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精品】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精品】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精品】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的抗震设计。为了使整个建筑工程真正达到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地震灾害,做好抗震设计是最根本的措施。笔者根据有关资料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城市建设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urban construction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in order to re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or even avoiding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good seismic desig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measures.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a summary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seismic desig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在城乡建设中分量很大,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提高房屋抗震设计质量,重视房屋抗震设计中的环节,使地震对房屋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使地震破坏降到最低限度,达到抗震设计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在进

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桥梁抗震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1.对简支梁,连续梁等梁式体系,必须设置阻止梁墩横桥向相对位移的构造,阻止梁的横向位移。 ??? 2.对悬臂梁和T型刚构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阻止上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出现横向相对位移的构造措施。 ??? 3.对活动支座,均应采取限制其位移、防止其歪斜的措施。 ??? 4.对简支梁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震中落梁,如采用螺栓连接,钢夹板连接,以及将基础置于可液化层一定深度等措施。 ??? 5.对于桩式墩和柱式墩,桩(柱)与盖梁,承台联接处的配筋不应少于桩或柱身的最大配筋。 ??? 6.对于砖石混凝土墩台,应考虑提高墩台帽与墩台本身以及基础连接处,截面突变处的抗剪强度。 ??? 7.桥台胸墙应予加强。在胸墙与梁端部之间,宜填充缓冲材料,如沥青、油毛毡等。 ??? 8.砖石、混凝土墩台和拱圈的最低砂浆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要求提高一级使用。 ??? 9.不论为梁式桥、拱桥尽量避免在不稳定的河岸修建,并应合理布置桥孔,避免将墩台布设于在地震时可能滑动的岸坡上的突变处。 ??? 10.大跨径拱桥的主拱圈,宜采用抗扭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断面型式,如箱形拱,板拱等。当主拱圈采用组合断面时,应加强组合截面的连接 强度,对双曲拱桥应加强肋波间的连接。 ??? 11.大跨径拱桥不宜采用二铰和三铰拱。当小跨径拱桥采用二铰板拱时,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措施。 ??? 12.砖石、混凝土腹拱的拱上建筑,除靠近墩台的腹拱采用三铰或二铰外,其余铰拱宜采用连续结构。 ??? 13.拱桥宜尽量减轻拱上建筑的重量。 ??? 14.刚性地基烈度为9度时,或非刚性地基烈度为7度时的单孔及连拱桥与端腹孔,均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包括加长拱座斜面,设置防落牛腿以 及将主拱钢筋伸入墩台帽内。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提要:措施,抗震,结构,桥梁,】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为防止或减轻震害,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对结构构造所作的改善和加强处理,通常称为抗震措施。各国的工程结构抗震规范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桥梁结构,这些措施可归纳为:①对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在构造上予以加强;②对结构各部加强整体联结;③对梁式桥,要在墩台上设置防止落梁的纵、横向挡块,以及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件;④加强桥梁支座的锚固;⑤加强墩台及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增强配筋,提高结构的延性;⑥对桥位处的不良土质应采取必要的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3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3.1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6.3.2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扁梁的楼、屋盖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b b≤2b c(6.3.2-1) b b≤b c+h b(6.3.2-2) h b≤16d (6.3.2-3) 式中b 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 倍; b b、h b——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 d——柱纵筋直径。 2扁梁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 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

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 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表 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为梁截面高度。 注:1 d 为纵向钢筋直径;h b 2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 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 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6.3.4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两端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4T09:29:55.65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2月供稿作者:孙虎翼 [导读] 吉林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必须要在设计过程中做好抗震设计,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吉林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132011)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抗震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了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并分析了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水平。以期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一、前言 对于房屋建筑来说,抗震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工作,这关乎房屋建筑能否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必须要在设计过程中做好抗震设计,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二、抗震概念设计 1.场地和地基选择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的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2.注意减轻结构自重 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所以,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对于基础,可以选用自重轻,覆土少的基础形式,如宽基浅埋,空心基础,薄壳基础甚至箱形基础,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对于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重小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 3.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的平面布置和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平面形状应该具有良好的整体作用。建筑平面避免过大的凹凸,避免开大洞造成的楼板局部不连续;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应连续,避免刚度突变;竖向抗侧力结构的截面和材料强度等级自下而上宜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突变。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结构单元。 三、房屋建筑抗震的结构要求 1、墙体砌筑的抗震要求 (一)墙体拉结筋的施工要求 拉结筋是墙体与框架结构联系的纽带,比较常用的设置方法有预留法和后植法,这两种方法都还存在一定局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施工隐患。在施工中适合采用框架结构中预埋短筋,墙体砌筑时进行焊接延长的方法,墙体拉结筋的焊接应保证焊接质量和搭接长度的要求。 (二)墙体砌筑材料的施工要求 砌体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排砖工作,砖的组砌方式直接影响到墙体整体高度。在墙体砌筑中应使用实心砖铺底,高度为三皮砖,可以较好的控制标高、轴线提高整体的强度。不同砌筑块之间合理考虑组砌方式,以保证墙体的整体砌筑质量。 (三)墙体砌筑砂浆的施工要求 1、墙体砌筑砂浆是保证墙体整体牢固性的关键组成部分。墙体砌筑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砂浆的用水量,并对其他材料严格按照配比单进行计量。墙体砌筑时,对砂浆饱满度和灰缝宽度进行检查,必须保证水平缝砂浆的饱满度。 2、框架结构的抗震要求 框架结构是以框架梁、柱为主要承重构件,后砌填充墙的房屋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主要在梁柱节点机钢筋施工质量方面。框架结构纵向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不能用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钢筋。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并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内,同一构件内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纵截面面积的一半以下。 四、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框架房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平坦的表面上,在横向刚性的结构,为改变其分布,改变地震内力的分布状态,导致改变结构层的变化,使得在垂直方向上出现薄弱层,对房屋结构造成危害。 (二)对主体地震的分析变得困难,不容易选择合适的地震分析模型,以准确估计地震响并作出处理,按照我国通用的建筑规范,处理填充墙对结构侧向刚度贡献时,被认为是减少振动自然周期的行为,扩大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而不考虑在地震作用下平面和垂直填充墙布局结构是否合理。 (三)填充墙设计的不合理,对建筑的主体造成了影响,容易产生安全的隐患,对抗震、防震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都是设计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四)框架结构的任意楼层不可避免存的在一定数量的填充墙,在正常情况下框架柱填充墙容易产生裂缝。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害,必须对检查层的位移漂移角度进行限制,必须考虑填充墙的非结构构件裂缝的允许程度。不同的材料组成的目标间隙的填充墙框架梁,其变形有一定的差异。 2、砌体房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住宅砖房建设中,房屋超高或超层时有发生,尤其是现代的建筑层数越来越高,底层建有商场的大型的场所,都对方阵设计造成了难题。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探讨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探讨 【摘要】砌体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原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就地取材,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且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较好,具有优于其他结构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使用性能,在各类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其抗震性能,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标签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抗震技术 一、砌体结构的震害破坏特点 砌体结构的房屋具有造价较低、建造方便、使用灵活的特点,容易满足大范围内人民的使用要求,在我国地震区建有大量的砌体结构房屋。国内外的震害调查表明,砌体结构的震害大致表现为房屋倒塌、墙体开裂引起局部塌落、墙角破坏、纵横墙连接破坏、楼梯间破坏、楼盖与屋盖的破坏、附属构件的破坏等,其破坏特点如下: 1、墙体开裂。地震烈度6~7级时,一般情况下,如果上下质量均匀,裂缝在底层严重,向上剪切;反之,则裂缝在顶层也很严重。通常在中震地震情况下的砌体裂缝有以下几种形式:“x”裂缝:凡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虽承受不了地震力,但又尚未倒塌时,则常出现“x”形裂缝。水平裂缝:这种裂缝大都在外纵墙的窗口上、下皮处发生。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的刚度有较弱时,垂直于纵墙方向的地震力迫使纵墙在刚度小的方向发生横向弯曲,从而在窗口的上、下皮处产生水平裂缝。竖向裂缝:这种裂缝大都在纵横墙交接处出现,交接处被拉脱或成马牙状,有时因房屋结构体系的变化,相邻部分的振幅不同而产生竖向裂缝。 2、墙体的局部倒塌。如果房屋个别部位的强度和整体性差,纵墙于横墙间的联系不好,平面或里面上有显著的局部突出等,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往往会引起局部的倒塌。此外,如果房屋的上层自重大,刚度差或上层砌体强度低,也可能发生上部倒塌的情况。 3.房屋全部倒塌。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如果底层墙体抗震强度不够,则底层先塌,从而引起上层的倒塌,这时,倒塌后的楼板往往逐层相叠落下。当结构的整体性差而上层墙体又过于薄弱时,往往上层首先倒塌,这时由于下层受砸而发生倒塌,因而倒塌的楼板一般无一定规则。当砌体房屋的强度太差而不足以抵抗地震作用时,往往上下层同时发生散碎,彻底倒塌,这时墙体完全散裂而成为零散的块体,完全失去承载能力。 二、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1、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地震破坏作用也将增大,因而房屋的破坏将加重。震害调查表明,房屋的破坏程度随层数的增多而加重,基于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能和震害经验,限制其层数和高度是主要的抗震措施。 2、房屋高宽比的限制。随着房屋高宽比的增大,地震作用效应将增大,由整体弯曲在墙体中产生的附加应力也将增大。因此,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3、墙体的布置。墙体是承担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墙体的布置和间距对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影响很大。因而,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重大影响。墙体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确定墙体的主要承重体系。结构布置应优先选

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 1、定义 抗震措施: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2、区别与联系 抗震设计=地震作用计算+抗震措施 抗震措施=内力调整+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抗震等级、配筋率、锚固长度、轴压比、梁柱箍筋加密及非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措施等等。 (注:内力调整包含内容: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3、规范规定与比较 3.1. 抗震措施(规范3.1.3条) ·甲类建筑,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丙类建筑,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3.2. 抗震构造措施(规范3.3.2条及3.3.3条)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6度不降低。 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3. 以规范规定为依据,列出符合抗震设防烈度要求的比较数据 3.3.1. 丙类建筑 Ⅰ类场地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抗震措施(烈度) 6 7 7 8 8 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6 6 7 7 8 Ⅱ类场地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抗震措施(烈度) 6 7 7 8 8 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7 7 8 8 9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要求措施要求规范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7.1 一般规定 7.1.1 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 采用非黏土的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章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章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 执行; 2 本章中“小砌块”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 3 非空旷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设计。 7.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表7.1.2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 房屋类型最小 抗震 墙厚 度 (mm) 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6 7 8 9 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 高 度 层 数 高 度 层 数 高 度 层 数 高 度 层 数 高 度 层 数 高 度 层 数 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240 21 7 21 7 21 7 18 6 15 5 12 4 多孔砖24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 多孔砖190 21 7 18 6 15 5 15 5 12 4 ——小砌块19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普通 砖、多 孔砖 240 22 7 22 7 19 6 16 5 ————多孔砖190 22 7 19 6 16 5 13 4 ————小砌块190 22 7 22 7 19 6 16 5 ————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 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I/Z高度处; 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 应少于1.0m; 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 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2 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7.1.2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 注: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卉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开间不大于4.2m的房问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 的50%以上为横墙很少。 3 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第二章房屋构造砌体结构和抗震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房屋构造、砌体结构和抗震的基本知识 2.1 房屋建筑如何分类? 答:(1) 房屋建筑按用途分类 ①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如机械厂、炼钢厂、造船厂、发电厂、电子元件生产厂、电视机生产厂等。以及附属这些厂房的仓库、变电室、锅炉房、水塔及构筑物。 ②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场所。它又分为民用建筑(如住宅、旅馆、公寓等)和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车站等)两类。 ③农业生产建筑: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而修造的房屋,如粮仓、畜舍、鸡场等。 ④科学实验建筑: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实验而建造的房屋,如高能物理研究试验楼、原子试验小型反应堆、电子计算中心等。 ⑤体育建筑:是专为体育训练、锻炼和比赛而修建的房屋设施。如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球场、训练场等。 (2) 房屋建筑按结构承重形式分类 ①砖承重结构:屋面、楼面和墙身的承重都是由砖墙来承受,并传至基础和地基。如普通砖混房屋。 ②排架结构:有屋架支承在柱子上,中间有各种支撑,形成铰接的空间结构。如单层工业厂房就属于排架结构形式。 ③框架结构:由混凝土的柱基础、柱子、梁、板的屋盖结构组成的结构形式。如多层工业厂房、多层公共建筑等。 ④筒体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结构形式。它的外围和电梯井筒,是由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柱或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构成,形成筒体,它的整体性好、刚度大,适用于高层建筑。 (3) 房屋建筑按结构承重材料分类 ①木结构房屋:主要是用木材来承受房屋的荷重,用砖石作为围护的建筑,如古建筑、旧式民居。目前已很少修建这样的房屋。 ②砖石结构房屋:主要是指以砖石砌体为房屋的承重结构,其中,楼板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木楼板,屋顶使用钢筋混凝土屋架、木屋架或屋面板及其斜屋面盖瓦。 ③混凝土结构房屋: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屋架都是采用混凝土制成。目前,建筑工程中广泛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④钢结构房屋:主要骨架采用钢材(主要是型钢)制成。如钢柱、刚梁、钢屋架。一般用于高大的工业厂房及超高层建筑。 2.2 房屋建筑的等级如何确定? 答:房屋建筑的等级确定有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建筑物耐火等级。 (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见表2-1:

底部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底部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结构理论 底部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工程师是指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本文是选自国家级期刊《城市建筑》中关于建筑设计方向的职称论文范文:关于底框结构抗震设计的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底部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底部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底框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的建筑,由于底框结构属下柔上刚结构形式,对抗震极为不利,因此正确选择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的结构方案,在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显得极为重要,成为结构设计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房屋的抗震性能、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和结构安全度。 1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1.1 房屋的层数高和总高度限值 在设防烈度6、7、8、9 度时,底部框架砖房的总高度不应超过26、23、20和14m。总层数分别不宜超过8、7、6、4层,且砖混层的层高均不宜超过4m。对上部砖混层为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总高度,应比上述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以保证上部砖房的抗震能力。

1.2 建筑平立剖面及结构布置 底部框架砖房的平、立、剖面应简单、规整,避免楼层错层,平面上质量和刚度均匀对称。四周闭合,尽可能地减小扭转效应。底部框架砖房的底部应采用全框架形式,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对称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设防烈度为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5 层时,可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粘土砖墙或混凝土小砌块墙,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或两者兼用。为保证抗震横墙和框架柱能合理地承担水平地震力以及尽量做到纵墙不先于抗震横墙破坏,根据楼、屋盖水平变位要求,这类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应满足:在设防烈度6、7、8、9 度时,底部框剪层分别不能超过25、21、18和15m。抗震墙在布置应做到:第2层和第1 层抗震墙的平面布置一致,截面尺寸相同,以满足规范要求;抗震墙布置于上层砖房没有砖抗震墙轴线处,且最好布置在外围或靠近外墙处,以获得较大的整体抗弯刚度。此外,底部框架砖房的砖砌体和混凝土结构部分还应分别符合多层砖房和多层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有关规定。 1.3 楼层的侧移刚度比和极限剪力系数比限值 为了提高这种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应经过合理设计,使房屋的薄弱部位既能出现在变形和耗能能力较好的底部两层,又可避免该两层变形过分集中而过早丧失承载能力。为此,应同时控制结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极限剪力系数比和侧移刚度比。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极限剪力系数比和侧移刚度比分别控制在 1.10-1.25和1.2-2.0范围内较为合适。

“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

“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对“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有不同的定义。 抗震措施(规范2.1.10条):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规范2.1.11条):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1. 规范中相关的规定(不包括丁类建筑) 1.1. 抗震措施(规范3.1.3条) ·甲类建筑,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丙类建筑,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1.2. 抗震构造措施(规范3.3.2条及3.3.3条)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6度不降低。 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 以规范规定为依据,列出符合抗震设防烈度要求的比较数据 2.1. 丙类建筑 Ⅰ类场地,丙类建筑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0.050.100.150.200.300.40 抗震措施(烈度)67788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666778 Ⅱ类场地,丙类建筑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0.050.100.150.200.300.40 抗震措施(烈度)67788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677889 Ⅲ、Ⅳ类场地,丙类建筑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0.050.100.150.200.300.40 抗震措施(烈度)67788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678899 2.2. 甲、乙类建筑 Ⅰ类场地,甲、乙类建筑6度7度8度9度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检测鉴定

作业指导书 批准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核: 编写:

目录 1 适用范围 (3) 2执行标准 (4) 3仪器设备 (4) 4试件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5检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6检验结果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7检测报告 (18)

砌体结构房屋检测鉴定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砖墙体和砌块墙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其高度和层数不宜超过表1所列的范围。对隔开间或多开间设置横向抗震墙的房屋,其适用高度和层数宜比表1的规定分别降低3m和一层。 表1多层砌体房屋鉴定的最大高度(m )和层数 注:①房屋层数不包括全地下室和出屋顶小房间;层高不宜超过4m ; ②房屋高度指室外地坪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 ③房屋上、下部分的墙体类别不同时,应按上部墙体的类别查表; ④粘土砖空心墙指由两片12Om 。厚砖墙或1200m 厚砖墙与24Omm 厚砖墙通过卧 砌砖连成的墙体。

2执行标准 GB50023—9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3仪器设备 砖强度回弹仪、砂浆强度贯入仪、裂缝量测仪器等。 4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搜集设计与施工级相关资料; 2、了解建筑物的历史; 3、现场查看结构目前的状况; 4、确定检测方案。 5 检测内容 抗震鉴定时,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抗震墙的厚度和间距、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和砌筑质量、墙体交接处的连接以及女儿墙和出屋面烟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1.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2.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小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粱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二级不应大于0. 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小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12-29 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 mm. 4.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4,且分别不 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 2φ12; (2)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 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5.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 于300mm. 6.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 mm. 8.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12-3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 1. 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0. 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 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 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9.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宜对称配置。 (2)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 1、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 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 a(T)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常以a(T),两者的关系为a(T)= S a(T)/g 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 “强柱弱梁”可有效的防止柱铰破坏机制的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的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的刚度和强度。 6、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震级的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的。 7、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为考虑鞭稍效应,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以计入。 9、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10、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楼梯间横墙间距较小,水平方向刚度相对较大,承担的地震作用亦较大,而楼梯间墙体的横向支承少,受到地震作用时墙体最易破坏2)房屋端部和转角处,由于刚度较大以及在地震时的扭转作用,地震反应明显增大,受力复杂,应力比较集中;另外房屋端部和转角处所受房屋的整体约束作用相对较弱,楼梯间布置于此,约束更差,抗震能力降低,墙体的破坏更为严重 11、试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 14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 (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的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的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的刚度要求。 16.地震作用和一般静荷载有何不同?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可分为哪几类? 不同:地震作用不确定性,不可预知,短时间的动力作用,具有选择性,累积性,重复性。方法:拟静力法,时程分析法,反应谱法,振型分解法。 17.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设计时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 18.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实质是什么?如何通过截面抗震验算来实现? 答:(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 (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 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高层钢结构建筑主要是建立在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并且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钢产量和钢材产量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也促进我国钢结构建筑获得进一步发展。然而国外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高层钢结构房屋工程发展比较晚,但是人们对于房屋居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尤其是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在本文中,对高层钢结构发展及应用优势进行阐述,并对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各项要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确保高层钢结构房屋建设质量,在地震作用下也能够发挥良好的抗震效果。 关键词: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在现代,钢结构被普遍运用于民用建筑工程中,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相比较,钢结构具有超强韧性、强度大、重量比较高等优势特点,同时还能够发挥很好的抗震性能。随着近几年我国各项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也为高层房屋建设和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其中尤其是地震的发生,对高层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高层钢结构房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视防震设计,以确保房屋安全和稳定。基于此,对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1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基本概述 对高层钢结构房屋进行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再加上近几年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增加,其中尤其是地震灾害,所涉及到的范围、破坏性和影响力都十分巨大,对房屋建筑安全和稳定在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引发社

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对现代高层钢结构房屋工程建造时,也要对高层房屋进行抗震设计,通过在高层钢结构房屋建设中安装阻尼器、隔振器等方式,有效阻挠地震对房屋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时间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对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开展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高层房屋抗震设计,在实际中进行应用也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对高层钢结构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和探索时间比较晚,致使抗震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诸多问题,也对后期房屋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也迫切的需要相关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在其中发挥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房屋抗震设计,提高承受地质灾害的能力,也有效保障房屋安全和稳定。 高层钢结构房屋进行抗震设计的优势分析 做好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对开展抗震、防震都能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对高层房屋进行良好的隔震设计,一旦发生地震灾害,还能够有效分解地震对高层房屋造成的损害,确保高层房屋建筑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在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对刚度调整的方式实现对房屋结构的调整,以此达到防震、降低损坏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在抗震设计中,较常选择隔震设计方案,其主要目的是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防震效果的目的。除此之外,后期所耗费的维修费用也比较低,并且适用于高层钢结构房屋建筑设计。 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技术的特点分析 在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运用隔震技术,主要是借助隔震装置发挥效用,以起到延长房屋结构周期、降低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要确保减震装置设计和安装的科学合理性,同时提高抗震系统各个构件的可塑造性,进而更好的保证高层房屋建筑安全性。以外,在高层钢结构房屋设计过程中,为保障和提高上部结构总体设计灵活性,实现抗震措施的简化,也避免由于附属构件过多对最终的抗震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隔震设计,这样就可以降低非结构构件出现损坏,确保机械、仪表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也能够使得抗震效益发挥到最大。 2高层钢结构地震灾害现象及形成原因

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桥梁抗震的构造要求有哪些? 1.对简支梁,连续梁等梁式体系,必须设置阻止梁墩横桥向相对位移的构造,阻止梁的横向位移。 2.对悬臂梁和T型刚构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阻止上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出现横向相对位移的构造措施。 3.对活动支座,均应采取限制其位移、防止其歪斜的措施。 4.对简支梁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震中落梁,如采用螺栓连接,钢夹板连接,以及将基础置于可液化层一定深度等措施。 5.对于桩式墩和柱式墩,桩(柱)与盖梁,承台联接处的配筋不应少于桩或柱身的最大配筋。 6.对于砖石混凝土墩台,应考虑提高墩台帽与墩台本身以及基础连接处,截面突变处的抗剪强度。 7.桥台胸墙应予加强。在胸墙与梁端部之间,宜填充缓冲材料,如沥青、油毛毡等。 8.砖石、混凝土墩台和拱圈的最低砂浆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要求提高一级使用。 9.不论为梁式桥、拱桥尽量避免在不稳定的河岸修建,并应合理布置桥孔,避免将墩台布设于在地震时可能滑动的岸坡上的突变处。 10.大跨径拱桥的主拱圈,宜采用抗扭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断面型式,如箱形拱,板拱等。当主拱圈采用组合断面时,应加强组合截面的连接强度,对双曲拱桥应加强肋波间的连接。 11.大跨径拱桥不宜采用二铰和三铰拱。当小跨径拱桥采用二铰板拱时,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措施。 12.砖石、混凝土腹拱的拱上建筑,除靠近墩台的腹拱采用三铰或二铰外,其余铰拱宜采用连续结构。 13.拱桥宜尽量减轻拱上建筑的重量。 14.刚性地基烈度为9度时,或非刚性地基烈度为7度时的单孔及连拱桥与端腹孔,均应采取防止落拱构造,包括加长拱座斜面,设置防落牛腿以及将主拱钢筋伸入墩台帽内。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提要:措施,抗震,结构,桥梁,】 桥梁结构抗震措施 为防止或减轻震害,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对结构构造所作的改善和加强处理,通常称为抗震措施。各国的工程结构抗震规范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桥梁结构,这些措施可归纳为:①对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在构造上予以加强;②对结构各部加强整体联结;③对梁式桥,要在墩台上设置防止落梁的纵、横向挡块,以及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件;④加强桥梁支座的锚固;⑤加强墩台及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增强配筋,提高结构的延性;⑥对桥位处的不良土质应采取必要的土层加固措施;⑦须特别重视施工质量,如施工接缝处的强度保证等;⑧在重要的大桥上,必要时需采用减震消能装置,如橡胶垫块,特制的消能支座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