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南大学统计信处理实验一

东南大学统计信处理实验一

东南大学统计信处理实验一
东南大学统计信处理实验一

《统计信号处理》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噪声中信号检测的方法;

2、熟悉Matlab 的使用;

3、掌握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假设信号为()s t 波形如下图所示:

在有信号到达时接收到的信号为()()()x t s t n t =+,在没有信号到达时接收到的信号为()()x t n t =。其中()n t 是均值为零、方差为225n σ=(可自行调整)的高斯白噪声。假设有信号到达的概率P(H 1)=0.6,没有信号到达的概率P(H 0)=0.4。对接受到的信号分别在t = 0ms,

1ms, …, 301ms 上进行取样,得到观测序列()x n 。

1、利用似然比检测方法(最小错误概率准则),对信号是否到达进行检测;

2、假设102C =,011C =。利用基于Bayes 准则的检测方法,对信号是否到达进行检测;

3、通过计算机产生的仿真数据,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概率d P 、虚警概率f P 、漏警概率m P 和Bayes 风险进行仿真计算;

4、通过改变P(H 1)和P(H 0)来改变判决的门限(风险系数10C 和01C 不变),观察检测方法的d P 、f P 、m P 和Bayes 风险的变化;

5、改变噪声的方差,观察检测方法的d P 、f P 、m P 和Bayes 风险的变化;

6、将信号取样间隔减小一倍(相应的取样点数增加一倍),观察似然比检测方法的d P 、f P 、m P 和Bayes 风险的变化;

7、根据()s t 设计一个离散匹配滤波器,并观察()x n 经过该滤波器以后的输出。

三、实验要求:

1、设计仿真计算的Matlab 程序,给出软件清单;

2、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进行描述,并给出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给出结论。

四、设计过程:

1、产生信号s(t),n(t),x(t),t = 0ms, 1ms, …, 301ms ;其中:

2、根据定义似然比函数10(|)()(|)p x H x p x H Λ=

,门限001()()P H P H Λ=,如果0)(Λ>Λx ,则判定1D ;否则,判定0D 。这就是似然比检测准则。

假设似然比为x ,在某取样率的条件下,假设得到的随机变量分布为x 1,x 2,…,x N 。 则没有信号时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有信号时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由此可以得到似然比函数为:

相应的似然比判决准则为:

50)

-s 2(210

2i ),...,,(∑=Λ=N i i i s x N e x x x >0Λ时判定1D ;否则,判定0D 。或:

∑∑==+Λ>N i i N

i i i s s x 020021ln 25)(时判定1D ;否则,判定0D 。 其中,0Λ是判决门限,本题中001()()P H P H Λ==667.06

.04.0=。 3、Bayes 判决准则如下,风险函数是各个概率的线形组合:

很多情况下,可以令00110C C ==,即正确判断是不具有风险的,此时判决公式为: 如果

10010011()(|)(|)()C P H p x H p x H C P H >,判为1D ;否则,判为0D 。本题中,102C =,011C =故判决门限0Λ为3

46.0*14.0*2=。 4、做M=100000次统计,在有信号到达的情况下,即()()()x t s t n t =+,每次出现'signal is detected'时,检测到信号的次数n0加1,出现'no signal'时,没有检测到信号的次数n1加1;在没有信号到达的情况下,即()()x t n t =,每次出现'signal is detected'时,检测到信号的次数n2加1,出现'no signal'时,没有检测到信号的次数n3加1。则: 检测概率D P =n0/M ;虚警概率f P =n2/M ;漏警概率m P =n1/M ;

Bayes 风险0000010110101111(,)(,)(,)(,)R C P D H C P D H C P D H C P D H =+++ =D f m f P C P C P C P C 11100100)1(+++-=f m P C P C 1001+

5、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改变判决的门限,观察检测方法的D P 、f P 、m P 和Bayes 风险的变化。

6、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改变噪声的方差,观察检测方法的D P 、f P 、m P 和Bayes 风险的变化。

7、设计匹配滤波器h(t)=c*s(T-t),通过使待检测信号x(t)经过匹配滤波器,即和h(t)进行卷积,得到滤波以后的输出X(t)。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利用似然比检测方法(最小错误概率准则),对信号是否到达进行检测。

实验得到的波形如下:

对302个抽样点进行了五次检测,得到结果如下:

分析:可能由于高斯白噪声的影响较大,故有些信号没有被检测出来。

2、假设

102

C=,

011

C=。利用基于Bayes准则的检测方法,对信号是否到达进行检测。同样地,对302个抽样点进行了五次检测,得到结果如下:

分析:比较可得,在本题设定的风险系数下,基于Bayes准则的检测方法没有似然比检测方法可靠。

3、通过计算机产生的仿真数据,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概率d P 、虚警概率f P 、漏警概率m P 和Bayes 风险进行仿真计算。

采用似然比检测方法得到的仿真结果如下:

pd=0.8855,pf=0.2140,pm=0.1145,r=0.5424。

利用基于Bayes 准则的检测方法得到的仿真结果如下:

Pd=0.8032,Pf=0.1264,Pm=0.1968,r=0.4496。

比较可得:

采用似然比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概率较大,漏警概率较小;基于Bayes 准则的检测方法得到的虚警概率较小,风险系数较小。

4、通过改变P(H 1)和P(H 0)来改变判决的门限(风险系数10C 和01C 不变),观察检测方法的d P 、f P 、m P 和Bayes 风险的变化。

(1)似然比检测方法

由表格可以看出当门限升高时检测概率降低,虚警概率降低,漏警概率升高,bayes 风险值变化不大。没有信号到达的概率越高,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就越低,漏警概率越高,实际值符合理论分析。

(2)基于Bayes 准则的检测方法

由表格可以看出当门限升高时检测概率降低,虚警概率降低,漏警概率升高。没有信号到达的概率越高,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就越低,漏警概率越高,实际值符合理论分析。由于虚警概率降低,并且相乘得出风险时前面系数较大,所以风险先降低,后来由于漏警概率的升高已经大过于虚警概率对风险的影响,所以后来风险又升高。

5、改变噪声的方差,观察检测方法的d P 、f P 、m P 和Bayes 风险的变化。

(1)似然比检测方法

(2)基于Bayes 准则的检测方法

由表格可以看出当噪声方差增大时,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概率均降低,虚警概率均升高,漏警概率均升高,风险值均增大。这是因为噪声方差越大,对信号的干扰越大,检测信号越困难,即两种方法的可靠性越差。

6、将信号取样间隔减小一倍(相应的取样点数增加一倍),观察似然比检测方法的d P 、f P 、

P和Bayes风险的变化。

m

之前的结果:

pd=0.8855,pf=0.2140,pm=0.1145,r=0.5424

取样点数增加一倍后的结果为:

pd=0.9397,pf=0.1007,pm=0.0603,r=0.2617

比较可得,取样点数增加一倍后,检测可信度大为提高。

7、根据()

x n经过该滤波器以后的输出。

s t设计一个离散匹配滤波器,并观察()

设计的滤波器波形如下:

有信号和无信号状态下的x(t)经过滤波器后的输出分别如下:

分析:当t=300时,有信号时的输出值达到最大,无信号时的输出值为0,这说明匹配滤波器对有用信号分量有放大作用,对干扰信号有抑制作用,有利于信号的检测。

源程序:

%1

%产生信号s(t),n(t),x(t)

t=0:29;

s1=t/30;

t=30:89;

s2=-t/30+2;

t=90:139;

s3=t/25-4.6;

t=140:189;

s4=-t/25+6.6;

t=190:229;

s5=t/20-10.5;

t=230:269;

s6=-t/20+12.5;

t=270:289;

s7=t/10-28;

t=290:301;

s8=-t/10+30;

s=[s1 s2 s3 s4 s5 s6 s7 s8]; p0=0.4;

p1=0.6;

for t=1:302

n=5.*randn(1,302);

x=s+n;

figure(1);

subplot(3,1,1);grid;plot(s);axis([0,301,-1,1]);xlabel('t/ms');ylabel('s(t)'); subplot(3,1,2);grid;plot(n);axis([0,301,-20,20]);xlabel('t/ms');ylabel('n(t)') ;

subplot(3,1,3);grid;plot(x);axis([0,301,-20,20]);xlabel('t/ms');ylabel('x(t)') ;

%利用似然比检测方法检测信号是否到达

x1=x.*s;

x2=s.*s;

if sum(x1)>25*log(p0/p1)+0.5*sum(x2)

count(t)=1;

'signal is detected'

else

count(t)=0;

'no signal'

end;

end;

C=sum(count);

C

%2

%产生信号s(t),n(t),x(t) t=0:29;

s1=t/30;

t=30:89;

s2=-t/30+2;

t=90:139;

s3=t/25-4.6;

t=140:189;

s4=-t/25+6.6;

t=190:229;

s5=t/20-10.5;

t=230:269;

s6=-t/20+12.5;

t=270:289;

s7=t/10-28;

t=290:301;

s8=-t/10+30;

s=[s1 s2 s3 s4 s5 s6 s7 s8];

p0=0.4;

p1=0.6;

for t=1:302

n=5.*randn(1,302);

x=s+n;

figure(1);

subplot(3,1,1);grid;plot(s);axis([0,301,-1,1]);xlabel('t/ms');ylabel('s(t)'); subplot(3,1,2);grid;plot(n);axis([0,301,-20,20]);xlabel('t/ms');ylabel('n(t)')

;

subplot(3,1,3);grid;plot(x);axis([0,301,-20,20]);xlabel('t/ms');ylabel('x(t)') ;

%利用基于Bayes准则的检测方法检测信号是否到达

x1=x.*s;

x2=s.*s;

if sum(x1)>25*log(4/3)+0.5*sum(x2)

count(t)=1;

'signal is detected'

else

count(t)=0;

'no signal'

end;

end;

C=sum(count);

C

%3%4%5

p0=0.4;

p1=0.6; //修改p0、p1以实现第四问c10=2;

c01=1;

n0=0;n1=0;n2=0;n3=0;

M=100000;

for i=1:100001

t=0:29;

s1=t/30;

t=30:89;

s2=-t/30+2;

t=90:139;

s3=t/25-4.6;

t=140:189;

s4=-t/25+6.6;

t=190:229;

s5=t/20-10.5;

t=230:269;

s6=-t/20+12.5;

t=270:289;

s7=t/10-28;

t=290:301;

s8=-t/10+30;

s=[s1 s2 s3 s4 s5 s6 s7 s8];

n=5.*randn(1,302); //修改系数以实现第五问

x=s+n;

%有信号到达,利用似然比检测方法检测信号是否到达

x1=x.*s;

x2=s.*s;

if sum(x1)>25*log(p0/p1)+0.5*sum(x2) //修改系数以实现第五问 n0=n0+1;

'signal is detected'

else

n1=n1+1;

'no signal'

end;

end;

for i=1:100001

n=5.*randn(1,302);

x=n;

%没有信号到达,利用似然比检测方法检测信号是否到达x1=x.*s;

x2=s.*s;

if sum(x1)>25*log(p0/p1)+0.5*sum(x2)

n2=n2+1;

'signal is detected'

else

'no signal' end;

end;

pd1=n0/M;

pf1=n2/M;

pm1=n1/M;

r1=c01*pm1+c10*pf1; pd1

pf1

pm1

r1

for i=1:100001

t=0:29;

s1=t/30;

t=30:89;

t=90:139;

s3=t/25-4.6;

t=140:189;

s4=-t/25+6.6;

t=190:229;

s5=t/20-10.5;

t=230:269;

s6=-t/20+12.5;

t=270:289;

s7=t/10-28;

t=290:301;

s8=-t/10+30;

s=[s1 s2 s3 s4 s5 s6 s7 s8];

n=5.*randn(1,302); %修改系数以实现第五问 x=s+n;

%有信号到达,利用基于Bayes准则的检测方法检测信号是否到达x1=x.*s;

x2=s.*s;

if sum(x1)>25*log(4/3)+0.5*sum(x2) %修改系数以实现第五问 n0=n0+1;

'signal is detected'

else

n1=n1+1;

'no signal'

end;

end;

for i=1:100001

n=5.*randn(1,302); %修改系数以实现第五问

x=n;

%没有信号到达,利用基于Bayes准则的检测方法检测信号是否到达x1=x.*s;

x2=s.*s;

if sum(x1)>25*log(4/3)+0.5*sum(x2) %修改系数以实现第五问 n2=n2+1;

'signal is detected'

else

n3=n3+1;

'no signal'

end;

end;

pd2=n0/M;

pf2=n2/M;

pm2=n1/M;

r2=c01*pm2+c10*pf2;

pd2

pf2

pm2

东南大学概率论期末考试概率统计11123A解答

;.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 ( 答 案 )( A 卷) 课 程 名 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考 试 学 期 1 1 - 1 2 - 3 得分 适 用 专 业 全校 考 试 形 式 闭卷 考试时间长度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自 觉 得分 遵 ( x) 守 1 e t 2 /2 dt 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2 考 ( 1.645) 0.05; 场 (1.3) 0.9032; (0) 0.5; (1.96) 0.975; (1) 0.8413 (2) 0.9772 纪 一、填充题(每空格 2’,共 38’;过程班共 34’) 律 线 1) 已知 P(B)=P(A)=0.2 ,A 和 B 相互独立 ,则 P(A-B)= 0.16 ;P(AUB)= 0.36 。 如 名 2) 一盒中有 2 个白球, 3 个黑球,每次抽取一球,从中不放回地抽取两次,则第二 考 姓 次取到黑球的概率为 0.6 ,取到两个球颜色相同的概率为 2/5 。 试 3) 设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 作 封 弊 2 N (1 , 4), P( X 1) _ 0.5 。(过程班不做) 1 4) 设 此 W(t ) 是参数为 的Wiener 过程,则随机过程 X (t) W (t), t t 0 的一 答 维概率密度函数 卷 密 无 f (x ; t ) 1 exp{ 2 x 2 / 2} 。(过程班做) 效 5) 随机变量 X ,Y 独立同分布, 都服从正态分布 N(1 ,4),则 P(X-Y> 2 2 )=0.1587 。 号 6) 随 机 变 量 X , Y 的 联 合 分 布 律 为 : P(X=0,Y=0)=0.2; P(X=0,Y=1)=0.3; 学 P(X=1,Y=0)=0.3; P(X=1,Y=1)=0.2. 则 X+Y 分 布 律 为 p(X+Y=0)=0.2;P(X+Y=1)=0.6;P(X+Y=2)=0.2 。 E[XY]= 0.2 。(过程班不做) 7) 随机变量 X ,Y 的相关系数为 0.5,则 5-2X ,和 Y-1 的相关系数为 -0.5 。 8) 设 随 机 变 量 序 列 {Xn,n=1,2, } 独 立 同 分 布 , EX 1=2, DX 1=2, 则 ;.' x

东南大学实验模拟运算放大电路(二)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实践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实验组别:无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评定成绩:审阅老师:团雷鸣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运放在信号积分和电流、电压转换方面的应用电路及参数的影响。 2、掌握积分电路和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设计、调试方法。 3、了解精密半波整流电路及精密全波整流电路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参数估 算 4、学会设计、调试精密全波整流电路,观测输出、输入电压波形及电压传输特 性。 实验原理: 1、积分电路:运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构成运放积分电路,R2为分流电阻,用于稳定直流增益,以避免直流失调电压在积分周期内的积累导致运放饱和,一般取R2=10R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呈积分关系。 2、同相型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利用如下图所示电路,可以构成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由“虚短”“虚断”原理知,I L=Vi/R1,该电路属于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电路的输入电阻极高,其闭环跨导增益1/R1即为电路的转换系数。电路可实现线性的电压/电流转换。 3、精密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组成半波及全波整流电路。但由于二极管存在正向导通压降、死去压降、非线性伏安特性及其温度漂移,故当用于对弱信号进行整流时,必将引起明显的误差,甚至无法正常整流。如果将二极管与运放结合起来,将二极管至于运放的负反馈回路中,则可将上述二极管的非线性及其温漂等影响降低至可以忽略的程度,从而实现对弱小信号的精密整流或线性整流。

实验内容: 1、积分电路 用741设计一个满足下列要求的基本积分电路:输入V ip-p=1V、f=10kHz的方波。设计R、C值,测量积分输出电压波形;改变f值观察v0波形变化,并找出当f接近什么值的时候,电路近似一个反响比例运算电路。 2、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用741组成一个同向型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并完成表中所列数据的测量。 3精密半波整流电路: (1)、依照10-1连接电路,原件参数:R1=R2=10K?,同时在电位器和±15V 电源之间接入510?限流电阻。 (2)、Vi输入一个频率为100Hz的正弦交流信号,有效值分别为5V、1V、10mV,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3)、用示波器的X-Y显示方式测试该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新,调节Vi幅度,找出输出的最大值V omax。 4、精密全波整流电路 (1)、图10-2的精密全波整流电路如下图。R=10K?,电源电压±10V,二极管为1N4148。 (2)、搭接电路,重复半波整流电路(2)(3)的内容。

东南大学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弱电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姓名:学号: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一:PocketLab的使用、电子元器件特性测试和基尔霍夫定理 一、仿真实验 1.电容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1 电容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2 电容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容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wt U C cos 164cos 164-=+=π,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C sin 213.0== =∴,ππ40002==T w ; 而()mA wt dt du C C sin 206.0= dt du C I C C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2.电感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3 电感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4 电感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1.比较图1-2和1-4,理解电感、电容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电感而言,电压相位 超前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对于电容而言,电压相位 滞后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 2.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感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U L cos 8.2=,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L sin 213.0===∴,ππ 40002==T w ; 而()mV wt dt di L L cos 7.2= dt di L U L L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二、硬件实验 1.恒压源特性验证 表1-1 不同电阻负载时电压源输出电压 电阻()Ωk 0.1 1 10 100 1000 电源电压(V ) 4.92 4.98 4.99 4.99 4.99 2.电容的伏安特性测量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学号姓名 时间2014年10月21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通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预习与回答: (1)在实际控制系统调试时,如何正确实现负反馈闭环? 答:负反馈闭环,不是单纯的加减问题,它是通过增量法实现的,具体如下: 1.系统开环; 2.输入一个增或减的变化量; 3.相应的,反馈变化量会有增减; 4.若增大,也增大,则需用减法器; 5.若增大,减小,则需用加法器,即。 (2)你认为表格中加1KΩ载后,开环的电压值与闭环的电压值,哪个更接近2V? 答:闭环更接近。因为在开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系统前部分不会产生变化。故而系统不具有调节能力,对扰动的反应很大,也就会与2V相去甚远。 但在闭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由于有反馈的存在,扰动产生的影响会被反馈到输入端,系统就从输入部分产生了调整,经过调整后的电压值会与2V相差更小些。 因此,闭环的电压值更接近2V。 (3)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控制系统设计中主要设计哪一部份? 答:应当是系统的整体框架及误差调节部分。对于一个系统,功能部分是“被控对象”部分,这部分可由对应专业设计,反馈部分大多是传感器,因此可由传感器的专业设计,而自控原理关注的是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控制系统设计中心就要集中在整个系统的协调和误差调节环节。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可以“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电机实验报告东南大学自动化

东南大学 电机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专业:自动化 组员: 时间:2014年6月

实验一、二电器控制(一、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接触器、按扭等元件的功能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2、学会使用接触器、按钮组合控制风扇开关。 二、实验原理 1. 接触器型号划分 在电工学上。接触器是一种用来接通或断开带负载的交直流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化切换器,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此外也用于其他电力负载,如电热器,电焊机,照明设备,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 中的重要元件之一。通用接触器可大致分以下两类。 (1)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机构、触头系统、灭弧装置等组成。常用的是CJ10、CJ12、CJ12B等系列。 (2)直流接触器。一般用于控制直流电器设备,线圈中通以直流电,直流接触器的动作原理和结构基本上与交流接触器是相同的。 但现在接触器的型号都重新划分了。都是AC系列的了。 AC-1类接触器是用来控制无感或微感电路的。 AC--2类接触器是用来控制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分断的。 AC-3和AC--4接触器可用于频繁控制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分断。 2. 交流接触器(CJX1-12) 实验室所用的是交流接触器(CJX1-12)如下图所示

铭牌如下 工作原理 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运行,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切断电源。 使用接法 1、一般三相接触器一共有8个点,三路输入,三路输出,还有是控制点两个。输出和输入是对应的,很容易能看出来。如果要加自锁的话,则还需要从输出点的一个端子将线接到控制点上面。 2、首先应该知道交流接触器的原理。他是用外界电源来加在线圈上,产生电磁场。加电吸合,断电后接触点就断开。知道原理后,外加电源的接点,也就是线圈的两个接点,一般在接触器的下部,并且各在一边。其他的几路输入和输出一般在上部。还要注意外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少(220V或380V),一般都标得有。并且注意接触点是常闭还是常开。

东 南 大 学04-05-3概率与数理统计(含答案)

共 5 页 第 1 页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 A 卷) 课程名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考试学期 04-05-3 得分 适用专业 全校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长度 120分钟 备用数据: ( 1.645)0.05(0.5792)0.7088(1)0.8413(0.2)0.5792 (1.414)0.9213(1.96)0.975(2)0.9772 Φ-=Φ=Φ=Φ=Φ=Φ=Φ= 2222 1515221616224~()(7.261)0.95 (24.996)0.05 (7.962)0.95 (26.2961)0.05 (13.848)0.95 n n P P P P P χχχχχχχ≥=≥=≥=≥=≥=:;; ;;;2242225252235353 (36.416)0.05 (14.611)0.95 (37.652)0.05 (22.465)0.95 (49.802)0.05 (P P P P P P χχχχχχ≥=≥=≥=≥=≥=;;;;;2269922999923.269)0.95 (129.995)0.002(117.4069)0.1 (81.4493)0.9P P P χχχ≥=≥=≥=≥=;; ;; 1515161624~(): ( 1.3406)0.10 ( 1.7531)0.05 ( 1.3368)0.10 ( 1.7459)0.05 ( 2.0639)0.025 n T t n P T P T P T P T P T P ≥=≥=≥=≥=≥=;;;;;242525353599( 1.7109)0.05 ( 2.0595)0.025 ( 1.7081)0.05 ( 2.0301)0.025 ( 1.6869)0.05 ( 2.0812)T P T P T P T P T P T ≥=≥=≥=≥=≥=≥; ;;;; 990.02 ( 1.9842)0.025P T =≥=;; 10) 1.设A ,B 为两个事件,4.0)(,8.0)(=?=B A P A P ,则_______)(=B A P 。 2.袋中有6个白球,3个红球,从中有放回的抽取,则第2次取到红球是在第4 次抽取时取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设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1,2(N ,已知95.0)(≥>x X P ,则x 最大值为_______。 4.设X , Y 独立同服从下列分布

东南大学概率论期末考试概率统计11-12-3A解答

东南大学考试卷(答案)(A 卷)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学期11-12-3得分 适用专业全校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长度120分钟 2/2 ()x t x dt - Φ=?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 1.645)0.05(0)0.5(1) 0.8413 (1.3)0.9032(1.96)0.975(2)0.9772 Φ-=Φ=Φ= Φ=Φ=Φ= ;; ;; 一、填充题(每空格2’ ,共38’;过程班共34’) 1)已知P(B)=P(A)=0.2,A和B相互独立,则P(A-B)= 0.16 ;P(AUB)= 0.36 。 2) 一盒中有2个白球,3个黑球,每次抽取一球,从中不放回地抽取两次,则第二 次取到黑球的概率为0.6 ,取到两个球颜色相同的概率为2/5 。 3)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1,4),(1)_0.5___ N P X<=。(过程班不做) 4)设() W t是参数为2 σ的Wiener过程,则随机过程()(),0 X t t t =>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 f x t= ;2/2} x -________。(过程班做) 5)随机变量X,Y独立同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N(1,4),则P(X-Y>)=0.1587__。 6)随机变量X,Y的联合分布律为:P(X=0,Y=0)=0.2; P(X=0,Y=1)=0.3; P(X=1,Y=0)=0.3; P(X=1,Y=1)=0.2. 则X+Y分布律为 p(X+Y=0)=0.2;P(X+Y=1)=0.6;P(X+Y=2)=0.2。E[XY]= 0.2 。(过程班不做) 7)随机变量X,Y的相关系数为0.5,则5-2X,和Y-1的相关系数为 -0.5 。 8)设随机变量序列{Xn,n=1,2,…}独立同分布,EX1=2, DX1=2,则 ?→ ? + + +p n X X X n ) ... ( 12 2 2 2 1 6 。 第 1 页共 6 页- 6/27/2016

东南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 学号:04211734 姓名:付永钦 日期:2014/6/7 1.图像直方图统计 ①原理:灰度直方图是将数字图像的所有像素,按照灰度值的大小,统计其所出现的频度。 通常,灰度直方图的横坐标表示灰度值,纵坐标为半个像素个数,也可以采用某一灰度值的像素数占全图像素数的百分比作为纵坐标。 ②算法: clear all PS=imread('girl-grey1.jpg'); %读入JPG彩色图像文件figure(1);subplot(1,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GP(k+1)=length(find(PS==k))/(m*n); %计算每级灰度出现的概率end figure(1);subplot(1,2,2);bar(0:255,GP,'g') %绘制直方图 axis([0 255 min(GP) max(GP)]); title('原图像直方图') xlabel('灰度值') ylabel('出现概率') ③处理结果:

原图像灰度图 100 200 0.005 0.010.0150.020.025 0.030.035 0.04原图像直方图 灰度值 出现概率 ④结果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原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比较集中。 2. 图像的线性变换 ①原理:直方图均衡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在图像中像素个数多的灰度值(即对画面起主 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展宽,而对像素个数少的灰度值(即对画面不起主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归并。从而达到清晰图像的目的。 ②算法: clear all %一,图像的预处理,读入彩色图像将其灰度化 PS=imread('girl-grey1.jpg'); figure(1);subplot(2,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二,绘制直方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1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名称: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学号: 实验室:常州楼五楼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8/10/17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通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可以“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2)自动控制的根本是闭环,尽管有的系统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闭环形式,如步进电机控制,专家系统等,从大局看,还是闭环。闭环控制可以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本实验就是用开环和闭环在负载扰动下的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其原因之一就是取决调节器的结构和算法的设计(本课程主要用串联调节、状态反馈),本实验为了简洁,采用单闭环、比例调节器K。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的K,对系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以说明正确设计调节器算法的重要性。 (3)为了使实验有代表性,本实验采用三阶(高阶)系统。这样,当调节器K值过大时,控制系统会产生典型的现象——振荡。本实验也可以认为是一个真实的电压控制系统。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四、实验线路图: 五、实验步骤:

东南大学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东南大学自控实验报告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东南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416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年 11月 24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经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经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示、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能够“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2)自动控制的根本是闭环,尽管有的系统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

闭环形式,如步进电机控制,专家系统等,从大局看,还是闭环。闭环控制能够带来想象不到的好处,本实验就是用开环和闭环在负载扰动下的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其原因之一就是取决调节器的结构和算法的设计(本课程主要用串联调节、状态反馈),本实验为了简洁,采用单闭环、比例调节器K。经过实验证明:不同的K,对系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以说明正确设计调节器算法的重要性。 (3)为了使实验有代表性,本实验采用三阶(高阶)系统。这样,当调节器K值过大时,控制系统会产生典型的现象——振荡。本实验也能够认为是一个真实的电压控制系统。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四、实验线路图: 五、实验步骤: (1)如图接线,建议使用运算放大器U8、U10、U9、U11、U13。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检测技术 第1 次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一、三、五、八、九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学号: 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3 年11月16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ε/4。 二、实验器材及连线 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2-2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图2-3 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图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图2-3 工作原理图、图2-2 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 将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i=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 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3、电桥调零

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或500 g)砝码加完。实验结果填入表2-1,画出实验曲线。 表2-1 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电压(mv) 15.2 30.5 45.9 61.5 77.0 92.4 108.0 132.8 148.3 163.9 拟合方程为:0.834 4.1933 U W =?- 重量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与实习上机实验一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与实习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06A12528 姓名:陈毓锋 指导老师:李元庆

实习题1 4、设S N=Σ (1)编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计算S N的程序; (2)编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计算S N的程序; (3)按两种顺序分别计算S1000,S10000,S30000,并指出有效位数。 解析:从大到小时,将S N分解成S N-1=S N-,在计算时根据想要得到的值取合适的最大的值作为首项;同理从小到大时,将S N=S N-1+ ,则取S2=1/3。则所得式子即为该算法的通项公式。 (1)从大到小算法的C++程序如下: /*从大到小的算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34000; //根据第(3)问的问题,我选择了最大数为34000作为初值 void main(){ int num; char jus; double cor,sub; A: cout<<"请输入你想计算的值"<<'\t'; cin>>num; double smax=1.0/2.0*(3.0/2.0-1.0/max-1.0/(max+1)),temps; double S[max]; // cout<<"s["<num;){ temps=smax; S[n]=temps; n--; smax=smax-1.0/((n+1)*(n+1)-1.0); } cor=1.0/2.0*(3.0/2.0-1.0/num-1.0/(num+1.0)); //利用已知精确值公式计算精确值sub=fabs(cor-smax); //double型取误差的绝对值 cout<<"用递推公式算出来的s["<>jus; if ((int)jus==89||(int)jus==121) goto A; }

东南大学数学实验报告(1)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员: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学号05A11210 姓名李贺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2)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2 2 2 2 ⑴ Z 1 X y,x y X 及xOy平面; ⑵ z xy,x y 1 0 及z 0.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 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三、程序设计 空间曲面的绘制 x x(u, V) y y(u,v),u [u min , max ],V [V min , V max ] 作参数方程z z(u,v)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Mathematica命令

为: 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 n,umax}. {v,vmi n,vmax}, 选项] ⑵ t2 = ParametricPlotJD [{u f 1 v}, [u^ ?0?§尸1}^ (v, 0F 1}, HxegLabel {"x" 11 y" J1 z" }. PlotPolnts t 5B, Dlspla^unction -> Identity」: t3 = ParametricPlotSD[{u f 0}* (u, -U.J5』1}^ {v z-0.5, 1} f AxesLabel {"x" 11y" 11 z" PlotPoints 50, Display1 unction — Identity]: Slinw[tl z t2, t3 f DisplayFunction -> SDlsplajfunction] 四、程序运行结果 ⑴ (2)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空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东南大学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八:抽样定理实验(PAM )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抽样定理的概念 2. 掌握模拟信号抽样与还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3. 了解模拟信号抽样过程的频谱 二. 实验内容: 1. 采用不同频率的方波对同一模拟信号抽样并还原,观测并比较抽样信号及还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2. 采用同一频率但不同占空比的方波对同一模拟信号抽样并还原,观测并比较抽样信号及还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三. 实验步骤: 1. 将信号源模块、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 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在分别按下两个模块中的电源开关,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 信号源模块调节“2K 调幅”旋转电位器,是“2K 正弦基波”输出幅度为3V 左右。 4. 实验连线 5. 不同频率方波抽样 6. 同频率但不同占空比方波抽样 7. 模拟语音信号抽样与还原 四. 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1. 固定占空比为50%的、不同频率的方波抽样的输出时域波形和频谱: (1) 抽样方波频率为4KHz 的“PAM 输出点”时域波形: 抽样方波频率为4KHz 时的频谱: 50K …… …… PAM 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分析: 理想抽样时,此处的抽样方波为抽样脉冲,则理想抽样下的抽样信号的频谱应该是无穷多个原信号频谱的叠加,周期为抽样频率;但是由于实际中难以实现理想抽样,即抽样方波存在占空比(其频谱是一个Sa()函数),对抽样频谱存在影响,所以实际中的抽样信号频谱随着频率的增大幅度上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如上面实验频谱所示。仔细观察上图可发现,某些高频分量大于低频分量,这是由于采样频率为4KHz ,正好等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频谱会在某些地方产生混叠。 (2) 抽样方波频率为8KHz 时的“PAM 输出点”时域波形: 2KHz 6K 10K 14K 输入波形 PAM 输出波形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检测技术 第 1 次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一、三、五、八、九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3 年 11 月 16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ε/4。 二、实验器材及连线 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2-2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图2-3 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图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图2-3 工作原理图、图2-2 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 将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i =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 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3、电桥调零 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彩色分辨视野测定实验报告 学号:02a14541姓名:庄加华高意日期:摘要:本实验旨在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比较左 右视野的异同并指出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并计算它的大小。实验以一名大学生为被试,用 彩色视野计测定被试的视野以及盲点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1)被试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2)被试左右两眼的视野范围都大致呈椭圆形,视野在不同角度上可以看到的范围是不一

样的,在鼻侧要小于颞侧,上方小于下方。引言: 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人的视 野范围,在垂直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扩大的视野范围为150°;在水平面内,最大 固定视野为180°,扩大的视野为190°。人眼最佳视区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左右;良好视野范围,位于在垂直面内水 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的范围内;有效视野范围,位于垂直面内 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随放松坐姿,放松立姿而改变。色觉视野,不同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白色视野最大,黄﹑蓝﹑红 ﹑绿的视野依次减小。方法: 被试者

东南大学机械学院20XX级一名本科生,男,年龄为20,视力正常 仪器与材料 彩色分辨视野计,红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实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左右眼和角度,因变量为被试看到的视野范围。 实验程序 准备工作 1、把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背面圆盘上,学习在图纸 上做记录的方法。(记录时与被试 反应的左右方位相反,上下方位颠倒)。 2、主试选择一种某一大小及颜色(如红色)的刺激。 3、让被试坐在视野计前。被试戴上遮眼罩把左眼遮起来,下巴放在仪器的支架上,用右 眼注视正前方的黄色注视点,一定不要转动眼睛。同时用余光注意仪器的半圆弧。如果看到 弧上有红色的圆点,或者原来看到了红色后来又消失了,要求立即报告出来。在红点消失前,

东南大学实验技术岗位定编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

东南大学实验技术岗位定编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 为了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岗位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定编依据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对实验技术人员额定编制每年核算一次,主要依据东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内实验、实习教学任务、实验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及运行操作、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及改造升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及其相关工作量确定编制。 为确保学校教学和科研基础管理工作的完成,给予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校级(含院系级)实验平台编制补贴。 二、定编范围 实验技术岗位定编范围:校内建制实验室从事实验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 三、定编办法 1、实验与实习教学辅导、开放实验管理及大型仪器设备教学 实验教学辅导编制数= (∑实验中心(室)实验教学人时数)/18000 大型仪器设备教学编制数= 大型仪器设备教学机时数÷1170 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编制数=(0.015~0.1×开放人时数)÷ 900 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计算系数取值0.015,专业技能实习、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研究生实验计算系数取值0.04,各类学科竞赛、SRTP、各类自选创新实验项目等计算系数取值0.1。实验室开放需符合有关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提前上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批准备案,实际开放人时数需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 2、固定资产管理(含台帐物管理、信息统计等) 固定资产原值10万以下的,按设备资产总值每1500万元一个编制计算,固定资产原值在10万~40万之间,按每400台套数一个编制计算,固定资产原值在40万以上,按每200台套数一个编制计算。 固定资产管理编制数=(10万元以下设备资产总值(万元)÷1500)+(10

东南大学检测技术第1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 《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常州楼5楼实验时间:2016 年11月17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4) 二、基本原理 (4) 三、实验器材 (4) 四、实验步骤 (5) 五、实验数据处理 (6) 六、思考题 (7)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8) 二、基本原理 (8) 三、实验器材 (8) 四、实验步骤 (8) 五、实验数据处理 (9) 六、思考题 (10) 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1) 二、基本原理 (11) 三、实验器材 (11) 四、实验步骤 (11) 五、实验数据处理 (12) 六、思考题 (12)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6) 二、基本原理 (16) 三、实验器材 (16) 四、实验步骤 (16) 五、实验数据处理 (19) 六、思考题 (21)

设计思考 1、设计原理 (21) 2、设计框图 (21) 3、电路设计 (2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1、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2、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3、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 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Uo 1 = EKε/4。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图2.1 应变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1、如图 2-1,将托盘安装到应变传感器的托盘支点上,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传感器) 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上。传感器左下角应变片为 R1,右下角为 R2,右上角为 R3,左上角为 R4。当传感器托盘支点受压时,R1、R3 阻值增加,R2、R4 阻值减小。 2、如图 2-2,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中的 R1、R2、R 3、R4 为应变片。没有文字标记的 5 个电阻是空的,其中 4 个组成电桥模型是为实验者组成电桥方便而设的。

东南大学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与实习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李翠平 班级:160093 姓名:黄芃菲 学号:16009330

实习题一 实验1 拉格朗日插值法 一、方法原理 n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L n(x)=y0l0(x)+y1l1(x)+y2l2(x)+…+y n l n(x) n=1时,称为线性插值,L1(x)=y0(x-x1)/(x0-x1)+ y1(x-x0)/(x1-x0)=y0+(y1-x0)(x-x0)/(x1-x0) n=2时,称为二次插值或抛物线插值,精度相对高些 L2(x)=y0(x-x1)(x-x2)/(x0-x1)/(x0-x2)+y1(x-x0)(x-x2)/(x1-x0)/(x1-x2)+y2(x-x0)(x-x1)/(x2-x0)/(x2-x1) 二、主要思路 使用线性方程组求系数构造插值公式相对复杂,可改用构造方法来插值。 对节点x i(i=0,1,…,n)中任一点x k(0<=k<=n)作一n 次多项式l k(x k),使它在该点上取值为1,而在其余点x i(i=0,1,…,k-1,k+1,…,n)上为0,则插值多项式为L n(x)=y0l0(x)+y1l1(x)+y2l2(x)+…+y n l n(x) 上式表明:n 个点x i(i=0,1,…,k-1,k+1,…,n)都是l k(x)的零点。可求得l k 三.计算方法及过程:1.输入节点的个数n 2.输入各个节点的横纵坐标 3.输入插值点 4.调用函数,返回z 函数语句与形参说明 程序源代码如下: 形参与函数类型参数意义 int n 节点的个数 double x[n](double *x)存放n个节点的值 double y[n](double *y)存放n个节点相对应的函数值 double p 指定插值点的值 double fun() 函数返回一个双精度实型函数值,即插值点p 处的近似函数值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 100 double fun(double *x,double *y, int n,double p); void main() {int i,n; cout<<"输入节点的个数n:"; cin>>n; double x[N], y[N],p; cout<<"please input xiangliang x= "<>x[i]; cout<<"please input xiangliang y= "<>y[i]; cout<<"please input LagelangrichazhiJieDian p= "<>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