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写作》期中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期中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期中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期中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期中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写作、写作学、写作课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写作?

2、谈谈写作的社会性的表现。

二、名词解释

1、写作

2、写作学

三、判断题

1、从本质上讲,写作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2、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

3、写作学是研究文章制作的基本规律及方法的科学。

4、写作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5、文章是一个流变的概念。

6、“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是说研究社会生活,可以获得写作技巧。

7、写作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达三个阶段。

第二章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物——意——文”转化律?

2、写作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了解了写作的个体性特点,对学习写作有什么启发?

4、了解了写作的综合性特点,对学习写作有什么启发?

5、了解了写作的实践性特点,对学习写作有什么启发?

6、了解了写作的创新性特点,对学习写作有什么启发?

7、写作有哪些规律?

8、为什么学习写作必须反复历练?

二、名词解释

1、写作的个体性

2、写作的综合性

3、写作的实践性

4、写作的创新性

5、点化调整渐深律

6、写作中的“通变律”

7、点化调整渐深律

三、判断题

1、“文若其人”体现了写作的个体性特点。

2、写作有个体性特点,所以写作时作者可以忽略客体的特点及其对写作的反作用。

3、写作有实践性特点,学习写作可以不学理论知识。

4、写作的价值在于创新。

5、写作中的“”就是灵活变通。

6、注重创新是写作成功的秘诀之一。

7、写作具有个体性,所以不能一味模仿别人的写法。

8、“点化”可以使文章超凡脱俗,出奇出新。

9、有个性的文章一定有创新性。

10、写作创新包括超越作者自己。

11、所谓“点化”就是在文章写作中不断提炼、升华的意思。

12、文章的写作技巧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第三章写作技巧

一、问答题:

1、谈谈写作技巧对写作的意义。

2、写作技巧的特点有哪些?

3、运用抑扬法应该注意什么?

4、在写作中,如何界定“虚”与“实”的含义?

5、学习写作技巧的途径有哪些?

二、名词解释

1、写作技巧

2、择炼

3、一字立骨法

4、正反比照法

5、博引作论法

6、寓托寄意法

7、往复叠进法;

8、移步换景法;

9、拟态;

10、变态;

11、造境;

三、判断题

1、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句,在抒情上运用了化

虚为实的手法。

2、在《红楼梦》中,作者把贾宝玉结婚与林黛玉之死安排在同一时刻是运用了“哀乐互衬”

的手法。

3、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喻托寄意技巧。

4、写作技巧离不开作者的立场观点。

5、择炼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最为基本的一环。

6、抑扬法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欲抑先扬。

7、抑扬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

8、移步换景法多用于游记写作。

9、写作技巧只能从书本中学得。

10、文章写作中,“显”就是浅陋,“隐”就是晦涩。

11、抑扬法、断续法、疏密法、张弛法均可活跃文势。

12、移步换景法多用于游记写作。

13、抑扬法只能先抑后扬。

第四章写作过程

一、问答题:

1、谈谈感受的特点。

2、为什么感受要独特?

3、构思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谈谈起草与构思的关系。

5、修改的意义有哪些?

二、名词解释

1、观察

2、感受

3、构思

4、修改

5、同化

6、顺应

7、思路

三、判断题

1、观察是运用视觉器官认识客观事物获取写作材料的方法。

2、精心构思体现了写作活动的高智能性要求。

3、写作构思是连接“物”与“文“的桥梁。

4、写作构思是文章的孕育阶段。

5、写作的行文阶段包括起草与修改。

6、构思的核心是安排文章的结构。

7、修改对于文章写作是无足轻重的事。

8、感受是一种富有情感和个性心理的活动,所以没有客观性。

9、写作构思因人而异,体现出诸多的个别性。

10、起草是行文的开端,其好坏关系写作的成败。

11、感受独特,写出文章才富有个性风采。

12、写作文章的构思即对将写成的文章的总体设想。

13、写作文章重在构思,起草好坏无关轻重。

一、问答题:

1、为什么要围绕主题选材?

2、选择材料的原则有哪些?

3、什么是新颖的材料?

4、为什么要选新颖的材料?

二、名词解释

1、材料

2、素材

3、题材

4、资料

5、典型材料

三、判断题

1、材料只能表现主题不能深化主题。

2、有感染力的材料一定能为主题服务。

3、典型材料都是惊天动地的材料。

第六章主题

一、名词解释

1、主题

2、提炼主题

二、问答题

1、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2、写作对主题的要求是什么?

3、确立主题为什么要集中、单一?

4、怎样才能使确立的主题深刻?

5、为什么要提炼主题?

6、提炼主题的原则有哪些?

7、生活暗示作者主题的方式有哪些?

三、判断题

1、“文主于意而意多乱文”是说主题要正确。

2、主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概念。

3、主题是文章写作的依据。

《基础写作》期中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写作、写作学、写作课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写作?

一般来讲,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阐明事理的活动。说通俗一点,写作就是写文章。写作时,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思想——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固定化、外物化、形式化,形成一种有物有序的东西——文章。

2.谈谈写作的社会性的表现。

(1)、写作因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也可以说写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殷周以前,没有文字的洪荒时代,人们“口耳相传”、“声气相求”、“结绳记事”,原始的交流方式非常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范围愈来愈大,内容愈来愈复杂,而原始的交流方式又深受时空条件的限制,于是便产生了文字,产生了写作活动。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写作,而写作的发展又推进了社会与人类的进步与文明。

(2)、社会生活激发了作者的写作欲望。“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是说人有七情六欲,都是因外物的变化而感发。人在社会生活中因外物的感触,因遭逢际遇的困扰,心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怀,才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如果没有社会生活,作者无感无触,心如止水,自然不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写作则是作者对社会生活反映的一种表现手段。如此,社会生活与写作活动,一个催生,一个反映,互为因果,两不分离。

(3)、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写作材料取自于社会生活,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早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列宁也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像;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这里“被反映者”就是社会生活。没有社会生活,作者头脑空空如也,就不可能写出文章。

(4)、社会生活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写作的主体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社会生活、时代精神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此时代此环境的作家在选材、立意、写作形式,运用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与彼时代、彼环境的作家都不同。有人曾给老舍说,让他与山西的赵树理换一下,老舍说,那我就完了。

(5)、社会生活影响读者的品评意向,从而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读者是写作的受体。他们的世界观、文章观、审美情趣、阅读倾向都受其所处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这种带着时代烙印的品评意向又反馈于作者,使作者的写作活动不偏离社会生活,而且在内容上更加严谨准确。例如有人提出《普通写作学教程》既然是就一般文章而言的,为什么还设专章介绍“报告文学”的写作和“散文”的写作呢?为什么在说明问题时还引用了一些文学作品的例子?对此编者在《修订版前言》中予以解释,说第一个问题主要涉及文章与文学的划界问题。文学与文章的划界“可以用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将文章和文学划分开,如从思维的方式上,从反映生活的方式上,从表达上,从表现主题的方法上,等等,我倾向于以写作时是否允许运用虚构的手法作为标准将文章和文学划分开。按

照这个标准,报告文学、史传文学以及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的散文,都可以放在普通写作学中进行研究。”对于第二个问题,编者解释说虽然引用了一些文学作品的例子,但作者是把它作为文章看待的。但编者也认为“在以普通文章写作为研究对象的教程中引用文学作品例子是不够妥帖的。”并在再版中作了适当纠正。

在这里,读者的意见是基于现阶段人们对文章与文学的不同观念并反馈给作者的,尽管作者作了解释,也说明他对读者的意见有所关注。

(6)、社会生活能帮助作者克服主观偏见。列夫·托尔斯泰在开始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曾把安娜构思成一个坏女人,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实生活的启迪,他断然改变了最初的构想,把安娜描绘成一个正面的带有复杂性格的上层俄罗斯妇女形象,充分体现了生活对写作的制约关系。其实,这个道理并不费解。写作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再学习、再研究的过程。由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在学习研究过程必然会发现一些误解或偏见,然后从文章准确反映生活的原则出发予以纠正,以顺应客观规律及事物的本质,便是自然的事了。

(7)、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柳青在《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一文中说:“技巧从哪里来的呢?一般地认为技巧从别人书里学来的,前人的书或者现代人的书。其实呢?其实,技巧主要地也是从研究生活来的。”(《创作例话》第20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写作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写作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写作的规律与技巧也孕育在丰厚的社会生活之中。技巧的形成和创新主要来自对生活的研究。所谓“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即为一例。

二、名词解释

1、写作: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阐明事理的活动。说通俗一点,写作就是写文章。

2、写作学:写作学是研究文章制作的基本规律及方法的科学。说简单一点,写作学就是研究如何制作文章的学问

三、判断题

1、从本质上讲,写作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2、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

3、写作学是研究文章制作的基本规律及方法的科学。√

4、写作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5、文章是一个流变的概念。√

6、“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是说研究社会生活,可以获得写作技巧。√

7、写作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达三个阶段。√

第二章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物——意——文”转化律?

这个规律也称双重转化律。是说写作过程必须实行两重转化,即由物至意,再由意至文。

由物到意,这是第一重转化。这重转化就是客观外物经过作者的观察、了解,映入作者的大脑,又经过大脑的思考、分析、综合,注入作者的理解、意念或情感,形成新的观念或意象。这重转化是由外物到内意,由眼见之物、身外之物到胸中之物的转化过程。所以又叫做“意化”。意化要求做到“意能称物”。完成这重转化,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观察、捕捉能力,感受、体验的能力,想象、概括的能力,提炼、开掘的能力等。这重转化实际上是写作内容的充实与净化,是文章的孕育过程,其结果是构制文章的蓝图。

由意到文是第二重转化。这重转化是把第一重转化的结果经过再认识、再深化、再整理,使之更加深刻、完整、严密、精细,更有逻辑性、条理性,并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使它成为血肉丰满、便于阅读的文章。所以又叫做“辞化”。辞化要求“文能逮意”。完成这重转化,作者必须具备驾驭文字、再现意识的能力。它包括定体、谋篇的能力,选技、用笔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这重转化实际上是思绪的梳理与固定,是文章的形成过程,其结果是构制物化的文章。

以上两重转化在进行中既有作者的积极追求与反映,又有事物的个性刺激与挥发。不过,双重转化主要是从作者的角度提出的。

“物—意—文”转化律,是写作活动最基本的规律,任何作者写任何文章,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其实,人们对生活的反映与表现都包含双重转化的道理。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第二重转化的结果也不同。如:“物—意—文”(写作者);“物—意—歌”(歌唱家);“物—意—画”(美术家);“物—意—器”(艺术制作、物品制造者等);“物—意—话”(善谈者);“物—意—剧”(表演家)等等。清代的郑板桥在一幅画竹图上写了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其中“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转化即有“物—意—画”的意思。

有的外国学者也注意到了双重转化律。前苏联学者A?科瓦廖夫在《文学创作心理学》中说:“创作过程不是别的,而是双重的变换过程,就是:第一,把外部刺激的能量变换成知觉的显示或者现实的形象;第二,把形象变换成为形象客观化、物质化的体现的文字描写。”创作是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反映生活的方式。其中“外部刺激”即“物”;“知觉的显示”即“意”;“物质化的体现的文字描写”即“文”。

了解了写作的这一条规律,有助于作者把握写作的各个环节,促成双重转化的完满进行,写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构思奇异、形式独特的优美文章。

2、写作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有四点:个体性即写作的个体性指写作在操作上是一种个体行为;写成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体现了作者的个性风采。

综合性即写作的综合性特点指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级智能活动。

实践性即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写作活动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反复历练,

在实践中使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

创新性即写作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写作的价值,写作的意义在于创新。

3、了解了写作的个体性特点,对学习写作有什么启发?

①写作中结合作者本人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无论在题材的选择,方法的运用,或者体裁的确定等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

②赋予作品独有的个性特点,使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独树一帜,有个性、有特点,这样才能新人耳目,增强表达效果。

4、了解了写作的综合性特点,对学习写作有什么启发?

学习写作,主体是主导的因素,因此对于写作主体来说,学习写作就要进行综合努力,要在生活积累、思想认识、知识储备、写作技巧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自己,不能单打一。仅仅死背一些关于写作的知识和方法固然是不行的,同样仅仅在其它方面下功夫也是不行的。

5、了解了写作的实践性特点,对学习写作有什么启发?

在认真学习写作理论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自觉地、刻苦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写作训练。写作活动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反复历练,在实践中使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写作技能不是靠别人传授的,也不是从书本上读来的,而是在写作实践中练出来的。叶圣陶在《大学国文?序》中说:写作能力的获得“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的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作家艾芜在《文学手册》中也说写作技巧“这种东西,不是藏在脑筋里,而是要练习在手上的。”

6、了解了写作的创新性特点,对学习写作有什么启发?

认识了写作的创新性特点,知道写作的价值在于创新,那么在写作中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敢于突破陈规陋习,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以新的观念去寻找新的事物,不断探索与新的内容相适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力求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7、写作有哪些规律?

写作的基本规律有四条:

(1)、“物—意—文”转化律也称双重转化律。是说写作过程必须实行两重转化,即由物至意,再由意至文。

(2)、多元因素统一律即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诸多因素必然发生作用,并且达到融合统一。

(3)、点化调整渐深律就是在写作中不断提炼、深化、修改、调整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提高文章质量的规律。

(4)、知行结合通变律即把学习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写作中通变妙运,出巧创新,写出高

质量的文章的规律。

8、为什么学习写作必须反复历练?

因为学习写作必须重视实践。写作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反复历练,才能真正理解写作道理,才能在实践中把所学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要知道:写作能力不适从书本上学来的,也不是别人传授来的,而是靠自己在实践中练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

1、写作的个体性:指写作在操作上是一种个体行为;写成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体现了作者的个性风采。

2、写作的综合性:指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级智能活动。作者在写作中要涉及主体本身的多种素养、

写作客体的多种因素、写作过程的多种环节、写作方法的多种技巧。写作活动在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进行。

3、写作的实践性:即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写作活动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反

复历练,在实践中使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

4、写作的创新性:就是说写作活动要力求新奇,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别出心裁,不同寻常。

5、点化调整渐深律:点化调整渐深律就是在写作中不断提炼、深化、修改、调整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

提高文章质量的规律。

6、写作中的“通变律”:就是把学习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写作中通变妙运,出巧创新,写出

高质量的文章的规律。其中“知”即通过多读,学习掌握前人的写作传统、写作经验、写作知识,了解的写作“大法”。“行”是身体力行,进行写作实践,对写作活动的直接参与及尝试。“通变”即学习写作,在继承、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要灵活运用写作的理论与知识,勇于革新、创造。

7、点化调整渐深律:点化调整渐深律就是在写作中不断提炼、深化、修改、调整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

提高文章质量的规律。

三、判断题

1、“文若其人”体现了写作的个体性特点。√

2、写作有个体性特点,所以写作时作者可以忽略客体的特点及其对写作的反作用。×

3、写作有实践性特点,学习写作可以不学理论知识。×

4、写作的价值在于创新。√

5、写作中的“通变”就是灵活变通。×

6、注重创新是写作成功的秘诀之一。√

7、写作具有个体性,所以不能一味模仿别人的写法。√

8、“点化”可以使文章超凡脱俗,出奇出新。√

9、有个性的文章一定有创新性。√

10、写作创新包括超越作者自己。√

11、所谓“点化”就是在文章写作中不断提炼、升华的意思。√

12、文章的写作技巧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第三章写作技巧

一、问答题:

1、谈谈写作技巧对写作的意义。

其一,写作技巧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尤其是构思、行文阶段,有助于写作各环节、各因素的完美配合,成功完成写作活动。

其二,写作技巧有助于概括生活典型,开掘生活本质,增强表达效果,提高文章的感染力。下面仅举两例说明。

1)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取材于普希金告诉他的骗子的故事:有两个骗子冒充彼得堡和部里的官员,在外省招摇撞骗。在这里骗子是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无非是“骗子冒险,成功或失败”而已,它告诉人们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不深刻。果戈理对这个生活素材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写赫列斯塔科夫不是自己要冒充钦差大臣,而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一群贪官污吏误认为是来自京城的钦差大臣,于是受到了他们千方百计的讨好,以期攀附他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这一情节的改变使剧本的主题大大深化了。从批评一位骗子到抨击俄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无耻,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果戈理在这里运用了高超的构思技巧。

2)在《红楼梦》里,作者有意将林黛玉之死安排在薛宝钗出嫁这同一时刻。作者用封建社会礼教的顺从者“出闺成大礼”,来反衬了叛逆传统礼法者“魂归离恨天。”在荣国府内,一边是“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灯排着,倒也新鲜雅致”,一派喜庆气象;一边是在凄凉冷清的潇湘馆内,黛玉失声痛哭。院里“唯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清。”终于黛玉忍受不住,抱着无边的忿怨离开了人间。这段描写之所以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对比”、“巧合”、“哀乐互衬”的写作技巧。

技巧在写作主体身上体现为一种心理结构和能力,是和主体的艺术修养、艺术经验、气质个性、习尚趣味,以及对于生活的独特感受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技巧受制于作者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服务于他的写作活动。

2、写作技巧的特点有哪些?

写作技巧具有4个特点:稳定性、互渗性、创新性、审美性。稳定性指技巧成熟后的稳固。互渗性即写作中的各种技法往往互相参照、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创新的核心意义是发展写作技巧。在运用写作技巧时,既需遵循成熟的为广大写作者所接受,且写作效果显著的技巧、规则,又要根据写作目的、内容、时代不断探索新技巧,同时对旧技巧进行改造、更新。写作技巧的审美

性指写作技巧的运用,可提高文章的审美价值的特性。

3、运用抑扬法应该注意什么?

运用抑扬法要注意三点:

其一,正确处理抑与扬的关系。抑扬中有一主一副,一实一虚。副和虚只在行文中虚晃一枪,目的是突出主、实,表现作者本意。

其二,抑什么,扬什么,要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前面抑的(或扬的)都是物体表面的东西,或者用世俗的眼光看物体所得出的不正确的结论;而后面扬的(或者抑的)则是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或者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的正确的结论。写作时应瞻前顾后,合理安排,以免前后矛盾。

其三,注意抑扬的分寸,力求做到抑得合情,扬得有理。既避免前边抑得过死,使后边文路难以活通;又要避免扬得脱离实际,给人以浮夸不实之感。

抑扬法多用于散文,多用于一些取材于作陪衬的不起眼的物体,如绿叶、盆土、粉笔、野草、砖瓦、铺路石、拖把等,而又旨在突出其在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文章。

4、在写作中,如何界定“虚”与“实”的含义?

虚与实是写作中广为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写作的各种门类中作者都以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味隽永为追求。文章中既有丰富的社会生活材料,又有作者精妙的思想与发现,既有实实在在的生活画面,又有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推断与虚拟,还有对生活材料的合理改造等等,这就形成了写作中的虚与实的技巧。

虚实的含义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对材料的处理有虚有实。完全按照生活的实际情况作有选择的表现为实写;对生活材料作必要的改造——改变了生活的原形,使其更好地为表现主题服务,为虚写。虚实的处理因文体不同而不同。一般记实性和实用性的文章宜实写;而文学作品,例如一些散文则有所虚拟,如峻青的《秋色赋》、贾平凹的《丑石》、冰心的《小橘灯》等。主要是人物、语言要加工,提纯。

一种指思想与材料的关系。实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虚指文章的观点。例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三件事为实,围绕三件事发的议论、感慨是虚。

文章中处理虚实关系有虚由实来、实由虚补、化虚为实、以虚代实、虚实映带五种。

写作中根据写作目的,采用的材料,选择的文体,恰当处理虚实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实写有助于反映生活的真实,增强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虚写有利于作者驰骋想象,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根据写作实际需要,或实写,或虚写,或虚实结合,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5、学习写作技巧的途径有哪些?

主要途径有三条。

1)从研究生活中学习技巧

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项活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物认识生活的方式都蕴含着

丰富的写作技巧。比如:事物的外形内质的差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事物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的作用等,可以启发作者获得立意与提炼主题的技巧;事物的多姿多彩与千变万化可以启发作者获得观察的技巧,描写的技巧;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叙述的技巧;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布局的技巧;社会上各色人等情感的宣泄形式及影响可以启发作者获得抒情的技巧;社会的自然的变迁及其对人生的影响可以启发作者获得议论说理的技巧等等。所以观察生活现象、研究生活道理、琢磨它们与写作的关系都会对写作技巧的发现和运用帮助极大。

2)从研究别人作品和经验中学习技巧

写作前贤的作品及经验,是他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虽然有一定的个体局限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写作的大法。研究他们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经验自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写作技巧的方法。向别人学习写作经验和技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揣摩性的学习,即研读别人的文章,尤其是读他们的名篇,从中体悟、窥测写作的技巧。另一种是传授性的学习,即认真阅读作者谈写作经验的文章以及评论家对名篇分析和评述的文章。前类文章是作者在写作实践中的感悟与经验的理性概括,它是从写作主体的角度对写作技巧的揭示;后类文章是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的专业人员的评论文章,较前类文章有更为客观的理性概括。两者相得益彰,更加接近于作者的写作实际,因而对后学的指导性更强、更直接。

学习别人的写作经验要注意知行结合,灵活变通。这样别人的写作技巧才能为我所用。

3)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技巧

写作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获得写作技巧,必须反复历练。如何进行写作训练,下面提出五点要求:

1、要吃苦;

2、要有恒心;

3、要循序渐进;

4、要有针对性;

5、要严于修改。

二、名词解释

1、写作技巧:即写作主体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摸索,掌握的能促使写作成功的方法手段。

2、择炼:择炼即对语言进行选择与锤炼,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语言准确、简洁、生

动。

3、一字立骨法:一字立骨法即用一字或一词概括全文要旨,并用它纵贯全文,成为整个布局的中心。一字立骨

法也叫文眼法。而“眼”者,即作者对笔下事物的特别发现或独特感受。

4、正反比照法:正反比照指布局文章时把正反双方相对立的人、事、物、景作对举表述,通过材料本身含藏的

正反意义的对照来显示文旨。

4、博引作论法:指在布局文章时,为了说明某种道理,博采中外古今有关材料,以便淋漓、透彻地发挥文旨。

这种布局方法主要运用于议论性文章,包括杂文、评论及议论性散文。

5、寓托寄意法:喻托寄意法就是将作者的意向以物相比,寄托其中的布局方法。这种方法也叫借景抒怀、托物

言志、喻物寄情。

6、往复叠进法:往复叠进法是一种一唱三叹、一波三折的布局方法。其特点是形式上取同一性反复即相似的物

象(人、事、地、情)不断复见,而文章和情致在形式的反复中不断深化。

7、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法是借文章中的人物(多数为“我”)的行止,一步一景地描述一路上的景观、感受

的布局方法。此法多用于游记写作中。

8、拟态:即模拟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态、情态、语态,使语言对内容的表现更加逼真、生动、形象的一种技

巧。

10、变态:变态即在运用语言时故意打破语句构造上的常规语法,以造成更富有内在表现力的辞句的技巧。

11、造境:造境是对文章语言表现力的总体要求。其效果就是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重现人物的身心体验,营造出一种意象丰富的情景氛围。巧妙的造境可使读者进入作者生活体验和尽现情思的氛围,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作者的艺术感受。

三、判断题

1、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句,在抒情上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

2、在《红楼梦》中,作者把贾宝玉结婚与林黛玉之死安排在同一时刻是运用了“哀乐互衬”的手法。√

3、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喻托寄意技巧。√

4、写作技巧离不开作者的立场观点。√

5、择炼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最为基本的一环。√

6、抑扬法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欲抑先扬。√

7、抑扬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

8、移步换景法多用于游记写作。√

9、写作技巧只能从书本中学得。×

10、文章写作中,“显”就是浅陋,“隐”就是晦涩。×

11、抑扬法、断续法、疏密法、张弛法均可活跃文势。√

12、移步换景法多用于游记写作。√

13、抑扬法只能先抑后扬。×

第四章写作过程

一、问答题:

1、谈谈感受的特点。

1)感受的客观性

感受的客观性即作者感受外物,要受外物客观属性的制约。作用于作者的外界事物都有它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都蕴含着一定的事理。清代叶燮认为万物之中都包含着理、事、情。“譬之一草一木,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乔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原诗?内篇》),客观事物的这些特性对作者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规定性和制约性。比如人们对老虎的感受:说“苛政猛于虎”是基于老虎凶恶残忍的属性;说“英雄虎胆”、“举头为城,掉尾为旌”等则基于老虎的威猛。没有人说胆小如虎,因为老虎为兽中之王,是一种大型猛兽,没有胆小的属性;也没有人说谁贼得跟牛一样,因为牛的属性是朴实、勤恳、乐于奉献,并不狡猾。所以,脱离或歪曲了客观事物客观属性的感受都是不正确的。

2)感受的形象性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所以作者感受外物首先是直观的、形象的,比如杭州西湖柔媚,作者获得这种感受、这种美感不是凭借抽象的概念推断的,而是通过直接观赏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平湖秋月、花港观鱼等景点,获得具体映象,直接感知的。同理,人们觉得华山天下险,也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游览华山景观由下至上,自古一道,且需经过千尺、百尺峡、苍龙岭、上天梯等艰险路段直接感受到的。其中的苍龙岭,形如山脊,两面凌空。望足下,深不可测;观远方,云海茫茫。虽然路两边有石柱铁链,供游人把持,彳亍之间,亦觉心颤。据说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坐哭苍龙岭,畏之不能下。如果上攀华山,如履平地,岂能有天下第一险的感受。还有,人们认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是因为直观地了解她们有沉鱼落雁之色,闭月羞花之貌的形象的感受。再者,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对其倍加喜爱,也是因为松、竹、梅的外部形态及其有关属性。松,苍劲挺拔,抗寒耐热,针叶常青;竹,虚心有节,笔直修长,四季青翠;梅,枝干遒劲,花小馨逸,傲雪开放等等。人们喜欢菊花,也是因为其花姿色百态,在百花零落凋谢之时,凌霜开放,一枝独秀。

感受的形象性即人们感受外物不仅从直观形象开始,而且形象参与感受并影响感受的效果与意向。趋美避丑是人们的习性。老虎的雄壮威武,毛色斑斓美丽为人喜爱;老鼠畏缩卑微,皮色灰暗为人所讨厌。苏?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谈评论文艺作品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说一个伟大而丑陋的女人,人们敬重她,但要人们爱她是不行的。其中就有形象性干预感受的意思。

3)感受的情感性

作者的感受,虽有理智、意志的参与,但更多的是情感活动。所以说感受是作者富有情感的感知外物的心理过程。情感,包括情绪在内,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心理体验。一般地说,外物能满足人的需要,人就产生肯定的情感;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人就产生否定的情感。这种带有倾向性的体验贯穿于感受的全过程。首先是以物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人们的感情是因外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刺激不同,感觉不同,产生的感情也不同。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尊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怀柔条于芬春。”(顺着四季的推移,感叹时间的消逝;观察变化的万物,引起纷繁的思绪。悲叹落叶飘飞于劲秋,欣喜柔条滋生于气息芳郁的春天)就是这个意思。其次,以情识物。作者带着外物刺激产生的感情,调动诸多心

第14 页共22 页

理功能,将感觉转化为知觉,从整体上把握外物。再次,融情于物。作者在以浓厚的感情对外物的客观属性进行整体把握时,通过分析、比较、想象、联想、通感、移情等心理活动,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外物,使外物个人情感化,从而生发出别有新意的情思。总之,情感启动感受,深化感受,完成感受,与感受息息相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情感的参与,便没有感受。

2、为什么感受要独特?

写作的个体性要求文章要有个性,不一般化。如此,作者对外物的感受就要独特。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感受独特呢?这须从感受涉及的因素来考虑。由于感受是内情与外物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所以,要使感受独特,就要求作者从主客观两方面努力。

第一,要求作者捕捉、选择的外物是别人没有发现的,或者别人不甚注意的,因而显得新鲜、奇特、内容不一般。例如当代作家莫应丰避开当时的“路线斗争”,写南方大山区的风光而成《小兵闯大山》;老作家黄秋耘写作《黄山秋行》时避开别人写黄山“只记登山大略”,“只记黄山之险”的路数,从黄山的奇、美入手写黄山三奇(石、松、云海);作家、翻译家李健吾写《雨中登泰山》,刘白羽写飞机上看日出等,都因题材新颖,写法奇妙而在同类文章中独树一帜。外物新是作者感受新的客观基础。

第二,感受外物、触发的思想感情或者由大家所见之物,所写之物而开掘的意蕴不同,即感受到别人没有的感受。例如对泰山的感受,自孔子以降,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感慨万端。他们有的凭吊寺庙古迹;有的领略泰山的崔嵬壮美;有的感叹泰山阶崇万级,门辟九霄;有的咏叹云漫雾笼,喷薄日出;有的赞赏泰山的奇石、怪松、飞瀑、流泉等自然风光。而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中却钟情雨景,杨朔写《泰山极顶》赞叹祖国“如日之升”,胡立东又写《初夏登泰山》展现热气腾腾的登山盛况,体验激荡在萍水相逢的人们之间的友爱。

应该说,第二点尤为重要。因为尽管事物繁富,但古今写作者亦众,许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或者人们经常接触,为目所见、为耳所闻的事物都屡屡被人们描之笔端。这样,要完全选择新题材没有特别的机遇,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感受新,新事物、新题材固然出新,旧题材也照样出新。感受一般化,新题材出不了新,旧题材更暗淡无光。

3、构思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构思是一种指向性思维过程,其方向是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力求三个统一:形与神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情与景的统一。总体上说,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生活现象达到统一,思想认识与表现形式达到统一,最终设想出内容与形式都非常完美的文章的蓝图。由于主题体现了写作的意图,并且制约着文章的整体构思,所以构思的核心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2)构思时必须调动作者诸多心理要素。

构思是一种神与物游的思维过程。由于写作过程的复杂性(选材、立意、定体、布局、表达),写作对象的多样性(人、文、物、景),需要作者妥善处理各个环节的矛盾及问题,这样对作者的本体要素就要提出多方面的要求,诸如知识、情绪、理想、意志以及对写作技巧的理解与把握等等。这些心理要素形成的心理张力必须积

极配合,方能完成构思工程。

3)构思必须充分体现作者的个性特征。

由于写作有个体性特点,作为写作的内孕阶段的构思也纯粹是一种个体活动,因而不同个体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①构思的启动有个性特征。②构思的时间长短不同。③构思的能力不同。④构思的方式不同。⑤构思的内容及设定的方式不同。

由于各种原因,构思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所要强调的是作者写作时要有个性意识,要充分体现构思的个性特征。如此,写出的文章才会在内容、形式上不同寻常。

4)构思要力求出新。

写作的创新性特点,写作技巧的创新特点,都要求作者在构思上要出新。可以说出新的构思,会制作出新的文章。前边强调构思要体现个性特征也有出新的作用。这里要说明的是出新与个性特征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结果都不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是个性出于写作主体本身的差异,是自然的、客观的,而出新就是主观的求异思维,是一种创新追求。

4、谈谈起草与构思的关系。

起草是构思内容的物化阶段,构思是起草内容的孕育阶段。起草是构思的表现,构思是起草的基础与依据。没有起草,构思只是一缕飘忽不定的思绪,对于写作毫无意义;没有构思,起草也无章可循。所以要提高起草质量,首先要充分酝酿,精心构思,其次要态度认真,不匆草。

5、修改的意义有哪些?

①有助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尽管作者在观察、构思时已对客观事物作过研究,起草时又进一步作了研究,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某些错觉或偏差。认真修改有助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②修改有助于准确表达作者的认识。《文心雕龙》有言:“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晋·陆游亦云行文“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如果说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亦属不易,那么准确表达作者的认识就更不易。反复修改,便能找到一种能准确表达作者的认识与情感的语言形式,达到文能逮意的目的。

③修改文章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写文章除了极少数为了自我欣赏、记事记情(日记)外,一般都要给别人看,特别是发表的文章,读者更多,影响更大。文章流通于社会,有影响世风、教育宣传的作用。作者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劳动者,要替读者负责,应把最优秀的文章献给人民,献给社会。这样,由一般到优秀的打磨就需要不断修改。

④认真修改,有助于写作学习者提高写作水平,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功夫自出。”初

学写作者在文字表现上还很幼稚,其间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只有认真修改,才能精而愈精。学习写作,漫不经心,不认真修改,想有所进步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修改文章非常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这一工作。曹植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

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与杨德祖书》)欧阳修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杨朔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雪浪花》全文仅三千字左右,改动的竟有二百多处,其中不少地方改了又改,一字未改的只有十五句。马克思对自己的著作,也总是修改又修改,认真琢磨才公之于众的。他说:宁愿把他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另外,果戈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海明威、鲁迅等都很注重修改。

二、名词解释

1、观察:观察是以视觉器官为主,调动其它器官有目的地、有辨析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它是写作者从生活

中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方法。

2、感受:感受是作者对外物富有情感的感知。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察的地方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决不仅仅停留

在表象的、客观的认识上,而是把对外物的了解与认识纳入自己的情感范围,融入作者的个性心理,因而就显得分外深切。能对生活进行伴以丰富的想象、联想的感受是写作主体的基本修养。

3、构思:即写作之前作者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整体设想的心理过程,其内容包括选材、立意、布局、选技、

遣言等。

4、修改:是行文阶段中完善表达,使文章臻于完美的环节。包括订正或深化主题、修改材料、调整结构、推敲

语言、修改行款格式和标点符号。

5、同化:指作者把外物整合到自己已有的心理结构之中,使客观外物属性的某一方面社会化而适应自己的写作

心理。

6、顺应:即写作主体改变自己原有的心理结构,以适应外物现有的图式或结构。说简单一点就是“我随物性”。

7、思路:思想运行的路线,它是文章结构的内在依据。

三、判断题

1、观察是运用视觉器官认识客观事物获取写作材料的方法。×

2、精心构思体现了写作活动的高智能性要求。√

3、写作构思是连接“物”与“文“的桥梁。√

4、写作构思是文章的孕育阶段。√

5、写作的行文阶段包括起草与修改。√

6、构思的核心是安排文章的结构。×

7、修改对于文章写作是无足轻重的事。×

8、感受是一种富有情感和个性心理的活动,所以没有客观性。×

9、写作构思因人而异,体现出诸多的个别性。√

10、起草是行文的开端,其好坏关系写作的成败。×

11、感受独特,写出文章才富有个性风采。√

12、写作文章的构思即对将写成的文章的总体设想。√

13、写作文章重在构思,起草好坏无关轻重。×

第五章材料

一、问答题:

1、为什么要围绕主题选材?

主题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意图,是行文的主旨。材料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必须符合主题的需要而受主题的支配与取舍。再说,作者选择材料的目的,也是为了用最精当的材料把主题表现得充分、突出、深刻,因此必须围绕主题选材。凡是能够有力地表现、说明、烘托主题的材料,就选用;而那些与主题无关,不能表现、说明、烘托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围绕主题选材是使主题与材料统一,很好地实现写作目的的手段。凡是好文章,在这方面都做得很优秀。这方面的范例除了朱德的《母亲的回忆》外,还有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热情赞颂了志愿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无比热爱和崇敬之情,深刻地说明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用了三个具体材料:一是写松骨峰战斗,着力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二是写青年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英雄事迹,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三是通过作者和战士的谈话,着重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为保卫祖国和人民幸福生活而战斗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材料与主题高度统一,从而很有说服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选择材料的原则有哪些?

(1)、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2)、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3)、要选典型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5)、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3、什么是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就是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具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材料。具体说,新颖的材料指下面三种情况:其一,新发现、新产生、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如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技术革新中的新发明,工业、农业、科学实验中的新创造,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风尚等(新发现的兵马俑是考古上的新材料;新研制出的抗肝炎疫苗是医学上的新材料;新培育出的圣女果是农业生产上的新材料),这是新材料的本质含义。

其二、指有新的认识与感受的材料。这类材料本身的生发物也许是旧的,但是对它的新认识、新感受、新发现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启示的东西则是新材料。过去人们只知道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改革之际又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一样可为社会主义利用。这种看法也是一种新材料。金钱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五六十年代,金钱与资本家相联系,金钱与不革命相联系,似乎谁沾金钱都不光彩,现在人们对金钱的看法变了,金钱是财富、本事的象征。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金钱愈多,说明本事大,贡献多,一样光荣。这种对金钱的新观念也是一种新

材料。

其三、老先进、老英雄、老模范,先进典型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面貌。比如张海迪的近况;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的发展变化,郭凤莲的近况等都是新材料。

4、为什么要选新颖的材料?

A 、新是作者的一种审美追求,也是读者喜闻乐见的因素。“文章最忌百家衣。”材料新、观念新、形式新的文章,大家都喜欢看。而材料新是文章出新的物质基础。所以选材要选新颖的材料。

B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在变化,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理应与时代同步,反映出社会的新面貌,事物的新变化。这就要求选择新颖的材料。

C 、新材料在文章中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体制、新的观念、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对我们的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永做人民的好公仆。可是一些干部却适应不了变化了的新形势,结果走向了腐败的犯罪道路,他们的行为在人民心中投下了不小的阴影。那么,新时代有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呢?不仅有,而且很多。不过在说明这个问题时,用焦裕禄,就显得无力,若用孔繁森及新近出现的先进干部典型,就非常有说服力。

以上要求我们写作要站在时代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高度,把握现实生活的新特点、新面貌,及时地抓住有价值的写作对象,写出主题新、内容活泼、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好文章。

二、名词解释

1、材料:是作者用来提炼和表现主题的事物和观念。事物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或书本、文章提供的具体事实,

包括人物、事件、景物、数字等。观念即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观点,包括科学原理、定义、结论、警句、格言、俗谚等。

2、素材:指作者在写作前,通过观察、感受从生活中摄取来的、尚未经过取舍、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包括

丰富的生活现象,确凿的事实和各种书面资料、文献等)。

3、题材:一般指文学作品描绘的对象(主要在文学创作中),也泛指经过作者筛选、集中,加工提炼,写到文

章或作品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题材是在丰富的素材基础上形成和确定的。

4、资料:多指撰写学术论文、其它论说文时所需要的书面材料。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经过别人或亲手整理加工

的资料两类。前者主要有档案、原始文献、会议记录、统计报表、调查笔记、文物图片等;后者主要有书目、摘要、索引、分类剪报、资料笔记和读书卡片等。

5、典型材料:是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具有强大的说服力的材料。典型材料可以是惊天

动地,万人关注的大事件也可以是一般的小事情。

三、判断题

1、材料只能表现主题不能深化主题。×

2、有感染力的材料一定能为主题服务。×

3、典型材料都是惊天动地的材料。×

第六章主题

一、问答题

1、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主题是文章写作的基本依据

①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提炼;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主题的具体铺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材料部分,我们已经了解到:要围绕主题选材,所以主题对材料有取舍、提炼的作用。

②主题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

文章的组织结构是主题表达的外部形态。它为主题服务又听命于主题的调遣与安排。任何一个主题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如果结构偏离了主题要求的轨道,它就不能表现主题,也不能形成严密、统一的文章构架。

③主题制约文章表达手法的运用;

文章的表达手法,是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题的特定方式。一定的主题总要寻找最适合于表现自己的表达手法。例如:

主题是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思想意义,以记叙、描写为主;

主题是为了解说事物或事理,以说明为主;

主题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以抒情为主;

主题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直觉,以描写为主;

主题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观点,以议论为主;

④主题影响文章的遣词造句。

古人云:“言授于意”,即语言的运用受思想内容的决定。唐代诗人杜牧也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写作中意向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事物,措词也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由于不同的主题牵扯不同的文体(表明观点与表达直觉),所以语言的体式特征不同。或生动、形象,或者简洁、朴素,或者严谨周密等等;

其二,感情色彩不同,措辞有别。如:胖——肥、发福;聪明——灵醒、贼、滑;死——去世、下世、老了、仙逝、毕了、完了、呜呼哀哉、完蛋了等等。

总之,主题对于一篇文章的写作至关重要。所以古人写作“未落笔之先,必经营惨澹”确立主题。

2、写作对主题的要求是什么?

(1)、要正确、鲜明。所谓正确指确立的主题反映了自然的本质与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事物的本质属性,符合事情的客观实际,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及心理特点,反映了人在特定环境的特定的感情等。鲜明的含义有二:一是表意清楚。二是作者意向分明,或者经过读者思考后亦能体会得到文章的意思。

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时间:120分 钟) 2018.4 一、认真书写,卷面整洁。(3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字词句练习。(30分) ⒈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 à sh ǐ li áo ku ò b ǐ s ài qi ān z ī b ǎi t ài h ú tu j ǐng t ì f ú l ǔ x īng lu ó q í b ù ⒉ 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意思或词语。(8分) ⑴ 眼眶(ku āng ku àng ) 挨饿(ái āi ) 埋怨(m ái m án ) ⑵ (蔚 慰)为壮观 有志( 竟 竞)成 精妙绝(伦 轮 ) ⑶“拍案叫绝”的“案”的意思是( ①事件 ②长方形桌子 ③古时候端饭的木盘 ④文件) ⑷ 树叶(飘荡 飘落 飘散)下来,扑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⒊ 补充词语并选择序号填入句子中。(6+2分) ①( )( )棋布 ②蜿( )曲( ) ③流连( )( ) ④连绵( )( ) ⑤文思( )( ) ⑥鬼斧( )( ) 沿着 的小路,我终于爬上了莲花山。哇,眼前的景色真美呀!远处有 的高山,近处有千姿百态的古藤名树。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 。而美丽的莲花山更令我 。 ⒋仿照例句,改写句子。(4分) ⑴ 小鸟在树枝上叫着。 小鸟在树枝上唱着歌。 校园里的桃花开了。 ⑵ 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三、积累与运用。(18分) 1.读了课文,我知道万里长城谱写了;我还从课文中领略了的庐山云雾,欣赏了位于祖国最南端的。当我来到荷花池边,只见荷叶像一个个的大圆盘;而荷花有的还是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似的。(6分) 2.我知道了沪是的简称,桂是的简称,川是的简称。(3分) 3.当我外出郊游时,看到一泻千里的瀑布,我会用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它的壮观。(3分) 4.通过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的;还了解了________的王勃,而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更令人拍案叫绝;大作家萧伯纳告诉了我做人不能;《花瓣飘香》又让我看到了一个的小姑娘;更令我佩服的是刘翔的精神。(6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4分) 短文(一) 《荷花》(片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⒈“花骨朵儿”中的“骨”音为(gū gǔ)(请在正确的音节上打“√”),用它的另一个音可组词为。(2分) ⒉这段话写了三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分别是:、、 。荷花被称为“花中君子”,古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咏荷的诗文,你知道的有:,。(5分) ⒊读读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3分)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注释) 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发改委对哈尔滨水价听证会问题的回应意味着权力的傲慢终于还是有所克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回应开启了民意跟政府互动的进程,可以引来公众的进一步质疑,发现更深层的问题。 B.一般的比例,大致相仿。即使用最少的约数百分之五十计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厂的四万八千工人里面,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

C.我发现我和比我差的人聊起天来头头是道,可和比我强的人在一起聊天就经常词不达意,心里想的和说的都不一样,而且会紧张,紧张了会脑子空白说胡话。 D.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各行其事直截了当出奇致胜不假思索 B.委曲求全张惶失措卑躬屈膝腐朽糜烂 C.并行不悖再接再厉以逸待劳既往不咎

D.无耻滥言震聋发聩水乳交溶俯首帖耳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图,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摩下来。簿子不久就用完了。 B.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C.我半夜从一场恶梦中惊醒,各种念头蜂踊而来;过去那些零星的生活片段,潮水般涌入我的脑际。 D.一个又矮又胖的中年妇女探身出来。她肤色苍白,头发是铁青色的,戴着一幅厚厚的眼镜,眼睛显得非常小。

《基础写作》期末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文章结构的原则有四点:(1)、文章的篇章结构要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和内在联系;(2)、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3)、文章的篇章结构要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 (4)、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求自身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思路是思想运行的路线。思路是结构的内在依据。思路的起始、结尾以及曲伸流转 便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思路清晰,结构才清晰条理。因为想得清楚,才写得清楚。而结构是思路的物化形式,是思路在文章形式上的具体体现。结构可以检验并促进思路的清晰条理。因此,安排文章的结构,深思熟虑,理清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①划分的依据不同: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内容;段落的划分依据是表达。 ②两者在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层次是仅次于篇的结构单位;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③两者的大小不同:一般层次大于段落。在一些短小文章中,比如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层次等于段落,这时的层次相当于一个“意义段”。 ④两者的外部征象不同:段落有“换行”另起,开头空两字的明显标志;而层次没有。层次的划分必须经过阅读,根据内容的次序来划分。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其一,应根据不同文体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法如下:①记叙文,主要按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来安排。A 按照时间顺序安排;B 按照空间顺序安排;C 按照时空交错的方式安排;D 按照认识发展或者感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②议论文,大多按照问题的性质和事物的几个不同侧面来安排。A 总分式;B 平列式;C 递进式。③说明文主要按照被说明的事物的实际情况结构文章。 其二,层次安排的次序,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不得随意措置或颠倒,以免整体松动、脱节。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以性质不同的三个材料安排的三个层次就是按照战士的职责与义务安排的,不能随便调换。 其三,文章层次的安排应有主有次,不可平均用力。主要之处要详写,使材料丰厚,内容充实;次要之处要略写。如此,文章内容疏密有致,文势节奏分明,波澜起伏,生动活泼,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划分段落的要求有三条: A 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这一条主要针对段落的“意义段”而言。意思是说,一段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可把一些互不相干的意思放在一个段落里,即段落内容要单一;另外一层意思是,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集中讲完,不要这一段说一点,那一段说一点,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搞得支离破碎,即段落内容的“完整性”。这一条是划分段落最基本的要求。 B 划分段落要长短适度。段落的长短措置主要根据该段在文章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该段所阐述的内容

(完整版)2018-2019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密 学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基础与运用 1.(本题4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 . 憔.悴(qiáo) 笃.志(dū) 棱.镜(léng) 咄.咄逼人(duō) B . 莅.临(lì) 贮.蓄 (zhù) 荫.蔽(yīn) 人迹罕.至(hàn) C . 着.落(zhuó) 霎.时(shà) 欹.斜(qī) 淅淅沥沥.(lì) D . 匿.笑(nì) 菡萏.(dàn) 收敛.(liǎn) 混.为一谈(hún) 2.(本题4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化妆 云宵 诀别 翻来覆去 B . 分岐 祷告 渊博 人声鼎沸 C . 和霭 奥秘 娇媚 花团锦簇 D . 酝酿 嘹亮 竦峙 各得其所 3.(本题4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 A .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 . 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C . 他在辩论会上为学校争了光,伶牙俐齿,咄咄逼人.... 。 D . 国庆节期间,槐荫广场的花坛里摆满了一串红,红得鲜亮,红得耀眼,真是花团锦簇....。 4.(本题4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彻底治理雾霾,关键在于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 B . 《人民日报》怒批《王者荣耀》的游戏设定中存在篡改历史、误导青少年的问题。 C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身边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 在10月1日通过独立公投之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以70票赞成、10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独立议案,宣布该自治区成为一个独立。 5.(本题4分)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 B . 明明晨练时遇见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C . 令爱这次获作文竞赛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D . 这次数学考满分,多亏了您辅导。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您在家恭候。 6.(本题4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二十四孝图》通过写“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 . 《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C . 鲁迅先生称《西游记》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 D . 《西游记》里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单打二龙山、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等故事尤其精彩。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本题4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而雪骤. 骤,急 相委而去. 去,离开 B .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元方入门不顾. 顾,顾虑 C . 下车引.之 引,拉,牵拉 尊君在不. 不,同“否” D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 去后乃.至 乃,才 8.(本题4分)下列句子“而”的意义或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 . 温故而知新 C . 为人谋而不忠乎 D . 博学而笃志 9.(本题4分)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 A . 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B . 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 C . 兄子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强调的是雪的颜色,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侧重于 雪纷飞的状态。 D . 从元方对友人的言行可见,元方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他“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因为 觉得友人将对自己不利。 (本题6分)客有问陈季方:“足下①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②天下重名?”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④,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②荷:担负。③阿(ē):山脚。 ④沾:浸润。 10.解释加点词语。(1)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何:_________(2)当斯.之时 斯:_________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2分) 吾 家 君 譬 如 桂 树 生 泰 山 之 阿

人教版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汉字(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老头子张huáng()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芦花荡》)(2)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请在下边的括号里分别为加点的字注拼音,并解释这个字在所给词语中的意思(2分) (1)泪光晶莹()意思:(2)囊萤映雪()意思:3、有一些词语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令媛”表示“对别人女儿的尊称”。请书写出下列词语所所表达的实际意义。(2分) (1)桑梓:(2)家书: (3)桃李:(4)丝竹: 4、汉字有强大的表意功能,有很多字是可以根据字形推测字义的,如“明”的本意是“有太阳有月亮就会光线充足”,“旦”的本意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早晨”;请根据“信”的字形推测其字义。 “信”的字义 5、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汉字焕发出新的活力,富有了新的意义。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我的妈妈喜欢追韩剧,刷微博,穿名牌,潮.得很呢!潮: (2)大学毕业以后,她成天呆在家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宅.女。宅: 阅读(60分)

一、积累经典,展才情文思(6分) 6、根据提示,将下面各句的诗文补充完整。 (1)无丝竹之乱耳,。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3)少壮不努力,。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 (6)日暮乡关何处是?。 二、走进陋室,了解古人志向(15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节选自《陋室铭》 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 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②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节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

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二)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 1.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 2H2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活化分子的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已知H2(g)+Cl2(g)= 2HCl(g)⊿H= —184.6 kJ/mol ,则反应HCl(g)=1/2 H2(g)+1/2Cl2(g)的⊿H为 A.+184.6 kJ/mol B.—92.3 kJ/mol C.—369.2 kJ/mol D.+92.3 kJ/mol 4.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L ·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 mol/(L ·min) B.1 mol/(L ·min) C.2 mol/(L ·min) D.3 mol/(L ·min) 5.如图,横坐标表示加水量,纵坐标表示导电能力,能表示冰醋酸(即无水醋酸)加水稀释的图是 6.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A.中和CH3COOH的多B.中和HCl的多 C.相同D.无法比较 7.一定温度下, 向a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O2(g), 发生如下反应:2NO22NO+O2,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2nmolNO2 B.混合气体中NO2、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nmolO2 D.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8.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A.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2010年7月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2412 2010年7月国开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6月5日; 2017年春期考试时间:2017年6月25日11:00至12:30。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 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对) 2.写作的一般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阶段、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错) 3.文本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基本的意旨或者倾向。(对) 4.-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而不是若干层次组成。(错) 5.真正的辞藻美来源于语词的恰当使用与文本的整体表达效果的相互融合。(对) 6.第一人称,我们通常称之为“万能人称”。(错) 7.抒情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依附性,其次是非语言性。(对) 8.演绎是从个别事理中推论出一般原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错) 9.议论技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和反证法。(对) 10.消息和通讯是析理性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错)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从写作的一般属性来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写作的个体性特征; (2)写作的实践性特征; (3)写作的创造性特征。 2.简述写作过程中对典型材料进行选择的要求。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 (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 (3)材料要具有可读性。 3.简述描写的三种表现类型。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3)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综合性描写。 三、分析论述(16分) 分析并阐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每个要点4分,文字阐述4分。答题要点仅供参考,评分不必拘泥本参考答案,只要学生回答合理,论述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50分)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古往今来,诸如成功、失败、荣誉、毁谤、困难、挫折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我们也需要面对许多事情……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面对”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1

六年级下期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

台安县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评分标准及部分参考答案2018.5 一、积累运用(53分) 1.2分.(书写不规范、不端正扣1分)

2.每字0.5分,计5分.答案依次为:订阅玲珑循环渗透解剖 3.2分.D 4.每项1分,计4分.答案为: A.百年千栽(载)B. √C.心魂具静(俱)D.不记其数(计) 5——6题.每题2分.答案为: B C 7.每空1分,计4分.答案依次为:③②①④ 8.每空1分,计4分.答案依次为:严格严重严厉严肃 9.补充词语每空0.5分,计4分,选择词语每题1分,计2分.共计6分. 答案依次为:置旋愚两异确俯结(1)前俯后仰(2)千真万确 10.每题1分,计4分.答案依次为:D C B A 11.标点共2分,错一个去0.5分.其余每题1分,计4分.参考答案依次为: (1)“?” , “!”错1个扣0.5分. (2)李明对我说,他怎么帮得了我的忙? (3)示例:长城不能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 天下没有派十二岁的孩子办理外交大事的. (5)示例:示例:母亲,您像春风,用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母亲,您像春蚕,用自己吐的丝为我编织幸福.(要求比喻恰当,语句通顺,字数相等.答案不唯一,大意对即可.) 12、每空0.5分,计10分. ⑴一滴水整个太阳的光辉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⑵两者不肯相舍《鹬蚌相争》做事要实事求是,要权衡得失,相互谦让的道理.(大意对即可.) ⑶日长篱落无人过. ⑷我失骄杨君失柳 ⑸生,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⑹红军长征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答出一条即可) ⑺《西游记》吴承恩(最喜欢的章节是书中的内容即可.) ⑻老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 二、阅读感悟.(27分)(主观题大意对即可) (一)课内阅读(8分) 1、2分.白衣天使南丁格尔 2、2分.巡查高尚 3、2分.南丁格尔每天夜晚巡视病房的路程很长,她一心想的是病人,对工作认真负责. 4.2分.献身护理工作,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二)课外阅读(19分) 1.每空1分,计5分.划掉的答案依次为:q.ì.可爱竞tiāo 睡醒 2.每空1分,计2分.(1)沁人心脾(2)理所当然 3.每个成语1分,计3分. 顾此失彼扬长避短若即若离 4.1分.示例: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怎能不湿润呢? 5.2分.这是一个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每点1分,计2分.(1)桂花不张扬,默默奉献芳香. (2)我的同学学校的看门老爷爷默默在关心学生,晚上总是耐心等候我同学回家后再关校门. 7.每点1分,计2分.“眼睛都湿润”的原因是“为了那默默行善的老人”,“心湿漉漉”的原因是“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大意对即可.) 8.2分.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言之有理即可) 三、真情表达(20分) 分为三等:一等:17-20分二等:12-16分三等:12分以下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讲解版

2018-2019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2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花/逐轻风//次第/开”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扇面的丹青墨宝值得珍藏,扇骨的精工细雕成为艺术。舞台上,演员一扇在手,或进或退,或开或合,瞬息万变,活灵活现。建筑中,“扇”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还被古典园林的镂空花窗所吸收,成为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花墙小景,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 我国的扇具有(yuán)远流长的发展历史。①目前发现的最早实物扇应是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的扇子,有竹扇和羽扇两种。②虽然出土的竹扇是2000多年前的遗物,但其制作已相当精良。③到了宋代,折叠扇从日本和高丽先后传入中国:扇面以纸、绢等制成,以其新颖、灵巧、轻便的特点而受到欢迎。④到明代中晚期出现了大量以诗、书、画为主体的扇面,同时又涌现出一批制造扇骨与扇面的能工巧匠,从此折叠扇开始独领风骚。 1.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脍.炙人口(huì)镂.空(lóu)源远流长 B.脍.炙人口(kuài)镂.空(lóu)渊远流长 C.脍.炙人口(huì)镂.空(lòu)渊远流长 D.脍.炙人口(kuài)镂.空(lòu)源远流长 2.第一段横线处最佳的对句是( B )(2分) A.有风/休动/麝香衣 B.叶/随彩笔//参差/长(zhǎng) C.汗/流浃前//曾/施力 D.频摇//不怕/落莓苔 3.第二段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句是(C)(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扇面书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2分)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1-20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21-30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一1 C —12 N 一14 O 一16 第Ⅰ卷(客观题 共5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 .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 .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 D .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 .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 B .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 .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 .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 A .食盐 B .白酒 C .食醋 D .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B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D .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 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 6、常见的照应方法有哪些? 7、怎样使文势波澜起伏、曲曲折折? 8、如何理解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 二、名词解释 1、文章的结构 2、思路 3、层次 4、段落 5、过渡 6、照应 7、开头 8、结尾 三、判断题 1、结构有构成文章、突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2、没有结构,便没有文章。 3、思路清晰,文章的结构才清晰条理。 4、文章的结构完整:指文章的结构有头、有身、有尾,不残缺。 5、文体不同,安排层次的方式也不同。 6、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7、“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开头方法;“曲径通幽”是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8、文章的组织结构与主题的变化无关。 9、“文无定法”是说文章的结构没有原则。 10、“文如看山不喜平”是说文章的结构安排应灵活多变,错综见意。 11、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第八章表达方式 一、问答题 1、描写和叙述有什么不同? 2、说说细描的特点。 3、说说白描的特点。

4、抒情的作用有哪些? 5、抒情的要求是什么? 6、为什么抒情要有真情实感? 7、说明的要求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叙述 2、倒叙 3、描写 4、直接描写 5、间接描写 6、细描 7、白描 三、判断题 1、叙述的本质是交代过程。 2、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开卷兴波、引人入胜,所以写作中应多用倒叙。 3、抓住特征,粗笔勾勒是细描的特征。 4、议论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5、心理描写是打开人物心灵奥秘的钥匙。 6、驳斥论据比驳斥论点更重要,因为它可以釜底抽薪。 7、抒写情怀是从文章写作方面认识抒情的作用。 8、论证的基本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9、解说性是说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10、在说理中,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1、对居室处所的描写属于场面描写。 第九章语言 一、问答题 1、谈谈语言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语言是写作构思的基本工具? 3、积累语言的途径是什么? 4、怎样才能使语言准确? 5、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有哪些? 6、使语言朴实的方法有哪些? 7、为什么语言要生动? 8、增强语体意识的意义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语体 2、语言朴实 3、语言简明 三、判断题 1、语言是文章表达思想的工具。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卡 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 一致。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

经济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及答案

高一政治试期中题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2.据《经济日报》报道,全国优秀少儿期刊《小学生拼音报》向500所贫困小学免费赠报进行文化扶贫。这里用于文化扶贫的《小学生拼音报》()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C.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用于交换的 以往手机功能繁琐,使用数据业务往往需要复杂的设置和操作。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移动公司按照客户在外观、开关机界面、手机一键上网专用键、菜单呈现以及服务内容等方面要求,与著名厂家联手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心机”已经上市。据此回答3--4题。 3.手机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不同的需求,说明人们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格 4.中国移动公司和手机厂家为客户量身订做手机主要是为了() A.生产出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B.更好的实现商品的价值 C.尊重顾客的上帝地位 D.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5.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货币本质的是() A.货币可以与一切商品进行交换并表示其价值 B.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代表和象征 C.充当货币的是贵金属 D.货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 6.2013世界X-CAT摩托艇锦标赛于今年11月在北仑梅山湾举行,门票从230元到2880元不等,共有5种不同票价,而且根据赛事激烈程度的增加,每天的票价也不一样,比如,同样是3区票价,11月8号、9号、10号票价分别为230元、290元和300元。货币在门票定价中()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②是观念中的货币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7. 金银货币与纸币在职能方面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是() A.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B.商品交换的媒介 C.商品交换的计量单位 D.一般等价物 8.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个人支票。信用卡和支票的共同点是() A. 都有可以透支 B. 都属于电子货币 C. 都是在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D. 都是由银行发行的 读下面2013年人民币汇率(100美元/人民币)变化情况表.回答9--10题: 8月20日10月8日11月4日 616.97 614.15 603.85 美元对人民币 汇率 9. 关于上述图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汇率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②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③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跌落,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④10月8日100美元的人民币价格是614.15元人民币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0. 人民币升值将会()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doc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写作? 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而),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章散文 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 古代散文含义:指的是散行单句的文章 西方散文含义:指的是不分诗行不押韵的文章 现代散文含义: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通常称为广义散文含义) 当代散文含义:指的是短小精悍的记叔和抒情为主的散文(狭义散文) 2.根据內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几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记叙散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是散文的塔基) 抒情散文(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强调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方式也注意用抒情的散文,是散文的塔尖) 议论散文(内容强调发表作者的见解,表达方式以形象议论为主的散文,侧重理智与看法) 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 题材广泛(核心特征)、个性鲜明、写法灵活、文情并茂、篇幅短小 4.散文叙事有什么建直? 非虚构性(能不能虚构是散文与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抹杀了这个区别就等于抹杀了散文的特点)

叙事散文写法 记人散文写法景物散文写法抒情散文写法象征散文写法议论散文写法一事铺陈法一 - -孙犁《报纸的故 事》 线索吊事法— — -冯骥才《书桌》 人物二三事法 - —鲁迅《藤野先生》状物特写法一 - -颜元叔《懒猫白 态》 依事抒情法-巴金《怀念萧珊》象征寓情法-鲁迅《秋夜》 联类推理法一 - -秦牧《面包和盐》 题材以小见人(对于散文來说,故事情节、冲突事件、诗的意境、固然是它的好 题材,而那些小说、戏剧、诗歌也许不屑一顾的细琐、零碎、陋直、平凡,日常 的小东西,也是它的好题材;散文損氏于写小题材,首先要选一些信息含量人信 息价值高的小题材,而且要跟善于立意结合起来;许多好的文学作品常常是以小 见大,而散文尤其看重这一点,在小题材里面蕴含着的内容和主题是思想深刻、 旨趣高尚、感情纯挚、意境幽远的。) 个性鲜明(散文的内容都与作者直接相关,突出“我”) 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怎样理解这句 话的意思? 题材广泛,文情并茂 5.散文的笔法 第二章诗歌 1.诗歌有哪些分类? 按四容和表达方式分抒悄诗和叙述诗 主要关注朦胧诗(指运用象征、喑示、通感等手法,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主题朦胧多义的一种诗歌) 舒婷《船》 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1)注重情感的抒发(诗贵有情,情感的激流推动着诗人的创作,他们不仅用抒情

2020年七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XXX中学期中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10分) 1. 3.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5. 7. 清涟而不妖。 8.《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理想远大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层。 10.听闻XX疫情侵袭W汉,已经退休多年的XX院士不顾年事已高,主动请缨到一线主持疫情救治工 两句。 一、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2分)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奠基(diàn) 愧怍(zuò) 宰割(zǎi) 粗拙(zhuó) B.涉猎(shè) 惦记(diàn) 污秽(suì) 取缔(dì) C.歼灭(jiān) 丰饶(yáo) 书斋(zhāi) 酣然(hān) D.憎恶(zēng) 诘问(jié) 震悚(sǒng) 憧憬(chōnɡ)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2分) A. 祷告塌败斑斓锲而不舍 B.晌午霹雳热忱锋芒必露 C. 譬如烦燥侮辱微不足道 D.校对哺育修茸扑朔迷离 1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 ....,向师长请教。 B.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的诲人不倦和我们的学而不厌 ....。 C.同学们像一只只辛勤的小蜜蜂,一心扑在书本上,呕心沥血 ....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 ....的美丽。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尽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语文期中试题

七(下)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读﹒书(13分) 1、请欣赏右边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正确、 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2、古诗文原句填空(11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弹琴复长啸。 (3).,一览众山小。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杨花榆荚无才思,。 (6).《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祈求丰收的诗句:,。(7).《己亥杂诗》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 (8).《木兰诗》中,两句,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生活的画面。 二、读·思(每题3分,共84分) 3、下列词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攀谈憎(zēng)恶九曲(qū)连环一泄万丈 B.斑澜嗥(háo)鸣锋芒必露沥尽心血 C.亘(gèn)古孤孀气冲斗(dǒu)牛妇孺皆知 D.愧作(zuò)絮说无暇及此鞠躬尽悴(cuì) 4、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B.在旧社会,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 C.广大群众对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D.人生是需要奋斗的,只有奋斗了,失败后才会觉得当之无愧。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说和做》一文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对学术严谨刻苦的实干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B.《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在纪念七七事变十周年之际写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黄河颂》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分序曲、主体、尾

2018-2019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英语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听力理解:(本大题分为A、B、C、D四部分,共25小题,25分) 1-5 CAACC 6-10 ABACA 11-15AABBA 16-20 BACBB 21.sunny Sunday 22.playing chess 23.dancing 24.talking 25.flying a kite 二、单项选择(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6-30 DBCCA 31-35CADAC 36-40 ACBDC 26.考点:elephant 以元音字母“e”开头,读音为[e],所以用”an”,当一个物体第二次被提到的时候,前面要用”the “.所以选D. 27.考点:固定搭配:thank you for doing sth/sth ,为。。。。。。感谢某人;help sb with sth在某方面帮助某人。所以选B. 28.考点:speak+语言;say+说的内容;talk为不及物动词后面要跟介词“with/to/about”;tell用于讲故事(story)或者讲笑话(joke);所以选C. 29.考点:too many后面接可数名词复数;too much+不可数名词;much too+形容词;没有much many 这个结构。 30.考点:It’s about two kilometers. 它大约两千米,表示的是距离。How far 多远,用于询问距离,how long 用于询问时间长短,回答多用“about/for+一段时间”.how many 多少,用于询问数量,多用于可数名词复数;how much多少或多少钱,可以用于询问数量或价格。 31.考点:固定搭配:by bike骑单车 32.考点:at +时间点或一些固定搭配中如:at night在晚上;on+星期/几月几日/具体一天的早上、中午、或晚上。 33.考点:这题考察的是祈使句变否定句,jim后面加了逗号,所以逗号后面的句子是以动词原形开头的句子,是祈使句。祈使句变否定句,在动词原形前面加“don’t”,所以选D。 34.考点:keep+形容词,clean的形容词还是“clean”,one of+名词复数,所以用“rules”. 35.考点:can+动词原形;第二个空考察的是现在进行时,所以用swimmin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