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能对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指导的一种创新理论

可能对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指导的一种创新理论

可能对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指导的一种创新理论
可能对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指导的一种创新理论

[原创]可能对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指导的一种创新理论

圆理论

题记:揭示认识的奥秘,展现真理的本相

内容提要:非圆即缺,圆满意味着没有缺损。世界上最美的图形是圆形。世间所有的真理就组成了这样一种圆形。借助于这种圆形,我们可以了解真理的存在形态和内在关系。任何一个真理都不过是真理之圆上的一个点;任何一套理论,都不过是真理之圆上的一条线。我们包容一切真理,同时又怀疑任何一个真理的、一套理论的唯一正确性。对于真理,我们既要有包容精神,又要有批判精神;既要指出其片面性的倾向,又要有意识地为其找到合适的位置,镶嵌在璀灿的真理之圆上。值得我们信仰的是,不是某种理论,而是全部理论构成的真理之圆。随着理性的完善和真理的发现。人类的最终选择是,将各种各样的真理烂熟于心,努力达到理性直觉的认识境界,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灵性地选择,体验那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的快慰之感。

目录

序言

1、何谓“圆理论”

2、圆理论的由来

3、人类认识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4、人类认识包括哪些内容

5、人类的认识的五层境界

6、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一

7、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二

8、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三

9、圆理论基本原理之四

10、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五

11、圆理论基本原理之六

12、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七

13、圆理论基本原理之八

14、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九

15、圆理论基本原理之十

16、圆理论的意义

17、圆理论的表现形式

18、圆理论与实践

19、圆理论是建设大同世界的哲学基础

序言

作为具有高级智慧的理性的动物,人们在生活中总是离不开一个“理”字。领袖人物有他们的大道理,普通老百姓有自己的小道理。考虑问题,无形中有一种“理”潜在地引导、规范、约束着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力图说出某个“理”;办事的时候,我们要遵循一定的“理”。社会科学讲究事理,自然科学讲究物理,精神科学讲究心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所有学问都是为着追求、发现、解释、说明各种各样的“理”。

据说有两个小和尚辩论问题,谁也不服谁,找到第三个小和尚评理。他听来听去,最后说,你们谁也不对。这时候来了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把

自己的道理向他说了一遍,老和尚说,你是对的呀。另一个小和尚也把自己的道理向老和尚说了一遍,老和尚说,你也是对的呀。最后给他们评理的小和尚说,那就是我错了。老和尚对他说,你也是对的,走,咱们一起喝茶去。

“理”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令人说不清道不明。正所谓“人嘴两扇皮,咋说咋有理”。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实在很难理解这个理。

在对人们按理去想、按理去说、按理去做的过程进行一番认真的考究后,笔者吃惊地发现,人们在道理的旗帜下,居然也在重复着愚蠢的错误:争论问题旷日持久,看上去很热闹,然而,由于概念所指的差异,实际上并不交锋;两个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大有不共戴天之势,其实所持道理各有存在的理由。许多看上去是正确的观点,可当一种与之相左的观点出现后,你不能不觉得也很有道理。本来是按照一定的道理去做,结果却并不理想......道理值得研究,而关于道理的道理,即道理本身以及道理与道理之间的本质联系,更有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必要。

应该说,每一个思考者都在努力寻找道理,而在这种寻找的过程中,人们必然会生发出对于道理本身的追问。在所有道理中,有关道理的道理则属于更高层次的东西了。通过对认识活动的考察,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道理”及其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我将在这里就真理的本相提出一种全新的解说。如果你能认真阅读,细心体会,相信你一定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发出“原来如此”的慨叹,而你的思想境界也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我愿意以比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财产多一元的价格拍卖这一研究成果。你当然可以把我的这句话看作是一个玩笑,但这玩笑背后的理由

却是相当充分的: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能离得开“理”呢?

何谓“圆理论”

我把我的关于真理本相的解说称之为圆理论。所谓圆理论,就是将整个真理看做是一个动态的圆形球体。它不仅仅是一点意见,不仅仅是几条道理,不仅仅是一套理论,也不仅仅是片面之说,而是一种立体、开放、多维度的理论言说。

客观真理是无限的。用辩证法的两点论正说反说并不足以完整地描述,用一条线状的体系(如某某学说、某某体系、某某思想、某某主义)也不足以完整地描述;必须用一种立体的动态的系统理论方能做出理想的描述,而这项工程远非个人,亦非同一思想战线的人力所能及。她需要各个历史阶段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用各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来完成。

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分析的,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内部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内部总有一定的结构。正是这种结构给人以一种“形”的印象。无数的真理彼此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并构成一定的图形。

在宏观上,全部真理构成一个圆形。在微观上,在某一具体的问题上,诸多的正确的理论认识也构成一个圆形。

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真理寓藏于认识对象即客观对象之中。客观对象是什么样子,真理就是什么样子。客观事物的形态就是真理的形态。我们说客观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系统,那么真理也应该是系统的。但是,客观事物的千姿百态,方的,圆的,扁的,成规则,不成规则的,真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呢?可否从这千姿百态中抽象出一种带有普遍性质的完美形态呢?

我们从远距离看,无论什么形状的东西,一个人、一台车、一幢楼、一个村庄、一座城市……都不过是一个圆点。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经过研究认为,宇宙中最完美的形式是球形。而人类所居住的大地也应该具备最完美的形式。大地只有呈球形才能适应的“宇宙和谐性”。

圆意味着圆满。与圆相对的是缺,非圆即缺。和其它形状比较起来,最方便我们观察乃至构成更多认识的也是圆形:三角形呈现给我们的是三分之一的面积,正方形呈现给我们的是四分之一的面积,而圆形呈现给我们的是二分之一的面积。作为发光体,作为光源,圆形所提供的相对于其他形状来说,也是最大范围的光照。

最主要的是,当我们把由无数的真理组成的总体结构设想为一个变化着的圆形球体的时候,就可以方便地揭示并说明真理间的若干关系了。

圆理论的由来

我的关于圆理论的最初思考萌发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从部队考入某地一个师范学院读书。我读的是中文系,却喜欢理论研究。我做过大量的哲学笔记,以《观点与主张》为题,摘录过众多思想家的论点。并且曾经把各种哲学观点按照其间的关系,一点地一点抄录在一张大纸上。在对这些观点进行反复揣摸过程中,我发现,面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说,甚至有完全对立的解说,而哪一种解说都有各自的道理。如有的人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你看人都有一种怜悯之心;有的人则说,人的本性是恶的,你看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为了这些欲望总是不择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二十多年的资料积累,我按照不同的课题,将针对

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集中起来,并加以评点,出版了《智者说》一书。

我出生的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普及中国的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很少有人提出怀疑的。然而,任何一套理论都仅仅是真理之圆上的线段,不可能像整个真理之圆那样完善。在长时间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我不由自主地发现了其中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劳动创造了人,可人以前的动物性活动又不算劳动。究竟是先有劳动还是先有人呢?再比如: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我们知道人是精神为特征的,那么“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话不又是对于精神作用的一种极端推崇吗?矛盾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可是,“和实生物”,联合与融合同样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基于这些思考,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创作了《需要重新认识的60个理论问题》一书。不仅是那些高深的理论,在普通的老百姓那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两种意义完全相反的朴素的哲学思维。一种是“勤俭持家”,相关的结论如“过日子嘛,既要有搂钱的耙子,又要有装钱的匣子。不怕耙子掉了齿,就怕匣子掉了底。”“有米一锅,有柴一灶,不是正经过日子人家。”另外一种结论则明显与前一种结论相反,“小钱靠挣,大钱靠命”,“马不吃夜草不肥,人没有外财不富”,“钱是冤种,越花越涌”。

从怀疑任何一个真理的唯一正确性,到包容任何真理,凡是说到理的,我都加以关注和研究考证。通过对于各种道理的比较分析,我努力为其寻找存在的理由和所处的位置,逐渐去认识各种各样道理之间的关系,并且形成了对于整个道理的总体性的结构认识,最终形成了这里所说的“圆理论”。我相信任何一个道理都不过是森林一木,沧海一粟,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过

是一座宏伟大厦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从不枉称某种教义的信徒,也不会对任何思想家谦卑至极。

到了近些年触网,我把上述观点贴在了“哲学人生”之“哲学论坛”上,很多网友做出了肯定性的评价。一位名为闲云野鹤的网友跟贴说:“先生的此文很有哲理,也可以看作是关于真理的‘球喻’”。

人类认识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聪明的领导者在听完下属的汇报,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总是首先问下属,“你们的意见呢?”“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你们是怎么研究的?”这样做,既显得作风比较民主,又把自己置于一种超逸的评判地位。下属的意见是正确的,他可以有节制地点点头,再高明的一点的,“提点补充意见”。如果下属的意见不正确,他则可以放肆地嘲弄其愚蠢与无知。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在对于情况没有亲自调查了解之前,在支持相应的观点与主张的有关信息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是否能够就此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呢?在支持相应的观点与主张的有关信息之外,人们是否还有一套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的潜在系统呢?

我以为是有的。这套系统不仅为后来的评价者所具备,而且为提出观点与主张的人所具备。正是这套系统决定其观点与主张的生成与修正。“我感觉挺好”,或者“我感觉不太好”;“我觉得行”,或者“我觉得不行”;尽管这种一时间所产生的缺乏论据支撑的判断理性色彩不足,还是有其产生的原因和依据的。

认识的形成,观点与主张的形成,并不是单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更不是像镜子一样有什么就反射出什么来。简单的“反映说”不足准确

地描述认识生成的复杂机制。为什么有人面对客观事物能够做出反映和认识,有些人却不能;有些做出的是正确的反映和认识,有些人却恰好相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像任何事物的产生一样,认识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前提,除了外在的客观事物,就认识主体而言,本身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因素。正是这些条件因素决定着认识的形成。

我们要预知自己和他人可能提出怎样的观点与主张,便可以从决定这种观点与主张的诸类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我们要对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与主张做出评判,也可以从决定这些观点与主张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和他人尽可能地提出正确的观点与主张,同样需要研究如何完善决定这些观点与主张的因素。那么,这些条件和因素有那些呢?

其一,智力。认识首先是一种智力活动。所以需要把智力因素作为首要的因素。我们说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主要体现在认识能力上。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的。但是,需要强调指出的,认识活动并不是由单纯的智力因素决定的。认识活动并非单纯的智力活动。

其二,情感。认识活动不是色彩单调、枯燥乏味的智力活动。其间总是伴随着情感的因素。一个人的情感倾向决定着认识的结果。而情感倾向是由认识主体的立场、角度决定的。对许多人来说,感情上觉得这个人好,便会看不到他的缺点。甚至会把他的缺点看成是优点。相反,感情觉得这个人不好,便看不到他的优点,甚至把他的优点看成是缺点。对一个人来说,你对他感情好,会说他办事果断,雷厉风行;你对他感情不好,则会说他独断专行,作风不民主。不仅情感倾向影响着人们的认识,人的整个情感状态同样影响着认识。一个人心理灰暗,看什么都会不顺眼,看什么都没

有秩序。还有如嫉妒、烦躁、压抑、郁闷、无聊、痛苦、狂怒、精神分散、兴奋、狂喜、心情舒畅、心如静水等等,种种不同的精神状态都会带来不同的认识结果。

其三,性格。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这个人性格太犟,总爱钻牛角尖。这就说明这个人的认识容易偏执。如果一个人性格温和,在认识上则往往会提出模棱两可的观点。如果一个人性格比较耿直,则会在认识上提出比较鲜明和独到的观点。

其四,价值观。基于人类的本质属性,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人们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也是所谓“做人的根本”,做人的“原则”,是一种所谓的“纲”。这种价值观,体现着人们对于事物的基本看法,因而决定着人们的认识与评价。同样是满足人们的需要,有些在人们看来却是可耻的,如乱伦、奸淫、盗窃等等,这些都是由人们的价值观决定的。

其五,逻辑前置。人们在长期的思维活动中,由一到多,逐渐接受了各种思维活动及其结果隐含着的一种逻辑,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这种习惯本身起着一种导向作用,往往在人们进行思维之前,无形中将人们引向了固定的逻辑路线。

其六,类似道理。人的认识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联系起类似的事物及其道理,这种类似的事物和道理,对人们形成新的认识起着一种触类旁通的比较与借鉴作用,而人们的认识也由此实现了融会贯通。

认识的条件因素固然是复杂的,然而,上述六个方面理应属于比较重要的。人类认识包括哪些内容

浩瀚历史,芸芸众生,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的生物活动在悠久而广阔的社会舞台上。

从远古到如今,从东方到西方,在一切有人的地方,都有智力活动的踪迹。形形色色的语言体现着、皇皇典籍记录着人类无以胜数的智力活动。那么人类这种智慧的生物究竟有哪些智力活动呢?

按照以往的解说,人类的智力活动不过就是认识和实践。这当然有道理,但是,认真加以总结和归纳,我们还可以说,人类的智力活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人类的全部智力活动,所回答和解决的,就是这样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下面,我们分别来进行分析。

第一、是什么?此谓对于事物的本真判断。

例如,这是块石头。

这个人。

就是这么个事。

这是个阴谋。

表面上看起来,是什么就下什么定义,完全遵从事物的客观属性。其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我们可以对有形的物做出判断,对具体的事物做出判断,但是对于无形的物,抽象的事,就不容易做出判断。这是一条鱼,就是一条鱼。这是一匹马,就是一匹马。这是黑的,那是白的。可是我们面对同一种心志,可以说那是事业心,也可以说是名利思想,说是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下面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三个事例,我们来看一看人们在回答“是什

么”的问题时,概念的理解与使用上出现的问题:

浙江某中学高中生陆荣根专写批判陶铸两本书的大字报。他来到北京前门大街,张贴出了一张两万多字的大字报,整整用掉了60张大字报纸。

陶铸在《论革命的坚定性》一文中写到:“我们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定要像岩石一样坚定,当狂风暴雨之夜,风想把它们彻底掀翻,雨想把它们打进沙滩,浪涛想把它们卷入大海,但是它们屹然不动。当风雨过后,当浪涛退后,它们仍旧矗立在大海边,指向蓝天,面对大海。”

陆在大字报中批判说:“面对大海就是面向台湾,指向青天,就是指向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就是指向蒋介石。”(见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纪实》之曾志《如烟往事难忘却》)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陆荣根的大字报将原文中的概念牵强附会歪曲到了何种程度。

在审判遇罗克时,预审庭宣布:“你公开点名攻击姚文元就是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遇罗克说:“我不知道姚文元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见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纪实》王晨张天来《划破夜幕的陨星》)这里有两个概念显然是不能等同的,一个是“姚文元”,一个是“无产阶级司令部”。遇罗克的回答应该说是比较机智的。当然,如果说,“姚文元”一词不能代表,也不能换作“无产阶级司令部”更为针锋相对。

康生说:“过去把刘少奇的国际政策那一套叫做‘三和一少’(即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各国反动派要和,对外援助要少—引者注),现在看这个说法不够应该把它叫做三降一灭,三降,就是向帝国主义投降,向修正主义投降,向各国反动派投降;一灭就扑灭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见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纪实》)康生显然是把“和”的概念与“投

降”的概念等同了。将“对外援助少一点”混淆为“扑灭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彼此所指称的对象究竟是什么?这种本原判断同样具有认识的意义。这种判断看似简单,事实上,在不同的情形下有着一定的意义。

比如说,他同是张三和妻子的儿子,当张三夫妻争夺儿子的抚养权时,应该说他们各自的判断既有目的,也各有正确的意义。

在张三殴打儿子时,国家(法律、法院)会说,他是“我”保护的对象。他是你的儿子,也是“祖国的花朵”。

同一事物在不同境况和关系中又有着不同的意味。还那一个人来说:

我们面对着一个人,他究竟是谁呢?

做父亲的说:他是我儿子

做母亲的说:他是我儿子

做妹妹的说:他是哥哥

做儿子的说:他是我爸爸

做妻子的说:他是我丈夫

老师说:他是我学生

朋友说:他是我哥儿们

国家说:他是我的公民

学校说:他是我的学生

商店说:他是我的顾客

对手说:他是敌人

在打官司时,他是当事人

......

一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任何和这个人发生联系的都可以做出相应的区别于其他的不同的判断。

他(它)究竟是什么?对一个人,对一件事物,我们可以根据他(它)在不同的关系中做出不同的判断和称谓。这种称谓的稳定程度、持续时限,反映着他(它)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本真判断的过程,是一种下定义的过程,是对概念进行比较、权衡、考量的过程。下一个什么定义,确定怎样一个概念才合适,这是本真判断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

本真判断是人们认识活动的起点和基础,首先要下定义,确定概念,才有概念间的各种联系。只有实现了本真判断,才会有明确的情感、立场和观点,才能有进一步的分析和主张。

对一事物的本真判定,并不都是很简单的事情,还存在更复杂的情形。一方面由于对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由于不同的认识主体所具有的复杂性,往往导致本真判断上的差异。如枸杞子是食品还是药品?汪精卫是革命者,还是汉奸?这个人功臣还是罪人?他是一个天才还是一个废物?他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的朋友等等,任何简单的判定都可能是不完全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争辩,看上去很热闹,其实毫无意义。因为首先在本真的判断上就存在着歧义。争辩双方所围绕着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2006年5月,互联网上最热闹的一个文化事件,要数北大教授张颐武受到批评一事了。四川成都一份都市报以“北大教授说,孔子不如章子怡”为题刊出报道,文中引用张颐武的两句话,一是“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

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另一句是:“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在报道的采编手记中,记者特意用“北大教授、著名文化评论家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抛出的新锐观点”,来渲染上述说法。报纸刊出后,引起轩然大波。一位网友甚至以“太受伤了!请你们一定要为真正的中国文化说句公道话!”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很多网友纷纷质疑、辱骂张颐武,认为他根本不懂中国文化,不配当北大教授。继而,媒体采访孔子后裔和一些文化学者,进一步批驳上述论点。著名学者魏明伦表示,通过他对国外实际情况的了解,外国人并不像张颐武教授说的那样了解章子怡甚过孔子。“美国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联合国也设立了教育孔子奖,这都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取向。孔子比不上章子怡的观点不是在国外而是在国内,甚至就包括了张颐武自己!”魏明伦呼吁大家要正视目前存在的“孔子比不上章子怡”的现象,“我们要对这种现象产生忧患意识,千万不能对畸形现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张颐武则对此表现出一股悲愤。他说,这两天,自己在杭州考察文化产业,没想到遇到一场无妄之灾,“其实,成都这份报纸引用的部分内容,是我在今年3月份,接受广州一份杂志时所说。全文是说,孔子代表着我们国家一种传统、高端的文化,须借助章子怡、姚明等大众文化代表来更好地传播。”

比较各方言论,真实的情形应该如此:

2006年4月1日,在《新周刊》关于“如何贩卖中国文化”的专题中。北大教

授张颐武的确实说了如下一番言论:

“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所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了。”

张颐武辩解说,我觉得有理智和智力正常的人都不可能认为我在说“孔子不如章子怡”。事实胜过无聊的口水。我正在出差,只能这样简短地回应这场闹剧。希望大家回归理智和常识。

张颐武告诉记者,他绝对没有拿孔子与章子怡作比较的意思,更不会得出“孔子不如章子怡”的谬论。他说:“我知道现在媒体竞争非常激烈,这一点我能理解,但我觉得拿‘北大教授’来炒作并没有什么意义。而且,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很多外国人眼里,章子怡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也不是我可以改变的事实。”

也许我们应该把这一事件定性为一场“闹剧”。因为争辩双方甚至包括所有参与的网友都会肯定这样两个观点:

第一,就大众文化的传播而言,孔子当然是比不上当红影星张子怡的;

第二,就文化的深刻性和高端性而言,张子怡是不能与孔子相提并论的。那么,之所以酿成闹剧,其原因仅仅出在概念的表述上。即彼此所指称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张教授很委屈,因为他也承认“就文化的深刻性和高端性而言,张子怡是不

能与孔子相提并论的。”然而,他原初说过的话“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有毛病没有?有!

姚明和章子怡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吗?普通的美国民众认识了姚明和章子怡,便有了中国文化被了解的效果吗?我们放弃了孔子的书,而去推广姚明和章子怡。便能够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吗?就了解中国文化的真实内涵和真正效果而言,如何说“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让大众了解中国姚明和章子怡比孔子当然更快更容易接受。这话说起来是没有毛病的。拿姚明、张子怡比孔子,就其各自在普通大众中的传播来说,前者当然优越于后者——这话也没有毛病。遗憾的是张教授未能这样表述。

就成都的这家晚报而言,也是要承认“就大众文化的传播而言,孔子当然是比不上当红影星张子怡的”,但概括为“孔子不如张子怡”便是大而失当而且容易误导受众了。

总之,彼此所针对的究竟是那一层的意思,双方所争执的所指究竟是什么?是文化本身,还是文化的传播方式。而这才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这一事件的积极意义,就是告诉人们:注意把话说清楚。

第二,怎么样?其中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对事物状态的描述,二是对于事物价值及属性的判断;三是对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是非对错的判断。

如果说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上,人们使用的是名词,那么在回答“怎么样”的问题上,使用的则是形容词和动词。

例如:

他在吃饭。

萨达姆被执行绞刑。

他搞阴谋。

以上是对于事物状态的描述。

这个石头很硬。

这个人很优秀。

这个事很难办。

这个阴谋很险恶。

——以上都是对于事物价值及属性的判断。

我们再来比较这样两个例子:

这是一张桌子。

它倒在那里。

已经坏了。

我把它劈了当柴烧。

这是一张桌子。

它立在那里。

可以在上面写字。

我把它买回家。

从这两个例子看,后者在价值与属性判断上,似乎是不以形容词为核心词。事实上,“可以在上面写字”一句话里,本身隐含着“好用”这样的形容词所

表达的意思。

一事物必然与他事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的判定是认识的重要内容。“他是我们的敌人。”“他是我们的朋友。”“他与他很好。”“他倒霉了,是那个人使的坏。”“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很像。”“霸权主义是对当今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恐怖主义是对当今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中国政府取缔法轮功”等等,都属于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事物之间最主要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下面再来看看对于事物因果关系的判断——

一个喜欢干净的人和一个不大注意清洁卫生的人走到河边,坐下来休息,他们谁会下去洗澡呢?

1、喜欢干净的人会下去,因为他喜欢干净。

2、不大注意清洁卫生的人会下去,因为他该洗一洗。

3、喜欢干净的人不会下去,因为他已经干净了。

4、不大注意清洁卫生的人不会下去,因为他已经习惯于脏了。

上述判断就是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谁会去河里洗澡?回答的正是怎么样的问题。

下面的一个因果关系判断尽管出于名家之手,也是不够严谨的。带有推测的成份——

“听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发出的某个文告是在陈伯达指导下起草的。‘一二九’那天,我们清华大学救国会发过一个《告全国人民书》,其中有一个传诵一时的警句:‘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有一个清华的同学告诉我,这是陈伯达加上去的。我当时不相信,

后来也没有相信这个说法。我认为我们清华学生能编出《清华周刊》这样的杂志,也就能编出这样的句子。”于光远《初识陈伯达》1998年第6期《读书》

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中国人理论的热情很高,大批判、大字报、大辩论,全民参与。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荒谬绝伦的事情。我们还举一个那个时期的例子——

遇罗克在1966年5月23日日记中写道:“乒乓球队获胜是因为毛泽东政治思想挂帅,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篮球队不也学毛主席著作吗?苏联队不是没学吗?为什么中国队败给苏联呢?”(见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纪实》王晨张天来《划破夜幕的陨星》)这是对一种不严谨的因果关系判断的反驳。所回答的问题还是因果关系怎么样。

对于因果关系的判断是人类认识能力的突出表现。因果关系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对事物的因果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是把握事物规律性,取得实践成功的关键。

在“怎么样”的问题上,还包括对于人们是非对错的判断。如:你做得很对。他做的不对。你这样做肯定要出问题。他这么做不合适等等。这种判断触及了实践的范畴,属于人们价值观的延伸。

在汉语中,有许多属于限制和修饰词语,这些词语的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运用概念,尽可能地把话说得准确些,没有这种限制和修饰,概念的使用往往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例如:

你这人不行。

你不行。

你这方面不行。

你这么做不行。

他撒慌。

他有时撒慌。

他总撒慌。

分析上面的不同例句,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程度的差异。

第三,怎么办?此谓人类策略及行为的选择。

从事各类社会实践,争取理想的实践的结果是人们的最终目的。而人类的认识活动所进入的这一层面无疑是高层次的。在这里,人们不仅要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要认识主观世界。人们要正确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必须实现对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认识的统一。

我们来下面的例子:

我把这块石头搬来砌墙。

要重用这个优秀的人。

这个事情这样处理:

粉碎这个阴谋。

这些例句所回答的,都是“怎么办”的问题。

综上所述,人类的智力活动所回答的就是类似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连贯起来说,如:

这是块蛋糕。这块蛋糕很香的。我吃了这块蛋糕。

创新与社会发展

创新与社会发展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谁注重信息化的发展,谁就会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信息化社会离不开创新,所以,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如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想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关键词:科技创新发展 正文:创新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为何美国能成为世界霸主,原因就在于创新,而中国恰恰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提高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大量的人才,因此教育便成了重中之重。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 在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大多数是由高校完成的,而在技术创新方面,高等院校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973”计划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体量最大的项目,高等学校承担了项目总数的54.5%;“十五”期间,高校一共获得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53.57%。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出,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科技创新,关键看人才,而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水平。 说道教育,当然离不开人民教师,然而目前教师体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如山区缺乏教师,而且教师的待遇很差,因此国家应多投入资金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同时国家的创新能力也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此外,国家还应为各大高校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老师上课都是写板书,费时费力,而且粉尘乱飞,很不环保,而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之后,老师再也不用耗费大量精力去写板书,从而可以讲的更加细致,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致,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很大提升。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认真加以解决。 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再有就是注重生产实践的创新。目前我国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就拿农业生产来说吧,目前在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地方处在原始的农业生产状态,主要靠人力生产,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浪费了更加宝贵的土地资源,而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建设用地面积越来越多。结果造成面积急剧减少,而中国又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加上资源环境被破坏,其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第5讲 科技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2018年高考 核心主线考点精讲 第5讲 科技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考向一 中西科技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1.古代中国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特征及原因

(1)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催生古代农业文明:应用数学知识、天文、医学、四大发明等。欧洲处于“黑暗中世纪”时,科技、经济、社会进步受到极大阻碍,四大发明是近代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前提和条件。 (2)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引发工业文明:日心说动摇了教会观念,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近代科学诞生;一系列发明创造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迎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空间革命使人类社会日新月异,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新科学革命带领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押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英国总共颁发了13 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思想自由……,还取决于政治的稳定,从17世纪末起美国就保持稳定,即使是1832年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也是在议会中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摘编自《大国的崛起》材料二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和同仁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予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初刊于1637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近代工业文明典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指出宋应星遇到了什么困境,并试从成因、影响方面简析这种困境。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从牛顿力学体系的作用、英国代议制建立过程和启蒙思想等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洛下之资”“缺陈思之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从资金、场地及态度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联系中国古代读书的价值取向,政府的经济政策,传统的经济结构进行论述;第三小问,联系近代中落后的现状叙述即可。 答案(1)原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持了政治的稳定;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以法律形式鼓励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或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 (2)困境:科学研究缺乏资金、场地等物质支持,成果也被冷落。 简析:原因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学则优则仕”的文人人生目标;“重农抑商”的政策;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等。(答出其他导致科技落后的原因也可得分。) 影响方面: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逐渐落后;社会发展缓慢;科技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有限。 考向二近代以来西方科技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1.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由手工到机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家依靠收入、资本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科技为依托、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组织形式的经济增长模式。 (3)第三次科技革命: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等,促进经济全球化。 2.近代以来主要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网络广告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个必然产物,网络广告发展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其发展前景极好。网络广告发展史已经成为了广告主关注的一个基本知识,以致广告界甚至认为互联网络将成为传统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飞象学院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局限于一种或几种符号,手段的传播方式,不仅整合了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的优势,融文字,声音,图像等与一体,甚至还综合了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录像机,录音机,打印机等各种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优点,使之成为有史以来最优秀,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媒体。

随着时代的前进,新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数字媒体将与我们的社会、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研究尤其是网络研究依然会是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企业将招聘大量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为其公司的发展加砖添瓦。飞象学院的院长孙静博认为我国新媒体研究未来发展会随着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新媒体发展将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现今的媒体内容主要以音频、视频、动漫、文字、为主,因为缺乏一致的结构化界面。采用高新技术应用到整个媒体产业链,让新媒体不同的媒体形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在未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想要在世界经济中有立足之地,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科技是经济的助力,但并非是万能的,只有将科技水平同人们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起到改变未来生活的作用。我们必须参考我国本土国情和消费对象的实际消费水平进行发展科技,这样才能的真正发挥能量。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伽利略打破传统封宗教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理念,促进了科学进步,从而万古流芳。比尔盖茨放弃哈佛学位,致力于当时并不吃香的电脑行业,成为了世界首富。因为创新,电灯取代了蜡烛,空调取代了风扇,手机电话取代了飞鸽传书。因为创新,人类社会日益进步。 “创新就是利用新技术、新知识,创造新产品、新工艺,达到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课堂上观看的《创新之路》纪录片,使我受益匪浅。这部纪录片告诉了我们,创新让人类的财富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创新才是带给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近几年来,“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一次前所未有的国家行动。 影片向我们讲述了很多创新强国的成功之路,使我深受震撼。有地处中东沙漠,资源匮乏的以色列、有位于欧洲大陆最北部,走出国门,瞄准全球市场的瑞典、有加速推进人工智能研发,全力打造全球领先超智能社会的日本、有寻找互联网科级创新和文化创意结合的发展模式的韩国。这些发达国家的创新道路和先进经验,无论是对我们个人未来的创业之路,还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大战略的实现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东国家以色列。以色列位于降水极少的沙漠深处,同时也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不产油的国家。然而从1948年建国至今,以色列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纵观以色列的发展历程,改变传统思维、推动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纪录片中,以色列国防空降兵原总参谋长说到“我么要生存,为了生存,我们要竭尽全力,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色列要强大起来,强大到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确,在绝境逢生的挑战中,他们胜利了。犹太人的创新精神世人皆知,无论是在思想领域、科学领域还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我们都可以列举出杰出的犹太人的名字,诸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等。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平均约五个获奖者中就有一个是犹太人。民族的安全、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始终是以色列创新的强劲动力。为了解决自然资源贫乏,缺水缺能源的资源问题,科技创新在以色列水资源的节约和开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色列科研人员,经过数十年研究开发,设计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控制滴、喷灌技术,使之逐渐取代了地面自然灌溉,最大限度地利用并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以色列科学家在开发浅层地下水和海水淡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开发成果。 同样,位于全球最严寒地带的瑞典有着“创新之国”的美誉,并长期在全球最有创造力国家排行榜中位居前列。从安全火柴、拉链到摄氏温度计,再到汽车三点式安全带,许多风靡世界的创新设计和发明都是起源于瑞典。纪录片中,扎克伯格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创新就是思考下一个能够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工具”。而瑞典在这方面则是做得非常出色,无不体现出以人为本、时刻关注生活需求的特点。。尽管火柴、拉链、温度计这些发明听起来似乎相比智能手机等科技含量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必背知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必背知识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特征: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意义: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A 尊重书本知识,但不迷信;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B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 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因)理论依据: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1)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2)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 (3)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亡和灭亡。 ●内涵: ①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存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

新的。 本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知识拓展】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肯定与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进其灭亡的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2.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关系: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②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方法论要求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破旧) (2)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新)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依靠科技创新) 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依靠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依靠实践创新)(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创新的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谁在创新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步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略) (1)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 (2)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 (3)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 (4)古代中国的农学、地学及物理学成就 2、以四大发明的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 (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西汉时期我国就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4世纪时,造纸术东传朝鲜、日本,8世纪时传到西亚,后来经阿拉伯传到非洲、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为欧洲人文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印刷术:在隋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佛经等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人使用活字印刷比中国晚了4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印刷术连同造纸术对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起了关键性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以及欧洲社会的进步与世界文明的发展。 (3)指南针:战国时,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后来,人们又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到北宋时期,指南针被运用到航海事业。南宋时期,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在唐中期的有关书籍中,已有配制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与火药武器,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等,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到了元朝,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 以上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相应的社会需求,成为科技繁荣的推动力。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学习

xxxx年,新媒体的发展呈现曝喷趋势,内容付费更是开创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风口。很多传统的广告人活跃在新媒体之上,于是更多的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目标,申请账号,通过写稿发文去提高阅读量和粉丝量,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王国! 然而在时代的大潮之下,新媒体的发展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实力雄厚者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所以我们来大胆预测一下:xxxx 年,新媒体将经历9大趋势! 1、阅读量的剧烈下滑 对于公众号运营者来说,现在很多公众号的阅读量都在持续下降,粉丝增长更是难上加难。在缺乏热点的情况下,一旦标题不够内涵刺激,打开率会跌倒到让你怀疑人生。所以未来公众号的阅读量剧烈下滑早已成为行业的痛点。 2、优质内容的稀缺 对于公共号来说,一个热点能激活数以万计的推送,重点只有极少数对热点的深度分析,其中大多数都是胡乱拼凑的标题党。无用的信息在媒体上到处泛滥,接下来,新媒体“去粗取精”的速度还会加快,原创和优质内容跟不上的新媒体就会成为首先被淘汰的对象。 3、原创内容+运营的价值更凸显 之前说的“加速淘汰期”,不是指公众号不能成功运营,而是需要更多更精准的运营投入。在这个“流通为王”的时代,精耕细作的原创内容离不开运营,所以原创内容+运营的价值才能凸显。 4、音视频的异军突起 中国网民已超过7亿,由于用户数量不再持续高速增长,占有用户时间便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竞争的焦点。音频、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更能让用户沉浸,所以制作精良、有创意的音视频节目会成为爆款图文后吸引流量的最佳手段。 5、多平台、有侧重的投放 内容创业与流量平台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新媒体内容影响着平台的规模与影响力,而平台的分发能力也影响着内容传播的效果。据企鹅智库发布《xxxx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近六成以上的新媒体可以入驻四个以上的流量平台。同时,相较个体而言,多平台有计划有侧重的“智能分发”将成为获取流量和收入的最佳手段。 6、从个体走向矩阵化 现在,新媒体账号的数量越来越多,凭借个人努力迟早会碰到天花板。做得很牛的账号,几乎都由团队实行机构化操作,而且越来越趋于矩阵化! 7、内容营销要拼创意 广告是大多数新媒体的主要营收方式。随着公共号营销价值的下滑,广告带来的收益增长也逐渐放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垂直细分或具有独创性的公号仍然能获得品牌主的青睐。暴利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新媒体内容营销将以更加激烈,垂直、独具创意的展现形式而存在。 8、政策规范增多 政策的收紧可谓是新媒体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在当前的移动端泥沙俱下的内容创作环境下,新媒体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政策的加强会使新媒体越来越趋于规范化。 9、线上线下联动趋势增强 管理学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媒体也一样,从线下走到线上,再从线上走向线下,也是新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在未来,线上+线下的联动会越来越强。

最新自主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自主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在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感受到自主创新的勃勃生机。围绕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目标,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相继实施、硕果累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使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使我们敢于和跨国公司竞争在与国际软件巨头的市场竞争中,国产软件产品在“十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体系,开始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挑起大梁,显示出旺盛的活力。连续15年稳居中国财务软件市场第一品牌的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深有体会地说:“通过自主创新,我们有了核心竞争力,才敢于和跨国公司竞争。”这也是中航惠腾风电设备公司的感受。2000年,他们打算与丹麦一家公司合资生产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却被对方拒绝。生死关头,公司毅然决定自行开发生产风机叶片。经过顽强攻关,研制出过硬的产品,不仅打破了我国风电场叶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的窘况,更迫使国外有关产品全部退出中国市场。不仅是软件,“十五”期间,通过科技创新,我国在通信设备、高性能计算机、新材料与器件、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高技术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和先导性产业。11万亿次曙光4000A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排名进入前10位,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研制生产10万亿次以上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自主创新,使我们有办法应对禽流感禽流感是当前人类在医学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前不久一条来自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最新消息尤为引人

关注:我国人用禽流感疫苗临床研究进展顺利。全国防治禽流感指挥部科技攻关组组长、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由此表示,一旦流感大流行疫情暴发,我国政府将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研发成果控制疾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这种表示是建立在我国疫苗科研人员创造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在人群中广泛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大流行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全球疫苗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流感大流行的市场需求。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流感大流行,掌握人用禽流感疫苗技术的生产企业将首先满足本国公众的需求。不仅如此,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因此,疫苗研制和生产能力的储备比疫苗本身更重要。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使我国科研人员初步具备了这种根据变异的病毒及时更新疫苗的能力。这一成果显示:禽流感可防可控不可怕,自主创新使我们有办法应对禽流感疫情。自主创新,是解决农村通信的重要出路建设新农村,通信是重要的硬件。我国农村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的难题,SCDMA无线接入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运用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核心技术SCDMA可以接打手机,并享受手机看电视、上网等宽带业务,而且其画面质量比来自欧洲和美国的GSM、CDMA等更有优势。2001年,SCDMA无线接入系统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当时颁奖专家指出:这项电信技术“至少领先国际同类技术两到三年”。SCDMA一个基站覆盖半径达50公里,是来自欧洲的GSM的8至16倍,是来自日本的“小灵通”的上百倍,适合解决我国农村偏远地区电信服务。不仅如此,它从一开始设计就考

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涂勤 【摘要】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 经济全球化日益突出的今天,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越来越快,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如何充分利用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几条措施。 【关键词】: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全面发展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全面建设小康,为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良好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日益突出的今天,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越来越快,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发达国家凭往往借强大的资本与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攫取资源、人才和财富而发展中国家受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和不利的地位。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面对的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污染日趋严重、战略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张的现实。全面建设小康,我们必需依靠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走到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为此,如何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以下几条措施。 第一、加强科技创新,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尽快实现科技本土化,抓住重要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具有自主

社会创新与创业心得体会

社会创新与创业心得体会 社会创新与创业可以理解为创业者为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模式、技术、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对所拥有的社会和商业资源进行重组或优化配置,从而创造出更大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过程。本文是关于社会创新与创业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社会创新与创业心得体会篇一 这一年中央国务院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部门、各地方也积极行动起来,一大批好的政策、好的举措在落地生根,应该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年来政策环境大为优化,而且创新的主体在不断涌现,全社会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应该说20xx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了开门红。如果从效果来说,我想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一,创业创新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特别是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家也都关注到了前一段时间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20xx年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平均每天有1.2万家市场主体诞生,这些主体具有很大的市场活力,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很大的能量。在就业方面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大学生就业,现在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去年看,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同时海外的留学归国人员也大量投身到创业之中,包括很多农民工,在返乡之后也就地开展创业,这方面的人数也非常多,现在初步统计有240多万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所以从这些情况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不是一句空话,是实实在在起到了效果。 二是通过双创,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加快培育和壮大、建立新产业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创业创新的行为大部分都是在新的领域,促进新的成果在转化,在从事一些新的业态、新的模式。从数字来看,去年全年我们国家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比上一年同比增长了20%多,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同比增加的更多,增加了61.9%,这个数字应该说非常惊人。作为双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精准发展,这是双创重要的表现结果,去年保持非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及未来我国创新 发展的着力点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字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力源泉途径创新发展着力点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创新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经济增长是人类赖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施的。一项成果的科技创新,通过大面积的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又牵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就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取之不尽的源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 3、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高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二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①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制度创新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 辨析:制度属于意识范畴,不能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2.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辨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但非根本动力。 1.全面理解创新的作用 2.正确认识创新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新不等于否定一切 ①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 ②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2)并非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①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 ②在人类产生以后,人们可以通过创新创造新事物,但并不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③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新出现的事物中包含了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东西。

(3)并非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①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这就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新的观点、新的办法去解决。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 ②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典例应用] 1.(福建高考)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定位与文字通信功能。“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材料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科学研究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创新意识、创新的作用、科学理论、科学实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项最符合题意。 B、C、D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故不选。 [答案] A 2.(四川高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由题眼可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立足于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故②符合题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全局出发提出的,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只有当部分以有序的方式排列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说法错误。 [答案] D

《科技与创新》题目

一、判断题: 1、科技创新成为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成为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2、科技是人类在长期社会与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的动力。(知识)ⅹ 3、现代技术可分为实验技术、专业技术、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ⅹ 4、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5、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科技竞争中的制高点。√ 6、跨国公司和科学共同体是科技国际化的重要动力。(科技全球化)ⅹ 7、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ⅹ 8、生物技术的两个标志性技术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9、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10、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战略目标,国家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确定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1、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是筋骨。√ 12、引领未来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的根本任务。√ 13、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错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口号) 14、浙江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已经全面具备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条件。(错初步具备) 15、建设创新型省份,能真正实现浙江经济由“浙江创造”向“浙江制造”的战略转变。(错“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 第四讲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 16、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具有较高模仿、吸收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在引进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提高先进技术成果和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程度。(对) 17、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优势,谁就能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错综合国力) 18、影响我国发展高科技,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瓶颈是缺乏科技人才。(错科技将帅人才) 19、科技将帅人才就是战略科学家。(对) 20、我国将帅人才中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属于综型科技将帅。(对) 21、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观点、概念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对) 22、科学方法即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对) 23、追求健全人格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征。(对) 24、创新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错美国) 25、创新能力是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三者高度统一的产物。(对) 26、个体创新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和综摄法等。(错集体创新方法) 27、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创造发明的对象,用一张一览表列出一系列设问的提纲,然后逐项进行核对和讨论,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发明的设想。(对) 28、检核表法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明的。(错奥斯本) 29、5W2H法是以5个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2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并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对) 30、5W2H是从10个方面进行思考,设计问题,然后逐项检核,达到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的目的。(错 7个) 31、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奥斯本借用一个精神病学术语“brain storming”作为该方法的名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1923891.html,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作者:赖武慧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合越来越密切,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技术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增强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我国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分析了新媒体与自媒体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自媒体;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体现在我们目前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传播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和看法。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体验,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信息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新媒体与自媒体行业有着重大的进步,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连接紧密、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新媒体与自媒体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呈现严重的区域差距。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新媒体与自媒体影响着社会化应用的发展,两者的联系紧密。社会新技术的进步,更为智能的服务和技术提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平台的发展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与自媒体改变了众多传统观念,人们在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帮助下,在对于政府的工作进行反馈,或者对于违法行为的举报更为快捷。以及在人们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上,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对于不安全食品进行举报,让其他人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实情,避免不安全食品的进一步扩散。还有其他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可以通过更为快速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增强了社会信息的公开性和时效性。这些传统方式的转变,都体现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不断加深。 (二)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

科学技术创新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创新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杨太钦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本文从我党对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重视程度入手,用大量的实例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科技创新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并讨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社会生产力,新科技革命,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深刻揭示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怎样做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不久前指出,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赋予了我国科技界新的历史使命,也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党如此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可见它对于社会生产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科技创新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使一个国家拥有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把科技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不断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不断提高以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综合国力。 创新(Creative)一般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而科学技术创新则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过来的,它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而技术创新的概念则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创造相对剩余价值“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20世纪50年代,日本把“技术创新”翻译成“技术革新”,认为“技术革新就是开发新技术、创造新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