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华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清华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清华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清华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模电部分期末考试实验报告

压控振荡器(VCO)

实验者:2006010989 电64赵敏

实验日期:2008年12月31日

实验组号:AM63 26组

一、实验内容

1.设计制作一个压控振荡器(VCO),参考电路如下图。要求输出锯齿波(v O1)的幅度(峰-峰值)约为10V。

2. 在实验室安装、调试电路,使之正常工作,之后完成下列测试(具体测试项目考核时由教师指定)。

(1)观察压控作用,即改变V I测量相应的输出信号频率f。(自选3个测量点)

以下测量在指定控制电压V I(课内考查时公布)下完成。

(2)测定输出锯齿波扫描(正程)时间。

(3)测定输出锯齿波的频率。

(4)测定输出矩形波的平均脉宽。

(5)测定输出矩形波的上升时间。

(6)测定输出矩形波的脉冲幅度。

(7)改变电路中某个元件参数,使锯齿波峰-峰值为6V,写出该元件名称及改变后的参数值。

(8)V I改成–12V,修改电路,调出输出波形。

二、理论分析与预习计算

1. 理论分析

整个电路前面是一个积分器,后面是一个滞回比较器。输入的直流电压V>0 。

当A2的输出电压V O2为负的最大值-U M (运放输出的负极值,大约为-11V )时,根据A1“虚短”“虚断”,A1反相输入端的电位近似为0,二极管D 导通,电流I=

2

M D

U U R (U D

为二极管D 的导通压降)从V O1经电容C 、电阻R 2、二极管D 流到V O2(此时i I =

1

I

V R 也从V I 经C 流到V O1,但i I <

3

4

R R U M ),再稍大一点,V O2立刻跳变为正的最大值+U M (运放输出的正极值,大约为11V )。于是二极管D 截止,仅有i I =

1

I

V R 也由V I 经C 流到V O1,使V O1降低,即积分器对i I 积分,应下图中T 2时间段。当V O1减小到滞回比较器负的阈值电压- U T 时,再稍小一点,V O2立刻跳变为负的最大值-U M ,重复上面的过程,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由于T 1<< T 2,则可以认为振荡周期T= T 1+ T 2≈T 2。

综上,V O1为锯齿波,V O2为矩形波,周期均为T= T 1+ T 2≈T 2,如下图所示。

根据前面的分析,在锯齿波的正程(上升段)时间T 1内,积分电路电流主要对

I=

2

M D

U U R -积分,使V O1由-U T 上升到+U T ,则有 121

2M D T U U T U R C

-=

解得212T

M D

R CU T U U =

-①

其中,±U T 为滞回比较器的阈值电压,可以算得±U T =±

3

4

R R U M ,代入①有 2314

2()M

M D R R CU T U U R =

-②

而在锯齿波的逆程(下降段)时间T 2内,积分电路电流对i I =1

I

V R 积分,使V O1由+U T 下降到-U T ,则有

211

2I T V T U R C

= 解得122T

I

R CU T V =

将±U T =±

3

4

R R U M 代入③有 1324

2M

I R R CU T V R =

由于T 1<< T 2,则可以认为振荡周期T= T 1+ T 2≈1324

2M

I R R CU T V R =

⑤,即振荡频率f

421311

2I M

V R f T T R R CU =

≈=

⑥ 从而整个电路达到了输入电压V I 对频率f 的控制,因此称为压控振荡器(VCO )。

2. 预习计算

由于要求锯齿波V O1的峰—峰值约为10V ,根据前面的分析,锯齿波V O1的峰峰值为

2U T ,所以

U T =

3

4

R R U M =5V ⑦ 根据前面实验的结果,认为运放输出电压的极值U M 约为11V ,若选取R 4=20k Ω,则

435520

9.0911

M R R k U ?=

==Ω 根据①式212T

M D

R CU T U U =

-,近似认为U D 为0.7V ,代入数值,有

3126121010330010532.041032.04110.7

T s s μ--?????==?=-

(当然也可以根据②式2314

2()M

M D R R CU T U U R =

-来算)

下面我们来算一下输入电压V I 对T 2以及振荡频率f 的影响。

如果V I =12V ,根据③式122T

I

R CU T V =

,代入数值,有 312622150103300105412.510412.512

T s s μ--?????==?=

621112424412.510

f Hz T T -=

≈==? 如果V I =3V ,根据③式122T

I

R CU T V =

,代入数值,有 312322150103300105 1.6510 1.6516503

T s ms s μ--?????==?==

3

2111606.11.6510f Hz T T -=

≈==? 如果要使锯齿波V O1峰-峰值为6V ,即使U T =3

4

R R U M =3V ,可以改变R 3(当然改变R 4也可以),有

433320

5.4511

M R R k U ?=

==Ω 如果输入电压V I <0,只需将二极管反向,还是一个压控振荡器。 三、仿真 1. 输入电压V I >0

DIODE_VIRTUAL

V I =12V 时,输出V O1为锯齿波,如下图所示

输出V O2近似为矩形波,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仿真结果输出的波形和理论分析的一致,但是锯齿波V O1峰峰值比10V大一些。

仿真时,减小R3至6kΩ,才有锯齿波V O1峰峰值为10V,如下图所示

下面,我们还是取R3按理论计算的R3= 9.09kΩ仿真观察输入电压V I对频率f的影响。

①V I=12V

②V I=9V

③V I=6V

④V I=3V

可见,随输入电压V I的减小,电路自激振荡的周期T增大,自激振荡的频率f随之减小,电路成功地实现了输入电压V I(V I>0)对电路自激振荡的频率f的控制。

2. V I<0,只需将二极管反向,还是一个压控振荡器。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输出波形如下:

经仿真检验,该电路同样能实现输入电压V I(V I<0)对电路自激振荡的频率f的控制。

四、调试步骤与方法

1. 搭电路前,首先检测实验用到的所有芯片以及二极管是否是好的。

2. 由于器件参数具有分散性、器件实际参数值与设计计算时存在差距(例如电阻、电容实际阻值与标称值存在差距;运放A2的输出电压正的最大值和负的最大值一般不对称,而理论计算时A2的输出电压正的最大值和负的最大值分别是+U M 和-U M ,约为+11V 和-11V ,实际上运放A2的输出电压正的最大值一般不是+11V ,负的最大值也一般不是-11V ),实际实验时电路图中R 3选用滑动变阻器,来调整电路参数,以使输出锯齿波峰峰值约为10V (6V )。以使输出锯齿波峰峰值约为10V 为例,实验中有关参数可按如下步骤如下选定: ① R 3选用滑动变阻器(总阻值47k Ω),R 4选器件盒中标称值为20 k Ω的电阻,输入直流电压V I 为老师指定的。

② 实测运放A2的输出电压正的最大值V OH 和负的最大值V OL ,记U M =(V OH +V OL )/2 ③ 实测R 4的阻值

④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4

35M

R R U

实验中观察到输出锯齿波后,再微调滑动变阻器,使输出锯齿波峰峰值约为10V 。 当然,简单起见,上述①后,可以先调节滑动变阻器,使R 3为设计计算时的值(9.09k Ω),观察到输出波形,然后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输出锯齿波峰峰值约为10V (从示波器上观察)即可。

3. 如果用示波器观察不到输出波形,首先检查实验箱的相关电源是否全部打开,运放是否接了电源,选择的集成芯片是不是运放,运放有没有插反,运放的同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是否接反,还有导线是否都插好了,有没有松动等等。

然后,再用示波器或万用表按一定顺序检查电路关键点处的电压,找出问题所在。

期末实验考试——压控振荡器原始数据表格

2006010989 电64 赵敏(1)观察压控作用,即改变V I测量相应的输出信号频率f。(自选3个测量点)

下面指定控制电压V I=

测定:

(2)测定输出锯齿波扫描(正程)时间。

(3)测定输出锯齿波的频率。

(4)测定输出矩形波的平均脉宽。

(5)测定输出矩形波的上升时间。

(6)测定输出矩形波的脉冲幅度。

(7)改变电路中某个元件参数,使锯齿波峰-峰值为6V,写出该元件名称及改变后的参数值。

(8)V I改成–12V,修改电路,调出输出波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