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行楷版本

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行楷版本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

技艺——李剑鸣

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

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修养与技艺

本案索引:

(唐)刘知几:史家必须具备“才、学、识”三方面的素质。识:阐释历史的意义;

学:史家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资料的总量才:研究与写作的能力

主旨

基本脉络

联系

按照史家三长来梳理本书基本脉络,并将相关知识点引申至新

传学领域

按照史家三长“识、学、才”三长来提炼本书

主旨

提炼出史学跟新闻传播学的共性与异性,以及总结新闻传播领

域之“三长”

本书主要是围绕唐代学者刘知几提出的史家三长,即“识、学、才”而展开的。此三长不仅是撰写史家著作的题内应有元素,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史学家所掌握的基本素质。

围绕“识、学、才”三长,作者将此书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

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识(第1-5章)

本学科的基础材料学(第6、7章)

才(第8-12章)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

本学科的基本操作流程

壹广告文化差异

1.1地域差异(例中西差异)1.2时代差异

学科特征(成长之路)

社会派史学科学派史学

文学派史学人文学派史学

文学派史学:18、19世纪,认为史学属于文学,文史不分色彩,受当时道德、宗教、政治等信仰影响加之缺乏严禁的治史规范,逐渐形成了文学派史学。然而就学科的特性而言,史学和文学早已成为两个独立的学科,"文史两分"

乃是不争的事实。两者拥有不同的专业规范和写作方式,处理的题材很不一样,治学的路径和要求也有差别。

科学派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认为史学属于自然科学。第一,科学是正确而有价值的知识体系,史学追求的是真实性和确定性,因而属于科学的范畴;第二,人类历史和自然过程一样,在演变中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史学要像科学发现自然规律一样,去探索和认识历史规律产第三,历史的真相存在于原始资料当中,史家通过对档案文献的整理和利用,可以揭示历史的真相。"自然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有一个重大而明显的差别,即历史学家所力求理解的人类行为有着更大的复杂性。

会派史学:19-20世纪,史学受到了社会学的浓厚影响。社会科学的各种

理论诸如政治学、行为科学与统计学之类进入史学领域,大都具有方法的功能,因为它们能够帮助史家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角度,发掘新的材料,

提出新的解释不过,史学在走向社会科学的途中也蒙受了一些损失,不小心

将一些独有的长处作为包袱丢掉了。"新史学"遇到了新问题,在专题性、分

析性和理论性增强的同时,原有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却趋于减弱;与其他学科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史学写作愈益远离大众

人文学派史学:20世纪,将史学定义为一门独特的人文学。认为史学是一门以过去事实为基础的独特的人文学。强调历史学家需要具备文学修养,但不能用小说笔法来写历史;研究历史离不开科学精神,但不能将史学与科学混为一谈;社会科学可以作为治史的工具,但不能把史学简单地看成社会科学。看待史学的特性,应当将多样性和独特性结合起来。正是由于史学是一个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统一体,就要求历史学家必须具备多样化的素质,兼顾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

思考

新闻学与文学不分色彩?

新闻学

文学

新闻中的人与事却必须对号入座,一一落实。

文学讲求虚构想象,人们不必将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人与事同现实对号入座。

思考史学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将史学的定义为一门以过去事实为基础的独特人文学。

是否新闻传播学也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是一门以现在试试为基础的独特人文学?

陈虻:如果要你来做新闻,你最关心什么?

柴静:我关心新闻中的人。

“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

采访在很大程度上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提问。

------《看见》

知识性质以及研究立场

个别与一般

选择性

相对性知识性质

客观性

真实性1.2.1个别与一般:知识即关注个别,也重视一般。研究历史的人必须牢记,虽然历史的一般性来自对众多个别事实的概括,但绝对不能从一般推导个别,或者用普遍性去掩盖特殊性。历史中的个别与一般之间存在某种"张力",这对历史学家的智慧和技艺是一个考验。

1.2.2治史的选择性:

? A.为什么会有选择性:"从来没有一种历史陈述能够揭示一个事实的全部真相”卡尔〃贝克尔宣称"历史学家没有可能完完整整地表现任何实际发生的事件,即便是最简单的事件"

? B.选择性的标准:

?第一,史家的选择并不是仅仅依据个人的兴趣和偏见,而必须基于对过去世界的较大画面的观察,在深入了解事实发生的"情境"以后,再根据适当的意义标准和专业规范,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进行研究。

?第二,违背史学专业规范而任意选择的做法,通常会受到多数史家的批评和槟弃。"文革"式的"影射史学"早就没有了市

?场,"揭露史学"也逐渐失去了风头。

?第三,每一位史家都有自己的

?选择重点,众多史家选取的重点合并起来,就可以构成比较全面的

?历史画面。通过各位史家之间的争论和商榷,对具体问题的认识

?也会不断深化。

? 1.2.3 相对性:

相对性首先反映在史家的个体之间。不同时代的历史认识所存在的差异因民族和文化而差异。

1.2.4史学的客观性问题:

有人提出无论记忆还是作为思想的历史,显然都是一种主观的建构,不可能成为确定的客观知识。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以揭示过去实况的真相为追求的目标,但实际上这个揭示真相的过程无法排除主观因素的成分,于是,历史知识很有可能只是客观与主观的混合物。

1.2.5史学的真实性问题:

A.历史的真实:历史知识符合过去实况。

B.史学的真实:历史知识在一定的史学框架内的可信度。

引申

新闻特性

客观性

时效性

真实性

公开性

选择性新闻选择标准:

(1)重要性(事关人们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的如自然灾害,就业、战争、治安)

(2)显著性(名人出新闻)。(3)接近性(地理和心理空间的接近性)。

(4)趣味性(具有人情味、戏剧性、奇异性的事件事物容易引起人兴趣)。

(5)时新性(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

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必须保持一种特殊的立场,要力求独立和中性,要站在第三者的位置、站在过去和现在的交汇点上来看待历史。但是,历史学家总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而且他所面对的过去又和他所处的现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难以做到绝对的独立和超然。这是历史研究中又一个不能回避的挑战。

重视

“what”“why ”

人文关怀

现在与过去研究立场

偏私与公正

民族与国际治史的任务:确立事实

探索原因

以人为中心

史家的选题与现实有很大联系

力求真实不存偏私,但关键时刻可用到“春秋笔法”

民族化立场,国际化视野

史学研究立场中的现在与过去:史学研究立场中的春秋笔法

过去的事实也有可挖掘的新闻价值:

sample:《新闻调查》有一期节目《唐山地震三十年》旧闻新提,反响巨大,有时过去的历史也能成为一则新的新闻节目。新闻报道中的两面报道、平衡报道。

史学研究者的学养与治学路径知识的积累

学养

理论的修养

专业训练

文化底蕴

历史的想象力

A、资料源知识:史学

课题应有的专业知识。

B、非资料员知识:相

关学科知识、理论、常

识、语言及其他知识。

C、善于利用他人的知

识储备。

史家对历史事实

的判断力。A、熟悉史学的范式。

B、学习多种语言。

C、时空意识的培养。

D、掌握工具

全面文化修养

A、借助想象力捕捉历

史人物行动一瞬即逝的

思想。

B、在研究和写作的过

程中需要想象力,利用

想象力推测资料所在。

C、历史的想象类似

“带着镣铐跳舞”。

求知与求用

治学路径

读书与治学

博通与专精

学问的境界

史德与自律

A 、作为人的集体记忆功能。

B 、“资治”,辅助政治、完善政治,以古为鉴。

C 、教育、道德、娱乐

为学之本,必先读书

A 、知识渊博,了解深刻

B 、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C 、具体领域,专深功夫

D 、学术质量,独到成就

要有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态度严谨,学风朴素

A 、学术角度:求真。

B 、伦理角度:严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成果。

C 、法制角度:保护知识产权。

引申

新传工作者的意识与素质

受众意识

自我意识

新传工作者意识构成

社会意识:A 自觉低关注一个时代的新变动、新情况、新事物。

B 自觉地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和党派集团服务。

自我意识:A 新闻传播活动的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

B 还体现在传播者努力打破传播条条框框,勇于创新,

富于创造的精神

受众意识:A 高度重视受众的愿望和要求,听取受众的建议和意

见,增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和传通性

B 丰富传播手段,增加内容的花色品种,扩大信息量,

以适应受众的多样化要求。

中职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职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学生需要核心素养支撑职业能力,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实训、实习过程,乃至将来的工作,核心素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专业需要教师科学理解核心素养,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转换的能力,探索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48-02 【作者简介】申起梅,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吴江,215200)教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专业教学。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人最普遍、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无论是学生的理论学习还是技能实践,乃至未来的工作,核心素养永远是职业需要的基础,中职学生需要核心素养支撑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面向学生的职业需要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是中职教育教学的重头戏。

一、探究电子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学生核心素养应涵盖知识、能力与态度三要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电子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电子理论建构能力。这主要是指在校的理论学习。由于本专业的知识相对抽象且逻辑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建构出系统的认识,直接影响其对电子专业理论的掌握。 二是学生的电子理论延伸能力。这主要是指学生在面对未曾遇到过的专业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与指导实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知识,这些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可以经由逻辑推理而获得理解。此时,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否向新知识延伸,或者说能否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就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显然,这是核心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三是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训中会有丰富的实践,笔者注意观察过,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这样的实践是无法有效培养核心素养的。 四是学生的实践生成理论能力。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就是“实践出真知”,从实践中衍生出来的知识是真的活知识,也是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而言,

美国历史与文化

浅谈美国历史 ——见证从蚂蚁到大象历程 引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给我们太多的回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繁荣昌盛到民族衰落;从压迫受辱到当家作主、从璀璨奇葩到复兴中华……可是,跨过大洋的彼岸,初出茅庐的美国却在近两百多年的历史跨度下完成了从蚂蚁到大象的历程,创造出美国独特的发展文化。今天的世界,“汤姆大叔”在全球“维护着世界和平”;好莱坞大片充斥着各大荧屏;NBA回荡在茶前饭后的娱乐中……两百多年来,美国历史一直都是民主制度的试验。早年被提出的问题如今持续被提出并获得解决;强大政府对抗弱小政府、个人权利对抗群体权利、自有资本主义对抗受到管理的商业与劳工以及参与世界对抗孤独主义。美国对于民主制度有很高的期待,而现实又是不如人意。然而国家经过妥协,已见成长与繁荣。在今天的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美国蚂蚁变大象的历程。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她不平凡的发展。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难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对当地印第安人的肆意屠杀,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隶这类的非自由劳力。万恶的黑奴贸易盛行起来。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由于英国移民北美是为了追求自由和财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贫农。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权。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广泛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权利,培养了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相信社会契约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护而得人民支持才组成的。在十八世纪中期,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殖民地议会仍信奉英王乔治三世,不过他们追求与英国国会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为英国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时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急于巩固领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税及英王乔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张高压手段。因此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没有代表就不纳税”宣言、“波士顿惨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1775年4月在来克星顿和康科特打响“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后来,这些殖民地便成为美国北美独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个州。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国国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起草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国的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淋漓尽致地历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大陆犯下的罪行;最后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独立战争。这也充分展现出

核心素养课题开题报告-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核心素养课题开题报告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湖南省龙山县里耶民族中学石维亚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和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突出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尤其要构建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究方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题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正因如此,“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就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 研究和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我国一些学者的论断,“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过程一切方法、手段的总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和教”是指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探究式、创造性、最优化等教学方法体系;教学媒体用计算机、多媒体、远程信息网络等。从以上论断中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十分重要。从我校实际情况看,我校是“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因此率先开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和教的理论和实践的试验是十分必要。 二、课题研究目的 探索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课堂模式,即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更大的信息量。信息技术对数学的学习者和教学者都将产生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这将是革命性的一场变革。学习方式(比如地点、时间、环境、资源)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的关联性将无比接近,教学模式将更加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人人都能得到发展。由于

选修-美国历史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A:一、单项选择题 1、在英属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经济形态属于( )。 A混合形经济 2、美国所独有的节日是()。B感恩节 3、最先贩卖黑人到北美的是()。A荷兰人 4、起草《独立宣言》的美国总统是()。C杰斐逊 5、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土温把美国19世纪的最后40年称为()。A镀金时代 6、19世纪末,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布赖恩的著名演说是()。A金十字架演说 7、华人在美国定居人口最多的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加利福利亚 8、对美国家庭饮食影响最大的是()。C 意大利饮食 9、美国现行宪法是()。B1787年美国宪法 10、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1979年 11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的创立者是 B司徒雷登 12、在美国硬币上都刻有同样一句话是()。 C合众为一 13、美国人最热爱的三大体育运动不包扩()。D足球 14、美国宪法规定,众议员的任期为()。A2年 15、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的美国总统是()。C约翰逊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 洋,西临(太平)洋。 2、印地安人对美国饮食的贡献是(玉米),白人在种植(烟草) 以后才有了经济的发展。 3、英属北美时期,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三种管理模式是(王室)殖民地,(业主)殖民地和(自治)殖民地。 4、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排斥移民的法案。 5、中国人可以申请美国国籍是在(罗斯福)总统时期。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南北战争:1861年,南方种植园主在林肯当选总统后发动了叛乱,联邦政府通过4年的战争平息了叛乱,并且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历史上称为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是由于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方黑人的种植园经济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已经阻碍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战争结束后为美国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水门事件:1972年6月17日,当时的尼克松为赢得连任,派出特工人员在华盛顿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办公楼被捕。他们被控潜入民主党办公大楼安装窃听器和偷拍民主党文件。这一轰动一时的事件是《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华德所进行的一场坚持不懈的斗争结果之一。尼克松被迫辞职。水门事件是美国政治竞选中不光彩的一幕。 3、进步主义运动:1900年~1917年间美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运动统称为进步主义运动。在性质上,进步运动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有社会各阶层参与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目的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在内容上,进步运动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从政治上的争取妇女选举权、市政改革到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运动,从救济穷人和改善工人待遇的社会正义运动到自然资源保护,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 4、飞虎队: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他们在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的带领下作战勇敢。援华航空队以”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对于援助中国抗战给予了很大帮助。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 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2. 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p 3. 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 8234 次 36 . 2% 法观 念法、刑 4648 次 20 . 5% 财富观念利、财、富 5395 次 23 . 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 次 19 . 5% A.社会贫富分化 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观念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 4.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 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 负责运转。这一转变根本上是为了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君主专制 C.削弱贵族集团 D.强化官僚政治 5.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6.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呈,参议院表决一致举袁世凯为第二 任临时大总统。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对于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解错误的是 A.与英国“光荣革命”的形式相同 B.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C.充分暴露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法律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分析图表能够说明中国近代 A.外贸出口总量逐年萎缩 B.出口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C.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8.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前四轮改革都与经济体制相关,当前的第五轮改革,应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和重点任务。关于“突破口”的认识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_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2016年第1期 (总第342期)GLOBAL EDUCATION Vol.45 No1,2016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陈彩虹赵琴汪茂华汪晓慧吁思敏向荣 摘要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已于近期举行,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与会者就其概念、意义和实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和基本诉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教学 作者简介陈彩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赵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汪茂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汪晓慧/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吁思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向荣/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2015年12月2日,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举行。这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普陀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普陀区教育学院协办,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承办。会议分为上午分论坛和下午总论坛两个部分。据统计,上下午参会人数达843人次,其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教研专家41人,普陀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154人,上海市课改学校和市九年制学校等的领导老师91人,还有来自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南、广东、陕西、吉林、甘肃、四川、江西、河南、云南、广西、天津、新疆等16个省市的教育科研单位、中小学,华师大课程与教学所基地学校的182人,等等。 上午分论坛包括语言类学科、数理类学科、人文艺术类学科三个板块,分别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历史学科教研员於以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化学学科教研员徐睿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席恒主持。获得首届上海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特等奖、一等奖的教师在上午的分论坛上深入交流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出席下午总论坛的嘉宾有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博士生导师王斌华教授,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上海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实践样例1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实践 --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高中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观念,学生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综合性能力与必备品格.《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是建构了核心素养体系,给出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并以核心素养统领学业质量标准研制、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 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重大趋势.核心素养的研究应加强将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冲破长久以来横亘在专家的“理论研究”和教师的“实际教学”之间的阻隔,将教育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总体素质塑造.理念的落实最终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应关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该怎么做?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表明,“课例”是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最有效的中介,好的课例可以为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载体,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抓手.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的关键问题 课例研究是一种集专业培训、课堂观察、教师参与、改良过程、合作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于一体的研究平台,指的是教师系统合作,改善课堂教学,分享教学策略,共享教学资源的研究过程.一般采取“上课→说课→评课→反思→重新设计课例→整合形成新的课例”的流程对课堂教学展开循环式改进研究,强调教师合作与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必然要求研究者要转变视角,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的基本框架.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是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实现教材、教学、考试、评价一致性的研究. 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设计并形成了如下的课例研究的基本框架:

《美国社会与文化》期末试卷

《美国社会与文化》期末考试 姓名:专业:学号: I.翻译(20%) 1.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rules about how to behave is called socialization and it lasts for all of our lives. 2. Federalism(联邦制) is a system in which the power to govern is shared between federal government and provincial/state governments. 3. According to his principle of the social contract, Locke argued that the government lacked authority in the realm of individual conscience. 4. The American Dream is a national etho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which freedom includes a promi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prosperity and success. II. 简答题(45%)(每道题250字以上) 1.简述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2.作为移民社会,美国有时被称为“大熔炉(Melting Pot)”,有时又被称为“沙拉碗(Salad Bowl)”。请谈谈你的看法。 3.简述美国政教分离原则。 III.论述题(35%)(二选一;800字以上) 4.比较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异同 Or 5.美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之间如何相互制衡。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 内容提要: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对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厘清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体系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在素质层次结构中对素养的可教、可学、可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说明;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理清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质层次结构素质教育 一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中国式回答。 它是针对“中国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从1957年“反右”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各方面的发展被耽误了,①学校教育成为重灾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人口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②人们很自然地把人的素质同教育联系起来,开始了关于端正办学思想的大讨论。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二十多年来,人们不断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有一段时间还有学者提出“心育”③),到“两全、一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到“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后来又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以及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⑤等。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逻辑轨迹是:教育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时代发展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它就被增加相应的新质,即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的对立面,其内涵是随着人们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步被充实完善的。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进行了素质教育区域性试验与探索,以及学校层面的改革实践,涌现出湖南汨罗、山东烟台、辽宁大连、上海闵行、江苏南通等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⑥,创造出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尝试教学等等实施素质教育的鲜活经

美国历史与文化第四讲 大萧条和罗斯福

第四讲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一、大萧条 1、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崩盘,大萧条来临 1929年9月3日,股市达到高峰,之后有些波动; 1929年10月再次上涨,大家乐观; 10月15—23日暴跌,投资者开始抛售; 10月24日,交易所一片惊恐,1300万股票转手; 10月29日,再次抛售1640万股票转手。 大萧条来临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域冲。 2、大萧条的原因分析 繁荣带来的问题(大萧条潜在的原因) (1)萧条的工业(烟煤工业、棉纺工业的减少)。 (2)农业收入相对减少,农产品价格下降。 (3)因工业技术发展而引起的失业。 金融危机和贸易危机: 战时和战后美国都在向欧洲大量输出资本,1929年转向投资股票了; 美国的高关税壁垒,使欧洲国家的货物难以进入美国换取美元还债; 欧洲报复,美国的货物也无法进入欧洲,美国商品价格在国内猛跌。 股票投机: Bankers 、Brokers、Businessmen 大萧条时社会景象: 长长的领取面包的队伍; 在货运火车上过流浪的生活; 大学生成为加油站的服务生活或进研究生院读书; 自杀和患精神病的比例直线上升; 先前的商人在街角卖铅笔或苹果; 俄克拉荷马州农夫逃离到加州作农夫了—《愤怒的葡萄》; 胡佛政府拒绝政府干预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决不能用理发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成了“贫穷”的代名词。 3、大萧条的带来的问题:社会“危险因素”增多: 社会失业人员大增; 福特公司一下就解雇了不得7.5万名工人.阶级 人们无力购买商品和服务; 仓库里边堆满了衣物而没有人们却无钱购买; 房屋闲置,人们却被赶出出租公寓,住在“胡佛村”; 农场主受到的打击大; 农产品卖不出去;抵押的土地成了别人的,只有背井离乡了,移民加州。 “反叛运动”不断: ?1931年1月3日,阿肯色州英格兰; ?1931年7月9日,底特律;

《美学原理》答案

。什么是美学(一) 1 “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海德格尔 正确答案:C 2 宗白华认为,中国形而上学属于()的体系。 ?A、唯美 ?B、生命 ?C、唯心 ?D、意趣 正确答案:B 3 “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 ?A、王国维 ?B、梁启超 ?C、鲁迅 ?D、蔡元培 正确答案:D 4 西方美学的历史开始于1750年。 正确答案: × 5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A、《美学散步》 ?B、《文艺心理学》 ?C、《西方美学史》 ?D、《谈美》 正确答案:A 6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正确答案:C 7 西方美学历史的创始是谁: ?A、苏格拉底 ?B、鲍姆嘉通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C 8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思维模式是: ?A、主客二分 ?B、天人合一 ?C、主客统一 ?D、天人分离 正确答案:A 9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 ?B、西方美学 ?C、中国形而上学 ?D、中国美学 正确答案:D 10 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正确答案:√ 1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美好事物 ?B、积极事物 ?C、审美活动 ?D、美丽景色 正确答案:C 12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正确答案: × 13 宗白华认为:艺术家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渗透。() 正确答案:√ 14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华罗庚 正确答案:D 15

美国文化(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美国文化》期末考试大纲 期末复习大纲 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 一、期末考试形式、复习范围及重点 1.考试形式 美国文化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2. 考试范围 期末考试考查教材全部内容,共十二单元, 即Unit1-Unit12。 教材:对外经济贸易贸易大学远程教育系列教材 《美国文化》(American Cultural Heritage) 范悦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 复习重点 复习内容以教材各单元Section II中的课文为主。在复习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理解和掌握课文讲解部分, 即教材每单元Section II:Text所涉及的全部内容。 二、期末考试题型 本次期末考试分为以下两种题型: 1. 单项选择题(40%) 这部分测试大家对教材十二个单元(Unit 1- Unit 12) 有关美国文化各相关主题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这部分的复习,请大家认真阅读、理解和掌握Unit 1- Unit 12各单元Section II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单项选择题共二十道,每单元一至三道题。题目按教材各单元的顺序依次排列,以方便同学们查找和复习相关内容。每道题的句子皆出自Section II的原文,所以请大家复习时要通读Section II的所有文章,注意上下文的意思,不要断章取义,否则答题时无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2. 判断题(60%) 这部分考查大家对教材课文要点的理解情况。由于期中考试测试了同学们对教材前六单元(即Unit 1-Unit 6)课文的理解情况,请同学们准备期末考试判断题部分时,仅复习教材后六单元(即Unit 7- Unit 12)的课文。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后六单元Section II的所有文章。判断题共三十道, 按教材各单元的顺序依次排列,同学们可以通过每道题的关键词很快查找到其出现的相关单元。每道题都紧扣教材原文或在原文基础上略做改动,大家阅读原文后不难判断句子的对错。 三、期末考试复习要求 由于期末作业题全部紧扣教材各单元Section II的原文,请大家复习时集中精力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原文。如在理解各单元Section II的原文中有具体问题,请大家通过答疑信箱提问。

高考真题——历史(四川卷)解析版

2014四川高考文综历史解析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回答1~2题。 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真” 要想培养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真”,就需要教师教导学生理性理解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在学习数学知识中体会数学真理的精确性和严谨性,数学作为一门概念性和逻辑推理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没有精确和严谨的真理作为支持,其理论和实践效果将会如决口的黄河使大片美景顷刻颓然,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理解数学文化价值的同时积极体会数学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在解一些整数的方程运算时还不太能体现出数学的精确性和严谨性,但是在解一些包含小数乘除法运算的方程时便可真切体验到,教师要教导学生树立精确和严谨的数学解题意识,这是一种数学意识,又是一种数学责任,当然小到中学生做题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大到我国的航天事业,在20世纪计算机还未普及的年代,航天事业的成功多半是由许多科学家运用笔算和口算计算出来的数据,有时仅仅只是计算错了小数后面的一位数,便要重新再来,因为任何一个计算中的错误都将有可能导致航天火箭的运载失败,其数学计算的精确性和严谨性可见一斑,因此,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精确性和严谨性十分重要。 2.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果学到了知识却又不用,那就不如不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连接,在真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寓意和其重要性。 比如说,某学生要去参加朋友一生日宴会,但是由于堵车只能步行,朋友在电话里询问该学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笔者相信这样的生活情况应当并不鲜见,那么,如果此时该学生计算不出需要多长时间能到,想必要遭到朋友的一番嘲笑了,经过分析可知,人的行走速度基本趋于一定,大约为1.5 m/s,那么要想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就必须知道从该学生的住处到朋友家的住处总共的行程,如此方能运用“路程=时间×速度”求出,笔者在此处举以生活现象,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现实生活

美国的历史与文化 课程提纲

《美国的历史与文化》阅读材料1 第1周课程介绍及作业写作规范 第一编宗教与美国的政治与社会2 第2周欧洲宗教改革、发现新大陆与移民美洲(上)阅读材料: 1、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法国),海南出版社,2000年11月。 阅读:199-228页;374-385。 2、(美)道格拉斯·F·凯利:《自由的崛起:16-18世纪,加尔文主义和五个政府的形成》阅读:第4章加尔文主义在英格兰:清教徒的奋斗与果实 第3周欧洲宗教改革、发现新大陆与移民美洲(下)阅读材料: 1、(美)道格拉斯·F·凯利:《自由的崛起:16-18世纪,加尔文主义和五个政府的形成》阅读:第5章加尔文主义与北美殖民地政府 2、马克斯·韦伯(德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2年第四次发行。 阅读1-121页。 3、《阿兹特克:太阳与血的民族》 阅读:任选100页。 4、霍华德·津恩著:《美国人民的历史》 阅读:第一章,第1-21页。 第4周宗教与美国政治与生活 1、威廉·L.德威尔著,《美国的陪审团》。 阅读:第100-134页 2、艾伦·D·赫茨克:《在华盛顿代表上帝—宗教游说在美国政体中的作用》 阅读:1-44页。 3、董小川: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 阅读:第三章公民--世俗民众与宗教信徒 4、《进化论在美国150年_兼谈宗教与科学》 5、《美国西雅图宗教田野考察记》 6、、视频:《美国的故事》 第二编美国的国家体制与民主制度 第5周从独立战争到制宪会议 1、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108页。 1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第……页。 2

“核心素养”

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深聚焦) 近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热词”。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 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该

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将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诸多方面。 9月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以“评价与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召开,几百位教育领域专家重点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评价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究竟为何要提“核心素养”,它又将如何深刻地影响未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实践,将如何影响一代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 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如此阐

读《美国历史与文化》

读《美国历史与文化》 美国已经称霸地球20多年过去了,从一个孤立主义国家到世界警察,美国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强大。TED上演讲说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而美国是私人资本主义,除此外,政体是最大的不同,尽管有着极多的不同之处,中国和美国已经有了极大的相同之处。崛起的中国最初想要效仿美国三权分离,忽视了经济基础,后来学习苏联,东欧剧变,苏联模式作弃,看到了新加坡的模式,然后学习新加坡,到新近,美国的方方面面被挖掘,整合其他资本国家的优点,一一被学习。想要更好地了解当下中国的走向,必定要先了解美国。 对美国人及其文化的认识 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加之美国社会变化迅速,未来难以确定。自由之邦与奴隶之国——18世纪的美国,文明的新人与粗俗的俗人——19世纪的美国人,真正的美国人尚未产生,如果有,他/她只在熔炉里。 一方面,美国人本质上是乐观的,喜欢实验,是发明和建设者;另一方面,美国人越是有钱,就变得越是无情趣。 美国有三层含义:通俗文化意义上的美国是享乐的天堂,教育文化意义上的象牙塔的顶峰,政治意义上的“民主和自由”的典范。 美国具有8个文化特征,即熔炉文化与多元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个人主义文化与民族主义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种族文化与阶级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利益集团文化与社区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 美国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基督宗教为主流,以种族关系为基础,以多元化为特色,以大众文化为主宰的文化。 十戒如下: 记住美国是那么辽阔。 记住,美国目前是,而且始终是一个宗教国家。 美国是自由的体现。 美国是代议制和民主的体现。 美国是法制的体现。 美国是一个极具创业精神的国家。 绝对不要低估教育的重要性。 留意美国人生活中的融合的重要性。 绝对不要低估在美国政府和社会中自我批评和自我修正进程中所继续发挥的作用。 永远记住,美国是人民的国家。——Paul Johnson 英国史学家 美国文化的象征——自由女神像、山姆大叔、芭比娃娃、野牛镍币、《美国哥特式》 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与其基础 自由与独立是美国人最看重的价值观,尊重隐私就是个人自由,而独立是自由与隐私的代价。机会均等与公平竞争是美国人的另一重要价值观,平等的具体表现就是机会均等,而公平竞争是机会均等与人格平等的代价。 物质财富与勤劳工作是美国人的又一重要价值观,工作努力、玩得开心是美国人的信条,而勤劳工作是物质财富与人生享乐的代价。 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源自欧洲文化的传承、清教教义的传统、边疆的文化遗产以及丰裕物产的条件。

科学素养与人文的内涵

科学素养与人文的内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对科学教育进行的反思,就强调今后的科学教育应该对科学知识与科学研究过程有更广泛的理解,这种理解要扩展到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要比过去更强调要打破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截然区别、相互对立的传统,代之以科学的人文主义.这就涉及:“学生需要具备怎样的‘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程度’,才能适应社会,求得自身的发展?”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要求我们正确理解科学素养和人文的内涵. 一、何谓“科学素养” 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韦氏大词典》对“素养”(1iteracy)一词的解释是:an abili.ty to read a short simple passage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it(阅读-小段简单文字并能就其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的能力)(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etionary,1976).可见,“素养”的原意指人们参与读写交流所应具备的读写技能的最低水平.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要求人不仅要能够读、写简单的书信文字,而且要能够读懂诸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列车时刻表、合同协议书之类的东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普通公民理解科学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社会生活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素养”概念很自然被扩展为“人必须具备的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最低水平”.由于其中赋予了“对科学与技术的最起码的理解”这样的内涵,于是就有了“科学素养”的说法.又因为,当传统的文化习俗对人们施加影响时,这种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超越原有的文化习俗,进而共同创造更新、更有力量的文化形式.所以“科学素养”概念包括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知识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个人生活质量与社会责任、科学技术文化的塑造等多方面的思考. 1.国际科学教育界对科学素养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教育长官詹姆斯·卢瑟福提出2061计划,旨在为与科学素养相关的科学教育改革规划一个长期的、规模宏大的前景.其核心著作——《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将“科学素养”定义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从以下维度来理解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为我国持续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丰富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内涵,进一步彰显了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程、教学、教研、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迫切要求。中小学校应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处理好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科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将二者更好地结合。 育人目标指向学生未来发展 核心素养与深化课程改革有着直接的、深度的关联,是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必然方向和路径。核心素养对于课程改革具有统领性、引领性的作用,贯穿着学校的课程、教学、课堂、实践活动、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旨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育人导向上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和选择。针对落实核心素养,学校应进行系统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重新定位学校育人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和细化,帮助学生生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和素养。 课程结构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课程建设是中小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接班人的有效载体。学校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架构多元、多层、严密、立体的学校课程体系,研制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做好小初高学段的学科素养衔接与贯通。通过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全面、自主、个性化、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们提供高品质的学习生活,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形成能力;教育学生努力做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做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做有全球化国际视野和民族精神的人,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供给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核心素养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正在日益深刻地显现出来。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进而满足学生差异性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转化成为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特质。学校课程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力争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长远目标。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育人环节、各方参与人员和育人资源,高质量实施三级课程,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实践育人。 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世界各国注重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进一步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规划基础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方案。重视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关注跨学科综合学习,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充分尊重学生合情合理合法的健康个性,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指导和帮助教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合理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整体性的课程培育整体性的素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