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赵绍琴调畅气机的治疗思想

赵绍琴调畅气机的治疗思想

赵绍琴调畅气机的治疗思想
赵绍琴调畅气机的治疗思想

赵绍琴调畅气机的治疗思想

我国著名老中医赵绍琴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自幼在其父指导下钻研古典医籍,后又拜师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及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尽得三家名师真传。赵老得家传师授,集60余年临床实践,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创见颇多,治验颇丰,尤其在温病理论与临床方面以及内科疑难杂证治疗方面颇有贡献。笔者学习其相关著作,认为赵老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重视调畅气机,尤其在治疗营分证、湿热证收效甚捷。现将所学心得介绍如下。

1 热入营分,宣畅气机,透热转气

温病热邪入营,病情危重,透热转气是治疗营分证的重要方法。热邪深入营分而不外达,主要是因为气机不畅,邪无出路。在营分证中造成气机不畅的原因很多,如过服寒凉,凉遏气机;或过服温补,壅塞气机;或饮食积滞;或痰热内停,燥屎内结,瘀血内阻等。临证当于方中加入消积导滞、化痰、通下、化瘀、宣降肺气的药物,使气机畅达,导营热外透。若忽视了宣畅气机,不能透热转气,则治疗较难。

营分证的基本类型是热陷心包和热伤营阴,均可使用宣畅气机、透热转气法。热陷心包之证,营热阴伤,痰热蒙闭心包,气机不畅,热因痰阻而愈炽,痰因热炽而更固。若苦寒清热,则内窍闭塞而热无出路;若专于养阴,则热邪炽盛而炼液成痰。故必于两者之中,参以涤痰开窍、宣畅气机,合成透热转气之法,方克有济。柳宝诒在论述热陷心包证治时说:“凡遇此重证,第一为热邪寻出路,如在经者,从斑汗解;在腑者,从二便出是也。”所谓“为热邪寻出路”,即宣畅气机、透热转气。在清营养阴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开达、直透或通下之品,排除障碍,宣畅气机,使邪去有路,即是“透热转气”的实质。

对于热伤营阴证,赵老认为,气机虽不为有形之物所滞,但初入营多兼气分证未罢,即使入营已久,因气阴两伤,气营之间仍有残留之邪,且此时营热甚高,亦必波及气分。故仍需使用宣畅气机、透热转气之法,因气分之邪轻微,故仅用轻清透泄之金银花、连翘、竹叶之类即可;若热邪入营,兼有湿阻、食滞,及过用寒凉、温补、滋腻等,都可使气机更加不畅,妨碍热邪外达,须加入相应的疏通气机之品,以透热转气。

在用药方面,从风热入营者,赵老用竹叶清风热而宣郁,以畅气机;从湿热入营者,用花露芳香化湿清热以开郁,使邪外达;斑出热不解者,为气血两燔,热邪灼伤胃阴,用石膏、知母等急撤气热,开通道路;舌绛而宣泽者,为邪入心包之轻证,用石菖蒲、郁金清心豁痰、开窍通闭,连翘轻清透泄,重者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舌绛而中心干者,为心胃火燔,用黄连、石膏等清气透热;素有瘀伤宿血在胸膈中,瘀热相搏,则用琥珀、桃仁、牡丹皮等活血散瘀通络;挟秽浊之气,须用芳香以逐之等。总之,这些用药特点体现了开通闭塞,或直折火邪,调畅气机,给邪以出路的思想。

2 治疗湿热,调理肺气,宣畅气机

赵老认为,湿在外遇寒则凝,热在内被遏,则愈郁愈甚;若湿邪不去,则热终难清。故湿热首当治湿,治湿必先化气,化气必当先宣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宣则一身之气机通达,三焦通

畅,营卫皆和,津液敷布。气化得行则湿邪自去矣。故宣肺展气、宣畅气机实为治疗湿热证之要法。

2.1 宣肺疏卫,治疗上焦湿热

上焦湿热,多属初起,邪在肺卫,治上焦如羽,用药以芳香宣化为主,轻清宣透,疏通气滞,使邪由肺达卫表而解。可用藿香、佩兰、大豆卷、炒栀子、前胡、紫苏叶等以辛香宣透之;若湿重兼表闭者,再酌加杏仁、半夏、白芷、姜黄之类以辛温开郁;大忌苦寒,若误用大剂寒凉,必致冰伏其邪,湿热留恋卫分不解,仍需用宣透肺卫法补救之。邪在肺卫,一般病轻,但亦有重至昏迷者,此非温邪逆传心包可比,乃湿热之邪弥漫胸中,肺气闭而不宣,气机郁闭所致。因邪在肺卫,仍用宣肺疏卫、芳香化湿法。如曾有一病毒性脑炎患儿,住院2 d,仍高热抽搐昏迷,延赵诊之。察其舌苔水滑,面晦滞,脉濡数,全是湿邪弥漫、气机郁闭、神机被蒙之象。肺卫湿热,惟宜宣化。疏方以藿香、佩兰芳化;杏仁、白豆蔻宣肺展气;石菖蒲、郁金开窍化痰;炒栀子、淡豆豉宣扬疏化。服之数剂,即热退抽搐止

2.2 宣肺展气,治疗中下焦湿热

上、中、下三焦湿热,辨证有别,但每多兼见,诸法配合,奏效更捷。宣肺展气为治疗上、中、下三焦湿热通用之法。以宣肺通腑为例,此法用于治疗中下焦湿热,暑湿互阻不化,证见二便不畅、呕恶、腹胀、苔白腻。药用杏仁、前胡、藿香、佩兰、淡豆豉、栀子、佛手、陈皮、槟榔等;另用酒大黄、太乙玉枢丹研末装胶囊,分2次服用,以佛手、煨姜煎汤候冷,先送服胶囊,以定其呕。此方治上焦者多,治下焦者少,重在宣化降逆、宣肺展气以通二便。盖湿热阻于中下焦,阻碍气机,三焦不畅。二便不通,非攻逐可愈,必调气机,畅三焦,始可湿化便通。而肺主一身之气,又与大肠相表里,且为水之上源,故肺气降则二便通,一身气机流通,湿热自从二便排出。“前贤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此固名言,然也不可偏执一法而忽视宣肺展气,且夫下焦湿热不可用车前、瞿麦利之,仍当宣展气机使三焦畅,气化行,则小便自利,湿邪自去也。”

2.3 湿热证误治,赖以宣肺开郁

湿热证往往有高热稽留,医者若只见其热而重用寒凉,可致凉遏其邪,其面色必晦滞,苔必水滑,脉沉取躁动。此时须急开其郁,用升降开郁法。药用升降散去大黄加杏仁,宣肺而流通气滞,开其郁结,使邪有外达之机。若有便秘,亦可少用大黄。此法救误,收效显著。又有湿热未除,而误投滋补,以致湿热缠绵,病深不解;或余邪未尽而温补过早,以致死灰复燃,则当宣肺开郁为先,以升降散去大黄加杏仁,参入对症方中,开其郁结,每收捷效。曾有一大叶性肺炎患者,前医用抗生素及中药清热解毒,热退,但纳差乏力,白细胞过低,认为病后体虚,遂令服八珍汤,服后低烧不止。赵老诊其脉弦滑略数,苔白腻,乏力纳差,夜寐不安,白细胞2000/m m3,血小板20000/mm3。诊为温补过早,湿热郁闭,治以升降开郁、宣透湿热,药用升降散去大黄加杏仁、栀子豉汤、麦芽。数剂低热全退,血象正常。

3 善用风药调畅气机

赵老善用辛味轻浮之风药,如荆芥、防风、紫苏叶、独活、白芷、浮萍、杏仁、枇杷叶、

前胡之属,少量轻投,用于治疗水肿、脾虚湿困、火郁证等,疗效显著。治疗泌尿系急慢性感染、尿检异常或小便不畅,或浮肿不消,急性尿闭,均可将此类风药加入对症方中,多能增强利水之功。盖此类风药宣展肺气,调畅气机。肺为水之上源,主气布津,有通调水道之功。肺气宣则水道通畅,有如提壶揭盖水自流。曾有一妇产后尿潴留,住院10 d小便仍不通,赵老令其以一味紫苏叶泡水喝。服药后小便很快通利,2 d后出院[1]。对于火郁证,赵老认为火热郁于里而不得张扬于外,表里不一,气机闭塞,泄越无门,若纯用寒凉之品,则易凝滞气机,使邪无出路,愈清愈郁。《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提出“火郁发之”,开治火郁之门径。赵老治火郁证,每先用解郁、疏利、宣泄、轻扬等法,开郁散结,宣通气机,调畅气血,通达营卫,郁火方有泄越之机。用药以升降散为主,随火郁之因而加减;同时又须加入风药,以风药行气开郁、调畅气机、通达腠理而发其郁火也。脾虚湿困,每致泄泻,赵老治之每于健脾药中加荆芥、防风、白芷等风药,借风药宣畅气机疏肝宣肺、升阳胜湿之功,以增强疗效,而且风药可醒中阳、

消痞满、防参芪滞膈满中之弊,助运化,增强参术的补益作用。

2014-10-15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收藏人:彤彤2365 2014-08-29 | 阅:357 转:30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 ——人体小宇宙运动+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人体小宇宙运动 黄元御解说内经、伤寒理论,归纳起来就是:人是一个小宇宙,它的循环运行就是一个圆圈。取象比类是中医的一个最常见又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医理论的创始多根据这种思维方式。故理解中医的理论,要回到肇始时的思维方式,否则就是对中医理论的曲解。后世牵强附会以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形似而神不似,没有起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 中医取象比类人体这小宇宙,如同大宇宙一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循环。对于人体小宇宙与天体大宇宙的取象比类,我是这样形象理解的,对否恭请同仁指教: 东方肝、西方胆象树木,南方心象阳光,西方肺象至高的青天,左中大地之土象脾,右中大地之土象胃,北方肾象地下水。膀胱是水库,三焦是水库的闸门,肝(主疏泄)是开启水库闸门(尿道口)、打开垃圾厂大门(肛门)的按钮,小肠是分拣精华与垃圾的清洁工,大肠是垃圾的运输车。 地下水要温,否则会寒凝结冰,所以说水中含火(温气),阴中含阳,阴抱阳根。所谓“壮火之主,以消阴霾”即是说地下水要温暖不能寒凝结冰,否则寒水凌心(地下结冰当然天上相应的是飘雪花了),心血管也会血瘀而阻塞。 东方树木吸取地下温水,太阳从东方升起,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水蒸汽上青天(清气升),大气圈里有水汽层湿润,可以阻隔阳光的过猛伤害大地,使大地不致于燥裂,使青天保持凉肃。肝脾要升就是此道理。阳光要含水汽,即是阳抱阴根,阳中有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就是说水蒸汽要升华上青天湿润阳光,使天空的温度保持正常值。 太阳从西边落山,水汽上青天后经过凉肃,变成雾露下降于大地(浊气降),滋润西方树木,树木吸收雾露沿树根进入西方大地之土中,又变成地下水。肺胆胃要降就是此理。 当地下水寒冷时,东方木不能吸水蒸发,水汽滞留于土地中,这叫水寒肝陷脾湿。因为没有水汽上蒸,阳光过于猛烈,青天不能凉肃,这叫心火上炎。青天不能凉肃,心火刑克肺金,于是咳嗽痰饮吐衄血种种病生。这种情况下往往下寒而上热。 青天不能凉肃,雾露不降,西方树木和西方大地之土便燥热,这叫胆胃上逆,呕吐反胃噎膈消渴和相火上炎胆病生。青天上面的温气不能随雾露下降入地下水,便造成水寒,于是三焦失约,膀胱不温,淋癃遗泄之证生。 肝脾左升肺胃右降,脾胃土居中调度升降,肝胆居中运行升降,心肺居上,肾居下。这就是人体的小宇宙圆圈运动。 说起来也非常有趣。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1.阴阳变化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人体小宇宙运动+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 1.阴阳变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 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 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转,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

谈从气机升降失调比较四逆散与升降散的异同

谈从气机升降失调比较四逆散与升降散 的异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升降散源于明代张鹤腾的《伤暑全书》,为治暑良方,后经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中阐发而发扬光大,成为治温名方。两者都是经典方,临床应用广泛,无论外感、内伤都可辨证应用。本文试从方剂的来源、理论依据、方解、病机、病位、临床应用等比较两方的异同。 1 理论依据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处于不停运动状态之中,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升降出入运动,不断从自然界摄取所需物质,排出代谢废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吐故纳新,维持气血循行不息,使脏腑功能健旺,生机蓬勃。一旦升降出入失常,气机壅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百病由生,甚则危及生命。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

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由此可见气的运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历代医家运用这些理论诠释生命,解读病理,指导临床立法治病。从中衍生出的方子有很多,其中四逆散和升降散就很典型。 2 方解 四逆散见于《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四逆散主之”。病机为气机阻滞,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本条虽冠以少阴病,但不同于阳虚阴盛证,而是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之证。全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四药组成。柴胡疏肝解郁,透达阳气;枳实理气散结,以利脾胃;二药合用一升一降,解郁开结,疏达阳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而柔肝缓急。合柴胡之疏肝,枳实之利脾胃,有调理肝脾之功。柴胡、枳实入气分,芍药入血分,又有调和气血之功。四药合用,使阳气通达,肝脾和顺,气血调畅,则厥逆自愈。升降散本为瘟疫而专设,其病机总属三焦火郁、气机失畅。杨氏认为“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然究其组

秋后调肺治百病

秋后,中老年朋友常出现皮肤瘙痒、腹泻等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也容易复发和加重。中医专家认为,秋季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肺脏有关,通过调理肺脏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秋季调肺能防治其他疾病,这是因为肺与秋在五行中同属金,肺喜清润、主肃降,与秋季气候清凉、干燥、肃杀特点相通应——这就是传统所说的“肺应秋”。又因为秋季肺在人体脏腑中起主要调节作用,所以肺功能健旺,其他脏腑虚对季节变化的功能就强,就不易生病。 清肺燥治皮肤瘙痒 秋后气候干燥,加上中老年人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粗糙,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症。其表现为阵发性瘙痒,短可数分钟,长可数小时,夜间为重,难以遏止,这是燥邪伤肺,使肺主皮毛的功能失调,不能给皮毛输注营养物质,从而肌肤失养所致。治疗皮肤瘙痒症应注重清肺润燥,肺不燥烈才能使血气和、瘙痒止。除选用镇静止痒剂外,还可食用“四白膏”来清肺润燥、缓解发作。取麦冬、天冬、杏仁、百合(四味药均为白色,故名“四白膏”)各50克,细捣并加蜂蜜适量,用沙锅慢火熬成膏,每天服用一、二匙。白色人肺,四药均味甘性柔润,所以能够清肺润燥,使肺主皮毛的功能正常发挥。

不少中老年人秋季易患慢性肠炎、腹泻,多数与上年纪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有关。中医认为,腹泻是由于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等功能失调所致,所以治疗时除健脾胃外,还需化肺气以通水道,水道通则湿自去,泄亦止。可每天晚上食“三仁粥”,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各20克与粳米熬粥食用。三仁相合,有宣肺气、利水湿的作用,连食2周可防治腹泻。 佐肺金治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秋后天凉血管收缩,更易导致血压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肺与高血压的形成关系密切。血液的运行虽以心气为动力,但有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因肺气可“助心行血”,肺气衰退必然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此外,中医认为肝阳上亢则引发高血压眩晕,在五行关系中肺克肝,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除平抑肝阳外,还需扶助肺金,肺气降则肝阳平。将菊花、桑叶各5克,天麻、钩藤各3 克,研为细末,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连服3周。 菊花、桑叶均人肺经,能益肺金平肝木,天麻、钩藤可平抑上亢之肝阳,辅助临床降压,疗效明显。 益肺气治冠心病 秋季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中医认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以胸闷、心痛、心悸、舌暗淡有瘀点、心律不齐为临床症状),除采用传统的活血通脉外,还需补益肺气。

气机升降与胃肠动力关系

气机升降与胃肠动力关系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运动(气化)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其中,尤以气的升降运动在胃肠动力的调节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与反映,两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存在着生理与病理的密切联系。 1生理上的联系 气的升降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而胃肠运动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生理机能,所以气机升降与胃肠运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无升降,则无正常的胃肠动力。 “人以水谷为本”(《素问·平人气象论》),水谷经仓禀之胃受纳、腐熟,下传小肠,其精微由脾气化而上升,其糟粕由小肠化而下降,继由大肠传导,变化而出,只有胃、脾、小肠及大肠之气的一系列功能正常,才使精微得化,糟粕能出,水谷更进。意即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取,需要胃肠道的正常运动功能来保证。“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灵枢·平人绝谷》)气升以化精微,气降以除糟粕,气机升降实为胃肠协调运动的前提和条件。 胃肠运动与胃、脾、小肠及大肠之气机升降有直接的相关性。胃、小肠、大肠为腑,以通降为顺;脾为脏,以升为职。清代叶天士云:“纳食主胃……胃宜降则和。”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必须下行小肠。“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这种虚实更替是胃气下行作用的表现,也反映了胃肠的协调运动。小肠下输残渣功能,在《医贯·内经十二论》中即有阐述,小肠能将“滓秽之物,则转入大肠”,而大肠为传导之官,最终将糟粕化为粪便,排出体外。根据脏象学说,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是胃降浊作用的延伸。所以胃、小肠、大肠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可统以胃主通降来概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自进餐后,近端胃的张力即降低(胃在这种状态下即可接受食物),远端胃在开始几分钟呈无规律的时相性收缩后,即以每分钟3次的频率,自胃体至胃窦收缩蠕动,从而使食物逐渐从胃运送至十二指肠和小肠,通过小肠和结肠的推进、分节运动,经由肛门排出。这与中医学对胃肠运动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脾胃的升降与胃肠动力关系密切,脾气健旺,精微得运,始能升清,以助胃通降,正如程杏轩《医述》所谓:“食物入胃,有气有质……得脾气一呼,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出,幽门开而糟粕弃矣。”脾升是胃降的前提,胃降是脾升的保证,只有清气正常上升,浊气方得以更好的下降,而浊气之降更促使清气之上升,相得益彰。脾升胃降协调作用,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运化、输布全部生理过程。 胃肠运动不仅与脾胃之气机升降直接相关,与肺气的肃降、肝(胆)木的疏泄亦有间接的相关性。肠中糟粕的得以排出,有赖于大肠的传导,而“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医经精义·脏腑之官》)。肺气下降,津液随肺气下润肠道,推动糟粕下行,促进肠道传导与排泄适度有时,即促进了代谢产物的输导排泄。肝的疏泄功能是通过影响脾胃的气机升降来调节胃肠运动的。肝气的疏泄正常,是脾胃气机升降协调的重要条件,故有“土得木则达”(《素问·保命全形论》)之说。肝气的升发不郁不亢,有利于条达脾土、大小肠,使其正常地发挥运化水谷、分清别浊、传导排泄的生理机能;胆之经脉下行,其气主降,胆气和降,助胃纳化,通利三焦,降泄而下;肝、脾为脏,胆胃属腑,相互协同共同促使脾升胃降的气机和谐,完成胃肠正常动力的生理功能。 2病理上的联系 1

举手功是治百病的气功

举手功是治百病的气功 举手功是治百病的气功 仔细划分举手功有四种,一站着举手,二坐在椅子 上举手,三盘腿举手,四躺在板凳上举手. 此处所谓的举手,是两手臂伸直,向身体的两侧平举,不是向前平举,也不是向头顶的上方垂直而举,举时手心的方向可以不管. 以上四种举手功,以坐在椅子上举手和躺在板凳上 举手较为轻松,盘腿举手与站着举手较为辛苦,总的说,无论哪一种举手功只要时间持久一些就会变得很辛苦,很难受,其酸痛麻胀之苦,有如刀割一般,然而此功的奇妙之处,正在于它的酸痛麻胀。酸痛麻胀所显示的即是身体气血阻塞的现象。为了要持久举手,手臂必需调动许多气血来支应,在调动气血的过程中,凡有阻塞之处必然引起酸痛麻胀,只要忍受酸痛麻胀到一定的时间,酸痛麻胀的现象一定会解除,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阻塞一打通,就可以轻易地继续举手,这样你的健康就往前迈进一步。 引起阻塞的原因乃是身体的毒素,亦即是有害人体的物质,如尿酸之类。因此练功者最好有一个正确的想法,那就,是,酸痛麻胀乃是身体在排毒的好现象,必须欢喜承受,可逃避。

若是逃避,肉体的毒素便无法排出,受害者终究是自已。 身体中的毒素,也可以说是污染物,这些毒素,污 染物多半是人体在吸收食物后,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他们往往停留在脉管、肌肉,筋骨、关节以及脏腑的空隙中,使吾人之肉体慢慢僵化、老化。当一个人阳气不足,从而不断地摄取各种营养品,其身体的毒物、污染物必然加速堆积,于是造成多病短命的结果。反之,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减少食物的依赖,那么他身上的毒物,污染物也比较少。这就是“吃得多,病也多、吃得好,死得早”的道理。练功的目的乃是为了培养阳气,有了足够的阳气,食物的摄取自然会减少,他的排毒能力也会加强。世界上各种气功,理论上或多或少,都会增加身体的阳气,包括我最近提倡的拍手功以及简易气功六种。然而拍手功、简易气功六种,乃至于其它门派功法,诸如外丹功、香功、太极拳--等等,都是动功,若无静功作为搭配,毕竟是不够的,因此,这里我要提倡一种奇妙的静功--举手功。 据我所知,许多动态的气功,练功时都要把手举起,或挥动,或甩动、或移动,或挪动,总而言之,练功时,手与脚都必须或多或少用点力气。静态的气功亦然,有的功合掌当胸,有的功在胸口前打手印、有的功把手往前举、有的功两手臂做环抱状;有的功,合掌于头顶上、、、、从此可知,举手练功在气功中的重要性。一般佛教与道家静坐,大抵都

调理气机升降,十大常用经方

伤寒论中十大常用调节人体 气机升降出入的方剂 经典就是经典,中医之经典无论怎样评,伤寒论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后世医家无不从中吸取营养。经典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常读常新,越深入了解和学习,越是感到美不胜收。春节以来,坚持诵读伤寒,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可能有些理解还不一定正确,尚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求证和完善。现就学习伤寒论方剂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汤,大名鼎鼎,举世闻名。为什么,伤寒论中的一批经典方剂能够流行至今,甚至,给人的感觉,其应用范围还不断扩大。原因何在? 我认为,临床上至今常用的伤寒论方剂中最大特点是,这些方剂无一不是着眼于调节人体整体的气机升降出入着眼。现将常用的10个方剂归纳如下,供各位网友参考。 一、桂枝汤(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甘草(6克)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二、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及半表半里枢机)。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方解:(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2)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调理气机的升降可治百病

调理气机的升降可治百病 发表者:赵东奇2119人已访问 调理升降气机,是调理五脏六腑疾病的一大法则。而调理气机关键在调理三焦。其理如余在《杂病纲要》中所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为水谷之道,属性从上、中、下焦统属的脏腑确定。主升降出入,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司决渎,主行气。 据现今研究,三焦不畅,气滞血阻,气肿、血肿、出血;情志抑郁、胸闷、失眠、头痛;胸腹胀满,痰肿;小水不利、隆闭、昏迷......可涉及到三焦统属的脏腑出现的症候,故有“善治三焦可愈百病”之说。 三焦主病涉及到五脏六腑、水液代谢至今仍需深研。 善治三焦可愈百病,是以十一脏取决于决渎也。 治三焦关键是通调三焦使气血通调,十一脏功能恢复,抵抗疾病的功能增强,故可愈百病,而治三焦通调气的升降为首要,气为血之帅,气通则血也随之调顺,气血顺则十一脏的功能方可正常。 现收集专主升降的方剂: 1、柴胡、升麻、人参、当归、枳壳、陈皮; 2、柴胡、升麻、白术、获苓、陈皮、枳壳。 柴、升与陈、枳之间添加各脏的药物,可调各脏腑。 李东垣构方善用此法。 3、白僵蚕、蝉衣、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此亦升降也,其与(1)的理一致。此方由杨栗山所创,取其清热解毒攻下逐秽,以降阴中之浊阴矣。 4、白僵蚕、蝉衣、片姜黄、天竺黄、远志、合欢花具有调理气机紊乱,升降失常的功能。 肝胆火旺加柴胡、黄芩、川楝子、山栀、龙胆草; 心肝火旺肾阴不足加黄芩、白芍、炒枣仁、夜交藤; 心胆虚怯加竹茹、枳实、半夏、获苓、郁金、浮小麦;阳明燥结加大黄、杏仁、桔梗; 胃不和加神曲、莱菔子、连翘、陈皮 5、白僵蚕、蝉衣、姜黄、大黄、苍耳子、羌活、细辛、川芎、赤芍; 4、5两方可能是3方的加减,都具有升降气机的作用,用于耳聋、喉痹、沙哑、鼻渊等。 病例1:李某某女46岁干部 面色苍白,乏力,纳差。后得一怪症,看书报只能垂目阅之,不能仰视。经西医诊断为;玻璃体混浊,用药多种未能收效脉虚弱舌质淡白时愚正读《续名医类案》,知此中气不足,清阳不能上举所致。愚用李东垣方,调整脾阳升降之方: 人参12克灸甘草10克当归12克升麻15克柴胡12克陈皮10克黄芪18克白术15克枳彀10克生姜二片为基本方加减,前后服百余剂,视力恢复正常,人也吃胖。 病例2:黄某某男幼童关帝山林区黄技术员之子 三十多年前,患儿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省城大医院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就诊,愚先用调整脾阳方加减,服至卅多剂,诸症皆失,后嘱服人参归脾丸,服廿多盒,化验检查正常。那时木材供应紧张,黄技术员送木料一立方半,愚按当时价付之。此事印象深刻,以供同人临证参考。 病例3:王某某女70岁居民 自述二十余年睡不好觉,有时竟一夜失眠,服西药见效,但停药又失眠,白天头晕乏力,十分苦恼脉弦舌质红此肝阴虚火,用调整肝阴升降方加减: 白僵蚕10克天竺黄6克蝉衣10克远志12克合欢花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当归12克黄芩8克片姜黄8克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三剂一日一剂 二诊服药当夜入睡四、五小时,三剂尽,睡七、八小时。有时白天也有睡意,仍头晕脉缓去黄芩加桑叶12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菊花15克。巩固疗效。 病例4、双某某女47岁家庭妇女

气顺百病消

气顺百病消 1、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进行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正常进行,反之气机失调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失常,机体新陈代谢失衡,势必百病丛生。因而在病理情况下,必须注重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采取“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的方法,使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如《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景岳全书》“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乱。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所以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但所贵者,在知气之虚实,及气所从生耳”。由此看来,“百病生于气”的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在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强调“调气为要”的疾病治疗观。同时还应保养精神,益气全形,形与神俱,尽终天年,使气不“上”不“下”,不“缓”不“消”,不“收”不“泄”,不“结”不“乱”,从而使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归于正常,以达到《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调“气”可使病理产物顺利排出体外 气机失调会导致“痰瘀湿滞”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的淤积,而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杂多变的病理基础,所以在疾病的治疗中调“气”为首要,正如《丹溪心法》所说“顺气为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根据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可知,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气行则可以解郁导滞。《素问·调经论》说:“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病理产物的堆积还可以壅塞经隧,所以调“气”时亦应宣通府气,开窍道,给邪以出路。总之,调“气”可以使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气”的作用下而排出体外,从而使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临床应用 “百病生于气也”的观点说明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可以“调气治百病”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根据“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的治法,临床上可以辨证选用不同药物。

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杨巨成100039) 关键词:气机升降中医治疗指导作用 中医医学理论起源于我国古代哲学,在数千年与人类各种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创立了多种流派并存的理论学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它在造福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学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法,博大精深,其中气机升降理论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各家中医流派所推崇。我们今天的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认真学习并重温气机升降理论无疑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气机升降是人体脏腑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升和降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内经》指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又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患病,则可导致气机升降失调;反之,升降失调又可导致机体百病丛生。所以《内经》又指出“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而历代医家亦对气机升降极为重视,提出诸如“生死之机,升降而已”,“明乎脏腑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等经典论断。虽然升降失调所涉及的脏腑功能之间关系复杂,但中医脏腑功能升降理论认为,肝、脾、肾主升,心、肺、胃、胆、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均主降。它们之间的升降合作保持着人体机能的平衡协调。笔者认为临床上脏腑功能失调在气机升降方面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表现为气机升降不及。其中包括脾气虚(脾升不及);肺气虚(宣降无力);肝胃失和(肝气不升,胃气不降);六腑通降下行

功能失调,表现为便秘、癃闭、淋证、腹胀腹痛等证。 第二种形式表现为气机升降太过。其中包括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腑降太过,其中包括腹泻、便溏、遗尿等证。 第三种形式表现为气机升降反作。其中包括升之反作,例如脾气下陷之脱肛、久泻、白带过多;降之反作,例如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胆火上逆等证。 其中,脾胃升降理论是中医脏腑气机升降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因为脾胃共处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气升,方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胃气降,方能受纳、腐熟水谷,传送糟粕于体外。中医理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另外,脾气上行则肝气随之上升;胃气下行则胆火随之下降。在临床上脾胃升降失常病机为脾阳不升,胃气不降。其证候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困倦无力、食不知味、纳减便溏等,治宜补气升阳益胃,即所谓“脾宜升则健”,“太阴湿土,得阳始运”。代表方剂如张锡纯创立的“培脾升肝汤”以及李东垣创立的“升阳益胃汤”等等。在临床上常见的“浊阴不降”病证则多由脾胃阳气不足,升清降浊功能障碍导致,临床表现为胸闷、腹胀、便溏、厌食、呕吐等,治法上取“胃宜降则和”,代表方剂连苏饮(黄连、苏叶、吴萸、白豆蔻)加减治疗,以上这些病证表现均可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笔者在急诊科临床从事内科工作十余年来尝试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指导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病,在现代医学中以免疫力低下合并感染为生理病理学基础,特点为反复发

不花钱就能治百病的方法

不花钱就能治百病的方法 第一,熬夜是万病之源,健康睡眠可以治万病。但是健康睡眠不等于早睡早起,冬至前后一个月要早睡晚起(21-6点加午睡5-15分钟),夏至前后一个月要晚睡早起(23-4点加午睡30-60分钟),其它时间早睡早起(22-5点加午睡 15-30分钟)。 特别提醒:最佳午睡时间是心经当令的午时(11-13点),最佳午饭时间是小肠经当令的未时(13-15点),并且饭后不能马上睡觉,否则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要先午睡、后吃午饭,尤其东部地区提前进入午时,如果饭后再午睡,午时已经过去了。 以上是东部地区的睡眠时间,陕西、四川、云南等中部地区顺延一个小时,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顺延2-3个小时。如果因为工作等原因必须熬夜的,可以熬后半夜,而不要熬前半夜,熬夜之后要睡好午觉,而不是早晨睡懒觉。这一点在前面《如何正确地熬夜?》一文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晚饭是百病之源,务必要在睡觉之前讲肠道的垃圾排空,所以,晚饭不吃,饿治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新陈代谢越来越慢,尤其是过了四十岁以后,人体的新陈代谢更慢,大多数人四十岁以后发福就

是这个原因,他们发的不是福而是祸,因此,40岁以上的人应该戒掉晚饭,四十岁以下的人晚饭也要尽量少吃,任何年龄的人晚上都不能吃肉,因为肉最难消化,务必确保睡觉之前肠道排空。开始阶段,可以晚上只喝小米粥(最养胃)、 再象征性吃几口青菜,然后逐步过渡到晚上只喝(滋补的清汤或饮品即可)不吃。 如果晚上有应酬,可以喝点清汤,象征性吃几口青菜,再喝点红酒就可以了,同时要把正确的养生理念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形成早上或中午聚餐、晚上聚茶的新风尚,有失眠习惯的朋友,晚上聚会时可以喝滋补饮品。 特别提醒一点,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晚饭,却大量吃水果,这种危害绝不亚于吃晚饭,因为大多数水果性寒并且糖分高,晚上空腹吃水果严重伤脾。晚上喝小米粥足矣。 第三,辟谷。现在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衰老和疾病主要是肠道里宿便的堆积和发酵所产生的毒素及有害物质造成的,通过戒掉晚饭尤其是辟谷在不吃食物的状态下减轻脏腑的负担,清除宿便和毒素。科学研究同时也证明,断食两天以后,就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干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重启,从而消除人体的多种疾病。 通过辟谷,可以使人从生理到心理来一次全面的净化,不仅治疗生理疾病,同样治疗心理疾病(其实很多心理疾病都与脾胃虚弱等生理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辟谷可以创造生命的

从调节气机谈疾病的情志疗法

102 第12卷 第5期 2010 年 5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2 No. 5 May,2010 中医,2007,22 ( 8 ):1-2. [ 2 ] 陈良.从肝论治消渴的生理病理基础及研究态势[ J ].中医药学刊,2003,21 ( 10 ):1732-1733. [ 3 ] 肖玲.糖尿病从肝论治体会[ J ] .吉林中医药,2004,24 ( 8 ):11-12.[ 4 ] 谢胜伟,陈美华.浅述从肝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 ( 5 ): 590-591.[ 5 ]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6. [ 6 ] 于文娟.从哮有“夙根”谈哮病从肝论治的机理[ J ]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 ( 3 ):445-446. [ 7 ] 郑胜.张敏建教授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 J ] .福建中医药,2007,38 ( 1 ):15-16. [ 8 ] 谭成钢,尹光玉.冠心病从肝辨治的探讨[ J ].四川中医,2007, 25 ( 12 ):33-35.[ 9 ] 唐晓勇,孙振高.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肝论治探微[ J ] .中医杂 志,2003,44 ( 3 ):165-166.[ 10 ] 段永强.论“肝郁脾虚”病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病理意义 及其相关性[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 ( 5 ):3-4. [ 11 ] 杨文明,陈彪,鲍远程.肝郁证实验研究概览[ J ] .中国中医 药信息杂志,2004,11 ( 12 ):1125-1127. [ 12 ] 姜杰新.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 .医 师进修杂志,2004,12 ( 27 ):51-52. [ 13 ] 蒋清华.四逆散合连理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非特异 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 ( 2 ):41-42. 情志活动是以脏腑精气为内在的生理基础,应答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是心理和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藏精,精化 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活动[1], 可见七情(怒喜忧思悲恐惊)的活动皆对应相应的气的运动形式。具体论述如下。 1 情志对气机的影响 情志致病首伤心神,随之影响脏腑气机,导致 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因“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心主不明则下不安。《素问· 举痛论》言:“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便是对情志影 从调节气机谈疾病的情志疗法 潘丽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摘 要:首先论述了情志对气机的影响,从情志对气机的影响趋势将喜、怒、悲、恐、思等情志的性质分别归属 阴阳两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两者均使气机向上向外,故性质属阳;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两者均使气机向下向内,故性质属阴;思则气结,使气机郁结不畅,性质为至阴。继而从调节气机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传统中医情志疗病的机理,并以典型案例加以说明,打破了传统的五行制约“以情胜情”的机械解说,最后得出:情志作为一种治病的方法,其机理与中药四气五味的调动气机而愈病的作用是等同的,情志疗病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以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情志;调节气机;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恐则气下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0) 05- 0102- 02 收稿日期:2009-11-10 作者简介:潘丽丽(1982-),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仲景杂病证治规律。 Discussing the Emotional Treatment of Diseases from Mechanism of Qi PAN Li-li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Qi, from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trend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ll be happiness, anger, sadness, fear, thinking, etc. the nature of emotional ownership of yin and yang, respectively, at both ends - Anger causes upward surge of Qi, Joy causes scattering of Qi, both of which make up qi outward, so a nature-yang; Grief causes consumption of Qi, Terror causes downward flow of Qi, both of which make Qi-down inward, so is yin in nature; Anxiety leads to Qi stagnation, it makes Qi movement impaired, so the nature of zhi yi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TCM curing diseases emotional systematically on the Regulating Qi flow, and typical cases are listed to illustrate this, breaking the mechan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ive Elements Theory's“to love win situation”. At last,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emotions as kinds of treatment methods, its mechanism in Regulating Qi flow is same as the Four Properties and Five Flavors mobilization of herbs, and emotional curing diseases deserves further studies, with a view to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provide an even broader ideas and methods. Key words: emotional; mechanism of Qi; anger causes upward surge of Qi; anxiety leads to Qi stagnation; terror causes downward flow of Qi DOI :10.13194/j.jlunivtcm.2010.05.104.panll.040

调理气机升降-十大常用经方

调理气机升降-十大常用经方

伤寒论中十大常用调节人体 气机升降出入的方剂 经典就是经典,中医之经典无论怎样评,伤寒论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后世医家无不从中吸取营养。经典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常读常新,越深入了解和学习,越是感到美不胜收。春节以来,坚持诵读伤寒,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可能有些理解还不一定正确,尚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求证和完善。现就学习伤寒论方剂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汤,大名鼎鼎,举世闻名。为什么,伤寒论中的一批经典方剂能够流行至今,甚至,给人的感觉,其应用范围还不断扩大。原因何在? 我认为,临床上至今常用的伤寒论方剂中最大特

点是,这些方剂无一不是着眼于调节人体整体的气机升降出入着眼。现将常用的10个方剂归纳如下,供各位网友参考。 一、桂枝汤(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甘草(6克)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

调脾胃 治未病

调脾胃治未病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解密养生之道 健来福国医古方食疗养生连锁机构 上篇养生当以脾胃调养为先 脾胃乃后天之本,精津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生、长、病愈无不与脾胃的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脾在五行中属土,喜燥而恶湿,主运化、生清和统摄血液,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及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素问·厥论》中“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说明人饮食物后是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将食物消化、吸收,并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更依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脾胃集消化、吸收、输布饮食中精微物质于一体,为生命体时时刻刻提供所需要的物质能量。 作为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源量和能量来源,脾胃不仅是消化食物的直接承担者,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还对人体四肢肌肉起补充能量的作用。脾胃在运输饮食物中营养物质到人体各部位的同时,又把人体内多余的水液运输出去。脾胃功能的健全与否,关系到生命的健康。当脾肾功能失调,精血暗耗,肝无所藏,筋脉失养,日久心肺则伤,生化、运化失职,不能充先天,养机体,使健康无源。因此,中医常以脾胃为中心,通过补脾肾之气,以固肌表,壮肾阳,滋肾阴为原则,使精血满盈,髓生脑充,肝有所藏,筋脉得养,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疲劳解除、脾肾足壮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不仅要从外界吸入氧气,还要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内经》则认为,食物(水谷)经过口腔的咀嚼,通过食道进入于胃,经胃中阳气的腐熟消磨变成粥样食糜后,传入小肠。在小肠“化物出焉”和“泌别清浊”作用下,其中清者(水谷精微营养物质)上输于脾。浊者(未能消化吸收的物质)下传于大肠,形成粪便,经大肠传导排出体内。上输于脾的清者,再由脾脏转输到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后贯注心脉。其中称之为“精”的部分分别贮藏于肝和封藏于肾脏,因此食物对脾胃有着神奇的保健功效。 在“水谷之海”中,脾主运化转输,胃主受纳腐熟。而饮食五谷可称为“后天之精”。《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一说,《黄帝内经·素问》更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也就是说,饮食谷物消化吸收后转化成营养物质,滋养全身,可使脾气主升,健运协调,不仅保证了人体的积蓄生长发育,还能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活到了89岁,他就非常注意养生,特别是晚年,尤其注意养脾气。他自己创造了一种“八珍糕”,其中的成分是:党参、茯苓、陈皮、山药、白术、薏苡仁、芡实、扁豆、莲子、糯米,都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当初乾隆皇帝就是每天晚饭后,用这个当点心,也因护“后天之本”而长寿天年。乾隆的“八珍糕”关键在于注重“五谷”的调摄,乾隆能得此“调养脾胃,延年益

升降气机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经验

升降气机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经验 吴氏中医调升降气机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经验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的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升者升其阳,降者降其阴,出者吐其故,入者纳其新。《内经》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由此可见升降出入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而调节气机升降法是指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来针对疾病升降出入的病理 趋向,采用升药与降药并用,升降相因配伍,相反相成,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配伍方法。因此调节气机升降对人体正常的活动非常重要。《内经》有“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的治则;《医学三字经》有“上窍通,下窍泄”之说,《温病条辨》有“欲降先升”的概念。近代名医张锡纯书云:“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不升,在上之气不可一刻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精辟地阐明了气机升降在人体中是维持阴阳平衡与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升降功能失常,则人体产生疾病。如《内经》说:“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又如肝风上扰和肾虚于下皆可产生眩晕,肺失肃降和肾气上逆都可致成咳喘。蚀气不降的诸痞喘呕,清气不升的诸厥洞泄,以及肾不纳气、

孤阳上越、上不制下、中气下陷、心肾不交、心悸胸闷、院痞噎隔等病证,都是人体气机升降逆乱的结果。由于升降逆乱是中医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前人据此提出了“欲降先升”的治疗理论。“欲降先升”的含义,拙见其中的“先”字并非时间的含义,也不是降浊之前必先用升清的方法治疗,后再用降浊的方法治疗才能见效,而是说升清降浊中升清是主要方面,“先”是衬托升的重要性。因为在升降逆乱的病理过程中,清气不升可使浊气不降,浊气不降也可使清气不升,二者互为因果,因此在降浊方中常佐以升清之品。如清胃凉血的清胃散中用升麻,温润通便的济川煎中用升麻,调和肝脾的四逆散中用柴胡,和胃降浊的黄连汤内用桂枝等,都是属于“欲降先升”的治疗方法。但在升清方中未必均需佐以降浊之品,如四君子汤、参芬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均没有伍用明显的降浊药但用以治疗气虚便塘、脾虚水肿、气虚发热、久痢、久疟等’虚证,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吴氏中医就列举临床治疗疑难杂病验案数则,且揣陋见,冀希指正,关于中医治疗癌症运用升降气机经验,已在其他文章中有所提及在此就不在列举。 哮喘 袁某,男,36岁,干部,患者有支气管哮喘史20余年,再发加重8天来吴氏中医就诊,既往每次发病服氨茶碱或麻黄素、激素等好转。此次受寒后又发病8天,先服氨茶碱片及

《自然养身气功》治百病

《自然养身气功》治百病 唐成安 不少国人因病遗憾病故或英年早逝,把我最真贵的《自然养身气功》练习治病经历及人身有关的重要经历总结成文供需要的人共同分享,特别是那些危重病人,男女亚健康人群,老累过度或常吃药就医久治不愈的病人,工作生活的同时做到休闲娱乐,修身养生,健康快乐。 气功的种类千百种,分硬气功和养身气功,武术以硬气功为主,对这种气的感觉只有练习气功的人才各有体会它不是空气,准确的说法是“先天之炁(qi),即为内炁,亦为元精”,这种气感练到一定程度可运行自如,可发外气,用外气疏通旁人经络,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佛教道教高人练习数十年可避谷(几十天不吃食物,只喝水也能存活), 圓迹(死亡)尸身不腐,骨为舍利子。自然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以疏通经络防病治病为目标的养身气功,可站立式,坐式,卧式三种姿式,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环境,地点限制,讲究一切顺乎自然,姿势舒适安泰,松静功可以在散步时或看电视时都可放松身体,平时有场地活动经骨时用意念不用力的各种动作,练习太极拳的几个简易动作,都可以达到练习目的,本人选择平时适当体育锻炼和晚上睡觉前练30分钟,早上起床前练30分钟,以仰卧式为主。 三十年前作者在四川一大型国企工作,也可能因工作或家庭琐事生气产生的毒素伤害了脾胃经络系统,胃病查出有痿缩性胃炎,胃窦炎,胃下垂,省部级医院住院检查几次,多次钡餐检查及活检(用医用器戒割胃内肌肉组织化验,看有无癌细胞成份),严重时可能因肺气肿不能平躺睡觉,半斜躺才能睡觉,一天两天不吃食物也没有饥饿感,1.7米高体重由130斤减至100斤,用手能从腹部摸后脊骨,自感觉已是胃癌前期,当时也并不知道病因,到处求医问药,公司医院院长因本人病重同意本人自由选择医疗方式或休假。也回老家疗养医治多次,加上高强度体育锻炼,都是无效,有时医生开的药吃了反而病情加重,自己才找原因,原来医生把药用反了,比如我当时的胃病是胃酸及消化酶缺少,医生开了一种含硫酸铝的胃药,含硫酸铝的胃药是阻止胃酸消化酶产生,是以损害脑髓及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为代价,对胃酸过多的病人暂时有一定作用,对人体伤害也是很大的,铝元素被舔加到人吃的食品发泡剂和药物中以及生畜养殖发泡饲料中,如前些年欧美发生的疯牛病就是涉入含铝元素的发泡剂制成的饲料,铝元素使牛脑髓豆腐渣式钎维化病而亡。我当时胃酸缺少消化不良,明显是用反了药,也感觉药物越吃身体越差,才阅读了有关胃病和中医药学及人体经络方面的书籍了解自身病情,决定不再吃药,停止各种检查,想到如果查出身体有癌细胞不是人生就完了吗,实际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如CT的X光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及造影剂、B超等捡查和药物对人的身体都有伤害,阅读了一些气功方面的书后,开始练习鹤翔桩气功,因鹤翔桩气功有人练习时出偏差,发动内功时有摔伤的现象,自己就选择和自创了一套《自然卧式养生气功》,激发自身真气借用鹤翔桩最后一部份站桩式激发真气,站桩激发自身真气改为卧式激发自身先天真气,而且成功激发了自身先天真气,这种气功不会出意外,安全,每次练习后感觉身体很舒畅,坚持练习,胃病及胃病引起的肺水肿,肝肾虚弱等问题迎刃而解,体重复原到120多斤,一切病痛全消除,健康了,工作和学习有精力了,并进入公司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在上万人的大型国企里被评为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