。主要适合应用于自动控制盒远程控制等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简而言之,Z ig b e e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

自组网的近程无线通讯技术。

3.安卓应用程序设计技巧

A n dr o id的崛起对于微软来说并不是好事。由于嵌入市场(V e rt i cal M a rk e t)长久以来为微软W in d ow s E mb ed de d O p er at in g S ys t em嵌入式作业系统所垄断,而微软的嵌入式系统目前运行于福特汽车、N CR收款机等产品并且微软的嵌入式系统并不廉价,所以A nd ro i d的崛起对于微软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正像微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端的作为,微软在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的表现并不理想。菲利普表示,他了解到大量的公司想要做智能计步器,网络连接的LE D照明和其他可以与i Ph on es和i Pa d s互联的设备。但最后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些设备将会选择A nd ro i d或更简单的系统。至于i O S,苹果似乎完全没有让其运行在非苹果产品上的想法。

之前微软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垄断嵌入式市场,是因为微软提供了完整、稳定且易于开发的p ac ka g e。

另一开放式作业系统是L in ux。L in u x虽然带给开发应用软件业者自由发挥的特性,还可藉由其不可转换性来强化资料的安全,但是版本过多以及开发的复杂程度一直困扰着开发人员,这种欠缺整合的问题也造成L i nu x推动的障碍。

I n te l看到L in ux市场后于2008年推动M e eg o,就是希望一来利用I n te l的品牌可以达到宣传的作用,二来藉由I nt e l处理器的支援,让M e eg o深化于各种PC或嵌入式产品中;但是在诺基亚决定抽身后,也注定了M ee g o的失败。

相对于L i nu x上述的问题,A nd r oi d提供了「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

其优点在于:同样基于L in u x核心,且带有音讯和图形库、应用架构,以及浏览器和多媒体应用等。透过芯片业者(S OC)的支援,提供开发的B S P,不仅节省An dr o id平台的系统开发成本,也能缩短编码时间。

2008年,首支An dr oi d智能型手机问世;2010年,首款An dr oi d平板装置推出;而下一步,我们也相信A nd ro i d将跨出消费运算范畴,往更广泛的工业及自动化领域发展。因此,物联网趋势时代下,手持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是个人或企业不可缺少的基础设备,就此A n dr o id作业系统也将成为物联网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目前采用An dr o id的设备小从鞋子传感器大到喷气发动机监视器。由于物联网设备在市场的兴起,谷歌进一步在互联世界领先苹果和微软。

A n dr o id之所以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其开放性。谷歌允许设备制造商对A n dr o id进行修改。谷歌本身则通过A nd roi d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广告和其他服务获得利润。

A n dr o id提供开发者和使用者相当高的弹性,使其在工业计算机界及物联网中能更广泛的应用。本篇要讨论的是,A nd r oi d运用在物联网的优势及其限制。换句话说,A nd r oi d除了娱乐或是一般消费者使用外,在物联网上是否会激发出不同的结论?

开放平台带给应用更多可能性

A n dr o id在物联网的优势,在于其作业系统是完全免费开放的,任何厂商都可以不经过Goo g le和开放手持设备联盟的授权使用An dro i d作业系统,开发者亦可以通过在A n dr oi d ND K(A n dr o id N at iv e开发包)中使用C语言或者C++语言,来作为编程语言开发应用程序。此外,G oo gl e还推出了Go og l e Ap p I nv e nt or开发工具,该开发工具可以快速地构建应用程序,以方便初次开发A n dr o id的工程师在短时间内上手,而资深工程师则可大展身手,设计出不同的应用软件。而H ar d wa re i n de p en de nc e的概念,让开发A nd r oid应用软件的设计者只需要考虑到f r am e wo r k层,不会再被硬件商绑死,如此一来这些应用软件开发商就无需再担忧更换硬件时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愿意投入更多资源在A n dr o id的应用上。

因为物联网的应用很广,从零售、仓储、物流、医疗、车载等等,而装置(De vi ce)特性差异更大,从P DA、T abl e t、车机或是其他移动式计算机,A nd r oi d所提供的开放语言架构,不仅有很多开发者投入,相对终端使用者更愿意更换成A n dr o id的平台,是非常大的优势。

一体适用是否真的适用?

不同于微软针对不同操作平台推出W in d ow s Em be dd e d O S、Win d ow s C E(现在已经改名为W i nd o ws C om pa c t),到智能型手机使用的W in d ow s P h on e,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提供精简但高速或是高效能可以负责复杂运算的作业系统;And r oi d仅提供一个版本运作于智能型手机以及平板计算机,且仅提供娱乐用的装置并不讲求效能。

在垂直应用的市场中,仍有许多要仰赖高度运算能力的作业平台,A n dr o i d的侷限性仍然让人担心,因此如何聪明的选择适当的产品使用A n dr o id,是各家OEM厂的难题。换句话说,物联网的使用环境,需要完整且强大的作业系统,An d ri od虽然已经在Sm ar tP h on e中越发成熟,不过在各个垂直市场等环境,并没有进行专属设计,也没有替其他D ev ic e 进行优化,例如车机等,而这将会是A nd ro i d跨足物联网的一大门槛。

综合上述,An d ro i d的崛起是物联网相关业者不容忽视、也需要跟进的作业系统,不过G oo g l e如何看待物联网这群相对于消费者为少数但可以长期经营的族群,将会是各家O EM以及品牌商关注的焦点。全球工业计算机的领先者威强工业计算机,在工业计算机垂直产业上的努力不遗余力,在2010年成立I EI M ob il e部门专注于产业用平板计算机和产业用P D A,I EI Mo b il e除了既有的W in t el的能力和合作伙伴关系外,也看中A nd r oi d未来在物联网的发展性,并且基于持续提供客户创新平台的观念,与主力芯片业者合作,选择适当的A n dr o id版本,开发产业用P D A 及产业用中小尺寸的平板计算机。

目前I EI M ob il e最新上市的R u gg ed An dr oi d T a bl et PC-I C EC ARE-07,其使用最先进的T I AM3715处理器及内建A n dr o id 2.3作业系统,配合7吋500c d/㎡高亮度的投射式电容触控荧幕(Pr o je ct i ve Ca p ac i ti ve T o uc h),并具备以下特点:

1.IC E CA R E内建数项无线模块,支援蓝牙V.

2.1、W i-F i 802.11 b/g/n 及远端H S UP A的无线功能。户外使用者可以透过这些无线功能将资料实时的传输至管理中心,并同时接受中心传来的实时讯息。

2.透过一维/二维条形码读取器及1

3.56MH z R F ID读取器,IC EC A RE 可以撷取相关数据并立即记录,或透过无线功能传输至管理中心做为证据和交易的依据。

因应户外的使用环境,IE IM ob i l e在规划I C EC A RE时就已经考虑到所选用的模块、素材及外壳是否有达到强固型的设计,确保产品能在宽温下运作和存置,并具有I P64等级的防水防尘和 1.2米的落摔,以及提供现场服务管理(F ie ld S er v i c e Ma n ag em e nt),是一个具高效能、低耗电及高

强固性的机种选择。

而这也就是把A nd ro id运用在物联网的最好应用案例。I E Im obi l e将会提供更多搭载A nd ro i d O S的PD A、Ta b le t P C以及车用电脑。

该课题在设计A nd ro id程序设计的时候,试图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些操作技术包括链接数据库技术,A d ap t er适配器技术,A n im at i on淡入淡出技术。这些技术具体描述如下:

3.1通过WebService技术链接远程数据库

本系统由于需要连接到远程服务逐渐的数据库,所以要涉及到网络连接相关方面的知识,我们运用了数据库,W e bS e rv ic e,An dr o id的方式,通过W eb Se r vi c e来访问数据库,把所得到的数据放在网上,然后在A n dr o id端通过Ht tpS o ap协议来访问得到。在这个过程中,系统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存储的服务器中,利用W eb Se r vi c e访问远程数据库获取数据。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交互非常重要。我们充分的利用网络这个大资源,使我的作品得到了尽善尽美。

3.2 运用适配器Adapter技术

本系统由于将数据拿到的数据量的大小是未知的,所以不能再

A n dr o id静态的定义显示,所以用到了适配器A da p te r技术,A d ap t er技术可以再Li st V ie w里将未知大小的数据层层显示,这样呈现出来的界面整齐简洁。

3.3 通过Animation技术实现登陆的淡入淡出效果

通过A ni m at io n技术的特殊效果,并且设置a lp h a的值来实现登陆的淡入淡出效果。其实设置a lp h a的值的目的就是改变图片的透明度,从而看起来实现了淡入淡出的效果,如图1所示:

结束语:

本课题是x 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的课题,针对目前流行的物联网智能家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系统以An d ro i d系统为平台对客户家中的各种Z ig be e结点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音响控制)采集参数进行实时显示和控制,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校实践。实践证明,基于安卓中的的物联网平台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是十分具有竞争力的。

大数据处理平台构架设计说明书

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 变更记录

目录 1 1. 文档介绍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读者对象 (3) 1.4参考文献 (3)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3) 2系统概述 (4) 3设计约束 (5) 4设计策略 (6) 5系统总体结构 (7) 5.1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7) 5.2可视化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11) 6其它 (14) 6.1数据库设计 (14) 6.2系统管理 (14) 6.3日志管理 (14)

1 1. 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设计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主要功能是多种数据库及文件数据;访问;采集;解析,清洗,ETL,同时可以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为此,根据“先进实用、稳定可靠”的原则设计本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平台。 1.2 文档范围 大数据的处理,包括ETL、分析、可视化、使用。 1.3 读者对象 管理人员、开发人员 1.4 参考文献 1.5 术语与缩写解释

2 系统概述 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分为9个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多种数据库及网页等数据进行访采集、解析,清洗,整合、ETL,同时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 ,分为3个层次,在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3 设计约束 1.系统必须遵循国家软件开发的标准。 2.系统用java开发,采用开源的中间件。 3.系统必须稳定可靠,性能高,满足每天千万次的访问。 4.保证数据的成功抽取、转换、分析,实现高可信和高可用。

云计算平台详细方案设计

云计算平台详细方案设计

第1章数据中心云平台设计 1.1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基于当前IT基础架构的现状,未来云平台架构必将朝着开放、融合的方向演进,因此,云平台建议采用开放架构的产品。目前,越来越多的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引入Openstack,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研发自己的openstack版本,如VMware、华三等,各厂商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平台其逻辑架构都基本相同,具体参考如下: 图2-1:云平台逻辑架构图 从上面的云平台的逻辑架构图中可以看出,云平台大概分为三层,即物理资源池、虚拟抽象层、云服务层。 1、物理资源层 物理层包括运行云所需的云数据中心机房运行环境,以及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设备。 2、虚拟抽象层

资源抽象与控制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负责对底层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对底层硬件故障进行屏蔽,统一调度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池。 3、云服务层 云服务层是通过云平台Portal提供IAAS服务的逻辑层,用户可以按需申请相关的资源,包括: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云防火墙与云负载均衡等。 基于未来云平台的发展趋势及华北油田数据中心云平台的需求,华北油田的云平台应具备异构管理能力,能够对多种虚拟化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运维,同时,云平台能够基于业务的安全需要进行安全防护,满足监控部门提出的安全等级要求。下面是本次云平台架构的初步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2-2:云平台总体架构图 1.2资源池总体设计 从云平台的总体架构可以看出,资源池是云平台的基础。因此,在构建云平台的过程中,资源的池化迈向云的是第一步。

目前,计算资源的池化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X86架构的虚拟化,主要的虚拟化平台包括VMware、KVM、Hyper-V等;另一种是小型机架构的虚拟化,主要的虚拟化平台为PowerVM,这里主要关注基于X86架构的虚拟化。 存储资源的池化也包括两种,一种是当前流行的基于X86服务本地磁盘实现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如VMware VSAN、华为FusionStorage、华三vStor等;另一种是基于SAN 存储实现的资源池化,实现的方式是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如EMC VPLEX、华为VIS(虚拟化存储网关型)和HDS VSG1000(存储型)等。这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对于普通的数据存储可以尝试使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如虚拟机文件、OLAP类数据库等,而对于关键的OLTP类数据库则建议采用基于SAN存储的架构。 网络资源池化也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硬件一虚多技术实现的网络资源池,如华为和华三的新型的负载均衡、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另一种是基于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资源池。这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对于南北向流量的网络服务建议采用基于硬件方式实现的网络资源池化,而对于东西向流量的网络服务建议采用基于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资源池化。 图2-2-1:华北油田资源池总体设计示例

云计算平台架构及分析

一、业务挑战 无锡华夏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成立,是无锡软件出口外包骨干企业。公司主要以面向日本的软件外包开发为中心,致力于不断开拓国内市场、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系统集成等业务。随着企业的发展,IT投入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PC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华夏目前PC总拥有数1000台,主要用于研发和测试,由于项目多、任务紧,一台PC经常要用于不同的项目开发,而每次更换都要对PC系统进行重新安装和环境搭建。根据实际统计,华夏一个员工平均每年参与4个项目的开发,也就是每年要重新搭建四次开发环境,对测试人员来说这个数量还要更多;平均每次更换环境花费时间10个小时,华夏每年大约花费4万小时用于PC系统和环境搭建,按照人均工资15元/小时,每年花费在60万左右。 除此之外,由于PC的使用寿命较短,更新升级频繁,大量的PC就意味着每年都要有很多PC需要淘汰和更新,现在这个数字大约是10台/月,而随着华夏的发展壮大,这个数字会进一步增加,这就意味着华夏每年花在PC升级和更新的费用最少在50~60万。与此同时,大量的PC也是的企业的能源消耗巨大,电力花费居高不下;按照平均180W/台,一台PC工作8小时/天,工业用电0.9元/度,华夏每年的电费就将近15万元。 与巨大的IT投入相对应的就是IT资源利用率较低,PC分布在企业各个项目小组的开发人员手中,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调度,也无从得知PC的使用情况。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对IT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得知某个正在进行的项目使用的PC资源是否有多余,无法将项目完成用不到的PC资源及时收回,以便给下一个项目小组使用,造成大量的IT资源浪费。

三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设计

三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 技术方案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一、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系统的意义 (4) 1.3设计依据和参考资料 (5) 二、系统特点 (5) 三、设计原则 (6) 3.1可靠性 (6) 3.2先进性与合理性 (6) 3.3开发性 (6) 3.4可扩展性 (6) 四、系统总体构架 (6) 4.1系统整体框图 (6) 4.2系统研究内容 (7) 五、系统组成 (8) 5.1软件组成 (8) 5.2 硬件组成 (9) 5.3 软件功能 (10) 5.4 开发环境 (14) 5.5 系统报价 (14)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应用。物联网是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有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目前,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我国把发展物联网已经提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它不但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升级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契机。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个产业被列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今后加快推进,其中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近一年里受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 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物联网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还面临许多挑战。物联网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领域很多,包括RFID识别技术、泛在传感技术与纳米嵌入技术、IPV6地址技术以及等。从软件的角度来看,物联网软件技术研究方面也是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基础软件的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 面对物联网所带来的大数据量、数据时效性高、安全与隐私性要求高等挑战,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亲的解决办法。在物联网系统中,由于传感器节点及采样数据的异构性,基础软件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基础软件不仅屏蔽了各类传感器硬件及数据的差异,实现了物联网节点及数据的统一处理,而且实现了海量物联网节点之间的协同工作,从而大大简化了物联网应用程序的开发。我们以动态位置感知类应用为例,相关的传感器可以包括GPS传感器、RFID传感器、手机定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设计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3) 1.1、项目设计原则 (3) 1.1.1、统一建设 (3) 1.1.2、相对独立 (3) 1.1.3、共建共享 (3) 1.1.4、安全可靠 (3) 1.2、建设思路 (4) 1.2.1、需求驱动 (4) 1.2.2、标准先行 (4) 1.2.3、围绕数据 (4) 1.2.4、逐步扩展 (4) 1.3、数据中心总体结构设计 (5) 1.3.1、总体逻辑体系结构 (8) 1.3.1.1、信息资源体系 (8) 1.3.1.2、支撑体系 (9) 1.3.1.3、标准规范体系 (9) 1.3.1.4、运行管理体系 (10) 1.3.1.5、安全保障体系 (10) 1.3.2、总体实施结构设计 (10) 1.3.2.1、数据中心交换共享平台及信息资源 (11) 1.3.2.2、数据接口系统区 (12) 1.3.2.3、各部门系统 (12) 1.3.2.4、综合应用 (12) 1.3.3、总体物理体系结构 (12)

第一章、项目总体设计 1.1、项目设计原则 1.1.1、统一建设 数据中心必须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统一的前置机接口系统,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社会保障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1.1.2、相对独立 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接口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1.1.3、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设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1.4、安全可靠 由于社会保障数据与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数据中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物联网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介绍

物联网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介绍

1. 物联网基础 ● 1.1物联网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提出,它的定义是: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 各类传感器等技术设备,使物体与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相连,获取无处不在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 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 ●2004年,日本提出u-japan计划,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任何人都能上网的环境。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出,无 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式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以此作 为经济发展战略。 ●2009年,我国国家领导人在无锡微纳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并发表讲话, 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

1.2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可用的基础网络有很多,其中互联网通常最适合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网络,特别是当物物互联的范围超出局域网时。因此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目前任然是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下表具体描述了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比较。

1.3 运营商与物联网 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如图1-1所示,包括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芯片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等环节,涵盖了从标识,感知到信息传送,处理以及应用等方面。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是芯片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pdf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最初的物联网概念,国内普遍认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还被称之为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初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概念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扶持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其含义为: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限的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计算机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时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技术架构及应用参考详解

物联网技术架构及应用参考详解 CASAGRAS是欧盟所支持的项目计划,主要在支持与协调全球RFID相关活动与标准化。参与此计划的专家除来自欧洲外,还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等。由于该份文件已经考虑到国际面向有关法规、标准与其它落实物联网的条件以及RFID在其中的角色,所以可做为各国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参考。 前言日前笔者已对物联网(IoT)的概念及其发展有所陈述,但对于其所涉及的技术说明则甚为不足,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补上这方面的资料。然而个人知识有限,手上的数据亦多片段不全,于是乎搜寻相关国际标准发展单位之数据库,希望更有系统的了解物联网技术,同时也能与读者分享。 CASAGRAS是欧盟所支持的项目计划,主要在支持与协调全球RFID相关活动与标准化,其全称为CoordinaTIon And Support AcTIon for Global RFID-related AcTIviTIes and Standardization。参与此计划的专家除来自欧洲外,还有来自中国、日本、南韩以及美国,其最终的报告RFID and the inclusive model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于2009年9月发布。由于该份文件已经考虑到国际面向有关法规、标准与其它落实物联网的条件以及RFID在其中的角色,所以除了帮助欧洲委员会发展物联网策略与实施路径;事实上,该份报告也可做为各国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参考。 以下仅摘译技术框架部份,做为物联网技术认知的起头。若读者自己想实时阅读全貌,可以CASAGRAS在网站搜寻,即可取得完整报告。 IoT技术框架概述对IoT的概念以及它与物理世界的接口技术或方法进行了解之后,计划目标已经过修订而不只紧抱RFID技术,也接受其它识别(Identification)、位置(Location)、通讯与数据撷取技术。 有以下三种硬件技术以及关联分层,可作为落实物联网的基础: 识别与数据撷取技术组成物理接口层; 固定的、移动的、无线的以及有线的通讯传输技术,以关联接口支持数据与语音传输; 网络技术(与通讯传输技术组合)促进以应用与服务为目的所支撑的对象群集。

浅谈工业物联网云平台项目架构设计

浅谈工业物联网云平台项目架构设计 前言 早在1999年就已经有了“物联网”这个概念,但是直到十年之后的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才推动很多国家把物联网研究和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直到现在的2015年,我国的物联网的发展依然主要靠政府项目来拉动,所以现在的发展似乎前景越来越不明朗。 政府似乎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在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倡导和推动下,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虽然“互联网+”和“物联网”都是以网为主,但是发展的侧重有了本质区别。“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外围智能模块和传感器为辅,构建互联生态。而“物联网”却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重点在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远程监控为主。 但是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做的是“互联网+“的事,却以”物联网“的名义来宣传。所以现在的人越来越搞不清”物联网“的真实定位了。 我一直认为从技术角度来看,所谓“物联网“就是传统工控网的一个外延。传统的工业现场,考虑到生产安全,都是内部网络。另外实施和维护的代价相对较高。而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在各个领域都有了远程测控的要求。比如目前比较典型的农业大棚监控、森林防火监控、鱼塘监测和养殖管理等等。 “互联网+”和“物联网”由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在做架构设计上肯定有所不同。“互联网+“的项目,其实更看重的是用户数,通信数据流量,这是衡量一个”互联网+“项目成功的标志,当然这是也是那些做云平台为主的互联网公司最看重的,用户数和通信数据流量正是他们的利益点所在。 而以中小项目为主的“物联网”项目,其实更看重的,一是系统稳定可靠,能保证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因为有些监控点往往部署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系统的可靠性成为关键。二就是系统便于开发和维护,因为基于不同行业,不同工艺需求的,很难开发出像民用领域的通用产品,需要根据现场实际调整相关的业务逻辑和监控画面,所以是否易于开发很关键。当然维护更为重要,因为偏工业级的“物联网”项目一般设计至少是三年或更长的生命周期,所以项目维护难以避免,甚至系统还会根据

金融信息云平台总体设计

金融信息云平台总体设计

目录 平台总体方案 (2) 1.1平台业务方案 (2) 1.2技术方案 (3) 1.3产品功能列表 (35)

平台总体方案 1.1平台业务方案 1.1.1业务全景图 金融信息云平台围绕中小微企业,以企业采购,销售,结算,授信,分销商管理,催收款等流程为主线,提供覆盖企业生产全流程的面向不同部门人员使用的一系列轻量应用群,在解决企业痛点需求基础上,快速扩大兰州银行存贷量,打造同业最强的对公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生态圈。 金融信息云平台面向中小微企业服务,有可复制性,填补了传统银行面向中小微企业服务空白。采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技术,充分利用银行服务优势和个人存款业务优势,面向企业不同关键人,提供一系列轻量应用,切入企业痛点,扩大存贷量。

通过以小微企业为目标,贯穿起包括企业刚需进销存、企业投融资、企业记账理财、企业协同办公、企业业务支持、信息查询等全套服务,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将金融产品对企业在各环节上的支持提升到新的水平,在企业转型互联网潮流中占据先机,取得行业领先优势。 1.1.2关键特性设计 金融信息云平台整体服务基于SaaS和PaaS模式设计,用户使用租用的方式享受云服务,用户不必自己搭建应用、配置硬件与软件环境。小微企业云平台提供企业常用轻应用和各种平台级基础服务,第三方平台也可以快速接入平台,快速形成服务能力。 根据小微企业设计各种基础角色,方便企业不同人群按需使用服务。拥有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可以控制到页面菜单级别,让企业数据更加安全。 1.2技术方案 1.2.1系统设计原则 1)先进性 系统采用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硬件系统应选择先进、成熟、稳定、性价比高的设备;软件系统的选择与开发应建立在跟随行业发展与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具有易开发、易升级、易操作、易维护等特点。 2)前瞻性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充分把握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满足系统上线后的可持续运营发展与完善。 3)稳定性 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持续使用能力,保证全年7×24小时稳定运行,具有强大的并发处理能力及快速的扩充能力。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最初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功能的网络。这个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当时人们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ITU未针对物联网的概念扩展提出新的物联网定义。 2009年9月15日,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了新的物联网概念,认为物联网是未来Internet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

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该项目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便于欧洲内部不同RFID和物联网项目之间的组网;协调包括RFID的物联网研究活动;对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源进行平衡,以使得研究效果最大化;在项目之间建立协同机制。 物联网与RFID、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的关系: 1.传感器网络与RFID的关系 RFID和传感器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传感器可以监测感应到各种信息,但缺乏对物品的标识能力,而RFID技术恰恰具有强大的标识物品能力。尽管RFID 也经常被描述成一种基于标签的,并用于识别目标的传感器,但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当前环境的改变,其读写范围受到读写器与标签之间距离的影响。因此提高RFID系统的感应能力,扩大RFID系统的覆盖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感器网络较长的有效距离将拓展RFID技术的应用范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都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融合和系统集成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2.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的关系 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

XXX云平台规划方案_2017

目录 1 方案整体规划 (2) 1.1 整体拓扑 (2) 1.2 设计依据 (2) 1.3 方案描述 (4) 2 网络部分规划 (7) 2.1 网络拓扑 (7) 2.2 设计依据 (7) 2.3 方案描述 (11) 2.3.1 物理交换网 (11) 2.3.2 云平台虚机网络 (11) 3 计算及存储规划 (16) 3.1 平台拓扑 (16) 3.2 设计依据 (16) 3.3 方案描述 (18) 3.3.1 弹性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 (18) 3.3.2 按需服务,平台交付 (18) 3.3.3 敏捷的IT服务水平 (19) 3.3.4 简化管理,智能统一运维 (19) 3.3.5 硬件故障无害化,保障业务连续 (19) 3.3.6 计算虚拟化需求 (20) 3.3.7 分布式存储 (21) 3.3.8 网络虚拟化(SDN) (22) 4 网络安全规划 (23) 4.1 方案目标 (23) 4.2 设计依据 (23) 4.3 等保要求 (24) 4.4 方案拓扑 (28) 4.5 功能描述 (28) 5 运维管理规划 (31) 5.1 设计依据 (31) 5.2 方案描述 (31) 6 附件:功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方案整体规划 1.1整体拓扑 方案划分为五个功能区: 线路接入区:包含互联网线路,市局、各委办局、采集点等专线接入 网络纵深防御区:包含各种网络安全、审计设备,符合等保3级规范要求 核心交换区:包含万兆核心交换集群及汇聚交换设备 网管、客服区:包含网管平台及客户终端 计算、存储区:包含云计算机平台和分布式存储系统。 1.2设计依据 传统计算中心观念是根据功能需求的变化实现对应的硬件功能盒子堆砌而

智慧校园云平台总体设计

智慧校园云平台总体设计

目录 一、方案概述 (4) 1.1智慧校园云建设背景 (4) 1.2智慧校园云建设目标 (5) 1.3智慧校园云建设理念 (5) 1.4智慧校园云建设路线 (6) 二、智慧校园云需求分析 (8) 2.1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 (8) 2.2教育教学服务平台 (8) 2.3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8) 2.4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平台 (8) 2.5建设师生互动平台 (9) 2.6统一的应用集成环境 (9) 三、总体设计 (9) 3.1建设思路 (9) 3.2设计原则 (10) 3.3总体规划 (11) 3.4逻辑架构 (12) 3.5技术选型 (12) 3.6系统支撑服务 (13) 3.6.1统一身份认证 (13) 3.6.2统一校园门户 (15) 3.6.3统一数据中心 (15)

四、基础支撑环境 (16) 4.1硬件支持系统设计 (16) 4.2基础硬件配置 (18) 4.2.1应用服务器 (18) 4.2.2数据库服务器 (19) 4.2.3存储 (20) 4.2.4存储网络交换机 (23) 4.3成熟软件配置 (24) 4.3.1操作系统 (24) 4.3.2数据库 (24)

一、方案概述 1.1智慧校园云建设背景 中小学智慧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以上概念既是一个实用概念,也是一项工程和标准,更是一种文化,从这种角度来说它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定义。 智慧校园建设是学校信息化的战略任务,需要全面掌握并梳理学校各个方面的运作流程,优化并整合学校整体资源,同时还需要顺应教育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这里所倡导的数字空间,允许我们在数字环境下开展学习、教学和管理,从而营造出校园数字文化氛围。智慧校园云的目的就在于以信息技术辅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科学与和谐发展。 为使智慧校园云建设方案更加适合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对目前校园网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基本设计思路:力图整合学校服务管理、课程资源、教研交流互动、家校协同、校园安全监控等方面的系统开展校园数字化建设,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智慧校园网络。学校提出了“建设具有数字化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网络支撑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整体进程;紧紧围绕百年发展历史和地域文化特点,弘扬新童谣文化特色,创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智慧校园;设计与学校未来发展定位相适切的智慧校园云方案,优化并选取对学校自身发展具有引导作用的建设方案。”

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的系统架构研究

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的系统架构研究 摘要:研究以物联网中间件为中心的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提出面向服务的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的框架模型,底层设备接入点利用gsoap开发web服务,以服务的形式把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物联网子服务器,服务器也利用服务的形式向嵌入式主机传递消息,从而向设备写数据。物联网子网、应用服务器和应用节点之间采用服务的形式实现数据交换,以达到不同系统或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 关键词: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系统架构 1.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的价值 物联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于网,也在于物。如果没有一个适用于将物联网中来自不同厂商、可能采用不同的系统平台的物联网对象有效联系起来,使得这些对象可以在本平台基础上无障碍的进行交互,缺乏一种有效统一的“人-物”、“物-物”交互模型及交互平台,那么物联网对象之间的交互路径与对象数量之间将呈现几何级数关系,在物联网两两对象之间独自实现交互接口会引入巨大工作量,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会给系统维护带来很大负担。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起到效果。 目前,企业在应用rfid和物联网技术时最想问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有的系统与这些新的物联网连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企业

应用系统与硬件接口的问题。因此,通透性是整个应用的关键,正确抓取数据、确保数据读取的可靠性、以及有效地将数据传送到应用服务器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基础平台的架构设计解决方案便成为物联网应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核心技术,因为它可以加速物联网应用的普及。 2.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的系统架构原理 平台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高效、健壮、安全、易用的物联网数据传输和共享平台。面向服务的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是一个基于标准、架构良好和具有良好扩展性的软件体系,以物联网中间件为基础,能适应物联网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保证使用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系统能正常运行和保持其自治性。平台中的嵌入式主机数据采集端以gsoap协议发布和接收web service,应用层数据交换则是基于java ee标准构件,提高了平台的通用性,采用xml作为数据传输标准,方便的实现多种数据源的相互数据转换,并对其进行密码和签名等安全处理,提高了平台的安全和可靠性,使用符合jms规范的为消息传递机制来确保平台消息传递的可靠性,并通过访问接口与各种资源、数据源连接以实现方便灵活的数据转换和资源整合。物联网基础共享平台处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以及感知层和网络层之间,物联网终端设备通过物联网设备接入点连接到网络层。物联网设备接入点一般是安装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计算机,一个接入点可以控制若干个物联网终端设备。物联网应用软件安装

电子政务网云平台设计方案

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设 计方案 项目背景电子政务网作为全市信息化枢纽,承载着多项重要信息化应用,如内外网域名服务器、邮件系统等等,同时也是各委部局与公网.省政务网的传输出口。现各部局、各事业单位的数据资源、服务器、信息化系统各H为政, 难以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亭。同时,随着平安城市、政府应急.共亨灾备、智能交通系统等等一系列政府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开展,以及国家、省对信息安全、平台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设备及网络架构已经难以支撑业务发展、安全、性能方面的新要求。 而对部门各自为政.分散建设、不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亭程度低、重复建设、统一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模式在资源管理. 数据管理、服务管理方面给出了目前最好的答案。“云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电子政务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对外(政府之间、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公众)服务的平台,优化建设服务型的政府信息化。 云计算在云计算的诞生之前,现代计算机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从高高在上的大型机时代,到个人用户普及的PC机时代,再有Internet技术将全世界 都联系到了一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來,数据的增长完全可以用 “疯狂”来形容。云计算就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新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 Internet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软 件、应用平台.及基础设施等资源。 云计算具有资源池化、弹性扩展、自助服务.按需付费、宽带接入等关键特征。 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网目前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及各委部局多项重点应用,如信用网、内外网域名服务器、市府办内部公文系统、党政机关网站.网络监控平台.对外网站、指挥部网站、重点项目电子督察督办系统、网上行为监控系统、行风热线网站、人大提案系统、市委市政府大门安全监控系统等等。由于电子政务建设及运行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即所有部门的政务应用系统均部署在信息中心的机房,各部门的政务应用系统累计超过100多个。 并且目前存在下述主要问题: 信息化建设分散重复 市政府各个部门信息化建设多以独立建设为主,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根据不同的业务和应用需要购买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以及各种软件。每套业务和应用分别部署在某些物理资源之上,每套业务都是一个信息孤岛,这个孤岛包括需要单独的安全保护机制和软件的支持,以及配套管理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主要不足如下: 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并且数据中心的利用率不高: 作为数据中心中最 核心的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相互之间不能形成足够的共亨 机制,无法提供被利用的基础条件。社会最重要的财富散落各地,无 法反馈于公民; 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是面向从政府到公民的所 有社会建设者,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程度很高,这与大多数的政府部 门信息管理人员配置的薄弱形成明显的矛盾。 信息化水平不均衡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由于传统信息建设所产生的不足之外,每个部门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专注点不同、所投入的精力不同,以至于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发展较不均衡。 管理协调体制尚需完善 如何真正将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亨,形成一个基于政府部门的数据中心?如何将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形成联动,整合出统一的数据中心,形成全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自主化,达到电子政务发展中最终的理想阶段? 目前尚未建立其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协调机制,信息化主管部门推动跨部门的系统建设难度较大,也是造成政务信息化分散建设与水平发展不均的现状。

一种典型的政务网云平台架构设计

一种典型的政务网云平台架构设计 熊瑰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随着近年信息技术持续迅猛发展,公众对政府管理与服务模式变革的期望急剧攀升,政务云建设需求急剧增加。 政务云属于政府云,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上实现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为政府各级 部门提供可靠的基滅I T服务平台。针对政务云特点,文章给出了一种典型的政务云平台架构设计方案。 关键词:政务云;虚拟化;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7)03-0197-02 1概述 长期以来,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与共享一直是电子政务建设 的痼疾,造成了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纵强横弱等 问题,信息化投入越多,形成的信息化壁垄就越髙,严重影响了 电子政务的投资效率和产出成果。在此背景下,政务云建设应 运而生。政务云是为政府部门搭建一个底层的基础架构平台, 把传统的政务应用迁移到平台上,去共享给各个政府部门,提 髙它的服务效率和服务的能力。考虑到政务系统在服务对象、 业务种类和安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电子政务云更适合选择私 有云,本文给出了一种典型的政务云架构设计方案。 2网络架构设计 政务云网络架构的总体上宜遵循区域化、层次化和模块 化的设计理念,提髙承载业务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管 理能力,政务云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匕_________ 1U 9 m m m fHft ' n M t t 峨<舞P M mmm 蠢蠢 图1政务云平台网络拓扑图 政务云网络架构从功能上分为内网数据中心、外网数据 中心和容灾备份中心。内网数据中心接入政府相关单位,实 现各单位内、外横向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外网数据中心主要用 于接入互联网,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内网数据中心和外网 数据中心通过网闸设备隔离开,充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容 灾备份中心与主数据中心互联,其部署与本地数据中心保持 —致。当本地数据中心业务中断后,可以通过启用灾备数据 中心业务系统,为各业务单位提供服务。 3计算资源设计大量的数据存储、細、计算和修改,存放着大量关键的信息和 数据。一旦数据库系统发生异常错误或导致数据的丢失,其 损失将是灾难性的。因此,数据库宣采用集群系统,实现了冗 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⑵虚拟化服务器设计。云数据中心的设计是依托服务器 虚拟化的技术来实现,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在一台物理 服务器上创建多个不同的虚拟机,可以部署不同的操作系统,部署不同的业务应用,每个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云数据中 心虚拟化服务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控制管理中心、计算池、共享式存储池。 控制管理中心:对整个虚拟化平台进行管理监控,是整个 系统的管理端。 计算池:主要提供对应用透明的计算资源,为应用软件提 供按需配置的运行环境。 共享式存储池:完成虚拟化平台存储资源整合以及资源 的池化,实现存储资源的按需分配和弹性伸缩。 (3)大数据服务器设计。大数据服务器分为hadoop环境、在线检索集群、M PP数据库、流式处理集群、数据管道。全量 数据保存在hado叩环境中,部署hdfs、hbase、spark等组件,其 中结构化数据存储到Hbase中,非结构化文件保存到HDFS 中,nosqlhbase与Hdfs部署同一套hadoop环境中。在线检索 集群,部署solrcloud实现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的快速检索。M PP数据库,用于结构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检索。流式处理 集群(stonn),用于数据同步过程中的预处理,该环境为计算密 级型可以使用虚拟化环境承载。数据管道集群,含数据同步 工具和数据总线,用于处理数据同步,并在数据同步过程中对 接流式计算集群实现数据预处理。 4存储资源设计 存储系统作为整个云数据中心的核心,根据数据类型的 不同,数据对于存储系统的要求不同,在存储子系统的设计上 会采会多级存储的方式,以灵活满足前端对性能、容量、可用 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性需求。 通过部署虚拟化网关构建存储管理平台,实现本地存储 系统髙可用架构保障数据安全保证;通过部署2套存储,配 置双活镜像关系,实现核心数据的同步镜像,避免设备单点 故障对业务的影响;通过部署非结构化数据分布式存储系统,实现非结构化数据集中存储,提供带宽聚合与海量存储容量,灵活、无缝、平滑的扩展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大大提高了系 统效率;通过部署应用容灾设备,对核心关键业务数据的多 个快照副本和持续数据保护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保护 ⑴数据库服务器设计。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任务是处理 和快速恢复。 197

(完整版)中位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V1.0

北京中位科技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V0.2 李拓 2015.10

目录 1.引言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预期的读者及阅读建议 (3) 1.4.术语 (3) 2.项目概述 (4) 2.1.项目背景 (4) 3.1.设计目标 (4) 3.1.1.技术规划路线建议 (4) 3.1.2.大数据软硬平台/网络架构规划建议 (5) 3.1.3.大数据应用集成点规划建议 (5) 3.1.4.大数据团队建设规划建议 (5) 3.1.5.大数据系统实施指导建议方案 (5) 3.数据平台总体架构规划 (5) 3.1.数据平台愿景 (5) 3.2.数据处理流程 (8) 3.3.主要功能 (8) 3.4.设计原则 (9) 3.5.平台建设路线 (9) 4.数据平台软件架构设计 (10) 4.1.数据平台结构图 (10) 4.2.数据采集系统 (11) 4.3.数据存储系统 (11) 4.4.离线计算系统 (12) 4.5.海量数据库系统 (12) 4.6.管理系统 (13) 5.应用平台架构设计 (14) 5.1.应用平台架构图 (14)

6.平台安全 (15) 7.平台监控 (15) 8.部署架构 (15) 9.平台运维 (15) 10.团队建设 (16) 10.1.运维工程师 (16) 10.2.应用开发工程师 (16) 10.3.通信协议开发工程师 (16) 10.4.基于Hadoop的开发工程师 (16) 10.5.数据开发工程师 (16) 10.6.数据挖掘工程师 (17)

1.引言 1.1.文档目的 本文档是关于xx公司物联网大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案。本文包括以下内容: 1.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2.五大子系统设计; 3.应用平台设计 4.平台部署架构设计; 5.平台运维及团队建设; 1.2.文档范围 本文档仅限于北京xx科技公司内部人员和直接协助北京xx科技进行大平台建设的相关人员阅读。 1.3.预期的读者及阅读建议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 1.北京xx科技的大平台项目相关人员; 2.直接协助北京xx科技进行大平台建设的相关外部人员; 1.4.术语 1.Hadoop: Apache的分布式框架。 2.HDFS : Hadoo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552715.html,Node : Hadoop HDFS元数据主节点服务器。负责保持DataNode文件存 储元数据信息。 4.JobTracker:Hadoop的Map/Reduce调度器,负责与TackTracker通信分配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