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闫佳佑:应对金融脱媒的机遇与挑战

闫佳佑:应对金融脱媒的机遇与挑战

闫佳佑:应对金融脱媒的机遇与挑战
闫佳佑:应对金融脱媒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经营环境的剧变,尤其受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业金融脱媒态势凸显,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较大冲击,银行业必须因势利导,应对金融脱媒的机遇与挑战。

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分业管理与分业经营的制度背景下,资金储蓄者和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行为。金融脱媒较早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美国,在银行利率管制情况下,投资者发现投资其他非储蓄金融产品获利更高,银行储蓄发生分流,金融业出现了脱媒现象。目前,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银行业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金融脱媒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所谓脱媒(Disintermediation),一般是指供需双方间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进行交易。广义地讲,金融脱媒不仅是指存款资金直接流向高息资产,而且是指资金需求方抛开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筹资。正如当前一些企业需要资金时,直接在市场发债、发股票或者短期商业票据,而不是向商业银行贷款。这样,银行就会面临存款流失和贷款减少。2011年“社会融资总量”的出现,这实际上就是因为金融脱媒程度在提高,过去的信贷、存款等统计指标已经无法准确反映整个市场中的投融资规模。

应该说,金融脱媒现象是我国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政府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创新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市场直接融资,逐步分散集中于银行业的金融风险。

从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建立,到债券市场的不断升温;从股票市场的设立,到企业的竞相上市;从信托业的代人理财,到银信合作理财;从银行存款产品单一,到银行负债产品层出不穷……无一不标志着金融脱媒现象的不断演进。

去年以来,银行业普遍明显受到资金脱媒压力,负债超常规增长情况一去不复返,普遍经受存款压力。在持续负利率以及银行银根收紧的影响下,中国金融市场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显露。企业从银行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而中小企业则成为脱离银行体系,采用其他方式投融资的主力军,客观上也成为金融脱媒的先行军。如在民间借贷盛行的温州,金融脱媒发展惊人,据有关部门的问卷调查中,有89%的家庭(或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还有鄂尔多斯,据传说几乎人人参与民间借贷。金融脱媒的关注点

金融脱媒作为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规律,对宏观经济金融调控、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宏观金融管理、微观运营管理唯有因势利导,走在变化之前,才能趋利避害。

对宏观调控的影响方面,主要是难以准确掌握经济领域的货币量,对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应用的针对性构成挑战。央行与时俱进,及时制定了全社会融资总量统计和调控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微企业由于财务不透明、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前景不明朗等种种原因,向来都处于信贷市场劣势地位。加之信贷规模调控,小微企业只能夹缝求生,依靠民间借贷维持经营。但是,一旦资金链断了,也将引发民间借贷纠纷和风险事件。

金融脱媒对银行业的五大影响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借方非中介化和贷方非中介化上。商业银行正面临储蓄结构分化和新型投资工具出现的挑战,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手段而非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活跃的民间融资分离了大量的银行小企业客户,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融资方式又减少了银行的优质客户。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正在不断深化。

一是储蓄存款大量分流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近年来,居民储蓄存款大量流往股市、基金市场、保险市场和民间借贷市场。银行吸收存款的功能逐步弱化。

二是股票债券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贷款产生一定替代效应。股市的融资功能在不断强化,部分取代了银行贷款功能,银行信贷市场面临压力。

三是受托支付等银行监管新政大量减少银行信贷派生存款。近年来,银监会陆续颁布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银行过去放贷可以直接转为企业在银行的存款,但监管新政要求银行直接将贷款支付给企业的客户,大量的派生存款受到挤压。

四是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投放4万亿的良辰美景已一去不复返,银行业资产负债的超常增长不可能昨日重现。

五是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管理日益复杂。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化,金融市场产品推陈出新,市场定价要不断趋利避害。同时,由于漏出效应,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发生前所未有的动摇,负债结构呈现出短期化趋势,商业银行主要依靠短期资金来源支持长期贷款发展的矛盾凸显,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也日趋严峻。

金融脱媒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金融脱媒对银行业的影响深刻,对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走在变化之前,从变化中寻找发展契机:

一是资本市场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运营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将回流至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交易越兴旺,资本市场发展越快,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越迅速,同业存款、企业大额存款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是随着金融投资品种的增加,为企业的资产选择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市场需要的投资专业性也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其现金、资产管理和理财等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因此,企业理财、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中间业务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新的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

三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更为丰富有效的工具。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通过互换期权期货等工具,可以有效防范市场风险;通过发行债券等工具,可以有效筹集资本和防范流动性风险。

四是随着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创新,银行可以发展证券抵押贷款、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在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等方面拓展新业务。

应对金融脱媒的四个策略

伴随着金融脱媒的演进,银行业面临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国际化、市场化和综合化。主要是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发展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定价多样化最终将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金融需求的综合化将快速推动银行产品的多元化。面对直接融资市场化的发展对银行传统信贷功能的替代效应,银行传统负债来源的分流及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趋势,银行业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创新发展。

一是转变发展理念。要突破传统银行功能理念,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寻找市场机会,彻底转变依靠外延扩张、依赖存贷利差的经营思想,更加注重资金融通、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更加强化服务功能,强化以客户为中心,在不断开发服务功能的过程中赢得发展。

二是转变管理体制。新的金融市场发展格局需要银行业提供全能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银行要因势利导,从体制上、机制上进行创新,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做到条线清晰、组织有序、服务专业。

三是加快金融产品创新。银行必须加快实施客户导向战略,从跨市场的组合拓展视野,以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把握市场细分带来的机会,开发多样化产品,适应买方市场金融市场格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新的金融市场发展格局和新的发展方式要求银行要以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技术,不断支撑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控、补偿等方面不断创新,全面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为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挑战与机遇

20世纪的一场信息革命,原来被禁止收听敌台的内容在网上已经是一览无余。因特网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新知识和信息, 同时也夹杂着西方的政治观点、文化思潮和文化垃圾, 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挑战。另外, 境外反动刊物在地摊出现, 黄色书刊、光盘通过非法途径严 重泛滥, 丑恶现象卷土重来, 吸毒贩毒, 暴力凶杀, 都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了困难。 4、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也使其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挑战 实践证明, 与国际隔离、排斥全球化潮流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而中国要发展, 必须推动其经济融入世界全球化浪潮中。为此, 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经济上,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极为艰巨复杂,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的困境与失范, 一时难以与全球化浪潮的统一规范相适应, 从而降低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地位。政治上, 由于中国受苏联单一模式的影响, 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比较缓慢, 政治民主化、制度

化、法制水平不高, 因而缺乏足够的政治权威和政治整合能力。另外,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使部分人产生不满情绪,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些改革发展中的现象, 如不认真对待, 必然影响中国全球化的进程, 影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 近期以来, 理论界对全球化问题比较关注, 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不管我们接受不接受、承认不承认, 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扑面而来,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 必须去面对它并及时地掌握其现实特征和发展趋势, 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课题。 一、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机遇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 为我国利用世界资源, 发挥后发优势#, 加速发展自己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1、全球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

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之欧阳光明创编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 欧阳光明(2021.03.07) 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姓名:孙宁宁学号:1211224017 分数:_______ 摘要: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中介功能提出了巨大挑战,银行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挑战与改革。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下,获得迅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机遇;挑战。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时下热门词汇之一,2012年甚至被成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强劲,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第三方支付、网络保险销售,以及网络小额信贷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了直接匹配平台,与客户实现了开放、交互和无缝接触,改变了传统货币金融理论框架。联网金融不仅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支付方式和交易方式,而且对传统金融业务、传统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模式和传统金融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银行的概念正在被颠覆,传统金融生态链面临重大变局。 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第一,传统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大幅降低了顾客时间和费用成本,降低实体店服务数量进而降低运营成本。而贷款和电商结合,实现了互联网供应链融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融合和在线控制的实现使贷款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这是一个重要观点,但要成立,必须是在一个完全网络社会,人们离开网络即无法生存,网络完全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状态。互联网金融为改善客户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小微企业贷款和消费贷款方面。互联网普及和网上金融消费习惯形成奠定了客户群体基础,而搜索引擎、数据挖掘及云计算等发展能将社交网络发布、传递和共享的广泛、全面、冗余的个人或机构信息筛选、再加工及组织形成针对性、标准性、动态连续的金融信息,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互联网银行和大数据技术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相关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突破地理距离限制,实现小微企业网络社区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熟人社会”,通过捕捉及整合相关人际关系信息,并进行合理分类,使得小微客户信用行为透明度大大提高。互联网收集和监控的是第一手真实信息,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金融行业一直以高风险特点著称,且具有极大的社会扩散性。为了规避和分散金融风险、保护客户的合法利益,并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经营、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加强了金融监管改革的力度。然而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国际化经营趋势的日益增强,我国分业监管格局下的金融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风险法律框架金融混业

1.绪论 1.1本文的选题背景 我国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为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加快了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步伐,在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法制、改进监管手段的基础上,对金融监管的组织框架进行了重大调整,分别于1992、1998和2003年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形成了证券、保险和银行分业监管的格局。然而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及入世后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金融机构多元化、国际化经营趋势的日益增强,使分业监管格局下的金融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基于以上原因,短期内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金融监管未来的组织架构成为我国政府与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 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应是一个包括政府监管、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行业自律3个层次的立体监管体系。但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是:政府监管效率不高,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完善,行业自律能力极其薄弱。政府监管方面,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几大金融监管当局各自独立,实行分业经营下的分业监管制度。另一方面,加入世贸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分业监管体制将受到混业经营世界大趋势的冲击,中资金融机构自律能力也面临挑战。因此深刻研究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2本文的选题意义 金融业是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均十分突出的公共行业,因而需要政府管制。以监管当局为代表的外部监管正是一种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但是这种监管的核心作用也是有限度和边界的,诸如监管法规的滞后性、监管弹性不足等,从而使有效监管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社会中介、行业自律、内部控制、市场约束也具有一定的监管优势,成为防范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重要防线。从而在金融监管和上述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整合、有机链接的机理。从长远看,金融业合法、稳健的运行机制,不仅在于监管当局的监管,更在于通过监管链接,促使社会中介、行业公会、金融机构内部稽核与监管当局的监督管理形成一种默契,变成一种合作。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问题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问题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的趋势锐不可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各国银行业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以往的监管措施、监管力度及银行本身的信用 风险管理水平很难再适应银行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风险环境。尤其是全球性金融 危机等一系列重大的金融风险事件更加深了各国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的反思。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金融市场中普便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用 风险的直接因素,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理念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金融监管理念金融监管框架金融创新 0 引言 为了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更好地发挥金融监管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如 何树立正确的金融监管理念并有效地指导金融监管实践活动成为目前一个亟待研 究的问题. 金融监管理念必须从传统的控制风险转变到隔离风险上来,建立并完 善对金融机构的效益监管,创新监管的手段和方法,最后建立适应现代金融监管 理念的新型金融监管。 1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情况分析 1.1 行政管理色彩浓厚,监管效益和监管成本不对称一是金融监管依然存在 行政性管理色彩。二是“重监管,轻效益”的观念根深蒂固,监管效益与监管成本 不对称。三是“重常规性监管,轻创新监管”的思想亟待改变。目前的金融监管是 一种对前期业已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和监督,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没有 制定前瞻性的监管制度。存有求稳怕新的思想,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 1.2 金融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各种原因,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违章金融机 构人员,还不能严格依法处理,监管工作中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 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金融监管的严肃性和中央银行的监管权威。 1.3 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的金融法律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金融改 革和发展、现代金融监管理念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部分金融法律法规 与现实情况不符,造成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不规范。二是金融法律法规不系统。 各种地方性法规、各金融机构系统内制定的各种制度规定较多,庞杂而不系统, 但多数又都具有法律效力,在监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不同 而产生定性上的争议。三是相对于金融业务创新的趋势,对新的金融业务的立法 管理滞后,监管的法律依据不足。四是目前国内各项金融法律法规与世界上其他 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能有效地衔接起来,在已经加入WTO的新的环境下, 做好与WTO组织各国金融法律法规的衔接工作显得尤为必要。五是有效监管的 基础还没有建立起来,缺乏社会联合防范机制。 2 金融监管理念创新的建议与思考 2.1 树立由控制风险向隔离风险转变的监管理念一是对问题机构在其破坏金 融体系前实行隔离;二是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迅速、稳定地获得相关信息,确保在金融风险积累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即时清算,减少支付时滞带来的负 面影响。注意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金融监管,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 进入金融产业,按市场原则引入竞争。 2.2 树立并完善对金融机构效益监管的理念新型监管理念中最关键的是,要 规避金融企业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缺陷,真正建立客观真实地反映金融企业业务 经营全过程的会计核算制度,其核心则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核算指标。效益 监管的核心是金融企业经营成果综合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的设立,而其中心

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究

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究 【摘要】金融脱媒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促进商业银行优化资本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和转换业务经营模式、调整客户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实现综合化经营,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经营策略 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又称“金融非中介化”,是金融关系的一次大变革,它的特征是银行与其顾客之间传统的存贷款关系的削弱,以及无数资金供给者和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增强。金融脱媒强有力地改变了不同金融中介和非金融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直接融资(即依托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的融资)的发展,资金的供给通过一些新的机构或新的手段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输送到需求单位,也称为资金的体外循环,实际上就是资金融通的去中介化,包括存款的去中介化和贷款的去中介化。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特别是资本需求的超强劲增长,致使直接融资使市场的功能日趋凸现,银行的媒介作用则趋于萎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金融脱媒”。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对金融脱媒的研究主要有 D.D.Hester(1969)最早提出金融脱媒的概念。Hamilton(1986)把金融脱媒定义为企业不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在市场上借款。Harmes(2001)认为金融脱媒在投资者或者金融工具购买者与生产者直接交易产品时发生,这时跳过了像保险经纪人这样的中介机构。David Powell(1998)认为脱媒、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和全球化、筹资方法的多渠道以及新的沟通与信息技术给未来银行业的塑造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一些学者转向对作用机制和对宏观经济作用方面的研究,如M.Nissen(2000)和Alan Ching-biu Tse(2003),在对脱媒的研究中发现脱媒的结果并不是媒介作用的消失或危机,反而会在促使媒介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使新的中介组织被不断创新出来,形成脱媒校正效应,“脱媒校正”是“银行脱媒”的一个正效应结果。 1.2 国内主要有以下观点 李扬(2007)认为金融脱媒是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而“媒”就是金融中介机构。而他于2008年在《金融脱媒弱化货币调控效力》又指出,中国的金融脱媒过程将呈现“长期反复”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地球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也都连在了一起。那种独立关门搞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既面临很多机遇,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中国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实力大增,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赶超发达国家、振兴民族经济提供了一个性的机遇。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动荡。该文结合当前实际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机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基本上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有高端的技术与雄厚的资金,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与人才,经济利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当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直处于弱势,并且还会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所谓的“制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同时也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可以说是赢家之一。我国的经济持续保持中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对于对外开放的中国明显得益,但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更加尖锐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为社会主义国家打破思想禁锢、促进价值观念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导向,持续保持高增长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化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利用这些条件,就能加快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逐步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面貌。 (2)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世界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各国优势在全球密切交往中实现互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有利于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利于中国克服国内资源和市场的约束,有效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3)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人才交流增长的速度将超过货物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本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本。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有关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中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引进人才的力度和数量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优

精选239个关于互联网金融论文题目

精选239个关于互联网金融论文题目 毕业每位学生都要写毕业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与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整站能够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里面包含了论文选题、正文写作、写作技巧、反抄袭检测等等,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论文选题提供了239个优秀题目,给学生参考。 1、余额宝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互联网垣”经济的政府服务模式探讨 3、政策性保险对“互联网+金融”影响测度研究--基于多维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4、浅议互联网金融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5、大学生分期市场成长与问题浅析 6、对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市场关联性的研究 7、上海交大互联网金融俱乐部成立 8、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9、汽车金融将成未来新的增长点 10、互联网金融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11、新一轮产业与科技革命带来哪些新挑战 12、以“极致”思维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 13、守住风险底线把握发展机遇--专家学者谈互联网金融创新与行业发展 14、中国P2P网络借贷利率波动研究

15、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先世界美媒:应用范围远超美国 16、互联网消费风起 17、腾邦国际:业绩增速符合预期 18、基于国际经验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讨 19、超50位银行高管离职大佬们去哪了 20、网络行为金融大数据与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性研究 21、云南省工行荣获云南金融百姓口碑榜多项大奖 22、杨定平:雅堂要做家具业的京东! 23、深圳电信互联网化道路的探索--市场超细分,跨界微营销,转型新突破 24、浅谈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25、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推动的研究 26、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7、用互联网金融吸引国外小额投资的可行性研究 28、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网上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29、虞咏峰:让人人都做“巴菲特” 30、杨恒:用阿里基因打造麦子金服 31、大数据时代下券商的转型策略 3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分析 33、浅谈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 34、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 35、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和发展趋势

研究生第二学期论文 题目: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和发展趋势姓名:李娜 学号:Y150257 学院:研究生院 专业:世界经济 年级:2015 班级:15860 2016年 6 月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然后通过对比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发现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融监管模式选择趋势 1金融监管体制概述 当今世界上投资银行的监管体系主要有三种:一是国家集中统一监管体制,二是自律型监管体制,三是中间型监管体制。三种监管体系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各国根据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当地的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监管体制。 美国采取的是“双管多级”模式,即联邦政府和各个洲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完成监管任务。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各机构相互交错多重监管更加严格公正,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监管者之间互相竞争与督促,提高了执法的严肃性和客观性。但缺点是监管重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降低了效率。 日本的金融监管采取的是集中性强的“一线多头”体制,即只有中央政府拥有金融监管的权利,地方只是其命令的执行者,并没有独立的监管权,但中央并非只有一个监管机构,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共同负责。但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所谓山高皇帝远,由于只有中央政府拥有监管权力,而地方政府没有实质上的监管权,因此对很多地方上的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显得力不从心。 英国是高度集中的“一线一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监管权力完全掌握在中央手上且没有其他部门一起参与。这种方式使得监管拥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若是建立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那么这种模式更容易实现监管目标,并且相比其他体制成本更低资源配置更有效。但由于弹性大,很容易造成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平等竞争;除此之外,监管者自主权大,钻空子走后门的违法活动也更容易产生。 2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浅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

宁波大红鹰学院 大作业 题目:浅析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11财管402(本) 学号1131061450 姓名朱懿 2013年6月20日

浅析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班级:11财管402 姓名:朱懿学号:1131061450【摘要】:金融市场监管一般是指国家根据有关金融市场的政策法规,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以达到引导金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稳定发展的目的。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作为金融活动载体的金融市场,对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缺乏监督和管理的金融市场不仅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可能酿成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提醒我们要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使经济健康和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问题的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体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存在问题措施分析 一、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发展简要历程 (一)、我国早期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 (二)、我国近代金融市场的发展 1897 年,中国创办自己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可以说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启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市场 1979年10月开始恢复金融、重构金融组织体系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摆脱具体银行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正式建立。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初步形成;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发展。1993年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套间接宏观调控机制手段。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从而使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当时,人民银行作为超级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又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这时的专业银行虽然对银行经营业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不断扩张的市场带来了更高的利润和更多的财富,这些资本可以用作发展投资和贫困扶持。每个国家都在为本国做出不同的决定与决策,力争将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最大化。然而,贸易壁垒、国家弱政策、社会制度还有基础建设等都可能成为国家加速全球化的限制因素。 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效益极大地激起人们的兴趣,这使得社会各界过分简单地看待全球化。事实上,全球化是一张极度复杂的网络,且里面的问题相互影响着。 以下表格列出了10对人们对全球化所持的常见观点: 全球化的好处全球化的问题 对于持保守政策的国家来说,贸易自由化意味着富裕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更加高速的持续发展阶段。进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首先需要进行高成本的经济改革。尽管这将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但是社会成本将会很高。 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国家就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与最富裕的国家相比,错失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将变得更加落后。在过去20年里,贫富差距已经拉大,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也增加了。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改善了人们的健康,从而提升了人们的预期寿命。全球化带来了人口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这加速了一些疾病的传播,例如艾滋病、非典和流感等。 全球化也增加了香烟和快餐的消费,这不仅有损健康,还产生了额外的财务成本。 更高的全球收入和削减了的投资壁垒导致了各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并且开始进入了增长加速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家之间逐渐增强的依赖性削弱了他们对经济问题的抵抗性,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人们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意识与责任感,并提倡高能效轻污染的环保科技,这对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全球农业、林木业、矿产业及渔业公司已经榨取了所剩无几的环境资源,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国家之间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世界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的出现都促进了世界的和平进展。各国的和平相处与贫困的减少都遏制了恐怖主义的滋生。基于农业保护政策,富裕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救援数量已经预测仅为富裕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农产品数量的五分之一。 技术的革新不仅极大地减少了发展成本,也改变了人们学习交流的方式、经营模式和对待疾病的态度。技术的革新使廉价工业品的进口变得可能,这彻底摧毁了传统农业框架,导致了大量的失业和技术的缺失。 信息在网络和媒体上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推翻不民主的政权,推进了自由民主的发展。当代交流传达了国家优劣的观念,增加了移民富裕国家的需求。部分富裕国家对应地出台了相关政策限制了移民工人的流入,排外情绪已经在部分社区扩散开来了,人贩子也已经开始剥削弱势群体。 跨国公司主动为他们在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生产基地采用最新的工作场所标准,这项决定对国际劳工标准和贫困的减少有着重要的意义。竞争全球化导致了工资水平和劳工水平的“竞次”,也会导致以医生、工程师和IT 专家为代表的高素质工作者的人才流失。大批人才为了更高的薪资移民到发达国家,造成本国人才的缺失。 国际移民带来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认可与尊重,进而提高了人们对民主与人权的意识。国家的本土文化和语言有可能消逝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机遇与挑战试题与答案20178月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线考试 时间限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以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其商业模式以眼球经济为主。 A. 产业互联网 B. 消费互联网 C. 移动互联网 D. 桌面互联网 2.以下哪项新兴经济形态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 A. 生态经济 B. 平台经济 C. 共享经济 D. 网红经济 3.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十三五之歌”的特点的是()。 A. 贴近西方受众 B. 符号接近性 C. 着重对外交问题阐述立场和主张 D. 解释性叙事 4.本讲提到,政府提出的“放管服”中的“放”是指要()。 A. 促进公平竞争 B. 降低准入门槛 C. 强化监管

D. 提高服务效率 5.根据本讲,不属于开放数据的特征的是() A. 机器不可读 B. 开放的 C. 结构化的 D. 有高利用价值的 6.本讲提到,新技术或者新业态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是()的重新布局。 A. 制度 B. 利益 C. 产业 D. 规则 7.()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核心,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数据互连互通为主线,以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等产品生命周以定制化、分散化生产方式为主要特征。 A. 智能生产 B. 智能制造 C. 智能加工 D. 智能售后 8.流通型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的核心是() A. 互联网金融 B. 电子商务平台 C. 网上支付和网上物流环节的完善 D. 线上和线下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9.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的动力是()

A. 技术创新 B. 原创性创新 C. 机制创新 D. 模式创新 10.信息的目的性与特定社会活动相关性又称为()。 A. 信息异构 B. 信息冗余 C. 职能型 D. 职属性 11.根据本讲,2012到2016年间全世界网民数量增加的后25亿人主要以()为主。 A. 意见领袖 B. 有影响力的人 C. 中产阶级 D. 草根和青年网民 12.本讲提到,()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A. 1978年 B. 1987年 C. 1990年 D. 1991年 13.根据本讲,从政策角度,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不包括()。 A. 对监管政策的挑战 B. 对法律制度的挑战

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研究

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研究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市场逐步完善、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我国金融脱媒趋势逐年显著。在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冲击:一是存款来源被分流;二是贷款投放被金融市场挤占;三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业务领域与商业银行竞争愈演愈烈。由此可见,金融脱媒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鉴于此,如何使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在金融脱媒过程中实现成功转型,为其重新树立竞争优势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是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面对的艰巨任务,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文采用了自组织理论对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演化机制进行分析。与其他研究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理论相比,自组织理论强调通过商业银行系统自身的演化机制实现自我完善,而不是被动应对外部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本文将商业银行系统视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在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金融脱媒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利用商业银行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和自组织特性,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及支付业务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受到的内、外部冲击和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析各金融脱媒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及贷款业务的总体影响,之后又采用脉冲响应函数(IRF)具体分析了每个变量对商业银行存款及贷款业务的冲击程度;在分析商业银行支付业务方面,引入了演化博弈的分析方法,剖析了在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业务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本文研究重点是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金融脱媒背景下成功地实现业务转型,从而重新树立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竞争优势。为研究此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结合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自组织系统的演化机制,在认清我国商业银行脱媒的动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定量衡量了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支付业务的冲击和影响,进而提出在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转型:一是资产业务应由单一资产管理向多元化资产管理转型;二是负债业务应由被动负债管理向主动负债管理转变;三是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应由实体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四是风险管理模式应由粗放式风险管理模式向精细化风险管理模式转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符合我国商业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及标准答案年月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及答案年月

————————————————————————————————作者:————————————————————————————————日期: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线考试 时间限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以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其商业模式以眼球经济为主。 A. 产业互联网 B. 消费互联网 C. 移动互联网 D. 桌面互联网 2.以下哪项新兴经济形态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 A. 生态经济 B. 平台经济 C. 共享经济 D. 网红经济 3.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十三五之歌”的特点的是()。 A. 贴近西方受众 B. 符号接近性 C. 着重对外交问题阐述立场和主张 D. 解释性叙事 4.本讲提到,政府提出的“放管服”中的“放”是指要()。 A. 促进公平竞争 B. 降低准入门槛 C. 强化监管

D. 提高服务效率 5.根据本讲,不属于开放数据的特征的是() A. 机器不可读 B. 开放的 C. 结构化的 D. 有高利用价值的 6.本讲提到,新技术或者新业态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是()的重新布局。 A. 制度 B. 利益 C. 产业 D. 规则 7.()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核心,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数据互连互通为主线,以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等产品生命周以定制化、分散化生产方式为主要特征。 A. 智能生产 B. 智能制造 C. 智能加工 D. 智能售后 8.流通型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的核心是() A. 互联网金融 B. 电子商务平台 C. 网上支付和网上物流环节的完善 D. 线上和线下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9.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的动力是()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从而使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当时,人民银行作为超级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又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这时的专业银行虽然对银行经营业务有较严格的分工,但并不反对银行分支机构办理附属信托公司,并在事实上成为一种混业经营模式。XX年初银监会的成立,使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针对监管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在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应首先建立金融监管的合作制度,使三大监管机构在各自独立行使监管职能的同时,有效地协调彼此之间的权责,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其次,强调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对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内控制度的检查监督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创新业务的操作制度,防止金融创新的衍生风险。 我国金融监管的时间较短,在金融监管的方法手段、技术条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金融监管内容过于狭窄,其金融监管仍偏重于合规性监管,严格的管制极大地遏制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

的风险性监管涉及不多;监管措施的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对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够严厉,违规处罚中缺乏严厉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有效性。其次是金融信息披露滞后,信息披露滞后于监管和外部市场约束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制观念不够,数据资料编报的随意性较大,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和规范性;金融信息披露的范围小,内容比较单一,信息不完备,缺乏专门的金融信息开发和传播中介机构,使得金融信息在低水平上传播和利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利益约束机制,内部监管乏力,导致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需处置,同时,还面临着大量存款需找出路却又“惜贷、拒贷”的尴尬局面。监管目标不够明确;金融监管独立性不够;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差;金融监管措施不力;现行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等。 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就必须深入到金融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观念、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达到规避风险、维持安全的目的。要提高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认识,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内控建设的重要性,把它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常抓不懈,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助于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充分发挥作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着力于打破现有的银行业垄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现银行运作机

金融脱媒成趋势 商业银行应对三大思路

金融脱媒成趋势商业银行应对三大思路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449844.html, 2010年07月05日 10:15 来源:中国评论新闻网 ?评论0 ?评价未评价 (0) ?致信编辑 ?打印 ?RSS ?共享 ?字体大小: 大中小 7月5日消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成为一种趋势,中国商业银行会由此受到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其资金来源的总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同时其负债结构也将呈现出短期化趋势。其次,随着优质客户的不断分流,商业银行要想增加贷款,就必须加大对风险相对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的投入力度,这就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定价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的优质大企业客户贷款将被资本市场迅速分流,大中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渐减弱。 证券时报发表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经系姜桂珍文章表示,在遭遇到挑战的同时,金融脱媒也给商业银行转型带来重大的机遇:首先,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面临发展机遇,特别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资本市场发展越快,同业存款的增长也越迅速,规模越可观。其次,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支持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新型融资业务将获得发展契机。此外,根据投资者在交易中对流动性和资金的需求,银行将有机会延伸其传统信贷业务优势,为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和券商承销业务、基金公司融资、机构的新股申购业务等提供过桥贷款等其他融资服务。第三,在传统信贷业务被直接融资所替代的同时,金融脱媒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资产业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改变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业务的经营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务转型。第四,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渠道丰富的全新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在利用传统网点吸收存款和继续发展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可以通过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段满足大规模融资需求,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改变高度依靠存款支持业务发展的现状。 文章认为,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需要更新理念,加强中间业务创新,提升对大型企业综合服务能力,逐渐降低对信贷业务的依赖等,多方面寻找解决之道。

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策略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对世界经济和其它领域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形成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策略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机遇与挑战;策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热门学术问题。全球化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诸多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又称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百度上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1 实际中,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在经济上不断地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 1[1]孙一峰.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449844.html,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于鑫 来源:《商情》2014年第27期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时代金融的新形态,已经来势汹汹,2012年“三马”在上海成立合资保险公司,京东和苏宁分别进军互联网金融,阿里巴巴“余额宝”,新浪“微银行”,腾讯“微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出,让传统金融业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压力。主要以余额宝为例介绍了现代网络金融产品的创新特点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启示。 互联网网金融余额宝第三方机构一站式服务; 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性 (一)在金融产品模式方面的创新 2013年6月,余额宝作为第一支互联网基金面世,推出不久就受到违规争议。支付宝公 司为规避监管风险,在余额宝的设计上把基金销售行为定义为直销,并严格按照直销来设计业务流程,支付宝收取提供交易平台的管理费,这样就成功地规避了监管风险。证监会对余额宝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与货币基金产品的组合创新给予肯定和支持。余额宝的另一大产品创新亮点在于将即时支付(T+0)融入客户消费场景,为客户提供账户增值的同时,丝毫不影响客户所有的支付体验,支付宝客户可以使用余额宝资产在淘宝网站进行实时支付或转账到他人的支付宝。 (二)在营销途径方面的创新 余额宝在营销渠道上开创基金公司在大电商平台直销基金的模式。目前,天弘基金是余额宝服务的唯一产品提供者,增利宝也是唯一与余额宝进行对接的产品。增利宝利用支付宝的渠道优势,在零推广成本下,将产品直接显现在近八亿的客户群体面前,独享规模近200亿的市场。公司正是利用互联网的营销渠道优势创造了奇迹;余额宝在营销流程开创互联网一站式销售模式。 (三)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 支付宝客户的备付金具有小额性和流动不定性的特点,特别是在“节日促销”期间有流动性爆发的特点。基金公司要吸收支付宝的备付金,难点在如何化解备付金流动性爆发而带来的风险。货币型基金虽然相当安全,但突发性大规模赎回容易导致基金的流动性不足,而迫使基金出售未到期的资产而发生亏损。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天弘基金公司委托金证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锁定支付宝客户,把握客户购物支付的规律,对“大促”和节前消费等影响备付金流动的因素进行事先预测,有效的解决了备付金的流动性风险,保证增利宝产品的低风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