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论遵义会议的五种精神

论遵义会议的五种精神 李学东 如今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有了明确的表述,唯独遵义会议精神表述尚无定论。综合近年国内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依据尊重史实、古为今用和着眼未来的原则,我认为,遵义会议精神至少蕴涵着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和务求必胜等五种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遵义会议堪称实事求是的历史典范,无论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历史总结,还是对红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的谋划,亦或是对犯错误同志的批评和对被错误处理的同志的重新起用,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早在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时,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早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把战略退却变成战略进攻,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但是“左”倾机会主义者坚持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拒不承认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伟大创造。虽然他们后来也不得不从大城市转移到中央根据地,但仍然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丢失了中央根据地,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遭致革命的重大损失。遵义会议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胜利,它是付出了重大代价换来的。湘江之战后,到底是不顾严重敌情继续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还是实事求是改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实事求是,就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反之,就可能大难临头,全军覆没。 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实事求是的遵义会议精神,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努力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自觉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比如,在对国情、省情和市情、县情的认识上,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定,首先承认“三个并存”的现实,即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很远的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状况,同时存在。然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扎扎实实推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和小康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摘要: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及起因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会议二.遵义会议的经过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 一、遵义会议会址简介 在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那是毛泽东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黑漆金匾,上有“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楼层有走廊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栗色。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门。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整个主楼通西阔25.75米,通进深16.95米,通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三十年代最宏伟的建筑。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进大门,穿过厅,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砖彻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为“慰庐”,后为“慎笃”。过牌坊是小天井,天井南侧有小门通往柏家的内四合院,北侧是主楼。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总司令部驻此。中共中央于15日至17日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中央又对最高领导进行了更换,并成立了毛泽东等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会址为当年红军总司令部和总部一局的驻地,楼上除陈列有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外,还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兼住室外。楼下有作战室、机要室、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住室,一局局长彭雪枫、张云逸的办公室兼住室,还有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的住室。遵义会议会址1954年1月开始复原陈列,195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指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贵州遵义红军总司令部驻地楼上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政治局后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会议成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摘要】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启示 在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国家。遵义会议认真总结了革命期间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思想,解决了军事上的问题,让我党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一、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一)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 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思想”是非常严重的,包括军事上的冒险主义、思想方面的教条主义、政治方面的盲动主义、组织方面的宗派主义等。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军事路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党和红军的安危,而这些问

题已经引起了大多数领导同志的重视,已经到了最佳的纠正时机。在“遵义会议”中,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围剿”战争失败,恢复了由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作战原则,摆脱了以往的被动局面。 (二)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红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为后续的革命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并取消了“三人团”,改为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指挥。后来,又成立了“三人小组”,这是当时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机构。遵义会议的种种举措,推动了党的路线的正确转移,对于保证长征的最后胜利起着关键作用,将张国焘造成的损失降低至了最小化,在极端条件下保存了领导骨干力量。 (三)促进国内革命战争的转变 在“遵义会议”后,我党从各类实际出发来调整战略方向,这对于后续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我党实施了到川西北、川滇黔、川西、川陕甘的战略转移,最后确定了陕北作为大本营。这种战略转移是基于当时的地理、政治、军事、居民条件来决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继续北上抗日。在“遵义会议”结束后,转移战略逐渐完成,实现了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与指挥,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奠定了革命胜利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6]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战略转移时,“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 《遵义会议》电影的推出,激起了整个民族的红色之旅的浪潮。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会址观后感,欢迎阅读!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一】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在党支部筹划下,我也跟随老党员们于6月16日踏上“长征路”。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重要一站就是遵义会址,从以前的书本上,我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红军革命,是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在会址里重新在党旗下宣誓,这让我们再一次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而且必须坚守自己的誓言,履行自己的职责。随后我们跟随解说员,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旧居,毛泽东遗物展等。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攻占遵义的卓绝,

参观革命老前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后,感叹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后我们登上红军山,即遵义红军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 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历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它带给我们的无论伤痛还是那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原本应该谨记那段屈辱并终生为和平而奋斗不止,然而,这几十年来,世界从未停息过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着铸剑为犁,要谨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是我们的行为上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呢?名不副实啊,中国人病了,地球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浅。那些呼喊,那些精神,早已被我们冠上的“所谓”二字,早已成为了龙门阵的一部分。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胡锦涛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说道“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0字 引导语:电影《遵义会议》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几部分组成,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观后感一 根据正宣通[2016]22号《关于观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遵义会议》的通知》精神,我镇组织10名党员于2016年10月13日晚19:00在正安星空凤凰影城观看近95分钟的《遵义会议》影片。 该片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影片,讲述了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真实记录了革命先辈们在重大紧要关头的信仰追求和坚定意志,准确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深刻诠释出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

和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人们、挽救了革命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和李德“左倾”教导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转危为安,“遵义会议”大大加快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等这些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遵义会议》影片对宣传遵义,提升遵义形象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镇党委书记张文波强调,全镇党员干部要利用业余时间收看电影《遵义会议》,全镇党员干部更要把观看电影《遵义会议》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遵义会议观后感二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宣部重点支持,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了长征题材的电影《遵义会议》。 该剧编剧、总导演系被誉为“全军第一才子”的刘星,其不仅是我国著名编剧,亦是著名军旅作家。主要演员中,佟瑞欣扮演毛泽东、张京生扮演朱德、姚中华扮演贺子珍、马晓伟扮演蒋介石、于紫菲扮演宋美龄。

遵义会议会址的导游词3篇

遵义会议会址的导游词3篇 下面是带来的遵义会议会址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遵义会议会址的导游词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由我陪伴各位参观历史文化名称遵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遵义会议会址。 提到贵州提到遵义,或许您并不了解,但若是提到遵义会议,想必不用我多说,您也能略知一二吧!因为若是没有遵义会议的召开,也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所以,遵义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给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也使得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了深渊的纪念意义。 该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中心的子尹路96号,原为国民党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中西合壁的两层建筑,在当时称得上是遵义最好的一栋房子。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遵义会址的门口了,请各位抬头看,在我们头顶上方“遵义会议会址这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由毛泽东同志所书写,它们显得多么苍劲奋力,形飞神舞。 整个建筑总面积为620.18平方米,有雕木走廊环绕,楼顶雕刻花木虫鱼,飞檐翘角,楼台曲折,十分雅致,在这幢楼的后面还有一翠柏环绕的幽静雅致的花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间小客厅,就是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遵义,于15日到17日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的会议室,这个房间呈长方形,面积为27平方米。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室内摆设,仍保留了当时的风貌。 在这次会议中,大家反思过去,对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的严重错误进行批判。 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军事领导地位,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最危急的时刻所召开的,及时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国革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今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摆脱敌人,振奋了士气,以后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所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初期,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 1935年1月,到达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几点思考()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迫切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很多指标在全国处于挂末状况。究其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或奋发有为的精神。要改变贵州落后的状况,就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尤其是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科学总结遵义会议精神,是办好遵义干部学院的关键所在。 一所学校,尤其是干部院校,要办好不容易,不光要提高硬件水平,而且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或特点,才算是一所好学校。纵观延安、井冈山、浦东干部学院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办学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讲,遵义会议精神必须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干部院校的特色。遵义会议精神科学内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个人认为,栗战书同志提出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提法比较好。理由:一是它的包涵性广。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团结共事…..都可以涵盖;二是它的时代性强。现在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里就有“团结”二字,省委提出了“团结、发展、奋斗”三面旗帜就有“团结”二字。三是其他干部院校没有这个提法。四是容易上口、比较好记。外延:要把红军在贵州所有活动(会议、战斗等)涵盖在遵义会议精神下面,统一口号、统一包装、统一宣传,通

过专题培训、学术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打造好这个品牌。 三是深入宣讲遵义会议精神,是叫响遵义干部学院品牌的应有之义。 要加强对党和红军在贵州召开的会议、开展的战斗以及其他活动的深入研究,并纳入党性教育的重要课程,特别是要将“民主集中制”这个专题突出出来等,真正使来受教育的同志了解贵州、知晓历史、增强党性。

遵义会址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自党的成立至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以前,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往往照搬外国的经验。又因我们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在决定中国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时,往往是听从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中,党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有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代表的参加。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革命斗争起过推动、帮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共产国际对各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确的;而在斯大林领导共产国际期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因而它给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不仅没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而且对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这和以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是不相同的。从会议内容本身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历史特点。 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会议在批判李德等的军事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复强调领导中国红军战争,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和制定红军的组织形式、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等。 在整个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这种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这种敢于向教条主义、

最新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

遵义会议会址 提到贵州提到遵义,或许你并不了解,但若提到遵义会议,想必不用我多说,你也能略知一二吧。因为若是没有遵义会议的召开,也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所以,遵义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很重要转折点,给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也使得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了深远的纪念意义。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中心的子尹路96号,原为国民党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中西合辟的两层建筑,,在当里称得上是遵义最好的一栋房子了。现在我们来到了遵义会址的门口,各位抬头请看,大六的正中高挂着“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光闪闪的达字是毛泽东书写的,苍劲有力,形飞神舞,金碧辉煌。会址大门两侧是八间铺面,是当年柏家经营酱醋和纸张的店铺,现在我们进了大门绕过垣墙,看见的就是一青石铺成的天井,南侧的这个小门是通往一个自成格局的小四合院,那就是柏家旧宅,天井的北侧就是会址的主楼了,整个主楼的建筑面积为620.18平方米。在会址的后面,苍翠的柏树环绕,是一个幽静、雅到的花园。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间小客厅,就是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遵义,于15日到17日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的会议室,这个房间呈长方形,面积为27平方米。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室内摆设,仍保留了当时的风貌。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在遵义会议会址的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帷幄,部署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利前进的道路。周恩来的办公定兼住室在会址主楼西头的第一间,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的东头第一间,与周恩来的办公室相对,在大家参观的过程中,我就为各位介绍一下遵义会议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的红军发展到30万人,,中共的人数也达到了30多万人,随着革命形势的好转,党内的左倾情绪又发展起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了统治地位,使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的损失,1933年9月,蒋介石开始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调集了100万大军戟革命根据地,其中以50万军队戟中央苦命根据地,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在左倾思想的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自此,中居红军于1934年10月不得不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在长征途中,由于博古、李德犯逃跑主义的错误,致使

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摘要] 本文对遵义会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和给我们今天的启示进行了论述,并简单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遵义会议历史影响启示 [目录] 一、遵义会议的内容 二、遵义会议的影响 三、自己的看法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不但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给今天的我们很大的启示。本文试就以上两个方面谈谈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损失严重,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怀疑、不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要求改变领导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明辨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指出“左”倾错误领导人推行的单纯防御路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家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有: 第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实质是指导思想、指导方针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从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是当时战争环境下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承担起长征途中处于中心的军事任务的领导工作,进一步表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伍修权曾回忆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全党信服毛泽东同志,把当时最有决定意义的、关系到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军事指挥大权托付给他,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共产国际多方指导,有有益的帮助,也有不切中国实际的错误指示。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遵义会议的观后感600字

遵义会议的观后感600字 电影《遵义会议》以艺术的形式,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遵义会议的观后感600字【一】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有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有60余载,然而,无论岁月如何飞逝,伟人永远不会与世长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将永远活在千千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无数为革命牺牲的红军战士也同样活灵活现的存在于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他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使他们抱有奋发图强、勇登世界高峰,成为世界强国的坚定信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贵州省几家单位特联合摄制了以遵义会议前后时期为背景的大型影片《遵义会议》,在上映当天,我司由党支部书记率领数名职工集中观看了该影片。

该影片讲述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然而,在长征初期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敌军的堵击,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而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这里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一大里程碑。 该影片展现出那一时期面临的重重困难和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遵义会议对于一名遵义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遵义会址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一次路经会址时,都仿佛看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看到了流血牺牲,看到了慷慨激扬,看到了甘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者在危机关头的勇往直前。 遵义会议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观影时间仅两个小时,但影片中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精彩论述和飞越大渡河时红军战士牺牲的壮烈场景以及穿插在整个影片中的生活在战争年代的男女红军战士凄美的爱情故事,

参观遵义会议观后感

参观遵义会议观后感 红色之旅的第一站——遵义,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遵义会址观后感,欢迎阅读! 参观遵义会议观后感【一】X月X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名城-遵义,我们到革命纪念地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在遵义子尹路,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郏 我们进入展馆,随着图片、实物、复制品的展示,渐渐穿越70年的历史烟云,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正是这条正确路线的胜利成果。 接着参观了遵义会议期间秦邦宪(博古)住处,位于遵义会议会址后门处。红军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尽管我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已经多次,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遵义会议精神确实是我们共-产-党员一生享用

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遵义人民不忘长征途中在这里牺牲的红军将士,在当年战场遗址找到了77位红军烈士坟墓,经过40年来的维修整理,现已建成颇具规模的红军烈士陵园。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例如: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墨守教条和照搬外国的经验;必须坚持革命辩证法,善于抓主要矛盾;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把党建设好,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 参观遵义会议观后感【二】电影《遵义会议》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赵滨饰演的方云霄在影片中是一名营长,战场上犹如野兽,浑身是胆的耿直军人在革命立场上从未动摇。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教案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摘要: 新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实践设计意图 正文: 新的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文是本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初二旧教材“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一节的教学如何体现新教学理念整理出来的一个个案。一.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的经过和意义,重点分析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

胜利的意义。要讲清长征中战斗的激烈,红军生活的艰辛和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长征中的战役学生普遍比较熟悉,不用过多讲述,讲清经过的重要线路和地点即可。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 2.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授课过程设计意图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播放)并请同学们阅读书本 p122第一段,思考归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学生:由于王明夺取党中央领导权和“左”倾冒险主义

遵义会议

背景:遵义会议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面临危急的关头召开的。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折损过半。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大部分领导人的赞同。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

领导地位。 内容: 一、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 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二、(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 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

遵义会议会址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我是你们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只是此张导并非彼张导。我知道,大家就是奔这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来的,那就话不多说,我们启程吧! 话说1934年10月10日这天夜里,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江西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长征初期,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湘江一役,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可是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1935年1月,红军来到了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 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即是著名的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心中的圣地到了! 大家请看这门楣上的大匾,这是毛泽东于1964年题写的黑漆金匾,上面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这也是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因而特别珍贵。原来这大门两侧有八间铺子,是当年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的店铺。这个大门已经不对外开放了,真是给我们卖了个关子啊!大家要了解这其中故事,就请随我从前面的纪念馆正门进去一探究竟吧! 大家请看!这就是那幢各位曾经如此熟悉而又遥远的房子了。对面是毛泽东的七言律诗《长征》的草书碑刻。这里原是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它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这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四周有回廊,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的外层还加有板门。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整个主楼占地面积528平方米。是当年遵义城最宏伟的建筑。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这里的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的荷叶边盖洋员灯,东壁的挂钟和两个壁柜,中央的长方木桌和周围的20只木架藤心靠背椅以及长方桌下的火盆,这些都是按原来陈列的原物。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依稀看了到革命家们在这里激烈争辩的身影呢。这次会议否定了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通过了决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

高一历史遵义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四节二课 目标:全面掌握长征概况和会议情况 重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三、红军长征 1、开始: (1)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4年10月) (2)项英、陈毅留守,坚持游击战争。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路线:(教材P20路线图)口诀 冲过湘江转贵州,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乱追剿, 巧渡金沙出包围;飞夺泸定翻雪山,穿过草地进陕甘。 3、结束: (1)两军会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1935年10月,陕西吴起镇 (2)三军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4、意义: 革命转危为安;构成领导主干;播下革命火种。 四、遵义会议 1、背景: (1)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左”倾错误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变党的领导; (2)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会议召开提供了条件。 2、内容: (1)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正确主张; (2)组织上:选举毛为常委,取消博李指挥。 3、意义: (1)结束左倾错误,确立毛的领导;(不是“彻底清算”) (2)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 (3)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 互动: 1、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毛、周、朱);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红四方面军(川陕红军,张国焘、徐向前);红二十五军(鄂豫皖红军,程子华)。 2、中共逐渐走向成熟:中共二大(纲领成熟);八七会议(路线成熟);遵义会议(组织建设成熟);瓦窑堡会议(对外斗争策略成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内斗争策略成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