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

卫生部日前公布了《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拟将急诊科从空间上分为“红黄绿”三区,急诊病人按病情轻重分为“四级”,进行区别救治。

中国消费网讯卫生部日前公布了《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拟将急诊科从空间上分为“红黄绿”三区,急诊病人按病情轻重分为“四级”,进行区别救治。

所谓“四级”,是按照医生对病人病情的评估结果来划分: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濒危是指可能随时危及生命,比如已经没有呼吸和脉搏;危重指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一级,导致严重致残或出现严重疼痛,比如心绞痛、胸痛等;急症病人通常是短时间内没有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非急症的特征是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的症状。

急诊科划分的三区中,“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救治一级和二级病人;黄区的主要功能是密切观察,适用于三级病人;“绿区”相对安全一些,是四级病人的诊疗区域。

“急诊病人分级就诊制度在国外早就开始实行了,可以让病人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医疗机构原则上都是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来处置病人,而这种分级制度是按照病情轻重排序,让最需要帮助的人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这对医务人员也有明确的提示作用,如果是红色和黄色区域的病人,就要求医生和护士进行严密、持续的观察,提高医生的责任感,同时患者家属对其病情程度也有一个大概了解。“如果你或你的家人被分到了绿色区域,请耐心等一等,因为医生正在把最重要的时间,放在生命垂危的病人身上。”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附件 德江县人民医院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 (一)病人病情分级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 (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

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Ⅰ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急诊科分区分级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分区分级救治管理制 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 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 ⑴1级:濒危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

卫生部日前公布了《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拟将急诊科从空间上分为“红黄绿”三区,急诊病人按病情轻重分为“四级”,进行区别救治。 中国消费网讯卫生部日前公布了《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拟将急诊科从空间上分为“红黄绿”三区,急诊病人按病情轻重分为“四级”,进行区别救治。 所谓“四级”,是按照医生对病人病情的评估结果来划分: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濒危是指可能随时危及生命,比如已经没有呼吸和脉搏;危重指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一级,导致严重致残或出现严重疼痛,比如心绞痛、胸痛等;急症病人通常是短时间内没有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非急症的特征是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的症状。 急诊科划分的三区中,“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救治一级和二级病人;黄区的主要功能是密切观察,适用于三级病人;“绿区”相对安全一些,是四级病人的诊疗区域。 “急诊病人分级就诊制度在国外早就开始实行了,可以让病人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医疗机构原则上都是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来处置病人,而这种分级制度是按照病情轻重排序,让最需要帮助的人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这对医务人员也有明确的提示作用,如果是红色和黄色区域的病人,就要求医生和护士进行严密、持续的观察,提高医生的责任感,同时患者家属对其病情程度

也有一个大概了解。“如果你或你的家人被分到了绿色区域,请耐心等一等,因为医生正在把最重要的时间,放在生命垂危的病人身上。”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 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 ⑴1级:濒危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4、分区情况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⑵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⑶绿区:诊疗区。适用于4级患者。

急诊科仪器使用管理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 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2.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保管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 3.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4.操作前需检查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套好机罩。 5.仪器使用时必须有使用记录,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护士必须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或熏蒸消毒处理;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保障部,并做好登记。 6.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贵重仪器并签名。 7.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 8.急诊抢救设备一律不外借,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以免影响急诊抢救工作。 9.由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各种仪器每半年检修一次,并有

检修记录。 急诊抢救室 2013-01-24修订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 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 ⑴1级:濒危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

探讨缩短创伤重点病种在急诊停留时间的有效方法

探讨缩短创伤重点病种在急诊停留时间的有效方法 创伤重点病种在急诊停留时间的长短是反映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医院各科室之间协调机制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反应【1】;为了提高对创伤重点病种救治水平,我院通过质量改进工具PDCA(PLAN:对质量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DO: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改进计划;CHECKA:监测改进计划和执行情况,分析、总结改进效果,找出问题。 ACTION:对计划中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循环的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缩短了创伤重点病种在急诊停留时间,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规定,创伤重点病种是:①重度颅脑外伤,②多发伤, ③开放性骨关节损伤,④胸、腹腔出血,⑥严重骨盆骨折。收集从2015年7月至2016年6 月间创伤重点病种在我院急诊停留时间资料,不包括濒临死亡和院前死亡,见表1。 2、方法利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影响创伤重点病种在急诊停留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持 续改进,以时间为续,分析每三月创伤重点病种在急诊室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效果,完善改进措施。 步骤 1、收集2015年7、8、9月创伤重点病种在急诊停留时间,分析影响停留时间长的因素,见 图1(鱼骨图): 2、通过对影响创伤重点病种在急诊停留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①创伤重点病种不能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主要是对创伤病人的严重程度评估不足,标准掌握 不统一,仅凭个人经验,识别能力弱,没有将其纳入创伤重点病种。其次是医生护士担心开通绿色通道会产生欠费),导致部分病人挂号------反复缴费浪费大量时间。(3个月监测平均时间8分钟,窗口患者多时排队最长达15分钟。) ②急诊信息系统不完善,患者所有就诊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中间环节过多,等待时间长。 ③创伤重点病种抢救流程不够明确,各科室协调不够,甚至相互推诿。 ④检查、检验绿色通道不畅,出报告时间长。 ⑤预检分诊准确率低,病情轻者未及时分流,急诊有限资源被大量占用,危重患者不能集中 更多的力量救治。 ⑥医护人员因素:思想上欠重视,责任心不强,各种培训不到位,知识面窄,技术水平低、 健康教育不到位、年轻医务人员值班、应急演练不到位、操作技术不过关、遇事慌乱、事务繁忙、经验不足,检查化验补查。

医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 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 (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2)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 (1)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

应处置及治疗。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3)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4)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4、分区情况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1)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2)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

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昌都市人民医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附件 昌都市人民医院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 (一)病人病情分级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 级别 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1级A濒危病人—— 2级B危重病人—— 3级C急症病人≥2 4级 D非急症病人0~1 (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

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Ⅰ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

急诊科抢救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无锡四院2016年急诊科抢救室护理质量考核表 考核日期:考核者:得分: 1、共查急救药械件,合格件,急救药械合格率:。 2、护理人员理论、技能培训率:,理论考核合格率:,急救技能合格率:。 3、护理人员急救流程知晓率,执行率。 4、身份识别制度执行率:。 5、坠床/跌倒/压疮评估、报告、处置等制度、流程执行率:。 6、应知应会知晓率:。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扣分标准扣分依据扣分 人员 管理(10分)1、按照《江苏省急诊科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合理配置急诊护理人员, 满足急诊工作需要。(1分) 2、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 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1分) 3、急诊护理人员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有考核记录。 (1分) 有年度的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1分) 有急诊护士定期技能再培训及培训考核相关制度及考核原始资料。(1 分) 4、对轮转的护理人员有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1 分) 5、本科室全体护士的执业证书复印件定点放置,人人知晓。(1分) 6、急诊科抢救室无毕业三年以下护理人员独立执业。(1分) 7、护理人员按标准准入,固定的护理人员≥75%,护理人员梯队结构 合理。(1分) 8、护理人员仪表规范,坚守岗位,热情接待,文明用语,挂牌上岗。 (1分) 现场查看 查阅资料(培训内容、培训签到、考核等) 人员配置不符合要求酌情扣1分。 未进行专业培训扣2分。 培训不符合要求扣2分。 护士长资质不合格扣1分。 固定的护理人员不达标扣0.5分。 护理结构不合理扣0.5分。 查看急诊科护士专业训练资质,与排班表上 担任急诊班资格相符,一人不符扣1分。 查看急诊科培训计划及考核原始资料、轮转 护士培训考核记录,一项不符扣1分。 随机问一位护士执业证书存放地点,不知晓 扣1分。 查看排班表,有三年内护士单独上抢救班扣 1分。 1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总3页)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 理制度(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为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制定我院急诊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一、采取分区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抢救区、危重病就诊区”(红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黄区)、“普通区即非急症病人诊疗区”(绿区)三个区域进行救治。并且为每一个功能区均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样减少了危重病人抢救的中间环节,节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1、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2、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制度。 3、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改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密切科室间协作,确保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 4、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修订完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5、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每周都安排业务学习,以及急诊应知应会医疗技术操作演练,交流工作中的心得,提出意见,推动医技科室医疗技术稳步向前发展。

二、分级依据 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理的优先次序 2、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四、分级标准 1、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珞及治疗。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 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3、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为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制定我院急诊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一、采取分区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抢救区、危重病就诊区”(红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黄区)、“普通区即非急症病人诊疗区”(绿区)三个区域进行救治。并且为每一个功能区均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样减少了危重病人抢救的中间环节,节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1、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2、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制度。 3、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改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密切科室间协作,确保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 4、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修订完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5、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每周都安排业务学习,以及急诊应知应会医疗技术操作演练,交流工作中的心得,提出意见,推动

医技科室医疗技术稳步向前发展。 二、分级依据 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理的优先次序 2、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四、分级标准 1、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珞及治疗。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3、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 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 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 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 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治、重症监护病房 救治和各专科“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 的急救网络。 ●急诊的特点: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 系统性 ?院前急救(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 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 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救治的统称。 ●标准: 1.用最快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 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 2.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 3.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害 事件发生是应急能力强 4.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 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任务: 1.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 的紧急救援 3.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 5.普及急救知识 ●三要素:通讯、运输、医疗 ●运转模式:独立型、指挥型、院前型、 依托型 ?医院急诊科:是EMSS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继续,又是医 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 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 缓急实施急诊或急救。 ●医院急诊科任务:1.急诊急救(急救是首要任务) 2.教学培训 3.科研 4.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 ●运转模式:独立自主型、半独立型、轮 转型 ?ICU(重症监护病房/加强监护病房):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 代医学理论,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医疗 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 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ICU的任务: 1.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患者提供高级监 测治疗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 生命支持、预防并发症 3.最早时间捕捉到有重要意义的短暂动态 变化并及时予以反馈,促进和加快患者 的康复 ●运转模式:专科ICU、综合ICU、部分 综合ICU 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和管理 ?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分诊、 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 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 救服务。 ●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 1.各种急危重症患者:休克、昏迷、循环 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严重脏 器功能衰竭的生命垂危者 2.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 3.批量患者:外伤、中毒 ●管理: 1.醒目标志,抢救优先 2.合理配置,规范培训 3.正确分诊,有效分流 4.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5.分区救治,优化流程 6.定期评价,持续改进 7.规范运行,有效救治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 ●基本原则: 1.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 管理制度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 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 ⑴1级:濒危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

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4、分区情况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⑵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xx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 ⑴患者病情危机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适合的时间至适合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危机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 ⑴1级:濒危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危机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安定,但其症状的危机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含混/定向力障碍、复

合伤、心绞痛等。危机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危机疼痛(疼痛评分≧),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危机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危机疾病和出现危机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危机影响患者舒适感的适应,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适应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4、分区情况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安定。 ⑵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⑶绿区:诊疗区。适用于4级患者。(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急诊科功能分区 病人按病情分级就诊

急诊科功能分区病人按病情分级就诊 卫生部日前公布《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生部拟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征求意见稿提出,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臵的优先次序。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 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臵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

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臵。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臵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关于急诊科施行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的通知

关于急诊科施行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的通知 院属各部门(科室): 根据国家卫计委、甘肃省卫计委和兰州市卫计委关于《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的要求,结合医院的急救实际情况,特制定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一、分级依据 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2、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医疗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三、分级标准 1级:濒危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级:危重患者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3级: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4级:非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四、分区情况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1、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