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较难试题(课堂习题2)

第三章 较难试题(课堂习题2)

第三章 较难试题(课堂习题2)
第三章 较难试题(课堂习题2)

一、单选题

1.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预算线方程为Y=50-X,则消费者组合X=20,Y=30 ()。

A.可能是均衡点 B.不可能是均衡点 C.一定是均衡点 D.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B

2.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要条件是()。

A.低档商品 B.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C.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D.低档商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答案:D

3.当收入没有改变时,某种普通商品价格上升会()

A.使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B.减少该消费者的总效用

C.改变该消费者偏好

D.对该消费者所能购买的最大化商品组合没有影响。

答案:B

4.假如某消费者所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为了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该消费者应该购买()。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

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C

5.若消费者甲的MUx/MUy小于消费者乙的MUx/MUy,甲可以()来增加效用。

A.用部分X从乙处换得更多的Y B.用部分Y从乙处换得更多的X

C.用X从乙处换得更多的Y,或者用Y从乙处换得更多的X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6.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1,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取的总效用

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取的效用

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答案:D

7.就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来看,该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

A.均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B.并不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C.有可能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D.是这个消费者边际效用达到最大的需求数量

答案:A

8.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究其原因是因为()。

A.商品A的价格最低 B.商品A紧俏

C.商品A有多种用途 D.对该消费者而言,商品A带给他的效用水平最高

答案:D

9.由于收入和价格的变动,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A.消费者的满足程度降低了B.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提高了

C.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并没有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其满足程度

答案:B

10.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的变化量与替代效应的关系为()

A.前者比后者大

B.前者比后者小

C.一样大

D.A和B皆有可能

答案:D

11.关于需求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序数效用论中,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结合价格-消费曲线来完成

B.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是能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点

C.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由替代效应造成的

D.在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中都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

答案:C

1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使得“甲之砒霜,乙之佳肴”成为可能。

A.欲望 B.偏好 C.预算约束 D.价格

答案:B

13.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当工资增加导致劳动供给也增加时,()

A.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C.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D.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起相同的作用

答案:A

14.一个消费者愿意为第一杯啤酒支付11元,为第二杯支付7元,为第三杯支付4元,为第四杯支付2元,为第五杯支付1元。如果每杯啤酒的价格为2元,则此消费者消费这5杯啤酒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是()元。

A.25 B.23 C.16 D.15

答案:D

15.一个消费者愿意为第一杯啤酒支付11元,为第二杯支付7元,为第三杯支付4元,为第四杯支付2元,为第五杯支付1元。如果每杯啤酒的价格为2元,则此消费者效用最大时消费者剩余是()元。

A.25 B.23 C.16 D.15

答案:C

16.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 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了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B. 同一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一点所代表的偏好水平都相同

C. 消费者只能在一部分无差异曲线上选择商品组合

D. 一条无限长的无差异曲线通过商品区间的每一点

答案:D

17. 在下列情况中,何种情形将会使预算约束在保持斜率不变的条件下作远离原点的运动?

()

A x的价格上涨10%而y的价格下降10%

B x和y的价格都上涨10%而货币收入下降5%

C x和y的价格都下降15%而货币收入下降10%

D x和y的价格都上涨10%而货币收入上涨5%

答案:C

18.假设小王每月花24元钱用于租VCD或者看电影。当VCD的租用价格和电影票的价格都是4元时,他租借3张VCD,购买3张电影票;后来VCD的租借价格下降到2元,而电影票价格上升为6元,此时小新租借6张VCD,购买2张电影票。那么,价格变化后的效用比价格改变前的效用()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做出比较

答案:A

19.假定对于苹果与桔子,小王更喜欢苹果,小李更喜欢桔子,水果的价格对两人是相同的。

在效用最大化时有()

A.小王的苹果对桔子的边际替代率大于小李的

B.小王将消费比他现有的还要多的桔子

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上述说法均不准确

答案:C

20.当劣等品的价格下降,而其它情况不变时()

A.替代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产品的需求量增加

B.替代和收入效应相互削弱导致该产品的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

A.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

B.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

C.在无差异曲线的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D.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答案:BCD

2.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则()

A.该消费者应同时增加X和Y的消费

B.该消费者应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

C.该消费者应该减少X的消费增加Y的消费

D.该消费者没有获得最大效用

答案:CD

3.在消费者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线称为()

A.等支出线

B.无差异曲线

C.预算线

D.总效用曲线

答案:AC

4.最优消费组合的条件是( )

A.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率

B.每种商品上货币的边际效用相同

C.总效用最大

D.边际效用最大

答案:AB

5.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

A. MUX =MUY =0

B.MUX/MUY =PX/PY

C.MUX/PX =MUY/PY

D.MRSXY =PX/PY

答案:BCD

6.需求曲线上( )

A. 每一点处效用都最大化了( )

B. 只在一个点效用最大化

C.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

D.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率

答案:ACD

7.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任务是( )

A. 研究消费者的选择

B. 研究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C. 为了给消费者指定消费者组合

D.为了帮助消费者制定消费计划

答案:ABCD

8.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有

A. 向原点的方向凸出

B. 不相交

C. 有很多

D.负斜率

答案:ABCD

9.何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A. 平均效用为零

B. 边际效用为零

C. 总效用曲线斜率为零

D. 全部收入都花光 答案:BC

10.当X 商品的价格变化时,替代效应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则该商品是( )。

A .正常商品

B .一般低档商品

C .吉芬商品

D .独立商品

答案:AB

三、计算题

1.假定某消费者在某晚消费香烟(C )和啤酒(B )的效用函数为U (C ,B )=20C —C 2+18B —3B 2,问在该晚此消费者应该消费香烟和啤酒各多少数量才能达到最大满足? 答案:100220=?=-=??C C C

U 30618=?=-=??B B B

U

2.已知某君每月收入360元,全部花费于X和Y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是6元,y的价格是9元。求:

(1)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

(3)假如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

(4)若收入不变,X的价格提高44%,X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是多少? (若无法整除,取整数)

答案:(1)6X+9Y=360

Y/6=X/9

X=30,Y=20

(2)U=XY=20*30=600

MU=MUX/PX=20/6=10/3

(3)PX=6*1.44=8.64

U=XY=600

Y/8.64=X/9

X=25,Y=24

8.64*25+9*24-360=72

(4)8.64X+9Y=360

Y/8.64=X/9

X=20.8,Y=20

总效应:30-20.8=-9.2

替代效应:25-30=-5

收入效应:-9.2-(-5)=-4

3. 已知张某的效用函数为U=X2Y2,收入500,P X=2,P Y=5,求:(1)张某对X的需求函数。(2)张某对Y的恩格尔曲线函数。(3)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4)若某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100元,入会后张某可以以原价格的50%购买X,问张某是否应该入会?(5)若X降价50%,则张某的均衡购买量是多少?X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是多少? X商品是正常品、低档品还是吉芬商品?(若无法整除,取整数)

答案:XPX=YPY

(1)X=M/2PX=250/PX.。。。。

(20)Y=M/2PY=M/10.。。。。。

(3)2X+5Y+500

2X=5Y

X=125, Y=50

货币边际效用=312500

TU=39062500.。。。。。。。。。。。

(4)M’=400

PX’=1

X+5Y=400

X=5Y

X=200 Y=40

TU’=64000000>TU

应加入.。。。。。。。。。。。。。。。。。。。。

(5)PX’=1

X=5Y

X+5Y=500

X=250 Y=50

X2Y2=39062500

X=5Y

X≈175

Y≈35

X替代效应=175-125=50

收入效应=250-175=75

总效应=250-125=125

因为收入效应大于0,x是正常品.。。。。。

4. 已知张某的效用函数为U=XY,收入500,P X=2,P Y=1,求:(1)张某对X的需求函数。(2)张某对Y的恩格尔曲线函数。(3)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4)假如X的价格变为50,Y的价格不变,为使他

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5)若收入不变,X的价格变为50,X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是多少?(6)X商品是正常品、低档品还是吉芬商品?

答案:XP X=YP Y

(1)X=M/2P X=250/P X。。。。

(2)Y=M/2P Y=M/2 。。。。。

(3)2X+Y=500

2X=Y=250

∴X=125, Y=250 。。。。。

(4)货币边际效用λ=125

TU=XY=125*250=31250 。。。。。。。。。。。

(5)PX1=50

U1=U0=31250

∴ X1=25, Y1=1250

M1=25*50+1*1250=2500

∴ΔM=2500-500=2000 。。。。。。。。。

(6)替代效应=25-125=-100

收入效应=5-25=-20

总效应=5-125=-120 。。。。。。。。

(7)X商品是正常品。。。。。。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形成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① 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特点 ②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③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 个新的轮回 ①灾荒瘟疫 ② 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 地位和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 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小 农经济 有利因素 不利因 艰难成长

经营形态演变发展过程及成就 夏商西周 官营手工业春秋战国 汉武以后中国古代手工业 产生并由官府垄断继续发展 盐铁及铸钱等官办经营方式 政府直 接经 营、集 中、大 作坊生 产 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 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出现发展 受摧残恢 复和发展 民间私 人经营 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 纺织技术 明中叶后 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雇佣关 系),清继续发展 农户体 产,作为 副业 供军队和官 府贵族生 活使用,不 在市场流通 供民间消 费,作为商 品在市场流 通 供家庭消费 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 卖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 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 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 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 领先,享誉全球 美,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 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 居上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 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 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 要因素 地域分布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②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③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①地 美,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条 件:商人资金充足,自由劳动力增加标志—时间:地区:发展状况: —明朝中后期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明 中后期江南地区 期后中朝明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 发期清 展有朝 所前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 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生产者成为资本家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 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原因: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 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1、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其一是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购买力小,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市场小)。其特二是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少)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和实行闭关政策(妨碍市场扩大和资本积累)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排斥西学等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原因 2 、 3、 4、 5、 6、 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地位影响2 、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⑵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 制皇权的作用。 ⑶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 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 ⑴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⑵利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 ⑶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⑵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 (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的下场? ③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 [讲授新课] 思考: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代,为什么偏偏只有秦国能够异军突起而有实力消灭其他六国呢?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主要原因:商鞅变法,国力强大。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辉煌属于希腊”——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体制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城邦体制孕育了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勃兴的重要客观条件是:海洋和山峦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明类型,它只是不同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决定文明类型的根源是经济因素。2、城邦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3)公民资格: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3、雅典民主政治 (1)发展历程 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新兴工商业者、平民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 ①根据财产多寡划,分四个公民等级; ②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最能体会人民主权和直接民主) 奠基——梭伦改革内容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 (BC 6C初)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⑤废除债奴制; 意义: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选举单位; 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 内容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④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⑤“陶片放逐法”; (BC6末)意义: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①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顶峰”——伯里克利改革内容③陪审法庭(30岁以上)——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BC5C)④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2)评价 ①积极:a、保证了雅典城邦的独立和发展;b、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c、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消极a、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b、小国寡民的产物;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 认识: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还是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都适应了当时各国的需要,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 二、“宏伟归于罗马”——罗马法(保障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体系) 1、概念: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内容 形式:习惯法成文法 罗马法结构:公民发万民法 3、发展历程 (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原因: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根本原因:适应贵族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标志——《十二铜表法》的诞生(BC5C中期)(它是对习惯法的汇编,属于公民法的范畴) ③意义:审判、量刑有法可依,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 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1

.
第一部分:中国史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经济结构:(考试说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低下。
商周 青铜农具出现,因造价高昂,使用量少。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的出现,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汉代 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二牛抬杠(西汉) → 一牛挽犁(东汉)
唐朝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耕犁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出现
各诸侯国税制改革,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过程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3)水利工程:
战国:秦国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 经济构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 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③ 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
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
式的小农经济。(小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是封建国家
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④ 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
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
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形成时期:春秋战国
2、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铁犁牛耕的出现);
直接原因: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3、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男耕
女织”、④自给自足、 ⑤精耕细作、 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的主
要目的是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弱点:
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 A 五六千年前 B 七八千年前 C 六七千年前 D 八九千年前 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C钱、钹 D铁铲、铁犁 4.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 5.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 A “区田法” B “代田法” C “轮种法” D “间种法” 6.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汉代代田法模型 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 7.下列结合错误的是: 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8.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提花机 9.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D.封建庄园经济10.“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问答题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 (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 (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下移,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2.春秋大国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发展起来。3.战国社会剧变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王”本来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各大国的国君改称“王”,反映出这些国君已经不满足于诸侯的政治地位,他们已经公开表示不再承认周朝的分封。(2)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卿大夫夺位,彻底打破了周朝分封的统治秩序。(3)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各国变法改革以及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制度的宣战,最终使新的生产关系确立。 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1)秦的强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是秦国能够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2)秦的统一: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始皇帝”和三公九卿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首先是皇权至上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皇帝称号建立后,嬴政规定自己死后帝位传给子孙,妄想皇位永远由他的后裔承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历史上称之为“秦始皇”。“始”——秦始皇希望自己皇帝的宝座传给子孙后代,源源不绝。2.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1)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三)废分封,置郡县 1.秦朝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县制1)郡县制的推行2)郡县制的内容 2.秦朝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为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带好地发挥应有效能,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3.秦朝细密、严苛的法律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秦法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朝法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的原则。秦律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4.中央集权政体的作用和意义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 1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

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1. “始皇帝”的来历 ⒉特点:(1)皇帝神圣(2)皇权至上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 ⒈三公九卿制的职能 2.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⒈郡县制的职能 2.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现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导入新课】 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从公元前230 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秦朝建立后,创制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这一制度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二是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是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1.“始皇帝”的来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五:第2课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第2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读下图“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单位:万人)”,这一变动表明( ) A.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 C.殖民征服与掠夺的野蛮性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答案:C。由图可知,墨西哥和秘鲁地区在1570年前后人口急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殖民征服过程中对印第安人的野蛮屠杀造成的,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和秘鲁的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他们是被屠杀的,并没有被大量贩卖为奴隶,故排除A项。墨西哥、秘鲁属于美洲而非非洲,故排除B项。当时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故排除D项。 2.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物价值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B.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C.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D.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答案:B。英荷战争的导火线是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故A错误;题干中“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的掳获物价值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些财富是重要的资本原始积累,故B正确 3.1650年前后英国引进了茶叶,当时每磅茶叶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的日常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的殖民扩张 B.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答案:A 1650年前后,英国的茶叶价格高,是由于英国需要从东方进口茶叶,成本高,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的日常消费品,是由于英国进行殖民扩张,从东方廉价获得茶叶,故A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中国茶叶产量大增不是茶叶成为英国人日常消费品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7 第2课

专题七第2课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2017年4月,地中海东部两艘美国军舰向叙利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请问此前谁有权批准实施(D) A.国防部B.众议院 C.参议院D.总统 【解析】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武装部队总司令,故调动军队的权力属于总统。 2.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B)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议会、首相、上议院D.首相、议会、上议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故选B。 3.下列关于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的表述,正确的是(B) A.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是本国权力的中心 B.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C.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可以选举产生本国的政府 D.议会多数党的领袖都是首相 【解析】英国议会是本国权力的中心,美国权力的中心是总统,故A项错误;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都有一定任期,这是代议制的特点,故B项正确;英国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组成政府,而美国政府是由总统任命组成,故C项错误;D项

只符合英国。 4.“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的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C) A.白人的利益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D.议员的利益 【解析】材料意思是有钱才能当议员,才能参政,因此资产阶级的选举是有钱人的游戏,穷人没有钱,其政治权利被忽视。 5.(2017·湖南长郡中学)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D) A.采用共和政体B.颁布成文宪法 C.修改邦联制度D.构建分权体制 【解析】共和政体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美国原本就不存在君主,故A项错误;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材料仅涉及防止君主制出现,故B项错误;美国制宪会议,确有修正原有的邦联制度的意愿,但材料并未涉及该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行政权不断增强,最终会演变成君主制,为防止一权独大,美国采取分权体制,故D项正确。 6.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B)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 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的原则 D.都具有民主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习题与答案

必修2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练习题集锦 一、井田制的兴衰 1、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错误的是 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所有制 B、西周是井田制的最鼎盛时期 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 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 5、(2000年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 6、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7、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8、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②③ D ①②③④ 9、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10、“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的形象的描述,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井田制是奴隶社会实行的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也随之消失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点难点】1.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 【新课推进】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填充,了解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二、合作探究:生生师生讨论,理解历史、见解历史 探究1:(1)列表比较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征和地位 点拨方法: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参考答案:见表 (2)完成下表 点拨方法:按时代在书上找出知识点并学会概括。参考答案:见表 探究2:(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点拨方法:结合各朝代、各行业的特点找相似点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2)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 点拨方法:运用上一题的答案,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找原因。 参考答案: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市场原因) ②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原因) ③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技术原因) ④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技术原因) 三、精讲点拨 1.知识点辨析: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封建所有制的束缚。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民赤贫如洗,无力购买手工业品,限制了手工业产品的销路。封建地租的剥削率很高,又驱使地主和商人把他们的钱财用于购买土地,影响资本主义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2)封建政府的压制。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采取了许多妨碍手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措施,主要的有: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在国内广设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控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如建立受官府控制的行会,制定行规限制雇工人数、产品品种、控制原料分配,限制产品销售的价格和地区范围等。 2.规律总结 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且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的商品化、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中民营手工业虽然发展条件受政府政策的制约,规模小,但其生产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目的,带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因此从长远看,该生产经营形态最具有生命力。 四、反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D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音:nòu,锄草)”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音zhú),试诸壤土” 2.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戈母已簋(音guǐ,食器)角(酒器)耜犁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A)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秦的中央集权制度 韩非总结战国诸子的学说,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其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集一切权力于皇帝,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各级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和农民阶级的个体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经济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制和镇压农民的反抗,封建个体小农经济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秦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人事大权,这对战国以前的分封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尽管秦的中央集权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并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和延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来源于战国时期的()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2.“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禹B.周武王C.秦始皇D.汉武帝 3.秦朝直接掌握县令任免权的是() A.皇帝B.丞相C.郡守D.御史大夫 4.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高官是() 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廷尉 (二)能力提高 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为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北击匈奴,南平百越B.修建由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 C.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D.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3.下列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4.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作用是()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C.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三)延伸拓展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列强侵华的原因(课本P24)【重点】 1、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农耕经济发达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3、当时中国国力衰弱、内部危机严重。 二侵华的经过(5次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重点】 (1)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战争的结果(五亿(议)港元):签订《南京条约》(课本P24)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需中英共同商议 (3)鸦片战争的影响 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课本P24表格 3.中法战争(1883-1885) 课本P24表格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重点】 (1)战争结果(速记:两口分工):签订《马关条约》(课本P25)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工厂(这是帝国主义发展的要求) (2)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重点】 (1)发动原因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不断发展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这里指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2)战争结果:签订《辛丑条约》(课本P25)(速记:兵民禁赌) ①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赌)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民)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成为“洋人的朝廷”);(禁)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兵) (3)影响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侵华的影响【重点】 1. 列强侵华的危害 (1)人权上: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2)思想文化上:毁坏中华文明遗产,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 (3)政治上:割地赔款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4)经济上: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2. 列强侵华的积极一面: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 (1)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四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瓜分狂潮掀起的原因 (1)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投降政策和<<马关条约>>的签定 (2)根本原因:列强对外扩张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海外的扩张和掠夺更加剧烈. 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重点】 (1)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 19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工业强国;忙于美西战争,在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美也想染指中国,但其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出于分享权利的需要。 (2)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3)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①对中国: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对美国: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新阶段。 ③对列强: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