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去了学生的那份应有的自信。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赏识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找感觉,偿甜头”的教育。感觉是个很重要的心理体验,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质的感觉。一个人,没了感觉,也就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每个人一出生便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那种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在成长的过程,便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那种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的感觉。这种让心灵有安全感的过程,也便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

一、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

记得有个心理学家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

上小学时,他就遇到了这样的老师:地理老师把他当成得意门生,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并一再夸他学习好;而数学老师却总是看他不顺眼,就是答对题,也不表扬,反而对他学习上的失误一再冷嘲热讽。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令他的自尊每天沉浮不定。赏识使他的地理课进入了良性循环,地理成绩名列前茅;而偏见使他的数学课学习进入恶性循环,对数学的兴趣锐减。

我们学校曾在今年的毕业班做过调查:学生最爱上什么学科的课?学生,尤其是学后生的回答是:最爱上微机课!什么原因呢?学生说:微机老师从来不歧视我们,她认为我们都能行!因为我在给毕业班上第一节课时,就这样对他们说:“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聪明、不聪明之分;没有好、差之分,只有有自信与没自信之分。那麽,从现在开始,找回你的自信,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短短的几句话,扣开了学生封闭的心扉。使学生由于老师的赏识而增添了对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有个叫梁瑞楠的学生,上其它学科的课都无精打彩,惟有上微机课信心百倍,他说:“微机课上能让我找回我自己。”在2000年中考中,所有学科里他的微机成绩最好。

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赏识──震动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痛苦,而忽略了学习的快乐。古话意在劝导学生在勤奋刻苦地学习,但也容易使学生的情感闸门关闭,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

我们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喜欢哪一位老师时,哪一门功课就学得比较快和好。这实际上是情感在起作用,学习时调动了大脑的兴奋神经,大脑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处在兴奋状态,这时,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

由此可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综合素质作文赏识教育

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枝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以“赏识教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参考范文】 赏识教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学困生常常屡教不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应如何赏识学困生呢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为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用赏识性评语。 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会让学困生有了前进的动力与希望。“关心”不仅体现了老师无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着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应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

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支吾地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 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教师和家长换位思考(郭廷艳)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关于“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活动的一点体会 郭廷艳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领导、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 一、站在学校的立场思考 学校和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利益共同体,而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如果作为教师,自己都不同意学校的安排,那么如何让学生接受学校的意见呢?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站在学校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那样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快乐。 二、“假如是我的孩子”——站在家长的立场思考 过去我很难体现家长们的心情,如今我已经身为人母,我的儿子也有了他自己的老师。我发现自己作为家长,自然的对老师有着很高的要求。例如:有高尚的情操、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沉淀、阳光而充满激情、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课堂简约而有效、对学生公平公正、有创新精神等等。经过“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换位思考后,我理解每位家长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并且清楚的知道作为教师有着它本身的职业要求,必须懂得哪些事情该做好,哪些事情不能做,只有如何做才能成为家长所信任的教师。 三、“假如我是孩子”——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 作为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似乎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对孩子们“居高临下”,我们总是习惯打着一切为孩子好的旗帜要求他们做这做那,却忘记俯下身子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下课铃响了,我们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拖堂,自

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周弘把自己培养聋哑女儿成为女大学生的经验升华为一种教育思想即“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由此诞生,逐渐推广到学校老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中。 其实早在中国的历史上,早就有了赏识教育的影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愚教于乐”的原则。怎么让孩子们“学中乐,乐中学”呢?一个重要的做法是赏识。赏识可以让孩子获得尊重,得到鼓舞,增强自信,以快乐的心情投入新的学习中去。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也指出:“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譬之时雨春风,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这就告诉我们,教育的意义在于赏识孩子,使孩子欢欣鼓舞,这样就能不断有长进。 赏识教育是有理论依据的,主要的依据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在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之后,才会试图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尊重需要。只有满足了人的最本质的需要,得到了别人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人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达到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 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得到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孩子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不断地被激励,就会越来越优秀,就会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并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我觉得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学会赏识,首先要学会爱,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师要怀有“每个学生都是天才”的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思想角度来确定自己的教育行为。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学会赏识,首先要学会爱。教育心理学指出,在教师教学的众多因素中,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赏识教育的方式是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激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以赏识为先导,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量,激发受教育者的良知与自觉性,从而让教育顺理成章地自然发生。所以赏识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激励、相互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感动与被感动的过程。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来 1. 于平凡生活中捕捉赏识教育素材。教师要“有意”地发现、寻找、创设“有情”情境。有的同学有进步,让全班同学每人送给他一句鼓励的话语,激励他更加发愤。有的同学过生日,全班同学一起为他唱曲生日歌,并送给他一句生日祝福,让全班同学的美好祝愿和真诚友谊时时激励着他前进。有的同学家里有了困难,让同学们每人帮他做一件事,伸出援助之手,让他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只要教师有心,这样的赏识素材随处可寻! 2.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当学生表现超过平时水平时,给予积分卡奖励,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3.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

赏识教育方法

赏识每一个孩子 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一年多来,我校“赏识”课题组就开展了“赏识每一个孩子”的课题研究。我们以赏识成功教育思想为指针,不断优化学科教学活动、班队活动、班级管理,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导向,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为原则,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探讨“赏识班队会”的教学活动模式。以自我赏识、赏识他人、他人赏识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边做边总结经验,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强调存在哪些不足。我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教导完全正确,但如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树立“有效”理念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了方向,学生的学习才不会走向岔道。 2.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3.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组习题,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奠定“有效”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如联系身边的实际,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有些应用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学生常常感到这些题与己无关,因而探索活动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可以“换汤不换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3、鼓励与宽容,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哪怕是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一点点兴趣,教师也要珍惜与呵护。要多表扬,少批评,

教师换位思考心得体会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暑假了,读了《书香校园教师推荐书目》-----《学点心理学》的前两单元,尽管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很多理念已深入教师之心,但掩卷沉思,还是有所收获的,尤其是“共情心理”的理论,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益处。 其实,所谓的“共情心理”,也就是“心里置换”“换位思考”。记不得在什么书上看到这样两句话:“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讲好几遍有的还是不会,怎么就是不开窍呢?”作为教师常常会有过这样茫然无助的感慨,自己的忍耐力也在一次次受到学习困难学生的挑战。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还会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教师在下课铃响了以后,为了要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拖了一点时间,而下面的学生大多表示出不耐烦的表情,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有的学生脸上露出焦急的心情。而这时老师大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我是为你们能掌握更多知识着想的,我即使拖了三五分钟,你们也应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坐着听课,学生们这样做就是对上课老师的不尊重。如果教师这样一想,火气就上来了,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有可能将师生关系搞僵,在此种情景下,教师的课上得再精彩,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如果我们换一个位置,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他们会想什么呢?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我们每天至少得承受四五位教师的轮番轰炸,这短短的十分钟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啊。你一拖就是五六分钟,而且几乎堂堂如此,一到你的课我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又乏又累,又憋得慌,下一节课怎么上?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这样拖堂,我们还能活吗?这么一想,就想开了,哎呀!都怨自己课堂效率太低,不但让学生跟着受罪,还搞得师生关系不和谐,今后一定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让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学得快乐。换位思考一下不但轻松解决了问题,还让自己得到的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质量也自然地上去了。 所以,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别急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授课方法有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的时候,别泄气,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当学生完不成作业的时候,别发火,换位思考一下,他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还是自己的作业量太多?怎样布置高效而量小的作业,使他们轻松完成作业呢? 其实,成人和孩子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教师获取知识在先看待教材内容是俯视,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局限学习知识是仰视,所以同一内容难易程度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认为简单的 内容,学生不一定觉得简单,回想起自己从学生这一角色走过来,自己也遇到过学习知识的困难,经历了一些艰难的历程。所以,如果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和教学内容,往往偏离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反而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看着一群群可爱的学生,有时候生怕他们会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所以自己就把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并寻找着一个个解题的方法技巧,认真讲解给学生以免他们多走弯路,可是最后却发现效果并不如所愿。有的同学说内容太多了,有的说没理解。经过深深地思考后才发现,老师的勤学苦练并不能代替学生在学习上的上下求索,学生必须自己去亲身经历过一道道艰难思考后才会发现问题,并试图去解决问题,并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去解答。同时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被打开了,不仅没有浪费时间反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教师不是把知识和经验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处在学生的身边。教师必须知道对待这个问题上“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他们在哪个层次上”,学生从他们本身的角度遇到了什

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 3—6岁是培养一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这一点已被中外许多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所肯定。因此,这个阶段,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辟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 赏识是对他人获得正确认识并对其积极的方面加以赞赏的行为。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老师和家长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赏识自己的氛围和机会。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然而有些父母并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盲目赏识不仅不能让孩子从中获益,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阻力。很多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他们“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时间长了,孩子变得自大,自负。有些孩子会把父母的夸赞当做自己的保护层,他们宁肯相信这些有利于自己的评价而在无意识中屏蔽外界信息,从而变得目空一切。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信任幼儿,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只有得到信任,才能拥有自信,拥有了自信才能有利于激发幼儿潜在能量的发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幼儿,发现其闪光点,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位幼儿,不失时机的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切记大声呵斥,语

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这样,幼儿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的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充满自信。丘吉尔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的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所以,要想孩子快乐,自信,健康的成长,就要以每位幼儿的个性特征作为立足点进行教育,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需要我们一起来发掘。作为老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大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不要随意给孩子定性,孩子的性格都是多面的,千万不要因为一方面的不如意就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这一朵小红花的力量足以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充满力量。 二、理解幼儿,给予幼儿融通式赏识 幼儿需要从教师哪里得到理解,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以更大的激情融入活动。融通式赏识就要求教师以幼儿为本,尊重,关心,热爱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而不是一味的寻找幼儿的缺点,一味的指责,抱怨幼儿的不足。例如,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注重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重视幼儿的感知与体验。用童心看世界,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对活动中的表现抱着理解的态度,不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他是多么的不同寻常,因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个别差异性。

赏识教育实施方案

威远县龙会中学赏识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创建“赏识教育”和学校常规教学为途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通过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教师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培养学生正确地赏识自己和他人,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快乐成长。让我校的每个学生在“我是一名成功的中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进步、成长。提高师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品质,努力形成“赏识激励”的特色校园文化。 三、实施对象: 本校所有在校学生 四、实施人员: 全体教师。(建议家长也参与进来) 五、领导小组: 组长:李阳富 副组长:李新明刘冰官桂民 成员:全体教师 六、具体程序: 1、宣传发动,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本方案。 2、在教师中征集赏识教育鼓励语言,课堂评价赏识激励语言。并将有代表性的赏识鼓励语言做成板报,大力宣传。 3、组织教师写好“赏识教育课堂语录”及赏识教育反思。 4、鼓励教师在学生的评价报告书中写好赏识教育评语。 5、举行赏识教育经验交流会。 6、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方案,做好下一步工作计划。 七、对策与措施:

1、组织学习,形成对赏识教育的共识 将有关赏识教育的理论学习纳入师德学习的内容,工会搜集有关赏识教育的内涵、意义、理论依据,以及现有的他人对赏识教育的成功研究成果,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从而使全体教师对赏识教育能有一个正确充分的认识。 2、赏识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统一 每个人都需要赏识,喜欢被赞美被肯定,由此生活而变得积极,学生更是如此。尤其是后进生由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常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斥责。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自我评价降低,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甚至厌学,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因此,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迫切需要被认同,被赏识。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帮助后进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学校进行研究实施的重要课题。这对于成长中的后进生来说是至关重要且不容忽视的。 3、赏识教育要因材施教 实施“赏识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蕴藏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呈现着独一无二的性格。因此,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种种途径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教育能更有针对性。 4、将赏识教育深入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是最有效的。在课堂上提倡善用、多用精彩的课堂用语,时刻提醒自己不说带有侮辱性的伤害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话。教师的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语,多用鼓励性的话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就要坚信学生是聪明的,永远鼓励学生,从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学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赏识,当学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态度要宽容,语气要和蔼,批评时不大声指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充满尊重、信任。每位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在一堂课中至少使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这学年在教学中对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教的的有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

为人处事要学会换位思考

为人处事要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对此,有则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甘地生前有一次外出,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他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不小心一只脚被车门夹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车门外。火车启动后,他没有犹豫,随即将另一只鞋脱下来,也扔出窗外。一些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甘地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甘地之所以被称为“圣雄”,就在于他能时时处处站在底层人的立场想问题,时刻将穷人的苦难视为自己的苦难。以一国首脑之尊仍能设身处地为穷人着想,并由此产生崇高的大悲悯情怀,足见换位思考的意义之非同寻常。 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唯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同理心,才能找到对方的需求,才能更好理解别人并帮助别人,进而让自己的付出能有个好的着力点。这样做可以给自己减轻烦恼和痛苦,同时更可以给对方减少麻烦。最终是大家都很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可见换位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事。换位思考是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在做每件事情之前,要先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做这件事。 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过失,有时候还会有许多的误解,亲情之间、朋友之间、邻居之间,难免会产生隔阂;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而当隔阂与矛盾来临时,常常只会抱怨,指责他人的错误。其实冷静下来,换位思考一下,多从自身找找原因,怨气消了,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换个位置思考问题,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真正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如果我们都能设身处地的体察对方处境,或许能达成谅解。谅解是一种宽容,一种体贴,一种理解。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在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不要去埋怨,不要去指责,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你会发现,世界大不一样。

赏识教育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赏识教育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受教育者的优点,能使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主动地学习、奋斗并取得成功。 赏识教育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以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是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使其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力量,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成功和最佳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来实施赏识教育加以论述。 一、赏识教育的作用 赏识教育具备精投人、低消耗、高效益、优产出的功能,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1、赏识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实现着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服务的人的活动。 从教育的本质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目的,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社会发展规律;二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赏识教育正是遵循和体现了上述两种规律,它在教育过程中,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具有创造性的有用人才。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中引人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使教师接近学生,走近学生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其自信,激发其活力,让学生找到好感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努力,愉快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辩证思维。由于它能够把教育的思路、方法、手段紧密地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不断体现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原则,而且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而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有效实现教育的目的,成为一种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 2、赏识教育更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当代学生,生活在国泰民安改革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显露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乐于创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渴望独立,有一定主见;另一方面,他们也富于幻想,对事物的期望值太高,因而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面对来自学习、考试、分数、名次、升学、就业等等的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诸如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思想波动大、感情用事、自控力差、做事缺乏信心和责任感,看问题片面等等。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学习体会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学习体会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就我从教十多年的体会来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有效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正确解读教材,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其次需要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大家都知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充分把握重点和难点,对所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力求全面,不要落下知识点。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这样做,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这样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会学得愉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学会合作学习,能够进行深入地探究。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二、有效实施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有效设计是有效实施的前提,但教学不是死搬硬套,而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调整的过程。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持,该练则练、该讲则讲、该问就问。这就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

的学习态度、所教学科的内容特点等问题。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不能跟着感觉走。训练设计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点,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就会低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训练设计较为简单。内容上:包括基础训练与相应的变式训练。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方式上:包含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的方法。组织上:有合作训练与小组训练的模式。同时,还必须注意训练的密度与空间。教学设计应注重情境的设计,为学生的训练留下一定的空间,否则教学的效益就会低下。当然,在有效教学的环节中,教师不能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采取及时合理有效的评价。 新课标最核心的理念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高超的评价艺术。通过实践,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的气氛。 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所谓“适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针对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表扬,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表扬学生需要的和在乎的,这样的表扬式评价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

浅谈教师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 清溪小学:钟俊梅 【摘要】:教师要想与学生和谐相处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二、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三、每时每刻都要做一个倾听者;四、多与同学做游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作者单位】:瑞金市九堡镇清溪小学 【关键词】:教师学生和谐相处换位思考朋友倾听者游戏 【正文】: 韩愈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又应该如何与学生相处呢?我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浅谈几点看法,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一些帮助。 一、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 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平等快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一个“乐”字。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过得愉快。教师不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发令者,而应当做学生的朋友和玩伴。 有的老师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就没有注意。比如:上课后老师发现没有粉笔了,于是便会对前排的同学说:某某,快去拿一盒粉笔来。这位同学虽然去拿回了粉笔,但是我想他们的心中会有一万个不愿意。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某某同学,现在没有粉笔了,你愿意帮老师去拿一盒粉笔吗?辛苦你了。”我想那样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吧。那位同学也会心中乐滋滋的吧。他会因为能为老师做点事情而感到骄傲。我们常常会在私下听见学生议论:我们学校的某某老师,总是叫我们帮他干这干那。真烦。很显然,这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没有将学生和自己平等对待,而是用一种领导者的口吻在命令你的学生。这当然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反感。这种做法是不会赢得学生的喜欢。如果学生不喜欢你,又怎么会去听你的课呢? 二、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学术权威的代表。是很伟大,很崇高的职业。他们多么希望能够与老师做为好朋友,经常屈膝谈心。然而,我们的某些老师却始终摆出一副冰冷的面孔。让所以学生望而生畏。师生关系由此而僵化。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走进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与他们成为好朋友,给他们一种亲切感。有时我们不免会听见学生议论:我最喜欢的是我们的某某老师,因为他亲切、和蔼。最害怕的是某某老师,他打人太厉害了。”随后还会不忘加上一些动作。当你听见这样的议论,我想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就不得不认真地去思考了。 如果学生时时刻刻都畏惧你,学习起来也是被动的。思维不灵活,学生不愿意接受你,你说的话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又怎能学好知识呢?只有和同学交朋友,

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在座的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有的作为是父母、有的作为是老师,我们每天都在做着与孩子打交道的工作。而关于教育的这个问题也一直都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视和关注的。所以我相信我们今天探讨的这个话题在座的各位朋友应该都会很有兴趣吧! 首先,我想先和大家做一个互动,请大家配合一下好吗?请伸出你们右手的食指和左手的拇指。想一想这两个手指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我认为中国大部分的家长食指的肌肉都要发达一些,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民间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棒下出孝子”、“黄金条子出好人”。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或孩子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目标时,总是以“罚”的方式来告诫自己的孩子。而这时家长们的食指就会像是一把利剑般无情地在孩子的脑门儿上,身体的各个部位狂飞乱舞,就此练就了独步天下的“一指禅”神功。而这种神功也会逐渐地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自卑和胆小,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那我们现在换个角度想想,大拇指所代表的含义,同样是“一指禅”神功,我们换一个手指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对此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从一个家长会开始的。 一个母亲第一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

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不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倒数第一,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排在第21名的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了。 孩子上初中后,又一次开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都会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时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1、观点采择,这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使学生转换视觉、换位思考。例如:把芭比娃娃放到另一个房间,然后问学生:“芭比在那个房间可以看到什么?”需要注意的是,当我和你对话时,不能让你换位成我去思考问题,因为那样你所面对的正是自己,要让你面对第三方而不是自己。 2、洛克的白板论是后天经验主义的,所以假设验证是经验主义的操作,因而教育科研实验、教育行动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理论支撑都是经验主义。 3、柏拉图的理型,是头脑中完美的架构。比如:晕轮中的白马王子在现实中是没有的,那是父兄师长、小说中众多人物的综合体。维特根斯坦的图式,是对事物的心理挂钩。比如:某人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图式,就是文具盒中那块含有45度角的小小三角板。范式,是对于某些事物的取向。比如:教学范式;教学风格是潜意识的,而范式则是在意识层面的。 4、冯特的结构主义与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学生的知识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的心智结构,但不一定对其中每个部分学生都会应用,这就需要检查其功能性特点。总之,结构是总体把握,机能是局部运行。 5、行为主义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强化作用,以产生工具性条件发射。书中提出可视化色板和区域块,但我认为有效的积分更能强化其行为,因为体现的更细微,尤其是在手感的代价券,其內视与外视的强化功能势不可挡。 6、从人本主义的视角,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在教育都有着实在的指向。间食即是生理需要、防止校园暴力即是安全需要、班集体团队即是归属感需要、表现欲与胜任感是自尊的需要、最后自我实现体现在自我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罗杰斯的理论主要体现在来访者中心、无条件积极关注与聆听,这体现了教师和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7、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区别在于不可直接观察,认知主义使用的主要是信息论的黑箱方法,通过选择输入与观察输出发现相关或者因果关系。其做法为:由认知发生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包,通过试错提升判断力、通过比较差异提高刺激与反应辨别能力、通过思维可视化和内省达到刺激与反应泛化,组装成知识网络并激活,进而实现建构主义的同化与顺应、进行知识系统升级。 8、从生物心理学视角,主要应用的是还原主义,即问一问这个现象说明在大脑里发生着什么?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老年人乙酰胆碱分泌的减少和海马回的萎缩,因此形成了外显记忆的衰退。我们关于左额叶布洛卡区、左颞叶威尔尼克区和顶叶贾许温德区的学习,都有助于理解学生的不同障碍。由于贾许温德区主管学习但发育缓慢,所以幼儿园不能小学化;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万物有灵论”、“不可思议思维”、“象征性思维”和“自我中心思维”,从而12岁之前,学生的“深度感知”发育并不完善。 9、从进化的视角看,在教育上反映的是环境的利基。进化心理学所关注三方面:(1)内含适应性直指鲍查德和莱肯1992年的智力与人格遗传研究;(2)亲缘选择则包括了家族历史与朋友圈,法国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在教育中或隐或现。(3)差别亲代投资解释了家长们众多的行为,是为孩子赢得更多的良好生存机会。引申到学校教育中,则是通过教室布置和氛围的格式塔,形成互惠利他。 10、由于学生在家与在校表现与受到的肯定不同,所以形成由于信息不一致所造成的混乱与冲突,这正是笛卡尔的物质与心理的交互作用。班主任不能对家长产生依赖性来缓解混乱,而是指导“家校互动”来解决认知失调。在教学互动方面,教师赋予丰富的方式非常重要,这是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活学生智力活动所必需的做法。 11、美国心理学家契克森特米海依在2000年《生命的心流》一书中提出“心流”理论,其特点为:自控又自失、专注而享受、重复中完善。值得指出的是:流畅者为心流,而阻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