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用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法2.法律关系3.宪法4.具体行政行为5.所有权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对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 行政法规> 法律> 地方性法规B.宪法> 地方性法规> 法律> 行政法规C.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 宪法> 法律> 地方性法规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

3、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A、言论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

C、批评建议权

D、平等权

4、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是()。

A、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B、罚款

C、赔偿损失

D、责令停业停产

5、下面()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A.行政许可B.行政征收

C.行政立法D.行政处罚

6.()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意志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A、平等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

C、自愿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7、甲公司业务员张某通过乙公司的销售员李某向乙公司买进服装1000套。这一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是()。

A、张某

B、李某

C、国家

D、甲公司和乙公司

8、某甲于1996年7月到某地办事,因沉船事故而下落不明,其妻想要求法院宣告他死亡。根据民法规定,她必须要在她丈夫下落不明满()年后才有权提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9.某工厂架设一条高压电线,因台风侵袭,该电线断落,致使一民房着火烧毁,根据法律规定,该损害()。

A.应由工厂和房主B.双方均不承担共同承担C.由房主承担D.应由工厂承担

10.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违法行政的()

A.行政主体B.行政工作人员C.行政主体或行政工作人员D.行政主体和行政工作人员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甲欲上山砍伐几棵国有林木。父亲拦住他说:“别去,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是违反《森林法》的。”甲听从了父亲的劝告。该事例说明了法的哪些作用?()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警示作用

D、政治作用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要素构成。

A.主体B.客体C.内容D.法律事实

3.我国法定的司法解释机关是()

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以下职权。()。

A、修改宪法

B、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

C、有权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D、监督宪法的实施

5.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

A.言论、出版自由B.结社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D.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6、行政法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以下特点。()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多样

C、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D、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

7.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

A.撤职B.罚金

C.责令停产停业D.赔偿损失

8.甲殴打乙受到某县公安局处罚,甲不服该处罚决定并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受理了此案,则该行政复议程序中的参加人是()

A.市公安局B.甲

C.乙D.县公安局

9、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以下哪些情形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

10. 甲因意外事故不幸身亡,生前没有遗嘱。甲的下列亲属中,有权继承其遗产的是()。

A.外公外婆B.姨妈

C.兄弟D.前妻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什么是行政处罚?我国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法人设立的条件

3、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李甲14岁,某中学初二学生。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甲看到某商场正在进行有奖销售,奖券为20元一张,最高奖金额为5000元,他便买了一瓶价值20元的洗发水,领到一张奖券。几天后,抽奖结果公布,李甲所持奖券中了最高奖,李甲非常高兴,急忙把中奖的消息告诉了母亲王乙,母子二人马上去商场兑了奖,王乙把这5000元钱放到家中的柜里。

李甲一直想要台电脑,妈妈王乙总说没钱,李甲见现在有钱了,就又提出要买台电脑,王乙说:“我和你都不懂,等你爸出差回来再买吧”,李甲以为妈妈又在骗他,就说:“反正是我的钱,我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王乙说:“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得这么些钱呢,这钱就是爸爸妈妈的,应该由爸爸妈妈来支配”,李甲暗自生气,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拿了5000元钱到商场买了台电脑。见儿子抱回一台电脑,王乙急了,立刻拉着李甲来到商场,说李甲买电脑没有征得父母同意,要求退货。售货员说只有电脑质量不合格才予退货,现在电脑质量没问题,无法退货。

[问题](1)本案奖金究竟应归谁所有?

(2)李甲购买电脑的行为有法律效力吗?他父母能否要求退货?

2.学校向某服装厂去函,“欲购运动服200套作为我校学生校服,如有货请与我校联系”。服装厂收到后,即向学校去函表示:“我厂生产的金童牌运动服,质量上乘,有多家学校购买做校服。现有货260套,每套80元,如贵校愿购,我厂愿送货上门”。学校回函称,“我校愿购200套,价格可以接受,但每套需加送一双你厂产的金童牌球鞋”。一周后,服装厂送200套运动服来学校,但未附送球鞋,学校遂拒收。

问:(1)服装厂的去函属于什么性质?为什么?

(2)学校的拒收行为是否违约?为什么?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略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A 4.C 5.C

6.C 7.D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 2.ABC 3.AC 4.ABCD 5.ABC

6.ABCD 7.ABD 8.BCD 9.ABCD 10.AC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略)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奖金归李甲所有。李甲14岁,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虽然不完全能以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义务,取得民事权利,但他们进行的纯粹获得利益、不损害他人的行为是有效的。(4分)

(2)李甲购买电脑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民法通则》第12条第1款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用5000元买一台电脑,这个标的是很大的;而且李甲是在生气的情况下实施该行为的,他不可能完全理解他这种行为的后果,他又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所以李甲购买电脑的行为无效。(4分)

无效行为的法律后果是返还财产,故李甲的父母有权要求退掉电脑。(2分)

2.(1)要约。一方向对方发出的要求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要约。

(2)不违约。对于学校要求“附送球鞋”的新要约,学校与服装厂并未达成合意,合同未成立,故不存在违约。

实用法律基础自检自测(一)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法

2.法律规范

3.成文法

4.不成文法

5.法律部门

6.法的渊源

7.法的适用

8.法律体系

9.法系

10.法律意识

二、单项选择题

1.法律规范中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的那一部分是()

A. 适用条件

B. 法律后果

C. 行为准则

D. 处理

2.在法律解释中,属于正式解释的有()

A. 学理解释

B. 文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限制解释

3.法律意识的内容包括( )

A. 对法律的基本看法

B. 对行为的评价

C. 法律制度

D. 审判程序

4.惟有()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A. 道德习俗

B. 宗教信条

C. 法律

D. 社会章程

5.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首要问题是()

A. 让人们知道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B. 使人们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C. 培养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D. 提高领导人的法律知识水平

6.罗马法是()性质的法律

A. 资产阶级

B. 封建制

C. 社会主义

D. 奴隶制

三、多项选择题

1.法律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有根本区别,其具体表现有()

A. 两者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

B. 两者反映的意志不同

C. 两者形成的方式不同

D. 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

E. 两者达到的目的不同

2.法律事实的类别包括()

A. 假定

B. 制裁

C. 事件

D. 行为

E. 处理

3.命令性规范包括()

A. 确定性规范 B .义务性规范

C .授权性规范 D. 委任性规范 E. 禁止性规范

4.我国划分法律部门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A. 特定的地域条件

B. 特定的人身关系

C. 特定的物质内容

D. 特别的调整方法

E. 社会关系的特殊性质

5.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包括()

A. 时间

B. 空间

C. 对人

D. 对物

E. 对事

6.社会主义法律可从剥削阶级的法律文化遗产中批判地继承以下各种有益成分,即()

A. 民主性的成分

B. 进步性的成分

C. 科学性的成分 D .技术性的成分 E. 知识性的成分

7.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式包括()

A.法律的解释 B .法律的执行

C. 法律的适用

D. 法律的遵守 E .法律的监督

8.守法的主体包括()

A.国家立法机关

B. 国家司法机关

C. 国家行政机关

D. 社会组织

E. 公民个人

9.()具有与被解释的法律文件同等的法律效力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学理解释

四、简答题

1.法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3.人类社会存在过哪些历史类型的法?

4.法律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有哪些区别?

5.什么是法律部门?我国有那些主要法律部门?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3.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

4.不成文法是由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的法律规范,一般是指习惯法

5.法律部门是指以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进行的一种分类

6.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形式渊源”或“效力渊源”

7.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8.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9.法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形式、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

10.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C

5.C

6.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CD

3.BE

4.DE

5.ABC

6.ABCDE

7.BCDE

8.ABCDE

9.ABC

四、简答题

1.法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2)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基本特征有:(1)法是一种特殊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3)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4)法的实现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2.(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2)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内容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法既具有法的一般特征,也具有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法所不具有的新的特征: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民族平等原则、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和广大人民自觉遵守相结合来保障实施的。

3.人类历史上除原始社会以外,曾依次出现过四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前三种历史类型的法,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都是剥削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因此,统称为剥削阶级类型的法。与此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法,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同时也是最后一种类型的法,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由社会主义国家所建立,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得到广大人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4.(1)经济基础不同;(2)形成方式不同;(3)反映意志不同

5.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主要的法律部门包括:(1)宪法;(2)行政法;(3)经济法;(4)民法;(5)商法;(6)环境保护法;(7)劳动法;(8)刑法;(9)军事法;(10)诉讼法

第二章宪法

一、名词解释

1.国体

2.人民民主专政

3.政权组织形式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国家结构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 ( )

A.不受法律追究 B. 不受法律追究, 但要接受有关质询

C.不受法律追究, 但要承担行政责任 D. 违反法律的要予以追究

2.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属于(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中央军事委员会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主集中制

4.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的权力属于(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 外交部

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6.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的权力属(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是指( )

A.自治区、自治县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D.自治州、自治县

8.世界范围产生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的宪法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 )以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半年

10.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的权力属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议事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下级服从上级

C.民主协商

D.主席负责制

1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 )负责

A. 中央军事委员会集体

B. 中共中央政治局

C. 中共中央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形式是( )

A. 工会

B. 职工小组

C. 党的委员会

D. 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

14.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 )人

A. 2500

B. 2800

C. 3000

D. 3500

15.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按其阶级本质可以分为( )

A.无产阶级宪法和资产阶级宪法

B.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C. 钦定宪法和民定宪法

D.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16.在我国, ( )年宪法确认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A. 1954

B. 1975

C. 1978

D. 1982

17.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规定,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 )

A. 转让

B. 出租

C. 买卖

D. 遗赠

1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选举法是( )年颁布的

A. 1949

B. 1953

C. 1954

D. 1979

19.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力量

A. 依靠

B. 领导

C. 主导

D. 主要

20.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2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民主集中制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2.一个国家的选举制度的内容通常是由( )规定的

A. 宪法

B. 选举法

C. 行政法规

D. 民事法规

2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平等原则

2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 )许可, 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A. 国家主席 B .最高人民法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 国有企业

B. 乡镇集体企业

C.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2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重要的日常工作由( )处理

A. 委员长

B. 秘书长

C. 委员长会议

D. 各专门委员会

27.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有权予以( )

A. 收回

B. 废除

C. 改变或者撤销

D. 发回重议

28.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的权力属于(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 国务院

29.我国现行宪法第135 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 )案件, 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的执行法律

A. 民事

B. 刑事

C. 行政

D. 民事、刑事和行政

3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以法律规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31.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家( )集体经济的发展

A. 鼓励、指导

B. 指导、监督和帮助

C. 帮助、指导

D. 鼓励、指导和帮助

32.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 最高人民法院

33.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家( )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A. 保护

B. 保障

C. 维护

D. 指导

34.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罢工自由

C. 人身自由

D. 宗教信仰自由

3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 领导

B. 监督

C. 领导和监督

D. 统一协调

36.国家的性质是指国家的( )

A. 阶级本质

B. 经济制度的性质

C. 政权组织形式的民主与否

D. 国家整体同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家( )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A. 推广

B. 实行

C. 提倡

D. 宣传

38.我国现行宪法第49条规定,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

A. 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B.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年老父母的义务

C.子女有赡养扶助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的义务

D.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3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决定特赦的权利属于(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4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原则

A. 人民民主

B. 少数服从多数

C. 议行合一

D.民主集中制

41.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决定和规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的权力属(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 国务院

42.公民的通信权是公民( )的一项重要内容

A. 人格权

B. 言论自由权

C. 人身自由

D. 建议控告权

4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 )

A. 最高司法机关

B. 纪律检查机关

C. 法律监督机关

D. 法纪监督机关

44.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4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

A. 专门审判机关

B. 最高司法机关

C. 特别审判机关

D. 最高审判机关

4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通过行政管理,对个体经济实行( )

A. 指导和帮助

B. 帮助和监督

C. 鼓励、指导和帮助 D .指导、帮助和监督

47.现阶段我国存在多种经济形式,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决定的

A. 执政党的政策

B.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经济体制改革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4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A. 公民

B. 人民

C.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央人民政府

4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 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

A. 华侨代表

B. 妇女代表

C. 军队代表

D. 少数民族代表

50.选举权的普遍性是指( )

A. 一个国家内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

B.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

C.全体人民均有选举权

D.所有公民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选举

51.现行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5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行使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最高人民法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5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

B.公民

C.广大人民群众

D. 各族人民

54.选举制度的本质是由国家的( )决定的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阶级本质

D. 立法机关

55.根据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 )名代表划分

A. 1至3

B. 2至3

C. 1至2

D. 1或3

56.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城市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是( )

A. 城市基层政权组织

B.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 城市政权的派出机关

D. 城市群众性自治组织

57.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全体公民

B. 全体人民

C. 18周岁以上的公民

D. 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5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 )负责

A. 上级人民法院

B. 本级人民检察院

C. 本级人民政府

D.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9.依照我国现行选举法的规定, 在直接选举中, 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

A. 二分之一至一倍

B. 三分之一至一倍

C. 一倍

D. 两倍

60.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统一战线被称为( )

A .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B. 民族统一战线

C. 爱国统一战线

D. 广泛的统一战线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行宪法在结构上由( )诸部分组成

A. 宪法的名称

B. 宪法序言、总纲

C.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D. 国家机构

E. 国旗、国徽、首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 )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A. 政治生活

B. 经济生活

C. 文化生活 D .社会生活

E. 家庭生活

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 不受( )的干涉

A. 权力机关

B. 行政机关

C.法律监督机关

D. 社会团体

E. 个人

4.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条件有( )

A.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 有选举权

C. 有被选举权

D. 年满45周岁

E. 对国家有重大贡献

5.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除代表国家接受外国使节外,都必须根据( )的决定行使职权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外交部

E. 中共中央委员会

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家通过普及(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理想教育

B. 道德教育

C. 文化教育

D. 纪律和法制教育

E. 民主和法制教育

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国家机关提出( )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A. 建议

B. 控告

C. 申诉

D. 揭发

E. 检举

8.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人员包括( )

A. 总理

B. 副总理

C. 国务委员

D. 秘书长

E. 审计长

9.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的规定, ( )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B .不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C. 外国人 D. 被判刑劳动改造的人E. 被劳动教养的人

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 )

A. 省长和副省长

B. 市长和副市长

C. 县长和副县长

D. 区长副区长

E. 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

四、简答题

1.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2.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制度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指的是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2.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的国体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3.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国家形式的范畴具体是指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及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部的国家机构体系,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制度

5.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形式的一种,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C

6.A

7.B

8.B

9.B 10.C 11.D 12.D 13.C 14.A 15.A 16.A 17.B 18.C 19.A 20.B 21.B 22.B 23.C 24.D 25.C 26.C 27.C 28.A 29.B 30.A 31.D

32.A 33.B 34.A 35.B 36.A 37.A 38.D 39.B 40.D 41.B 42.C 43.C 44.D 45.D 46.D 47.D 48.B 49.D 50.A 51.C 52.B 53.B 54.C 55.A 56.B 57.D 58.D 59.B 6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BDE

4.ABCD

5.AB

6.ABCDE

7.BCE

8.ABCD

9.ABC 10.ABCDE

四、简答题

1.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第一,我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第二,我国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第三,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我国现行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保障;第二,法律保障;第三,组织保障;第四,依靠人民群众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征:第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有机结合;第二,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第三,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第四,爱国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三章行政法

一、名词解释

1.行政 2.行政主体 3.行政相对人 4. 行政立法5.行政赔偿

二、单项选择题

1.某省政府办公厅以办公厅的名义发布一个有关该省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罚的规范性文件,这一做法()

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应当以省长的名义发布

C.是错误的,省级政府无权规定行政处罚的事项

D.是错误的,省政府办公厅是内部办公机构,无关对外实施公共管理职能,

2.以下()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行为

A.吊销执照 B. 征税

C.制定规章 D. 发布天气预报

3.某县公安局以曲某涉嫌诈骗为由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县检察院批准对曲某逮捕后对曲某提起公诉,某县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曲某5年徒刑,曲某不服提出上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某县法院重审后判决曲某无罪,县检察院抗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护原判。曲某提出国家赔偿请求,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组合是正确的赔偿义务机关?()

①县公安局②县人民检察院③县人民法院④市中级人民法院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4.《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A. 宪法

B. 法律

C. 行政法规

D. 地方性法规

5.某中外合资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能够提出复议申请的是哪些人?()

A.外方股东

B.中方股东

C.合资企业

D.与合资企业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债权人

6.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组情形导致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①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前,未依法向当事人告知应予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②行政机关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③行政处罚没有法定依据;

④行政处罚不遵守法定程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

7.我国处理行政纠纷的方式,除行政调解、法院判决以外,还有()

A. 行政处罚

B. 行政处分

C. 行政仲裁

D. 行政诉讼

8.某市人民政府制定一规章,授权市政府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治理乱设摊点问题,并明确市综合治理委员会直接主管该办公室工作。高某因私自设照相点被市场管理办公室罚款500元,高某不服,欲申请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本案复议机关是谁?()

A. 市人民政府

B. 市综合治理委员会

C. 市政府市场管理办公室

D. 省综合治理委员会

9.张某和李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误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请问:该损失应由谁赔偿?()

A. 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

B. 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C. 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 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

10.主持行政裁决活动的机关是()

A.司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检察机关

D. 国家权力机关或人民团体

三、多项选择题

1.发放结婚证的行为是

A.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内部行政行为

2.对征收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A.所得税 B.矿产资源费

C.排污费 D.公路养路费

3.治安管理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A.警告 B.罚款

C.拘留 D.强制执行

4.制定的行为是行政机关行政立法行为

A.行政法规 B.行政规章

C.地方规章 D.法律

5.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有

A.主体合法 B.权限合法C.程序合法 D.内容合法

6.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A.市政府 B.市公安局C.乡政府 D.市卫生防疫站

7.公务员的条件有

A.年满18周岁 B.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中国公民 D.有一定的财产

四、简答题

1.我国行政行为是如何分类的?

2.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3.我国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依法行使公权力,执行国家意志,推行国家政务,组织、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及活动

2.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对行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行政相对人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处于被管理和被支配地位的机关、组织和个人

4.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5.行政赔偿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由国家给予受害人的赔偿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C

6.D

7.D

8.A

9.C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BC 4.ABC 5. ABCD 6.ABCD 7.ABC

四、简答题

1.行政行为按照规范对象的特点,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普遍的、不特定的对象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它又可分为行政机关的立法行为和除行政立法行为以外的其他普遍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贯彻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针对特定的、个别的对象而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它在法律上可分为行政决定、监督检查、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等

2.指行政权力的存在、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具体内容有:(1)合法性原则的“法”,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2)合法性原则要求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才能进行;(3)合法性原则要求责权统一

3.(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调销许可证或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实用法律基础自检自测题及答案(二)

第四章刑法

一、名词解释

1.犯罪

2.犯罪构成

3.故意犯罪

4.正当防卫

5.共同犯罪

6.刑罚

二、单项选择题

1.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所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2.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 一律适用我国法律

B. 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C. 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D. 如果其本国法律也认为是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各个客观事实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

A.犯罪的时间和空间 B.犯罪行为

C.危害结果

4.()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 聋人

B. 哑巴人

C. 盲人 D .醉酒的人

5.某甲利用会计职务之便贪污了单位的现金2万元,单位组织并未发现,某甲在法律威慑下,主动向单位交回全部赃款,甲的行为构成()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6.按照我国刑罚的规定,下列属于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

A. 累犯

B. 犯罪未遂

C. 主犯

D.拐卖人口情节特别严重的

7.对于从犯,应当( )

A. 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B.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D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

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某甲预备杀害某乙,一天路遇某乙扬言:你看着,我迟早要结果你的。某甲的扬言属于()

A. 犯罪表示

B. 犯罪未遂

C. 犯罪预备

D. 犯罪行为

10我国《刑法》规定的十类犯罪是根据犯罪的()进行分类的

A. 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 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三、多项选择题

1.故意犯罪行为的预备阶段是指为了犯罪而()

A. 大造舆论

B. 准备工具

C. 制造条件

D. 消除犯罪痕迹

E 排除犯罪障碍

2.《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当原则

C.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 类推适用原则

3.我国《刑法》对犯罪作了明确规定,犯罪具有的基本特征是:行为具有()

A. 社会危害性

B. 违反法律性

C. 刑事违法性

D. 应受处罚性

E. 应受刑罚惩罚性

4.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管辖权原则有()

A. 属人原则

B. 属地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管辖原则

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 抢劫罪

B. 故意杀人罪

C .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 D. 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货币罪

6.罪刑法定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排斥习惯法 B .禁止类推

C.禁止溯及既往 D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7.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判处刑罚

A. 主管人员

B.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 责任人员

8.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下列权利()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和权利

C. 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D.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9.适用假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服刑达到一定期限

C.犯罪分子有严重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关押

D. 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10.下列财产中,属于我国刑法中所指的“公共财产”的是:()

A. 劳动群众所有的财产

B. 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C. 国有公司的财产

D.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运输、管理中的私人财产

四、简答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3.简述罪刑法定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论犯罪的主观方面?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犯罪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

或者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2.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3.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实施的犯罪行为

4.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5.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6.刑罚是指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人民法院依法惩罚犯罪分子的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C

5.D

6.A

7.A

8.A

9.A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B C

2.A B C

3.A C E

4.A B C D

5.A B C

6.A B C D

7.B C

8.A B C D

9.A B D 10.B C D

四、简答题

1.(1)犯罪是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2)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负刑事责任和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2.(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2)针对不法侵害行为;(3)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4)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3.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是指犯罪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以法律规定为限,亦即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无法无罪)、法无明文规定者不处罚(无法无刑)。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保障人权、限制司法权体现在:(1)排斥习惯法;(2)禁止类推;(3)禁止溯及既往;(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五.论述题

1.犯罪主观方面,亦称犯罪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和动机、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以及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等内容。

第五章民法

一、名词解释

1.民法 2.民事主体 3.法人 4.民事权利能力 5.民事行为能力 6.民事法律行为 7.民事责任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是

A.可撤消的民事行为 B.可变更的民事活动

C.无效的民事行为 D.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

2.公民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为

A.农村承包经营户 B.个体工商户

C.法人 D.私营企业

3.我国从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0岁 B.年满18岁

C.年满16岁 D.从出生时起

4.依照法律或者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为

A.法定代理人 B.法定代表人

C.指定代表人 D.委托代理人

5.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继承人从开始

A.申请人申请宣告死亡日期 B.申请人收到判决书的日期

C.人民法院宣告判决的日期 D.判决书中确定的失踪人死亡日期

6.某甲外出打工,下落不明,其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某甲死亡的年限应自某甲下落不明满开始

A.10年 B.5年

C.4年 D.2年

三、多项选择题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

A.年龄适应的民事活动 B.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C.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D.人格、身份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民法通则》中规定的法人类型有

A.企业法人 B.法人合伙式联营

C.个人合伙 D.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3.因,委托代理终止

A.被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B.代理期间届满

C.被代理人取消委托 D.代理人死亡

4.按法律的规定,合同的担保形式有

A.保证 B.定金

C.抵押权 D.留置

5.下列哪些行为会引起债的发生

A.合同 B.侵权

C.拾到他人遗失物 D.接受他人馈赠

6.出现下列哪些情形,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A.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B.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C.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自己将不履行合同义务

D.债务人分立

四、简答题

1.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2.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条件?

3.法人设立的条件

4.代理的特征

5.债的特征

6.简述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及其含义

7.我国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是什么?

8.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五、论述: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第五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和法人

3.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4.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5.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6.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

7.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B

5.D

6.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 AD

3.BCD

4.ABCD

5.ABC

6.ABC

四.简答题

1.(1)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4)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原则

2.(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法人的设立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创设法人的行为。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代理的特征:(1)代理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进行的意思表示(4)代理行为产生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5.债的特征:(1)债的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社会组织(2)债的关系的客体可以是物或知识产权,也可以是行为(3)债权的实现,必须依靠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的权利就得不到实现(4)从发生的根据上看,债可以因合法行为而发生,也可以因不法行为而发生

6.(1)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

(2)人身权包括:

①发表权,即决定是否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

②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③修改权,即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④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7.发明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是:(1)新颖性;(2)创造性;(3)实用性

8.(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五、论述题

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的法律制度。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1)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为介绍、评论苛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纪录影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图书馆、档案棺、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在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11)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第六章婚姻法与继承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张某在遗嘱中指明将与妻共有的房屋和存款交由长子继承,张某去世后,其长子依遗嘱要求继承房屋和存款,其母和妹妹不同意,因此 ( ) A.张的长子可依遗嘱继承财产 B.遗嘱无效

C.遗嘱部分无效 D.张某的遗产应由其妻一人继承

2.法律规定应为胎儿保留遗产份额,胎儿出世后不久去世,为其所留份额 ( )

A.由其母继承 B.在原被继承人的继承人中重新分配

C.由其母和祖父母继承 D.由其母和兄姐继承

3.我国婚姻法规定,下列婚姻属于无效婚姻 ( )

A.没有爱情的婚姻 B.未够结婚年龄骗取结婚证的

C.因受胁迫而结婚的 D.草率结婚的

4.夫妻离婚后,子女的抚养费应严格依协议或判决履行 ( )

A.不能再行变更 B.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C.可以增、减、免 D.可以增加、减少,但不能免除

5.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因人身受到伤害所获得的赔偿费 ( )

A.如果夫妻生活时间较长,归夫妻共有

B.如果夫妻共同生活时间不长,归受伤害方个人所有

C.无论夫妻共同生活时间长短,一律归夫妻共有

D.一律归受害方个人所有

6.侄子女与伯母之间的关系必属于 ( )

A.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B.三代以内直系血亲

C.三代以内旁系姻亲 D.三代以内直系姻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财产中,可以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A.房屋.稿酬C.承包的土地 D.发给死者家属的抚恤金

2.一家4口人外出旅游时不幸遇到车祸,父子身亡,母女幸存,死亡人的遗产

A.父之遗产由母、女继承 B.父之遗产由母、女、子三人继承C.子之遗产由父母继承 D.子之遗产由母继承

3.继承法中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包括

A.孙子孙女 B.非婚生子女

C.外甥侄女 D.兄弟姐妹

4.下列公民不准同外国人结婚

A.技术工人 B.现役军人C.公安人员 D.外交人员

三.简答题

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我国婚姻法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作出了哪些明确规定?

3.结婚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六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C

5.D

6.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BD

3.ABD

4.BCD

三、简答题

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2.我国婚姻法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2)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4)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5)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3.结婚条件包括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达到法定结婚年龄;(3)结婚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结婚的禁止条件:(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2)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除此之外,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实用法律基础》复习题

关于课程考核的相关事宜: 1本课程实行全面网上考核 也就是网上形成性考核和网上终结性考核,比例分别为50%和50%。 2 终结性考核 考核内容:本课程的重点 考核成绩:百分制计算,以50计入课程总成绩中。 考题形式:综合测试(题库) 组卷方式:随机组卷。只有一次组卷机会。 考题分值:简答题3题,每题20分,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20分 考核时间:90分钟 3 期末考试的复习依据是平台上的往年试题,请大家认真准备 复习题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 (1)安全权;(2)知情权;(3)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结社权;(7)获知权;(8)受尊重权;(9)监督批评权 2.李某家正在搞装修,为了赶工期,装修公司经常安排工人加班到晚上十二点,这可折腾 坏了住在楼下的张某一家人。张某打电话给李某,称对方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要求停止该行为。但李某却反驳说,“我在自己家里干什么,别人管不到。”请你结合民法的基本原则分析一下该案。李某的说法是否成立,为什么 参考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空间,也都有自己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是有边界的。简单地说,他人的权利就是你权利的边界。也就是你的权利行使不得侵害他人的权利。李某虽然是在自己家里装修,但他行使房屋所有权的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损害了他人安宁休息的权利,因此违反了权利滥用原则,张某完全可以要求李某停止该行为 3某汽车制造厂与国外某公司进行合资谈判,对方以技术作价1600万美元,其中包括专利技术97件。事后汽车制造厂通过专利检索发现其中23件已过期,13件刚申请还未授权,真正有效的只有32件,结果至少被外国人骗去1000万美元。问:你知道外国人是如何骗去这1000万美元的吗?请用有关“知识产权的特征”方面的知识解释一下。 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以专利为例,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是10年。一旦过期,权利就消灭,专利技术就变成了公用技术,而公用技术是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的。案例中,没有申请到专利的技术特别是已经过期的技术是不用花钱去买的。 4请你谈谈无效法律行为和可撤销法律行为的不同,并举例说明 (1)无效法律行为是指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因而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后果的行为。可撤销法律行为是指虽然成立,但由于当事人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可以由当事人决定是否撤销使之归于无效的法律行为。<br/>(2)无效的原因通常是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等。可撤销的原因通常是当事人意思表示存在瑕疵。(3)无效的后果是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而可撤销的法律行为,在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实用法律基础小抄(必胜版)

综合练习一二名词解释: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及其反映额阶级以及的性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基本分类。 3、法系:“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4、法律制定:法律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 程序,制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又称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 5、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6、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7、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 特殊形式。 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 体的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9、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0、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采取的惩罚措施。 11、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 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12、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 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13、宪法: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大法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宪政:也称立宪主义,依照宪法规定产生的政治制度是宪法规范与实施宪法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5、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参加政治的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 16、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抽象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权利 和义务关系,并进而将体现在宪法规范中的人民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行为。 17、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18、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组织,其具有行政法上的独立人格和法律地位,能够独立作为行政诉讼的主体。 19、公务员:是基于一定的行政公务身份而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实施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 20、行政行为:所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责、运用行政职权而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服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1、行政立法:行政立法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等行为 规范的活动。 22、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3、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 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4、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 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次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25、行政裁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 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6、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 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式,谋求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27、行政合同:也称行政契约,是指为实现行政目标、执行公共事务、适用行政法规则,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在行政主体与行 政相对人之间设定彼此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8、行政救济:从广义上来说,行政救济也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种形式,是国家为排除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的侵害而采取的各种时候补救手段。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测试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测试答案 第一次作业96 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A. 错误 B. 正确 2. 法律通过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种国家强制力很多时候是潜在的和间接的。 A. 错误 B. 正确 3. 实体法和程序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和依存,不可偏废。 A. 错误 B. 正确 4. 合法的总是符合道德的,违反道德的不一定就是违法的。 A. 错误 B. 正确 5.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基本法律。A. 错误 B. 正确 7.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也就是说所有案件最多经过两级审判就应该作出终审判决。 A. 错误 B. 正确 8.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规范和配置国家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9. 我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错误 B. 正确 10.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 A. 错误 B. 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 60 分。) 1. 以下各项属于实体法的是 A. 刑法 B. 民法 C. 仲裁法 D. 刑事诉讼法 2.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 物 B. 行为 C. 智力成果D. 人身利益 3. 法律发展的途径有 A. 法律移植 B. 法律继承 C. 法制改革 D. 法律混合 4. 法的目的性价值包括 A. 正义 B. 平等 C. 自由 D. 秩序 5.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个人自由包括 A. 人身自由 B. 思想自由 C. 住宅不受侵犯 D.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6. 我国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A. 2/3 B. 1/2 C. 3/4 D. 4/5 7. 我国现行宪法为 A. 1954 年宪法 B. 1972 年宪法 C. 1982 年宪法 D. 1992 年宪法 8. 以下哪些选项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A. 纳税 B. 劳动 C. 受教育 D. 选举 9. 我国现行宪法至今为止有()修正案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10. 我国现行宪法的正文主要包括 A. 总纲 B.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 国家机构 D.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总体评价:第二次作业88 1. 行政合理性原则以行政合法性为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2. 在我国,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受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A. 错误 B. 正确 3.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A. 错误 B. 正确 4.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只以抽象行政行为而不以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诉讼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5. 我国《刑法》规定,聋、哑、盲人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A. 错误 B. 正确 6. 我国《刑法》规定,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 错误 B. 正确 7. 刑事案件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A. 错误 B. 正确 8. 上诉不加刑原则,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案件,一律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A. 错误 B. 正确 9. 对于累犯,应当加重处罚。 A. 错误B. 正确 10.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是犯罪未遂。 A. 错误 B. 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60 分。) 1. 我国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则是 A. 行政合法性原则 B. 行政合理性原则 C. 行政比例原则 D. 程序正义原则 2. 以下各项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有 A. 拘留 B. 拘役 C. 罚金 D. 罚款 3.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 一个月 B. 二个月 C. 三个月 D. 六个月 4.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5. 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是 A. 从旧

(法律法规课件)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册题目

(法律法规课件)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册题 目

《实用法律基础》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法 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3.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4.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5.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式自治权,实现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政治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法是以( B )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 2.法是调整( A )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 3.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 C )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4.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 D )。 A.16周岁B.15周岁C.20周岁D.18周岁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 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复合制 7.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D )。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 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 三、多项选择题

安徽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题

以下是省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题,请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下(有些答案和上网粘贴到百度 搜索中进行搜索),供考试参考,由于是开卷考试,提前做一遍可以将做好的材料带进考场。 安徽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题 本次期末复习指导针对参加《实用法律基础》课程考试的各专业专科、本科同学。为帮助大家进行复习迎考,我们提供本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多数习题附有答案,望大家抽一定时间练习,这样便能从容应考,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本课程考试。注:第8、9、10、14章不作为复习考试范围。 第1章法律概述 一、名词解释(参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题 1、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 2、法是调整()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 3、王甲犯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因罪行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于3月15日执行枪决。试问:王甲因犯罪而最终得到惩处,最能体现下列法的哪一个特征?() A.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B.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D.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2条第2款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而在我国西周时期,死刑的枪决方式却可以有绞、弃世、焚、辕等。从不同历史时期死刑执行方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法的哪一点本质?()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C.法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D.法具有国家意志性 5、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成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关系的客体 6、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A.经批准承认参加的国际条约B.特别行政区的法C.行政法规D.党的政策7、下列对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行政法规>法律地方性法规B.宪法>地方性法规>法律>行政法规 C.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 8、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方面划分,可分为普通法和特别法; 从法律制定的主体方面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从法律的内容方面划分,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C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B 4.法律(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A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年制定的宪法。 .1950 C D 6.(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C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D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C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C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6 C D 11.增值税属于(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A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C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 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2、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4、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 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沟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7、社会规范:是在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的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8、社会群体:广义上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形成的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共同体;狭义上指通过直接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类群体。 9、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满足程度上的差异性。 10、社区发展:指通过建设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11、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行为。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拟剧论:是社会学家戈夫曼采取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的理论。 14、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15、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种种社会变动现象。社会学家把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渐进的、突发的社会变动过程与结果都称作社会变迁。 16、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制约社会行为的重要结构框架。

电大期末考试法学专业《实用法律基础》课程考试必备小抄最新完整打印版

2017电大法学专业《实用法律基础》课程考试必备小抄最新完整打印版 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及其反映额阶级以及的性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基本分类。 法系:“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法律制定:法律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又称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采取的惩罚措施。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宪法: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大法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宪政:也称立宪主义,依照宪法规定产生的政治制度是宪法规范与实施宪法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参加政治的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 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抽象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进而将体现在宪法规范中的人民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行为。 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其具有行政法上的独立人格和法律地位,能够独立作为行政诉讼的主体。 公务员:是基于一定的行政公务身份而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实施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 行政行为:所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责、运用行政职权而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服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立法:行政立法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等行为规范的活动。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次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行政裁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式,谋求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行政合同:也称行政契约,是指为实现行政目标、执行公共事务、适用行政法规则,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设定彼此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行政救济:从广义上来说,行政救济也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种形式,是国家为排除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害而采取的各种时候补救手段。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该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行政额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部分,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公务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对因违法行政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 制度。 行政补偿: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因合法行为造成行政相 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由国家对其所受损失予以补偿的制度。 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自然人:自然人斯依自然规律出生的,具有自然生命形式的人。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的法律行为能力,即自然人能够基于自己的意思,独立 为法律行为的资格。 监护:是指由特定的自然人和法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 财产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 务的组织。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如缔结婚姻的行为,收养行为,遗嘱行为,成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的行为等。 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 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占有、使 用、受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对各自所有或者 占有的土地、房屋、道路、水源、沟渠、管道等不动产在使用、收益时,相互之间 应当给与便利或者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共有:共有是数人对同一动产或者不动产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 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同一所有权。 按份共有:是指数人对同一财产按各自确定的份额共同享有所有权的共同形态。 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关于交易的规则,指买受人不知道出卖人为无权转让而取得 标的物的所有权。 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的财产上设定的以优先 受偿权为内容的一种他物权。 抵押权: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 给债权人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 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留置权: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 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债:是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的关系。 侵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债的担保:是依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为确保债务履行、债权实现而采取的 法律措施。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 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定金:是指订立合同时,为了保证合同个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给付另一 方的货币。 债的转移:即债权、债务的转移,在习惯上又称为债的主体的变更。是以新的债权 人代替原债权人(债权人的变更);或以新的债务人替原债务人(债务人的变更),或由新的当事人既承受债权,又承受债务。 债的消灭:是指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发生而使债权债务归于消灭的法律想象。 合同:《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 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承诺:承诺是对要约的接受,是指受要约人接受要约中的全部条款,向要约人作出 的同意按要约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无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债务人在对方未履行或者未提出 履行之前,拒绝履行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是指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对方当事人欠缺履行债务的能力或者 欠缺信用,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后履行义务人针对先履行义务人的先期违约的抗辩。 人身权:人身权时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 权利。 人格权:人格权时民事主体以人格利益为内容,并与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身份权:身份权时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权利。 结婚:结婚,是男女双方确定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是男女双方关于建立婚姻 关系的约定得到法律认可的结果。 继承: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他人取得其遗产的法律制度。 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对继承范围和继承顺序的规定,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 继承方式。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学习知识形考规范标准答案

第一次形考试题及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第一次作业(第一二三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道题总计20分) 1.法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构成及其活动的基本原则。 3.行政复议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4.具体行政行为 是指国家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个别效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道题总计20分) 1.惟有( C )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A.道德习俗 B. 宗教信条 C.法律 D.社会章程 2.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首要问题是( C ) A.让人们知道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B.使人们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C.培养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D.提高领导人的法律知识水平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C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 )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原则 5.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A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 6.我国现行《宪法》是制定的时间(D) A.1954年宪法 B.1973年宪法 C.1979年宪法 D.1982年 7.某市人民政府制定一规章,授权市政府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治理乱设摊点问题,并明确市综合治理委员会直接主管该办公室工作。高某因私自设照相点被市场管理办公室罚款

2018年继续教育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1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当依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公告( A)的商标。 A.使用在先 B.申请在先 C.申请在先并且使用在先 D.设计在先 16.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 D)。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 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 C.可以不负责偿还 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 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B)。 A.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B.只能成为法律明文规定可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的主体 C.不能成为任何犯罪的主体 D.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 B)处罚。A.可以免除 B.应当减轻 C.可以减轻 D.应当从轻 19.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就不再追诉;如果20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B)批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共中央政法委 20.中学生某甲,1983年4月5日生。1998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 A)。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不负刑事责任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考试简答小抄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及其反映额阶级以及的性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 行的基本分类。 3、法系:“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4、法律制定:法律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修改、 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又称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 5、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6、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7、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 用来解决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9、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0、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采取的惩罚措施。 11、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 法办事的原则。 12、宪法: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大法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3、宪政:也称立宪主义,依照宪法规定产生的政治制度是宪法规范与实施宪法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4、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参加政治的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 15、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抽象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并进而将体现在宪法规范中的人民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行为。 16、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17、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其具有 行政法上的独立人格和法律地位,能够独立作为行政诉讼的主体。 18、公务员:是基于一定的行政公务身份而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实施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 19、行政行为:所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责、运用行政职权而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服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2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等行为规范的活动。 21、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2、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 政行为。 23、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 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次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24、行政裁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 行政行为。 25、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 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式,谋求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26、行政合同:也称行政契约,是指为实现行政目标、执行公共事务、适用行政法规则,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 设定彼此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7、行政救济:从广义上来说,行政救济也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一种形式,是国家为排除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害 而采取的各种时候补救手段。 28、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 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该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29、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 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30、行政额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部分,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公务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对因违法行政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 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31、行政补偿: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因合法行为造成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由国家对其所受损失予以 补偿的制度。 32、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3、自然人:自然人斯依自然规律出生的,具有自然生命形式的人。 34、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35、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的法律行为能力,即自然人能够基于自己的意思,独立为法律行为的资格。 36、监护:是指由特定的自然人和法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37、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8、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如缔结婚姻的行为,收养行为,遗嘱行为,成立买 卖合同、赠与合同的行为等。 39、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0、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41、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对各自所有或者占有的土地、房屋、道路、水源、沟渠、管道等不动 产在使用、收益时,相互之间应当给与便利或者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2、共有:共有是数人对同一动产或者不动产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 43、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同一所有权。 44、按份共有:是指数人对同一财产按各自确定的份额共同享有所有权的共同形态。 45、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关于交易的规则,指买受人不知道出卖人为无权转让而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作业做法及参考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做法 1.网址是: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865289.html,/Login/Login.aspx?ReturnUrl=%2f 用户名是学号,密码是:123456. 2.进入后,点击最上边的,然后点击左侧的, 继续点击页面中间的,然后在弹出的页面找到 ,在 前面的空格打钩,然后拉到页面底部,在 点击。 3.点击左侧,显示页面: 再点击,就可以开始做作业了。 4.注意: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5.参考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专科)形成性考核一-0001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2分)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3.(2分)我国现行宪法共有4次修正案。√ 4.(2分)法律通过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种国家强制力很多时候是潜在的和间接的。√ 5.(2分)1999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6.(2分)1975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7.(2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英国法学家提出来的。× 8.(2分)根据法律的内容与功能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一般法与特别法。× 9.(2分)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规范和配置国家权力。× 10.(2分)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11.(2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 12.(2分)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有物与行为两种。× 13.(2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 14.(2分)国务院有权制定基本法律。× 15.(2分)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两级、三层次”的特点。× 单选(共15题,共30分) 16.(2分)我国现行的宪法是(D)。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17.(2分)国务院有权制定(B)。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规章 18.(2分)以下属于实体法的是(A)。 A、刑法 B、刑事诉讼法 C、仲裁法 D、行政诉讼法 19.(2分)以下既是公民权利也是公民义务的是(C)。 A、纳税 B、兵役 C、受教育 D、选举 20.(2分)以下不属于公民的诉愿权的是(D)。 A、批评权 B、建议权 C、申诉权 D、宗教信仰自由 21.(2分)以下不属于司法权特征的是(A)。 A、主动性 B、被动性 C、中立性 D、终极性 22.(2分)从诉讼程序传统来看,英美法系更倾向于(B)。 A、职权主义 B、当事人主义 C、超职权主义 D、超当事人主义 23.(2分)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是指(A)。 A、法律继承 B、法律移植 C、法制改革 D、法律制定 24.(2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先后颁布过(C)。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 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25.(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A)国家。 A、法治 B、法制 C、现代化 D、有法可依的 26.(2分)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A)以上的多数通过。 A、2/3 B、1/2 C、3/4 D、4/5 27.(2分)英美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B)基础上建立的。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普通法和判例法 28.(2分)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和过程称之为(A)。 A、立法 B、司法 C、执法 D、守法 29.(2分)在西方思想体系中,法治首先是被作为与(B)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略。 A、德治 B、人治 C、礼治 D、法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