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丹阳市实验小学胡小慧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出比较方法

1. 任意选一位学生,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相比,你想说些什么呢?

(高——矮、大——小、男——女、轻——重、胖——瘦、白——黑)

2. 老师重,学生轻。在生活中经常要比较物品的轻重。瞧,今天老师带来了包装大小差不多的两袋食品,一袋是红枣,一袋是腰果。

3. 师:猜一猜,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袋食品究竟哪袋重,哪袋轻呢?

4. 师:找到办法了吗?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

5. (生交流)还有别的方法吗?

6. 如果要知道这袋红枣到底有多重呢?就要请谁来帮忙了呢?“秤”是最好的帮手。

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 你见过秤吗?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了哪些秤?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

2.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秤,让我们一起欣赏。

3. 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些秤,都是一些常见的秤,都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比如有些卖菜的阿姨经常就使用这种秤: 台秤。

三、认识千克

1. 了解台秤,初识千克。

(1)(定格放大)仔细观察台秤,你都看到了什么?

(2)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它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为了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它放大再放大,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数,一根指针,字母kg)

(3)在称物品时,如果红色指针指着1,你知道表示重多少吗?(1千克)你们听说过千克了吗?了解千克的有关知识吗?

(4)称一般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kg是千克的符号。(板书: 千克、kg)(闭上眼睛,再记忆一遍)

(5)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指到几就是几千克。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6)你会用这种秤称物品吗?(用秤称一筒挂面)行,那你来露一手,称给大家看一看。不过老师有个小小要求,边称边说。你怎么知道是1千克重呢?

2. 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一:掂一掂

①这两袋食盐重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

②两袋食盐就重1千克。想不想自己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呢?先把两袋食盐放在一起。

③下面根据老师的要求来掂一掂。

左手掂一掂。放下。

右手掂一掂。

闭上眼睛,再掂一掂。用心好好体会,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④师:1千克有多重呢?1千克就有小朋友掂的这两包盐这么重。下面像刚

才那样再来掂一掂这一大袋味精。它也重1千克。

(2)活动二:称一称。

①想不想自己动手称一称。我选两组的小朋友来称一称。一个人负责称,一个人负责数个数。其余同学观察指针的变化。称什么呢?

②称果冻(个数一样)。称一称1千克的果冻有多少个?生汇报,师板书个数。

③那1千克的苹果有多少个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生汇报,师板书个数。

④师:咦,同样都称的是1千克的苹果,一组称的是3个,另一组称的却是4个。

⑤学生交流想法。

⑥小结: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就不一样。单个物品重一些的,它的数量就少;单个物品轻一些的,它的数量就多。

3. 活动三:称鸡蛋。

①(拿出鸡蛋)这是什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

②师:到底有多少个?怎么办?(称一称,数一数)

③老师这儿有这样的一袋鸡蛋,哪个小组愿意上来称一称、数一数,验证一下我们的估计?注意要小心轻放!

④汇报。

⑤师小结:一般像这样大小的鸡蛋,1千克大约有15个或16个。如果小一些的鸡蛋,那1千克可能是17,甚至有18个。如果是大一些的鸡蛋,那1千克也许只有15个或14个。

4. 活动四:估一估,称几千克。

①刚才我们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受了1千克有多重,那你现在来拎一拎这袋果冻是不是也重1千克呢?

②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噢,原来这袋大米重2千克。2千克有多重呢?谁想来掂一掂?

③其实小朋友桌上就有2千克的物品,你们发现了吗?两袋食盐加一袋味精。

④自己掂一掂。

过渡: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解决一些关于千克的数学问题。

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蔬菜区”。

首先来到“蔬菜区”。白菜、冬瓜、芹菜、南瓜。

(1)白菜:这是一颗大白菜,你知道它重几千克吗?你怎么知道它重2千克?

(2)芹菜:这幅图可要看仔细了,与刚才的有些不一样。

(3)南瓜。

(4)冬瓜。你怎么知道它是重8千克呢?其实用这种秤来称物品,很简单,一眼就知道它重几千克了。

2.“水果区”

(1)看,老师还带来了西瓜。请你来说一说西瓜大约重几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菠萝大约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 理解“净含量”。

(1)老师还带来了一袋盐水鸭。咦,你怎么知道它重1千克呢?

有谁知道“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吗?它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为什么?

小结:“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大米和4袋大米。

4. 理解“载重量”。

(1)乘过电梯吗?一般电梯上都有类似“载重量”这样的标志: 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最大重量。

(2)载重5000千克就是指最多只能运5000千克的货物,不能超过5000千克。如果这辆大卡车载的货物超出了5000千克,那就属于超载了。超载是很危险的,我们今天认识了千克就可以判断一辆汽车是否超载了。看来数学知识还

真有用呢。

五、拓展知识

1. 体重:感受几十千克。

(1)我们已经知道1千克有多重,感受到几千克有多重。那你的体重是多少?

(2)那么20千克有多重呢?30千克有多重呢?想不想感受一下?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

(3)在玩游戏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 每个小朋友的体重先不要告诉你的同桌,这可是个小秘密。

①互相抱一抱;②估一估对方的体重;③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体重。

(4)游戏完了,请一组汇报。

(5)现在都知道你的同桌有多重了吧。下面再次互相抱一抱,体会你的同桌的体重。

2. 举重:感受几百千克。

说到体重,我还想起了与重量有关的体育竞赛项目: 举重。这是奥运会冠军陈艳青,她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举起了138千克,以总成绩244公斤获得了金牌。小朋友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小朋友30千克,那么陈艳青就相当于举起了四、五个小朋友这么重的物体。感觉怎么样?

3. 你知道吗?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了解有关“千克”的知识。比如:假期出去旅游,乘飞机或乘火车时就得了解这些小知识,请看。

(2)课件播放“你知道吗?”。

六、实践大行动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课后请小朋友:

1. 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

2. 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最后老师有两句话想送给小朋友们: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

一个观察者、思考者。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愿小朋友学得更多,学得更棒!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1、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克和千克”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学习内容,所以在课前我布置了关于“质量”小调查,一方面是为了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探究的学习情景,另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它是“从生活中来”,终究我们的目的还是要把它利用到生活中去的。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在数学教学中推崇与遵循的。 2、丰富教学活动,加强学习体验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手脑并用,在切身体验中感受“1克”“1千克”,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课堂的“动”与“静” 由于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动手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同时课堂上的纪律就有些乱,有些学生不能很快从兴奋状态中转入下一学习环节。如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有效的保证课堂纪律,我想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探索的!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城西小学唐万珍 (一)结合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2)掂一掂,初步感觉这些物品有多重。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一管牙膏是30克。 生2:蛋卷是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3千克。 生5:一袋牛肉干是50克。 生6:一袋盐是500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绿色饲养场19 “认识克与千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沉重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各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人体秤(1台)、台秤(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说一说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室实验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她正在干什么? 生:正在配置溶液。 师:她是按怎样的标准配置的呢? 生:40克药粉需加20千克水。 师:20千克药粉水重还是一桶水重? 让学生估一估。 师:要想知道20千克药粉水重还是一桶水重,就要知道它们的轻重,怎样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质量的问题:“认识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实践活动,探求新知 1.认识秤 ①师:要想知道某个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用秤称)课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了生活中常用的秤,汇报一下你们组见过什么样的秤? ②学生汇报:盘秤、电子秤、天平、台秤、磅秤等(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

2.认识克与千克。 师:物体质量(重量)的计量单位有克、千克。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千克叫做公斤。 师:一个1角硬币就是1克。放在手指上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让学生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 每人拿出一个1角的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学生活动,汇报感觉) ①猜一猜。 出示图片1。 让学生猜一猜一勺盐的质量。 学生猜测并产生争论。课件出示一勺盐约重1克。 出示图片2。 让学生猜一猜一大勺盐的质量。 学生猜测并产生争论。课件出示一勺盐约重5克。 ②称一称。 师:大家意见不一样,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要用秤来称一称。 师:“克”的国际单位是“g”。称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天平。 课件出示天平及砝码图片。 师:每个砝码上刻有表示质量的克数。天平左盘放入物体,右盘放入砝码,天平平衡了,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物品的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 ③掂一掂,感受1克。 学生掂一掂1枚2分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小组内互相交流。 ④说一说。 请一以“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 ⑤感受1千克。 师:这5包冰糖都是200克。请学生看一看,拎一拎,掂一掂这5包冰糖,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⑥感受几千克。 小组长取出准备的一桶纯净水,让组内同学先猜一猜有几千克,再用秤称一称,最后拎一拎感受几千克的实际重量。 师:“千克”的国际单位是“kg”。 ⑦联系实际,说一说。

千克的认识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 〈一〉感知重量 1、我听说我们二?一班小朋友聪明、爱动脑。特别是听指挥,动作快。我看是不是这样的; 2、打开文具盒任意拿一样东西放在手上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3、刚才小朋友动作快,再来做游戏: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背一背。背完马上座好。你有什么感觉? 述:是的,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不管是轻还是重的物品,它们都有什么?(重量) 4、那么,你了解哪些重量单位? 述:象斤、两、钱等重量单位是我国以前经常使用的重量单位。但这些重量单位在八十年代就早已废除,不再使用。而使用国际通用的千克、克等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 板书:千克、克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到底1千克、1克的物品有多重,你了解吗?可以举例说说。 (一)认识千克 2、看样子小朋友的知识蛮丰富,黄老师在桌上准备了很多熟悉的,甚至是小朋友爱的食品。你们现在可不能吃哦!你能找到1千克重的物品吗?找找看。 3、你找到1千克的什么?你是怎样找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1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1千克果冻、1千克面粉……) a. 学生出示“1千克果冻”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 述:一般有包装的食品,包装袋上都要求有重量说明:象:净含量、净重、重量后的数一般都是这样物品的重量。 b. 出示“1千克面粉”时,你是怎样知道的?没有说1千克,而是1kg。 是的,kg表示千克,那么猜猜看克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c. 我看到前面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是4个。这个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却有几个?为什么呢?

4、请小朋友根据商标上的重量说明,每个同学都找到1份1千克的物品,找不到的旁边的帮助找一找。都找到了吗?放在手上掂一掂,闭上眼睛仔细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5、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是1千克? 6、猜一猜这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多少千克?你是怎样猜的?那么小朋友猜的最接近: 再猜一个我们班最胖的同学体重; 再猜一个最瘦小的同学体重;那么我们这些同学体重在多少至多少之间? (二)认识克 1、刚才我们认识了千克,那么1克有多重呢? 我们桌上有一种物品,1粒大约就是1克,你猜是那种物品?(花生) 2、请每个小朋友拿1粒花生放在手上掂一掂,闭上眼睛体会一下1克有多重? 3、生活中你认为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4、刚才我们认识1千克、1克,那么通常情况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小结:称比较重的物品。如人的体重、一个大西瓜、一袋大米等一般物品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而称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 5、练习:()里填什么单位合适。 (三)千克、克的关系 1、1粒这样大的花生大约是1克。那么这1千克花生大约是多少粒?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千克=1000克 1千克等于1000克,听上去好象1样,怎样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2、练习: a. 这袋芒果1千克,看有几个,那1个芒果大约是多少克?你是怎样想的? b. 这1千克苹果有几个?1个这样大的苹果大约多少克? c. 考大家一个最难的,这袋香蕉1千克,这样1根香蕉大约多少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三、练习 1)找朋友游戏 2)思考题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根竹乡江口小学黄美霞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 --页“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又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在设计本课时,重点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体验感知,形成质量观念,并将猜一猜、估一估的活动贯彻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这些眼睛看不见的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掂量 1个、5个、10个、20个2分硬币或1角硬币,通过肌肉感觉来逐步感知1克、5克、10克、20克有多重。通过左手放2分硬币,右手放小物品,感觉左右平衡后来估计小物品有多重。通过掂一袋1千克重的洗衣粉,感受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1克、几克、几十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称一称和评一评,建立克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在教学本节课之前,我作了如下的调查:①你在大家发购物(注:学校傍边的小卖部)或者在超市购物时看过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识了吗?②你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③你估计 1枚2分硬币(或者新出版的1角硬币)有多重? ④你会认秤吗?你都知道有哪些秤?通过对一个班的48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①有40人从没有看过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识。②学生大多知道的是克和千克,还有斤、公斤和两。③有15人听家长说大约是1-10克左右,还有8人说很轻,有19人说不知道。④48人都会认大家发小卖部的电子秤,其中有28人会认盘秤。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克和千克是模糊的,对1克和1千克的认识更是模糊的,也没有实际测量的经验。看来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 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教案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了解起点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多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猜一猜 通过一袋牛奶糖18克,内装6颗,得知1颗奶糖是3克。每位学生拿出1颗掂一掂,感受3克牛奶糖有多重。在另一只手上放一枚2分硬币,与一颗牛奶糖的轻重比较,猜一猜这枚2分硬币可能有几克。(师:是不是一克呢?用秤来称验证) 认识各种秤,指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秤。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电子秤,并引导克用字母g表示。 (2)用电子秤称一枚2分硬币,得知电子秤屏幕上显示还是“0”设疑激发学生思考,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称两枚硬币,称出“2克”由此得出2分硬币重1克。 3、掂一掂 闭眼感受一枚2分硬币(1克)的轻重,交流感受。 4、找一找 把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学生在物品盘中找一找并汇报。(如:一个钮扣、6个黄豆、2个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让学生介绍找到1克物品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小结。为什么1克的黄豆个数多?而1克的花生米个数少呢?

5、小结 (二)感知比1克重的物品质量 1、盘子里除了有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物品呢?让学生估三种物品的质量,根据自己估计的质量,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再用电子秤分别称,验证估的结果,若有误修正排列情况,直到正确。(一个果冻、一个面包、一包茶叶) 2、掂一掂 从三种物品中,找到最重的物品(100克)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 (三)发现1千克和1000克的关系 1、算一算 一个物品100克。再逐个递增,计算出10个100克的总质量是1000克。(一起数到1000克) 2、称一称 指名学生拎一拎,再放在台秤上称,问:怎么台秤上显示的是数字“1”呢?启发学生发现台秤上的1指的是1千克。(简单介绍台秤)顺势介绍千克可用字母kg表示。 3、设疑激思 同样的10个物品数出来是1000克,而放在台秤上显示的是1千克,想一想:1千克和1000克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4、读一读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四)感知1千克物品的质量 1、小组活动 找大约1千克的物品:把找到的物品放到台秤上称;再轮流拎一拎感受1千克有多重。 2、代表汇报 介绍并展示本组找到的1千克物品是什么,说说自己拎1千克的感受。(例:2袋盐、5个苹果、一袋洗衣粉、一桶面条等) 3、拓展思维 1千克面条和装1千克的食品相比,哪个重些? 通过议一议,称一称得出结论:它们质量一样。由此说明: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不能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85——87的内容,练习十八第1——3小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旨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并感受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克和千克的关系,即1千克=1000克。同时了解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且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最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材通过一个超市里的购物情境,引出了克和千克两种不同的质量单位,并且用2分硬币和1千克的盐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接着通过两包500克砂糖的叠加,引出克和千克的关系。还介绍了各种不同用途的秤,让学生明白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练习中有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且根据称得的数值改变自己估重的策略。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前从未进行有关质量的系统学习,但是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质量。质量不像长度可以目测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知道不能仅凭物体的大小来判断轻重,要用秤来称,但是学生对质量单位没有很具体鲜明的认识。本课要帮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方式,对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形成鲜明的表象,建立好标准,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并且在课中安排估测活动加深和巩固对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也为他们今后在生活中进行估测时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学会估重的方法,建立身边的常量意识。 【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实践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袋装500克的盐2包、6台盘秤、天平、鹌鹑蛋、鸡蛋等物品。 小组准备:一袋盐、一些水果、包装洗衣粉、2分的硬币、图钉、纽扣、包装的零食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在课件中出示P85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信息。重点 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画上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2、引出课题。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 3、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也见过克和千克呢?让学生在课前准备 的物品中找一找,说一说。 【设计意图】由直观的超市情境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再通过在自己的物品找克和千克,这样的安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千克和克的认识

千克和克的认识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4.认识秤。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 [说明: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根据称一称活动的需要,很

自然想到秤,让学生在需要中学。]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 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 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 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 学生实践后交流体验的结果。 [说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 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 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

数学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

数学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

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克、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物品的重量有初步的了解,在生活中有初步的感知,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易于接受新知识,注意力集中时间仍较短,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能根据现实情境适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 进行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2、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合理选择 适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在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内容是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有对话中用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有生活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参与意识,快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进课堂】 二、新知探索 1、认识称物体轻重的工具-秤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 教师:想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呢?(用秤称) 教师: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的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就要用到计量物品轻重的工具-秤。我们先来认识集中常见的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秤吗?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结合实物秤或图片秤做简要介绍,教师补充 【点评:学生对于秤其实并不陌生,一部分学生已有使用盘秤或电子秤计量物品轻重的经验,因此先安排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教师再做补充,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再引出质量单位,揭示课题】 2、认识克 (1)称一称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宁市五四小学薛刚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p85-86 练习十八1、2、3题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PPT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目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千克的认识

体验一:猜 1.出示大包薯片和小包糖。 【谈话】瞧!周老师带来了什么? 猜一猜,哪袋重?哪袋轻?你来猜一猜吧(2~3人)。 怎么猜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如果想比较到底谁重,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如果说不出,师做动作引导】 【师】谁来掂一掂告诉大家? 请你告诉大家,掂一掂时,手上什么感觉,怎么分辨哪个重? 生:两边同时掂一掂,重的物品感觉拿在手上更沉一些,会往下坠。【师】:是这感觉吗?谁来按照这个方法再掂一掂?(多喊几个人上台掂一掂) 老师也掂出来了,居然是小包的糖比较重呢。 看来呀,比较物品的轻重,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要用手来掂一掂。 2.出示2样物品 【师】老师这里还有些物品,咖啡、方便面,谁再来掂掂。 (1)掂咖啡和方便面。哪个重?你确定吗?谁再来掂掂? (2)请一位小朋友再掂。哪个重你能掂出来吗?你确定吗? (3)到底对不对呢?有时两个差不多重的物品,我们要借助称来称一称。 生活中的称很多,(展示很多称照片) 师:但因为测量范围和精度的原因,今天我们先学习用盘秤来量一量物品的重量。 师:请仔细观察,盘秤由哪几部分组成? 介绍:上面的盘子教托盘,用来放要称得物体,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2、3、4……10几个数字,一根指针,字母kg最大称重,最小称重等)【如果没关注到新单位】 师:测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时间需要时间单位,那么我们测重量就需要……生:称重需要一个新单位,重量单位。【板书:千克,kg】 讲解:这里的字母Kg就是一个重量单位,是千克的英文缩写,千在英文中用kilo

表示,克在英文中用gram表示。字母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些重一些的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做公斤,不过千克是国际通用单位,而公斤是我们国家的重量单位。 我们在称物品时,物品指到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kg。 那么如果指针指到2kg呢?3kg呢?你知道这个盘称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 那么其实这个10的位置不仅表示结束,还应该隐藏着开始0,当没有放任何物体称重时,指针指着10,说明起点0刻度也在这里。 体验二:称 材料呈现:学生拿出带来的1千克的物品。 师:同学们,我们都提前准备了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让我们来比一比,誰带来的1kg物品重量最准好不好? 请三位小朋友上台【很少不够1kg~~~~很重超过1kg~~~~~找到1kg】 知道指针指着1时,就是1kg。这就是1kg。 【师】既然我们找到了一个1kg,谁愿意把自己的1kg带来讲台,掂一掂,和他的比一比,看你带来的是不是1kg。 掂完之后,用秤称来验证。【多几个人上台来掂】 (3位学生上台来展示:1袋苹果,一袋黄豆,两包盐) 师问:我现在特别想知道,1kg铁和1千克棉花哪个重? 生:都是1kg一样重。 【让学生关注到,怎样的物品是大约1千克的,只要是1kg都是一样重的】 体验四:掂 (1)一掂:1千克的单一物品,建立标准量感。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袋标准的1kg重的大米,组长安排顺序,请每个小朋友都掂一掂这1kg。 (要求:1.左手掂一掂;2.右手掂一掂;) 师:记住1kg的感觉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请看要求: 1.拿出你的数学书,放在手上掂一掂。 2.这本书有1kg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图文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 克的认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三年级上册《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扈文碧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这部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归纳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进一步理解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虽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斤、公斤,以及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要用秤来称,但对质量单位概念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依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缺乏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对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只有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才能加深对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依据:知道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但不能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进行一些实操作活动,进而对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理解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等方法。 依据: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千克的认识(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p29—3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物体的轻重。 游戏:背一背。 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两个同学来举行赛跑,好吗?不过这次跟以往不同,要增加一点难度,要背着一个人跑。(请两个同学:一个平时跑得快一些,一个平时跑得慢一些,跑得快的背学生,跑得慢的背老师。) 你们猜一猜,谁会得第一,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那你们能一下子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包东西(重量相同的一袋米和一袋黄豆),哪一包重吗?有什么方法吗?小组讨论一下,看哪组方法多?(掂一掂、称一称等)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最好来称一称。 二、认识常见的秤。 要称出一样物体的轻重,我们有必要先认识秤。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秤吗?(学生介绍,老师相机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认识台秤。 1、学生观察秤,小组讨论。 2、交流(电脑演示,师讲解。) 托盘、刻度盘、重量单位千克(kg)、最大称重。 我们刚才一起认识了台秤,并知道了它的使用方法,想不想来称一称老师手里的这袋米的重量,谁愿意来? 三、感知1千克。 1、称米。 指名学生称(注意观察指针的变化)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作业

一、在()里填上合适质量单位 1、一个西瓜重5(),一瓶墨水重100()一本故事书重210() 2、一个梨重200(),一只鸡重3()一只山羊重35() 3、一头牛重200 ()一枚2分硬币重1()一袋方便面重105() 4、一个桔子重100()一个足球重500()小明的体重是25() 5、笔记本电脑重2()一只兔子重1500()一袋奶粉重300() 6、一袋食盐重500()一只小狗重4( ) 一盒牛奶重250( ) 7、一棵白菜重2()一支铅笔重5()一头猪重150() 8、一条鱼重1()一辆汽车可以装5000( ) 一个草莓重3() 9、一听可乐重360()一只螃蟹重100()一只虾重20() 10、一个菠萝重2()一个别针重2()一块橡皮重10( ) 11、一瓶饮料重445()一袋大米重25()一袋面粉重10() 二、填一填 4000克=()千克 1000克=()千克 8千克= ()克 4千克200克=()克 2000克= ()千克 3000克=()千克 6千克=()克 5千克=( )克 8000克=()千克 400克+600克=()千克1千克-200克=()克 三、在()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 5千克()3千克 1千克()300克 8000克()10千克 3千克()3000克 7千克()9000克 4000克()9克 800克()1千克7千克()7000克500克()3千克 4千克()4000克2千克()1700千克6000克()8千克 500克()5000克7千克()8020克1000克()10千克 4500克()4千克1千克-700克()700克-400克

1 千克的认识

课题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执教者时间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 内容调整) 教学后记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提出调整意见)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点、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教学准备: 秤、2分硬币、盐、两个曲别针、两个胶囊、两袋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吧?如果老师和明明(本班比较弱小的同学)玩跷跷板,会怎样呢?为什么?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体是有轻、有重的。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轻,哪些物体重?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计量工具“秤”。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有质量。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质量该怎么办?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这两个方法都不错!

(2)生活中有哪些秤呢?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师出示挂图:台秤、电子秤、杆秤、盘秤、弹簧秤、健康秤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1)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称物体的质量要用到质量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吗?(生答) (2)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对于学生提到的“斤”、“两”,告诉学生是我们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说法。) 3.认识克。 (1)掂一掂 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称等计量物品质量的仪器,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桌上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呢?(想) 师:同学们看!桌子上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请你们小组中每个同学轮流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一克到底有多重。 师:感觉怎么样?(很轻) 师边说边板书:克用g表示。 (2)说一说 师:桌子上哪些物品你认为大约有一克?用手掂一掂,告诉大家。(两个曲别针、两个胶囊。) 小结: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做单位。 (3)找一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