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精品课程上网习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精品课程上网习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精品课程上网习题
一、专业名词解释与翻译
1.感光度:sensitivity
感光材料对光作用的响应程度,也即感光材料达到一定密度值所需曝光量的倒数。医用X线胶片感光度定义为,产生密度1.0所需曝光量的倒数。
2.相对感度:elative speed,RS
对不同增感屏之间的增感率进行比较,一般将CaWO4屏的增感率为40,这个增感率规定为中速增感速度(RS100)以此作为标准,其它增感屏的增感速度与这个标准相比较后获得一个相对数值。
3.T颗粒技术:T-grain technique
将乳剂中的卤化银晶体颗粒切割成扁平状,并在乳剂中加入品红染料,以减低荧光交进效应,并与发绿色荧光的增感屏匹配使用的技术。
4.实际焦点:actual focal spot
阴极灯丝射向阳极的高速电子流,经聚焦后撞击在阳极靶面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5.有效焦点:effective focal spot
实际焦点在X线投射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6.阳极效应:anode effect
近阳极端的有效焦点小,X线量(强度)少;靠近阴极端的有效焦点大,X线量(强度)大的现象。
7.半影:penumbra
由于X线管焦点是一个面光源,所以在X线成像时,影像上会显示出本影以外的影像逐渐变淡的部分,该部分称半影(模糊直径)。半影是一个不完美的,围绕在投影周围的不锐利的阴影。
8.焦点的极限分辨力:focal point resolution
是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不能成像的最小空间频率值,R=1/2d。
9.光学密度:optical density
是胶片乳剂层在感光及显影作用下黑化程度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照片阻光率的对数值,D=lgO=lgI0/I
10.X线对比度:X-ray contrast
透过被照体不同组织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KX=I/I′
11.胶片对比度:film contrast
X线胶片对X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胶片特性曲线上直线部分的斜率,或称H-D曲线的最大斜率。反差系数γ用特性曲线的倾角正切表示:γ=tgα。
12.光学(照片)对比度:optical contrast
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称照片光学对比度。K=D2-D1
13.人工对比度:artificial contrast
在一些器官内,如消化道、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血管等器官内注入原子序数不同、或者密度不同的物质就形成了X线对比度,此方法形成的对比度称为人工对比度。
14.锐利度:sharpen
X线照片影像上相邻组织影像界限的清楚程度。
15.栅比:grid radio
栅比(R)是铅条高度(h)与铅条间距(D)之比。
16.栅密度:grid density
表示在滤线栅表面上单位距离(1cm)内,铅条与其间距形成的线对数,用线/厘米表示。
17.对比度改善系数:contranst improvement factor
是使用和不使用滤线栅时的对比度之比:
18.空间频率:spat

ial frequency
单位空间距离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空间周期性变化函数的频率,亦称空间频率。
19.焦点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是描述X线管焦点这个面光源在照片影像上产生半影模糊而使影像质量受损的空间频率的函数。
20.斑点(噪声):mottle(noise)
在X线照片影像上对比度较低的区域分布有不规律的黑色斑点;照片密度或影像亮度的随机变化称为影像噪声。
21.量子斑点:quantum mottle
从X线管发出的X线量子数到达影像探测器(屏-片系统、IP、FPD)的空间分布是随机的,所产生的X线量子数“统计涨落”形成斑点称量子斑点。
22.均方根粒状度值:root mean square,RMS
描写随机分布的密度函数差异的参量,即统计学上描述 “统计涨落”的物理量是RMS,X线照片上的RMS粒状度用σ(D)表示:


由于测得的σ(D)值很小,将σ(D)×1000作为RMS粒状度值。
23.体素:voxel
代表一定厚度的三维空间的人体体积单元称为体素。体素是一个三维的概念。
24.像素:pixel
又称像元,指组成图像矩阵中的基本单元。像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像素的大小可由像素尺寸表示。
25.灰阶:gray level
在影片或显示器上所呈现的黑白图像上的各点表现出不同深度灰色。
26.矩阵:matrix
是一个数学概念。表示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方阵。
27.图像矩阵:imaging matrix
图像矩阵为每幅画面观察视野所含像素的数目。
28.图像重建:imaging reconstruction
用采集的原始数据经计算而得到(二维或三维)显示图像数据的过程称为重建。
29.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
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IP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30.影像板:imaging plate,IP
CR成像中作为采集(记录)影像信息的载体。可以重复使用,但没有显示影像的功能。
31.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
是指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线探测器直接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32.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
FPD分为a-Se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和用CsI+非晶硅的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前者是将X线直接转换为电信号的直接数字X线摄影用的影像接收器件;后者是将X线先转换成荧光,然后再转换为电信号的间接数字X线摄影用的影像接收器件。
3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是基于顺序图像的数字减影,其结果是在减影图像中消除了整个骨骼和软组织结构,使浓度很低的对比剂所充盈的血管在减影图中被显示出来,具有很强的对比度。
34.蒙片(掩模):mask
DSA中未注入造影剂前或

造影剂浓度降到接近零时摄取的作减影用的X线片。
35.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
以高速计算机为基础,以高速网络和通讯方式联接各种影像设备,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以数字的方法存储、管理、传送和显示医学影像与相关信息的系统。
36.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d aided diognosis,CAD
CAD是利用计算机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医学影像进行特定的处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的一种方法。
37.窗口技术:window technology
是显示数字图像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选择适当的窗宽和窗位来观察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
38.窗宽:window width,WW
表示数字图像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
(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
39.窗位:window level,WL
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放大的灰度范围的平均值,所放大灰度范围的灰度中心值,即显示器所显示的中心CT值。)
40.投影:projection
检测器接收透过受检层面后出射的X线束的强度(I)称为投影。(CT扫描装置扫描完一个层面后,获得一个方向上的一组吸收系数之和的数值与X线束扫描位置的曲线,这个曲线称作X线束经被测人体吸收后在该方向上的投影,投影上各点数值称为投影值。)
41.CT值:computed tomography number
CT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以水的衰减系数作为基准,CT值定义为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 与水的吸收系数 的相对值,用公式表示为:
42.采集时间:acquisition time
即成像时间或扫描时间,指获取一幅图像所花费的时间。
43.半程扫描时间:half-scan time
是指X线管扫描移动角度在210°~240°时的扫描时间。
44.全程扫描:full-scan
是指为了获取比较高质量的CT图像进行360°的扫描。
45.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是将径线所通过的容积组织或物体中每个像素的最大强度值进行投影,最大强度代表最大CT值,故一般称为最大密度投影。
46.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
是在某一平面方向上对所选取的三维组织层块中的最小密度进行投影重建图像。
47.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
是指在某物体间对X线吸收具有高的差异、形成高对比的条件下,鉴别其微细结构的能力。
48.对比度分辨力:contrast resolution
是在ROI内观察细节与背景之间具有低对比度时,将一定大小的细节部分从背景中鉴别出来的能力。
49.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on
分辨人体组织密度差异的能力(分辨人体内组织密度细小的变化的能力)。
50.多层螺旋CT:multislic

e CT,MSCT
多层面螺旋CT机X线管旋转一圈可以同时获得多幅图像,检测器在Z轴方向的数目已从一排增加到几排直至几十排,又称多排检测器CT(multirow detector CT)。

二、问答题
1.简述X线照片光学密度概念,分析影响照片密度的主要因素(10分)。
答:X线照片的密度D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常称黑化度。照片的光学密度即照片阻光率的常用对数值,数值上等于照片阻光率的对数值,D=lgO=lgI0/I
影响照片密度的主要因素:
(1)mAs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线曝光量H成比例。
(2)管电压(kV):管电压控制了X线光子的平均能量,因此,在其它因素不变时,改变kV就改变了X线强度,也改变了X线照片密度。D与kVn成正比,kV值变化比mAs变化对D的影响要大。
(3)摄影距离:X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距离的增大,X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会减低,D与R2成反比。
(4)屏-片组合:增感屏的增感率越大,X线光子转换成荧光的能力越强,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胶片的感光度越高的X线胶片,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还有X线发生器、滤过、阳极效应、滤线栅、暗室处理技术(显影液配方、显影液浓度、显影温度、冲洗时间、药液的老化等)、X线束、解剖部位及病理情况等因素影响照片密度。

2.简述X线照片光学对比度概念,分析影响照片光学对比度的主要因素(10分)。
评分标准:1.光学对比度概念 2分;
2.4个主要因素 每个2分。
答:照片上相邻二处的密度之差称作光学对比度,K=Dl-D2。
影响照片光学对比度的主要因素:
1.X线质:从X线透过的角度讨论,kV决定X线的线质,即穿透能力;又控制着影像对比度。用一定γ值的胶片而应用不同线质的X线摄影时,得到的照片对比度不同。低kV摄影表现出高对比度影像效果;高kV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
2.胶片γ值:应用γ不同的胶片摄影时,所得的照片影像对比度是不同的。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使用屏-片组合所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将明显高于无屏时的照片对比度。
3.X线量mAs:X线量增加,照片密度(D)增高时,照片上低密度部分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
4.散射线:导致影像对比度降低。
另外,人体吸收、照片冲洗技术及视觉生理学等因素影响照片光学对比度。

3.简述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及其测试、计算方法(画出示意图)(15分)。
评分标准:1.画出H-D曲线 2分;
2.Dmin(Dmax)、S、γ( )、L、 6分;
3.测试方法 2分。
答:

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有:
(1)灰雾度:是胶片未经曝光而直接显影后形成的密度值。包括:片基灰雾(BD)和乳剂灰雾(FD)。片基灰雾是由片基材料构成的密度,即胶片未经曝光就放置于定影液中处理,将AgX全部溶解之后的密度Dmin;乳剂灰雾是乳剂制作中,为谋求一定的感光度而不可避免产生的副作用。乳剂灰雾不能直接测量,可通过本底灰雾减去片基灰雾得到,即FD=Dmin-BD。
(2)感光度(S):是胶片的感光材料对光的敏感程度。医用X线胶片感光度定义为,在X线照片上产生密度1.0加上Dmin所需要的曝光量(H)的倒数:

(3)对比度:表示方法有:反差系数(γ)和平均斜率( )。
1)反差系数(γ):反差系数反映的是直线部分的斜率,或称曲线的最大斜率。反差系数γ可用特性曲线的倾角正切表示,
2)平均斜率( ):连接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D1(Dmin+0.25)和D2(Dmin+2.0)的直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它所反映的是该胶片对X线对比度的平均放大能力:


(4)宽容度(L):指连接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所对应的曝光量范围,被指定的两点分别是胶片特性曲线上密度(Dmin+0.25)所对应的曝光量lgH1和密度(Dmin+2.00)所对应的曝光量lgH2。即:L=lgH2–lgH1
(5)最大密度(Dmax):对某种感光材料来说,密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因曝光量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密度值称为最大密度Dmax。
测试方法:铝梯定量测试法(双倍曝光量法)。是在使用铝梯厚度改变X线强度的基础上,根据1g2=0.3的数学关系加以定量测定的方法。在铝梯下方加一层0.5mm厚的铜片。测试过程是:①曝光。利用铝梯做为光楔模板,对同种的两张X线胶片进行X线曝光,其中一张接受的曝光量是张的2倍(两次重复曝光)。单纯X线胶片则在纸板内进行。铝梯级数要有21级或11级。②显影加工。将这两张胶片在标准显影加工条件下冲洗。③测量密度。用光学密度计测量各级密度值。④绘制特性曲。绘制出铝梯级数(厚度差)与密度关系的曲线Ⅰ和Ⅱ。在此坐标图的右方(或另外取坐标纸)画出两条坐标轴,纵轴为照片密度,横轴为相对曝光量对数,把(a)图中的a点密度作为(b)图曝光轴上“H0”点相对应的密度a′,而(a)图的b点由于接受的是a点的二倍曝光量,所以把b点密度作为(b)图曝光轴0.3点相对应的密度b′(1g2=0.3);然后,把(a)图b点水平移动(即通过b点作横坐标平行线)与曲线Ⅰ相交于c点,再作c点的垂线与曲线Ⅱ相交于d点。由于d点是b点的二倍曝光量,所以把d点密度作为(b)图曝光轴上“0.6”点相对应的密度d′。依次类推,即可得一条该胶片的特性曲线。










4.试述X线照片光学对比度的临

床意义及改变照片对比度的方法(10分)。
答:X线照片光学对比度是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若无对比度,人眼所观察的照片将是一片白或一片黑。X线照片对比度将受四个方面的影响,可以根据这四个方面来改变照片对比度:
1)X线胶片对比度: 值越大照片对比度越大,若想提高对比度,可采用 值大的胶片;
2)管电压:管电压低时,照片对比度高,适合软组织摄影;管电压过高时,对比度降低,但层次好;
3)管电流:管电流增加时,对低密度组织可获得交好的照片对比度;
4)本底灰雾:本底灰雾增加,照片对比度下降,因此要获得交好的对比度,应尽量减少本底灰雾。

*5.简述X线照片斑点概念,并分析其组成成分及表示照片颗粒度的两个参量的物理意义(10分)。
评分标准:1.照片斑点概念 2分;
2.3个组成成分 2分;
3.RMS 3分;
4.WS 3分。
答:X线照片影像上的噪声,称X线照片斑点。X线照片斑点,是指同样的照射线量所形成的照片密度值应是均匀一致的,而实际上却在照片上形成了随机的密度差。阅片时人眼有一种“粗糙”的感觉,这种眼晴感觉到的“粗糙”称心理粒状性。用测孔是μm级的显微密度计测其数值。这种用精密仪器测出的有关X线照片斑点的物理量称作物理照片粒状性。斑点的实质是指X线量子统计涨落在照片上的记录反应。
斑点组成主要有3个:
①从X线管发出的X线量子数到达屏-片系统的“统计涨落”就形成量子斑点;
②增感屏的结构斑点;
③X线胶片感光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形成X线胶片的粒状性。
第1个参量:描写随机分布的密度函数D(x)差异的参量,即统计学上描述“统计涨落”的物理量是RMS,X线照片上的RMS粒状度σ(D)计算式:

由于测得的σ(D)值很小,将σ(D)×1000作为RMS粒状度值。
RMS是描述不同屏-片组合系统斑点大小的重要物理参量。RMS值大,此屏-片组合噪声就多,相反RMS小,就表示该组合系统的噪声少。
第2个参量:随机函数ΔD(x)的WS:


L必须充分长。屏-片系统的威纳频谱:①对X线胶片,WS值与空间频率值变化无关;②任何屏-片组合系统,WS都是随着空间频率ω的增大而迅速减小的;③用稀土增感屏的WS值大,而用低感度、产生模糊值小的增感屏的WS小。

6.简述X线管焦点极限分辨力的概念、测试及计算方法(15分)。
答:(1)焦点的极限分辨力R(LP/mm)是在规定测量条件下不能成像的最小空间频率值。记作:
其中2d为X线管焦点的线扩散函数(LSF)的半值宽度,用星形测试卡(简称星卡)测试时,2d是

星卡像面上第一个模糊带的一对楔条对应的弧长;Z为模糊带直径;θ为楔条顶角的角度。
(2)测试方法:
设备:主要是星卡。星卡是由相间放置的一组具有对X线吸收率高低不同的楔条构成的测试卡,高吸收率楔条用铅条或与其等效材料制造,厚度约为0.03~0.05mm,楔条的顶角等于或小于2°角,星形测试卡的直径至少为45mm。测试用胶片须用微粒胶片,不用增感屏。
方法:拍摄星卡照片须做好准直,要求X线中心线垂直于星卡平面。调节星卡至焦点和胶片的距离,使测得的星卡照片上两个方向上的最外模糊区尺寸ZW、ZL大于或尽量接近星卡像直径的三分之一,但不小于25mm(放大倍率按规定)。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使胶片充分显影后的最大密度值在1.0~1.4之间,Dmin≤0.2。
(3)计算方法:测量星卡照片上垂直于X线管长轴方向和平行于X线管长轴方向上的模糊区直径ZW、ZL及星卡照片的放大率M,并根据已知楔条顶角的角度,计算出焦点面上二个方向的极限分辨力。
焦点面上的极限分辨力为:



其中 、 分别为焦点像面上及焦点面上的极限分辨力; 、 分别为焦点面上,垂直于X线管长轴方向与平行于X线管长轴方向的极限分辨力;ZW、ZL分别为星卡照片上二个方向上的模糊区直径; 为星形测试卡照片放大率。
(4)结果分析:X线管焦点小其极限分辨力就大,反之X线管焦点大其极限分辨力就小;焦点上的线量分布为单峰时其极限分辨力大,焦点上的线量分布为多峰时其极限分辨力小;R值大的焦点成像性能比R值小的好。

7.分析CR成像基本原理(10分)。
评分标准:1.信息采集 2分;
2.信息读出 2分;
3.信息处理 2分;
4.显示、记录 2分;
5.CR系统的四象限理论图 2分。
答:透过被检体入射到CR系统中IP的X线量子被IP的成像层内的荧光颗粒吸收,释放出电子,其中一部分电子散布在成像层内呈半稳定状态,形成潜影(信息采集);
当用激光照射已形成的潜影时,半稳定状态的电子释放出光量子,发生PSL现象,光量子随即由光电倍增管检测到,并被转化为电信号,这些代表模拟信息的电信号再经ADC转换为数字信号(信息读出);
读出的影像信息被馈送到第三象限的影像处理装置(第三象限)中,可根据诊断要求施行谐调处理、频率处理和减影处理。然后数字信号被传送到存储元件中作进一步处理(信息的处理);
馈入影像再现(第四象限),影像记录装置IRC的影像信号重新被转换为光学信号以获得X线照片。IRC对CR系统使用的胶片特性曲线自动实施补偿,以使相对于曝光曲线的

影像密度是线性的。

8.简述CR的四象限理论(10分)。
答:影像信息采集(第一象限):CR系统的影像是通过一种涂在IP上的特殊物质—光激励发光物质来完成影像信息的采集。第一象限表示IP的X线辐射剂量与激光束激发的光激发发光(PSL)强度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在大于1:104范围是线性的,使CR系统具有高的敏感性和宽的动态范围。
影像信息读取(第二象限):储存在PSL物质中的影像信息是以模拟信号的形式记录下来的,需使用激光扫描仪将其读出并转换成数字信号。随着激光束的扫描,IP上释放出的PSL被自动跟踪的集光器收集,经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相应强度的电信号,并被进一步放大,再由ADC转换成数字化的影像信号。扫描完一张IP,便可得到一幅完整的数字图像。第二象限表示输入到影像读出装置(IRD)的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影像信息处理(第三象限):影像处理装置(IPC)。经IPC处理,显示出适用于诊断的影像,可根据诊断要求施行谐调处理、频率处理和减影处理。
影像再现(第四象限):影像记录装置(IRC)。馈入IRC的影像信号重新被转换为光学信号以获得X线照片。IRC对CR系统使用的胶片特性曲线自动实施补偿,以使相对于曝光曲线的影像密度是线性的。第四象限决定了CR系统中输出的X线胶片的特性曲线。其特性曲线是依据X线剂量和成像范围自动改变的。

9.简述谐调处理(层次处理)的作用,谐调处理四个参数的作用、方法(10分)。
答:谐调处理的作用主要用来改变影像的对比度、调节影像的整体密度。
四个参数的作用、方法:
(1)谐调曲线类型(GT):谐调曲线是一组非线性的转换曲线,其作用是显示灰阶范围内各段被压缩和放大程度,A线:产生大宽容度的线性层次;B~J线:属系统性变化的非线性层次曲线,类似于屏-片系统,肩部是高密度区,足部是低密度区;K~L线:为血管数字减影所设置的特别高对比度的非线性曲线;M线:线性黑白反转;N线:为胃肠造影(G.I)专门设定的非线性曲线;O线:主要用于优化骨骼的非线性曲线;P线:主要用于优化胸部肺野区域产生的微小密度变化的影像。
(2)旋转中心(GC):为谐调曲线的中心密度,改变GC即改变了曲线的密度中心,甚至可由正像变成负像,或相反。
(3)旋转量(GA):主要用来改变影像的对比度。旋转量有一定的数值范围是-4~4(不包括0)。当GA=l时,表示所选择的谐调曲线上无对比度的变化,相当于屏-片系统中H-D曲线的γ=1时,输入与输出影像的对比度无变化;GA大,对比度大。
(4)谐调曲线移动量(GS):GS=-1.44~1.44,利

用微细调节来获得最优化密度。GS用于改变整幅影像的密度。降低GS值,曲线向右移,减小影像密度。

10.简述直接型FPD数字X线摄影原理,并画图说明(10分)。
答:直接型FPD主要由导电层、电介层、Se层、顶层电极、集电矩阵层、玻璃衬底、保护层,以及高压电源和输入输出电路组成。
集电矩阵由按阵元方式排列的TFT组成,a-Se涂覆在集电矩阵上。当X线照射a-Se层时,由于光电导性产生一定比例的电子-空穴对,在顶层电极和集电矩阵间外加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以电流形式沿电场移动,导致TFT的极间电容将电荷无丢失或散落地聚集起来,电荷量与入射X线光子成正比。每个TFT成为一个采集图像的最小单元(像素)。每个像素区域内形成一个场效应管,它起开关作用。读出时,某一行被给予电压,这一行的开关就被打开,电荷从被选中行的所有电容中按顺序逐一送到外电路。由于正负电荷主要沿电场线运动,只有在X线直接吸收的像素上才发生像素对电荷的收集,每个X线光子产生的电荷不会扩散到相邻像素中去。
在大型电路中将产生几个信号同时被读出,TFT被来自高速处理单元的地址信号激活时,聚集的电荷就会被以电信号的形式读取到高速信号处理单元中,经读出放大器放大后被同步地转换成数字信号。信号读出后,扫描电路自动清除Se层中的潜影和电路存储的电荷,以保证探测器的反复使用。
{直接转换FPD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转换为数字化图像。X线透过人体后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当作用于电子暗盒内的Se层时,由于X线的强弱不同,Se层光电导体按吸收X线能量的大小产生正负电荷对,顶层电极与集电矩阵间的高电压在Se层产生电场,使X线产生的正负电荷分离,正电荷移向集电矩阵储存于电容器内,矩阵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与X线强度成正比。随后扫描控制器扫描电路,读取一个矩阵电容单元的电荷,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化信号,数字化图像数据在系统控制器内储存、处理,最后重建影像在监视器上显示。上述过程完成后,扫描控制器自动对电子暗盒内的感应介质进行恢复。}









11.分析直接型平板探测器FPD(a-Se)工作原理(画出示意图)(10分)。
评分标准:1.画出平板探测器FPD工作原理图 2分;
2.X线→电信号 2分;
3.地址、信号输出 每个2分;
4.信号处理 2分。
答:直接转换FPD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转换为数字化图像。X线透过人体后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当作用于电子暗盒内的Se层时,由于X线的强弱不同,Se层光电导体按吸收X线能量的大

小产生正负电荷对,顶层电极与集电矩阵间的高电压在Se层产生电场,使X线产生的正负电荷分离,正电荷移向集电矩阵储存于电容器内,矩阵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与X线强度成正比。随后扫描控制器扫描电路,读取一个矩阵电容单元的电荷,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化信号,数字化图像数据在系统控制器内储存、处理,最后重建影像在监视器上显示。上述过程完成后,扫描控制器自动对电子暗盒内的感应介质进行恢复。
{集电矩阵由按阵元方式排列的TFT组成,a-Se涂覆在集电矩阵上。当X线照射a-Se层时,由于光电导性产生一定比例的电子-空穴对,在顶层电极和集电矩阵间外加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以电流形式沿电场移动,导致TFT的极间电容将电荷无丢失或散落地聚集起来,电荷量与入射光子成正比。这样,每个TFT成为一个采集图像的最小单元(像素)。每个像素区域内形成一个场效应管,它起开关作用。读出时,某一行被给予电压,这一行的开关就被打开,电荷从被选中行的所有电容中按顺序逐一送到外电路。由于正负电荷主要沿电场线运动,只有在X线直接吸收的像素上才发生像素对电荷的收集,每个X线光子产生的电荷不会扩散到相邻像素中去。
在大型电路中,这样将产生几个信号必须同时被读出,TFT被来自高速处理单元的地址信号激活时,聚集的电荷就会被以电信号的形式读取到高速信号处理单元中,经读出放大器放大后被同步地转换成数字信号。信号读出后,扫描电路自动清除Se层中的潜影和电路存储的电荷,以保证探测器的反复使用。}


12.简述间接转换型FPD数字X线摄影原理,并画图说明(10分)。
答:间接型FPD由CsI闪烁体层、a-Si光电二极管阵列、行驱动电路以及图像信号读取电路四部分构成。
间接型FPD在X线照射下,探测器的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将X线光子转换为可见光,而后由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a-Si阵列转变为电信号,通过外围电路检出及A/D转换,获得数字化图像。间接型转换型探测器经历了X线-可见光-电荷-数字图像的成像过程。
探测器所采用的碘化铯闪烁体材料由连续排列的针状CsI晶体构成,针柱的直径约6μm,外表面由重元素铊包裹,使可见光波导减少漫射。探测器结构中由a-Si光电二极管阵列完成可见光图像向电荷图像转换的过程,同时还实现了连续图像的点阵化采样。探测器的外围电路由时序控制器、行驱动电路、读出电路、A/D转换电路、通信及控制电路组成。在时序控制器的统一指挥下,行驱动电路将像素的电荷逐行检出。读出电路将并行的列脉冲信号转换为串行脉冲信号。主电路板上包含的A/D转

换电路将脉冲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数字接口发送到图像处理器。探测器系统接口包括:①图像数据光纤接口;②双向通讯接口;③探测器工作电源。
(成像的基本过程:①位于探测器顶层的CsI闪烁晶体将入射的X线图像转换为可见光图像;②位于CsI层下的a-Si光电二极管阵列将可见光图像转换为电荷图像,每一个像素的电荷量变化与入射X线的强度成正比,同时该阵列还将空间上连续的X线图像转换为一定数量的行和列构成的点阵式图像。点阵的密度决定了图像的空间分辨力;③在中央时序控制器的统一控制下,居于行方向的行驱动电路与居于列方向的读取电路将电荷信号逐行取出,转换为串行脉冲序列并量化为数字信号。获取的数字信号经通信接口电路传送至图像处理器,从而形成X线数字图像。)






13.分析DSA的物理原理,并画图说明(10分)。
评分标准:1.画出示意图 2分;
2.注入对比剂前后的X线裒减式 各2分;
3.写出相减后表达式、文字结论 4分。
答:DSA中用来数字化并相减的信号取自视频摄像机的输出端,它是由透过人体后的X线强度决定的。这个X线强度信号是服从指数递减规律的。





当单能窄束X线通过图所示的两均匀介质时,X线射出强度IT和入射X线强度I0之间服从指数递减规律:

μB、μT分别为骨和软组织的线性吸收系数,dB、dT分别是骨和软组织的厚度,这时把血管看作为软组织。当血管内注入碘对比剂后,则:


μI、μII分别是碘对比剂的线性吸收系数和厚度。注入对比剂的前与后的透过X线强度差为:

减影后的信号只与对比剂的厚度成正比,与骨和软组织的结构无关。也就是在减影后的图像中消掉了软组织和骨等对图像的影响,突出了造影的血管。

14.简述DSA的基本方法(10分)。
答:(1)时间减影:时间减影是在注入的造影剂进入兴趣区之前,将一帧或多帧图像作为mask像储存起来,并与含有造影剂的造影像一一相减。这样两帧间相同的影像部分被消除,造影剂通过血管引起高密度部分被突出地显示出来。
(2)能量减影:能量减影也称为双能量减影、K-缘减影。进行某兴趣区血管造影时,几乎同时用两个不同的管电压取得两帧图像对其减影,由于两帧图像是由两种不同的能量摄制的,故称之为参量减影。能量减影是利用碘在33keV附近对X线衰减系数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特点而进行的。软组织、骨骼则是连续的,没有碘这一特点。
(3)混合减影:混合减影是基于时间与能量两种减影相结合的减影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对注入造影剂前

后的各使用一次能量减影,获得的注入造影剂前后能量减影像各一帧,对这两帧能量减影图像再减影一次,即得到混合减影图像。
1.简述CT成像原理,并画图说明(10分)。
答:在CT成像中物体对X线的吸收起主要作用,在一均匀物体中,X线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在X线穿透人体器官或组织时,由于人体器官或组织是由多种物质成分和不同的密度构成的,所以各点对X线的吸收系数是不同的。将沿着X线束通过的物体分割成许多小单元体(体素),令每个体素的厚度相等(l) 。设l足够小,使得每个体素均匀,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为常值,如果X线的入射强度I0、透射强度I和物体体素的厚度l均为已知,沿着X线通过路径上的吸收系数之和μ1+μ2+……+μn就可计算出来。
为了建立CT图像,必须先求出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μ1、μ2、μ3……μn。为求出n个吸收系数,需要建立如上式那样n个或n个以上的独立方程。CT成像装置从不同方向上进行多次扫描,来获取足够的数据建立求解吸收系数的方程。
吸收系数是一个物理量,它是CT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实际应用中均以水的衰减系数为基准,故CT值定义为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μi与水的吸收系数μw的相对值表示:
再将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就是CT影像。
{CT图像的本质是衰减系数μ成像。通过计算机对获取的投影值进行一定的算法处理,可求解出各个体素的衰减系数值,获得衰减系数值的二维分布(衰减系数矩阵)。再按CT值的定义,把各个体素的衰减系数值转换为对应像素的CT值,得到CT值的二维分布(CT值矩阵)。然后,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此灰度分布就是CT影像。}







2.简述CT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并画图说明(10分)。
评分标准:
(1)吸收系数、CT值、灰度 各2分;
(2)图 每个2分。
答:在CT成像中物体对X线的吸收起主要作用,在一均匀物体中,X线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在X线穿透人体器官或组织时,由于人体器官或组织是由多种物质成分和不同的密度构成的,所以各点对X线的吸收系数是不同的。将沿着X线束通过的物体分割成许多小单元体(体素),令每个体素的厚度相等(l)。设l足够小,使得每个体素均匀,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为常值,如果X线的入射强度I0、透射强度I和体素的厚度l均为已知,沿着X线通过路径上的吸收系数之和μ1+μ2+……+μn就可计算出来。
为了建立CT图像,必须先求出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μ1、μ2、μ3 ……μn 。为求

出n个吸收系数,需要建立如上式那样n个或n个以上的独立方程。因此,CT成像装置要从不同方向上进行多次扫描,来获取足够的数据建立求解吸收系数的方程。
吸收系数是一个物理量,CT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实际应用中,均以水的衰减系数为基准,故CT值定义为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μi 与水的吸收系数μw的相对值,用公式表示为:
再将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就是CT影像。









3.简述常规CT扫描方式 (10分)。
评分标准:五种扫描方式及解释每种2分。
答:(1)单束平移-旋转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线管和一个检测器组成,X线束被准直成笔直单线束形式,X线管和检测器围绕受检体作同步平移-旋转(T-R)扫描运动。这种扫描首先进行同步平移直线扫描,平移扫描完一个指定层面后,同步扫描系统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对同一指定层面进行同步平移直线扫描。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扫描系统旋转到与初始位置成180°角为止。
(2)窄扇形束平移-旋转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线管和6~30个检测器组成同步扫描系统。此种扫描进行时,X线管发出一张角为3°~15°的扇形X线束,6~30个检测器同时采样,并采用T-R扫描方式。由于一次X线投照的扇形束同时被多个检测器检测,故一次扫描能同时获取多个扫描数据,这样就可以减少每个方向上平移的次数和增大扫描系统每次旋转的角度,使扫描采样的速度加快,从而使重建图像的速度加快。
(3)宽扇形束旋转-旋转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线管和250~700个检测器(检测器阵列)组成,后者排成一个彼此无空隙的、可在扫描架内滑动的紧密圆弧形。X线管发出张角为30°~40°,能覆盖整个受检体的宽扇形线束。
(4)宽扇形束静止-旋转扫描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线管和600~2000个检测器组成。这些检测器在扫描架内排列成固定静止的检测器环,X线管发出30°~50°宽扇形X线束进行旋转扫描。
静止-旋转扫描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X线管旋转轨道设置在固定检测器圆环内的普通S-R方式;另一种是将X线管旋转轨道设置在检测器环外的章动-旋转(N-R)扫描方式。
(5)电子束扫描:第五代CT扫描方式,也称超高速扫描。电子束CT由一个特殊制造的大型钟形X线管、一组864个固定检测器阵列和一个采样、整理、数据显示的计算机系统构成。大型的X线管内从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束经过两次磁偏转高速的撞击在X线管的很大的圆环形靶上,产生不同方位的扇形X线束,通过适当的准直器后投照在受检体上。扇形束透射受检体后被衰减的X线

束再投照在静止的检测器环上,便可检出来自不同方位上的投影值。

4.用四个体素(设 , , , )矩阵,叙述CT反投影法图像重建方法及缺点(10分)。
答:反投影法是利用投影数值近似地复制出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测得的投影值按其原路径平均地分配到每一点上,各个方向上投影值反投影后,在影像处进行叠加,从而推断出原图像。对四体素矩阵作0o、45o、90o、135o投影(扫描),再将投影值反投回原矩阵的对应位置(扫描过的各个体素)上,即可将原矩阵中的四体素的特征参数 值解出,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5.用四个体素(设 , , , )矩阵,叙述CT反投影法图像重建方法及缺点 (10分)。
评分标准:①反投影法文字叙述: 4分;
②图 示 : 4分;
③缺 点 : 2分。
答:反投影法是利用投影数值近似地复制出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测得的投影值按其原路径平均地分配到每一点上,各个方向上投影值反投影后,在影像处进行叠加,从而推断出原图像。对四体素矩阵作0o、45o、90o、135o投影(扫描),再将投影值反投回原矩阵的对应位置上,即可将原矩阵中的四体素的特征参数 值解出,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缺点:产生图像的边缘失锐,反投影图像会出现图像的伪影。

7.简述CT图像重建方法并分析其利蔽 (15分)。
评分标准:4种方法各2分,利蔽分析2分。
答:(1)反投影法(总和法):是利用投影数值近似地复制出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测得的投影值按其原路径平均地分配到每一点上,各个方向上投影值反投影后,在影像处进行叠加,从而推断出原图像。正方形物体反投影法重建的物体图像不是正方形,变成了“星”状物,中心处吸收系数 值最大,离中心越远 值越低,产生图像的边缘失锐。
反投影法会造成影像边缘的不清晰。如果在一均匀的组织密度内,存在吸收系数极不均匀的部分时,反投影图像会出现图像的伪影。
(2)傅里叶变换重建方法:对于每次测得的投影数据先作一维傅里叶变换,根据中心切片定理,可将此变换结果看成二维频域中同样角度下过原点的直线上的值。在不同投影角度下所得的一维变换函数可在频域中构成完整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函数,将此二维变换函数进行逆变换,就得到了所要求的空间域中的密度函数。
傅里叶变换的方法重建图像时,投影函数的一维傅里叶变换在频域中表现为极坐标的形式,把极坐标形式的数据通过插补运算转换为直角坐标形式的数据时,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此外,在极

坐标形式的频域数据中,离原点较远的频率较高的部分数据比较稀疏,当这些位置上的数据转换到直角坐标下时,需经过插补,这将引入一定程度的误差。也就是在重建的图像中,高频分量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失真。
(3)滤波反投影重建方法:采用先修正、再反投影的做法,得到原始的密度函数。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的基本做法是:在某一投影角下取得投影函数(一维函数)后,对其作滤波处理,得到一个经过修正的投影函数。然后再将此修正后的投影函数作反投影运算,得出所需的密度函数。
滤波反投影法在实现图像重建时,只需作一维的傅里叶变换。由于避免了费时的二维傅里叶变换,滤波反投影法明显地缩短了图像重建的时间。
(4)卷积反投影法:卷积反投影函数可写成卷积的形式,表明在频域中所作的滤波运算可以等效地在时域中用卷积运算来完成。将投影函数gθ(R)与|ρ|的逆傅里叶变换式进行卷积,同样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修正过的反投影函数 。这种用卷积方法修正投影函数,然后再作反投影重建图像的方法称为卷积反投影法。卷积函数的选择是卷积反投影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在实际的系统中选择卷积函数时还要考虑到许多其他的因素,包括系统的带宽、SNR与分辨力等。

三、计算题
1.有一被检者,其胸部前后径为20cm,采用F=1.2的焦点、FFD=120cm摄取胸部正位片,此患者b=10cm的组织影像是否清晰?(5分)
评分标准:1.计算出焦点允许放大率 2分;
2.计算出焦点实际放大率、结论 3分。
解1:允许放大率:M′=1+0.2/F=1+0.2/1.2=1.16
实际放大率:M=(a+b)/a=120/(120-10)=1.09
因为M<M′,所以影像是清晰的。
解2:此组织影像的组织模糊值:

因为H<模糊域值0.2,所以组织影像是清晰的。

2.有一被检者,其腰部前后径为20 cm,采用F=2.0的焦点、FFD=100 cm摄取腰椎正位片,此患者b=15 cm的腰椎PA位影像是否清晰?(5分)
解1:允许放大率:M′=1+0.2/F=1+0.2/2=1.1
实际放大率:M=(a+b)/a=100/(100-15)=1.18
因为M>M′,所以影像是模糊的。
解2:此组织影像的组织模糊值:

因为H>模糊域值0.2,所以组织影像是模糊的。

3.某肢体厚度为20cm,采用2.0焦点,FFD = 150cm 进行X线摄影,使用 Rf = 40 LP/cm,Rs =10LP/cm 的屏-片组合系统成像,试问所得肢体影像的分辨力是多少?照片影像是否清晰?(10分)
解:



∵ H=0.31mm大于人眼的分辨力0.2mm,所以照片的影像模糊。


四、选择题
1.应用光或其他能量表现被照体信息状态,并以可见光影像加以记录的技术称(B)
A、影像
B、摄影
C、信息信号
D、成像系统
E、摄影程序

2.关于X线影像信息的传递及影像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被照体的信息分布于三维空间
B、X线影像表现形式均为三维图像
C、X线诊断的信息来源于被照体
D、X线为传递被照体信息的载体
E、被照体信息需经转换介质转换

3.影像X线信息是在哪一阶段形成的(A)
A、X线透过被照体后
B、X线到达被照体前
C、形成视觉影像之后
D、X线照片冲洗后
E、在大脑判断之后

4.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B)
A、X线
B、被照体
C、增感屏
D、胶片
E、照片

5.屏-片系统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载体的是(A)
A、X线
B、胶片
C、被照体
D、增感屏
E、显影液

6.X线影像信息的传递,错误的是(D)
A、被照体作为信息源
B、X线作为信息载体
C、经显影处理形成可见密度影像
D、第一阶段的信息传递取决于胶片特性
E、X线诊断是X线影像信息传递与转换过程

7.X线检查程序可以简化为(A)
A、X线→被照物→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B、被照物→X线→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C、X线→被照物→检测→图箱像成→信号
D、被照物→X线→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E、X线→被照物→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8.X线照片密度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密度的变化与kVn成正比
B、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屏片组合使用影像密度大
D、随被照体的厚度增大而增高
E、与照片的显影条件有密切关系

9.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称为(C)
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射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

10.X线照片影像的诊断密度范围是(C)
A、0.5~1.0
B、0.5~2.0
C、0.25~2.0
D、0.25~2.5
E、0.5~2.5

11.由不可见到可见X线影像,与信息转换功能有关的是(D)
A、胶片特性
B、荧光体特性
C、X线质
D、显影的加工条件
E、被照体的原子序数

12.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要素,不包括(B)
A、照片密度
B、胶片的感度
C、照片的对比度
D、照片的锐利度
E、照片的放大与变形

13.与X线经被照体形成X线信息影像质量无关的是(D)
A、被照体的厚度与密度
B、被照体的原子序数
C、X线的散射状况
D、被照体的形状
E、X线的量

14.下述关于摄影条件与照片质量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肢-片距大,到达胶片散射线减少
B、管电压上升,照片对比度下降
C、滤过板增厚,软线成分增加
D、X线斜射效应,会降低图像质量
E、摄影距离减半,曝光量可减少到1/4

15.X线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不包括(E)
A、密度
B、对比度
C、锐利度
D、颗粒度
E、失真度

16.X线影

像的转换介质,不包括(E)
A、屏-片系统
B、影像增强器
C、成像板(IP)
D、荧光屏
E、滤线栅

17.医用X线胶片属于(D)
A、复性感光材料
B、正性感光材料
C、反转感光材料
D、银盐感光材料
E、非银盐感光材料

18.普通蓝敏X线片(色盲片)的安全色是(A)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E、紫色

19.感绿胶片的吸收光谱的峰值在(B)
A、500nm
B、550nm
C、600nm
D、650nm
E、700nm

20.关于乳腺摄影专用正色胶片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E)
A、高分辨率
B、高对比度
C、单层乳剂
D、绿光敏感
E、银盐粗大

21.激光相机成像胶片为(E)
A、盲色片
B、蓝敏片
C、直接反转胶片
D、荧光电影胶片
E、氦氖激光型胶片

22.属于乳剂双面涂布型感光材料是(C)
A、乳腺X线胶片
B、CT胶片
C、普通X线胶片
D、荧光缩影胶片
E、X线复制片

23.胶片有效期限规定为(B)
A、12个月
B、18个月
C、2年
D、2年半
E、3年

24.关于医用X线胶片的贮存,错误的是(E)
A、温度10℃~15℃
B、湿度40%~60%
C、防止压力效应产生
D、避免有害气体接触
E、标准条件下可无限期保存

25.X线胶片的基本结构,不包括(D)
A、乳剂层
B、片基
C、荧光层
D、底层
E、保护层

26.X线胶片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E)
A、结合膜层
B、保护膜层
C、防光晕层
D、片基层
E、乳剂层

27.普通X线胶片采用的卤化银主要是(C)
A、氟化银AgF
B、氯化银AgCl
C、溴化银AgBr
D、碘化银AgI
E、砹化银AgAt

28.有关X线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卤化银颗粒在感光材料中是最大的
B、晶体颗粒分布不均匀时颗粒性好
C、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大
D、晶体颗粒小,分辨率高
E、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

29.不作为X线胶片的感光物质的是(C)
A、氯化银
B、溴化银
C、氟化银
D、碘化银
E、溴化银加碘化银

30.明胶的使用的特点,错误的是(E)
A、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
B、是一种保护性胶体
C、参与坚膜作用
D、是一种吸卤剂
E、性能稳定

31.有关明胶性质的说明,错误的是(C)
A、参与坚膜作用
B、有吸水膨胀性
C、提供感光中心
D、有热熔冷凝性
E、极易溶解于水

32.当今X线胶片使用的片基是(B)
A、硝酸片基
B、聚酯片基
C、醋酸片基
D、三醋酸片基
E、二醋酸片基

33.关于扁平颗粒胶片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表面积增大,使之更易与药液充分接触
B、扁平颗粒胶片以单纯溴化银为感光乳剂
C、提供了制作非对称屏-片体系的可能性
D、不允许使用显影增强剂
E、可以提高影像锐利度

34.T颗粒胶片是

指感光晶体颗粒呈(C)
A、圆柱型
B、三角型
C、扁平型
D、立方型
E、不规则型

35.增感屏的作用,错误的是(D)
A、减少X线曝光量
B、提高影像的对比度
C、可增加胶片的感光作用
D、提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
E、减少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

36.增感屏的核心结构是(B)
A、基层
B、荧光体层
C、保护层
D、反射层
E、吸收层

37.关于荧光体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荧光体分为单纯型和赋活型
B、稀土增感屏的荧光体是单纯型
C、赋活型由母体、赋活剂和融剂组成
D、母体是荧光体具有某种特性的基础
E、融剂有增加发光效率的作用

38.增感屏反射层或吸收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反射层提高了发光效率
B、吸收层作用是吸收散射线
C、吸收层作用提高影像清晰度
D、吸收层防止荧光反射到胶片
E、反射层是一层光泽明亮的无机物

39.增感屏结构中,吸收层的主要作用是(B)
A、提高对比度
B、提高清晰度
C、增加照片密度
D、控制量子斑点
E、提高发光效率

40.增感屏的结构,不包括(D)
A、基层
B、反射层
C、保护层
D、防光晕层
E、荧光体层

41.X线吸收和转换效率最低的增感屏是()
A、硫氧化钆
B、溴氧化镧
C、氟氯化钡
D、硫氧化镧
E、钨酸钙

42.有关稀土增感屏的组合,错误的是(D)
A、稀土增感屏——硫氧化镧屏
B、稀土增感屏——发光效率高
C、稀土增感屏——乳腺专用增感屏
D、稀土增感屏——钨酸钙屏
E、稀土增感屏——硫氧化钆屏

43.特殊增感屏的种类,不包括(A)
A、高感度增感屏
B、超清晰型增感屏
C、高电压摄影用增感屏
D、同时多层增感屏
E、乳腺摄影专用增感屏

44.要求使用单面增感屏摄影的检查是(D)
A、头部摄影
B、胸部摄影
C、腹部摄影
D、乳腺摄影
E、四肢摄影

45.增感率是指照片获得1.0的密度值时(A)
A、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B、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C、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积
D、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差
E、有屏与无屏所需照射量之差

46.影响增感屏增感率的因素是(3)(ADE)
A、增感屏的发光效率
B、摄片时的kV值的大小
C、摄片时毫安秒值的大小
D、增感屏结构及制作工艺的影响
E、增感屏发光光谱和胶片吸收光谱的匹配关系

47.稀土增感屏与钨酸钙增感屏相比,主要优点是(C)
A、价格便宜
B、分辨力高
C、增感率高
D、清晰度高
E、无量子斑点

48.使用增感屏摄影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影像颗粒性变差
B、增加影像的清晰度
C、增加影像的对比度
D、减少X线照射量
E、降低影像的清晰度

49.增感

屏对影像效果的影响,不包括(D)
A、照片的颗粒性变差
B、影像对比度增加
C、影像清晰度下降
D、照片密度值降低
E、锐利度的下降

50.增感屏使用中不妥的事项是(选2项)(BD)
A、避免放在高温和过干燥处
B、有灰尘时必须用嘴轻吹去
C、不宜放在潮湿处以免发霉
D、清洁后应置于阳光下晒干后方可使用
E、要直立放置,随时扣好暗盒弹簧扣

51.不属于感光特性的是(B)
A、感光度
B、锐利度
C、本底灰雾
D、胶片的宽容度
E、胶片的反差系数

52.不属于胶片成像性能的是(D)
A、清晰度
B、分辨率
C、颗粒度
D、乳剂熔点
E、调制传递函数

53.X线胶片感光仪测定法具体步骤,不包括(C)
A、曝光
B、求取特性值
C、测定吸水量
D、绘制特性曲线
E、显影加工、测量密度

54.关于胶片特性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表示密度值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
B、横轴表示曝光量,纵轴表示密度值
C、能够表达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
D、横轴表示密度值,纵轴表示曝光量
E、可称为H-D曲线

55.有关特性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E)
A、胶片的平均斜率影响照片对比度
B、平均斜率大的胶片,宽容度小
C、特性曲线是不受显影液性能影响
D、反差系数指的是胶片特性的最大斜率
E、宽容度大的胶片,影像层次多

56.有关X线胶片特性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E)
A、照片对比度与胶片的γ值有关
B、特性曲线的最大斜率叫做γ值
C、特性曲线可因显影液种类而异
D、γ值大的胶片其宽容度小
E、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可表示为胶片的解像力

57.X线胶片特性曲线组成,不包括(D)
A、趾部
B、直线部
C、肩部
D、顶部
E、反转部

58.胶片密度与曝光量成正比关系的是(C)
A、足部
B、肩部
C、直线部
D、反转部
E、全部

59.有关胶片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
A、感光晶体的颗粒大,感光度高
B、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高
C、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大
D、感光晶体的颗粒小,分辨力低
E、晶体颗粒小涂层薄,清晰度好

60.不属于X线照片影像五大要素的是(B)
A、对比度
B、感光度
C、锐利度
D、颗粒度
E、密度

61.关于胶片本底灰雾(D0)的叙述,正确的是(D)
A、D0是最大照射量时获得的密度值
B、D0位于特性曲线直线部的起始点
C、D0是胶片曝光产生的最小密度值
D、D0由乳剂灰雾和片基灰雾组合而成
E、D0与感光中心的大小和数目无关

6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照片对比度与胶片的γ值有关
B、一般γ值大的胶片其宽容度小
C、特性曲线直线部的斜率即γ值
D、特性曲线上各点的γ值

都相等
E、特性曲线可反应胶片的感光度

63.X线胶片的γ值称为(D)
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射线(X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

64.下列组合,错误的是(B)
A、感光度:产生密度1.0所需曝光量的倒数
B、最大密度:最高管电压允许的最大曝光量所产生的密度
C、本底灰雾:胶片未经曝光,经显影加工后还原的密度
D、最大斜率:照片影像密度差与对应的射线对比度的比值
E、平均斜率:连接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的直线与横坐标夹角正切值

65.X线阶段曝光测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时间阶段曝光法改变曝光时间取得照射量
B、时间阶段曝光法X线质固定
C、自举法用铝梯厚度改变X线强度
D、铝梯下加一层0.5mm厚的铅片
E、存在间歇效应的影响

66.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是(A)
A、失真度
B、对比度
C、颗粒度
D、锐利度
E、密度

67.照片影像失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B)
A、标准的照片影像不应有任何失真度
B、影像变形是被照体不等量放大的结果
C、失真度与焦点大小无关
D、位置变形不是影像的变形
E、放大变形不是影像的变形

68.关于X线照片影像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光学密度也称黑化度
B、光学密度D=lgO=lgI0/I
C、失真度是照片的物理因素
D、密度由照片吸收光能的银粒子多少决定
E、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形成X线照片

69.下列符号与名词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
A、O----透光率
B、D----光学密度
C、Kx----X线对比度
D、K----光学对比度
E、γ----X线胶片对比度

70.照片上密度值为1.0的点的透光率是(A)
A、1/10
B、1/100
C、1/1000
D、1/10000
E、1/100000

71.照片密度值为3.0的点的阻光率是(D)
A、1
B、10
C、100
D、1000
E、10000

72.关于光学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无量纲
B、又称黑化度
C、D值与看片灯的强弱有关
D、是一个对数值,取决于Io/I
E、其值由照片吸收光能的黑色银粒子数决定

73.X线照片某处对入射光线吸收率为90%,此处的光学密度值为(C)
A、0.1
B、0.9
C、1.0
D、2.0
E、3.0

74.D为光学密度,T为透光率,O为阻光率,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选3项)(CDE)
A、D=lgI/I0
B、0≤T≤1
C、O=I0/I
D、O=1/T
E、D=lgI0/I

75.下列哪种因素不影响照片密度值的大小(C)
A、增感屏
B、曝光量
C、观片灯
D、胶片感度
E、摄影距离

76.影响X线照片密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屏-片的组合使用,影像密度变大
B、管电压增加将导致照片密度值减小
C、正常曝光时,密度与照射量成正比
D、D随被照体的厚度、密度增加而降低
E、D与摄影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