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生理学题库--五-缺氧

病理生理学题库--五-缺氧

病理生理学题库--五-缺氧
病理生理学题库--五-缺氧

第五章缺氧

一、A型题

1.缺氧的概念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D.血液氧含量过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答案]C

[题解]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使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产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2.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答案]E

[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但由于氧分压在8kPa(60mmHg)以上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近似水平线。在8kPa以下,曲线斜率较大,所以PaO2降低至8kPa以下,才会使SaO2及CaO2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

3.血液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饱和度降低

[答案]A

[题解]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8.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D.血液温度升高

B.血液H+浓度升高 E.以上都不是

C.血液CO2分压升高

[答案]A

[题解]A、B、C、D四项变化均可导致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减弱.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机制为:2,3-DPG和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型,降低与O2的亲和力;2,3-DPG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浓度升高使红细胞内pH值下降,通过Bohr效应,而使红细胞结合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氧离曲线右移。

9.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力

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C.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E.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

[答案]C

[题解]上述五项均系常用表示血氧变化的指标,但C项表示不完整,血氧分压是指溶解在血浆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取决于吸入气体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溶解氧量)/氧容量

×100%,溶解量很小,实质上是血氧含量与氧容量的比值,故与血红蛋白量无关,SO2主要取决于氧分压与PO2之间呈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关系。

12.低张性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其动脉血氧分压须低于

A.12.0 kPa (90mmHg) D.8.0 kPa (60mmHg)

B.10.7 kPa (80mmHg) E.6.7 kPa (50mmHg)

C.9.3 kPa (70mmHg)

[答案]D

[题解]组织是否缺氧,在组织血流和利用氧均无异常的情况下,决定于动脉血的实际供氧水平,即动脉血氧含量。氧分压在8.0 kPa (60mmHg)以上时,氧离曲线近似水平,氧分压的升降对氧饱和度的影响很小,至氧分压低于8.0 kPa (60mmHg)时,曲线坡度才转向陡直,随着氧分压的进一步下降,氧饱和度显著降低,氧含量明显减少,而致组织缺氧。

13.下列关于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氧容量正常 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

B.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降低 E.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

[答案]C

[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有:①吸入气体中的氧分压过低;②外呼吸功能障碍;③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氧变化特点为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低于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接近正常,当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时,动静脉氧差可减小。由于动脉血过低的氧分压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肺通气过度,排出二氧化碳过多,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14.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血氧容量20ml%,动脉血氧含量15ml%,动脉血氧分压6.7 kPa (50mmHg),动静脉氧差4ml%,其缺氧类型为

A.低张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E.混合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答案]A

[题解]正常成人血氧容量为20ml%(血红蛋白约150g/L,每克血红蛋白结合1.34~1.36ml氧),动脉血氧含约为19ml%,血氧饱和度为93%~98%,血氧分压为10.7~14.6KPa(80-110mmHg),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5ml%,故该患者血氧容量正常,而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按血氧饱和度为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值计算,为75%),动-静血氧含量差均下降,符合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

15.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血氧改变是(0.23,0.164,03临床)

A.血氧容量下降 D.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E.动静脉氧差增大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答案]B

[题解]低张性缺氧的血氧改变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降低,氧饱和度下降,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也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偏低或接近正常,血氧容量一般正常。

16.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缺氧的始动因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B.肺泡气的氧分压降低 E.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答案]B

[题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通常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以呼吸道阻塞和气流通过支气管时发生障碍为基本特征的疾病。虽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但呼吸道阻塞导致肺泡通气不足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缺氧的始动因素是肺泡气的氧分压过低。

17.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D.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加

C.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答案]D

[题解]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因血氧容量降低以致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对组织供氧减少而引起。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可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差可减少,但此与其他类型的缺氧无鉴别意义。

18.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项不适宜?(0.267,0.177,03临床)

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

D.呼吸加深变快,肺通气量增加

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答案]D

[题解]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碳氧血红蛋白(HbCO)血症形成。血红蛋白与CO结合后,不能再与O2结合,而失去携氧的能力。对尚未形成HbCO的红细胞,CO还能抑制其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解离速度减慢,释氧减少,加重组织缺氧。CO与Hb的亲和力比O2大210倍,故吸入气体中CO浓度为0.1%,血中Hb-CO已增至50%,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逆性损伤。Hb-CO为樱桃红色,因此,病人的皮肤和粘膜也显此色泽。由于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外周化学感受器对CO又不敏感,所以不出现呼吸加深加快现象。

19.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

A.O2与脱氧(还原)Hb结合速率变慢 D.CO使RBC内2,3-DPG增多

B.HbO2解离速度减慢 E.以上都不是

C.HbCO无携O2能力

[答案]C

[题解]一氧化碳中毒时,血中HbCO大量形成,其不能携带O2是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此外,CO使RBC内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解离速度减慢,亦加重组织缺氧。

20.引起肠源性发绀的原因是

A.一氧化碳中毒 D.肠系膜血管痉挛

B. 亚硝酸盐中毒 E.肠道淤血水肿

C.氰化物中毒

[答案]B

[题解]亚硝酸盐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而丧失携氧能力,导致缺氧。此常因大量食用腌菜或变质残剩菜后,肠道细菌将其中所含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故患者的皮肤、粘膜也显示类似发绀的颜色,而称为“肠源性发绀”。

21.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13.3 kPa (100mmHg),动-静脉氧差3.5ml%,患下列哪一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A.慢性支气管炎 D.严重维生素B2缺乏

B.慢性贫血 E.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矽肺

[答案]B

[题解]按上述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计算,其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可见该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正常,而血氧含量.动脉血氧含量下降,动静脉氧差缩小,符合等张性低氧血症的血氧特点。

22.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特征性的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B.血氧容量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答案]E

[题解]循环性缺氧是指组织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变慢而致的缺氧。由于毛细血管血流量少或血流缓慢,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中摄氧较多,因而静脉血氧含量低下,结果使动静脉氧含量差明显增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各类型缺氧的血氧特征。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及氧饱和度均可正常。

23.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

A.血氧容量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加

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答案]D

[题解]组织性缺氧是由于组织细胞生物氧化障碍,利用氧的能力减弱所致。因此,它的突出特点是静脉血氧含量高于正常,而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及氧容量均可正常,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24.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

A.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D.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

B.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E.造成氧化磷酸化脱耦联

C.增高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答案]A

[题解]氰化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体内,CN-与氧化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为还原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生物氧化过程产生障碍,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

25.下列哪一种疾病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可明显下降?

A.脑血栓形成 D.肺栓塞

B.冠状动脉痉挛 E.食管静脉曲张

C.肾小动脉硬化

[答案]D

[题解]脑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和肾小动脉硬化分别因脑、心、肾的血液灌注量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则因食管的血液回流受阻,都导致局部的循环性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一般是正常的。但肺栓塞时,由于肺动脉主干或其大分支或多数分支的栓塞,及由此而引起反射性全肺小动脉痉挛,严重地阻碍了肺部血液循环,同时使肺动脉压力急剧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异常过重,可发生急性右室扩大和右心衰竭,因而肺的气体交换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含量明显下降。

26.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

A.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D.氰化物中毒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E.亚硝酸盐中毒

C.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A

[题解]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引起循环性缺氧,其血氧特点是动脉血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含量降低,故动静脉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而上述其余原因所致的缺氧,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均减小。

28.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

A.心力衰竭 D.氰化钠中毒

B.呼吸衰竭 E.慢性贫血

C.失血性休克

[答案]D

[题解]从血氧检查结果来看,血氧容量正常与慢性贫血不符;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则与呼吸衰竭不符;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高于正常,不可能发生于失血性休克和心力衰竭,而仅能发生于组织性缺氧,因此,只有氰化钠中毒才可呈现上述氧改变。

30.造成组织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D.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E.细胞组织与血液之间氧分压梯度变小

[答案]E

[题解]产生组织缺氧的机制均是由毛细血管中平均氧分压与组织细胞氧分压之差亦小,即毛细血管床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分压梯度变小。细胞内氧分压正常为0.8~5.33 kPa(1kPa=7.5mmHg),常用静脉血氧分压(正常5.33 kPa),反映内呼吸情况。

32.低张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静脉氧分压降低 D.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B.静脉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E.血氧容量降低

C.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

[答案]C

[题解]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与组织细胞氧分压差,决定氧弥散入细胞被细胞利用的过程。低张性缺氧主要是由于氧分压降低导致氧含量和氧饱和度降低;血液性缺氧主要由于血氧容量降低导致血氧含量减少;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是由于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的血量减少,使弥散到组织细胞的氧量减少,上述各类型缺氧均可使毛细血管中平均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梯度变小,造成细胞缺氧。

33.血液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动脉氧分压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高

B.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E.细胞内呼吸障碍

C.血氧容量降低

[答案]C

[题解]见32题题解。

34.循环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动脉氧分压降低 D.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E.P50降低

C.血氧容量降低

[答案]B

[题解]见32题题解。

35.组织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毛细血管血液量减少

B.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C.组织利用氧障碍

[答案]C

[题解]组织性缺氧,是由于内呼吸障碍,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故静脉血氧含量和氧分压较高,使血液与组织之间氧分压梯度差缩小。

38.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D.脑血流量增加

B.心肌收缩性增强 E.腹腔内脏血流量减少

C.肺通气量增加

[答案]C

[题解]上述5项均是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增强,从而使肺通气量增加,肺泡气氧分压升高,动脉血氧分压也随之升高。

39.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D.刺激肺牵张感受器

B.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以上都不是

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答案]B

[题解]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是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刺激颈、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所致,其中主要是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高原居民、肺气肿和肺心病等伴有慢性低张性缺氧者均可有颈动脉体明显增加、I 型球细胞(主细胞)增多。

40.肺通气量增加是下述哪种缺氧最重要的代偿反应?

A.血液性缺氧 D.急性低张性缺氧

B.组织性缺氧 E.长期、慢性低张性缺氧

C.单纯性循环性缺氧

[答案]D

[题解]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单纯性循环性缺氧(不累及肺循环时)因PaO2不低,故呼吸一般不增强。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与PaO 2降低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有关,长期、慢性低张性缺氧,可使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使肺通气反应减弱。

41.急性缺氧引起下列的血管效应是

A.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D.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答案]D

[题解]急性缺氧对各器官血管的影响不尽相同,这是因为缺氧时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另一方面局部组织因缺氧产生的乳酸、腺苷等代谢产物使血管扩张,两种作用的结果决定器官的血管是收缩或是扩张。急性缺氧时血管扩张占优势及血流量增加的有心、脑血管,而肺、腹腔内脏、皮肤、四肢的血管均收缩,血流量减少。

45.最易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病因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D.高热

B.亚硝酸盐中毒 E.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贫血

[答案]E

[题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通气和换气障碍进行性加重,肺泡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状态持续存在。一方面由于:①交感神经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可作用于肺血管的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反应;②体液因素作用:肺组织内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释放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血管活性物质;③直接对血管平滑肌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多,内流增加,导致肌细胞兴奋性与收缩性增高,均使肺血管发生痉挛收缩;另一方面,慢性缺氧引起肺血管平滑肌肥大,管壁中层增厚,肺循环阻力持续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此外,高碳酸血症增加肺血管对缺氧的敏感性,反复发作的炎症促使肺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也是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的因素。

46.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主要机制是

A.右心输出量增加 D.肺小静脉淤血

B.肺小动脉收缩 E.肺血流量增加

C.左心功能不全

[答案]B

[题解]急性缺氧时,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有:①交感神经作用:缺氧使交感神经作用于肺血管的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②体液因素作用:缺氧可促使肺组织内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收缩;③缺氧直接对血管平滑肌作用:缺氧时平滑肌细胞钾通道关闭,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

47.慢性缺氧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生成增加

B.增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的生理效应

C.抑制脾和肝对红细胞的破坏

D.刺激肾脏近球细胞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与释放

E.交感神经兴奋、肝脾储血库收缩

[答案]D

[题解]低氧能刺激肾脏近球小体的近球细胞,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的形成和释放。ESF作用于骨髓,促使原始血细胞加速发育成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和骨髓内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的释放,从而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增加。

48.以下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往往无发绀?(0.361,0.332,03临床)

A.呼吸功能不全 D.静脉血掺杂

B.组织用氧障碍 E.窒息

C.心力衰竭

[答案]B

[题解]组织用氧障碍时,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高于正常,脱氧血红蛋白低于正常,难以达到发绀的阈值,故一般不出现发绀的现象。

49.关于发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B.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g/dl便可发生发绀

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7kPa(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易出现发绀

D.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其发绀一般较明显

E.发绀是否明确,还和皮肤、粘膜血管中的血量有关

[答案]D

[题解]发绀是指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量达到或超过5g/dl,暗红色的脱氧血红蛋白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7 kPa (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脱氧血红蛋白增加,易出现发绀。发绀是否明显,还受皮肤.粘膜血管中血量多少的影响。严重贫血引起的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及休克病人体表血管收缩时,毛细血管中的脱氧血红蛋白量均难以达到发绀的阈值,故无发绀现象。

54.氧中毒发生主要取决于

A.氧的湿化程度 D.给氧时间

B.氧分压 E.给氧方式

C.氧流量

[答案]B

[题解]氧中毒的发生取决于氧分压。吸入气的氧分压过高时,因肺泡气及动脉血的氧分压增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分压差过大,氧的弥散加速,组织细胞因获得过多的氧而发生氧中毒。

58. 一氧化碳中毒时,皮肤粘膜的特征顏色是(04护本、检验,易而无区别,0.049,0.141)

A.紫蓝色

B.樱桃红色

C.咖啡色

D.苍白色

E.紫红色

[答案]B

[题解] 一氧化碳中毒时形成HbCO,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二、名词解释题

1.缺氧(Hypoxia ,anoxia)

[答案]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发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

[答案]氧分压为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低张性缺氧主要病生特点是PaO2降低使氧含量、氧饱和度降低,组织供氧不足。PaO2降低即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降低,故称之。

3.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答案]又称为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ia),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此类缺氧的特点:动脉血氧含量大多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成为等张性低氧血症。

4.发绀(cyanosis)

[答案]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次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6.肠源性发绀(enterogenous cyanosis)

[答案]因进食引起些血红蛋白氧化造成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三、简答题

1.低张性缺氧引起组织缺氧的机制?

[答题要点] 血液中氧的弥散入细胞被线粒体用于生物氧化过程,溶解在血液中氧分子的弥散速度取决于血液与细胞线粒体部位的氧分压差,低张性缺氧PaO2降低,使CaO2减少,氧弥散速度减慢,引起细胞缺氧。

2.贫血患者引起组织缺氧机制?

[答题要点] 贫血患者虽然氧分压正常,但毛细血管床中平均氧分压却低于正常。这是由于贫血者Hb数量减少,血氧容量降低,致使血氧含量也减少,故患者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氧分压降低较快,氧分子向组织弥散速度也很快减慢,故此类缺氧机制是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导致与组织氧分压差变小,氧弥散速度减慢引起细胞缺氧。

4.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时动-静脉氧差增大为什么会导致组织缺氧?

[答题要点] 虽然动-静脉氧含量差大于正常,但血流缓慢,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血量减少,故弥散到组织细胞总氧量减少,导致组织缺氧。

5.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产生什么类型缺氧,血氧指标有何变化?

[答题要点] 该病人全身性循环障碍已累及肺的呼吸功能,故具有循环性缺氧基础上合并有呼吸性缺氧。循环性缺氧造成动-静脉血氧含量大于正常,而呼吸性缺氧,由于氧分压降低,由同量血液弥散给组织利用

氧量减少,故一般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一般是减少的。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是正常的。现合并有呼吸性缺氧,使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低于正常。

9.失血性休克(早期)产生什么类型缺氧?血氧指标有何变化?

[答题要点] 失血性休克时既有大量失血又有休克,大量失血造成血液性缺氧,血氧变化有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休克造成循环性缺氧,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总的变化是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均降低。

10.缺氧病人是否都有发绀?为什么?

[答题要点] 缺氧病人可有发绀,但也可没有发绀,低张性缺氧时,脱氧血红蛋白增加,如其浓度在5.0g/L 以上,可产生发绀。贫血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因血红蛋白量少,缺氧时脱氧血红蛋白难达到50g/L,故不出现发绀;又如CO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呈樱桃红色,故也难见发绀。

四、论述题

8.严重缺氧所致细胞损伤有哪些?试述细胞膜内外离子改变机制

[答题要点] 主要为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变化。细胞膜有Na+、Ca2+内流,K+外流增加,细胞膜电位下降。线粒体内酶活性降低,ATP生成减少,以至线粒体受损害。溶酶体因酸中毒而膜破裂,大量溶酶体酶释出,溶解细胞。严重缺氧可损伤细胞引起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异常。其机制是:⑴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高,离子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致Na+内流、K+外流、Ca2+内流;⑵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ATP 生成减少,结果Na+-K+泵不能充分运转,亦使细胞内Na+增多、细胞外K+增多,同时细胞内Ca2+逆浓度差向细胞外转运及肌浆网、线粒体逆浓度差摄取Ca2+下降,也使胞浆Ca2+浓度增高;⑶由于ATP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致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增强,糖酵解加强,乳酸生成过多,使细胞外的H+浓度升高。

12.试述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答题要点] 肺泡缺氧所致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加肺循环阻力,可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使肺小动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肥大、增生,使血管硬化,形成持续的肺动脉高压。此外,缺氧所致的红细胞增多,使血液粘度增高,也可增加肺血流阻力。

五、判断题

1.缺氧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

2.氧的获取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外呼吸以及内呼吸。血氧是反映组织的供氧量和耗氧量的重要指标。( )

3.缺氧的类型是根据缺氧的原因以及血氧变化的特点分类的,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 4.低张性缺氧时弥散人组织细胞的氧减少,主要是由于弥散的速度降低引起的。( )

5.毛细血管中的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的时候机体可以出现皮肤和黏膜的青紫色,所以缺氧的病人一定会出现发绀。( )

6.血液性缺氧的患者一般出现血氧容量和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但是由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加导致的缺氧时,可以出现血氧容量和动脉血氧含量的正常。( )

7.四种类型的缺氧中,只有循环性缺氧的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是增加的。( )

8.低张性缺氧的时候可以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 )

9.四种类型的缺氧中,一般只有低张性缺氧出现呼吸的加深加快的代偿反应。

10.慢性缺氧的患者导致的红细胞增多主要是由于骨髓造血增强所致。( )

11.缺氧时如果同时伴有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右移则可以导致机体的缺氧情况更加的严重。

( )

12.脑组织对于缺氧十分的敏感,尤其脑灰质耐受性更差。( )

13.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代谢耗氧率和机体的代偿能力。( )

14.氧中毒主要是指吸人气的氧分压大于0.5个大气压,主要是和氧浓度有关。

15.氧中毒主要是指吸人气的氧分压大于0.5个大气压,可以分为脑型氧中毒、肺型氧中毒以及心型氧中毒等等。( )

16.缺氧引起的缺氧性脑病应当与脑型氧中毒区分。( )

17. 对于机体而言出现缺氧时主要是通过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进行代偿的。

18.对于机体而言急性缺氧主要是通过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进行代偿,而慢性缺氧则主要是通过血液系统以及组织细胞来进行代偿的。( )

19.氰化物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

20.亚硝酸盐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

21.紫绀的病人一定有缺氧。( )

22.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

答案:

1.(×) 缺氧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过程,而不是一种疾病,它常常是许多疾病引起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

2.(×)氧的获取和利用不仅仅包括外呼吸以及内呼吸,还包括气体的运输过程。血氧是反映组织的供氧量和耗氧量的重要指标。

3.(√)缺氧的类型是根据缺氧的原因以及血氧变化的特点分类的,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4.(√)氧气的弥散速度取决于分压差,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弥散到组织细胞的氧减少,主要是由于弥散的速度降低引起的。

5.(×)毛细血管中的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的时候机体可以出现皮肤和黏膜的青紫色,但是一些血液性缺氧的病人可不出现发绀,如严重贫血患者。

6.(√)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加导致的缺氧,由于机体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性质以及数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机体的血氧容量和动脉血氧含量并没有改变。

7.(√)四种类型的缺氧中,只有循环性缺氧的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是增加的。因为循环性缺氧血流缓慢,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从单位容量血液弥散给组织的氧量较多,静

脉血氧含量降低,使得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而其他类型的缺氧则由于原因的

不同造成组织供氧不足或者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下降,所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多是减

少的。

8.(×)低张性缺氧的时候PaO2低于8kPa时可以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但是如果Pa02过低,低于4kPa时可以导致严重的代谢障碍。

9.(√)四种类型的缺氧中,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由于没有Pa02的降低,所以呼吸一般不增加;循环性缺氧一般也不会出现呼吸的变化,只有当累及肺循环的时候会出现呼吸的加快。

所以一般只有低张性缺氧出现呼吸的加深加快的代偿反应。

10.(√)慢性缺氧的患者导致的红细胞增多,主要是由于低氧血流经肾的时候刺激肾小管旁间质细胞生成和释放红细胞生成素,后者促使干细胞分化,加速Hb的合成,使得骨髓内的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释放入血。

11.(×)缺氧时如果同时伴有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右移,则可以使得机体内Hb结合的O2容易释放出来被机体组织细胞利用,反而有利于机体的缺氧情况的改善。

12.(√)脑重仅仅占体重的2%左右,而脑的血流量大约占心排血量的15%,脑组织的耗氧量约为总耗氧量的23%,所以脑组织对于缺氧十分敏感;而脑灰质比白质的耗氧量多5倍,所以灰质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

13.(√)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可:㈩归纳为代谢耗氧率和机体的代偿能力。比如:基础代谢率高的患者由于耗氧多,所以对缺氧的耐受性较低;一些经常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

人对缺氧的耐受性要强。

14.(×)氧中毒主要是指吸人气的氧分压大于0.5个大气压,但是出现氧中毒主要是和氧分压有关,而不是和氧浓度有关。

15.(×)氧中毒主要是指吸人气的氧分压大于o.5个大气压,可以分为脑型氧中毒、肺型氧中毒。16.(√)缺氧引起的缺氧性脑病应当与脑型氧中毒区分,前者是首先出现昏迷然后出现抽搐;而后者则是首先出现抽搐然后出现昏迷,而且抽搐的时候患者是清醒的。

17.(×)对于机体而言,急性缺氧主要是通过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进行代偿,而慢性缺氧则主要是通过血液系统以及组织细胞来进行代偿的。

18.(√)对于机体而言,急慢性缺氧的代偿有所不同:急性缺氧主要是通过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进行代偿,不经济;而慢性缺氧则主要是通过血液系统以及组织细胞来进行代偿的,比较经济。

19.(×)氰化物中毒可导致机体组织性缺氧

20.(√)亚硝酸盐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21.(×)紫绀的病人不一定有缺氧,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出现紫绀,但不一定有缺氧。22.(√)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机体血液性缺氧。

六、分析题

1.某患者血氧指标检查为:PaO295mmHg,PvO255mmHg,血氧容量10.8ml/dl,动脉血氧饱和度95%,动静脉血氧含量差2.8ml/dl,此患者可有何种类型缺氧?

[答题要点]:

病人血氧容量降低,提示存在血液性缺氧。PvO2升高,动静脉氧含量差减少,提示存在组织性缺氧。2.患者,男性,77岁,咳嗽,痰多,喘憋加重伴发热3天入院,患者20年前开始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并有时伴喘憋,上述症状逐年加重。本次于入院前3天受凉后出现发热、畏寒、咳嗽、咳脓痰、喘憋加重并且夜间不能平卧,来院就诊。体格检查:口唇、指尖部皮肤出现发绀,体温 38.9度,脉搏120次/分,呼吸28次/分。胸廓略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音粗并可闻大量痰鸣音,右下肺呼吸音低。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H7.14,PaO2 42mmHg, PaCO2 80mmHg。思考题: 1.该患者缺氧原因是什么?属何种类型缺氧?为什么? 2.该患者为何发生呼吸心跳加快? 3.该患者发绀的机制是什么?

[答题要点]: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3.患者,男性,因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内为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台阶上,4小时后被发现,急诊入院。患者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7.5℃,呼吸24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0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其他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PaO2 95mmHg,HbC030%,血浆HCO3- 13.5mmol/L.入院后立即吸氧,不久渐醒,给予纠酸补液等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思考题:

1.引起该患者昏倒的原因和机制。

2.该患者属何种类型缺氧?

3.该患者为何会有血浆HCO3-降低?为什么会有呼吸和心率加快?

[答题要点]:CO中毒,属血液性缺氧。缺氧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O3-降低。

4.患者,男性,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30分钟入院。入院前中午烧莱时不慎将白色粉末状物当盐撒入莱中,食后半小时患者突觉悉心、呕吐.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90次/分,呼吸 23次/分,血压115/80mmHg,神志清,口唇、四肢青紫。心脏(-),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少许干性罗音,全腹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l25g/L,抽血查高铁血红蛋白定性试验(+),吸氧发绀无明显改善,给予洗胃,输入维生素C,亚甲蓝60mg、50%GS40ml缓慢静注,约30min发绀减轻,2h后重复应用1次,发绀消失,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继续住院观察2天,患者无异常,痊愈出院,

思考题:

1.该患者发生何种类型缺氧?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为何吸氧发绀无明显改善?

[答题要点]: 亚硝酸盐中毒引起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血液性缺氧。发绀是高铁血红蛋白的颜色,吸氧不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故无效。

病理生理学习题——呼吸衰竭

呼衰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的特点是 A: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B:呼气是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 C: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 D: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E:吸气由吸气肌收缩所致,呼气由呼气肌收缩所致 标准答案:D 2.[1分]下列关于人工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外界气压的方式进行 B: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肺内压的方式进行 C:口对口式人工呼吸为负压人工呼吸 D:节律性地举臂压背为负压人工呼吸 E:节律性挤压胸廓为负压人工呼吸 标准答案:B 3.[1分]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的密闭状态 C: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D:吸气肌收缩 E:呼气肌收缩 标准答案:B 4.[1分]下列哪种情况下,胸膜腔内压可高于大气压 A: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吸气 B: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呼气 C:关闭声门并用力吸气 D:关闭声门并用力呼气 E:正常呼吸时,用力呼吸 标准答案:B 5.[1分]以下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生理意义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降低吸气阻力 B: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C: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D:降低表面张力 E:降低肺顺应性 标准答案:E 6.[1分]在肺部,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哪个因素成反比关系 A:气体分压差 B:气体扩散面积

C:该气体在血浆的溶解度 D:气体扩散距离 E:温度 标准答案:D 7.[1分]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安静时正常值为0.84 B:通气/血流比值下降,意味着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D:直立位时,肺尖部的通气/血流比值大于肺下部 E: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4,不利于肺换气,大于0.84时,则利于肺换气标准答案:E 8.[1分]完整的呼吸过程是指 A:肺通气功能 B:肺换气功能 C:细胞呼吸功能 D:内、外呼吸功能 E:内、外呼吸功能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标准答案:E 9.[1分]关于呼吸衰竭说法最合适的是 A:通气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标准答案:D 10.[1分]成人在吸入气氧含量(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PaO2<8.0kPa(1kPa=7.5mmHg) B:PaO2>6.67 kPa C:PaO2<9.3 kPa 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 标准答案:D 11.[1分]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A:<5.3 kPa (40mmHg) B:<6.7 kPa (50mmHg) C:<8.0 kPa (60mmHg) D:<9.3 kPa (70mmHg) E:<10.6 kPa (80mmHg) 标准答案:C

病理生理学实验性缺氧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实验性缺氧 实验目的:① 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实验动物一般状况、呼吸、唇尾颜色及死亡时间等机体功能变化。 ② 加深对缺氧分类和缺氧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缺氧特点的理解。 ③ 了解常见类型缺氧的解救办法。 实验步骤:一、低张性缺氧 成年小白鼠 3 只,新生鼠一只分别标号1~4,做以下处理: 1 号鼠腹腔注射一定量0.1ml/10g 乌拉坦。 2 号鼠腹腔注射等量0.05ml/10g/ 可拉明。 3、 4 号不做任何处理。 2、上述处理之后将1~4 号老鼠同时放入等容积的广口瓶中,并盖好瓶塞,同时 用导管把四个广口瓶连通。 3、观察计时,并五分钟观察记录一次。直至成年鼠全部死亡。 4、解剖死亡小鼠尸体,并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二、等张性缺氧 1、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① 将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② 用吸管吸取适量甲酸加入试管中,再吸取适量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塞紧瓶 塞,并加热。仔细观察小鼠的变化并记录。 ③ 待小鼠死亡后,取出小鼠,并解剖小鼠尸体,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1、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①取成年健康小白鼠一只,观察其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适量 0.3ml/20g 亚硝酸钠。 ②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表现,待其死亡后,解剖小鼠尸体,观察并记录 其肝脏颜色。 实验结果:一、低张性缺氧 (1) 一般状况唇尾颜色呼吸频率存活时间肝脏颜色 次 /min 乌拉坦活泼发绀9868min52s鲜红 可拉明活泼发紫9816min40s深暗红色 成年空白活泼发紫9857min54s暗红色 新生空白活泼存活 Co 中毒活泼苍白色982min39s樱桃红 亚硝酸钠活泼青紫996min45s咖啡色 (2)成年空白鼠实验过程中呼吸频率的变化:

病理生理学习题_缺氧

缺氧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关于缺氧的描述,下项最为贴切的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D:血液氧含量过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标准答案:C 2.[1分]低张性缺氧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E 3.[1分]等张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血氧饱和度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E:血氧含量正常 标准答案:A 4.[1分]低氧血症是指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E: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B 5.[1分]动脉血氧分压是指 A: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 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 E: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 标准答案:B 6.[1分]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 A: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O2量的比值

C:HbO2和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 D:HbO2和Hb总量的比值 E:未结合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 标准答案:B 7.[1分]决定血氧饱和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A:血液pH值 B:血液温度 C:血氧分压 D:血液CO2分压 E: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 标准答案:C 8.[1分]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B:血液H+浓度升高 C:血液CO2分压升高 D:血液温度升高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A 9.[1分]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力 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C: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动脉血氧含量及组织利用氧的能力标准答案:C 10.[1分]P50 是指 A:氧含量50%时氧分压值 B:氧容量50%时氧分压值 C:氧饱和度50%时氧分压值 D:溶解氧量50%时氧分压值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50%时氧分压 标准答案:C 11.[1分]缺氧性细胞膜电位改变主要是由于 A:脱氧酶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 B:溶酶体肿胀、破裂 C:细胞内ATP含量降低 D: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增高,钠、钙内流,钾外流 E:胞浆内缺氧诱导因子活性增高 标准答案:D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 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 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 D、远曲小管Na+-K+交换增强 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1 / 13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39,PaCO 25.9Kpa(43.8mmHg),HCO 3ˉ26.2mmol/L,Na+142mmol/L,Clˉ96.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 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9、血浆【HCO 3ˉ】代偿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1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 A、脑内H+含量升高 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脑血流量减少 11、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1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干扰素 B、淋巴因子 C、肿瘤坏死因子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病理生理学 缺氧

第五章缺氧 一、A型题 1.缺氧的概念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D.血液氧含量过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答案]C [题解]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使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产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2.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答案]E [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但由于氧分压在8kPa(60mmHg)以上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近似水平线。在8kPa以下,曲线斜率较大,所以PaO2降低至8kPa以下,才会使SaO2及CaO2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 3.血液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饱和度降低 [答案]A [题解]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8.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D.血液温度升高 B.血液H+浓度升高 E.以上都不是 C.血液CO2分压升高 [答案]A [题解]A、B、C、D四项变化均可导致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减弱.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机制为:2,3-DPG和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型,降低与O2的亲和力;2,3-DPG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浓度升高使红细胞内pH值下降,通过Bohr效应,而使红细胞结合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氧离曲线右移。 9.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力 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C.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E.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 [答案]C [题解]上述五项均系常用表示血氧变化的指标,但C项表示不完整,血氧分压是指溶解在血浆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取决于吸入气体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溶解氧量)/氧容量

缺氧-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五章缺氧 一、选择题 A型题 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 A.血红蛋白的含量 B.组织供血 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D.肺呼吸功能 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 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细胞摄氧的能力 B.血红蛋白含量 C.动脉血CO2分压 D.动脉血氧分压 E.红细胞2,3-DPG含量 3.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 A.氧离曲线左移 B.血温降低 C.血液H+浓度升高 D.血K+升高 E.红细胞2,3-DPG 含量减少 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 ( ) A.吸入气氧分压 B.肺的通气功能 C.肺的换气功能 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5.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 ) A.血氧容量降低 B.P50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6.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7.0kPa(53mmHg), 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 ( ) A.低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缺血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淤血性缺氧 7.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 ( ) 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硫化物中毒 D.砒霜中毒 E.甲醇中毒 8.红细胞2,3-DPG 增多可引起 ( ) A.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B.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C.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 D.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 E.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9.某患者血氧检查为:PaO213.0kPa(98 mmHg),血氧容量12 ml/dl,动脉血氧含量11.5 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 ml/d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 ) A.哮喘 B.肺气肿 C.慢性贫血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E.严重维生素缺乏 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 ( ) A.肺气肿 B.贫血 C.动脉痉挛 D.一氧化碳中毒 E.维生素B1缺乏 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 ) 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B.线粒体损伤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 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 ( )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13.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见于 ( )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室间隔缺损 D.氰化物中毒 E.慢性贫血 14.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 ) A.10.0kPa(75mmHg) B.8.0kPa (60mmHg)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一、A型题 1.心力衰竭概念的主要内容是 A.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D. 心输出量相对下降 B.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E. 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C.心输出量绝对下降 [答案] E [题解]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能够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2.引起心肌损害导致舒缩功能障碍的直接因素是 A.动脉瓣膜关闭不全 D. 心肌炎 B.室间隔缺损 E. 肺源性心脏病 C.高血压 [答案] D [题解] 心肌炎是由于致炎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是直接引起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而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高血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均是引起心脏负荷过重的因素。 3.引起心脏容量负荷过重的因素是(0.466,0.413,03临床) A.动脉瓣膜狭窄 D. 肺源性心脏病 B.肺动脉高压 E. 动脉瓣膜关闭不全 C.肺栓塞 [答案] E [题解] 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者因动脉内血液在心室舒张时返流至心室,引起舒张末期容积增大,使心脏容量负荷过重。而动脉瓣膜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引起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因素。 4.引起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因素是 A.高血压 D. 动静脉瘘 B.室间隔缺损 E. 慢性贫血 C.甲亢 [答案] A [题解] 高血压患者由于主动脉内压力增高,使心室射血阻抗增大可引起左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动静脉瘘、室间隔缺损、甲亢和慢性贫血均是引起心脏容量负荷过重的原因。6..下述哪一因素不会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冠心病 D. 心肌炎 B.严重贫血 E. 高血压病 C.心瓣膜病 [答案] B [题解] 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炎等。严重贫血是引起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9.有关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特点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下降 B.心输出量可高于正常水平

病理生理学习题——休克

休克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 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 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 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 标准答案:E 2.[1分]过敏性休克属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混合型变态反应 标准答案:A 3.[1分]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 B:急性心肌炎 C:心脏压塞 D:严重心律紊乱 E:充血性心力衰竭 标准答案:E 4.[1分]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 B:20% C:30% D:40% E:50% 标准答案:B 5.[1分]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 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 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 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 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标准答案:B 6.[1分]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 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标准答案:B 7.[1分]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 A:直捷通路 B:迂回通路 C:营养通路 D:动-静脉短路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A 8.[1分]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关闭的通路 A:直捷通路 B:迂回通路 C:营养通路 D:动-静脉短路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D 9.[1分]正常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 A: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 C:局部体液因素有关 D:全身体液因素有关 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 标准答案:C 10.[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 A:微动脉 B:后微动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动静脉吻合支 E:微静脉 标准答案:D 11.[1分]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先抑制后兴奋 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D:改变不明显 E:强烈抑制 标准答案:A 12.[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引起微循环血管收缩最主要的体液因素改变是

郑大《病理生理学》缺氧

、反映组织利用氧多少的指标是D A、动脉血氧含量 B、静脉血氧含量 C、静脉血氧饱和度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2、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 6.0kPa(45mmHg),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A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组织性缺氧 D、循环性缺氧 3、缺氧时使冠状动脉扩张的最重要的物质是B A、乳酸 B、腺苷 C、PGl2 D、儿茶酚胺 4、氰化物中毒时最具特征的血氧变化是D A、氧容量降低 B、静脉血氧含量降低 C、氧饱和度正常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5、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B A、10.0kPa(75mmHg) B、8.0kPa(60mmHg) C、6.7kPa(50mmHg) D、5.33kPa(40mmHg)

正确错误 、剧烈运动引起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特点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正确错误 、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骨髓造血加强。√ 正确错误 、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内 正确错误 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是动脉血氧含量、 正确错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D:血液氧含量过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标准答案:C 2.[1分]低张性缺氧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E 3.[1分]等张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血氧饱和度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E:血氧含量正常 标准答案:A 4.[1分]低氧血症是指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E: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标准答案:B 5.[1分]动脉血氧分压是指 A: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 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 E: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 标准答案:B 6.[1分]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 A: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O2量的比值 B:Hb结合的O2量和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的比值 C:HbO2和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 D:HbO2和Hb总量的比值 E:未结合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 标准答案:B

川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病理生理学习题答案

病理生理学》自学习题 名词解释 稳态: 机体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 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使各系 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代谢、形态、功能活动互相协调,机体与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 间亦保持适应关系,这种状态称为自稳调节下的自稳态。 固定酸 :体内除碳酸以外的酸性物质,不能经肺排出,需经肾随尿排出体外,统称为 固定酸 。 内生致热原: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 物质,称为内生致热原。 IL-1 TNF IFN IL-6等是公认的内生致热原。 应激性溃疡:是指病人在遭受各类严重创伤 重病和 其它应激情况下, 出现胃 十二指 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 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 浅溃疡 渗血等,少数溃疡 可较深或穿孔。 自身输血: 是指在休克早期由于缩血管体液因素的作用, 使容量血管收缩, 加之动静脉 短路开放,使静脉回流增加的代偿性变化。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获得性的、以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而后降低为特征,表 现为先发生广泛性微血栓形成,而后转为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病理过程 )。 脑死亡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硝酸盐, 经胃肠道细 引起高铁 Hb 血症,患者皮肤、 粘膜(如口唇)呈现青灰色。 物。它们均有诱导活化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能力 热休克蛋白: 指在热应激或其它应激时细胞新合成的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 用在于帮助新生蛋白的正确折叠、 位移和受损蛋白的修复和移出, 从而在蛋白质水平起 防御 保护作用 冷休克:即低动力型休克,由于皮肤血管收缩患者皮肤温度降低故称为冷休克。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IC 时微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网将红细胞割裂成碎片而引起 的贫血。 活性氧 :化学性质较基态氧活泼的含氧物质称为活性氧,包括氧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的 含氧产物。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腔静脉内的压力,反映右心功能。 死腔样通气:肺动脉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等,可使部分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产生和释放能引起体温升高的 肠源性紫绀: 食用大量新腌咸菜或腐败的蔬菜, 菌作用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经肠道粘膜吸收后, 发热激活物:又称为内生致热原诱导物,包括外致热原 (如细菌、病毒 ) 和某些体内产 主要作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它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发热、休克等。 二.单项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 A.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 B.探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C.研究疾病的功能、代谢变化的学科。 D.描述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的学科。 答案:(B). 2.病理生理学的最根本任务是 A.观察疾病时机体的代偿与失代偿过程。 B.研究各种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D.描述疾病的表现。 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B.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 C.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D.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答案:(A、B、C、D) 2.基本病理过程是 A.可以出现在不同疾病中的相同反应。 B.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C.可以在某一疾病中出现多种。 D.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答案:(A、C)

四.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明确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 答案:(×)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答案:(×) 五.问答题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 答案要点: 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物物理学等各医学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为了研究患病机体复杂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方法。作为一名医学生学好病理生理学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掌握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基础学科的新进展。 在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中,往往都有或都会不断出现迫切需要解决的病理生理学问题,诸如疾病原因和条件的探索,发病机制的阐明,诊疗和预防措施的改进等。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作为医学生学习和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也是学好临床各科课程的先决条件之一。 作为一名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和邻近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应用这些理论,通过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自觉地以辨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去研究疾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惟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疾病,才能避免机械地片面地理解疾病,才能避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医务人员的哲学修养决定着医生的业务能力和诊治疾病的水平。因为医生的专业水平一般由①业务知识、②临床经验、③诊疗设备、④逻辑思维等四个方面因素决定,而其中最后一条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章 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缺氧

第十六章缺氧 一、名词解释 1.缺氧 2.氧分压 3.血氧容量 4.血氧含量 5.低张性缺氧 6.循环性缺氧 7.氧中毒 8.发绀 9.血液性缺氧 10.肠源性紫绀 11.组织性缺氧 12.缺血性缺氧 13.淤血性缺氧 二、填空题 1.低张性缺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氧饱和度是指_______ 。正常时,动脉血氧饱和度为________,静脉血氧饱和度为_________。 3.血液性缺氧所致的组织供氧不足主要与_______有关,它的血氧变化特点为PaO2和SaO2 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降低,A-VdO2________。

4.缺氧时循环系统产生的代偿性反应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与___________。 5.组织性缺氧是指因________所致的一种缺氧,它通常起因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缺氧导致高原性心脏病的机制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环节有关。 7.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性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8.氧中毒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类型。 9.缺氧是指或引起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 化的病理过程。根据发生缺氧的原因 和血氧变化,一般将缺氧分 为,, ,四种类型。 10.大叶性肺炎的病人引起的缺氧类型为,血氧指标变化为: PaO2, SaO2。 11.持续吸入高压氧(氧分压超过半个大气压)可引起,机制是。 12.急性低张性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13.循环性缺氧最有特征性的血氧指标的变化是。

病理生理学大题

病理生理学大题: 一、休克的前两个期特点机制表现代偿三个始动环节(确定) (一)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代偿期) 1.特点:全身小血管收缩,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静脉等都持续收缩,其中尤以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显著,造成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同时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动-静脉短路开放,出现组织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特点。 2.机制:主要与全身缩血管体液因子的大量释放有关,其中主要有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CA作用于a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收缩,作用于b受体引起动-静脉短路开放,使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流锐减;另外,血管紧张素ii、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其他体液因子如血栓素,内皮素,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也有促使血管收缩的作用。 3.表现: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出冷汗,脉搏细速,脉压减小,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4.代偿意义:(1)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动脉血压的维持 a.回心血量增加,起到“自身输血“的作用,“自身输液”的作用b.心排血量增加c.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回升。 (2)有助于心脑血液供应:皮肤、内脏、骨骼肌以及肾血管的a受体分部密度高,对CA 敏感性高,收缩明显。冠状动脉平滑肌含有b受体,激活时引起舒张;脑动脉主要受局部扩血管物质影响,则本期血管无明显收缩,甚至扩张,微血管灌流量稳定。这种不同器官血管反应性的不同导致了血液的重新分部,保证了心脑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二)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期,休克期,失代偿期) 1.特点:微循环中血管自律运动消失。为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性减弱甚至扩张。血液涌入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虽扩张,但血流缓慢,细胞嵌塞,微循环流出道阻力增加。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导致血液淤滞在微循环中。血液“泥化”淤滞。灌流特点: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2.机制:(1)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持续兴奋,缩血管物质进一步增加。但大量扩血管物质生成,微血管收缩性可减弱甚至扩张。 a.酸中毒,血管平滑肌对CA反应性降低; b.NO产生; c.局部扩血管物质产生。如组胺,腺苷,K+,缓激肽。(2)白细胞黏附于微静脉。白细胞黏附于微静脉,增加了微循环流出通路的阻力,导致毛细血管中血流淤滞。 (3)组胺,激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使得血液浓缩,,红细胞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增加。这可减慢微循环血流速度,加重血液淤滞。 3.表现:(1)血压脉压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静脉萎陷;(2)表情淡漠,昏迷;(3)少尿,甚至无尿;(4)皮肤黏膜发绀或出现花斑。 4.恶性循环的形成:(1)回心血量急剧减少;(2)血浆外渗;(3)心、脑血液灌流量减少。三个始动环节:血容量减少,血管床容量增加,心泵功能障碍。 二、SIRS发病机制 无论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炎症细胞,释放TNF-a、IL-1等促炎介质参与机体防御反应以抵抗外来伤害刺激。这些炎症介质可激活粒细胞使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黏附,释放氧自由基和脂质代谢产物等,同时,进一步促进炎症细胞的激活,两者互为因果,并在体内形成“瀑布效应”,导致炎症介质的数和量不断增加,使炎症反应不断扩大。当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机体内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引起广泛组织细胞损伤,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川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病理生理学习题答案

病理生理学》自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稳态:机体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使各系统器官、组 织、细胞的代谢、形态、功能活动互相协调,机体与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亦保持适应关系,这种状态称为自稳调节下的自稳态。 2. 固定酸:体内除碳酸以外的酸性物质,不能经肺排出,需经肾随尿排出体外,统称为固定酸。 3. 内生致热原: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 生致热原。IL-1、TNF、IFN、IL-6 等是公认的内生致热原。 4. 应激性溃疡:是指病人在遭受各类严重创伤、重病和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 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5. 自身输血:是指在休克早期由于缩血管体液因素的作用,使容量血管收缩,加之动静脉短路开放,使 静脉回流增加的代偿性变化。 6.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获得性的、以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而后降低为特征,表 现为先发生广泛性微血栓形成,而后转为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理过程)。 7. 脑死亡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8. 肠源性紫绀: 食用大量新腌咸菜或腐败的蔬菜,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硝酸盐,经胃肠道细 菌作用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经肠道粘膜吸收后,引起高铁Hb 血症,患者皮肤、 粘膜(如口唇)呈现青灰色。 9. 发热激活物:又称为内生致热原诱导物,包括外致热原(如细菌、病毒)和某些体内产物。它们均有诱 导活化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能力。 10. 热休克蛋白: 指在热应激或其它应激时细胞新合成的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新生 蛋白的正确折叠、位移和受损蛋白的修复和移出,从而在蛋白质水平起防御保护作用。 11. 冷休克:即低动力型休克,由于皮肤血管收缩患者皮肤温度降低故称为冷休克。 12.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时微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网将红细胞割裂成碎片而引起的贫血。 13. 活性氧 :化学性质较基态氧活泼的含氧物质称为活性氧,包括氧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的含氧产物。 14.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腔静脉内的压力,反映右心功能。 15. 死腔样通气:肺动脉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等,可使部分肺泡血流减少, V A/Q 明显高于正常,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 16. 假性神经递质:肝功能不全时,血中苯乙胺、酪胺增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后在B -羟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这两种物质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 腺素和多巴胺的结构相似,因此它们与正常的神经递质竞争性的与相应受体结合,但其 生理功能极其有限,因此在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唤醒功能不能维持,从而发生 昏迷。这两种物质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即为假性神经递质。 17. 氮质血症:急慢性肾功能障碍,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的蛋白代谢产物,因而使血中尿、肌 酐等非蛋白氮的含量大量升高。

病理生理学第五章 缺氧

第五章缺氧 一、多选题A型题 1.缺氧的概念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D.血液氧含量过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答案]C [题解]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使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产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2.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答案]E [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但由于氧分压在8kPa(60mmHg)以上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近似水平线。在8kPa以下,曲线斜率较大,所以PaO2降低至8kPa以下,才会使SaO2及CaO2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 3.等张性低氧血症时 A.血氧容量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饱和度降低 [答案]A [题解]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4.低氧血症是指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答案]B [题解]低氧血症系指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动脉血氧含量取决于氧分压和血氧容量。氧分压降低引起低张性低氧血症,血氧容量降低导致等张性低氧血症。 5.动脉血氧分压是指 A.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 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 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 E.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 [答案]B [题解]血氧分压是指溶解在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A、C、D、E分别为氧含量、氧容量、P50和氧饱和度的概念。 6.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

病理生理学5.缺氧

第五章 缺氧 一、A 型题 1. 缺氧的概念是 A. 血 液 氧 饱 和 度 降 低 D. 血液氧含量过低 B. 吸 入 气 体 氧 分 压 降 低 E. 血液氧容量降低 C. 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 答案 ]C [ 题解 ] 组织得不到充足氧, 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使组织的代谢、 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2. 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 常 E.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C. 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 答案 ]E [ 题解 ] 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但由 C. 血氧饱和度降低 [ 答案 ]A [ 题解 ] 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 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8. 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红细胞内2,3-DPG 浓度升高 D.血液温度升高 B. 血液 H + 浓度升高 都不是 所以 PaO 2 降低至 8kPa 以下,才会使 SaO 2 及 CaO 2 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 3. 血液性缺氧时 A. 血 氧 容 量 降 低 D. 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B. 动 脉 血 氧分 压 降 低 E. 血氧含量正常 于氧分压在8kPa(60mmHg 以上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近似水平线。在 8kPa 以下,曲线斜率较大, 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产生异常变化, A. 血 液 氧 分 常 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B. 血 液 氧 含 压 低 于 正 D. 动脉 量 低 于 正 E. 以上

C. 血液 CO2 分压升高 [ 答案 ]A [题解]A、B、C D四项变化均可导致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减弱.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其中 最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内 2,3-DPG浓度升高。机制为:2, 3-DPG和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型,降低与Q的亲和力;2,3-DPG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浓度升高使红细胞 内pH值下降,通过Bohr效应,而使红细胞结合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氧离曲线右移。 9. 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 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 Hb的浓度及Hb和Q的结合力 B. 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C. 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D. 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 Q的毫升数 E. 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 5ml/dl [ 答案 ]C

缺氧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五章缺氧 一、选择题 A 型题 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血红蛋白的含量 B .组织供血 C.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D. 肺呼吸功能 E.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 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细胞摄氧的能力 B .血红蛋白含量 C. 动脉血CO2分压 D. 动脉血氧分压 E. 红细胞内2,3-DPG含量 3. 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 .氧离曲线左移 B .血温降低 C. 血液H +浓度升高 D. 血K+升高 E. 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 4. 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 ) A .吸入气氧分压 B .肺的通气功能 C. 肺的换气功能 D.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E. 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5.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血氧容量降低 B . P50 降低 C.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6. 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 7.0kPa53mmHg),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 其缺氧类型为( ) A .低张性缺氧 B .血液性缺氧 C. 缺血性缺氧 D. 组织性缺氧 E. 淤血性缺氧 7. 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 ) A .氰化物中毒 B. 亚硝酸盐中毒

C. 硫化物中毒 D. 砒霜中毒 E. 甲醇中毒 8.红细胞内2,3-DPG 增多可引起( ) A .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B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C?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 D. 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 E. 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9.某患者血氧检查为:PaO213.0kP(98 mmHg),血氧容量12 ml/dl,动脉血氧含量11.5 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 ml/dl, 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 A .哮喘 B .肺气肿 C. 慢性贫血 D.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E. 严重维生素缺乏 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 ) A .肺气肿 B .贫血 C. 动脉痉挛 D. —氧化碳中毒 E. 维生素B1缺乏 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 A .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B .线粒体损伤 C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E. 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 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 ) A. 血氧容量降低 B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13.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见于( )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14. 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