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蛇的药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海蛇的药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海蛇的药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海蛇的药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海蛇的药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目录:

一、海蛇简介

二、海蛇药理研究

1海蛇体

2海蛇毒

3海蛇胆

4海蛇的其它部位

5 海蛇药用研究的前景

三、参考文献

一、海蛇简介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蛇约有90种,均为毒蛇,它们共同的生物学特征是尾扁平,鼻孔位于吻背,有发达的毒腺和细短的毒牙。东南亚海域游移的海蛇有9属15种,主要集中于南中国海,较常见的有7种,分别是青环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海蝰、小头海蛇,前两种为该海域优势蛇种。海蛇药用始载于中国唐代药书《本草拾遗),继后中国历代医书均有记载,其功能祛风燥湿、通络活血、攻毒,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术、关节酸痛、疥癣恶疮等。海蛇全身都能人药且营养丰富,踩入开展海蛇药用研究是开发海蛇这一珍贵中药材的报本途径。

二、海蛇药理研究

现将海蛇各部分的药用研究现状及进展概述如下。

1 海蛇体

传统中医多采用将活蛇除去内脏晒干或烘干而成的蛇干,或将蛇除去内脏和头部(也用全蛇)浸酒翻成的蛇酒。80年代初,福建中药研究所对全省海蛇赘源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利用研究,表明海蛇原生药使用安全、无毒。

海蛇体含16种人体氨基酸。

除蛋氨酸、色氨酸未检出外。有6种为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陆生蛇(平均每种高14.4 )海蛇体含多种微量元素,如Zn、Cu、Fe、Se、Ca、Mg等,所含重金属元素如Cd、AI、As等符合中国食品卫生标准I海蛇体所音总氯量高达9.9%,比陆生蛇多1.0 ,而蛇朦和灰分含量却较陆生蛇少。海蛇体的药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海蛇干为主药配伍当归、豆或姜等活血理气药橱成复方海蛇橱荆如复方海蛇注射液、复方海蛇腔囊、海蛇柱风胜湿灵腔囊等,二是以群蛇浸酒或在其中加人中草药制成蛇药,比如海蛇天麻僭等。治疗病种属中医痹症范围,主要包括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

疗效机理目前包括:

1)海虻体音高浓度组氨酸.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口服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

2)海蛇橱剂有促皮质和雄性激素样作用,对改善垂体一肾上腺、性腺轴功能有明显作用。

3)口服海蛇己醇浸出物能抑橱腔原诱导的关节搬患鼠产生抗腔原抗体和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目前也探讨了海蛇体制荆治疗痹症之外的疾病,如中、老年人记忆减退(健忘症)等,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2 海蛇毒

海蛇毒中古有20种以上活性成分。其中包括磷酸二酯酶、磷酯醇A、各种种经或细胞毒索、舒缓激肚增强脓、膜括性多肽、肌内毒寨等。使海蛇毒液具有多种多样的毒理和药理敏应,如止血、抗血栓、镇痛、抗肿瘤等。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毒液有效组分的分离、纯化、鉴定以厦生理。药理研究:

椰平额海蛇毒组分x、X l的分离纯化厦毒理研究,以及青环海蛇毒对神经,心血管的生理作用等。从分子水平阐明蛇毒组分的药理、毒理作用机制形威了研究的另一方面.采用定点诱变技术(Site—Directed Mut~ge—nesis)研究efabutDxln a(一种半环扁尾海蛇毒翥)分子某一功能基团的改变与其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c Cho Rs)的亲和性变化,表明丹子中一些可变基团的改变决定了erabutoxin a毒素对Ae Cha Rs的选择性作用。应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erabu—toxin b(一种短链神经毒啦)的立体结构,以便探究毒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海蛇毒的另一医学应用是研究适用于海蛇咬伤的特效药——精制抗海蛇毒血清,目前仅有几十国家生产抗海蛇毒血清,全球尚无国际标准抗海蛇毒血清。l9世纪90年代中国广西医科大学与日本蛇学研究所试制成功抗青环海蛇毒血清。由于同一海域游移的毒蛇具有共同的蛇毒抗原性,抗青环海蛇毒血清在免疫学上有一定的蛇种覆盖面。临床试用表明该血清对南中国海较常见的青环海蛇和黑头海蛇咬伤病人的呼吸麻痹有显著疗效,对肌肉毒素引发的组织损伤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也有一定的作用。由于海蛇海域分布和地区性游移特性,选择某一海域优势蛇种生产精翩抗复台海蛇毒血清,是消除该海域多种海蛇威胁最关键的因素。

3 海蛇胆

蛇胆是一种较好的行气化痰、啊目益肝、搜风接温、杀虫止痒之品。陆地蛇胆制品早已用于多种传统中成药。如蛇胆陈皮、蛇胆JII贝,牛黄蛇胆、蛇胆霜等。治疗呼吸道炎宦、咳嗽、风愠和共曰愠、中风后遗症、皮肤热毒癌肿、褐斑痤疮和脂溢性皮拦等具有独特的功效。海蛇胆与陆生蛇胆相似。中国民间早已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给于氨熏引嚷小鼠腹腔注射青环海蛇胆汁液,有显著止咳效应。青环海蛇胆有明显镇咳作甩,醣促进小鼠呼吸遭分泌,明显增加家鹋气管纤毛活动,对磷酸组胺喷雾引起的豚鼠哮喘有明显抑制作用。动物实验结果为临床应用海蛇胆治疗呼吸遣疾病提供了辩学的散据。海蛇胆的疗效及其机制无疑与其所含有效组分有关。瞠汁的主要组分是胆汁馥.具有抗癌和促进代谢的效果,但还不能解释胆汁的多种功效。理化分析表明胆汁中含丰富的Zn、Cu、Fe、Se、Ca、Mg等。微量元素Zn cu Fe影响人体多种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参与代谢、免疫和细胞增殖等生命过程,宏量元素Ca、Mg与人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预后密切相关。

4 海蛇其它部位

包括海蛇蜕,海蛇皮、海蛇脂等。蛇蜕又名龙表或蜕退,有祛风定惊、消炎、杀虫止痛之功效。蛇皮烧戏灰毹治疗唧、恶疮,骨疽等。迄今有关海蛇蜕和海蛇皮的药用研究报道罕见。海蛇脂是海蛇体内油脂经熬加工而成,已广泛用于中医外科如水火烫慌、冻疮、蚊虫叮咬等,疗效显著;以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表明青环海蛇脂古含有多种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软船酸、十六碳烯酸、十八碳烯酸、二十瑗烯酸、硬脂酸,豆蔻酸等含量较高。进一步分析表明,海蛇脂音丰富的DHA(二十碳六烯酸)、EPA(-十硪五烯酸)、维生索A、D3和E等,以及矿物质等。以海蛇脂翩成针荆注射可使局部血液聚集和血液循环改善,可以消除疼痛和其它不适症状。由于DHA有健脑和增强学习和记忆力的作用,维生素D3可以增加骨钙含量,预略骨畈琉把症的发生,匾此悔蛇格的药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5 海蛇药用研究的前景

海蛇的资源非常丰喜,迄今为止已成为人类寻找新药的源泉和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从各个方面探索、开发海蛇资源的药用,将可以产生相当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海蛇摄酒治疗风置、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免疫覆盖面的糟恻抗夏台海鸵毒血清的研制生产、海蛇胆汁姨治疗呼吸道疾病、海蛇脂DHA对大睹和内分泌系统的淫化研究等,对海蛇各部位药用的初步探讨,将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寻找其有效成分,并借助现代化手段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对有敢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和鉴定分子毒理学和药理学研究,可进一步对活性蛋白进行分子克隆和基因工程表达等。总之,海蛇药用研究有着广脚的前景,其作甩必将在日益深入的研究中整理出来,同时也启示人们向海蛇寻找新药的探究意义。

三、参考文献

Reid H A.J Trop~al M ed Hygiene,1978I76|106

汤圣希,等.中国蛇学杂志,1993}4(3):21

林文彬.等.中药材.1985;(2):6

陈霭芳,等.中国海洋药物.1995I14[3)t43

龙燕基.新中医,1995I27(7):29

王传馥,等.老年医学与保健,1996I2(1) 5

孙明杰,等.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62;0(3):49 张启良.福建中医药,1989:(6);26

程红.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0I(2):120

10 粱京生.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9I(1):63

11 廖士元海洋药物.1965}(2),n

12 Tremeau O,“a1.J Bj。l Chem .1995;270l 9362

13 HataMh H,“al J M0I Bje1.1994;240(2):153

l4 许宴谴.中国槔洋药物.1989;8(3):4

l5 许莲好,等.中国海洋药物,1995~14(1) 19

16 陈英洋.中草药.1967;l8(1):l2

l7 林兰英等中药材,1988;11(4):17

l8 恰悦.国外医学砷医中药分册,1994;16(3),62 (1997一O8—26收稿)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 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临床用药并使药物发挥最 佳疗效。随着药物新剂型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型的外用药物制剂--凝胶剂 开始引起药剂研究人员的重视。由于凝胶剂具有水溶性特点,局部给药后,患 处表面皮肤吸收良好,不仅避免了口服给药存在的胃肠道首过效应,而且使副 作用大大减小;同时,水溶性凝胶剂给药后皮肤表面的药股不粘衣物,也使患 者乐于接受。凝胶剂有单相和双相凝胶之分。《中国药典》2000年版在(二部) 凡例中界定了凝胶剂:"凝胶剂是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小分子无机药物凝胶剂是由分散的 药物胶体小粒子以网状结构存在于液体中,具有触变性,属两相分散系统,也 称混悬凝胶剂。局部用凝胶剂属单相分散系统,有水性凝胶剂与油性凝胶剂之分。水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一般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 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构成;油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由液体石 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桂或铝皂、锌皂构成。"随着新药研究的进展和新型辅料的不断出现,药剂研究人员对凝胶剂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许多 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凝胶剂外用新药,相继进入临床试验或工业化生产,并 且已有许多药物凝胶剂上市。 1国外药物凝胶剂研究、生产和上市概况 国外对凝胶剂的研究较早,发达国家的药典早就有各种凝胶剂药品的记载。《英国药典》1993年版就收载了水杨酸胆碱牙用凝胶、利多卡因凝胶、利多卡 因洗必泰复方凝胶等外用凝胶剂5种。《美国药典》ⅩⅩⅢ版(1995年)收载有 苯晔卡因凝胶剂、氢氧化铝凝胶剂、磷酸克林霉素凝胶剂等35种凝胶剂药品。2000年2月,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品中,E.Fougera公司研制生产 的克林霉素凝胶也名列其中。目前,法国生产的阿达帕林凝胶和德国 A.Menarini Industrie F公司研制生产的2.5%酮基布洛芬凝胶剂(商品名:法 斯通)等国外凝胶剂药品都已进入我国医药市场,并在全国各地医院广泛应用。据《Scrip Magazine》报道,瑞士Janssen Cliag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了becaplermin(Regranex)0.01%凝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美国Medicix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汇总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 摘要: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功能性良好的生命因子,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这些肽除具有常规的生物活性,如增加矿物质吸收、调节血压、抗菌、抗氧化、降胆固醇、免疫调节之外还对人类营养有调节作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生物活性肽的种类、生理功能、吸收、制备研究进展,以期为生物活性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活性肽,生理活性,吸收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Abstract:Bioactive peptides as one rich sources, wide variety, good functional life factors have been a global research hot spo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peptides have some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increase mineral absorption, adjust blood pressure,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decrease cholesterol, regulate immune. What’s more, they also have a regulating effect on human nutrition, so they have attracted widely attention. The kinds of bioactive peptid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prepar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bsorp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bsorb 1.功能肽的简介 肽(peptides)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由蛋白质中20种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的组合和排列的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或者环状的多肽的总成。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tional peptide)[1]。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 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2,3]。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 - 7mol/ 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 mL 的多肽用60 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功能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是多样化且来源充足的食品原料,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如易消化吸收、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4]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人体摄入蛋白质经消化道中的酶作用后,大部分是以寡肽的形式

药用辅料翻译汇编

课程论文 课程题目:制剂技术与工程 学院:药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与技术 姓名:刘晶晶 学号:030131092

聚丙烯酸树脂 1 通用名 英国药典: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A型)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B型) 基本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 - 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1) 分散30% 甲基丙烯酸 -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1) 甲基丙烯酸 -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2) 聚丙烯酸酯分散体(30%) 欧洲药典: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A型)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B型) 基本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 - 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1) 分散30% 甲基丙烯酸 -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1) 甲基丙烯酸 -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2) 聚丙烯酸酯分散体30% 美国药典: 氨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铵共聚物分散体 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分散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分散体 注意:在美国药典20中收载了3个聚丙烯酸树脂品目;见第9项。在这些品目

中介绍几种型号的剧丙烯酸树脂。在欧洲药典2002中收载了4个聚丙烯酸树脂的专门品目。 2 别名 Acryl-EZE; acidi methacrylici et ethylis acrylatis polymerisatum; acidi methacrylici et methylis methacrylatis polymerisatum; ammo-nio methacrylatis copolymerum; copolymerum methacrylatis buty-lati basicum; Eastacryl ; Eudragit ; Kollicoat MAE ; polyacrylatis dispersio 30 per centum; polymeric methacrylates. See also Table I. 3 化学名和CAS注册号 表Ⅰ聚丙烯酸树脂的化学名和CAS登记号 化学名商品名公司名CAS登记号 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1:2:1) 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2:1)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1:1)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聚合物(1:1)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 酯聚合物(1:2) Eudragit E 100 Eudragit E 12.5 Eudragit E PO Eudragit NE 30 D Eudragit NE 40 Eudragit NM 30 D Eudragit L 100 Eudragit L 12.5 Eudragit L 12.5 P Acr yl-EZE Acr yl-EZE 93A Acr yl-EZE MP 30 D-55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Evonikind ustries [24938-16-7] [9010-88-2] [25212-88-8] [25086-15-1 [26936-24-3] [33434-24-1]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考试方式:考试与综述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习考察主讲老师:王弘 课程类型:本科生选修课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天然药物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 开设目的: 人类面对各种疾病危害、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新的药用资源寻找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增强,天然药物在解除疾病危害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益被重视,需求量急剧增加。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药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人们长期的过度采挖,造成生态破坏,致使多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范围广泛,是采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本课程是在介绍药用植物资源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该领域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并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考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拓宽知识,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从事天然药物相关研究打好基础,因此对于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相关知识。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可以满足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的需要,广泛的指导人们有方向、有目的探寻新的药用资源,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 课程内容 一、概论 4学时 植物资源基本概念 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本草学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优势资源 4 学时 药用植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

三、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4学时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药用植物园和保护区介绍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2 学时 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五、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 6学时 植物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研究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途经- 研究范例介绍 六、民族植物药和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3学时 民族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七、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学时 生物技术、3S技术等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八、参观与考察 10学时 药用植物园、栽培基地参观 药用植物资源科研及实际应用考察

国内外药用辅料新进展

药用辅料的研发与应用 摘要:药用辅料作为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辅料开发的几种途径、辅料安全性、审批问题及国内开发新型辅料的必要性。关键词:药用辅料药物制剂剂型 药品的研究与开发(R&D)己成为医药卫生科技热点话题之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和胶囊剂、透皮吸收制剂、靶向给药制剂以及DDS等技术已日趋成熟,有些已应用于临床,这与药用辅料(或称为药用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药用辅料对新型释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1. 药用辅料当前发展状况 近年来药用辅料发展极为迅速,新辅料不断问世。目前、除传统辅料质量提高外,新辅料己发展到包括微囊、毫微囊成囊材料;微球、毫微球、脂质体载体材料,缓释、控释、靶向给药材料;包合物、薄膜包衣材料;前体药物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磁性载体材料;成膜材料;增塑剂;抛射剂;透皮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等40多类、上千个品种。同时,不少有关新DDS、新工艺研究应用成果与药用辅料研究与应用专著问世,从而有力促进了新型辅料应用与新药研究与开发。 2. 药用辅料的作用 药用辅料不但赋予药物适于临床用药的一定形式,而且还可左右药物释放速度、释放区域、靶向给药、稳定性、药效发挥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等。过去曾认为辅料本身一般无生理活性,且不影响主药发挥药物疗效,选用药用辅料时着重在如何便于工艺操作、制剂成型及外观美观等方面,而对其可影响主药释放、吸收、改变药物生物有效性、靶向性等重视极为不够或认识不足。实际上,绝对无活性的药用辅料是不存在的[1]。 药用辅料不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药物新剂型质量,有助于制剂成型、稳定、助溶、增溶、缓释、控释、定向、定时、定位、速效、高效、长效,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种优良新辅料的开发则可带动开发出一大类剂型、一大批新药与制剂质量的提高,其意义远远超过一种新药的开发。整个药剂学的发展与新药开发的实践有力证明,药用辅料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毕业论文(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药用植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

药用辅料聚维酮PVP论文

药用辅料聚维酮P V P 论文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聚维酮的应用与发展 药理2班 1340924 蔡周坤 摘要: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简称PVP,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是N-乙烯基酰胺类聚合物中最具特色,且被研究得最深、广泛的精细化学品品种。PVP 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如优异的溶解性、低毒性、成膜性、增溶性、络合性、生理相容性、表面活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目前它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酿造、饮料、食品和纺织等领域。 关键词:聚维酮药剂辅料应用发展与现状 正文:①前言: 聚维酮在医药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极易溶于水,安全无毒;能与多种高分子、低分子物质互溶或复合;具有优良的吸附性、成膜性、粘接性及生物相容性,而且热稳定性良好。聚维酮系列药用辅料的优异生理相容性是其固有而独特的产品性质,发展到如今,它已与纤维素类衍生物、丙烯酸类化合物一起成为当今三大主要合成药用辅料。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综合信息,阐述聚维酮在医药等各方面的作用以及它目前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深入了解它的各方面的信息,再一次佐证它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并同时让自己得到收获。 ②主体: 1.聚维酮的性质概述

聚维酮具有粘合、增稠、助悬、分散、助溶、络合等特性和作用, 自问世以来,由于其安全无毒,性质优良,规格众多,在药剂上有广泛 的应用,二战期间曾被用作代血浆。现常作粘合剂、崩解剂、增稠剂、 助悬剂、分散剂、助溶剂、络合剂、前体药物制剂载体剂、成膜剂、包 衣材料、控释缓释制剂的基质等。随着药物制剂工艺的不断发展,聚维 酮作为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药用辅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聚维酮的应用 2.1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对皮肤、粘膜和眼睛等不形成任何刺激,因此它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在制药工业中,聚维酮与纤维素类衍生物、丙烯酸类化合物一样,成为当今 合成药中的三大主要辅料之一 ,用它制成的血浆无抗原性,不需交叉配血,还能避免疾病在血液中传播。 2.1.1 共沉淀剂 有许多药物疗效好,但由于在水中溶解慢,使其实际利用程度降低。 聚维酮作为难溶药物的共沉淀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提高疗效,减小剂量。下氟噻嗪、黄霉素及利血平等药物加入聚维酮后制成共沉淀物,该共沉淀物的溶解度、溶解速度和被人体吸收速度均比原成分高。 2.1.2 注射液的助溶剂或结晶抑制剂 这种助溶剂的助溶原理主要通过药物和聚维酮之间的缔合作用,延长药物固体颗粒在注射液中的沉降时间,阻止药物结晶沉淀。例如磺胺噻唑、炎痛喜康等药物与聚维酮共混后,能提高液体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科学。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主要是系统地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物价值、药物特征、药用植物的发展等 内容: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2〕.可见我国药用资源80%多的种类是中草药类,当今人类回归自然热持续升温,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提供了广阔前景. “九五”期间对常用中药材进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其成果对澄清品种混乱,提高鉴定水平,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国际化,开发利用新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中药材品种混乱和质量下降的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先后对400多种中药材做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草药化学成分空白,筛选出800多个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已完成500多种中药的传统炮制经验的收集整理及技术规范制订,在遵守古老炮制的基础上对近100种常用中药进行现代炮制技术,工艺及其机理研究,较具民族特色和医学体系的藏、蒙、维等民族医药己相继制定了地方标准.牛黄麝香、虎骨、犀牛角、冬虫夏草菌丝等名贵中药的人工制品或代用品大大缓解了对其天然野生资源的压力,但中草药品种退化依然严重,生产管理粗放,名贵药材资源长期紧缺,不少品种已濒临灭绝.本着立中药材国际名牌,扬中医药世界美誉,我国已建立了一大批名优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全国约有200个品种,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已经启动.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简史: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 性分类。 唐代:李勣、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我国第一部药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 整的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此外,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明-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研究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研究 王登高 贵州大学林学院 摘要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较多特色药材,为加快毕节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区中药材资源用于生产加工和科学研究,对外展示本地区富有特色的药材资源,本文从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利用现状 1.引言 毕节地区拥有众多品质优、分布广的名贵药材,如大方的天麻、黔西的杜仲、金沙的银耳、织金的黔党参等,因而被称誉为“地道药材之乡",其中尤以半夏的栽培最为广泛,最具规模。 加快毕节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统一大型的药材栽培基地,打造毕节的药用植物品牌,就应该对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对药材栽培的前景进行评估,本文对毕节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开利用发药用植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2.毕节地区的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毕节市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处于乌蒙山区,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毕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貌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随山势而异,西部平坦缓和,中部切割强烈。东部起伏轻微 2.2 气候条件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雨日多,降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偏暖,我区冬季温度逐渐偏高,暖冬趋势明显,对越冬作物和喜温的热带果树、多年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

淀粉类药用辅料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淀粉类药用辅料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慧聪制药工业网首页> 资讯中心> 首页要闻推荐> 正文2010/6/13来源:国际药用辅料网作者:蔡丽明,高群玉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关键词:淀粉;药物赋形剂;辅料;改性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也是自然界来源最丰富的一种可再生物质,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由谷物和薯类等农作物生产出来的淀粉产品未经改性处理,称为原淀粉(nativestarch)。原淀粉为白色无定型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很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吸湿但不潮解,遇水膨胀,遇酸或碱在潮湿状态或加热情况下会逐渐被水解而失去其膨胀作用。由于原淀粉安全无毒、制备容易、价格低廉,可广泛应用在片剂中充当填充剂、崩解剂和湿黏合剂。原淀粉作为药物辅料有其局限性,主要是容易吸湿成团块、流动性差、对润滑剂敏感等。这限制了它在片剂中的用途,所以要对原淀粉进行变性,提高其压片和控释的能力。变性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酶法。 1 物理法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加热或机械挤压使淀粉的葡萄糖分子长链部分断裂,从而成为一种胶状物质。物理变性不使用化学试剂,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无污染等优点。 预胶化淀粉(pregelatinizedstarch)也称为可压性淀粉。它是淀粉经物理或化学变性,在水存在情况下淀粉颗粒全部或部分破坏的产物。为干燥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性质稳定,不溶于有机溶剂,10%~20%可溶于冷水。预胶化淀粉是一种新型药用辅料,口服无毒安全,在片剂中有诸多用途。预胶化淀粉由于其中游离态支链淀粉润湿后的巨大溶胀作用和非游离态部分的变形复原双重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崩解和溶出性能。预胶化淀粉本身具有润滑作用,可以减少润滑剂量;粘胶性低,生产过程中会改善粉末混合物与机器金属部分的粘胶作用。另外,预胶化淀粉可用作胶囊剂的填充物?,能降低填充量变化系数和胶囊中药物的溶出时间。大量使用预胶化淀粉可以改进溶解度差的药物的溶出,而不影响到胶囊的最大填充量。国外现有专门的预胶化淀粉商品Starch1500,在生产过程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问的氢键部分断裂,所以产品中含有5%的游离态直链淀粉,15%游离态支链淀粉,80%非游离态淀粉。不同物理状态的三种淀粉的配合,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和自身润滑性,制成的片剂具有较好的硬度,崩解性能好,可改善溶出速率,改善成粒性能,适于流化制粒及粉末直接压片。但Starch1500对碱性硬脂酸盐润滑剂非常敏感,应避免或少量使用此类润滑剂,否则会影响片剂的硬度和药物的溶出。 糊精(dextrin)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微溶于水,能溶于沸水中成黏胶状溶液,不溶于醇和醚,在片剂生产中,经常与淀粉、糖粉混合用作填充剂。应用时要严格控制糊精和润湿剂的用量,否则易使颗粒过硬而造成片面出现麻点、水印等现象,影响片剂的崩解。在用作药片黏合剂时,需要快速干燥、快速散开、快速黏合,要求具有再湿可溶性,可选择白糊精或低黏度黄糊精产品。 2 化学法 化学方法是主要的淀粉改性方法,它是用化学试剂,通过化学反应使淀粉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质。化学法包括交联化、乙酰化、磷酸化和复合变性等,得到的变性淀粉统称为淀粉衍生物。 高直链交联淀粉(CROSS—linkedhighamylosestarch)高直链交联淀粉已经发展成为赋形剂并广泛应用在片剂配方中,具有良好的黏合崩解性能。与其他赋形剂相比,高直链交联淀粉是一种亲水性辅料,性价比高,工业生产工艺简易可行,具有较高的药物装载量,并且对大多数药物都可能完成近似零级方式释放。高直链交联淀粉的交联程度和化学结构对其性质影响很大。提高交联程度,能提高吸水率,加快药物释放速率,并增大平衡溶胀。结构参数如结晶度则直

药用高分子论文

高分子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 在缓释制剂辅料中的应用 摘要: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综述了高分子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等作为药用辅料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缓释制剂、药用辅料 前言 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向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重要特点是使人体内此种血药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可以避免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峰谷”现象,能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口服缓释制剂通常根据药物的溶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和胃肠道的生理特性,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采用制剂手段延缓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释药速率和制剂的输送速度,达到缓释释放的目的。 药用辅料作为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剂成型的发展和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入,促进了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近年来,缓释剂型发展较快的有缓释小丸、各种骨架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胶囊、缓释药膜、树脂药缓释制剂和液体缓释制剂等。在缓释制剂中,高分子材料几乎成为药物在传递、渗透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药用辅料在上述各种剂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体系中,高分子一般作为药物的载体,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速率,即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按设定的速率在体内缓慢释放,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由于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药物的控制释放机制也不同,而且不同的剂型对药物缓释的影响也不同。 1、纤维素醚类衍生物在药物制剂辅料中的主要作用 各类缓释材料都是以自身的特性,改变药物溶出和扩散速度的因素,通过控制药物释放和吸收而达到延效目的的。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是近年来医药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制备缓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

海蛇的药用研究进展

1975,105(6):161-165. 2 Folk es son HG,kh eradmand F,M atth ay M A,et al.Th e effect of salt w ater on alveola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Am J Res pir Crit Care M ed ,1994,150(6Pt 1):1555-1563. 3 徐根兴,董文度,袁驾南,等.海水型呼 吸窘迫综合征兔肺酶活性定位和图像分析.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2,1(1):81-84. 4 Go ttlieb S F .Th e in vivo effect of ox ygen on Na +-K + -AT Pase :the beginning of a new cellular th eory of oxygen toxicity.In :Smith G ed.Proc 6th Int Cong on Hy-perbaric M edicine .Aberdeen :Univ ersity Pres s ,1977.8-9. 5 范少光,汤浩,张衡.人体生理学.北 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42-144. 6 王迪浔,金惠铭.病理生理学.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4.516-517. 7 印永嘉,李大珍.物理化学简明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7-118.8 董文度,赵增荣,张敏华,等.兔海水淹 溺肺水肿时肺损伤及其机理研究.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8,5:16-19. 9 Dick AE ,Potgieter PD .Secondary drow -ning in the Cape Penins ula.S Afr M ed J,1982,62(22):803-806. 10 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4.99-100. 11 王迪浔.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见:冯 新为,主编.病理生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9-276.12 董文度,喻方迩,余有训,等.高频通气 对海水性肺损伤换气功能的影响.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4,1(1):28-31.13 Cologors kii V A ,Orlov IM ,Zag rebenyi ON,et al.High frequency jet v en tilation of th e lungs during intensiv e care of car-diogenic sh ock and pu lmonary ed ema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estez iol Reanimatol ,1993,6 :42-46.14 Carbon GC,How land W S,Cole RR ,et al.HFJ V:pros pectiv e randomized ev alu-ation.Ch es t,1983,84(5):551. (收稿:1998-08-31 修回:1999-02-23) 作者单位:524037 广东省,湛江市临床医学研究所 海蛇的药用研究进展 周少雄 肖桂元 【关键词】 海蛇—药用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harmaceutical use of seasnakes Z HOU Shaox iong ,X I AO G uiyuan .Zhan -jiang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524037 【Key words 】  Seasnake ——Phar maceutical use (Chin J N aut Med ,1999,6:127)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蛇约有90种,均为毒蛇;共同的生物学特征是尾扁平,鼻孔位于吻背,有发达的毒腺和细短的毒牙[1]。东南亚海域游移的海蛇有9属15种,主要集中于南中国海,较常见的 有7种,分别是青环海蛇(H y drophis Cyanocinctus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 ickii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 -rus )、淡灰海蛇(Hy drophis Ornatus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a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 )和黑头海蛇(Hydrophis Melanocephalus ),前两种为该海域优势蛇种 [1,2] 。海蛇药用始载于中 国唐代药书《本草拾遗》,继后中国历代医书均有记载,其功能祛风燥湿、通络活血、攻毒,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关节酸痛、疥癣恶疮等。海蛇全身都能入药且营养丰富,深入开展海蛇药用研究是开发海蛇这一珍贵中药材的根本途径。现 将海蛇各部分的药用研究现状及进展概述如下。 一、海蛇体 传统中医单独用活鲜的海蛇体治病的情况较少,多采用将活蛇除去内脏晒 干或烘干加工而成的蛇干,或将蛇除去内脏和头部(也用活的全蛇)浸酒制成的蛇酒。80年代初,福建中药研究所对全省海蛇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利用研究,表明海蛇原生药使用安全、无毒;海蛇体含16种人体氨基酸,其中包括除蛋氨酸、色氨酸未检出外的其余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6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陆生蛇(平均每种高14.4%);海蛇体含多种微量、痕量元素如Zn 、Cu 、Fe 、Se 、Ca 、M g 等,所含重金属元素如Cd 、Al 、As 等符合中国食品卫生标准;海蛇体所含总氮量高达9.9%,比陆生蛇多 1.0%,而蛇脂和灰分含量却较陆生蛇少[3]。 海蛇体的药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 是以海蛇干为主药配伍当归、豆豉姜等活血理气药制成复方海蛇制剂,如复方海蛇注射液[4,5]、复方海蛇胶囊[6]、海蛇祛风胜湿灵胶囊[7]等,二是以鲜蛇浸酒或在其中加入中草药制成蛇药酒如海蛇天麻酒等[8,9]。治疗病种属中医痹症范围,主要包括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疗效机理目前包括:(1)海蛇体含高浓度组氨酸,组氨酸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口服组氨酸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4]。(2)海蛇制剂有促皮质激素样和雄性激素样作用,对改善垂体-肾上腺、性腺轴功能有明显作用[7]。(3)口服海蛇乙醇浸出物能抑制胶原诱导的关节炎(一种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患鼠产生抗胶原抗体和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9]。目前也探讨了海蛇体制剂治疗痹症之外的疾病如中、老年人记忆减退(健忘症)等[6],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二、海蛇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