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产核用不锈钢辐照损伤研究

国产核用不锈钢辐照损伤研究

国产核用不锈钢辐照损伤研究

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

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 有分析指出,如果核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日本无论从进口还是出口的角度讲,都会付出高昂代价,贸易往来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呢?就让的 受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等影响,日本周边国家包括中国、朝鲜、韩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发生海啸,该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的影响。2011年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1 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福岛核事故对福岛核电厂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十分重要影响,事故的发展过程了电站各方考虑的范围,事故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有:

1.极端外部自然灾害导致事故发生; 2.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厂多机组、长时间的全厂完全断电和丧失最终热阱,超出了核电厂设计考虑的范围; 3.地震、海啸对核电厂及其周围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外部救援不能及时抵达,抢险救灾活动不能有效展开,导致事故不断升级; 4.主控室没有操控手段、没有电厂状态指示、核电厂局部位置不可到达,核电系统损伤状态超出了严重事故管理指南的覆盖范围; 5.在未预计的位置发生氢气爆炸现象,造成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的破坏; 6.大量放射性废水处理问题。在福岛核事故初期,为缓解事故

后果,向其4台机组的反应堆、安全壳和乏燃料水池内注入了大量海水和淡水,虽控制了反应性、对燃料进行了有效冷却但随着放射性废液的泄漏、大量放射性废液的处理问题逐渐显现; 7.应急撤离区域问题。福岛核事故的应急撤离范围是周围20公里,超出预期。 温馨提示: 当发生核裂变时,您想知道您周围核辐射是否安全,建议您使用核辐射检测仪测量一下。 各位新老朋友,看了上述对于核辐射对日本的影响范围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您想要掌握更多关于核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常识知识和辐射污染小知识及环境污染小知识,尽在我们!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划书简易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划书简易版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 划书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方案文件应用在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活动名称:xx班主题班会 二、班会主题: 对于日本地震及核辐射的讨论。 三、班会地点: 教室。 四、班会参加人员: 全体同学、辅导员。 五、班会持续时间: 大约在45分钟左右。 六、班会形式:讨论会。 七、班会宗旨:

贴近时事政治,使同学们增加对社会时事的了解,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端正对待问题的态度。 八、班会准备: (1)借教室; (2)制作符合班会主题的ppt; (3)通知同学及辅导员班会具体时间地点,并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九、班会讨论内容: 北京时间XX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为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目前官方已经确认5692人死亡9506人失踪,雪上加霜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4号反应堆出现火情。瞬间,关于核辐射的问题引起

日本核辐射的危害

日本核辐射的危害 核辐射一般放射周期为100年!所以日本现在还是有辐射的。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那么,日本核辐射的危害呢?就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虽说核能外泄不一定全然包括核子灾害,但是已经是已知核能应用上的最大环保隐忧。另外,核能外泄虽也可指使用核能发电的航海器具所发生的灾害;尤其是潜舰,不过一般说来是指用来发电的核能电厂发生的核熔毁事件,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核泄漏的危害: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核泄漏的危害有哪些?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温馨提示: 当发生核辐射时,您想知道您周围核辐射是否安全,建议您使用核辐射检测仪测量一下,它可以清晰显示当前所在场地的辐射剂量

反应堆材料辐照损伤概述

反应堆材料辐照损伤概述 【摘要】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核电成为人类缓解能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今核电站反应堆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反应堆材料的辐照损伤问题直接关系到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对反应堆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的辐照损伤机理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一些减小辐照效应的措施。 【关键字】辐照损伤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材料 一、引言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核电成为人类缓解能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今核电站反应堆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中,反应堆材料的辐照损伤问题尤为重要。材料的辐照损伤问题与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密切的关系。甚至直接关系到未来反应堆能否安全稳定运行。 关于反应堆的材料辐照损伤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燃料芯块的辐照损伤,包壳的辐照损伤,压力容器的辐照损伤。深入认识和了解这三方面的问题,并讨论有关缓解措施具有极大地研究价值。 二、水冷堆燃料芯块的辐照损伤 1.燃料芯块的结构与辐照损伤 水冷堆燃料芯块为实心圆柱体,由低富集度UO2粉末经混合、压制、烧结、磨削等工序制成。为了减小轴向膨胀和PCI(芯块-包壳相互作用),芯块两端做成浅碟形并倒角。芯块制造工艺必须稳定,以保证成品芯块的化学成分、密度、尺寸、热稳定性及显微组织等满足要求。 燃料芯块中的铀在辐照过程中会发生肿胀,造成尺寸的不稳定性和导热性能的下降。随着燃耗的增加,铀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将发生变化,铀将变得更硬、更脆,热导率减小,燃料包壳的腐蚀作用也在加剧。对燃料芯块辐照损伤的认识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在役燃料元件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根据辐照特性,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强燃料元件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核电的经济效益。 2.辐照条件下燃料芯块微观结构的演化 燃料芯块在辐照过程中,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分为原子过程和电子过程两大类。原子过程主要产生位移效应,位移效应的主要产物是间隙-空位对。而电子过程主要产生电离效应,其主要产物是电子-离子对。 燃料芯块在辐照过程中,将产生能量很高的裂变碎片,造成严重的辐照损伤,并伴有大量的原子重新分布,尤其是裂变产物中的氙和氪,产额高,又不溶于固体,在辐照缺陷的协同作用下形成气泡,造成肿胀。另外,固体裂变产物具有很强侵蚀作用,将使芯块发生应力腐蚀而开裂。 3.燃料芯块辐照损伤机理和宏观性能变化 (1)辐照肿胀 辐照会引起体膨胀,称辐照肿胀。燃料芯块中所使用的重要金属铀,其单晶体会显示出特殊的辐照生长现象。在辐照过程中,铀的晶体线度发生异常变化。引起燃料辐照肿胀的根本原因是裂变产物的积累。发生肿胀一方面是由于铀原子的固体裂变产物以金属、氧化物、盐类等形态与燃料相形成固溶体或作为夹杂物存在于燃料相中,裂变产物的总体积超过了裂变前裂变原子所占的体积(一般在2-3%),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金属中形成了大量的裂变气泡

核辐射风险误区和真相

核辐射风险误区和真相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日前,日本政府已经发放碘片给附近的民众,用于保护甲状腺免于受损。 经过各大媒体的密集式报道,大众把“碘”与“抗辐射”联系在一起,出现了一些概念混乱,诸如“多吃含碘的食物能抗辐射”类的文章横空出世,并被各大网站转载。上海也出现了市民疯抢碘片的现象。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核医学分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评述道:“大众把‘核辐射’与‘电辐射’‘电磁辐射’混为一谈,夸大了碘的作用。” 大家无需谈核色变,核技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医疗、工业、农业乃至考古学中,虽可致病却能治病。对大众的一些误解,记者请蒋教授一一做了解答。 ○大众看法 多吃含碘食物、碘片能预防核辐射危害。以防万一,先吃碘片预防预防吧。 真相:乱吃碘,反惹病 蒋宁一教授首先解析了碘与核辐射的关系,碘的作用机制。他说,核污染是一种放射性污染,这种污染含有一些放

射性的物质,其中含有一种叫“碘131”的物质,它能与空气中尘埃相结合形成微小颗粒(如气溶胶),人体吸入和皮肤接触后都可能造成损伤。而人体的甲状腺最易吸收“碘131”,“碘131”绝大部分会进入甲状腺组织。因此,受核辐射污染者很多会出现甲状腺损伤。 碘片则是一种稳定的碘,在这种情况下,让受灾者吃碘片起封闭作用,保护甲状腺免于受损。“形象地讲,甲状腺就好比一个空置的阵地,外敌——放射性碘‘碘131’要入侵,便先让不害自己的稳定碘,去占领阵地,使外敌无立足之地,达到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蒋宁一教授说。因此,服碘的目的是减少或不让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达到减轻或不损伤甲状腺的作用。但是,市民如果无故服用碘片,身体没这个需求,相当于阵地不需要守护,就会造成碘超标,会造成碘甲亢等疾病。 15日,我国卫生部也发布消息称,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大众看法 多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贝类及鲜海鱼等食物能减轻各种辐射危害。

日本核辐射的现状及预防.

日本9级强震导致的核辐射现状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在福岛核电站释放出11930微希/小时的辐射后,220公里外的东京只测出了0.774微希/小时的增长,也就是说,辐射能量已经衰减了15000倍。这0.774微希/小时,也即774纳希/小时的辐射增加值,和使用老式显示器的电脑效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目前正在阅读我们专题的不少读者,您现在所处的辐射环境就和当时的东京差不多。 隔着大海1000公里外的中国即使处于下风处,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呢?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6日16时继续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监测结果汇总图中绿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色柱体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据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16日宣布,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1公里处的福岛县浪江町附近检测到每小时330微西弗的辐射量,这相当于是正常情况下的约6600倍。而这一地区属于政府要求躲在室内的区域。检测工作于当地时间15日下午8点40分至50分在该核电站中心区域西北20公里处附近进行。监测车用2种检测仪器对3处进行检测后发现,车外与车内辐射量分别为每小时330~240微西弗与300~195微西弗。 16日上午8点,他们对福岛市内自来水管内的水进行了检测,发现了少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放射性物质铀为每千克水177贝克勒尔(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放射性物质铯为每千克水58贝克勒尔。日本对在发生核辐射的情况下,食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国家标准为铀300贝克勒尔以下,铯200贝克勒尔以下。

核辐射的危害原理

核辐射的危害原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受到各种辐射,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会不同。短时间的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对人体没有危害。高于4000毫西弗时,对人体是致命的。那么,核辐射的危害原理呢?就让的 核辐射的危害对象主要是生物体,其危害途径主要有内照射和外照射两种。α、β、γ三种射线由于性质不同,穿透物质的能力与电离能力不同,它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也不同。据《人民网》报道,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能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此外,核辐射对一些精密的电子仪器也会造成损伤。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在后期的事故处理过程中动用了远程遥控机器人,但机器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精密电子元器件如电路板、探测器等受到大量辐射源照射之后发生了故障,不能继续进行核泄露事故的处理工作。

核辐射针对生物体的危害主要在于,核辐射可以电离有机生物分子,包括细胞内行使功能的蛋白质、DNA、RNA等大分子以及其他有机小分子。辐射使得这些分子结构被破坏,或者带上电荷,从而让有机分子不稳定、发生重排或者产生对机体有害的自由基。其中受核辐射影响最大的是DNA分子。 DNA是遗传物质,对生物体非常重要。生物进化出了一套复杂的机制来保护DNA分子,比如在DNA复制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生物体可以对其修复,如果修复无法完成就会让这个细胞“程序性死亡”,不会让DNA继续复制。然而当辐射照射机体以后,可能对DNA造成损伤,破坏遗传信息。而修复机制也同样可能受到影响而无法发挥修复作用,甚至造成错误修复,这将使细胞保留错误的遗传信息。 核辐射对生物体DNA的影响,常常发生在细胞复制比较活跃的细胞中,例如上皮细胞、生殖细胞和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等。因为普通细胞的DNA一般不再复制,细胞受到照射后只影响这一代细胞,因而影响相对较小。而复制细胞比较活跃的细胞,结构松散,容易受到损伤且不易修复,还可能种下“坏种子”,造成癌变。由于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源头,当造血干细胞发生癌变后,白细胞无

标准常识:你所无知的核辐射

白衣服真的能防核辐射? 时间:2011-3-18 作者:清浏览次数:19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何为“核辐射”?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其实,在地球上,辐射无处不在。而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3.7毫希/年;砖房0.75毫希/年;宇宙射线0.45毫希/年;水、粮食、蔬菜、空气0.25毫希/年;土壤0.15毫希/年;北京-欧洲往返一次0.04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而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也非常小,约0.25%。 而防辐射的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均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由此可见,α、β、γ都与穿透力有关,决定了防辐射服起放射作用的是中间夹层里的铅粉,而不是衣服的白色!而短信中关于“穿白色衣服防核辐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标准常识:你所无知的核辐射! 时间:2011-3-18 作者:清浏览次数:645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核领域,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而媒体报道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86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标准版本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标准 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

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 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它有一系列症状: 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

耐事故燃料包壳涂层材料研究现状

耐事故燃料包壳涂层材料研究现状 1 前言 福岛事故暴露了现有UO2-锆合金燃料形式在抵抗严重事故性能方面的不足。锆合金涂层是耐事故燃料包壳的技术方向之一。通过在锆合金包壳表面添加涂层,使传统锆合金包壳材料发挥更大的效能或能经受苛刻的使用环境,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目前国际上研究的锆合金涂层主要包括以下方向:MAX相涂层、Si涂层、Cr涂层等。 2 MAX相涂层 2.1 发展现状 MAX相材料是继碳化硅陶瓷材料发展之后一种新型的三元陶瓷材料,其微观结构具有典型的层状特征,宏观特性兼具结构陶瓷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优势,如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易于机械加工,密度小,抗热振动,不易弯曲,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兼具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和各向同性的热学性能[1]。代表性的MAX相材料包括TixSiCy、TixAlCy等。 结合MAX相涂层的优点,采用MAX相涂层技术的锆合金包壳,

在保证涂层完整性的前提下可以解决包壳的如下问题: 1)提高正常运行下的耐腐蚀性能,减少氧化和吸氢(减少氢化和脆化),以及氢化物再取向。 2)缓解严重事故的后果:提高了高温下包壳强度;通过减少包壳氧化速率和阻止蒸汽与锆合金的直接接触,显著减少事故下的产氢速率,缓解严重事故后果和延长反应堆应对时间。 3)改善流致振动导致的磨损。 美国Drexel大学围绕MAX相核材料正在开展一系列研究,如MAX 相材料的中子辐照损伤特性、氟盐环境和液态铅铋中的腐蚀、包壳管的制备、MAX相与核燃料界面反应特性等。西屋公司报告中指出Ti3AlC和Ti3SiC2三层陶瓷由于易加工、高韧性,均有可能作为燃料包壳材料,而且以上两种材料的导热性同其他包壳(锆合金、SiC基包壳、304不锈钢)相比较大。西屋公司的报告认为,对于升高温度下的安全裕量,Ti3AlC表现较好,仅次于SiC。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也相继发表了一系列MAX相材料的离子辐照损伤行为研究成果,显示出该类材料具有优越的耐辐照损伤特性和高温自修复能力。但是,Ti3AlC材料没有相关工程应用经验,而且有较大的中子吸收截面(与不锈钢相近)。

关于核辐射的数学建模论文

核反应堆屏蔽层设计 摘要 核反应堆屏蔽层是用一定厚度的铅,把反应堆四周包围起来,用以阻档或减弱反应堆发出的各种射线。在各种射线中,中子对人体伤害极大,因此,屏蔽设计,主要是了解中子穿透屏蔽的百分比(或概率),这对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问题一:我们用到了模特卡罗模拟,其中用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随机事件的概率特征与数学分析的解联系起来。大数定理即在一个随机事件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同时,在对物理量的测量实践中,大量测定值的算术平均也具有稳定性。那么我们求得的中子穿透屏蔽层的百分比是符合大数定理的,首先进行数学分析,然后在用matlab 编程(代码见附录)对分析过程进行模拟。最后经过多组实验进行比较得出:当d D 3=时穿透屏蔽层的百分比为12.15%。 对于问题二:我们用到了分析法和计算机搜索法。首先我们假设屏蔽层的厚度x m D =,令D W 是中子穿过厚度为D 屏蔽层的概率,再令()610-

聚合物辐照效应

辐照效应(radiation effects) 固体材料在中子,离子或电子以及γ射线辐照下所产生的一切现象。辐照会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导致宏观尺寸和多种性质的变化,对核能技术或空间技术中使用的材料是个重要问题。在晶体中,辐照产生的各种缺陷一般称为辐照损伤。对于多数材料而言,主要是离位损伤。入射离子与材料中的原子核碰撞,一部分能量转换为靶原子的反冲动能,当此动能超过点阵位置的束缚能时,原子便可离位。最简单的辐照缺陷是孤立的点缺陷,如在金属中的弗仑克尔缺陷对(由一个点阵空位和一个间隙原子组成)。级联碰撞条件下,在约10 nm 直径的体积内产生数百个空位和数百个间隙原子。若温度许可,间隙原子和空位可以彼此复合,或扩散到位错、晶界或表面等处而湮没,也可聚集成团或形成位错环。 一般地说,电子或质子照射产生孤立的点缺陷。而中等能量 (10-100KeV)的重离子容易形成空位团及位错环,而中子产生的是两种缺陷兼有。当材料在较高温度受大剂量辐照时,离位损伤导致肿胀,长大等宏观变化。肿胀是由于体内均匀产生的空位和间隙原子流向某些漏(如位错)处的量不平衡所致,位错吸收间隙原子比空位多,过剩的空位聚成微孔洞,造成体积胀大而密度降低。辐照长大只有尺寸改变而无体积变化,仅在各向异性显著的材料中,由于形成位错环的择优取向而造成。离位损伤造成的种种微观缺陷显然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变化,如辐照硬化、脆化以及辐照蠕变等。辐照缺陷还引起增强扩散,并促使一系列由扩散控制或影响的过程加速进行,诸如溶解,

沉淀,偏聚等,并往往导致非平衡态的实现。对于某些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陶瓷或硅酸盐等,另一类损伤,即电离损伤也很重要。入射粒子的另一部分能量转移给材料中的电子,使之激发或电离。这部分能量可导致健的断裂和辐照分解,相应的引起材料强度丧失,介电击穿强度下降等现象。 结构材料中子辐照后主要产生的效应 ·1)电离效应:指反应堆中产生的带电粒子和快中子与材料中的原子相碰撞,产生高能离位原子,高能的离位原子与靶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发生碰撞,使电子跳离轨道,产生电离的现象。从金属键特征可知,电离时原子外层轨道上丢失的电子,很快就会被金属中共有的电子所补充,因此电离效应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大。但对高分子材料会产生较大影响,因为电离破坏了它的分子键。 2)离位效应:中子与材料中的原子相碰撞,碰撞时如果传递给阵点原子的能量超过某一最低阈能,这个原子就可能离开它在点阵中的正常位置,在点阵中留下空位。当这个原子的能量在多次碰撞中降到不能再引起另一个阵点原子位移时,该原子会停留在间隙中成为一个间隙原子。这就是辐照产生的缺陷。 3)嬗变:即受撞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变成一个异质原子的核反应。中子与材料产生的核反应(n,α),(n,p)生成的氦气会迁移到缺陷里,促使形成空洞,造成氦脆。 4)离位峰中的相变:有序合金在辐照时转变为无序相或非晶态。这是在高能中子辐照下,产生离位峰,随后又快速冷却的结果。无序

硅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硅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硅基发光材料是实现光电子集成的关键材料。本文分析了传 统工艺制作的硅基发光材料存在发光效率低、发光性能不稳定等缺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量子理论、超晶格理论和纳米技术在硅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以及多孔硅的实践应用,并对硅基发光材料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硅基发光材料多孔硅量子限制效应 Abstract: Si-bas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is the key material of 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craft of Si-based light emitting that exists the defects, such as the inefficiency and the unsteady property of light emitting, and sums up the current progresses of quantum theory, superlattice theory, nano-scale technology in the Si-bas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and the applied of porous silicon. Also some prospects of Si-bas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is mentioned in this parper Key words Si-bas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porous silicon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核电技术发展历程_推荐

核电站技术改进和发展

目录 一、国外轻水堆核电技术发展和特点 二、用户对新一代核电机组性能要求 三、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 三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 、核 四、第四代核电站

一、国外轻水堆核电技术发展和特点 、国外轻水堆核电技术发展和特点 国外具有轻水堆核电技术研究和开发主要国家有美国西屋公司,日本三菱燃烧工程公司,美国通用美国西屋公司日本三菱燃烧工程公司美国通用电气、日本东芝、日立,法国法马通,德国西门子公司以及俄罗斯等几家,其开发过程如下: 1. 美国西屋公司 西屋公司自1957年建成第座PWR核电站至七十 年建成第一座 年代末先后发展了30万千瓦一条环路的标准化系列机组,主要有两环路、三环路的312型、314型和四环路的412型、414型等。据统计在美国运行的核电站中,西屋公司供货的共48台其中二环路3台,三环路312型为13台,四环路为32台,约占据美国核电市台路为台约占据美核电市场一半。但自1976年后由于国内没有了核电订货,转向日本、德国和法国等核电国家出口核电站,转转向日本德国和法国等核电国家出口核电站转让核电技术。

九十年代西屋公司根据URD文件要求,与日本三菱合作研究开发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APWR-1500MWe,同时投入大量力量研究开发非能力的AP-600型机组, 型机组 经过技术论证和设计,于1998年获得美国NRC的批准(FDA)。 年西屋公司和CE公司联合后,利用AP-600非2001公司联合后利用 能动安全的设计概念;加上CE公司系统80+双蒸汽 发生器经验向电力公司推荐AP-1000机型,采用非 能动技术和两条50万千瓦的环路经验,简化设计,改善核电的经济性。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划书(完整版)

策划编号:YT-FS-3872-66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划书(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关于地震及防核辐射的主题班会策 划书(完整版) 备注:该策划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活动名称:xx班主题班会 二、班会主题: 对于日本地震及核辐射的讨论。 三、班会地点: 教室。 四、班会参加人员: 全体同学、辅导员。 五、班会持续时间: 大约在45分钟左右。 六、班会形式:讨论会。 七、班会宗旨: 贴近时事政治,使同学们增加对社会时事的了解,

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端正对待问题的态度。 八、班会准备: (1)借教室; (2)制作符合班会主题的ppt; (3)通知同学及辅导员班会具体时间地点,并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九、班会讨论内容: 北京时间XX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为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目前官方已经确认5692人死亡9506人失踪,雪上加霜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4号反应堆出现火情。瞬间,关于核辐射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轩然大波。此次班会,我们便就此事件进行讨论,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1)中国是否应该对日本伸出援手,提供帮助的最大值是多少; (2)在日本面对地震的种种表现中(政府以及普通民众),我们应该学到什么,又应该摒弃什么;

射频辐射有哪些危害

精心整理 射频辐射有哪些危害 什么是射频辐射 射频辐射即无线电波,是频率在100kHz~300GHz,波长在1mm~3km的电磁波,属于电磁辐射中能量较小,波长较长的频段。射频辐射按照波长分为高频电磁 率由 当人接近和使用上述应用射频辐射工作的仪器时就可能接触到射频辐射。 射频辐射的对人体的影响 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方面。

热效应是指,一定强度的辐射照射生物体组织达到一定时间,会导致人体组织局部或全身体温升高,其结果可能损伤人体的器官和组织。这是射频辐射可能导致比较严重辐射伤害的效应,可能造成男性性功能减退,精子质量下降或死精。 非热效应是指,不足以引起人体产热而产生的健康效应,包括辐射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辐射对生物膜直接作用。非热效应可能造成人感觉乏力,睡 射频辐射的急性危害是防辐射比较少提及的一种辐射危害。如上一段所述,普通大众受到急性危害的机会不大,有可能遇到高强度电磁辐射的人主要是从事相关职业的专门工作人员。射频辐射的急性危害主要是短时间内过量接触辐射引起的,

受到辐射伤害症状明显且严重。受到急性辐射危害的症状除了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外,还可能出现可复性视力减退等。 受到射频辐射的急性危害的人不在少数,国内外都有这样的病例。比如国内有一名从事经常可能接触射频辐射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发射机旁边连续工作10小时,工作结束时感到头昏、口干舌燥、心跳加快、全身无力,当晚失眠,之后又出现耳鸣、 2.尽可能远离辐射源。在屏蔽有困难时,操作人员可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远距离操作;在辐射源周围设置明显标志,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并根据微波发射有方向性的特点,接近辐射源的人员应选择辐射强度最小的部位,避免从辐射正前方接近。

闪烁材料研究进展

第23卷专辑中国稀土学报2005年12月 V01.23Spee.IssueJOURNALOFTHECHINESERAREEARTHSOCIETYDec.2005 闪烁材料研究进展 李喜坤1’孙,邱关明1’3,丘泰1,刘晶2,修稚萌4,孙旭东4 (1.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09;2.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68;3.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4.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综述了闪烁材料的研究发展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随着伦琴发现X射线出现了闪烁体caWO。。第二阶段,随着光电倍增管的发展和萘的闪烁现象出现Hofstadter研制出铊激发Nal闪烁体。第三阶段,随着高能物理上精确量热技术和医学成像高的光输出技术需求闪烁材料进入大复兴阶段。总结了闪烁体的主要性能:透明性、光输出、发光效率、精细的时间分辨率、探测效率和灵敏度、良好的能量分辨能力、X射线阻止本领、衰减速度和余辉、辐照损伤、温度效应、材料的可获得性等。介绍了几种重要闪烁材料:陶瓷闪烁体、玻璃闪烁体和塑料闪烁体等,指出研制高性能闪烁陶瓷材料来逐步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单晶闪烁材料和玻璃闪烁材料是研究闪烁体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闪烁体;闪烁性能;闪烁陶瓷;闪烁玻璃 中图分类号:TQl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343(2005}一0037—09 闪烁材料是指能吸收高能粒子或射线发出可见光子的材料。无机闪烁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离辐射探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闪烁材料在高能物理热量精确测定和医疗成像领域中增长迅速。随着锗酸铋(Bi。Ge,O。:)闪烁现象的发现,及高密度材料在探测领域的应用,国际上好多研究机构在短短10年之内致力于锗酸铋特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而且锗酸铋被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用作L3探测器的闪烁材料。L3探测器由11400根长22cm、重超过10公吨的锗酸铋晶体组成。今天锗酸铋却不能满足欧洲粒子学会建造CMS探测器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80,000个25em长的钨酸铅晶体。此外,在医疗成像领域(planarX.ray,X.rayCT,SPECT和PET)每年大约需求175吨闪烁体材料[I。]。 1闪烁材料的发展 利用辐射探测的闪烁现象的历史有100年了。闪烁体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如图1:首先伦琴用钨酸钙发现了x射线时,Becquerel用铀酰盐发现了放射性,Crookes研究ZnS时,Rutherford研究a粒子散射时发现并计算了放射性。在此期间用闪烁法测定放射性强度的研究以光电倍增管的出现而结束陆圳。萘的闪烁现象的发现使闪烁材料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进而引发了Hofstadters用铊激发NaI晶体[9“1|。在随后的几年中科学家对许多纯的或掺杂的碱卤酸盐的闪烁特性掀起了研究高潮。在20世纪50年代含锂化合物用于探测中子以及第一个掺ce闪烁玻璃也开始了研究。包括快速闪烁体BaF:等。第三阶段,在过去的20年问,由于高能物理研究需要精确热量测定、数字医疗成像需要高光产额的闪烁材料、地球物理勘探以及各种科学工业应用,这样闪烁材料发展进入了真正复兴阶段,主要闪烁体的发展如图1【1扣15]。 图1是闪烁材料的发展顺序。其他材料包括铈离子激活的氟化玻璃,一种用于中子探测的致密的硫氧化物Lu2S3:Ce,LiBaF3和Li6Gd(B033:Ce。近年来,有报道一种钙钛铁矿类型的卤化铅基的有机无机混合化合物能够产生衰减时间不变的半导体似的激子发光[1£16]。与此同时,同步加速器辐射和激光光谱已经使人们对激子固有的复杂性、缺欠的形成和大量的闪烁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物理过程现在很好理解,尽管某些具体材料还缺乏好多细节。不同阶段的闪烁过程也许可以归纳为:首先吸收高能光子或粒子,在附近就会产 收稿日期:2005—09—05;修订日期:2005—09—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501720lO) 作者简介:李喜坤(1971一),男,辽宁本溪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材料*通讯联系人(E.mail:kunm@163.COrn)

关于核辐射的吐血大科普

关于核辐射的吐血大科普 Howto 装失落的废土之城,在探险玩家的眼中一直都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无论是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美国的三里岛,还是日本的福岛。总有人想去看看这些被人类放弃了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 不过,面对核辐射这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致命威胁,我们要怎么保护自己?其实在辐射面前,我们的办法并不多,最好的办法,就是逃。 核辐射是个啥? 咱们还是首先来说说什么是核辐射。实际上很简单,辐射就是高能射线。核辐射就是指核反应所释放出的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这三种射线,你也可以理解为是三种不可见光。因为他们都是量子层面的粒子流或者极短波长的波,所以具有显著的波粒二象性,所以大家理解为三种充满危险的光就可以。 阿尔法射线就是α射线,是一种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光速10%的速度。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质量不小还带着电,能发生强烈的电离作用。据说苏联在八九十年代所研究的主动隐身技术,就是利用阿尔法射线源在机身周围制造电离云,从而保护自己不被雷达发现。 ▲发现了α射线和β射线的帅小伙卢瑟福

贝塔射线就是β射线,是一种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这高速是多高的速?光速的99%。贝塔射线贯穿能力还好,电离作用弱。这里要记住啊,这是电子流!都是电荷很大质量几乎没有的主,所以在磁场电场的作用下,它是会拐弯的。 伽马射线就是γ射线,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01埃的电磁波。用人话来表示就是,这位主是比X光波长更短的电磁波。穿透力也比X光更强的电磁波。能量也比X光更大的电磁波。你问速度?不说了这是电磁波吗,它就是光速传播啊。 以上核辐射中的三种射线,其实在不发生核沾染的情况下,只有伽马射线会对你造成严重威胁,因为另外两种射线的穿透力实在太弱,距离放射源远一点的话,甚至无法穿透你的皮肤。当然如果你被沾染了,也就是放射性物质落到了你的皮肤上,马上速度用肥皂洗洗干净了,如果放射性物质进入了你的体内,那么只能自求多福了。只能告诉你带有放射性的重核是很难被身体代谢出来的。 君子萌妹都不立于危墙之下 小编BB了这么久,貌似还没说要发现这三种不可见光,这个简单啦,一般情况下看到这个标志你绕着走就OK。▲就是这个标志,你们肯定都认识 额,如果没人拉起防护区,竖起辐射的警示牌,那么,你就需要靠自己做做功课了。比如带一个最基本的辐射监测装置,

核辐射科普知识

核辐射科普知识 核辐射 目录 一、辐射定义 二、辐射单位 三、天然辐射 四、人工辐射 五、辐射防护 六、核辐射效应 七、辐射环境 八、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九、核电站事故一览 十、预防核辐射 一、辐射定义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

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二、辐射单位 常用辐射单位: 核电站 物理量老单位新单位换算关系 活度居里(Ci) 贝可[勒尔](Bq) 1Ci=3.7× 1010Bq 照射量伦琴(R) 库仑/千克(C/kg) 1R=2.58×10-4C/kg 吸收剂量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rad 剂量当量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 三、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照射成分年有效剂量(毫希) 正常本底地区照射量升高的地区宇宙射线0.38 2.0 宇生放射性核素0.01 0.01 天然辐射 陆地辐射:外照射0.46 4.3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