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峡库区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磷形态

三峡库区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磷形态

三峡库区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磷形态
三峡库区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磷形态

 第20卷第1期

2011年1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20No.1

Jan.2011

 

文章编号:1004-8227(2011)01-0101-06

三峡库区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磷形态

曹 琳,吉芳英*,林 茂,黎 司,王图锦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摘 要:结合三峡水库“蓄清排浊”、反季节调度模式,通过对消落区首次自然干湿交替土壤中磷的赋存形式、含量变化的分析,揭示了新生消落区土壤中磷的分布特征和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水库夏季低水位运行时上覆水总磷含量远高于冬季枯水期高水位时上覆水总磷含量,且由于汛期径流量大,上下游上覆水总磷含量波动明显。自然干湿交替状态下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分布规律一致,活性磷、有机磷含量变化程度剧烈,成为新生消落区上覆水内源磷负荷的主要来源,且库区首次蓄水至175m后新生消落区土壤有机磷是土壤内源磷贡献的主要承担者。覆水初期干湿交替土壤各形态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覆水后消落区土壤总磷释放程度与本底土壤的总磷、有机磷、活性磷呈现出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新生消落区土壤作为潜在磷源,在成库初期对库区水质影响不大。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区;磷;干湿交替

文献标识码:A

三峡大坝建成投入运行后,根据“蓄清排浊”的水库运行方案,库区周边将形成垂直距离30m、面积440km2的反季节消落区[1,2]。新生消落区土壤是磷元素积累和释放的重要场所[3,4]。三峡水库运行情况已表明,库区次级河流的富营养化态势日趋明显。三峡反季节消落区的干湿交替状态是否增加土壤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值得深入研究。现有研究表明,磷的形态决定了磷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沉积规律[4~10];杨学芬等[11]研究发现沉积物中活性磷和有机磷是潜在释放源;SAH等[12]研究了自然季节性消落区土壤各形态磷变化发现,覆水期Al-P含量降低而Fe-P含量升高,出露期Al-P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Fe-P下降;马利民等[13]和王里奥等[8]分别以万州新田乡紫色土和开县土壤为对象进行实验室模拟淹水实验发现,水土界面释放活性为Ca2-P,Fe-P>Ca8-P,Al-P>O-P>Ca10-P。目前干湿交替土壤磷素释放研究主要是针对水田和湿地作物磷吸收及有效性,而针对库区消落区干湿交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消落区土壤实验室模拟淹水研究,尚未见有关库区新生消落区自然环境条件下干湿交替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的相关报道。

基于2008年9月三峡水库首次以175m高水位试运行,该研究将结合库区汛期低水位145m至枯水期高水位175m的水位调度模式,以成库过程中的三峡库区新生消落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自然环境下首次干湿交替土壤中弱吸附态磷、铝磷、铁磷、闭蓄态磷、钙磷的含量水平,对比分析高低水位下消落区上覆水、干湿交替土壤中磷酸盐的赋存形式,揭示消落区自然环境干湿交替土壤中磷的分布特征变化和释放规律,为库区新生消落区磷内源控制提供理论指导,为库岸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与保存

沿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布设滩涝、丰都、高家、新生、忠县、武陵、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共12个库区新生消落区段面,见图1。采样时间、样品类型见表1。

采样和保存方法:按照水环境监测规范[14]分别用采水器和埃克曼采泥器(Hydro-Bios,德国)采集

收稿日期:2009-01-29;修回日期:2010-04-08

基金项目:科学技术部中德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过程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合作项目(2007DFA90660);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708071)

作者简介:曹 琳(1984~ ),女,重庆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原理研究.E-mail:sweetiecl@163.com

*通讯作者E-mail:jfy@cqu.edu.cn

水样、土壤样品。其中,每个土壤样品均设置10m×10m的采样区,

并按照梅花型布点方式采集土壤样品,均匀混合后用四分法缩取100g左右的土壤作为混合样品,采集的样品装在聚乙烯管中,密封,贴上标签,与上覆水样品一起放入冰盒中冷藏运输。带回实验室后,样品保存于-20℃冰箱中

图1 消落区采样点分布图

Fig.1 Sampling Spots Distribution in Fluctuating 

Zone表1 采样时间及样品类型Tab.1 Sampling 

Time and Type采样时间水样土壤样品2008年8月表层上覆水未覆水,表层(0~5cm)本底土壤2008年11月

表层上覆水、

底层上覆水

覆水2~3m,表层(0~5cm)

土壤注:2008年8月采集的本底土壤为蓄水前裸露未受淹的约为170~175m土壤,11月采集的土壤样品为与覆水前同一地点的覆水深度约为2~3m的土壤;表层上覆水为覆水消落区水面以下0~1m水样;

底层上覆水为覆水消落区土壤以上0~1m水样.1.2 样品分析与测试1.2.1 上覆水样分析方法

上覆水样总磷采用过硫酸钾消解法+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

1.2.2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试验中供分析的土壤样品均为鲜样。样品分析前,将储存在-20℃冰箱中的样品置于4℃冰箱中解冻,然后将各采样点样本混合均匀按四分法取样。样品测试时同时测定水分,结果以干重表示。

(1

)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提取:无机磷的形态分级提取采用张敬守和Jackson[1

5]

提出的连续浸提法测定磷的5种形态,包括弱吸附态磷(Ex-P)、铝磷(Al-P)、铁磷(Fe-P)、闭蓄态磷(O-P)、钙磷(Ca-

P),分析方法为:称取土壤样品1.0g,依次以1mol/LNH4Cl、0.5mol/L NH4F+0.8mol/L H3BO3、

0.1mol/L 

NaOH、0.3mol/L柠檬酸钠+1g连二亚硫酸钠+0.5mol/L NaOH、0.5mol/L(1/2H2SO4)

为浸提剂,进行连续浸提,离心分离后上层清液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形态的无机磷。

(2)总磷(TP)

:硫酸-高氯酸消解法,过滤后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与无机磷的差值即为有机磷(Or-

P)。2 结果

2.1 消落区上覆水总磷变化8、11月份消落区上覆水总磷含量见图2。从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8月汛期水库145m低水位运行时期,消落区上覆水中总磷含量较高且波动较大

图2 消落区上覆水总磷含量

Fig.2 Total Phosphorous Contents in the Overlying 

Water2

01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2

0卷 

在0.082~0.398mg/L,均值为0.199mg/L。11月枯水期水库首次175m高水位运行,消落区土壤全部处于覆水状态,各点上覆水总磷含量较低且波动较小,表层水总磷在0.043~0.089mg/L,均值为0.068mg/L,底层水总磷在0.041~0.091mg/L,均值为0.081mg/L。

从11月水库高水位运行状态看,消落区表层上覆水总磷含量<底层上覆水总磷含量,说明底层上覆水受消落区土壤磷释放作用的影响更为明显。还可以发现,库区上下游各点上覆水总磷含量趋于平稳,波动很小,可能是因为成库后流速减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中营养物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水流混合和悬浮物沉降。对比水库低、高水位运行时消落区上覆水总磷含量不难发现,水库低水位运行时总磷含量明显高于高水位运行时总磷含量,且库区上下游总磷含量波动明显,究其原因发现,水库高水位运行时,虽然消落区覆水土壤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特征,但库容急剧增大对上覆水总磷起到明显的稀释均化作用,导致内源影响不明显,水库夏季低水位运行时,正值汛期,径流量大,人为活动对地表径流影响显著,导致外源磷输入较大[16]。

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河流的II、III级标准,8月大部分消落区上覆水总磷以及总磷均值均满足III级河流标准,其中丰都、高家、武陵总磷明显超过Ⅲ级河流标准限制,是由于丰都消落区原本为丰都名山旧城,旅游业和畜禽养殖业均较为发达,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而高家、武陵消落区土壤原始利用模式为农耕,人为活动致使更多外源磷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除忠县、万州、巫山外,其余各点8月总磷均不满足II级河流标准;而11月份除新生外,各点总磷含量均满足II级河流标准。结合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历程,可以初步认为,新生消落区覆水土壤磷素释放对水体水质影响不明显,库区总体水质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范围内消落区上覆水总磷浓度均远远大于0.02mg/L,可以认为磷元素已不再是消落区上覆水体浮游藻类过度繁殖的限制因素。显然,这种状态对三峡库区库岸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这与模型计算结果相符[17,18]。

2.2 消落区土壤磷形态及分布特征

新生消落区干湿交替状态下,土壤总磷含量变化见图3,除滩涝、巴东以外,各点覆水土壤总磷均低于本底土壤总磷,其原因是淹水初期土壤磷的溶解性增加,相比本底土壤更有利于磷的迁移扩散[19]。结合图3所示,对比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分布不难发现,虽然各采样段面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变化幅度大,但干湿交替作用下,磷形态分布均呈现一致规律,即Ca-P>O-P>Al-P>Fe-P>Ex-P,这与多数沉积物研究结果类似[20,21],表明短期干湿交替对无机磷分布规律影响不大

图3 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不同形态磷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of Soil Phosphorous in Different

Form in Dry-wet Cycling Zone

结合表2所示的土壤各形态磷平均含量及其化学性质,分析其干湿交替状态下含量变化程度可知,Al-P、Fe-P变化最为剧烈,Ex-P、Al-P、Fe-P有较强的释放活性,被称为活性磷[22](Ac-P,8月均值18.59mg/kg,11月均值为14.02mg/kg,覆水释放程度为24.96%),这是由于消落区覆水时,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本底土壤Eh均值为161,覆水土壤Eh均值为-49)降低,有利于Fe3+还原为Fe2+,覆水土壤pH(pH为7.12~8.01)接近中性,有利于无定形Al胶体的生成,使得Ex-P、Al-P、Fe-P在Eh、pH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转化成溶解性磷,并通过间隙水向上覆水释放,成为了消落区水体内源磷负荷的主要来源。干湿交替状态下,钙磷(覆水释放程度为0.88%)和闭蓄态磷(覆水释放程度为2.02%)含量相对较恒定,因为闭蓄态磷被紧密包裹在铁、铝等矿物颗粒中,钙磷是土壤中原生颗粒中的磷或者通过生物作用沉积固定的颗粒磷,这2种形态的磷通常

 第1期 曹 琳,等:三峡库区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磷形态

被认为较难参与短时的磷循环[22]。结合图3可清晰看出各采样段面有机磷变化规律各异,有机磷主要指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腐殖质类有机物中含有的磷以及含磷农药,土壤覆水时,有机质不断被微生物矿化,使得有机磷被逐步转化释放出来,有机质释放出H+可使矿物表面基团质子化而重新吸附被释放出的磷酸盐[23],而另有研究表明有机质中的富里酸聚阴离子和磷酸盐阴离子产生吸附竞争,促进磷的释放[24],因此有机物矿化对有机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有待进一步考察。另外,蓄水前后有机磷平均释放值(75.17mg/kg)远大于活性磷平均释放值(4.57mg/kg),表明首次蓄水的新生消落区土壤有机磷是土壤内源磷贡献的主要承担者。

表2 新生消落区干湿交替土壤各形态磷平均含量(mg/kg)Tab.2 Average Contents of Soil Phosphorous in DifferentForm in the Newly Merged Fluctuating Zone(mg/kg)

Ex-P Al-P Fe-P O-P Ca-P Or-P本底土壤2.69 11.45 4.45 135.83 465.44 437.89覆水土壤2.71 8.12 3.19 133.09 461.32 362.72平均释放值-0.02 3.33 1.26 2.74 4.12 75.17覆水释放

程度(%)0.74 29.08 28.31 2.02 0.88 17.17注:磷平均释放值为覆水前后土壤各形态磷平均含量差值;覆水释放程度为平均释放值与本底土壤磷含量的百分比

3 讨论

3.1 本底土壤磷与消落区环境因素

库区上游滩涝至万州段消落区本底土壤总磷含量范围为481.809 4~1 663.092 3mg/kg,变化幅度较大,而库区下游云阳至秭归段土壤总磷含量范围为927.038 1~1 215.460 7mg/kg,变化幅度小,其原因在于库区上游段滩涝、新生、万州采样段面为棕壤土且未被用于农耕,而高家为黄壤土,忠县、武陵为紫色土,这3个采样段面农耕活动强烈,区域内土壤中化肥残留量高[25],丰都消落区为名山旧城,旅游业和畜禽养殖业发达,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26],因此本底土壤总磷含量较滩涝、新生、万州段面高;库区下游段处于三峡峡谷段,土壤原始背景、利用功能较为一致,多为黄壤林地,仅秭归段面略受农耕影响,因此各采样段面土壤总磷含量变化不如上游剧烈。

3.2 消落区干湿交替状态下土壤磷释放程度与磷形态的相关性分析

水库首次由低水位过渡到高水位运行,致使消落区土壤全部淹没,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由于DO、pH、Eh等环境条件变化,逐步从土壤中释放到上覆水中。为了反映消落区本底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释放活性和潜在风险,计算了消落区覆水后土壤总磷释放程度与本底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的相关关系和线性方程,并运用T检验法对覆水前后土壤各形态磷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覆水前土壤总磷与覆水后总磷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为0.906),土壤各形态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其原因有,采样时间为库区三期首次蓄水仅月余后,且蓄水期正值库区枯水

表3 土壤总磷释放程度与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的相关方程和显著性检验Tab.3 Correlation Equation and Significance Test Between Soil Total Phosphorous Release Level and Its Contents

Ac-P O-P Ca-P Or-P TP

释放程度相关系数R 0.696*0.182-0.146 0.869**0.870**线性回归方程y=0.318 6x+5.801——y=0.018 8x+3.072 y=0.018 4x-9.259 5注:**p<0.05;*p<0.1;n=10;线性回归方程中y代表总磷释放程度,x代表不同形态磷含量.

表4 覆水前后土壤各形态磷含量差异显著性检验

Tab.4 Significance Test on Discrepancy of SoilPhosphorous Contents in Different Form磷形态Ac-P O-P Ca-P Or-P TP

|T|值0.925 0.099 0.087 0.907 1.694注:T0.05(11)=2.201;当|T|>T0.05(n-1)时,表示覆水前后磷含量有显著差异.

期,水体中悬浮物浓度普遍不高,沉积量较少,覆水土壤乃少量长江干流水体悬浮物与本底土壤混合而成的,总磷及各形态磷含量更多受本底土壤背景影响,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质变。结合差异显著性检验值,发现覆水前后土壤活性磷、有机磷含量差异性大于闭蓄态磷、钙磷。同时土壤总磷释放程度与本底土壤的总磷、有机磷、活性磷呈现出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与本底土壤钙磷、闭蓄态磷不相关。说明本底土壤总磷含量越高,覆水后土壤向上覆水迁移、转化磷的风险越高,而覆水初期土壤内源磷迁移转化主要以活性磷的溶解释放、有机磷的矿化释放为主,与

1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20卷 

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类似[20,27,28]。

4 结论

(1)水库低水位运行时上覆水总磷含量明显高于高水位运行时上覆水总磷含量,且低水位运行时由于夏季汛期径流量大,库区上下游上覆水总磷含量波动明显;

(2)干湿交替状态下土壤不同形态磷分布规律一致,Ca-P>O-P>Al-P>Fe-P>Ex-P;

(3)干湿交替状态下土壤中,活性磷、有机磷含量变化剧烈,成为覆水后消落区上覆水内源磷负荷的主要来源,且首次蓄水的新生消落区土壤有机磷是土壤内源磷贡献的主要承担者;

(4)覆水初期干湿交替土壤各形态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首次覆水后消落区土壤总磷释放程度与本底土壤的总磷、有机磷、活性磷呈现出显著线性相关关系,而与本底土壤钙磷、闭蓄态磷不相关。

参考文献:

[1] 牛志明,解明曙.三峡库区水库消落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思考[J].科技导报,1998,4:61~62.

[2] 肖文发,李建文,于长青,等.长江三峡库区陆生动植物生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8.

[3] 钱 进,王 超,王沛芳,等.河湖滨岸缓冲带净污机理及适宜宽度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9,20(1):139~144.[4] 贾海燕,雷阿林,叶 闽,等.三峡水库水位消落区典型土壤磷释放特征及其环境效应[J].水科学进展,2007,18(3):433~

438.

[5] 黎慧卉,刘丛强,汪福顺,等.猫跳河流域梯级水库磷的夏季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4):368~372.[6] RUBAN V,BRIGAULT S,DEMARE D,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the origin and mobility of phosphorus in freshwater sed-iments from Bort-Les-Orgues Reservoir[J].Journal of Envi-

ronmental Monitoring,1999,1(4):403~407.

[7] SUNDBY B,GOBEIL C,SILBERBERG N,et al.The phos-phorus cycle in coastal marine sediments[J].Limnol Oceanogr,1992,37:1 129~1 145.

[8] 王里奥,黄 川,詹艳慧,等.三峡库区消落带淹水-落干过程土壤磷吸附-解吸及释放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5):593~597.

[9] WATSS C.Seasonal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exposed,re-inun-dated littoral sediments of two Australian reservoirs[J].

Hydrobiologia,2000,431:27~39.

[10] GERDES P,KUNST S.Bio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as a toolfor efficient P reduction schemes[J].Water Science and Tech-

nology,1998,37:241~247.

[11] 杨学芬,熊邦喜,杨明生.武汉南湖水体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季节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9):2 029~2 034.[12] SAH R N.Transformations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duringthe flooding and draining cycles of soil[J].Soil Sci Soc Am J,1986,50:62~67.

[13] 马利民,张 明,滕衍行,等.三峡库区消落区周期性干湿交替环境对土壤磷释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8,29(4):1 035

~1039.

[14]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 CHANG S C,JACKSON M L.Fractionation of soil phosphor-us[J].Soil Sci,1957,84:133~134.

[16] 张 晟,刘景红,张全宁,等.三峡水库成库初期氮磷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4):123~126.

[17] DAVID C K,幸治国,钟成华.长江嘉陵江重庆城区段二维水质对流扩散数学模型[J].重庆环境科学,1994,16(4):35~

39.

[18] DAVID C K,幸治国,刘永明.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内污染物的停留时间模型[J].重庆环境科学,1994,16(3):24~28.

[19] 石孝洪.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素释放与富营养化[J].土壤肥料,2004(1):40~42,44.

[20] 贾陈忠,秦巧燕,李克华,等.荆州市地表水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46~52.

[21] 李 江,金相灿,姜 霞,等.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理化性质和磷的垂向变化[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4):64~

69.

[22] 林悦涓.东湖沉积物及上覆水氮磷形态分布特征[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5.

[23] OZIMEK T,GULATI R D,van DONK E.Can macrophytesbe useful biomanipulation of lakes?The lake Zwemuhist ex-

ample[J].Hydrobiologia,1990,200/201:399~409.

[24] KASTELAN-MACAN M,PETROVIC M.The role of fulvicacids in phosphorus sorption and release from mineral parti-

cles[J].Wat Sci Tech,1996,34(7/8):259~265.

[25] 冯孝杰.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5.

[26] 杜 军,张宏华,李劲松.三峡库区重庆段富营养化物质氮磷污染负荷比较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23(1):121

~125.

[27] RYDIN E.Potentially mobile phosphorus in Lake Erken sedi-ment[J].Water Research,2000,34:2 037~2 042.

[28] ZHOU Q,GIBSON C,ZHU Y.Evaluation phosphorus bio-availability in sediment of three contrasting lakes in China and

the UK[J].Chemosphere,2001,42:221~225.

 第1期 曹 琳,等:三峡库区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磷形态

SOIL PHOSPHOROUS FORM ANALYSIS IN FLUCTUATING(DRY-WET CYCLING)ZONE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CAO Lin,JI Fang-ying,LIN Mao,LI Si,WANG Tu-j

in(Key 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Ministry of Education,Faculty 

of Urban Construction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5,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anti-seasonal operation mode of storing the clean and discharging the muddy,thechanges of soil phosphorous forms and conten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dry-wet cycl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TGRA(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which reveals phosphorou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re-lease laws.In summer,total phosphorous content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in low-water-level mode was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high-water-level mode in winter.Moreover,total phosphorous content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in the upstream and that in the downstream fluctuated remarkably due to the large runoff inflood period.Soil phosphorous in different form distributed in a uniform law.Active phosp

horous and or-ganic phosphorous contents changed fiercely,which were the main source of endogenous phosphorus load inthe overlying water.Additionally,organic phosphorous was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for soil endogenousphosphorus load after the water level went up to 175mfor the first time.In the early submerged period,soil phosphorous contents in different form in dry-wet cycling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Soil phosphorousrelease level showed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to soil total phosphorous,organic phosphorous and activephosphorous.Therefore,the newly emerged fluctuating zone,apotential phosphorous source,had little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TGRA operation.Key 

words: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fluctuating zone;phosphorus;dry-wet cycling6

01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2

0卷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109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郑敬东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总第126期)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No.6,2005(Serial No.126) 摘 要:长江三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王国,桥梁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形态之异、质量之优举世罕见。其桥梁分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江河之上巨虹飞跨,溪流河汊索桥棋布,土苗地区廊桥居多,深峡幽谷石拱密布,旅游景区奇桥著称,都市圈内立交称雄;三峡桥梁究其古今功用主要表现在:人类交往的原始功用,进行战争的军事功用,发展经济的现实功用,景观建设的美学功用,健智益心的教化功用。 关键词:长江三峡;桥梁;分布;功用 中图分类号:G127.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86(2005)06-0109-04作者简介:郑敬东(1949- ),男,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重庆 400067)。 “三峡是世界桥梁博物馆”,不少到过三峡的外宾、专家、学者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慨叹。由于我国长江三峡地区90%以上地域都是丘陵或山地,江湍、河渊、山险、谷深,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恶劣。为了打通与外界的联系,三峡人以其天才的创想和惊人的毅力,刷新了人类建桥史上的一项项纪录,创造了一桩桩奇迹,不少桥梁的中国之最、亚洲之最、世界之最都诞生在这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热土上。三峡地区的桥梁不仅年代久远、数量巨大、门类齐全、分布广泛,更重要的是多数桥梁品质卓越、蕴意深刻、科技含量高,且极具观赏价值。它们不仅是人类冲破闭塞、开拓境界、渴望交往、企盼沟通、向往未来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也是人类与大自然抗争、开拓、创造、奋斗等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人类意志、知识、智慧、想象和审美追求的缩影和结晶。本文仅就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古今功用作一些探讨。 一、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状况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数量是十分惊人的。据重庆和宜昌两市2002年底的统计,该地区的桥梁总数就达5647座。其中,重庆拥有4416座,[1]宜昌拥有 1231座。[2] 这数以千计的形态万千的桥梁散落在渝鄂 两地近700公里长江干流及其众多支流上,其分布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江河之上巨虹飞跨 在三峡地区的长江干流及嘉陵江等主要支流上,有几十座大型、特大型现代桥梁飞跨两岸。以长江重庆至宜昌近700公里江段为例,迄今已有十六座特大型桥梁横卧江面,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重庆境内的江津长江大桥、江津白沙沱长江大桥(铁路)、马桑溪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长寿长江大桥(铁路)、涪陵长江大桥、丰都长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湖北宜昌境内有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葛洲坝三江大桥、宜昌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而就在这一江段上已经开工和即将建成的长江大桥还有:重庆地维长江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等十一座。而在重庆境内的嘉陵江江段上,还横卧着云门、沙溪庙、东阳溪、渝澳、牛角沱、黄花园等十一座嘉陵江大桥。除长江、嘉陵江外,三峡地区的乌江、清江等长江的重要支流上,同样有许多大型桥梁飞跨两岸。 (二)溪流河汊索桥棋布 三峡地区的溪流河汊众多,宽的数十米、窄的七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胡经国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指示 在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继续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01年7月16~18日,国务院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朱镕基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三峡工程整体和全局、关系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距2003年6月第一期蓄水只有19个月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哪!” 二、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从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进行了库区20个县(区、市)1∶5万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灾害的基本情况。到目前(2002年10月)为止,已经查出三峡库区两岸存在崩塌、滑坡2490处。此外,还有大小泥石流沟47条。 现已查明,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库岸线上,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度约为440公里;需要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总长度约为139公里。 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70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0余处。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有: 1、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容量有限。就地质灾害而言,三峡库区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2、降水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更加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三篇

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三篇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快来看看重庆长江三峡 导游词 三篇吧! 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本次“夏之旅”第二站三峡导游―廖雪瑶,我们第二站参观 的是宜昌三峡,说起三峡,大家都知道,可有多少人了解呢?现在我们就去了解一下吧! 在我身后的是“三峡风情园”,它是由松鸣谷、马场、水族馆……组成的,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就只参观松鸣谷。 松鸣谷现有鸟类100多种,比如有鸽子、云雀、孔雀……不计其数,那边孔雀开屏了!我 们去看看吧! 今天是“五一”黄金周,三峡旅行社为你们推出了鹦鹉表演,有算术、打水、骑车……十分有趣,我们去看看。表演看完了,我带你们去个神秘的地方,那就是―大坝,大坝建在三斗 坪中堡岛,长达2309米,高达18米以上,犹如一座横跨长江的水上长城。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已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它是上个具有防洪、发电、蓄水,生态、航行等多开发目标型的水利水电工程。 参观完毕,回家! 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人人皆知 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写的就是美丽的三峡风光。 让我们一起踏着这古诗的风韵,一起亲近这大自然,去看看风光秀丽的三峡吧!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三峡风光, 美不胜收,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这真是让人陶醉于其中呀!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 蔽日;三峡的水,水涨湍急,交通阻断。春冬之时,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天之时,水枯 气寒,猿鸣凄凉。山水的秀美,渔歌的悲凉,猿鸟的哀啭,无不反映出祖国山河的壮美!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三峡,用我们的心灵来感受祖国山河之美吧! 重庆长江三峡导游词【3】

长江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库区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宜昌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

2006年12月29日 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一、概述 1、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完成投资 香溪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兴山县的高阳镇、峡口镇,于游家河处进入秭归县境内,经贾家店、官庄坪、向家店等集镇,在秭归香溪镇注入长江。干流长37公里,支流建阳河发源于空树坪,长52.6公里,自东向西在峡口镇汇入香溪河,其中建阳坪至峡口段长7公里。 为保证三峡工期蓄水达到135米后,能快速发挥效益,2001年11月8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香溪河航道工程设计建设河口至峡口20公里Ⅲ(3)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1顶4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5×90×5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经);建设峡口至响滩17公里Ⅳ(3)级道,通航500吨级1顶2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0×50×330米;建设建阳河峡口二桥至建阳坪7公里Ⅳ级航道,通航500吨级机驳,航道尺度为2.5×40×150米。其设计高水位为175米,设计低水位为145米。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上起响滩,下至香溪河口,全长37公里,其水位涨落受控于三峡大坝蓄水水位,工程主要措施是对局部弯曲半径小,航宽、航深不足的河段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同时辅助布设航行标志。建设重点是香溪河干流平邑口爆破工程、建阳河门坎石爆破工

程以及配套的码头、管理站房和航标工程。经调整后的概算投资1352.93万元,其中:交通部投资760万元,湖北省交通厅投资280万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2、主要工程量 航道工程: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共完成石方爆破77471.47 m3,清碴工程量102776.2m3, 完成砼挂网喷浆护坡工程228.7 m3,以及配套的航道管理码头、站房、航标、航道维护艇和趸船等工程。其中:平邑口爆破工程位于香溪河干流平邑口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爆破、清渣工程42422.7 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后经设计变更,增加爆破工程18366.4 m3,清渣工程40184.5 m3,累计完成爆破工程60789.1m3、清渣工程82607.2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 门坎石爆破工程位于建阳河门坎石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石方爆破14750 m3,陆路清渣工程15586 m3,水运清渣4583 m3。 水工结构:航道专用码头1座。 生产生活辅助建筑:航道管理站房1185m2,香溪河河口至峡口段的航标工程20公里。 航道维护艇:1艘。 趸船:1艘。 3、建设及管理 2001年11月8日和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分别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和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了《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施工图设计由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湖北省港航

三峡库区消落带现状

三峡库区消落带自然环境特点及现状分析(框架) 一、定义:三峡水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调洪蓄水以及促进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工程主体完工于2008年,并在2009年实现全体完工,原计划于同年试验性蓄水至175米,但由于上游来水较少,为保证下游城市用水,2010年3月实际蓄水达到172.3米,同年10月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达175米。按照三峡工程蓄水计划,水库采取“冬蓄夏泄”的调度模式。每年冬季蓄水至高水位,夏季水位降低,形成“冬高夏低”的水位周期性变化。三峡库区消落带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库区两岸将会出现两条平行的,且垂直落差达30米,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的干湿交替区域,称之为消落带。其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分布在湖北省、重庆市所有库区区县。 二、自然环境特点 1、地质地貌:川东低山丘陵区、背斜(万州段开阔,低山丘陵) 2、气候:夏季高温,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风速小,降水充沛,季节分配不均 3、土壤:紫色土、水稻土;砂岩,砾岩,裸岩地 4、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5、植被:草丛型植被为主 三、现状 1、生物多样性降低 库区运营后,原削落区域的陆生生态环境迅速转变为冬水夏陆的交替环境。“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将在短期内集中体现。生存环境从本质上的改变对原本已适应单一稳定生境的消落带物种来说,必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与此同时也将会产生新的适应性更强的物种。据资料统计显示,三峡水库175米蓄水直接淹没植物达到120科358属550种,削落区范围内的哺乳动物8目20科76种大多因难以在新的条件下生存而迁徙。如此以来,消落带的生物多样性将大为降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抗干扰能力也将明显下降。 2、环境污染 2.1水体富营养化 2.2水体的重金属固体废物污染 3、自然景观破坏 3.1频繁涨落的水位必然导致消落带植物短期内难以适应,很多地方植物干枯死亡,留下光秃秃的坡面,有的甚至没有土壤,暴露出基岩。 3.2为满足防洪需要,消落带大部被加以硬质护坡处理,形成了单一的、色调灰暗的沿岸景观。而每年夏季低水位期间,消落带处于出露阶段,恰恰此时正是三峡库区旅游旺季,沿岸消落带植被的稀少和岩石的裸露以及堆积的垃圾,将三峡景观大打折扣。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巍巍巴山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 三峡地貌奇特,风光旖旎,人文名胜驰名古今,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千万年来,长江三峡向世人展示着它那万古不朽的风姿。今天,由于地球上最大的水电站正在三峡中兴建,长江干流在三峡中被截流后,水位最大提高110米,达到海拔175米。三峡中的部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被淹没,同时,也将产生一批新的景观。 瞿塘峡亦称夔峡,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著称。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的大宁河口起,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巫峡分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峡中多云雾,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西陵峡西自宜昌市秭归县的香溪口,东到宜昌城头的南津关,全长66公里。由庙南宽谷把它分割成东西两段峡谷,依次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黄猫峡等,峡内多险滩急流。 长江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内,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兴建。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立方米。水电站厂房位于泄洪坝段左、右两侧,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三峡的名胜古迹,源远流长。记载着多少动人的历史事迹。其中白帝城、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和三游洞等,好象把人带进一座灿烂的历史迷宫;三峡的传说故事,优美丰富,从神

土壤中氮和磷的存在形态和特点

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存在形态和特点 土壤形态 一、根据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分为 (1)水溶态养分:土壤溶液中溶解的离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代换态养分:是水溶态养分的来源之一。 (3)矿物态养分:大多数是难溶性养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对植物有效)。 (4)有机态养分:矿质化过程的难易强度不同。 二、氮的形态与转化 1、氮的形态:(全氮含量0.02%——0.3%) (1)无机态氮: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很大,1—50mg/kg (2)有机态氮:A、腐殖质和核蛋白,大约占全氮的90%,植物不能利用; B、简单的蛋白质,容易发生矿质化过程; C、氨基酸和酰胺类,是无机态氮的主要来源。 (3)气态氮: 2、氮的转化: 有机态氮的矿质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铵的固定:包括2:1型的粘土矿物(依利石、蒙脱石等)对铵离子的吸附;和 微生物吸收、同化为有机态氮两种形式。 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小分 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全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 三、磷的形态与转化 1、形态(土壤全磷0.01%——0.2%) (1)有机态磷:核蛋白、卵磷脂和植酸盐等,占全磷总量的15%——80%; (2)无机磷:(占全磷20%—85%) 根据溶解度分为三类 A、水溶性磷: 一般是碱金属的各种磷酸盐和碱土金属一代磷酸盐,数量仅为0.01—— 1mg/kg。在土壤中不稳定,易被植物吸收或变成难溶态。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 作者:徐超付川牟新利曾祥云于杰夫 摘要随着经济得迅猛进展,三峡库区得环境咨询题引起各方面得关注.总结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其潜在得生态环境咨询题、植被咨询题和渔业咨询题,并提出实施生态环境爱护得建议.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潜在咨询题;建议 水位得涨落带又称消落带,是由于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得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得一段特别区域.它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得过渡地段,是一类特别得湿地生态系统[1].在人工调控下,三峡水库得水位涨落速度、幅度和频率与天然河道明显不同,增加了消落带得不稳定性,而随着经济得迅猛进展,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对库区消落带得妨碍逐渐加大.加强消落带区域得生态爱护是三峡工程发挥其作用得前提与基础,也是库区可持续进展得必要条件. 1污染现状 11 工业污染 三峡库区消落带最重要得污染是铅、镉污染[2],其要紧来自工业废水、废渣.铅能使土壤胖效退化、土质落低,从而让农作物不能有效顺利地生长.此外,被农作物汲取后,这些有害元素将会通过生态平衡中得食物链传送到人体内.wWwc镉在环境中具有稳定、积存和不易消除得特点,通过食物链富集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镉污染可能最终引发“痛痛病”. 有研究报道,通过多种方法评价三峡库区消落带得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要紧污染因子为镉,生态风险妨碍因子得顺序为镉>锌>铅>铜>铬,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得顺序为镉>铅>铜>锌>铬,消落带地段大部分断面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3,4]. 12生活污水污染 由于三峡库区消落带附近地区居民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中洗菜、洗衣服、冲洗厕所等产生得污水排放量逐渐加大,造成生活用水对消落带水环境得污染逐渐加大.为了库区消落带区域得经济快速进展,必须加快库区消落带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得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得排放量[5]. 13库水得妨碍 消落带得形成是由于库水得季节性水位涨落,如此就会使消落带地区得土壤受到非常多负面得妨碍,要紧是库水得污染物通过一系列得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不断地在土壤中富集,进而对土壤得生理性能产生妨碍.土壤被淹没时,土壤中得养分、污染物就会被溶解和吸附在水体中,它是一个复杂得过程.被淹没得土壤中得污染物得释放量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大约占10d内释放总量得80%~90%,随着时刻得增长,释放量就越来越少.水中得有机物质及部分固体颗粒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之后到土壤中,在一定得条件下能够补充土壤得有机物质,进而改良土性.污水中也有氮、磷等有机元素,在一定得程度上也能够增加土壤中养分得含量,保持胖力.但这种情况下也有不利得一面,确实是当污染物在土壤中积存达到一定得程度后,就会引起土壤得成分、结构、性质和功能得变化,造成土壤污染[6].在被浸泡过得土壤上栽种得农作物得产量也明显低于正常水平[7].水关于岩石中矿物质及营养元素得释放、运动、扩散起着至关重要得作用.而在不同得水分条件下,母岩养分得运输存在差异.依照试验研究表明,8%和12%得水分处理与自然状态下氮、磷、钾释放比较,其增幅均达显著水平[8].因此,库水会加快库区消落带紫色母岩养分得释放,使大量得营养物质转移到水体中,从而造成水体得富营养化.库区消落带要紧土壤类型中,紫色土壤占有相当大得比例,而紫色土壤保胖能力差也是消落带农作物产量低得一个缘故.季节性得水位涨落会加剧水土流失得趋势,使土壤中得养分向水体转移[9].

长江三峡导游词五篇.doc

长江三峡导游词五篇 长江三峡导游词1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壮丽雄伟的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长江上游,全长约1200里。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其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可谓险中生美。如今的三峡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雄伟,但随着三峡工程的建立更加闻名于世,并对如今的水利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心动不如行动,快去参观一下吧!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三峡观光。七百里的三峡雄奇挺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各异,夏季水涨,水流湍急,水势凶猛,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多生绝巘,瀑布飞旋,秋季冷清寂静,猿鸣哀转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二百零四公里。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三峡的生动叙

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总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难怪古代诗人发出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的赞叹。湍急的江流,闯入夔门,在紧逼的峡谷中奔腾咆哮。船驶峡中,真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长江三峡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张,本次三峡之旅就由我来为你们讲解,希望大家玩得愉快! 首先,我们现在乘船进入的是三峡中最短的一段瞿塘峡,它同时也是最雄伟壮观的一段。大家看我们两侧的山脉,可以说是连绵不绝,这些高大的山像屏障一样将三峡罩了起来。这里的水面比较开阔,夏天时甚至可以漫过低矮的山丘。大家现在可以观赏一下两边的著名山峰,自由拍照,注意安全。 好,现在我们进入了三峡的画廊巫峡,大家应该也感觉到了,这里比较曲折,景色又最秀丽,因而得了这画廊的名号。可以看到这里草木茂盛,江水清澈,碧波荡漾,让人感觉到一种从心底涌上来的宁静。而秋天时,这儿又是另一种景象:一切都笼在一种清冷、寂静里,所以猿猴回荡在山谷里的鸣叫便带上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色彩。于是古时的游者便像渔歌中所唱那样: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长江三峡导游词3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第!"卷第#期中国岩溶$%&’!"(%’# !))*年+月,-./01023,-/3(3,-456 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 文章编号8#))#9:;#) 谢世友#?!?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A!’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摘要8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B地形图判读?航片B卫片验证B核 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C结果表明8 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C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 D!)))E?完成于老第三纪末A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D#"))E?完成于上 新世末A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D#!))E?形成年代为+’:D#’;45F’G’C高夷 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 老年期地貌景观A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 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A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B山间盆地B岩溶台面B河谷 盆地B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C 关键词8三峡地区A夷平面A剥夷面A形成年代 中图分类号8G H+#’"文献标识码8- I引言 李四光最早指出中国大陆地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青藏高原向太平洋沿岸逐级下降?形成三个巨大的地形台阶8第一台阶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D ""))E A第二台阶为内蒙古J鄂尔多斯J云贵高原?平均海拔#)))D!)))E A第三台阶为中国东部丘陵平原?平原的海拔在)D!))E之间?丘陵低山的平均高度不超过#)))E C这三大台阶之间的过渡地带都是地形突变区?河床比降大?河流常深切形成峡谷C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顺地势东流入海C当它流经第一个地形陡坡带时?形成了金沙江大峡谷A当它流经第二个陡坡带时?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C无疑?长江是在切过三峡之后才上下贯通B形成泱泱大河的C因此?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与演化过程在长江河谷研究中地位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倍受关注?是我国地貌学研究的代表地区之一C 夷平面与地文期研究是揭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C特别在三峡地区?因隆起带抬升作用?长江及其支流强烈下切?地形十分破碎?加之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面冲刷严重?测年材料匮乏?因此前人主要通过地形分析与区域对比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地貌演化进行研究K#D:L?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但以往的研究受种种条件限制?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远未取得统一认识K"D;L C本文选择长江与清江间的分水岭地块为主要研究区<图#=?根据野外实地考察B航片卫片判读B地质地貌剖面分析?结合相关沉积分析B洞穴考古及年代学研究结果?着重探讨分布于三峡地区现代河谷之上的夷平面特征及其年代问题C M夷平面分布与特征 在三峡地区?高位的平坦地面与深切的现代河谷形成明显的地形反差?是地形地貌研究的良好场所C 长江与清江在研究区内自西而东平行流动?两江间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C三峡段的水面高程不足#))E?但它与清江间的分水岭高度差可达!)))E以上<图!=C 综合应用上述手段?分析B对比B验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存在三级夷平面?其分布高度分别为#@))D >基金项目8重庆市科委研究项目

长江三峡导游词(完整版)

长江三峡导游词 长江三峡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南津关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

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1X 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灯影峡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仙人桥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 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黄牛峡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

长江三峡 下游(东)--上游(西)

长江三峡下游(东)--上游(西) 长江三峡游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长江三峡旅游观光。 大家都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全长6300余公里。它满载四季浪歌,永不停息地直奔东海。长江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河和非洲尼罗河的世界第三大河,她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们,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虽然现在由于大坝的修建有的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但三峡秀丽的风光仍不改色。 西陵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以前船只要经过这一带,便常发生“触礁船破碎,满江尸浮沉”的惨剧。青滩上就有一座“白骨塔”,是专门用来堆积死难船工尸骨的地方。不过现在大家不用担心了,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已对这里进行了治理,现在已经是有惊无险了。 ⊙南津关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线。这里建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书匕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以后,江面由2000多米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澜、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 过了南津关,我们就到了灯影峡。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是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坐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中人物,故名灯影峡。 ⊙黄牛峡 乘船继续西上不久,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乱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 刘传正李铁锋温铭生王晓朋杨冰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 [摘要] 通过全面野外调查,填表登录了三峡库区(19县(区),54175km2)地质灾害点5706处。采用数字化地形底图,通过编制三峡库区工程地质图层,建立了基于MapGIS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在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与的统计关系基础上,筛选提取了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的发育因子(响应因子)、基础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体系。创建了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AMFP)。采用网格剖分整个区域,分别计算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简称“四度”)分布,采用图斑合并方法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四度”区划图。根据“四度”区划结果分别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区划和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MapGIS “发育度” “潜势度”“危险度” “危害度” 1 概述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项目工作范围位于东经106°~111°,北纬29°~31°21′,行政区划跨越重庆市和湖北省的19县(区),包括湖北省的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4县,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巴南和重庆主城区等15县(区),总面积约54175km2(图1)。 1.1 工作基础 三峡工程建设前的地质工作主要围绕三峡坝区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移民工程建设遭遇地质灾害严重困扰才逐步受到重视。三峡库区重要的代表性地质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50-70年代,以中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为主,对三峡库区基础地质研究较为详细。 (2)20世纪80年代,结合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计划,先后开展了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重大崩塌滑坡监测预报及减灾对策研究、三峡工程前期论证阶段环境工程地质调查、长江三峡工程库岸调查与稳定性预测、长江三峡工程库岸典型和大型崩塌滑坡形成条件、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等。 (3)20世纪90年代,重点开展了城镇移民选址的地质论证、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如拟迁城市新址地质论证、三峡工程库岸稳态评价预测、长江三峡工程水库移民与开发环境地质研究、1:50万以地质灾害调查为主的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和移民城市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等。 1.2 工作思路 依据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研究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全面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地质环境条件组合、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可能的危害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数据和图形的实时查询或更新,实现GIS技术与数学模型耦合的空间评价预警递进分析[1]。 在19县(区)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上,研制完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数据库、图形库),根据地质灾害分布与地质环境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的因子体系(基础因子、回应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进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计算与区

湖北三峡大坝旅游景点介绍

湖北三峡大坝旅游景点介绍 湖北三峡大坝旅游景点介绍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参观举世文明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我们通常简称的“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古往今来,地球上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洪水。 人类与洪水抗挣的历史久远,并在抗挣中催生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华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泽万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源于世界屋脊,上经“天府之国”,中贯“鱼米之乡”,下串“人间天堂”,给两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为浩劫,沃野成为泽国,民众或为鱼鳖,是中华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险段荆江,每至汛期,千余万人头枕悬河,夜不成寐。所以,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昌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 194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五次会议(即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自此,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三峡工程开工。三峡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3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分洪区的库容。电站装机26台,单机热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电厂一年上交的利税可以建一座葛洲坝枢纽工程。大坝通航建筑物年单向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客货轮。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的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的四个县,重庆市的16个县市区,共计20个县(市、区)。须迁移的总人口将达113、18万人,称为“百万大移民”,任务十分繁重。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主体工程总工期17年,分3个阶段进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为6年。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首批机组发电,2009年工程竣工。大家或许会问:如此宏伟的工程需要多资金投入呢?这么多钱又是如何去筹集呢?1993年7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枢纽工程概算为500、9亿元(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库区移民安置概算400亿元,两项合计,三峡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静态投资总额为900、9亿元。筹集这些资金有以下主要途径:

三峡水库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万州区天城农业局 随着三峡水库水电枢纽导流明渠的截流成功,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即将逐步投入运行,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受消落缓流、表面沉积和污染以及库区水位涨落淘蚀等影响,三峡水库消落泥沙沉积,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和水质污染等问题也将日益显露出来,直接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中央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天城党工委、管委会根据重庆市计委、万州区计委《关于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研究工作的函的通知》精神,责成相关部门全力做好该项工作。为此,天城农办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针对天城的具体情况,主要对《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这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预测分析,拟定《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一、三峡库区天城淹没区的基本情况 天城移民开发区辖五个办事处、14个镇和10个乡,幅员面积1032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现有耕地35万亩,其中田19万亩。因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淹没耕地近万亩,淹没土地涉及三镇五办33个村,138个村民小组,耕园地7894.4亩,其中水田1402.6亩,旱平地693.96 亩,旱坡地1428.92亩,商品菜地720.29亩,园地2453.5亩,河滩地1099.42亩,鱼塘95.85亩。 全区淹没涉及村1996年后总人口35416人,淹没线下总人口10842人,占总人口30.64%;淹没涉及村1996年总耕园地24489.5亩,淹没线下耕园地7798.5亩,占总耕园地的31.84%。 二、天城淹没区消落区的情况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 二○○四年十二月

0前言 主要引用和参考的规程规范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铁路路基支档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碾压式土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重庆市地方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主编单位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参编单位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大学。

2基本技术规定 2.1一般规定 2.1.1防治工程设计,应在审查通过的详细地质勘察成果基础上进行。 2.1.3防治工程设计应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适应,与当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1.4防治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崩塌、滑坡、危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类型、规模、动力来源、稳定性、移民状况、邻近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设计。 2.1.5防治工程设计应采用先进技术、以达到最少投资、最短工期、安全运行的目的。 2.1.6总体防治方案的拟定,应在对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灾害体稳定性为中心,拟定2种或2种以上的可行的治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2.1.7各项单项工程设计应执行相应的现行规范、规程,但应结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特殊要求。 2.1.10防治工程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情况、利用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应对原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 2.1.1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取得如下资料: (1)符合初步设计阶段的地形资料(包括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应的岩、土试验资料,天然材料的调查报告等。 (2)工程用地红线图,被保护对象和灾害影响区的现有建(构)筑物分布图和规划图,必要时还应取得平、立、剖面和基础图。 (3)地质灾害区的气象水文资料,主要为降雨、风速、水库运行水位、吹程等。 (4)主要建筑材料价格、移民迁建费用和赔偿费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等经济数据。 (5)条件相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验; (6)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经验和施工条件等资料。 2.1.15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费用构成和与之配套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及《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与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编制分项项目投资估算综合单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