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梁启超大致生平和桀骜不羁的个性;

2、把握文本对梁任公演讲内容的选材及由此体现出的任公的独特人格魅力;(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

3、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表达情感;(教学重点)

4、学会使用“旁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5、体味梁任公别样的人格魅力,了解梁任公和梁启超的政治情怀。(教学难点)

【教学层次设计】

一、利用《少年中国说》导入新课及“二梁”介绍。(5分钟)

二、整体感知。(16分钟)

三、把握任公的“热心肠”,分析梁实秋的创作动机及及写人记事散文的创作特点。(14分钟)

四、写法探究。(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及“二梁”介绍(5min)

1、导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学生齐读这段话,引入梁启超。)

2. 作者以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二、整体感知(16min)

1、通读文章,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

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明确: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2、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深刻印象。从文中以下句子可看出来: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3、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都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分析。

梁任公演讲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旁征博引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于紧张处成为表演(手舞足蹈两哭——感情丰沛)

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三、分析梁实秋创作动机(14min)

主要通过补充讲解《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来了解梁任公政治上的热心肠,同时补充讲解梁实秋与梁任公的相似经历,了解梁实秋惺惺相惜的情怀,其实任公的热心肠又何尝不是梁实秋的热心肠。

1、《箜篌引》

《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教师讲解,引导分析《箜篌引》中的政治情怀,主要在于“渡河”的理解,一方面可与任公晚年和袁世凯的政治纠葛结合探讨,另一方面也可以当时“戊戌六君子”的命运链接。但最终的立足点在于,他们不顾生命得坚持信念、坚守信仰的殷切情怀。)

2、《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通过写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教师讲解,引导分析《桃花扇》,强调文中列举的段落名为《哭旧主》,这何尝不是任公对覆亡的清王朝、逝去的光绪帝的哀悼。)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战乱。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泣。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回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将情感引入对于家国情怀的思索,这是二梁在本文契合点。)

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写人。作者从细微处着笔,通过对梁任公言谈举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博闻强识,

沉稳睿智潇洒幽默,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使我们对学者梁启超先生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四、写法探究(5min)

作者如同一个高明的画家,寥寥几笔就将梁任公先生的形貌神态勾勒出来,让人读来如同亲闻其声,亲见其人,如此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写法特点:本文选材讲究,善用白描手法。

全文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白描写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而白描运用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手巧为之。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侧面描写: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总之,作者通过把握细节,把梁任公先生写得这般活灵活现的。作者善于选材,撷取了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在对演讲的回忆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又结合侧面描写(如听者的感受)充分展示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拓展写作:

请模仿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老师。

要求: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出现老师的姓名、学科;

4.完成后左右同学交换推荐,本人朗读,其他同学辨别是哪位老师,看谁写得最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