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word同步测试2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word同步测试2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word同步测试2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word同步测试2

导学案:专题3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

课前预习

问题导入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不一样,如棉花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那么如何才能测得并控制土壤的酸碱性呢?

答案:在工农业生产中可利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来测定酚酞碱性,从而控制和调节土壤酸碱性。

基础知识

1.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___________的酸(或碱)去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通过测定___________时,消耗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的___________,从而推算出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_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已知浓度反应完全体积浓度

2.滴定管的使用

(1)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___________;

(2)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___________次,并排除___________处的气泡;

(3)用小漏斗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___________处;

(4)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___________),记下刻度。

答案:(1)漏水(2)2—3 尖嘴(3)2—3 cm (4)以下某一刻度

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重点1 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实验的关键

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强酸和强碱的滴定,一般常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

2.重要操作步骤

(1)准备:洗涤、查漏、润洗、注液、调液面、读数。

(2)滴定:移取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加2—3滴指示剂,滴定,判定终点,读数。

(3)计算: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依方程式求c待。

【例1】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f)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酚酞试液2滴;(i)滴定时,边滴边摇荡;(j)边滴加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k)当小心滴加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l)记录液面刻度读数;(m)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 mL。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表示)。

解析:(c)应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后,再装液体。(j)滴定时应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以及滴定的速度。(k)滴定终点溶液变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m)体积的读数应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2.00 mL。

答案:cjkm

重点2 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溶液pH越接近越好,且变色要明显。一般来讲,因为终点前后pH变化很大,所以甲基橙与酚酞均可。若酸、碱有一方是弱的,可根据

中和所得的盐的pH 来确定最好选哪一个指示剂。一般来说,强酸与弱碱最好用甲基橙,强碱与弱酸最好用酚酞。石蕊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例2】 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实验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是( )

A.由黄色变红色

B.由黄色变橙色

C.由橙色变红色

D.由红色变橙色

解析:甲基橙在NaOH 溶液中为黄色、用盐酸滴定过程中由黄色变橙色。

答案:B

重点3 中和滴定数据处理

以盐酸滴定待测NaOH 溶液为例。根据c (NaOH )·V [NaOH (aq )]=c (HCl )·V [HCl (aq )]知:

c (NaOH )=)]

([)]([)(aq NaOH V aq HCl V HCl c ? 由于c (HCl )已知,V [NaOH (aq )](即待测液体积,量取一定体积)计算时作为已知量,所以误差都可归结在V [HCl (aq )](即标准液的体积)上。若标准液消耗多,会使上述三项的计算值比真实值(实际参加中和反应数值)大,误差偏高;若计算值小于真实值则标准液消耗少,误差偏低。

【例3】 如下图为10 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 溶液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滴定的图示。请根据图示计算:

(1)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A 点时溶液的pH 是多少?

解析:(1)根据题给图象可以看出,在氢氧化钠的体积为0时,盐酸溶液的pH=1,故可求出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1;再根据pH=7时,用去氢氧化钠的体积为20 mL,此时盐酸与氧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有0.01 L×0.1 mol·L -1=0.02 L×c(NaOH),即c(NaOH)=0.05 mol·L -1。

(2)A 点时,显然盐酸是过量的,则加入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后剩余的盐酸为0.01 L×0.1 mol·L -1-0.015 L×0.05 mol·L -1=0.002 5 mol,此时,溶液的总体积为0.01 L+0.015 L=0.025 L,所以,A 点时溶液中的H +浓度为

c(H +)=L mol 24105.2105.2--??=1×10-2 mol·L -1,所以,pH=2。 答案:(1)0.05 mol·L -1 (2)2

难点 误差分析

1.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滴定误差从计算式分析,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

标待待标标待待待待标标

标n V n V c c n V c n V c ???==,

分析V标受的影响,进而得出c标的偏差。

2.引起误差的操作

(1)仪器洗涤: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误用待测液润洗;

③移液管水洗后,未润洗;④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2)量器读数:①滴定前俯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视;②滴定前仰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俯视;③俯视移液管;④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如图所示:

(3)操作不当:①酸式滴定管漏液;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变小;③将移液管尖嘴部分的液体吹出;④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⑤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时,溶液由橙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黄色变橙色,5 s后又褪去;⑧所配标准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过大。

3.欲减小实验误差的三点做法

(1)半分钟:振荡,半分钟内颜色不褪去,即为滴定终点。

(2)1—2 min:滴定停止后,必须等待1—2 min,让附着在滴定管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进行读数。

(3)重做一次:同一实验,要做两次,两次滴定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相差不能超过0.02 mL,再取平均值。

【例4】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配成标准溶液去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盐酸,下列情况中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用含NaCl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

B.用含Na2O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

C.用含Na2CO3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

D.用含NaHCO3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

解析:A项中设称取40 g NaOH,NaCl不与HCl作用,用40 g含NaCl杂质的NaOH能中和的HCl不足1 mol;反之,当HCl的量一定时,耗用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增大,结果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B项中40 g Na2O中和HCl的量大于1 mol,用40 g含Na2O杂质的NaOH中和的HCl超过1 mol;反之,当HCl的量一定时,耗用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减少,结果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C项中40 g Na2CO3中和HCl的量不足1 mol,同选项A,结果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D项中40 g Na2HCO3中和HCl的量不足1 mol,同选项A,结果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答案:B

各个击破

类题演练1

已知c(NH4Cl)<0.1 mol·L-1时,溶液的pH>5.1。现用0.1 mol·L-1的盐酸滴定10 mL 0.05 mol·L-1的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体积是()

A.10 mL

B.5 mL

C.大于5 mL

D.小于5 mL

解析:恰好中和生成NH4Cl时,溶液浓度小于0.1 mol·L-1,pH>5.1,不在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之内,若要达到pH=3.1—4.4,盐酸应稍过量。

答案:C

变式训练1

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 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 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 溶液润洗2—3次

解析:A 项中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清洗,相当于减小酸的浓度,测出的结果会偏高;B 项中开始有气泡、最后气泡消失,读出体积增大,结果偏高;C 项中立即由黄变为橙时可能还未到滴定终点,测出体积变小,结果偏小;D 项中用NaOH 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多NaOH 物质的量,测出结果偏大。

答案:C

类题演练2

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 2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NaHCO 3水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

A.石蕊,由蓝变红

B.甲基橙,由橙变黄

C.酚酞,红色褪去

D.甲基橙,由黄变橙

解析:盐酸与NaHCO 3反应生成CO 2气体,最终溶液为饱和CO 2的水溶液,滴定终点pH≈3.9,所以应选择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其变色范围pH 为3.1—4.4,颜色从黄到橙。 答案:D

类题演练3

用1.0 mol·L -1NaOH 溶液中和某浓度H 2SO 4溶液时,其pH 和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原H 2S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是( )

A.1 mol·L -1,60 mL

B.0.5 mol·L -1,80 mL

C.0.5 mol·L -1,60 mL

D.1 mol·L -1,80 mL

解析:观察四个选项,反应后溶液的体积有两种。若为80 mL,由图象可知:V [NaOH(aq)]=40 mL,则V (H 2SO 4)=80 mL-40 mL ,恰好中和时:c(NaOH)·V (NaOH )=2c(H 2SO 4)·V

(H 2SO 4),c(H 2SO 4)=33110

40210400.1---?????L L mol =0.5 mol·L -1,故B 项正确,D 项错误。同理按60 mL 来计算,A 项正确,C 项错误。

答案:AB

变式训练2

为测定氢氧化钾的纯度,取样品0.56 g 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取此溶液25.00 mL ,用去0.005 mol·L -1H 2SO 4标准液24.00 mL 恰好完全反应,则苛性钾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计算可求出参加反应的25.00 g 溶液中KOH 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可依次求出1 L 溶液中KOH 的物质的量、质量,从而可利用纯度的计算式求得氢氧化钾的纯度。

c(KOH)=mL

L mol mL 00.252005.000.241???-=0.009 6 mol·L -1 1L 溶液中含KOH 的物质的量为

0.009 6 mol·L -1×1 L=0.009 6 mol

在0.56 g 苛性钾样品中含KOH 的质量为:

0.009 6 mol×56 g·mol -1=0.537 6 g

苛性钾的纯度=g

g 56.05376.0×100%=96%。 答案:96%

类题演练4

简答下面有关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盐酸的问题。

(1)盛放待测盐酸的锥形瓶下方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达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下列错误操作: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标准溶液润洗就注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②用酸式滴定管取用待测酸液前,尖嘴部分有气泡,取用过程中气泡消失;③滴定前,读碱液体积时视线低于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滴定后,读出碱液体积时,视线高于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④锥形瓶用待测酸液润洗两次。

哪些错误操作会使盐酸浓度的测定值偏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错误操作会使盐酸浓度的测定值偏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甲基橙代替酚酞作指示剂,此时所得盐酸浓度测定值比用酚酞作指示剂测出的稍大还是稍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误差分析依据: c(HCl)=)]

([)]([)(aq HCl V aq NaOH V NaOH c ,根据V [NaOH (aq )]的大小判断c (HCl )是偏高还是偏低。当用甲基橙代替酚酞作指示剂,会使滴定终点提前到达,V [NaOH (aq )]偏小,c (HCl )偏低。

答案:(1)便于观察颜色变化,减少滴定误差。

(2)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

(3)②③ ①④

(4)稍小。

变式训练3

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量结果偏高的是( )

A.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强热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

B.中和滴定时,往锥形瓶中加待测液时,发现其中有少量水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托盘天平称量试样将试样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移动游码使之平衡

解析:A.测定结晶水含量,加热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是正确的。B.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有水不会影响滴定结果。C.用量筒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D.用托盘天平称量试样时,

试样误放至右盘,并使用了游码,将使读数大于实物重量。

答案:A

课后集训

基础达标

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O 2中的少量HCl :通入Na 2CO 3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FeCl 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NaOH 溶液,过滤

解析:A 项中CuO 不吸收O 2,不能除去N 2中的O 2。B 项中CO 2也能与Na 2CO 3反应,除杂时,所需气体减小。D 项中虽然除去了MgCl 2,但又引入新的杂质。

答案:C

A.萃取法

B.升华法

C.分馏法

D.分液法 解析:通过题中所给数据可看出两种物质沸点相差较大,故用分馏法。

答案:C

3.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试液???→?+溶液KSCN 颜色无变化??→?+氯水溶液变成红色,证明试液中含有Fe 2+

B.试液????→?+溶液

3AgNO 产生黄色沉淀,证明试液中含有I - C.试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证明试液一定是碱溶液

D.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A 项中试液中加入KSCN 无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红,说明原来为Fe 2+;B 中AgI 、Ag 3PO 4均为黄色沉淀,C 中加入石蕊呈蓝色,只能说明该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 中石灰水变浑浊,也可能有SO 2。

答案:A

4.通过分别加入AgNO 3、Ba (NO 3)2、Mg (NO 3)2三种试剂,使某溶液中的Cl -、OH -、-23CO 先后沉淀出来,逐一加以分离,则加入三种试剂的顺序是( )

A.AgNO 3、Ba (NO 3)2、Mg (NO 3)2

B.Mg (NO 3)2、Ba (NO 3)2、AgNO 3

C.Ba (NO 3)2、AgNO 3、Mg (NO 3)2

D.Ba (NO 3)2、Mg (NO 3)2、AgNO 3 解析:要使三种离子逐一沉淀,一种试剂只能沉淀一种,如果先加AgNO 3,三种离子都会沉淀,若先加Mg (NO 3)2、OH -和-23CO 同时沉淀,故只能先加Ba (NO 3)2沉淀-23CO ,

再加Mg (NO 3)2沉淀OH -,最后加AgNO 3沉淀Cl -。

答案:D

5.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 -、-24SO 、H 2SO 3、+4NH )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

B.-24SO

C.H 2SO 3

D.+4NH

解析:①加热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褪色说明有H 2SO 3,②中说明有+4NH ,③加入氯水,

略显黄色,说明没有Br -,加入的氯水将H 2SO 3氧化为H 2SO 4,其与BaCl 2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是否有-24SO 不能确定。

答案:B

6.中和滴定开始后应注视( )

①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②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滴定管端溶液流出的速度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只有②

解析:滴定过程中,眼睛只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没有必要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答案:D

7.用已知浓度的NaOH 溶液测定某H 2SO 4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解析:石蕊变色不敏锐,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淘汰选项A ;碱液不能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淘汰选项B ;至于待测液可以盛放在锥形瓶中,也可以盛放在滴定管中。 答案:CD

综合运用

8.用0.1 mol·L -1NaOH 溶液滴定100 mL 0.1 mol·L -1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 范围为( )

A.6.9—7.1

B.3.3—10.7

C.4.3—9.7

D.6—8

解析:反应完毕时溶液体积为200 mL,若NaOH 过量0.1%时,则多加了0.1 mL,此时c (OH -)=mL

L mol mL 2001.01.01

-??=5×10-5 mol·L -1,c (H +)=2×10-10 mol·L -1,pH=9.7。 同理,若NaOH 少加0.1 mL 时,可求出pH=4.3。

答案:C

9.(经典回放)用0.1 mol·L -1NaOH 溶液滴定0.1 mol·L -1的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一滴NaOH 溶液(1滴溶液体积约为0.05 mL ),继续加水至50 mL ,所得溶液的pH 是( )

A.4

B.7.2

C.10

D.11.3

解析:强酸强碱滴定终点时溶液呈中性,再多加1滴NaOH 溶液继续加水至50 mL ,相当于

将1滴NaOH 溶液稀释至50 mL ,此时溶液中c (OH -

)=mL mL L mol 5005.01.01??-=1×10-4 mol·L -1,所以pH=10。

答案:C

10.(1)图Ⅰ表示10 mL 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 与B 、B 与C 刻度相差1 mL ,如果刻度A 为6,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mL 。

(2)图Ⅱ表示50 mL 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 ,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

A.a mL

B.(50-a )mL

C.大于a mL

D.大于(50-a )mL

(3)若图Ⅰ表示50 mL 滴定管中液面位置,A 与C 刻度间相差2 mL ,如果刻度A 为6,则液面读数为_______________mL 。

解析:(1)Ⅰ量筒时,A 为6,读数为5.2。

(2)由于滴定管“0”刻度在最上方,最下边无刻度,滴定管最大容积为50,则滴定管中的溶液体积大于(50-a )mL 。

(3)滴定管精确到0.01 mL 。

答案:(1)5.8 (2)D (3)7.20

11.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H 2C 2O 4·xH 2O ,为了测定x 值,进行下述实验:①称取n g 草酸晶体配成100.00 mL 水溶液;②取25.00 mL 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稀硫酸,用浓度为 a mol·L -1的KMnO 4溶液滴定,所发生的反应为: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10CO 2↑+2MnSO 4+8H 2O 。反应生成MnSO 4在水溶液中基本无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填名称)。

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

b.滴定管

c.100 mL 量筒

d.100 mL 容量瓶

e.烧杯

f.漏斗

g.锥形瓶 h.玻璃棒

i.药匙j.烧瓶

(2)实验中KMnO 4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____式滴定管中,因为_______________。

(3)滴定过程中用去V mL a mol·L -1的KMnO 4溶液,则所配制的草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mol·L -1,由此可计算x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4)若滴定终点读数时目光俯视,则计算出的x 值可能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解析:KMnO 4与草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守恒有

a×V×10-3×5=c 酸×25×10-3×2

c 酸=10

aV mol·L -1 n g 草酸晶体中含H 2C 2O 4的质量为

10aV ×0.1×90=0.9aV g 18

9.01.0101aV n aV x

-?= x=aV

n 950-5 答案:(1)cfj 胶头滴管

(2)酸 KMnO 4有强氧化性,它能腐蚀橡胶,故不可以用碱式滴定管盛放

(3)10

aV (aV n 950-5) (4)偏大

拓展探究

12.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定物质的克数,通常是用T (M 1/M 2)表示。如T (H 2SO 4/NaOH )=0.040 g·mL -1,表示每毫升标准H 2SO 4溶液恰好中和0.040 g NaOH 。

(1)若要使某标准盐酸对氧化钙的滴定度为T (HCl/CaO )=0.005 6 g·mL -1,则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上述盐酸对NaOH 的滴定度是多少?

(3)现欲测定含有杂质的NaOH 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若用上述盐酸滴定到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数恰好等于该NaOH 的纯度(如消耗1 mL 盐酸,NaOH 的纯度为1%),则样品的质量应取多少?

解析:(1)根据信息: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定物质的克数,可找到任何酸碱之间进行反应的关系,如T (HCl/CaO )=0.005 6 g·mL -1,存在的关系为

2HCl — CaO

2 mol 56 g

10-3L·c(HCl) 0.005 6 g

所以c (HCl )=g

L g mol 566.521

-??=0.20 mol·L -1 (2)CaO — 2NaOH

0.005 6 g·mL -1 T T=0.008 0 g·mL -1

(3)设取m g 样品

m·1%=0.008 0 g·mL -1×1 mL m=%

10080.0=0.80 g 答案:(1)0.20 mol·L -1

(2)0.0080 g·mL -1

(3)0.80 g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个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 2.下列关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B . 电解池中发生的反应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 . 电解池工作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D . 与原电池不同,电解池放电时,电极本身不会参加电极反应 3.某电池的总反应为Fe +2Fe 3+===3Fe 2+ ,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4.有a 、b 、c 、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 极质量减小,b 极质量增加 b 极有气体产生,c 极无变化 d 极溶解,c 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 极流向d 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b>c>d>a C.d>a>b>c D.a>b>d>c 5.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 +3O 2+6H 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 B .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6. 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4+x 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7.下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B.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D.该电池提供1 mol e-,消耗氧气0.25 mol 8.关于如图所示①、②两个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名称:①是原电池,②是电解池 B.硫酸浓度变化:①增大,②减小 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 ②中正极: Zn-2e-===Zn2+ D.离子移动方向:①中H+向阴极方向移动,②中H+向负极方向 移动 9.用石墨作电极,电解2 mol·L-1CuSO4溶液时,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阳极附近H+浓度增大 B.阴极质量增加 C.阴极上放出氧气 D.溶液蓝色变浅 10.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圈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电极是阴极 B. 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单元检测题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第二章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为熵增加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2.下列反应符合右图p-υ变化曲线的是() A.H 2(g)+I2(g)2HI(g) B.3NO 2(g)+H2O(l)2HNO3(l)+NO(g) C.4NH 3(g)+5O2(g)4NO(g)+6H2O(g) D.CO 2(g)+C(s)2CO(g) 3.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01mol/(L s) B.v(B)=0.02 mol/(L s) C.v(B)=0.6mol/(L min) D.v(C)=1.0mol/(L min)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B.在SO2氧化为SO3的过程中使用催化剂 C.由NO2和N2O4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6.某温度时,N 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 3(g)3/2H2(g)+1/2N2(g)的平衡常数为()A.a1/2B.a-1/2 C. a/2 D.a-2 7.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血中,反应2NO 2(气)N2O4(气)达到平衡后,再向 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化学选修4期末测试试卷与答案

化学选修4期末测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u 64 Ag 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到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一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反应 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2. 25o C时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b, 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 Va<Vb和a=0.5b,则下列符合a值的是 A.3 B.4 C.5 D.6 3.pH=a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Ba(OH)2 B.HCl C.Na2SO4 D.AgNO3 4.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钠、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钠、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5.0.1mol/L HF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c(H+)>c(F-) B.c(HF) >c(H+) C.c(OH-)>c(HF) D.c(HF)>c(F-) 6.以铁为电极电解U形管中的氯化钠溶液,液面上覆盖一层苯,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阴极周围溶液中加入酚酞,在阳极周围加入KSCN和K3[Fe(CN)6]溶液,则阴、阳极周围溶液颜色变为 A.红色、血红色 B.红色、蓝色 C.无色、红色 D.蓝色、红色 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酸HX、HY、HZ的溶液,其pH依次为4、5、6,则KX、KY、KZ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KX、KZ、KY B.KX、 KY、KZ C.KZ、KY 、KX D.KY、KZ、KX 8.在100mL0.1mol/LCH3COOH溶液中,欲使CH3COOH的电离程度和溶液的pH都增大,可 A.加少量的NaOH(1mol/L)溶液 B.加少量1mol/L盐酸 C.加少量CH3COONa固体 D.微热 9.不考虑水的电离,在H2CO3溶液中,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H+)=c(HCO3-)+2c(CO32-) B.c(H+)=c(HCO3-)+c(CO32-) C.2c(CO32-)=c(H+) D.c(CO32-)=c(HCO3-) 10.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得纯净的MnCl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A.溶解度与CuS、PbS、CdS 等相同 B.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C.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D.具有吸附性 11.右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A.反应物的转化率先降低后增大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12.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2AgCl+Mg=Mg2++2Ag+2Cl-。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为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 C.不能被KCl 溶液激活 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含部分扩展内容)(珍藏版) 特点:电池总反应一般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H<0);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极负极: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溶解(还原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一般是电解质中的离子得电子(也可能是氧气等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原电池原理电子流向:负极经导线到正极 电流方向:外电路中,正极到负极;内电路中,负极到正极 电解质中离子走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制成化学电源(实用原电池);金属防腐(被保护金属作正极);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判断金属活性强弱 一次电池负极:还原剂失电子生成氧化产物(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氧化剂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放电:与一次电池相同 二次电池规则:正极接外接电源正极,作阳极;负极接外接电源负极,作阴极(正接正,负接负) 充电阳极:原来的正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原电池阴极:原来的负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化学电源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一般用多孔电极吸附反应物),总反应相当于燃烧反应 负极:可燃物(如氢气、甲烷、甲醇等)失电子被氧化(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 电极反应正极:O得电子被还原,具体按电解质不同通常可分为4种 2 燃料电池碱性介质:O+4e-+2H O==4OH- 22 酸性介质:O+4e-+4H+==2H O 22 电解质不同时氧气参与的正极反应固体或熔融氧化物(传导氧离子):O+4e-==2O2- 2 第1页质子交换膜(传导氢离子):O+4e-+4H+==2H O 22

特殊原电池:镁、铝、氢氧化钠,铝作负极;铜、铝、浓硝酸,铜作负极;铜、铁、浓硝酸,铜作负极,等 特点:电解总反应一般为不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活性电极:阳极溶解(优先),金属生成金属阳离子 阳极惰性电极一般为阴离子放电,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接电源正极)(石墨、铂等)常用放电顺序是:Cl->OH->高价态含氧酸根(还原性顺序), 发生氧化反应,相应产生氯气、氧气 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阴极电极本身一般不参加反应,阳离子放电,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接电源负极)常用放电顺序是:Ag+>Cu2+>H+>活泼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 相应产生银、铜、氢气 电流方向:正极到阳极再到阴极最后到负极 电子流向:负极到阴极,阳极到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无电子流动,是阴阳离子在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阴离子移向阳极(阴离子放电),阳离子移向阴极(阳离子放电) 常见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4OH--4e-==O↑+2H O或2H O-4e-==O↑+4H+(OH-来自水时适用) 22222 电解池阴极:Ag++e-==Ag,Cu2++2e-==Cu,2H++2e-==H↑或2H O+2e-==H↑+2OH-(H+来自水时适用) 222 电解水型:强碱、含氧强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KOH、H SO、HNO、Na SO溶液等 24324 电解溶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HCl、CuCl溶液等 2 常见电解类型电解溶质+水(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NaCl、KCl、MgCl溶液等 2 电解溶质+水(放氧生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AgNO溶液等 43 氯碱工业的基础: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第2页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 A .ClO -- B .Fe 3+ C .S 2-- D .NO 3--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22 ()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 3.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 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 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7.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8.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2016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2016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 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 (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 /L C.0.45mol/L D.0.55mol /L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A.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

8.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 O2(g) 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 100 mL 6 mol·L-1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 A.碳酸钠溶液B.水C.硫酸钾溶液D.硝酸钠溶液 10.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H <0。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两条曲线,X是表示NO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前10 min内用v(N2O4)表示的化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精练精析,推荐文档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详解 一、本模块内容的特点 1.理论性、规律性强 2.定量 3.知识的综合性强 4.知识的内容较深 二、本模块内容详细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化学选修4期末测试试卷与答案

2014年下期高二年级期末考化学试题(理科) 班级姓名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64 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到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一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反应 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2. 25时若体积为,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 和,且已知<和0.5b,则下列符合a值的是 A.3 B.4 C.5 D.6 3.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2243 4.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钠、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钠、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5.0.1 溶液的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 的是 ... ()>c() () >c() ()>c() ()>c() 6.已知:△△H-T△S,△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熵变,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A.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B.焓变小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C.焓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不能自发进行D.焓变小于零且熵变大于零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酸、、的溶液,其依次为4、5、6,则、、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8.在1000.13溶液中,欲使3的电离程度和溶液的都增大,可 A.加少量的(1)溶液 B.加少量1盐酸 C.加少量3固体 D.微热 9.不考虑水的电离,在H23溶液中,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3-)+2c(32-) ()(3-)(32-) C.2c(32-)() (32-)(3-) 10.以2为原料制得的2溶液中常含有2+、2+、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得纯净的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A.溶解度与、、等相同 B.溶解度大于、、 C.溶解度小于、、 D.具有吸附性 11.右图是可逆反应2B2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化学选修4第四章测试题(二)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锂电池反应原理如下:FePO4+Li LiFePO4,内部为能够导电的固体电解质.下列有关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C.放电时,Li发生还原反应 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e-+Li+===LiFePO4 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项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移向正极 B.电池总反应式是:2C4H10+13O2―→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3、.生产铅蓄电池时,在两极板上的铅、锑合金棚架上均匀涂上膏状的PbSO4,干燥后再 安装,充电后即可使用,发生的反应是2PbSO4+2H2O 充电 放电PbO2+Pb+2H2SO4 下列对铅蓄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定期补充硫酸B.工作时铅是负极,PbO2是正极C.工作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Pb-2e-+SO2-4===PbSO4 D.工作时电解质的密度减小 4、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 电子转移 5镁铝合金在碱性溶液中开始反应缓慢,后反应加速,经分析是氧化膜及微电池作用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微电池负极为Mg B.微电池负极为Al C.铝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镁的电极反应式为Mg-2e-=Mg 2+ 6、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物质中(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A.AgNO3 [Ag2O]B.NaOH [NaOH] C.NaCl [盐酸]D.CuSO4 [CuSO4] 7、用铂电极电解CuSO4和KNO3的混合液500mL,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标况下11.2L 气体,则原混合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mol·L-1B.0.8mol·L-1C.1.0mol·L-1D.1.5mol·L-1 8、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C4H10+26e-+13O2-=4CO2+5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 8CO2+10H2O 9.火法炼铜得到的粗铜中含多种杂质(如锌、金、银等),其性能远不能达到电气工业的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测试题 一、选择题(17ⅹ3分=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mol·L-1·s-1 B.v(B)=mol·L-1·s-1 C.v(C)=mol·L-1·s-1 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增大压强(缩小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B(气) 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A和B 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 mol B. mol C. mol D. 4.下列变化过程中,ΔH<0的是 A.氯化钠在水中电离 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 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下(P1<P2),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6.α1和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 7.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8.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 水力是二次能源 C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⑧C .③⑤⑥⑦⑧D .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 2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 2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 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则反应HCl(g)=12H 2(g)+1 2Cl 2(g)的△H 为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369.2kJ·mol -1 D .+92.3kJ·mol -1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2H 2O(1)△H =―285.8kJ /mol B .2H 2(g)+ O 2(g)==2H 2O(1) △H = +571.6 kJ /mol C .2H 2(g)+O 2(g)==2H 2O(g) △H =―571.6 kJ /mol D .H 2(g)+1 2O 2(g)==H 2O(1) △H =―285.8kJ /mol 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1 2O 2(g)=H 2O(l) △H =-285.8kJ/mol

【精选】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 A .ClO -- B .Fe 3+ C .S 2-- D .NO 3--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22()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 阳极:PbSO4+2e-=Pb+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SO4 2 PbSO4↓+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