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班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研究

大班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2564809.html,

大班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研究

作者:陈晨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01期

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近几年来,幼儿的同伴交往中攻击性行为、冲突行为日渐严重。本文从大班儿童同伴交往中的攻击性行为、支配行为、冲突性行为进行了分析与纠正,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1、谦让教育;2、培养幼儿的交往观念;3、控制玩具材料,创设游戏情境。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

一、大班儿童交往的主要现状

(一)同伴交往的攻击性行为。我们把攻击行为定义为:任何踢、打、抓、咬、用力推操以及用物体或工具等有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动作,或骂、侮辱、贬低等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行为。

(二)同伴的冲突行为。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是指在幼儿同伴之间,以一方反对另一方开始,在冲突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对抗,以活动明显中断,当事人注意力转移,或冲突双方的态度、行为方式性质发生变化为结束。

(三)同伴支配行为。儿童同伴支配行为是指儿童在与同伴互动中针对对方发出的旨在影响,约束、改变、领导他人的行为或控制某种资源的行为。

二、大班儿童交往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一)同伴的攻擊性行为

幼儿攻击同性别同伴和异性同伴的比率到幼儿园大班,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幼儿攻击对象性别比率年龄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根据L·柯尔伯格关于儿童性别

角色认同发展的研究,5岁以后,儿童性别角色认同达到“坚定性阶段”,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获得了准确而稳定的认识。伴随着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从这个年龄起,儿童开始更多的以同性别的同伴为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对象,由于儿童在幼儿园的攻击行为主要起源于同伴间的消极的社会性互动,自然,其攻击行为的对象也多为同性别同伴。

(二)同伴的冲突行为

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幼儿同伴冲突在游戏活动中分布最多,其次是过渡活动和教学活动,且在大班出现了由游戏争议引起的同伴冲突;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声明策略和直接对执策略;幼儿同伴冲突绝大多数是自行处理的,很少有教师干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