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 第3卷(3) 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43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卢新雄 曹永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提要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完善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国家体系及法规建设,保障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和加强安全保存技术研究,是确保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得以安全保存和充分利用的关键。

关键词 作物 种质保存 展望

保存(co nser vatio n)这一术语的广泛定义被描述为“人类利用生物圈(即全部生物)的管理,使其能给当代人最大的持久利益,同时保持它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愿望”。从狭义讲,保存主要采用自然(原生境保存)和种质库(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方法,采取何种保存途经主要取决于种质的生物学特性。原生境保存(in situ conserv ation)是指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公园等途径来保护野生及近缘植物物种;非原生境保存(ex situ conservation),是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如建设低温种质库的种子体保存;田园种质库(种质圃、植物园)的植株保存,以及试管苗种质库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已成为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1 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繁衍、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20世纪以来,随着新品种大量推广、人口增长、环境变化、滥伐森林和耕地沙漠化,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原因,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而且数量巨大。美国在过去100年间,玉米、西红柿、苹果的种植品种丧失与更新程度分别达到91%、81%、86%;韩国在1985~1993年 (转下页)

(接上页)

High-oil Corn Breeding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China

Song To ng ming

(C hina Agr icultur al Un iversity Beijing 100094)

Abstract Hig h o il corn is the gr eat contribution o f mo dern science to the co rn breeding.It com bines hig h yield po tential with the g ood quality,w hich is in accor dance w ith the directio n o f cur rent readjustment o f the co rn structur e and also w ith the g eneral tendency of the w or ld corn developm ent.Judging fr om its technolog-ical content,the g reat genetic added v alue and the w ide applicatio n,it could be o ne of the major cultural type of21st century.

To develop mor e high oil corn germ plasms with w ide genetic diver si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 of high o il corn breeding.During last decade,China cr eated not only its o w n hig h oil cor n germ plasms but also developed a series of other high oil co rn basic populations w hich were intro duced from abroad leg ally. Now,China has conserved mo st of available high oil corn germ plasms,and in average,the oil lev el is the hig hest in the wo rld.

According w ith the m ar ket demand and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 f the end pr oducts,the three hig h o il co rn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are:the ecolog ical protective ty pe w ith suitable oil co ntent and g ood grain yield;nor mal co rn converted in to high oil type through some genetic procedur es and the very special type for the industrail pro cessing purpose.

Key word High oil co rn Value added Po pulation im pro vement Industrialization

 44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间,一些农场种植品种丧失或替代达到74%;此外,许多国家种植的地方特有作物和品种也正在被外来作物和新品种替代或丧失,结果是农作物种植基因源多样性的减少和一致性的增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容易导致病虫等自然灾害的暴发而造成农业损失[7,10,15]。最著名例子是19世纪40年代马铃薯晚疫病流行,成为爱尔兰“大饥荒”的生物致因。近代例子是1970年,一种危害叶片的病菌突变体引起玉米小斑病,使美国玉米产量平均减产15%,给农民造成数亿美元的损失,原因是当时美国70%种植玉米都使用了一个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子,而该杂交种都高度感染了玉米小斑病[8]。为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从战略高度来重视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收集保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 重视保存设施的建设和资源的收集保存

据报道,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种质库数量不足10个,贮存的种质数量也仅有50万份,但到1996年,世界上已建设了1300多座种质库,保存了610万份种质资源(含部分重复),其中在低温种质库贮存种质达550万份,田间种质库52.7万份,试管苗种质库3.7万份[7]。77个国家具有中长期贮存能力的国家种质库,库中贮存数量较多国家分别是:美国28万份,俄罗斯17.8万份,日本14.6万份,印度14.4万份。1958年建成的美国国家种质库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种质库,1992年美国政府拨款1000万美元对其进行扩建,扩建后长期贮存能力增至100万份,配备了当今最现代化的保存设施和实验设备,计划把美国所有植物资源,不论是种子繁殖体还是无性繁殖体,都收集一复份集中在该库长期保存。印度在1997年也完成新国家种质库的建设,其贮存能力也为100万份,都远远大于我国国家种质库40万份的贮存容量。其目的,一方面使收集到种质资源能集中在长期库妥善保存,更重要是确保自己在拥有和利用种质资源方面占有优势,在农业“种子战”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2 建立国家作物种质保存利用体系

1970年发生的玉米小斑病的严重危害,使美国农业当局意识到现代农业脆弱性已发展到何等严重的程度,随后不久美国就建立起国家植物种质体系(Na-tio nal Plant Germ plasm System,缩写NPGS)[14]。该体系运作协调单位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U SDA-ARS)。政府研究机构主要负责种质资源收集、评价鉴定、编目分发和保存。科学家进行各种项目的研究活动,而其他政府雇员则从事技术和后勤支持服务;政府研究机构的经费由联邦政府拨款,而州政府则提供土地及研究办公用房。私营企业则负责选择项目,致力于把优异种质培育成优良杂交种或品种,或把有益基因转移到产品中,以产品方式卖给农民或使用者。该体系的主要成员有(完全由联邦政府拨款):4个地区引种站,负责引进和收集资源的评价鉴定、中期保存和分发;10个特定作物种质收集站或遗传材料收集站,负责特定作物或遗传材料的收集、评价鉴定、中期保存、分发和创新;国家种子贮藏实验室,负责全美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的长期保存;9个国家无性繁殖作物种质圃,负责无性繁殖作物的保存;国家马铃薯引种站,负责马铃薯遗传材料的评价鉴定和保存;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负责作物种质的引进和考察,也负责全美植物遗传资源信息的管理和建设;国家植物种质检疫中心,负责引进种质资源的检疫。印度在1976年成立了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局(Natio nal Bureau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缩写NBPGR)[9],在其牵头下,有近30个来自以作物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和国立农业大学,组成了印度植物遗传资源体系。每单位被指定负责某一作物的中期保存、评价和分发,并必须将收集品繁殖后送到NBPGR的长期库保存。NBPGR除负责协调全国植物遗传资源工作外,本身拥有完整的植物种质资源研究部门,从收集、评价鉴定、分发交换、保存到引进检疫等,还有各类委员会进行有关政策的制定。主要设施和基地有容量为100万份的国家种质库、国家生物技术中心、图书馆和9个地区试验站等。建立全国性体系,其重要性是避免不必要重复,同时协调经费和信息的合理使用。

1.3 国际机构致力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

种质保存不是目的,更重要是发掘它们的经济和利用价值。在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18个农业研究中心中,有10个参与农作物遗传改良并保存着60万份种质。实践证明,这些中心作物改良项目的成功是以遗传资源收集保存为基础。国际水稻所培育IR36是这些成功例子之一,1982年IR36在亚洲地区种植面积达到1100万hm2,成为历史上全世界种植最广泛的水稻品种。而IR36培育过程中,采用来自6个国家的13个水稻品种和1个水稻近缘野生物种,而这1份具有抗草丛矮缩病的野生稻材料(Oryza nivara),是从5000份种质库存材料和1000份育种品系中筛选发现的[10]。作物遗传资源协作网是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PGRI)为了妥善保存并促进贮存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提出的。该协作网以作物为基础,由种质资源收集者、保存者、研究者、育种家以及其他使用资源的人员组成。IPGRI也正在致力于发展核心收集品,它也是促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45

进种质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重要途径。

1.4 国家计划(项目)和立法政策的支持

据报道,已有59个国家建立了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制定了完整的植物遗传资源国家计划或体系,国家计划(或体系)的宗旨是:

1通过保护和利用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维持可持续农业,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促进国家发展;

o通过对保存材料的利用以满足国家对作物种质资源的需要[7]。泰国在1999年制订了《作物种质资源管理条例》,印度和非律宾也正在制订包括奖励植物资源提供者内容的立法。许多国家都制订了植物种质资源进出口归口管理政策,明确规定种质引进和输出须进行审批和隔离检疫,送一复份材料到国家长期库贮存。此外,不少国家或非政府组织正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以提高公众种质资源保护意识。

1.5 重视种质安全保存技术研究

随着种质贮存时间的延长和数量的剧增,种质保存的安全性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有报道指出,种质在低温库贮藏并不是万事大吉,一些种质贮藏不到15年,其发芽率就下降至10%以下[12,13]。还有报道称,原贮存样品更新后,多达50%的原种质样品已丧失[11]。因此,在强调种质复份保存基础上,种质库安全保存技术(包括无破坏种子的生活力监测技术、生活力丧失预警技术、遗传完整性检测技术和繁殖更新技术等),无性繁殖作物的原位保存和超低温长期保存技术已成为当今种质安全保存的研究热点[1,6]。

2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与国外情况遭遇相同,我国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和丧失也异常严重。1949年我国有1万个小麦品种(主要是农家种)在种植使用,到70年代仅存1000个品种在使用[5];野生水稻和野生大豆的原生境生长地已遭到严重破坏,面积越来越少[2]。有不少报道指出,目前种植的玉米、甜菜、水稻等作物杂交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存在着遗传上的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3,4]。为此,近20多年来,抢救和妥善保存作物遗传资源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1 初步建成了种质保存体系

在1984年建成了我国自行设计的国家种质库1号库以后,又相继在1986年和1992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1999年,在农业部批复下,在国家种质库1号库原址,重新建设国家种质库中期保存设施,与中国农科院专业所的7座特定作物中期库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5座地方中期库,加上32个无性繁殖作物、野生作物种质圃,初步形成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与分发体系。国家库长期库贮存资源已达33万余份(见表1),隶属35科、192属、712种,贮存数量居世界各种质库首位。32个种质圃保存共保存4.5万份种质,含有1026个物种(含亚种)。

表1 国家种质库贮存的作物种质资源T able1 T he cro p ger mplasm r eso urces stor ed in t he

N ational Genebank o f China

作物

Crop

份数

Acces sions

物种数

Am ount of Species 水稻Rice6783121小麦及小麦近缘

Wh eat and r elative plants

40947134

大麦Barley181321

燕麦Oat32053荞麦Buck w heat25823

玉米Corn169391

高粱Sorgh um168681

粟米M illet271038黍稷Pros o millet79651

大豆S oyb ean307194食用豆Food leg ume2483016

麻类Fibre Crop43537

牧草Herbage3295387

蔬菜Vegetable30156115

油菜Rape587513

芝麻Sesame44621

蓖麻Castor-oil plant18871

花生Pean ut607816

红花Safflower23782

苏子Perillaseed4711

向日葵Sun flower25422

烟草T obacco279922

棉花Cotton676819西瓜Watermelon9921

甜瓜M uskm elon9621

绿肥Green manure66371

甜菜Beet12431

其他Others14598

合计Total 333,505712*(去除重复)

*Note:T he total amount of species does not include the repeated amount of different crops

2.2 贮存资源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库(圃)贮存的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这些种质的80%是从国内收集的,不少属于我国特有的,

 46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其中国内地方品种资源占60%,稀有、珍贵和野生近

缘种质占10%;随着贮存种质种类、数量增加和贮存时间的增长,国家库贮存资源的宝贵价值和所发挥作用越显重要。仅在1998年就为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提供600余份野生大豆的种原,同时开始向云南农科院逐步提供8000份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因保存设施及监控设备落后、虫吃破损等原因致使部分资源丧失了生活力);以国家种质库贮存资源为依托,开发其遗传潜力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也已启动。此外,每年有上千人次的中外学者及大中小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是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宣传和教学基地。

2.3 国家计划项目和立法政策的支持

从“七五”开始,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99年国家又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列入基础性工作项目给予支持。2000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新《种子法》中,也专门为种质资源保护立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已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支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工作,其意义重大和深远。

2.4 种质保存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种子入库前处理和管理技术,解决了各种作物种质的安全干燥技术。研究出80多种农作物栽培和野生近缘植物种子的生活力检测方法,填补国内外空白,并为这些资源的入库提供了技术保证。提出了低温库贮存种质的生活力监测方案,确保了国家库30万份贮存种质的长期安全保存。在寻找节能保存技术方面,我国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Nature》刊物上[1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无性繁殖作物的保存技术研究方面,组织培养技术已应用于甘薯和马铃薯试管苗保存,超低温长期保存技术研究正在开展之中。

2.5 建成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CGRIS)1988年初步建成并开始对外服务,目前拥有180种作物37万份种质信息,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遗传资源信息系统之一,包括国家种质库和青海国家复份库管理和动态监测、32个国家种质圃、中期库管理和种子繁种分发、农作物种质特性评价鉴定、优异资源综合评价、国外种质交换、品种区试、指纹图谱管理等9个子系统的120万条记录。CGRIS的建立,为农业科学工作者和生产者全面了解作物种质的特性,拓宽优异资源使用范围,培育新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为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3 展望与对策

3.1 妥善解决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

收集入库(圃)的资源是我国宝贵的物质财富,但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种质库(圃)都没有固定的专项运转经费,有运转经费也是少的可怜。为此,建议遵循国家级的种质库(圃)由中央财政负责,地方中期库由地方财政负责的原则,妥善解决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需要强调的是运转经费不仅应包括制冷机组的水电和制冷剂费,而且应包括种子入库、监测、分发和更新及数据管理等费用,以及必要的保存技术研究费用等。种质保存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工作,那一环节出了差错都有可能导致种质资源得而复失的危险。3.2 完善我国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

种质保存不是目的,重要是如何充分利用。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建立种质资源权威机构来协调组织全国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工作,减少不必要的保存设施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按不同气候生态类型区域建立若干个品种资源综合试验站。试验站既负责作物种质资源的中期保存和分发,又负责新引进、新搜集种质的评价鉴定和繁种,以及优异种质和贮存材料的更新。在此基础上,完善种质保存和利用的国家体系建设,从而使各种各样优异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3 加快种质资源的立法管理

我国在种质资源立法和政策研究方面,仍很薄弱。应尽快制订《种质资源管理条例》,新《种子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国家有计划地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质资源,定期公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制定该条例,将使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进入有秩、规范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为品种选育提供更多可供利用的优异资源,同时又能保证具有战略性资源不流失国外。此外,有必要制定相关法规,要求引进资源和国家育种单位的亲本材料都应送一复份到国家库保存。同时应鼓励有关单位自愿把资源材料送到国家库保存,因这是资源安全保存的重要原则。

3.4 加强种质安全保存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种质入库(圃)保存只能说暂时避免了人为或自然灾害破坏而在异地得到保护。但是,种质在种质库保存过程中,种子生活力仍会下降,并会诱导遗传变化。因此,加强生活力和遗传变化的监测技术,以及种质更新标准和繁种方法等方面研究,才能确保种质资源的长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47

期安全保存。对于我国特有珍贵野生亲缘种,如野生稻、野生大豆、野猕猴和野生蔬菜等,应考虑建设野生亲缘种保护点或保护地,同时应加强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从而建立起原生境保存、异生境保存及离体保存的立体安全保存战略。

3.5 加快建设种质信息网络建设

虽然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CGRIS)已建成,但由于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种质信息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应在近期内与全国各地的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使用部门一起,建立全国性的种质信息网络系统,提高种质信息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也应加强种质信息应用技术的研究,如数据采集技术,图像自动识别技术、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及网络技术,以促进种质资源的充分利用。

参 考 文 献

1 卢新雄.低温库种质安全保存理论的研究进展.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0,1(2):54~58

2 稻属核心种质和优异种质研讨会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强作物品种资源研究的建议.作物品种资源.1994,(增刊):1~2

3 曾三省.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中国农业科学,1990,23

(4):1~9

4 张春来.我国甜菜杂交种的遗传基础.中国农业科学,1995,28(增刊):81~89

5 钱曼懋,丁寿康等.我国小麦品种资源的利用和发展.作物品种资源.1982,(1):26~316 C lar k R L,Shands H L et al.Germplasm regeneration develop-men ts in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C rop Scien ce.

1997,37(1):1~6

7 FAO.Report on the s tate of the w orlds plants gen etic resources.

Intern ational T ech nical Conference on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Leipzig,Germany.FAO,Rome,Italy.1996

8 Wash ington, D.C.National Res earch Council.M anaging Glob al Genetic Res ources:Agricultural C rop Issues and Policies.Nation al Academy Press,1993

9 Par oda R S and Arora R K.Plant gen etic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man agemen t:Concepts an d approaches.1991,Regional Offi-cer for South an d S outheast Asia,IBPGR,New Delhi.

10 Plucknett D L,S mith N J H et al.Gene Banks and the w orld's Food.Prin ceton,New J ers ey,USA.Prin ceton U nivers ity Pres s,1987

11 Singh RB and W illiams J T.M aintenan ce and multiplication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In:Crop Genetic Resou rces:Conserva-tion and Evaluation.Allen an d U nw in L td.,1984,120~130

12 Specht C E,Keller E R J,Freytag U et al.S urvey of seed ger-minability after long-term storage in the Gatersleben genebank.

Plant Gen etic News letter.1997,(111)64~68

13 Specht C E,Keller E R J et al.Su rvey of seed germin ability after long-term storage in the Gaters leben geneban k(part2).Plan t Genetic New sletter.1998,(115)39~43

14 U SDA-ARS,S eeds for our future:T he U.S.National Plan t Germplas m System.1996

15 Tanks ley S D,Seed banks an d molecular maps:Un lockin g ge-netic poten tial from th e w ild.Science.1997,277:1063~1066

16 Zheng Gu ang hua,Jin g Xinxing et al.Ultradry seed storage cuts cos t of gene bank.Natur e.1998.393:223~224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for

Ex Situ Conservation

Lu Xinx iong Cao Yongsheng

(Institute of Crop Germ plasm Resources,CAAS Bejing 100081)

Abstract T 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of crop germ plasm resour ces w o rldw ide for ex situ conservatio n.It is pointed out that certain co nsiderations need to be given priority,because they are important and urg ent to ensure safe co nser vation and use of germ plasm in China,first,to establish a China National Co nser vatio n System to o rganize and coor dinate the activities for the germplasm conservatio n.The second consider ation is to draw up the r ules and reg ulations for germplasm management.A third consider ation is to prov ide funds for running of genebanks.The fourth co nsideration is to streng then research on co nserv ation technolog y.

Key words Crop germ plasm r esources Ex situ conservatio n Pro spect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野

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利用低 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 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 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 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 年和1992 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1 总论 1-1 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描述规范和术语 1-2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1-3 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 1-4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2 粮食作物 2-1 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3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5 玉米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6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7 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8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9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0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1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2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3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4 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5 籽粒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6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7 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8 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9 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0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1 蚕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2 饭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3 木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4 小扁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5 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6 羽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7 山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8黑吉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 经济作物 3-1 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2 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3 苎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4 红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5 黄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6 大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7 青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工作方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调查收集可以为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和信息基础;反之,会使得整个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甚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做更多的工作去修正。同时,因其工作繁琐,过程漫长,内容零散,无法集中进行,且对工作条件、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专业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谈谈有关调查收集工作的方法。 1 调查收集的地点 除了当下还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大多数的地方品种都处于零散分布的状态。正因如此,很多品种都会在难以预知的环境中存在。 1.1 田野 田野是最理想的调查地点,笔者收集到的品种中,60%以上是直接在田野发现的。田野包括大田和小地块,由于大田种植的品种往往是时下推广的大宗品种,有时候小地块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田野调查的好处是一目了然,不易产生误判,缺陷是调查范围过大,它要求调查人员时常到田头寻找,因工作量过大,人力上难以满足。 1.2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农产品的集散地,自然会有一些地方品种出现。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是良好的品种调查场所;但经销户很难提供可靠的品种信息和种子,同时也容易出现误判。因此对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同时要求调查人员对地方品种有一定的了解,后续工作需要特别重视品种真实性的核实。1.3 居住地 村落、生活小区、工厂、暂住地,凡有人活动的地方,均有可能出现地方品种。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房前屋后、庭院、花坛种植蔬菜及杂粮作物,因个人喜好而选择地方品种的情况也不少。近年来,下山移民群体越来越大,很多偏远山村保留的品种也随之大量“移民”。 2 调查收集的工具 种质资源调查最离不开的是记录。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调查人员不应过于相信记忆,而要更依赖“烂笔头”。 2.1 相机 图片采集是调查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 的工作方法 黄丽梅1 吴金水2 (1浙江省松阳县种子管理站,323400;2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323400) 环,随身携带相机绝对是一个良好习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获取作物的图像资料,无论是在田间、菜场、生活小区,都可以拍到大量的图片。如果是较连续地关注种植在某个地方的作物,借着图片属性中显示的拍摄时间,还可以大致计算出它的生育期。在工作中,很多品种往往不会特意安排种植观察,而直接拍摄可以省去大量的投入。 2.2 手机 智能手机为调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录入平台。借助QQ 日志、微信等手段,可以直接拍摄上传图片资料,同时可以保存文字信息,至少没有必要随身带纸笔记录。要注意的是手机作相机使用的话像素要足够高,一般手机拍摄的图像大都不如相机。2.3 纸、笔、尺子 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更习惯于用纸(或笔记本)、笔等传统工具记录。本质上说,顺手的就是对的。软皮尺或卷尺主要用于测量作物部位的长度、宽度、株行距等,携带方便,以体型小而实用为佳。2.4 瓶子 药瓶、矿泉水瓶可以用来贮存种子,最好有标签贴纸,把品种名、来源、编号之类贴在瓶子上。需要妥善保存种子的情况有:(1)收集来的种子因数量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需要再繁殖,需要贮存到下一季种植;(2)为省去每年繁殖的麻烦,需要保存濒危品种时,种子充分干燥后熏蒸处理,再放入瓶子密封,可以大大延长贮存时间,置于冷藏设备中效果更好。当然,条件具备的话可以用更专业的容器和包装。 3 调查收集的技巧 练就“鹰眼” 调查工作其实没有捷径,都要靠踏踏实实的工作,要说有诀窍,就是不断地观察、学习,练就一双“鹰眼”。调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作的效率,有专业基础又有经验的调查人员可以一眼发现目标。 聊天的艺术 时常与农户及各方面人士聊天,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以老农户为重点走访对象,因为他们比年轻人更注重传统,更怀旧,也不容易随风潮而改变。即使找不到种质实物,这样的聊天也很有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与其他东西不同,它往往需要“故事”来支撑,要有可追溯性,否则无法区别是当地老品种,还是新近引入的品种。聊天时应像朋友似的对待调查对

种质资源圃对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研究范文

种质资源圃对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研究 保存是葡萄种质资源研究的前提。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部分科研单位即在收集的基础上,着手建立葡萄原始材料圃,开始对引进的品种和采集到的野生材料进行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随着国家对种质资源的重视,从70年代初~80年代末,我国相继建成16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其中,有两个国家级葡萄种质资源圃(河南郑州、山西太谷),另外还有3个果树种质资源圃保存有葡萄种质资源。90年代,又增建了山葡萄的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吉林左家)。原西北农业大学建立了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同期,我国部分省(市、区)的果树、葡萄研究及教学单位也相应建立了葡萄种质资源圃或葡萄品种资源圃。全国各类圃地共保存葡萄种质资源 1 500?份左右。在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的同时,我国葡萄科技工作者还进行了试管保存、种子保存、花粉保存的研究和利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是葡萄种质材料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保存方式。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部分科研单位即相继着手建立葡萄原始材料圃。1951年,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调查、搜集并引种山葡萄优良类型,并用于选种和杂交育种。1952年,原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兴城园艺试验场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原始材料圃,至1965年,保存品种200多个,同时进行了与东北山葡萄的杂交育种工作。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建立葡萄品种圃,同时开始收集保存葡萄野生资源材料。1960年,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建立的葡萄原始材料圃保存有300余个品种,至1966年,保存葡萄品种近600个。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结合山葡萄研究,建立了山葡萄品种资源圃。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的果树和葡萄科研单位也搜集保存了部分葡萄野生种种质材料。1978年,原西北农业大学开始系统搜集、研究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建立了收集保存中国野生葡萄种类最多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我国野生葡萄20余个种和变种的100余个株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我国相继建成16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其中,有2个圃专门搜集保存葡萄种质材料,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桃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20个种和变种、916份材料,其中含野生葡萄14个种计45份种质材料。山西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太谷枣、葡萄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5个种、361份材料。此外,吉林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级果树种质寒地果树圃”搜集保存部分山葡萄种质资源材料。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粮食、油料、蔬菜及其它一年生作物 □未收集的一般性资源□特有和特异资源 1.样品编号:,日期:年月日采集地点:,样品类型:,采集者及联系方式: 2.生物学:物种拉丁名:,作物名称:,品种名称: 俗名:,生长发育及繁殖习性,其他: 3.品种类别:□野生品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 4.品种来源:□前人留下,□换种,□市场购买,□其它途径: 5.该品种已种植了大约年,在当地大约有____ __农户种植该品种该品种在当地的种植面积大约有亩 6.该品种的生长环境:GPS定位:海拔:米,经度:°,纬度:°土壤类型: ,分布区域: 伴生、套种或周围种植的作物种类: 7.种植该品种的原因:□自家食用,□市场出售,□饲料用,□药用,□观赏 □其它用途: 8.该品种若具有高效(低投入,高产出)、保健、药用、工艺品、宗教等特殊用途: 具体表现: 具体利用方式与途径: 9.该品种突出的特点(具体化): 优质: 抗病: 抗虫:

抗寒: 抗旱: 耐贫瘠: 产量:平均单产_ ___ 公斤/亩,最高单产___ __ 公斤/亩 其它: 10.利用该品种的部位:□种子,□茎,□叶,□根,□其它:__________ ___ 11.该品种株高厘米,穗长厘米,籽粒:□大,□中,□小 品质:□优,□中,□差 12.该品种大概的播种期:________ __,收获期:__ _________ 13.该品种栽种的前茬作物:__ ______,后茬作物: 14.该品种栽培管理要求(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 15.留种方法及种子保存方式: 16.样品提供者:姓名:,性别:,民族: 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人,联系方式:。 17.照相:样品照片编号: 注:照片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若有多张照片,用“样品编号”加“-”加序号,样品提供者、生境、伴生物种、土壤等照片的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 18.标本:标本编号: 注:在无特殊情况下,每份野生资源样品都必须制作1~2个相应材料的典型、完整的标本,标本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若有多个标本,用“样品编号”加“-”加序号。) 19.取样:在无特殊情况下,地方品种、野生种每个样品(品种)都必须从田间不同区域生 长的至少50个单株上各取1个果穗,分装保存,确保该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作为今后繁殖、入库和研究之用;栽培品种选取15个典型植株各取1个果穗混合保存。 20.其它需要记载的重要情况:

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根据《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X—2030年)的通知》(农种发〔201X〕2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X〕26号)精神以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X 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X〕11号)、《XX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X年实施方案的通知》(XX农办发〔201X〕105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全面普查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丰富农作物基因库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摸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收集一批珍稀种质资源,并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保护,深入研究、发掘优异基

因,丰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农作物育种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新基因和新种质。 (三)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提升种业和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和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线”。 二、主要任务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对XX区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一是查清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种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基本情况;二是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三是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种质资源种类、分布、多样性及其消长状况等基本信息;四是分析当地气候、环境、人口、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的影响,揭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 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的种质资源25—30份。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调查每类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科、属、种、品种分布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沿革、濒危状况、利用价值、适应范围等方面的认知等基础信息。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调查表》。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促进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特种动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特种动物的养殖、野生种和濒危种的繁殖、以及利用上述方法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研究提出国家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协调全国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管理单位。 第五条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国家对在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收集 第七条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普查、重点考察和收集工作.因工程建设、环境变化等情况可能造成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灭绝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收集。 第八条禁止采集或者狩猎列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和保护区、保种场种质资源。 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狩猎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种质资源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及农业部有关野生动物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采集或者狩猎保护区、保种场内种质资源的,应当经建立该保护区、保种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采集数量应当以不影响原始居群的遗传完整性及其正常生长为标准。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年基本情况 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M,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毫M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的民族信息: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粮食总产值万元 经济作物总产值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万元 水产总产值万元,人均收入元 (八)受教育情况: 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未受教育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 (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优□良□中□差 (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三)其他:

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3 / 12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4 / 12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年基本情况 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 M,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毫M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的民族信息: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难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要求:了解作物起源学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利用。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3.3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利用价值 §3.4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用以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在中国20 世纪60 年代初改称为品种资源。现代育种所利用的现有品种材料和近缘野生植物,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现在国际上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名词。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为资源(germplasm rmuce)。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宫、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又因为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遗传学上也常称种质资源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murees)。说到底,遗传、育种研究上主要利用的是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所以又称为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把蕴藏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等各种材料, 概称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

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3.1.2 品种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1. 品种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品种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它们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基因, 是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来源。如果没有品种资源, 作物育种工作就成为“无米之炊”。 筛选和确定作物育种的原始材料, 也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工作。能否灵活地、恰当地选择育种的原始材料, 受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表明, 一个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往往能推动作物育种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品种培育的突破性进展, 往往都是由于找到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20 世纪50 年代, 中国由于发现和利用了广东省的矮脚南特和广西省的矮仔占等水稻矮源, 从而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等一批高产、抗倒的矮秆水稻良种,实现了品种矮秆化,使水稻亩产由200-250 公斤提高到300-350 公斤以至500 公斤。 同时, 由于低脚乌尖这一水稻矮源的发现与利用, 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浪潮。低脚乌尖原产于中国台湾及福建, 它现在几乎是世界所有国家矮秆水稻品种的祖先。台湾省以低脚乌尖为亲本,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 1、对项目进行全面协调和跟踪管理是项目绩效目标全面完成的基本保证。本项目由农业部农业司主持,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牵头。项目参加单位包括国家长期库、复份库和10个中期库、32个国家种质资源圃,共38个科研、教学单位。项目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牧草绿肥等各类作物。项目内容包括资源收集(野外考察、国内征集、国外引种)、整理编目(形态及农艺性状观察、编目)、入库入圃(入中期库、长期库及资源圃)、鉴定评价(品质、抗病虫、抗逆境、精准鉴定或多项鉴定评价)、种质监测及繁殖更新(库圃保存种子或植株的活力监测及繁殖更新)、分发利用(数据库建立与完善、优异种质资源发布、田间展示、分发供种、信息反馈)等六个方面的若干内容,涵盖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基础性工作。项目涉及资源、育种、植保、生物、生化、分类等多个学科,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搞好组织协调与合作,是项目目标完成的重要关键。作科所(原品资所)在以往多年种质资源研究中形成的资源保存和研究工作体系和网络,为本项目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实施平台和基础,加上牵头单位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组织协调,不定期检查监督和年度会议检查,对项目顺利实施和绩效目标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相关技术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为项目的实施和质量保证提供了技术依据。本项目实施前,各承担单位利用国家科技基础工作平台项目完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的制订和编写,出版了110多种作物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一些作物还制定了鉴定评价行业标

准。这些规程和标准的制定,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依据。由于鉴定评价标准统一,方法得当,结果准确,质量较高,获得了一批性状突出且可利用的优异种质;由于收集、保存、监测、更新均有规程和标准作依据,收集及更新入库种质质量大幅度提高。 3、项目重视公益性和服务性,强化了优异种质的示范展示,促进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项目强调了参加人员的服务意识,扩大优异资源的分发利用范围,增加了优异资源展示规模,通过展示和交流,吸引了更多利用者索取优异种质利用的积极性,同时也宣传了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争取到社会更多方面对种质资源事业的支持。 二、项目存在问题与不足 1、项目经费力度太低,影响到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本项目涵盖了整个农作物资源保护基础性工作,项目的实施对21世纪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对这样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业基础性工作,需要国家持续不断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年度1500万的经费远难以维持现有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经费太少,在项目计划时,一些库、圃放弃或减少了属本项目应做的工作内容,一些资源保护与利用上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无法得到安排,影响到项目长期目标的实现,在作物种质资源领域也失去争取国际领先地位的可能。 2、科技队伍不稳,骨干人才贫乏,人员素质极待提高。稳定队伍,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20世纪在种质资源工作实践中培养的技术骨干绝大部分已经退休,目前已有一批新生力量支撑着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事业,但大部分未经专业系统培训,有的对种质资源工作还不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网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对天气、土壤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农户的种植行为做出指导,更好地为农户进行服务。 3.4 加强种业企业品牌建设 我国种业品牌建设较晚,由此导致了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北京种业品牌建设是实行北京集中化战略的目标。品牌是企业长期努力经营的结果,是企业的无形载体。就企业而言,品牌和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只有产品被认可,并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企业的形象或产品的品牌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确立[20]。种业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和推广、售后服务,使品牌印象在顾客心中根深蒂固,从而达到引导消费、促进消费的目的。总的来说,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并最终使消费者认可。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以顾客为中心,生产抗病、高产的优良种子,提供贴心、便捷的售后服务,只有这样,企业的品牌才会深入人心,才能最终建设企业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 刘晴,卢凤君,李志军,等.转型期北京种业发展的战略路径[J].中国种业,2013(11):7-8 [2] 王彬夫.试论集中化战略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10-12 [3] 张秋吉.山区城市化发展集中化战略与案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 李开.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施集中化战略的必要性与途径[J].科技创业,2007(1):89-90 [5] 卫妲.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6] 傅云舟,郭薇.新闻集团跨媒体整合和集中化经营战略对中国传媒业的启示:新闻集团2004-2008年度报表数据资料分析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3-25 [7] 黄杨,朱烽美,张芸.集中化导向下地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9):61-66 [8] 张晴.基于集中化战略角度对画廊发展的几点建议[J].艺术科技,2014(7):22-25 [9]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3-47 [10] 王兵.企业聚焦战略理论和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11] 侯军岐,牛军让,侯丽媛,等.北京现代种子产业整合研究:基于种 业价值链整合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87[12] 马述忠,任婉婉.我国种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瓶颈、战略机遇与美国 借鉴经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7):3-12[13] 孙强,王成志,孙铭丽,国内种子企业销售渠道选择分析[J].中国 种业,2011(4):8-10 [14] 李波.我国种子营销新模式探析[J].中国种业,2013(6):8-11 [15]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6] 刘焱选,白慧东,蒋桂英.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577-582 [17] 王磊. 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下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229-230[18] 马亚丽.浅谈种业信息化[J].山西科技,2016,31(5):114 [19]石恒,孔繁涛,吴建寨,等.基于大数据的中国种业信息化监管平 台建设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科技展望,2016(9):53-54[20] 许泉,徐福海,吴强,等.实施中国种业品牌建设 提高国际市场竞 争力[J].种子世界,2015(1):2-3 (收稿日期:2017-01-16 )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本刊讯]从4月7日在南昌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简称“行动”)2017年工作会议上获悉,“行动”实施2年来已完成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等6省(市、自治区)375个县的全面普查和92个县的系统调查,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通过全面普查,基本查清了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6省(市、自治区)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的数量、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本底信息。初步发现各省地方品种和主要农作物野生近缘种丧失情况极其严重,丧失速度明显加快。 通过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4638份。经初步查对,其中85%是新收集资源。6省375个县中,有43个县的种质资源从未收集保存,从而填补了收集县域的空白。通过对收集资源的初步鉴定评价,在优质、抗病、抗逆、特殊营养价值等方面筛选出一批特优特异种质资源。 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摸清资源家底,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灭绝,丰富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存,必将对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陈丽娟)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愁藻术.Technique Applicable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品种 资源、遗传资源和基因资源,它在 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 种或近缘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 基因来源。 种质资源保存主要通过原境保 存、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3种途径。 原境保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 公园,需大量土地,易受自然灾害 侵袭;异境保存要建立各类基因库 如种质保存栽培园等田间基因库、 种子库和花粉库等;离体保存是将 植物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低温 或超低温的组织培养。原境保存适 合于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存, 这里不再介绍。对于自然界中一般 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多应用异境 保存和离体保存。目前,我国建有 国家种质资源库,隶属农业部管 理。现将种质保存的类型和方法介 绍如下,以便根据种质资源不同类 别、不同保存目的,采取相应的方 法去操作、实施。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悦祥营魏振杰李春娇毛英魁 (河南省滑丰种业滑县456450) 摘要种质资源保存有三种途径:原境保存、异境保存、离体 保存。原境保存技术不再叙述,异境保存必须用当季新种子,入库前要登记作物种质相关资料,数量不少于1500粒,并在每个包装袋外加上标签;保存时,不同储藏库控住不同温、湿度,可储藏不同时间。

离体保存中低温保存时,可采用降低培养温度方法,也可用“饥饿法”,还可使用生长缓解剂方法;超低温保存,不适用于所有植物。 关键词保存作物种质资源异境保存离体保存温度 1异境保存 在异境保存中,应用最多最广 泛的是建立低温种子库,即种质资 源库。目前,低温储藏是种子体种 质保存的最佳途径,其保存对象是 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种 质资源大多以种子作为载体。可以 说,凡能通过种子繁殖维持物种遗 传完整性的各类植物种质资源,都 可存人种子库,但其种子必须是具 有耐低温、耐干燥脱水性能的正常 型种子。 1.1种子库的类型 1.1.1长期储藏库 温度常年控制在一20一16-C, 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用于长 期保存收集到的作物品种资源,包 括农家种、野生种和淘汰的育成品 种等。据理论推算,种子含水量5件、种植收获时间等。 %一8%,在此环境中寿命可延长二是种子数量最低不少于1500 至50年以上。发芽率监测结果,库粒,一般3000-5000粒或更多。存的大部分种子经过巧年储藏,发三是人库种子必须是当季新种 芽率无明显下降。子,并对种子进行精选、生活力检 1.1.2中期贮藏库测、于燥脱水处理等,确保种子无 温度长期控制在一6--20C, 相明显病虫损害、无损伤,并去除破 对湿度小于50%,其种子储藏寿命损粒、虫蚀粒、无胚粒、批粒、瘦 在10-20年,所有种子可随时用于小粒和杂粒等,杂质不能超过2%, 科研、教学、育种研究及品种交换。不得用药剂处理或包衣处理。初始1.1.3临时储藏库发芽率一般要求高于90%,稀有种 温度控制在4℃左右,主要用子芽率最低不低于85%,种子含水 于人长期库前临时存放或科研育种量在原始水分不高于13%的基础 单位储藏育种家种子、亲本种子或上,经干燥脱水处理,禾谷类5%- 育种材料的保存。其种子储藏寿命7%,大豆8%0 在3一5年。四是每份材料包装袋的内、外 科研育种单位在申报国审品种都要有标签,标明品种名称、统一 时,必须向国家种质资源库提供一编号、保存单位等,包装袋要结实 定量的种子作为资源储备。同时国牢固,防漏、防潮、防混杂、防散

龙岩市新罗区农作物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龙岩市新罗区农作物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行动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农作物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长远的食物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优良的地方品种,是在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地方品种资源一旦丢失,就丧失了其再生性。 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处于闽粤赣三省接合部,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东经115051′—117045′,北纬24023′—26020′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太阳辐射为106.63~113.7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1758.7~2021.5小时,日照率达42—46%,无霜期262—317天。农作物分布从海拔160米至1400多米,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各种自然生态型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交叉一起,为我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千百年来,在自然选择与劳动人们的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具有很多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如:龙岩牛尾芥菜、雁石的苋菜、红芽芋、大池的状元豆、红坊、铁山一带的白花莲藕、龙

岩斜背茶、龙岩雪花梨、适中薏米等。物种极其丰富,这些地方优良农作物品种随着长期进化,形成抗病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等特点,为我们选择高产、优质,并具地方特色的品种提供了基础。 2007年开始,我区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认定的品种有8个,有的已成为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品种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长期性的工作任务。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我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启动农作物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有步骤、有计划和科学、合理的加以保护,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二、目标任务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特别是对新罗区古老、珍稀、特有、名优农作物地方品种和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完成20—30份具地方特色优势种质资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的调查记载,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基本普查表》(附表2)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附表3),并按要求将有关数据录入数据库。通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携带重要基因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现代种业发展提供新种质、新材料。 附表电子版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研究提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协调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单位。 第五条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国家对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 第七条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重点考察和收集工作。因工程建设、环境变化等情况可能造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灭绝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收集。第八条禁止采集或采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和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采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种质资源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及农业部有关野生植物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采集或采伐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内种质资源的,应当经建立该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采集数量应当以不影响原始居群的遗传完整性及其正常生长为标准。 第十条未经批准,境外人员不得在中国境内采集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外科学家联合考察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应当提前6个月报经农业部批准。 采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需要带出境外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对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收集种质资源应当建立原始档案,详细记载材料名称、基本特征特性、采集地点和时间、采集数量、采集人等。 第十二条收集的所有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其原始档案应当送交国家种质库登记保存。 第十三条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适量繁殖材料(包括杂交亲本繁殖材料)交国家种质库登记保存。 第十四条单位和个人持有国家尚未登记保存的种质资源的,有义务送交国家种质库保存。 当事人可以将种质资源送交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应当及时将收到的种质资源送交国家种质库保存。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之“种质银行”的作用及意义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之“种质银行”的作用及意义 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多林木种质资源开始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种质资源的开发方式和保存方法的不当,使得大量种质资源流失,而为了降低这种损失,托普云农研发了一套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它可以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科学储藏和管理。 行内人都知道,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态系统多样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远的进展和成就,但是还没有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托普云农有一款仪器叫做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也有人称它为“种质银行”,它可以帮助人类保存珍惜树种,维持生态平衡,它包括种子的超低温保存和种质离体等保存方法,为人类保护美好家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以往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工作,仅仅只是对资源进行实体储藏,做不到种质资源的信息管理工作,这不但不利于种质资源评价,还不利于资源共享,不能为种质信息交换和利用服务。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出现后,用户只需登录帐号,就可以查看原始数据、观测数据,并可以运用统计原理、信息学原理和图像图形技术,对种质的特点和形状进行规范性描述与评价、数据分析和处理。所以,可见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应用,对于充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当前,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是农业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心,因此,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应用,目前也多是集中在保存方面,为了顺应今后林木种质资源共

享利用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和共享水平,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研发的时候,并不仅仅只作为单方面的冷库使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管理平台,因此它具备基本的网络传输和信息管理等功能,可以以此为服务型的平台来搭建覆盖全国的共享服务体系,进而推动林业行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收获社会生态经济多重效益,所以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诞生”是意义非凡的。 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保存以种子为主体的作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野生植物,保存的材料随时可以提供给科研、教学及育种单位做实验研究。种质库在收到种子后,需对种子进行清选、活力检测、干燥脱水等入库保存前处理工作,然后密封包装存入冷库。托普仪器为广大科研院校、教育及育种单位研发建设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助力种质资源保存工作。 托普云农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农作物育种工作中,不仅能够为育种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数据信息管理上,在资源管理、预警提醒、设备管理等方面也有着优势。利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来完善和健全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将能够大大的提高种质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促进培育突破性品种的进程,使资源数据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