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的第一节第一课时,放在全等三角形之后,等腰三角形之前。本节展示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轴对称现象,也探索一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轴对称现象背后的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归纳类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好本节内容还具有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价值,以及促进审美意识的发展。教材内容编排先通过观察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再通过动手操作,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概念,最后进行练习巩固深化。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力目标:经历丰富材料的学习过程,发展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等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审美观。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的有关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丰富对轴对称的体验和理解。

二、说教法

1.观察法:通过欣赏各种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主动地学习.2. 引导发现法: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

图形关于轴对称的概念.

3. 活动法:通过学生动手画、折、剪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启发调动全

部心理活动,使情感、意志、兴趣、动机趋于积极化,使学生知识

与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4. 动态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更直观,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本节课学法指导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设疑—操作—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课件内容:

⑴播放拍摄生活中的有关轴对称的建筑、日用品、动植物、交通设施等。

⑵有关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含课本中本节内容的图片等)。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片、采集和寻找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实例,并拍成相

片或拿着实物进课堂。

五、说教学流程

㈠图片欣赏,交流体会

利用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我们所欣赏的这些图形美不美呢?它们美在哪?从而引入课题。

㈡图形交流,探究讨论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有关轴对称的图片及实物进行交流,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老师从中抽出几个样品,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图形的特点。(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㈢动手操作,形成概念

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报上让大家欣赏。(在欢乐的音乐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报上,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㈣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让学生分别把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剪下来,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看有几条对称轴,并说明对称轴通常是指的是直线。例如: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通过圆心的直线而不是直径。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中线所在的直线。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㈤观察思考,继续延伸

1、利用课件展示课本P119图14、1-3,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否与右边图形重合。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9-P120,归纳出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概念。

2、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课本P120的思考题,然后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㈥游戏练习,发展思维

1、游戏: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设计出一个轴对称的图形。(这样的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医生帮我们检查视力时,应用了物理学中的平面镜成像原理,让被检查人通过对面的镜子观察自己上方一张视力表,若需测被检查人对5米距离的视力时,视力表和镜子的距离应是多少米?画出有关的图形。

(把数学的学习与生活问题和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数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㈦对比学习,突破难点

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㈧小结与作业(略)

㈨板书设计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

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区别①轴对称图形:针对一个图形

②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涉及两个图形

六.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始终体现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通过收集图案,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概念,并运用到实际问题情境中,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在解决问题时,既要动手又要动脑,特别是要把掌握的基础知识转化成能力,明确试题要考察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考试形式,避免把数学课上成美术欣赏课。

2.课堂评价要体现激励性。比如:学生设计一把铁锹,可以赞赏他的实用性;设计米老鼠,表扬他生动、有趣;还可以用“你很会联想,但别忘了条件”或“你很有创新意识,只是没按题意设计”等语言鼓励学生并帮他完善。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学习热情。

七、设计说明:

1、第一个环节在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和谐的同时,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和标志展示出来。通过广泛存在的现象,对形形色色的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分析,逐步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同时,认识描述图形的形状和位置。

2、概念的形成在经历一系列过程后,尝试归纳,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概念,让学生经历“实物——概括——应用”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要求。

3、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对称轴的方向也不仅仅是垂直的,也可能水平或倾斜的。

4、讨论、比较便于进一步理解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突破教学难点,小组讨论的形式旨在改变学习方式,发挥最佳学习效果。

5、作业从知识性、趣味性出发,补充的素材是一般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初中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梯形》优秀说课稿范例_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梯形》优秀说课稿范例_说课稿 “梯形”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孙晋芝,来自枣庄市峄城区坛山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梯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梯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梯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再次将学生带入梯形的殿堂,进一步探究梯形的相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解决梯形问题的策略,是四边形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了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⑴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经历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等腰梯形性质的过程.⑴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⑴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梯形有关计算和推理中的常用策略.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只剪一刀,保证留下的纸片是是四边形,那么留下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我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搜集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容易发现,当所剪的边与相对的边平行时,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那么不平行时,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呢?由此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刚刚研究过的的平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既复习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加强对比,顺利过渡到梯形的研究.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探究一、梯形的相关概念 由剪纸的体验,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相关概念.强调:上下底的区分是根据长度,而不是根据其位置.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梯形的实例,学生的举例可能会拘泥于校园,教室,家里的物品,这时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墨西哥的金字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会馆的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梯形,感受梯形的美.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梯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加深学生学生对梯形高的意义的理解,我设计了“画一画”:在一张有平行线条的纸上作一个梯形ABCD,使AD⑴BC,并作出它的一条高.待学生画好后,分别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梯形高的作法,理解梯形高的意义以及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梯形,那么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异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加以强调.并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 1.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属于四边形的两个不同分支,探究二、特殊梯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菱形教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菱形教案 菱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3、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 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 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由平行四边形引入菱形1(1)(2)∠BAD=∠BCD,∠ABC=∠ADC; B(3)OA=OC,OB=OD. 2、菱形的引入 3、生活中的菱形举例: 门窗的窗格,美丽的中国结,伸缩的衣帽架等. 二、菱形的性质 1、问题引入: 从菱形的定义我们知道,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由于它的一组邻边相等,它是否具有平行四边形不 具有的特殊性质呢? 归纳: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1)量一量:验证菱形的性质1 (2)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发现菱形的对角线的特殊性质. (3)全班归纳: 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②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数学语言:∵ABCD是菱形 ∴AC⊥BD. ③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数学语言:(例)∵ABCD是菱形 ∴∠BAC=∠DAC.(4)证明菱形的性质 总结归纳: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而平行四边形通常只能被分成两对全等的三角形.三、菱形性质的应用举例 例:如图,菱形花坛ABCD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 课堂练习 1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边平行C.对角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 2、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是. 3、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8,则其周长是,面积是. 4、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CE=CF.求证: ∠AEF=∠AFE. 课堂小结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是人教版第19章第1节第一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是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必备知识,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本课主要探究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这一性质.我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来激发兴趣;对例题进行改编,融问题与兴趣于一体,来应用数学;设置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感受数学.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 难点:理解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并能掌握应用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合情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 % 1、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二个师生双边活动:①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②导——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2、八年级学生几何学习正处在试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阶段,对于严密的推理论证,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反思评价”的课堂活动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

八年级数学菱形经典题

八年级数学菱形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2?长沙)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DC交BC于点E,AD=6cm,则OE的长为() A. 6 cm B.4cm C.3cm D.2cm 2.(2010?襄阳)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A. 3 :1 B.4:1 C.5:1 D.6:1 3.(2010?宜昌)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7.5 .D C.A. 1 5 B 4.(2010?陕西)若一个菱形的边长为2,则这个菱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为() A. 1 6 B.8 C. 4 D.1

sinA=,,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有⊥AB,垂足为E兰州)如图所示,菱形(2010?ABCD的周长 为20cm,DE5.() 2BD=2cm.;④②BE=1cm;③菱形的面积为15cm ①DE=3cm; B.24个个3 个C.个D.A.1 ,、、EFAF的中点,连接分别是,B=60菏泽)如图,菱形.6(2010?ABCD中,∠°,AB=2cmE、 FBC、CDAE )△则AEF的周长为 ( cm 3 C B .A ...Dcm 4cm 3cm 2. 7.(2010?北京)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 A. 2 4 B.20 C.10 D. 5 2,则菱形的边长为()2倍,且它的面积是16cm 8.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是另一条对角线的

DC..B..Acm 22cm 4cm 4cm 9.下列性质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是() A.轴对称图形B.邻角互补C.对角线平分对角D.对角相等 10.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 .D C.A.1 B.2 二.解答题(共6小题) 11.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4,且AB=AC,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的长度,得到△EFA. (1)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BEC=15°,求AC的 长. 1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 (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2)若CE=4,∠BCF=120°,求菱形BCFE的面 积.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 现代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交流等各种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所以,学生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下面我将以此理念为指导,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向各位专家说明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想,恳请各位专家指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数学八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知识,在学习上述知识的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而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对已学习过的等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这部分知识,在历年的各地市中考中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另外,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这一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所以这节课在教材中占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探究归纳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自制力差、课堂上常走神、注意力易发散,可同时也充满着精力,他们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希望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想法设法引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以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理解会用 2、通过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品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体现这一课改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分“问题——思考——交流——总结”四个环节进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交流、探究,一切结论都由学生在观察猜想、探索验证、归纳总结后自己得出,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整册

11.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五、说教法 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要做到教法与指导学习的学法有机统一。学生用学具操作体会,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1、看听结合,形成表象。看教师演示,听教师讲解,形成表象。 2、手脑结合,自主探究,学生为主体,充分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体会全等三角形。 六、教学用具: 剪刀,直尺,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去发现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直观感知全等形的概念。再让学生思考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全等形。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上一个三角形,再把两张纸小心的重叠在一起,并固定,然后小心地用剪刀剪出两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菱形 学习目标 1.掌握菱形的概念. 2.理解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 3.能利用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学法指导 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对照起来学习,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基础知识讲解 1.菱形的定义 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或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由菱形的定义可知,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定义包含两个条件,①是平行四边形,②邻边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菱形的性质 (1)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而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④菱形的对角线分菱形为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3.菱形的识别方法 菱形的识别方法,除用定义来识别外,还有其它的识别方法,用定义来识别是最基本的识别方法. 其它的识别方法有①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为菱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也是菱形,运用这个识别方法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对角线互相垂直,二是平行四边形. 4.菱形的面积计算 由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得出,菱形的面积=4×S Rt △. 设对角线长分别为a ,b .则菱形的面积=4×21×(22b a )=2 1ab ,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5.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的作用 利用它们可以证明线段相等、垂直、平分、平行等关系.证明角相等,平分等关系,证明一个四边形为菱形和进行有关的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识别方法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灵活地解答一些问题. 易错误区分析 运用菱形的定义时易忽略,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中的平行四边形这个条件.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一教学设计

18.2.2菱形(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并能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菱形定义及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菱形性质的活动中, 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菱形性质及应用 难点:菱形的性质的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 2、什么是矩形?它有哪些性质? 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有怎样的性质呢? (二)、新知探究 活动1:操作感知、认识菱形

1、动手操作:拿出平行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改变边的长度,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在这变化过程中,哪些关系没变?哪些关系变了?能得到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2、请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发现,请学生们尝试定义菱形。 小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强调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 3、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看到的菱形吗? 学生回答。 设计思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

作印象较深刻,通过动态地展示引入菱形的定义,使学生们了解数学、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活动2:菱形性质的探究 1、师生互动: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 2 (1)、观察得到的菱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小结: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用你喜欢的方式探究图中有哪些线段或角相等?请结合探究猜想菱形的性质。 D CA B(3)、合作学习:交流(2)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概括归纳。 2、小结: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设计思路、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3、辨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通过数学的教学使学生在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节内容不等式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 教法与学法: 1教学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2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3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 4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将用一个公园买门票如何才划算的例子导入课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团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 (此处学生是很容易得出买30张门票需要4X30=120(元)买27张门票需要5X27=135(元)由于120〈135所以买30张门票比买27张还要划算由此建立了一个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式)

初中数学说课稿大全

篇一: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19)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于本节课。我将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19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判断,对此本节课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 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掌握 2)探索,由此发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 观)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 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 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 习毅力等)。 <总之,我这节课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针对这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 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从整体课堂来看,我们这节课很关注学生的发展,古人说:“学贵有方” 三、说学法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明白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思维进行教学。

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汇总

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汇总 篇一:经典初中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9)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于本节课。我将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19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判断,对此本节课的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掌握 2)探索,由此发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总之,我这节课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针对这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初二数学 菱形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 菱形 专项训练(附答案) 1.把菱形ABCD 沿对角线AC 的方向移动到菱形A ′B ′C ′D ′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的四边形A ′ FCE 是( ) A B C D E A ′ B ′ C ′ D ′ F A .正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不确定 2.如图,菱形ABCD 中,∠B =60°,AB =2,E 、F 分别是B C .CD 的中点,连接AE 、EF 、AF ,则△ AEF 的周长为( ) A . 32 B . 33 C . 34 D . 3 A D F E B 3.已知菱形的周长为96㎝,两个邻角的比是1︰2,这个菱形的较短对角线的长是( ) A .21㎝ B .22㎝ C .23㎝ D .24㎝ 4.若菱形周长为52cm ,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 ,则其面积为( ) A .240 cm 2 B .120 cm 2 C .60 cm 2 D .30 cm 2 5.如图,下列条件之一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的为( ) ①AC BD ⊥ ②90BAD ∠=o ③AB BC = ④AC BD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6.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DE 沿线段DE 翻折,使点A 落在边BC 上,记为A '.若四边形ADA E '是菱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E 是△ABC 的中位线 B .AA '是B C 边上的中线 C .AA '是BC 边上的高 D .AA '是△ABC 的角平分线 A B D E A ' 7.如图,将一个长为10cm ,宽为8cm 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后,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再打开,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 ) A .2 10cm B .2 20cm C .2 40cm D .2 80cm A B D 8.若菱形的边长为1cm ,其中一内角为60°,则它的面积为 ( ) A . 22 B 2 C .22cm D .2 9.一个菱形两条对角线之比为 1︰2,一条较短的对角线长为4cm ,那么菱形的边长为( ) A .2cm B . 4cm C .(2+ D . A B C D

《平均数》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3篇)

《平均数》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3 篇) 《平均数》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时。 2、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3、教学重、难点: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

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定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说教法: 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 孙玉涵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孙玉涵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菱形(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菱形(提高) 【学习目标】 1. 理解菱形的概念. 2. 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要点梳理】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B=∠EAF=60°,∠BAE =18°.求∠CEF的度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初中数学八年级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八年级优秀说课稿篇一: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中学数学优秀说课稿汇总 说课稿一:《分式方程的解法》 说课稿二:《数据的分析》 说课稿三:《反比例函数》(一) 说课稿四:《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说课稿五:《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说课稿六:《平行四边形》 说课稿七:《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说课稿八:《乘除法》 说课稿九:《矩形》 说课稿十:《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说课稿十一:《分式的意义》(一) 说课稿十二:《分式的意义》(二) 说课稿十三:《平行四边的判定》 说课稿十四:《形的判定》(菱形) 说课稿十五:《反比例函数》(二) 《分式方程解法》 【这一篇教案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教案。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常常会抽到这一章节

课题,因为它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难点,所以在试讲说说课中也常做考试内容,也是面试中的必须要准备的专业知识】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7.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8.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