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线三等角

一线三等角

一线三等角
一线三等角

一线三等角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线三等角”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会运用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过程,归纳出“一线三等角”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中认识和把握基本图形。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几何直观图形对几何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判定方法解决“一线三等角”的相关计算与证明 2、难点:在不同背景中识别基本图形 三、教学方法:教师主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例2. 在梯形ABCD 中,AD//BC ,AB=CD=AD=6,∠ABC=60°,点E,F 分别在线段AD,DC 上(点E 与点A,D 不重合),且∠BEF=120°,设AE=x,DF=y.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C D A B E F 一线三等角与梯形知识的结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y 与x 的 关系,有没有基 本图形的模型。 例2,学生到 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自 主完成,教师 巡视 例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部有6个全等的正方形,小正方 形的顶点E 、F 、G 、H 分别落在边AD 、AB 、BC 、CD 上,则DE 的长为 . 在正方形中体会“一线三等 角”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有没有基本图形?如何构造基本图形。 学生思考问题,可以在和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完成。 四知识巩固: 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E 中, D 为EC 上一点,沿线段AD 翻折,使得点 E 落在BC 上,若借助此题,让学生感到在矩形中因为矩形四个角为直角 的特点,容易和“一线三直 角”基本图形建立联系。 本题融入了轴对称的变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基本图 形。 师生共同完成

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

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相似两边找 “一线三等角”这个基本图形性质虽然不同,就是可以得到一组相似三角形而已,但因为这组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较难看出,因此根据这个基本图形先判断存在着一组相似三角形,就有其价值了。 例1:在等腰△ABC中,AB=AC,D是BC上的一点,作∠ADE=∠B,问:△ABD与△DCE相似吗?如果相似,请写出这组相似三角形顶点和边的对应关系。 讲评: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基本图形:“三个相等的顶点在一直线上,就有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结论。这就成为一个基本图形,简称“一线三等角”。 如图,当∠A=∠B=∠EDC时,就有△ADE∽△CDB; 其证明只要用到外角知识。“一线三等角”不能作为定理直接引用,因此在书写证明时,还得用外角知识重新证明。 数学上特别注意的是,这对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不太“顺眼”,要把其中一个三角形转过一个角度后,才比较容易看出顶点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边。比较好的记忆方法“逆时针比例法”:从图中的点E出发,沿逆时针沿外周绕,得比例EA:AD=DB:BC.

例2:在等边△ABC中,将角A翻折,使点A落在BC边的D点上,EF为折痕,求证:△BED∽△CDF.并写出对应线段比例式。 例3.在矩形ABCD中,AD=4,CD=5,点F在AD上,将角D沿CF翻折,使点D落在AB边的点E处,求 的值。 例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5,AD=2,BC=8,∠MEN=∠B.∠MEN的顶点E在边BC上移动,一条边始终经过点A,另一边与CD交于点F,连接AF。设BE=,DF=,试建立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一线三等角模型、双垂直模型(自己总结)

如图,AB=12米,CA丄AB于点A , DB丄AB于点B,且AC=4米,点P从B向A运动, 每分钟走1米,点Q从B点向D运动,每分钟走2米,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几分钟后,△ CPA 与厶PQB全等? D C / / F - f I A p S 如图①所示,在△ ABC中,/ C=90 0,AC=BC,过点C在厶ABC外作直线MN,AM丄M N于点M , BN丄MN于点N . ⑴求证:MN=AM + BN . (2)如图②.若过点C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AM丄MN于点M, BN丄MN于N ,(1)中的 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理由. 图①图②

如图,已知/ B= / C=90 ° M是BC的中点,DM平分/ ADC. (1) 求证:AM平分/ DAB (2) 试说明线段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 线段CD、AB、AD间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果 如图,△ ABE EDC , E 在BD 上, AB 丄BD ,垂足为 B , △ A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 ? 为什么?

【练3】正方形ABCD,E是BC上一点,AE — EF,交/ DCH的平分线于点 F ,求证AE=EF 如图所示,在Rt ABC中,.ABC =90 ,点D在边AB上,使,过点D作EF _ AC,分别 交AC于点E,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 8分) 如图(1),已知AB 丄BD,ED 丄BD,AB=CD,BC=DE, ⑴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将CD沿CB方向平移得到图②③④⑤的情形,其余条件不变,此时第(1)问中AC与C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结论还成立吗?请任选一个说明理由.

一线三等角典型例题

“  一线三等角”模型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一线三等角”模型的提炼 例1、(2015 年山东·德州卷) (1)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上一点,∠DPC=∠A=∠B=90°.求证:AD·BC=AP·BP. (2)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上一点,当∠DPC=∠A=∠B=θ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 (3)应用: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如图3,在△ABD 中,AB=6,AD=BD=5.点P 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 A 出发,沿边AB 向点B 运动,且满足∠DPC=∠A.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D 为圆心,以DC 为半径的圆与A B相切,求t 的值. 变式1 ( 2012 年烟台) ( 1) 问题探究 如图6,分别以△ABC 的边AC 与边BC 为边,向△ABC 外作正方形ACD1E1 和正方形BCD2E2,过点C作直线KH 交直线AB 于点H,使∠AHK = ∠ACD1.作 D1M ⊥KH,D2N ⊥KH,垂足分别为点M、N.试探究线段D1M 与线段D2N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 2) 拓展延伸 1如图7,若将“问题探究”中的正方形改为正三角形,过点 C 作直线K1H1 ,K2H2,分别交直线AB 于点H1、H2,使∠AH1K1 = ∠BH2K2 = ∠ACD1.作D1M ⊥K1H1,D2N⊥K2H2,垂足分别为点M、N. D1M = D2N 是否仍成立? 若成立,给出证明; 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2如图8,若将① 中的“正三角形”改为“正五边形”,其他条件不变.D1M = D2N 是否仍成立? ( 要求:在图8 中补全图形,注明字母,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一线三等角典型例题

“ 一线三等角”模型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一线三等角”模型的提炼 例1、(2015 年·卷) (1)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DPC=∠A=∠B=90°.求证:AD·BC=AP·BP. (2)探究: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当∠DPC=∠A=∠B=θ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 (3)应用: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如图3,在△ABD 中,AB=6,AD=BD=5.点P 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 A 出发,沿边AB 向点 B 运动,且满足∠DPC=∠A.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以D 为圆心,以DC 为半径的圆与A B 相切,求t 的值. 变式1 ( 2012 年) ( 1) 问题探究 如图6,分别以△ABC 的边AC 与边BC 为边,向△ABC 外作正方形ACD 1E 1 和正方形BCD 2E 2,过点C 作直线KH 交直线AB 于点H ,使∠AHK = ∠ACD 1 . 作 D 1M ⊥ KH,D 2N ⊥ KH,垂足分别为点M 、N . 试探究线段D 1M 与线段D 2N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 2) 拓展延伸 1 如图7,若将“问题探究”中的正方形改为正三角形,过点C 作直线K 1H 1 ,K 2H 2,分别交直线AB 于点H 1、H 2,使∠AH 1K 1 = ∠BH 2K 2 = ∠ACD 1 . 作D 1M ⊥K 1H 1,D 2N⊥K 2H 2,垂足分别为点M 、N . D 1M = D 2N 是否仍成立? 若成立,给出证明; 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2 如图8,若将① 中的“正三角形”改为“正五边形”,其他条件不变. D 1M = D 2N 是否仍成立? ( 要求: 在图8 中补全图形,注明字母,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专题练习(含答案)

—线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 强化训练: 1. 如图,在△ABC 中,8==AC AB ,10=BC ,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 在AC 边上,且C ADE ∠=∠. (1) 求证:△ABD ∽△DCE ; (2) 如果x BD =,y AE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定义域; (3) 当点D 是BC 的中点时,试说明△ADE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 已知:如图,在△ABC 中,5==AC AB ,6=BC ,点D 在边AB 上,AB DE ⊥,点E 在边BC 上.又点F 在边AC 上,且B DEF ∠=∠. (1) 求证:△FCE ∽△EBD ; (2) 当点D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是否有可能使EBD FCE S S ??=4. 如果有可能,那么求出BD 的长.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3. 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6,P 是BC 上一点,且BP =2,将一个大小与∠B 相等的角的顶点放在P 点, 然后将这个角绕P 点转动,使角的两边始终分别与AB 、AC 相交,交点为D 、E 。 (1)求证△BPD ∽△CEP (2)是否存在这样的位置,△PDE 为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BD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C P E A B D A B C D E A B C D E F

4. 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6,P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与B 、C 不重合),PE ⊥AB 与E ,PF ⊥BC 交AC 与F , 设PC =x ,记PE =1y ,PF =2y (1)分别求1y 、2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PEF 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能,求出C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 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6,P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与B 、C 不重合),PE ⊥AB 与E ,PF ⊥BC 交AC 与F , 设PC =x ,△PEF 的面积为y (1)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不必证明; (2)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3)若△PEF 为等腰三角形,求PC 的长。 6. 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4,6AB BC AC ===,D 是AC 的中点, E 是BC 上的动点(不与B 、C 重合),连结DE ,过点D 作射线DF ,使EDF A ∠=∠,射线DF 交射线EB 于点F ,交射线AB 于点H . (1)求证:CED ?∽ADH ?; (2)设,EC x BF y ==. ①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BH ; ②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定义域. C P E A B F C P E A B F H A B C D E F

一线三等角专题训练

一线三等角问题 一、问题引入 如图,ABC ?中,90B ∠=?,CD AC ⊥,过D 作DE AB ⊥交BC 延长线与E 。 求证:△ABC ∽△CED 其他常见的一线三等角图形 (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一线三等角) (等腰梯形中底边上一线三等角) F (直角坐标系中一线三等角) (矩形,正方形中一线三等角) (1)等腰三角形中一线三等角 例1、 如图,已知在△ABC 中, AB =AC =6,BC =5,D 是AB 上一点,BD =2,E 是BC 上 一动点,联结DE ,并作DEF B ∠=∠,射线EF 交线段AC 于F . (1)求证:△DBE ∽△ECF ; (2)当F 是线段AC 中点时,求线段BE 的长; ( 3 )联结DF ,如果△DEF 与△DBE 相似,求FC 的长. C (备用图)

(1、 本题中,第一问的结论是这类题共同的特性,只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有三等角,必 有三角形相似; (2、 第二问中根据相似求线段的长,也很常见;有时候会反过来问,线段的长是多少时, 三角线相似。变式练习1就是这类题型; (3、 第三问,中间的三角形与左右两个形似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DF 与底边平行, 一种是E 为中点; (4、 在等腰梯形中,将腰延长会交于一点,也构成等腰三角形,故而以上三点,在等腰 梯形中也适用。 变式练习1 (浦东新区22题) 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8,点D 、 F 、E 分别在边AB 、BC 、AC 上,3BD =,E 为AC 中 点,当△BPD 与△PCE 相似时,求BP 的值. 变式练习2(宝山22题) 如图6,已知ΔABC 中,AB AC =,点E 、F 在边BC 上,满足∠EAF =∠C .求证: 2BF CE AB ?=; F E C B A (图6) (2)等腰梯形中一线三等角 例2.(长宁区18题)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D = BC =∠45B =?,直角三角板含45度角的顶点E 在边BC 上移动,一直角边始终经过点A ,斜边与CD 交于点F .若△ABE 为等腰三角形,则CF 的长等于 . \ 第18题

林初中2017届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汇编:专题17一线三等角模型(附答案)

专题17 一线三等角模型 破解策略 在直线AB 上有一点P ,以A ,B ,P 为顶点的∠1,∠2,∠3相等,∠1,∠2的一条边在直线AB 上,另一条边在AB 同侧,∠3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1,∠2非公共边所在的直线于点C ,D . 1.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且∠3两边在AB 同侧时. (1)如图,若∠1为直角,则有△ACP ∽△BP D . 321D B P A C (2)如图,若∠1为锐角,则有△ACP ∽△BP D . 3 C D B P A 证明:∵∠DPB =180°-∠3-∠CP A ,∠C =180°-∠1-∠CP A ,而∠1=∠3 ∴∠C =∠DPB , ∵∠1=∠2,∴△ACP ∽△BPD (3)如图,若∠1为钝角,则有△ACP ∽△BP D . 231D B P A C 2.当点P 在AB 或BA 的延长线上,且∠3两边在AB 同侧时. 如图,则有△ACP ∽△BP D .

32 1C P D B A 证明:∵∠DPB =180°-∠3-∠CP A ,∠C =180°-∠1-∠CP A ,而∠1=∠3 ∴∠C =∠DPB , ∵∠1=∠2=∠PBD ,∴△ACP ∽△BPD 3.当点P 在AB 或BA 的延长线上,且∠3两边在AB 异侧时. 如图,则有△ACP ∽△BP D . 32 1C D B A P 证明:∵∠C =∠1-∠CPB ,∠BPD =∠3-∠CPB ,而∠1=∠3 ∴∠C =∠BP D . ∵∠1=∠2,∴∠P AC =∠DBP .∴△ACP ∽△BP D . 例题讲解 例1:已知:∠EDF 的顶点D 在△ABC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不与点A ,B 重合).DE 交AC 所在直线于点M ,DF 交BC 所在直线于点N .记△ADM 的面积为S 1,△BND 的面积为S 2. (1)如图1,当△ABC 是等边三角形,∠EDF =∠A 时,若AB =6,AD =4,求S 1S 2的值; (2)当△ABC 是等腰三角形时,设∠B =∠A =∠EDF =α. 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设AD =a ,BD =b ,求S 1S 2的表达式(结果用a ,b 和a 的三角函数表示). ②如图3,当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设AD =a ,BD =b ,直接写出S 1 S 2的表达式.

一线三等角模型、双垂直模型[自己总结]

如图,AB=12 米,CA⊥AB 于点A,DB⊥ AB 于点B,且AC=4 米,点P 从 B 向 A 运动, 每分钟走1米,点Q从B点向D 运动,每分钟走2米,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几分钟 如图①所示,在△ABC 中,∠C=90°,AC=BC,过点 C 在△ABC 外作直线MN,AM⊥M N 于点M,BN⊥MN 于点N. (1)求证:MN=AM+BN. (2)如图②.若过点C 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AM⊥MN于点M,BN⊥MN于N,(1)中的 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理由. 图① 图②

如图,已知∠B=∠C=90°,M 是BC 的中点,DM 平分∠ADC. 1)求证:AM 平分∠DAB 2)试说明线段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线段CD、AB、AD间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果。 如图,△ABE≌△EDC,E 在BD 上,AB⊥BD,垂足为B,△A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练3】正方形ABCD,E 是BC上一点,AE ⊥EF,交∠DCH 的平分线于点F,求证AE=EF

交AC 于点E,CB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 。(8 分) 如图(1),已知AB⊥BD,ED⊥BD,AB=CD,BC=DE, (1)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将CD沿CB方向平移得到图②③④⑤的情形,其余条件不变,此时第(1)问中AC与C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结论还成立吗?请任选一个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 中,AB=AC,DE 是过点A 的直线,BD⊥DE 于D,CE⊥DE 于点E;如图所示,在Rt ABC中,ABC = 90,

一线三等角专题

一线三等角专题 1.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y 轴上,连接AC ,将纸片OABC 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D 的位置.若点B 的坐标为(4,8),则点D 的坐标是____.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2与 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曲线在第一象限经过点D.则________.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DC=AD=6, ∠ABC=∠C=70°,点E 、F 分别在线段AD 、DC 上,且 ∠BEF=110°, 若AE=3,求DF 的长. 4.点E 为线段BC 上一点,若 ∠B=∠AEF =∠C=90°, 连接AF ,AB=7,CF=4,BC=11,当△ABE 与△EFC 相似时,求BE 的长. 5.如图设M 为线段AB 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DME=∠A=∠B=α,且DM 交AC 于F ,EM 交BD 于G . (1)写出图中三对相似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作出证明; (2)连接FG ,设α=45°,AB=4 ,AF=3,求FG 长. 6.如图,已知y 1=k 1x+k 1(k 1≠0)与反比例函数 (k 2≠0)的图象交于点A 、C ,其中A 点坐标(1,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在第一象限内,当取何值时,y 1<y 2? (3)若一次函数y 1=k 1x+k 1与x 轴交于B 点,连接OA ,求△AOB 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已知:在矩形AOBC 中,OB=3,OA=2.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点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k >0)的图象与边交于点E . (1)直接写出线段AE 、BF 的长(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 设△AOE 与△FO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求证:S 1=S 2; (3)记△OEF 的面积为S . ①求出S 与k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k 的取值范围; ②以OF 为直径作⊙N ,若点E 恰好在⊙ N 上,请求出此时△OEF 的面积S . (4)当点F 在BC 上移动时,△OEF 与△ECF 的面积差记为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5)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C D O y x 图4 F E C B A

一线三等角模型

专题九:“一线三角型”模型的应用1如图,在△ ABC中,AB=AC P、M分别在BC AC边上, 且.APM ,AP=MP,求证:△ APB^A PMC 分析: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找边、角的等量关系,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快能够解决。 2、如果把第1题中的等腰三角形改为等边三角形,如图, △ ABC为等边三角形,.APM =60 , BP=1,CM =?,求△ ABC的边长 3 AD//BC, AD 二3cm, BC 二7cm, 一B 二 3、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 60 , P为BC上一点(不与B C重合),连结AP,过P点作PM交DC于M,使得 APM "B。 (1)求证:△ ABP^A PCM (2)求AB的长; (3)在底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M:MC=5:3若存在, 求出B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AB I BD,CD _ BD ,且 AB = 6cm,CD = 4cm, BD = 14cm , 问:在 BD 上是否存在P 点,使以P 、B 、A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 、D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求 BP 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已知在梯形 ABCD 中, AD//BC, AD :: BC ,且 AD=5,AB=DC=2 (1) 如图a ,P 是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①求证:△ ABP^A DPC ②求AP 的长。 (2) 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 足.BPE W^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那么: 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二x,CQ 二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并写出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当CE=1时,求出AP 的长 6、正方形ABCD 边长为4, 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两个动点, 当M 点在BC 上运动时,保持AM 和 MN 垂直,如图。 (1) 证明 Rt △ ABMh Rt △ MCN (2) 设BM =x ,梯形ABCN 勺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 关系 式;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 ABCNS 积最大,并求出 占 ~~

一线三等角相似专题复习

张长巧 一线三等角相似专题复习 【“K 型”相似】 1.如图,正方形ABCD 边长为4,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两个动点,当M 点在BC 上运动时,保持AM 和MN 垂直, (1)证明:Rt Rt ABM MCN △∽△; (2)设BM x =,梯形ABCN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 置时,四边形ABCN 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6.如图,矩形AOBC 中,C 点的坐标为(4,3),,F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 F 点的反比例函数k y x = (k >0)的图像与AC 边交于点E 。 (1)若BF =1,求△OEF 的面积; (2)请探索:是否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2页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6AB DC AD ===,60ABC ∠= ,点E F ,分别在线段AD DC ,上(点E 与点A D ,不重合),且120BEF ∠= ,设AE x =,DF y =. (1)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4.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2,点D 在BC 上运动(不能到达点B 、C ),过点D 作∠ADE =45°,DE 交AC 于E 。 (1)求证:△ABD ∽△DCE (2)设BD =x ,AE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ADE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E 的长。 B B

一线三等角专题

-- 一线三等角专题 1.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y 轴上,连接AC ,将纸片OABC 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D 的位置.若点B 的坐标为(4,8),则点D 的坐标是____.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2与 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曲线在第一象限经过点D.则________.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DC=AD=6, ∠ABC=∠C=70°,点E 、F 分别在线段AD 、DC 上,且 ∠BEF=110°, 若AE=3,求DF 的长. 4.点E 为线段BC 上一点,若 ∠B=∠AEF =∠C=90°, 连接AF ,AB=7,CF=4,BC=11,当△ABE 与△EFC 相似时,求BE 的长. 5.如图设M 为线段AB 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DME=∠A=∠B=α,且DM 交AC 于F ,EM 交BD 于G . (1)写出图中三对相似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作出证明; (2)连接FG ,设α=45°,AB=4 ,AF=3,求FG 长. 6.如图,已知y 1=k 1x+k 1(k 1≠0)与反比例函数 (k 2≠0)的图象交于点A 、C ,其中A 点坐标(1,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在第一象限内,当取何值时,y 1<y 2? (3)若一次函数y 1=k 1x+k 1与x 轴交于B 点,连接OA ,求△AOB 的面积: (4)在(3)的条件下,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已知:在矩形AOBC 中,OB=3,OA=2.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点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k >0)的图象与边交于点E . (1)直接写出线段AE 、BF 的长(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 设△AOE 与△FO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求证:S 1=S 2; (3)记△OEF 的面积为S . ①求出S 与k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k 的取值范围; ②以OF 为直径作⊙N ,若点E 恰好在⊙N 上,请求出此时△OEF 的面积S . (4)当点F 在BC 上移动时,△OEF 与△ECF 的面积差记为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5)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C D O y x 图4 F E C B A

几何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知识讲解

几何模型:一线三等 角模型

一线三等角模型 一.一线三等角概念 “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模型,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不同地区对此有不同的称呼,“K 形图”,“三垂直”,“弦图”等,以下称为“一线三等角”。 二.一线三等角的分类 全等篇 同侧 锐角直角钝角 P 异侧 相似篇 A 同侧锐角直角钝角 异侧

三、“一线三等角”的性质 1.一般情况下,如图 3-1,由∠1=∠2=∠3,易得△AEC ∽△BDE. 2.当等角所对的边相等时,则两个三角形全等.如图 3-1,若 CE=ED ,则△AEC ≌△BDE. 3.中点型“一线三等角” 如图 3-2,当∠1=∠2=∠3,且 D 是 BC 中点时,△BDE∽△CFD∽△DFE. 4.“中点型一线三等角“的变式(了解) 如图 3-3,当∠1=∠2 且1 902 BOC BAC ∠=?+∠时,点 O 是△ABC 的内心.可以考虑构造“一线三等角”. 如图 3-4“中点型一线三等角”通常与三角形的内心或旁心相关, 1 902 BOC BAC ∠=?+∠这是内心的性质,反之未必是内心. 在图 3-4(右图)中,如果延长 BE 与 CF ,交于点 P ,则点 D 是△PEF 的旁心. 5.“一线三等角”的各种变式(图 3-5,以等腰三角形为例进行说明 ) 图 3-5 其实这个第 4 图,延长 DC 反而好理解.相当于两侧型的,不延长理解,以为是一种新型的,同侧穿越型?不管怎么变,都是由三等角确定相似三角形来进行解题 四、“一线三等角”的应用

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

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相似两边找 “一线三等角”这个基本图形性质虽然不同,就就是可以得到一组相似三角形而已,但因为这组相似三角形得对应关系较难瞧出,因此根据这个基本图形先判断存在着一组相似三角形,就有其价值了。 例1:在等腰△ABC中,AB=AC,D就是BC上得一点,作∠ADE=∠B,问:△ABD与△DC E相似吗?如果相似,请写出这组相似三角形顶点与边得对应关系。 例2:在等边△ABC中,将角A翻折,使点A落在BC边得D点上,EF为折痕,求证:△BED∽△CDF、并写出对应线段比例式。 讲评: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基本图形:“三个相等得顶点在一直线上,就有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结论。这就成为一个基本图形,简称“一线三等角”。 如图,当∠A=∠B=∠EDC时,就有△ADE∽△CDB; 其证明只要用到外角知识。“一线三等角”不能作为定理直接引用,因此在书写证明时,还得用外角知识重新证明。 数学上特别注意得就是,这对相似三角形得对应关系不太“顺眼”,要把其中一个三角形转过一个角度后,才比较容易瞧出顶点得对应关系与对应边。比较好得记忆方法“逆时针比例法”:从图中得点E出发,沿逆时针沿外周绕,得比例EA:AD=DB:BC、 例3、在矩形ABCD中,AD=4,CD=5,点F在AD上,将角D沿CF翻折,使点D落在AB边得点E处,求得值. 例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5,AD= 2,BC=8,∠MEN=∠B、∠MEN得顶点E在边BC上移动, 一条边始终经过点A,另一边与CD交于点F,连接AF.设BE=, DF=,试建立关于得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例5:如图,在RtABC中,∠C=90°,BC=6,AC=8,O 就是AB上一点,AO=4,P就是AC上动点,过点P做OP得垂线交 边BC于点Q,设AP=,CQ=,试求关于得函数解析式,并写出 定义域。

几何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 (最终版)

初中几何模型之“一线三等角模型” 一.【一线三等角概念】 “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模型,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不同地区对此有不同的称呼,“K 形图”,“三垂直”,“弦图”等,以下称为“一线三等角”。 二.【一线三等角的分类】

2.1 全等篇_同侧 A P A P 锐角直角钝角2.2 全等篇_异侧 P D P P 锐角直角钝角

2.3 相似篇_同侧 D C A B P P 锐角直角钝角2.4 相似篇_异侧 P D P P 锐角直角钝角

三、【性质】 1.相似,如图 3-1,由∠1=∠2=∠3,或者α=α 2=α3易得△AEC∽△BDE. 2.当等角所对的边相等时,则两个三角形全等.如下图,若 CE=ED,则△AEC≌△BDE.异侧结果同样。

3.中点型“一线三等角”——相似中多了一位兄弟 如图 3-2,当∠1=∠2=∠3,且 D 是 BC 中点时,△BDE∽△CFD∽△DFE. 4.“中点型一线三等角“的变式(了解) 如图 3-3,当∠1=∠2 且1902 BOC BAC ∠=?+∠时,点 O 是△ABC 的内心.可以考虑构造“一线三等角”.

5.“一线三等角”的各种变式(图 3-5,以等腰三角形为例进行说明) 图 3-5 四、【“一线三等角”的应用】 1.应用的三种情况. a.图形中已经存在“一线三等角”,直接应用模型解题; b.图形中存在“一线二等角”,构造“一等角”模型解题; c.图形中只有直线上一个角,构造“二等角”模型解题.

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

1 师生共用导学稿 年级:九年级 学科:数学 执笔: 审核:九年级数学组 内容:专题: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 课型:复习 时间:11年 8月 日 〖课前回顾〗 1、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有哪些 2、 相似三角形中常用基本图形有哪些 〖学习目标〗 1、探究并掌握M 型基本图形的几种类型及常用结论。 2、运用M 型基本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 一. 1、如图1、点E 为BC 上任意一点,若 ∠B=∠AEF =∠C=90°, 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2、如图2、点E 为BC 上任意一点,若 ∠B=∠ AEF =∠C=60°, 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3、如图3、点E 为BC 上任意一点,若 ∠B= ∠AEF =∠C=α ,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通过做以上三道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 1、如图4、点E 为BC 的中点,若 ∠B=∠AEF =∠C=90°, 连接AF ①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 ②说出各边之间的关系 ③说出图中各对相等的角 2、如图5、点E 为BC 的中点,若 ∠B=∠AEF =∠C=α 连接AF ①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 ②说出各边之间的关系 ③说出图中各对相等的角 ④若BA ·FC=48,求BC 的长 ⑤若AF=m ,点E 到两腰的距离为h ,求三角形AEF 的 面积。 通过做以上两道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变式练习 1、如图4①若 ∠B=∠AEF =∠C=90°,且Rt △ABE ∽Rt △AEF, 求证:E 为BC 的中点 ②、若AB=6,CF=4,BC=14,CF ∥AB,在CB 边上找一点E ,使E 、A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E 、C 、F 为定点的三角形相似,求出此时CE 的长。 2、点E 为BC 的中点,若 ∠B=∠AEF =∠C= ,连接AF ,把∠AEF 绕点E 旋转到图6的位置, ①图中有多少对相似三角形 ②、若把图6中的点E 向右平移,上述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图1 F E C B A 图2 F E C B A 图3 F E C B A 图4 F E C B A 图5 D F E C B A 图4 F E C B A 图6D F E C B A α

(完整版)几何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

一线三等角模型 一.一线三等角概念 “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模型, 上 构成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 不同的称呼, “K 形图”, 二?一线三等角的分类 全等篇 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 也可 以是锐角或钝角。不同地区对此有 “弦图” 三、“一线三等角” 1. 一般情况下,如图 2?当等角所对的边相等时,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易得△ AE3A BDE. .如图 3-1,若 CE=ED 则厶 AE3A BDE. 锐角 同侧 异侧 相似篇 锐角 同侧 异侧 “三垂直”, 等,以下称为“一线三等角”。 的性质 3-1,由/ 1 = / 2=7 3,

A V A BOC ff 构造模型解题 在图3-4 造“一线三等角 如图3- 4 如图3-3,当/仁/ 2且 BOC 90 4?“中点型一线三等角“的变式 (了 中点时,△ BD 0A CFS A DFE. 阳3-1 3.中点型“一线三等角” 如图3-2,当/仁/ 2=7 3,且 D 是BC ^3-3 图 3^ “中点型一线三等角”通常与三角形的内心或旁心相关, 1 90 BAC 这是内心的性质,反之未必是内心 . 2 (右图)中,如果延长 BE 与CF ,交于点P ,则点D 是厶PEF 的旁心 -BAC 时,点0是厶ABC 的内心.可以考虑构 2 5.“一线三等角”的各种变式(图 3-5,以等腰三角形为例进行说明 图3-5 其实这个第4图,延长DC 反而好理解.相当于两侧型的,不延长理解,以为 是一种新型的,同侧穿越型?不管怎么变,都是由三等角确定相似三角形来进 行解题 四、“一线三等角”的应用 1.“一线三等角”应用的三种情况. a. 图形中已经存在“一线三等角”,直接应用模型解题; b. 图形中存在“一线二等角”,不上“一等

几何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

实用标准 一线三等角模型 一.一线三等角概念 “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模型,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不同地区对此有不同的称呼,“K 形图”,“三垂直”,“弦图”等,以下称为“一线三等角”。 二.一线三等角的分类 全等篇 D D C D C C A P B A P B A P B同侧 锐角直角钝角 D D D A A P B B P A B P C C C 异侧相似篇 D D C D C C A P B A P B A P B同侧 锐角直角钝角 D D D A P B A P B A P B

异侧文档大全

三、“一线三等角”的性质 1. 一般情况下,如图3-1 ,由∠1=∠2=∠3,易得△AEC∽△BDE. 2. 当等角所对的边相等时,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图3-1 ,若CE=ED,则△AEC≌△BDE. 3.中点型“一线三等角” 如图3-2 ,当∠1=∠2=∠3,且 D 是BC 中点时,△BDE∽△CFD∽△DFE. 4. “中点型一线三等角“的变式(了解) 如图3-3 ,当∠1=∠2 且造“一线三等角”. 1 BOC 90 BAC 时,点O 是△ABC 的内心. 可以考虑构2 如图3- 4“中点型一线三等角”通常与三角形的内心或旁心相关, 1 BOC 90 BAC 这是内心的性质,反之未必是内心. 2 在图3-4 (右图)中,如果延长BE 与CF,交于点P,则点 D 是△PEF 的旁心. 5.“一线三等角”的各种变式(图3-5 ,以等腰三角形为例进行说明) 图3-5 其实这个第 4图,延长DC 反而好理解. 相当于两侧型的,不延长理解,以为是一种新型的,同侧穿越型?不管怎么变,都是由三等角确定相似三角形来进行解题

一线三等角

直角形一线三等角的应用 ——在直角坐标系构造一线三直角求点坐标 例: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点B的坐标为(1,2),三角形OAB沿直线OB翻折,点A落在点D处,求点D的坐标。

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OA,且OB=2OA,点A的坐标是(-1,2). 求过点A、O、B的抛物线的表达式 一线三等角的应用——求解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例: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5,AD=2,BC=8,∠MEN=∠B。∠MEN的定点E在边BC 上移动,一条边始终经过点A,另一边与CD交于点F,联结AF。 (1)设BE=x,DF=y,试建立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2)若等腰三角形,求出BE的长。

一线三等角的应用——中点型的证明 例: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BC=6,AD=3.点M为边BC的中点,以M为定点作∠EMF=∠B,射线ME交腰AB于点E,射线MF交腰CD于点F,联结EF. (1)求证:; (2)若以BM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EF的长; (3)若EF⊥CD,求BE的长. 例: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3,CD=6,BE⊥BC交直线AD于点E, (1)当点E与D恰好重合时,求AD的长度;

(2)当点E 在边AD 上时,(E 不与A 、D 重合),设AD=x ,ED=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3)问:是否可能是△ABE 、△CDE 、△BCE 都相似?若能,请求出此时AD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一线三等角与图形的运动结合 例:把两块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板ABC 和DEF 先如图1放置,使三角板DEF 的顶点D 与三角板ABC 的AC 边的中点重合,DF 经过点B ,射线DE 与射线AB 相交于点M ,接着把三角形板ABC 固定不动,将三角形板DEF 由图11-1所示的位置绕点D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设旋转角为α.其中0°<α<90°,射线DF 与线段BC 相交于点N (如图2示). (1)当0°<α<60°时,求AM ?CN 的值; (2)当0°<α<60°时,设AM=x ,两块三角形板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定义域; (3)当BM=2时,求两块三角形板重叠部分的面积 B C D E A

一线三等角专题

E D C B A 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 ————“一线三等角”型 【教学目标】 1、会用“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解决全等中的相关问题 2、通过抽象模型,图形变换,变式类比等方法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 运用“一线三等角”全等型的基本图形解题。 【难点】 “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的提炼、变式和运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三角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类比探究,问题导入: (1)如图,已知∠A=∠BCD=∠E=90°,BC=CD,图中有没有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BAC ≌△CED (2)如图,已知∠A=∠BCD=∠E=60°,BC=CD ,图中有没有 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BC ≌△ECD (3)如图,已知∠A=∠BCD=∠E=120°,BC=CD,图中有没有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BAC ≌△CED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情景:(1)师生解读学习目标 (2)三个问题呈现提供了同类 全等三角形,让学生说出每一个问题的证明过程是必要的,使学生的“直 观经验”由“量”变产生“质“变。从问题和模型引入本专题,使学生对产生模型有个感性的认识,为下一环节抽象模型打好铺垫。 追问: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 点?(引入“一线三等角”的概括性 名称) 二、抽象模型,揭示实质 抽象模型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认识从“特殊“上升到“一般”,这是核心结论的生成阶段,时间上用多一点,要求学生写出证明过程,同时让学生对“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的本质理解,在整节课的设计中起承上启下的 E D C B A E D C B A

32 1G F E D C B A 32 1 E D C B A 二、抽象模型,揭示实质 如图,已知∠A=∠BCD=∠E=α°,BC=CD,图中有没有全等三 角形,并写出证明过程. 结论:图中△ABC ≌△ECD 理由:∵∠BCE=∠A+∠B =∠BCD+∠DCE 又∵∠A=∠BCD ∴∠B=∠DCE ∵∠A=∠E,BC=CD ∴△ABC ≌△ECD 总结规律: 顺口溜:“一线三等角,两头对应好,互补导等角,全等轻易找” 三.运用新知,看图作答 下列每个图形中,∠1=∠2=∠3,请你想一想再补充一组条件,快速找出“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所形成的全等三角 形(要求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四、小结收获 交流归纳 (1)由“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搭建桥梁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熟悉这类题经 常是以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矩形为图形背景出现。 (2)学习几何最重要是学会归纳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学会从复杂的图形里提炼基本图形,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3)几何的学习中,要注重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总结和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其规律,帮我们解决繁杂问题。 作用,为下面的运用规律和知识有枢纽的效果。 总结规律:(学生会用自己的语 言总结出规律,老师应适当给予肯 定,然后总结出顺口溜) 顺口溜:“一线三等角,两头对应好, 互补导等角,全等轻易找” 这里通过口诀来总结规律,学生兴趣盎然,形象易记。 三.运用新知,看图作答 通过前面的学习,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设置一组题例让学生跃跃欲试,慧眼识“一线三等角”相似型。 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注意:这里要求学生提炼“一线三 等角的基本图形,说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即可,要求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四、小结收获 交流归纳 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小结起来很明确,贵在让学生悟到几何学习中的基本图形和相关应用,从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总结。 五、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基础题,重在检查整体学生的掌握情况; F E D C B A 3 2 1 3 21 F E D C B A α α αE D C B A (3) (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