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doc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doc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doc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doc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提出了“向科研要质量”的口号,。武汉市教委提出“四个要质量”,即向教师、课堂、科研、管理要质量。教师、课堂、管理的质量都离不开科研,科研是质量中的质量,是核心。所以,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一系列教育科研成果。

在开展教育科研方面,新时期的要求是:从社会要求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科研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把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把出科研成果和推动实际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出成果和出人才结合起来。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和更加广泛的研究课题,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教师教学工作本身的需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科研能力,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更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研究意味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而教师一旦开始研究,必然会自觉地去学习,收集、分析加工信息,把教育变成促进再生信息的过程。

3、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当教师掌握了科研的武器以后,不但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学习教书育人的理论知识,而且会自觉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会主动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新时代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才能,而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离不开科学研究,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师,才能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离不开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育科研,也要以教师为本。过去,由于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认识的局限,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科研意识。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十分活跃,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一个普及性、群众性教育科研局面已经形成。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础素质相对薄弱,科研能力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科研的有效推进,若不及时引导,必将挫伤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中小学教育科研內部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点是逐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呢?有以下几条途径。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科研意识,把教育科研内化为教师的精神需求,这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

中国教育的实践和当今教育的发展都表明,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只有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实验探索、理论论证和开拓创新的先导作用,注意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并对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中。我们要了解到当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逐步认识到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转变观念,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

长期以来,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这两块领地里存在着分工:从事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是那些专门研究人员,而从事教育实践的则是第一线的教师,这就使得中学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们的事情,他们不能“越俎代疱”。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开展必要的教育科研,使得许多好的教育经验自生自灭,得不到及时总结,多种多样的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脱离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往往显得高深莫测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脱离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长期囿于低层次经验摸索,有些甚至常年在原地绕圈子,教育质量提高缓慢,违反教育规律的事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在认识上把教育科研看作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育科研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使教师增强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

确立科研意识,掌握科研理论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少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针对这种想法,就必须在确立科研意识上下功夫,消除对教育科研的模糊认识,确立科研就在身边的意识。教师身在教育第一线,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这就为科研课题的选择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教学第一线,所以进行教育调查、组织教育实验就十分便利;也正因为在教育第一线,所以就更容易将自己的研究落实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投身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尽快走向成熟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问题。为此,可聘请教育科研专家从选题、科研方案设计、实验以及论文报告写作等环节提供具体指导;根据一定的主题,组织教育科研讲座,普及教育理论知识,丰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中小学教师还可以订购有关教育科研的书籍、杂志,阅读自学,扩大视野。

2 、注重学习,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这使中小教师形成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基础。

加强学习,确保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科学性。从心理学角度看,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直接原因。由社会经验总结成的概念和理论较之个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直接印象的经验要丰富得多,广泛得多,对现实的反映也深刻、全面、完善得多。教师欲求得对教育活动的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仅有感性的、实在的、具体的教育活动的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才可以获得关于教育现实的复杂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印象,才可以丰富和完善个人经验。

首先,教育科研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需要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较高的理论素养。人们对教学的认识,较早和较快地用的是关于认识论的思想。教学论在不断发展、深化,这种发展是得力于方法论的改进。教学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一条基本途径,自然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这就涉及到伦理学问题。教师教学实践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学是一门艺术,看来,教学与美学也挂起钩来……。

其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质上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教师缺乏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不能深入领会教育的实质,就不能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分析,评判自己的教育行为,就不能发现教育实践中有价值地问题,更谈不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了。可见,当务之急是丰富和调整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树立学以治用的观念。

3 循序渐进,点面结合

中小学教师刚开展教育科研时,水平低一些,理论深度浅一点都很正常。如果要求过高,教师达不到就容易形成失败定势,挫伤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所以,起步阶段应该要求教师选择一些反思性的经验研究课题。

所谓“反思性的经验研究”就是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把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性水平上加以归纳,从中发现规律,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总结自己成功的地方。随着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应及时机地提出更高的要求:三级教师侧重于教材研究,二级教师侧重于教法、学法指导研究,一级教师尝试前瞻性的探索研究。

所谓“前瞻性的探索研究”就是针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设想、开发方案,然后开展实验或准实验的实践研究,探索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所谓“点面结合”就是学校要以一部分科研骨干为重点,抓重点课题,对他们重点扶植,重点帮助,使他们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以带动其他教师。同时,学校也要注意面上的普及工作,对全体教师普遍提出要求,把教师科研队伍建设的“点”和“面”结合起来,用“点”上的事例带“面”上的发展,用“面”上的发展促“点”上的提高。

4、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将教育科研渗透于常规的教育教学之中,在实践中学习、积累教育科研的方法,这是学校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关键。只有在“教”中“研”,才能正确把握教育科研的方向,只有在“研”中“教”,才能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中“研”和在“研”中“教”,不仅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和教学活动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教育科研的实践性。任何能力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实践,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也不例外。同时学校申报科研课题只有以这一“教”“研”观念为依据,教师才有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自选课题。)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教研组长要站在教育科研的高度,围绕课题开展教研活动,将教育科研和教学常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⒌、重视教研,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有效性。

教研为教育服务,是说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把教育科研同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教研组每学期要制订教育科研计划,选择可行的课题并具体落实到全组的各位教师身上。在教研组内,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教育科研带头人的作用,在全组内形成浓厚的从事教育科研的风气。

①抓住一个“学”,即组织教师学习文化知识、教学大纲、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教育方法等。通过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意识。

②体现一个“导”,即对教育中存在畏难情绪的教师进行疏导,对业务不熟练的教师进行指导,对学校教改方向和学科教学思路进行引导。

③突出一个“研”,即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针对部分教师整天埋在作业堆中,不善于研究、总结和提高的现状,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导向作用、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有效性。

④做好一个“结”,即把教师中点点滴滴的工作体会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教育论文评比、教育质量分析会、教改经验交流会等,认真总结,积极交流,以推动学校教育、教研和教改工作。

⒍、完善制度,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合理性。

学校要完善了一整套教育科研工作制度:

①理论学习制度,不断引进教育科研新信息,把讲座与学习结合起来。

②课题申报制度,教师首先依据各自实际自选课题,学校统一调控,论证立项。

③科研成果汇报制度,每学年进行一次校级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

④科研奖励制度,通过层层推选,逐级推荐,对成果显著的课题给予奖励。另外,学校每

年还要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诸如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师范院校等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机构要不断完善培训功能,要改变过去仅限于教育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训,要重视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培训项目,为教育科研尽力。通过制度的完善,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合理性,使教育科研工作产生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⒎、加强管理,调动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存在着局限性,对教师的评价只注重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的高低。这种评价方式严重扼杀了本来少有人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的管理面应该拓宽,要使教师的教育科研管理成为学校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校要实施有效的工作方针和政策配套。

在学校建设方针上,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观念;在学校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科研与管理、教育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达到领导决策、管理、教育都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之上的良好效应;

在政策措施上,应建立有利于教师成才的目标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热心教育科研,以科研兴教。学校还要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对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教育科研要求,适时适量地给教师压担子,下任务,定专题,使教师将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定期交流,定期检查,并与教师的工作考核挂钩,做到循序渐进,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持之以恒,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就能日益强烈而内化成一种自觉需要。

三、教育科研作用

1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学研究具有两个显著的作用,即理论指导和实验探索。教育科研的起点是教育教学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关键。教育科研是教师岗位成才、开发师资资源,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作用教师要成为一名教育家、教育专家,就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验。没有研究意识和习惯的教师,就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

①教育科研可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使我们去掉盲目性、树立自觉性,缩短教师的成长期。

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教师个体来说,也

②有助于教师专业文化的提升。在教育科研中,教师具有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多重身份,教师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与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之中,就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就会对新的问题更为敏感。

③教育科研有利于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使教师能够检讨未被考验的理论,弥合理论与实际间的差距,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复杂性,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品质要求,是教师职业的表现形态。

④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本,一个教师只有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之路,才能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品味。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是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增长。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就意味着教师能建构知识,创新知识,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专家的指导、迷信专家的权威。

四教育科研中注意的问题

⒈、科研的选题

科研首位的是选题。题目选错了,不是达不到目的,如没有研究的条件;就是达到目的而无价值,如别人已经研究过了。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结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当代,因题目选择不当,付出巨大的劳动、甚或耗费终生的精力而一事无成的人,不乏其例。选题一般应考虑:

第一、社会价值,即实践、理论意义。

第二、研究的条件。如资料的积累、前期的成果、实验的设备等。

第三、个体的知识结构(或群体的特色)。作为研究个体,他的知识是个积累过程,研究则是个系统工程。作为研究群体(如学校),要考虑自己的历史、特色、持续发展和名牌效应。

⒉、成果的表述

科研的质量以成果(包括理论、实物)为标准,成果(指理论)的质量以表述为依据。成果的表述(结题报告或论文)大致分为两类:实验、研究。

⑴实验的表述:科学来源于实验,没有实验就没有真正的科学。所以,实验报告要求比较严格、比较规范。它的正文一般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性质、意义、目的等。其中对研究使用的概念要界定,和课题有关的既定成果要评述,理论假设的推理、分析要清晰。

第二、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的对象、材料、程序等。研究的对象要具体,变量要清楚,尤其自变量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革能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一般都是一果多因,所以,对刺激变量的分析、实验变量的确定、无关变量的控制等要十分明确。

第三、结果与讨论:结果是指实验的原始材料,如事实、数据等;讨论是对材料的分析、说明。这一部分是实验的重点,是结论赖以产生的依据。

第四、研究的结论:是结果、讨论的延续,是实验的结晶。概括出规律或规律性的东西。文字要简洁、准确。

⑵研究的表述:研究的内容、形式具有多样性、多元性,所以,它的表述也没有严格的格式。但,不论内容、形式如何,都应是观点明确,依据充分,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有效信息量——理论增值。有效信息量≠科学信息量,“科学而无效”的论文是当前文章的一大通病。

⒊、创造的水平

参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格洛佛、布卢宁关于创造水平的划分方法和创造水平“参照系学说”,从我们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和有益于教育科研的发展出发,成果(创造)的层面可以尽量宽一些、层次可以尽量多一些。

最高层次——创造——“新的,第一次……”。严格的讲,创造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但创造水平有不同,它可以分许多层面、层次。

第一、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预测性,而规律加个“性”,层次就低了,它既带有规律性的属性、有迁移性,又含有一定的主观(认识)因素,是通过思辩对实践的一种抽象,将无序有序化、混乱规范化、复杂简单化。这是当前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较普遍的一种科研形式、科研成果。

第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如上海的“成功教育”,武汉粮道街中学的“希望教育”、育才小学的“和谐教育”,“成功”、“希望”、“和谐”都有约定俗成的界定,但研究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解释,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希望的核心是希望心理”,“和谐是一个协调、和悦、和美的教育系统”,赋予了它们新的、鲜活的哲理,使“成功”、“希望”、“和谐”成了特定概念,内涵更充实、公允、有生命力。

第三、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由实践→理论是飞跃、创造,由理论→实践也是飞跃、创造。心理学称后者为第二级飞跃,而且认为是更难、更高层次的飞

跃。所以,应用性(理论→实践)研究≠没有创造性,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研究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就是忽视了由理论→实践的研究、创造。如武钢“中小学和企业分离的研究”,解决如何分离问题(“分离”理论是既定成果),武汉鄱阳街小学“小班教学策略研究”,解决小班教学的谋划、策略问题(“小班化教学”是既定成果)等,都是理论→实践的研究、创造。

第四、对已知概念(理论)进行组合、再组合。创造想象以再造想象为基础,从这个角度讲,创造什么也没有创造,而是对已知的概念加以新异的组合、再组合。如,古人将“食物”和“火”组合,发明了“火的应用”;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将植物形状的“相同”和“相异”组合,创造了“植物分类”;18世纪达尔文将“生物进化”和“生物环境”组合,构建了“达尔文进化论”……。创造就是组合,科研进化史就是组合、再组合史。武汉情智学校的“情智教育”就是将“情感”和“智慧”加以组合,黄陂路小学的“现代问题教学”就是将“问题教学”和“多媒体”加以组合。

第五、改变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问题。改变角度是一种智慧,它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用新观点、新方法看既定的、旧的问题,或将两个、多个既定结论联系起来进行同步思考。如医生的偏分、军事的“偏师”等,就是调换视角,从侧面解决问题;把“中华民族聪明”和“中国人才奇缺”,两个既定结论联系起来同步思考,就会从旧问题中产生新认识。

第六、对既定问题的修改、完善、美化。创造是“第一次”、“开始”,它本身就意味着是有缺陷、不完美,需要一个补充、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往往不是它的开始,而是经过一个再创造(也是创造)的过程之后。武汉铭新街小学“小学讨论式教学研究”,讨论式教学是个老问题,而如何进行讨论,尤其在小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是一个再认识、再设计,也是对讨论式教学的丰富、充实、活化。

第七、进行选择。选择是智慧。人的智慧主要不是速度、灵巧,计算机、许多动物的速度、灵巧比人强的多,而进行推理、判断、比较,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从多种答案中选择最佳的答案,则是它们所望尘莫及的,是人智慧的主要特征。教学理论的研究认为,教学是个创造,也可以说是个选择——每堂课都是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一种选择,教学进入高层次、个性化之后,教课成了教师的一种体验(课被软化)、境界,不具有重复性,此刻所用的模式是一种高层次的选择——集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为一维,创造(选择)的“我的模式”。

第八、对既定结论的否定(否定的否定)。否定既定结论中孕育着新的结论。如,传统的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科学性原则——实质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研究者表示质疑,认为有些教学内容“不科学”(不能用科学、不科学去判断),如神话、童话、寓言等人文学科;科学内容科学、教学效果不一定好,如给小学生讲辩证法,给大学生讲1+1=2,内容是科学的,效果是不好的。在否定既定结论中就萌生着新的结论——教学的效果取决于什么——有效教学理论问世。

第九、对未来的预测。预测是一门科学,不是算命巫师的瞎猜。预测可以激发思考,预测中蕴含着新的认识。如有的学者预测,美国的霸权地位大约还有20年;五年后一般大学的一般专业生源将出现危机,“独木桥”现象将告结束;五年后夸氏(夸美纽斯)教学模式将成为历史,如果我国不加速教学改革,国外将作为历史教学的鉴证,像到中国参观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车一样,到我国来考察夸氏教学。

⒋、科研的障碍

建国50余年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师、大家很少,世界一流科学家也很少,这和一个被世界公认、多次智力测验证实的世界聪明民族,一个拥有12亿人的大国是不相称的。科研——出高层次成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

第一、心理品质的障碍。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指各个人的全面地、充分地、最随意地发展,它的真谛是人个性的解放。创造(发展——智慧)是个性解放的结果。由此反证,高层次的成果少,是个性没有解放。

创造即“第一次”。“第一次”就是对以往、现实中“神圣事物”的亵渎、叛逆、否定、超越,是对既定结论、权威人士的挑战,(杨文审稿)“想别人不敢想的事,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发明、创造常常是从“荒诞不经”、“离经叛道”开始,没有异想天开的野性,不以身心极大的解放为依托,是不可想象的。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入口处比作地狱的入口处,不无深邃(sui)哲理。恩格斯论述的“塞尔维特事件”就是一例。1553年10月27日下午,日内瓦郊外广场竖起一根柱子,40岁的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被绑在柱子上,脚下堆满了干柴。因否定上帝创造一切被活活烧死。据记载,中世纪欧洲各地因其遭迫害者达500万人之多,只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1843~1898的55年中,就有11万人受火刑,10万人受迫害。实然,没有科学态度,没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发明、创造是一句空话。

在此我们反思一下,传统教育追求的什么?“分数+听话”——教学就是提高“分数”,教育就是培养“听话”,天长日久,人的灵性熄灭了、棱角磨平了、千差万别的人变成了一个模样——顺从、驯服、按指示办事,活生生的个性、创造性没有了,相反,形成了一种“平庸优势”,聚造了大大小小的“平庸圈”。

第二、思维定势的障碍。定势(或称顽固)人人都有,它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从创造进行思考,主要则是消极作用。就此而言,创造就是打破定势。影响创造较普遍的定势:

①、二值思维模式。二值即非此皆彼、非A皆B。它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低层的、原始的思维方式,只适用于某些学科、某些问题,把它作为唯一的判断方式,就会局限思考、影响创造。有些事物是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如神话、童话、寓言等,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还有一些事物具有不确定性,是一种过渡、无序、中间、可塑的状态,处于一种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如世界上不是绝对的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善与恶两种品质、敌与我两种力量、公与母两种属性,事物多质、多义,是复杂的、变化的。认识、判断应打破二值思维模式的束缚,要有边界意识,从实际出发,是什么就是什么,求是才是创造思维的生命。

②、因果思维模式。传统思考强调因果必然、结构严谨、循序渐进,这是一种正常的思路,创造则是“不正常”,是改变正常思维的向度,它往往不是从事物完整的因果、结构、递进中产生,而是从因果不全、无序混乱、跳跃躐(lie) 进(意为不依照次序前进)开始,即由因找果(有因无果)或由果找因(有果无因)、从混乱找有序,从躐进找递进。如,哥白尼观察觉得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不协调、不美,创立“日心说”,达尔文看到植物随太阳转动、提出是含有某种物质,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猜想出大陆漂移……

③、从众思维模式。从众是中国人传统的文化惯性思维习惯(定势)。其一、求同。①随大流(多数)。创造往往是支流、少数。②追求和别人一样。学生从考场出来首先找别人对答案,看是否一样。“不一样”才是创造。发达国家从小就培养孩子如何同别人不一样。其二、相信他人胜过自我。认识问题,尤其是认识自我,总是以他人褒贬为准,不尊重自我体验,如“旁观者清”、“口碑不错”。实际上,旁观者不一定清,口碑不错也不一定好。以他人评价为转移,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就是弱化自信、强化自卑。自信属于理念、信念的范畴,它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行为的主动性、坚定性和一贯性。自信是成功的潜意识心理暗示,相反,自卑是失败的潜意识心理暗示。综观历史上一代天骄,都是非常自信的人,伟人、名人没有一个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自负的人,有的给人以谦虚的假像,其实没有一个是谦虚的。如果认为自己一定失败,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功,那么他永远是个失败者。自卑是创造的大敌,自卑意味自毁。(工作调动)

④、“经典”思维模式。“经典”一般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智慧的结晶,但它不是不变的。事物都有一个产生、经过、消亡的过程,世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科学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后者是科学的本质。“经典”认识主要应吸取其观点、方法,伟人、名人的一些言论都有针对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如群众所言,马克思没有看过电视,毛泽东没有见过电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第三、缺乏批判性思维。批判思维又叫逆向、反证思维。批判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是个性充分发展的显示,是自主意识、进攻品质、科学精神的表现,是认识深化、全面、创造的象征。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也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知识经济——经济依赖于知识,知识的创造、应用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当今,知识分子的本质是创造知识,而创造力渊源批判力,故此,发达国家把“知识分子”界定为“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或“具有个性(批判)和真知灼见(创造)的人”。不乏哲理。

科学精神不是维护、证实既定的真理,而是挑剔、发现既定真理的错误、创造真理。它强调怀疑、批判。

任何事物经不起反证而不能成真理。有许多既定的“真理”(含经典)经不起反证,或者说科学不能承认。

“干了坏事想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可能……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一定,可能相反……

“不破不立”。——不破也可以立……

“比较才能鉴别”。——不比较也能鉴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能无穷……

概而言之,科研的本质是创造,创造能力就是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不能传递的,只能从科研中学会科研,国外发达国家从小学生就开始进行科研,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首先是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一个缺乏科研——创造意识、方法——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具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⑴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观想像。教育叙事研究十分重视叙事者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叙事者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⑵叙述的故事中必然有与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叙述者的亲身经历,不仅把作者自己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同时采用“心理分析”技术,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想像。

⑶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师在某个教育问题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时,就要思考和谋划解决问题、定出困境的出路,这里面就会涉及很多曲折的情节。

⑷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可见,教育叙事研究重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包括重视这些生活故事的内在情节,不以

拍象的概念或符号压制教育生活的情节和情趣。这种研究,让叙事者自己说话或让历史印记自己显露出它的意义它面向事实,从事实本身寻找内在的“结构”,而不过多地用外来的框架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或滥用事实。从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叙事研究报告体现为蕴涵细腻情感的叙事风格,既有细致翔实的故事性描述,又有基于事实的深刻分析;既力图创设出一种现场感,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又要在众多具体的偶然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解析现象背后所隐蔽的真实,从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魅力。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这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的对象。

上述两种研究方式以不同的形式表达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本人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形成教育的自我认识,达到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教育研究者则更关注教师叙述的教育事件之间的关联,尽量使他们所叙述的教育现象呈现出某种理论框架或意义,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

教育叙事研究特别适合于教师。因为教师的生活是由事件构成的,这些事件就如同源于教师经验的短篇故事,能把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除了课堂教学的叙事以外,教师还可以叙述课堂以外的生活事件。教师一旦以类似于“自传”的方式叙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也就意味着教师开始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和观察世界,内在地承受着对自己的言行给出合理解释的思想压力。这就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不得不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得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可能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这意味着他们开始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这种教育“记叙文”使发生的事件不再随记忆淡忘而成为无意义的东西,它以记述下来的形式保留了“历史”,给看似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活动赋予独特的韵味,从而固守了一份对这个世界和生活创造的意义。它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体现作品的研究价值。

教师自我叙述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实际上会成为转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突破口。

对于教育研究者而言,作教师实际生活的叙事研究无疑是进入了一个极富人文关怀和情感魅力的领域。但采用这种研究方式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研究者和叙说者(被研究者)之间必须坚持开放性、平等性的对话原则。在已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以权威的面目出现,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握在研究者手中,要么忽视被研究者、左右研究的过程,要么利用各种先入为主的暗示引导被研究者。这样研究的对象,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被研究者,而是研究者头脑中假设或创造出来的“被研究者”,这样的教育研究是缺乏真实性的。已往教育研究的成果往往不能有力地指导教育实践,其原因之一就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没有平等的对话。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如果没有平等的对话,研究者就无法获知或真正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态度与体验。所以,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必须首先建立一种相互平等、信任的对话关系。有了这样的前提,研究者才能探究到一个真实、真诚、自由的心灵世界,搜集到各种真实的材

料,梳理出叙说者的实践经验,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故事,从而实现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某种契合。这里的叙说者不仅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等“人的叙说”,还包括学校文件档案资料、建筑、校风校训等学校历史文化,以及学生档案、日记、周记、作业本,叙说人的日志、自传材料、图片、信件等“物的叙说”。

教育叙事研究既区别于已往纯粹书斋式的研究,也不同于单纯凭着思辨和文献得出结论的研究方式。它从生活出发,从事实出发,从教育实践出发,“从学生以及家长的经验与感受出发”,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兴趣和共鸣,“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听到中国数以亿计的平凡人物的声音,尤其是学生、家长以及普通教师的声音,让我们透过他们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这“不仅可以为目前讨论中国教育的常规方式开辟另一条意义丰富的言说道路,而且能够使中国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落实过程变得更加完善。”。可见,叙事研究是中国教育研究中值得提倡的一种研究取向。

莎士比亚告诉我们“世界就是一个舞台”。在教育这个舞台上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地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因此,对真实的教育世界进行叙事研究,无论对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也正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所在。

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5月23日和25日两天,我参加了在相城区蠡口中学举办的为期两天的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听取了王一军、英配昌、王九红等3位专家带来的报告。 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目前许多一线教师在对待教学和教科研方面的困惑,而我,愈发感觉作为一线教师的自己,在教科研能力方面的不足。工作之余,虽然内心有一些想法,却很少敢贸然动笔,又或者虽然想动笔,却发觉自己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过于肤浅,不知该如何下笔!经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教科研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其中,省教科院基教所王一军副所长的专题讲座《走向教师本位的学校教育科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悟。 23号上午开班仪式后,王所长作了专题讲座《走向教师本位的学校教育科研》。最后,他指出,走向教师本位的学校教育研究,目标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是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方法是事件反思、学术引领、专业提升。 听过了王所长的报告,我感觉自己今后在教科研方面的研究有了一丝感悟和方向。 一、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是光嘴上说说或者心里想想就能够做到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平时要注重积累,要多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在做好教学的同时也要多听、多读、多思,要勇于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或困惑进行实践性研究。 二、要做一名幸福的研究者。做教育科研的目的,绝不能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

而被动的去研究,而是要为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或者完成一些心得感悟方法总结而去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 三、转变观念,拒绝惰性。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不能有一时兴起的观念。暂时的研究,绝大部分人都能做到,难就难在坚持。平时要能坚持不断的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坚持以谦虚的态度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们请教经验和方法;坚持多上教育方面的网站,给自己带来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知识信息;坚持以研究的眼光组织自己的备课和教学;坚持不断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用最真实的语句记录下来。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什么是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效率,使教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作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且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性质和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经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技能、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教育科研信息处理能力和教育科研创造才能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从人的本质角度看,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本质的规定性,是教师科研活动的产物。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内在的本身力量的表现,是教师科研素质表现的“现象”。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之间具有内隐外显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才会表现出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意义 1.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而搞好教育科研的前题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 作为学校,教学是中心,但科研是关键。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学校需要广大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论文撰写、案例实录、调查报告等教育科研活动,这样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搞好。而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提高的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以研究型教师是不会有倦怠的,他们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明确和实现教育的意义,从教育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由衷地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开展教育科研有何作用?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理念不断地更新。教育要做好“三个服务”,教材要为学生服务,(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与再创造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该是课堂中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教学的倡导者,激励者);教师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教学过程不但重视结果,而更加重视过程,教学的目标从单一的一维目标转化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 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一个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积累期、成熟期、创造期。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每一次的教育科研活动,不但改变了教

XX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

XX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 申请书 学科分类 项目类别 骨干项目 一般项目 课题名称 申请人姓名 申请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XX大学科学研究院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申请书 学科分类 项目类别 课题名称 申请人姓名 申请人所在单位XX大学 填表日期2020年2月2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制 2019年12月

课题负责人承诺: 我承诺对本申请书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申请书为有法律约束力的立项协议,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有使用本申请书所有数据和资料的权利。若填报失实、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书》请用计算机填写,所用代码请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所有表格均可加行加页,排版清晰。 二、封面上方两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请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课题名称”一般不加副标题。 三、《数据表》的填写和录入请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相关问题可咨询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部门。 四、《课题论证》活页与《申请书》中“表二.课题设计论证”内容略有不同,请参阅表内具体说明。 五、《申请书》报送一式5份,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课题论证》活页夹在申请书内。各省(区、市)报送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报送中央党校科研部,在京部属高等院校报送教育部社科司,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提 出了“向科研要质量”的口号,。武汉市教委提出“四个要质量”,即向教师、课堂、科研、管理要质量。教师、课堂、管理的质量都离不开科研,科研是质量中的质量,是核心。所以,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开展教育科研 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一系列教育科研成果。 在开展教育科研方面,新时期的要求是:从社会要求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科研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把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把出科研成果和推动实际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出成果和出人才结合起来。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的发展给 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和更加广泛的研究课题,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 前景。 2、教师教学工作本身的需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科研能力,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 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更新知 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研究意味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而教师一旦开始研究,必然会自觉地去学习,收集、分析加工信息,把教育变成促进再生信息的过程。 3、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当教师掌握了科研的武器以后,不但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学 习教书育人的理论知识,而且会自觉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 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会主动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新时代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才能,而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 能离不开科学研究,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师,才能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创 造才能。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离不开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育科研,也要以教师为本。过去,由于教师编制紧,教 学任务繁重,再加上认识的局限,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科研意识。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教育科 研十分活跃,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一个普及性、群众性教育科研局面已经形成。 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础素质相对薄弱,科研能力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教育科研的有效推进,若不及时引导,必将挫伤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中小学教育科研內部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点是逐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 力。那么,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呢?有以下几条途径。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科研意识,把教育科研内化为教师的精神需求,这是培养 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 中国教育的实践和当今教育的发展都表明,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只有 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实验探索、理论论证和开拓创新的先导作用, 注意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并对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中。我们要了解到当代教育对教师 提出的要求,逐步认识到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 件。 转变观念,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教师。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这一新要求。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多年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他们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因而一直处在陈旧落后的教育模式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靠苦干、加班,超负荷地工作。而有些教师头脑中则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有些人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字、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使教师转变观念,从而树立全新意识。这就是: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第二,要注重学习,勇于实践。教育理论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提高研究能力的首要条件。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才能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探索。这里说的探索包括教师个体的独立研究和教师群体的共同研究。就目前教师的研究能力来看,多数教师还不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的实力,因此,应提倡多开展群众性的专题研究活动,还要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第三,要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进行教育科研首先是提出问题并确立课题。科研课题的来源应该主要是本校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教育科研不排除抽象的纯理论研究,但对于教师来说,应侧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这样既可扬其实践经验丰富之特长,避其理论功底不足之短,又可以使研究直接服务于教学需要。当前教师的科研课题应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与各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班主任工作等。其次是进行课题论证,查阅文献资料:一是要了解前人或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二是获得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课题论证。课题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最后是具体实施,即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归纳结果,写出报告或论文,把研究的全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从目前看,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主要是这个方式。 第四,学校领导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为他们从事教改、教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努力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介绍科研方法和教研信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各

如何促进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如何促进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科研重要还是教学重要,是高等学校讨论的永久主题。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保证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与协调,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我院是江苏盐城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优化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制定了教学与科研相互推动的机制,取得了教好的成效。 一、转变思想,充分理解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研工作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人才,提升学生能力,关键在老师的教,老师的教学能力非常关键,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而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近10多年来,我院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最近提出“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办学思路,学校不仅有科研成果奖励,年底教师发津贴也充分考虑到老师的科研成果,这大大提升了老师做科研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二、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建立科研教学联动机制 1、培养科研骨干与教学骨干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不能完全分开的。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建立了科研骨干队伍和教学

骨干队伍,搭建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平台。让广大教师认识科研的重要性,将具有潜力的老师送到一流高校进行培训,做访问学者等,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引进一些教学或者科研骨干教师。 2、增加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科研奖励等制度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在同类高校中,我院对科研的投入,对科研奖励的力度都是非常高的。纵向科研项目我们进行一比一配套,对于层次比较高的项目,在申报初期还资助1000元的赞助费。对于横向合作的项目,学校不仅不收管理费,还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这大大提高了老师们做科研的积极性,以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老师,也逐步开始转变思想,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 3、建立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量互换机制 科研成果应该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及学校发展相结合,还要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教材的编写中去。让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也可以通过科研成果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学习技能。鼓励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参加全省、全国等各类比赛。学院制定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相互转换的机制,要把教学和科研打通。 4、加强学术交流 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出去交流肯定不会有好成果。地方院校科研能力比较弱,

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我认为一个优良或成功的初中英语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要求:首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次,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包括英语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再次,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立足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那么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 一.根本途径———实践反思,即“做中学” 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但任何一种途径都离不开教师的岗位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有人把在实践中的学习称为“做中学”。“做中学”是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首先,它是行动性的,而非理论性的。理论的学习只能给我们方向,难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因为教育具有艺术性,我们要把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向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境转化。其次,它是“经验性”的,知识,不同于学问性的知识,不是通过教授或传递获得,必须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依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经由经验与体验来获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再次,它是个体性的,带有自己个体的价值、情感、审美特征等。第四,它是具体情境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第五,它来源于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运用到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行为的转变,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反思,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与提升,促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回顾、教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自我意识、思维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 二.重要途径———合作交流,即向同事学习 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经验交流、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相互学习,可以学会交流、表达、合作、反思,了解和尊重各种不同意见,培养集体荣誉,促进学习小集体或科研小团体的形成,以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合作交流的方式很多,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我认为最实用有效的是听评课。听评课也是校本教研的“常规武器”,被广大教师所广泛采用。在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听评课的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增强问题意识、设计意识、行动意识、反思意识和交流意识,听评课是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其效果是有交流与分享实现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叙事研究的方式进行交流,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和同事门叙述出来,这种叙事不仅可以启发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教学沙龙也是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它也其开放的内容、自由的形式为广大教师所喜爱。我们可以和同行们一起,就教学中的某一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激活每个人的思维。这种交流能使信息和经验流动,而被激活而且流动的信息和经验才能够增值。 合作与交流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教师伙伴间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教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教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宽广的服务意识。宽广的教育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有灵气、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

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不但不应当嘲笑,还应当反思自己的责任。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有正确的“人才”观。新时期的人才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拘一格育人才。 二、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此,教师在博览群书之外,还要做有心人,通过下面两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经验:一是向同事学习,二是向学生学习。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成员获得的信息渠道多元化、即时化。在当今时代,教师真正需要的是虚怀若谷的态度,

社会人才教师教科研与能力提升4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以下有关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健康就是身体没病,身体没病就是健康 参考答案:B 2 .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错误的认识是() ?D.没必要进行教学实践反思 参考答案:D 3 .面对教师职业倦怠,我们不应该() ?B.得过且过 参考答案:B 4 .评课的对象主要是() ?B.受评教师+课例 参考答案:B 5 .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将会是() ?A.春风得 参考答案:A 6 .依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危机理论的观点,青春期的主要任务 和危机是() ?C.自我同一感vs.同一感混乱 参考答案:C 7 .青少年常常认为自己是别人眼中的焦点,想象周围所有的人都 在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这反映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C.自我专注性 参考答案:C 8 .下面不符合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的说法是() ?C.关注测评,强化反思

参考答案:C 9 .从研究深度的角度来看,“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 影响研究”属于() ?C.因果性课题 参考答案:C 10 .面对压力,希望通过喝点酒,把不愉快、压力都忘了,这是 哪种应对方式() ?D.退避 参考答案:D 11 .观课中的“两看”是指() ?D.看教与学 参考答案:D 12 .关于论文的标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为了突出研究的问题,标题适合采用口号式的、结论式、肯定句的句型 参考答案:D 13 .评课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A 14 .对科学知识本身感兴趣,为满足求知欲而学习,这种学习动 机是() ?A.认知内驱力 参考答案:A 15 .一个学生为了获得语文老师的赞扬,努力学习语文,这种学 习动机是() ?C.附属内驱力 参考答案:C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124二○一一年第二十六期 华章 M a g n i f i c e n t W r i t i n g 徐 杰(1980—),女,硕士,宿迁学院科技处科员,研究方向:学院项目组织、管理。 作者简介: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徐杰 (宿迁学院科技处,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文章从宿迁学院目前教师在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起,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原因,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以此提高我院教师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能力以往在我们学院中谈到科研,学院教师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理由不愿参与,比如教学任务重、科研条件不具备、自身能力水平达不到标准等等。近年来,学院的科研氛围虽有所提高,但很 多都是为了评职称,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何在我院范围内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积极性成为一线科技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出现以上问题,从客观上说和我们学院的自身发展有很大关系,首先我们学院虽建院有了一段时间,但于2009年才单独成立科技处。以往和教务处工作放在一起,致使许多教师教务和科研分不清,认为完成教学工作就可以了,科研做不做不重要。其次,我们学院教师年青化,教师科研水平普遍比较低,即使有 时候想申请项目,也因为自身的职称或者是水平而申请不下来。另外,我们学院教师教学任务相对比较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搞科研了。 针对我们学校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我院教师的科研能力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 1、让全院教职工比较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1.1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亲身参加科研实践,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亲身参加本学科科研的人,对科学规律的了解有血有内,科学思路开阔,讲起课来使学生觉得有兴趣。更重要的是,有科学研究体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比较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将科研所必要的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运用到教学中。他们对科学规律理解不深,或过于追求概念推理等字面上的严密性,而忽略规律的生动内容,往往满足于学生能做那种假想条件下习题,而不注意训练学生从丰富的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去提取哪怕是近似的规律,这样的教师就很难做 到启发式教学。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学术水平。1.2是提高综合实力,创建一流地方高校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高等教育“成于教师”,“败亦教师”。一所高校能否圆满完成其艰巨任务,关键在于有没有—支素质高、作风硬、结构优的教师队伍。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则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高校教师必须对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老化迅速、新学科发展加快 的趋势成功应战。为此,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乎亟待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一条途径。高校教师通过科研活动,能更深刻地了解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需求,能全面地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掌握课程内部的逻辑联系,从而把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及时有效地反映到教学中来。 2、加快高校科研人才培养 我院教师年轻化,这就使的得科研上存在断层,在培养科研人才上,就必须采取特殊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才能妥善解决。2.1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这是填好断层的有效途径。一位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不仅他本人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教学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能影响一代青年学子;在科学研究上学术 成就高, 能够出高水平的成果,他是校内一个学科的核心,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学术集体或学术梯队,并且以他为首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学术体系或学术派别,推动该学科的发展与进步;许多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善于团结同事,提携后来者,他也善于把各 种力量组织在一起,发挥各自的长处。他注意对青年接班人的培养,使一代代人才辈出。一些学校的教研室、实验室、研究室能在某一学科上取得公认的成就,而且新生力量不断涌现,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气象,无疑都是有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发挥核心作用。 2.2选好“苗子”引导他们既能抓好教学,又能搞好科研。由于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学术带头人,因此,高校领导必须善于发现和选拔优秀的尖子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的苗子,这是 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用较长时间跟踪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发展 的轨迹,要认真考查其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2.3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给青年教师提供科研舞台。现在年青教师进步不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往往得不到施展的舞台。现在一般说来,青年教师、科技工作者,不容易争取到重大的科研课题,因为他们在学术界、技术界的知名度不高,别人信不过、 不愿把重要任务委托给他们。这就需要学院领导的帮助。 3、我院科技工作发展思路 3.1各系部要着力培养一批科技骨干人才。各系部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遴选一批思想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教师作为科技骨干人才来培养。对这些教师在参加进修和学术交流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适当减少教学工作量负担,学院在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帮助。 3.2对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有明确的合适的科研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一般来说科研能力也比较强,他们理应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 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给予必要的科研要求是合理的。我们的想法是在二年内需承担院外课题(含科技服务课题)一项(课题组前三名),三年之内主持院外课题(含科技服务课题)一项。 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在三年之内需承担或主持院外课题(含科技服务课题)一项(课题组前三名)。 3.3进一步制定科研激励政策,拟制定宿迁学院先进科技 工作者奖励条例,给予在科技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予以 重奖。3.4广开科研和科技服务渠道,为广大教师创造争取科研课题的环境和条件。 3.5规范科研管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好务。 【参考文献】 [1]孙佰清.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6. [2]王杰.如何提高高校文科教师科研能力与素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3]安敏,于晓斐.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研究述评[J ].专题研究,2011.[4]余应鸿.高校科研课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7. [5]周艳敏,张雪仪.高校科研课题管理体制研究[J ].中州大学学报,2007.1.

2020年教科研培训心得体会【精品】

教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活动,通过观看课程文本及学习资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宽广的服务意识。宽广的教育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有灵气、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不但不应当嘲笑,还应当反思自己的责任。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有正确的“人才”观。新时期的人才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拘一格育人才。 二、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此,教师在博览群书之外,还要做有心人,通过下面两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经验:一是向同事学习,二是向学生学习。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成员获得的信息渠道多元化、即时化。在当今时代,教师真正需要的是虚怀若谷的态度,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虚心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

关于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思考 科技处班子姚佐文牵头 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指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质,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科学、规范表达能力等。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安徽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我校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小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离不开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其中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未来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的生力军。 近一段时间,我们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调研分析我校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所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为此,分别对理学院,林学与园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纺织工程于艺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科学学院和农学院进行了调研,其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状况是此次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调研的情况看,我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状况令人担忧,如何采取切实措施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已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 1,新进青年教师的学科分布

近三年来,我校新引进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7人,涉及11个学 科,分布在全校16个学院。其中农学类、语言学和理学所占比例较大,约占55%,其中在语言学和理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青年教师中,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的专职教学教师约占两类学科的40%。这与“十五”以来我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繁重有关。 2,新进青年教师的学位情况 近三年来,新进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占主体地位,占总人数的70%左右,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管理、语言学、理学等人文社科类院系和基础学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要适应外语教学发展的要求,不能只会站在讲台,抱住“升学率”,而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立志成为教育研究者,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个研究型的教师,立德、立功、立言。为此,他们需要: a) 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娴熟的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敏锐的教育研究意识和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 b) 了解校内外与英语教学有关的教研活动 了解反思和总结对教学和教师发展的作用,运用常用的反思方法,如教学日记、座谈、听课观摩等 了解和使用与英语教学有关的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实验法、案例研究、跟踪调查研究等 笔者试图从以上“三面五点”阐述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而且认为接受这样的教育和具有这些能力的教师方能具有终生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可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正如柳斌所说,眼下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知识分子存在不爱读书,“书山有路题为径,学海无涯考做舟”的现象,个性浮躁化、思想浅薄化、教育功利化、文化市井化、趣味低级化、语言缩减化、精神贫困倾向化。尽管如此,仍有一大批有志气的教师能够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战胜困难,迎接挑战!他们克服来自家长、社会和学校的升学压力;来自课堂教学的压力;来自教师职称评定和升级的压力;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自己解放自己,从每天身心透支的亚健康和职业枯竭症中解放出来,走教育研究之路,构建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保证专业成长。(张志远,2005)他们是职场锤炼的强者,他们身体力行,创设了发展的空间,建立了“教学—反思—提高”的成长机制。他们真正掌握了教学相长的机制,真正体会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故,教学相长。”(学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队伍有了这些“领军”人物,专业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2020年年度教科研工作总结

年度教科研工作总结 根据开学制定的科研工作计划,本期着重进行了区幸福教育子 课题“深化《开心种植园》园本课程实施,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中,深入分析我园的种植课程实施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培训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科研能力。在研究中观察孩子在种植活动中的表现,统计分析孩子的发展状况。研究已经进行了一半的时间,也收获了一些研究成果,现将本期的研究工作成果和一些思考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思路清晰,措施得当 在本期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线两面的研究措施。两线是 指围绕深化实施和促进成长两条研究主线开展研究,两面是指园级研究层面和班级研究层面,园级层面注重研究种植课程的实施和管理,班级层面注重研究种植课程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和完善教材内容,两个层面的研究既相对独立,同时又有交互性。通过两线两面的研究措施,不断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帮助我们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在本期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教科研工作相融合的 思路,把教研、科研工作整合部署、推进,让教科研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课题管理重调动教师积极性

种植课程要深化实施,必须要有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在本课题研究中,除了按照原来的课题管理制度来强化落实外,种植课程幼儿发展观察记录,种植课程反思等每月交的内容纳入教师每月的月考核中,对承担种植课例研讨现场课的任务老师给予奖励,对发表的经验文章和优秀教案等进行奖励,期末幼儿园对种植课题成果评比活动,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主研和参研教师的积极性。 (三)种植培训有实效 为了提高种植培训活动的实效,采取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1培训方式以学代培,边学边培。因为园本课程教师用书中有相关种植知识的介绍,因此我就采用了大家一起学,学习后回答问题,或者先出示问题,让老师们带着问题去学 习,这样以问题为导向的种植培训能激发老师们的学习兴趣,容易记住学习的内容。 2培训内容循序渐进。在种植培训中,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做到循序渐进地培训。本期的培训内容有:

录用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细则

附件3 录用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细则 一、科研能力考核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实事求是的原则;2、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整体性评价的原则;4、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二、在对应聘人员进行科研能力评价前,首先应由考核小组责成专人对应聘人员提供的科研材料予以核实,并尽可能要求提供应聘人员提交科研原件和原始证明。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 三、对应聘人员科研能力评价一般应在面试、试讲考核前进行,由考核小组集体对应聘人员填写的《录用教师科研能力评价表》(见表1)打分,考核组长签名确认,也可依据评价结果成绩确定面试、试讲人员名单。 四、参加学术科研水平评价的成果是指已公开发表或获奖的专业学术论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已结题并获奖的课题。论文、著作必须是公开发表或出版(有统一刊号、书号),获奖论文必须是行政部门颁发的奖励,论文或著作必须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学术研究、专题研究。各成果的类别与相应分值如下: 1、科研议论文类 备注:期刊的分类可参考学校科研奖励办法。凡在国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的科研成果,以公认权威机构认定的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确认。SCI、EI论文、一至四类期刊,返回修改阶段按1/2计分,录用通知计满分。 2、教材、著作类

3、课题立项或获奖类 4、以上成果如为合作成果,计分如下(成果中均去掉导师后排序): (1)学生,加满分; (2)学生a+学生b或老师(导师以外的老师,视同学生),学生a加2/3,学生b加1/3; (3)学生a+学生b+学生c,学生a加1/2,学生b加1/3,学生c加1/6。 五、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对应聘人员科研能力和水平进行明确量化的复杂性,各学院学术委员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考核评价标准。考核小组也可以根据应聘人员的学术基础、学术背景和科研潜力等,单独作出科研评价结论,报院学术委员会审议后,可作为引进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依据。 六、本细则仅作教师录用考核工作参考使用。

教研人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2018年教研人员培训总结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立足本县的教育现状,XXXX承办的“教研人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于xxx如期举行。此次培训的主讲教师均从一线教师做起,在教学中善于探索和研究,使自己在专业领域中获得多项殊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踏踏实实搞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既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引领作用,又有结合本县、本校实际情况给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使参训教师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深度思考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方法。 一、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课题研究就像披着神秘面纱的楼兰少女,对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是望而却步的。我们苦于工作的繁忙、找不到合适的课题、不知该如何下手……等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仅仅是为了评职称而不得不做课题研究。杨万欣老师从解读教师的心理入手,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教师如何做课题。我们从他带来的资料中也看到了做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的生机,教师因做课题研究收益颇丰。 生动的案例和有条不紊的讲述,让我们的思考:要打破传统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深度挖掘自己的潜能,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比上一秒更优秀。 二、爱和尊重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师爱是师德之魂,没有师爱就没有师德,没有师德的就没有教育。它是教育的一切前提。教师在课堂内外外的一句关爱,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无疑也会给学生的心头带来一丝温暖。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更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理解和尊重。 我们老师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在教室放飞的是梦想,守护的是老师不变的信念,在黑板上写下坚贞,擦去名利,用粉笔画出彩虹,留下艰辛的泪滴和勤劳的汗水,奉献自己的青春。正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根草去”的教育誓言。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不求回报、无私奉献。让我们每一个当老师的发挥师爱的重要性,做一个完善的教师,做一个富有师爱的老师。 三、团队的力量助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个人或许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在各个领域,合作分享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可。但怎样可以使自己更快地成长,向名师的领域迅速迈进?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认真学习、踏实研修、积极的工作态度缺一不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做与时俱进的老师。 四、做一个爱写作、爱研究的教师 最优秀的教师打造最优质的教育,对教师培养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对专业发展的关注、对专业精神的培育、对专业精神的提升上。白俊庭老师是我们身边的教育专家。他的文章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内容涉猎广泛,深受读者喜爱。他爱学习、爱研究、爱写作、爱运动……白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诠释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潜下心来读书,并将记录读书所得和教育学生过程中的点滴形成习惯,做一个爱写作的教师。 一个学校要想发展得更快,必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学科研究共同体的作用,带动教师人人参与,把全体教师引领到科研的轨道上来,促进教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