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四位一体水产品疾病防治技术

浅析四位一体水产品疾病防治技术

浅析四位一体水产品疾病防治技术
浅析四位一体水产品疾病防治技术

浅析四位一体水产品疾病防治技术

摘要介绍以渔业、生物、物理、化学四位一体水产品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水产品;疾病;防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膳食观念的变化,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为水产品流通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但同时国际、国内市场对水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选择无污染、安全、优质、无公害水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它将成为今后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当前各地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程度越来越高,水产品疾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鱼病的不断暴发与流行已成为广大渔民最大的心病,怎样进行有效的防治,生产出大量的无公害水产品,以适应满足内需,扩大出口的需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产无公害水产品与传统生产有很大不同,水产品疾病综合防治是保证水产品无公害的重要前提,坚持水产品疾病的综合防治,它是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本文就水产品四位一体疾病防治技术作一介绍。

一、防治原则

根据生态特点创造良好的水域环境,培育和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品种,全面推进以渔业、生物、物理、化学四位一体综合防治为手段的防治体系,防止新的病原体侵入,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保护利用有益生物,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子作用,提倡应用

生物农药,合理、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二、综合防治技术

(一)、渔业防治

1、选择抗病良种。苗种是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养殖水平,选择销路好,高产、高效、优质、抗病力及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强的养殖品种,一旦养殖品种经济性状和抗性退化要及时更新、更换养殖品种,这样可减少病害发生机会,降低养殖风险。

2、选择合适养殖基地。养殖基地要求环境幽静,阳光充足,生态环境好,周围无工矿企业、城镇生活污染源,远离医院、垃圾和主要交通要道,养殖用水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有完善的设计布局、独立的进、排水渠道和其它配套设施。

3、清塘。养殖之前可用生石灰、漂白粉及其它清塘剂对池塘进行干池清塘和带水清塘,干池清塘一般亩用生石灰80-100公斤或漂白粉5-7公斤,带水清塘用量加倍,通过池塘消毒可以消灭池塘中大部分潜伏的病原体、寄生虫和有害的水生昆虫,从而减少鱼类病虫害发生。

4、消毒。一是苗种消毒,水产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以杀死鱼体表及鳃部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消毒的常用药物有食盐、高锰酸钾、硫酸铜等;二是水体消毒,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改善水质环境,分解沉淀水体中有毒物质,降低致病微生物浓度;三是肥料消毒,采用高温堆肥、发酵及肥料中加入药物的办法杀

死病菌及虫卵;四是工具消毒,网具、养殖用具及容器等经常曝晒经阳光紫外线消毒,或用高锰酸钾等溶液消毒。

5、轮作换塘。对饲养同一主导品种达3年以上的塘口,改放养其它养殖品种,这样可控制病原体在水体、淤泥中累积,减轻侵袭来源,减轻鱼病发生机率。

6、提前放养。一般在元旦至春节期间完成养殖品种放养任务,此时水温较低,鱼体鳞片紧密,鱼类活动量小,捕捞及运输不易受伤,受伤也不易受感染,可减少病原体侵袭机会,另外提前放养,提前摄食,可增强鱼体体质和抗病力,也有利于防病治病。

7、合理套养。通过放养不同养殖品种,创造最佳生态环境,利用生物群落控制多种疾病发生,不用药或少用药达到产品优质高效,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如成鱼塘套养黄颡鱼可防止锚头鳋病发生,花白鲢可控制水质,鲤、鲫消除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

8、选用营养安全饲料。饲料质量的低下,不仅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而且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恶化养殖环境,诱发鱼病,养殖生产中要注意饲料来源是否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受潮、发霉、腐败、变质及受污染的饲料,饲料中添加剂、抗生素、促生长素等成份的添加要严格按相关标准或规范执行。

9、搞好预测预报工作。根据不同养殖品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季节的发生规律及病原体自身生长、繁殖、死亡规律,循查病原体为害高峰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

(二)、物理防治

1、设施防护。进、排水处安置滤网,夏季设置遮阳物体,可避雨、遮阳、防病原体及养殖天敌侵入。

2、冲水增氧。定期向池塘加注新水或机械增氧,增加水中溶氧量,使水中有毒物质如硫化氢、氨、氮等物质向无毒方向转化,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促进水质改良,减少鱼病发生。

3、沉淀净化。有条件的地方,养殖用水先进蓄水池沉淀净化,充分曝气,遍洒适量生石灰促进有机质沉淀,保持水体呈弱碱性,减少亚硝酸盐的滞存,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

4、清淤除杂。冬季放干池水,清除一层淤泥,对池底进行曝晒、冰冻使土壤干燥疏松,有利于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和杀死病原体及越冬虫卵,清除四周杂草,减少病原体及虫卵寄生场所,养殖生产中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清除病鱼和死鱼,消除有些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三)、生物防治

1、投放有益活菌。可以有效分解和消灭病原菌,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加强营养物质循环,抑制水中有害物质形成,抑制有害藻类、病原菌繁殖,增强养殖品种免疫能力,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提高品质,如EM菌、光合细菌等。

2、应用中草药防治病。中草药是天然物质,保持了各种成份的自然性和生物活性,易被吸收利用,没用毒副作用,不产生

抗药性,无耐药性、无污染,具有杀菌、抗病毒、杀虫、免疫、促生长等作用。

3、生态调控。种植挺水、沉水、漂浮性植物,或利用鱼、菌、藻等共生原理,实现水体生物的多样化,提高水体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流通,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共同生长,增强池塘生产力。

4、综合养殖。发展鱼禽、鱼果、鱼草等模式养殖,通过养殖系统内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为养殖品种创造良好的栖息条件。

5、以鱼养鱼。根据鱼类不同生态习性和活动空间,合理搭配放养,保持良好的鱼类生活空间环境,如花白鲢控制水质,草鳊鱼吃草,其粪便培育浮游生物,鳜鱼、黑鱼、加州鲈等除野杂。

6、使用疫苗及微生物制剂。随着生物免疫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免疫疫苗的应用已成为当前水产无公害防治的时尚,如草鱼三联疫苗可防治草鱼出血病等;使用微生物制剂如鱼用多维等可改善水生动物体内生理机能平衡,增强鱼类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要根据生产安排提前使用,使用时注意避免光照、低温等因素影响。

(四)、化学防治

1、正确选用药品。在其它防治方法不起作用时才用,要根据鱼病不同类型和病原体消长规律,正确预测预报,及时诊断,

选择有利时机对症下药,所使用的鱼药要有生产许可证和合格证,不得使用“四无”伪劣鱼药。

2、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鱼药。少用激素鱼药,限定鱼药品种和用药量,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确定有效的使用浓度和剂量,严禁使用国家已公布禁用的鱼药品种,如五氯酚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等。

3、适量、交替、科学用药。鱼药长期、重复、连续使用,则抗药性逐年增强,鱼药残留超标,为防止鱼药产生副作用,可交替使用防治效果相仿的鱼药,以增强药性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如需混配的鱼药,现配配用。

4、严格遵守鱼药安全使用准则和安全间隔期。遵守鱼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限次等事项,不得为追求防治效果而随意加大剂量,严格执行起捕前鱼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如漂白粉为5 天,二氧化氯为10天等。

养禽学 第九章 鸭饲养管理技术

养禽学 第九章鸭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节水禽生产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和消费国。 2001年鸭存栏数6.36亿只,鸭肉产量185万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69.5% 和68% (FAO); 发展速度快: 鸭肉产量从1990年的57.5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185万吨,10年增长3倍多; 2001年鹅存栏数2.07亿只,占世界总量的85.9% (FAO)。 一、水禽品种的起源 (一)鸭的起源 家鸭起源于河鸭属中的绿头野鸭和斑嘴鸭。我国是家鸭的主要驯化地之一。 瘤头鸭,在我国俗称番鸭,属栖鸭属。无论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均与河鸭属的家鸭有很大的差异。该鸭在美洲驯化,经东南亚传入我国。 瘤头鸭与河鸭属的家鸭杂交是属间杂交,其一代杂种称为半番鸭,因不能繁殖后代故又称骡鸭。 (二) 鹅的起源 家鹅起源于雁属中的鸿雁和灰雁。 中国家鹅品种中,除原产于新疆的伊犁鹅起源于灰雁外,其它品种都是鸿雁的后代。 欧洲鹅绝大多数来自灰雁。 中国家鹅

欧洲鹅 来自鸿雁的家鹅典型形态特征是:头部有明显额疱,颈细长呈弓形,前驱抬起与地面保持明显角度。 而来自灰雁的家鹅则头无额疱,颈粗短而直,前躯几乎与地面呈水平状态。

二、水禽的生活习性 家禽生活习性的形成与其野生祖先和其驯养驯化过程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而鸭、鹅等水禽与鸡、火鸡等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1、喜水性 鸭、鹅善于在水中觅食、嬉戏和求偶交配。因此宽阔的水域、良好的水源是饲养水禽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对于采取舍饲方式饲养的水禽,需设置一些人工小水池,以供水禽洗浴之用。但要求在干燥场所栖息和产蛋,以保证种禽的健康和种蛋的清洁。 2、合群性 水禽的野生祖先天性喜群居和成群飞行,此习性驯化家养之后仍未改变。 经过训练的鸭、鹅群可以招之即来,呼之即去。鸭、鹅在放牧中可以远行数十里而不紊乱。如离群独处,则会高声鸣叫,彼此应和归群。 这种合群性使水禽适应大群放牧饲养或圈养,也比较容易管理,便于集约化饲养。 3、耐寒性 水禽的羽毛比陆禽更贴身,绒羽层更厚,发达的尾脂腺分泌油脂到羽毛上,能有效地防水御寒,具有更强的防寒保暖作用。 水禽的皮下脂肪比陆禽厚,因而具有更强的耐寒性。 水禽在0℃左右,仍然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在10℃左右仍可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相反地,水禽的散热性能差,耐热性能也较差,尤其是体大脂肪厚的个体,在夏季高温时生产性能下降。 4、耐粗饲 水禽的食性比陆禽更广,更耐粗饲。 由于鸭的嗅觉、味觉不发达,对饲料要求不高,凡是无酸败和异味的饲料都会无选择地大口吞咽,所以不论精、粗饲料或青绿饲料等都可以作为鸭的饲料。 鹅则更喜食植物性食物,具有强健的肌胃和比身体长10倍的消化道,以及发达的盲肠。 鹅的肌胃在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比鸡、鸭都大,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 鹅的盲肠中含有较多的厌氧纤维分解菌,能将纤维发酵分解成脂肪酸,因而鹅具有利用大量青绿饲料和部分粗饲料的能力。 5、敏感性 水禽比较神经质,反应敏捷,能较快地接受管理训练和调教。 特别是鸭性急胆小,易受外界突然的刺激而惊群,尤其是对人、畜及偶然出现的色彩、声音、强光等刺激均有害怕的感觉。 所以,应保持水禽饲养环境的安静稳定,以免因突然受惊而影响产蛋和增重。 6、生活规律性 水禽具有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反应灵敏,比较容易接受训练和调教,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和自然条件进行训练,以形成各自的生活规律。 一天之中水禽的放牧(出栏)、觅食、嬉水、歇息、交配和产蛋等行为都有比较固定的时间,且这种规律一经形成就不易改变。 三、水禽的生产特点 1、早期生长快,生产周期短

如何防治养猪场中生猪的常见疾病

摘要:猪常见病的防治是陕西省周至县养猪业盛衰的关键环节,猪常见病种类较多。阐述了常见病的病理及防治措施,在防治过程中,主要采取以防为主的方针,注重免疫接种工作。 关键词:养猪场;常见病;防治技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猪肉占我国肉类产量的65%。但在现实中,生猪疫病问题是行业现在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养猪规模的快速增长,病毒变异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2005年,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开始了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猪肉质量[1]。此外,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有效防治各类疾病也可以提高猪肉的质量。 1 选好种猪,提升猪仔的抗病能力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科学化养猪已成为趋势,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陕西省周至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养猪业的发展由个体经营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迈进。在规模化的养猪场内,品质不好的猪仔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选好种猪,是养好成功的最重的保证。如杜洛克、长白、约克夏等高反应系猪仔在感染猪鼻枝原体后很少出现多浆膜炎;在感基因、多基因等遗传病方面具有较强抗性遗传力;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反应系猪;在抗病败血性波氏杆菌疫苗的反应方面,切斯特白猪比约克夏和长白猪产生更多抗体,杜洛克和汉普夏的反应最低[2]。 2 构建绿色养猪场,让生猪健康环保的生长 绿色环保的养猪场,会促进生猪的健康成长。但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性地出现舍内空气含有大量灰尘,引起飞沫传染。常见的猪呼吸系统传染病,如猪喘气病、猪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炎等都是通过空气中带菌的灰尘经呼吸道感染。树木具有吸收大气中有害、有毒物质,过滤空气,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养猪场周围栽上泡桐、杨树、槐树、枫树、垂柳及黄杨等,发挥植物的杀菌作用。由此可见,大量植树,搞好猪场绿化是改善环境,创造有利生猪生产、生活的根本有效措施。 3 强化防疫工作,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猪病研究专家指出,生猪的疫情是生猪养殖的最大威胁。除了前几年的猪流感,近年来的口蹄疫、猪瘟等发生频率也不低。周至县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协同保险部门开展生猪保险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与保险工作相协调的防疫检疫工作体系。一是要强化耳标佩戴力度。严格落实《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加大对耳标佩戴的指导力度和监管力度,确保耳标佩戴率,并及时采集、上传信息。二是要严格免疫制度。对保险生猪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要建立统一的防疫档案,详细记录保险生猪免疫情况。三是要严格无害化处理。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定,对因一类、二类、三类动物疫病死亡的生猪,必须严格监督养殖经营者执行无害化处理,坚决防止病死猪肉进入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四是要给予保险经办机构支持协助。要及时向保险经办机构提供辖区内免疫、无害化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积极配合保险经办机构对能繁母猪进行承保前鉴定、耳标查验等工作,并在查勘定损时,协助判断死亡原因,出具死亡鉴定报告。 4 及时预防猪的常见病,提升猪肉的质量 引起猪疾病的原因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营养和管理方面,只有分清是哪个方面出的问题,才可以对症下药。 4.1 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现无治疗药物,控制病的最好方法是注射猪瘟疫苗。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 标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 《畜禽营养与饲料》是根据现代养殖业对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职业岗位的需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而设计的一门教材。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从事饲料生产与经营、动物营养搭配与配方设计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使学生了解与畜禽营养与饲料相关的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安全防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畜禽解剖生理》、《养殖场环境卫生》。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

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类特点制定了3项课程目标,这3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本课程总课时为110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1知识目标 2.1.3了解饲料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 2.1.4了解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掌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掌握主要畜禽饲料配方设计技巧。 2.1.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几种猪常见疾病防治

几种猪常见疾病防治 文章作者:绿叶公司点击次数:1078 录入时间:2008-9-22 18:30:10 来源:中国畜牧兽 医报 关键字:猪病 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猪瘟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分猪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本病。本病大多由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症状本病的一般症状患病猪表现为发烧,体温达40.5~41℃,精神萎顿,被毛粗乱,畏寒打抖,食欲减退,喜喝脏水,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揩压时不褪色。患病猪先便秘,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 防治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初期可对患病猪注射抗猪瘟血清。预防此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注射猪瘟冻卡苗。 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呈高度发热的败血症,夏秋两季发生较多,一般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急性死亡率高。本病多由消化道感染。 症状本病一般潜伏期为3~5天,4~9月龄的猪发病多。发病突然,患病猪体温急剧升高至42℃以上,精神沉郁,呕吐,怕冷,不食,先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

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的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放开手指后即复原。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发生猪丹毒后,立即报告当地兽医站,并隔离病猪。治疗猪丹毒以青霉素疗效为最好,1~2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后1~3天;或用链霉素10~15毫克/千克体重,20%磺胺嘧啶钠液0.1~0.2 克/千克体重,用法同青霉素。 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锁喉风,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中、小猪容易感染,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病多经呼吸道感染。 症状患病猪体温在41℃以上,不吃食,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手指按压时不能完全褪色。眼结膜紫绀(呈紫蓝色)。急性猪肺病若治疗不及时,往往窒息(闭气)而死亡。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治疗猪肺疫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0~100万单位,链霉素50~100万单位,每日2次或20%磺胺嘧啶钠液O.1~0.2克/千克体重或内服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次0.5克。

番鸭养殖技术与管理

番鸭养殖技术与管理 一、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1.选好场址 番鸭舍应选择远离村庄、工厂和其他畜禽场处,交通方便,坐北朝南,地势高燥,供电稳定并有一定的水面或水池,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不良的应激。 2.建好鸭舍 育雏舍应既保暖又通风。缝隙多、隔热差的育雏舍在冬春季节难以将温度升至雏番鸭适应的温度。 3.饲养方式 有厚垫料平养、地面散养、网上平养3种。厚垫料平养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常用干燥无霉变的机械小刨花、锯末、粗谷壳、油菜壳作垫料。粗谷壳和油菜壳的弹性好,但吸湿性差,而锯末、刨花则相反,所以常将两种或多种垫料混合使用,或者分阶段使用效果较好。在鸭舍内铺上5~8cm厚垫料,且要铺匀铺平,不得含有可能损伤雏鸭的异物。饮水器周围的垫料易弄脏弄湿,要经常更换。 4.准备工具

饮水器、料桶、照明灯泡、煤炉、取暖用炉、垫料等要准备充足。 5.清理消毒 育雏舍、用具场地等都要做好清扫、清洗、整理、消毒工作。曾养过番鸭的鸭舍,要彻底清洗、整理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薰蒸消毒。 6.备好饲料、药品 准备好近期用的雏番鸭饲料和疾病防治的常用药品及消毒药品,并且要准备好疫苗。 7.雏鸭舍温度调试 进雏鸭前要做好雏鸭舍的加温调试工作,在雏鸭人舍前几小时加热预温,使之达到规定的温度且保持稳定。 二、选购番鸭 1、选种

选择优良的种鸭对提高番鸭的生产性能、经济效益十分重要。在饲养管理相同的条件下,种鸭优良,能生产出更多的肉和蛋,饲养成本也低。因此选种是养鸭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要求种鸭有明显的品种特性、发育良好、体质健壮。体型外貌是品种的一个重要特征。公番鸭应个体大,体态雄壮,阴茎发育良好,雄性强,背直且宽,体呈长方形。母鸭应体大、宽圆,胸部丰满,肥瘦适中,脚粗稍短,腹深,产蛋率高。 此外,还应根据经济性状如产蛋率、产肉率、繁殖率、生长度、肉料比、屠宰率、肝料比、受精率和种蛋孵化率、仔鸭成活率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择优选种。 2、选择雏鸭 按番鸭的羽色不同,有白番鸭、黑番鸭和黑白花番鸭之分。在采购雏鸭时,根据产品用途,如供厂方加工或分割的宜选白番鸭,如供活鸭零售的宜选黑番鸭或黑白花番鸭。同时,为保证雏鸭质量,应尽可能向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鸭场采购。

鸡养殖技术和疾病预防及冶疗

肉鸡公母为什么要分开养 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快,在4、6、8周龄时,公鸡体重比母鸡分别高13%、20%、27%。如公母混养,体重大小不一样,食槽、饮水器高低要求不同,往往顾此失彼。 对营养需要不同公鸡沉积脂肪的能力比母鸡差,但公鸡比母鸡能更有效地利用蛋白质。从2周龄起,公鸡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就应高于母鸡。 遗传性能不同母鸡7周龄后,生长速度相对下降,每增重1公斤耗料量急剧增加,所以,母鸡在7周龄左右出售,饲料利用率高;公鸡9周龄后生长速度才下降,故公鸡9周龄出售效益最好。 对环境要求不同公鸡羽毛长得慢,母鸡羽毛长得快,所以,公鸡前期对温度的要求比母鸡高些,而后期则比母鸡低些;公鸡体重比母鸡大,因此胸囊肿的发病率比母鸡高,要求垫料松散和适当加厚。 冬季预防肉鸡缺氧四妙招 一、加强舍内通风。鸡舍内空气新鲜,鸡就爱长,发育得好。由于鸡的体温高,呼吸的气体数量比哺乳动物大2倍多,所以需要氧气多。解决的办法只有加强鸡舍内的通风,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鸡就活泼健壮,少生病。通风即等于充氧,一般2~3小时通风一次。每次 20~30分钟。通风前要提高舍温,并注意通风时风不直接吹到鸡体,防止鸡伤风而发病。

二、降低饲养密度。肉鸡一般都是大群饲养,鸡群大、数量多,鸡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会使空气中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增高。特别在高温育雏和鸡多湿度大时,长期缺乏新鲜空气,常会造成雏鸡衰弱多病,死鸡率增加。在饲养密度高的鸡舍里,空气传染病的机会增多,特别含氨量高时,常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要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9只1.5千克左右的鸡,如用网上饲养,密度可增加一倍。 三、注意保温方法。有些饲养场只强调保温,而忽视通风,把门窗紧闭,又不定时通风,造成鸡舍严重缺氧,常发生二氧化碳中毒。特别在用煤炉保温时,火炉有时跑烟或倒烟,更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即使正常取暖也和鸡争氧气,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要特别注意。最好把炉灶砌在舍外的门洞里,可有效避免有害气体的毒害。 四、防止应激。鸡神经敏感,胆小怕惊,任何新的声音、颜色、不熟悉的动作和物品的突然出现,都会引起鸡不安、惊叫,以致惊群、炸群或逃跑等一系列反常的有害应激,会消耗鸡大量的体能,增加鸡的耗氧量,对鸡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更为有害。所以,必须保持肉鸡正常有序的生活规律,保持鸡的安静和稳定,以减轻各种应激带来的损失,这正是今天现代商品化肉鸡高效生产所必需的,不可忽视。 冬春大棚养鸡谨防灾害 近年来,利用塑料大棚养鸡的饲养户越来越多,但塑料大棚养鸡冬季易发生灾害,造成损失。近日,新郑市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大棚养鸡如何防止灾

番鸭高效养殖技术

番鸭高效养殖技术 雏鸭养殖管理技术 雏鸭是指4周龄~5周龄内番鸭,这是决定番鸭饲养成败的关键阶段。 温度群养育雏保温多采用红外线灯。室温控制标准为:接雏后到3日龄温度为27摄氏度~30摄氏度。4日龄~2l日龄为24摄氏度~27摄氏度。2l日龄~28日龄为22摄氏度~24摄氏度。28日龄后20摄氏度。 湿度l周内在70%左右,保证饮水量和相对湿度,但要相应地保持垫料的干燥,避免病菌和寄生虫的繁殖。 光照l周龄保持24小时连续光照。2周龄每天l8小时光照,2周龄后每天l2小时光照。 密度l周龄雏鸭每平方米25只,3周龄时每平方米l5只~20只,此后-般每平方米8只,每群200只~250只。

青年番鸭如何养殖与管理 5周龄~24周龄为育成期,是饲养种番鸭的关键时期,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鸭的产蛋性能及种蛋的受精率。育成期的番鸭生长迅速,发育旺盛,各类器官发育完成,脂肪沉积增多,易引起过肥,气候对产蛋量有很大影响。在育成期的中后期生殖系统开始发育至性成熟,要正确处理好“促”和“抑”的关系。 温度室内温度l5摄氏度以上。 光照总要求是:时间只能变少不能增加,强度只能降低不能增强。6周龄~l0周龄光照时间为l2小时~l3小时。ll周龄~20周龄为9个半小时~l2小时。2l周龄~25周龄为9个半小时~ll小时。

称重从4周龄开始,每周每栏随机抽取5%~l0%的番鸭称重,确定下周投料量,避免过肥。 种番鸭的养殖与管理 开产前的管理适时转群。开产前2周龄~4周龄(24周龄左右)转入产蛋舍,以利于番鸭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新环境。转群应在傍晚或夜间进行,注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选留组群选留体重2千克~3千克母番鸭,同龄公鸭4千克~5.5千克,公母比例l∶6~8组群。

生猪养殖常见疾病及预防

生猪养殖常见疾病及预防 一、前言猪肉作为生活消费肉食品,在百姓餐桌上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经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供给制完全放开市场,生猪养殖成了近年来的农副产品养殖业的主流产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内部调节和养殖业的无序化生产,再加上近年来的口蹄疫、猪流感等等疾病的流行,给生猪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严重的冲击市场价格,养殖生猪的规模大起大落,国家几次三番介入此菜篮子工程,力求稳定价格稳定市场,今年国家已经开始了生猪肉的国家储备工作,就是为了平衡生猪肉制品市场的价格稳定。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何参考市场价格走势来引导养殖规模,还要重视生猪疾病的预防控制,才能够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下面就谈一下生猪养殖的常见疾病和预防: 二、生猪养殖常见疾病种类 生猪养殖中常见疾病有很多,大致可分为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类疾病和营养不良三大类: 1.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有很多,比如仔猪渗出性皮炎、链球菌病、蓝耳病、猪流感、瘟病、支原体肺炎和乙型脑炎几大类。 1.1 仔猪渗出性皮炎 又称溢脂性皮炎或煤烟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哺乳期和刚断奶仔猪。在福建泉州地区由于梅雨季节气候潮湿,渗出性皮炎疾病多发,症状表现为:全身恶臭,结像盔甲一样的黑色痂,伴有拉稀,会慢慢死去,病死率60%以上 1.2 链球菌病

病原体为溶血性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多发于春夏季,传染,主要是通过伤口感染,发病时,猪精神不振,不喜饮食,发烧,流鼻涕,慢慢会站立不稳,1-2 天就会死亡。 1.3 蓝耳病蓝耳病是由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 1.4 猪流感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症状与感冒相似,在秋冬交替季节多发。 1.5 瘟病 由猪瘟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病死率高。症状为: 病猪发烧40 度以上,嗜睡,病初便秘,后腹泻;精神萎靡,站立不稳。一般发病20 天左右死亡。 1.6 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喘气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张口呼 吸。 1.7 乙型脑炎乙型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虫媒病毒病,可发生人 畜传染,每年7?10月为发病季节,其典型病理变化是母流产或死胎、公睾丸炎等症状。 2. 寄生虫类疾病 猪寄生虫很多,有猪疥螨虫、猪蛔虫、弓形体虫、旋毛虫等,寄生虫类疾病往往会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导致猪营养不良或皮肤病,严重的会死亡。 三、生猪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 1.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本病主要发病为仔猪,因此要保持产舍的

猪常见疾病防治

猪常见疾病防治 实用养猪技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2043934.html, 猪只发病不可避免,发病并不可怕,最怕的是不知道发病的原因。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提高猪只免疫力,关注生物安全,刻不容缓。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牢记原则:传染性强者不治;无法治疗者不治;费事费工者不治;愈后无价者不治;费用昂贵者不治。 (一)仔猪红痢 红痢,即魏氏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广泛存在于猪群。二类传染病,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3日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毒血症,也见5~7日龄仔猪发病。仔猪腹泻,粪便有气泡,后驱沾满血样稀粪,销售,脱水,最后死亡。该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病畜及其代谢产物、垫料是主要传染源。目前本病治疗效果较差。 剖检:小肠严重出血,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肠腔充满含血的液体,以坏死性炎症为主,脾边缘有小点出血,肾灰白色有出血点,腹水增多。 防治:1注射疫苗;2加强消毒,母猪进产房前洗刷乳房等;3新生乳猪注射或口服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4血清治疗。 (二)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黄痢、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当肠管内细菌平衡失调时,大肠杆菌增多而引起大肠杆菌病流行。血清型很多。以幼龄猪最易感。最后患猪因机体脱水、酸中毒而致死亡。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早春、严冬、盛夏发病较多。尤其以气候骤变是发病率显著上升。黄痢于产后一星期左右发生,粪便黄色,死亡率几乎100%。白痢于产后2~3星期发生,粪便白色,死亡率较低。它们均有粪便沾附肛门、消瘦、脱水、死亡的共征。 剖检:肠道鼓起,肠壁薄,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坏死灶。 防治:1注射疫苗(K88、K99、987P、F41、LT—B);2母猪产后注射抗生素、鱼腥草液、冲洗子宫;3一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药物和中草药均有疗效;4给患畜补液(口服、静注);5用鸡蛋清(含异原蛋白)向患猪腹腔注射或口服,每头每次3~6ml,每日两次,效果良好;6加强饲养管理及卫生、保温工作。 (三)水肿病 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分泌的VT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另外缺硒(饲料、环境)、饲养密度高也能引起该病的发生。多发于5~15周龄健壮的仔猪,每窝仅发1~2头,突发又突然停止,死亡率高,有特殊的规律性。体温不高,个别40.5℃,共济失调,眼睑和头颈部出现水肿,触之惊叫,身毛稀处有红紫斑,麻痹,呼吸困难,口鼻流沫,抽搐死亡。注意与脑炎型链球菌区分。发病日龄的区别:脑炎型链球菌病各年龄猪均有发生,规模化猪场多见20日龄左右发生;水肿病仅断奶前后到断奶后3~4周发生。体温区别:链球菌病的体温升高到41~42℃,而水肿病自始至终体温正常。神经症状的区别:链球菌病病死猪死前四肢划动,而水肿病死前全身麻痹。

怎样养殖番鸭

怎样养殖番鸭 番鸭又称红头鸭,体型较家鸭(水鸭、泥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头部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的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 番鸭羽毛颜色有纯黑、纯白和黑白杂色等,国内番鸭大多是纯黑羽,法国进口巴巴里番鸭大多是纯白羽。番鸭生长快,黑羽番鸭70日龄公母平均体2kg。番鸭两性的体型、体重差异大,成年公番鸭体重3~5kg,成年母番鸭体重1.8~2.25kg。公鸭30~32周龄达到性成熟。母鸭28~30同龄达到性成熟,年产蛋80~120枚,蛋重70~80g/枚,孵化期35天。番鸭耐粗饲,耗粮少,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一般为2.7~3∶1,法国白羽番鸭的生产性能更佳。番鸭瘦肉率高,尤其是黑羽番鸭以其肉味鲜美、有特殊香味、极具野禽风味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番鸭可水养、陆养、圈养、牧养,生产设备简易,饲养管理方便。育雏期后,实行草地放牧或就地露宿,大多采用放牧结合舍饲补料饲养。番鸭适应性强,耐高温,病少,成活率高,一般育雏成活率95%~98%以上。 1 商品番鸭饲管要点 1.1 雏番鸭饲养: ①5周龄以内小番鸭称为雏番鸭。番鸭育雏一般采用人工给温或自温。环境温度要求如下:1周龄27℃,2周龄24℃,3周龄22℃,4周龄20℃,5周龄18~20℃,具体施温要根据小番鸭行为和分布情况进行调节。 ②饲料要求采用全价颗粒饲料。0~3周龄时饲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5mm,代谢能12.14~12.56MJ/kg,粗蛋白19.50%~22%;4周龄以后全价饲料颗粒直径3.5~4mm,代谢能11.70~12.56MJ/kg,粗蛋白17%~19%。 ③出壳鸭苗要求先饮水后开食,第1次饮水不超过出壳后24小时,先饮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或百毒杀溶液1~2天,然后在饮水中加适量氟哌酸或强力霉素等药物,以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开食时把饲料放在大浅盘里或麻布片上让番鸭自由采食。 ④不管是地面饲养还是网上饲养,饲养雏鸭的场地都要垫上稻草或麻布,并勤于更换。鸭舍光线要充足,夜间人工光照,到4周龄后完全自然光照。 1.2 中鸭饲养: 5~10周龄番鸭,消化能力增强,采食量大,耐粗饲,除每天增加全价饲料用量外,还应补充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育肥到10周龄时公番鸭体重达3.5~4kg,母番鸭1.5~2kg,即可上市。管理上应将番鸭公、母分开分群饲养,每群100~300只为宜,每平方米可养5~8只。此阶段番鸭开始换羽,易出现啄癖,应注意断啄和遮光。番鸭有旱鸭之称,大群饲养也只需小面积水池或水盆供其饮水即可,但必须注意饮水的清洁卫生,且不能间断。 2 后备番鸭饲管要点 2.1 9~24周龄为后备种番鸭。应选留体大健壮的公、母番鸭作后备种番鸭,公母比例1∶4~5。后备种鸭应限制饲喂,降低饲料营养水平,适当控制体重。种母番鸭产蛋前体重可控制在2.3~2.8kg,同龄公番鸭则为4~5kg,日粮代谢能11.29~11.70MJ/kg,粗蛋白14%~16%,每只鸭每天平均用料100~150g,喂青料25~50g,临开产时,可适当增加日粮粗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以便逐渐过渡到产蛋期营养水平,保证产蛋期有较高的产蛋量。 2.2 管理鸭舍要通风,饲养密度为3只/平方米,备足产箱,箱内垫好稻草以减少破蛋。大群饲养可将鸭舍围起来,直接把稻草垫在地上就成了平地“大产蛋箱。”注意预防番鸭抢窝,最有效的办法是将抱窝鸭频繁转换鸭舍,每栏舍内只停留2昼夜就转走。注意转舍必须在傍晚进行。????2.3 注意鸭舍清洁卫生及疾病防治。一般每周换垫料一次,每次铺以新垫料时切勿忘记在地面上撒石灰粉,注意鸭舍干燥通风。定期对鸭舍周围环境用烧碱、复合酚、生石灰等消毒液进行全方位彻底消毒。另外,大群饲养特别是种番鸭要注意定期接种,预防鸭细小病毒病、鸭瘟、病毒性雏鸭肝炎、鸭霍乱等疾病,要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制订适宜的免疫程序和防病措施。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减少疾病的关键步骤,早知道早预防 在我国养殖行业中,猪是主要的物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以及食用价值。因此加强对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能够降低猪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猪养殖的效率,促进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提升。从我国当前猪养殖的过程来看,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探讨发病的原因,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因素 在对猪的饲养管理方面,也会对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猪养殖过程中,在饲料、饮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所以要想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疫病的几率,养殖户们需要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加强对生猪养殖的管理,提高猪舍中空气的流动性。尤其在猪呼吸道疫病的高发期,也就是在夏季或者秋季,更需要加强对猪

舍的通风,避免出现闷热、潮湿的环境。在饲养管理中,养殖户还需要提高对生猪饲养的重视,防止出现猪呼吸道疫病的可能。 2、季节和环境因素 导致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季节和环境因素。从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时间上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在春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季节中,空气中粉尘较多,再加上气候相对干旱,因此容易导致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除了季节因素之外,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也与生长环境有很大的联系。通常来说如果养殖场内有生猪,感染上了呼吸道疫病,那么将会通过空气的形式,使得其他生猪也发生感染。在季节和环境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猪舍的管理,来营造出有利于生猪生长的环境。 3、传染因素 传染因素也是猪呼吸道疫病方式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猪呼吸道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病毒可以借助于空气的流动,在区域之间进行传播。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从传播途径角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猪呼吸道疫病的防治。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生猪感染其它类型的病症,比如肺炎等。如果任何一个猪出现了呼吸道疫病,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在传染方面,如果发现有生猪,出现了感染呼吸道疫病的情况,首先需要对其进行隔离,防止其他生猪感染上该病。 二、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1、做好生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畜禽疾病防治

畜禽疾病防治 第一章畜禽传染病 第一节传染病流行的规律 传染:病源微生物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传染也成感染。 传染病:凡是有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传染病的特征:1.有特异的病源微生物 2.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的动物产生特异性反应 4.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5.耐过的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 潜伏期:从病源微生物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这一段时期成为潜伏期。 前驱期:潜伏期之后到该传染病特征性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前的这一段时期称为前驱期。 明显期:前驱期之后疾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表现出来这段时期称为明显期。 转归期:传染病发展到最后结局的时期称为转归期。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源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 径称为传播途径。 3.易感畜禽 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1.散发性:传染病在较长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在散发称散发性。 2.地方流行性:在一定区域和畜群中,发病数量虽然较多,但传播范围不大带有局限性的 较小规模流行,称为地方流行性。 3.流行性:发病率高,传播范围广,在一定时间内可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几个省,称 为流行性。 4.大流行:是一种大规模的流行,发病数量很大,传播范围可迅速波及一个或几个国家甚 至整个大陆。 流行频率指标: 发病率= 某时期内发生某冰心病例数/ 同期内该畜禽动物总平均数×100% 感染率= 感染某种传染病的畜禽数/ 被检查总畜禽数×100% 死亡率 =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畜禽数 / 同期内畜禽总平均数×100%

番鸭的主要疾病症状与防治

番鸭的主要疾病症状与 防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番鸭的主要疾病症状与防治1禽流感本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番鸭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1.1主要症状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头部肿大、流泪,羽毛松乱,呼吸困难;胸肌、腿肌、心外膜、腺胃与肌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等处出血;胰、肝、脾和肾有灰黄色坏死灶;泄殖腔充血出血和坏死,典型病变是淋巴滤泡的环状增生。 1.2防治方法严禁从禽流感疫区引进鸭苗防止病原入侵。疑似病鸭应尽快隔离送检确诊。带鸭消毒可使用消毒剂。接种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使用禽流感特效药进行预防或早期治疗。肌肉注射新瘟疫抗体。适当使用抗感染及抗应激药物,有条件的可肌肉注射干扰素和白介质素等,每羽0.8—1.0毫升,隔2~3天注射1次,连用2~3次。2雏鸭病毒性肝炎本病由滤过性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达100%。 2.1主要症状幼鸭多突然发病,精神萎靡、缩颈拱背、脚软、站立不稳,离群、眼睛半睁半闭呈嗜眠状态。有些病鸭排青绿色或白色液状稀粪,后期运动失调。死前呈角弓反张。肝脏肿大质脆容易撕裂呈土黄色(首次感染10日龄内的占半数以上),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深紫色出血点的斑状条纹或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稀薄;脾、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及出血等。

2.2防治方法1日龄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注射后5天可产生较强免疫力。应用蛋黄或血清抗体防治,雏鸭于出壳3天,腿部皮下注射蛋黄或血清抗体液0.5~1.0毫升,初发病鸭立即注射1-2毫升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重病鸭隔12-36小时重复注射1次,治愈率达95%左右。辅助治疗可在饲料中加入“病毒灵”(呋喃唑酮)1.5-2.0克/千克;或在饮水(饲料)中加入氟哌酸粉0.10%—0.25%,连喂3天。 3番鸭细小病毒病本病由细小病毒引起,是雏番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肠炎、胰脏呈点状坏死,以3周龄内的雏番鸭多发,最早是3日龄发病。病鸭张口呼吸、喘气,消瘦、拒食、蹲伏,十二指肠内容物呈松散栓子状,表层有脱落的黏膜附着。 1日龄用番鸭二联苗每羽皮下注射1头份。发病鸭每羽肌肉注射番鸭二联高免血清1~2毫升,可适当加入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抗菌类药以防继发感染. 4鸭浆膜炎本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周龄内的雏鸭,病鸭是本病的传染源。健康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此外脚蹼创口也是重要的感染途径,低洼潮湿场地的鸭群尤易发病。病鸭行走不稳甚至瘫痪,排绿色或白色稀粪。剖检呈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 口服土霉素等进行治疗。5番鸭花肝病该病以番鸭的肝脏出现花斑样病灶为特征,具有发病快、病程短、传播迅速、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最早可见于7日龄的雏番鸭,通常多见于10—25日龄的番鸭群,

番鸭喂养方法经验

番鸭属鸟纲、雁形目、栖鸭属,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现社会上流传的“肉鸳鸯”就是番鸭。经驯化番鸭体态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头部的喙的基部与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番鸭羽毛颜色有纯黑、纯白与黑白杂色等,国内番鸭(木鸭)大多是纯黑羽,法国进口巴巴里番鸭大多是纯白羽。番鸭两性差异大,体型与体重大小差异显著,番鸭性成熟期一般公鸭30-32周龄,母鸭28~30周龄,年产蛋80-120 枚,蛋重70-80克,孵化期35天。成年公番鸭体重3-5公斤,母番鸭1.8-2.25公斤,番鸭生长快,黑羽番鸭70日龄公母平均体重2公斤。番鸭耐粗食,耗料少,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一般2.7-3:1,法国白羽番鸭生产性能最佳,番鸭瘦肉率高,黑羽番鸭肉味鲜美,有特殊香味,极富野禽风味,实践证明,黑羽番鸭更受各地市场欢迎。番鸭生产肥肝量多质好。番鸭可水养、陆养、圈养、牧养,生产设备简易,喂养管理方便。育雏期后,实行草地放牧或就地露宿,大多采用放牧结合舍饲补料喂养。番鸭适应性强,能耐高温;番鸭病少成活率高,一般育雏成活率95%-98%以上。现将番鸭喂养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商品肉番鸭喂养 1.雏番鸭喂养: (1)4-5周龄以内小番鸭称为雏番鸭,育雏是关键,一般采用人工给温或自温,环境温度要求如下:1周龄27℃、2周龄24℃、3 周龄22℃、4周龄20℃、5周龄18℃-20℃,具体施温要根据小番鸭行为与分布情况进行调节。 (2)饲料要求配制(或采购)全价颖粒饲料,0-3 周龄颗粒料直径不大于1.5毫米,代谢能2900-3000大卡/公斤,粗蛋白19.5 %-22%;4周龄以后全价饲料颗粒直径1.5毫米,或3.5-4毫米,代谢能2800-3000大卡/公斤,粗蛋白17%-19%。 (3 )出壳苗鸭要先饮水后开食,时间不超过18-24小时,饮水先用0.1%高锰酸钾水或百毒杀水饮水1-2天,然后在饮水中加适量速补与氟哌酸类或强力霉素等药物,以增强体质与预防疾病。开食把饲料放在大浅盘里或麻布上面让其自由采食。 (4)雏番鸭不管是地面喂养还是网上喂养,都应用稻草或麻布垫好,垫草与麻布要勤更换。鸭舍光线要充足,夜间人工光照,到4周龄后完全自然光照。 2.中鸭期喂养:指4-5周龄至10周龄番鸭,此阶段消化能力增强,采食量大,耐粗饲,除增加每天全价饲料用量外,还应补充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育肥到10周龄时公番鸭体重可达3.5-4公斤,母番鸭1.5-2 公斤左右即可上市。管理上应公母分开且分群喂养,每群100-300只为宜,每平方可养5-8只,因为此阶段开始换羽,易出现啄癖,应注意断喙与遮光。番鸭有旱鸭之称,大群喂养也只需少量人造水池或水盆供其饮水即可,但一定要注意饮水清洁卫生而且不能间断饮水。 二、后备种番鸭喂养 1. 9-24周龄为后备种番鸭,应选留体大健壮公母番鸭,公母比例1 :4-5选留,后各种鸭应限制饲喂,降低饲料营养水平,适当控制体重。种母番鸭产蛋前体重可控制在 2.3-2.8公斤之间,同龄公番鸭则在4-5 公斤之间,日粮代谢能2700-2800大卡/公斤,粗蛋白14%-16%,每只鸭每天平均用料100-150克,一般每天还可喂青料25-50克;临开产时,可适当增加日粮粗蛋白质与代谢能水平,以便逐渐过渡到产蛋期营养水平,保证产蛋期有较高产蛋量。 2.管理上鸭舍要通风,每平方米养3只,备足产蛋箱,箱内垫好稻草减少破蛋,大群喂养可将鸭舍一角围起来,直接把稻草垫在地上就成了平地大“产蛋箱”,可供产蛋用。注意番鸭抱窝性,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抱窝番鸭转换鸭舍,每栏舍内停留二昼夜多一点,转舍必须在傍晚进行。 3.注意鸭舍清洁卫生及疾病预防治疗,垫料一般每周换一次,每次铺新垫料时不要忘

猪常见细菌性疾病

生猪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一、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一)综述 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感染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以3月龄左右(6周~6月龄)的仔猪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发。 诱因为运输、气候骤变、通风不良、拥挤、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或加重病情。 (二)临症 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三)病理 气管、支气管内充满血性泡沫样分泌物;胸腔内有浅红色渗出物。 肺炎,肺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明显的纤维素性胸膜炎有时见肺与胸膜粘连(充血、水肿,开始肺炎区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并有黄色渗出液渗出,后期肺脏实变区较大,表面有结缔组织机化的粘连物附着,再后来肺炎病变区的病灶硬结或成为坏死灶。 有时见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 (四)防治 氨苄:4~15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卡那:10~20mg/kg体重,肌注,2次/日,3~5天; 磺胺: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 复方新诺明: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 氟甲砜:0.1ml/kg体重,肌注,2次/日; 支原净:100~150mg/kg拌料 (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注射、大群采取拌料给药) 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2ml;种公猪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猪4~5周龄注射0.5~1.0ml,间隔7~14天加强一次。 二、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 (一)综述 简称萎鼻,本病的主要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次是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它病原微生物如绿脓杆菌、防线菌、嗜血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鼻炎霉形体、毛滴虫及猪细胞巨化病毒等也参与感染。 本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打喷嚏、鼻塞等鼻炎症状和颜面部变化,主要造成猪的生长发育迟缓,饲料报酬低,出栏期延长。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也无季节性。 没有临床症状的带菌母猪从呼吸道排毒感染仔猪,再由仔猪扩大感染的传染现象比较普遍。本病传播缓慢,散发。另外,本病也能感染犬、猫、牛、马、羊、鸡、兔和人,引起慢性鼻炎和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二)临症 鼻炎、喷嚏,呼吸不畅;粘性、脓性、带血的鼻液;流泪,“半月形”泪斑。 鼻、颜面变形;歪曲,变短或上翘。

猪的常见疾病(最新整理)

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 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 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 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 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 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 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 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 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 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 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 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 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