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焦虑透视

社会焦虑透视

社会焦虑透视
社会焦虑透视

社会焦虑透视:物质条件成标准跑步前进透支未来

社会焦虑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当代中国正经历急速的转型,人的流动性加剧,相应的社会建设却不配套,强化了社会成员对生活的不确定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随着社会成员个性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现实的生活质量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更加重视了。

社会焦虑成时代特征根源在于结构失衡

归根到底,产生社会焦虑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结构的失衡,它使人们缺乏一种应对社会变革、生活变化的从容心态,降低了幸福指数,强化了对未来前景的不安全感。而缓解社会焦虑,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改变失衡现象。

就业焦虑、身份焦虑、财富焦虑成现代人的三个心病

社会焦虑症主要体现在民生领域

焦虑,来自欲望还是压力?

专家谈社会心态演变趋向:5大问题需深切关注

80后向上流动机会减少都市新生代生存充满焦虑

新华网评:破解转型期的“中国式焦虑”须政府发力

社会的群体性焦虑心态的产生,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也或许是转型期中国的必然,但政府却不能任由这种焦虑情绪蔓延,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让国民免于焦虑的困扰,也就是赋予了他们享受幸福的权利。

透视社会焦虑症:应主动正视矛盾理顺结构才能化解社会矛盾

我们不能回避而是应当积极主动有效地应对并化解社会矛盾,应当从标本兼治两个方面着手。从治本的角度看,应当特别注重从源头上着眼,也就是“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缓解社会焦虑政府须着力于三方面——

首先,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应当是任何社会优先考虑的目标。政府应创造条件,让每一位社会劳动成员都能获得一份有稳定报酬的职业。有了就业,就意味着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就有了一个可预期的发展平台,有了缓解社会焦虑的基础性前提。

其次,大力推动社会公平。“房奴、车奴、孩奴”……现实中人们感受到的生活压力,表面看是经济问题,事实上也是社会问题,根本上讲,是对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的无奈与无助。上学、就业、个人发展……如果这些社会活动都能按规则运行,不是拼关系、背景,而是靠能力、水平,人们的不安情绪就会小很多。

第三,尽快完善民生保障。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降低人们面临的社会风险,减少后顾之忧,对未来生活也就有了一个清晰的预期。一句话,当人们不再为基本生计惶惶不安时,社会焦虑才可能缓解。

从容的心态更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

缓解社会焦虑更需一颗“平常心”

文化身份焦虑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天朝臣民对于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国家实力具有一种绝对的自信,甚至是傲慢。当时人们以为,“中国”就是天下的中心、核心和重心。但随着清军在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面前惨败,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军队败于日军,士大夫天下主义的深层自信走向瓦解。敏锐的官僚、知识分子一步一步走向对自身文化的根本怀疑。到了新文化运动时代,其三个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的气质及思想倾向完全不同,但对待传统的心态却惊人相同:仅仅模仿西方的技术和政治制度是不够的,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变革的前提是思想观念文化革命,而这种革命首先需要全盘摒弃中国的过去。

其实,这些反传统者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只不过,他们所关心的生活在当下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而不是传统,陈独秀曾说过,“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而且,这些反传统者相信,对传统具有强大的力量,即使我们全盘反传统,也不能够真正地撼动传统。

另外一些人士却远没有这么乐观。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等十位大学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劈头提出:“中国在文化的领域中是消失了;中国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了它的特征。由这没有特征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所化育的人民,也渐渐的不能算是中国人。”在这些学人看来,“中国”和“西方”存在着根本性的文化与价值差异,而现代化正让中国丧失自己的本质特征。传统的文化、价值、生活方式、制度,就是中国人的本质所在。如果没有了这些东西,中国人就不是中国人了。

反传统与保守传统,这两种对立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在历史上发生碰撞,双方对于中国人的定义,也大相径庭。比如,80年代新启蒙运动再次高举起反传统的大旗,把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归咎于“传统”,尽管传统其实已经所存无几了,在启蒙者看来,真正的中国人就该从黄土文明转向蓝色海洋文明。作为一种反弹,90年代初出现了国学热,这场国学热持续到今天,成为一场社会性的儒家复兴运动,蒋庆等人再次呼吁要做真正的中国人。

观念之争深刻地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不过,20世纪前半叶,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依然以传统为底色,文化身份的焦虑感觉并不明显。这之后的三十年,人们更是根本不再有任何文化身份焦虑。因为,新文化运动所发起的笔头上的文化批判事业,在50年代之后变成了社会政治运动,传统的文化符号、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遭到一番扫荡式清理。国家重新为个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文化身份,人们具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体系,人们毋须、也不能自行安排个人与家庭生活,而只能过一种国家安排的正确的新生活——当然,这种新生活是传递排斥传统的,讲究的是移风易俗、破旧立新。

80年代之后,这个强制性的、统一的文化身份逐渐瓦解,人们不得不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信仰,选择自己的价值。这个时候,人们对传统仍然有记忆,一些知识分子也在倡导复兴传统。但另一方面,80年代后的开放和90年代的全球化,把西方的价值、生活方式更加大规模地带到每个人身边,渗透到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一些敏感的民众不得不为了选择而进行思考:孩子应当把时间主要用来学习英语,还是背诵古诗?普通科研人员职称考试是否应当包括英语?某些白领只说英语,还是不是中国人?如何看待青年人对情人节、圣诞节的热情?政府是否应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公众假日?“汉服运动”是不是哗众取宠?公共建筑是不是一定要建个大屋顶?中式住宅有没有前途?儿童是不是应当读经?修家

谱是不是会破坏社会稳定?中国是否应当信仰西方宗教?还有,洋快餐与中式快餐、全球化与自主品牌等等,也都成为让人困扰、迷惑的问题。

尤其是最近几年,借助于网络和大众媒体,上述文化身份的困惑、焦虑被放大,每一个小小的事件都会引发广泛、且充满激情的争议。这些争议或明确或隐含地指向一个根本问题:究竟怎样才算一个中国人?中国人是一副什么形象?一个人是不是只有过一种特定的中国式生活方式才算中国人?假如一个人的说的是英语、过的是西方的节日、穿的西式服装,甚至信仰来自西方的宗教,那他/她还算不算中国人?

民族国家定位的焦虑

文化身份焦虑是现代中国人身份认同焦虑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人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困惑与焦虑。

先前的天朝是一个老大帝国,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有一种自豪感。19世纪后中国被动地进入一个全新的国际社会,力图成为西方式的民族国家。知识分子和民众也努力把身份归属感从文化意义上的天下,转向近代的民族国家。但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却是一个后进者、弱者。这种身份记忆刻骨铭心,一直左右着国人百余年来的精神。

而随着民族国家观念而来的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弱肉强食被知识界普遍视为国际秩序的法则。这一世界图式让精英阶层具有一种强烈的亡国灭种焦虑感,人们也迫切地寻求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之路,这也正是20世纪的中国出现一次又一次剧烈变动的精神根源。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述焦虑感转化为内部制度变革的冲动,清末立宪和民主共和革命接踵而至。民国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有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国家认同。而此时恰值西方国家的殖民冲动消失,国而亡国灭种的焦虑感有所缓解。实际上,从1922年开始中国的国际生存环境就根本改观,走上了恢复正常国家身份的历程:那一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定《九国公约》,保障中国的领土完整与行政自主,日本交还在巴黎和会所获得威海卫租借地并撤出山东,同时修改与各国以前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也提上议事日程。

到抗战前,中国已废除了大部分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激发出全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激情,把国家、社会、个体整合成一个人人都意识得到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的自我身份认同就此稳固形成。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也初步找到了世界大国的感觉,中国成为战后建立的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不过,“中华民族”在外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身份,并不能代替内部政治秩序对于人们的国家认同的决定性作用。内战爆发,政局翻天覆地,此后三十年,中国以世界革命领导者的身份自居,这本身给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也带来一种荣耀感。封闭的环境让人们无从了解西方世界的现实,更有利于培养盲目的自豪感。

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对外开放,展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西方,人们再一次产生了一种急起直追的紧迫意识,学习西方、融入西方也成为一个民族集体共识。到90年代初,这种共识解体。有人连续发表著作呼吁中国可以说“不”。随后的经济增长使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更推动普通中国人对世界、对自己的看法发生微妙变化。

在自己强大之后,人们似乎反而更愿意回忆过去的伤痛。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普通民众的心理似乎更加敏感,对历史屈辱的回忆更为执着,并在这种记忆基础上观察自己和曾经的对手。这种伤

痛多与日本有关,因而,人们格外关注日本的一举一动,并且本能地作出愤怒的反应。面对日本,人们似乎完全忘记,中国本来是战胜国,中国本来应当在构建两国关系新格局中发挥主动作用。

在知识圈中则出现了一种对于国力的自豪感。较早时候,学者们嘲笑休克疗法之后的俄罗斯;最近几年在中国与印度的对比中,部分经济学家对印度的增长大不以为然。在关于拉美模式的讨论中,也有一种蔑视眼光,尽管事实上,拉美大多数国家的绝对经济水平都在中国之上。现在,有一些经济专家也在预测,中国的GDP规模何时将赶上美国。

但是,近两年来,民众对于学者们的这些豪迈议论却产生了抵触情绪。人们提出一个问题,GDP规模、国家崛起是否增进了我个人的福利?于是,民族国家的认同焦虑再一次指向了内部治理秩序:当世界已经承认中国的大国身份的时候,民众怎样才能过上一个大国国民的有尊严的生活?

克服精神危机的制度之道

至少从精神角度看,中国一直没有完成“立国”,文化与国家身份焦虑一直困扰着中国人,尤其是较为敏感的知识分子。但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大多数时间,感受到这种焦虑的人们似乎总是在极端的情绪、观念之间摇摆,而难以作出理性的抉择。在大众媒体与互联网时代,更大范围的人感受到了这种困扰,并以一种更加缺乏节制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让问题显得更为尖锐,人们的情绪也似乎更为焦虑。

那么,今天我们能否超越历史、超越激情,理性地解决文化与国家认同焦虑,在古、今、中、外的坐标系上,找到中国人在文化上与国际上的定位?

应当说,文化与国家身份意识不应当由国家自上而下地强加灌输,那样的结果肯定是扭曲人们对自己、对国家的认知,就像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的德国、日本出现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狂热。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既然是一种主观的集体意识,那么,其恰当的形成过程,就是集体的自愿选择,即通过知识分子的理性辩论,通过无数民众的自由行动,而自然地、自发地生成一种文化认同,它将同时具有包容性和区别于他者的个性。

非常重要的是民众在现实中的选择自由。与韩国、日本、或者与香港、台湾相比,大陆的传统文化价值、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主要是因为政府为了塑造一种过于政治化的认同,而利用权力地改造文化、改造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导致传统在至少两代人那里中断,在政治性认同丧失吸引力后,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找不到根基。当然,也有一些民众开始自发地回归传统的习俗、信仰、生活方式,但这种自发努力在很多方面又遭遇制度瓶颈,而无从自由伸展。

应当说,西方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让人们多了一种选择;同样,传统的复兴也定可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此,中西交织于当代中国,乃是国人的一种福份。部分人士对于传统式微的焦虑感,其实来自于“文化市场”上的过分失衡,而这种失衡实与官员的心态、与政府的作为与不作为有关。比如,一心追求现代化的官员是否乐意看到传统的复兴?另比如,假如政府能够将传统节日列为公众假日,自可使某些传统习俗逐渐复兴。

国家身份认同同样不能由国家强加,而应当由人民在历史的背景下自愿选择。也即,需要各个群体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诉求,首先形成一种精英共识,再形成一种更具有价值导向意义的民族共识。这种身份共识可以约束国家的具体战略选择、战术选择,从而让中国负起大国的责任,也能在国际秩序中同时达成道义的与利益的目标。

总之,文化与国家身份问题之解决,身份认同焦虑之有效缓解,归根到底,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事情,它需要知识分子、官员、民众的理性辩论、良性互动,需要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与国家的道德目标和现实利益,并自由地作出明智的选择。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宽松的制度环境。文化与国家身份认同问题不能化约为制度问题,但能够展开理性辩论、平等参与的制度,乃是解决集体身份焦虑这一精神危机的前提。而历史已经证明,若有了这样的制度,一个民族的文化当可较为健全地生长,其国家制度当能让人民在内部和对外享有较多尊严。

中国新闻周刊,2006,10,30

原文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604580.html,/entry/

浅谈精神疗法治疗精神疾病

浅谈精神疗法治疗精神疾病 发表时间:2012-08-08T09:43:20.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娟 [导读] 精神疾病一般都有缓慢的发展过程,在初期只是心理问题,如果及时开导,也就是精神治疗,是很容易治愈的。 王娟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内科 121100) 【摘要】现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升学,就业,失恋,失去亲人等心理压力以及意外刺激处处存在,一旦超过人的心理承受极限,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就会紊乱,出现失眠,头痛,抑郁,强迫,焦虑,心慌,胃部不适等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形成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一般都有缓慢的发展过程,在初期只是心理问题,如果及时开导,也就是精神治疗,是很容易治愈的。 【关键词】精神疾病分类精神治疗 精神疾病与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是由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精神活动、行为失常。 精神病分类: 精神分裂症——其表现为思想紊乱、认知紊乱、情感紊乱、行为紊乱。 强迫心理症——患者脑中不断重复一些思想或意念,驱使患者不断重复和无法停止某些行为。 焦虑症——最突出的症状是精神及躯体的焦虑反应,但却往往无特别可理解的原因。它分为急性焦虑症患者和慢性焦虑症患者。 抑郁躁狂症——大约1%的人口可能患上此病症,其中有些患者会极端忧郁,另一些则极端兴奋。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 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精神治疗: 1.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与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在活动中随时给予精神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兴趣,改变病人的思维心境。 2.对一般患者宜安排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和简易的手工劳作。如观看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散步、看画报、清洁环境等,使患者转移病态思维和放松思想情绪,感到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增强其自信。 3.对忧郁、情绪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气氛活跃的环境中,并让他们参加热情奔放、欢乐愉快的娱乐活动。 4.兴奋激动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单调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参加易引起兴奋的文娱活动。 5.对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简单刻板的工疗项目,督促训练患者活动,使患者的智能,行为等精神状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 对有特长或康复期患者,可安排较为复杂的工娱活动,如排练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等。这些有利于患者智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恢复,生活兴趣的提高,从而为其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在组织患者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对象。做到“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患者重点看护或另行组织,严重者暂不予户外活动。 8.对服药量较多,体质较弱的患者不宜直接参加剧烈的活动,可组织他们在旁观看。在活动过程中还须防止意外,做好应急处理。 9.在工疗过程中,应经常查点工疗用具,若有缺少,必须及时追查寻找,严防突然意外事件发生。要时刻密切观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状况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需求,精神病患者提出的需求,能够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精神病患者讲明情况以求得理解,最好用婉转的讲话技巧说服之。尽量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心理,使他们体会到人们的关心、温暖而安心住院。 精神治疗-技巧: 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与患者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精神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精神病作为一种精神心理上的疾病,治疗的要点自然更要从心理治疗着手。关于精神病相关问题,精神病治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上的安抚,身边亲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的冷漠甚至歧视都会让精神病患者雪上加霜。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我们需要也应该去主动关怀那些精神病患者,用我们的温暖给他们送去康复的福音! 医学研究表明,精神病人的智商与正常人差别不大,有的还很高。只是发病的急性期受幻听、幻视、妄想等病态的影响,出现某些痴呆、不注重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等状况,也有的是在治疗或停药后就可以好转及消失。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但同时因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收入分配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规范、社会公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且日益突出,并由此产生了焦躁浮躁、公平正义感缺失、仇官仇富等相应的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寻求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方法和途径。 主题词: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心态 一、当前社会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

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古代社会也有社会问题,当然,许多内容与今天不一样。现在有当代的社会问题,未来,人类社会同样会有社会问题,只不过许多内容也会与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社会前进中新发生的,这些问题可归纳成五类:即社会规范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组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二、相对应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党和政府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中。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学习、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

社会焦虑自测量表

请认真阅读下面每个条目,并决定其陈述与你的相符。按下面的标准在相应的条目前面的横线上标出分数(1~5)。 1=本条目与我一点儿也不符; 2=本条目与我有一点儿相符; 3=本条目与我中等程度相符; 4=本条目与我非常相符; 5=本条目与我极其相符; ___(1)即使在非正式的聚会上,我也感到紧张。 ___(2)与一群不认识的人在一起,我感到不自在。 ___(3)与一位异性交谈时我通常会感到轻松。(R) ___(4)在必须同老师或上司谈话时,我感到紧张。 ___(5)聚会常使我感到焦虑不自在。 ___(6)与大多数人相比,在社交中我较少羞怯。(R) ___(7)与不太熟悉的同性交谈时,我常感到紧张。 ___(8)在求职面试时,我是会紧张的。 ___(9)我希望自己在社交时信心更足一些。 ___(10)在社交场合中,我很少会感到有什么焦虑。(R) ___(11)一般说来,我是个害羞的人。 ___(12)在与一位迷人的异性交谈时我会感到紧张。 ___(13)在给一位不太熟悉的人打电话时我会感到紧张。 ___(14)我在与权威人士谈话时感到紧张。 ___(15)即使处于一群和我相当不同的人群中,通常我仍感到轻松。(R) [计分规则] 将注有(R)标记的题反序评分(即5改为1,4改为2,2改为4,1改为5后再计算总分)。 [结果评价与解释]

总分范围为15~75分,焦虑程度与总分呈正比,大学生平均分为38.9,标准差为9.7。粗略地说,如果一位大学生的测验分数超过了60分,即可认为是患有社会交际焦虑症。此时,对他实施认知治疗,即解释和说理,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同时用验证保证的方法,使患者坚信某个事物对自己无害,建立自己的信心;最后辅以行为矫正的方法。要根治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症是可以的。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影响大学生焦虑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从焦虑中走出,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并且可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形成原因应对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感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心理越来越增加,它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于个人的行为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与研究这个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焦虑问题,探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

(一)适应困难。因生活和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这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大学生远离家乡和亲朋好友,异地求学读书,失去了父母亲友的直接呵护和疼爱,原来的依赖心理一下子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大学生还面临着一种对当地文化适应的问题,尤其是来自异地的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也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又一原因。学习内容上,老师课堂上讲的不多,课下自己要自学的内容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时间支配上,学校除了一天安排的几节课,其余时间有学生支配,而一直习惯与被老师安排的大学生,不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学习方法上,习惯于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并伴随各种紧张症状,尤其会出现特定的考试焦虑现象。 (二)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出现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事件,广州数千名大学生争抢卖猪肉工作事件等,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农村普遍出现了关于大学生卖猪肉的各种负面舆论,造成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如“读大学没用”等舆论。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父母。这种焦虑普遍存在大学生的心里。而舆论导向过多、过频的转向,甚至前后矛盾,则更使得大学生不知所措,增加其焦虑心理的发生。 (三)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关系失调是大学生心理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中,

浅谈中学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的产生和应对措施

浅谈中学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的产生和应对措施 东营市第一中学赵书田 心理健康在生理学上定义为:心理健康又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来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也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的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来实现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上还比较稚嫩,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往往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在突然的挫折和困难面前也容易心理失常,因此,作为我们教师要全面掌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各种心理问题,要加强教育的镇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心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焦虑在我校学生身上表现的比较普遍,其中大部分学生较轻微,持续时间也较短,这种轻微、短暂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然而也有很少的学生焦虑时间持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很敏感,他们入睡困难,易被惊醒,经常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心烦。这种心境不仅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若不及时疏导和诊治,容易演变成一种稳固的心理定势,久而久之就转变成为恐惧症等影响。 中学生焦虑这种心理主要源于学习压力,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1、学习成绩不好带来的压力,咨询时,有的同学说:“我想学好,但不知怎的,总是学不会,心理觉得很闷”。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不得法引起的,他们为不知如何学习而苦恼,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从而在心理上逐渐造成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对外界的评价非常敏感,缺乏自信,严重者情绪沮丧,出现轻生的思想,2、学习成绩好带来的心理压力,调查时,也有同学说:“我整天睡不着,总是怕自己的成绩会由好变差”。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竞争激烈,心理脆弱,总想保持学习成绩好的优势,不能承受考试失败的打击,因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3、考试及升学带来的压力,调查时,还有同学说:“越接近考试,我就越慌,慌什么?什么都慌!这种情况主要是升学压力过大,平时学习不扎实,临考恐惧而引起的情绪

社会心理学-焦虑心理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问题 文章摘要:当代社会,大学生不同程度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 以焦虑心理最为突出。焦虑心理作为一种消极情绪,往往会导致大学生一系列的 身心问题和行为问题,并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大学生 焦虑现象的分析,揭示造成当代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并从当代大学生产生焦 虑心理的根源出发,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焦虑心理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表现及影响 (一)焦虑心理的表现 当下社会,是一个大转型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面临巨大改革,巨大 进步的社会。而进步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行业各个 而大学生是最敏锐的感受到层次的人都需要适应转型时期的各种紧张性刺激。 【1】 这种时代信息的社会群体,正是由于这样的不确定性,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较于 常人更大的心理压力,更易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焦虑心理主要体现在学习、工 作以及恋爱生活中出现紧张、厌烦、恐惧、焦躁等心理现象。 (二)焦虑心理的影响 焦虑是个体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危险出现而自觉难 以应付时,由紧张、焦虑、烦恼、恐惧、焦急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适度的焦虑在一般生活场景中具有积极意义,而持续严重的焦虑会导致机体【2】 免疫机能下降,内分泌调节紊乱,从而损害身心健康。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代 大学生心理情绪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焦虑心理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 响是巨大的。现实迫切的要求我们了解大学生心理现状和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原 因来及时有效地缓解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大学生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成熟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个体人格特质等身心方面的因素对当 代学生焦虑心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家庭、学校以及其他的外在社会因素对 焦虑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值得我们关注! (一)社会大环境影响

焦虑与抑郁的区别

1、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症状,但是焦虑可与抑郁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 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2、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3、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4、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 2、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分为于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与急性焦虑(阵发性焦虑) 急性焦虑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恐怖症,与广场恐惧症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

当你遇到焦虑烦躁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当你遇到焦虑烦躁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候,遇见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或者是说不愿意去面对问题,一旦遇见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人都会有焦虑的情绪。我们不可能不遇见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在遇见问题的时候不那么焦虑,那么如何在问题中保持让自己不焦虑呢? 首先我们都应该知道的是,焦虑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里产生的;它也有可能是来此外界的某种因素导致我们内心对他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抵触情绪,一旦这个抵触情绪和外界的事物发生矛盾,我们就会产生一种焦虑,不安,不快乐,烦躁的情绪! 我们知道了焦虑的情绪是有我们自己的心里产生的,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去解决或者是预防它的产生呢? 因为焦虑是自己心里不安和外界的某种情绪因为矛盾产生的,首先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里情绪,让自己的心里做到平静淡容,当遇到外界的某种与内心不和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的去抵触它,试着让自己的内心和它交流;如果你还是无法与此和谐相处,那么尽可能的避开它,总之不要让自己的内心和他产生矛盾,让自己变得焦虑和不安! 当人产生焦虑和不安或者是烦躁的时候,做事情就会产生极端,偏移自己原来的所想和计划!一旦自己恢复了情绪之后就会疑问“为什么我会在那个情况下,做出这个样子的反应?那个人是我么?……” 生活中之后为焦虑不安、烦躁之后做出的事情后悔的人有不少!他们都是知道这个样子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自己还是要去这样做呢?很多人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的去寻找答案,然不知的是,当他带着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又一次的陷入到了焦虑情绪中去,很容易再一次的重蹈覆辙! 为不让自己一而再的犯下不该犯的错误,就不要让自己被焦虑的情绪控制,请你随时的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去接受外界中的种种不安和矛盾,后来你会发现,原来泰然的和外界矛盾相处是这么快乐的事情! 商场中的事情也是一样的,不要让自己被焦虑的情绪所感染,常常使自己保持一颗平静泰然的心! 北京博语翻译公司作为语言翻译服务的文化公司. 北京博语翻译公司的员工深知这个问题,所以总是可以很好的把控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常常保持着一个平静淡然的心!总是和客户在交流中以微笑开始,以愉快结束! 祝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度过快乐的每一天!

为何大多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心态

为何大多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心态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确实让一部分人先摆脱了贫困带头富了起来,更让绝大多数普通百姓过上了吃饱穿暖的生活,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地飞速发展,却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多心怀不满的人,并且以易怒的性格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哪怕是芝麻绿豆大小的小事情,也可能引发出他们强烈的不满情绪,如果引导不及时,甚至还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群体事件而导致更多民众的愤怒。 曾几何时,中国人是以温良谦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忍不拔和富有忍耐精神而传承于世,可现在,别说是忍耐了,就连是传统美德都没有几个人认同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的是如何让自己尽快富起来,至于用什么手段却并没有进入道德规范的约束,从而出现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用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勇往直前精神,只认钱,不认理,当然,就更管不了道德观念和依法办事了。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确实也有一帮人在无法无天,而政府的软约束更是助长了这帮人的胆大妄为,假药泛滥、有毒食品横行、假冒伪劣被冠以“山寨”而堂而皇之坑害百姓,更有甚者,国家垄断企业带头拚命涨价,把整个社会国计民生的基础物价推高到了历史上的高位,被戏称为“涨价政府”。凡此种种,已经形成了当前老百姓被积压的越来越严重的民怨,形成了高暴发点的易怒性格。 为什么中国崛起了,国家强大了,可中国人在世界上反而越来越不被尊敬了呢?甚至是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呢? 为什么中国富裕了,国家有钱了,可中国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却没有感觉到国富民强的实惠呢?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太过贪婪吗? 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世界,他们担心自己的工作随时随地不保,他们担心自己赚得钱不够养家糊口,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上或是被高额学费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担心防不胜防或是稍有不慎就会吃到有毒食品,他们担心房价太高而居无定所,他们担心自己会老无所依……焦虑,焦虑,还是焦虑,这就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的根本原因,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感受到幸福的症结所在。

浅谈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浅谈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11-28T15:11:53.24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作者:杜向坤宫兰云[导读] 作为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之一,焦虑症患者疾病特点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表现出焦虑心境,并且此种疾病诸多伴随缓解倾向以及复发倾向[1]。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 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焦虑症护理工作期间,观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7年06月收治的62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焦虑症患者分组;对照组(31例):临床开展焦虑症护理工作期间,应用传统基础护理模式展开;观察组(31例):临床开展焦虑症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展开;最终就两组焦虑症患者的消极情绪得分情况以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焦虑症患者消极情绪得分情况对比,观察组焦虑症患 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焦虑症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合理选择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完成焦虑症患者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消极情绪得分情况改善以及睡眠质量改善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焦虑症患者的心理表现以及预后能力。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焦虑症;睡眠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during the nursing of anxiety disorder.Methods:62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gital parity method;the control group(31 cases):during the clinical care of anxiety disorder,the traditional basic nursing mode was applied;the observation group(31 cases):clinical anxiety disorder.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during the nursing work,and the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qu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anxiet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go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P < 0.05),and 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anxiet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P < 0.05).Conclusion:Rational selec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to complete the nursing work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can ensure the improvement of negative emotional score and sleep quality,so as to optimize the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anxiety disorder;sleep quality 作为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之一,焦虑症患者疾病特点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表现出焦虑心境,并且此种疾病诸多伴随缓解倾向以及复发倾向[1]。本次研究意在明确合理护理方法完成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并且将其睡眠质量加以改善,以此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7年06月收治的62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焦虑症患者分组;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1岁~61岁,平均年龄为(40.15±1.95)岁;观察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2岁~65岁,平均年龄为(40.29±1.96)岁;对两组焦虑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展开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临床开展焦虑症护理工作期间,应用传统基础护理模式展开;观察组:临床开展焦虑症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展开;对照组焦虑症患者主要就对其病症变化细致观察、对其生活情况加以指导干预以及按照医嘱完成疾病基础治疗等展开;观察组则分别从患者及其家属两方面开展护理工作: 1.2.1 将患者心理护理力度充分加强 护理人员需要保证在同焦虑症患者交流沟通期间,能够将掌握的心理疏导方法合理运用,从而获得针对性干预结果;就患者内心呈现出的不同心理状态加以了解,之后制定对应性心理干预方案并且有效实施。此外就焦虑症患者的家庭情况认真了解,就导致患者表现出焦虑情绪的具体原因加以分析,之后能够做到从根本研究焦虑症疾病的心理干预措施。此外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将焦虑症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显著提高,以确保对患者讲解的专业性以及详细性,以确保通过焦虑症疾病知识讲解,使得焦虑症患者的内心消极情绪得以减轻[2]。 1.2.2 将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力度充分加强 对于焦虑症患者自身在受到病情严重折磨的同时,患者家属同样受到严重精神折磨。对此,护理人员指导焦虑症患者家属除了对患者给予必要的鼓励以及支持之外,还需要对自身心理状态加以调节,从而确保将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信心显著增强。此外,要求患者家属需要将同焦虑症患者之间的交流力度以及沟通力度显著加强,使得患者能够从内心体会到亲人的支持以及鼓励,从而对于内心积极心态的保持加以显著促进,最终对于焦虑症疾病治疗加以显著性促进[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焦虑症患者的消极情绪表现以及睡眠质量表现展开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方法SPSS20.0对所有焦虑症患者护理结果展开分析,计量资料(睡眠质量状况等)组间比较以形式展开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 2、結果 2.1 消极情绪判断结果对比 同对照组焦虑症患者消极情绪得分情况对比,观察组焦虑症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

社会焦虑研究报告

篇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李新朝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3级教育学专业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社会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 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让人感到不安。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帮人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 二、摘要 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三、关键词社会焦虑、大学生四、调查对象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2013级教育学专业100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62人。五、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78份,回收率为78%,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100%。六、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问卷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为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社会焦虑量表。问卷由20道选择题组成,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七、数据分析与统计 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分析。八、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社会焦虑总体情况 表2焦虑得分平均分 1、由表1可知,焦虑得分在40-49和50-59这两个阶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5.7%。 2、由表2可知,焦虑得分平均分为51.8205。 3、分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 (二)大学生社会焦虑情况分析 表3性别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 表7独生子女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 表8性别和独生子女卡方检验分析: 1、由表3、表4、表6可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大于0.05,所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大学生的社会焦虑现象并无明显的关系。 2、由表5可知,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小于0.05,可见是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其社会焦虑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九、结论 社会焦虑特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 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这种社会性的焦虑往往直接由物质的原因而起,也突出地表现于物质生活,表现于担心自己及家庭物质生活的现状和前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社会焦虑情况不了解和解决,它将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对于这一现象的解决我认为我们的政府应:1、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应当是任何社会优先考虑的目标。政府应创造条件,让每一位社会劳动成员都能获得一份有稳定报酬的职

七种焦虑症表现

七种焦虑症表现 焦虑症表现: 既然造成焦虑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也就需要一种适当的方法来使其康复,焦虑症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内心的不良因素而引发,一般焦虑症患者常常伴有失眠多梦、头晕腹泻、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忧心烦躁等等现象,RSHWHO渡氧专项脑细胞修复工程,针对“脑细胞疲劳、失眠、焦虑”的,集合六个国家(法国、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的科研成果,锁定了影响脑疲劳、神经紧张、抑郁、焦虑、失眠的脑部核心要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对压力症状缓解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在安全性和起效时间等方面确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因此,重视加强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为了治疗焦虑症采取了很多办法,今天就来介绍从以下7个方面整合治疗干预。 生理方面的原因: 包括大脑或身体的生理机能失衡。这些原因包括: 1)浅呼吸; 2)2)肌肉紧张; 3)3)持续的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4)4)营养和饮食因素 情感方面: 抑制情绪——特别是抑制生气的情绪——可能是引起慢性焦虑和遭受惊恐发作的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恐慌的感觉只是沉浸于生气、沮丧、悲伤或绝望的表象。很多有焦虑症的人成长的家庭不鼓励表达自己的情绪。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能对确认自己当时的情绪怎样都感到有困难,更不要说表达这些情绪了。 RSHWHO渡氧提出了脑营养平衡学说: 从所周知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针对失眠、焦虑等有效果,为什么直接补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1、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相对平衡,必需符合人体的营养平衡需求,不可忽视的是不同人种,用量也会不同。比如褪黑素,很多国家用量是中国规范用量的N倍,而褪黑素过量反而会引发抑郁、焦虑,影响性功能。再比如多巴胺过量相当于吸食能上瘾的违禁品。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范文一: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摘要 近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 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当前影响我国大学生焦虑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从焦虑中走出,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并且可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主要从焦虑的理论、性质、分类、成因、应对方式等方面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并就大学生的焦虑成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对相关的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解决大学生焦虑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焦虑心理; 形成原因; 应对方式 1. 引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现代化,在高度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中,人际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感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anxiety)的心理越来越增加,它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于个人的行为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与研究这个问题。 焦虑对个人的人格发展至为重要,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

负性的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 [3]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界对焦虑问题的研究极为重要,尤以临床心理学为然。最早研究焦虑问题的当推心理分析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分析的理论即受到心理学界尤其是精神医学的注意,使这个心理分析论的中心概念“焦虑”成为大家研究的主题,如“焦虑的意思与潜意识意义”、“焦虑的标准”、“焦虑发展的因素”、“焦虑的表面与内在的表现”等,而这些研究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了心理分析的理论。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前期,由于其生理的发展接近或达到成熟,这为其心理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伴随着生理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的发展滞后于其生理的发展,处于趋向成熟但又不成熟的阶段[3]。刘贤臣报 [4][5]道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范瑞泉、陈维清调查的检出率为16.6%,申小莹等的调查显示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18.2%[6]。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焦虑问题,探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焦虑症的调节方法

1 药物治疗: 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安全且有效,多数病人均可在短期内得到症状缓解。 2 支持性心理治疗: 经由倾听的方式让病人倾诉造成焦虑及身体症状的可能压力来源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及解释。 3 认知行为治疗: 透过对疾病及可能病因认知上的重建,让病人认识心理焦虑状态与身体症状的相关,并利用肌肉放松训练或生物迥馈等补助治疗,让病人学习如何利用自我暗示,或借机器的协助,降低肌肉紧张度等,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焦虑症治疗效果良好与否与个人性格、罹病时间长短、人际关系稳定度及环境压力程度等有关,家人在面对焦虑症病人时,应尽量体谅病人症状的不舒服,并予以适当的支持,且尽快协助病人就医。 浅谈焦虑 焦虑是种极普遍的情绪感受,是每个人由小到老都会有的经验。所以说,焦虑不一定就是不正常的反应,其实适当的焦虑不仅无须避免,反而可以促使个体表现得超出平常的水准。例如,人在紧张的状态下常可工作得更久,或在紧急实有跑得更快,力气更大的情形,俗话说「狗急跳墙」也是一例。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不是所有的焦虑表现都是病态的,也不是所有会焦虑的人(世上恐怕找不到一个丝毫不会焦虑的人)都是有焦虑疾患的。 焦虑的症状有轻、有重,也有形式不一样的表现,常见如颤抖、肌肉紧绷、 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易受惊吓、烦躁、心悸、胸闷、冒冷汗、口干、头晕,严重的甚至强烈到以为自己要死掉或失控,像恐慌发作即是。一般说来病态焦虑的特点如下: 一、焦虑表现程度(强度、长度)超过情境刺激的程度许多; 二、焦虑的程度达到明显影响个体的生活、社交、工作、人际等功能。

有了病态的焦虑便需要接受专业的评估,接受必要的协助或治疗。常见的焦虑疾患有:恐慌症、强迫性精神官能症、畏惧症(如社交畏惧症)、泛焦虑症、创伤后压力症等。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方法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 一、药物治疗 有些人认为药物治疗能帮助心情放松及调适生活压力,日前主要的抗焦虑药物有苯二氮昱类,包括劳拉西泮、安定、阿普唑仓和氯硝西泮。缺点为有时可导致困倦、易激、头晕和依赖。虽然如此,近些年来它们已广泛取代了巴比妥酸盐。巴比妥酸盐不仅明确有成瘾的危险,而月。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是一个威胁。另一类抗焦虑药是J螺环酮,其副作用比苯二氮曼类小,但肝肾疾患者禁用。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在使用前应向医生咨询。 二、物理治疗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最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疗效快、无副作用和依赖性等特点,该疗法通过美国FDA认证、欧洲CE认证和中国药监局认证。它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症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焦虑症的治疗。 三、营养与饮食疗法 经常焦虑的人很难放松心情,但这种情绪又必须纾解。此时适当的饮食就显得极重要。由焦虑引起的疾病,通常源自营养不足,因为此时身体无法正常地处理营养素。下面是一些重要的营养补充物质,你可以适当加以选择服用。补充营养素:维生素B群、钙、镁、维生素c含生物类黄酮、维生素A、钾、卵磷脂等。保健药膳:玫瑰花烤羊心、枣麦粥、天然草药等。 四、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推荐用于特殊的恐惧症如飞行恐惧、舞台恐惧或考试和体育竞赛恐惧症。对广泛性焦虑症亦有帮助。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进行催眠,催眠师仅仅是教你如何运用技巧以达到最佳效果。与生物反馈疗法合作常可加强催眠疗法的作用。 五、多运动 运动及休息非常重要!你将惊讶它们带来的效果。作运动可消除烦恼及控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一来,它能消耗一些紧张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二来,它让肌肉疲劳,也就是让肌肉放松。你可以跑步、走路、打球等等。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益,但要能定时定量。十天牛个月才运动一次,是不会有效果的。 六、按摩

得了焦虑症怎么办

当五月天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响起来的时候,有多少人产生了共鸣。仿佛觉得这首歌唱的就是自己,“我不是真正的快乐,我的笑只是我的保护色”,有多少人是在假装快乐而掩盖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又有多少人把自己的焦躁不安时时挂在脸上?那你真的知道你是为什么而焦虑么? 在生活中所见的焦虑的人大多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四肢不全,或身患重疾的人,而更多的是四肢健全能身体力行的生活还算可以的年轻和中年人。其实,只要我们正确的去面对,以及采取沈阳脑康中医院的一些方法可以缓解,至少适当的缓解焦虑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1、正确的面对工作中产生的焦虑情绪。工作的难度、工作的长期性、工作的状态、工作当中的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等都可以让我们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现象,每个人在工作当中都会有产生焦虑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而不要觉得只有自己才会有这种情绪,去逃避甚至厌恶焦虑。 2、找到焦虑情绪产生的根源。举例,如果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就让自己放松下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做;如果是因为和同事的人际关系不好,就去分析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好,是自己的原因还是比人的原因,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3、多和领导、同事、朋友、家人沟通。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心事和难事与他人诉说就是一种情感的倾诉,同时,把自己的困难与他人进行交谈,还可以得到他人的指点,很多时候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对待工作和同事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态。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工作中的一点小事情,而独自生气,也许你的领导和同事觉得并没有什么,但是你自己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工作中最怕的就是玻璃心。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应该要学会培养一种包容、大度的情怀,多从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同事还是不理解,可以相互沟通和探讨。 5、关系和爱护自己是消除职场焦虑的一剂良药。感到焦虑要么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被忽视了,要么是因为自己的表现不够让自己满意,如果在工作中,可以多给自己一些关爱和鼓励,如完成一项工作时请自己看场电影,晋升之后给自己一场心灵旅行等,都是让自己活得职场满足感的有效方法,当你能从工作当中感到更多的温暖和爱的时候,焦虑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而纵观整个焦虑的人,更多的却是在慢慢变老的纠结中去,害怕于老了的自己不能工作,害怕老了的时候再也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害怕最后不能安心的离去。所以害怕变老才是我们真正焦虑的原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