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印度的粮食危机看印度农业发展

从印度的粮食危机看印度农业发展

从印度的粮食危机看印度农业发展
从印度的粮食危机看印度农业发展

从印度的粮食危机看印度农业发展

一、引子

据报载,印度今年出现了粮食危机。印度政府7月30日前宣布,计划进口小麦300多万吨,这是印度多年来首次进口小麦。面对曾经拥有6000万吨粮食储备如今却要从国外进口的现实,印度专家称,此举可能会暂时缓解印度面临的粮食危机,但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印度的粮食安全。然而,就在去年底,印度粮食集团主席还信誓旦旦地说,印度进口小麦的几率为零。但是就在7月中旬,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两船小麦抵达了印度港口,另外还有13船进口小麦也在8月份被运到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人口大国,但是印度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耕地,而且印度的气候条件优越,这让亚洲其他国家很羡慕,印度也一直为本国能够自给自足和拥有丰厚的粮食储备而骄傲。然而,现在印度却出现了粮食危机,这使我们不得不想到历史上印度农业的政策及其发展。

二、传统的印度农业

在英国殖民主义者征服印度之前,印度的土地属于村社占有、农民耕种。一个村社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整体,生产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的直接需要。这种简单再生产的村落共同体是印度历代王朝专制统治的基础。英国人的入侵使印度建立和发展了近代土地制度,同时也造成了印度农业的衰退。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创造了一种近代土地关系,使印度农村逐步分化为四大阶级:地主、自耕农、佃农和无地农业工人。据统计,地主富农占全国人口的15%,却拥有全国土地的85%,其中不到农村人口2%的大地主占有全部土地的70%;同时占农村人口85%以上的贫苦农民仅占有土地15%,其中,占农村人口25%的农民没有一寸土地。掌握大部分土地的地主不事农业,而大多数耕种都没有地权。实际耕种者与土地所有权的分离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地方的兴趣只在于榨取高额地租,只将微不足道的一点土地收获物留给耕种者,而对土地投资不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耕种者不得不使出产品的大部分作为地租和利息付给地主和放贷人,他们也无力对土地进行投资。这样一来,新的土地制度就在印度农业中生产了一种“内抑制剂”,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的进程。同时英国殖民统治带来的印度手工业的衰败也间接抑制了印度农业的发展。英国大工业产品向印度市场进军,挤垮了印度的手工制造业。印度手工业的破坏造成大规模的失业,许多人流离失所,无以为生,有更多的人被迫返回农村。使农村土地稀缺、土地价值提高从而使地租增加。结果使分成租佃制迅速发展。人口对土地压力增加导致了无地劳动者数量的增加。英国的统治还使印度成为它的农业附庸。随着英国国内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对原料、粮食需求的增加,印度农业生产中的商品经济部分畸形地发展起来。随着经济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粮食作物种植的比重逐年下降。殖民政府对粮食及其他农作物的出口减少了国家必要的粮食储备,饥荒频繁。作为昔日大英帝国“粮仓”的印度,在20世纪30、40年代成为举世闻名的“饥饿之国”。

三、尼赫鲁的土地改革

在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时,印度政府面对的是一个凋敝不堪的农业。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从1891年至1947年,英属印度粮食总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11%,而在这一时期的后半部分,即独立前的30年,增长率仅为0.03%。为了适应民族

经济的发展,印度政府进行了农村的土地改革。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主要是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政府认为从英国人那里继承来的封建土地关系结构是使印度农业陷于慢性危机的主要因素。另外,为了改革现有的生产关系,解决生产力,实现农业生产最大化以及进行工业化也是印度政府进行决定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原因。尼赫鲁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构成:(一)废除中间人制度。其基本内容是:①废除柴明达尔权利,柴明达尔可以得到适当的补偿。可以以自耕的名义收回和保留一定数量的土地;②使中间人下面的佃农直接与国家发生联系并可通过购买产权成为土地所有者。(二)规范租佃制,进行租佃立法。规范租佃制主要包括实现公平地租,保障租佃权,使佃农最终能得到土地所有权等。租佃立法内容主要有:法律规定只有在未能缴纳地租、未能耕种土地、使土地变得不易耕种等情形下佃农才能被逐佃。(三)实行土地最高限额。这是印度政府所采取的一项改善土地关系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兼社会公正的措施,主要目标是想通过这个政策降低大土地所有者的规模并把超过限额地土地分给无地工人或小农。土地改革由于国大党上层意见不一以及土改过程中所受到的既得利益者的抵制而使改革很不彻底。

由于土地改革很不彻底而没有达到政府所原先预定的目标,因而印度政府还进行了建立合作社和乡村发展计划的制度改革。但是这两个计划或改革也没有达到所预定的目标。但是尽管如此,对印度的农业制度的改革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推动了大的土地所有者对土地劳动的参与,加大了自耕农和自耕地的面积,减少了租佃制的比重,使农业放加大,还大大缩小了大的土地占有制的规模,有利于土地的利用等。

尼赫鲁的土地改革使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印度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为2.5%,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尼赫鲁时期始终存在粮食短缺的问题。印度不得不向美国大量进口粮食。

四、“绿色革命”

由于尼赫鲁的土地改革没有达到解决印度粮食缺口问题。所以在尼赫鲁死后印度政府不得不放弃以改革制度为主转而实行支持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为主的农业新战略,史称“绿色革命”。“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有:扩大灌溉面积;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品种;大量使用化肥;提高机械化程度等。农业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以推广高产品种为核心,辅之以化肥、水利、农药、农业机械和其它投入,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增加农产品商品率。“绿色革命”首先在旁遮普邦、哈里亚那邦及北方邦西部进行试点,试点成功之后迅速向东部地区和干旱地区推广并使原来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落在后面的地区特别是东部湿地农业及中部旱地农业也有了很大起色。印度的“绿色革命”尽管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在80年代印度农业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农业新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在播种面积增加很少的情况下,印度的粮食产量从1964-1965看的8940万吨增加到1996-1997年的1.98亿吨,增长了将近两倍多。而且这一时期的粮食产量保持在2.7%的年增长水平上,超过了2.2%的人口增长率。严重的食品不足的威胁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信赖进口也已经成为历史。即使在1979-1980和1987-1988年度印度出现了严重的旱灾,依靠国内的粮食储备库,印度也顺利度过了难关。“绿色革命”不但使印度粮食产量产量的增加缓和了粮食短缺的矛盾,而且还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并使农村贫困率有了部分下降。这些都是印度“绿色革命”所取得的成果。

然而,“绿色革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是:(一)农业生产率比较低。如1995-1996年度,印度稻谷单产为平均每公顷1855公斤,而中国为6212公斤,印度只为中国的29.9%,印度小麦单产也只有中国的66.8%。(二)“绿色革命”在全国各地的推广还存在着自然条件不同、品种不同等需要在技术上解决的问题。(三)“绿色革

命”未能解决农村广泛存在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印度在1960年农业劳动占劳动力总数的74%,到了1992年依然高达62%。(四)“绿色革命”成功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印度政府积极扶持的结果,然而印度政府对农业的干预也存在着很多的潜在的弊端等。

五、全面均衡发展的农业战略

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至90年代前期,印度政府针对“绿色革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对农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除继续着力增产粮食外,注意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强调因地制宜、全面均衡发展农业,并把消除农村贫困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把全国划分为15个农业气候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二)调整农业结构,全面发展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使农牧林渔各业得到全面发展。(三)推广和实施多种农村扶贫计划,消除农村贫困等。

六、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战略

进入90年代后,印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改革从工业开始并扩大到了农业。印度著名农学家曾发表讲话认为“这将是印度农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折,即从争取基本满足最低限度需要到充分开发商业潜力的转折。”并认为这将是“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根据这一战略思路,印度在“八五”计划(1992-1997年)中指出了90年代印度农业的发展方面:在进一步推广高产品种的基础上,鼓励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业综合企业的结合以便提高农业收入水平、增加出口潜力、提高农产口出口中的附加值成分。即印度已经不满足于生产更多的粮食,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的多样化、产业化和强化出口。这是因为种植业是农业的基本,但是不是全部,发展农业多样化经营是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可以丰富印度的农业资源,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印度国内农产品的需求趋势的逐步改变也为农业生产的多样化提供了市场。20世纪90年代开启的全球化、自由化浪潮,为印度农业走向多样化创造了契机。印度政府抓住时机,努力推进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的建设,使得这些部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白色革命”(乳制品业)、“蓝色革命”(渔业)和“黄色革命”(油菜籽种植)等。而要达到增值增收的目的就必须向产业化,即实现农工贸一体化方面发展。在印度政府的推动下,印度通过创办农工贸一体化合作社和以私营大公司为轴心,向农民、渔民、菜农、果农订购初级产品并加工销售来实现产业化。另外,因为强化出口可以更多创汇、支援国家的工业化和各项建设,增加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农民收入,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印度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印度农业的发展。因此印度政府经过长放开经营权和放宽出口限制来促进印度农业的出口。正是在印度政府的这些适当的措施下,印度农业在新时期虽然和西方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和原先相比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进步了。

七、粮食危机的出现及其反映的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度农业的发展与以前相比,取得很非常大的成功。现在印度已经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农业正在向着多元化、产业化以及努力扩大出口方面向发展。印度拥有巨大的粮食库存。因此才有印度官员可以向外界宣称印度进口粮食的几率为零。然而今年印度粮食危机的出来打破了我们对印度粮食无需进口的神话。使我们不得不对由此产生的原因以及印度农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印度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一)印度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不足。印度政府

向来对印度农业重视不足,特别是最近几年实施经济政策多以城市为中心,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率日益降低,粮食生产利润很低。(二)最近几年印度气候变化大,导致了粮食产量连年减产。由于印度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在最近几年由于雨季来得较晚,从而使粮食产量损失严重。(三)粮食消费增加。由于印度连续几年粮食减产,但是印度人口却在持续增加,这更加剧了本已严峻的粮食危机。

为了解决出现的粮食危机问题,印度开始从外国进口小麦。然而进口小麦始终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要彻底解决印度的粮食问题,必须大力加大本国的农业生产力。因此,印度很多专家建议,印度应该再来一次“绿色革命”。而这些都必须在政府加大对农业重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现在印度8%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来自农业,因此如果政府还是不够重视的话,不仅粮食要出来危机,经济也“危险”了。

八、结语:印度粮食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中国和印度一样拥有面临着人口对粮食问题的压力。邓小平曾经多次说过,农业是基础,只有把农业搞好了才能稳定工业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农业的重视作用。印度拥有亚洲最大的耕地面积,气候条件优越,印度也一直以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和拥有丰厚了粮食储备而骄傲。但是现在却需要进口粮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中国的耕地面积这些年连年减少,从1996年以来已经减少了670万公顷,而粮食产量这四年也是连年减产。耕地面积大规模减少、农民各地积极性不高、农民对土地投入过低、甚至大批农业为了经济利益转而种植经济作物等问题,使我们国家也面临着粮食问题的极大压力。而我们国家拥有13亿人口,如果一旦粮食出现问题,将会成为影响安全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们要以印度为鉴,努力解决好国内的粮食问题。一是要解决土地问题,注意保护好耕地不被违法占用。再就是要通过市场调节,提高粮食价格,带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避免粮食危机在中国重演。

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

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长迅猛,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粮食产量无疑成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同时,粮食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农业劳动力的生活水平,因此,“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提高粮食产量,关注农村居民收入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将就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从中发现一些对粮食产量关键作用的因素。 二.研究方案与数据的搜集统计: 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面积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用量、农药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用量、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根据实际情况及模型建立需要选取其中五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农业化肥施用量(x1),粮食播种面积(x2),成灾面积(x3),农业机械总动力(x4),农业劳动力(x5)。表中列出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拟建立中国粮食生产函数: 表1 中国粮食生产与相关投入资料

2000 46218 4146 108463 34374 52574 36043 2001 45264 4254 106080 31793 55172 36513 2002 45706 4339 103891 27319 57930 36870 2003 43070 4412 99410 32516 60387 36546 2004 46947 4637 101606 16297 64028 35269 2005 48402 4766 104278 19966 68398 33970 2006 49804 4928 104958 24632 72522 32561 2007 50160 5108 105638 25064 76590 3144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8)。 研究假设:农业化肥施用量(x1)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粮食播种面积(x2) 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成灾面积(x3) 与粮食产量负相关 农业机械总动力(x4) 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农业劳动力(x5) 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三、模型的估计、检验、确认 1.画散点图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农业概况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亿(1997年), 居世界第2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城市人口约占26%。印度在独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低水 平的国家之—。贫富差别悬殊,社会条件极差,全国有%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只有41岁。印度政府为了尽快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 条件,于1951年起,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经济的计划。在过去的40年里,印度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51年度的亿 卢比增加到1990/91年度的亿卢比,平均增长率为%,居世界第12位。人均寿命延长到59岁,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明显好转。1991/92年度,人均国民生产净值卢比。1995年11月的汇率是卢比兑换1美元。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印度1993年的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为300美元。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1951—1991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粮食产量从1950/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1990/91

年度的17622万吨,增加倍。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 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61年度的%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 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 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39300亿立方米。全国36%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的地区750—1150毫米,%的地区为750毫米。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 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选取我国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检验,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建立合适的回归模型,对其做统计和经济意义上的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受灾面积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国后,在经历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以及文革的浩劫后,农业发展严重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的需要。1978年改革开放也首先在农村地区开展,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有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粮食产量也不断上升。可是农村人口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也制约着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着粮食产量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选取了我国1978年到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回归

模型,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在通过分析知道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后,提出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二、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了1978年至2011年的34组数据,从数据个数来看完全满足多元回归模型的设定需要。选取1978年以后的数据主要是因为1978年之前,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农业数据的浮夸形象,以及文革期间农业生产的停滞等非正常社会现象会影响模型的分析,故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选取数据。1978年-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与相关投入的数据表 三、模型设定 1、分别做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1、X 2、X 3、X 4、X5)的散点图,结果如下: 由散点图可知,解释变量与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明确,故对原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建立新的回归方程 3、为了方便计算,对变量进行重新定义,在eviews对话框中输入genr y=log(y) genr x1=log(x1) genr x2=log(x2) genr x3=log(x3) genr x4=log(x4) genr x5=log(x5) 建立新的回归模型,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新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Y 2.4080780.078124X10.603457X20.401626X3 1.461565X40.128441X5 四、模型的检验与调整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大学 xx学院 国贸07Q1 一、xx经济现状概述 (一)xx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xx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 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 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 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 5.2%,工业增长率为 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 53.5%,较第一季度的

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 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 “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 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 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 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 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 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 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

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剖析

应用统计案例库封面 案例名称: 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刘文卿 薛立波 教学目的: 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粮食产量影响因素, 建立回归模型反映变量间的数量关系。正 确诊断并处理经济变量的多重共线性。 适用课程: 应用回归分析学习本案例的 前期知识准备: 回归分析、SPSS 软件 本案例的知识点: 回归分析 多重共线性 岭回归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截止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亿吨,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预计未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 2010-2014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从供给结构看,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基本足以支撑国内消费。以2014年三大谷物为例,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08亿吨,足以覆盖2014年4.63亿吨的国内消费量;三大谷物进口量合计仅0.11亿吨,主要用作粮食储备的辅助手段以及平抑国内外价差之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三大类消费中,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速保持在6.0%、1.5%;而口粮需求增速缓慢,同比保持在0.7%。从消费结构占比看,2014年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49.2%、29.0%、21.9%;分粮食品种看,目前稻谷仍是第一大消费品种,占38.9%,玉米、小麦分别占37.6%、23.5%。 2012-2016粮食用途消费结构占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我国现阶段粮食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国有农场,二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目前阶段,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2014年,农户种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达94.2%,粮食播种面积占比95.7%;但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生产阶段。国有农场因其单个农场种植面积较大,故能够较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但受限于其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小,并非我国主要种植模式。 2010-2014农户与国有农场种植产量结构比

印度农业概况精选文档

印度农业概况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农业概况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亿(1997年), 居世界第2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城市人口约占26%。印度在独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低水 平的国家之—。贫富差别悬殊,社会条件极差,全国有%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只有41岁。印度政府为了尽快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 条件,于1951年起,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经济的计划。在过去的40年里,印度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51年度的亿卢比增加到1990/91年度的亿卢比,平均增长率为%,居世界第12位。人均寿命延长到59岁,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明显好 转。1991/92年度,人均国民生产净值卢比。1995年11月的汇率是卢比兑换1美元。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印度1993年的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为300美元。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1951—1991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粮食产量从1950/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1990/91 年度的17622万吨,增加倍。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 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61年度的%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 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 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2020年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印度自1991年政府实施大刀阔斧的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在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稳定地增长,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也因此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并列成为“金砖四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全面地研究了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客观地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同中国相似,面对不温不火的经济状况,印度在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长8.5%,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构预测印度在20年后其经济总量会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软肋。研究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印度经济全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印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挪威,芬兰这样的发达程度才会有这种比例。服务业出口业绩喜人,在2004- 2005年度服务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出口增长高达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间,服务出口增长创75%的高记录,创汇328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长34.4%,创汇172亿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 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2006年去印度旅行的游客多达440万旅游收益达67亿美元,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 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的国计民生的头等问题。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粮食生产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与生产的一个关键的主题。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多次的变动,给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了解影响粮食生产因素很重要。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创建我国粮食生产函数,我们会发现粮食播种、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三大因素,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引言 众所周知,粮食是我们人类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没有粮食这个重要基础,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回顾我国粮食的生产情况,我们会发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从整体来讲我国粮食产量呈上升的趋势。 二、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1978年)之前我国粮食产量非常缓慢增长,一直都在30000万吨以下。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产量从30000万吨一路疯狂走高,粮食生产得到飞速发展,但波动也更频繁复杂。在1997年总产量首次跨上50000万吨的大难关,达到了50453万吨,增长率为%。但在2004年开始出现了几年的连续减产的现象,曾一路降到43069万吨的局面,一下子退回到十几年前的水平,让人更加担忧。从2004年以来的5年里,我国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产。在2013年粮食产量达到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一直是我国最关心的问题,我国逐步改革统购统销的体制,减少定购数量,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使粮食生产实现高速增长。我国粮食产量从30000万吨开始一路走高。1980—2010年这30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改革和粮食价格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0000万吨,增长了7.8%。1979年粮食产量继续增长%,主要是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统购价提高20%,超购部分加价50%,从而促进粮食产量飞速增长。1978和1979两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8.38%。而1980和1981年则

困惑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剖析_印度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4年第8期 困惑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剖析 ———印度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谭晶荣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大国印度农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粮食、土地、失业、贫困、地区差距、城乡差别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也存在与印度相似的许多问题。两个国家在对待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上虽有一些差异,总体而言多数处理方式都很相似。印度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样也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两国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印度 中国 农业问题 作为世界人口第二的发展中大国印度,自1947年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之后,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但印度广大农民依然贫困,农业始终制约着印度社会经济发展。1991年印度政府对传统的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但政策效力微乎其微,长期以来困惑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农业问题依然严重。如何使印度农业走出困境,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是摆在现任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人口问题、粮食及食物问题 (一)由于人口增加导致对粮食及食物需求扩大 印度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人口方面的压力,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根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统计结果,截止2001年3月1日零时,印度人口总数为10.2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7%。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率高,因而对粮食和其他各类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农业增长的大部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如果农业出现波动,印度的国民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印度既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保证粮食和食物供给是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务。 (二)印度政府用以解决粮食和食物供给的办法 印度在独立之前,经常闹饥荒。独立之后,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为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印度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发起了“绿色革命”,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及北方邦西部等地,推广高产品种,增施化肥,扩大灌溉,加强植保,提高机械化程度,从而增加了粮食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印度注重从西方科技中吸收营养,继“绿色革命”后,印度为了保障国民的食物供给,又先后发起了“白色革命”(奶牛产业)和“蓝色革命”(渔业产业)。这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印度的粮食危机,还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牛奶生产大国”,鱼类与水产品的出口也给印度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实践证明,印度的“三次革命”是成功的,它在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一个主要成效是促进了印度农业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80年代提升为%,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工业增长率为%,第三产业增长率为%。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较第一季度的%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印度的外交

印度的外交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发起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努力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印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考虑到所有国家利益并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要求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各国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建议扩大安理会,实现决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2005年,印度与日本、巴西和德国组成“四国集团”,提出安理会改革框架决议草案,要求扩大安理会,同时增加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并坚决要求拥有安理会否决权。 在人权问题上,主张推进人权应考虑各国的具体情况,认为最根本的人权是生存的权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问题优于民主和人权,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利用人权干涉他国内政,从而损害别国的主权和统一。 重视全球环境保护问题,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相联系,环保的主要责任应由发达国家承担,建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从事研究和开发来解决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印加快推进大国外交战略。强调外交为经贸服务,在保持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经贸科技合作,吸收资金和技术。与东盟及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发展迅速。重视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湾、中亚等能源供应国的交往与合作。 2009年8月15日,印度总理辛格在印度独立日发表讲话,阐述内政外交重点。他说,印度政府愿与所有南亚邻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同时把保证社会安定和谐、寻求经济恢复高速增长作为国内工作的重点。 【与中国关系】1950年4月1日,中印两国建交。当时,印度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对印度进行第一次正式访问。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作为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1959年中国中央政府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中印双方发生大规模边境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中印关系逐步改善。199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印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0年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中国。2002年,朱镕基总理访问印度。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同年11月,中印两国海军在上海东部海域举行50多年来首次联合军事演习。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老挝首都万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时表示,中印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中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就边界问题达成政治指导原则协定。2006年11月,

影响粮食产量因素分析

影响xx县粮食产量因素分析 xx县位于豫东北平原,地处东经114°23′—114°59′,北纬35°12′—35°47′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黄河支流金堤河流域,西部和北部边界地带属于海河支流卫河流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性状好,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尖椒等生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xx县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其中小麦常年(近五年平均)种植面积160多万亩,单产456公斤,总产74万吨,玉米常年(近五年平均)植株面积76.8万亩,单产518公斤,总产40万吨。 二、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xx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受流水分选规律的影响,不同地带冲击物的类型不同,造成xx县土壤的多样性。表层质地主要分砂壤、轻壤、中壤和粘土四大类,其中砂壤型耕地42.8万亩,轻壤型耕地87万亩,中壤型耕地49.6万亩,粘土型耕地15.6万亩。在xx县境内,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肥力的最主要因素。在粮食生产中,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水平和管理技术决定了产量的高低和增产潜力。不同的土壤特性、不同的肥力水平和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常常导致各种作物之间、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和同一品种不同区域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性。 一、不同土壤质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粮食作物在砂壤、轻壤、中壤和粘土地都可种植,但由于土壤特性的不同,保水保肥能力不同,品质、产量都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据调查分析(见表二),同一作物,在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下,由于粘土和中壤地,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强,小麦和玉米产量均偏高,而轻壤和砂壤地质地偏轻,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造成同一作物之间产量差异较大。因此,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科学进行田间管理是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最重要措施。 表二不同作物在不同质地上产量调查表 单位:万亩、公斤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2014年5月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经济增长逐步走出低谷,GDP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中国(2014财年增长7.3%,2015财年增长7.6%),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 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三,21世纪的“中国龙”与“印度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为前瞻性开展战略研判,谋划对策,我们从中印两国的发展基础、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共11大类指标)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了上一轮中印竞争中印度落败的原因,梳理了莫迪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中印发展中双方各自的优势、以及竞争与合作的领域,并选取高、中、低三种假设情景对到本世纪中叶两国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得出印度到本世纪中叶难以在经济规模上超越中国,但全球仍将形成中、美、印三个大国角力的新“G3”格局的结论。 一、发展基础对比:中国发展基础总体占优,印度具有特色优势 (一)中国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和更多样的地理条件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是印度的3倍,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中印两国在区位上各有优势,中国是欧亚大陆上唯一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直接为邻的国家,是亚太各地区间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纽带;印度则位于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和印度洋的核心位置,是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和扼守印度洋航线的枢纽。中国的气候与地形条件比印度更具多样性,使得中国同时适于发展内陆与海洋经济,并能够形成全面的产业结构,发挥互补优势;印度气候为南亚地区独有的热带季风气候,更适于发展农业与外向型海洋经济。 (二)中印自然禀赋相当,各具优势 从自然资源看,中印两国水资源与森林资源均较为稀缺,2013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2072.4立方米/人和1130.1立方米/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5左右;森林覆盖率分别为21.9%和23.7%,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左右。得益于多样复杂的地理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班级:08物流 姓名:綦淇 学号:130112008034 日期:2011年6月22日

关于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990—2005年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粮食产量为应变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成灾面积五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模型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于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一、文献综述 1、《近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赵俊晔,李秀峰,王川著 ……采用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分析对1991~2004年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粮食产量变化主要来自稻谷单产变化及玉米和小麦播种面积的变化。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一直保持高的关联度;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剧烈变动,其关联序仅次于有效灌溉面积;化肥、农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塑料薄膜等用量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逐渐下降。 2、《中国粮食产量分析及展望》新浪财经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18160429.html, ……自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发展,产量不断提高,但这一过程也呈现出我国粮食产量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点,而且粮食产量的动波动基本上与粮食价格相吻合。未来我国粮食供求形势还不容乐观,粮食价格从长期看仍然有上涨要求。 3、《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王玉斌,蒋俊朋,王晓志,陈慧萍著 ……基于最小信息准则采用扩展ADF法对1949—2004年中国粮食及水稻、小麦、玉米产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其在原始序列水平上均为平稳时间序列;采用TARCH 模型与EGARCH模型对以上数据的增长率数据进行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波动具有"杠杆效应",负面影响比等量正面影响导致更大波动;根据扩展C-D函数运用1978—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了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结果说明,投入变动对粮食产量波动有同向影响,经济作物比较收益情况对粮食生产有反向作用,粮食本身收益情况并非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 4、《我国粮食作物技术进步模式的经济学分析》杨巍著中国农业科学院 ……在农业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长期短缺向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增长为2005年的48402.2万吨,年均增长速度5.85%,技术进步带来的单产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粮食产量的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为我国粮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着转化率低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达3000余项,但转化率仅为30%~40%,很多成果没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推广应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也有成果应用主体的科技意识和接受能力差的问题,还与成果本身适用性密切相关。科技成果只有适应了生产力的要求、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5、《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利用协整理论分析1983—2003年数据》张驰,乔现伟著 ……利用1983—2003年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来对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的连续下降不是由于自然原因和对农业的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济南大学 泉城学院 国贸07Q1 1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5.2%,工业增长率为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53.5%,较第一季度的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

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但是电力供应仍然很紧张,目前印度正在寻求开发以甘蔗渣为原料发电,进一步补充传统煤炭发电的供不应求。 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其中食糖,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煤储量近2000亿吨,是世界重要产煤国之一。 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可由于缺少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因此总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调查显示,印度石油资源匮乏,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再开采20年。天然2

初中地理知识点:印度的其他工业及工业城市

初中地理知识点:印度的其他工业及 工业城市 一、选择题 1.印度最大的港湾和棉纺织品工业中心是 A.新德里B.班加罗尔C.孟买D.加尔各答2.关于各个国家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促使经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型B.加尔各答是最大的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C.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 D.巴西“以农立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农牧业大国 3.有关下面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 B.乙国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C.两国的地形明显分为北、中、南三大地形区 D.丁国最大的港口是里约热内卢 当欧美国家专注于计算机核心技术研发,而将相对低端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时(简称为“软件外包”),印度抓住了机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印度与欧美有近半天时差,欧美公司当天即可通过网络检视印度产品并传回修正指令,形成“全天候产业”。印度公司利用通用英语的优势,致力于为欧美等地区客户定制软件并提供信息服务。印度的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使其软件人才数量巨大。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软件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倾斜性的产业政策,并集中建设了许多软件园区。其中,班加罗尔近郊的科学城被称为“印度的硅谷”。读图1、图2、图3,读资料,完成4~6题。

4.印度人口增长比重首次减小的年份区间是 A.1950~1960年B.1960~1970年 C.1970~1980年D.1980~1990年 5.关于班加罗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B.在孟买的东南方向 C.西临阿拉伯海D.位于恒河流域 6.印度承接“软件外包”的优势条件有 ①政府政策支持②人口数量巨大③通用英语④国土面积广大⑤软件人才众多⑥地理位置优越 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影响了各地的生产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上图阴影部分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都位于季风气候区B.都位于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C.都位于大河下游的平原地区D.都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 8.下列关于印度河所在的南亚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受地形影响,降水年际变化大 C.印度是发达国家,工业门类齐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