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题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题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题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题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一、填空题

1、胃液是由、、组成,正常人每日分泌 L。

2、正常基础胃液量约为ml,大于为增多,见于、、;小于为减少,主要见于、等。

3、十二指肠引流液一般指、、、、的总称。

4、、、、、等情况可考虑进行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二、判断题

1、胃液中的盐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它可杀灭食入的多种致病菌。()

2、空腹胃液总量>1000ml,BAO>15mmol/h,五肽胃泌素刺激后MAO无明显增加,BAO/MAO >0.6,则有助于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

三、名词解释

基础胃液量

四、选择题

A型题

1、基础胃酸排泌量(BAO)升高见于()

A 萎缩性胃息

B 胃溃疡

C 十二指肠溃疡

D 胃癌

E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2、空腹胃液量减少见于()

A 胃溃疡

B 十二指肠溃疡

C 胃泌素瘤

D 幽门梗阻

E 萎缩性胃息

3、胃液呈咖啡残渣样外观见于()

A 萎缩性胃息

B 胃Ca

C 胃溃疡

D 十二指肠溃疡

E 幽门梗阻

4、胃液呈恶臭味见于()

A 胃内容物潴溜

B 肠梗阻

C 消化不良

D 有机磷中毒

E 晚期胃癌

5、胃液乳酸定性试验呈强阳性反应常见于()

A 十二指肠溃疡

B 胃溃疡

C 胃扩张

D 幽门梗阻

E 胃癌

6、行十二指肠引流术时无任何胆汁排出常见于()

A 慢性胆囊炎

B 胆道感染

C 胆总管梗阻

D 胆囊收缩不良

E 胆囊摘除术后

7、行十二指肠引流术时,在未用刺激剂前,即已有大量暗黑色或褐绿色胆汁流出,常见于()

A Oddi扩缩肌松弛

B 胆结石

C 胆道扩张并感染

D 胆囊息肉样病变

E 胆囊切除术后

8、十二指肠引流液镜检见粘液丝呈螺旋状排列,应考虑()

A 十二指肠卡他炎症

B 胆道感染

C 胆石症

D 胆囊颈部炎症

E 肝胆管结石

9、胃液分析最重要的是()

A 一般性状检查

B 显微镜检查

C 细菌学检查

D 酸度检查

E 隐血试验

10、胃液隐血试验阳性不见于()

A 急性胃息

B 消化性溃疡

C 胃Ca

D 食管癌

E 正常胃液

B型题:

问题11~13

A.1.5~2.5l

B.<10ml

C.>100ml

D.10~100ml

E.50ml

11、正常人每日分泌胃液()

12、经12小时空腹后的正常胃液量平均为()

13、基础胃液量()

问题14~16

A.10~20ml,无色或深黄色,可有少量团絮状物

B.10~20ml,橙黄色,无团絮状物

C.30~60ml,深褐色,无团絮状物,轻度粘稠

D.量随引流管留置时间而异,金黄色,无团絮状物

E.40~60ml,金黄色,有团絮状物

14、A胆汁()

15、B胆汁()

16、C胆汁()

问题17~30

A.胃液无味

B.胃液略带酸味

C.胃液有发酵味

D.胃液有恶臭味

E.胃液有粪臭味

17、正常人胃液()

18、小肠低位梗阻()

19、消化不良或胃内容物潴溜()

20、晚期胃癌()

C型题:问题21~22

A.十二指肠引流液中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增多

B.十二指肠引流液中白细胞增多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1、十二指肠()

22、胆道感染()

问题23~25

A.胃液酸度降低

B.乳酸定性试验阳性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无

23、胃癌()

24、幽门梗阻()

25、慢性胃息()

X型题

26、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时,无浓稠深褐色的胆汁排出见于()

A.胆囊收缩不良

B.慢性胆囊炎

C.刺激强度不够

D.胆总管或胆囊管梗阻

E.胆囊收缩功能过强

27、12小时空腹后的胃液中含食物残渣见于()

A.胃扩张

B.胃下垂

C.胃蠕动亢进

D.胃轻瘫

E.溃疡,肿瘤所致幽门部分梗阻

28、乳酸定性试验阳性见于()

A.幽门梗阻

B.胃扩张

C.胃溃疡

D.正常人

E.胃癌

29、胆囊液(B胆汁)的一般性状为()

A.量为30~60ml

B.深褐色透明,粘稠

C.PH约6.8

D.比重1.026~1.032

E.有团絮状物

30、慢性胰腺息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可有哪些异常改变()

A.胰液流出量减少

B.B胆汁流出量增多

C.重碳酸盐浓度降低

D.A胆汁流出量减少

E.淀粉酶排出量减少

五、问答题

请描述正常十二指肠引流液的一般性状?

【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填空题

1、胃壁粘膜的主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的分泌物,1.5~2.5

2、10~100ml,100ml,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排空障碍,Φ10ml,萎缩性胃息,胃蠕动功能亢进。

3、十二指肠液,胆总管液、胆囊液、肝胆管液、胰腺外分泌液

4、胃分泌功能的检查,贫血的鉴别论断、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协助某些寄生虫病的论断、伤寒带菌者的诊断

二、判断题

1、胃液中的盐酸是由主细胞分泌的,它……

2、胃液中的盐酸有助于胃泌素瘤的诊断

三、名词解释

基础胃液量:经12小时空腹后,在吞管、胃管成功后应用电动负压、吸引器,以4.0~6.67Kpa负压持续抽取1小时所得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约为10~100,大于100ml 为增多,见于胃泌素瘤等疾患,小于10ml为减少,见于萎缩性胃息等疾患。

四、选择题

1、C

2、E

3、B

4、E

5、D

6、C

7、A

8、B

9、D 10、E

11、A 12、E 13、D 14、B 15、C 16、D 17、 18、E 19、C

20、D 21、C 22、B 23、C 24、B 25、D

26、ABCD 27、ABDE 28、ABE 29、ABCD 30、ACE

五、问答题

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器官口腔、咽、胃、肠和分泌消化液的肝、胆、胰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食物在消化道经过系列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食物的消化是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共同完成的,是对食物进行再加工的机械过程。食物经过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成食糜,增加与消化酶、肠粘膜的接触,以利分解和吸收。 食物的吸收是由胃、小肠、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各种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为最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经肠粘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中,输送到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吸收的全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消化和吸收是一个连续的以消化系统为主,多个系统参与调节和控制的综合性生物过程。 (一)咀嚼 人体对食物进行再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咀嚼和吞咽。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牙齿、咀嚼磨碎,舌头的充分搅拌,与唾液混合成滑润的食团,经食管送入胃内。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这就是馒头在口腔中反复咀嚼时,甜味的来源。 充分咀嚼对食物的消化十分重要。该过程将食物切磨成小颗粒,为下一步食物消化做好准备,如小颗粒可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混合液对肠粘膜有保护作用;食物颗粒与肠粘膜接触面积可大大增加,营养物质可以充分被吸收。咀嚼动作和食物的香味可反射性刺激胃肠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为营养物质的吸收做好准备。老年人、牙齿脱落不全、口腔疾患、吞咽困难等均可以降低咀嚼效果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唾液是口腔分泌的一种无色的液体,全天约分泌0.8~1.5L,主要成分有99%的水,其他成分是K+、HC0 -、Na+、Cl-,其中K+’浓度是血浆浓度的7倍,呕吐、大量流涎等可丢失大量水和K’,也影响食物的消化。 (二)吞咽 食物经食管送入胃的过程称作吞咽。咽部、食管的组织结构完整、弹性良好

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副本

、胃液检验: 50-70ml .增:100ml异常,见于

[临床意义] 1.少量红细胞:见于插导管时损伤所致。 2.量红细胞:见于胃溃疡、糜烂炎症以及肿瘤等。 6、镜检白细胞(WBC) [正常参考值]少量。 [临床意义]胃液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胃粘膜的各炎症,口腔、副鼻窦、鼻咽部及呼吸道的炎症,以及在少情况下十二指肠、胰腺及胆道炎症等。 7、镜检上皮细胞(EPi) [正常参考值]少见。 [临床意义] 1.少量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口腔、咽部及食管,临床意义不大。 2.柱状上皮细胞增多:常见于胃炎。 8、镜检食物残渣(FR) [正常参考值] 极少。 [临床意义] 胃液食物残渣增多,出现大量淀粉颗粒、脂肪滴、肌肉纤维等,多见于胃肠蠕动功能减低(如胃下垂、胃扩张),或幽门梗阻(如消化性溃疡、胃癌)。 9、镜检幽门弯曲菌 [正常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胃液内查到幽门弯曲菌,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等。 10、胃酸分析(GAA) [正常参考值]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1.39-5.17mmol/h; 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0-23.0mmol/h; 高峰胃酸分泌量(PAO):12.23-28.97mmol/h。 [临床意义] 1.增高: (1)胃酸增高最常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时,其BAO及PAO均增加。 PAO15mmol/L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阂值,低于此值而患十二指肠溃疡者颇为罕见。如P AO>40mmol/h,高度提示即将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胃泌素瘤患者胃酸增高,BAO>15mmol/h,PAO>30mmol/h,BAO/PAO常>0.6。

第八章 消化生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 一、填空题 1、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2、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是蠕动。小肠平滑肌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_。 3、不同性质的食物胃排空的速度是糖大于蛋白质大于脂肪。 4、排便反射基本中枢在脊髓腰骶段。 5、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粘液。 6、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 、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生长抑素等。 、交感神经系统对胃肠的作用是抑制。 11、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二、选择题(在下述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并把其序号填在括号中) 1、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 、胃液 B、胆汁 C、胰液 D、小肠液 2、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D) 、Cl- B、K+ C、Na+ D、HCl 3、下列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B) 、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4、下列无直接消化作用的酶是:(D) 、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肠激酶 5、关于促胃液素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促进胃液分泌 B、促进胰岛素释放

、促进胆囊收缩 D、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 6、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C) 、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分节运动 D、集团运动 7、以毛细淋巴管为主要吸收途径的物质是:(C) 、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微粒 D、无机盐 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胃液中缺乏(D) 、盐酸有关 B、胃蛋白酶有关 C、粘液有关 D、内因子有关 9、关于胃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壁细胞以酶原的形式分泌 B、由HCl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 、必须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 D、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 10、阻断乙酰胆碱的药物能够使:(C) 、唾液分泌增多 B、胃液分泌增多 C、胃肠蠕动减弱 D、吞咽困难 11、不属于胃防御功能的是:(C) 、HCl的杀菌作用 B、胃粘膜屏障作用 C、胃排空作用 D、胃粘液屏障作用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呕吐会失酸 B、患肝炎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C、腹泻会失碱 D、大肠内的细菌能制造维生素D 13、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C) 、十二指肠、胃、小肠、盲肠、大肠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

1 / 10 量 【参考值】 空腹胃液约50ml左右。 【临床意义】 空腹胃液量>100ml者为胃液增多。各种原因所致胃蠕动减慢、 胃排空障碍、胃液分泌过多,均可使空腹胃液量增多,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蠕动功能减退及幽门梗阻或痉挛等。胃液量少于20ml者为胃液减少,主要见于胃蠕动亢进症。 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 【参考值】 IgG<200mg/L,IgA<50mg/L(单向扩散法)。 【临床意义】 IgG>200mg/L为阳性,IgA>50mg/L为阳性。胃癌病人胃液中IgG 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胃液中存在抗肿瘤的抗体。而IgA 也升高,这可能系肿瘤抗原刺激胃肠粘膜大量分泌所致。IgG 和IgA对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93.6%和87%,而良性胃疾患的阳 性率分别为3.8%和5.5%。 【胃液检查的方法学评价】 胃液检验中较为重要的检验有五肽胃泌素试验,通过对胃酸BAO、MAO和PAO的分析,可从中了解胃分泌功能并对很多胃部疾病 和其它疾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除上述胃酸测定法,

还有组织胺刺激试验和无胃管胃酸测定。后者的优点是免受插胃管之痛苦,适用于癌症、肝肾功能不良等不宜插胃管之患者而缺点假阳性可占8%左右,假阴性可占15%左右。目前正被逐渐淘汰的胃液检查有总胃酸测定、四环素荧光试验、胃蛋白酶测定等。正在进展中的胃液检验技术有胃泌素测定(另章介绍)、内因子测定、粘多糖电泳分析及氢离子活动度测定等。 2 / 10 近年来由于各种内窥镜检查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开展了胃及十二脂肠等的病理学检查,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胃炎的分型及胃癌的诊断比胃液的一般检查更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并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程度。因此使胃液的检验在临床上应用价值逐渐降低。但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如对某些贫血的诊断和鉴别,就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内因子 【参考值】 内因子分泌应>700单位/h(VB 12xx)。 【临床意义】 萎缩性胃炎内因子可降低到600单位/ h以下。 此试验可以帮助鉴别伴恶性贫血胃萎缩与单纯性胃酸缺乏症。因胃萎缩病人内因子减低,而单纯性胃酸缺乏症内因子可正常。 气味 【参考值】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

量 【参考值】 空腹胃液约50ml左右。 【临床意义】 空腹胃液量>100ml者为胃液增多。各种原因所致胃蠕动减慢、胃排空障碍、胃液分泌过多,均可使空腹胃液量增多,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蠕动功能减退及幽门梗阻或痉挛等。胃液量少于20ml者为胃液减少,主要见于胃蠕动亢进症。 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 【参考值】 IgG<200mg/L,IgA<50mg/L(单向扩散法)。 【临床意义】 IgG>200mg/L为阳性,IgA>50mg/L为阳性。胃癌病人胃液中IgG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胃液中存在抗肿瘤的抗体。而IgA也升高,这可能系肿瘤抗原刺激胃肠粘膜大量分泌所致。IgG 和IgA对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93.6%和87%,而良性胃疾患的阳性率分别为3.8%和5.5%。 【胃液检查的方法学评价】 胃液检验中较为重要的检验有五肽胃泌素试验,通过对胃酸BAO、MAO和PAO的分析,可从中了解胃分泌功能并对很多胃部疾病和其它疾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除上述胃酸测定法,还有组织胺刺激试验和无胃管胃酸测定。后者的优点是免受插胃管之痛苦,适用于癌症、肝肾功能不良等不宜插胃管之患者而缺点假阳性可占8%左右,假阴性可占15%左右。目前正被逐渐淘汰的胃液检查有总胃酸测定、四环素荧光试验、胃蛋白酶测定等。正在进展中的胃液检验技术有胃泌素测定(另章介绍)、内因子测定、粘多糖电泳分析及氢离子活动度测定等。

近年来由于各种内窥镜检查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开展了胃及十二脂肠等的病理学检查,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胃炎的分型及胃癌的诊断比胃液的一般检查更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并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程度。因此使胃液的检验在临床上应用价值逐渐降低。但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如对某些贫血的诊断和鉴别,就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内因子 【参考值】 内因子分泌应>700单位/h(VB 12xx)。 【临床意义】 萎缩性胃炎内因子可降低到600单位/ h以下。 此试验可以帮助鉴别伴恶性贫血胃萎缩与单纯性胃酸缺乏症。因胃萎缩病人内因子减低,而单纯性胃酸缺乏症内因子可正常。 气味 【参考值】 正常胃液中应无特殊气味。【临床意义】 正常胃液应无特殊气味。严重的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内潴留食物过久时,可有发酵味;小肠低位梗阻时可有粪臭味;晚期胃癌的胃液有明显恶臭味。 乳酸 【参考值】 正常应为少量。 【临床意义】

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

资料分析 成人的小肠比大肠长许多。小肠内壁上有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密布在皱襞上,这些都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此外,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大肠内表面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因此,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而不是大肠。 技能训练 (1)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所以,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3)D代表小肠,里面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练习 1. 2.小肠分泌的肠液在小肠中,胆汁和胰液也都流入小肠中,所以小肠的消化液最多,可达2 015 mL左右。 背景资料 关于小肠的吸收面积 小肠的全长约为5~6 m,小肠腔面有许多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形成的环形的皱襞,以及皱襞表面的绒毛。由于皱襞和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增大了30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绒毛壁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细胞顶端(即面向肠腔的一端)有明显的纵纹。近年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看到上皮细胞顶端的纵纹是细胞膜突起,这叫做微绒毛。每个柱状上皮细胞可以有1 700条左右的微绒毛。微绒毛的存在,又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上面所估计的数值增大20倍以上。总之,由于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表面积比原来的表面积增大了600倍左右。

胃的运动 胃的运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贮存食物胃壁内的平滑肌具有很大的伸展性,伸长时可达原来长度的2~3倍。因此,胃常可以容纳好几倍于自己原来容积的食物。胃的平滑肌具有持续而微弱的收缩功能,使胃保持一定的紧张性。当大量食物进入胃里时,胃的平滑肌主动放松,使胃的紧张性和胃内压不致有很大变化。如果胃壁的紧张性过度降低,进食后胃壁可以极度扩张或下垂,就会引起胃扩张或胃下垂。 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食物进入胃以后,胃体中部开始产生蠕动。蠕动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形成食糜,便于消化酶发挥作用,并且把食糜推送到幽门部,然后经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排空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叫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时间,与食物的量、质和胃的运动状况有关。一般地说水只需10 min就可以由胃排空,糖类需2 h以上,蛋白质较慢,脂肪更慢。吃了油性大的食物不容易感到饿,就是因为这种食物的胃排空时间长。一般混合食物的胃排空约需4~5 h。胃排空后不久,能出现强烈的空胃运动,产生饥饿的感觉。 小肠运动 小肠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分节运动和蠕动两 种。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 运动(图8)。由于一定间隔的环行肌同时收缩, 所以能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数秒以后,收缩 的部分舒张,原来舒张部分的中间收缩,于是食 糜形成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使食糜与消化 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分节运动还能使 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助于吸收。 蠕动是一种环行肌和纵行肌同时收缩的运 动,它的作用是把食糜向大肠方向推送。小肠蠕 动的速度很慢,每秒约1~2 cm。每个蠕动波把 食糜推进一段距离(约数厘米)后即消失,然后在 下一段又发生一个新的蠕动波,从而使经过分节运动作用过的食糜向前推进到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 正常情况下,小肠蠕动时,肠内的食糜和水、气体等被推动而发生一种“咕噜咕噜”的声音,叫肠鸣音。用听诊器可以在腹壁上听到。有时小肠蠕动加强,可以直接听到,即一般所谓的“肚子叫”,这种情况在肠炎腹泻时,尤为明显,称为肠鸣音亢进(增强)。 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 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不尽相同,现在分别介绍如下。 唾液唾液近于中性,pH为6.6~7.1,成人每日分泌的唾液约为1~1.5 L,其中约有99.4%是水,其余为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无机物(如含钠、钾、钙的无机盐)等。唾液的主要作用是: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胃液胃液呈酸性,pH为0.9~1.5,成人每日分泌的胃液约为1.5~2.5 L。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胃酸(即盐酸)和黏液。此外还含有钠盐、钾盐等无机物。胃蛋白酶能促使蛋白质分解为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盐酸除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以外,还有以下的作用:为胃蛋白酶促使

08.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十二指肠引流液一般性状检查 参考范围: 见表1-1 0 表1-10 正常十二指肠引流液一般性状 临床评价: 1.十二指肠引流液是空腹时,将引流管插人至十二指肠降部而获得。分为:D液(相当于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的混合物)、A胆汁(总胆管液)、B胆汁(胆囊液)和C胆汁(肝胆管液)。所谓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主要是指胆汁成份的检查,其目的是了解肝胆系有无炎症、梗阻、寄生虫、肿瘤及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情况,以助诊断;还可对胆管炎及不完全性的阻塞性黄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正常十二指肠引流液的一般性状如表1—1 0。在病理情况下,一般性状可有以下的改变: (1)无任何胆汁排出:常见于胆总管阻塞,如结石或肿瘤;如仅无B胆汁排出,则多见于胆囊管阻塞,或胆囊收缩不良,或胆囊切除者;此时可再次注入硫酸镁溶液刺激,使Oddis 括约肌松弛,如无梗阻则应有胆汁排出。当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周围炎性粘连时,可无B胆汁,而C胆汁较正常为浓。 (2)过早B胆汁排出:即在用刺激剂之前,已有B胆汁排出,或见B胆汁呈褐绿色或绿色,常提示胆道扩张或感染。 (3)排出异常粘稠B胆汁:提示有胆囊液淤积,如见于胆石症;排出稀薄的B胆汁,可见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胆囊收缩功能低下。 (4)排出混浊胆汁:多因标本内已混入酸性的胃液,致使胆汁沉淀。如加碱性液此种沉淀即消失。如加碱性液后反而转变为白色絮状物时,则多见于胆道感染、十二指肠炎或肿瘤。 (5)排出液中出现颗粒状沉淀物或胆砂:常见于胆石症。一般可出现于B胆汁,亦可出现于C胆汁,即提示肝胆管结石。 (6)排出伴血液的胆汁:则应考虑急性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或肿瘤的可能。后者如胆囊癌等。 (7)B胆汁呈脓性:为胆囊脓肿的确证。 (8)排出白色胆汁:为胆囊水肿。 3.对十二指肠引流液的排出情况及一般性状的判断,应注意: (1)如引流液带轻度的血丝条纹,可因插管擦伤引起; (2)引流液中有食物颗粒,常因小肠梗阻或十二指肠憩室; (3)引流液长时间置放,也可呈绿色改变; (4)B胆汁缺乏,不能仅凭一次检查结果下结论,可用普鲁卡因法刺激胆汁排出。 十二指肠引流液显微镜检查 参考范围: 白细胞0~1 0/HP 红细胞无 上皮细胞少量 结晶无 临床评价: 1.正常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无红细胞,偶可因引流管擦伤粘膜引起;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但无细菌、结晶,更无寄生虫。 2.病理情况下,十二指肠引流液可有以下改变:

临床检验基础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讲义

第十九章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胃液检验 (一)理学检查 1.量 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若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少,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①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黏液所致。②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③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④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⑤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2.酸碱度 正常胃液pH值为0.9~1.8。pH值3.5~7.0为低酸,pH值>7.0为无酸。 ①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②胃酸增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二)化学检查 1.胃酸分泌量测定 以五肽胃泌素等作刺激物,定时留取基础胃液,测定单位时间内胃酸的分泌量。 (1)参考值: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3.90±1.98mmol/h(很少超过5mmol/h)。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23mmol/h (男),女性略低。高峰胃酸分泌量(PAO):20.60±8.37mmol/h。BAO/MAO:0.2。 (2)临床意义: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很多,尽管采集标本、试验方法满意,但其检测仍可受患者的性别、精神、年龄、食欲、酒烟嗜好等影响。故胃酸分泌量测定对诊断疾病的特异性较差,仅在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癌等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2.乳酸测定 正常空腹胃液中有少量乳酸,但一般方法不易检出。当胃液呈中性或碱性而食物在胃内潴留6h以上时,由于细菌分解糖类而使胃液中的乳酸、醋酸等增多。乳酸测定主要用于观察胃内食物潴留及协助诊断胃癌。 3.隐血试验 正常胃液不含血液,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当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时可有不同程度胃出血而隐血试验呈阳性,但多次连续检查的意义更大。溃疡病的隐血试验阳性多为间歇性的,而胃癌则多为持续性。由于隐血试验比较敏感,插管损伤、牙龈出血咽下后均可呈阳性。另外,胃液中维生素C过多可抑制颜色反应而出现假阴性。 (三)显微镜检查 1.细胞 (1)红细胞:正常胃液无红细胞。插管损伤时出现少量红细胞无意义。胃液内有大量红细胞时,常提示胃可能有溃疡、糜烂、炎症和恶性肿瘤等。 (2)白细胞:正常胃液中白细胞约为(0.1~1.0)×109/L,多为中性粒细胞。白细胞>1.0×109/L时常有病理意义,见于胃黏膜的多种炎症。鼻咽部分泌物及痰液混入胃液时可见大量白细胞,同时还可见毛柱状上皮细胞和炭末细胞,常无临床意义。 (3)上皮细胞:胃液中可有来自口腔、咽喉、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不见或偶见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增多提示胃黏膜有炎性病变。 (4)肿瘤细胞:如发现有成堆的大小不均、形态不规则、核大或多核、染色质粗糙、可见核仁的细胞时,应高度怀疑是癌细胞,需做巴氏染色进一步检查确诊。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考纲解祈 1.掌握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胃排空、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蠕动。 (3)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4)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2.熟悉 (1)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概念。 (3)小肠的运动形式和作用。 (4)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 3.了解 (1)大肠内细菌的作用,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2)吸收的方式。 (3)胆囊收缩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的作用及引起释放的因素。 第一节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知织归纳 一、消化和吸收概念 1.消化:指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包括化学性消化(消化酶作用)和机械性消化(消化管运动)。 2.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口腔内消化 其余成分为无机盐和黏蛋白。 三、胃内消化

2.胃的运动。 (2)胃的排空。 ①定义:胃的内容物被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主要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②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③排空时间:4~6h。 四、小肠内消化

五、大肠的功能 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排便 (1)粪便的形成:食物残渣在大肠内一般停留在10h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水和无机盐被大 肠黏膜吸收,其余部分经细菌分解后,形成粪便。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大量细菌及由肝排出的胆色素衍生物等。 (2)排便反射初级中枢:脊髓腰骶段 (3)排便反射过程:当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后,直肠内压升高,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传入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经脊髓上传至大脑皮质,产生便意。大脑皮质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排便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即可发生排便反射,初级排便中枢通过盆神经发放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抑制阴部神经使其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将粪便排出体外。此外膈肌和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 典型精讲 【例1】人体吸收胆盐、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食管 D.回肠 E。结肠 【解析】内因子和维生素B2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其在回肠吸收。 【答案】D 【例2】正常情况下,人体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肛门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与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与胰。 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口腔:口腔就是消化道的开始部位,里面有牙齿、舌与唾液腺。牙齿的主要功能就是切断、撕裂与磨碎食物,牙齿损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2)咽:就是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无消化与 吸收能力。 (3)食道:就是物物进入体内的通道,可以蠕动 将食物推入胃。 (4)胃(如图): 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就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 分。胃呈囊状结构,由外至里依次由浆膜,肌肉层、 黏膜下层,黏膜4层绀成,黏膜具有腺体,能分泌胃 酸与胃蛋白酶等 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并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 以及利用盐酸、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作 用。 (5)小肠: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 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就是消化道 中最长的段,就是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物质 的主要场所。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 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 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图)。小 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 液消化食物。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与小肠 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与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6)大肠:大肠开始的一段叫盲肠,盲肠上有一细小突起叫阑尾,肓肠位于腹腔右下部,所以患阑尾炎时.右下腹部疼痛。大肠无消化能力,但有较弱的吸收能力,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与部分维生素。 (7)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到体外。 消化腺: 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与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与胰腺就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与肠腺就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 (1)唾液腺 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的主要作用就是湿润口腔与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2)胃腺

临床检验基础各章节练习题及思考题

临床检验基础章节练习题(供医学检验专业使用) 第一章血标本采集 一、名词解释 1、瑞氏染色: 二、填空 1、血液标本的采集分为、、。 2、实验室常用抗凝剂有、、、。 3、瑞氏染料是由和组成的复合染科。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 一、名词解释: 1、网织红细胞: 2、ESR: 3、核象左移: 4、毒性指数: 5、棒状小体: 6、细胞直方图: 7、血细胞比容: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二、填空 1、血红蛋白是在人体及内合成的。 2、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的重要指标。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指。三、选择题 1、10ul血,加1.99mlHayem液,充分混匀后,用改良Neubau型计数盘,计数中间大方格内四角及中央的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240个,该病人血的RBC 数为() A、1.2×1012/L B、4.8×1012/L C、2.4×1012/L D、12×1012/L 2、可使血沉减慢的因素主要是() A、纤维蛋白原增多 B、卵磷脂增多 C、球蛋白增高 D、严重贫血 3、推荐作为Hb测定标准方法的是() A、血液比重法 B、全血铁法 C、沙利氏比色法 D、HiCN法 4、能直接和间接促进Hb合成的激素() A、雄激素 B、红细胞生成素 C、雌激素 D、肾小腺素 5、粒细胞左移是以中性粒细胞中五叶核或以上,在分类计数中占有的比例标准是() A、>1% B、>2% C、>3% D、>4% E、>5% 6、血常规检验制备抗凝血最适当的抗凝剂是() A、草酸钾 B、草酸钠 C、枸橼酸钠 D、EDTAK2 E、肝素 7、网织红细胞计数常采用的染色方法() A、瑞氏染色 B、亚甲兰染色 C、煌焦油蓝染色 D、姬姆莎染色 E、革兰氏染色 8、瑞氏染色时,血片着色偏红,调整染色的方法是() A、降低缓冲液pH B、增高缓冲液pH C、煌焦油蓝染色 D、延长染色时间 E、缩短染色时间 四、问答题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 分和作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HCl、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等。 1) 盐酸的作用 盐酸由泌酸腺壁细胞分泌作用:①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盐酸进入小肠后:③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主要分解产物是长链多肽、寡肽及少量氨基酸。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 为2。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当pH升至6以上时,即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3) 粘液和碳酸氢盐的主要作用 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4) 内因子的主要作用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由胃粘膜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5万)可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外因子,extrinsic factor)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蛋白质水解酶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可与远端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若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内因子分泌不足,将会出现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胰液由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组成,无机成分主要为水、碳酸氢盐和多种离子;有机成分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它们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1) 胰液无机成分的作用 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 2) 胰液的有机成分和作用 胰淀粉酶:是人体重要的水解淀粉的酶。它可消化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它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其最适pH为~。 胰脂肪酶:能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其最适pH为~。胰脂肪酶分解脂肪的作用需依靠辅酯酶来完成。辅酯酶是胰腺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胰脂肪酶与辅酯酶在甘油三酯的表面形成一种高亲度的复合物,牢固地附在脂肪颗粒表面,防止胆盐把脂肪酶从脂肪表面置换下来。辅酯酶的另一作用是降低胰脂肪酶的最适pH,使之接近肠内的pH。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两者都以不具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盐酸、胰蛋白酶本身和组织液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激活。生成的胰蛋白酶可激活糜蛋白酶原使其变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作用能使蛋白质分解为多种大小不等的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

第十七章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 第一节胃酸分泌功能检查及护理 胃酸分泌功能检查是收集患者空腹使用刺激剂后的胃酸标本,测定胃液量、胃液酸度及胃液PH,以评价胃粘膜分泌功能。检查项目包括基础胃酸排泌量(BAO)、最大胃酸排泌量(MAO)和高峰胃酸排泌量(PAO)。 适应证 (1)辅助诊断促胃液素瘤、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 (2)胃大部切除术及迷走神经切除术前,估计手术预期效果,或者是术后判定迷走神经切除是否完全。 (3)制酸剂、抗胃液素等药物疗效评价。 禁忌证 (1)食管肿瘤、食管狭窄或重度静脉曲张者。 (2)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后不足2周者。 (3)心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发作者。 (4)鼻咽部有急性感染者。 操作前准备 (1)向患者说明检查方法、意义,减少其顾虑和不安,以取得患者配合。(2)抽胃液前24—48小时停用一切影响胃液分泌的药物。 (3)嘱患者检查前晚禁食,检查当天早晨空腹(禁饮禁食)。 (4)准备好胃管包、试管等检查所需物品。 操作过程及配合 1、胃管插入 (1)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位(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胸前铺橡胶单、治疗巾。嘱患者放松。 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插入长度并做好标 记。将胃管涂以液状石蜡,左手垫无菌纱布持胃管,右手夹胃管

前端送入口腔(或一侧鼻腔内)内,当插入至约15CM处时,嘱患 者做吞咽动作,随即将胃管插入食管。 当胃管插入至50CM(经口腔插入)或55CM(经鼻腔插入)标记处 时,胃管末端接注射器进行抽吸,以保证胃管是否在胃腔内。若 未能抽出胃液,可通过改变胃管插入深度、患者体位后再予以抽 吸。如抽出胃液,将胃管用胶布固定于患者面部。 2、胃液留取 (1)将空腹胃液全部抽出,标记为”0”,记录总量,取10ML送检,以测定总酸度 (2)继续抽吸一小时胃液量,测定BAO。 给予五肽促胃液素6μg/㎏肌内注射,然后每隔15分钟抽胃液一 次,每次各抽10ML送检,标记标本号数及次数。如此抽吸胃液标 本4次,以测定刺激后的MAO和PAO 操作后护理 (1)抽胃液完毕后协助患者漱口、洗脸,并嘱患者卧床休息。不是缓解后可进食。 (2)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进行相应处理。 结果分析 以30—50mmHg负压次持续抽吸一小时所得的胃液总量即基础胃液量,正常值为10—100ml。总酸度为10—15U,游离酸度为0---30U .试验后的胃液总量50—100ml ,总酸度为40—60U,游离酸度为20—40U。正常胃液pH在1.3—1.8之间。BAO为3.9±1.98mmol/h(一般不超过5 mmol/h);MAO为3—23 mmol/h,女性稍低;PAO为20.26±8.77 mmol/h. 第二节十二指肠引流及护理 十二指肠引流术(DD)是经十二指肠引流管将十二指肠液及胆汁引出体外的检查方法,以协助诊断肝、胆、胰系统疾病,并可判断胆系运动功能。 适应证 (1)疑有胆道感染、结石、肿瘤及梗阻者。 (2)疑有肝胆寄生虫病者,如胆道蛔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等。(3)疑有胰腺病变者。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题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一、填空题 1、胃液是由、、组成,正常人每日分泌 L。 2、正常基础胃液量约为ml,大于为增多,见于、、;小于为减少,主要见于、等。 3、十二指肠引流液一般指、、、、的总称。 4、、、、、等情况可考虑进行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二、判断题 1、胃液中的盐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它可杀灭食入的多种致病菌。() 2、空腹胃液总量>1000ml,BAO>15mmol/h,五肽胃泌素刺激后MAO无明显增加,BAO/MAO >0.6,则有助于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 三、名词解释 基础胃液量 四、选择题 A型题 1、基础胃酸排泌量(BAO)升高见于() A 萎缩性胃息 B 胃溃疡 C 十二指肠溃疡 D 胃癌 E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2、空腹胃液量减少见于() A 胃溃疡 B 十二指肠溃疡 C 胃泌素瘤 D 幽门梗阻 E 萎缩性胃息 3、胃液呈咖啡残渣样外观见于() A 萎缩性胃息 B 胃Ca C 胃溃疡 D 十二指肠溃疡 E 幽门梗阻 4、胃液呈恶臭味见于() A 胃内容物潴溜 B 肠梗阻 C 消化不良 D 有机磷中毒 E 晚期胃癌 5、胃液乳酸定性试验呈强阳性反应常见于() A 十二指肠溃疡 B 胃溃疡 C 胃扩张 D 幽门梗阻 E 胃癌 6、行十二指肠引流术时无任何胆汁排出常见于() A 慢性胆囊炎 B 胆道感染 C 胆总管梗阻 D 胆囊收缩不良 E 胆囊摘除术后 7、行十二指肠引流术时,在未用刺激剂前,即已有大量暗黑色或褐绿色胆汁流出,常见于() A Oddi扩缩肌松弛 B 胆结石 C 胆道扩张并感染 D 胆囊息肉样病变 E 胆囊切除术后 8、十二指肠引流液镜检见粘液丝呈螺旋状排列,应考虑() A 十二指肠卡他炎症 B 胆道感染 C 胆石症 D 胆囊颈部炎症 E 肝胆管结石 9、胃液分析最重要的是() A 一般性状检查 B 显微镜检查 C 细菌学检查 D 酸度检查 E 隐血试验 10、胃液隐血试验阳性不见于() A 急性胃息 B 消化性溃疡 C 胃Ca D 食管癌 E 正常胃液 B型题: 问题11~13

生理学IV——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习题+答案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单选题 1.胃液成分中,能使蛋白质易于水解的物质是A.盐酸 B.胃蛋白酶原 C.盐酸和胃蛋白酶 D.粘液 E.内因子 【答案】C 2.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十二指肠和空肠 D.回肠 E.大肠 【答案】C 3.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集团蠕动 C.容受性舒张 D.紧张性收缩 E.分节运动 【答案】E 4. 使消化管保持一定形态和位置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容受性舒张C.分节运动 D.紧张性收缩 E.集团蠕动 【答案】D 5. 在下列消化液中,哪一种不含消化酶 A.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E.小肠液 【答案】B 6. 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答案】C 7. 由淋巴途径吸收的物质是 A.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B.甘油和氨基酸 C.氨基酸和葡萄糖 D.葡萄糖和甘油一酯 E.氨基酸和甘油一酯 【答案】A 8. 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无机盐 B.胆盐 C.胆固醇 D.胆色素 E.卵磷脂 【答案】B 9. 胃蛋白酶的作用是 A.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 B.促进胃酸分泌 C.中和胃酸 D.促进胃运动 E.促进胃粘膜增生 【答案】A 10.三类食物由胃排空的速度是 A.糖>蛋白质>脂肪 B.糖>脂肪>蛋白质 C.脂肪>糖>蛋白质 D.脂肪>蛋白质>糖 E.蛋白质>糖>脂肪 【答案】A 一、问答题 1.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小肠之所以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原因是: ①小肠的特殊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至使食物在 小肠停留的时间较长;

十二指肠引流液的临床检验

十二指肠引流液的临床检验 【关键词】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液由胰腺外分泌液、胆汁、十二指肠分泌液以及胃液组成。其主要成分①胰外分泌液;正常人每天分泌量约l500ml,无色透明碱性液体内含I%~2%的有机物,如胰蛋白酶、麋蛋白酶、脂肪酶、胶原蛋白酶及各种脂酶等:还有I%的无机物,为Na+,HCO3-。胰液外分泌受谜走神经及激素的调控。促胰液素主要促使胰导管组织分泌富含HCOa-的电解质溶液,促胰酶素则主要刺激酶的分泌,应用这两种激素可以进行胰腺功能测定。②胆汁:由肝细胞生成后排入毛细管。经胆管系统入胆囊,储存、浓缩,成人每日分泌500~l000ml,pH7.1~7.5,主要成分有胆汁酸、磷脂、胆固醇、胆红素及电解质等。③十二指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但其活力较胰酶为弱。pH为7.6。 一、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的应用范围 1.凡右肋下部疼痛、消化功能紊乱、原因不明低热、疑有肝胆道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或在肝吸虫流行区高度怀疑有感染,而大便3次常规检查末发现虫卵者。 2.严重胆道感染而又不能胜任手术者,可用此法引流治疗。 3.胆囊切除术后疑有胆总管及胆道系统有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时。 4.怀疑伤寒带菌者。 5.进行胰酶泌素.胰泌素试验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

6.怀疑肿瘤行细胞学检查,以协助明确诊断。 7.用于低张十二指肠X线造影。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的采集 (一)患者准备 1.检查前夕晚餐后禁食、禁饮。 2.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与方法。 (二)采集方法 将灭菌的十二指肠引流管经口咽下,先抽空胃液,并以温水灌洗胃腔,抽尽洗液,病人取右卧位,垫高臀部,再缓缓送进引流管,以免引流管头端在胃内迂回,需30~60min,当第2标记(约56cm)达到切牙后,再送进少许,边送边抽,当抽出淡黄色清晰、碱性液体时,表示引流管尖头己进入十二指肠。当引流管进到第3标记(约75cm)达切牙时,固定引流管,让液体自然流出,此液即为D液,应使其流尽或抽尽,收集于标记D胆汁瓶中。 D液流毕,由管口徐徐注入温热的硫酸镁溶液(330g/L)50~100ml,用止血钳夹住管口,促使Oddi括约肌松弛。10rain后放开止血钳,先用注射器轻轻抽取,引导液体自然流出,把首先流出的硫酸镁溶液弃去。当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时即为胆总管胆汁(A胆汁).一般流量为10~20ml,收集于A胆汁瓶中。 继续引流,应流出棕褐色黏稠液体,是为胆囊胆汁(B胆汁),一般量为30~60mi,胆囊有病变时可影响B胆汁量。 再继续引流,当流出柠檬黄色稀薄液体时即为肝胆管胆汁(c胆

2021年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欧阳光明(2021.03.07) (1)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HCl、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等。 1) 盐酸的作用 盐酸由泌酸腺壁细胞分泌作用:①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盐酸进入小肠后:③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主要分解产物是长链多肽、寡肽及少量氨基酸。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为2。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当pH升至6以上时,即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3) 粘液和碳酸氢盐的主要作用 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4) 内因子的主要作用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由胃粘膜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5万)可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外因子,extrinsic factor)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蛋白质水解酶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可与远端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若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内因子分泌不足,将会出现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胰液由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组成,无机成分主要为水、碳酸氢盐和多种离子;有机成分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它们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1) 胰液无机成分的作用 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 2) 胰液的有机成分和作用 胰淀粉酶:是人体重要的水解淀粉的酶。它可消化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它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其最适pH为6.7~7.0。 胰脂肪酶:能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其最适

医学检验--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胃液检验 (一)理学检查 1.量 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若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少,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2.颜色 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①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黏液所致。②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③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④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⑤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3.黏液 正常胃液中有少量分布均匀的黏液。当胃液中出现大量黏液时,提示胃有炎症,特别是慢性炎症。 4.气味 正常胃液可略带酸味,而无其他臭味。①发酵味: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液潴留、有机酸增多时可出现发酵味,见于幽门梗阻、胃张力高度缺乏。②氨味:见于尿毒症。③恶臭味:见于晚期胃癌。④粪臭味:见于小肠低位梗阻、胃大肠瘘等。 5.食物残渣 空腹12h后的正常胃液内无食物残渣。若胃排空障碍,如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溃疡、幽门梗阻及胃蠕动功能减退时,胃液中常出现食物残渣,甚至呈食糜样。 6.组织碎片 正常胃液中无组织碎片。胃癌、胃溃疡患者胃液中有时会出现组织碎片,必要时可将组织碎片做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7.酸碱度 正常胃液pH值为0.9~1.8。pH值3.5~7.0为低酸,pH值>7.0为无酸。 ①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②胃酸增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8.分层 正常胃液放置片刻后形成不很明显的两层,上层为少量黏液(多为咽下的鼻咽部黏液),下层为无色透明的胃液层。病理情况下,如胃癌、幽门梗阻时,胃液可分为三层,上层为黏液,中间为胃液,下层为食物残渣或坏死组织。 (二)化学检查 1.胃酸分泌量测定 以五肽胃泌素等作刺激物,定时留取基础胃液,测定单位时间内胃酸的分泌量。 (1)参考值: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3.90±1.98mmol/h(很少超过5mmol/h)。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23mmol/h(男),女性略低。高峰胃酸分泌量(PAO):20.60±8.37mmol/h。BAO/MAO:0.2。 (2)临床意义: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很多,尽管采集标本、试验方法满意,但其检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