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一位置与方向(一)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会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难点:能正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引入】师:(课件出示谜语)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看哪位同学能最先猜出来: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是刮风。

学生讨论,给出谜底。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太阳”。太阳能给大地送来无限光明和温暖。太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这节课我们就看太阳来研究生活中的方向。(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新课讲授】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师: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面对太阳,就表示面向东,前面是东;背对的方向是西;左手指着北,右手指着南。

2.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理解题意。

当小明站在操场中央,面向东方时,体育馆在他背对着的方向,教学楼在小明的左面,学校大门在小明的右面。再根据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确定校园内这几种建筑物的方向。

引导学生解答例1填空: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西面,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我们利用儿歌来记忆: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

当我们知道其中的一个方向,就可以找出其他三个方向。基本方法:当我们面向南面时,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当我们面向北面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当我们面向东面时,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当我们面向西面时,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4.利用周围的事物辨认方向。

早晨,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南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夜晚,北极星在北方。野外,树林茂密的一侧是南方……也可以用指南针和罗盘来测定方向。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四位同学站成十字形。向东的同学身上带“东”字的牌子,其他同学观察)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通过太阳可以辨别方向,也学会了两组相对的方向,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

辨认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第2课时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学第4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并能看懂平面图或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正确辨认平面图上的不同方向,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3.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面图或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

难点:学会在平面图或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

【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指名同学回答,教师作讲评)你们能在纸上画出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些什么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新课讲授】1.绘制地图的规则

(1)尝试画校园示意图。

①师:生活中,人们常常要绘制地图,给人们指引方向。你能根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我们校园的各个方向上都有些什么吗?

②小组长整理汇报各组的绘图情况。

③师:为什么各小组汇报的结果都不同呢?要怎么办才行呢?

说明:平面图和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统一要求绘制的。

(2)再画校园示意图。

①师:请同学们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要求,重新绘制校园示意图。

②介绍方向标。

说明:在画平面图或地图时,一般要画一个向上的箭头,箭头上写一个“北”字,表示这幅平面图或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绘制的,请同学们为自己的校园示意图加上方向标。

2.教学例2;主题图。

师:根据这幅平面图,运用绘制地图的规则,说出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在操场的什么面;操场在图书馆的什么面,图书馆在体育馆的什么面,教学楼在大门的什么面,大门在教学楼的什么面。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完成例2填空。

【尝试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页第4题。(结合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五岳”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地图上的方向)

【课堂小结】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绘制的,这样就标准统

一,简单清楚。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第3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难点: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指南针

【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讲台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以前我们辨认的都是正北、正南、正西和正东四个方向,但是在生活中,当物体摆放得不是正对着这四个方向时,我们又该如何去辨认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情况。(板书课题: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新课讲授】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前面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物体的位置并不是正对着这四个方向的,很多道路也不是正对着这四个方向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称为“东南”,正东和正北之间的方向称为“东北”,正西和正南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正西和正北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北”。在地图、指南针、罗盘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几个方向分布如下: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的校园平面图。

师: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南、西、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美丽校园的布局图,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东面、西面、南面各有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汇报。

师:为了更快更准确地辨认方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请看,这是什么?(指南针)指南针红色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指南针的盘面除了东、南、

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哪些方向?

(2)观察平面图

餐厅在校园的正西和正北之间,所以它在校园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园的正东和正南之间,所以它在校

园的东南角;科技楼在校园的正西和正南之间,所以它在校园的西南角。

餐厅在存车处的什么方向,这是以存车处为观察点。餐厅在存车处的正西和正北之间,所以餐厅在存车处的西北方向;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科技楼在多功能厅的西南方向,多功能厅在科技楼的东北方向。

【课堂练习】

1.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9页第1、2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分别是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东南和西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西南和东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此外,我们还认识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指南针来给我们指明方向。

【板书设计】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第4课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

【教材分析】教材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后,安排了这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通过给定的一个方向进而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例4呈现了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目标】

1.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

2.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会辨认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当我们到一个景点游览时,可以先看看它的导游图,了解各游览景点的位置与方向,然后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路线图)

【新课讲授】1.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4主题情境图。

(1)师:请大家观察导游图,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景点?

指名学生回答。

师:如果你在大门口,熊猫馆在什么方向?

指名学生回答。

师:如果要到熊猫馆,可以怎样走?请你用方向描述你走的路线。

(2)描述去各动物馆的行走路线。

①描述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参观点所处的方向,看哪条路通向参观点,用“先向……再向……最后向……”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这样会使描述的路线更清晰,更有条理。

②具体叙述方法

去熊猫馆的路线(答案不唯一):

熊猫馆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叙述一:从大门出发,先向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到熊

猫馆。

叙述二:从大门出发,先向西北走到猴山,再向北走,经过大象馆到达熊猫馆。

(3)师:如果站在大门口,猴山在什么方向?可以怎样走?能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吗?

小组内交流,然后把每组交流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4)师:如果从大门往北走,你先来到什么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

(5)师:当你站在狮山上,你能告诉大家其它几种动物分别在什么方向吗?

指名学生回答。

2.尝试练习

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把提出的问题向全班同学汇报,并指名学生解答这些数学问题。)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有关方向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路线图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用“先向……再向……最后向……”的句式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口算除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小组准备60根小棒

【复习引入】1.复习

(1)口算。

6÷2=8÷2=4÷4=

10÷5=9÷3=8÷4=

(2)口答。

①70里面有几个十?500里面有几个百?

②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2.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60张彩色的手工纸,请你帮老师分一分。(板书课题:口算除法(1)) 【新课讲授】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分析题意。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就是把60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0÷3。

(2)探究60÷3的口算方法。

如果用小棒代替彩纸,你打算怎样分?(学生实践操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再汇报算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依次出示三种思维过程:

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60是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即20。因此60÷3=20。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先算6÷3=2,6后面有一个0,就在商2的后面添一个0。

因为6÷3=2,所以60÷3=20。

方法三:利用口算乘法推导出商。

因为20×3=60,所以60÷3=20。

(3)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比较三种方法,方法二直接利用表内除法计算,更简便、快捷。

2.口算:600÷3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60÷3”的问题,谁能计算“600÷3”?

学生尝试口算,并请学生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左起第一个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求出商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口算除法,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1)

例1:60÷3=20

600÷3=200

第2课时口算除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2、例3

【教材分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后,教材安排了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和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

2.理解掌握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

难点: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弄清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66根小棒。

【复习导入】1.口算。

80÷2=12÷4=24÷6=

800÷2=35÷7=72÷9=

2.口答。

①240里面有()个十。

②720里面有()个十。

③3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④5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2))

【新课讲授】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题目。

问题: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①学生独立思考,明确题意,列出算式。

②点名汇报,集体讲解,板书:120÷3

(2)探索120÷3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把120看作12个十,根据表内除法12÷3=4,可知12个十除以3得4个十,就是40。因此120÷3=40。

方法二:想乘法算除法。

因为3×40=120,所以120÷3=40。

(3)解决问题。

120÷3=40(张)

答:平均每班用了40张。

师:比较哪种方法更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问题:每人得到多少张?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6÷3

(2)探索66÷3的计算方法。

(提示:拿出我们准备的66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再分一分)

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②组长汇报,集体讲评,使学生理解66÷3的计算方法,把66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

可以捆成6捆,还剩6根。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即60÷3=20,再把剩下的6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根,即6÷3=2。20+2=22,所以66÷3=22。板书:66÷3=22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3、4、5题。

【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口算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2)

例2:120÷3=40(张)

例3:66÷3=22(张)

第3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例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时应该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重视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同时注意除法竖式书写格式的指导。【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正确书写除法竖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小棒。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指名学生回答。

3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新课导入。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植树节有什么好处?

课件出示第15页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学生回答。

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那么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又该怎样笔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新课讲授】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2÷2。

师:请同学们运用已学的口算知识进行计算。

①学生先独立思考。

②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40÷2=202÷2=120+1=21

42÷2=21

(2)师:请同学们运用分小棒进行计算。

①学生先独立操作。

②指名学生说出分小棒的过程,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师:我们刚才分小棒时,第一次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捆(20根);第二次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分到1根。这样每份分得21根,21就是42÷2的商。它是两位数,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不会写竖式呢?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3)交流笔算方法

师:我们在分小棒时先分整捆,在竖式计算中就要先分十位上的数。在42中,4在十位上,我们先从整十数除,4个十除以2,应该得2个十,这个“2”要写在十位“4”的上面;再用2个十乘2,应该得4个十,这个“4”应该写在被除数十位“4”的下面,表示从被除数中分掉的数是40,为了简便,这里“40”的“0”可以省略不写,再用4减4得0,表示被除数中的整十数正好分完。然后我们再求个位的商,从图上看,分完了整捆的,还有2根没有分,从竖式看十位数正好分完,还有个位上的2没有分。我们继续求个位商,在竖式中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用求十位商的方法来求出个位商。2个一除以2,得1,商1写在被除数个位“2”的上面。得出42÷2的商是21。

(4)

2 4 2

4 0

2

图式结合。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和例2。

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52÷2。

(2)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小棒。

指名学生说出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出分的过程。

(3)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52÷2,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老师作说明:计算52÷2,要先从十位除起,5个十除以2,每份最多分2个十,还剩1个十,2个十要写在被除数十位“5”的上面,再用2个十乘2得4个十,写在被除数十位“5”的下面,表示从被除数中分掉的数是40,十位上没有分完,5个十减4个十,还剩1个十。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与十位合起来是12,12÷2=6,把6写在被除数个位“2”的上面。

(4)验算。

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来验算。

3.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师生共同归纳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1、2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进行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

难点: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引入:有一对好朋友,上学期末,她们俩荣幸地被评为“五好少年”,她们高兴极了!学校还为“五好少年”每人发了一本相册以资鼓励。放假了,这两个好朋友商量着把她们俩的照片整理一下,插在相册里。你们看,她们俩多认真呀!

我们一起来帮她们整理一下吧!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课件展示例3情境图。

①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56÷2

②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1)

(2)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256÷2,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2个百被2除商1,在商的百位上写1,用除数去乘1个百,积是2个百,写在被除数百位“2”的下面,没有余数;再把十位上的5写下来,表示5个十,5个十除以2,商2个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5的下面,5减4得1,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个十和被除数个位上的6合起来是16。16除以2商8,表示8个一,在商的个位上写8,即256÷2=128。

(3)验算。

用乘法验算一下,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8×2=256,即256÷2=128正确。

2.归纳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5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4

【教学目标】1.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进行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难点:理解当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不够商1时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1.计算下面各题。

9 8 1 ) ,4 8 4 ) ,3 5 4 ,2 6 8)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81÷9的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因为81的十位上是8,8个十除以9,不够商1个十。把81看作81个一,81个一除以9,得9个一,所以商9应写在个位上。)54÷3你是怎样算的?(因为54的十位上是5,5个十除3,商够1个十,就在商的十位上写1,余下的2个十,与个位上的4合并起来是24个一,24个一除以3得8个一,所以商8写在个位上。)

2.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2)) 【新课讲授】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题目,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2)列出算式:256÷6

(3)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学生汇报结果:因为每页可插6张照片,把256张照片插到这本相册里,可插满多少页,就是求256里面包含有多少个6,每包含一个6就插满一页,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5)请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师引导:

①被除数的第一位不够除,怎么办? ②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 ③十位上余下的1个十怎么办? ……

针对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组内讨论。

(6)汇报。

小组汇报第①问:(教师及时进行补充)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是2,2个百除以6,商不够1个百,就要看前两位,把它看成25个十,用25个十除以6进行试商。

汇报第②问,教师引导商应该写在十位上,并追问: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汇报第③问最后得出:十位上余下的1个十,应和个位上的6个一合起来,再继续除,直到余数比除数小。

(7)请学生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叙述同步写出竖式。 2.小结

当一位数除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首位就在十位上,所以它的商是两位数。通过这样的观察,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商的位数。

3.课件出示

,3 2 3 4 ) ,6 5 3 6 ) ,3 4 5 6 ) (1)请学生观察各题,判断其商是几位数,并说明理由。 (2)计算上面各题。 4.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1)师:怎样检验例4的计算是否正确?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用42和6相乘表示什么?(42页可以插多少张照片)42页可以

插252张照片,用252加上余下的4张,就是共有的照片。板书:

(3)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对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辅导。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6、7、12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情况下商是两位数,什么样的情况下商是三位数?

第6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5、例6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在除法计算中,当商不够商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1.填空。

(1)0乘任何数都得()。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2.引入。

有6颗糖,3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颗糖?(6÷3=2)如果其中一个小朋友一下子就把6颗糖都吃掉了,那么另外两个小朋友还能分到糖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新课讲授】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题目0÷5=K,0÷2=K,0÷8=K。

(2)探究0÷5的计算方法。与以往的除法不同,这里的被除数是0,根据除法的意义,0÷5表示把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因为“0”表示没有,所以平均分后还是没有,即为0,因此0÷5=0。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几乘5得0,因为0×5=0,所以0÷5=0。同理,0÷2=0,0÷8=0。

(3)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1)例如5÷0,根据乘、除法的关系,0和几相乘都不可能得5,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

(2)例如0÷0,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由此发现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3.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的情景图

(1)师: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求每套花了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①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08÷2

②让学生试着自己笔算出结果。

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把这三种结果用投影显示出来。

③思考:

算法a: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在商的十位上写0呢?

学生组内交流,组长汇报结果。

因为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0除以2得0,因此,十位上要商0。

算法b中0和除法2相乘得0,0减0得0,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

算法c错在哪儿了?

学生互相讨论,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少了除数2除被除数十位上为0的过程。

请学生讨论这一步能不能省略,然后汇报结果。

不能,因为0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

④观察a和b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计算208÷2时,先用2去除百位上的2,2除以2得1,在商的百位上写1。除到十位时,由于除数的十位上是0,0除以2得0,因此十位上要商0。0和除数2相乘得0,0减0得0,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但商十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必须要写,接下去再除个位上的数。

(2)师:小红买了2套世界名著,求每套花了多少钱,应怎样列式计算呢?

①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16÷2

②学生试做,说一说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③师:用2去除十位上的1,不够商1,该怎么办?

④师引导,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

⑤师讲解: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2乘0得0,把0写在1的下面。1减0得1,与被除数个位上落下来的6合在一起是16,16除以2商8,8写在商的个位上。

⑥引导观察:想一想,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

⑦如果少写了商中间的这个0,商变成了几位数?计算还对不对?

使学生明白:商中间的0不能漏写。

(3)师提问:我们学习商中间有0的情况有几种?

学生讨论后汇报:商中间有0的情况有两种:①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中间一步,被除数是0,商0;②除到中间一步,被除数不够商1,商0。

小结:两种情况都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就在十位上商0。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

例5:0÷5=0)}0÷2=00÷8=0

例6:(1)208÷2=104

(2)216÷2=108

第7课时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7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02÷2408÷4358÷6

订正时说一说:402÷2和408÷4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商0?

我们已经学过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今天再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新课讲授】1.教学例7第(1)小题。

课件出示例7主题情景图,揭示问题:650元买短跳绳,可以买多少根?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650÷5

(2)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教师提问,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给予指导。

(3)教师借助竖式指导学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指导:a.用5先除百位上的6,商1。(表示1个百,余数1个百,把商1写在被除数百位上面)

b.把十位上的5落下来,5除15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被除数十位上面)

c.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已经刚好除尽,个位上还有0,0除以3商是几呢?(商是0)为什么?(因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那么要怎样表示商的个位呢?(商的个位要写上0,如果这个0没写,那么商就变成13)

d.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只要在个位的上面补0就可以了。

2.小结: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前面一位或几位的数正好除尽,后面数位上还有0,可以不用再除,只要在商的末尾写上0就可以了。

3.教学例7第(2)小题:245元买长跳绳,可以买多少根,还剩多少钱?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45÷8

(2)请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师引导:我们在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学生讨论汇报:必须商0。

师:这里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不够商1时,也要商0,用来占位。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同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5、6、7、8题。

3.完成教材第28页第13、14题。(较难题,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商末尾有0的除法,大家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应注意什么?

第8课时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例8和例9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和问题:

(1)例8情境图

(2)从学校到静水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2.你能列式吗?并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67÷3223÷4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要用除法估算来解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除法的估算)

【新课讲授】1.教学例8

(1)教师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主题图,理解题意。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分析题意: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

列出算式:267÷3

师:这里的“大约”是什么意思?

讲解:求大约多少钱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这一道题并不要我们求出精确值,只要我们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除法估算的方法

÷3≈100(元)。

方法一:因为267的十位满5,要向百位进一位,约等于300,所以267

300

┊方法二:因为267的个位满5,要向十位进一位,约等于270,所以267

÷3≈90(元)。

270

(3)比较以上两种估算的方法与过程,评价:

a.两种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b.把被除数四舍五入到十位或百位,虽然两种结果有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4)学生独立估算:223÷4。

2.引导学生归纳: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估算。

3.教学例9。(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例9主题情境图,理解题意。

小组内讨论:“够装”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来解决。

方法一:因为20个纸箱,每箱装8个,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不够装。

方法二:因为182≈180,180÷8>20,所以18个纸箱不够装。

4.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不需要准确计算,用估一估的方法就可解决。 5.尝试练习: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 182÷8=22(个)……6(个),表示用22个纸箱装时还多6个菠萝,所以需要22+1=23(个)纸箱。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1、2、3、4题。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除法的估算,例8:267\a\vs4\al(┊,,,300)÷3≈100(元) 267\a\vs4\al(┊,,,270)÷3≈90(元),例9:18≈20 20×8=160(个) 不够装,或182≈180 182÷8>20,答:18个纸箱不够装。,182÷8

=22(个)……6(个),22+1=23(个))}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5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三位的口算、笔算、估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复习整理】1.知识点整理

组织学生翻阅本单元内容,回顾本单元知识要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课件演示出来。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

???

?商是三位数商是两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除法的估算

2.详细回顾知识内容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那么,每一种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上的例题,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互相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要求每位同学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做好笔记,或出题目试一试,把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详细回顾一次。

3.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33页练习题。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式解答,教师展示学生的计算结果。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并解决问题的。 (3)让学生口述,教师归纳小结。

①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就是几个十。

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③除法估算的方法: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知识运用与巩固】

1.完成教材第34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表格)

2.完成教材第34页第2题。(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

3.完成教材第34页第3题。

分4个小组开展竞赛,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4.完成教材第34页第4题。(让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大家有什么收获?

,

三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调查好本班喜欢的课外活动数量。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统计的知识。

师:课外你们喜欢下面的哪种活动?(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的情景图)

师:如果老师要请你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整理?(制表或制图)下面就请大家把课前调查到的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的信息填在统计表中(见书上)。

学生独立填写。

师:从上面两个统计表里,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师:这两个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个组的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就比较麻烦,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样两个调查的是同样内容的统计表合成一个统计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知识。(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师:请大家想一想,把这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2)师: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交流后,老师指着男生“看书”栏问:你知道这一栏该填哪个数吗?再指着女生“看书”栏问:这一栏又该填哪个数?

课件出示合并的统计表,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活动”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什么?(人数)

(3)师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两个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合在这一个统计表中,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4)启发:从现在的这个合并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你觉得这个统计表与刚才的两个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

小结:刚才的每个统计表都只能反映出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这些简单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活动的男、女生人数,而这个合并的统计表则能很容易地比较出各组人数。

(5)师:刚才的两个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个合成的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呢?

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复式统计表,从复式统计表里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比较,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2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对同学在这节课上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就形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这样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

,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口算乘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个末尾有0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学会运用口算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口算。

10×6=20×3=10×4=

20×7=30×2=20×6=

2.抢答。

(1)13个十是()。

(2)120里面有()个十。

(3)9个10是()。

(4)60是()个十。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口算乘法(1))

【新课讲授】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1)观察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小组讨论交流。

(2)提出问题:3筐草莓有多少盒?

(3)小组讨论,探究方法。

①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3

②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③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④学生汇报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

2.教学150×3

(1)学生讨论,在计算15×3的基础上,想一想,怎样计算150×3。

因为150里有15个十,15×3=45,15个十乘以3就有45个十,是450,所以150×3=450。

(2)怎样计算一个末尾有0的数乘一位数呢?

一个末尾有0的数乘一位数,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2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1)

例1:15×3=45

150×3=450

第2课时口算乘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

在学生掌握了一位数和一个末尾有0的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数乘整十、

整百数的口算,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口算

12×5=11×6=

17×2=21×7=

160×3=210×5=

320×2=170×4=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乘法。(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第(1)小题

课件出示例2(1)的情景图

师:这里有10盒橙子,每盒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橙子?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6×10

(2)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3)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4)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来算出这道题:

9盒橙子共有的个数:6×9=54(个)

10盒橙子共有的个数:54+9=60(个)

2.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5×10=9×10=15×10=18×10=

(1)学生独立计算上面各题。

(2)总结发现的规律:

一个数乘10的积,就是在这个数的后面加上1个0。

3.教学例2第(2)小题

课件出示例2(2)的情景图

师:这里有20盒苹果,每盒1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20

(2)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3)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4)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方法一:可以先算出2盒的苹果数,20里共有10个2,再算出10个2盒共有多少个,即:12×2=24,24×10=240。

方法二:因为20里面有2个十,先算出2个12是多少,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

4.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大田上京中心小学三年段数学教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7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臵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 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 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

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导读: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3、

你说我做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 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三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先学后教

目录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 (15) 第三单元:统计 (42) 第四单元:年、月、日 (49)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64) 第六单元:面积 (77)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88)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99) 第九单元:数学广

角 (105) 第十单元:总复习 (111) 第一单元 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课本2、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别其

余三个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置与方向中的东、南、西、北(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例1,重点看黄色云彩里的话,并根据黄色云彩里的内容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到图上,然后再根据你标的方向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思考: ()与()相对,()与()相对。 2.根据例1中的图,将例2中校园示意图补充完整。思考: (1)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2)小精灵下面的示意图中,如何确定方向?

5分钟后比谁填得最准确。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课本第6、7页的第1、2、4题) (1)指名生口答第1、2题,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要求:声音响亮,小老师要听完别人的回答后,再举手纠错)口述小结:在做和方向有关的问题时,第一步应该先确定其中一个方向,然后根据这个方向再辨别出其余三个方向。 (2)请2名生板书第7页的第4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3)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点目录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 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 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 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 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XXXX教师电子备课 ( 2019-2020学年下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下册 教师姓名:XXXX 任教班级:三(X)班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本册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

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 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 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01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