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数据中心 IT系统日常数据备份运维规范设计

金融数据中心 IT系统日常数据备份运维规范设计

金融数据中心 IT系统日常数据备份运维规范设计
金融数据中心 IT系统日常数据备份运维规范设计

金融数据中心IT系统日常数据备份运维规范设计

1综述

通过本文的举例介绍,可以为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IT运维操作提供借鉴,可以规范数据中心的IT系统的数据备份管理日常运维操作行为,使服务器运维管理更加系统化、标准化,提高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运维服务质量和整体运维服务水平。同时,通过标准化的运维规范实施可以降低系统风险,减少因人为因素带来的误操作概率。

本规范的目的是:

?明确了服务器备份目的、内容

?制定出服务器备份解决方案

?根据服务器分类标准,规范化服务器系统的备份策略

?规范化服务器系统备份介质的编码

?对服务器系统恢复的策略、方案进行规范化

1.1 文档用途

本文档作为金融行业数据中心IT系统数据备份日常运维操作举例,提供了数据中心中服务器系统备份目的、范围、策略制定、介质管理、备份记录维护等信息,结合收集众多同行的多年维护经验,规范化服务器日常运维的备份、恢复操作,保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1.2 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金融行业数据中心中众多AIX、HP-UX、Windows等服务器日常运维备份、恢复。适用对象为金融行业数据中心运维人员。

1.3 相关术语

服务器(Server )

从广义上讲,服务器是指网络中能对其它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从狭义上讲,服务器是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于普通PC来说,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

UNIX服务器(Unix Server)

指运行着UNIX操作系统软件平台的服务器系统,业界主要的UNIX操作系统有Aix、HP-UX、Solaris、Linux、True64、Freebsd、ScoUnix等,本文主要介绍金融行业应用比较多的是AIX,HP-UX系统平台。

备份、恢复

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时候,对系统里的所有文件或关键文件数据拷贝成一个文件,存储于其它的存储空间(磁带、硬盘等)进行保存,当系统发生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个拷贝文件将系统恢复到系统正常运行时候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拷贝成文件的操作称为备份,发生故障时将这个文件还原到系统中称为恢复

存储介质

备份所存放数据的物理载体,本文档通指磁带介质,存储介质也可以是硬盘、光盘、磁盘阵列等.

介质生命周期

备份介质可以正常被使用的时间或次数定义,对于普通磁带及的磁带介质使用寿命通常为3 年,对于超过3年使用期限的磁带建议进行介质替换

备份保存周期

备份保存周期指备份完成后,存储在备份介质上的数据需保留的时间长度,在此期间,该备份介质上的数据不可删除,等备份保存周期过后,可进行备份介质的重复性使用。

2 服务器备份

为了实现服务器的自动化监控管理,根据服务器平台及版本、监控内容及监控方式需求,以便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监控解决方案。具体需求如下:

2.1 备份目的

在服务器业务系统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人为误操作或者一些无法预见性的事件发生,最终导致数据丢失。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小数据丢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数据,减轻对业务系统影响,因此制定出一套合理、完善的备份、恢复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定期对服务器系统执行合理、完善的备份策略,可以确保在必要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业务停机时间以及数据丢失所带来的影响,提高系统可用性以及数据完整性。前提条件是备份都是经过验证的,可恢复的。

2.2 备份内容

备份内容主要是针对服务器运行的操作系统和一些系统关键配置信息进行备份,数据库及应用数据备份内容不在本规范的定义范围之内。

具体备份内容定义如下:

2.3 备份方法

由于磁带是目前性价比比较高、体积小、管理方便的存储介质,建议把备份信息存储在磁带介质上进行保存,提前条件是所备份的服务器需连接有本地磁带机设备供备份管理员使用。以下备份方法是根据运维多年来最佳业界实践经验总结出,具体如下:

2.4 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是根据服务器分类级别定义,针对服务器系统备份内容制定出合理的备份频率、备份数量、保存周期定义,满足业务对服务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要求。

备份策略说明:

1. 备份分为两大类,周期性备份和临时变更备份。

2. 此备份策略针对系统无变更时服务器系统日常运维所需执行的周期性备份操作。

3. 对于服务器系统相关配置的临时变更备份,在评估风险后需进行相关系统配置备份

来确保安全的,可在变更前对系统相关配置进行备份以确保变更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变更结束并验证成功后需重新对系统的相关配置进行备份,备份数为两份,备份保留周期由变更发起人来确定。

4. 备份后的介质在保存周期内不能继续使用,只有保存周期过后才可以被重新循环使

用。

具体服务器系统相关备份策略定义如下:

2.5 介质编码规则

在完成备份操作后,需对备份介质进行介质编码,把编码信息通过专用贴纸粘贴在磁带介质的表面,以方便服务器备份管理员进行介质检索。备份介质编码信息建议采用组合服务器主机名、备份类型、备份序号三个字段信息,每个字段通过下划线进行连接,最终编码格式hostname_type_n。字段详细说明如下:

说明:

1. 此编码规则适用于使用磁带机设备来进行备份的介质编码。对于磁带库设备,由于

会为介质分配条形码识别信息,介质编码可以直接用条形码信息作为介质编码,对于没有分配条形码的磁带介质,可以采用此介质编码规则。

2. 考虑到备份介质是重复循环使用,不建议在编码信息中包含备份时间信息,减少服

务器备份管理员重复进行编码信息粘贴,备份介质的备份时间信息可以从备份记录中获取。

2.6 介质保存

由于磁带介质本身是一种靠磁来保存数据信息的载体,因此,它对保存环境要求极为严格,需要对防尘、防震、防热、防磁、防潮、防霉进行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介质的正常使用,可能会对被保存在介质上的数据实效,最终导致无法恢复。

结合运维对介质管理的最佳实践经验,推荐采用专业的介质保存设备磁带柜来作为介质存储设备,同时,介质保存需确保安全,由专人、专员保管,存放地点固定。

2.7 备份记录

在完成一次备份操作后,服务器备份管理员需要将此次备份的信息登记维护,包含服务器主机名、备份时间、备份大小、消耗时间、介质编码、存放地点,确保备份记录信息的完整性,同时,通过备份记录表可以很方便找到恢复所需的介质设备编码及存放地点。备份记录表模版如下:

2.8 介质生命周期

由于备份介质的生命周期受到备份文件大小、文件数量、备份次数以及备份环境等因素影响,业界对磁带介质的生命周期无具体统一标准,根据运维多年来实施外包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对于按照本规范定义的服务器系统备份内容和备份策略执行的备份介质,建议生命周期为3年(从购买日期起开始计算),对超过3年以上的磁带介质不建议使用,即

使是以前购买的未使用磁带。客户应购买新生产的磁带来替换过期磁带,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9 清洗策略

结合本规范定义的服务器系统备份内容、数据大小及备份频率信息计算,服务器系统所连接的磁带机设备基本上一个月使用一次,考虑到备份数据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对备份服务器的磁带机每两月清洗一次,清洗操作可以安排在备份操作前执行即可。

3 服务器恢复

服务器恢复是指利用备份介质把所备份的数据内容全部或部分还原到服务器系统中。由于在服务器日常运行过程中,无法直接在所备份的服务器进行真实环境恢复操作,但为了验证备份介质的可用性以及备份方案完整性、可靠性以及应对未来系统突发事件发生,需要通过模拟环境来对备份介质以及备份方案进行检验,来确保备份的可恢复性,这种操作称为备份恢复验证。通过备份恢复验证,我们还可以总结出恢复经验以及具体恢复步骤,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速度。

3.1 备份验证

备份验证分为介质验证测试或灾难恢复测试两种。备份验证原则是以服务器系统为单位在最近几次备份内抽样随机进行,不必每个备份都进行,但要保证在一定期限内每台服务器系统的每类备份至少有一次备份被恢复验证过。

1. 介质验证测试是指可以从备份介质中成功提取出个别可用文件,并且可用随机或顺

序检索该备份介质,验证该介质为可用即可。

2. 灾难恢复测试是指模拟真实环境将备份介质的全部内容恢复出来进行测试验证,前

提条件是需要有和所备份服务器相同平台的测试服务器和兼容的磁带机配合。需要

先定义出预测试恢复的时间点,找出与该时间点最接近的备份介质,然后,在该服

务器上实行恢复测试。恢复完毕后需验证恢复系统是否与备份内容定义相同,数据

是否完整、系统是否可用以及恢复的时间点是否是该备份介质记录的时间点。灾难

恢复测试也包含介质验证测试功能。

具体备份验证策略如下:

3.2 恢复方法

根据服务器系统备份内容的制定的备份方法,提供以下恢复方法来进行备份恢复,具体如下:

4 关键角色、职责

角色和职责定义了本规范中涉及到的关键人员的角色、职责以及所需技能的定义描述,确保每个角色能够正确地、合理的执行与之相关操作。

5 关键衡量指标

为了较好地控制规范的遵循质量,必须为规范设置衡量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对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改进。

6 自动化管理建议

服务器的自动化管理指的是利用一些业界成熟的管理工具实现对服务器安装、配置、维护以及安全漏洞检查等操作的自动化管理,它的优点主要是:

?操作自动化—减少人为错误,发现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

?扩充服务器能力—提供快速的服务器裸机安装

?安全性—确保所有的服务器补丁更新

?合规性—快速的查看每台服务器的合规状态

?可见性—动态查看服务器硬件/软件资产状态以及性能状态

?高效性—众多作业并发运行

结合本文档规范的具体内容,建议可以对以下内容实现自动化管理: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研究与分析

IDC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研究与分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IDC机房气流组织的设计对机房制冷效率有重要影响,叙述现有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常见形式。同时重点对IDC机房常见的几种气流组织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比了几种气流组织的优缺点,从理论与实践中探讨各种气流组织情况下冷却的效率。 关键词:IDC、气流组织、空调系统 一、概述 在IDC机房中,运行着大量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发热量大,对环境温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给IDC机房等提供一个长期稳定、合理、温湿度分布均匀的运行环境,在配置机房精密空调时,通常要求冷风循环次数大于30次,机房空调送风压力75Pa,目的是在冷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大风量的循环使机房内运行设备发出的热量能够迅速得到消除,通过高送风压力使冷风能够送到较远的距离和加大送风速度;同时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机房内部的加湿和除湿过程缩短,湿度分布均匀。 大风量小焓差也是机房专用空调区别于普通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做机房内部机房精密空调配置时,通常在考虑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的同时要考虑机房的冷风循环次数,但在冷量相同的条件下,空调系统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对机房环境的温湿度均匀性有直接的影响。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空调冷却效果,而且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气流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地满足要求。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如送风口位置及型式,回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 二、气流组织常见种类及分析: 按照送、回风口布置位置和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气流组织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五种:上送下回、侧送侧回、中送上下回、上送上回及下送上回。 1) 投入能量利用系数 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以投入能量为代价将一定数量经过处理成某种参数的空气送进房间,以消除室内某种有害影响。因此,作为评价气流组织的经济指标,就应能够反映投入能量的利用程度。 恒温空调系统的“投入能量利用系数”βt,定义: (2-1) 式中: t0一一送风温度, tn一一工作区设计温度, tp一一排风温度。 通常,送风量是根据排风温度等于工作区设计温度进行计算的.实际上,房间内的温度并不处处均匀相等,因此,排风口设置在不问部位,就会有不同的排风温度,投入能量利用系数也不相同。 从式(2—1)可以看出: 当tp = tn 时,βt =1.0,表明送风经热交换吸收余热量后达到室内温度,并进而排出室外。 当tp > tn时,βt >1.0,表明送风吸收部分余热达到室内温度、且能控制工作区的温度,而排风温度可以高于室内温度,经济性好。 当tp < tn时,βt <1.0,表明投入的能量没有得到完全利用,住住是由于短路而未能发挥送入风量的排热作用,经济性差。 2) 上送下回 孔板送风和散流器送风是常见的上送下回形式。如图2-1和图2-2所示.

谈金融行业数据中心运维业务的定位与发展V2

谈金融行业数据中心运维业务的定位与发展 ■宇信易诚范广 随着金融行业IT系统数据集中、业务集中,IT系统规模逐渐增大,关联关系日益复杂,所支持系统运行的硬件数量也越来越多,对IT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与连续性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影下,各银行的数据中心逐渐在科技部门(一般称信息技术部)中独立: 随着数据中心的独立,运维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金融IT服务市场中,运维业务已成为业内新兴的产业,在不久的将来,运维业务会成为各金融IT服务厂商必争的业务之一。 一、运维业务的工作重点 1、满足上级监管单位的要求 随着国家银监会2010年114号文《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的下发,对数据中心运维体系建设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明确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灾难恢复管理、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业内监管方面的相关要求还包括《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管理规范》、《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等。所以,数据中心的运维业务首要工作重点是满足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 2、应对业务超常规发展

以某商量银行网银系统交易情况为例,从2006日均交易量200万先笔发展到2007年日均交易量2000万笔,到2011年,日均交易量达到8000万笔,在节假日业务高峰期间,曾达到1亿笔以上。 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城市级商业银行每年交易量的增长速度在100%-150%之间,系统服务器数量也从十几台增加到几百台,所以应对IT系统规模的超常规发展成为运维业务关注的重点之一。 3、满足7*24小时不间断服务 随着银行业务渠道的拓展(许多银行的业务已拓展到海外)以及网络购物的兴起,银行大部分系统对外服务时间基本上形成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形态,这就要求运维服务响应级别随之提高,运维业务满足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成为其工作重点之一。

大数据中心方案设计(机房)

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系统设计方案 (模板)

目录 1.机房设计方案 6 1.1概述 6 1.1.1概述 6 1.1.2工程概述说明 6 1.1.3设计原则7 1.1.4建设内容实施7 1.1.5设计依据8 1.1.6引用标准8 1.1.7设计指标9 1.1.9设计思想及特点11 1.1.10绿色数据中心建设12 1.2装饰装修工程14 1. 2.1机房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室的划分14 1.2.2装修材料的选择14 1.2.3机房装饰的特殊处理17 1.3供配电系统(UPS系统)18 1. 3.1供配电系统设计指标18 1.3.2供配电系统构成20 1.3.3供配电系统技术说明20 1.3.4供配电设计21 1.3.5电池22 1.4通风系统(新风和排风)22 1. 4.1设计依据22

1.4.2设计目标22 1.4.3设计范围22 1.4.4新风系统22 1.4.5排烟系统23 1.4.6风幕机系统23 1.5精密空调系统23 1.5.1机房设备配置分析23 1.6防雷接地系统25 1.6.1需求分析25 1.6.2系统设计25 1.7综合布线系统26 1.7.1系统需求分析26 1.7.2机房布线方案27 1.7.3子系统主要技术说明27 1.8门禁系统28 1.8.1需求分析28 1.8.2系统设计28 1.9机房视频监控29 1.9.1项目概述29 1.9.2设计原则29 1.9.3总体目标30 1.9.4设计依据30 1.9.5机房视频监控规划31 1.10环境集中监控系统33 1.10.1概述33 1.10.2设备监控分析33 1.10.3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平台一套35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及信息化终端设备维护方案 一、概况 xxx客户数据中心机房于XX年投入使用,目前即将过保和需要续保运维的设备清单如下:

另外,全院网络交换机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已全部过保,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维保的意义 通过机房设备维护保养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设备故障时,可提供快速的备件 供应,技术支持,故障处理等服务。 通过系统的维护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做到为客户排忧解难,减少客户人力、物力投入的成本。为 机房内各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可延迟客户设备的淘汰时间,使 可用价值最大化。 通过引入专业的维护公司,可以将客户管理人员从日常需要完成专业性很强 的维护保养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客户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信息或科技部门 的自身职能。 通过专业的维护,将机房内各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整理,进行数据分析,给

客户的机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投入提供依据。 三、维护范围 1、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 2、数据中心信息化系统 3、全院信息化终端设备 4、数据库及虚拟化系统 四、提供的服务 为更好的服务好客户,确实按质按量的对设备进行维护;我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厂商维护标准,结合自身多年经验积累和客户需求,制定了一套自有的服务内容: 1、我公司在本地储备相应设备的备品备件,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免费更换新的器件,保障设备使用安全。 2.我公司和客户建立24小时联络机制,同时指定一名负责人与使用方保持沟通,确保7*24小时都可靠联系到工程技术人员,所有节日都照此标准执行。 3.快速进行故障抢修:故障服务响应时间不多于30分钟,2小时内至少2人以上携带相关工具、仪器到达故障现场,直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4.我公司对维修维护的设施设备的使用性能负责,在维修维护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保证设施设备的性能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在维修维护间,我方应对设施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做出评估,并进行恰当的预防性处理,以保证设

机房新风系统设计方案讲课教案

机房新风系统设计方案 空调与新风系统,是运行环境的保障。高可靠的机房设备运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计算机场地系统终年是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运行的。只有窗户密封才能保证系统温、湿度正常运行。机房里的计算机设备要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对环境中的灰尘数量有严格的要求,这些都对空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机房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需要选用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同时机房还必须补充新风,自然界的新风只有通过新风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机房,形成内部循环,并对新风进行过滤,使之达到一定的净化要求。 一、为什么要装机房新风系统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的使用功能是为保证机房设备能够连续、稳定、可靠地运行,需要排出机房内设备及其它热源所散发的热量,维持机房内恒温恒湿状态,并控制机房的空气含尘量。为此要求机房精密空调系统具有送风、回风、加热、加湿、冷却、减湿和空气净化的能力,机房精密空调系统是保证良好机房环境的最重要设备,应采用恒温恒湿精密空调系统来满足新风系统的需求。 目前机房新风系统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大型机房,一般都装有新风系统,还有一些网吧也开始安装新风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去一些高档网吧或者休闲区,不会感到一股燥热难受的气息,这是因为它们装了机房新风系统,24小时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二、机房新风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当室内空调回风和室外新风分别成正交叉方式经热交换器时,由于平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度差和水蒸汽分压力差,两股气流间同时产生热传质,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当安装在系统上的全热交换器在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回风中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回风干燥,是新风从空调回风中获得热能,使温度升高,同时被回风加湿。 三、机房新风系统作用 机房新风换气系统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给机房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和维持机房对外的正压差。新排风系统的风管及风口位置应配合空调系统和室内结构来合理布局。

中型数据中心机房的规划与设计

中型数据中心机房的规划与设计 2009-04-30 10:08:43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朱利伟 信息化与数字化成为各个企业、行业提高速度、提高效率,获得效益的关键手段,而全球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愈来愈成熟,为我们追求效益提供了方法、手段、标准。 (1)数字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等等,相关活动全部进行数字化 (2)无纸化:过去基于传真、电话的定单模式不能适应数字化的要求,企业或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进行,办公方式转为无纸化办公。 (3)集中化:分散的信息化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信息孤岛不能带来速度和效率提高。当前信息化的趋势是集中管理、集中存储、集中传输、集中交换,带来信息化的集中效应,这种集中效应表现在数据中心的兴起(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集中化的趋势,需要数据中心承载 1 数据中心的物理模型 数据中心的作用与目的是完成信息的集中管理、集中存储、集中传输、集中交换,从而实现信息集中效益。 在数据中心中,存在两个层面的平台:网络平台和动力平台(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中心(DC)物理模型的定义 2 数据中心的级别与分类: 根据美国TIA 942标准与Uptime Institute的定义,将数据中心的可用性等级分为

四级(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新制定的《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将电子信息机房定义为A、B、C三类,其中A类要求最高(如表2所示)。 表2 按机房的规模,可以分为超大型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中型数据中心和小型数据中心等。 ◆超大型数据中心,通常面积大于2000m2,服务器机柜数量大于1000个; ◆大型数据中心,通常介于800~2000m2,服务器机柜数量200~1000个; ◆中型数据中心,面积为200~800m2,机柜数量为50~200个; ◆小型数据中心,面积为30~200m2,机柜数量为10~50个; ◆无专门场所的服务器/交换机机柜应用等。 以上规模划分是实际工作中的大致划分方法,并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与参照指标体系。划分的目的也仅仅是便于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等。 本文专门针对中型数据中心机房,探讨相关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标准、方法和实践。 3.1 机房选址 我国《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对机房选址提出了要求,综合美国数据中心标准TIA 942-2005,对数据中心选址可以参考以上标准。 实际工作中,对于中型数据中心机房的选址,用户通常选择与办公大楼等设施在一起,便于管理与维护。对于办公大楼来说,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大楼的电力是否足够给数据中心使用。办公大楼在设计与建设的时候,主要面向人员办公需要,属于轻载荷的供电设计。而数据中心的设备供电量要求巨大,这样的重载

数据中心空调设计浅析

数据中心空调设计浅析 数据中心空调设计浅析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服务器集成度的提高,数据中心机房的能耗急剧增加,这就要求数据中心的空调设计必须高效、节能、合理、经济,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浅谈下数据中心空调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关键词:数据中心气流组织机房专用空调节能措施 数据中心是容纳计算机房及其支持区域的一幢建筑物或是建筑 物中的一部分。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数据处理设备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保证数据通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浅析一下数据中心机房空调设计的特点和机房空调的节 能措施。 一、冷源及冷却方式 数据中心的空调冷源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直接膨胀风冷式系统、直接膨胀水冷式系统、冷冻水式系统、自然冷却式系统等。 数据中心空调按冷却方式主要为三种形式:风冷式机组、水冷式机组以及双冷源机组。 二、空调设备选型 (1)空气温度要求 我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中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划分成 3级。对于A级与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其主机房设计温度为2 3±1°C,C级机房的温度控制范围是1 8―2 8°C 。 (2)空气湿度要求 我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中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划分成3级。对于A级与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其主机房设计湿度度为40―55%,C级机房的温度控制范围是 40―60%。 (3)空气过滤要求

在进入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前,室外新风必须经过滤和预处理,去除尘粒和腐蚀性气体。空气中的尘粒将影响数据机房设备运行。 (4)新风要求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必须提供适量的室外新风。数据通信机房保持正压可防止污染物渗入室内。 三、气流组织合理布置 数据中心的气流组织形有下送上回、上送侧回、弥漫式送风方式。 1.下送上回 下送上回是大型数据中心机房常用的方式,空调机组送出的低温空气迅速冷却设备,利用热力环流能有效利用冷空气冷却率,如图1所示为地板下送风示意图: 图1地板下送风示意图 数据中心内计算机设备及机架采用“冷热通道”的安装方式。将机柜采用“背靠背,面对面”摆放。在热空气上方布置回风口到空调系统,进一步提高制冷效果。 2.上送侧回 上送侧回通常是采用全室空调送回风的方式,适用于中小型机房。空调机组送风出口处宜安装送风管道或送风帽。回风可通过室内直接回风。如图2所示为上送侧回示意图: 图2上送侧回示意图 四、节能措施 1、选择合理的空调冷源系统方式 在节能型数据中心空调冷源形式的选择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冷源系统形式的节能性以外,还要综合考虑数据中心的规模、数据中心的功率密度、数据中心的投资规模、工作人员的维护能力、数据中心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数据中心的基础条件等。 2、设计合理的室内空气温湿度 越低的送风温度意味着越低的空调系统能量利用效率。笔者认为冷通道设计温度为l5―22℃,热通道为25―32℃。 3、提高气流组织的效率 数据中心空调气流组织应尽量避免扩散和混合。在数据中心机房

数据中心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编制说明 (4) 一、编制依据 (5) 二、工程概况 (6) 三、施工总平面布臵及说明 (8) 四、施工准备 (9) 1. 现场准备 (9) 2. 技术准备 (9) 3. 劳动力准备 (10) 4. 材料准备 (11) 5. 机械设备准备 (12) 五、施工部署 (12) 1. 工程项目组织机构 (12) 2. 各部门职责 (13) 3. 总体部署原则 (15) 4. 施工协调管理: (16) 5. 协调方式 (17) 6. 施工垃圾处理: (18) 7. 施工临时用电计划 (18) 六、工程施工计划及其说明 (21) 1. 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21)

2.技术工人需用计划( 见表6-1) (21) 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需用计划(见表6-3、表6-4) (22) 4.节约计划(降低成本措施) (23) 5.技术节约措施 (24) 七、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 (26) 1.总施工工艺流程 (26) 2.机房内吊顶板施工方法 (26) 3.墙面彩钢板施工工艺 (27) 4.玻璃隔墙安装施工工艺 (27) 5.抗静电活动地板铺设施工工艺 (28) 6.玻化砖铺设施工工艺 (29) 7.电气安装施工工艺: (30) 8.空调工程安装施工工艺 (41) 9.机房集中监控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程序及要求: (43) 10.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及工艺要求 (44) 11.机房监控工程: (49) 12.KVM系统施工方案及工艺要求: (51) 13.消防报警系统工艺流程 (53) 八、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54) 1.质量方针 (54) 2.质量目标 (55) 3.工期目标 (55)

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基础设施规划指南

避免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基础设施因过度规划造成的资金浪费

典型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基础设施最大的、可以避免的成本就是过度规划设计成本。数据中心或 网络机房中的物理和供电基础设施利用率通常在50%-60%左右。未被利用的容量就是一种原本可以避免的投资成本,这还代表着可以避免的维护和能源成本。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与过度规划设计有关的情况和统计数据。接下来,讨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后,介绍避免这些成本的新的架构和实现方法。 任何从事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产业的人都曾见过未被利用的数据中心空间、功率容量以及数据中心中其他未加利用的基础设施。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量化,对讨论中用到的术语进行定义是很重要的。 表1中定义了本文中有关过度规划设计的术语: 建模假设 为了收集并分析过度规划设计的相关数据,施耐德电气对用户进行了调查,并开发了一个简化模型来描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容量规划。该模型假设: ?数据中心的设计寿命为 10 年; ?数据中心规划有最终的设计容量要求和估计启动IT 负载要求; ?在数据中心典型生命周期过程中,预期负载从预期的启动负载开始呈线性增长,在预期生命周期一半的时候,达到预期最终容量。 由以上定义的模型得出下面图 1 显示的规划模型。我们假定,它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步到位”模式的系统规划模型。 简介有关过度规划设计的情况和统计数据表1 过度规划的相关定义

上图显示了一个典型的规划周期。在传统的设计方案中,供电和冷却设备的安装容量与设计容量相等。换句话说,系统从一开始就完全建成。根据计划,数据中心或网络机房的预期负载将从30% 开始,逐步增加到最终预期负载值。但是,实际启动负载通常小于预期启动负载,并且逐步增长到最终实际负载;最终实际负载有可能大大小于安装容量(注意:由于冗余或用户希望的额定值降低余量,实际安装设备的额定功率容量会大于计划安装容量)。 第143号白皮书《数据中心项目:成长模型》详细讨论了数据中心的规划以及制定一个有效的成长计划战略的关键要素。 实际安装数据收集 为了了解实际安装的情况,施耐德电气从许多客户那里收集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实际安装设备调查和客户访谈获得的。结果发现,预期启动负载通常只有最终设计容量的 30%,预期最终负载只有预期设计容量的80%-90%(留有安全余量)。进一步发现,实际启动负载通常只有最终设计负载的20%,而且实际最终负载通常为设计容量的 60% 左右。图 1 汇总了这些数据。根据设计值,通常的数据中心最终的容量设计比实际需要大 1.5 倍。在刚刚安装或调试过程中,超大规模设计甚至更加显著,通常在 5 倍左右。 与过度规划设计相关的额外成本 与过度规划设计相关的生命周期成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图 1 阴影部分指出了与投资相关的额外成本。阴影部分代表平均安装设备中未利用的系统设计容量的部分。额外容量可直接导致额外的投资成本。额外投资成本包括额外供电设备和冷却设备的成本,以及包括布线和管路系统的设计开销和安装成本。 对于一个典型的 100 kW 数据中心,供电和冷却系统有550万人民币(55元人民币/W )左右的资本成本。分析表明,这个投资的 40% 左右被浪费掉了,相当于 220万人民币。在使用早期,这个浪费甚至更大。算进资金周转的时间成本之后,由于过度规划设计导致的损失几乎等于数据中心50%的投资成本。也就是说,单单原始资本的利息几乎就能够满足实际资本一般的需求。 与过度规划设计有关的额外生命周期成本还包括设施运行的开支。这些成本包括维护合同、消耗品和电力。如果设备按制造商的说明进行维护,年维护费用一般是系统成本(投资成本)的10%左右,因此,数据中心或网络机房的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几乎等于投资成本。由于过度规划设计会产生未充分利用的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必须加以维护,所以会浪费很大一部分的维护成本。以 100 kW 数据中心为例,系统生命周期过程中浪费的成本约为 950万人民币。 0% 20% 40% 60%80%100%120% 012345678910 容量百分比数据中心运行年份 图1 数据中心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设计容量和预期负载要 求

绿色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绿色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北京中普瑞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普瑞讯),是成立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了多名在硅谷工作过的专家,率先将机房制冷先进的氟泵热管空调系统引进到中国。 氟泵热管空调系统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IDC机房,通信机房核心网设备,核心机房PI路由器等大功率机架;中普瑞讯对原有的产品做了优化和改良,提高节能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 中普瑞讯目前拥有实用专有技术4项、发明专有技术2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合肥通用所、泰尔实验室检测报告;中国移动“绿色行动计划”节能创新合作伙伴,拥有国家高新企业资质。 中普瑞讯的氟泵热管空调系统技术融合了结构简单、安装维护便捷、高效安全、不受机房限制等诸多优点,目前已在多个电信机房得到实地应用,取得广大用户一致认可,并获得相关通信部门的多次嘉奖。 中普瑞讯的ZP-RAS氟泵热管背板空调系统专门用于解决IDC高热密度机房散热问题,降低机房PUE值,该系统为采用标准化设计的新型机房节能产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室内部分,ZP-RAS-BAG热管背板空调。 第二部分,室外部分,ZP-RAS-RDU制冷分配单元。 第三部分,数据机房环境与能效监控平台。 中普瑞讯的ZP-RAS氟泵热管背板空调体统工作原理:室外制冷分配单元(RDU)机组通过与系统冷凝器(风冷、水冷)完成热交换后,RDU通过氟泵将冷却后的液体冷媒送入机房热管背板空调(BGA)。 冷媒(氟利昂)在冷热温差作用下通过相变实现冷热交换,冷却服务器排风,将冷量送入机柜,同时冷媒受热汽化,把热量带到RDU,由室外制冷分配单元(RDU)与冷凝器换热冷却,完成制冷循环。 1.室外制冷分配单元(RDU)分为风冷型和水冷型两种。制冷分配单元可以灵活选择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室外RDU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自动切换工作模式,当室外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可以利用氟泵制冷,这时压缩机不运行,充分利用自然免费冷源制冷,降低系统能耗,同时提高压缩机使用寿命。 北方地区以北京为例每年可利用自然冷源制冷的时间占全年一半以上左右。从而大大降低了机房整体PUE值,机房PUE值可控制在较低的数值。 2.热管背板空调(ZP-RAS-BGA)是一种新型空调末端系统,是利用分离式热管原理将空调室内机设计成机柜背板模

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智能新风系统及送风优化节能施工 一、IDC机房环境要求 根据《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机房电源、空调环境设计规范(暂行)》,机房环境规定如下: 1、以通信行业标准规定的通信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数据网络设备)的正常使用环境要求为基础,确定数据中心机房的环境要求。 2、机房环境温湿度要求:AA级、A级机房温度为21-25℃,相对湿度40%-70%;B、C级机房温度为18-28℃,相对湿度40%-70%,温度变化率小于5℃/h,且不结露。 3、机房洁净度要求。机房内灰尘粒子应为非导电、非导磁及无腐蚀的粒子。灰尘粒子浓度应满足: (1)直径大于等于0.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18000粒/升; (2)直径大于等于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300粒/升。

二、设计依据及节能诊断 2.1 设计依据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机房电源、空调环境设计规范(暂行)》 《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机房电源、空调环境验收规范(暂行)》 《数据中心机房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 2.2 负荷计算 根据IDC 机房的负荷特点,四楼、六楼负荷为200kW ,预配置四台智能通风机组,五楼负荷为50kW ,预配置单台智能通风机组,单台机组需承担的负荷为50kW ,则新风量: 1492510 1.0051.250 3600T C 3600W Q p =???=?= ρm 3/h 故机组的设计风量为15000 m 3/h 。

三、节能改造方案 3.1 改造方案 考虑到本项目工程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情况,拟采用智能新风系统,结合优化送风方案,在室内外温差大于10℃时,运行本系统可停开现有机房空调,预计年节电率可达60%左右,具体方案如下: 3.1.1本系统采用智能新风系统,直接利用室外新风对室内进行降温;在新风引入口加设自洁式过滤器,减少引用新风对机房带来的洁净度的威胁。 3.1.2未做精确送风的机房气流组织采取下送上回的方式,将处理后的空气送到列间的下方,优化气流组织;安装有风管精确送风的机房,将新风系统的送风并入机房原有送风系统,统一按需送入指定位置。 3.1.3采用智能新风技术克服了自然冷源利用时空间的局限性,同时配合智能温湿度控制和中效过滤技术,提高了系统的节能效果和安全性。 3.2 系统原理说明 本方案采用机房智能新风系统进行新风换气、降温,其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系统包括自洁式滤筒、混合段、活性炭过滤段、亚高效过滤段、送风段等,根据室内外环境温湿度参数系统分为三种工况运行。 图2 智能系统系统原理示意图 表1 MZT系列设备参数表 型号送风量 (m3/h)排风量 (m3/h) 显冷量 (kW) 功率 (kW) 外形尺寸 (W×D×H,mm) 过滤等级 MZT-50 15000 13000 50 3.55 1500×750×1850 三级备注:1、电力室排风为送风量的105%,即排风为15750m3/h;2、三级过滤为初效过滤、活性炭(除硫)过滤和亚高效过滤。

现代化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设计

现代化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设计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是计算机机房建设的很重要的环节。计算机机房工程不仅 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 管理经验。计算机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 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由于计算机机房的环境 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要求。因此,一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 具有可扩充性的具有绿色理念的现代化机房。一个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建设一般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装饰装修系统工程、供配电系统工程、空调和新风系统 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防雷系统工程以及消防系统工程等。而每个系统 工程又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成。正是由这 些不可再分的单项工程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数据中心的有机体。 1 装饰装修系统 1.1 设计理念 机房内的装饰设计从风格上一般力求简洁、明快;从使用功能上吊顶和地板可拆卸以便维护,甚至有的用户要求墙面也要做到可拆卸;从功能分区上要遵循机房使用的一些基本需求,如更衣室、缓冲间、主机房、维修间、备品备件室、监控中心、参观走廊等都是必备的功能划分;从平面布局上力求合理和实用;从 层高的考虑上不可一味追求大空间,这样会加大空调的配置,也不能太过低矮 会造成压抑等不适感,同时过矮的情况下如果摆放机柜过密还会影响机柜操作 区域的照度;层高一般宜在2400mm左右,不宜高于3000mm,不宜低于2200mm. 1.2 设计要点 (1)隔断的设计 为了保证机房内不出现内柱,机房建筑常采用大跨度结构。针对计算机系 统的不同设备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便于空调控制、灰尘控制、噪音控制和机房 管理,往往采用玻璃隔断墙将大的机房空间分隔成较小的功能区域。机房外门 窗多采用防火防盗门窗,机房内门窗一般采用无框大玻璃门,这样既保证机房 的安全,又保证机房有通透、明亮的效果。 (2)地面设计

数据中心新风系统设计以及热密度

以及热密度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数据中心新风系统设计以及热密度数据中心新风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新风主要为提高数据中心内空气质量,保持正压,以及保证人正常工作的需求。 每人$40m3/h; 维持机房正压所需的新风量(主机房对走廊或其它房间之间的正压N5Pa、对室外的正压^lOPa) o 数据中心应确定一个适宜的新风量,新风量过小或过大不能满足机房温、湿度和洁净度的要求。建议按维持数据中心所需正压值和每人>40m3/h两项中的较大值计算新风量。维持机房正压所需新风量较难计算。要维持机房对走廊(或其它房间)的正压N5Pd,则通过机房门窗等缝隙的出风速度事s,新风量应为缝隙总面积与出风速度的乘积;山于缝隙总面积很难计算,因此维持机房正压所需的新风量亦难于计算。 山于维持机房正压所需新风量难以计?算,根据经验及参照洁净室的设讣,可按1-2次换气/h 来讣算新风量。若机房四周围护结构的密封性较好,可采用$1次换气/h来讣算新风量;若密封性较差,可适当提高换气次数并采取密封措施。最有效并且节能的办法是对四周围护结构采取密封措施,特别应注意活动地板下和吊顶内的密封,所有穿过机房用护结构的管线敷设后均应将孔洞封堵严密防止漏风。 新风量大的优点在于: 1)较易维持机房的正压;2)可供给工作人员较多的新鲜空气。 缺点在于: 1)在我国许多地区,夏季新风热、湿负荷均较大,若新风量大,将会给空调系统增加较大的

负担;例如夏季若将5000m3/h新风处理到机房内的状态(温度23°C、相对湿度55%),北京地区需冷负荷,上海地区需冷负荷72kWo 2)在较寒冷的地区,若冬季新风量大,所需的加湿量和加热量均较大。例如冬季若将 5000m3/h新风处理到机房内的状态(温度20°C、相对湿度55%),北京地区需加湿量h;大型机房专用空调机每台的加湿量仅8-10kg/h,若新风量大将给空调系统增加很大负担。在较寒冷的地区,冬季若直接将大量新风未经加热直接送入机房,当新风温度低于机房露点温度时易引起结露现象,此时须将新风加热后再送入;若新风量大,所需加热量大,造成能源的浪费。 3)新风量大,所需新风过滤器数量多,初投资和维护工作量均较大。 新风量小的优点在于: 1)夏季处理新风所需空调负荷小,冬季所需加湿量和加热量亦小,节省初投资和运行能量;2)所需新风过滤器数量少,初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均较小。 新风量小的缺点在于: 1)较难维持机房所需的正压值。若机房正压值低其至是负压,机房的温湿度和洁净度很 难维持;

2020年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2020年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第一章机房工程方案 1 机房工程设计概述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计算机机房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工程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计算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 由于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本方案项目包括装修工程、配电工程、空调工程、设备监控工程、闭路电视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七大部分。本方案书根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设计和施工。 1.1 设计原则 xx 上海公司数据中心机房是 xx 上海公司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高安全可靠灵活的、开放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当前的需求,兼顾未来的业务需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数据中心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xx 上海公司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公司,所以其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标准化: 在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结构设计,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工程的可分期性: 在该IDC 项目设计中,数据中心机房的工程和设备都为模块化结构,相当于将该工程分期实施,而各期工程可以无缝结合,不造成重复施工和浪费 经济性 / 投资保护: 应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 xx 上海公司数据中心机房,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并延长已有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 可管理性:

IT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白皮书

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T服务白皮书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运维服务概述 (4) 1、 (4) 2、 (4) 3、 (4) 第二章监控巡检服务 (4) 1、实时监控 (4) 2、日常监控 (4) 第三章服务器运维管理服务 (4) 1、服务器健康检查 (4) 2、服务器日常维护 (5) 3、服务器配置管理 (6) 4、服务器性能管理 (7) 第四章网络运维管理服务 (8) 1、网络拓扑规划和优化 (8) 2、网络设备安装、配置、调试 (8) 3、网络设备“高可用”配置和维护 (8) 4、网络设备性能管理 (8) 第五章存储运维管理服务 (8)

1、存储设备安装、配置、调试 (8) 2、存储容量空间管理 (8) 3、存储性能管理 (8) 第六章数据库管理服务 (8) 1、数据库安装、配置、调试 (8) 2、数据库性能管理 (8) 3、数据库容量空间管理 (8) 4、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管理 (8) 第七章安全管理 (8) 1、服务器安全管理 (9) 2、网络安全管理 (9) 第八章管理制度、流程 (9) 1、服务支持 (9) 2、服务交付 (9) 第九章应急管理 (9) 1、应急预案开发和维护 (9) 2、应急演练 (9)

第一章运维服务概述 1、 2、 3、 第二章监控巡检服务 1、实时监控 2、日常监控 第三章服务器运维管理服务 1、服务器健康检查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将故障排除在发生之前至关重要。健康检查服务是鹏博士提供的一项针对设备的非常有效的事故预防服务,是主动式服务的一种。通过健康巡检服务可以尽早发现系统的问题或潜在问题,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健康巡检将帮助客户从技术角度对正在运行的服务范围内系统的技术特征、故障隐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和目前系统资源状况,制定合理、可行的系统扩容、改造、维护计划,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服务内容如下: 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健康检查计划、方案、流程;

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建设方案 1.概述 随着在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某公司拟设数据中心,对中小企业提供电信级数据服务。目前,该公司计划建立一个1000平米的数据中心,初始阶段,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内容以专线租用和主机托管为主。随着业务的发展及收藏的增加,会逐步发展成应用服务供应中心。用户也会扩展到城镇居民,即同时作为智能小区的服务中心。 1.1数据中心机房基础建设 1.1.1机房选址 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机房建设是数据中心机房基础建设的基本条件。这里我们提出选址中必须注意的10个方面供用户参考。 ◆使用面积达到规划的要求 ◆建筑物内部由扩展空间 ◆避免附近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源 ◆所在建筑物本身及周围无安全隐患 ◆便于光纤的接入 ◆足够的电力容量及用电安全性 ◆楼板承重满足功能需要 ◆楼层净高符合使用要求 ◆专业空调系统室外机能有合理的摆放位置 ◆能提供满足技术要求的发电机房及油库 1.1.2工程项目设计 作为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首要任务,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是十分重要的起步。优秀的设计,合理的性价比及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是建设一个成功的数据中心机房的重要保证。 通过我们对数据中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下面规划出一个数据中心工程应该具备的若干子系统。 (1)装修子系统 (2)电力及地线子系统 (3)空调冷却及新风子系统 (4)烟雾检测及灭火子系统 (5)漏水检测子系统 (6)门禁保安及监控子系统 (7)结构化布线子系统 (8)事故广播子系统 (9)设备总控子系统 (10)监控中心控制子系统 当然,在具体项目的规划中不必要对每一个子系统都进行逐一描述,但是应该在设计中考虑到每一个子系统的功用和针对项目本身的实现方式。 1.1.3项目施工与管理 项目的施工与管理是数据中心机房基础建设的重头戏,也是一切设计规划得以正确实现的重要保证。 我们作为一个成熟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商对每一个项目的施工和管理都倾注了极大的力量。组织专业水平高的工程队伍,我们强调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角落,对项目的施工和管理有着自己的规范。 ◆制定先进,严格,规范的施工组织计划

数据中心运维投标书

数据中心运维投标书 **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投标申请及声明 致:****采购中心 根据贵方为项目招标的投标邀请(项目编号:),签字代表(姓名、职务)经正式授权并代表投标人(投标人名称、地址)提交下述文件正本一份,副本四份: 1.投标文件 2.投标一览表 3.投标分项报价表 4.服务产品说明一览表 5.偏离表 6.资格(资质)证明文件[包括招标公告中要求提供的资格(资质)证明材料] 7.招标文件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8.投标诚信承诺书 在此,签字代表宣布同意如下: 1.我方完全了解在本项目招标公告中公布的采购预算,并承诺各包件的投标价不超预算。所附投标一览表中规定的各包件应提供和交付的服务的投标价为: (以人民币元为单位,用文字和数字分别表示)。 2.我方将按招标文件的规定履行合同责任和义务。 3.我方已详细审查全部招标文件,包括澄清文件(如有的话)以及全部参考资料和有关附件,我方完全理解并同意放弃对这方面有不明及误解的权利。 4.我方接受本项目招标文件“投标资料表”中所规定的投标有效期。。 5.我方同意提供按照贵方可能要求的与其投标有关的一切数据或资料,完全理解贵方不一定要接受最低价的投标或收到的任何投标,完全理解并接受招标人和招标机构对评标资料保密且不解释落标原因。 6.我方已按照本项目招标文件中所附的《资格(资质)性检查表》以及《符合性检查表》进行了自查,对招标机构根据《资格(资质)性检查表》判定无效投标以及评标委员会根据《符合性检查表》判定非实质性响应投标无任何异议。

7.我方同意按照《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询问或质疑。我方已经充分行使了对招标要求提出质疑和澄清的权利,因此我方承诺不再对招标要求提出质疑。 8.与本投标有关的一切正式往来信函请寄: 地址:邮编: 电话:传真: 手机:电子邮件: 投标人法人授权代表签字 投标人名称 公章 日期 开户银行 账号

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IT运维总体架构及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IT运维总体架构方案

目录 一、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3) 二、运维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 (4) 1.运维服务制度和流程 (5) 2.运维服务组织和队伍 (5) 3.运维服务工作流程 (5) 4.运维技术服务平台 (5) 三、运维的围 (6) 1.全国集中的核心应用系统 (6) 2.分行部署的核心应用系统 (6) 3.分行自建系统 (6) 四、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的容 (7) 1.运维管理制度建设 (7) 2.运维技术服务平台 (7) (1)整合分行IT监控平台 (7) (2)运维事件响应中心 (8) (3)运维服务管理系统 (8) (4)运维知识库建设 (8) (5)运维辅助分析系统 (9) 3.运行维护管理流程 (9) (1)事件管理 (10) (2)问题管理 (10) (3)变更管理 (11) (4)配置管理 (12) 4.运维项目管理流程 (13) 5.运维知识库系统 (14) 6.运行维护队伍建设 (15) 7.运行维护制度建立 (15)

中国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IT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应包含运维服务制度、流程、组织、队伍、技术和对象等方面的容。同时结合人民银行的业务特色,整合运维服务资源,规运维行为,确保服务质效,形成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一体化运维体系,从而保障人民银行数据集中条件下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持续运行。 一、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完善的运维服务制度、流程为基础。为保障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制定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规,确定各项运维活动的标准流程和相关岗位设置等,使运维人员在制度和流程的规和约束下协同操作。 二是以先进、成熟的运维管理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统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运维事件的全面采集、及时处理与合理分析,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 三是以高素质的运维服务队伍为保障。运维服务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运维服务人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运维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做好各项运维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