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

儿科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

儿科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
儿科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二章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不论在总的速度上或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都遵循的一定规律。认识总的规

律性有助于儿科医生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正确评价与指导。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

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例如,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1年,尤其前

3个月增加很快,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2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

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这种各系统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其它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图2-1)

发育速度的不同与其在不同年龄的生理功能有关。

图2-1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

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儿童的生长发

育水平有一定的正常范围,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的影响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

;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

;先画直

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近到远)

;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从粗到细)

;先会看、听、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发展到有记忆、思维、

线后画圈、图形(简单到复杂)

分析、判断(低级到高级)

第二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细胞染色体所载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趋向。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影响深远,如皮肤、头发的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对传染病的易感性等。在异常情况下,严重影响生长的遗传代谢缺陷病、内分泌障碍、染色体畸形等,更与遗传直接有关。

二、环境因素

1.营养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宫内胎儿生长发育,需充足的营养素供给。当营养素供给比例恰当,加之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宫内营养不良的胎儿不仅体格生长落后,严重时还影响脑的发育;生后营养不良,特别是第1~2年的严重营养不良,可影响体重、身高及智能的发育。

2.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的阻扰作用十分明显。急性感染常使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则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发育;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可造成生长迟缓。

3.母亲情况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生活环境、营养、情绪、疾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母亲妊娠早期的病毒性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流产、早产和胎儿体格生长以及脑的发育迟缓;妊娠早期受到某些药物、X线照射、环境中毒物和精神创伤的影响,均可影响胎儿的发育。

4.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的重要作用易被家长和儿科医生忽视。良好的居住环境,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清洁、无噪声、无噪光、居住条件舒适,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护理、良好教养、体育锻炼、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等都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达到最付佳状态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社会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引起高度关注。自两伊战争以来,伊拉克儿童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是社会环境影响儿童健康的最好例证。

综上所述,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这种潜力从受精卵开始就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与调节,表现出个人的生长发育模式。因此,生长发育水平是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体格生长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格生长应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来指示。一般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一)体重的增长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儿科临床中用体重计算药量、静脉输液量。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以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我国200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3.33±0.39kg,女婴为3.24±0.39kg,与世界卫生组织(W HO)的参考值相近(男3.3kg,女3.2kg)。出生后体重增长应为胎儿宫内体重生长的延续。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如生后及时合理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发生。出生时体重受宫内因素的影响大,生后的体重与营养、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体重的增长逐渐减慢。我国1975年、1985年、1995年及2005年调查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1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的体重的2倍

(附录一);

第1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122+8 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10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

儿童体重的增长为非等速的增加,进行评价时应以个体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可用“公式”计算来评价,也不宜以人群均数(所谓“正常值”)当作“标准”看待。当无条件测

量体重时,为便于医务人员计算小儿用药量和液体量,可用以下公式估计体重(表2-1):

表2-1正常儿童体重、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体重(kg)

12个月1~12岁10

年龄(岁)×2+8

年龄身高(c m)

12个月75

2~12岁年龄(岁)×7+75

(二)身材的增长

1.身高(长)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多数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c m。

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 m,生后第1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 m;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11~

12c 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1岁时身长约75c m;第2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12c m,即2岁时身长约87c 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6~7c m。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 m,为生长速度下降。

身高(长)的生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长)的生长。

2.坐高(顶臀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为顶臀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3.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生长。

(三)头围的增长

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和生长有关。胎儿期脑生长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

围相对大,平均32~34c m;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1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 m)约等于后

,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 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为2c m;2 岁时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 m)

头围约48c 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 m。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婴幼儿期连续追踪测量头围比一次测量更重要。头围大小与双亲的头围有关;头围<

X ?2SD 常提示有脑发育不良的可能,<X?3SD 以上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

脑积水。

(四)胸围的增长

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出生时胸围32c m,略小于头围1~2c m。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

。1岁左右头围与胸围的增长在生长曲线上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 m)

形成头、胸围的交叉,此交叉时间与儿童营养、胸廓的生长发育有关,生长较差者头、胸围交叉时间延后。我国2005年9市城区体格生长的衡量数字显示男童头、胸围交叉时间为15 个月龄,提示我国儿童胸廓生长较落后,除营养因素外,可能与不重视爬的训练和胸廓锻炼有关。

(五)上臂围的增长

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c m。因此,有人认为在无条件测体重和身高的地方,可用左上臂围测量筛查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13.5c m为营养良好;12.5~13.5c m为营养中等;<12.5c m为营养不良。

(六)皮下脂肪

通过测量皮脂厚度反映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有:①腹壁皮下脂肪;②背部皮下脂肪。要用皮下脂肪测量工具(测皮褶卡钳)测量才能得出正确的数据。

(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比例与匀称性生长有一定规律。

1.头与身长比例在宫内与婴幼儿期头领先生长,而躯干、下肢生长则较晚,生长时间也较长。这样,头、躯干、下肢长度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长占身长(高)的比例在

婴幼儿为1/4,到成人后为1/8(图2-2)

图2-2 头与身长的比

2.体型匀称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如身高的体重(Weight-for height,W/H)

,体重(kg)/身高

胸围/身高(身高胸围指数)

;体重(kg)/身高(c m)×1000(Quetelet指数)

,年龄的体块指数(BMI/age)等。

(c m)2×104(Kaup指数,幼儿用)

3.身材匀称以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表示,反映下肢的生长情况。坐高(顶臀长)占身高(长)的比例由出生时的0.67下降到14岁时的0.53。

任何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可使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软骨营养不良。

。如指距大于身高1~2c m,对诊断长骨的异4.指距与身高正常时,指距略小于身高(长)

(马凡综合征)

常生长有参考价值,如蜘蛛样指(趾)

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

,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的身高增长高峰约晚于女孩2年,且每年(peak height veloc ity,P HV)

身高的增长值大于女孩,因此最终的身高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高。一般的说男孩骨龄15岁,女孩骨龄13岁时,身高长度达最终身高的95%。

,男不论男女孩,在青春期前的1~2年中生长速度略有减慢。女孩在乳房发育后(约9~11岁)

孩在睾丸增大后(11~13岁)身高开始加速生长,1~2年生长达PHV,此时女孩年身高平均年增加8~9c m,男孩9~10c m。在第二生长高峰期,身高增加值约为最终身高的15%。P HV提前者,身高的停止增长较早。

青春期体重的增长与身高平行,同时内脏器官增长。女性耻骨与髂骨下部的生长与脂肪堆积,臀围加大。男性则有肩部增宽,下肢较长,肌肉增强的不同体形特点。

四、体格生长评价

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形态及各部分比例变化较大。充分了解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正确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早发现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干预,对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十分重要。

(一)资料分析及表示方法

1.衡量体格生长的统计学表示方法常用以下方法:

(1)均值离差法: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多呈正态分布,常用均值离差法,以平均值(X )加减标准差(SD)来表示,如68.3%的儿童生长水平在X±1SD范围内;95.4%的儿童在X±2SD 范围内;

99.7%的儿童在X±3SD 范围内。

(2)百分位数法:当测量值呈偏正态分布时,百分位数法能更准确的反映所测数值的分

布情况。当变量呈正态分布时,百分位数法与离差法两者相应数相当接近。由于样本常呈偏正态分布,则两者的相应数值略有差别。

在体格生长评价时两者都广泛应用,目前一般都用百分位法。离差法计算较简单;百分位数法计算相对较复杂,但精确。

:可进行不同质人群间比较,用偏离该年龄(3)标准差的离差法(Z积分或Z sc ore,SDS)

组标准差的程度来反映生长情况,结果表示也较精确。

Z score= X ?X

SD

其中,X为测得值,X为平均值,SD为标准差。Z积分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4)中位数法:当样本变量为正态分布时中位数等于均数与第50百分位数。当样本变量分布不是完全正态时,选用中位数而不是算术平均数作为中间值。因此时样本中少数变量分布

在一端,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则对个别变量值影响大。故用中位数表示变量的平均水平较妥。

2.界值点的选择通常以均值离差法X±2S D(包括总体的95%)为正常范围;百分位数法以(包括总体的94%)为正常范围;标准差的离差值以±2以内为正常范围。

P3~P97,

3.测量值的表示

(1)表格:将测量数值以表格形式列出,便于查询,但不够直观。

(2)生长曲线:按各等级的数值绘制成曲线图。优点是较等级数值直观,不仅能较准确了解儿童的发育水平,还能对儿童某项指标进行定期纵向观察,易看出该小儿生长的趋势有无偏

离现象,以便及早发现原因及采取干预措施(图2-3)

图2-3 生长曲

线

4.评价结果表示

(1)等级划分:方法简单,利用均值加减标准差或直接用百分位数进行分级,据细分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三等、五等、六等级等。五等级划分方法见表2-2。三等级划分法以>X >+2为上、X ±2SD 为中、<X -2SD 为下。而六等级划分法把五等级划分法的“中”(X±1SD)再分为X -1SD的“中-”和X+1SD的“中+”。等级划分法用于横断面的测量值分析,如发育水平、体型匀

称的评价。

表2-2 五等级划分方法

等级离差法百分位数法上>X +SD>P97

中上中X +(1SD~2SD)

X ±1SD

P75~97

P25~75

中下X -(1SD~2SD)P3~25

下<X -2SD<P3(2)测量值的计算:如用于定期纵向的测量值分析(生长速度的评价)

,即将两次连续测

量值的差与参数中相同年龄的数值差比较;或身材匀称度的计算等。

(二)体格生长评价

正确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状况,必须注意采用准确的测量用具及统一的测量方法,定期纵向观察。同时有可用的参考人群值,参照人群值的选择决定评价的结果。W HO推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汇集的测量资料作为国际参照人群值。我国采用2005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的体格生长数据为中国儿童参照人群值(附录一)

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包括发育水平、生长速度以及匀称程度三个方面。

1.发育水平将某一年龄时点所获得的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值(横断面测量)与参考人群值比较,得到该儿童在同质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即为此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此年龄的生长水平,通常以等级表示其结果。生长水平包括所有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如体重、身高(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可用于个体或群体儿童的评价。

早产儿体格生长有一允许的“落后”年龄范围,即此年龄后应“追上”正常足月儿的生长。进行生长水平评价时应矫正胎龄至40周胎龄(足月)后再评价,身长至40月龄、头围至18月龄、体重至24月龄后不再矫正。

有些单项测量,如骨龄代表发育成熟度,也反映发育水平。同样,体格测量值也可以生长的年龄来代表发育水平或成熟度。如一个2岁男孩身高76c m,身高生长水平为下等,其身高的生长年龄相当1岁。

发育水平评价的优点是简单、易于掌握与应用。对群体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评价可了解该群体儿童的体格状况;对个体儿童评价仅表示该儿童已达到的水平,不能说明过去存在的问题,也不能预示该儿童的生长趋势。

2.生长速度是对某一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纵向观察)

,将获得的该项指标在某一年龄阶段的增长值与参照人群值比较,得到该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的生长速度。

以生长曲线表示生长速度最简单、直观,定期体检是生长速度评价的关键。儿童年龄小,生长较快,定期检查间隔时间不宜太长。这种动态纵向观察个体儿童的生长规律方法,可发现每个儿童有自己稳定的生长轨道,体现个体差异。因此,生长速度的评价较发育水平更能真实了解儿童生长状况。生长速度正常的儿童生长基本正常。

3.匀称程度是对体格生长指标之间关系的评价。

(1)体型匀称度: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实际工作中常选用身高的体重表示一定身高的相应体重增长范围,间接反映身体的密度与充实度。将实际测量与参照人群值比较,结果常以等级表示。

(2)身材匀称:以坐高(顶臀高)/身高(长)的比值反映下肢生长状况。按实际测量计算结果与参照人群值计算结果比较。结果以匀称、不匀称表示。

第四节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一、骨骼

1.头颅骨除头围外,还可据骨缝闭合、前囟

大小及前后囟闭合时间来评价颅骨的生长及发育情

况。婴儿娩出生时经过产道,故出生时颅骨缝稍有重

叠,不久重叠现象消失。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闭合,

至迟约6~8周龄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c m,以后

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

迟于1.5岁闭合。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

短表示。前囟检查在儿科临床很重要,如脑发育不

良时头围小、前囟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

前囟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囟饱满;脱

(图2-4)图2-4 前囟大小

水时前囟凹陷。

2.脊柱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生长。生后第一年脊柱生长快于四肢,以后四肢生长快于脊柱。出生时脊柱无弯曲,仅呈轻微后凸。3个月左右抬头动作的出现使颈椎前凸;6个月后能

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椎前凸。这样的脊椎自然弯曲至6~7岁才为韧带

所固定。注意小儿坐、立、走姿势,选择适宜的桌椅,对保证儿童脊柱正常形态很重要。

3.长骨是从胎儿到成人期逐渐完成的。长骨的生长主要由长骨干骺端的软骨骨化,骨膜下成骨,使长骨增长、增粗,当骨骺与骨干融合时,标志长骨停止生长。

随年龄的增加,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按一定顺序及骨解剖部位有规律的出现。骨

化中心出现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

。出生时腕部尚无骨化中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bone age)

心,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已出现骨化中心。因此判断长骨的生长,婴儿早期应摄膝部X线骨片,

年长儿摄左手及腕部X线骨片,以了解其腕骨、掌骨、指骨的发育。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

、三角骨(2~

、下桡骨骺(约1岁)

其出生后的出现次序为: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

、下尺骨骺(6~7岁)

、豆状骨

、舟骨(5~6岁)

2.5岁)

、大、小多角骨(3.5~5岁)

、月骨(3岁左右)

。10岁时出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具体评价(9~10岁)

骨龄时应对照图谱。骨生长与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有关。骨龄在临床上有重要诊断价

值,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骨龄明显延后;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骨龄超前。但正常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差异较大,诊断骨龄延迟时一定要慎重。

二、牙齿

牙齿生长与骨骼有一定关系,但因胚胎来源不完全相同,牙齿与骨骼的生长不完全平行。出生时乳牙已骨化,乳牙牙孢隐藏在颌骨中,被牙龈覆盖;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18~

24个月时第三恒臼齿已骨化。人一生有乳牙(共20个)和恒牙(28~32个)两副牙齿。生后4~

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约于2.5岁时乳牙出齐。乳牙萌出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前向后(图2-8)

状有关。

下中切牙下侧切牙上、下单尖牙

上中切牙及上侧切牙上、下第一乳磨牙下、上第二乳磨牙

图2-5 乳牙萌出顺

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6龄齿)

;6~12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其中第1、2前磨牙代替第1、2乳磨牙,此期为混合牙列期;12岁萌出第

,也有终生第三恒磨牙不萌出者。

二恒磨牙;约在18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

出牙为生理现象,出牙时个别婴儿可有低热,唾液增多、发生流涎及睡眠不安、烦躁等症状。牙齿的健康生长与蛋白质、钙、磷、氟、维生素A、C、D等营养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食物的咀嚼有利于牙齿生长。牙齿生长异常时可见外胚层生长不良、钙或氟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三、生殖系统发育

参见第十七章内分泌疾病。

第五节神经心理发育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神经心理的正常发育与体格生长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运动、语言、情感、思维、判断和意志性格等方面,以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为物质基础。和体格生长一样,神经心理发育的异常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因此,了解儿童心理发育规律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在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领先于其他各系统,新生儿脑重已达成人脑重25%左右,此时神经细胞数目已与成人相同,但其树突与轴突少而短。出生后脑重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约在4岁左右完成,在此之前,尤其在婴儿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缓慢,且易于泛化;不易形成兴奋灶,易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

脊髓随年龄而增长。在胎儿期,脊髓下端在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在进行腰椎穿刺时应注意。婴儿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3~

4个月前的婴儿肌张力较高,凯尔尼格征可为阳性,2岁以下儿童巴宾斯基征阳性亦可为生理现象。

(二)感知的发育

1.视感知发育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瞳孔有对光反应,在安静清醒状态下可短暂注视物体,但只能看清15~20c m内的事物。第2个月起可协调地注视物体,开始有头眼协调;3~

4个月时喜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6~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8~

9个月时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18个月时已能区别各种形状;2岁时可区别垂直线与横线;5岁时已可区别各种颜色;6岁时视深度已充分发育。

2.听感知发育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差;生后3~7日听觉已相当良好;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13~16个月时可寻找不同响度的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4岁时听觉发育已经完善。听感知发育和儿童的语言发育直接相关,听力障碍如果不能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内(6个月内)或之前得到确诊和干预,则可因聋致哑。

3.味觉和嗅觉发育

(1)味觉: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4~5月甚至对食物轻微的味道改变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关键期,此期应适时添加各类转乳期食物。

(2)嗅觉:出生时嗅觉中枢与神经末梢已发育成熟;3~4月时能区别愉快与不愉快的气味;7~8月开始对芳香气味有反应。

4.皮肤感觉的发育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及深感觉等。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的触觉已很灵敏,而前臂、大腿、躯干的触觉则较迟钝。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钝;第2个月起才逐渐改善。出生时温度觉就很灵敏。

(三)运动的发育

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包括平衡)和细运动两大类。

1.平衡与大运动

(1)抬头: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

(2)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

(3)翻身:7个月是能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然后从俯卧位翻至仰卧位。

(4)爬:应从3~4个月时开始训练,8~9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

(5)站、走、跳:11个月时可独自站立片刻;15个月可独自走稳;24个月时可双足并跳;30个月时会独足跳。

2.细动作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之后手指可以活动;6~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9~10个月时可用拇、食指拾物,喜撕纸;12~15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18个月时能叠2~3块方积木;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

(四)语言的发育

语言的发育与大脑、咽喉部肌肉的正常发育及听觉的完善有关。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

3 个阶段。新生儿已会哭叫,3~4个月咿呀发音;6月龄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12月龄时能说简单的单词,如“再见”、“没了”。18月龄时能用15~20个字,指认并说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

24月龄时能指出简单的人、物名和图片,而到3岁时几乎能指认许多物品名,并说有2~3个字组成的短句;4岁时能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

(五)心理活动的发展

1.早期的社会行为2~3个月时小儿以笑、停止啼哭等行为,以眼神和发音表示认识父母;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反应性的大笑;7~8月的小儿可表现出认生、对发声玩具感兴趣等;9~12月时是认生的高峰;12~13个月小儿喜欢玩变戏法和躲猫猫游戏;18个月时逐渐有自我控制能力,成人在附近时可独自玩很久;2岁时不再认生,易与父母分开;3岁后可与小朋友做游戏。

2.注意的发展婴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有意注意。5~6岁后儿

童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3.记忆的发展记忆是将所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可分为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3个不同的系统。长久记忆又分为再认和重现两种,再认是以前感知的事物在眼前重现时能被认识,重现是以前感知的事物虽不在眼前重现,但可在脑中重现。1岁内婴儿只有再认而无重现,随年龄的增长,重现能力亦增强。幼年儿童只按事物的表面特性记忆信息,以机械记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理解、语言思维能力的加强,逻辑记忆逐渐发展。

4.思维的发展1岁以后的儿童开始产生思维,在3岁以前只有最初级的形象思维;3岁以后

开始有初步抽象思维;6~11岁以后儿童逐渐学会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等抽象思维方法,具有

进一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5.想象的发展新生儿无想象能力;1~2岁儿童仅有想象的萌芽。学龄前期儿童仍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到学龄期才迅速发展。

6.情绪、情感的发展新生儿因生后不易适应宫外环境,较多处于消极情绪中,表现不安、啼哭,而哺乳、抱、摇、抚摸等则可使其情绪愉快。婴幼儿情绪表现特点是时间短暂、反应强烈、容易变化、外显而真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不愉快因素的耐受性逐渐增加,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使情绪遂趋向稳定。

7.个性和性格的发展婴儿期由于一切生理需要均依赖成人,逐渐建立对亲人的依赖性和信任感。幼儿时期已能独立行走,说出自己的需要,故有一定自主感,但又未脱离对亲人的依赖,常出现违拗言行与依赖行为相交替现象。学龄前期小儿生活基本能自理,主动性增强,但主动行为失败时易出现失望和内疚。学龄期开始正规学习生活,重视自己勤奋学习的成就,如不能发现自己学习潜力将产生自卑。青春期体格生长和性发育开始成熟,社交增多,心理适应能力增强但容易波动,在感情问题、伙伴问题、职业选择、道德评价和人生观等问题上处理不当时易发生性格变化。性格一旦形成即相对稳定。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进程见表2-3。

表2-3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进

年龄粗、细动作语言适应周围人物的能力与行为

新生儿无规律、不协调动作;紧握拳能哭叫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

2 月

3 月直立及俯卧位时能抬头仰卧位

变为侧卧位;用手摸东西

发出和谐的喉音

咿呀发音

能微笑,有面部表情;眼随物转动头

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

4 月扶着髋部时能坐;可在俯卧位时用两手

支持抬起胸部;手能握持玩具

180°;注意自已的手

笑出声抓面前物体;自己玩弄手,见食物表示

喜悦;较有意识的哭和笑

5 月扶腋下能站得直;两手各握一玩具能喃喃地发出单词音节伸手取物;能辨别别人声;望镜中人笑

6 月能独坐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自拉衣服;自握

足玩

7 月会翻身;自己独坐很久;将玩具从一手

换入另一手能发“爸爸”、“妈妈”等复

音,但无意识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自握饼干吃

8 月会爬;会自己坐起来、躺下去;会扶着栏

杆站起来;会拍手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节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体;

两手会传递玩具

9 月试独站;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句,

如“再见”等看见熟人会手什出来要人抱;或与人合作游戏

10~11 月能独站片刻;扶椅或推车能走几步;拇、开始用单词,一个单词表能模仿成人的动作;招手、“再见”;抱

年龄粗、细动作语言适应周围人物的能力与行为食指对指拿东西示很多意义奶瓶自食

12 月独走;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套在木棍上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灯、

碗;指出自己的手、眼

15 月走得好;能蹲着玩;能叠一块方木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

字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用杯喝水

能表示同意、不同意

18 月能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能认识和指出身体名部分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食

2 岁能双脚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

吃饭

3 岁能跑;会骑三轮车;会洗手、洗脸;脱、

穿简单衣服会说2~3 个字构成的句子能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拾起地上的物品;

能表达喜、怒、怕、懂

能说短歌谣,数几个数能认识画上的东西;认识男、女;自称

“我”;表现自尊心、同情心、害羞

4 岁能爬梯子;会穿鞋能唱歌能画人像;初步思考问题;记忆力强、好

发问

5 岁能单足跳;会系鞋带开始识字能分辨颜色;数10 个数;知物品用途及

性能

6~7 岁参加简单劳动,如扫地、擦桌子、剪纸、泥

塑、结绳等能讲故事;开始写字能数几十个数;可简单加减;喜独立自

第六节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水平表现在儿童在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等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对这些能力的评价称为心理测试。心理测试仅能判断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水平,没有诊断疾病的意义。心理测试需由经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可滥用。

(一)能力测验

1.筛查性测验

(1)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

:DDST主要用于6岁以下儿童的发育筛查,实际应用时对

4.5岁以下的儿童较为适用。测试内容分为大运动、细运动、语言、个人适应性行为四个能区。1990年Denover Ⅱ出版,在1966年DDST的基础上修订。国内有地区性的修订常模。

(2)绘人测试:适用于5~9.5岁儿童。要求被测儿童依据自己的想象绘一全身正面人像,以身体部位、各部比例和表达方式的合理性计分。绘人法测试结果与其他智能测试的相关系数在0.5以上,与推理、空间概念、感知能力的相关性更显著。该法可个别测试,也可进行集体测

试。

(3)图片词汇测试(PP VT)

:适用于4~9岁儿童的一般智能筛查。PP VT的工具是120张图片,每张有黑白线条画四幅,测试者说一个词汇,要求儿童指出其中相应的一幅画。测试方法简单,尤适用于语言或运动障碍者。1981年PP VT-R出版,有L及M版本,测试年龄为2.5~16岁,测试图片增至175张。

2.诊断测验

(1)Gesell发育量表:适用于4周至3岁的婴幼儿,从大运动、细动作、个人-社会、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五个方面测试,结果以发育商(DQ)表示。

(2)Bay ley婴儿发育量表: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包括精神发育量表、运动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

(3)Standford-Binet智能量表:适用2~18岁儿童。测试内容包括幼儿的具体智能(感知、

认知、记忆)和年长儿的抽象智能(思维、逻辑、数量、词汇)

,用以评价儿童学习能力以及

对智能发育迟缓者进行诊断及程度分类,结果以智商(IQ)表示。

:适用于4~6.5岁儿童。通过编制一整套不(4)Wec 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WPPSI)

同测试题,分别衡量不同性质的能力,将得分综合后可获得儿童多方面能力的信息,较客观地

反映学前儿童的智能水平。

:适用于6~16岁儿童,内容与评分方法同(5)Wec hsler儿童智能量表修订版(WISC-R)

WPPSI。国外已有新版。

(二)适应性行为测试

智力低下的诊断与分级必须结合适应性行为的评定结果。国内现多采用日本S-M社会生活

能力检查,即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此量表适用于6个月~15岁儿童社会生活能力

的评定。

第七节心理行为异常

一、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较为常见,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近年调查资料表

明我国少年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12.9%。儿童行为问题表现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容易

被家长忽略,或被过分严重估计。因此,区别正常的和异常的儿童行为非常必要,目前有多种

衡量儿童行为的量表可用于帮助区分儿童异常的行为问题。

儿童的行为问题一般可分为:①生物功能行为问题,如遗尿、遗便、多梦、睡眠不安、夜惊、食欲不佳、过分挑剔饮食等;②运动行为问题,如儿童擦腿综合征、咬指甲、磨牙、吸吮手指、咬或吸衣物、挖鼻孔、咬或吸唇、活动过多等;③社会行为问题,如破坏、偷窃、说谎、攻击等;

④性格行为问题,如惊恐、害羞、忧郁、社交退缩、交往不良、违拗、易激动、烦闹、胆怯、过分依赖、要求注意、过分敏感、嫉妒、发脾气等;⑤语言问题,如口吃等。男孩的行为问题常多于女孩,男孩多表现运动与社会行为问题;女孩多性格行为问题。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学习环境等显著相关。多数儿童的行为问题可在发育过程中自行消失。

1.屏气发作为表现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性格行为问题,多发于6~18月婴幼儿,5 岁前会逐渐自然消失。呼吸暂停发作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如发怒、恐惧、剧痛、剧烈叫喊时出现,常有换气过度,使呼吸中枢受抑制,哭喊时屏气,脑血管扩张,脑缺氧时可有昏厥、丧失意志、口唇发绀,躯干、四肢挺直,甚至四肢抽动,持续0.5~1分钟后呼吸恢复,症状缓解,口唇返红,全身肌肉松弛而清醒,一日可发作数次。这种婴儿性格多暴躁、任性、好发脾气。对此类儿童应加强家庭教养,遇矛盾冲突时应耐心说理解释,避免粗暴打骂,尽量不让孩子有发脾气、哭闹的机会。有时需与癫痫鉴别。

2.吮拇指癖、咬指甲癖3~4个月后的婴儿生理上有吮吸要求,常自吮手指尤其是拇指以安

定自己。这种行为常发生在饥饿时和睡前,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但有时婴儿因心理上得不到

满足而精神紧张、恐惧焦急,未获父母充分的爱,又缺少玩具、音乐、图片等视听觉刺激,孤

独时便吮拇指自娱,渐成习惯,直至年长时尚不能戒除。长期吮手指可影响牙齿、牙龈及下颌

发育,致下颌前突、齿列不齐,妨碍咀嚼。咬指甲癖的形成过程与吮拇指癖相似,也系情绪紧张、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对这类孩子要多

加爱护和关心,消除其抑郁孤独心理;当其吮拇指或咬指甲时应将其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

上,鼓励儿童建立改正坏习惯的信心,切勿打骂讽刺,使之产生自卑心理。在手指上涂抹苦药

等方法也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

3.遗尿症正常幼儿在2~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如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大多数发生在夜间熟睡时,称夜间遗尿症。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症较多见,多半有家族史,男多于女(2:1~3:1)

,无器质性病变,多因控制排尿的能力迟滞所致;继发性遗尿症大多由于全身性或泌尿系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引起,其他如智力低下、神经精神

创伤、泌尿道畸形、感染,尤其是膀胱炎、尿道炎、会阴部炎症等也可引起继发性遗尿现象。继发性遗尿症在处理原发疾病后症状即可消失。

原发性遗尿发生在夜间为多,偶见白天午睡时。自每周1~2次至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不等。健康状况欠佳、疲倦、过度兴奋紧张、情绪波动等都可使症状加重,有时会自动减轻或消失,亦可复发。约50%患儿可于3~4年内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而自愈,也有一部分患儿持续遗尿

直至青春期,往往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生活与学习。对遗尿症患儿必须首先除外能

引起继发性遗尿的全身或局部疾病

原发性遗尿症的治疗首先要取得家长和患儿的合作。医生应指导家长安排适宜的生活制度和坚持排尿训练,绝对不能在小儿发生遗尿时加以责骂、讽刺、处罚等,否则会加重患儿心理负担。应训练患儿将排尿间隔逐渐延长,每次排尿务必排尽;晚餐后应控制入水量,睡前排尿,不宜过度兴奋;睡熟后父母可在其经常遗尿时间之前唤醒,使其习惯于觉醒时主动排尿,必要时亦可采用

,为抗利尿药,警报器协助训练。药物治疗效果约80%左右,常用者为去氨加压素(desmopessin)

以减少泌尿量,每次0.1~0.2/μg,睡前口服,疗程3~6个月。亦可应用盐酸丙咪嗪类药物治疗。

4.儿童擦腿综合征是儿童通过擦腿引起兴奋的一种运动行为障碍。在儿童中并不少见,女孩与幼儿更多见。发生擦腿综合征的儿童智力正常,发作时神志清醒,多在入睡前、醒后或玩耍时发作,可被分散注意力而终止。发作时,女孩喜坐硬物,手按腿或下腹部,双下肢伸直交叉夹紧,手握拳或抓住东西使劲;男孩多表现伏卧在床上、来回蹭,或与女孩类似表现。女孩发作后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或阴唇色素加深;男孩阴茎勃起,尿道口稍充血,有轻度水肿。使小儿平时生活轻松愉快,解除心理压力,鼓励其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等心理行为治疗是公认的必要措施。发作时以有趣事物分散儿童的注意力、睡前让儿童疲倦后很快入睡、醒后立即起床等均可减少发作机会。从小应注意儿童的会阴清洁。儿童擦腿综合征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自行缓解。

5.注意力缺乏多动症为学龄儿童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

动行为,常伴有学习困难,但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男孩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病因尚不肯定。

二、学习障碍

学习不仅是阅读、书写、计算等能力,还包括获得这些技能的整个学习过程。学习的必要条件是要有正常发展的认知能力、正常的感觉(尤其是听、视觉)器官功能、正常的运动发育、正常情绪和良好的环境。学习障碍属特殊发育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临床上常把由于各种原因如智力低下、多动、情绪和行为问题、特殊发育障碍所引起的学业失败统称学习困难。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障碍也会导致学习技能上的困难。学龄期儿童发生学习障碍者较多,小学2~3 年级为发病的高

;协

峰;男孩多于女孩。学习障碍可有学习能力的偏异(如操作或语言能力)

调运动障碍,如眼手协调差、影响绘图等精细运动技能的获得;分不清近似音,影响听、说与理解;理解与语言表达缺乏平衡,听与阅读时易遗漏或替换,不能正确诵读,构音障碍,交流困难;知觉转换障碍,如听到“狗”时不能就想到“狗”,立即写出“狗”字;视觉-空间知觉障碍,辨别能力差,常分不清6与9,b与d等,影响阅读能力等。学习障碍的儿童不一定智力低下,但由于其认知特性导致患儿不能适应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在拒绝上学的儿童中有相当部分是学

习障碍儿童,对他们应仔细了解、分析原因,采取特殊教育对策。

(沈晓明)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

体由小增大的过程,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牵涉到个体细胞的增加、分化,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完善。小儿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长,以后渐渐停止。体格发育有头尾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常用的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一、体重 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 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小儿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小儿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小儿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2+7(或8)

二、身长 身长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幼儿期孩子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长的公式为:身长(cm)=年龄(岁)×5 +80(cm)。小儿的身长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三、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3年。正常小儿后囟门3个月闭合,前囟门1岁~1 岁半闭合。过迟闭合要考虑有无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孩子出生时囟门就较小,闭合也会早些。这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较好有关。因此要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超量服用鱼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维生素D,一般问题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孩子头越大越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孩子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四、胸围 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现在由于普遍营养状况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影响胸围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活动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孩子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

儿科学题库—绪论与小儿生长发育

儿科学题库—绪论与小 儿生长发育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选择题 1.小儿各年龄分期,正确的是(D) A.围产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7天 B.新生儿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56天 C.婴儿期:生后至满2岁之前 D.幼儿期:生后满1岁至满3岁之前 E.学龄前期:生后5岁至满7岁之前 2.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年龄是(D) A.6—8周B.3—4个月C.7—10个月 D.1-1.5(八版认为2岁)岁E.2—2.5岁 3.1岁小儿,标准体重、身长是(C) 体重(kg)身长(㎝) A.765 B.870 C.9(应该为10)75 D.1080 E.1185 4.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为原出生体重的(C) A.9~12%B.5~10%C.3~9%D.3~5% E.4~6% 5.小儿机体发育所遵循的规律,正确的是(C)

A.是一个连续平均的过程 B.年龄越大发育越快 C.婴儿期发育最快 D.各系统发育快慢一致 E.体格上的个体差异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 6.11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应有(C)10岁时出全 A.8个B9个C10个D11个E12个 7.小儿骨骼发育中,正确的是(E) A.前囟最晚闭合的年龄为10个月 B.后囟一般闭合的年龄在出生后2周 C.颅缝一般闭合的年龄为2个月 D.腕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为1岁半 E.小儿身体上下部量相等的年龄为12岁 8.牙16只,会用勺子吃饭,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最可能的年龄是(B) A.1岁B.2岁C.3岁 D.4岁E.5岁 9.健康儿,能大笑,开始能发出“爸爸”、“妈妈”之复音,脊柱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6月),对“再见”还不懂(9月),其年龄可能是(C) A.3-4个月 B.5-6个月 C.7-8个月 D.9-10个月 E.11-12个月 10.正常10个月小儿,下列哪项属不正常(D) A.体重8.5kgB.身长73cmC.乳牙4颗 D.头围48cm(2岁) E.能推车走几步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二章生长发育 A1测试题,型题 1.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B. 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顺序 C. 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D. 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一致 E. 生长发育是由低级到高级 2.关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 B. 神经系统发育先慢后快 C. 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D. 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性 E.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3.判断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是 A.体重、身高 B. 牙齿、囟门 C. 运动发育水平 D. 语言发育水平 E.智力发育水平 4.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生时平均32cm B. 3个月时34cm C. 1岁时46cm D. 2岁时50cm E. 5岁时54cm 5. 8个月女婴,提示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是 A.会抬头 B. 会翻身 C. 会爬行 D. 用手握玩具 E. 独自行走 6.儿童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正确的是 A.先下后上 B.先慢后快 C.由远到近 D. 由简单到复杂 E.由细到粗 7.人体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是 A.呼吸系统 B.生殖系统 C.神经系统 D. 循环系统 E.淋巴系统 8.关于儿童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kg B. 出生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4kg C. 1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 D. 2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 E. 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年龄X2+8 9. 5岁儿童平均体重约为 A. 14kg B. 16kg C. 18kg D. 20kg E. 22kg 10.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 A.身长 B. 体重 C. 囟门闭合情况 D. 出牙时间 E. 头围与胸围比例 11.正常儿童前囟闭合的年龄是 A. 2—-6个月 B. 6—12个月 C. 12—18个月 D. 18—24个月 E. 24—30个月 12.有关儿童前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出生时为1. 5—2. 0 cm(两对边中点连线)

儿科学试题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 一、名词解释: 1. 生长发育 2. 身长(高) 3. 头围 4. 体重过重 5. 矮身材 二、填空: 1. 足月新生儿平均体重,1~6个月体重(kg)=,7~12个月体重(kg)=,2岁至14岁时体重(kg)=。 2. 小儿时期体重增长速度有2 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第2个高峰在。 3. 小儿脊柱有3个生理弯曲,能抬头时出现颈椎后凸为颈 曲,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为胸曲,能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为腰曲。 4.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等。 5. 体格生长常用测量指标有,,,,等。 三、选择题: A1型题 1. 正常8个月小儿按体重公式计算,按标准体重为:

A.5kg B.6kg C.7kg D.8kg E.9kg 2. 小儿头围的数值正确的是:A.出生时36cm B.6个月时40cm C.1岁时46cm D.2岁时50cm E.3岁时56cm 3. 小儿前囟的闭合时间为:A.3~6个月 B.7~10个月 C.12~18个月 D.20~24个月 E.24~30个月

4.下列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由上到下 B.由粗到细 C.由低级到高级 D.有简单到复杂 E.由远到近 5. 小儿神经反射的发育,正确的是 A.生1个月出现拥抱反射 B.生2个月出现握持反射 C.1岁以内腹壁反射易引出 D.2岁以下巴氏征阴性 E.3~4个月以内克氏征阳性 6. 小儿运动功能的标准出现时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2个月时能抬头 B.4~5个月会爬 C.7~8个月,能爬着走 D.3~4个月时伸出下肢会走 E.10~11个月时,能独自行走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0-18岁体重、身高、头围)详细解析 数字来源于全国学生体质调查,仅供参考。 表1 中国0~18岁男童体重参照值(kg) 年龄组下等中下等中等中上等上等初生 2.54 2.92 3.30 3.68 4.06 1月~ 3.84 4.47 5.10 5.73 6.36 2月~ 4.72 5.44 6.16 6.887.60 3月~ 5.40 6.19 6.98 7.778.56 4月~ 5.94 6.757.56 8.379.18 5月~ 6.267.148.02 8.909.78 6月~ 6.747.688.62 9.5610.50 8月~7.198.199.19 10.1911.19 10月~7.578.619.65 10.6911.73 12月~8.089.1210.16 11.2012.24 15月~8.489.5910.70 11.8112.92 18月~8.8710.0611.25 12.4413.63 21月~9.3110.5711.83 13.0914.35 2.0岁~10.0111.2912.57 1 3.8515.13 2.5岁~10.9012.231 3.56 1 4.8916.22 3.0岁~11.4012.911 4.42 1 5.9317.44 3.5岁~12.2713.8215.37 16.9218.47 4.0岁~12.6914.4616.23 18.0019.77 4.5岁~13.361 5.3017.24 19.1821.12 5.0岁~14.081 6.2118.34 20.4722.60 5.5岁~14.8817.1319.38 21.6323.88 6.0岁~15.7718.3720.97 23.5726.17 7.0岁~15.2519.3023.35 27.4031.45 8.0岁~16.2120.9725.73 30.4935.25 9.0岁~17.2222.9428.66 34.3840.10 10.0岁~18.4225.1531.88 38.6145.34 11.0岁~20.1527.9235.69 43.4651.23 12.0岁~22.2831.0139.74 48.4757.20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1.0-4 岁儿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及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为2006 年WH 推荐的评价标准;5岁以上或身高>120m的儿童评价标准,依然采用1997年WH 推荐的标准(因2006版WH标准无5岁以上儿童标准,按卫生部的要求依然沿用1997年标准),因此部分数据存在交叉现象。 2.评价方法: 营养不良: ( 1 )低体重: 轻度:均数-2SD K年龄别体重<均数-SD 中度:均数-3SD K年龄别体重<均数-2SD 重度:年龄别体重<均数-3SD (2)生长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长)高<均数-2SD (3)消瘦:身(长)高别体重<均数-2SD 超重和肥胖: (1)身(长)高别体重〉均数+2SD的儿童,要进行体质指数(BM)值的计算 (2)计算公式 BMI=^重(Kg) /身(长)高的平方(眄 (3)评价(P 表示百分位数法) 超重:BMI>P85th 肥胖:BMI>P97th

WHO世界卫生组织)0-6岁男童年龄别体重.身(长)咼标准

备注:双实线上为w 2岁儿童的卧式身长,双实线下为》2岁儿童的站式身高 ----- WHQ世界卫生组织)0-6岁男童年龄别体重.身(长)高标准

3 .6 1 8 8 0 6 5 3 2 0 .8 .7 .5 4 10. 11 13. 15. 17. 19. 21. 87. 90. 94. 98. 102 106 110 4 .8 3 0 0 3 9 0 9 7 6 . 5 .4 .3 5 10. 11 13. 15. 17. 19. 22. 87. 91. 95. 99. 103 107 111 5 .9 4 2 2 5 1 5 4 3 2 .2 .1 .0 6 10. 12 13. 15. 17. 19. 22. 88. 91. 95. 99. 103 10 7 111 6 .0 6 3 4 7 4 0 9 9 9 . 8 .8 .7 7 10. 12 13. 15. 17. 20. 22. 88. 92. 96. 100 104 108 112 7 .1 7 5 6 0 7 4 4 4 .4 .5 .5 .5 8 10. 12 13. 15. 17. 20. 23. 88. 93. 97. 101 105 109 113 8 .2 8 7 8 2 0 9 0 0 .0 .1 .1 .2 9 10. 12 14. 15. 18. 20. 23. 89. 93. 97. 101 105 109 113 9 .4 0 8 0 5 3 4 5 5 .6 .7 .8 .9 1 11. 1 2 14. 16. 18. 20. 23. 89. 94. 98. 102 106 110 114 0 0 .5 1 0 2 7 6 8 0 1 .2 .3 .4 .6 1 11. 1 2 14. 16. 18. 20. 23. 90. 94. 98. 102 106 111 115 1 1 .6 3 2 4 9 9 3 4 6 .8 .9 .1 .2 4 11. 12 14. 16. 18. 21. 24. 90. 94. 99. 103 107 111 115 0 2 .7 4 3 6 2 2 7 9 1 .3 .5 .7 .9 1 11. 1 2 14. 16. 18. 21. 24. 91. 95. 99. 10 3 108 112 116 3 .8 5 5 8 4 5 2 4 7 .9 .1 .4 .6 2 11. 12 14. 16. 19. 21. 24. 91. 95. 100 104 108 11 3 117 4 .9 7 7 0 7 8 6 9 .2 .4 .7 .0 .3 3 11. 13 14. 16. 19. 21. 25. 92. 96. 100 105 109 113 117 5 .1 8 8 2 9 1 1 4 .7 .0 .3 . 6 .9 4 11. 13 15. 17. 19. 22. 25. 92. 96. 101 10 5 109 114 118 6 .2 0 0 4 2 4 5 9 .2 .6 .9 .2 .6 5 11. 13 15. 17. 19. 22. 25. 93. 97. 101 10 6 110 114 119 7 .3 1 2 6 4 7 0 4 .7 .1 .5 .9 .2 6 11. 13 15. 17. 19. 22. 26. 93. 97. 102 106 111 115 119 8 .4 2 3 8 7 0 4 8 .3 .7 .1 .5 .9 7 11. 13 15. 17. 20. 22. 26. 93. 98. 102 107 111 116 120 9 .5 4 5 0 9 3 9 3 .8 .2 .7 .1 .6 8 12. 13 15. 17. 20. 23. 26. 94. 98. 103 107 112 116 121 0 .6 5 7 2 2 6 3 8 .3 .8 .3 .7 .2 9 12. 13 15. 17. 20. 23. 26. 94. 99. 103 108 112 117 121 1 .7 6 8 4 4 9 7 3 .8 .3 .8 .4 .9 1 12. 13 15. 18. 20. 23. 27. 95. 99. 104 108 113 118 122 0 2 .8 8 0 6 7 2 2 7 .3 .9 .4 .0 .6 1 12. 14 15. 18. 20. 23. 27. 95. 100 104 109 114 118 123 1 3 1.0 9 2 8 19 6 6 .2 .8 .4 .0 .6 .2 5 12. 14 16. 18. 21. 24. 27. 96. 100 105 110 114 119 123 0 4 .1 0 3 0 2 9 1 .7 .3 .0 .6 .2 .9 1 12. 14 16. 18. 21. 23. 26. 96. 101 105 110 115 119 124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有小儿医的时期是:() A. 春秋战国至两汉 B. 秦至两汉 C. 隋唐 D. 唐朝 E. 宋朝 2. 我国最早记载婴儿病的医书是:() A. 《内经》 B. 《千金方》 C. 《颅囟经》 D.《小儿药证直诀》 E.《诸病源候论》 3.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小儿医是:() A. 巫方 B. 巢元方 C. 孙思邈 D. 钱乙 E. 扁鹊 4. 我国什么时候对小儿疾病的认识和防治已有医案记载:()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汉 D. 隋唐 E. 宋元 5. 相传我国第一部儿科著作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 《颅囟经》 D.《幼幼新书》 E.《小儿病源方论》 6. 我国最早专篇记载儿科理法方药的著作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 《颅囟经》 C. 《小儿用药本草》 D.《诸病源候论》 E.《备急千金要方》 7. 首创小儿五脏辨证法则,并对惊风和癫痫作出明确鉴别的医家是:() A. 万全 B. 陈飞霞 C. 王肯堂 D. 钱乙 E. 夏禹铸 8. 我国第一部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专著是:() A. 《小儿痘疹方论》 B.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C. 《小儿痘疹袖金方论》 D.《博集稀痘方论》 E.《幼幼新书》 9. 小儿痘疹用温补方药的创始人是:()

A. 钱乙 B. 董汲 C. 陈文中 D. 刘锡 E. 曾世荣 10. 汇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为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是:() A. 《幼幼新书》 B. 《活幼心书》 C. 《活幼心法》 D.《全幼心鉴》 E.《幼科发挥》 11. 明确指出新生儿脐风撮口与成人破伤风是同一种疾病的蓍作是:() A. 《幼幼新书》 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 《活幼心书》 D.《小儿病源方论》 E.《幼科指南》 12. 我国的“人痘接种法”起于:()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E. 清代 13. 《幼幼集成》的作者是:() A. 万全 B. 王肯堂 C. 夏禹铸 D. 陈飞霞 E. 沈金鳌 14.“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A.《脉经》 B.《诸病源候沦》 C.《颅囟经》 D.《温病条辨》 E.《山海经》 15. 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小儿则》 E.《温病条辨?解儿难》 16.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1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18. 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是() A.钱乙 B.董汲 C.陈文中 D.曾世荣 E.张琰 (二)多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儿科四大要证指的是:()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 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儿科学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三方面: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无论是对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都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比较严重损伤的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因此,只要度过危重期,常可满意恢复,适宜的康复治疗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因此应该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工作。下面从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具体说明儿科学的主要特点。 一、基础医学方面 1.解剖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 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在体格检查时必须熟悉各年龄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临床问题。 2.机能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

因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此外,某年龄阶段的机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幼儿的代谢旺盛,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时期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熟悉掌握各年龄儿童的机能变化特点是儿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即或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则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如婴幼儿时期slgA和IsG水平均较低,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小年龄儿童特别重要。 5.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及时发现小儿的天赋气质特点,通过训练因势利导促进发育;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养,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二、临床方面 1.疾病种类儿童疾病发生的种类与成人有非常大的差别,如心血管疾病,儿童主要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而成人

儿科学生长发育的重要考点

儿科学生长发育的重要考点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1.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先快后慢 2.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先慢后快 3.体格发育——快、慢、快 (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由上到下(小儿出生后先哭后尿)、由近到远(先动胳膊后动手指)、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二、体格生长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重点在体重和身高,必须记住)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 1.体重:反映儿童体格发育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天体重下降3%~9%,7~10天逐渐恢复至出生时体重。 注:题目中出现“双十”:体重下降超过10%或体重下降超过10天未恢复,就是病理性,否则就为生理性。

(2)●小儿体重公式:(必考点)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 2岁~12岁体重(kg)=年龄×2+8 注:●记住7.5Kg:<7.5Kg用公式1计算;≥7.5Kg用公式2计算。 ●记住: 出生时体重3kg(六六大顺) 三个月体重6kg(2倍) 1岁时体重10kg(3倍) 2岁时体重12kg(4倍) 一周岁以内体重的增长速度不是平均分布: 新生儿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g 4~6个月每月增长500~600g 6~12个月每月增长300~400g ●前3个月=后9个月(不管身高、体重、头围都是这个规律) 如:出生时体重为3kg,到3个月为6kg,长了3kg,到1岁为9kg,也长了3kg 2.身高(长):3岁以前仰卧测量为身长,3岁后站立测量为身高 ●记住:(50、75、87一定要记住)

第二章 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第二章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1、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 2、幼儿生长发育的阶段、特点 3、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过程】填写学案,并用笔在课本上做相应的标注。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1、生长:是指身体各个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在的方面的变化。 2、发育:是指、、和功能的成熟与完善,是机体在的方面的变化。 3、成熟:是指机体的达到一种的状态。 总之,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变化,也有 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阶段。 二、幼儿生长发育的阶段 (一)胎儿期(出生前 280天约40周) (二)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 (三)婴儿期或乳儿期(1个月至1岁) (四)(1—3岁),也称。 (五)(3—6、7岁),也称。 【思考】:我们人为的把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那三个时期? 三、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是由到的过程 不仅表现为、的增加,还表现为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幼儿生长发育的与通常是同时进行的。 (二)生长发育是有和的连续过程 1、阶段性:儿童的生长发育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独特的特点,各阶段按衔接着,不能,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举例说明】 (1)、婴幼儿饮食顺序: (2)、婴儿动作发育顺序: 2、程序性:胎儿的形态发育是领先,其次为,最后为。 这种自上而下发展的规律是“”。

(三)生长发育的速度是的,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 1、波浪式 第一个突增阶段:,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 以身高、体重为例(1)身高是出生时(50cm)的1.5倍 (2)体重是出生时(3kg)的3倍第二个突增阶段:期,表现为向心发展规律。 2、不均衡:身体各部分的增长幅度:头部增加倍,躯干倍,上肢倍,下肢倍。 身体的形态从出生时的特大、较长和短小,发育到成人时的较小、较短和较长。 【补充】 1、“头尾发展律”,即自上面下发展的规律; 2、上肢动作发育遵循“正侧发展律”,即粗大动作先发育,精细动作后发育,由正面向侧面、先近端后远端的发展规律; 3、童年期的身体各部形态发育则遵循“向心律”,即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的发展规律。 (四)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但 1、不均衡:(1)、发育最早:如、、以及反映脑大小的头围等,只有一个。出生时的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脑重量的。而同时期的体重仅为成人的左右。 (2)、发育最快 (3)、发育最晚 2、协调性: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却是的,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并非地进行,而是互相影响、互相适应的。 (五)的发育与的发展密切相关 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在儿童身上是统一的,的发育是发展的基础,而的发展也同样直接影响机能,两者相辅相成。 【举例】 (1)生理缺陷会引起心理活动的不正常 (2)心理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 (六)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由于以及的不同,每个儿童的体型,生理功能和心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四、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遗传:的发育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一个人的身高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 (父身高+母身高)

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m。研究对象是胎儿至青春期(18岁)的儿童。研究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儿科学研究目的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近年来儿科学完成了从单纯临床儿科到儿童医学(广义儿科学)的历史演变。儿童医学不再是以成人医学为主的医学架构中的一个小小的年龄分支,它是以生长发育为主线的生命过程的医学。 1国外儿科学专业新进展

上世纪医学领域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等高科技成果相继呈现,展示了人类科研思路的发展和方法学上的开拓进取,也预示新世纪儿科学大发展的美好前景。当前儿科学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也迎来了深化、提升、发展的大好局面。保障儿童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是全社会对儿科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儿科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学术取向。 新诊断技术的涌现 代组学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基础医学生物学科给医学诊断领域带来新的曙光。进入新世纪,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遗传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儿科领域疑难杂症的诊断更加深入,成为儿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生物学的整体复杂性以及基因构成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而对这些交互作用的理解已经不能单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转录组学水平去揭示。关注生物分子之间途径及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关系的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或整体系统生物学(global systems biology),则通过研究DNA、RNA、蛋白质和代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各种生物信息,从全局反映遗传背景和所处环境对生物个体的作用

基础班儿科学讲义 (3)

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病原体及临床表现 1.主要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感染多为继发。 2.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程度相差较大,与年龄、感染病原体和机体抵抗力有关。轻症病例仅有鼻部症状;重症病例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如中耳炎、风湿热、心包炎、骨髓炎等疾病。上感分为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 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小儿感冒发生的原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寒、热、暑、湿、燥等。小儿肺常不足,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乘虚侵人而发为感冒。外邪客于肺卫,导致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喷嚏及咳嗽等症。因此,小儿感冒的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亦常累及肝、脾等脏。 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①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流涎、咽痛等。体检时可见咽部红肿,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约1周左右。 ②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7型所致。好发于春夏季,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约1~2周。 常见兼夹证(夹痰、夹滞、夹惊)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常见兼夹证的中医病因病机 1.夹痰 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此为感冒夹痰。 2.夹滞 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有饮食不节,致乳食停积,阻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此为感冒夹滞。 3.夹惊 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致心神不安,睡卧不宁,惊惕抽风,此为感冒夹惊。 治疗原则 (1)夹痰 偏于风寒者,治以辛温解表,宣肺化痰;偏于风热者,治以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 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生长发育 第二章生长发育 A 1测试题,型题 1.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顺序C.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D.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一致 E.生长发育是由低级到高级 2.关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 B.神经系统发育先慢后快 C.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D.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性 E.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3.判断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是 A.体重、身高B.牙齿、囟门 C.运动发育水平 D.语言发育水平 E.智力发育水平 4.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生时平均32cm B. 3个月时34cm C. 1岁时46cm D. 2岁时50cm E. 5岁时54cm 5. 8个月女婴,提示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是

A.会抬头B.会翻身C.会爬行 D.用手握玩具 E.独自行走 6.儿童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正确的是 A.先下后上B.先慢后快C.由远到近 D.由简单到复杂E.由细到粗 7.人体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是 A.呼吸系统B.生殖系统C.神经系统 D.循环系统E.淋巴系统 8.关于儿童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kg B.出生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0.4kg C. 1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 D. 2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 E. 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年龄X2+8 9. 5岁儿童平均体重约为 A. 14kg B. 16kg C. 18kg D. 20kg E. 22kg 10.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 A.身长B.体重C.囟门闭合情况 D.出牙时间 E.头围与胸围比例 11.正常儿童前囟闭合的年龄是 A. 2—-6个月 B. 6—12个月 C. 12—18个月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1、学前儿童体格发育的特点。 答:(1)体重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体重在这个年龄阶段增长的速度与1岁以内相比显得慢了不少,平均每年约增加2kg。(2)身高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身高的增长也是一个相对稳速增长的阶段,每年增长6~7cm。 3、咀嚼有那些作用?幼儿园为什么不宜举行吃饭速度的比赛? 答:咀嚼的作用:(1)可以对口腔、舌部和齿根进行清扫而保持其清洁度,降低龋齿发病率,保持和增进口腔特别是牙齿和齿龈的健康。(2)可以防止牙列排列不齐的发生;(3)可以使食物得以磨碎,有助于胃肠对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4)可以让具有硬度、弹性以及温度的食物感觉刺激口腔,使儿童获得情绪上的满足,缓解其心理上的紧张。 吃饭速度比赛不利于儿童咀嚼功能的发挥和发展 4、应如何保护好学前儿童牙齿?kg=age*2+7 cm=age*7+70 (1)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早晚要刷牙,进食后要漱口,少吃甜食,尤其是临睡觉前;定期检查,及时治疗。(2)注意饮食:饮食不宜过热、过冷或冷热交替;适当多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帮助儿童充分咀嚼;(3)保证营养的供给,特别是钙、磷以及维生素D的供给,促进儿童恒牙的发育。 为何要为儿童创造愉快的用餐环境?要求老师? 要创造快乐饮食的意境和韵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

1.学前儿童对能量的需要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答:1、基础代谢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3、生长发育4、动作需要 5、排泄的损失6、简述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答: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钙、铁、锌、碘 钙的生理功能:①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钙是骨髂的重要组分。②维持多种正常生理功能。钙的食物来源:①儿童最理想的钙源:奶及奶制品(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 ②豆类及其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钙也较为丰富。③芝麻、小虾皮、海带等。 (2)铁的生理功能:①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②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③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促进抗体产生④促进脂类从血液中转运 ⑤促进药物在肝脏中解毒等功能。 铁的食物来源:①动物性食品含铁丰富,吸收率高,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等。②植物性食物含铁量高的有黑木耳、海带、芝麻酱等。 (3)锌的生理功能:①结构:锌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②催化:有近百种酶依赖锌的催化③调节功能:对蛋白质合成和代谢、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锌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及其他海产品,尤以墨鱼卵及牡蛎含量较高。 (4)碘的生理功能:碘是构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其生理功能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来体现。甲状腺素参与能量代谢,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并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

0-6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男) 年龄体重(kg)身高(cm)心智发育初生 2.9-3.8 48.2-52.8 伏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 1月 3.6-5.0 52.1-57.0 伏卧抬头45度,能注意父母面部。 2月436.0 55.5-60.7 伏卧抬头90度,笑出声、尖叫声、应答性发声。 伏卧抬头,两臂撑起,抱坐时头稳定,视性能跟随180度,3月 5.0-6.9 58.5-63.7 能手握手。 4月 5.7-7.6 61.0-66.4 能翻身,握住摇荡鼓。 5月 6.3-8.2 63.2-68.6 拉坐,头不下垂。 坐不需支持,听声转头,自喂饼干,握住玩具不被拿走,6月 6.9-8.8 65.1-70.5 怕羞,认岀陌生人,方木能递交。 扶东西站,会爬,无意识叫爸爸、妈妈咿呀学语,躲猫猫,8月7.8-9.8 68.3-73.6 听得懂自己的名字,会摇手表示再见。 能自己坐,扶住行走,自己熟练协调的爬,理解一些简单的10月8.6-10.6 71.0-76.3 命令,如“到这儿来”,自己哼小调,说一个字。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12月9.1-11.3 73.4-78.8 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的物体。 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短语,模仿做家务事,能叠两块积木,15月9.8-12.0 76.6-82.3 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能自己吃饭,18月10.3-12.7 79.4-85.4 能识一种颜色。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21月10.8-13.3 81.9-88.4

婴儿生长发育对照表

婴儿生长发育对照表 宝宝从母亲一朝分娩,来到人间,就意味着一切将由依赖到独立,我们关注宝宝健康的全面发展,给宝宝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和环境来 配合宝宝们的健康成长。那么,在宝宝的健康旅程中,怎么样的身体 成长指标才能算是健康的宝宝呢?为了让您能轻易掌握宝宝的各项健 康指数,现就宝宝的各项健康指标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0-1岁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年龄男孩女孩 月身高/CM 体重/Kg 身高/CM 体重/Kg 0 50.50 3.30 49.90 3.20 1 54.60 4.30 53.50 4.00 2 58.10 5.20 56.80 4.70 3 61.10 6.00 59.50 5.40 4 63.70 6.70 62.00 6.00 5 65.90 7.30 64.10 6.70 6 67.80 7.80 65.90 7.20 7 69.50 8.30 67.60 7.70 8 71.00 8.80 69.10 8.20 9 72.30 9.20 70.40 8.60 10 73.60 9.50 71.80 8.90

11 74.90 9.90 73.10 9.20 12 76.10 10.20 74.30 9.50 婴儿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婴1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 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 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预防接种 :初生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1个月乙型肝炎疫苗(第二次 婴2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短时(5秒) 精细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床面、拨浪鼓在手中留握片刻 适应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语言:能发出a、o、e等元音 社交行为:逗引时有反应 婴3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 语言:笑出声 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 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 个月:体重=6+月龄*0.25 2~12 岁:体重=年龄*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 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2 倍。一岁时约为3倍,2 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 岁时87cm。2~12 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 岁时46cm,2 岁时48cm,5 岁时50cm。15 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 1.5~2.0cm,1~1.5 岁(12~18 个月)应闭合。 7、血压:2 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舒张压= 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 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8、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例如:小儿,3 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100~110)=500~550 9、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①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②按体表面积: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体重> 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③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儿科学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绪论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2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