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问答题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问答题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问答题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问答题复习重点

【第十二章】

问题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不足之处。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不足是:(1)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无法计入。(2)地下经济无法计入。(3)对产品质量、种类的变化很难反映,也不能区分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结构比例。(4)防范性支出不一定增加福利,而是整个社会的成本。(5)对环境的消耗或改进很难计入。

问题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答:①(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因为产出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生产该产出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②(总)产出等于(总)支出。从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的去向无非是两个:销售+存货。总产出=市场购买总支出+存货总投资(支出)。所以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

问题3: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是耐用品消费支出而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答:住宅建筑即当年建造为私人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之所以列为投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是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取得的房租可以计人GNP。

问题4: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N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问题5: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NP?

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NP而后者计入GNP,自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问题6:为什么间接税应计入GNP?

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东西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NP和收

入法计得的GN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N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N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销售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N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折旧一起加到92美元中去作为收入计人GNP。

【第十三章】

问题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下图:

绵。第 1 页2013/4/3

假设消费者函数C=a + byd,税收函数T = To + ty,b(1t)y,如图所示,在图中,tr T0

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 时的需要线,B[a g b(tr To)]b(1t)y AD线和B 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中的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 45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 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问题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c/?y或MPC=dc/d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既MPC=?c/?y=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既MPC=?c/?y=1),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增加储蓄,既?y=?c+?s,因此?c/?y+?s/?y=1,所以?c/?y=1-?s/?y。只要?s/?y不等于1或0,就有0<?c/?y <1。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问题3:试述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的主要内容。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是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收入,计划支出是由消费和投资构成,即y=c+i。而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的是收入,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用公式表示为:c=a+by。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总是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个给定的量,不随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而变化,根据这一假定,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求得均衡收入,即联立y=c+i和c=a+by,得到均衡收入y=(a+i)/(i+b)

问题4: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

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问题5:乘数作用的发挥会收到那些限制?

答:(1)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2)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3)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4)增加的收入不能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 增加会受到限制。

【第十四章】

绵。第 2 页2013/4/3

问题1:消费函数中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会有什么变动?答:若消费函数用C=a+bY表示,由自发消费a增加或减少,会使IS向右上或左下平行移动,而边际消费倾向b增大或变小,则使IS曲线斜率变小或变大,原因是b变大表示同样收入中会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留下作储蓄的更少了,为使储蓄和一定利率水平上的投资相等,现在需要有更多的收入才能产生相应的锗蓄,从而要有更多的收入和一定的利率相结合才能使I=S,这就使IS曲线变得更为平缓.

问题2: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交易动机、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是消费和生产等交易所需货币,取决于收入;谨慎动机是为应付突发事件、意外支出而持有的货币;投机动机是为了抓住有利时机,买卖证券而持有的货币,是为了准备购买证券而持有的货币。

问题3:什么叫“流动性陷阱”?

答: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的利率不可能再降低,也就是债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上升,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有证券全部换为货币。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以免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或者准备进行投机,在证券价格下跌后买进。

问题4: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答:①按照IS-LM模型的解释,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②在实际中,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组合在IS曲线左下方,有I>S,即存

在对产品的超额需求;在IS曲线的右上方,有S>I,即存在对产品超额供给。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组合点在LM曲线左上方,有M>L,即存在货币超额供给;在LM曲线右下方,有L>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

③当实际经济中出现以上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力量将使失衡向均衡状态调整,直至恢复到均衡。I>S时,国民收入会增加;I<S时,国民收入会减少;L>M时,利息率会下降上升;L<M时,调整结果会十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第十五章】

问题1:为什么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答: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政府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就越多,从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在IS-LM模型中,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IS曲线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问题2:画图并说明,同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图略)如图所示,假定经济初处于图中点E,收入为y0,利率为r0,而充分就业的收入为y2,。为克服经济萧条,达到充分就业,政府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IS线右移到IS’,使得利率由r0上升到r1,收入也由y0提高到y1,使产出水平上升,发生“挤出效应”,不可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y2;为了使利率保持不变,可同时相应地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将LM1右移至LM2,使得利率由r1下降至r0,保持原来的利率;同时使得收入由y1提高到y2,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为客服

问题3: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 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绵。第 3 页2013/4/3

(1)政府减税,会使IS 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加至y1,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0 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 曲线右移至LM’处,从而利率仍旧为r0,国民收入增至y2,均衡点为LM’与IS’的交点E2。

(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 不变,这些减税使IS 曲线向右移至IS’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至y1,均衡点为LM 与IS’的交点E1。

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的增至y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从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y1(y1<y2)。

【第十六章】

问题1:内在稳定器能代替财政政策吗?

答:不能。内在稳定器是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虽然内在稳定器能自动

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问题2: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答:(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

问题3:在不同的时期,如何运用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

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2)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

问题4:试述宏观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特点。

绵。第 4 页

2013/4/3

答:货币政策的工具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和改变法定准备率三种。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一方面通过扩大或缩减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和利率的变化,最终决定生产就业和物价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债券价格的升降对利息率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国民经济。这一政策工具特点是灵活可变,容易操作,效果明显。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时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这一政策工具的特点是比较被动,商业银行的行为与中央银行的意图往往不一致,同时,确定贴现率的大小也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困难的工作。货币政策的第三个工具是改变法定准备率。

因为货币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所以法定准备率的变动会影响货币乘数的变动,从而在短期内导致较大幅度的货币存量和利息率的变动最终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由于法定准备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量成倍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只有在少数场合使用这一政策工具。

【第十七章】

问题1:用利率效应说明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答:(1)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2)决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求。当货币需求稳定时,决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即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量有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之分,决定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给。当名义货币量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实际货币量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减少。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这样,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把这种关系可以总结为:物价水平(↑)→ 实际货币量(↓ → 利率(↑)→ 投资减少(↓)→ 总需求(↓)。

问题2: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问题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天灾人祸,严重的自然灾害或战争会减少经济中资本数量,从而使任一数量的劳动能够生产的产量减少了,于是总供给曲线会左移;②技术变化。例如,技术进步会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右移;③风险承担意愿的变化。如果经济生活中风险增加,厂商愿意供给的数量会减少,从而总供给曲线会左移;④进口商品价格变化,如进口品价格上升,厂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使厂商在原有产品价格水平上生产减少,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左移;⑤劳动意愿的变比。如果人们更偏好闲暇,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供给会减少,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左移。

问题4: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答:当总需求减少时,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也会下降,但是价格下降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同理可知,当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都会上升,

而且价格上升的比例要高于产量上升的比例。

【第十八章】

绵。第 5 页2013/4/3

问题1:能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了才是充分就业?

答:不能。因为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新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可能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拥有工作。

问题2:试述失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答:(1)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2)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国民收入的减少.

问题3:试述通货膨胀的含义。

答:通货膨胀是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经济活动实际所需的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以及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问题4: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分为哪几种?

答:①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形成通货膨胀。最主要发生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②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其主要发生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

③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紧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问题5:试述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答:(1)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其次,对于储蓄者不利。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再次,还会牺牲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获利。发行公债的国家,获利丰厚。(2).产出效应,分为三种情况: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出增加。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产出会不变,或下降。不存在闲置资源。③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等价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

问题6:什么是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浦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指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指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

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世纪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发生通货膨胀,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不会下降。长期的通货膨胀曲率是一条垂直线。

【第二十一章】

问题1:试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产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绵。第 6 页2013/4/3

“的概念。

问题2:储蓄率、人口的增加对稳态的影响。

①如图8-1,储蓄率由s上升到s′,稳态由C变化到C′,人均资本增加到k′,因为k=K/N上升,所以K增长快于N,同时,y也增加了。因此,更高的储蓄率引起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在短期k’k

问题3: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经济周期就是国内生产岩值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2)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毁: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扩张阶段亦称繁荣,收缩阶段亦称衰退。繁荣是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寓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为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萧条是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或午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为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脱。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

问题4:试述乘数—加速数模型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

答案1:在这个模型中,某种因素,如新技术,使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后,通过加速数的作用,投资增加。循环往复,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国民收入增加。由于社会资源有限性,在经济达到周期的峰顶时,收入不再增长。投资下降为0,导致下期的收入下降;在加速数的作用下,投资进一步减少,收入下降,处于衰退时期。衰退到谷底后,长期的负投资,而折旧不断,设备要更新,重置投资,投资增加后,进入新一轮乘数-加速数循环。

或者答案2: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由于外部因素(如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加。人们会购买更多商品,整个社会物品销量增加。这时通过加速数的作用使投资进一步增加,国民收入也再一次增加。如此循环,国民收入不断扩大,经济将处于扩张阶段。

然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当经济达到顶峰,社会资源全部被利用,产出不能再

增加时,销量也不再扩大,根据加速数原理,投资将变为零,国民收入下降,销量进一步下降,反过来又使投资进一步收缩,国民收入持续减少。这样,经济将处于衰退阶段。

衰退一直持续到经济周期谷底,这时,由于在衰退期长期进行负投资,生产设备逐年减少,仍在营业的一部分企业感到有必要更新设备。这样,随着企业投资增加,产出又开始增加,通过加速数作用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于是,一轮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

绵。第7 页2013/4/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