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名著名单

数学名著名单

数学名著名单
数学名著名单

数学知多少

├─初等数学

│几何的有名定理(矢野健太郎).pdf

│几何变换第二册(U.M.亚格龙).pdf

│几何不等式(O.Bottema等).pdf

│美国新数学丛书几何学的新探索(H.S.M.考克瑟特S.L.格雷策).pdf │美国新数学丛书几何变换3(U.M.亚格龙).pdf

│奇妙和几何世界(H·N·鲍里斯基).pdf

│美国新数学丛书连分数(C·D·奥尔德斯).pdf

│九种平面几何(И·M·雅格龙).pdf

│世界数学名题欣赏丛书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朱水林).pdf

│世界数学名题欣赏丛书斐波那契数列(吴振奎).pdf

├─代数、数论、组合

│├─组合和离散数学

││拟阵(刘桂真陈庆华).pdf

││图论导引教程(B.布鲁巴斯).pdf

││图论(F·哈拉里).pdf

││图论及其应用(J.A.邦迪U.S.R.默蒂).pdf

││图论及其应用习题解答(张克民林国宁张忠辅).pdf

││现代组合论(Peter Frankl 秋山仁).pdf

││组合数学基础(李乔).pdf

││组合数学简介(陈景润).pdf

││组合学导引(Brualdi,R.A.).pdf

││

│├─数论

││代数数论入门(冯克勤).pdf

││初等数论II(陈景润).pdf

││初等数论III(陈景润).pdf

││初等数论100例(柯召孙琦).pdf

││代数数论(冯克勤).pdf

││代数数论(叶哲志陈弘毅译).pdf

││初等数论I(陈景润).pdf

││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潘承洞潘承彪).pdf ││数论教程(J·-P·塞尔).pdf

││数论导引(华罗庚).pdf

││简明数论(潘承同潘承彪).pdf

││数论的方法(上册)(闵嗣鹤).pdf

││

│└─代数

│代数曲线(P·格列菲斯).pdf

│Lie群及其Lie代数(严志达许以超).pdf

│布尔代数(R·L·古德斯坦因).pdf

│抽象代数学(谢邦杰).pdf

│代数几何(R·哈茨霍恩).pdf

│代数结构与拓扑结构(Cartan).pdf

│Hilbert 第十七问题(戴执中曾广兴).pdf

│李代数及其表示理论导引(J·E·汉弗莱斯).pdf │代数学(THOMAS W.HUNGERFORD).pdf │对称性群及其应用(W.密勒).pdf

│伽罗华理论(E·阿丁).pdf

│广义逆矩阵及其应用(王松桂杨振海).pdf

│交换代数基础(冯克勤).pdf

│近世代数(第二版)(熊全淹).pdf

│矩阵论(第二版)(程云鹏).pdf

│代数特征值问题(J.H.威尔金森).pdf

│连续群上、下册(Л.С.邦德列雅金).pdf

│幂零与可解之间(Henry G.Bray W.E.Deskins等).pdf

│模与环(F.卡施).pdf

│群论(上册)(A.г.库洛什).pdf

│群论(下册)(A.г.库洛什).pdf

│群论基础(М.И.КАРГАПОЛОВ 等).pdf

│线性代数题库上、下册(方世荣).pdf

│实半单李代数(严志达).pdf

│线性代数(第二版)(Serge Lang).pdf

│线性代数导论问题详解(弗里德伯格英塞尔).pdf

│线性代数基础(J·索普P·佩尔).pdf

│群论引论(W·莱德曼).pdf

│线性代数习题集(И·B·普罗斯库烈柯夫).pdf

│线性代数引论(I·FARKAS M·FARKAS ).pdf

│缐性代数原理及题解(西摩、利普舒茨).pdf

│高等代数(下册)(Л.Я.奥库涅夫).pdf

│近世代数概论(上册)(G.伯克霍夫S.麦克莱恩).pdf

│南开大学数学教学丛书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上)(孟道骥).pdf │实用代数学(汉斯·里贝克).pdf

│矢量、张量与矩阵(阿弗肯).pdf

│应用线性代数(Bernard Kolman).pdf

│有限典型群子空间轨道生成的格(万哲先霍元极).pdf

│有限群和紧群的表示论(丘维声).pdf

│有限置换群(H·维兰特).pdf

│置换群与组合结构(诺·比格斯阿·怀特).pdf

├─微分方程、数学物理和动力系统

││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张恭庆).pdf

││分形对象——形、机遇和维数(Mandelbrot).pdf

││数学名家论丛廖山涛论微分动力系统(董镇喜文兰孙文祥).pdf

││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和应用(廖晓昕).pdf

││大规模动态系统定性分析(A·N·Michel R·K·Miller).pdf

││无穷维动力系统(上、下)(郭柏灵).pdf

││

│├─数学物理

││物理学前沿丛书杨—巴克斯特方程(葛墨林薛康).pdf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B·N·阿诺尔德).pdf

││流形的热核和热核形式(卢克平).pdf

││奇异积分方程函数论边值问题及其在数学物理中的某些应用(Н.И.穆斯海里什维里).pdf ││数学物理方法I(R.柯朗 D.希尔伯特).pdf

││数学物理方法Ⅱ(R.柯朗 D.希尔伯特).pdf

││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流形上的张量分析(R.L.毕晓普S.I.戈德堡).pdf

││现代物理学丛书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谢希德蒋平陆奋).pdf

││群论与量子力学(B·L·范·德·瓦尔登).pdf

││数学物理方程导论(C.A.克罗克斯顿).pdf

││数学物理方程习题集(B·C·符拉基米洛夫等).pdf

││数学物理题解(Б·M·布达克).pdf

││数学物理中的几何方法(B·F·舒茨).pdf

││数学物理中的同调论(王继春).pdf

││数学物理中的微分形式(C.V.威斯顿霍尔兹).pdf

││随机场(C.蒲瑞斯顿).pdf

││物理学家用微分几何(侯伯元侯伯宇).pdf

││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李政道).pdf

││向量场的旋转度理论及其应用(李正元钱敏).pdf

││

│├─其它

││Azureus

││

│└─方程

││微分方程付里叶分析(近藤次郎小林竟一高桥磐郎小柳芳).pdf

││微分方程付里叶分析(习题集)(近藤次郎小林竟一高桥磐郎小柳芳).pdf ││微分方程模型(WILLIAM F.LUCAS).pdf

││微分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及习题详解(矢野健太郎).pdf

││非线性积分方程(郭大钧孙经先).pdf

││差分方程的稳定性(B·C·李亚宾涅基A·Ф·菲里波夫).pdf

││变分不等方程及其应用(D·金德勒G·斯当帕柯亚).pdf

││常微分方程补充教程(尤秉礼).pdf

││概周期微分方程(何崇佑).pdf

││偏微分方程选讲(姜礼尚孙和生陈志浩管楚洤).pdf

││奇异积分方程组及某些边值问题(Н.П.维库阿).pdf

││微分方程(A.H.ТИXOHOB A.B.BacИдъеваА.г.CBEщник).pdf

││微分方程定性论上册(В.В.НЕМЫЦКИЙ В.В.СТЕПАНОБ ).pdf

││微分方程——附应用及历史注记(G.F.塞蒙斯).pdf

││微分方程中的变分方法(陆文端).pdf

││物理学微分方程引论(L.Hopf).pdf

││物理学与偏微分方程(上册)(李大潜秦铁虎).pdf

││抛物问题GALERKIN有限元法(韦达·托梅).pdf

││一阶偏微分方程手册(E.卡姆克).pdf

││与二阶微分方程相联系的本征函数展开第一册(E.C.梯其玛希).pdf

││振动中的反问题(G.M.L. 格拉德威尔).pdf

││计算物理概论(秦元勋张锁春等).pdf

││

│├─偏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的函数论方法(R·P·GILBERT).pdf

││带位移的奇异积分方程与边值问题(г.C.利特温秋克).pdf

││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华罗庚吴兹潜林伟).pdf ││二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D.吉耳巴格N.S.塔丁格).pdf

││非齐次边值问题及其应用第一卷(J.L.Lions E.Magenes).pdf

││基本线性偏微分方程(F·特勒弗斯).pdf

││可微函数与偏微分方程(丁夏畦).pdf

││抛物型偏微分方程(A·弗里德曼).pdf

││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J·L·里翁斯).pdf

││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的几何理论(Dan Henry).pdf

││偏微分方程理论(H.M.Lieberstein).pdf

││偏微分方程引论(Gerald B.Folland).pdf

││线性偏微分方程讲义(L·尼伦伯格).pdf

││现代微分方程的理论和习题(R·Bronson).pdf

││线性和拟线性椭圆型方程(O.A.拉迪任斯卡娅H.H.乌拉利采娃).pdf

││微分方程的最大值原理(M·H·普劳特H·F·温伯格).pdf

││奇异积分算子及其在双曲微分方程上的应用(AP.卡尔台龙).pdf

││清华大学应用数学丛书第5卷非线性二阶编微分方程(董光昌).pdf

││数学物理方程讲义(姜礼尚陈亚浙).pdf

││椭圆型方程差分方法(A·A·萨马尔斯基B·Б·安德烈耶夫).pdf

││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Tyn Myintt.U).pdf

││

│└─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教程(丁同仁李承治).pdf

│常微分方程(M·罗梭).pdf

│常微分方程(Л·C·龐特里雅金).pdf

│常微分方程(金福临李训经等).pdf

│常微分方程(理查德·米勒安东尼·米歇).pdf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C·W·吉尔).pdf

│常微分方程定义的积分曲面(秦元勋).pdf

│常微分方程几何理论与分支问题(张锦炎冯贝叶).pdf

│常微分方程讲义(第二版)(叶彦谦).pdf

│常微分方程(JACK K.HALE).pdf

│常微分方程——实域及复域中的理论基础(F.W.谢弗克 D.施米特).pdf │常微分方程手册(E.卡姆克).pdf

│常微分方程习题集(A.Φ.菲利波夫).pdf

├─数学史及总论

│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M 克莱因).pdf

│古今数学思想(第三册)(M 克莱因).pdf

│古今数学思想(第四册)(M 克莱因).pdf

│古今数学思想(第二册)(M 克莱因).pdf

│科学名著文库几何(勒内·笛卡儿).pdf

│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第一卷(A·Д·亚历山大洛夫).pdf

│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第三卷(A·Д·亚历山大洛夫).pdf

│20世纪数学思想(胡作玄邓明立).pdf

│当代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李心灿).pdf

│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西蒙·辛格).pdf

│数学百科全书第五卷.pdf

│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第二集(李学数).pdf

│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第三集(李学数).pdf

│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第四集(李学数).pdf

│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第一集(李学数).pdf

│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第二卷(A·Д·亚历山大洛夫).pdf

│《九章算术》导读与译注(李继闵).pdf

│通俗数学名著译丛数:科学的语言(丹齐克).pdf

│现代化知识文库布尔巴基学派的兴衰——现代数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胡作玄).pdf │第三次数学危机(胡作玄).pdf

│简明数学史辞典(杜瑞芝王青建孙宏安等).pdf

│数学简史(Б·B·鲍尔加尔斯基).pdf

│数学史(斯科特).pdf

│微积分发展史(C.H.爱德华).pdf

│微积分概念史(卡尔·B·波耶).pdf

│20世纪数学经纬(张奠宙).pdf

├─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

│递归函数论(莫绍揆).pdf

│数理逻辑基础(希尔柏脱阿克曼).pdf

│算法论(莫绍揆).pdf

│集合论初步(P.W.齐纳R.L.约翰逊).pdf

├─概率统计

│机会的数字(陈希孺).pdf

│近代概率引论——测度、鞅和随机微分方程(袁震东).pdf

│贝叶斯统计学——原理、模型及应用(S·詹姆士·普雷斯).pdf

│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极限定理(B·B·佩特罗夫).pdf

│多元分析(M.肯德尔).pdf

│非参数统计讲义(孙山泽).pdf

│非线性回归模型统一的实用方法(D.A.Ratkowsky).pdf

│概率论及其应用(第二版)(W.费勒).pdf

│概率论导引(A·H·柯尔莫戈洛夫等).pdf

│概率论上册(M·洛易甫).pdf

│概率论第三册随机过程(复旦大学).pdf

│概率论第一册概率论基础(复旦大学).pdf

│概率论第二册数理统计第一分册(复旦大学).pdf

│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导论上册(V.K.洛哈吉).pdf

│概率和统计(S·S·威洛比).pdf

│机率过程(赫尔·波特等).pdf

│机(概)率导论(H.P.斯通).pdf

│概率与统计入门(H.L.奥尔德 E.B.罗赛勒).pdf

│概率引论及统计应用(P.L.Meyer).pdf

│概率统计中的反例(张文忠但冰如).pdf

│概率统计解题指南(B·E·格穆尔曼).pdf

│概率统计的理论和习题(M.R.施皮格尔).pdf

│概率论中的反例(张朝金).pdf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引论)(E.勒克斯).pdf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陈希孺).pdf

│概率论习题集(Л.Д.梅夏尔金).pdf

│概率论习题集(X.M.安德罗哈耶夫).pdf

│概率论习题集(A.я.特罗高夫切夫等).pdf

│概率论浅说(Б·B·格涅坚科A·Я·辛钦).pdf

│概率论解题指南(A.A.史威斯尼珂夫等).pdf

│概率论教程(钟开莱).pdf

│概率论教程(В.В.格湼坚科).pdf

│经典位势论与概率位势论上册(J.L.杜布).pdf

│经典位势论与概率位势论下册(J.L.杜布).pdf

│科学专著丛书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安鸿志陈敏).pdf

│可靠性数学(B·L·阿姆斯塔特).pdf

│时间序列分析导论(C.查特菲尔德).pdf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引论(胡奇英刘建庸).pdf

│马尔可夫过程(定理与问题)(E.B.邓肯 A.A.尤什凯维奇).pdf

│疏散的马尔可夫链(в.и.罗曼诺夫斯基).pdf

│数理统计(1979年新四版)(Robert V.Hogg).pdf

│数理统计学教程(陈希孺倪国熙).pdf

│平稳时间序列的统计分析(U.格列南特M.罗孙勃勒特).pdf │随机过程习题集(周荫清李春升).pdf

│随机过程论——基础、理论、应用(胡迪鹤).pdf

│随机过程论第一卷(N·N·基赫曼A·B·斯科罗霍德).pdf

│随机过程论第三卷(и.и.基赫曼等).pdf

│随机过程论第二卷(И.И.基赫曼А.В.斯科罗霍德).pdf

│随机过程(伊曼纽尔·帕尔逊).pdf

│随机点过程(D.L.斯奈德).pdf

│数学时间序列分析(R.K.奥特内斯L.伊诺克森).pdf

│跳过程与粒子系统(陈木法).pdf

│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第一卷(A.弗里德曼).pdf

│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第二卷)(A.弗里德曼).pdf

│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泽夫·司曲斯).pdf

│随机微分方程引论(第二版)(龚光鲁).pdf

│随机过程引论(钱敏平).pdf

│统计导论问题详解(赫尔·波特等).pdf

│统计导论(Hoel·Port·Stone).pdf

│位势理论扫除的分析与概率方法(J.波里特诺W.汉森).pdf │沃尔什函数在概率统计中的应用(汤国熙).pdf

│许宝騄文集.pdf

│应用概率上册(G.P.WADSWORTH J.G.BRYAN).pdf

│样条分析(M·H·胥尔兹).pdf

│鞅与随机积分引论(严加安).pdf

│应用概率下册(G.P.WADSWORTH J.G.BRYAN).pdf

│正态分布(A.K.米特洛波尔斯基).pdf

│序率理论基础与应用(H.F.哈尔姆斯).pdf

├─几何拓扑

│├─几何

││积分几何学引论(任德麟).pdf

││积分几何与几何概率(L·A·Santalo).pdf

││极小曲面概论(R·奥斯曼).pdf

││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初等几何部分)(吴文俊).pdf

││几何基础(A.B.波格列洛夫).pdf

││几何讲义第二学期线性代数和微分几何(M·M·постников).pdf ││几何讲义第一学期解析几何(М.М.Постников).pdf

││分形几何——数学基础及其应用(肯尼思·法尔科内).pdf

││计算几何导论(F.R.普雷帕拉塔M.I.沙莫斯).pdf

││可剖形在欧氏空间中的实现问题(吴文俊).pdf

││离散群几何(A.F.Beardon).pdf

││黎曼几何初步(白正国沈一兵水乃翔郭孝英).pdf

││黎曼几何习题集(立花俊一).pdf

││曲线和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多卡模).pdf

││齐性流形引论(村上信吾).pdf

││流形(徐森林).pdf

││曲线与曲面的微分几何(小林昭七).pdf

││射影几何的理论和习题(F.艾利斯).pdf

││微分几何初步(陈维桓).pdf

││微分几何(苏步青胡和生沈纯理潘养廉张国樑).pdf

││微分几何的理论和习题(Martin M·).pdf

││微分几何习题集(И·B·Б·Л·bKO B·И·BEДEPHИ).pdf

││微分几何学概论(石原繁).pdf

││微分几何学(佐佐木重夫).pdf

││微分几何与拓扑学教程第二册(A.C.Mищehko A.T.ΦoMeHko..).pdf

││古典几何学(项武义王申怀潘养廉).pdf

││黎曼几何(栗田稔).pdf

││绝对微分学(Tullio Levi-Civita).pdf

││微分几何习题集(A·C·菲金科).pdf

││微分流形与黎曼几何(梅向明贺龙光).pdf

││圆与球(W·伯拉须凯).pdf

││整体微分几何导引(方德植梁益兴).pdf

││直观几何上册(D·希尔伯特S·康福森).pdf

││

│└─拓扑

│拓扑学(复旦大学数学系).pdf

│拓扑学导论(ю.г.鲍里索维奇等).pdf

│拓扑学的基础和方法(野口宏).pdf

│拓扑与分析习题和解答第一卷(GFlory).pdf

│微分拓扑讲义(张筑生).pdf

│同伦论(P.J.希尔顿).pdf

│直观拓扑(王敬庚).pdf

├─计算数学

│多元非线性方程组迭代解法(J.M.奥特加W.C.莱因博尔特).pdf

│单纯不动点算法基础(王则柯).pdf

│欧几里得和巴拿赫空间内方程的解法(A·M·奥斯特洛夫斯基).pdf

│ABS投影算法——求解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学方法(J.baffy E.Spedicato).pdf │数学方法的数值方法(Щ.Е.米凱拉德捷).pdf

│数值分析引论(K·E·阿特金森).pdf

│双曲型守恒律方程及其差分方法(应隆安滕振寰).pdf

│凸分析与凸二次规划(寇述舜).pdf

│边界元法基础(王元淳).pdf

│分岔理论和耗散结构的计算方法(M.库比切克M.马雷克).pdf

│计算数学例题与习题(H.B. КOпченова и.А.MapoH).pdf

│有限元素法——它的内容、方法和实质(蔡四维蔡敏).pdf

│依赖时间问题的近似解法(H·克拉斯J·奥立格).pdf

│有限数学(G.欧文).pdf

├─分析

│├─实分析与复分析

││Б.П.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1)(费定晖).pdf

││Differential Polynomials of Meromorphic Functions 亚纯函数的微分多项式(庄圻泰).pdf

││逼近论导引(E.W.切尼).pdf

││逼近论的极值问题(H.п.考涅楚克).pdf

││测度论(Paul R.Halmos).pdf

││插值多项式与插值样条(熊振翔).pdf

││多个复变数正交函数及其在解析函数论中的应用(M.斯蒂芬·贝格曼).pdf

││单复变函数(J.B.康威).pdf

││单叶函数论中的一些问题(陈建功译).pdf

││单值化(R.尼凡林那).pdf

││多复变数函数引论(陆启鏗).pdf

││多复变数解析函数(C.L.齐格尔).pdf

││从单位圆谈起(华罗庚).pdf

││复变函数论第一册(莫叶).pdf

││复变函数(庄圻泰张南岳).pdf

││复变函数逼近论(Dieter Gaier).pdf

││复变函数方程(方企勤).pdf

││复变函数及其应用(特编)(В.А.福克斯В.И.列文).pdf

││复变函数论第一卷(C.Caratheodory).pdf

││复变函数论第二版(钟玉泉).pdf

││复变函数论第二册(莫叶).pdf

││复变函数(第三版)(余家荣).pdf

││复变函数论(В.Л.岡冶洛夫).pdf

││复变函数论(卞雨曼脱).pdf

││复变函数引论(上册)(И.И.普里瓦洛夫).pdf

││复变函数论习题集(L.沃尔科维斯基G.伦茨I.阿拉马诺).pdf

││复变函数论选讲(张南岳陈怀惠).pdf

││复变函数论学习指导(肖荫阉李殿国).pdf

││复变函数学习指导书(钟玉泉).pdf

││复变函数论讲义(肖荫庵李殿国).pdf

││复分析第三版(L·V·阿尔福斯).pdf

││高等微积分详解(1981年修订本)下册(T·M·阿波斯托尔).pdf

││高等微积分详解(1981年修订本)上册(T·M·阿波斯托尔).pdf

││分析引论(И.М.烏瓦连柯夫,М.З.马尔列尔).pdf

││概周期函数(B.M.列维坦).pdf

││高等数学简介无穷小分析(л·C·庞特里亚金).pdf

││分析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历史(李大潜周仲良译).pdf

││多项式一致逼近函数导论(B.K.嘉德克).pdf

││法国数学丛书函数项随机级数第二版(Jean-Pierre Kahane).pdf

││多项式和有理函数插值及逼近中的若干课题(RICHARD S.VARGA).pdf ││分析与拓扑上册(G·choquet).pdf

││函数构造论导引(J.Todd).pdf

││函数逼近理论与数值方法(G.Meinardus).pdf

││函数逼近的理论与方法(徐利治王仁宏周蕴时).pdf

││函数逼近论上册(孙永生).pdf

││函数逼近论下册(孙永生房艮孙).pdf

││函数逼近论(G.G.洛伦茨).pdf

││函数插补与逼近理论(B.л.冈察洛夫).pdf

││函数构造论上册(И.П.纳唐松).pdf

││函数构造论下册(И.П.纳唐松).pdf

││广义谱算子理论(I.卡拉乔拉 C.福耶斯).pdf

││函数论(E.C.梯其玛希).pdf

││函数论习题集(远木幸成).pdf

││解析函数论简明教程上、下册(А.И.马库雪维奇).pdf

││积分学(Н.Н.鲁金).pdf

││阶的估计(潘承洞于秀源).pdf

││解析不等式(D.S.密特利诺维奇).pdf

││解析函数论初步(亨利·嘉当).pdf

││核函数和共形映照(施梯芬·柏格曼).pdf

││实变函数论习题集(С.А.捷利亚柯夫斯基).pdf

││实变函数论上册(И.П.那汤松).pdf

││实变函数论(И.П.马卡罗夫).pdf

││实变函数(第二版)(周民强).pdf

││实分析和复分析(Rudin).pdf

││实变数函数论(C. Carathèodory).pdf

││实变函数中的反例(程庆汪远征).pdf

││数学分析中的问题和定理第二卷(G.波利亚G.舍贵).pdf

││流形上的微积分高等微积分中一些经典定理的现代化处理(M.斯皮瓦克).pdf ││拟共形映射及其在黎曼曲面论中的应用(李忠).pdf

││欧几里得空间中的分析(K.Hoffman).pdf

││三十年来的苏联数学(1917-1947)複变函数论(А.Ф.卞雨曼脱).pdf

││实函数论(陈建功).pdf

││科学译丛数学第1册度量性实变数函数论(Н.К.Бари А.А.лЯпунов).pdf

││数学分析中的问题和定理第一卷级数积分学函数论(G.汉利亚G.舍贵).pdf

││双曲函数(A·P·扬波尔斯基).pdf

││向量分析原理及题解(M.R.施皮格尔).pdf

││向量值分析及其应用(胡传淦).pdf

││亚纯函数的不动点与分解论(庄圻泰杨重骏).pdf

││亚纯函数的正规族(顾永兴).pdf

││整函数和亚纯函数理论——亏值、渐近值和奇异方向(张广厚).pdf

││沃尔什函数及其应用(K.G.比彻姆).pdf

││南开大学数学教学丛书数学分析下册(黄玉民李成章).pdf

││南开大学数学教学丛书数学分析上册(李成章黄玉民).pdf

││Some Points of Analysis and Their History(分析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历史)(Garding,L.).pdf

││Б.П.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3)(费定晖).pdf

││Б.П.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4)(费定晖).pdf

││测度论讲义(严加安).pdf

││复变函数专题选讲一(余家荣等).pdf

││复数和保角映象(马库希维奇).pdf

││高等分析近似方法上册(Л.В.康脱洛维奇В.И.克雷洛夫).pdf

││简明复分析(龚昇).pdf

││实变函数论(第二版)(江泽坚吴智泉).pdf

││实分析方法上册(RICHARD R·GOLDBERG ).pdf

││实分析方法下册(RICHARD R·GOLDBERG ).pdf

││数列和连续函数(Г.Н.ЯКОВЛЕВ).pdf

││数学分析第二册(何琛史济怀徐森林).pdf

││数学分析第三册(何琛史济怀徐森林).pdf

││数学分析第一册(何琛史济怀徐森林).pdf

││数学分析上册(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pdf

││数学分析下册(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pdf

││数学分析八讲(A.я.辛钦).pdf

││数学分析的问题和练习(Б.П.吉为多维奇).pdf

││数学分析讲义(第三版)上册(刘玉琏傅沛仁).pdf

││数学分析讲义(第三版)下册(刘玉琏傅沛仁).pdf

││数学分析教程(上)(许绍溥姜东平宋国柱等).pdf

││数学分析教程(下)(宋国柱任福贤许绍溥等).pdf

││数学分析习题课教程(上)(郑英元毛羽辉宋国栋).pdf

││数学分析习题课教程(下)(郑英元毛羽辉宋国栋).pdf

││数学分析新讲第二册(张筑生).pdf

││数学分析新讲第三册(张筑生).pdf

││数学分析新讲第一册(张筑生).pdf

││数学分析原理上册(Rudin).pdf

││数学分析原理下册(Rudin).pdf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一、二分册(格·马·菲赫金哥尔茨).pdf

││数学分析原理第一卷第一、二分册(格·马·菲赫金哥尔茨).pdf

││数学分析札记(朱时).pdf

││双边运算不等式及应用(Н.С.库尔佩利В.А.舒瓦尔).pdf

││特殊函数概论(王竹溪郭敦仁).pdf

││托马士微积分上、下册(THOMAS·Finney).pdf

││微积分上、下册(迈克尔·斯皮瓦).pdf

││微积分及其应用与计算第一卷第二册(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922629.html,x S.Burstei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922629.html,x ).pdf

││微积分及其应用与计算第一卷第一册(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922629.html,x S.Burstei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922629.html,x ).pdf

││有界变差函数及其推广应用(吴从炘赵林生刘铁夫).pdf

││整函数(马尔库什维奇).pdf

││直交函数级数的和(陈建功).pdf

││实变函数论下册(И.П.那汤松).pdf

││

│├─泛函分析

││1917-1957 四十年来的苏联数学泛函分析(М.А.克拉斯诺塞尔斯基等).pdf

││Banach 空间结构理论(赵俊峰).pdf

││Banach 空间中的非线性逼近理论(徐士英等).pdf

││BANACH代数与谱论(高枚).pdf

││Banach空间选论(俞鑫泰).pdf

││Banach空间几何理论(俞鑫泰).pdf

││Orlicz空间几何理论(吴从炘王廷辅陈述涛王玉文).pdf

││常微分算子(曹之江).pdf

││次加泛函引论(定光桂).pdf

││泛函分析上册((苏)Л.В.КанторовичГ.П.А).pdf

││泛函分析导论及应用(欧文·克雷斯齐格).pdf

││泛函分析(江泽坚孙善利).pdf

││泛函分析初步(I.J.Maddox ).pdf

││泛函分析下册((苏)Л.В.КанторовичГ.П.А).pdf

││泛函分析讲义下册(张恭庆郭懋正).pdf

││泛函分析讲义第二卷(F·黎茨B·塞克佛尔维-纳吉).pdf

││泛函分析讲义第一卷(F·黎茨B·塞克佛尔维-纳吉).pdf

││泛函分析讲义上册(张恭庆林源渠).pdf

││泛函分析概要(第二版)(Л.А.刘斯铁尔尼克В.И.索伯列夫).pdf

││泛函分析讲义(关肈直).pdf

││泛函分析——理论·习题·解答(A·A·克里洛夫A·Д·格维沙尼).pdf

││非线性泛函分析(第二版)(郭大钧).pdf

││泛函分析入门及题解(刘树琪徐红梅).pdf

││泛函分析中的反例(汪林).pdf

││泛函分析第二教程(夏道行舒五昌严绍宗童裕孙).pdf

││函数论与泛函分析初步下册(A·H·柯尔莫果洛夫C·B·佛明).pdf

││函数论与泛函分析初步上册(A·H·柯尔莫果洛夫C·B·佛明).pdf

││实变数函数论与泛函分析概要(夏道行吴卓人严绍宗).pdf

││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下册·第二版(夏道行吴卓人严绍宗舒五昌).pdf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第二版第一册(郑维行王声望).pdf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第二版)第二册(王声望郑维行).pdf

││实变函数与应用泛函分析基础(夏道行严绍宗).pdf

││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上册·第二版(夏道行吴卓人严绍宗舒五昌).pdf

││实分析与抽象分析(现代实变函数论)(E.侯域K.R.斯特朗堡).pdf

││希耳伯特空间问题集(P.R.哈尔莫斯).pdf

││不动点理论及应用(张石生).pdf

││不动点理论及其应用(Vasile I.Istrátescu).pdf

││非线性泛函分析引论(钟承奎范先令).pdf

││非线性分析理论与方法(胡适耕).pdf

││随机泛函分析及应用(卢同善).pdf

││无穷维Banach空间内级数重排(刘中兴).pdf

││线性偏微分算子(L.霍曼德尔).pdf

││线性算子的谱逼近(F·沙特琳).pdf

││线性拓扑空间引论(夏道行杨亚立).pdf

││鞅与Banach空间几何学(刘培德).pdf

││

│└─调和分析

│FOURIER分析与逼近论第一卷上册(P.L.Butzer R.J.Nessel).pdf

│FOURIER分析(河田龙夫).pdf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数学丛书Bochner—Riesz平均(陆善镇王昆扬).pdf

│抽象调和分析基础(G·Bachman).pdf

│调和分析讲义(实变方法)(周民强).pdf

│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华罗庚).pdf

│广义函数引论(J·巴罗斯-尼托).pdf

│广义函数Ⅳ调和分析的某些应用,装备希尔伯特空间(И.М.盖尔芳特Г.Е.希洛夫).pdf │广义函数(Ⅲ)微分方程理论的若干问题(И.М.盖尔芳特Г.Е.希洛夫).pdf

│广义函数(I)广义函数及其运算(И.М.盖尔芳特Г.Е.希洛夫).pdf

│广义函数的基本理论(J.米库辛斯基、R.西科尔斯基).pdf

│广义函数论(刘浩岳).pdf

│富里埃级数(G.H.哈代W.W.洛戈辛斯基).pdf

│奇异积分与函数的可微性(E·M·Stein).pdf

│傅里叶级数与广义函数论(周锦诚).pdf

│快速付里叶变换及其应用(孙仲康).pdf

│快速富里叶变换(E.O.布赖姆).pdf

│欧氏空间上的FOURIER分析引论(Elias M.Stein Guido Weiss).pdf

│福里哀级数·场论·解析函数和特殊函数·拉普拉斯变换(П.И.罗曼诺夫斯基).pdf

│三角级数论(上册)(陈建功).pdf

│三角级数论(下册)(陈建功).pdf

│数理方程HILBERT空间方法(上)广义函数和COБОЛEB空间(李开泰马逸尘).pdf │数理方程HILBERT空间方法(下)(李开泰马逸尘).pdf

│索伯列夫空间(R·A·ADAMS ).pdf

│索伯列夫空间引论(李立康郭毓騊).pdf

│Harmonic Analysis and Approximation on the Unit Sphere(球面上的调和分析与逼近)(Wang Kunyang, Li Luoqing).pdf

│傅里叶分析及其应用(潘文杰).pdf

│高维小波分析(龙瑞麟).pdf

│积分及概率·傅立叶分析及谱分析(P.马里亚万G.勒塔克).pdf

│离散和连续傅里叶分析理论(H·J·威佛).pdf

│小波分析导论(崔锦泰).pdf

│小波与算子第1卷《小波》(Y·迈耶).pdf

│小波与算子第2卷《Calderon-Zygmund算子和多重线性算子》(Y·迈耶).pdf

└─运筹学及控制论

奇异最优控制线性二次问题(D.J.克莱门茨B.D.O.安德森).pdf

系统可靠性最优化(F.A.蒂尔曼等).pdf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详解

初三(下册)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0) 2. 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2+bx+c;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叫二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点. 3. y=ax2(a≠0)的特性:当y=ax2+bx+c (a≠0)中的b=0且c=0时二次函数为y=ax2(a≠0); 这个二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 (1)图象关于y轴对称;(2)顶点(0,0);(3)y=ax2 (a≠0)可以经过补0看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和双根式,即: y=ax2+0x+0, y=a(x-0)2+0, y=a(x-0)(x-0). 4.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5. 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a、b、c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 a, b异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a, b同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b=0 <=> 对称轴是y轴; (4) Δ>0 <=>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Δ=0 <=> 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Δ<0 <=> 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8.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0);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9.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x0,y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x0)2+ y0,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注意:习题无特殊说明,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 10.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行移动:二次函数一般应先化为顶点式,然后才好判断图象的平行移

1.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

1.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大意为:“有一个人走378 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 天后到达目的地.”则该人最后一天走的路程为 A.24里 B.12里 C.6里 D.3里 2.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里有一段叙述: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一千一百二十五里,良马初日行一百零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二马相逢,问:几日相逢? A.12日 B.16日 C.8日 D.9日 3.《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 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 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 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 A.45钱 B.35钱 C.23钱 D.3 4钱 4.“牟合方盖”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 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图1,图2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当其正视图与侧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可能是 A.a ,b B.a ,c C.c ,b D.b ,d 5.《九章算术》商功章有题:一圆柱形谷仓,高1丈3尺33 1寸,容纳米2000斛(1丈=10尺,1尺=10寸,斛为容积单位,1斛≈1.62立方尺π≈3),则圆柱底面周长约为 A.1丈3尺 B.5丈4尺 C.9丈2尺 D.48丈6尺 6.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箠,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段截下一尺,重四斤;在细的一端截下一尺,重二斤. 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几斤?”根据上题的已知条件,若金箠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中间三尺的重量为 A.6斤 B.9斤 C.10斤 D.12斤 7.我国古代数学家利用“牟合方盖”(如图甲)找到了球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牟合方盖”是由两个圆柱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嵌入一个正方体时两圆柱公共部分形成的几何体,图乙所示的几何体是可以形成“牟合方盖”的一种模型,它的主视图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一上数学填空专项练习

1.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2.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3. 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4. 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5. 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 6. 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7.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8.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9.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 10. 2个十合起来是()。 11. 18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2. 17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3. 14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4. 19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5. 16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6. 15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7. 13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8. 12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9. 11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20. 9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1. 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2.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3. 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4. 2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5. 8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26. 1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27. 4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28. 1→3→5→( )→( )→( )→( )→( )→( )→( )。 29. 2→4→6→( )→( )→( )→( )→( )→( )→( )。 30. 1→4→7→( )→( )→( )→( )。 31. 1→5→( )→( )→( )。 32. 19→17→15→( )→( )→( )→( )→( )→( )→( )。 33. 18→16→14→( )→( )→( )→( )→( )→( )→( )。 34、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比10大比20小的5个数 35 (1)一共有( )张数字卡片。 (2)从左数第4张卡片是( ),它的右边有( )张卡片。 (3)从右数第4张卡片是( ),它的左边有( )张卡片。 (4)从左往右数,第二个数是( ),第( )个是11。 (5)把从左数的第3张和第4张卡片圈起来。 (6)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把上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___ 36、写出1-20中的单数: ___ 37、写出1-20中的双数: ___ 38、按顺序填数 39、

2019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卷)

2019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2的相反数是() A.2B.﹣2C.D. 2.(3分)计算÷(﹣)的结果为() A.a B.﹣a C.D. 3.(3分)如图是手提水果篮抽象的几何体,以箭头所指的方向为主视图方向,则它的俯视图为() A.B.C.D. 4.(3分)根据《居民家庭亲子阅读消费调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扇形统计图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B.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超过50% C.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的居民家庭孩子占20% D.每天阅读30分钟至1小时的居民家庭孩子对应扇形的圆心角是108° 5.(3分)已知正比例函数y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相交于点A(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比例函数y2的解析式是y2=﹣ B.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交点坐标为(2,﹣4) C.当x<﹣2或0<x<2时,y1<y2 D.正比例函数y1与反比例函数y2都随x的增大而增大 6.(3分)如图,由10根完全相同的小棒拼接而成,请你再添2根与前面完全相同的小棒,拼接后的图形恰好有3个菱形的方法共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3分)因式分解:x2﹣1=. 8.(3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有估算方法:“方五,邪(通“斜”)七.见方求邪,七之,五而一.”译文为: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五,则它的对角线长为七.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对角线长,则先将边长乘以七再除以五.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长为,依据《孙子算经》的方法,则它的对角线的长是. 9.(3分)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0的两根,则x1+x2+x1x2=.10.(3分)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BAD=∠ABC=40°,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则∠CDE=°. 11.(3分)斑马线前“车让人”,不仅体现着一座城市对生命的尊重,也直接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如图,某路口的斑马线路段A﹣B﹣C横穿双向行驶车道,其中AB=BC=6米,在绿灯亮时,小明共用11秒通过AC,其中通过BC的速度是通过AB速度的1.2倍,求小明通过AB时的速度.设小明通过AB时的速度是x米/秒,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12.(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4,0),(4,4),(0,4),

中国古代数学几何问题拾趣

中国古代数学几何问题拾趣 1 序言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有很多有研究价值的几何问题,如:“存在正方形”、“勾股测量”、“割圆术”、“出入相补原理”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几何学的发展并不落后于西方,在某些方面我国甚至领先于西方.某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几何学家的关注,这些问题对世界数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辟了几何学的许多新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要属我国古代的测量几何学.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研究这些问题仍然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很多数学家在从事中国古代测量几何学的研究,他们整理了大量有趣的古代测量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了系统分析,取得了许多新的理论成果,为测量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2 背景介绍 2.1 理论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数学史学家在整理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历史资料时,发现了我国古代在几何学方面的许多辉煌成果,这些辉煌成果令数学史学家很吃惊.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测量几何学的研究,可谓是独具特色.他们通过整理、研究、分析、总结这些成果,给世人呈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在几何学方面的成就,也使世人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几何问题的研究为世界几何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这些典型的几何问题非常适合作为现代教学材料,现代中学教材中有很多题目都是由这些著作中的题目改编而来的.这是因为这些题目对开发当代学生的智力非常实用,研究它们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观点在国际上已经得到认可. 2.2 历史背景 测量问题历史悠久,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已经有很多相关问题的记载,这些问题都来自于社会生产实践,比如:种田、挖井、开山等.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发展了测量学,他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不仅总结了其中有关测量学方面的优秀成果,还专门写了论述测量问题的《重差》一卷,附在《九章算术》之末,后来《重差》一卷改为单行本,就是有名的数学著作《海岛算经》 []1()9068-P .在本书中共列有九个测量的问题,其中有二次测望,三次测望,四次测望的问题[]2()498479-P . 3 所选测量问题的总体介绍 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建筑工程,如万里长城、大运河等这些巨大的工程在施工时都要用到各种测量计算方法.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周开国时期,周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 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 bx 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 bx 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 顶点式 y=a(x m)∧2 k(a≠0,a、m、k为常数)或y=a(x-h)∧2 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 ∧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B(x2,0)的抛物线] ;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 (y2(x-x1)(x-x3))/((x2-x1)(x2-x3) (y1(x-x2)(x-x3))/((x1-x2)(x1-x3) 。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1/(x1*x2) (y1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b -4ac))]/2a (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求根的方法还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2x的平方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不同的二次函数图像 如果所画图形准确无误,那么二次函数将是由一般式平移得到的。 注意:草图要有1本身图像,旁边注明函数。 2画出对称轴,并注明X=什么 3与X轴交点坐标,与Y轴交点坐标,顶点坐标。抛物线的性质 轴对称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 =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顶点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 -b/2a ,4ac-b ;)/4a )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 ;-4ac=0时,P在x轴上。 开口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 b/2a当a与b异号时(即ab0, 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

读书活动记录 (1)

读书活动记录 日期:9月8日 活动主题: 读书快乐,快乐读书 参加人数:全体学生 负责老师:各班班主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喜欢读书,使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3、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从课外书中获取知识,增长见闻。 4、争取借这次活动,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活动指导: (一)营造书香浓郁的读书氛围。 (1)征集凡人名言的读书名言,制作书签。 (2)以身作则,从老师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3)记住班级读书口号,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还是中午,走进教室就看书。 (二)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并做好好词、好句的摘记。2.指导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每周一篇童话、一首儿歌、一个成语故事,每天用十分钟交流读书所得,利用班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活动过程: 1、老师讲读书故事。 2、名人读书小故事。(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名人读书小故事) 3、考察读书知识(1、四大名著与作者的连线题。2、名著人物猜测。) 4、我的读书故事(学生讲自已的读书故事。) 5、诗朗诵:《书之歌》。 6、小品表演:《借书》。 7、学生演唱:《读书郎》。 8、读书格言(同学一一上来介绍读书格言。) 9、好书推荐。 10、活动结束。 活动总结: 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读书的小故事,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读书的乐趣。学生还在交流中了解到很多自己不曾阅读的书籍,而且提出了更多的读书计划。

读书活动记录 日期:9月18日 班级:二年级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负责教师:班主任 书声琅琅,笑声琅琅。让孩子在书声、笑声中快乐健康的成长,是家长与我们老师共同的心愿。 当孩子们从学校图书馆借出的他们喜欢的《世界童话名著系列》、《三毛大世界之生物王国、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科学殿堂、文学之旅等》、《诚实的故事》、《趣味数学》、《西游记》等这些好书,每天中午都能见到孩子们手棒书籍,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快乐的阅读着、讨论着…… 与大师交友,与科学为伴,与知识共成长,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纷纷找到我,提出了一个建议,原来孩子们想建立自己的班级流动图书馆。建议一提出,全班孩子欢呼雀跃,纷纷捐来了各类书籍,百科知识、幽默漫画、名家名篇、智力趣题等不计其数,并自发开展比赛,看谁读的好书多,看谁写的评论好,人人争当是书香宝宝,家家争当书香家庭。 班上出名的同学还立刻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乖苹果书馆,并且设计了宣传画;苏某某为大家提供了存放书籍的小书架;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共同讨论制定了读书公约;两位宣传委员牺牲自己的

第二章 古代数学名著

第二章古代数学名著 §2.1 《代数学》 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花拉子米在数学上造诣颇深,有两部名著流传下来,《代数学》就是其中一部. 《代数学》大约在820年写成,原文也直译作《利用还原和对消运算的简明算书》,其中的“还原”和“对消”即指方程的移项和合并同类项.代数学一词即由其中的“还原”演变而成,一般认为它是关于近代意义下的代数学的最早著作. 《代数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简单的例题系统讲述了解一次、二次方程的一般原理,首次给出了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第二部分给出了一些实用测量术;第三部分给出了许多遗产计算问题. 《代数学》不仅对阿拉伯数学而且对欧洲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欧洲,曾被作为标准数学课本使用了几个世纪,花拉子米也因此被称为“代数学之父”. §2.2 《几何学》 《几何学》一书是著名数学家笛卡儿唯一的数学论著,而正是它成为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的代表作。 《几何学》以符号代数为基础,将代数学应用于几何学,从而创立了新的数学分枝—解析几何学。全书共分为三卷。第一卷,指出几何作图实际上即对线段进行一定的代数运算, 从而将几何作图问题代数化,为解析几何学的创立奠定了基 础。笛卡尔的坐标思想也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反映,建立了平面 上的点与一对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第二卷,开辟了全新的曲 线领域,并对几何曲线进行了重新分类。第三卷,主要解决了 一些几何作图问题,展开了笛卡尔关于方程的代数理论,如给 出并证明了代数学基本定理。 在《几何学》一书中,笛卡尔利用坐标系将代数和几何结 合起来,使得数学摆脱了古希腊以来几何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大大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成 为数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3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它在我国数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大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在西方数学史上的影响相媲美.现在所见的《九章算术》版本大约成书于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以后的数学家学习数学大多从研究《九章算术》开始,并且有许多学者为《九章算术》进行注释,如我国古代大数学家刘徽就曾作著名的《九章算术注》,结合原书中的内容给出了自己独到的研究成果.《九章算术》全书收录了246个应用问题,分为九章,涉及当时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每个问题由问、答、术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粟米":古物粮食等的按比例折算;"衰分":比例分配问题;"少广":由面积求边长或径长;"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均输":合理摊派赋税徭役;"盈不足":用双设法解的问题;"方程":用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勾股":用勾股定理解的问题.

初三数学上下册的学习知识点总结计划与重点难点总结计划.docx

----- 初三数学知识整理与重点难点总结 第21 章二次根式 知识框图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是非负数;(2);(3); I.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概念: 1、定义: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 时,√ a 表示 a 的算数平方根 ,√0=0 2、概念:式子√ā(a≥0)叫二次根式。√ā(a≥ 0)是一个非负数。 II.二次根式√ā 的简单性质和几何意义 1)a≥0; √ā≥0[双重非负性] 2)(√ā)^2=a(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3)√(a^2+b^2) 表示平面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勾股定理推论。

IV.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1运算法则 √a·√ b= √ab( a≥ 0,b≥0) -1- ----

√a/b= √a/√ b(a≥ 0,b>0 ) 二数二次根之积,等于二数之积的二次根。 2共轭因式 如果两个含有根式的代数式的积不再含有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共轭因式,也称互为有理化根式。 V.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1同类二次根式 一般地,把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就把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把几个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为一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进行合并Ⅵ.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确定运算顺序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3正确使用乘法公式 4大多数分母有理化要及时 5在有些简便运算中也许可以约分,不要盲目有理化 VII.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有两种方法 I.分母是单项式 如:√a/ √b= √a×√ b/√b×√ b=√ ab/b

如何学习数学竞赛

你知道数学竞赛怎么学 点击:248次,时间:2016-11-12 14:08:55 搞竞赛要找好苗子,首先他是热情的,勤奋的,其次是有抱负的,不畏艰难的;当然不能是临时抱佛脚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该从高一前的暑假就开始不停的学习、训练。细细地说来,注意事项还有很多。 1、学习进度方面 要在高一开学之前的那个暑假里把整个高中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并在高一上学期应该完成像高三一样的两轮复习,基础太重要了,第一试占了150分,不可小视。然后,就是竞赛内容了,不要以为看几本竞赛书就可以了,因为那些书上讲得太粗略;这时候,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老师不但要对竞赛内容非常熟悉,还要不断地总结重要的思想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2、入门书单 首先如果要涉猎竞赛,最基本的高中课程是一切的基础。接下来的书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我们最先做的当然是补全差距:课标大纲和竞赛大纲之间的差距。 1)《新编中学数学解题方法全书》,即基础衔接书。 2)《奥数教程》 经典奥数蓝皮书。优点是与课本知识联系紧密,适合你在第一遍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同时同步提高,帮助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讲解为主,以测试为辅。(与《培优教程》二选一即可,小编认为《培优》稍难,但很散,推荐《奥数教程》。) 3、提高书单 1)《奥赛小丛书》 专而精,很多专题非常精彩,难度涵盖联赛和冬令营,读起来也容易让同学们感兴趣。如果仅以省级国一为目标,其中概率、几何不等式可以不看,图论、组合几何、数论编的不错,集合变换、三角与几何虽然写的很好但不实用;其它的如函数、集合还好,可以看看。这套书中代数只有两本不等式,而且很不实用,不推荐。至于数学归纳法里面题很经典,不过很综合,可以放在该套书后面看。对于这套书要尽快看完,里面题要自己做,可能比较辛苦。总的来说这套书值得一看,要尽早开始看。 2)《奥赛经典》 内容比较全面,例题选取也比较新,难度也较高,适合着眼于联赛二试和冬令营的同学们;代数部分可以做为《奥赛小丛书》的补充。几何还可以,但定理可以只记最基本的,拓展的可以不记。组合,数论有时间可以看看,不过很多都和小丛书重复,没时间就算了。 3)《命题人讲座》 适合系统学习,冲刺冬令营,但没必要每本都做,挑其中较好的做便可。如《解析几何》、《函数迭代与函数方程》、《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组合问题》、《三角函数与复数》、《向量与立体几何》、《初等数论》。 其中《初等数论》是目前数论方面非常系统、难度较高的一本书,很多学生读后也感觉受益匪浅。数论方面当然不能不提两位先生,一位是潘承彪教授,一位是余红兵教授,潘老师的《初等数论》是我们读书时的必读教材,也是大学里的教材,不仅仅局限于竞赛范畴;余老师关于数论的小册子《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非常经典! 另外华罗庚的《数论导引》则非常优秀,适合看完《初等数论》后再深化学习。此外非常值得推荐的是《哈代数论》,值得永世珍藏。 4)《数学竞赛研究教程(套装上下册)》 本书是参加数学竞赛的教练员和选手的必备用书。国内数学竞赛研究方面的权威参考书。 5)关于几何 《初等数学复习及研究平面几何》、《初等数学复习及研究立体几何》。有助于深化系统自己的几何基础。 6)关于组合 推荐单樽老师的《组合几何》《趣味图论》,以上均为上面提到过的数学奥赛辅导丛书的书,那一个系列基本上都非常出色,适合永世珍藏。

不朽的古代数学名著

不朽的古代数学名著 ——《九章算术》 每当提起中国古代数学,肯定会提到《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流传至今的我国一部古代数学典籍,根据考证,大约成书于东汉初期,作者姓名不详。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典数学的一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我国先秦至西汉的数学成果,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算法体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鲜明的特色,对世界数学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杰出的古代数学家刘徽于魏景元四年(263年)首次注释《九章算术》;唐初,数学家李淳风于显庆元年(656年)奉命对《九章算术》也作了注释。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序》中说:“往昔暴秦焚书,经术散坏,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苍等因旧文之遗残,各称删补。”可见,在秦朝以前已有算书流传,但因受秦始皇焚书而散失,后来张苍和耿寿昌等收集了旧算书的残篇,进行了删补。他们删补校订旧算书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培养行政官吏,或教习官家子弟,以实用为宗旨。1983年从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西汉早年(约公元前180年左右)的竹简算书《算数书》,也是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并按算法将问题分类。其中大部分算法术语,都出现在以后的《九章算术》之中,因此,《算数书》可能是《九章算术》的取材来源之一。《九章算术》就是在这类算书的基础上,经过多人之手,不断补充、修改、增订而逐步形成的。 由于《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教材之一,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所以,对我国古代数学的影响十分巨大。 《九章算术》对分数、正负数的记载是世界上早而有系统的论述。这不仅早于欧洲,也比印度的有关记载早五、六世纪。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无理数的明确记载,但是,《九章算术》里早有这一概念的萌芽。刘徽意识到有一种开不尽方的数,为了近似地表示这种开不尽方的数,便创造了十进制分数。刘徽十分重视比例算法,当比例算法传到欧洲时,欧洲人对比例算法也很重视,不但称为“黄金算法”,而且往往还把简单的问题化为比例问题去研究。 《九章算术》里提出的方程组的解法是“直除”法。“直除”法就是连续相减的消元法。“直除”法与现今加减消元法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可见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这种解法,它不但比印度婆罗摩笈多的解法早五百多年,也比法国别朱的解法早一千五百余年。此

九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25章概率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方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第26章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0)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5.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0);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k)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h)2+ k,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 8.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9. 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a、b、c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 a, b异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a, b同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b=0 <=> 对称轴是y轴; (4)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 =0 <=> 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填空专项练习卷

一上数学填空练习卷 1.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2.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3. 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4. 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5. 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 6. 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7.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8.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9.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 10. 2个十合起来是()。 11. 18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2. 17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3. 14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4. 19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5. 16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6. 15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7. 13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8. 12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19. 11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20. 9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1. 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2.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3. 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4. 2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5. 8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6. 1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7. 4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8. 1→3→5→( )→( )→( )→( )→( )→( )→( )。 29. 2→4→6→( )→( )→( )→( )→( )→( )→( )。 30. 1→4→7→( )→( )→( )→( )。 31. 1→5→( )→( )→( )。 32. 19→17→15→( )→( )→( )→( )→( )→( )→( )。 33. 18→16→14→( )→( )→( )→( )→( )→( )→( )。 34、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比10大比20小的5个数 35 (1)一共有( )张数字卡片。 (2)从左数第4张卡片是( ),它的右边有( )张卡片。 (3)从右数第4张卡片是( ),它的左边有( )张卡片。 (4)从左往右数,第二个数是( ),第( )个是11。 (5)把从左数的第3张和第4张卡片圈起来。 (6)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把上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___ 36、写出 1-20中的单数: ___ 37、写出1-20中的双数: ___ 3839、

国外数学名著系列

《国外数学名著系列》(影印版) 1. 拓扑学 I :总论 S. P. Novikov (Ed.) 2006.1 2. 代数学基础 Igor R. Shafarevich 2006.1 3. 现代数论导引 (第二版) Yu. I. Manin A. A. Panchishkin 2006.1 4. 现代概率论基础 (第二版) Olav Kallenberg 2006.1 5. 数值数学 Alfio Quarteroni Riccardo Sacco Fausto Saleri 200 6.1 6. 数值最优化 Jorge Nocedal Stephen J. Wright 2006.1 7. 动力系统J¨rgen Jost 2006.1 8. 复杂性理论 Ingo Wegener 2006.1 9. 计算流体力学原理 Pieter Wesseling 2006.1 10. 计算统计学基础 James E. Gentle 2006.1 11. 非线性时间序列 Jianqing Fan Qiwei Yao 2006.1 12. 函数型数据分析 (第二版) J. O. Ramsay B. W. Silverman 2006.1 13. 矩阵迭代分析 (第二版) Richard S. Varga 2006.1 14. 偏微分方程的并行算法 Petter Bj?rstad Mitchell Luskin(Eds. ) 2006.1 15. 非线性问题的牛顿法 Peter Deuflhard 2006.1 16. 区域分解算法:算法与理论 A. Toselli O. Widlund 2006.1 17.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I:非刚性问题 (第二版) E. Hairer S. P. N?rsett G. Wanner 2006.1 18.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II:刚性与微分代数问题 (第二版) E. Hairer G. Wanner 2006.1 19. 偏微分方程与数值方法Stig Larsson Vidar Thom¨e 2006.1 20. 椭圆型微分方程的理论与数值处理 W. Hackbusch 2006.1 21. 几何拓扑:局部性、周期性和伽罗瓦对称性 Dennis P. Sullivan 2006.1 22. 图论编程:分类树算法 Victor N. Kasyanov Vladimir A. Evstigneev 2006.1 23. 经济、生态与环境科学中的数学模型 Natali Hritonenko Yuri Yatsenko 2006.1 24. 代数数论J¨rgen Neukirch 2007.1 25. 代数复杂性理论Peter B¨rgisser Michael Clausen M. Amin Shokrollahi 2007.1 26. 一致双曲性之外的动力学:一种整体的几何学的与概率论的观点 Christian Bonatti Lorenzo J. D¨az Marcelo Viana 2007.1 27. 算子代数理论 I Masamichi Takesaki 2007.1 28. 离散几何中的研究问题Peter Brass William Moser J¨nos Pach 2007.1 29. 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 (第三版) Richard K. Guy 2007.1 30. 黎曼几何 (第二版) Peter Petersen 2007.1 31. 递归可枚举集和图灵度:可计算函数与可计算生成集研究 Robert I. Soare 2007.1 32. 模型论引论 David Marker 2007.1 33. 线性微分方程的伽罗瓦理论 Marius van der Put Michael F. Singer 2007.1 34. 代数几何 II:代数簇的上同调,代数曲面 I. R. Shafarevich (Ed. ) 2007.1 35. 伯克利数学问题集 (第三版) Paulo Ney de Souza Jorge-Nuno Silva 2007.1 36. 陶伯理论:百年进展 Jacob Korevaar 2007.1 37. 同调代数方法 (第二版) Sergei I. Gelfand Yuri I. Manin 2009.1 38. 图像处理与分析:变分,PDE,小波及随机方法 Tony F. Chan Jianhong Shen 2009.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文化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文化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知识点汇总(1-6年级) ●一年级上册 阶段:认识了1-10之后 1:我国古代用算筹来表示数。算筹是用竹、木或骨等制成的细棍。分为横式和纵式。 2:在很久以前,古埃及使用象形数字,用丨表示1,∩表示10。 阶段:认识钟表 3: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来计时),铜漏壶(利用滴水计时)。 ●一年级下册 阶段:认识图形 4:“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7块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千变万化。 阶段:认识人民币 5:我国的货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蚁鼻钱、布币、刀币、秦半两钱币、唐代开元通宝、元代中统元宝交钞、清代光绪元宝铜币 ●二年级上册 阶段:表内乘法(一) 6:乘号的由来。乘号“×”,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在1631年最早使用的。(可以把“×”看作是由“+”斜过来写的) 阶段:表内乘法(二) 7: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那时把口诀刻在“竹木桶”上,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也叫“九九歌”。七百多年前才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 ●二年级下册 阶段:表内除法(一) 8:在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使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阶段:万以内数的认识 9:记数历史。最早人们用石子记数。后来用算筹记数。再往后用摆珠子的方式记数。慢慢该进程算盘记数。●三年级上册 阶段:分数的初步认识10:分数在我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示法跟现在不一样,例如,43表示成丨丨丨丨 丨丨丨后来,印度出现了和

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4 3表示成43。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三年级下册 阶段:位置与方向(一) 11: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阶段:年、月、日 12: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求出路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3:公历中,将一年定为365天(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少记1天,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闰年)。我国古代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零 4 1天。(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动,转一圈大约要用365天5时48分46秒) 补充: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2000年才是闰年。 14:人们把地球自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定为一日。 15:由于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又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各地日出日落的时间不一致,因而全世界不能统一用一个时间。科学家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用同一个时间,相邻时区相差一小时。有的国家为了方便,在自己的国度内统一使用首都所在时区的时间。 阶段:小数的初步认识 16:我国古代用小棒表示数。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例如,把3.12摆丨丨 一丨丨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在西方,小数的出现很晚。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 ●四年级上册 阶段:大数的认识 17: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三位一分节的大数(例如:光速约为299800000米/秒)。这与使用英语的国家(如英国、美国)以三位分级读法的方法有关。 18:记数的发展:用实物记数,用绳结记数,刻道记数。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符号就叫数字。各地区数字不同,交流起来不方便。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19:阿拉伯数字。大约在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大约在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慢慢地,阿拉伯数字成为一种通用的数字。这就是今天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