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情况综述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情况综述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情况综述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情况综述

亚加达外语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一社会及行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1、社会及行业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整体发展潮流之中,带有现代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国外各行业开始纷纷进入,因而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涌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急需一大批既懂专业又会英语的人才从事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活动。尤其是不少国内许多企业迫切需要熟悉国际惯例、了解国际市场运作机制、掌握国际业务操作方法,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的外向型人才。

广东省作为沿海开放、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又是一个外贸进出口大省,1990~2012年的22年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由418.98亿美元增长到6834.92亿美元,增长了16.31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6.78%。广东省外贸总额的基数较大,在全国外贸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广东省外贸总额对全国外贸总额的贡献超过了1/4。这些外贸企业和民营企业虽然在快速发展,但企业的规模不大,稳定性相对差一些,本科生及更高学历者往往不愿到这些企业或不愿长时

间在此就业。中职学生也接受了相应的基础、专业知识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但他们适应性较强,在择业标准上也能放低要求,能符合多层次、多行业的企业的要求,较适合进入民营外贸企业就业。近几年来,许多外贸公司已将目光转移到中职层次的学生。

2、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外贸、金融、商业、旅游、涉外企业等部门从事外贸业务、经营管理、现代营销、涉外秘书等工作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5年之内,外贸人才缺口将达到80至100万人。同时这些企业对从事对外商务工作的业务人员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二年的人才市场显示,商务英语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十大热门职业中商务英语将排在前列。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3、专业现状

商务英语在今天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许多专科、本科院校已经设置了这个专业,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成功的经验。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目标

1、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岗位技能为中心,依托民营外贸企业培养人才,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以较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和企业。

2、建设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基本始终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功训练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将教学过程和就业结合起来,以较全面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打造我们专业学生的特色。

3、建设目标

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界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人才。

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这一框架下,我们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本专业主要面向国际贸易、货运代理、报关报检及国际物流等企事业单位,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掌握国际商务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从事各类外贸生产服务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货运代理员、报检员、报关员、外销员、中英文秘书、星级酒店从业人员、涉外咨询、办公室文员等工作。

三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

该专业现已拥有教师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人.

(1)校本培训:培训以进行教学基本技能的教育和实践为主,主要包括职教理论、职业道德、学生心理、教学管理和教学技能等内容。同时,实施“以老带新”制度,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岗位的职责要求,熟悉教学过程及其各个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校内公开课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提高和发展。

(2)企业实践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锻炼。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只有到进出口企业从事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有了实际的工作经历,才能将课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3)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积极倡导在职学位学历教育,以提高教师队伍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位学历层次,改善专业知识结构。

(4)职业资格培训:鼓励教师按照有关规定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关证书。

(5)骨干教师培训: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

积极安排符合文件要求的教师参加培训。

2、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由于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社会相关企业实现,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建立学校同实践基地密切的合作关系,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把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校内教学管理放在同等地位。要走出校门,扩大同企业的联系,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形成一批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而又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建设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是利用学院的现有资源,将语音实验室作为校内实训基地;二是依靠学院的经费支持,借助社会力量和有关单位的合作来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3、课程建设

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将本专业技能所需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并整合,建立基础理论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知识模块、实训课等多个课程模式,由核心课程、相关课程、选修课程组成。其中,加大实训、实习的比重,占整个课时的20%,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应用和实操能力。同时,对选修课的选课方法和选修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要求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开设适合本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商务英语专业

除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专业英语课程外,主要有商务阅读、商务口语、听力、语法四门主干课程,每门课程开设时间多为2~4个学期。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能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并渐入佳境,教材的选择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应该能体现循序渐进和渐入佳境的原则。近两年来,我们对阅读、听力和口语课程的教材做了相应的调整,形成了从基础阅读到商务阅读、从基础听力到商务听力、英文听打、从基础口语至商务口语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明确了以职业技能资格考证为第二证书的“双证”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英语+商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英语人才(表1)。

表1 商务英语专业所需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证书名称相关课程证书类型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1-3级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

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

必考

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必考

外贸跟单员资格证书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单

证实务

选考

全国商务英语一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外贸函电选考

综合夹训》、《报关实务》、《国际经贸法规》、《商务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和“跟单员考证培训》将全省英语技能比赛项目植入本专业课程体系,即将图片描述环节融入《英语口语》,将英文听打环节融入英语听力。进行改革之后,课程的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最新的知识、技能及成果能得以随时补充进来,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更为明确,效率有较大提高。

4、积极参与全省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我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从人力到物力,积极备战。首先在全校积极开展“英语演讲比赛”,以配合全省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我校参照广东省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形式,每年举办英语演讲大赛选拔赛,并安排辅导老师对选拔出来的选手进行强化培训并且专门成立英语演讲协会,由非常有经验的教师执掌培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在近两年的英语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校09级的周颖同学更是取得了全国中职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最佳口语奖。通过技能比赛,学生和老师都有了展示自己专业水平的大舞台,对本专业的核心技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更有专业认同感,激发了师生共同打造专业的信心和决心。

四结语

经过6年多的建设,商务英语专业已成为全校招收普通初中毕业生中数量较大、注重应用特色的专业。2010级学生就业率达到96%。我们有信心实现“英语基础扎实,商务技能娴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日语专业的建设

商务日语是广州亚加达外语职业技术学校中专的第二大专业,是适合改革开放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

一、商务日语人才的知识与技能需求

当代社会,由于电话、传真、计算机等的相继登场,中日语言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不再是进行单纯的文学翻译、语言翻译,已经开始从单个行业向各个行业转变。计算机、工业、农业、贸易、会计等相关的专业日语术语都应运而生。综合所有进行中间贸易、或是交易等的企业来看.没有一个企业是需要只懂得日语交流的人才的,他们需要这些日语人才懂得和他们企业相关的一些专业日语。,这应当是长三角经济圈最需要的人才。电子类行业的企业,需要这些日语人才懂得电子相关的专业术语;计算机行业类的企业,需要这些13语人才懂得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术语;工业行业类的企业需要这些日语人才懂得工业、机械相关的专业术语等。各个企业及社会团体根据自身业务的性质,对日语专业的学生除了有一般性的日语基础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具有所从事的企业以及所负责的岗位所要求的具体知识与技能。因此,中职类学校日

语专业教育中函电日语、商务日语的训练尤为重要。这样,毕业生才可以尽快上手工作,学以致用,成为企业实实在在需要的,重用的人力资源。

二、专业人才需求概述与培养目标定位

据走访询问调查和查询网络调查发现,企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大致如下:纯翻译型的日语人才、以及策划型的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各为10%;技术型的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和组织管理型的商务日语人才各为20%;商务营销型的日语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约占40%。

商务营销型的商务

日语人才

组织管理型的商务

日语人才

技术型的商务日语

专业人才

策划型的商务日语

专业人才

翻译型的商务日语

专业人才

亚加达的商务日语是适应现代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設的,具有较为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较强日语语言应用能力,熟悉国际商务业务与合作实物的中专层次的应用性人才。

三、商务日语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日本在中国的投资速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大量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据中国人材网的资料:据统计日本在华企业有12898多家。日企的分布也不仅仅局限在江浙,深圳等沿海地区,而且也逐渐向内地进驻。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最新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日企表示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事业发展,扩大投资。同样,中国企业也要走向世界。因此国际贸易、外语类专业需求趋势增幅较大。据中国人事部预测:今后五年中国外语、外贸人才的缺口在1000万以上。另一方面,1999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扩招政策。国务院也随即相应出台了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在这些利好形势下,日语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中职日语教育也超乎人们的想象。

四、课程设置:

有商务日语、外教口语、商务日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外贸日文函电、商务日语翻译、日语写作、基础日语、日语语法、日本概况等。这些是商务日语的重点专业,当然还有基础课。

五、学制:三年

六、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往届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往届高中毕业生。

七、企业实习:企业实习是2个月

八、毕业证书:亚加达的证书和日语能力证书

九、就业方向:亚加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学生的培养目标瞄准广东外资及民营企业急需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性人才,并与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多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定向培养,定向输送。毕业后可到日本在华公司、中日合资企业、从事跟单、外贸商务、日语翻译、商务文秘、涉外交流、旅游涉外接待等工作。也可以在中资企业从事相应的工作,还有日本料理店的接待工作。随着行业的拓展,商务日语学生的就业渠道会更宽,就业面更广。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立足本校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经验总结***完小课程改革三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下面谈谈我校在课改实验中的几件做法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 1、强化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年暑假以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把握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20**年-20**年,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每个教研组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如从《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上选印了

许多有关新课程的材料和优秀课例供老师们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实验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所有任教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上了2至4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荣成教育资源网、人教网、园丁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5、合理调整教研机制,强化对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导。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几年来,我们根据本镇实际,强化了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1)学区成立了小学教研领导小组,将各校校长及教导主任纳入领导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与此同时,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搞教研、写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2)在布局得不到及时调整的前提下,学区打破学校限制,成立镇级教研组,由学区统一领导教研教改工作。 (3)强化激励考评机制,将教研教改工作直接与教师年终百分考核挂钩。我们规定,教师每上交一篇论文,交到中心完小,即奖0.2分;参加联谊校评比,奖0.4分;参加市评选,奖0.8分;获奖,再视级别加倍奖分。参加优质课、课件评选,依此类推。镇教研组长也按学校教研组长的双倍计分。

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1、课程体系: 在整个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设计与社会、创新与实践、思维与技能等诸多方面紧密关联的意识,教学中全方位构建学生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技能到综合知识应用和表达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挖掘,同时也强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表述能力等,最终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设计服务精神,成为真正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 (1)主动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实现知识型向综合能力型转化,拟定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充实课程大纲,其核心是有效地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权重。 (2)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会展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五个专业方向。现开设公共课19门,专业课87门,实验课19门,每个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完整,设课重点突出。在学习普通教育理论知识后,专业课程方面主要有造型基础、形态学装饰基础、电脑辅助设计、专业设计、专业理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教学课程类别

2、教学内容 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课程互为依托,交叉贯通,呈复合式、板块式、递进式螺旋状上升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将各模块的知识点串成相关联的知识链,同时各知识链又交复式环环相扣,加强设计学科间的交叉课题,培养学生相对全面的、整合的设计意识。 (1)复合式——设计通识基础教学 在低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中,主要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主,从应试思维模式向主动思维模式转换。教学中以思维开发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力求训练学生从设计基础向专业设计转换和接轨。这个阶段的教学主旨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思维反复对接的思维平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2)板块式——专业基础教学 二年级在设计基础课程的延续下,进入以专业方向为主体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的课程中,在一个或一类系统内容上设置课题,注重课题的广度和单元形式的深度训练,注重概念的开发和多手法、多方式、多途径的综合表达。注重课题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在相互链接的知识点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设置,在大纲总体要求下完备板块课程的系统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给予教师较大的自由度,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鲜和活力,持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原创力,为进入市场设计打下思索的基础。 (3)递进式——专业设计教学 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在专业基础的板块课程下重组或交融,以知识的系统构成为基点,形成各知识点和知识链的递进式训练,更加注重整合设计、深度设计,在具体市场和商业设计的限定下,持续地培养学生在概念原创以及适合的设计表达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培养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加强研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训练,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课程和环节贯穿始终。这一阶段的专业设计课程一般以项目设计对应具体的社会综合需求,从市场到策划,到创意到设计,到实施再回到市场推广,每一步都涉及到整合各阶段设计学习的深度思

最新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计划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计划 外语系 为了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建设方案,加快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工作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课程水平和质量,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计划。 一、建设目标 1. 建设大学英语网络课程。 2. 建设学生高参与度的课堂教学。 3.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二、建设内容 1.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依托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用3左右年时间,建设既可供学生课外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包括以本课程各知识点为单元的开放式网络课件;建设能为开展课程教学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优秀教学素材。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的重点是建设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使用的主要载体是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文字教材可以作为辅助的载体。网络课程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和答疑、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

对于不能在网上实现的教学环节,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 项目建设总体安排: 第一步,2017年5-8底,完成教材整合。 第二步,2017年9月-2018年8月,完成整合教材的教学大纲、教案和课件的编写与制作。 第三步,2018年9月-2018年12月建立和完善试题库。 第四步,2019年1月-2019年8月,完成教学视频录制。 第五步,2019年9月-12月上网课程资源全部完成,以后逐步完善 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第一步,2017年12月底,完成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1上网。 第二步,2018年6月底,完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2上网 第三部,2018年12月底完成试题库上网。 第四步,2019年6月,完成教学视频上网。 第五步,2019年12月底上网课程资源全部完成,以后逐步完善。 2. 建设学生高参与度的课堂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首先将学生分组,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以团队形式进行活动,在团队中互帮互助,一个不能少,不掉队。其次,采用任务驱动、

高校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螺溪中心小学高校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高校课堂改革,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特制定《螺溪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关键,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发展出发,围绕三维目标,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以“导学案”为抓手,实施“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理念 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实践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化,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合一”;建立高效、民主、道德课堂。 三、课堂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 1、发挥集体智慧。课前教师集体研究,探讨教学内容,选取最优化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3.充分相信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发展。 4.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互学、展示交流与总结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学习充分,反馈及时。 5.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培养新的学习行为。 6、遵循及时总结、经常反思、交流探讨的原则,不断成熟具有清中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 四、课堂教学改革试行年级、学科、教师 1、年级:四五六年级 2、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3、教师: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老师 五、课堂教学改革实施阶段 1、调研、考察阶段(2015.9~10) 选派教学、教研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 2、宣传、动员阶段(2015.10.10~11.10) (1)确立课改方向,并召开动员大会。 (2)向学生宣传“课改”,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3、成立螺溪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小组 组长:夏中龙 副组长:胡文鸿刘琴 组员:四五六年级全体老师 4、实践阶段(2015年10月15日起)

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自改革工作以来,我院在高等教育部门的友好关怀和全面指导,全体教师采取行动,走进课程改革的潮流,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我们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尝试,新探索。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是我们对课程的理解,通过抽象,表面逐渐到具体,深入,是教训,向我们展示一个新的舞台,给我们一个新的世界,改变老师的教育思维。在过去几年的经验是深刻的。现在对几年的课程改革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的学校重点关注三个系统的建设,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网络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是网络教学研究工作扎实有效,效果明显。 一是积极开展三系统工作 在进行三个系统的工作时,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了乡级班的学期,使任务分配到学科,到班组,以主,副书,案例,课堂材料,副书准备教师交换意见,每次会议有详细记录。咨询类分配到成绩组,由组长领导参与指导,超过两次的学期咨询,我们积极参与讨论温暖,相互促进和提高,达到教与学的效果。 二是积极发展校本课程,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领域 2005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各学科的校本课程。已经开发了文明礼仪,自然科学等常识的校本课程。近几年来,我们对校本材料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从2007年起,通过认真学习,精心挑选组织专业人员,修订,确定小学生礼仪教育,自然科学知识为我们的学校学校教科书。 本学期,我校新一轮的以学校为主的教材教材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中,低级语言培训,中级写作培训,高级兄弟,目的是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写作基本技能,儿童的道德修养。 三,大力做好研究工作,提高师范教育和科研水平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坚持大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规范教学和学习行为,从大小小开始,小组成员使用个人自愿声明并统一调度的组合方式。该研究组重点研究了独立,合作的研究和研究方法,并以计划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了研究活动。我们学校严格遵守任务组管理,认真完成一般任务组五个任务,在每个级别实施,即每学期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商业杂志专着。同时,相关学习笔记和阅读体验。每个月提交一次教学反思;每个学期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个学期在一个学习部分,每个学期至少提供一个研究问题,写一篇教学论文。按照实施计划,阶段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每个教师都仔细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以安排自己的研究重点,步骤,预期的结果等在一个学期,以避免失明。加强教学与研究与教学研究的整合。在期末,教师将根据他们的研究计划检查研究组和教师,并确保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致性。参加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在自己的立场,根据实践,提出问题。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概述模拟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模拟题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教师、课堂、书本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 7、(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8、(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 9、新课程明确了考试内容的改革方向,即重视应用与(实践)。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1、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2、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3、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4、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15、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6、(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7、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18、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高质量)。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建设方案详细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建设方案为了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4、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建设,切实突出骨干专业。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二、组织机构 1、专业建设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 2、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和有关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3、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3)贯彻落实学校有关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

2.4.2 负责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的规划,对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建设方案。 2.4.3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 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方案 3.1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3.1.1 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 3.1.2 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1.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与学校整体专业建设与发展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3.1.4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规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建设。 3.2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重点发展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和竞争力。 3.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是指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 3.3.1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建设单位师资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3.3.2 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3.3.3 教学过程规,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3.3.4 学术水平较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 3.3.5 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理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新要求

理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新要求 一、理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理念 随着对教育民主化、国际理解教育、回归生活教育、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等的强调,世界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强调学生的全人发展、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以及课程回归生活等等。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离不开国际课程发展的大背景,因此,国际视野中的课程改革新理念同样也应该在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体现出来。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观。在人类已步入新的世纪、普通高中英语教育不断加强的今天,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精神要求每一位高中生都拥有平等地接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全面教育的权利。在这种意义下,学校课程应该是服务于每位高中生的完整、和谐发展需要的,而且对每一位高中生的终身发展是有价值的。因此,把高中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使高中生被束缚的心灵重获自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我国当前这次史无前例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题。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在其课程价值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升学”和“就业”,而且还包括了素质培养、文化辐射、社区服务、自身发展等多个方面,真正做到了“升学、就业和育人”三纬度的整合,体现了课程价值的多重性、全面性。 (二)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建立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在西方,科学和人文的争论反映在课程领域里,便形成了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和人文主义课程文化观。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精神的养成,而人文主义课程文化观强调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而事实上这两种知识是人类生活经验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达,人类一方面内在地探索自我世界,形成自我认识,另一方面外向地向自然世界探索,形成科学知识,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类不可缺少的经验。 因此,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整合了这两个方面,既重视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等客观知识体系的掌握,又认识到了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多元性、内在性和境域性,而且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于课程的“文化内涵”之中,使科学和人文走向融合。科学人文性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毋庸置疑,科学人文课程是科学主义课程和人文主义课程整合建构的课程,它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倡导“科学人道主义”,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当代教育理念贯穿到普通高中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2]这样,普通高中教育塑造的就不是一个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不仅能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而且也能认识自己,不仅能够经世致用,而且还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活生生的人。 (三)回归生活世界,寻求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课程生态观。以科学知识为主的现代课程,建构了一个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科学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3]这是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代替,“生活世界”里那种“生动的主观性”荡然无存,人的主体性失落了。因而,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学生失落的主体意识,确立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是当代普通高中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关系到新世纪普通高中教育的成败与人类自身的命运。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因此,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便成为现代课程生态观的基本命题。对普通高中而言,学生所面对的最根本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抉择问题。因而,普通高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突出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形成合作、分享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具有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2017年度课改工作总结

2017年度课改工作总结

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工作总结课程改革使我校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师生精神面貌大变样,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现将一年以来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年以来,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技术支持下,得以顺利开展和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 课程改革使我校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师生精神面貌大变样,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现将一年以来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课改工作成功的关键。而落实这一前提的基础是不断学习,在教师头脑中建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校还抓住有利的时机,不断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县、省级的有关培训。通过校内和校外的培训学习,提高和造就了我校一批教学骨干教师,扎实稳步地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进行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我校教师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特点,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二是切实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

作、探究”的教学思路。把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师间加强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共同探究,互相交流作为课改的主要内容。大家集体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教研室安排骨干教师上全镇教学公开课,及时展开讨论交流。授课老师进行自我评价,展示教学设计意图,反思成败得失;科任教师互评,各抒己见,发表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围绕课改展开校本培训 (一)、充分利用我校省教坛新秀、省骨干教师的师资资源,开展“结对子”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岗位上练兵。每周让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组织讨论,对照《课标》,结合教学实践,教师们可以提出各种问题,相互讨论,共同寻求一个满意的答案。组织辅导,由教研室安排学习内容,提供给教师们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讨论,使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为推进课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为全面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做好开路先锋。活动中,我们有时先上课、听课,再组织观看光碟,把自己教师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对比分析,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校本教研的质量,对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探索,提高了我校的科研水平。(三)、开放“电子备课室”,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强了备课的实效性。在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校科研水平。 “计算机室”配备了70台电脑及相关标准化设施。改变了过去教师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自查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自查总结 公共英语教研室

一、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特色 大学英语是一门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它集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是以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素质为综合内容的可操作教学系统。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要求全国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许多高校新生入学后,按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实施外语教学,以及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并开始了网络教学的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开设外语全校选修课和四级后必选英语课,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 依照《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的三个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英语教研室参照其他院校的改革经验,组织教师结合本校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制定出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适合本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并设想建立网络班教学大纲(适用于网络教学实验班),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 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 与此同时,许多高校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实施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人机互动相结合,并模拟设计虚拟的英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新模式。 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方式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逐步向形成性评价过渡,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和评价上来。考试试卷内容也由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加大了主观题和听说部分在考试中的比率及分值比重。 二、教学队伍(主讲教师)科研与学术水平 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现有教师的科研水平,对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学年已悄然结束。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区教育局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现将一学年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

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重视课改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课改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之外,还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校的经验,注意兄弟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进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一年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好5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切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 1.课程内容的转变 2.课程结构的转变 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4.课程评价的转变 5.课程管理的转变 (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由“专制”走向民主 2.由封闭走向开放 3.由专家走向教师 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977190.html,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江玉婷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奔向小康生活,汽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 工具。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汽车维修成为日益增长的行业。由于目前汽车构造和维修的专业人员不足,所以相应的高校要不断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策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89-02 如今,在汽车行业所缺乏的是掌握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业技术工人。高职院校作为汽车构造和维修专业人员的主要培养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出了解汽车构造或熟练汽车维修的专业人员,而是要打造出二者兼得的人员。在专业技术的教学课程上,建设新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推动着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一、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建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便于之后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从如今社会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的要求出发,将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方面能够吸收汽车新科技知识以及维修经验,让学生感觉内容更加的新颖并且能够直接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之后的工作能力拉上关系。第二,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理论教学课程的时间,避免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删减那些与实际应用中脱节的理论知识讲解,减少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增加课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整体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第三,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教师凭借自身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的技能,来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一个完善的能力要求设定,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以及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短缺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比如,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车辆发动机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发动机中重要的原件与结构,更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每个汽车零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计划要严格落实,比如通过相关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故障中所需要的相关的检测设备,以及其工作的原理和使用的技巧,提升汽车发动机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对汽车发动机中的零件能够进行独立的机械加工,并且能

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张群 摘要: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充分认识课程和专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导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实践,走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在一些高等学校,尤其在地方一般院校,出现了重专业建设轻课程建设的专业“实体组织化”新趋势,教育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原本紧缺的人财物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就这一问题,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课程和课程建设 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具体的学科。不管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看,课程规定着学校教育“教什么”,甚至决定“怎么教”,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汉语大词典》将课程的概念概括为“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 课程建设是一项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课程建设是“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的素质与水平,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总体系统建设。它既包括完成传授知识的载体和条件的建设(教学大纲、三基方案、教材、教学设备手段等),也包括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工作状态的建设(教学工作文件、课堂教学、教改措施、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考试制度等)和传授知识的主导力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课程建设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和课程现状,按课程发展目标逐步完善课程的各相关要素,强化教书育人,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系统,形成推动课程不断发展的有效机制,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目的。 二、专业和专业建设 专业是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也指专门的学问,或产业部门的各业务部门。在高校,专业是指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分成的学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设置取决于国民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校的性质。专业规定着学校培养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工作总结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工作总结 立足本校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经验总结***完小课程改革三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下面谈谈我校在课改实验中的几件做法: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 1、强化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年暑假以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把握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20**年-20**年,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每个教研组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如从《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上选印了

许多有关新课程的材料和优秀课例供老师们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实验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所有任教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上了2至4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荣成教育资源网、人教网、园丁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5、合理调整教研机制,强化对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导。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几年来,我们根据本镇实际,强化了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1)学区成立了小学教研领导小组,将各校校长及教导主任纳入领导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与此同时,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搞教研、写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2)在布局得不到及时调整的前提下,学区打破学校限制,成立镇级教研组,由学区统一领导教研教改工作。 (3)强化激励考评机制,将教研教改工作直接与教师年终百分考核挂钩。我们规定,教师每上交一篇论文,交到中心完小,即奖0.2分;参加联谊校评比,奖0.4分;参加市评选,奖0.8分;获奖,再视级别加倍奖分。参加优质课、课件评选,依此类推。镇教研组长也按学校教研组长的双倍计分。

课程改革与学校的变革

课程改革与学校的变革 张蕾 摘要:课程改革中,应当处理好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学校管理的关系,课程改革是学校管理的新型的任务,学校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课程改革的良好实施。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校管理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人性化、生活化、整合化、弹性化等。 (一)强调课程的人性化 课程的人性化是在批评和总结了六十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中,因过分重视课程的现代化与结构化,而导致教育流于主智主义和科学主义,忽略了情意教育和审美教育,不利于培养健全个性公民的经验教训而产生的一种课程改革思潮,这是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它强调课程改革的实施,应精减课程、减少教学时数、改变教学性型态等,以有效协助学生“实现自我”为目标。同时讲究课程的乐趣化,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实践证明:课程呈现方式并非一定要刻板、单一、乏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事实上,课程的呈现若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否则,尽管课程编订有实用价值,但过于生涩艰深,则不易引起学习动机,难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如日本、南朝鲜等国均以“快乐的学校”、“欢欣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其教育改革的前提。美国所提倡的所谓“个别处方学习”,则是强调依据学生个别的起点差异,设计不同教学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进行个别化的学习,之后,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诊断,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补救性质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反复进行,最终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各国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二)力求课程的生活化 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这是近年来课程发展的另一主题。随着社会变迁,信息爆炸及技术的迅速推新出新,传统的靠背诵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人们在学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需要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正如英国哲学家怀德海认为的教育中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的僵化,使儿童通过树木而见深林。譬如,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数学、科学的知识,而是能否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课程的生活化正是这一发展潮流产物。它主张课程的发展应重视生计教育、环境教育、劳动教育、信息教育等一些实用取向的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