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

【篇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最全试题及答案】

ss=txt>2010-12-10 18:10

提问者:泡泡思琦

| 悬赏分:20 | 浏览次数:469次

2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导致西方阵营分化的主要原因是( b)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

b.西方阵营中力量对比发生变

c.日本推行多边自主的对外政策

d.法国在外交上奉行戴高尔主义

22.“联合国日”定于每年的( c )

a.4月25日

b.6月26日

c.10月24日

d.10月30日

23.“联合国宪章日”定于每年的( b )

a.4月25日

b.6月26日

c.10月24日

d.10月30日

24.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美国总统是(b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艾森豪威尔

d.尼克松

25.( b )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

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a.世界政治

b.世界政治格局

c.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格局

26.当今世界政治的特点之一是,( d )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乃至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发展的首要因素。

a.国际因素

b.大国关系

c.联合国

d.经济因素 27.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富尔顿城发表题为“和平砥柱”演说的政治家是( d )

a.罗斯福

b.戴高乐

c.斯大林

d.丘吉尔

28.讨论波兰边界划分问题的会议是( c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

29.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 b )

a.两面旗帜的斗争

b.全面“冷战”和局部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c.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d.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30.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美国总统是( b)

a .罗斯福

b .杜鲁门

c .艾森豪威尔

d .尼克松

31.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时的美国领导人是( c)。

a .杜鲁门

b .艾森豪威尔

c .肯尼迪

d .尼克松

32.2010年11月g20峰会的召开是在(a )。

a .韩国首尔

b .日本东京

c .中国北京

d .印度新德里

2010-12-10 18:54

最佳答案

b-c-b-b-b-d-d-c-b-b-c-a

30题和24题重复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主线是(d )

a,中美苏战略大三角

b,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

c,德国的统一

d,美苏争霸

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的标志是( d)

a,马歇尔计划

b,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3、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 d)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4、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b )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5、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 a,尼克松总统时期

b,肯尼迪总统时期

c,卡特总统时期

d,里根总统时期

6、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c)

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d,1968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

7、第三世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d )

a,同美苏超级大国对抗

b,同西欧、日本结盟

c,同中国结盟

d,不结盟

8、中国何时加入wto( d)

a,1999年11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2月

9、9.11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b ) a,

伊朗

b,伊拉克

c,朝鲜

【篇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ass=txt>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

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

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

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

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

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

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

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

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

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

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

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

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

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

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

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⑥影响:国际

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4)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6.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答: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两

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虽然区域经济组织多多

少少具有排他性,但所有的区域组织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实行合作、开放、互利的区域主义,都努力把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衔接起来。

可以说,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区域

集团化的高潮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7.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经济全球

化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发展中国家有机

会吸收更多的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经济调整与改革,从而

提高制造业和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具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由此

获得“后发优势”,能够在经济实力上赶上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和经济风险,

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学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8、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西方民主制度体现了共同的原则,它们主要包括:

第一,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意见

的原则;

第二,主权在民(人民主权)原则,即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代议制原则,即人民通过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

行使最高权力;

第四,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即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的合理

分工与权力的相互制衡,强调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第五,法制原则,即国家的政治生活、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对各种

社会问题的处理,均以法律为指导。

(二)为贯彻这些原则,西方民主政治一般都实行以下几种基本制度:

(1)议会制度。议会制度是民主的象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议会一般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议会的结构有两院制和一

院制之分。

(2)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的基石。其基本内容是公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议员和政府官员经合乎法律程序的直接或间接选

举产生。

(3)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轴心,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运转的推动器。西方民主制下的政党制度是多元化的,即多党并存,但竞选结果可能形成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执政体制。

(4)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行政机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宪法和法律,依法治理国家,公务员制

度已成为政府实行统治的重要支柱。

(5)司法制度。司法制度为民主制度提供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司法机关以“独立公断人”的身份,通过审理和裁决各种诉讼来实施法律,并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司法民主原则、辩护原则、陪审原则等。

9、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1)战后美国谋求领导和控制世界的全球战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战后至60年代末,美国在全球的扩张战略;60年代末至

70年代末,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80年代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新

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单边主义横行。统而观之,战后美

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进行着调整,但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

标从未改变,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

(2)霸权战略并非为美国所独有,但战后美国的霸权战略与历史上列强争夺或征服世界的模式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美国特色。其一,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其二,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

其三,文化战略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西欧、日本外交主动性加强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格局又怎

样的影响?

答:西欧方面:其一,谋求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的作用,以欧盟为中心,实现“大欧洲”的融合。其二,致力于构筑与发

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关系。其三,改善和加强对华关系。其四,

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其五,对俄罗斯奉行“既

合作又防范”的政策。日本方面:冷战结束以后,

日本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日本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和实施

的进展如下:一是强化了日美安全合作体制;二是采取多项立法措施;三是重视发展日中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也在加强;四

是日俄关系打破僵局;五是借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

时机提升影响。)

11、如何看待冷战后西西关系的变化?

答:一般来讲,在战前,世界现代史中存在着四大基本矛盾:即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战前的这4对基本矛盾在战后已失去了概括能力,随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4对基本矛盾转化为5对矛盾。它们是: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意识形态

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对外政策方面来说,是

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这5对矛盾集中体现在美国与苏联的矛盾上,所以,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后世界史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然而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等

一系列划时代的重大事件,雅尔塔体系崩溃,冷战宣告结束。90年

代以后,战后以美苏矛盾为主线的时代结束了。基本矛盾又发生了

变化:西西矛盾,即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南北矛盾,即发达国家

与不发达国家(第三世界)的矛盾;两制矛盾,即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

12、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政局动荡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政局生活极不稳定,政权频繁

更迭,政府如走马灯式更换。

(二)行政不力行政不力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体制不健全,行政

结构松散,行政效能低下,致使中央政府政策、法令无法有效得到

贯彻,从而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三)政治独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因素或社会力量的

弱小,政治权利往往高度集中于一人或少数人手上(主要为某一政

党或军队)

(四)两极分化政治生活中的两极分化,是指政治生活中人们参

与政治的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

的情况,一方面,经济、政治的发展使一部分的社会阶层、集团掌

握更多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权力阶层或特权

阶层;另一方面,一部分社会的中低阶层越来越远离政治权力中心,除了基本的公民权利外,基本上不涉足政治生活。

(五)政治腐败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伴随着严重的政治腐败现象。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法治传统,

对政治权力很少具有有效的制约,政府官员凭借其所处的职位和手

中所掌握的权力、资源,将权力用于私人目的,严重损害了国家、

社会的利益。

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这些矛盾和问题,使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

要任务。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选择合理、有效且符合本国国情

的政治发展方

13、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有哪些特点?

答: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中立、不结盟。

其基本内容包括包括:

(1)反殖、反帝、反霸,维护民族独立,巩固政治独立斗争的成果,发展民族经济。

(2)支持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反对各种形式的种族

歧视和种族隔离,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3)积极参加和支持不结盟运动,不参加任何大国军事集团。

(4)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依此处理国际关系。

(5)遵守联合国宪章,主张和平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不得使用武力

或以武力相威胁。

(6)加强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实行南南合作,并扩大对话与合作

的渠道,采取对各国都有利的方式来解决全球的经济、社会、人口

和环境问题。

(7)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而努力。

14、苏联东欧巨变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

(1)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慢。

(2)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官员腐败,失去民心。

(3)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4)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助推力。

苏东剧变的教训主要有:

(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

(4)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开展有效的斗争。

(5)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

1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经历了哪些阶段?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

答:一、(1)第一个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主要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改革措施不力,未抓住主要症结。(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经济增长减慢甚至下降,经济模式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各国进行第二次改革。苏联利用武力断送了“布拉格之春”,是整个东欧的改革都笼罩在苏共及其集权思想的控制之下,最终导致本次改革的失败。(3)第三次改革: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这次改革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越了以往。这一时期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都陷入崩溃边缘,亟待解决,苏东都进行了照搬西方模式的改革,而中国则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陈宫的典范。

二、在这次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在新旧体质专柜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改革的方向,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原则,试图照搬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民主政治理论和经济政策措施来解决新旧交替、矛盾交织的问题,不仅没能推进本国的改革,反而使本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出现了逆转,丧失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而中国的改革则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16、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激进的“休克疗法”转型方式,以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乌克兰为代表。

另一种是渐进的转型方式,以匈牙利为代表。

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是:

(1)通过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转换基本经济制度。

(2)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

运行机制的转型。

(3)通过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稳定宏观经济,改变政府调控宏观经

济的手段和方法。

17、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答:剧变之初,各国曾一度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随

后各国转而实施各有侧重的全方位务实外交政策。

俄罗斯从1993年起实行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积极主张

世界多极化,反对建立单极世界,维护世界大国地位。普京执政后,更加突出强国意识和大国地位,其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现实的经济

利益,实用主义色彩浓重。

18、怎样看待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拥

有较强的影响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

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

(1)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随之不断增强,使中国在国际

社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以联合国为阵地,主持正义、反对强权,维护世界和平;以世界为舞台,平衡国际力量,稳定国

际局势。

(3)中国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本力量。

19、试分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1)“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

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和谐世界,

应当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与和平;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和

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第四,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

(2)“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提出的重要意义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宗旨的升华,它将中国近年来

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等有

机联系在一起。这种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随着中国迅速发展,与世界互动更加密切,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某些势力的猜忌,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因此,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成为中国外交的当务之急。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这一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外交将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的愿望。通过互利合作,中国可以为邻国、为亚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当前关于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有哪些进展?

21、和平发展两大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确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依据和意义:(1)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依据国际形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的科学判断。

1)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4)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

(2)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第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论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2、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世界各国的

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是战后乃至更长时

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发展有助于阻

止和消除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

的诱发因素。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

重要条件。

(2)首先,发展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世界性的经济分工及国际竟争的激烈化

等种种原因导致发展成为被各国放在眼前的攸关问题。其次,人类

共同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的渐渐匮乏以致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迫使各个国家联合起

来共同的提出了一个课题-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核

心问题。

【篇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电大答案】

1.南北矛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两者之间的

矛盾即南北矛盾。

2.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

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

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3.冷战政策: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4.雅尔塔体制: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

自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世界和平

等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达成的一系

列谅解协议。

6.南南合作:由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绝大

部分都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于是从1960年代开始,这些

国家之间为摆脱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专门的经济合作,即称为南南合作。和平演变:和平演变

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

以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 8.波匈事件: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的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当局的骚乱。波兰发生的事变,以及随

后发生的波苏矛盾得以和平解决;而在匈牙利,抗议活动演变成为

当局无法控制的动乱,苏军的坦克开进了布达佩斯,事变才得以结束。 9.北约东扩:随着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美国即乘机调整它在

欧洲的战略,提出北约东扩主张,意在将西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东移,以填补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地区出现的“真空”,确立北约在未来

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10.亚非会议:亚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发展经济而定期举行的领导

人会议,自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经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战

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实际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3.二战以后,美国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它还通过想西方国家提供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来保证美国实际

经济霸主地位。

4.新经济是一种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代表着21世

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新经济的核心是信息技术革命。

5.主权国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

非国家行为体地位日益显著。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东西方冷战为主

要特征,以美苏争霸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 7.当今世界政治力

量结构是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是美国,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是: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第三世界整体。

8.冷战结束后,大国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

济为基础、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的新秩序。 3.第

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4.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

度最高的领域。 5.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

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新经济的旗帜。

1.当前活跃在国际社会中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主要有:.国家.国际

组织.政党.跨国公司.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2.国家利益按照同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

分为.生存利益.发展利益.国际联系利益

3. 二战以后,在西欧、北美、亚太形成三大区域组织:欧洲联盟.北

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不

平衡.南北贫富差距

5.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1、全

球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

它是指是世界各国由国别差异所带来的制度障碍逐步被消除的过程,表现在经济领域,是指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它依据各国间的协定而建立,以集团的形式而存在,并拥有一

套超国家的机构。

2.、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公司企业,一般由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组成,是世界经

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各种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

主体。

3.“新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信

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

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

济形态。在新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的中心由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知识本身成为生产中的首要因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对

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新经济”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组织形式

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主体有哪些特征?

答:(1)独立性;(2)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参与国际事务的

能力,并拥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的物质手段;(3)是一个实体,具

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4)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活动,发生跨国行为。

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根据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判断国家利益正当性与合理性的标准

和尺度应该有哪些?

答:第一、主权标准,即国家维护和发展主权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

与合理的。第二、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同意的标准,即国家维护、

增进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同意的国家利益是正当与合理的。第三、

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用的标准,即国家维护、发展国家

利益时不呢不管损害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和进步利益,防碍人类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第四、互利标准。 3.综合国力是什么?,它对国

家有哪些重要的战略价值?答: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

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

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国力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它对国家的战略价值有:

(1)它是衡量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的尺度。(2)综合国力是国家推行外交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主要手段。(3)综合国力也是国家指定外交政策、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

4.20世纪70年代后导致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答:(1)国际金融体系在20实际70年代初受到巨大冲击。(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里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使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廉价而稳定的能源和原料来源受到了冲击。

(3)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环境急剧恶化的同时,它们的

国内经济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5.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答:(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2)全球化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3)日益严重的全球化问题制约和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6.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2)环境恶化;(3)国际金融市场动荡;(4)能源短缺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美苏由激烈争坝走向关系缓和。(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

2.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学说和制衡理论。主要内容:联

邦制、普选制、三权分立制、两党制。

3.西欧一体化的起步和草创时期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到探索和发展时期的《罗马条约》到1991年12月《欧洲联盟条约》签订之前。

5.1991年12月9日、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进行,会议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统称《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

7.美国的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

1.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冷战和遏制政策的是:杜鲁门主义 3.提出超

越遏制的是以下哪一位总统:布什

4.标志着美苏军备竞赛出现质的升级的是星球大战计划

5.2001年9

月11日,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三、多项选择:

1.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a联邦制b。普选制c.三权分立制d.两党制

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年繁荣,其主要原因有:a.“新

经济”的推动b.政府的有效干预c.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益处d.充分利用大量外部资源

4.冷战时期美国推行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有a.杜鲁门主义b.尼克

松主义c.里根的“重振国威”d.布什的“超越遏制” 5.冷战后美国加

紧构件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表现为a.“参与和扩展”战略b.小布

什的单边主义

新大西洋主义:美国布什政府提出的关于建立欧洲新秩序的构想。

为防止具有地缘优势的苏联在影响欧洲未来的进程中取得主动权,

美提出新大西洋主义,以图建立一个在美国领导下的欧洲。其主要

构想是:1、北约仍将是大西洋两岸共同的军事组织,并将进一步扩

大其职能,使之成为肩负欧洲防务、政治和经济事务的超级机构;2、要求欧共体向其他国家开放,用条约的形式把美国同欧共体连结起来,使欧共体在促进苏联和东欧转化方面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3、主张更多地发挥安全的作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的管理机构和东西

欧的桥梁,从而促进苏联和东欧更快地实行市场经济和自由选举。

小布什的单边主义:2001年1月小布什上台之后,美国政府依仗它

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为了谋求美国的私利,在所有

事务上都要以美国利益为重,从美国的实力地位与国家利益出发来

决定美国的政策走向,而不是通过同国际社会保持密切的合作来实

现美国的利益。具体来说,美国要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判断,而不是

根据国际社会的需求和意见来做有关全人类利益与安全的政策决定。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特殊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同时地区一体化的

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从市场一体化到经济一体化,再到政

治一体化,是欧洲推进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其中以欧盟经济领域中

各种超国家性质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体化措施为标志,欧盟成为

战后最有成效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它不仅深刻影

响了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而且吸引了其他地区的国家走上联合的

道路,并向世人提出了继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答:主要应涉

及以下一些演变的步骤:第一、冷战时期美国推行争霸世界的全球

战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及美国的全球扩张(1945-1969年)尼克

松主义及美国全球战略调整(1969-1981年)里根的“重振国威”(1981-1989年)布什的“超越遏制”(1989-1993年)

第二、冷战后美国加紧建构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克林顿的“参

与和扩展”战略(1993-2001)小布什的单边主义(2001年至今)

5.恐怖主义有哪些特征?

答:(1)带有政治目的;(2)使用与战争不同的特殊暴力手段;(3)针对无辜平民、公共设施等非军事目标 7.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发

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第二、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第三、美国独

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第四、美国无力

缉拿里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2.为什么说西欧国家的对外关系具有

两重性?

答:二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不尽相同,但在大问题上有一致性。

西欧国家是西方集团的重要成员,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的地位与利益,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西欧国家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的特点。主

要从它与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方面表现出来。本

题应着重从这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2.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原称“ 东京招魂社”,是日本为纪念为国战死的将士而建立的。1985

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来日本首相

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5.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改革主要经理了1953—1964年赫鲁晓夫和

勃列日涅夫时期。前者从落后的农业入手,后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6.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要从政

治上彻底改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他的改革思想主要有:

(1)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2)倡导多元化和全面民主化;(3)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

1.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的对外关系政策是政治大国战略

2.二战

后日美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日本获得真正的独立。

4. 修改宪法标志着欧美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得以确立。

2.苏联解体的原因有A.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B.历史

问题C.西方长期的"和平演变"

普京执政后提出的战略思想有强国富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4.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有A.美国大力扶持B.战后有利的国际

环境C.重视科技和教育D.国内政局稳定E.适合的经济发展战略F.适合的资金积累政策和集体意识等. 5.二战后,苏联经济的

改革主要经历的时期有赫鲁晓夫时期赫努晓夫

6.俄罗斯对外政策是如何演变的?

(1)倒向西方的“一边倒”外交战略;(2)”双头鹰”式的全方位外

交战略;(3)强国外交政策。 7.俄罗斯的对外关系是怎样的?

(1)与独联体国家建立特殊关系;(2)积极发展与欧洲的伙伴关系;(3)争取与美国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4)稳步发展与

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5)加强与亚太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

3.如何辨证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1.第三世界的崛起以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为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2. 1955年4月18日—24日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了亚非29个国家会议。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

府首脑会议。196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4.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债务危机、粮食危机、

人口问题。

5.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独立自主是中国

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

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

基石。

6.在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当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最为显著。

2.美英联军于2003年3月大局入侵伊拉克.

3.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权利的问题2.战后,发展中国家政治的发展主要有以下问题政局不稳.民族问

题.宗教冲突

3.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问题债务危机.粮食

危机.人口问题

4.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有南南关系.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

5.巴勒斯坦问题的难点主要有.领土问题.耶路撒冷问题.难民问题

第三世界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群体的统称,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

经济政治中处于被动的无权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国家位于南半球

的广大亚非拉国家。

联合国主权国家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具有一定的超越成员的行

动能力、肩负全球使命且是世界各国宣传其对外政策的国

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场所,是一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管理全球公共事物的重要力量。

八国集团1975年西方国家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联

邦德国、加拿大为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超国家国际调节的需要以及

维护发达国家在旧经济体制中的优势地位而形成7国首脑会议。在

此基础上,俄罗斯在1997年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加入该组织而成为八

国集团。

国际组织凡是两个以上的政府、民间团体或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以称为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组织,也

包括民间团体或个人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的国际组织仅

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政府间机构,它们

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1.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1)深刻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2)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和壮大。(3)

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2.二战结束后,中国

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答:(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揭开中国独立外交

的崭新篇章。

(2)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末,为维护国家主权而顶住美苏两国压力。( 3)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侧重反对

苏联霸权主义。(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外交政

策以新内容。

(5)20世纪90年代,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开创

中国外交新局面。 3.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成员资格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国家的政府官员或民间团体。(1)宗旨目标是跨国性的。

(2)组织结构必须具备常设性的机构和经常性的工作地点。(3)

拥有不同于其成员自己的行为能力。(4)服务于成员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共同利益。 4.联合国的改革涉及哪些重大问题?

答:坚持和平行动改革;(1)安理会改革;(2)经社理事会改革;(3)财政危机;(4)机构改革问题 5.评价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

地位和作用。

答点:联合国在推动非殖民化进程中的作用;(1)联合国在制定国

际规则方面的作用;(2)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3)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1.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有哪些变化和特点?

答:(1)南北差距进一步继续扩大;(2)南方国家债务有增无减;(3)国际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4)南北贸易权利很不平等;(5)环抱问题日益尖锐。

2.结合我们对当前中国快速发展的切身感受,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经验教训。成就表现在:

(1)政治上,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经济上,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3)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上,既坚定不移地贯彻四项基本原则和双

百方针,营造发展科学文化的宽松氛围,又坚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

主义,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远大的共

产主义理想。

2.为什么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党的十六大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