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19卷 第31期 2015–07–23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uly 23, 2015 Vol.19, No.31

P .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2233885.html,

4938

www.CRTER .org

赵旻旻,男,1982年生,北京市人,汉族,2009年北京大学毕业,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成人膝髋关节重建外科研究。

通讯作者:李子剑,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市 100191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5)31-04938-06 稿件接受:2015-06-0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2233885.html,

Zhao Min-wei, M.D.,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Zi-jian, M.D.,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ccepted: 2015-06-09

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赵旻暐,李子剑,张 克,曾 琳,方 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市 100191)

文章亮点:

1 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较多,结合各种输血并发症及异体血血源紧张的背景,如何减少置换后失血的问题急待解决。

2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有减少显性失血、总失血量并降低异体血输注率的作用,是目前关节置换围术期的研究热点。

3 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主要部分为隐性失血,目前较少有文献报道氨甲环酸在减少隐性失血方面的作用。

4 结合目前研究现状,作者着重关注了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情况,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可减少单侧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并且不增加血栓风险。文章属于回顾性对照研究,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同时存在病例数较少、置换后观察时间较短等局限。 关键词:

植入物;人工假体;氨甲环酸;全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疗效;静脉血栓 主题词: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氨甲环酸;失血,手术 基金资助:

人工关节置换登记系统开发与临床应用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号:D 121100004212005

摘要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止血带的使用、手术创伤等因素会导致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是术后失血的主要原因。氨甲环酸是一类抗纤溶药物,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可减少置换后显性失血、总失血量,并降低异体血输血率。然而,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尚未明确。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22例在术中经静脉给予总量2 g 的氨甲环酸,对照组32例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记录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连续5 d 的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压积,采用Gross 方程计算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间失血量的差异性。置换后1周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判断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氨甲环酸组患者置换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根据Gross 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氨甲环酸组为(302.9±189.9) mL ,对照组为(596.8±271.4) mL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两组各发生1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提示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降低异体血输血量,同时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赵旻暐,李子剑,张克,曾琳,方拓. 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1):4938-4943.

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5.31.004

Effect of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on hidden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Zhao Min-wei, Li Zi-jian, Zhang Ke, Zeng Lin, Fang Tu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Massive blood loss was caused by an over-reactive fibrinolytic system, as a sequence of tourniquet usage and surgery trauma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s an antifibrinolytic drug, tranexamic acid has been proven to decrease not only the obvious and total blood loss, but also the ratio of allograft blood transfusio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Nevertheless, the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hidden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had not been clarified ye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tranexamic acid on hidden blood loss in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4 patients who received primary un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tranexamic acid. 22 patients in the tranexamic acid group were given 2 g

tranexamic aci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during surgery. 3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n equal volume of physiological salin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orally given anticoagulant rivaroxaban after replacement. Hemoglobin level and blood hematocrit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for 5 consecutive days. The total amount of blood loss and hidden blood loss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Cross equat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Lower extremity venous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at 1 week after replacement to determin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limb.

RESULTS AND CONCLUS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eral data and perioperative conditions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Postoperative drainage, dominant blood loss, total blood volume, the amount of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amount of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tranexamic acid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ccording to Gross formula, the difference of hidden blood los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ranexamic acid group (302.9±189.9) mL and the control group (596.8±271.4) mL (P < 0.05). Deep vein thrombosis appeared in one ca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replace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tranexamic acid dramatically decreased the hidden blood loss in un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educed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and simultaneously did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limb.

Subject headings: Arthroplasty, Replacement, Knee; Tranexamic Acid; Blood Loss, Surgical

Fun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Registration System (Beijing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No. D 121100004212005

Zhao MW, Li ZJ, Zhang K, Zeng L, Fang T. Effect of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on hidden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5;19(31):4938-4943.

0 引言 Introduction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因在置换过程中使用止血带,血液丢失主要集中在置换后时段。文献报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为340-1 500 mL[1],止血带的使用、手术创伤等因素会导致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1-4],是置换后失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多为高龄患者,对贫血耐受程度低,容易因此诱发严重并发症[5]。同时,国内异体血资源较为珍贵,供血形势紧张。临床输注异体血还存在传播疾病、引起输血反应等风险。因此,寻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方法迫在眉睫。

氨甲环酸是一类抗纤溶药物,能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在纤维蛋白上吸附,防止其激活,保护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所降解和溶解,达到止血的效果[6]。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临床中应用以来,氨甲环酸已被证实可减少心胸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等多类手术的术后失血,降低异体血输注率[7-8]。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开始将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9-11]。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氨甲环酸后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显性失血、总失血量,并降低异体血输血率[12-20]。然而,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尚未明确,既往文献对此也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报道[14]。

文章对2013年6至12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着重探讨其在减少置换后隐性失血方面的作用。

1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设计:对比观察试验。

时间及地点:于2013年6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纳入2013年6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4例,其中男5例,女49例;年龄52-78岁,平均66.1岁。

纳入标准:①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②接受初次、单侧手术。③病历资料完整。④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出血性疾病患者。②置换前血红蛋白低于100 g/L。③患侧下肢既往感染史。④有恶性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疾病或血管栓塞病史。⑤临床数据存在明显录入错误的病例,如置换后第1天引流量与置换后自体血回输量相同。⑥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疾患(或近12个月行冠脉支架置入)、严重呼吸系统疾患。

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将54例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其中氨甲环酸组22例患者上止血带前15 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 g(广药集团,批号:国药准字H20056987,规格:10 mL∶1.0 g),以及术毕、松止血带前再次输注氨甲环酸1 g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2例按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材料:本研究使用GenesisⅡ髁间开放式假体,生产商为施乐辉公司(Smith & Nephew Inc),GenesisⅡ全膝关节系统在股骨部分的假体,材料选择为铸造钴铬钼合金(Co-Cr-Mo),胫骨假体为钛合金材(titanium alloy,Ti-6Al-4V),关节垫片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这些材质都已被证明具有很好的生物学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材料不被腐蚀同时对机体不产生毒副作用。该系统在骨水泥接触面采用特殊的多孔、粗糙设计,增加了假体同骨水泥的结合能力;在非骨水泥接触面,使用铬材料特殊处理过后,保证了界面的低摩擦性。这些表面材料特质保证了假体的低摩擦、低磨损,从而提高了假体的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4939

设计使用寿命。

方法:

置换方法:所有患者切皮前常规使用气囊止血带,压

力为300-320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到置换

结束,无松放止血带操作。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

入路切开关节囊。术中使用高速脉冲冲洗枪冲洗松质骨面

及伤口。假体选择施乐辉公司GenesisⅡ髁间开放式假体,

均未接受髌骨置换。置换后常规放置伤口引流,连接自体

血回输装置(生产商Stryker Inc,CBC 2 Constavac TM型),

过滤回输6 h内的引流血,6 h后的引流计量后医疗处理。

置换后弹力绷带常规加压包扎患肢,术毕24 h后解除患肢

绷带加压包扎并拔除伤口引流管。

置换后处理:置换日及置换后第1天常规进行补液治

疗,避免出现低血容量情况,并根据患者情况鼓励置换后

第1天开始恢复术前饮食。麻醉恢复后即嘱患者开始活动踝

关节,进行主动肌肉收缩锻炼。置换后1 d开始床上直抬腿

的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置换后两三天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

患者置换后口服利伐沙班(口服Xa因子抑制剂,德国拜耳公

司生产)10 mg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1次/d至置换后5周。

本研究掌握的临床输血指征:①血红蛋白≤80 g/L。

②红细胞压积≤20%。③患者未达到①,②指标,但出现

严重胸闷、乏力等贫血相关表现。

检测指标:

显性失血量为术中失血量加置换后引流量。

隐性失血量根据Gross方程计算[21]:

失血总量(mL)=置换前血容量×(置换前红细胞压积-置

换后红细胞压积)。

置换前血容量根据Nadler方法计算:血容量=

k1×H3+k2×W+k3,男性患者k1=0.366 9,k2=0.032 19,

k3=0.183 3,女性患者k1=0.356 1,k2=0.033 08,k3=

0.183 3,H指患者身高(m),W为体质量(kg)。

隐性失血量(mL)=失血总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回

输量-显性失血量。

主要观察指标:置换后1周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观

察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图1)。监测置换后1-5 d的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记录置换后伤口引流量、自体血回输量、异

体输血量。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

分析,试验结果以x_±s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采

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失血量情况,采

用秩和检验,定义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按意向性处理,纳入全膝关节置换

患者54例,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

22例,对照组3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数据。

两组分组流程图见图2。

2.2 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在年龄、身

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表1)。

2.3 置换相关数据比较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在置换前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

中失血量、置换日及置换后第1天补液量方面,差异无显

著性意义(P > 0.05,表2)。

图1 氨甲环酸组1例患者置换后行下肢超声检查,未发现血栓情况

Figure 1 No ev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was observed in

B-ultrasound test in one patient of tranexamic acid group after

surgery

图2 两组患者分组流程图

Figure 2 Flowchart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_±s)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in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项目对照组(n=32)氨甲环酸组(n=22) t P

年龄(岁) 67.2±6.2 64.6±5.9 1.556 0.126

身高(m) 1.57±0.05 1.59±0.06 -1.278 0.207

体质量(kg) 68.8±9.1 70.3±8.4 -0.613 0.542

体质量指数(kg/m2) 27.83±3.81 27.77±3.73 0.061 0.952

表2 两组患者置换相关数据比较(x_±s)

Table 2 Comparison of replacement-related data in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项目对照组(n=32) 氨甲环酸组(n=22) P

置换前血红蛋白(g/L) 1 309±91 1 315±136 0.965

置换前红细胞压积0.40±0.03 0.40±0.04 0.679

手术时间(min) 75.3±14.2 84.4±39.9 0.895

止血带时间(min) 75.1±12.8 72.5±15.9 0.195

术中失血量(mL) 21.8±16.1 48.2±65.4 0.297

置换日补液量(mL) 1 353.1±383.5 1 402.3±299.4 0.949

置换后第1天补液量(mL) 1 143.8±422.7 918.2±401.9 0.073

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2233885.html, 4940

2.4 试验结果数据比较氨甲环酸组患者置换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表3)。

2.5 不良事件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置换后超声检查两组各发现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3讨论Discussion

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药物,能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在纤维蛋白上的吸附,防止其激活,保护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所降解和溶解,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6, 22],静脉输注能够使氨甲环酸快速进入关节滑液和滑膜组织中[23]。

Good等[13]在2003年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使用氨甲环酸后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量约50%,总失血量减少约30%,并能降低置换后输血量。Panteli等[6]对7篇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应用氨甲环酸能够减少置换后引流量大约220 mL,同时平均减少置换后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约10 g/L。大量文献表明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显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并降低置换后输血率[7, 12, 14-15, 20, 24-25]。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术中输注氨甲环酸的氨甲环酸组患者,置换后显性失血量、置换后异体血输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

隐性失血是术后积留在关节腔与外渗到组织间隙的血液、以及溶血作用导致的血红蛋白丢失,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文献报道隐性失血量占术后失血量的50%- 70%[26-28]。氨甲环酸能否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存在争议。Good等[13]的研究对此给出了否定的结论,然而Ishida等[29]观察到氨甲环酸能减轻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分析其对减少隐性失血可能存在有一定作用。张瑜哲等[30]的研究则表明,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总体而言,目前对氨甲环酸影响隐性失血的直接报道较少,临床结论不明确[14]。本组病例的手术操作均由同一临床工作组完成,患者一般情况、围术期补液量及置换后抗凝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由Gross方程计算出,氨甲环酸组置换后隐形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故作者认为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可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隐性失血量。

氨甲环酸作为抗纤溶药物,在理论上有增加血栓事件的可能[31],故有学者对其在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提出过质疑[32]。Endo等[33]曾报道过1例患者因接受24 h连续输注氨甲环酸而导致血栓发生的病例,Upadhyay等[34]报道了1例27岁患者,因膀胱损伤出血而接受氨甲环酸治疗,因工作失误导致输注剂量增大到10 g,以致发生了髂血管的血栓。由此可见,在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氨甲环酸时,有发生血栓事件的可能。然而,Astedt等[35]指出氨甲环酸不影响正常血管壁的纤溶活性。Benoni等[22]发现氨甲环酸主要在伤口局部表达抗纤溶效果,这同Good等[13]的研究结果相符。Yang等[12]的荟萃分析显示,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影响。苗兵等[36]认为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抑制关节置换引起的机体纤溶亢进,同时不影响凝血系统的其他因子功能。国内张福江等[37]研究发现,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使用氨甲环酸后,同对照组相比置换后组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Zhang等[14]对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尽管所有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小,但结果显示氨甲环酸组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anteli等[6]和Ho等[25]的Meta分析表明关节置换中应用氨甲环酸并不增加血栓风险,国内张阳等[38]、傅德杰等[39]对既往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本组中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各发生1例肌间静脉血栓事件,考虑合理使用氨甲环酸不增加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氨甲环酸具有良好的效价比[40]。在Benoni等[10]的研究过程中,因使用氨甲环酸共节省了治疗费用11 354瑞郎。在Good等[13]的医院内,使用氨甲环酸的花费为7马克,而使用一单位库存异体血需要花费46马克,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节省约1 100马克。Ralley等[41]指出,以1 000例初次置换手术计算,使用氨甲环酸每年可节省费用约65 000美金。Molloy等[18]比较了局部喷洒纤维蛋白和应用氨甲环酸所需要的花费,前者平均支出585美元,而后者仅为6美元。Aguilera等[16]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比较了纤维蛋白胶、纤溶酶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和氨甲环酸在减少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疗效,结果显示氨甲环酸有效,同时作者指出,氨甲环酸价格最为低廉,故其效价比最好。Gandhi等[17]对1995至2012年发表或未发表的英文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认为鉴于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及良好性价比,应当作为关节置换过程中的常规使用药物。

氨甲环酸在关节置换过程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理想的药物使用剂量未能明确[42]。Tanaka等[23]建议按照20 mg/kg的方法使用氨甲环酸,他认为这种剂量可以使得药效能够维持到置换后8 h,基本涵盖了文献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后纤溶亢进期。Panteli等[6]的研究则显示,应

表3 两组患者引流量及失血量比较 (x_±s,mL)

Table 3 Comparison of drainage and blood loss in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项目对照组(n=32) 氨甲环酸组(n=22) P

置换后引流量363.0±245.4 115.8±20.8 0.000

自体血回输量363.0±245.4 64.5±118.5 0.001

异体血输注量231.3±249.4 27.3±93.5 0.001

显性失血量497.0±296.8 253.4±179.2 0.002

总失血量633.2±170.0 464.5±187.6 0.000

隐性失血量596.8±271.4 302.9±189.9 0.000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4941

用总剂量小于2 g的氨甲环酸后,尽管可以减少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但不能减少异体血的输注量。

另一方面,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被认为是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和置换后快速升高和维持血药浓度的最佳方法[23],因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广泛采用[17],但其增加系统血栓风险的可能不容忽视。Akizuki等[11]介绍了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的方法,即在假体安装好后,将氨甲环酸经引流管逆行注入关节腔,其后夹闭引流管半小时。该作者对42例接受双膝置换和64例接受单膝置换的患者使用了这种方法,置换后平均失血量单侧为(235±178) mL,双侧(402± 208) mL,置换后没有患者需要接受异体血输注治疗。Ishida等[29]同样采用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的方法,认为不仅可以减少置换后失血,同时可以减轻肢体的肿胀程度。Wong等[43]的研究显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其系统吸收,与同等剂量静脉输注相比较,局部应用可减少约70%系统吸收,使得氨甲环酸的应用更加安全可靠。Maniar等[44]比较了几种不同应用氨甲环酸的方法,认为局部应用可增加手术局部的抗纤溶效果,同时减少全身吸收,降低了血栓风险。作者认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伤口血药浓度,减少系统血栓发生,但实际具体操作过程中,有药物随引流液流失、局部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氨甲环酸最理想的使用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对照研究,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同时存在病例数较少、置换后观察时间较短等局限。结合目前研究现状,作者着重关注了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情况,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可减少单侧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并且不增加血栓风险。氨甲环酸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法简便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效价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致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从试验设计、结果处理等方面,为课题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特别是曾琳老师的亲自参与,为结果解读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方面,方拓医生和王凤英秘书亲力亲为。同时,课题的顺利进行以及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均有张克教授、李子剑医生的直接参与和努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贡献:所有作者均参与文章的实施及评估,均经过正规培训。

利益冲突:文章及内容不涉及相关利益冲突。

伦理要求:

知情同意: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及其家属自愿参加,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在充分了解治疗方案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干预及治疗方案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医生资质:课题由相应临床医师经过培训后实施,符合临床研究所需的技术工作资质。

学术术语:氨甲环酸-是一类抗纤溶药物,其结构为赖氨酸类似物,能够竞争性结合纤溶蛋白酶原的激活位点,从而达到抑制纤溶亢进的作用。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应用氨甲环酸存在减少术后失血的理论依据。

作者声明:文章为原创作品,无抄袭剽窃,无泄密及署名和专利争议,内容及数据真实,文责自负。

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Barwell J, Anderson G, Hassan A, et al. The effects of early

tourniquet release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Br. 1997;79(2):265-268.

[2] Katsumata S, Nagashima M, Kato K, et al. Changes in

coagulation-fibrinolysis marker and neutrophil elastase

following the use of tourniquet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d the influence of neutrophil elastase on

thromboembolism.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5;49(4):

510-516.

[3] Fahmy NR, Patel DG. Hemostatic changes and postoperative

deep-vein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use of a pneumatic

tournique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1;63(3):461-465.

[4] Hiippala ST, Strid LJ, Wennerstrand MI, et al. Tranexamic acid

radically decreases blood loss and transfusions associated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esth Analg. 1997;84(4):

839-844.

[5] 孙伟,李子荣.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J].中华外科

杂志,2004,42(4):244-247.

[6] Panteli M, Papakostidis C, Dahabreh Z, et al. Topical

tranexamic acid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Knee. 2013;20(5):300-309.

[7] Ker K, Edwards P, Perel P, et al.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surgical bleeding: systematic review and cumulative

meta-analysis. BMJ. 2012;344:e3054.

[8] Eubanks JD. Antifibrinolytics in major orthopaedic surgery.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0;18(3):132-138.

[9] Hiippala S, Strid L, Wennerstrand M, et al. Tranexamic acid

(Cyklokapron) reduces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associated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Br J Anaesth. 1995;74(5):

534-537.

[10] Benoni G, Fredin H. Fibrinolytic inhibition with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blood loss and blood transfusion after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study of

86 patients. J Bone Joint Surg Br.1996;78(3):434-440. [11] Akizuki S, Yasukawa Y, Takizawa T. A new method of

hemostasis for cementles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Bull Hosp

Jt Dis.1997;56(4):222-224.

[12] Yang ZG, Chen WP, Wu LD.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nexamic acid in reducing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2;

94(13):1153-1159.

[13] Good L, Peterson E, Lisander B. Tranexamic acid decreases

external blood loss but not hidden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Br J Anaesth. 2003;90(5):596-599.

[14] Zhang H, Chen J, Chen F, et al. The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blood loss and use of blood product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2;20(9):1742-1752.

[15] Zufferey P, Merquiol F, Laporte S, et al. Do antifibrinolytics

reduc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in orthopedic surgery?

Anesthesiology. 2006;105(5):1034-1046.

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2233885.html,

4942

[16] Aguilera X, Martinez-Zapata MJ, Bosch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brin glue and tranexamic Acid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3;95(22):2001-2007.

[17] Gandhi R, Evans HM, Mahomed SR, et al. Tranexamic acid

and the reduction of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 BMC Res Notes. 2013;6:184.

[18] Molloy DO, Archbold HA, Ogonda L, et al. Comparison of

topical fibrin spray and tranexamic acid on blood loss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7;89(3):306-309. [19] 张延杰,郝军,高文香.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

血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19):53-55.

[20] Cid J, Lozano M.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allogeneic red cell

transfus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esults of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ransfusion. 2005;45(8):1302-1307.

[21] Sehat KR, Evans RL, Newman JH. Hidden blood loss

following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Correct management of

blood loss should take hidden loss into account.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4;86(4):561-565.

[22] Benoni G, Lethagen S, Fredin H. The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local and plasma fibrinolysis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hromb Res. 1997;85(3):195-206.

[23] Tanaka N, Sakahashi H, Sato E, et al. Timing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for maximum reduction in

blood loss in arthroplasty of the knee.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1;83(5):702-705.

[24] Ido K, Neo M, Asada Y, et al. Reduction of blood loss using

tranexamic acid in total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ies.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0;120(9):518-520.

[25] Ho KM, Ismail H. Use of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to

reduc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in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3;

31(5):529-537.

[26] 高福强,李子剑,刘延青,等.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

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 19(3): 199-202.

[27] 陈德胜,金群华,李亚平,等. 隐性失血对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

置换手术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7): 1290-

1292.

[28] 覃健,余存泰,徐中和,等. 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

血的临床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5):323-326.

[29] Ishida K, Tsumura N, Kitagawa A, et al.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not only blood loss but also knee

joint swelling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t Orthop. 2011;

35(11):1639-1645. [30] 张瑜哲,金毅,苏礼,等. 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后失血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8):

762-765.

[31] Jansen AJ, Andreica S, Claeys M, et al. Use of tranexamic

acid for an effective blood conservation strateg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Br J Anaesth.1999;83(4):596-601.

[32] Howes JP, Sharma V, Cohen AT.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blood loss after knee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Br. 1996;

78(6):995-996.

[33] Endo Y, Nishimura S, Miura A. Deep-vein thrombosis induced

by tranexamic acid in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JAMA. 1988;259(24):3561-3562.

[34] Upadhyay SP, Mallick PN, Jagia M, et al. Acute arterial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inadvertent high dose of

tranexamic acid. Indian J Crit Care Med. 2013;17(4):237-239.

[35] Astedt B, Liedholm P, Wingerup L. The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of vein walls. Ann Chir

Gynaecol. 1978;67(6):203-205.

[36] 苗兵,毕晓扬,任凯晶,等. 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

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9):

864-867.

[37] 张福江,高志国,于建华. 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

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12):

1302-1304.

[38] 张阳,钱齐荣,吴海山,等.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

Meta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2009,29(6):524-529.

[39] 傅德杰,陈凯宁,杨柳.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影响的

系统评价[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3):1172-1177. [40] Ellis MH, Fredman B, Zohar E, et al. The effect of tourniquet

application, tranexamic acid, and desmopressin on the

procoagulant and fibrinolytic systems dur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 J Clin Anesth. 2001;13(7):509-513.

[41] Ralley FE, Berta D, Binns V, et al. One intraoperative dose of

tranexamic Acid for patients having primary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0;468(7):1905-1911.

[42] Lin PC, Hsu CH, Huang CC, et al. The blood-saving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in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knee replacement: is an additional pre-operative injection effective? J Bone Joint Surg Br. 2012;94(7):932-936.

[43] Wong J, Abrishami A, El BH, et al. Topical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0;92(15):2503-2513.

[44] Maniar RN, Kumar G, Singhi T, et al. Most effective regimen of

tranexamic acid in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in 240 patients.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2;470(9):2605-2612.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4943

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

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 商品名称:捷凝 英文名称:Tranrxamic Acid and Sodium Chloride Injction 汉语拼音:Anjiahuansuan Luhuana Zhusheye 【成份】主要成分为氨甲环酸,其化学名称为:(E)-4-氨甲基环己烷甲酸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8H15NO2 分子量:157.21 辅料:无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 1.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一般不用本品。 2.用于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 3.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4.用于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和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以及病理性宫腔内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症。 5.用于中枢神经病变轻症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动脉瘤出血,应用本品止血优于其它抗纤溶药,但必须注意并发脑水肿或脑梗塞的危险性,至于重症有手术指征患者,本品仅可作辅助用药。 6.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可减少其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7.血友病患者发生活动性出血,可联合应用本药。 8.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Ⅷ或因子Ⅸ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规格】10ml:氨甲环酸0.5g与氯化钠0.85g 【用法用量】一般成人每日1000~2000mg分1~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根据年龄和症状可适当增减剂量。 【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较6-氨基己酸为少。 1.偶有药物过量所致颅内血栓形成和出血。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要点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一、手术切口 膝关节皮肤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特别小心。 1、初次置换术可以选择膝关节正中纵切口。 2、有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应该选择相同切口。 3、有多条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要选择最外侧的切口。 二、伸膝位应完成的步骤 1、外侧皮下软组织潜行剥离至髌骨外缘。 2、髌骨内缘切开进入膝关节。 3、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4、部分切除髌上滑囊。 5、胫骨髁内侧骨膜和侧副韧带的骨膜下剥离。一般来说,如果手术前内翻畸形小于10°,剥离骨膜的长度不应超过3cm。 6、如果髌骨周围骨赘增生严重,翻转髌骨困难,此时应使用电刀做髌骨周围松解,并将骨赘切除。 7、切断髌股韧带,翻转或滑移髌骨,屈曲膝关节。 三、屈膝位完成的步骤 1、极度屈曲膝关节,并极度外旋胫骨髁。 2、切除内、外侧半月板。 3、骨刀切除股骨内髁、胫骨内髁和股骨髁间窝周围的骨赘,切除后交叉韧带。 4、对于膝内翻的病人来说,切除内侧骨赘和胫骨内髁骨膜下剥离基本上可以达到内侧软组织平衡的目的 5、在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帮助下根据X线片所设计的切骨平面以及假体所需要的后倾角度进行胫骨平台的切骨。胫骨平台切下后的关节面其冠状面和形态应该与术前X线片所设计的形同。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需要按照术前X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股骨髓腔内。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90°位或伸直位的内、外侧张口程度不应超过2mm. 10、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复位。观察: a)下肢伸直位轴线是否满意; b)胫骨平台试模的中心点是否与胫骨平台中点一致; c)膝关节是否能够完全伸直; d)髌骨轨道是否满意; e)屈曲度位和伸直位手指触摸内侧副韧带是否过紧。 11、按照厂商提供的器械完成胫骨平台的操作,在打桩前要标记胫骨平台中点(胫骨结节中内1/3处)。 四、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 如果试模复位后髌骨轨道不满意,应该在边松解边测试的条件下做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尽量保持滑膜层的完整。 五、清理髌骨下方和上方的软组织,防止手术后的挤压和弹响。 1.双下肢全长X线片 2.应尽量通过股骨,胫骨的X线片测出股骨远端外翻角,确定胫骨轴线相对平台中心是否存在偏移,平台后倾角三个关键参数。 另外,纠正大部分骨科医生在股骨远端髁部截骨第一刀时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导向杆插入股骨髓腔后,调整外翻角时,同时应该对截骨板进行旋转矫正,以使截骨板与髁上线(insall线)平行,或者与whiteside线垂直,或者与胫骨轴线垂直(该方法仅在软组织相对平衡,无明显后髁骨缺损时使用),这样才可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与股骨力线完全重合。可能比较难理解,这其实是一个空间轴线的对应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平面的垂线)与股骨机械轴完全重合需要立体感才能想明白,也可以称之为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旋转对线。关于这个要点的强调,纵观多个厂家的膝关节置换操作手册,目前只看到Depuy的操作手册中提到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截骨板旋转对线,其余包括zimmer,Link等均未提及。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假体类型: 初次保留交叉韧带型 (PRIMARY CRUCIATE-RETAINING TKR) 设计上,带有后唇衬垫可用于PCL功能正常的情况。PCL紧张时,需行松解。 初次交叉韧带加强型 (PRIMARY CRUCIATE-SUPPTEMENTING TKR) 使用曲线型衬垫可加大接触面,加强功能上过度松弛的PCL,适应较大的匹配性。 初次交叉韧带替代型 (PRIMARY CRUCIATE-SUBSTITUTING TKR) 在胫骨衬垫中央加入一个聚乙烯突起,可充当已不存在的PCL作用。相应的股骨假体使用前后向切骨及斜面切骨,与PCL保留型假体相同,在准备女子的植入点不行翻修术时,允许改变。 全膝关节置换翻修假体 (REVISION TKR) 胫骨衬垫的几何形状考虑到在翻修和复杂的初次置换时,替代PCL和MCL,选择统一型式的胫骨、股骨干、衬垫,实际上是为翻修留有余地。该系统提供三种级别限制,满足各种翻修需要:稳定型、限制型或TC3型。 RICHARD D.SCOTT,M.D.SCOTT,M.D.THOMAS S.THORNHILL,M.D.CHITRANJANS.RANAWAT,M.D.AssociatcClinical Professor of Orthopuedic Surgery,Harvard Chairman,Deparlhment of OrthopaedK Surgery, Clinical Professor of Orthopaedic Surgery Medical School Harvard Medical Schoo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Orthopacdic Surgeon,Ncw England Baptist Orhupacdic Surgeon,New England Baptist Dirtctor, Orthopaedic Surgery Hospital and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Hospital center for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Boston, Massachusetts Boston, Massachusctts Lenox Hill Hospital New Y ork, New York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2233885.html,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对策 作者:缪海雄郭汉明谢惠缄康明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最佳对策。方法对1998年6月~2008 年10月本院收治的5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行彻底清创、使用有效抗生素或Ⅱ期置换术。结果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平均随访46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彻底清创、使用有效抗生素及Ⅱ期置换术是治疗假体感染的有效方法,但最好的对策还是加强预防。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感染;再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15-45-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疗效确切、广泛被人们接受的治疗方法。随着TKA假 体及手术器械设计的改进,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其成功率越来越高,10年成功率超过90%。但感染仍是TK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感染,早期诊断感染,对每一位行TKA的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将本院收治的5例TKA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TKA术后感染患者5例,5个膝关节。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5~76岁,平均64岁。本组均为第1次置换术后感染,感染时间为1个月-6年10个月,平均3年8个月。本组5例中2例为双膝置换术后单膝感染,3例为单膝置换术后感染。膝关节出现脓肿者2例,膝关节出现皮肤窦道3例。此5例中血沉、C反应蛋白均异常。 1.2处理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临床表现及术中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氨甲环酸注射液

氨甲环酸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氨甲环酸注射液商品名:妥塞敏 英文名:Tranexamic Acid Injection 汉语拼音:Anjiahuansuan 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氨甲环酸,其化学名称为:(E)-4-氨甲基环己烷甲酸 分子式:C8H15NO2 分子量:157.21 CAS No.:1197-18-8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1.用于全身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紫癜等,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异常出血。2.用于局部纤溶亢进所致的异常出血,如肺出血、鼻出血、生殖器出血、肾出血、前列腺手术中和术后的异常出血。【规格】10ml:1.0g 【用法用量】一般成人每日1000~2000mg分1~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根据年龄和症状可适当增减剂量。 【不良反应】在一项2972例的报告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0.07%(2例)、呕吐0.17%(5例)、食欲不振0.03%(1例)、腹泻0.07%(2例)、胃灼热0.03%(1例)等。 1)严重的不良反应(频率不详注))休克 由于可能引起休克,应密切观察,如情况异常时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置。 2)其他不良反应由于可能出现下述不良反应,情况异常时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置。

注)由于是自发性报告并且是发生在日本以外的国家,所以频率不详。【禁忌症】对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以下患者应慎重给药 1)有血栓的患者(脑血栓、心肌梗塞、血栓静脉炎等)以及可能引起血栓症的患者。 [有使血栓稳定化的倾向] 2)有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患者。(与肝素等并用) [有使血栓稳定化的倾向] 3)对本剂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 2.正确用药的注意: 1)应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间为2-5分钟,或根据临床上的需要缓慢至5-10分钟(注射速度过快时、偶会产生恶心、胸内不适、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 2)启封时,为了防止异物的混入,应用酒精棉消毒后再开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少量在怀孕期间使用氨甲环酸的数据显示对胎儿没有危害。 由于母乳中氨甲环酸的浓度很低(只有血中的百分之一),婴儿每日从母乳

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TKA 的手术步骤 一、手术切口膝关节皮肤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特别小心。 1、初次置换术可以选择膝关节正中纵切口。 2、有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应该选择相同切口。 3、有多条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要选择最外侧的切口。 二、伸膝位应完成的步骤 1、外侧皮下软组织潜行剥离至髌骨外缘。 2、髌骨内缘切开进入膝关节。 3、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4、部分切除髌上滑囊。 5、胫骨髁内侧骨膜和侧副韧带的骨膜下剥离。一般来说,如果手术前内翻畸形小于10° 剥离骨膜的长度不应超过3cm。 6、如果髌骨周围骨赘增生严重,翻转髌骨困难,此时应使用电刀做髌骨周围松解,并将骨赘切除。 7、切断髌股韧带,翻转或滑移髌骨,屈曲膝关节。 三、屈膝位完成的步骤1、极度屈曲膝关节,并极度外旋胫骨髁。2、切除内、外侧半月板。' K+ U9 P# k, B) [/ C 3、骨刀切除股骨内髁、胫骨内髁和股骨髁间窝周围的骨赘,切除后交叉韧带。 4、对于膝内翻的病人来说,切除内侧骨赘和胫骨内髁骨膜下剥离基本上可以达到内侧软组织平衡的目的 5、在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帮助下根据X 线片所设计的切骨平面以及假体所需要的后倾角度进 行胫骨平台的切骨。胫骨平台切下后的关节面其冠状面和形态应该与术前X 线片所设计的形同。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需要按照术前X 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 股骨髓腔内。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 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9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6-15T15:51:55.1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作者:朱秀莲1 王红2通讯作者杨倩1 苏兴平1 [导读] 直接影响关节假体在体内的存留和康复治疗的实施。因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1]。 朱秀莲1 王红2通讯作者杨倩1 苏兴平1 张丽华1 (1甘肃省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甘肃嘉峪 735100 ; 2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18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l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预防 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R)术的患者多为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往往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甚至有长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史,因此这类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大大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一旦感染发生必然导致手术失败,多数感染病例需要去除假体,二期再植入,个别病例需要行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因此,预防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共16例18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例,两例患者同时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共18膝。男9例,10膝;女7例,8膝;年龄45- 75岁,平均年龄65.2岁。其中类风湿患者7例,7膝;骨关节炎患者9例1 1膝,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史,平均5年。 1 2处理方法 1.2.1术前常规检查:要求对患者的详尽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了解有否急、慢性感染病史,如:扁桃腺炎、慢性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甲沟炎、长期服用激素史等。有否手术史,有否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皮肤瘸、药物过敏等病史。体检除全面检查外,重点了解患肢残留功能与皮肤状况,有无溃疡、窦道、足部疾患、霉菌感染。化验检查,除血尿便三大常规外,对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白蛋白水平、血沉、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应详尽了解。患有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监测和调控血糖浓度。 1.2.2手术室感染管理:(1)减少手术室人员流动,并定期对净化设备进行检测及消毒,以保证空气净化质量。(2)参加手术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开始时,手术肢体全部用一次性手术贴膜保护,使其不直接与手术伤口及术者手套、手术器械直接接触。(3)建立手术器械质量控制制度,手术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高压灭菌,避免临时浸泡消毒器械。如同时做双侧关节置换,中间应更换手术器械1次。骨科器械关节多,且齿槽部凹凸不平,累积了血迹、组织及有机物,使用酶剂浸泡1-2 min后,再冲洗干净,以保证器械的灭菌效果。(4)术中为预防感染,止血带充气前0. 5 h使用抗菌药物1次,如手术时问延长术中应加用抗菌药物1次。抗生素应用原则:针对性选用药敏阳性抗生素),全面性(对培养阳性者,应考虑到其它菌种感染的可能),合理性(应用应足量,时间足够长),可以针对不同菌种联合用药,在进行清创手术前,可以停用抗生素,以利于培养阳性。 1.2.3防止术后感染((1)病区设置全部为单人问或双人问,并保证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监护室及病床均用消毒液及床具消毒器消毒,并附有消毒标识。(2)保证患者伤口充分引流:保持负压吸引装置密闭不漏气,负压装置的位置应始终低于切口水平。每日更换负压吸引装置一次; 2结果本组16例18膝无1例1膝发生术后感染,术后随访所有病例对手术效果主观评价满意,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能下地独立行走。 3讨论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老年患者膝关节疾病,但感染是术后的三大并发症之一。虽然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一旦发生,则为最严重的灾难性并发症,需再次手术处理。因此,老年患者THR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极其重要,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往往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甚至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史,大大增加了手术后的感染风险。而术后感染又是造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的灾难性并发症,处理起来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关节假体在体内的存留和康复治疗的实施。因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1]。 有作者认为术后感染的常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因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先锋唑林;但由于革兰染色阴性菌感染、混合感染日趋增多,我们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三嗪),手术前1 小时lg静脉推注,术后1 g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连续使用1周。由于我院没有层流手术室,我们在术前1 d用福尔马林熏蒸手术室进行空气消毒,术前6h通风:术前1 h再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术中限制人员出入,谢绝参观,并配以熟练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配合手术,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对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重要,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记录引流量、引流液性质。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口敷料保持干燥,避免感染[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无菌条件要求较高的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高水准的围手术期管理对预防TKR术后感染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护理人员掌握TKR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有效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准确及时发现TKR术后感染的临床症状并进行处理,是提高TKR成功的有效途径。本组病例的结果表明,只要对其引起足够重视、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参考文献:1 高彤,吕厚山,周殿阁,等,风湿病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56-258。 2 张明学,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

氨 甲 环 酸

氨甲环酸 在外科手术与其它适应症中作用的评述 克里斯托弗J. 邓(Christoph J. Dunn); 卡伦L. 郭(Karen L. Goa) 新西兰奥克兰阿迪斯国际有限公司(Adis International Limited) 原稿各章节由下列人员审阅: G. Bennoni, 瑞典马尔默大学医院整形外科部; D. Bergqvist,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外科部; J. Bonnar, 爱尔兰都柏林圣詹姆斯医院三位一体卫生科学中心妇产科; J. F. Hardy, 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麻醉科; P. M. Mannucci, 意大利米兰血友病血栓中心; K. Okajima, 日本熊本医药大学实验药学部; J. T. Preston 英国诺福克与诺维其医院妇产科; G. Ramstron 瑞典斯特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院口腔病科

目录简介 1.凝血与纤维蛋白系统 2.药效学特性评述 3.药代动力学特性评述 4.治疗应用 4.1在心肺分流心脏手术中的使用 4.1.1与安慰剂组对照 4.1.2与其它药物对照 4.2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4.3在口腔外科中的应用 4.3.1服用抗凝药物患者 4.3.2血友病患者 4.4应用于其它类外科手术 4.4.1矫形外科 4.4.2正位肝脏移植 4.4.3尿道手术 4.5在妇科中的应用 4.5.1月经不调 4.5.2孕期出血 4.5.3 4.6其它适应症 4.6.1视觉损伤

4.6.2遗传性神经水肿 4.6.3蛛网膜下出血 5.耐受性 6.用量及用法 7.环酸在外科及其它适应症的位置

简介 摘要 氨甲环酸为赖氨酸(Lys)的合成衍生物并通过可逆的阻断纤维蛋白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而发挥其抗纤维蛋白溶酶作用。 静脉输注的氨甲环酸(最常见为10mg/Kg,并随后输注1mg/Kg/小时)能相对安慰剂组减少心肺旁路(CPB)心脏手术患者29%-54%的术后失血量,并能在一些研究中统计的显著降低输血量要求。环酸效力与抑肽酶2 X 106 激肽释放酶素抑制单位(KIU)相当并在减少术后失血量方面优于潘生丁。在研究1中环酸能显著减少输血量要求的43%,抑肽酶为60%。对60名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不象6-氨基己酸(EACA)与去氨加压素,环酸与抑肽酶能显著减少心肺旁路心脏手术需要输注同源异体血液病人的数目。 相对于安慰剂组,环酸能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死亡率的5-54%。Meta-分析表明减少是40%。 在用环酸治疗期间,患月经过多妇女的平均经血失血量相对于安慰剂组于控制组减少34-57.9%,本品对胎盘出血、产后出血、宫颈conisation也有很好的疗效。环酸能显著减少血友病患者口腔手术后的平均失血量,也科做为服用了口服抗凝剂的牙科病人的优良嗽口剂。 使用本品,对进行正位肝脏移植或经尿道前列腺手术的患者可减少其失血量,也可降低外伤性hyphaema患者重新出血的比例,另有报道表明环酸对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也有临床益处。 环酸容易耐受;恶心、腹泻为最常见的副作用。临床案例证明环酸并不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结论:环酸对大范围的出血情况都有效。本品能减少多种外科手术的术后失血量并降低输血要求,也可以减少上消化道出血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 全膝关节置换 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 一、膝关节的构成 (一)骨性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因此,在结构上膝关节是一个不完全的绞链式关节(incongruent or modified hinge joint):正常的膝关节具有约135°的屈曲和5-10°的过伸活动范围,在水平轴面上向内、外有约3°的旋转活动范围,此外,尚存在前后和侧向的小范围活动。 (二)半月板解剖 半月板是关节内唯一没有滑膜覆盖的组织,其冠状断面呈三角形结构,可概括为“三面一缘”:与股骨髁相关的上表面,与胫骨平台相关的下表面,借冠状韧带与关节囊、胫骨平台相连的周围面(又称半月板壁或半月板边缘)及关节腔内凹形的游离缘。除冠状韧带外,半月板的前后角借纤维组织连接固定于髁间棘周围。不仅如此,在前部半月板借半月板髌韧带与髌骨相连,故伸肌装置可惜此调节半月板在关节前部的活动:在后部半月板分别借纤维组织与半膜肌、腘肌相连,使二者得以调节内、外侧半月板在关节后部的活动。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吕厚山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吕厚山 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是要使患者能够重新获得一个无痛、稳定而 又有功能的新关节。因此,术后持续疼痛无论对病人还是对术者来 说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重要并发症,必须引起严重的关切和及时妥 善的处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原因很多,需要通过 详细的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分析来充分评估。 病史采集过程中重点要分析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的定位,是局部疼痛还是放射痛?疼痛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导致疼痛 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以及疼痛的强度。 体格检查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皮温增高或发红;膝关节的力线、 活动度;关节积液或摩擦音和韧带的稳定性。膝关节周围压痛点的 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肌腱炎、滑囊炎和皮下神经瘤(Tinel征阳性)。跛行步态和膝关节横向不稳往往提示力线不良或韧带不稳。 足部的过度内旋或外旋提示胫骨假体旋转不良,当然,判断股骨假 体或胫骨假体旋转不良程度最好通过CT检查确定。体检中还要确定 是否存在腰椎或髋关节病变导致膝关节放射痛的可能。此外,还要 对神经和血管进行详细检查。心理评估也很重要。Ayers研究发现,SF-36评估表中心理部分<50分常常与TKA术后疼痛增加和功能减低 有关[1]。 一. 术后关节感染或假体松动的诊断 感染是造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最主要原因。造成 感染风险增加的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2]、肥胖[3]、激素使用[4]、皮肤溃疡、术前住院时间过长以及内科合并症的存在(如类风 湿关节炎[5]、糖尿病[6]、银屑病关节炎[7]和既往膝关节感染史[8]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TKA术后疼痛的原因是由感染性还 是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常用的化验检查包括ESR、CRP、血相分析 以及分类、关节穿刺行细胞计数和培养。ESR往往在TKA术后3-6 月内一直处于升高状态[9]。Barrack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诊 断感染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2.5%[10]。但是,Levitsky等 人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对于感染确诊的敏感度为60%,而特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社会的发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TKR不但能接触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还可以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也备受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锻炼,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康复需向制度化、标准化、进而个体化发展。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一.注意事项 术后康复锻炼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如伤口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锻炼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膝关节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增减运动量。

锻炼后发生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运动应有短时间间隔休息,每日短时间多次的运动更有效。 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锻炼前后疼痛严重或比较敏感的,可用温热疗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镇痛药或止痛药。 老年人锻炼前应排尽大小便,避免睡觉醒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或起床后立即锻炼。锻炼时应穿宽松衣裤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协助保护,并予以适当鼓励,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增加肌力的锻炼相结合,即使达到正常水平也应继续维持长期的锻炼。 二.康复目标 1.通过肌力增强训练,加强膝周屈伸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体力及状态恢复。 2.通过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3.通过行走和协调性训练,改善膝关节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 4.通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术后关节粘连,改善局部或整个下肢血液循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5.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发生活热情。 三.功能锻炼 ( 1)手术后 1-3天 ⒈持续被动活动,每 2小时按摩10分钟。恢复膝功能外,还有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作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陪护人员完成) 小腿按摩大腿按摩 抱大腿屈膝活动(视病情确定)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发表者:刘士明1843人已访问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裴福兴 2012-7-23 13:17:07 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 换治疗。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

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 (一)初次髋关节置换 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而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磨损颗粒并由此引发局部产生异物反应,进而导致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已经成为影响THA远期临床效果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年轻患者,THA术后对关节功能要求高、活动量大,因此这类人群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数量相对较多,结果导致产生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如何降低关节负重界面的磨损以及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降低磨损颗粒诱发局部的异物反应,从而延长假体生存期、提高THA中

膝关节置换术的个案护理

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意外脱管患者的护理 黄文莉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关节病变,改善关节功能,矫正畸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而术后的功能锻炼的恢复程度对患者能否达到正常生活取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于 2014年 10月收治一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第一天患者出现了镇痛泵意外脱管,依从性差,我们及时总结原因,改变宣教方式,提高其依从性,患者出院功能恢复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患者因右膝关节疼痛伴关节活动受限3年加重半年入院,入院诊断:右膝骨性关节炎,Ⅱ型糖尿病,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1年,7年前做过左侧乳腺癌包块切除术。于 2014 年10月 22日入院治疗,做好术前准备于24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依从性差,拒绝伸直位,饮食不规律,术后第2天镇痛泵意外脱管,血糖控制不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7年前做过乳腺癌切除术,1年前又查出糖尿病,对未来生活很消极,并表示来做手术只是为了满足子女的孝心。对自身疾病不重视。我们针对患者这种心理状态,主动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长寿患者,增加其热爱生活的信心。同时介绍手术相关知识,让患者能配合治疗。

2.1.2 早期功能锻炼术前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踝关节的主动及抗阻屈伸练习,以及伸膝抬高和主动屈膝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练习床上大小便等。教会患者学会使用拐杖行走,患者均能复述锻炼要点及注意事项。 2.1.3 术前准备术前协助患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药物过敏实验,完成患肢的皮肤准备。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及术中药物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糖情况并记录。观察患肢血供、足背动脉的搏动、皮温、颜色、感觉、运动等情况。饮食指导:告知糖尿病饮食原则,少量多餐,多饮水,并结合患者平时饮食习惯与患者一同制定其3餐饮食,协助患者控制血糖。体位:患者术毕回病房后患肢取抬高 15°~ 20°伸直困难,无法坚持,关节弯曲明显,经反复告知关节伸直对预后功能恢复重要性,术后第一天加用沙袋压膝盖,每天2次。术后1 - 2 d行压腿训练尽量将患腿伸直于床面使膝关节贴近床面并保持5 - 10 s 50 - 100次/ d 有利于锻炼膝关节伸直功能[1],患者关节3天后伸直良好。切口:保持清洁干燥,观察切口局部有无红肿、发热、疼痛及渗血情况。2.2.2 引流管的护理手术回病房及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切口引流管不能受压扭曲或折转成角,定时挤压引流管,引流通畅固定好。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切口渗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量、色、质正常,于术后第1天顺利拔管。术后第2天晚患者因睡眠不好,半夜翻身过程中镇痛泵意外脱管。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规范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规范 1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适应证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因严重膝关节炎而引起疼痛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伴有膝关节的畸形、不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严重障碍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临床上适应证主要包括: a) 膝关节各种炎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病变、血友病性关节炎等; b) 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c) 静息状态的感染性关节炎; d) 部分老年患者的髌股关节炎; e) 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患等。 临床医师应全面考虑可能会引起下肢及膝关节疼痛的其他原因,并逐一加以排除。其中包括源于脊椎疾病的神经根性疼痛、同侧髋关节疾病的牵涉痛、外周血管疾病、半月板病变及膝关节软组织炎症等。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宜积极采取保守治疗,如减轻体重、改变活动方式、使用助行工具、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氨基葡萄糖类药物、关节内注射药物等。临床医师应同时熟悉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手术、膝关节融合术等其他术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不能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视为解决所有痛性膝关节疾患的唯一选择。 1.2 禁忌证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绝对禁忌证包括: a) 全身或局部存在任何活动性感染;

b) 伸膝装置不连续或严重功能丧失等。 此外,对于年轻、手术耐受力差、精神异常、无痛的膝关节融合、Charcot关节炎等以及术前存在其他可能对手术预后有不良影响因素的患者,可被视为相对禁忌证,应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2 术前评估 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应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诸方面进行全面、完善的评估。 2.1 病史及体格检查 手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详尽地包括关节局部和全身的体格检查。膝关节局部的体格检查包括步态、局部皮肤情况、既往手术切口、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度、下肢或膝关节有无畸形、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情况以及肌力情况等。 2.2 辅助检查 2.2.1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了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凝血状况、乙肝五项及HIV、梅毒抗体等常规化验外,还应根据患者本身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查。对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D-二聚体等的检查应加以重视,其不仅是完善术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随访有重要意义。 2.2.2 影像学检查 不同时间段影像学资料动态观察,可提供更多信息,进一步了解病变性质和进展程度。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是一种难以处理的并发症。初次TKA和翻修TKA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介于0.5%-2%和2%-4%之间。一些人口研究结果表明TKA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是导致TKA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因素仍然在于预防,但目前缺乏足够的循证研究文献来制定最佳的预防措施。每一例出现疼痛的TKA病例都应被怀疑可能是由于感染所导致的,需要进一步检查直至排除这种可能性。对这些病例的处理方案应包括通过标准的实验室筛查来检测是否存在感染。 关节滑液穿刺抽吸检查仍然是诊断感染的最好方法。如果关节滑液的白细胞计数大于 1,700/μL,同时中性细胞分类大于69%则应高度怀疑感染的可能性。 目前在治疗假体周围深部感染时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发生和出现症状的时间是决定TKA感染的处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保留假体的处置方案只能适用于急性感染的病例,但最近的文献结果提示该方案的成功率极低,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其在处理感染TKA中的作用。而分期翻修更换假体的方案仍然是处理TKA术后感染的金标准。 Instr Course Lect 2013;62:349-361. 感染仍然是TKA术后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初次TKA及翻修TKA术后感染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介于0.5%-2%和2%-4%之间。2005年时,所有翻修TKA中有16.8%的病例是因为术后感染而进行的。 据估计到2030年时有65%的翻修TKA会是因为感染进行的,与此相应的感染TKA病例数约为52,000例。而处理这些感染TKA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原因,每处理1例感染TKA需要花费大约60,000-100,000美元。感染TKA 的治疗是所有骨科手术中对相关资源消耗最多的术式之一。 本文将着重讨论感染TKA的诊断及治疗。 TKA感染的诊断 包括普通X线片、实验室检查、关节穿刺抽吸、先进的影像技术、以及术中检测等相关工具都能协助疑似感染TKA的诊断。但目前对于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病例并无用于其诊断或围手术期处理的相关标准。 最近,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工作组评估了现有每一种诊断方案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诊断TKA感染的新方案。(图1、2)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全解

人工膝关节置换简介 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器官,因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人们根据全身各关节的特点,为许多关节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是人工器官中疗效最好的。 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晚期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完全满足购物、散步、做家务等日常生活需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有两万多名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且在逐渐增加中,已成为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原发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2.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已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已稳定者。

3.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治愈2年以上,膝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心肺情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2.肢体无足癣及其他感染性病灶。 3.术前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术前拍双膝站立位X线片,以便根据下肢力线测量截骨厚度选配人工膝关节 (图1)。 5.术前2天静脉应用抗生素。 人工膝关节置换材料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候的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上止血带。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1.手术常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自髌骨上方6~10cm开始,向下至胫骨结节下1~2cm (图2)。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担心手术的安全,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要耐心讲述有关疾病和专科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并教育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展现出不快,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早康复。 2.特殊准备: (1)患者身体状况的准备:拍摄标准的膝关节正、侧及髌骨60°轴位片,下肢全长负重位和非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了解膝关节病变情况及下肢力线;术前模板测量估计应选的假体的大小;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了解手术肢体有无血管病变;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了解用药时间及剂量;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经系统的内科治疗已控制。 (2)患者心理状况的准备: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往手术后精神反应情况,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及康复训练的资料,使患者了解手术的意义,自愿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3)制定功能锻炼计划,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包括膝关节屈伸锻炼、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及拐杖或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4)训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床上大小便的方法,预防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 3.一般准备 (1)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术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大便、小便,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空腹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以及根据内科病史所需要的特殊检查。 (2)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备血、做好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 (3)围手术期用药: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一次;术前l天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二、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及时给予床旁心电监护仪,0.5~1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一次,持续吸氧4- 6L/min,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2.切口引流管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因术中使用止血带,术后常会导致血管反应性扩张和关节内组织切除部位血管残端的出血,要密切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和引流液的色、质、量。一般手术当天采用非负压引流,术后一天改为负压引流24~48小时,当引流量<50ml/d即予拔管。在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每30分钟挤压记录一次,如发现引流液流速过快>100ml/h时,应通知主刀医生,必要时予夹管30分钟后放开。要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一旦污染及时更换,按医嘱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防止手术切口感染。 3.术后体位:术后予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予平卧位,患肢膝后垫软枕予抬高,保持中立位,避免小腿腓肠肌和腓总神经过度受压,造成小腿腓肠肌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