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友林教授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经验_邱新萍

李友林教授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经验_邱新萍

李友林教授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经验_邱新萍
李友林教授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经验_邱新萍

172

第13卷 第6期 2011 年 6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6 Jun .,2011

李友林教授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邱新萍1,李友林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北京 100029)

摘 要:李友林教授在治疗小儿咳嗽时,注重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明确病因病机,用药宜辛、温、润、酸,善

于观察小儿分泌物,抓主症,辨证用药治疗,往往疗效俱佳。

关键词:李友林;小儿咳嗽;中医药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6- 0172- 02

收稿日期:2010-12-12作者简介:邱新萍(1977-),女,新疆人,主治中医师,200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肺系疾病、慢性咳喘。通讯作者:李友林(1961-),男,山东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慢性咳喘。

咳嗽是儿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

病,以冬春两季发病率最高。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固表御邪功能尚弱,加之冷暖不知自调,故易为外邪所犯,导致感冒、咳嗽等肺系疾病。

李友林教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中日友好医院长期从事中医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临证经验丰富,尤其治疗小儿咳嗽疗

效突出。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左右,获益颇多,现仅将李师应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的思路及经验介绍如下。

1 注重小儿体质特点是基础

李师认为,治疗小儿咳嗽,最重要是了解小儿的体质特点。我国最早的儿科学专著《颅囟经》提Professor LI You-lin Experi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ildren Cough

QIU Xin-ping 1,

LI You-lin 2(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 China-Japanese Friendship Hospital, Key Laboratory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LI Yo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cough in children,focusing on children with juvenile physica characteristics of Yin Yang Zhi,a clear pathogenesis,treatment should be acrid,warm,moist,acid secetion in children good at observing,grasping the main disease,dianosis and prescription of treatment,often efficacy and tase.

Key words:professor LI You-lin;children coug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xperience 气受损,气虚益甚,卫阳不固,腠理疏松,以致阳不敛阴,阴津外泄而为自汗。动则耗气,故自汗益甚。颈项背为督脉及足太阳经循行之处,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肾为阳气之根,肾阳不足,则此两条经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功能障碍,在本病表现为颈项背汗出明显。中气不足,气虚则推动无力,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中虚气陷,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荣于头面,清窍失养则见头晕,肌肤失荣则面色少华;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故见大便难。肾为阳气之根,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则见畏寒。《灵枢》谓“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气虚亦可导致卫气失于温煦功能而见畏寒。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见腰

痠。舌淡,

苔薄白,脉沉弱无力均为中气不足兼肾虚之征。《傅青主女科·产后编》言:“妇人产后多汗,当健脾以敛水液之精,益荣卫以嘘血归源,灌注四肢,不使妄行。” 明代薛己则主张采用补血兼益阳气之法治疗产后汗证。导师借鉴古人经验,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认为该患属于中气不足、卫阳不固兼肾

虚所致之产后自汗,宜治以补中益气兼以补肾之法,予补中益气汤加味。方中黄芪性甘温,入脾肺经,能补中气、固表气而为君。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和中,龙骨、牡蛎、山茱萸收敛固涩止汗,标本同治共为臣。产后伤血,营血亏虚,佐熟地、枸杞子以补肾填精养血;又因产后多瘀,佐当归、鸡血藤、红花以补血活血;患者肾阳不足,佐菟丝子、淫羊藿、鹿角霜、肉苁蓉以温肾助阳,鼓舞全身气血运行。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柴胡、升麻、川芎引清阳之气上行,共为佐使。诸药配伍,可使气益表固,脾健肾充,则汗出自愈,诸症皆除。

3 结 语

陈莹教授妇产科临床经验丰富,善用经方而不拘泥,见解独到,在治疗疾病中密切注意到气血、阴阳、脏腑之间的关系,互兼调治,使气血通调,阴阳平衡,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 1 ] 李冀.方剂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70.[ 2 ] 刘敏如.中医妇产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75.

13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出小儿乃纯阳之体,说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小儿秉受于父母且未受外邪、内伤侵扰的一种原始状态,并非指小儿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同时,小儿又为稚阴稚阳之体,如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就有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论述,提示小儿各种生理功能幼稚和不完善、机体发育尚未成熟、脏腑娇嫩的生理特性。《医学三字经》曰:“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

由于小儿抗病力弱,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容易发病。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深入研究,以调整体质和恢复健康为中心的体质治疗学将得到充分发展,为现代小儿临床疑难病证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1]。

李师常告诫,临证不能只注重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须及时了解患儿体质对疾病影响,再依其体质特征选方,如脾肺气虚者,宜补益脾肺,再依其体质特征选方,培土生金;肺肾阴虚者,宜滋补肺肾,滋水润金;肺胃壅热者,宜肺胃双清;肝旺迫肺者,宜清肝肃肺。

2 明确病因病机是关键

李师认为,引起小儿咳嗽的病因,以外感、食积二者最为多见。明代医家万全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五脏症治总论》中指出,小儿“肺常不足”,寒热不能自调,卫外机能未固,外感每易由表及里,侵袭肺系,若病机以肺气失宣为主,就会表现出恶寒发热、汗闭肤干、鼻塞等症,以肺气失降为主,则以咳嗽、气喘、呼吸不畅等症状为主。另一方面,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脾常不足”,而生长发育旺盛,所需水谷精气较成人更为迫切,加之饮食不知自节,故极易出现食积,从而成为小儿咳嗽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故《活幼口议·小儿常安》中有“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之说。

此外,由于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物质基础薄弱,易出现阴、阳相对不足的状态,如《脾胃论》曰:“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易产生内热,一旦患病,进展迅速,正如吴鞠通《解儿难》中所云:“小儿肢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耐三气发泄,邪之来势如奔马,其传变亦如掣电。”说明小儿发病速度之快和传变之险。所以,治疗可加减清内热,健脾消积的药物。内热日久,伤阴耗气,可有气阴两虚的表现,治疗可加益气养阴药,如生脉散。

3 用药宜辛、温、润、酸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邪侵肺,就会表现出以咳嗽为主的各种各样的肺病症状,且小儿阳常有余,患病表现为热证、实证居多,小儿肺气不宣,不仅本身可以发生咳嗽,同时还容易引起肝胆火旺、脾胃蕴热。小儿咳嗽的治疗在《幼科发挥》谓:“治法有三,有发汗者,有泻下者,有清补者。”李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治疗小儿咳嗽,用药宜辛、温、润、酸。肺属上焦,主气,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治肺病基本选方用药,一方面宜性轻且量小、味宜辛而忌重浊,如荆芥、淡豆豉、桑叶、苏叶、薄荷之属;如咳嗽寒热偏向不显者,可予辛平之药轻宣肺气,桔梗、白前、前胡、枇杷叶等,寒邪重者则当辛散宣通、温开肺气,“形寒饮冷则伤肺”,故以“温药和之”,如苏叶、荆芥、苏子、半夏、陈皮等药物;若属外寒内热,肺气不利,又当温清宣肃并施。多用苦辛温开肺气,或苦甘辛平降肺气,或用微辛而酸以敛肺气,常用药有连翘、牛蒡子、桔梗、杏仁、苏子、白前、前胡、五味子、乌梅。

4 抓主症 辨证化裁

李师认为,治疗小儿咳嗽,针对患儿临床表现,抓主症,辨证化裁,往往治疗立竿见影。如伴痰证,临床可见咳嗽,咳痰,可选用半夏、莱菔子、浙贝、瓜蒌皮等药;治湿证可选用藿香、佩兰、苍术、茯苓、扁豆、薏苡仁、六一散化湿、燥湿、健脾、渗湿、利湿之药;若伴有食积化热之状,临证可见有腹胀、纳呆、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苔厚腻、脉滑数等。可酌加消食化积、顺腑气药,如莱菔子、鸡内金、炒谷芽、焦三仙、川厚朴、青皮、炒枳壳、枳实、木香等药;如大便秘结者,可配伍火麻仁、牛蒡子、决明子等润肠之品;如小儿阵发性咽部或喉头作痒而咳,不痒则不咳,李师常于基础方中加入射干、牛蒡子、薄荷、蝉衣、僵蚕之类药;若慢性咳嗽患儿伴有鼻塞、流涕、鼻后滴流感或异物感,多考虑鼻源性,李师常选白芷、细辛、蔓荆子、苍耳子等药;若肺气虚者多表现为咳声低弱无力,咳痰清稀色白,畏风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弱。宜补肺固卫、疏风化痰。治以基础方加黄芪、五味子、白术、防风等;肺阴虚者表现为干咳或痰少而黏,夜间加重,基础方加黄精、玉竹、麦冬滋养肺阴。总之,治疗小儿咳嗽,要抓主症,辨证化裁,方能取效。

5 注意辨小儿分泌物

清代·夏禹铸《幼科铁镜·望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中云:“小儿科,惟以望为主。”李教授亦常告诫学生辨证小儿咳嗽尤注重观察小儿的鼻涕、目眵、小便、大便的情况,小儿咳嗽伴流清涕,小便不黄,大便不臭,说明咳嗽属表寒证,治疗除止咳药外,选择配伍一些解表散寒药物;若鼻流浊涕,色黄,质稠,有目眵,小便黄,大便夹有宿食且恶臭,几天一行,说明小儿体内积热。治疗要选择配伍一些清内热、化食积的药物。

6 平素注重小儿调摄

李师在临床上诊治小儿咳嗽时,非常注重小儿调摄,常常不厌其烦的给患儿家长讲解平时应注意小儿的调摄事宜。李师认为,小儿呼吸道弱,易受外邪刺激,且小儿活动量大,易水分不足,平时调护多饮水,以1~2L为宜(含饮食中水分);在饮食上,少食煎炒烹炸食物及膨化食品,此类食物易引起小儿内热,导致肺气失宣,发生咳嗽;期间忌生冷、冰镇以及碳酸饮料。此外,小儿应保持大便通畅,否则内热积滞,肺失宣降而咳嗽;秋冬、冬春换季时节注意小儿保暖,及时加衣被预防感冒;此外,患儿平时还应多做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治结合,以达到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

在临床上,李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小儿咳嗽,抓主症,明机理,灵活用药,药量少而精,用量大多不超过10g,但是经李师之妙手,患儿病情多数在几天内痊愈,且不服用抗生素,有效避免了滥用抗生素的二重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求诊的家长甚多,疗效颇丰。◆

参考文献

[ 1 ] 鄂艳,盛丽先,余勤. 小儿体质中医现代研究[ J ] .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21 ( 2 ):4.

173

儿科简答和病例分析题

儿科简答和病例分析题

————————————————————————————————作者:————————————————————————————————日期:

保健喂养 简答题 1.新生儿有那些遗传代谢缺陷病应早期筛查并及时处理? 答: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6-PD缺乏症。 2.牛奶有何缺点? 答:含酪蛋白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少,乳糖少,易受细菌污染。 3.什么叫初乳、过渡乳、成熟乳? 答:产后4-5天以内乳汁为初乳,5-14天为过渡乳,14天以后的乳汁为成熟乳。 4.哪些情况乳母应禁忌给婴儿哺乳? 答:母亲感染HIV、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心功能不全等应停止哺乳,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禁忌症,肺结核无临床症状可哺乳。 5.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粘膜上皮细胞完整性、形成视网膜内视紫质及视紫蓝质、适应暗视力、促进免疫功能。 川崎病、紫癜 简答题 1、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 答: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始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一)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甚

或有肌痉挛或癫痫小发作,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BH4缺乏型PKU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较严重:常见肌张力减低,嗜睡和惊厥,智能落后明显;如不经治疗,常在幼儿期死亡。 (二)外貌患儿在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三)其他呕吐和皮肤湿疹常见;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2、大剂量丙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机理是:答:封闭巨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抑制血浆中的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集合,从而使血小板免于被巨噬细胞吞噬,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使血小板抗体减少。 3.叙述伊文斯综合征 答:又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无明显诱因,继发性常激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药物等。 4、川崎病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1、持续高热达5天以上。 2、双球结膜充血 3.口唇干裂潮红,可有杨梅舌。 4、手足硬肿,潮红,指端膜状脱屑,甲出现横沟。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5月第35卷第5期 Int J Trad Chin Med, May 2013, V ol. 35, No.5 ·479· 对于肛周脓肿却无益;另一种是肛周脓肿的手术时机选择不当。 3.2 熟悉肛周脓肿的症状、体征与特点:防止误诊,做好及时正确的治疗。肛周脓肿的诊断一旦确立,应采用相应方法尽早根治,若因特殊原因不能作根治术时也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防止病情恶化。 3.3 准确彻底地处理内口、保证引流通畅是治愈肛周脓肿的关键:肛周脓肿能否治愈不复发、不成为肛瘘,关键在于内口的处理是否彻底、引流是否通畅。如果内口处理好,杜绝感染物继续侵入,同时引流通畅,则必然治愈;否则容易复发或形成肛瘘。 3.4 既要根治脓肿,又要尽量减少损伤、保护肛门功能:①认真确定肛周脓肿的类型和所在位置,选择、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传统将肛周脓肿分为肛提肌上脓肿和肛提肌下脓肿。前者为高位、后者为低位,按理论上讲完全正确,且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单内口、单间隙者按挂线切开引流术治疗,单内口或多内口、多间隙脓肿按挂线多切口引流术处理,对于多处挂线者术中仅拉紧1处或两处,其他可放松留线待术后10~12 d后再紧线;若为单一内口高度不超过1.5 cm、无明显炎症者可作内口封闭切开引流术;多间隙脓肿应作多切口引流术,以保护括约肌。如此治疗不仅可使引流通畅、消除感染源,又可因挂线使慢性切割、组织修复同时进行,有效保护肛门的括约功能。或用内口封闭避免括约肌损伤,以避免严重的后遗症。②提倡微创,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徐主任根据微创、小切口、多切口和应用提脓化腐生肌药的原则,主张脓肿引流切口不用弧形切口,而用与肛门呈放射状的小切口,切口外缘与脓肿腔的外缘平齐即可;对于多间隙的半蹄铁型脓肿做2~3个小切口,对于蹄铁型脓肿做3~5个小切口,同一方位可分段作小切口;小切口配合中药煎汤熏洗以清热解毒排脓、活血化瘀,再用化腐生肌药提脓拔毒生肌。脓液多时脓腔内放置渴龙奔江丹药条引流。但孕妇不宜用丹药。如果感染已经局限可采用缝合内口引流的方法治疗,但不要关门留寇。③对婴幼儿的处理应提倡微创,避免损伤[6]。不论脓肿位置高低,均应采用挂线小切口引流或结合缝合的方法治疗,原则上不用化腐提脓的丹药。 3.5 仔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要对手术适应症、禁止症、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不可盲目手术。 参 考 文 献 [1]徐廷翰. 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1-45,69-73,96-98,241-243. [2]徐廷翰. 肛瘘的根治和功能保护.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3):40-45. [3]徐廷翰. 中国痔瘘诊疗学.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徐廷翰,吴佐周,毛红,等. 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报告.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1-149. [5]徐廷翰. 粘膜肌瓣下移封闭小切口药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操作要点和防止复发的技巧. 中华临床与实用医学杂 志,2009,6(12):29-31. [6]徐廷翰. 肛瘘的根治和肛门功能的保护.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1):53-56. (收稿日期:2013-02-18) (本文编辑:高荣慧)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德学慧 张明锐 李鸿涛 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3.05.040 作者单位:010020 呼和浩特,内蒙古中蒙医医院中医内分泌科(德学慧);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张明锐);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古籍研究室(李鸿涛) 通信作者:李鸿涛,Email:Newdream1013@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759427.html, 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1]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寒咳嗽;金绍文[2]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王素梅[3]治疗痰热咳嗽常用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杨之藻[4]常用半夏散合胃苓散治疗痰湿咳嗽。以上治疗小儿咳嗽均是分型论治,一证一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北京名医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作者:德学慧张明锐李鸿涛时间:2013-06-26 08:30:00 ?栏目关注:男科健康减肥老年人睡眠障碍女性不孕小儿急性支气管痔疮 ?包皮过长易早泄专家解答妇科病的防治肿瘤名医免费在线咨询女人身体三处绝不能“冻” 核心提示: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 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寒咳嗽;金绍文治疗小儿风热咳嗽; 王素梅治疗痰热咳嗽常用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杨之藻常用半夏散合胃苓散治疗痰湿咳嗽。以上治疗小儿咳嗽均是分型论治,一证一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北京名医王鹏飞,是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三代业医,其治儿科病,运用专方专药,疗效显著,被誉为“京城小儿王”。现将王老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病机及治法 小儿脾常不足,以致积热内蕴,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兼感外邪则易为病。首先,小儿脾常不足,易积热于胃,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加之小儿脏腑娇嫩,且肺为娇脏,易感外邪,致肺失肃降,气逆作咳,甚而作喘。其次,小儿肝常有余,时有“侮金”倾向;且肝主升,肺主降,在调节全身气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肺失清肃,气机失调,可影响及肝,肝失调达,疏泄不利,加重咳嗽;其三,在病理变化过程中,如燥热内盛,易风火相煽,肝风欲动,而有躁动、神昏、抽搐等症。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可移热于大肠;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的肃降。 基于以上小儿咳嗽肺胃蕴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认识,王老在治疗小儿咳嗽时内外兼顾,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维护着小儿稚阴稚阳的特点。故在治疗上应清肺解热,和中驱邪。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主张不宜用宣散解表、辛燥发汗之剂,以防过汗耗营,伤及正气,故多以护肺降逆、清化痰热之药为主。既不用经方之麻、桂,也不用时方之银翘、桑菊。用药主要在清肝平木、清肺胃之热时基础上注意调畅气机,有热痰要清化痰热,有热药清热,阴虚者,又不直接用滋阴药以防滋腻碍胃,而用酸甘化阴之品,兼敛肺、运脾,而且一证(症)一药,既抓住了小儿咳嗽的基本病机,又随证(症)施药,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而且,王老在治疗的过程中又时时兼顾脾胃;病情恢复期又着重调理脾胃。 2青寒退烧汤的组方及加减 青寒退烧汤药仅两位味:青黛3 g、寒水石9 g。青黛清肝平木,寒水石,性辛咸寒,归心胃肾经,善清脏腑之热且引热下行。肺热明显时加地骨皮,可专清肺热,因其有清热而不伤阴特点,加之发热患者有伤阴趋势,应用该药正可清虚热。有表证时加苏叶、藿香以解表和中,高热不退、嗜睡、烦躁时加钩藤、天竺黄;痰热时加瓜萎、竹茹;病程日久邪热久羁有伤阴时加白薇清虚热,加芦根、生地滋阴清热;咳嗽则加苏叶、杏仁宣降肺气以止咳,咳嗽重时加杏仁;久咳不愈,加北五味子、白果以敛肺气,以应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治疗泄泻验案赏析

第9卷第21期·总第125期 2011年11月·上半月刊6 按语:为了弘扬国医大师名医文化,学习国医大师高尚医德,传承国医大师临床技艺,特设此栏目。请广大作者参照本期文稿之模板撰写论文。凡此类论文,均将列入“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中统一管理,欢迎来稿! 本刊编辑部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治疗泄泻验案赏析※ 高尚社 关键词:郭子光;验案;泄泻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21.003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21-0006-02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出身于祖传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秉承家枝,熏得其真传。郭老勤求苦训,博采众方,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验识俱丰,在用中医药治疗疑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用中医药治疗泄泻方面匠心独运,疗效卓著。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对郭子光教授治疗本病验案赏析,冀以弘扬大师心法,传承仁术。 1 病机阐微 对于本病的成因,彭淑霞[1]认为多是为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生冷而致脾胃受伤所致。按现代医学病因分类可分为感染性(霍乱、痢疾及其它感染)及非感染性(食饵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它原因);林德土[2]等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外邪、内伤及脏腑虚弱等,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脾胃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外邪影响,脾胃本身虚弱,肝脾不和以及肾阳不足等,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于大猛[3]等认为本病其病机有本虚与标实两个方面。本虚以脾肾亏损为主,重在脾虚。标实以湿邪、郁热、血瘀、食积、气滞等为主,湿热泄贯穿始终;刘汶[4]认为该病多由于饮食内伤、情志不调。外感六淫,禀赋不足等原因,导致脾胃虚弱,脾虚气滞,或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横递犯脾,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湿浊阻滞,升降失调,肠道气机不畅,传导失司而发病。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而郭老认为,此病大多病程较长,其病机以脾肾阳虚,寒湿内滞为多。 2 治则探幽 对于本病的治疗,孙玉芝[5]认为应按《伤寒论》:“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也即宜用“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法治疗腹泻;朱安龙[6]等认为由于其病机脾肾阳虚为本,湿滞内 ※基金项目: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 作者单位:河南省460-01医院(中牟451460) 停为标,故治宜温肾健脾,涩肠止泻;盛成和[7]认为本病标实本虚之证,故宜用清补兼施之法,使食积、痰湿、气滞、瘀阻、郁热等祛除,在于补肾健脾诸法,以免使邪胶固不解。对虚实夹杂,寒热交错之证则寒热并用,邪正兼顾。万文蓉[8]认为本病究其病因,莫不由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生冷之物,运化受阻,传导失职,气血凝滞,湿热郁蒸而致。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肠道疾病尽管证见各异,但肠间多有积滞,所以临床治疗多遵循腑病“以通为用”的理论。“通”字法其实就是六腑的正治法,因为只有恢复了六腑的以通为用,其传化物而不藏的功能才能得以实现,此即《本经》所说:“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而郭老认为,久病泄泻可损伤肾阳,而“肾为胃之关”,脾运失助,脾失温煦则泄泻缠绵难愈,损正伤阴,使脾肾阳虚,故治疗应以温肾健脾,渗湿止泻为主。 3 方药撷萃 对于本病的选方用药,邢益阳[9]认为应以健脾以肝、补土泻木之各方痛泻要方治疗。因为其病位在肠,关键病变脏腑在脾胃,且与肝胆有密切关系,因脾胃主运化,为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胆与肝相表里,肝胆之疏泄功能正常,有利于脾胃之运化,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升降有序。正如《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师照敏[10]认为治疗宜用平肝止泻汤为主要治疗。方中重用白芍和白术,前者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为肝家之要药,所含的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疼作用,能缓解胃肠蠕动亢进引起的腹痛;后者燥湿健脾,温中益气,脾气健旺则肝元所克,所含挥发油能缓和胃肠蠕动;防风散肝舒脾,胜湿止泻,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芳香和中化湿,既助白术以健脾祛湿,又助白芍以顺肝疏之势,能和脾通络,增强缓急止痛作用;太子参、茯苓、炒扁豆和芡实有健脾止泻之功;久泻伤脾阳,葛根升阳止泻。全方肝脾同治,气血共调,共奏柔肝解郁,健脾益肠止泻,调和阴阳气血之功。李培[12]认为宜用自拟“肠炎方”治疗。方用黄连、黄柏、白头翁、本香、枳壳、赤芍、当归、吴茱萸、甘草。认为“湿胜则濡泻”、亦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之说。方中

中医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

中医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 首席医学网2006年07月13日16:10:25 Thurs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基因组活动周 ?第四届抗体大会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亢志兰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中国保健营养》征稿 【关键词】小儿迁延性肺炎 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冬春两季多见,临床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定为小儿迁延性肺炎。《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小儿肺炎迁延日久必引起其他脏腑的并发症,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分型。以下分五型。 1 气虚肺热型 患者,男,10个月,于2001年11月15日因肺炎入院治疗,曾先后用多种抗炎药物,疗效欠佳,于4月25日转到我科诊疗。 主症:低热,体温37.5 ℃~38 ℃之间,咳嗽微喘,咳声不畅,痰多淡黄,不易咳出,神情呆滞,面白少华,纳呆腹胀,消瘦嗜睡,大便色黄稀有瓣,肛门处有便出物,脉细数无力,舌红胖嫩,苔薄白,指纹红淡。辨证:患者素体虚弱、脾失健运,酿成痰浊,上储于肺壅阻气道。 治法,健脾化痰,润肺止咳。方药,六君麻杏石甘汤加减:白糖参9 g、白术9 g、云苓9 g、法半夏6 g、陈皮9 g、甘草6 g、炙麻黄6 g、石膏18 g、制桃仁3 g、连翘12 g、僵蚕6 g、莱菔子9 g、服上药3剂热退症减,6剂后痰少,腹胀明显好转,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继服上方几剂,X线提示,两肺炎症消失,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服参苓白术散每日1包,分4次服,在服中药过程中,给小儿输血3次,每周1次,每次60 ml。 2 肺脾阴虚型 患者,女,3岁,2004年10月3日因肺炎高烧入院,先后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于12月30日转至我院治疗。 主症:喘促咳嗽、干咳少痰、发烧午后加重,体温38 ℃~39.5 ℃,口干鼻燥,咽痛音哑,口舌生疮,面白少华,烦躁不安,大便干,2 d~3 d 1次,脉细数,舌红,苔薄黄燥。辨证:高烧不退,热邪灼津,大火烁肺,肺燥累母,干咳不止。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篇一:儿科学补液病例分析题】 院,4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7次/日,第二天呕吐止,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来院前8小时未解尿。查体:t37℃(r) p150次/分 r46 1.急性重症肠炎伴中度等渗脱水(1分),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0.5分)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0.5分) 2.轮状病毒(1分) 3.1)补充累积损失 2∶3∶1 含钠 液(2/3—1/2张含钠液) 50- 第1页/共2页 6. 患儿,男,6个月,因吐泻伴发热3天入院。3天前出现呕吐、 腹泻伴发热,体温为38℃,呕吐频繁,10次/日,下午起腹泻,大 便6-7次/日,黄色,蛋花汤样,无腥臭。尿量明显减少。体检: t38.5℃,p120次/min,bp90/60mmhg, 1)急性肾小球肾炎伴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肺水肿。依据:患儿,8岁;浮肿少尿4天;前驱皮肤感染史,尿常规rbc+++/hp;高血压;气急,呼吸心跳明显增快,双肺可及湿罗音。 2)抗o、esr,泌尿 系b超,胸片,心超,血气,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肝炎 系列,补体c3 3)治疗休息:急性期须卧床休息2-3周。(0.5分) 饮食: 水肿高血压限制盐和水,氮质血症应限蛋白。(0.5分)感染:青霉素用10-14天,清除病灶。(1分)严重循环充血的治疗(1分): a利尿:用速尿利尿 b降压:必要时用硝普钠 c 必要时透析治疗 第2页/共2页 【篇二:儿科病例分析】 支气管炎 2 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 发热 3 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热水擦浴 (2)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

治咳嗽的经验!(价值连城)

治咳嗽的经验!(价值连城) 咳嗽之名,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仍然是一年四季都很常见的疾病。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咳嗽,却让不少人遭受过它的折磨。关于咳嗽的治疗,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有不少对付咳嗽的招数,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名中医们都是如何治疗咳嗽的吧! 01朱丹溪 将咳嗽分为风寒、火、劳、肺胀、火郁、痰六类。因风寒而致者,主张行痰开腠理,以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因火而致者,要降火、清金、化痰。因劳伤而致者,主张用四物汤加竹沥、姜汁,强调必以补阴为主。因肺胀而嗽者,用诃子、青黛、杏仁,佐以海蛤粉、香附、瓜蒌、青黛、半夏曲。因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莱菔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因火郁嗽者,诃子、海石、瓜蒌、青黛、半夏、香附。咳嗽声嘶者,辨为血虚受热,用青黛、蛤粉、蜜调服。久嗽风入肺者,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姜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烟入喉中为度。干咳嗽者,认为是火郁之证,乃痰郁火邪在中,用苦梗以开之,再用补阴降火。嗽而胁痛,宜疏肝理气,用青皮等。同时,朱丹溪非常强调辨识咳嗽发作的时间。上半日嗽多者,属胃中有火,贝母、石膏能降胃火。午后嗽多者,此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先降其火。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候,流入肺金,知母、地骨皮降肺火。四季发生的咳嗽:春是春升之气,用清药,二陈加薄、荆之类;夏是火炎上,最重芩、连;秋是湿热伤肺;冬是风寒外来,用药发散之后,以半夏必逐去痰,庶不再来。02王纶 提出了咳嗽的主方:杏仁、白茯苓、橘红、五味子、桔梗、甘草。他进一步补充了朱丹溪的四时之咳的治法。春多上升之气,宜润肺抑肝,加川芎、芍药、半夏各一钱,麦门冬、黄芩(炒)、知母。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加防风、薄荷、黄芩(炒)、麦门冬。夏多火热炎上,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黄芩(炒)、麦门冬、石膏。秋多湿热伤肺,宜清热泻湿,加苍术、桑白皮、防风、黄芩、山栀(炒)。冬多风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黄、桂枝、半夏、干姜、防风。肺金素有热者,加酒炒黄芩、知母。若发热,头痛,鼻塞声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若有痰,加半夏、枳壳;风痰,加南星(姜汁炒);湿痰脾困少食,加白术、苍术;有痰而口燥咽干,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拌炒)、贝母、瓜蒌仁、黄芩(炒)。若夏月热痰,或素热有痰,加黄芩、黄连、知母、石膏。03张景岳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治以辛温,其邪自散,惟六安煎加生姜为最妙。凡属外感,悉宜先以此汤加减主之。若肺部燥涩,痰气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费力者,于本方加当归。若寒气太盛,或中寒肺气不温,邪不能解者,于此方加北细辛。若冬月寒盛气闭,邪不易散者,即麻黄、桂枝俱可加用,或用小青龙汤。若伤风见寒,或伤寒见风,而往来寒热,咳嗽不止者,宜柴陈煎主之。若寒邪不甚,痰气不多者,但以二陈汤加减主之,则无有不愈。外感之嗽,凡属阴虚少血,或脾肺虚寒之辈,悉宜金水六君煎加减主之。若兼阳分气虚,而脉微神困,懒言多汗者,必加人参;若但以脾胃土虚不能生金,而邪不能解,宜六君子汤;或脾虚不能制水,泛而为痰,宜理中汤,或理阴煎、八味丸之类。外感咳嗽而兼火者,必有内热喜冷、脉滑等症,亦但以二陈、六安等汤酌加凉药佐之,热微者可加黄芩,热甚者再加知母、栀子之属。若火在阳明而兼头痛热渴者,惟加石膏为宜。咳嗽凡遇秋冬即发者,此寒包热也,但解其寒,则热自散,宜六安煎、二陈汤、金水六君煎三方,察其虚实壮老,随宜用之。如果内热甚者,不妨佐以黄芩、知母之类。内伤之嗽,必皆本于阴分。五脏之精皆藏于肾,而少阴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所以肺金之虚,多由肾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虚也。故凡治劳损咳嗽,必当以壮水滋阴

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阻止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系统,或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中医认为,凡能引起肺气失宣失肃都能产生咳嗽。 小儿咳嗽的常见原因 (1)呼吸道感染: ①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咽炎、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炎、白喉、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急性微细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麻疹、百日咳。②霉菌感染:呼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③寄生虫病:肺包虫性肺囊肿、肺吸虫病、疟疾、阿米巴原虫病、肺蠕虫蚴移行症。 (2)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3)肺循环障碍:肺充血、肺水肿、肺梗塞。 (4)机械性或其他因素:吸入浓烟或其他刺激性气体、增殖体肥大、呼吸道异物吸入、食管气管瘘、胸腔积液、纵隔肿瘤、心脏肥大、心包积液、膈肌受刺激、膈疝、迷走神经耳枝受刺激(如外耳道炎、异物、湿疹)。 (5)精神性咳嗽。 其他:胰腺囊性纤维病变、出血性肺肾综合征、肺泡蛋白质蓄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肺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白血病或网状内皮细胞病的肺浸润。 小儿咳嗽的辩证要点 发病时间 问明新病、久病,以定外感、内伤。一般而论,病属新得,素无他疾,而来势急骤,或兼有表证的多是外感;如果病已历久,病势缓慢,或先患其他疾病,渐渐转为咳嗽,并伴有脏腑虚证的多是内伤。 寒热 查清寒热的轻重,以便进一步辨明外感的性质。通常说来,恶寒发热是外感咳嗽的必有症状。如恶寒重、发热轻的是外感风寒;发热重、恶寒轻,甚至不恶寒的是外感风热。 痰 了解有痰无痰,以便区分属燥属湿。如干咳少痰或者无痰多属燥热;若咳嗽痰多则是痰湿偏盛。对有痰者要进一步察看痰色以辨别属寒属热。如痰白质稀,一咳即出属于寒痰;痰黄质稠咳出甚难者属热痰。 咳声 注意咳嗽声音的高亢、低微,以辨病情的虚实。如声音高亢,是属积气壅盛,肺气上逆,病证属实;若声音低微,甚至气不接续,则是正气不足,肺脾气虚。 舌、苔 舌、苔,一要注意舌的色泽,二是观察苔的颜色、厚薄、干腻。如苔薄白,舌质无明显变化属于风寒外感;苔薄黄,舌尖红则是外感风热;苔厚腻色白,舌质淡为脾虚痰盛;苔厚而黄,舌质红则是痰热;舌苔黄而燥的是肺热津伤;舌红少苔,或是光剥的即是阴虚。 脉象 主要注意浮沉、迟数、有力无力。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脉数多热,脉迟多寒,脉有力为实证,脉无力为虚证。 指纹

运用郭子光教授“顿挫喘咳方”治疗咳嗽临床观察

运用郭子光教授“顿挫喘咳方”治疗咳嗽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顿挫喘咳方”治疗咳嗽一症的临床疗效。结果82例患者中, 治愈72例,好转9例,无效1例。结论顿挫喘咳方临床运用,加减得当,确 有良效。 【关键词】国医大师顿挫喘咳方三虫 2012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从医60周年学术及临 床经验传承研修班”,期间郭老亲自授课,现场答疑,使我获益匪浅,所学之术应用于临床皆获良效。现就运用郭老之“顿挫喘咳方”加减治疗咳嗽兼喘或哮病例82 例临床疗效及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门诊患者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在18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8岁;病史最长的者为3年,最 短者为2天。住院患者27例,均为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者,其中男性21例,女 性6例;年龄在45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岁;住院患者病程皆较长,均≥10天,病史最长者为5年。所有患者均以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材《内科学》为西医诊断标准,其中西医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为37例,慢性支气管炎29例,支气管哮喘16例。其主要症状均表现为咳嗽兼喘或哮。 2 治疗方法 使用“顿挫喘咳方”进行加减,基本方为:全蝎(水洗同煎)10g、僵蚕15g、地 龙15g、麻黄10g、杏仁10g、白果炒15g、防风15g、蝉蜕15g、瓜蒌壳15g、 法半夏15g、薤白20g、甘草10g。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表现为痰郁化热, 痰热壅滞者,酌加黄苓、石膏、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舌质红,苔白、脉浮数或 浮紧,表现为外寒内饮者则合用小青龙汤加减;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加天花粉、浙贝母、竹黄、桔梗等;痰色白、清稀、易咳出者加干姜、陈皮;素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者应去麻黄[1]。每剂温水浸泡10分钟,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3—7天观察疗效。对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急性发作者在症状缓解之后,及时给予服用郭老之“三阴固本方”以固本培元,达到控制或减轻复发,终止或延缓其 病情发展的目的。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症状或体征部分消失。无效:症状、体 征无任何改变。 4 治疗结果 82例患者中,治愈72例,好转9例,无效1例。其中在72例治愈患者中, 三日治愈率为35.6%;五日治愈率为88.9%;七日治愈率为100%。9例好转患者 在经过7天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只是未达到治愈标准,其中有1例患者在 治疗过程中发现患有肺部肿瘤,遂停中药以西医治疗,诸证复起,续服中药任然 有效。1例无效患者为男性,33岁,咳嗽咯吐黄痰10天,胸闷不适,伴口舌干燥、小便黄,脉浮滑有力、舌质红,苔薄黄,辩证痰热阻肺,肺气失宣。遂给予 顿挫喘咳方加减,在服药7日后仍不觉疗效,故询问得知其自主创业,应酬繁多,经常通宵达旦,未遵医嘱注意休息,禁服烟酒辛辣之品,且间断服药,故效果不显。 5 讨论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诸病源候论》言:“咳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摘要】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胃易伤,常为六淫之邪所侵,故临床以外感及内伤肺胃咳嗽多见。因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其临床证 候各异。临床上对外感咳嗽早期以宣肺散邪为主;中期以清热化痰为主,后期内伤 脾胃以养胃建脾为主。 【关键词】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治疗小儿咳嗽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 其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1 咳嗽早期,宣肺散邪为主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薄弱,邪气 不论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均能影响肺的功能。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 不畅,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外感咳嗽早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 有偏寒偏热之异,偏于风寒者症见咳嗽频作、声重;偏于风热者症见咳嗽不爽、有 痰声而咳不出、咽红等。治当“宣肺散邪”,做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用“桑 菊饮”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连翘、芦根、薄荷、牛蒡子、射干、板蓝根、兔耳风、蝉蜕、法半夏、甘草。方中桑叶清透肺络之热; 菊花、薄荷,清散上焦风热;桔梗、苦杏仁,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法半夏化痰; 兔耳风、蝉蜕祛风止咳; 板蓝根、牛蒡子、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邪解表之功。偏于风寒者,去桑叶、 加麻黄,六月寒。 病案举例李某,男,5岁,2009年4月23日初诊。主诉:咳嗽2d。症见: 咳嗽时作、咳痰不显、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T37.3℃,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 啰音。证属风热犯肺,肺气失宣。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散邪。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8g、菊花8g、桔梗8g、苦杏仁6g、连翘6g、芦根6g、薄荷5g、牛蒡子6g、射干6g、板蓝根8g、兔耳风6g、蝉蜕6g、法半夏 5g、甘草 3g。经服3剂痊愈。 按,邪不去,咳嗽不止。外感咳嗽初期,要防止邪传入里,祛邪很重要,邪 去则痰邪不生或少生。因初期产生痰邪主要是肺不布津,津凝生痰,痰邪较少, 故咳嗽初期重在宣肺散邪,则咳嗽自止。 2 咳嗽中期,清热化痰为主 此期咳嗽是初期咳嗽治疗未愈发展而来。此时邪气入里,多数表现为痰热咳嗽。痰热咳嗽是外感咳嗽的延续,治疗仍应以祛邪为主,着重清肺化痰。临床表 现为咳嗽痰多、色白黏稠或黄黏、难以咯出、或喉间痰鸣、甚或咳嗽伴喘、大便 多干燥难行,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此期多数不发热或发热不高,治宜清肺 化痰止咳。常用“桑菊饮合麻杏石膏”汤加减治疗。药用:桑叶、菊花、桔梗、苦 杏仁、芦根、射干、板蓝根、蝉蜕、法半夏、黄芩、瓜蒌皮、浙贝母、麻黄,石膏。方中桑叶、菊花祛风散邪;麻黄宣肺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润 肠通便; 石膏清肺平喘;黄芩清泻肺热;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浙贝母清化热痰。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病案举例何某,女,5岁,2010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咳嗽3d,加重伴 气喘1 d。症见:咳嗽时作、咳甚伴喘、喉中有痰、不易咯吐、轻度鼻煽、不发热、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干、二日一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查体: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啰音。证

以脏腑功能特性辨治小儿咳嗽-精品文档

以脏腑功能特性辨治小儿咳嗽 摘要:咳嗽是儿科临床发生率颇高的一类病证,以外感 咳嗽居多,通过对小儿咳嗽病因、病机、用药特点和治疗经验的分析,归纳了7 种治疗方法,即宣降相合、调畅气机;顾护门户、畅通鼻咽;通腑化痰、表里同治;杜绝痰源、标本兼治;行气化痰、气行痰消;咳久气虚、敛肺固表;顽固痉咳、泻肺平肝。 咳嗽是儿科临床发生率颇高的一类病证,在儿科445 例病案中,就诊咳嗽病证的患儿约占51%。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好发于冬春两季。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季节变化而发生,以外感咳嗽居多。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于肺,导致肺失宣肃,卫表不和,肺气上逆所致。《医学心悟》对咳嗽作了形象描绘: 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现将收集的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1宣降相合,调畅气机 宣发和肃降是肺脏生理功能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肺气宣发不仅司呼吸运动,还表现出一系列的生理效应,特别是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外邪束表,卫阳被遏,则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津液布散失调则产生水肿和咳痰。肺主清肃,能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清洁,肺气下降可将多余的水液下输到肾和膀胱;肺失肃降则肺气上逆,产生咳喘、胸闷。外感咳嗽为外邪袭肺,多以肺气失宣为主为先,肺失肃降为辅为后,因此外感咳嗽的治疗主张宣降结合,强调“见咳莫止咳,宣肺治为先”。 根据“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遣药组方时多选用轻清宣散之品。常用止嗽散、桑菊饮、银翘散加减,宣肺常选用麻黄、桔梗、薄荷等;降肺常用杏仁、前胡、紫菀、法夏、苏子诸药组方。并与解表药同施并举。 2顾护门户,畅通鼻咽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御邪功能弱,易受风寒或风热侵

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精)

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 [ 10-04-22 13:34:00 ] 作者:刘乾生,郭 倩编辑:studa20 【摘要】本文主要从过敏性咳嗽发病机制上探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所在,总结过敏性咳嗽在中医药治疗上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注重过敏性咳嗽缓解期的治疗,通过中医辨证采用多途径、多环节的综合治疗,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控制本病的发作。 【关键词】过敏性咳嗽/中医药疗法; 缓解期; 儿童 过敏性咳嗽(cough variant asthma,CVA)亦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或隐匿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非典型哮喘,属儿科常见病,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多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气味后发作,夜间及晨起明显,常规抗生素及镇咳药治疗无效,其特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无典型哮喘发作及呼吸困难,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故常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造成滥用抗生素而贻误治疗。若失治误治,则可使病情迁延不愈,最终发展成为典型哮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因此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对防止其病情传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CVA方面已有长足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防治及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笔者略陈己见。 1 小儿CVA的诊断依据 (1)小儿时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生;(2)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以上,且不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即清晨发作,痰少,无发热,临床无感染征象,常因吸入冷空气、油烟、刺激性挥发性气味及运动或哭闹后诱发或加重;(3)抗生素及止咳药治疗无效,而支气管舒张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4)双肺听诊未闻及哮鸣音,胸部及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5)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不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增多,血清总IgE升高;(6)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等),气道呈高反应性,变应原皮试阳性,肺功能测定可见气道阻力增加;(7)咳嗽季节不限于冬春季;(8)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如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结核等[1]。 2 中西医对CVA病因病机的认识 小儿CVA的病因比较复杂,西医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以持续的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为其特征,是由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释放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等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也有认为由于支气管上皮因慢性炎症而受损,暴露的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易被微小刺激所激惹,引起局部小血管收缩,刺激末梢咳嗽感受器,直接引起咳嗽反射,因此没有喘息症状和哮鸣音;也有学者认为,CVA与典型哮喘患儿因气道狭窄程度未达到引起喘息水平,故只出现咳嗽而没有喘息症状。小儿CVA中医古籍尚无明确记载,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介于外感咳嗽与内伤

2020年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课件)

2020年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课件)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咳嗽 本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凡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的正常宣肃功能,造成肺气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称“咳嗽”。古代关于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从临床症状、病机、治则到方药均有详细记载。目前咳嗽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冬春季节及寒温不调之时尤为多见,多发生于幼儿。咳嗽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诸多疾病中,当咳嗽以突出主症出现时,方可称谓咳嗽,若是其他外感,内伤疾病中出现咳嗽症状,则不属于本病证。 病因病机 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肺脾虚弱是其内因.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而致临床有风寒、风热之区别.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进一步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 小儿咳嗽病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为肺脏受累,宣肃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若小JL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感谢聆听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好发于冬春季节。 2、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3、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生。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干哕音。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辨治心力衰竭验案赏析

第9卷第07期·总第111期 2011年04月·上半月刊 5 按语:为了弘扬国医大师名医文化,学习国医大师高尚医德,传承国医大师临床技艺,特设此栏目。请广大作者参照本期文 稿之模板撰写论文。凡此类论文,均将列入“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中统一管理,欢迎来稿! 本刊编辑部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辨治心力衰竭验案赏析 高尚社 关键词:郭子光;心力衰竭;验案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7.00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07-0005-03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心肌肺梗死、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打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它见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忪”、“水肿”等病范畴。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重症,尤其对本病的治疗验识俱丰。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郭子光教授辨治本病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岐黄,传承仁术。 1 病机阐微 吴洪涛[1]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劳倦内伤有关。若风邪侵袭人体,日久不愈,则易痹阻心脉而发病,如《素问?痹论》曰:“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若劳累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气亏虚,血行瘀滞,脾气不足,水湿不化,凌心射肺,最终因瘀血水饮互阻而发本病。可见本病病位主要在心,并且涉及肝脾肾。心气不足为本病动因,瘀血与水饮则为本病主要的病理因素。鲍传萍[2]认为其病机与心脾、肺、肾有关,但以心为主。因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心阳的推动,若心阳不振则血流不畅,久之则血液瘀阻;血液瘀阻又可使心阳更加郁竭,这样反复的作用,形成恶 性循环,使病情日益加重。李明海[3]等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心、肺、脾、肾俱虚,痰、水、湿、瘀交阻。国医大师张琪[4]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本虚标实。而郭老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气虚阳微。证属本虚标实,气虚阳微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据资料报告,在老年人心衰病因中,1/3~2/3为缺血性心脏病。在老年人心衰的病因中应注意少见而易被忽视的病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 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 治则探幽 对于本病的治疗,陈洁[6]等认为在生理上,心肾两脏相互交通,君火与相火相互资生,精与神互相依存,精与血相互化生;在病理上,心本手肾,从而出现了因虚致虚,因实致虚,从而认识到肾虚是心衰内部各种矛盾的主要矛盾。因此,主张补肾法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尤其重要。李雪山[7]等认为根据心肾互为根本的关系,心阳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有赖于心火的温养。心阳充足,血运正常,则肾得温养,肾阳则旺。肾阳充足,命门火旺,则心阳得温,血行通畅。若命门火衰,温煦力弱,则心阳不足;若心阳先亏,累及于肾,导致肾阳不足,又可见心肾阳虚之证。所以,心衰尤其是中晚期多属本虚标实证,心肾阳虚为本,水液内停为标。故主张温阳利水是中晚期心衰的基本治法。林凯旋[8]等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X ”。心衰患者多正气虚弱,因而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瘀血内生,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衰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故治宜益气活血为主。国医大师颜德馨[9]教授认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始”,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与气血失常关系密切,心体阴而用阳。心之阳气虚弱即心的正常功能减弱,往往出现虚寒证候。心主血脉,心气不足,推动乏力,必然表 ※基金项目: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 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 作者单位:河南省460-01医院(中牟451460)

-胡希恕治疗咳嗽的经验

胡希恕治疗咳嗽的经验 咳嗽主因痰饮治当温化降逆 治咳嗽的方药很多,可以说成千上万.但胡老最常用的方药是半夏厚朴汤,问其由,主要是:咳嗽在《金匮要略》中与痰饮列为一专篇论述,是说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致。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多有捷效。如病例l。 例l黄某,女,38岁,病案号67951。 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曰: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半夏厚朴汤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症,胡老认为,本方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苏叶而成。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胸满、咽堵、咳逆,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之方。此患者是痰饮引起的咳嗽,故服之方药对证,很快见效。方中苏叶,胡老常用苏子。如表证明显者,可同时加苏叶,或据证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痰饮郁久常化热真寒假热要认清 临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许多药而症状不好转,甚至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末能辨清寒热。从治验例2可看清这一问题。 例2李某,男,63岁,病案号156679。 初诊日期1966年1月4曰:咳嗽吐黄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lO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胡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细辛二钱,干姜二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半夏五钱,生石膏一两半。 处方完后问胡老,患者热象明显,用这么多热药行吗?胡老说:“患者吃了那么多清热药而症状越来越重,已说明药不对证。再看他现在的症状,有背恶寒、饮水后胃脘不适.为内有停饮之征。本有寒饮内停,治用苦寒清热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体阳气大伤而痰饮加重。痰饮重,停滞日久,郁久化热,上犯于心胸,故出现心烦胸满。故不去痰饮,则热不去,则咳无宁日。因证属外寒内饮兼有上热。为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用小青龙汤解表祛饮以治其本,用生石膏清上热以除其标,能否见效,还要看其服药后的反应”。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黄痰减少,口干减。舌苔白微腻,增细辛、干姜为三钱,减生石膏为一两,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己不见黄痰,去生石膏,继服12剂症已。 外寒内饮常同犯解表祛饮必并行 一位慢性咳嗽病人,胡老开了小青龙汤加茯苓,一位进修医生问:“此病人是属外感咳嗽还是属内伤咳嗽?”胡老只是说:“这病人咳嗽属外寒内饮,为小青龙汤加茯苓方证。”处方完毕,结合本例的治疗,阐述了外寒内饮咳嗽的证治。指出了张景岳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这是从理论上分类,实际在临床上往往同时并存,内伤易招外感,外感也易导致内伤。因此,临床无必要究其是外感和内伤,只要看其具体症状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