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9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习题及全解答

第9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习题及全解答

第9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习题及全解答
第9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习题及全解答

第9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根据玻尔理论,计算氢原子第五个玻尔轨道半径(nm)及电子在此轨道上的能量。

解:(1)根据rn=a0n2

r5=53pm×25= 53×10-3nm×25=1.325 nm

(2) 根据En=-B/

2 n

E5= -13.6ev/52=-13.6ev/25=-0.544ev

答: 第五个玻尔轨道半径为 1.325 nm,此轨道上的能量为-0.544ev。

2.计算氢原子电子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发射光的频率和波长。

解:(1)根据 E(辐射)=ΔE=E4-E3 = 2.179×10-18 J((1/3)2-(1/4)2)= 2.179×10-18 J(1/9-1/16)=2.179×10-18 J×0.0486=1.06X10-19J

根据E(辐射)=hν

ν= E(辐射)/h= 1.06×10-19J /6.626X10–34 = 1.60X1014 s-1

(2)法1:根据E(辐射)=hν= hC/λ

λ= hC/ E(辐射)= 6.626X10 –34 J.s×3×108 m.s-1/1.06×10-19J=1.88×10-6m。

法2:根据ν= C/λ,λ= C/ν=3×108 m.s-1/1.60X1014 s-1=1.88×10-6m。

答:频率为 1.60X1014 s-1,波长为 1.88×10-6m。

3.将锂在火焰上燃烧放出红光,波长=670.8nm,这是Li原子由电子组态1s22p1→1s22s1跃迁时产生的。试计算该红光的频率、波数以及以KJ·mol-1为单位符号的能量。

解:(1)频率ν= C/λ=3×108 m.s-1/670.8nm×10-9 m/nm=4.47×1014 s-1;

(2)波数ν=1/λ=1/670.8nm×10-9 m/nm=1.49×106 m-1

(3) 能量E(辐射)=hν=6.626X10 –34 J.s×4.47×1014 s-1=2.96×10-19 J

2.96×10-19 J×6.023×1023mol-1×10-3KJ/J=178.28 KJ mol-1

答: 频率为 4.47×1014 s-1,波数为 1.49×106 m-1,能量为178.28 KJ mol-1。

4.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已知电子的速度为v=1.0×106m.s-1)(1)质量为10-10kg,运动速度为0.01m·s-1的尘埃;

(2)动能为0.1eV的自由电子;

(3)动能为300eV的自由电子。

解:λ= h/ m v=6.626X10–34 J.s/10-10kg×0.01m·s-1=6.626×10-22 m

(单位运算:λ= h/ m v =J.s/kg.m.s-1 =N.m.s/ kg.m.s-1

=(kg.m.s-2).m.s/ kg.m.s-1 = m)

(2)动能单位换算:

已知13.6eV = 2.179×10-18 J, 1eV = 2.179×10-18 /13.6 J=1.60×10-19J

0.1ev = 0.1ev×1.60×10-19J/ev = 1.60×10-20J

动能(E K)与动量(P)换算: E K=(1/2)mv2=(1/2) mvv=(1/2)Pv

P=2 E K/v

已知电子的速度为v=1.0×106m.s-1

P=2 E K/v=2×1.60×10-20J/1.0×106m.s-1=3.20×10-26 kg.m.s-1

(单位运算;J/ ms-1 = N.m= kg.m.s-2.m/ m s-1= kg.m.s-1)

λ=h/P=6.626×10–34 J.s/3.20×10-26 kg.m.s-1=2.07×10-8 m

或者:E k=(1/2)mv2=(1/2)(P2/m)=0.1ev==0.1×1.60×10-19J

-193126

p

20.1 1.60109.1110 3.210

λ=h/P==6.626×10–34/3.2×10-26=2.07×10-8 m

(3) 动能单位换算: 100ev = 100ev×1.60×10-19J/ ev = 1.60×10-17J

动能(E K)与动量(P)换算: P=2 E K/v

已知电子的速度为v=1.0×106m.s-1

P=2 E K/v=2×1.60×10-17J /1.0×106m.s-1=3.20×10-23 kg.m.s-1

(单位运算:J/ ms-1 = N.m= kg.m.s-2.m/ m s-1= kg.m.s-1)

λ=h/P=6.626X10 –34 J.s/3.20×10-23 kg.m.s-1=2.07×10-11 m

(说明:电子的速度取值不同,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别)

5.如果一束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1nm,其速度为多少?

解:已知德布罗依波波长λ= h/ m v ,

1nm=1×10-9m,

电子质量m= 9.11×10 -31kg

电子速度v = h/ mλ= 6.626X10 –34 J.s/9.11×10 -31kg×1×10-9m= 7.27×105m.s-1(单位运算v = h/ mλ= J.s/kg.m = N.m.s/kg.m=(kg.m.s-2).m.s/kg.m= m.s-1)

答: 电子速度为7.27×105m.s-1

6.子弹(质量 0.01kg,速度1000m·s-1)、尘埃(质量为10 -9kg,速度为10m·s-1),原子中的电子(质量为9.1×10 -31kg,速度为 1.0×106m.s-1)等,若速度的不确定均为速度的10%,判断在确定这些质点的位置时,测不准关系是否有实际意义。

解:根据:△X△PX≥ h/4π

△X≥ h/4π△PX= h/4π△(mV)= h/4πm△V

(1)对子弹:质量m= 0.01kg,速度V= 1000m·s-1,△V=0.1×1000m·s-1=100 m·s-1

△X≥h/4πm△V=6.626X10 –34 J.s/4×3.1416×0.01kg×100 m·s-1= 5.27×10-35 m

讨论:子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103 m,而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 5.27×10-35m, 测不准关系对子

弹的运动没有实际意义。

(2)对尘埃:质量m= 10 -9kg,速度V= 10m·s-1,△V=0.1×10m·s-1=1 m·s-1

△X≥h/4πm△V=6.626X10–34 J.s/4×3.1416×1×10 -9kg×1 m·s-1 = 5.27×10-26 m 讨论: 尘埃的运动范围约为1m,而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 5.27×10-26 m,所以测不准关系对尘

埃的运动没有实际意义。

(3)对电子:质量m= 9.1×10 -31kg,速度V=7.27×105m.s-1,

△V=0.1×1.0×106m·s-1=1.0×105m·s-1

△X≥h/4πm△V=6.626X10 –34J.s/4×3.1416×9.1×10 -31kg×1.0×105m·s-1= 5.79×10-10 m

讨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范围(原子半径)为1×10-10 m,可是电子运动位置的不确定量为

5.79×10-10 m大于原子的半径,所以测不准关系对电子的运动有实际意义。

7.下列各组量子数,不正确的是(B)

(A)n=2,l=1,m=0,m s=-1/2(B)n=3,l=0,m=1,m s=1/2

(C)n=2,l=1,m=-1,m s=1/2 (D)n=3,l=2,m=-2,m s=-1/2

8.角量子数l=2的某一电子,其磁量子数m (C)

(A)只有一个数值(B)可以是三个数值中的任一个

(C)可以是五个数值中的任一个(D)可以有无限多少数值

9.决定原子等价轨道数目的量子数是(m),决定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量子数是(n、l)。

10.决定多电子原子中等价轨道数目的是哪个量子数(m),原子轨道能量是由什么量子数决定

的?(n、l)

11.指出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哪几组不可能存在

(1),3,2,2,1/2;

(2)3,0,-1,1/2;

(3)2,2,2,2;

(4)1,0,0,0

答:(2)、(3)、(4)组不可能存在,原因是:

(2)l=0时,m-1;(3)n=2时,l≠2,m s≠2;(4)m s≠0。

12.分别用4个量子数表示P原子的5个电子的运动状态:3s23p3

13.下列说法中符合泡里原理的是(A )

(A)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B)在原子中,具有一组相同量子数的电子不能多于两个

(C)原子处于稳定的基态时,其电子尽先占据最低的能级

(D)在同一电子亚层上各个轨道上的电子分布应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14.在下列氧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处于激发态的是(C )

15.下列基态离子中,具有3d7电子构型的是(C)

(A)Mn2+(B)Fe2+(C)Co2+(D)Ni2+

16.基态原子的第六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第五电子层上电子数目为(C)

(A)8 (B)18 (C)8-18 (D)8-32

17.和Ar具有相同电子构型的原子或离子是(D)

(A)Ne (B)Na+(C)F (D)S2-

18.基态时,4d和5s均为半充满的原子是(C)

(A)Cr (B)Mn(C)Mo(D)Tc

19.在下列离子的基态电子构型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的离子是(B)

(A)Cr3+(B)Fe3+(C)Ni2+(D)Mn3+

20.基态原子有6个电子处于n=3, l=2的能级,其未成对的电数为(A)

(A)4(B)5(C)3 (D)

21.位于第四周期的A、B、C、D四种元素,其价电子数依次为1,2,2,7,其原子序数按A、B、C、D的顺序增大。已知A和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C和D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由此可以推断四

种元素的符号是(K、Ca、Zn、Br)。其中C和D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应为(ZnBr2)。

22.已知某元素的四个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分别为(4,0,0,+1/2),(4,0,0,-1/2),(3,2,0, +1/2),(3,2,1,+1/2),则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24S2),此元素是(Ti)。

23.下列元素的符号是

(1)属零族,但没有p电子(He);

(2)在4p能级上有1个电子(Ga);

(3)开始填充4d能级(Y);

(4)价电子构型为3d104s1(Cu)

24.第五周期有(18)种元素,因为第(5)能级组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该能级组的电子填充顺序是(5S24d105P6)。

25.如(1)所示,填充下列各题的空白

(1)Na(Z=11),1s22s22p63s1;

(2)(P)(Z=15)1s22s22p63s23p3;

(3)Zr(Z=40),[Kr]4d(2)5s2;

(4)Te(Z=52),[Kr]4d(10)5s25p4; ;

(5)Bi(Z=83),[Xe]4f(14)5d(10)6s(2)6p(3)。

26.用s,p,d,f等符号表示下列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判断它们所在的周期和族:(1)13Al;(2)24Cr;(3)26Fe;(4)33As;(5)47Ag ;(6)82Pb

答:(1)13Al: 1s22s22p63s23p1,第三周期IIIA族;

(2)24Cr: 1s22s22p63s23p63d54s1,第四周期VIB族;

(3)26Fe: 1s22s22p63s23p63d64s2,第四周期VIII族;

(4)33As: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第四周期VA族;

(5)47Ag: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1,第五周期IB族;

(6)82Pb: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4f145d106s26p2,第六周期IVA族。

27.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它们的外围电子构型和元素符号:

(1)第四周期第ⅣB族;

答:Ti,3d24s2

(2)第四周期第ⅦB族;

答:Mn,3d54s2

(3)第五周期第ⅦA族;

答:I,5s25p5

(4)第六周期第ⅢA族;

答: Tl,6s26p1

28.以下各“亚层”哪些可能存在,包含多少轨道?

(1)2s(2) 3f(3)4p(4)2d(5)5d

答:(1)1个2s轨道(2)不存在3f轨道(3)3个4p轨道(4)不存在2d轨道

(5)5个5d轨道。

29.画出下列原子的价电子的轨道图:V,Si,Fe,这些原子各有几个未成对电子?

答:未成对电子数: V 3,Si 4,Fe 2。

30.外围电子构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是哪一类或哪一个元素?

(1)具有2个p电子:

答:ns2np2,IVA族元素

(2)有2个n=4,l=0的电子,6个n=3和l=2的电子:

答:3d64s2,Fe元素;

(3)3d全充满,4s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

答:3d104s1,Cu元素。

31.某元素A能直接与VⅡA族中某元素B反应时生成A的最高氧化值的化合物ABX,在此化合物中B的含量为83.5%,而在相应的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占53.3%。ABX为无色透明液体,沸点

为 57.6℃,对空气的相对密度约为 5.9。试回答:

(1)元素A、B的名称;

答:A为Si元素,B为Cl元素;

(2)元素A属第几周期、第几族;

答:元素A属第三周期、第IVA族;

(3)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答:SiO2

32.(1)某元素+2价离子和Ar的电子构型相同;(Ca)

(2)某元素的+3价离子和F-的电子构型相同;(Al)

(3)某元素的+2价离子的3d电子数为7个;(Co)

33.已知某元素的最外层有4个价电子,它们的4个量子数(n、l、m、m s)分别是:(4,0,0,+1/2),(4,0,0,-1/2),(3,2,0,+1/2),(3,2,1,+1/2),则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组态是什么?是什么元素?

答:[Ar]3d24s2,Ti

34.说明下列等电子离子的半径值在数值上为什么有差别:

(1)F-(133pm)与O2-(136pm)

(2).Na+(98pm)、Mg2+(74pm)与Al3+(57pm)

答:(1)O 与F同属二周期的元素,n相同,核电荷Z依次增大,有效核电荷Z*也依次增大,故r(O)大于r(F);又中性原子得电子变成负离子,半径增大,且负电核越高半径越大,故进

一步使r(O)大于r(F)。

(2)Na、Mg 与Al 同属二周期的元素,n相同,核电荷Z依次增大,有效核电荷Z*也依次增大,故r(Na)大于r(Mg)大于r(Al),又中性原子失电子变成正离子,半径减小,且正电核

越高半径越,故进一步使r(Na)大于r(Mg)大于r(Al)。

35.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原子的电子构型是(C)

(A)3s23p1(B)3s23p2 C)3s23p3(D)3s23p4

36.解释下列现象

(1)Na的I1小于Mg的,但Na的I2却大大超过Mg的;

答:比较价层电子结构,Na:1s22s22p63s1 Mg:1s22s22p63s2,Na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可以形成稳定结构I1小,而在此基础上失去第2个电子将破坏稳定结构I2大,而Mg原子恰好相反,故Na的I1小于Mg的I1,I2远远大于Mg的I2。

(2)Be原子的I1-I4各级电离能分别为:

899KJ·mol-1、1757 KJ·mol-1、1.484×104KJ·mol-1、2.100×104KJ·mol-1、

解释各级电离能逐渐增大并有突跃的原因。

答:价Be原子的层电子结构为:1s22s2,失去电子之后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对带负电

荷的电子吸引力增强,故有I1<I2<I3<I4的基本规律。但是I2<<I3,出现突跃,这是因

为I1、I2属于同一个电子层,I2、I3属于不同的电子层,内层电子受到核的引力更大。

37.给出价电子结构为(A)3s23p1(B)3s23p2(C)3s23p3和(D)3s23p4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并说明原因。

答:C>D>B>A,原因是(C)电离的结果将破坏“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比较困难;(A)电离的结果将达到全充满的稳定结构,比较容易。

(完整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山东临沂市莒南三中(276600) 张琛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四中(265602) 马彩红 2.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结构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同位素(两个特性)

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 (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 ① 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 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 ⑤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⑥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排列原则 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 纵行 周期(7个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 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 ③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性质递变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元 素 周 期 表 族(18 个纵行) 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 ④ 结 构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 a.能量最低原理b.泡利原理c.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原子结构简图b.电子排布式c.轨道表示式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 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族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1)m/n<1时为金属,m/n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2)m/n>1时是非金属,m/n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元素周期律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元素周期律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高温下,正硅酸锂(Li 4SiO 4)能与CO 2发生反应,对控制CO 2的排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完成下列填空: (1)硅原子核外电子占有_____种能量不同的轨道;Li 、C 、Si 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 (2)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锂强,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说明理由_____。 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Li 4SiO 4与CO 2发生如下反应: Li 4SiO 4(s)+CO 2(g)Li 2SiO 3(s)+Li 2CO 3(s)。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反应20min ,测得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8.8g ,则0~20min 内CO 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4)在T 1、T 2温度下,恒容容器中c(CO 2)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是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若T 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CO 2)为amol· L -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通入一定量的CO 2,重新达到平衡时c(CO 2)为bmol· L -1。试比较a 、b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5 SiO 2 钠元素和锂元素均为第ⅠA 族元素,Na 原子有3个电子层,Li 原子有2个电子层,原子半径Na>Li ,则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Na

  • Li ,因此金属性Na 强于Li () 21c CO 0.005mol·L -1·min -1 放热 a=b ,通入一定量的CO 2,平衡会正向进行,但由于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1c CO 不变,故达到新平衡时c (CO 2)不变,即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硅是14号元素,基态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2,其核外电子共占有5种能量不同的轨道;Li 、C 、Si 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Li 2O 、CO 2、SiO 2,Li 2O 是离子晶体、CO 2是分子晶体、SiO 2是原子晶体,故答案为:5;SiO 2; (2) 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锂强,从原子结构解释:钠元素和锂元素均为第ⅠA 族元素,Na 原子有3个电子层,Li 原子有2个电子层,原子半径Na>Li ,则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Na
  • Li ,因此金属性Na 强于Li ,故答案为:钠元素和锂元素均为第ⅠA 族元素,Na 原子有3个电子层,Li 原子有2个电子层,原子半径Na>Li ,则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Na
  • Li ,因此金属性Na 强于Li ;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组成微粒 2、基本关系 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 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一看层二看核三看价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和练习(极好)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和练习(极好) 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特别注意a不为零,那么y叫做x 的二次函数。)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a b x 2-=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 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3、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五点作图法: (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2)求抛物线c bx ax y ++=2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 及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再找到点C 的对称点D。将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及对称点D。由C 、M 、D 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像,可再描出一对对称点A 、B,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例1】 已知函数y=x 2-2x-3, (1)写出函数图象的顶点、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关于图象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画出函数图象的草图; (2)求图象与坐标轴交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根据第(1)题的图象草图,说 出 x 取哪些值时,① y=0;② y <0;③ y>0

    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2) 交点式:当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有交点时,即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02=++c bx ax 有实根1x 和2x 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212x x x x a c bx ax --=++,二次函数c bx ax y ++=2可转化为两根式))((21x x x x a y --=。如果 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3)顶点式:)0,,()(2≠+-=a k h a k h x a y 是常数, 当题目中告诉我们抛物线的顶点时,我们最好设顶点式,这样最简洁。 【例1】 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交于A (1,0),B(3,0)两点,且过(-1,16),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2】 如图,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的一个交点A 在点(-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点),顶点C 是矩形DEFG 上(包括边界和内部)的一个动点,则: (1)abc 0 (>或<或=) (2)a 的取值范围是 ? 【例3】 下列二次函数中,图象以直线x = 2为对称轴,且经过点(0,1)的是 ( ) A.y = (x ? 2)2 + 1 B .y = (x + 2)2 + 1 C .y = (x ? 2)2 ? 3 D.y = (x + 2)2 – 3

    元素周期律专题复习

    “元素周期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师大学良乡附属中学焕亮平英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本节课学生运用周期律知识完成、改编典型例题,交流改编成果,自主复习周期律知识,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思维的冲撞、渗透、磨合,带领学生进入理解和感悟的空间,促使学生学会跳出题海,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资源共享精神。 2、教学容分析 元素周期律专题是高三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容。它的教学容主要包括(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和应用贯穿了整个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是学习中学无机化学的理论指导。高三对于元素周期律这部分知识、能力的要求高于高一、高二的水平,它要求学生熟悉元素周期律在高考命题中的主要题型,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技巧,同时能应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研实际问题。 “元素周期律专题”分2个课时完成。 第1课时:重建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体系 第2课时:应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来解决问题 3、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结构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不是很高,但沟通能力强、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信息素养分析:学生能够从文字资料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但对信息的审读能力不是很全面。遗漏信息、误读信息是学生完成习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 学习需要分析:从短期目标高考分析,进入高三的学生高考意识比较强,需要强化高考题,强化高考题中的热点问题,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长期目标个人的长远发展分析他们需要提高表达、与人合作、处理信息的能力。 心理分析:学生进入高三后,既想跳出题海,又不敢跳出题海。忙于做完题,做很多题而不是清清楚楚去做一道题,做到举一反三。 4、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有关数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等)的关系。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设计选项、改编例题中,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重组,培养了学生知识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跳出题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发展性目标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案编写日期:2012-2-16 课程授课日期: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中子N (核素) 原子核 质子Z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决定 编排依据 具 体 表 现 形式 X) (A Z 七 主 七 副零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初二函数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十八章 函数 一次函数 (一)函数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5、函数的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6、函数的图像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7、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8、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二)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且0k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当0b =时,一次函数y kx =,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⑴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 kx b =+,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 ⑵当0b =,0k ≠时,y kx =仍是一次函数. ⑶当0b =,0k =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⑷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完整版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加:也瓦子的总十轨ift 呈哦讳醪 mW L1+ wpFfe 詆上 各隐级上的廉「孰直養副」枳|睡緘丄宇牛 佩址」一-牛 * + b +*-r ⑴相同题上㈱子執坦能量的高低; WS 畀卩M?i 『 ② 形状相R 的尙子報说能卡的髙低: 农2令触靭…… ③ 同橋层内用状相同而伸屛方向 不同的廉了蜿ifi 的昶章和专'如 即“ 2i 如即勘道仰能楚4A 零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 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J ◎⑥?金 ? ◎⑥、⑥、⑥ ⑥⑥⑥? ?i/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 4s 能级比3d 能级能 量低(实际上 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 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 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 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 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 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 且电旋方向相反 (用“TJ”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 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 p0、dO 、fO 、p3、d5、f7、p6、d10、f14 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 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 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 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 电子排布式 ① 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 1s22s22p63s23p64s1。 ② 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 应稀有气体 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 K : [Ar]4s1。 (2) 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帀冋戸冋河丽FW1 In 2 驶 2fi 3* 3|>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 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 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ns1。每周 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 He 为1s2 外,其余为ns2np6。He 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 轨道,还未出现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 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 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 相同的能级,而 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 分区 这个规则叫洪特( Hund )规则。比如, f J J J fJ I f p3的轨道式为 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练习题答案汇编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1. 元素X、丫、Z原子序数之和为36, X、丫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 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 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 原子半径X>丫离子半径X+ >Z2— C. 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 同周期元素中丫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解析】井析题给条件可推知:X是钠觸、¥是轨口)、£是氧⑹。原子半徑但F■血J与芒W)电子层结枸相同』寓子半g 曲乙 【答和B 【点评】在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因周期表结构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同主族,相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的判断。①第I A、U A族元素,相差上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②第川A?%A族元素,相差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含有的元素的种数。 (2)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的判断。①I A、U A元素或川A?%A相邻元素相差1。②U A、川A元素:若为第二或第三周期则相差1,若为第四或第五周期相差11,若为第六或第七周期则相差25。 2. 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 —和C—, 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AB>C C. 离子半径:A2 —>C— >B2+ D.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 【解析】严和L具有相同电子层結村说明R的原子序数大于?而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 都杲随橈电荷如博子序数)的增扣而粒子半径减小所以由于□在C的下一周期,且A的最低价离子为A二所以原子序数:直孑半胫:原子半轻;3>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为直【答案肮 3. 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共价键成分最少 的是() A. Li, F B. Na,F C. Na,Cl D. Mg,O r【解折】越活泼的金属与越活泼的非金属化合^越易形成离子键,所形成的代学键中合有鎭裕锥越 少。选项中,脳是最活泼的金属〉F杲最活泼的非金属』符合题青已 [W E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精)

    第九章
    首 页 基本要求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重点难点 讲授学时 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
    [TOP]
    1.1 了解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和 Bohr 模型;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了解了解元素和健康的 关系。 1.2 熟悉原子轨道和概率密度的观念;熟悉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径向分布函数图的意义和特征;熟 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及电负性变化规律。 1.3 掌握 n、l、m、s 4 个量子数的意义、取值规律及其与电子运动状态的关系;掌握基态原子电子组态 书写的三条原则,正确书写基态原子电子组态和价层电子组态。
    2
    重点难点
    [TOP]
    2.1 重点 2.1.1 原子轨道、概率密度的观念;n、l、m、s 4 个量子数;电子组态和价层电子组态。熟悉的意义和 特征;熟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及电负性变化规律。 2.1.2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函数图;了解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和 Bohr 模型;了解了解元 素和健康的关系。 2.1.3 电子组态的书写、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2.2 难点 2.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2.2.2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函数图。 2.2.3 熟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3
    讲授学时
    [TOP]
    建议 4~6 学时
    1

    4
    内容提要
    [TOP]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4.1 第一节 氢原子的结构 4.1.1 氢光谱和氢原子的玻尔模型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供了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但卢瑟福模型没有解决原子核外的空间如何被电子所 占有问题。 量子力学基于两点认识原子结构:一是量子化现象,二是测不准原理。 普朗克提出,热物体吸收或释放能量不连续,称量子化的。 氢原子的线状光谱也表现了原子辐射能量的量子化。 玻尔假定: 电子沿着固定轨道绕核旋转; 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跃迁时就吸收或辐射一定能量的光子。 轨道能量为
    E??
    4.1.2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RH , n=1,2,3,4,… n2
    波粒二象性是指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的特性。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关系式 λ=h/mc= h/p 德布罗意的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关系式
    ??
    h h ? p mv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量 h 联系和统一起来。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被电子衍射实验证实。电子束的衍射现象必须用统计性来理解。衍射中电子穿越 晶体投射到照相底片上, 图像上亮斑强度大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概率大; 电子出现少的地方亮斑强度就弱。 所以,电子波是概率波,反映电子在空间某区域出现的概率。 4.1.3 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指出,无法同时确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它的位置越准确,动量(或速度)就越不准确; 反之,它的动量越准确,位置就越不准确: △x· △px≥h/4π 式中△x 为坐标上粒子在 x 方向的位置误差,△px 为动量在 x 方向的误差。 测不准原理表明微观粒子不存在确定的运动轨迹,可以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它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及其 它全部特征。
    2

    中考攻略: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大全+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大全+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特)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特别注意a 不为零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a b x 2- =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 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3、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五点法: (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 ,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2)求抛物线c bx ax y ++=2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 及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再找到点C 的对称点D 。将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及对称点D 。由C 、M 、D 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像,可再描出一对对称

    点A 、B ,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口诀----- 一般 两根 三顶点 (1)一般 一般式:)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2)两根 当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02=++c bx ax 有实根1x 和2x 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212x x x x a c bx ax --=++,二次函数c bx ax y ++=2可转化为两根式))((21x x x x a y --=。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3)三顶点 顶点式:)0,,()(2≠+-=a k h a k h x a y 是常数,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的最值 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那么函数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当 a b x 2-=时,a b a c y 442-=最值。 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1x x x ≤≤,那么,首先要看a b 2-是否在自变量取值范围21x x x ≤≤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当x=a b 2-时,a b a c y 442-=最值;若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考虑函数在21x x x ≤≤范围内的增减性,如果在此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当2x x =时, c bx ax y ++=222最大,当1x x =时,c bx ax y ++=121最小;如果在此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 小,则当1x x =时,c bx ax y ++=121最大,当2x x =时,c bx ax y ++=222 最小。 知识点四、二次函数的性质 1、二次函数的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函数的单调性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高一必备)

    第二讲:函数的单调性 一、定义: 1.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21,x x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x f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区间D 叫)(x f y =的单调增区间. 注意:增函数的等价式子:0) ()(0)]()()[(2 1212121>--?>--x x x f x f x f x f x x ; 难点突破:(1)所有函数都具有单调性吗? (2)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中有三个核心①21x x <②)()(21x f x f <③ 函数)(x f 为增函数,那么①②③中任意两个作为条件,能不能推出第三个? 2. 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21,x x ,当21x x <时,都有),()(21x f x f >那么就说)(x f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区间D 叫)(x f y =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1)减函数的等价式子:0) ()(0)]()()[(21212121<--? <--x x x f x f x f x f x x ; (2)若函数)(x f 为增函数,且)()(,2121x f x f x x <<则. 题型一: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 例 1.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R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内某个区间I 上的任意两个不同的自变量21,x x 都有 .0) ()(2 121>--x x x f x f 则( ) A.)(x f 在这个区间上为增函数 B.)(x f 在这个区间上为减函数 C.)(x f 在这个区间上的增减性不变 D.)(x f 在这个区间上为常函数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 ↑ ↓ ↓ ↓ ↑ ↑ ↑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B.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排序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C.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排序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规律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列就是一个族 B .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C .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 .元素周期表每个长周期包含32种元素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 B.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族 C.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是Ⅷ族 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是第ⅡA 元素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 (除零族外) B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C .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互为同位素的不同核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卤族元素都有正化合价 B.卤族元素的单质都只具有氧化性 C.卤族元素的最低化合价都是-1价 D.卤族元素氢化物都是强酸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反应 B.碱金属元素单质越活泼,其熔点和沸点就越高 C.卤族元素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 D.卤族元素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 7、下列有关卤族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从F 2到I 2,颜色加深,熔沸点升高 B.卤族元素从Cl 到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C.卤族元素从F 到I, HX 水溶液酸性增强 D.卤素单质氧化性F 2>Cl 2>Br 2>I 2,因此排在前面的卤素单质可将排在后面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8.下列有关卤族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22Cl >Br B. 44HFO >HClO C.热稳定性:HBr>HI D.最外层电子数:Br>I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精)

    第10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考题 1.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解:用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 角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并与主量子数共同决定原子轨道的能级; 磁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 自旋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 2.区别下列概念:(1)Ψ与∣Ψ∣2,(2)电子云和原子轨道,(3)几率和几率密度。解:(1)Ψ是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是薛定谔方程的解; ∣Ψ∣2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密度。 (2)∣Ψ∣2 在空间分布的形象化描述叫电子云,而原子轨道与波函数Ψ为同义词。 (3)∣Ψ∣2表示原子核外空间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几率,即称几率密度,而某一微小体积dV内电子出现的几率为∣Ψ∣2·dV。 3.比较波函数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解:不同之处为 (1)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2)除s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2的其他值更小。 4.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与鲍林近似能级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Pauling近似能级图是按能级高低顺序排列的,把能量相近的能级组成能级组,依1、2、3…能级组的顺序,能量依次增高。按照科顿能级图中各轨道能量高低的顺序来填充电子,所得结果与光谱实验得到的各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情况大致相符合。 科顿的原子轨道能级图指出了原子轨道能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定性地表明了原子序数改变时,原子轨道能量的相对变化。从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中可看出:原子轨道的能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原子轨道能量下降的幅度不同,因而产生能级交错现象。但氢原子轨道是简并的,即氢原子轨道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与角量子数l无关。 5.判断题: (1)当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时,两能级间的能量相差越大,则辐射出的电磁波波长越大。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0,,(2 ≠++=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a b x 2-=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 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3、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五点法: 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0,,(2 ≠++=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2)顶点式:)0,,()(2 ≠+-=a k h a k h x a y 是常数, (3)当抛物线c bx ax y ++=2 与x 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0 2=++c bx ax 有实根1x 和2x 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212 x x x x a c bx ax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可转化为两根式))((21x x x x a y --=。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 样表示。 三、抛物线c bx ax y ++=2 中,c b a ,,的作用 (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 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对称轴是直线 a b x 2- =,故: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所在直线;②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③0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