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届考生江苏高考政治生活提纲

2015届考生江苏高考政治生活提纲

2015届考生江苏高考政治生活提纲
2015届考生江苏高考政治生活提纲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考点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注意:我国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另外:1、国家性质含义: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和统治阶级性质的关系: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或: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

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考点3: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1)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第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即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

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他们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2)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补充:关于人权的重要观点:

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主权高于人权)

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

考点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专政职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考点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公民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这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政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注意:不享有这一权利的对象(三种):

A.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2)政治自由,即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二)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四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原因――两个保证)

原因: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原因――“三是”)

原因:宪法和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原因――“三是”)

原因: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考点6: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司法平等、守法平等,不指立法平等)

解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1)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即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平等地适用法律――即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解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2)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第三、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解读: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及我们如何处理?

关系:(1)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但在具体利益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

处理:(1)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2)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考点7: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结论: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8:公民应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1)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①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政治生活;

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③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①有利于公民真正享受民主生活,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

活的能力;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④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⑤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考点9: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一)我国的选举制度

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选举方式:从选举人角度——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从候选人角度——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二)影响选举方式的主要因素:(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考点1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四种方式)

第一、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依据:民意是正确决策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决策的重要前提)

第二、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适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

第三、公民通过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依据: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意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第四、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听证于民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从决策者、公民角度分别说明)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第二、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第四、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考点11: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是什么?基层民主自治,即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2)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

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3)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意义:

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考点12:我国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四个)

(1)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和建议。

(2)公民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将意见和建议、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3)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依法在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意见。

(舆论监督的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在监督中发挥独特作用。)

(4)此外,公民通过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行使监督权。

考点13:公民应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一)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二、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二)公民怎样才能做到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第二: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宗旨——为人民服务。

考点14: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第一、保卫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具体内容:(“四保一惩治”)

第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第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记忆思路:一是精神文明建设,二是组织发展社会事业)

第四、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是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卫生设施、文化设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公共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等。

考点15: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对人民负责的要求和体现:(三条:态度、作风、方法)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1)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

(2)在行为上要深人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第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即要真抓实干,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

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政府应该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对待,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考点16: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1)依法行政的意义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工作人员不变质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缺失,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全面落实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应该遵照宪法、法律、规章行政。

②合理行政——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③程序正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④高效便民――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⑤诚实守信――信息准确、承诺兑现

⑥权责统一――依法履行职责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3)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①加强立法工作,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7: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科学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依法决策: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考点18: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意义: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只有接受监督:

(1)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3)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

(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起一个起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政府“阳光工程”(政务公开)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建设法治政府。

(2)有利于增强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保障人民的权利,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为人民服务政府。

(3)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4)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考点19: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考点20:我国政府威信的树立

(一)政府有无威信的决定因素:政府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区分政府有无威信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二)如何提升政府威信?

第一、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第二、切实依法行政。

第三、履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工作宗旨。

第四、切实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树立政府及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

第五、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第六、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四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考点2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

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职权――决定涉及全国范围的一切重大事务

(1)最高立法权——可以制定、修改宪法

(2)最高决定权――凡涉及全国范围办的一切重大事务由全国人大决定。例:三峡工程

(3)最高任免权――任免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

(4)最高监督权――监督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如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地位――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决定和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内一切重大问题,具体讲:

(1)立法权——(★注意A:有一定立法权的机关未必是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B:省级人大及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决定权――(全国人大决定涉及全国范围内的一切重大事项;地方人大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3)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和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4)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考点2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一)产生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2)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3)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二)人大代表的职责

1.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2.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

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的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与集中是统一的,离开民主的集中容易导致专制和官僚主义,离开集中的民主易导致无政府主义。)(2)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第一、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例:人大的法律的重大决策的实行民主决定、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罢免不称职的人大代表)

第二、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例:人大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报告;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具体执行机关,人大所决定的事情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执行)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例:————)

考点2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

1.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的国家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共同构成。

3.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考点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舍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现代化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三)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从而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居于国家机构体系核心地位。第四、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这一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综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需要注意:

1.说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不能将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混)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属于制度范畴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2.易混的几个重要结论:

(1)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内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

第五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考点26: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注:

(l)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现代化建设创建稳定、和谐的环境;(3)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考点2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点28: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A.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

主,壮大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一-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4)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

A.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B.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注意:(1)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的基本方式区别开来

(2)将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区分开来

考点2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1.邓小平理论: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考点30: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第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法律保障。

第五、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适合国情、优势显著――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总讲: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不是在朝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即对民主党派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

在法律上是平等关系,即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

在民主建设上是进行民主协商和相互监督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区别于西方的政党制度,即既不是一党制、不是多党制、也不是共同执政,而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

(三)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①民主党派的性质: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第六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考点3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

阶级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考点3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

第一、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原因分析:

(1)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民族无优劣之分。

(2)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3)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例析――历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全国人口的比例。

第二、坚持民族团结原则――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原因分析:

(1)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局面。

(2)民族的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三、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原因分析:(1)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共同富裕)

(2)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3)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考点33: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第一、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二、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第三、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可从国家、个人角度思考)

考点3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一)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解读注意:

(1)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2)聚居――集中居住地方。并不是有少数民族成员的地方都实行区域自治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治权――(五大类)(区别于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二)我国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1、民族自治机关(两个)

(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2、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2)自治权内容(五项):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三)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

坚实基础(三个方面――历史基础、客观条件、政治基础)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客观条件

(3)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和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巨大优越性(见下述4条)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意义)

第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第二、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第三、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各族人民和各民族干部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第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自身优势。★注意误区:(1)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采取特殊照顾政策,不符合各民族平等原则。

考点35: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一、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

第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并不是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对于利用宗教或披着宗教的外衣搞违法犯罪活动则要坚决给予打击。

第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第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第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6: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

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解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与法的其他表现形式不同,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最高法,是“法律的法律”,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

①宪法规定了比普通法律更为重要的内容

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外在表现。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

②普通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即无效。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综上,所谓宪法,是指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就宪法的实质而言,其主要作用是界定和协调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除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外,也侧重于通过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及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在这一意义上,宪法被誉为“人权保障书”。

考点37: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下述三者关系――3个方面)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七课走近国际社会

考点38:主权国家的构成基本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

(1)基本要素:(1)人口(2)领土(3)政权(4)主权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主权

原因:主权是―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2)基本权利:(四项)

第一、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白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第二、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异同,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第三、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第四、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3)基本义务:(三项)

第一、不侵犯他国

第二、不干涉他国内政

第三、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

考点39:国际组织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

在当代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作用

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局限:国际组织不具有超主权性质,因此其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成员自觉遵守协定基础上的,对违反共同协定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有效地制裁措施。

考点40: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一)联合国的宗旨(两种说明方法,特别掌握概述性说明)

概述说明:联合国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和平、发展)

具体说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的活动中心。

(二)联合国的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考点4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①国家之间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的利益的体现。

⑤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考点4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一)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原因:

(1)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因此,我们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以我国的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磨擦以至冲突。我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国家利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

(二)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

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之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备知识点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之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备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近四年高考全国2卷政治生活考点整理及复习对策

近四年高考政治生活考点整理及复习对策 云天化中学 杨定 内容摘要:自云南新课改以来,在新高考中《政治生活》高考考察的题型基本都是客观题3题,分值12分;主观题1题,分值12分;共计24分。其中题目设计都是客观题16题、17题、18题;主观题为38题的第(2)问,2015年高考调整为38题第(1)问。本文试图从固定的题型及所考察的知识范围中找寻一些共性及相通的地方,以帮助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更有针对性,能有效把握高频考点,形成有效的复习思路与对策。 本文分析试题为云南考生参考的全国文综Ⅱ卷(2012-2015年)。 关键词:政治生活 客观题 主观题 考点 复习对策 一、政治生活客观题考点整理(全国Ⅱ卷2015-2012年) 1、客观题考点分析 (1)第16题考点挖掘 (2015年)16.从2013年开始,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 ( A ) ①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 ②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③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④明确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题干覆盖知识: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群众代表。 解题关键:把握民情理事会的性质。 (2014年) 16.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 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对话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决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参与式预算恳谈”三个发展阶段。该地“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 D) ①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 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 ④沟通交流、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干覆盖知识:公民的政治参与及民主决策。 解题关键:正确把握基层民主的内涵,从题干中看出三个阶段反映的是基层民主的发展程度不断深化过程,公民对决策的影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 (2013年)16.为了使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沟通日常化,Q市开展了“网络在线问政”活动。2011年前9个月,共有19个政府部门组织了287次在线访谈。受理建议及咨询9482件(次),网民在线参与43657人次。Q市开 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是( B ) ①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 ②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的基础 ③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健 ④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的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干覆盖知识:民主决策、政府权力的行使要自觉接受监督。 解题关键:正确把握“网络在线问政”活动的意义。 (2012年)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B )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解析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解析 第一部分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是具体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二、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 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有三种基本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1

高考《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政治生活》之抓主体: 国家、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民族、宗教 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我国外交政策、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 第一单元(1——2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国家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二、公民问题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 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二单元(3——4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三、政府问题1.我国政府的主干知识 (1)我国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6)政府还要自觉接受监督,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公信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政府权力的监督→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人民); ②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③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④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政府) (2)行政监督的措施 ①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第三单元(5——7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大的性质地位权力: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权力: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4、人民代表的权利:审议、表决权,提案权(向人大提议案)和质询权。义务: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7、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 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五、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1、中共的性质: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共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中共的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我领导核心。 5、中共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6、中共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高三政治哲学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分类

09届高考各地模拟按知识点分类:哲学生活第四单元 高考实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09届江苏徐州市)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认识水平的提高 C.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D.英雄人物的智慧和才能 2.(09届广东省高考调研)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贡献方式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①③ 3.(09届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中)2009年1月16日,相关部门评出“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为: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流行语真实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当中的国内政策举措、社会重大事件、百姓关注焦点以及国际风云变幻。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4.( 09届山东滨州市)伴随着今年“两会”的召开,“民生”一词又升温为媒体报端、街谈巷议的热点词、关键词。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辫证法的要求 5.(09届辽宁省大连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取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佳绩的取得离不开奥运健儿们平时的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也离不开国家、家人的大力支持和教练的精心培养。他们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只有在砥砺自我中才能走向成功 ③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价值④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获得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09届江苏盐城中学)根据我国国情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反映了: A.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历史性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2015届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哲学与时代精神

2017年高考真题(江苏卷)政治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 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7 年 2 月 5 日,新世纪以来第 14 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该文件指出,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是 A.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B.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C.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答案】C 2.2017 年 3 月 1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国民法总则》。该法律 A.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是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开篇之作 C.废除了现行民法通则 D.奠定了我国整个法律制度的基础 【答案】B 【解析】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项不选;《中华人民国民法总则》是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开篇之作,B项正确;《中华人民国民法总则》通过后,现行民法通则暂不废止,C项错误;中华人民国宪法奠定了我国整个法律制度的基础,D项不选。 【名师点睛】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进行科学整理,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法律汇编不对法律进行修改,而法典编纂不仅要去除重复的规定,删繁就简,还要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现行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

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3.2016 年 9 月 25 日,我国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这项设施是 A.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B.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C.“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D.“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答案】A 4.2016 年 11 月 20 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A.创新驱动,造福人类 B.打造包容性经济,建设更美好世界 C.高质量增长和人类发展 D.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答案】C 【解析】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高质量增长和人类发展,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题意。 【名师点睛】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秘鲁利马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高质量增长和人类发展”,如何聚合各方创新增长的努力,巩固亚太在全球经济中的引擎地位;如何避免自贸安排碎片化风险,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深化区域一体化,是此次会议的两大看点。 5.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 4%、16. 4% 和17. 1%。材料表明 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 B.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 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 【答案】D

哲学生活知识点上部分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哲学与时代精神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总复习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的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体、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和 民主主体的广泛)和真实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注意:不是公民)。 4.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国家事务的 一种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我国的立国之本(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 1.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言论、游行、出版、示 威、结社)和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3.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 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三、民主选举 1.我国已经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了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我国将长时 间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 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有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四、民主决策 1.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2.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 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听证于民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五、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广大村民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 民委员会主席。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017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真题详细解析)

2017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 1.(5分)已知集合A={1,2},B={a,a2+3}.若A∩B={1},则实数a的值为.2.(5分)已知复数z=(1+i)(1+2i),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z的模是.3.(5分)某工厂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量分别为200,400,300,100件.为检验产品的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以上所有的产品中抽取60件进行检验,则应从丙种型号的产品中抽取件. 4.(5分)如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若输入x的值为,则输出y的值是. 5.(5分)若tan(α﹣)=.则tanα=. 6.(5分)如图,在圆柱O1O2内有一个球O,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1O2的体积为V1,球O的体积为V2,则的值是. 7.(5分)记函数f(x)=定义域为D.在区间[﹣4,5]上随机取一个数

x,则x∈D的概率是. 8.(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y2=1的右准线与它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P,Q,其焦点是F1,F2,则四边形F1PF2Q的面积是.9.(5分)等比数列{a n}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项和为S n,已知S3=,S6=,则a8=. 10.(5分)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600吨,每次购买x吨,运费为6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4x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x 的值是. 11.(5分)已知函数f(x)=x3﹣2x+e x﹣,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若f(a ﹣1)+f(2a2)≤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2.(5分)如图,在同一个平面内,向量,,的模分别为1,1,, 与的夹角为α,且tanα=7,与的夹角为45°.若=m+n(m,n∈R),则m+n=. 13.(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2,0),B(0,6),点P在圆O:x2+y2=50上.若≤20,则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14.(5分)设f(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1的函数,在区间[0,1)上,f(x)=,其中集合D={x|x=,n∈N*},则方程f(x)﹣lgx=0的解的个数是. 二.解答题 15.(14分)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2014年高三政治综合测试题-生活与哲学(含答案)

2014年高三《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菜根谭》中的这句名言从一个侧面表明 A.主观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阅读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漫画中的做法 A.充分调动了个人积极性,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B.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处理了矛盾 C.忽视了部分间相互联接,破坏了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D.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长远利益 4.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5.宋楚瑜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再长的隧道也有出口,再长的黑夜也有天明的时候。两岸血脉相连,只要我们有信心和诚意,两岸关系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体现的主要哲学观点是 ①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的发展③实践决定认识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结果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7.《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

2017《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4、公民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 政治义务:(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根本保证) (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行为准则)。 (3)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义不容辞的职责)。 (4)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的政治参与:

2020年版高三政治 3年高考2年模拟 生活与哲学专题13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三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2020年高考题 考点:哲学的基本含义,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的精华 1(2020年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3(2020年高考江苏卷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题干意思是说,天不因为人们厌恶冬天就不要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路途遥远而失去广阔,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尤其子恒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一,D符合题意;A、B观点正确,与题意不符;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生理机能,C观点错误。 4(2020年高考江苏卷27)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5(2020年高考江苏卷28)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来源:学_科_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0年高考山东卷25)202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7(2020年高考上海单科政治卷19)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史的相关知识,认为“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8(2011年高考四川卷27)《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

2015最新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一模(六 期末)政治试题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六) 政治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遇难同胞80周年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2.5亿枚5元“和”字纪念币。在传承中国“和”文化的同时,为历史拂尘,祈和平永续。该纪念币() ①国家规定币值,只能作为收藏品②作为物质载体,传递和平价值观 ③作为法定货币,计入货币供应量④表达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之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某艺术馆为了增加收益,准备调整门票价格。现门票价格P0为50元/张,若其他条件不变,请根据估算的需求价格弹性(见上右图),选择总收益最大的调价方案为() A. 降低10元 B. 降低20元 C. 提高10元 D. 提高20元 3. 高铁领域,中国国企用5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40年的路;航天领域,中国国企铺就了38万公里的漫漫奔月路;能源领域,中国国企为国家能源安全未雨绸缪……这表明我国() A. 国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B.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 国企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D.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到完善 4. 扫描小区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二维码,领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将积攒的饮料瓶和废旧报纸分类投放,刷卡、扔垃圾、查询积分……转眼“吐”出来的是饮料。这一模式能() ①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水平②推广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③创造消费动力,引导生产升级④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