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本书读懂财报

一本书读懂财报

一本书读懂财报
一本书读懂财报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恐怕得再讲一个小故事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家上市公司。这一年,这家上市公司亏了整整1个亿,老板急得团团转。万般无奈之下,他下决心要在账面上把亏损变成盈利。

但是怎么才能让1个亿的亏损变成盈利呢?这家公司发现,自己在银行有1.6个亿的贷款,于是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便想出一个“妙招”来:先用价值3000万元的房子抵掉这家公司欠银行的1.6亿元,然后再用1.6亿元现金把抵债的房子买回来。

看上去,这家公司不过就是用1.6亿元现金偿还了1.6亿元的贷款,但它却奇迹般地把自己的亏损变成了盈利,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奥妙就藏在这价值3000万元的房子里。由于这所房子,这场还款大戏被分割为上下半场、两笔交易:上半场——这家公司用价值3000万元抵偿了它在银行1.6亿元的贷款;下半场——这家公司用1.6亿元购买了一所价值3000万元的房子。由于企业的利润表只受到出售资产的影响而不会受到购买资产的影响,因此,这个购买行为只会在该公司的利润表上产生1.6亿元的资产。相比这个房子原来的价值3000万元来说,账面价值增加了1.3亿元。扣掉这家公司亏损的1个亿,这家公司依然盈利3000万元。另外,在这家公司的报表上,也出现了另一个结果——报表上房子这项资产原先价值3000万元,现在却增值到了1.6亿元。

你觉得这家公司在做假账?这很难说,它并没有违反会计准则。

现在再来想想,如果会计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那会计究竟是什么?

其实,会计变幻莫测,它往往不是黑白分明的,它存在很多判断和选择,会造成很多不同的结果,会计是魔法。

那么,为什么看似枯燥、单调的会计会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呢?为什么人们会关心会计作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呢?答案在于,在商业社会当中,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用会计信息作决策。企业的管理层可能会用会计信息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作出更有效的战略决策;咨询公司可能会根据会计信息来制订这个公司的咨询方案;投资银行可能会根据会计报表来决定这个公司的定价应该是什么样的;证券公司可能要通过会计信息来判断这个公司的价值是多少……所以我们会发现,商业社会当中形形色色的人都会用财务信息来帮自己作决策;故事中的这家公司也正是因为别人会根据它的财务报表作决策,才绞尽脑汁地把自己的亏损变成盈利。因此,通过分析财务信息作决策就变成了这本书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盈利3000万元的故事发生在较早的年代,有它之所以发生的特定历史环境和制度环境,需要理性看待。

资产负债表——企业的单反相机

在会计眼中,企业都在忙些什么?

财务分析的素材是什么?当然是财务报表。你也可能知道,一般来说,公司需要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财务报表。但不知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几乎所有国家都要求企业做三张报表,而且都是这三张财务报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干什么的?只有搞清楚财务报表为什么存在,才能回答上述问题。

人们之所以做财务报表,是希望用它来描述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一个企业都会从事哪些经济活动呢?

首先是经营活动。什么叫经营活动?比如说一个企业需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回收货款,这些企业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叫经营活动。

一般公司所从事的第二件事叫投资活动。什么是投资活动?如果一个企业想到一个新的地区去开展业务,想进入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或者想设计生产出一个新产品,都需要进行投资。

第三件事叫融资活动。在经营和投资的过程当中,只要这家公司缺钱了,它就必须到银行去借钱,或者找别人来投资自己,这就叫融资活动。

虽然一个企业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每天可能会产生很多的交易,一年甚至会达成成千上万项交易,但是在会计看来,企业一辈子其实只做了三件事:经营、投资和融资。

那么,这些事情在企业里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来设想一下。

就在刚才,我注册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任何公司都是从一笔钱开始的,所以我的公司现在除了钱之外什么都没有。但是我显然不能把这些钱一直摆在案子上供着,我得最大化地利用这笔钱,让它们生出更多的钱来。于是,我买了地、盖了厂房、进口了设备、准备好了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还招聘了工人……总之,我开了一家工厂,并为生产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我希望能尽快生产出产品,并把它们卖掉来赚钱。当然,在现代商业社会,卖掉产品并不意味着马上能拿到钱,很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拿到了一个收款的权利。我必须把这些应收账款收回来才算是真正赚到钱,然后我就可以给银行还债、给股东分红,等等。

所以说,无论是什么行业的企业,无论它从事什么业务,无论它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可以把它的日常经济活动抽象成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从现金开始,转了一圈又回到现金的过程。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整个过程当中,经营、投资、融资三项活动始终在不断地交替进行。

首先,设立公司的时候,公司的所有者或者说股东把钱投放到公司来;同时,作为存续经营的企业,我们还有可能去银行借钱。因此,我们便经历了一个融资的过程。

接下来,要怎么利用这笔钱呢?我去盖厂房、买设备,等到企业发展壮大之后,我还有可能用这笔钱投资别的公司,去参股、去跟别人组建合资企业,或者建一个子公司。这就叫投资活动。

那我们每天都在做的是什么事呢?我们每天都需要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回收货款……这些事天天都在进行,这些活动便是经营活动。

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在这个从现金开始又回到现金的循环过程中,企业的三项活动——经营、投资、融资——也在循环往复。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企业就这样一天天地经营、投资、融资。可大家仿佛忘记了,赚钱才是一家企业的根本目的,只有在上述过程中不断赚钱,企业才能够发展壮大。

除了赚钱以外,经营企业还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股东投入的本金不会遭到任何损失。我们必须要知道,本金现在都成了什么,它们现在的价值如何,是不是还保持着原来的价值。因此,我们就需要有一张能描述这些问题的财务报表,这张财务报表就是资产负债表,如表1所示。

流动资产包含哪些项目?

上边是一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这张表被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说了一件事——资产,右边说了两件事——负债和股东权益。左边的第一项是货币资金。什么是货币资金?说白了就是钱。不管是放在银行里的钱,还是放在公司的钱,都是企业的货币资金。货币资金(Cash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项目的期末余额,具有专门用途的货币资金不包括在内。

第二个项目叫作应收账款。为什么会有应收账款?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时常有卖掉产品却收不到钱的情况发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可能是因为买方说不能马上付钱给卖方,而卖方又不想失去这个客户,所以愿意承担风险,让买方延迟付款。也有可能是因为,同类产品的售卖者很多,为了和别人竞争,卖方必须向买方承诺一些优惠条件。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便获得了收款的权利,这种收款的权利就叫作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Accounts Receivable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还有一种特殊的应收款,叫作其他应收款。比如说,小张的好朋友小红的公司临时周转不开,小红就向小张借了100万元,并承诺两周之后把钱还给小张。这笔钱显然不是一项投资,或者说不是一项对外的贷款,因为小张没有向小红收取任何利息;但小张又必须在两周之后收回向小红的借款,所以说这笔钱也是一笔应收款。这种类型的应收款跟一般的应收账款是不一样的,它不是销售产品所得,所以是“其他应收款”。

实际上,在另一种情况下,也会产生其他应收款。比如员工出差时向公司借的备用金,在员工用出差过程中产生的票据报销之前,在公司的账面上也是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Other Receivables ):企业除存出保证金(如租房子时交付的未来将退回的保证金、押金等)、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看上去,其他应收款似乎是一个不怎么重要的项目,因为出差的备用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几十个亿这么多。但是在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公司的其他应收款高达几十个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不归企业所有,因此都不能算是企业的资产。即使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也不归企业所有,而且真实的情况正恰恰相反——企业归股东所有。

那么,人有没有可能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真的变成了企业的“资产”呢?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回,美国一家棒球俱乐部的球员们一起罢工,希望以此要挟老板为自己涨工资。这个俱乐部的老板就拿出报表让球员们看,还说俱乐部正面临全面亏损,如果要给球员涨工资,俱乐部就开不下去了,球员就都失业了。可老板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球员里面有会计学得特别好的,他们马上就发现,这报表做得有问题。原来,这家俱乐部刚刚用3000万美元与当家球星签了三年的协议,所以这家俱乐部在账面上有3000万美元的“长期待摊资产”。长期待摊资产没有导致亏损,亏损是本身就存在的,但由于长期待摊资产也是资产,所以球员在看到球队有长期待摊资产之后,老板说球队即将破产的谎言就自然不成立。于是,这位老板不得不乖乖地给他的球员们涨了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人真的变成了一个资产项目。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农业活动,小黄就开了一家养鸡场。养鸡场最重要的资产当然是鸡,这是一种生物资产,可资产负债表不会专门为小黄的养鸡场开辟一个叫“鸡”的项目,那鸡在资产负债表上是如何体现的呢?

有人说,对于养鸡场来说,鸡是产品,所以应该归到存货这一项里来;也有人说,如果是蛋鸡就不算是养鸡场的产品,只能是生产产品鸡蛋的“设备”,算是养鸡场的固定资产,确切地说叫作“生产性生物资产”。所以一般情况下,会计们把公鸡叫存货,而把母鸡归入生产性生物资产这一项。

生物资产(Biological Assets):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除了金融行业之外,所有行业的报表格式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这个完全一样的格式却展现着各不相同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每项资产的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些资产组合之后,就会成为一个鲜活的企业,它会告诉你这个企业的状态和特征,这就是资产的结构和它所透露出的信息。

资产如何计价?

为了确定资产的价值,我们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究竟当时购买资产的成本和资产现在在市场上的售价,哪个能更好地体现出这个资产的价值呢?

你也许认为,这个资产在市场上的售价是目前最真实的价值。这种看法确实没错,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举个例子。有人要出售一台用了5年的设备,但由于市场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设备出售,所以找到这个设备目前的市场价格是不可能的。这个人说,“没关系,我可以找一台新的设备,将它的市场价格打折,就是这台用了5年的设备的市场价格”。但这样做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打几折合适?有人可能说,我们应该打1折,有的人则说,我们应该打9折,这两个答案可是相差好几倍。

现在的市场价格的确是资产在市场上的当前价格,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不客观。会计是一个谨慎、保守的职业,会计都喜欢客观,喜欢购买资产时花了多少钱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会计们习惯将原来购买的资产价格当作这个资产的价值。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而言,在计价体系上,大家都选择了差不多的做法。会计们把当时为购买这个资产所支付的金额叫作“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原始成本/实际成本(Historical Cost):资产在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负债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交换而收到的或为偿付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这么做的Bug(缺陷,疏漏)所在:当市场波动时,历史成本却没有办法体现出资产的变化。

对此,会计们提出并贯彻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如果这个资产升值,就当作没看见;如果资产的价值减小了,就把这个减值记下来。因为资产计价体系是一个历史成本的体系,一定要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扣除这个资产的减值。

很明显,资产的当前市场价格是更能表现资产的真实价值的,但是因为很难为这个资产的当前市场价格找到一个客观的标准和依据,会计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历史成本。

那么,有没有哪个资产的当前价格是特别客观的?只要一提起它,所有人都会报出同一个价格?

其实,还真有这样的东西存在。比如说股票,它的市场价是多少,全世界人民都看得到。不仅是股票,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有一个当前的客观的价格。因为存在一个非常活跃的金融市场,所以它们的市场价格非常容易达成共识。

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如: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对于这种资产,就不能采用次优的历史成本,而应采用当前的市场价格来计价了。与历史成本相对的,用当前的市场价格来计价的,会计们把它称作“公允价值”。如果一个东西的市场价格全世界都看得到,没有任何争议,它就可以用公允价值来计价。

公允价值/公允市价/公允价格(Fair Value):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除金融资产外,房地产也具有这种特征,因为房地产的交易也非常活跃,这使得它们的市场价格比较客观、透明,但只有一种房地产也能允许按照公允价值计算,那就是投资性房地产,即用作出租或出售使用的房地产,企业自己的办公楼、厂房等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也就是说,除了金融资产与房地产之外,所有的大多数资产都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价。

历史成本有哪些含义?

历史成本这四个字非常简单,但别因为它简单就瞧不起它。对一个企业来说,能否正确理解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曾经有一家上市公司,因为连年亏损,大股东准备出售公司的股权。这个时候,恰巧有公司想要收购它,于是这家公司全方位地了解了它的资产。

这家公司的报表上有一项金额为6亿元的资产。这家公司解释说,它们旗下有一家采用“林浆纸一体化”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造纸企业,就是自己种树,自己生产纸浆,最后再把纸浆造成纸。

种树需要在什么地方花钱呢?首先要有地,然后要买树苗,还需要进行后期维护,在这些支出中,买地的金额无疑最为庞大。

事实上,中国政府是很支持这种投资项目的,它们经常将这些地块无偿划拨给企业。那你一定会非常奇怪,如果只是买树苗和后期维护的花费,6个亿到底会种出多少树来?

事后,这个财务总监坦白说,种树其实只花了3000万元,其他5.7亿元都是虚增资产。

如果收购方收购一家公司,却没发现这家公司的资产中有5.7亿元是虚增资产,那会造成什么后果?毫无疑问,收购方会白给人家5.7个亿。

其实,要发现这5.7亿元的虚增资产一点也不难,如果你对历史成本的概念足够了解,就会发现6亿这个数字非常可疑。因为按照历史成本的原则,只有花了的钱才能记在账上。这是历史成本的第一层含义。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公司把自己的一项资产卖出去了,过了一个星期,它又把它买回来了。这家公司的老板可没有笨到给自己找麻烦,他显然另有目的。

这是因为,在历史成本计价体系之下,只要没有新的交易发生,资产的价值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按照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而这家企业重新买回已经卖掉的资产,就可以按照买回交易中的价格重新记录资产的价值。可见,在历史成本的计价体系下,增加资产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发生一个新的交易,这是历史成本原则的第二层含义。

哪些概念容易与资产混淆?

资产的概念哪有那么容易搞定,资产和财产物资是同一个概念吗?资产和费用又有什么关系?让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财产物资,财产物资可是和资产大大不同。

财产物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有些资产项目却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它们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物品,不是财产物资,但却仍然被当作资产。实际上,它们体现了一种权利——可以向客户收回货款的权利、向供应商讨回产品的权利。

有人说,虽然资产不一定都是财产物资,但是财产物资应该都是资产吧,因为设备、厂房、存货这样的财产物资分明都是资产。其实不然,有的东西的确是财产物资,但却不是财务报表上的资产。

比如说,陆玲的公司租了一整层的办公楼,办公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却不能体现在陆玲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因为办公楼是

陆玲公司租用的,不归陆玲公司所有。又比如说,陆玲的公司为别人代销某类产品,这些产品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也不能算是陆玲公司的资产,因为陆玲只是代销者,而不是这些产品的所有者。

因此,资产和财产物资之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费用和资产看起来完全不同,但其实也是需要重点区分的概念。

固定资产无疑是一项资产,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它会不断被磨损,这个磨损的量就是折旧,也就是经营过程中的一种费用(或者成本)。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等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因此,我们今天说的资产其实就是明天的费用,在很多情况下,资产和费用只存在时间概念上的不同。

有多少负债要还?

在了解了资产之后,我们可以来看看资产负债表的右边了。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有两个项目,一项是负债,一项是股东权益。

负债(Liability):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公司、企业的现有债务,这种债务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从而引起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说起负债,银行贷款是一种负债。银行贷款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两种,一年内要偿还的是短期借款,一年以后要偿还的才是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Short-term Borrowing):企业用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为抵偿某项债务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或者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Long-term Loans Payable):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

应付账款也是一种负债,是我们欠供应商的货款。如果买方向卖方购买商品时不能及时打款,那卖方就多了一笔应收账款,而买方就多了一笔应付账款。对于买方而言,这笔钱就是一笔负债。

另外,负债中还包含一项其他应付款。比如小红的公司由于周转不灵,向小张的公司借款100万元。对于小张的公司来说,这100万元是其他应收款;而对于小红的公司来讲,这笔钱就叫其他应付款,是一笔负债。

应付账款(Accounts Payable):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该付给供货单位的账款。

其他应付款(Other Payables):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应付和暂收款项。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以外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如果买方向供应商付出一笔预付账款,供应商就因而肩负着必须给买家发货的责任。这也是一笔负债,叫作“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Deposit Received):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

我们看到,资产负债表中还有一个负债项目——“其他”。其实,并不是真的有一个负债项目叫“其他”,而是为了简化,把一些项目合并在一起,统称为“其他”。这里面包含什么?让我们先想想,企业除了会欠银行、供应商和客户的钱,还会欠谁的钱?

是员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欠员工的钱。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下个月支付上个月的工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比如说,小张的公司在每个月的3日向员工支付上个月的工资,但是在上个月月底的时候,会计就要做报表了,在会计做报表的时间点,小张的公司还没有为员工支付工资,但员工已经为小张的公司工作一个月了,所以这时候小张的公司就产生了一笔要给员工支付工资的负债,即“应付工资”。当然这笔负债很快就会被支付掉,但在会计做报表的时候,这笔负债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所有公司还会欠税务局的钱,欠款原因与欠付员工工资的原因相同。即大部分公司都是在下个月向税务局缴纳上个月的税款,那么在上个月月底会计做报表的时候,就出现了企业已经发生经营行为却未向税务局缴税的情况。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就又多了一笔负债,即“应交税金”。

以上各项负债统称为“流动负债”,是几乎每个公司都必须面临的。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年之内必须支付的负债。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非流动负债。

除了上文中提到过的长期借款之外,还有什么样的负债是长期负债呢?应付债券就是一种长期负债。但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国企业的应付债券都是零。因为在中国,发行企业债券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只有那些发行了债券的公司的应付债券才不会是零。

应付债券(Bond Payable):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对外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性质的书面证明,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书面承诺。

在应付债券下面,还有一项负债,叫作“长期应付款”。一般情况下,长期应付款会跟一种交易有关,比如说租赁。在会计看来,租赁分为两种,即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如果租赁期限比较长、涉及的金额比较大,那这种租赁就属于融资性租赁;反之则是经营性租赁。如果是经营性租赁,则承租者未购买租赁物,只需向出租者支付租金即可。相应的,租入的资产不属于承租方,不在承租方的报表上出现,未来将要支付的租金也只需在支付时记入相应的费用。但融资性租赁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会计看来,进行融资性租赁的企业其实是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项资产,所谓的租金就是分期付款的款项。相应的,租入的资产被认为是承租方的资产,因此可以出现在报表上,未来将要支付的租金的总额也要在签署租赁合约时记入负债,这就是长期应付款。综上所述,经营性租赁是一种表外业务,即相应的资产和负债都不出现在报表上,而融资租赁则是一种表内业务。

长期应付款(Long-term Payable):企业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长期负债,包括应付引进设备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以上几项被统称为“非流动负债”,与流动负债相对,具体是指那些一年之后才要偿还的负债。

流动负债(Current Liabilities):在一份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非流动负债(Non-current Liabilities):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非流动负债的主要项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股东都有些什么权益?

因为股东是不能够随意撤资的,所以对公司来说,股东权益可以说是一个永远都不需要偿还的项目。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股东权益是怎么回事儿。

在股东权益里一共有四个项目,分别是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股东权益(Shareholder's Equity):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也称为净资产。股东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

股东投资一个公司,往往有两种方式:其一,股东拿一笔钱(或其他资产)来放到公司,算作对这家公司的投资;其二,公司所赚的钱本应归股东所有,但股东把这笔钱留在公司里,也算作一笔投资。那么,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里,哪个是从公司外拿来的,哪个是公司里留下的呢?

从命名上来分析,股本像是从外面拿进来的,未分配利润则像是里面留下来的,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也像是里面留下来的。实际上,股本和资本公积都是从外面拿进来的,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里面留下来的。为什么股东从外面投进公司一笔钱,还要分股本和资本公积两个项目来计算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得从股本的概念说起。其实,“股本”这一名称还有待商榷:如果这是一张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那这个项目的确是叫作“股本”;但如果这只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那这个项目就得被称作“实收资本”。但无论是股本还是实收资本,其本质内涵是一致的:在中国,股本必须等于注册资本。当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比注册资本多,那多出来的这块,就是所谓的资本公积。

股本(Capital Stock):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权益,多用于指股票。

不是每一家公司都一定有资本公积,但有一种公司却一定有,这就是上市公司。比如说,小明的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它发行了1亿股的股票。假设每股的面值是1块钱,那就意味着这1亿股对应着1个亿的股本,如果每股售价为20块,那就相当于筹集了20亿资金。在这20亿的资金里,只有1个亿是股本,剩下的19亿就是资本公积,这就是资本公积的概念。

那么,非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是怎么产生的呢?举个例子。比如说,小张打算投资小黄的公司,投资之后,小张和小黄各占公司50%的股份。在小黄刚刚创立公司的时候,他投入了100万元,那么,为了获取和小黄相同的股权比例,小张是否也要投入100万元?显然不是。经过多年的经营,小黄的公司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和资本,为了获得该公司50%的股权,小张可能要投入500万元。OK,那问题也来了,小黄和小张的股权比例是5∶5,而不是1∶5,这一点要如何展现在财务报表里呢?

于是,会计们将小黄投入的100万元当作股本,将小张投入的500万元中的100万元也当作股本,而剩下的400万元则被放入资本公积里。也就是说,当公司有多个股东的时候,不是以他们的投资额来确定股权比例,而是以他们在股本中所占的比例确定股权比例。值得说明的是,放在资本公司的400万元可不是小张独有的,它是所有股东共有的。也就是说,小张拥有400万元资本公积中的200万元,小黄也同样拥有200万元。换句话说,小张刚刚投进来的500万元,瞬间就变成了300万元,小张也因此损失了200万

元。真是奇怪了,既然如此,小张为什么还要做这赔本的买卖呢?显然在小张看来,只要丢掉这200万元,就能换来小黄公司50%的股权,相当值得。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投资者对被投资公司的未来收益看好的前提之下。

当然,也可以选择100万元股本、小张和小黄各投50万元的方式。方式虽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一理通百理通。

股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在中国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在中国,股本金额就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这就意味着,股本的总额体现了这个公司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上限,而股本的组成则确定了多个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股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律意义。

资本公积(Additional Paid-in Capital):企业收到的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所占份额,以及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股本和资本公积是股东从外面拿进来的钱,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里面留下来的钱。

公司并没有把自己赚到的所有钱都分给股东,还留下了一部分。这一部分也被放在两个项目里来计算,一个项目是盈余公积,另一个项目是未分配利润。简单说来,盈余公积是法律不让我们分配的利润,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自己不想分的利润。

这又奇怪了,法律为什么不让企业分配这部分利润,而企业又为什么不把利润都分给自己的股东呢?

中国的公司法规定,一个公司有了盈利之后,必须留存至少10%作盈余公积。那也就是说,如果小黄的公司今年赚了1000万元,那就必须将至少100万元当作盈余公积。用作盈余公积的100万元是不能被分配的,而剩下的900万元,股东则可以自由分配。

当然,盈余公积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可能没有这个规定。

盈余公积(Surplus Zeserve):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这个时候,小黄和小张就决定对剩余的900万元盈利做一个规划:由于公司明年打算做一个投资,需要一些钱,所以他们决定留下一些利润,只分掉其中的300万元,而将剩余的600万元用于明年的投资。这剩余的600万元就是所谓的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Retained Earnings):企业未作分配的利润。它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介绍了资产负债表的各个组成部分——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包括其含义和构成。那么资产负债表到底向我们呈现了怎样的信息呢?

资产负债表透露了什么信息?

我们会发现,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告诉我们:投入公司的钱都变成了什么,有哪些还是钱,有哪些变成了应收款,哪些变成了原材料、产成品、在产品,哪些变成了厂房、设备、汽车、电脑,哪些变成了土地使用权、专利、专有技术……因此,资产负债表左边说的是,钱被拿去做什么了。

那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又说了什么呢?右边告诉我们,企业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哪些是股东投入的,哪些是从银行借的,哪些是欠供应商的,哪些是欠员工的、欠税务局的,等等。

很显然,进来的钱跟用掉的钱在金额上必须相等,这就意味着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与右边的负债和股东权益之和相等。

其实,资产等于负债加上股东权益就是资产负债表上最基础的逻辑关系,也是整个会计学当中最基础的逻辑关系,我们将之称为“会计恒等式”。所谓恒等式,是指等式的左右两边始终要保持成立。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不满足这个等式,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做错了。

这个恒等式有两种变形:一个变形是“负债=资产-股东权益”;另一个变形是“股东权益=资产-负债”。从数学上说,这两个等式毫无疑问都是成立的。但奇怪的事情又来了,从经济学上说,这两个等式中只有一个是成立的。究竟哪一个是成立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等式。“负债=资产-股东权益”,也就是说,如果小牛的公司有100万元资产,当小牛把属于股东的30万元全部分给股东之后,剩下的70万元全部都是负债,分别归属供应商、员工、银行和税务局。我们会发现,这样一来,公司成了债权人的。这显然是不对的。

那应该是怎样的呢?如果小牛的公司有100万元资产,当小牛把该还的债都还了之后,剩下的都是股东的,也就是说,公司是股东的。因此,只有第二个等式,即“股东权益=资产-负债”是成立的。

那股东到底能拿到多少呢?

一个公司必须给银行还了债、给供应商付了款、给员工发了工资、给税务局交了税之后,才能把剩下来的东西分给股东,这叫作股东的“剩余求偿权”。一家公司经营得好,它的资产就会升值,反之就会减值。可银行不会说,“哎呀,你这公司经营得不错,多还点钱给我吧”;税务局也不会说,“你们公司今年挺困难的,还债的时候就不要还那么多了”。一家公司要还给供应商、员工、银行和税务局的负债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升值抑或是贬值的那部分资产都归股东所有,由股东承担。

所以说,到底什么是股东的剩余求偿权?这意味着股东才是这家公司风险和收益的最终承担者,在这家公司还了银行的贷款、给供应商付了款、给员工发了工资、给税务局交了税之后,股东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

由于股东是公司里最后一个拿走自己利益的人,所以经营一家公司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股东赚钱。

资产负债表到底透露了什么信息?它让公司的股东了解自己的家底,了解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股东投资设立企业最终是为了赚钱,但是在了解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之前,股东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投入的资金都去了哪里,又欠了谁的钱,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只能描述制表时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就好比是,某个人的口袋里有100块钱,这只是代表他此刻拥有100块钱,而不是他的口袋在过去一整年一直拥有这100块钱。因此,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的概念,它只是给企业拍了张照片。

利润表——企业的摄像机

获取利润的第一步是什么?

搞定资产负债表之后,我们迎来了第二张财务报表——利润表。看懂资产负债表,能得知投入的本金是否得到保障;而看懂利润表,则能得知投入的本金有没有赚到钱。

所有企业都在进行一个从现金开始又回到现金的经营过程,看上去,这个过程显得相当简单,不过就是企业卖出产品并得到收入,但事实似乎并不是这样。

首先,为了得到收益,企业将付出一系列代价。其中最直接的是,这批产品将不再属于企业,而属于买下它们的人。除此之外,为了让这家公司运行,企业还必须支付各种各样的开支,也就是费用。在扣除这么多耗费之后,企业到底有没有赚到钱?真相扑朔迷离。

因此,除了资产负债表,企业还需要一张利润表,如表2所示。

以上是一张真实的利润表。利润表上的第一个项目是营业收入,企业卖出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是营业收入,而卖出的产品则是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就得到了企业做这笔生意所获得的毛利。

获取利润的第二步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项目,叫作营业税金及附加,这又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项目。

营业税(Business Tax):国家对工商营利事业按营业额征收的税,属于流转课税的一类。

营业税金及附加(Business Tax and Surcharges):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企业应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税费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首先,这是税,但显然不是所得税,因为只有赚到了钱才需要缴纳所得税,而无论是否赚到钱,只要是有业务的企业就都得缴纳流转税。常见的流转税有营业税和增值税。

但是营业税又与增值税不同,前者是一种价内税,而后者是价外税。

价内税(Tax Included in Price):税金包含在商品价值或价格之内的税。

价外税(Tax Excluded in Price):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价税分列的税种。

比如说,你去一家饭馆吃饭,一共花费了100元,你只需付给饭馆100元,而无须考虑饭馆是否需要缴纳营业税。但事实上,如果饭馆的营业税率是5%,那么饭馆虽然从你这里获得了100元钱,但实际只收入了95元,其余5元是税收的成本,是饭馆必须承担的成本。也就是说,营业税是由经营者承担的一种税收成本。

又比如说,你在一家电子产品专营店里看中了一台价值1万元的电脑,但是要把电脑拿走,你除了需要支付这1万元以外,还需要支付1700元的增值税。消费者为获得商品必须额外支付增值税,因此,增值税是由消费者承担的一种税收成本。

增值税(Value-added Tax):一种销售税,是消费者承担的税费,属累退税,是基于商品或服务的增值而征税的一种间接税,增

值税征收通常包括生产、流通或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基于增值额或价差为计税依据的中性税种。

营业税由经营者承担,增值税由消费者承担,因此,在经营者的利润表中,只能出现营业税税收成本,而不会出现增值税税收成本。

虽说增值税是消费者承担的,可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从来没有去税务局缴纳过增值税啊,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消费者在买东西的时候,已经把税金交给了卖方;卖方也已经替税务局从消费者这里收了税,因此,他有义务将收到的那1700元钱上缴税务局。也就是说,这笔钱从交到卖方手上的这一刻起,就不属于他,而注定是要付给税务局的,那么,这笔钱算什么呢?是负债。所以我们说,增值税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金这一项目中。

营业税金及附加包含哪些项目?通常只包含营业税和营业税的附加税费,以及增值税的附加税费,比如说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等。

利润表中,除了有关于税的项目之外,还有三个关于费用的项目。它们是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三个项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期间费用。

费用(Expense):一般用于描述公司为销售而发生的各种成本支出、杂项管理、利息、税金,以及其他影响利润表的项目。

首先,我们来看营业费用。什么东西是营业费用?对一个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的企业来说,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就是营业费用。比如说把货物从仓库运到销售场所的运费、仓储费、广告费和其他为了促销而支出的一些费用、销售人员的工资、门店的店租抑或是折旧——视乎门店店面的所有权是否在企业自己手上,等等。

营业费用(Operating Expenses):公司销售、杂项与管理费用的同义词。

其次,管理费用是什么呢?管理费用就是与企业的管理环节有关的一切费用。比如说管理部门各种人员的工资,比如说行政开支、办公楼的折旧等,都是管理费用。因此,不同类型工作人员的工资往往属于不同的项目——销售人员的工资属于营业费用,而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管理费用。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的折旧也属于不同的项目,门店的折旧属于营业费用,办公楼的折旧属于管理费用,而厂房的折旧属于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最后,财务费用又是什么呢?企业会为长期借款或短期借款付出一定的利息,也会因在银行存款而获得一部分利息,这些利息都记录在这里。也就是说,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实际上是借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的净额。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财务费用是一个正数,但在特殊情况下,财务费用也有可能是一个负数。

比如说,小张的公司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这些钱暂时还没有被用掉,那这些钱就会帮助企业获得大量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如果这笔钱是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而不是通过借贷获得的,就不会让企业背上过重的利息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财务费用就变成了一个负数。此时,财务费用虽然是一个费用项目,但事实上它是增加利润的。

财务费用(Financing Expense):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中)、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如债券印刷费、国外借款担保费等。

以上就是利润表中的三项费用。在有些国家的财务报表中,这三项费用的称呼、形式又会有所区别。比如说,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有可能被合并在一起,叫作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当然,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

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即得到了所谓的毛利;而毛利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再扣除三项费用,似乎就得到了利润。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有一段路,才能到达“真正的利润”。

获取利润的第三步是什么?

在财务费用之后,我们还需要跨越三个项目才能到达第一个利润数字——“营业利润”。这三个项目中的第一项是投资收益。

什么是投资收益?比如小张公司的子公司给小张的公司分红了,那这笔钱就是小张公司的投资收益。实际上,投资收益可以说是小张以成立子公司这种特殊方式进行的营业活动,所以仍旧是营业利润当中的一部分。

投资收益(Investment Income):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

剩下的两个项目,一个叫“资产减值损失”,一个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两项实际上都是由资产价格变化引起的利润的增减变化。

大部分资产是按历史成本来计价的,如果资产发生了减值的话,就需要扣除这部分减值,利润也会相应受到影响。这便是“资产减值损失”。

而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价的,倘若某项资产当前时刻的价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元,那这5元便是该项资产一年来的收益。倘若该资产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不仅没有获得收益,反倒减值5元,那该公司便产生了5元的损失。这种收益或损失,便被称作“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资产减值损失(Impairment Loss of Assets Impairment):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Gains on the Changes in the Fair Value):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则做相反的分录。

到这里基本上就可以推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投资收益=企业的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Operating Profit):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主要由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构成。

获取利润的第四步是什么?

除了营业利润,企业还会获得什么利润呢?

营业外收入是指什么?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小黄的公司卖掉了一台闲置的设备,由此获得的收益即为营业外收入。这是因为公司经营的目的是通过出售产品赚钱,而不是通过出售自己的固定资产(设备)赚钱,所以出售固定资产的收益就不属于营业利润,而是营业外收入。

除此以外,额外的奖励或者赔偿,也是企业的营业外收入。

那营业外支出是指什么?与营业外的收入相应,如果获得的赔偿和奖励是营业外收入,那么如果公司因为违规而遭受处罚,或者火灾、水灾、地震所导致的损失,就应该是营业外支出了。

营业外收入(Non-operating Revenues):除企业营业执照中规定的主营业务以及附属的其他业务之外的所有收入即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Non-operating Expenses):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重大特点:它们都跟经营活动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而且它们都是由偶然因素造成,没有办法延续下去。也正因为如此,营业外收入通常都显得不那么靠谱。

小黄的公司和林磊的公司去年都赚了1000万元,小张的公司要选择两家公司中的一家投资。在仔细查看了两家公司的利润表之后,小张发现:小黄公司所获得的1000万元利润之中,有900万元来自营业利润,100万元来自营业外收入;而林磊的公司却恰恰相反,其收入只有100万元来自营业收入,剩余900万元都来自营业外收入。鉴于林磊公司的盈利都来自一些不可持续的项目,小张认为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肯定是小黄的公司利润更高,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资了小黄的公司。

由此,利润表的好处就彰显出来了:它不仅能告诉企业今年赚了多少钱,还能在区分了可持续项目和不可持续项目的基础上,推测企业未来的盈利。

在营业外收入之后,还有一个特殊的项目,这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它叫作“补贴收入”,也就是政府为一些企业提供的补贴。其实,它同样具有一种营业外收入的性质,但在会计上,仍然要把它单独列示。

另外,有的公司还会有汇兑损益。比如说,林磊经营的外贸公司有大量出口业务,当收入美元之后,它必须将其兑换为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汇率不断发生变化,林磊的公司就难免产生汇兑损益。

获取利润的最后一步是什么?

到这里基本可以计算出一家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到底赚到了多少钱:“营业利润+营业外的收入-营业外的支出+补贴收入+汇兑损益(视该企业是否有外贸业务而定)=利润总额”;而“利润总额-所得税=企业净利润”,企业净利润即是企业所赚到的钱。

净利润(Net Profit):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以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中国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般在25%,所以有人说,那企业利润总额的75%也就应该是这家企业的净利润了。可是口算一下都知道,该企业的净利润显然不到它利润总额的75%,这又是怎么回事?莫非这家企业莫名其妙多缴了许多所得税不成?

其实不然,此25%非彼25%,这里的25%是应税所得的25%,而非利润总额的25%。利润总额是以会计准则为基础计算出来的,而应税所得是以税法为基础计算出来的,税法和会计准则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不小。

小张的公司请小红的公司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则广告。在利润表上,也就是按会计准则的标准来看,这笔广告支出应该被归为营业费用这一项;而税法却规定,当公司的广告支出超过营业收入的15%之后,超过的部分就不能在税前列支了。比如说,今年盈利达到1亿元的小张就只能将1500万元的广告费列入营业费用支出,如果他实际上花费了2000万元的广告费,那么剩余的500万元虽然明

明支出了,却不得不和利润总额一起变成缴纳税款的基数。因此,小张公司的应税所得要比利润总额多出500万元,这500万元也要按照25%的所得税率缴纳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Taxable Income):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等之后的纯收益,纳税人取得任何一项所得,都有相应的消耗和支出,应予以扣除。只有企业取得的所得扣除为取得这些所得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后的余额,才是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

应税利润(Taxable Profit):根据税法规定所确认的收入总额与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即可扣除的费用)的差额,又称为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应纳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这样就产生了净利润小于利润总额75%的情况。因此,用利润总额乘以75%并不能作为计算净利润的方法,要得到净利润,只能用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的方式得到。

第二张财务报表是什么?

利润表就像一个漏斗,也许进来的收入有1000万元之多,但最后剩下的利润却可能只有200万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损耗掉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要知道,营业收入要减去各种成本、各种费用、各种税,最后才能得到净利润。

因此,我们得到了利润表的一个基本逻辑:收入扣除所有的成本费用,就得到了最终的利润。那么,整张利润表还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最基本的,利润表告诉企业它是否赚了钱、在哪里赚的这两个信息。此外,利润表将可持续的营业利润与不可持续的营业外收支和补贴收入分别展示,又可以帮助企业推断出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因此,利润表实际上有两个作用,即它不仅告诉企业,你现在赚了多少钱、这些钱是从哪里赚的,还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自己未来的盈利状况。

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的概念,而利润表则是一个时段的概念。比如说,利润表上显示出,企业获得了100万元净利润,这绝不是说企业在制表的瞬间突然搞到了100万元,而是说在过去一段时间,企业一共赚了100万元。

因此,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给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拍了一张照片的话,那么利润表就是给这家公司的盈利状况录了一段视频。

在你看“视频”的时候,有几个地方是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有收入不等于收到现金,收到了钱却可能没有收入,有费用也不等于要付出现金,付出了现金不一定会产生费用。觉得有点绕?头痛了有没有?其实很简单。

什么叫“有收入却不等于收到现金”?很简单,企业有很多应收账款还没有收回来。

什么叫“收到了钱却没有收入”?很简单,预收了人家的货款却还没有发货,这笔预收货款就不能算是自己的。

什么叫“有费用却不需要付出现金”?很简单,虽然固定资产在不断损耗,但却用不着给别人付钱。

什么叫“付出了现金却没有产生费用”?很简单,企业预缴了下一年的房租,换回了这所房子在下一年的使用权,得到了一项资产,却没有产生费用。

由于收入减去所有的成本费用等于利润,而收到的所有现金减去付出的所有现金就得到了一个叫“现金流”的概念,因此,以上四条论述加在一起就帮助我们推断出一条真理:利润不等同于现金流。

财务报表的诞生和内在逻辑

对于新公司来说,什么才是头等大事?

搞定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似乎到了要试着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时候了。先不急,我们先得了解财务报表的产生和逻辑架构,建立一个初级的财务思维,到时候再了解现金流量表,便自然水到渠成。

一家刚成立的公司在去年一整年共进行了13项经济活动(见表3),这些经济活动会对这家公司的报表产生什么影响呢?了解了这些影响,我们也就知道财务报表是如何产生的了。

这家企业从事的第一项经济活动,就是设立这家公司,为此,股东投入了3200万元,这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这个项目。既然这笔钱是股东投入的,股东投入这笔钱之后,自然就在公司开始享受权益,这笔钱也就被归入股东权益中的股本这一项,股本就因此而增加了3200万元。

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这张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和股本的数字相等,而且它们根本就是记录了同一笔资金的动态。紧接着,我们发现,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哪怕真的只记录了一笔交易,这张资产负债表依然满足自身的最基本的逻辑,即“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之后,这家公司进行了自己开创以来的第二个交易——它向银行贷款5100万元。显然,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将会因此增加5100万元,而这家公司的短期借款也会因此增加5100万元。因此,当这张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三个项目之后,它依然满足“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基本逻辑。

在这两个交易活动进行完毕之后,这个公司的资金就全部到位了,接下来它便要购置固定资产了。所以这家公司的第三项经济活动便是,支出5700万元货币资金来购置厂房、设备以及办公家具。这家公司因此多了5700万元固定资产,但其资产总量却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有资产结构。具体来说,就是5700万元的货币资金变成了5700万元固定资产。

第四项经济活动是,花费150万元获得了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在中国,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因此,在少了150万元货币资金的同时,这家公司获得了价值150万元的无形资产。这家公司的资产总量依旧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是资产结构,也就是150万元的货币资金变成了150万元的无形资产。

到这个交易为止,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已经建成了。接下来这个企业该干什么了呢?大家可以想象,它接下来就要投产了。那么投产之后,这个企业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呢?

生产成本在哪里?

目前,这家公司的资金已经到位,并且完成了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就要进行生产了。因此,这家公司的第五项经济活动是,采购原材料。

它采购了价值2400万元的原材料,但却只支付了1600万元给它的供应商。这项经济活动会如何影响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呢?

首先,这家企业多了2400万元的原材料,也就是多了2400万元的存货;同时,这家公司支付给供应商1600万元现金,所以货币资金会减少1600万元;另外,这家公司还欠供应商800万元,也就是说还有800万元的应付账款没有付出,这属于它的负债项目。

这家公司的一项资产增加了2400万元,同时另一项资产减少了1600万元,而负债增加了800万元,显然,当这项交易发生之后,这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同样满足“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基本关系。

在采购了原材料之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生产产品了。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它把2400万元的原材料全都用掉了,此外还为公司的水电开支和员工的工资支付了1200万元的现金。以上这些经济活动又将如何影响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呢?

首先,原材料一定是减少的,减少金额达到了2400万元;其次,货币资金也一定是减少的,这部分减少的货币资金被企业用来支付员工的工资和公司的水电用度——也就是说,货币资金会减少1200万元。那么这2400万元的原材料和1200万元的员工工资、水电用度换来了什么呢?显然,是产品。产品属于存货,所以,在这项经济活动中,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上一定会增加3600万元的产成品存货。

让我们来看一看生产的过程吧。生产产品需要付出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生产车间的水电支出,还包括厂房设备的折旧等。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产成本虽然带着“成本”两个字,但它并不在利润表上,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具体而言,就是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

既然记录在资产负债表里的成本是生产成本,那利润表中的成本又叫什么?它的名字叫作营业成本——卖出产成品之后,企业虽然获得了一笔收入,却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这些交易产生的直接损失便是所谓的营业成本。刚才说到的体现在“存货”中的产品接下来就会被卖掉,而一旦被卖掉,企业就失去了这些产品,它们变成了我们获得收入过程中的成本,即营业成本。

那么,营业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营业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那些被卖掉的产品的生产成本。

以上就是生产成本如何一步一步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过程:它首先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一项中;这之后,随着存货被卖掉,生产成本便被反映在利润表的营业成本当中。

为什么会有人做赔本的买卖?

什么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又包括生产车间的水电开支、厂房设备的折旧等。这些生产成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作“变动成本”,另外一种叫作“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这一类成本,也就是说,每多生产一件产品,企业就会在这个项目上多投入一份成本。而固定成本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无论产量多少,数额都不会发生变化的一类成本。显然,原材料就属于变动成本,厂房设备的折旧则是一种固定成本。那么,人工属于什么成本呢?如果企业支付的是固定工资,那人工便应该属于固定成本;如果企业以计件的形式支付工资,那人工便应该属于变动成本。

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记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一家企业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这家新成立的公司生产一件产品的变动成本是60元,固定成本是40元,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生产一件产品所耗费的成本是100元。现在,另一家公司给它下了一个单品价格为80元的订单,要是接下来,它的每个产品就要面临20元的亏损。看上去,这是一笔一定要叫停的交易,然而,这家新公司的老板却最终接下了这笔生意,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固定成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企业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必须支付固定成本。对于这家公司来说,每个产品都必须承担40元固定成本,也就是说,无论它是否接这笔订单,每件产品都注定会亏损40元。亏损40元还是亏损20元?从成本的角度考虑,这家公司不得不忍痛接下了这笔订单。

因此,把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两种成本会对企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那些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材料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

固定成本(Fixed Cost):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搞出”了什么乱子?

有人说,仅仅扩大产量而不扩大销量,可以增加毛利润。毛利润是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那么,不扩大销量,营业收入没有增加,利润自然也不会增加,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但为什么有人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呢?

晖平的公司去年生产1000件产品一共产生了1000万元的固定成本和1000万元的变动成本,生产成本总额达到了2000万元。这笔生产成本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当中的存货一项中。随后,晖平把这1000件产品全部都卖掉了,这也意味着这项价值2000万元的存货已经全部转化为利润表当中的营业成本。

今年,晖平的公司生产了2000件产品,产生了2000万元的变动成本;此外,由于固定成本不受产品产量的限制,因而晖平的公司今年依旧产生了1000万元的固定成本。可遗憾的是,晖平的公司今年错误地预测了市场,它只卖掉了1000件产品。因此,会有50%的生产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而进入利润表的营业成本当中,剩下50%的成本则仍然保留在存货里。也就是说,晖平的公司今年

会产生1500万元的存货和1500万元的营业成本。

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家公司呈现的不就是“仅仅扩大产量而不扩大销量”的情况吗?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晖平公司的毛利润是否会增加。

去年和今年两年,晖平公司销售产品的总量是一样的,倘若产品的售价也没有发生变化,其营业收入便是完全相等的。两年的营业成本则分别是2000万元和1500万元,因此,今年的毛利润会比去年的毛利润多了500万元。

真是奇了怪了,仅扩大生产而不扩大销售,毛利润居然真的增加了,这是怎么回事?奥妙就在固定成本上。由于在第二年,等额的固定成本被摊在2000件而不是1000件产品上,所以当只有一半产品被卖掉的时候,也就只有一半的固定成本进入营业成本中。营业成本减少,毛利润自然就提高了。

问题来了:如果一家企业的毛利润增加,这通常意味着这家企业的业绩提升了,效益变好了;可晖平的公司干了什么呢?它错误地预测了市场,过多地生产了产品,结果造成了产品积压。也就是说,当经营状况不好的时候,财务报表反而变得更好看了。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毛利润增加看成业绩提升的表现。事实上,毛利润的提升不一定由业绩提升引起,还有可能是因为产成品库存增加。如果产成品库存积压的同时,毛利润也提升了,那么这个毛利润的提升其实是不可信的。这种现象在高固定成本的重资产行业会格外突出。

同样,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发生了毛利润减少和产品库存减少的情况,那么,这个毛利润的减少也不是真实的。因为如果卖掉了去年的库存,就会有去年的生产成本转化为今年的营业成本,今年的毛利润也就少了。但事实上,对企业来说,减少库存无疑是大大的好事。

销售活动对财务报表有什么影响?

有了设备和厂房,请了工人,也生产出了产品,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产品卖出去。因此,这家新公司所进行的第七项经济活动便是——卖出产品。于是这家企业和客户签订了一项合同,金额是4300万元,截止到交易年年末,它从客户那里收到了3000万元的现金,还有1300万元欠款没有结算。

这项经济活动的“战线”拉得很长,我们得一步一步分解它,才能了解它对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

这家公司跟客户签订了一份价值4300万元的合同,并且给客户发了货,因此它获得了4300万元的营业收入。有人说,这家企业明明只收到了3000万元现款,为什么会获得4300万元的营业收入呢?其实,获得多少收入取决于客户愿意付多少金钱,以及企业自身是否已经将产品转移给了客户。这家新公司给客户发了货,客户也承诺付款4300万元,因此,它的营业收入当然应该是4300万元,而不仅仅是已经收到的3000万元。

但是,这家企业的货币资金却只增加了3000万元,其他1300万元属于应收账款。

另外,这家公司给客户发了货,也就同时失去了这批货,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存货理应减少。鉴于已卖出产品的成本是3100万元,因此被减少的存货金额也应当是3100万元。

与此同时,这3100万元便转化为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一项。

到这里,我们才算是在财务报表中记录了这个交易涉及的各项数据。这个交易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谓非常复杂,我们得一项一项看,这笔交易到底使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增加了3000万元,应收账款增加了1300万元,库存减少了3100万元,那么,这家公司的资产发生了什么变化呢?3000万元+1300万元-3100万元=1200万元。显然,这家公司的资产增加了1200万元。

那负债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发现没有。

再来看看股东权益,好像也没有。

那完蛋了,这张报表一定是出了问题。因为负债和股东权益之和一定要等于资产,所以怎么会有资产一直在涨,负债和股东权益却一动不动的情况呢?问题出在哪儿了?

实际上,企业的收入在扣除了成本费用、税务开支、分配利润之后,还剩下了一部分,这部分就是所谓的未分配利润。而未分配利润恰恰是一项股东权益,是股东对公司追加的投资。这样一来,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就将重新建立资产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的关系。因此,现在这种资产不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的情况,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

这个就是销售活动对企业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

接下来,这家公司为下一年的生产采购了一批原材料,并为此预付了150万元,这是这家公司进行的第八项经济活动。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会因此减少150万元,但却也同时得到了一个向供货商收货的权利。因此,这第八项经济活动会给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带

来两个影响:首先,它的货币资金会减少150万元;与此同时,会多一笔金额为150万元的预付账款。这是一项比较简单的交易,它并没有改变资产的总量,而只是将一种资产变成了另一种资产,也就是将货币资金变成了预付账款。

研究支出对财务报表做了什么?

第九项经济活动是,这家公司花费50万元研制出一种低成本进行污染处理的技术。这件事会如何影响它的财务报表呢?

显然,货币资金首当其冲,它将被减少50万元。此外,为了保持整张报表的平衡,报表上肯定还得相应地增加些什么。有人说,技术属于无形资产,所以我们得在报表上记录50万元的无形资产。听上去好像是这么回事儿,但是很抱歉,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关于研究开发的支出,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

首先,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研究支出应被记录在管理费用当中;其次,产品开发阶段的投入,如果满足一定条件的话,可以被记录在无形资产当中。那么,什么是企业的研究,什么是产品的开发呢?具体而言,研究是指技术的研究;而产品的开发是指技术研究成功后,企业为了将技术应用到产品制造中,设计、制作模具等所产生的花费。

接着,会计准则又说了:技术研究成功之后,用于申请专利的这部分费用可以被记入无形资产。也就是说,如果这家公司花了50万元去研究技术、5000元去申请专利,那么,只能有5000元被记入它的无形资产当中。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研究开发是一种投资行为,并将长期影响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研究开发的支出无疑当属企业的无形资产。那么,会计准则为何要作出这样不合常理的规定?

其实,不仅只有中国有这样的规定,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会计准则都是这么说的。其原因在于,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成功了自然可以帮助企业赚钱,可万一失败了呢?

有人曾对美国的制药行业作过统计:开发一种新药平均需要花费14.9年的时间与5亿美元;在这5亿美元的开发费用当中,又有40%也就是2亿美元是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之前就要投入的;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中,只有18%是获得最终批准的。也就是说,前期投入的2亿美元,大多数都打了水漂,可见研究的结果有多不确定。

会计实在是一个太谨慎的行业,这群谨慎的会计才不会把这么不确定的数据当作企业的资产呢!——既然它不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有用的东西,花完了就是花完了,那它就是费用。

这个时候,有一些更谨慎的会计就问了:那如果这项技术在当年便研究成功了呢?既然当年的投入当年就有回报,那不确定性就不存在了呀。但是,一些更更谨慎的会计说:“技术研究成功又不等于商业成功,这项新近研究出来的技术可能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啊!”的确是这样。因此,还是应当把研究技术的支出记在管理费用当中。

再次,会计准则还规定:外购技术的支出是记在无形资产中的。既然是购买所得,就说明该项技术的商业价值得到了认可,会计于是将其记在企业的无形资产当中。所以说,企业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的技术,如果不申请专利,不会得到半点在无形资产这一项上体现的机会;我们在报表上看到的那些技术,多半是买别人的。

研发支出(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所支付的费用。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记入管理费用;二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支出资本化,记入无形资产,分期摊销。

广告的情况也差不多。为了创立品牌,我们可能要打广告,但是由于无法估计广告会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所以只能把广告支出记在营业费用当中。

所以说,有一些资产,比如广告创造的品牌价值、企业自我研发成功的技术,根本就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有得到评估!这就使得这些资产成了“表外资产”。它们确实存在并且有价值,但是由于上面说到的原因,它们在报表上没有体现。而另一方面,对这些无形资

产进行价值评估又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就是利用这一点进行了一些交易,比如将表外无形资产授权他人使用、转让他人,或者作价投资,并且通过影响交易定价实现一些特殊目的。

表外资产(off Balance Sheet Asset):一般是按会计准则(GAAP)容许的会计技巧,企业将旗下一些资产,包括子公司、贷款、衍生工具等置于此项,以降低公司债务与资本比率;表外资产无须列于资产负债表内,但要在财务报告以注释形式列明。研发投入、组织建设、品牌渠道等都属于表外资产。

但是现实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是企业自己研究出来的技术,研究支出却被记在无形资产当中了,你说这家公司一定违反了会计准则,但它却偏偏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或许是这家公司把技术卖给了别人又买了回来。确实有这种可能,但这不是唯一的解释。有些公司的研发部门是独立的法人,为了获得技术,它必须向自己的研发部门购买技术。这个时候,这项技术在这家公司就变成了外购的技术,也就可以被记录在无形资产当中了。

因此,会计准则虽然对研究支出规定了唯一的记录方式,但企业却能够通过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来实现不同的会计结果。

既然出现了把自创技术放在费用当中和无形资产当中两种记录方式,那我们就要评估一下这两种方式的优劣了。一般来说,一家利润高的公司更愿意把它记在费用里,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税收支出;但对于一些在经营上有困难,或是尚且处在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这样做就会显得它们的资产很少、利润很低,它们可能就更愿意把它记在无形资产里,让自己的财务报表好看一些。

看上去,研究支出非常复杂,但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它其实很简单。就刚才这项经济活动而言,由于是这家公司自己的研发部门进行的技术研究,所以研究支出就应该被记在管理费用中,也就是50万元的货币资金变成了50万元的管理费用。

财务报表怎样诞生?

第十项经济活动是:这家公司支出了400万元现金,其中250万元用来支付销售人员的工资和销售部门的开支,150万元用来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管理部门的开支。因此,这第十项经济活动会给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带来三个影响:首先,它的货币资金会减少400万元;其次,会增加一笔营业费用,也即用来支付销售人员工资和销售部门开支的250万元;最后,还会产生150万元的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管理部门的开支会被划归到利润表当中的管理费用一项。

接下来,第十一项经济活动是:这家企业这一年一共支付了130万元利息。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会因此减少130万元,而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也因此增加130万元。

此外,这家公司还上缴了金额为100万元的所得税,这是它的第十二项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在资产负债表上,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会减少100万元;而在利润表上,也增加了一种费用支出,即所得税。

扣除了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企业应缴的所得税之后,这家企业到底还剩下多少净利润呢?答案是520万元。

这个520万元是怎么得到的呢?这一年,这家公司一共获得了4300万元的收入,扣除3100万元的成本,毛利润达到1200万元。接

下来,还要扣除这家公司在这一年所产生的250万元营业费用、200万元管理费用和130万元的财务费用,就能得知它在这一年的利润总额达到了620万元。再扣除100万元的所得税,就能得出上文中提到过的净利润额度:520万元。千万别忘了利润表的基本逻辑:用收入扣除了所有的成本费用,就得到了最终的利润。

这家企业今年的收入达到了4300万元,其中的520万元是净利润,也就是说,它的收入中有超过10%的部分都变成了利润,这在通常的制造业企业当中算是还不错的情况。尤其对一家新公司来说,这样的情况应该算是非常理想的了。

那么,这520万元的净利润可以拿去做什么呢?假设这家公司今年并没有提取盈余公积,因此,它所从事的第十三项经济活动就是,分配100万元利润给自己的股东。这项活动会给企业的财务报表带来什么影响呢?货币资金减少100万元,自然毋庸赘言;其次,这减少的100万元货币资金被用作现金股利,分配给了企业的股东;剩余的420万元,便是所谓的未分配利润,作为股东对企业追加的投资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一项中。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怎样的资产负债表吧。我们会看到,截至年末,这家公司一共获得了9520万元的资金。这些资金是哪里来的呢?资产负债表的右边给了我们答案。首先,股东投入了3200万元,然后公司又到银行借了5100万元,在经营的过程中欠了供应商800万元,最后股东又追加了420万元的投资。那这些钱都变成什么了呢?我们看看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就会看到,有1720万元仍然是货币资金,1300万元变成了应收账款,500万元变成了存货,150万元变成了预付账款,5700万元变成了固定资产,150万元变成了无形资产。

在这样的一张资产负债表中,哪些项目是令企业高管头痛的风险项目呢?显然,应收账款是最恐怖的。这笔钱到底能不能收回来,又能收回来多少,都是未知之数啊。假如,1300万元的应收账款当中有200万元收不回来了,那就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发生了减值。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是,利润也会减少。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对税收的影响的话,企业的净利润将会缩水到320万元。可以想象,如果不是200万元收不回来,而是1000万元收不回来的话,企业的净利润不就变成负的了吗?

其实,不仅是应收账款,风险简直无处不在。比如说存货,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存货的价值可能会减少。再比如说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不断增加,也会发生减值。甚至无形资产,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资产得到保证对于获得净利润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附:该新成立公司进行的13项经济活动

1.设立公司,股东投资3200万元现金。

2.向银行借款5100万元,借款期限为6个月。

3.购买生产设备、办公家具和车辆,建造办公楼、厂房,花费570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4.获取一块土地的使用权,花费150万元。

5.采购原材料花费2400万元,到12月31日为止支付1600万元现金,其余部分将在下一年度分期支付。

6.生产出一批产品。产品成本为3600万元,其中使用的原材料价值为2400万元;发生了人工费和其他支出1200万元,以现金支付。

7.销售产品4300万元,销售成本3100万元。到12月31日为止收到3000万元现金,其余部分将在下一年度内收到。

8.为下一年采购原材料预付150万元。

9.研发部门当期花费50万元成功地研制出用低成本进行污染处理的技术。

10.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和行政开支150万元,支付销售人员工资和外地销售分公司开支250万元。

11.支付银行利息130万元。

12.支付所得税100万元。

13.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有什么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说,资产负债表表示了一个时间点的概念,而利润表则是一张反映时间段的报表。比如,今天早上10点的时候,飘飘的兜里有100元钱,那这笔钱就会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里;而飘飘这个月辛苦工作赚了1000元,这1000元将会被记录在利润表里。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看两个时点,一个是2012年的12月31日,一个是2013年的12月31日,从2012年的12月31日到2013年的12月31日,这家新公司经历了整个2012年。在这一年中,这家公司一共盈利了520万元,它给自己的股东们分了100万元,还剩下420万元。那么,这420万元将被归入资产负债表当中的股东权益一项,属于未分配利润。但是在这之前,也就是2012年12月31日,这

家公司的账上已经有1000万元的未分配利润,那么,到2012年12月31日,它的账上就有1420万元的未分配利润。

这就是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最直接、最表面的联系了——利润表当中的一部分利润有可能被归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这一项,未分配利润将两张表联系在一起。

其实,不同的财务报表之间还有更加深入的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我们将通过第三张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来了解。届时,这三张财务报表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我们描摹企业的画像,透露出这家企业的一切秘密。

解剖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真相是什么?

从形式上来说,现金流量表可谓相当复杂。因为它不仅包含主表和附表两个部分,而且每个部分的内容看上去都很多。但是尽管如此,现金流量表在事实上仍旧是一张极其简单的报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得先了解什么叫现金流。

说到现金流,肯定有流入和流出两个方向。什么叫现金的流入呢?很显然,企业收到钱就意味着流入了现金。那什么叫现金的流出呢?所谓流出,就是企业给别人付了钱。所以现金流量表描述现金的流向,也就是企业收到钱和付出钱的情况。

现金流量表就跟自己家里记的流水账差不多。今天,我发了多少钱工资,买菜花了多少钱,给小时工发了多少工资,全都一一记录在案。现金流量表就跟我记的这些差不多,实际上,只要一个人会记流水账,也就会做现金流量表,因为现金流量表本身就是一张流水账单。

当然,要是都像上文写得这么简单,那会计们不就要失业了吗?所以说,现金流量表和自己家记的流水账还是有区别的。二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在现金流量表上,我们按照企业所进行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对现金流进行了分类。哪三种经济活动?我们知道,无论企业做了多少事,在会计眼中,其实就只有这三件事儿——经营、投资、融资。现金流量表怎么做呢?它就是从经营、投资和融资三个角度,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了描述。

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但尽管如此,还是不得不说,现金流量表依旧非常简单,这种分类方式不会让它变复杂,哪怕只是一点点。即使是家里的流水账,我们也可以对其进行分类。

工资就像销售产品之后得到的货币资金,因此,领工资当然属于经营活动中的流入项目。发到手上的工资是已经被扣除了个人所得税的,花出去的钱就是泼出去的水,这无疑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我拿工资买了菜,这也是一个经营活动,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我还给家里的小时工结算了他这一天的工钱,这同样属于我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拥有自己的房子,会给老婆买辆车。当然,我不是天天买车、天天买房,因此买车和买房属于生活中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或许有一天,我还会把车和房卖了,换成更好的,这样我就会得到一笔出售车、房带来的资金,这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

我买车、买房可能从银行贷款了,那借来的钱就是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了,但是借钱要还,我以后给银行还本付息就是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了。

因此,即使是某个家庭或个人的日常流水账,也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因此,对现金流进行诸如此类的分类不会使现金流量表变复杂,现金流量表依旧是一张非常简单的财务报表。

一家公司的现金是怎样流入和流出的?

对于企业来说,它会有哪些现金的流入或者流出呢?

每个人的生活都大同小异,企业的经济活动也都八九不离十。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活动当中包含哪几条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路径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销售产品,无论早晚都一定能使企业获得一些现金,这是一项重要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接下来,企业要采购原材料,要向员工支付工资,要缴税,这些则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可是,在有的情况下,缴税也能引起现金的流入,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这家公司可能得到了一些税收的返还——在一定情况下,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中,这完全有可能。也有人说,这或许跟企业代缴的增值税有关。真是要点个赞了,事实的真相的确如此。当顾客购买某件商品的时候,该商品的经营者会替税务局向顾客收取一笔增值税款。虽然这笔税款无论如何是要交到税务局去的,但该经营者毕竟收到了一笔钱,这就是为什么税收也能产生现金流入的原因。

退税(Tax Rebate):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优惠退税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即国家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或扩大某种经济活动而给予的税款退还。通常包括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复出口退税、溢征退税等多种形式。

以上各项,便是经营活动中现金的流入与流出,现在再来看一看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向。

企业的投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一家企业自己投给自己的,也即对内投资,这笔投资会形成这家公司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还有一种,是这家公司投资给别家公司的,比如购买别人的股票或者债券,或者组建一家子公司或合资企业,这是一种对外的投资。但无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只要是投资,就一定会出现现金的流出,这就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有流出自然有流入,投资活动也不例外,而且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同现金流出一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变卖了自己的资产;另一种是投资收益,比如这家公司在别家公司有股份,别家公司给它分了红,它就获得了一笔投资收益。这就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

最后,还要来看一看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对于企业来说,其融资方式也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债务融资,一种是股权融资。但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在它融资的时候一定会有现金流入。但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一定伴随着一定量的现金流出。比如进行债务融资,企业需要向银行还本付息;再比如进行股权融资,企业就需要给股东分红。

当然,在融资活动中,还有一些特殊的项目,比如说租赁。租赁被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前者租赁时间短、金额小;后者租赁期限长、金额大。虽然都是租赁,都要签订租赁协议,但在会计看来,融资性租赁其实是一种分期付款的购买行为。当企业签订了融资租赁协议,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报表要把未来的租金确认为一笔负债,而支付租金就成为偿还负债的融资活动现金流出。这就是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内容(见表4)。这样一张现金流量表,究竟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呢?

现金流量表为什么存在?

现金流量表,实际上就是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按照公司从事的经营、投资和融资三项活动进行分类的描述。这样的描述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说,如果我们用现金流量表上记录的所有现金的流入减去现金流量表上记录的所有现金的流出,就会得到现金净流量。因为现金流入会让企业的现金增加,而现金流出则会让其现金减少,所以现金净流量也就是企业现金的增减变化。因此,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企业得知自己目前的资金情况。

但也有人说,这一点资产负债表就能做到。资产负债表永远能让企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而对比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和年初的资产负债表,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一年中企业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化。

因此,想要了解现金的增减变化,完全不必依靠现金流量表。那现金流量表究竟为什么存在呢?它有什么独特的意义?

其实,现金流量表一直在竭尽所能地为企业描述其现金的来龙去脉——为什么相同的现金净流量会对企业有不同的意义,产生不同的影响?现金的增减变化又是怎样发生的?

举例来说。2013年,A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达到1个亿,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又分别耗费了8000万元和1000万元,因此,A公司的现金净流量达到了1000万元。同年,B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5000万元,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2000万元,但它获得了8000万元的融资性现金流量,因此,B公司的现金净流量也达到了1000万元。虽然现金净流量均为1000万元,也就是说在2013年

中,这两家公司的现金都增加了1000万元,但我们对它们的印象却大不相同:我们会觉得第一家公司运行得很健康,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但第二家公司的经营活动却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企业当然最希望现金大多从经营活动流入,因为源自经营活动的流入一般是可以长久持续下去的。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流出中,企业最喜欢的是投资,因为投资的现金流出很可能在某一日创造出收益。这就是为什么在了解现金的增减变化情况之外,还必须了解增减变化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需要一张现金流量表的原因。

更进一步,现金流量表在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呢?

可以说,现金流量表向我们展示了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增减变化的原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有那么多的项目,这些“老谋深算”的会计为什么单单挑出货币资金这一项呢?很简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钱一定是最重要的,也是企业最关心的,因为钱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关心现金的来龙去脉、监控企业运作风险的现金流量表正中企业下怀,这也是它的重大意义所在。

知道了现金流量表有这么多作用,读者们一定很想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吧,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现金流量表是怎样产生的?

还记得这家新公司所进行的13项经济活动吗?不难发现,这13项经济活动都与现金的收入与支出有关,都涉及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化,因此也都必须被记录在现金流量表上。由于现金流量表是一种分类记录,所以在把这些现金变化记录在上面的时候,就必须搞清楚这种现金变化到底是属于经营、投资还是融资,是属于流入还是流出。

第一项经济活动是,有一群人投入了3200万元组建了这家公司,这群人就自然而然变成了这家公司的股东。股东往公司投钱,引起了现金的增加,这是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

第二项经济活动是,这家公司向银行借了5100万元。显然,这也是一种融资行为,且引起了现金的流入。

第三项经济活动是,这家公司花了5700万元购置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虽然付出了一笔钱,但也获得了相应的资产,这是投资行为的现金流出。

紧接着,这家公司获得了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并为此支付了150万元。土地使用权是一项无形资产,所以它同样是一个投资活动。这项投资活动引起了货币资金的减少,所以它同样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这家公司就开始准备生产自己的产品啦。它先是采购了一批原材料。采购原材料属于日常的经营活动,而且会引起货币资金的减少,所以说是一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后来,这家公司花费了1200万元现金——用于支付员工的工资和车间的水电开支。显然,这也是一项经营活动,而且也造成了现金的流出。

接下来的第七项经济活动是,这个公司销售了产品,并因此向客户收了一些钱。这当然属于现金的流入,而且是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

第八项经济活动,这个公司为第二年的生产采购了一批原材料,还预付了150万元定金。虽然只是预付,但同样是为了采购原材料而产生的支出,所以它也是一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第九项经济活动是什么呢?这家公司进行了技术研究。这项活动一定会造成现金的流出,但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现金流出呢?如果说,这笔资金能为企业带来收益,那它一定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可技术研究却未必有成果,也就未必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它其实也是一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此外,这家公司还为销售人员的工资和销售部门的开支支付了一笔资金,也同时为管理人员的工资和部门管理的开支支付了一笔资金,两笔资金金额达到了400万元。这些都属于公司的日常经营,所以它们同样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第十一项,这个公司向银行偿还了130万元利息。它为什么会付利息呢?因为它借了银行的钱,这是一项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第十二项,这个公司支付了100万元的所得税。支付所得税又是一个经营行为,所以这是一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最后的第十三项经济活动是,这个公司给自己的股东们分配了100万元利润。它为什么要分配利润?是因为它用了股东的钱,所以就要给股东分钱,流出现金。因此,这同样是一项融资活动。

13项经济活动都在上面列明了,而且每一项都被标注了它们各自的“属性”——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还是融资活动,会造成现金

的流入还是流出。如此一来,现金流量表基本上也就产生了:只要把所有与经营相关的内容汇总在一起,就得出了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把所有与投资相关的内容汇总在一起,就是企业的投资活动现金流;把所有与融资相关的现金流汇总在一起,就得到了企业的融资活动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ash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的交易和事项产生的现金流量。它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主要项目包括: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收到的各种税费;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主要项目包括: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3)支付的各项税费;

(4)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Cash from Investing Activities):企业长期资产(通常指一年以上)的购建及其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购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现金流量和处置长期资产现金流量,并按其性质分项列示。

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以及收回的非现金资产。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因各种投资而分得的现金股利、利润、利息等。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扣除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损失而收到的保险赔偿收入,也在本项目反映。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以外,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其他现金流入如价值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不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部分,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借款利息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单独反映。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的固定资产,其首次付款支付的现金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进行各种性质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取得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股票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现金、长期债券投资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

融资活动现金流量(Cash from Financing Activities):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包括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金实际收到股款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现金(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等。

(2)“借款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举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目外,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接受现金捐赠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包括偿还金融企业的借款本金、偿还债券本金等。企业偿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在“偿债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5)“分配股利、利润和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以及支付给其他投资的利息。(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外,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等。其他现金流出如价值较大的,单独列项目反映。

通过观察这张现金流量表(见表5),我们能够得到一个什么结果呢?

这家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达到了8070万元,这说明,它在通过融资获得现金。

这家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5850万元,这说明,它在进行投资,并因此造成了现金的流出。但这5850万元不一定投向了公司外部,也有可能被用于其自身固定资产的建设和完善。

它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又是多少呢?答案是-500万元。看上去,它好像是亏损了;但我们又清楚地记得,它不仅是赚钱的,而且在新公司里面,它的盈利能力还算是不错的。因此,这家经营活动现金流为-500万元的公司实际上是一家正在盈利的公司,这再度验证了,净利润和现金流完全是两码事,完全可以一个为正、一个为负。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负,意味着经营活动的流入少于流出,也就是说,这家公司销售产品所获得的钱不足以支付它日常的人工开支和税务开支。有个词叫入不敷出,正好可以用来形容这种情况。既然自己的经营活动无法养活自己,那就只能依靠别人,这就好比是自己没有造血功能,那就只能依靠别人输血存活。

哪些地方需要输血呢?既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也为负,它显然是帮不上忙了,那就只能依靠融资活动了。融资活动不仅要养活它的经营,还要养活它的投资。

这家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流为8070万元,投资活动的现金流为-5850万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500万元,那么这家公司的现金净流量是多少呢?是1720万元。

有没有觉得这个数字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是吧?的确如此,我们曾在另一个地方见过它,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项目恰好是1720万元。

因为这家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它原先的货币资金是0,所以这一年间,它的货币资金增长了1720万元。而现金流量表恰好给我们解释了这1720万元是如何产生的:融入了8070万元的资金,然后又拿5850万元投资,最后用500万元补贴了公司经营活动的资金缺口,最后便剩下了这1720万元。

活用三张报表,打通财务数据经脉

为什么每家企业都需要这三张财务报表?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企业的三张报表了,可为什么每个企业都必须做这三张财务报表?为什么每个国家都要求企业做这三张财务报表?

回忆一下刚才那家新设立的公司。在刚刚设立的第一年里,这家公司一共发生了13项经济活动。这13项经济活动包括融资行为、投资行为和经营活动,涉及债务融资、股权融资、采购、生产、研发、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即使仅仅进行了13项经济活动,这家公司仍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地运作了起来。这13项经济活动实际上是企业正常经营情况的缩影,涵盖了一个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经济行为。

这13项经济活动是如何反映到这家公司的报表上来呢?

首先,利润表主要被用来描述企业的经营活动。最早与利润表产生联系的是第七项经济活动,即销售产品;这之后,在利润表上体现的还包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支付的所得税以及研发支出等。这些经济活动只与经营有关,所以利润表是主要描述经营活动的一种财务报表。

在经营活动中,也会存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项目,它们会被列在资产负债表中。当然,资产负债表还有很多其他的项目,让我们知道企业的固定资产有多少、无形资产有多少、长期投资有多少、短期借贷有多少、股东权益有多少……它们都属于投资或融资行为。因此,资产负债表虽然与经营活动有那么一点点的关系,但和投资、融资才算是真正的“血亲”。

看上去,企业的精英、投资和融资活动已经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交代清楚了,这家企业已经不再需要第三张报表了,但事实的真相似乎并不是这样。我们确实还有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既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也包括了企业投资和融资活动的现金流,也就是说,它把企业的经营、投资、融资活动又重新描述了一遍。看上去,现金流量表似乎做了一件重复的事儿。其实不然,不同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站在风险的角度,揭示企业的风险状况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的确如此,这三张报表实际上是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在第一个维度上,现金流量表描述了一家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即所谓风险的视角;在第二个维度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展示了倘若这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它将是什么样子——有多少家底,又有多少收益——即所谓收益的视角。

要了解一家企业,这两个维度缺一不可,企业需要在这两个维度之下全面了解自己的经营、投资、融资状况。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企业都需要三张报表,而且一定是这三张报表的原因。因为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完整地、不多不少地描述了一家公司的所有经济活动。

那么,企业还需要第四张、第五张或者更多的财务报表吗?当然不,有这三张就足够了。

银行家和投资专家最爱哪张报表?

既然三张报表各有各的侧重点,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整地描述企业的状况,我们就会想到,不同的财务报表其实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因此,企业作不同的决策时,或许会侧重从不同的财务报表获取信息。

比如说,如果现在这家公司要去银行贷款,银行一定会全神贯注地盯着它的现金流量表。奇了怪了,为什么是现金流量表,而不是资产负债表?

有人说,因为资产负债表毫无保留地泄露了这家公司的家底,也就因此预示了这家公司有无还债的能力以及还不起钱时可以用来抵债的资产。

似乎有点道理,但这么说的人实际上误解了银行的“真心”。银行从来都不希望企业还不起钱,也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家企业通过变卖自己的资产来还债,它希望企业手头永远有大量的现金。在这个角度上,银行最关心的当然是现金流量表,而非资产负债表。

那么投资者呢,他们更关注哪张报表?投资者最关心企业的收益,但他们关心的是未来的而非过去的或者现在的收益。到底是哪张财务报表最能展现企业未来的盈利水平呢?

答案是利润表。因为利润表将可持续的利润(经营利润)和不可持续的利润(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汇兑损益)分别列示,不仅能展示企业现在赚了多少钱,还能使读报表的人形成对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期。所以,如果一个投资者想知道这家企业未来的盈利状况如何,就应该求助于利润表。

现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每天都有很多兼并收购的行为发生。现在,小张的公司也要去收购另一家公司了,它应该最关注那家公司的哪一张财务报表呢?

有人说,那一定是利润表了,因为收购也是为了赚钱啊。但是,一旦这家企业被收购,它的经营情况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那它的利润肯定不会延续原先的发展趋势,利润表也就不能如实反映这种趋势了。

同样的道理,现金流量表也“阵亡”了,它不一定能帮助小张的公司预测这家公司未来的现金收益情况。

另一方面,我们买东西时总要先搞清楚这件东西是什么、有什么功能,购买一家公司当然更是如此。用会计的语言说,我们买公司是买了资产、负债,还是股东权益呢?如果你认为是资产,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购买一家公司相当于购买了它的股东权益,因为收购使你取代了原有股东而成为这个公司的新股东,所以你买下的是股东权益。既然成为这家公司的新股东,显然,你最该关注股东权益,而关注股东权益当然就要关注资产负债表了。

由于“股东权益=资产-负债”永恒成立,购买股东权益也就意味着同时购买了这家公司的资产与负债。购买资产也就罢了,购买负债是一种难以想象的行为,可不是嘛,谁会购买负债啊?可实际上,收购公司时你就买了那家公司的负债。不用花钱就能获得一家公司,就是所谓的零成本收购,显然是痴人说梦,除非……除非购买者还同时承担了这家公司的所有负债。

收购时,资产和负债谁更“危险”?

在购买一家公司的时候,你一定会担心,要购买的这家公司是不是用了各种方式伪装自己,把自己“装扮”得牛气十足——资产很多,但负债却很少。因此,资产和负债都是风险,资产是一种被高估的风险,而负债是一种被低估的风险。为了绕开风险,你找了一家专业机构,让它一项一项地评估这家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你以为你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不是。评估结果可以使你看清企业的资产,但却并不能如实地反映负债。

这家公司那个奸猾的老总向你耍了一个大花招——这家公司实际上欠了50笔债务,但它却只向你通报了30笔,而隐藏了其余20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找专业机构把已知的30笔负债都搞清楚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你仍然不知道另外20笔债务的存在。

因此,在兼并过程中,资产和负债这两种风险,究竟哪个更难控制呢?显然是负债。低估的风险相对更不可控,一旦被兼并者的财务报表隐瞒了一些负债,兼并者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当然,造成负债没有出现在报表上的原因多种多样,或有负债的存在便是其一。什么是或有负债呢?比如说,A公司向B公司借了500万元,而你要收购的这家C公司恰好为B公司做了担保,C公司也就同时背上了一笔或有负债。在这种情况下,要是A公司“跑路”,C公司就得代A公司向B公司偿还这笔债务;但如果A公司按时还了债,C公司自然可以高枕无忧。因此,那些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负债,就是所谓的或有负债。

除了或有负债,表外负债是更常见的原因。表外负债,就是那些明明存在但却没有被记录在财务报表上的负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容笔者在此先卖个关子。

怎么做同型分析?

在搞定了财务报表之后,就得了解一些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了。掌握了方法,才能进一步分析报表,否则即使对报表了如指掌、倒背如流,也依然无法对企业进行引导和指示。

都有哪些财务分析的方法呢?同型分析恐怕是最常用的。

这是一种结构分析。各个项目在利润表中分别占比多少就是利润表的结构;从收入到利润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损耗了多少,这就是对利润表进行同型分析的成果。

对资产负债表,同样可以做这样一个分析。资产负债表详细列明了各个项目在企业资金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这就是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而同型分析的着眼点正在于此。

那么,到底怎么做同型分析呢?还记得那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新公司吗?让我们先把它的利润表当成“小白鼠”,尝试一下所谓的同型分析。

使所有的项目都除以收入,再乘以100%,就能获得这些项目在收入中的占比,也就得到了同型分析的结果(见表6):营业成本为3100万元,占收入的72%;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5%和3%;营业利润所占的比重为14%,在扣除了2%的所得税之后,净利润在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12%。

这是一张进行了同型分析的报表,它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利润表的结构。因为营业成本占收入的72%,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又共同占据收入14%的比例,再加上2%的所得税,这就是为什么这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就只有12%能够转化为利润的原因。计算每一项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就获得了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同型分析的结果(见表7):货币资金占公司总资产的18%、应收账款占14%、预付账款2%、存货5%,也就是说,流动资产一共占这家公司资产总额的39%;与此同时,无形资产又占了2%的比重;余下的固定资产所占比例则达到60%。一家固定资产占比如此之大的企业,想必是一家制造业的企业。另外,这家公司的应收账款竟然占资产总额的14%,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这家公司的产品应该没那么好卖,它或许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来自同行的挑战。

此外,负债占了总资产的62%,负债当中又以短期借款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应付账款;而股东权益则占据了剩余38%的比重,其中,最初投入的3200万元股本占总资产的34%,未分配利润占4%。

教你如何看懂财务报表知识讲解

如何看懂会计报表(摘录自陆杭的家) 最近有很多人跑来问我,到底应该如何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着手,才不至于将重要的财务信息遗漏掉。那好,我就简单写一下,方便大家,也解放自己。 要看懂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首先要搞清楚至少应该有哪几张报表。 关于这个问题,我得说一下,报表是为了了解企业而服务的,做为企业的一个外部关系人,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企业呢。至少从三个方面,大家注意,我说的是至少,而不是只是。从哪三个方面呢?一个是企业财务状况,二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三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说白一点,就是,一是要搞清楚我目前有多少钱和欠人家多少钱,二是要搞清楚我这一段时间是赚了是赔了,如是赚了,赚多少,如果是赔了,赔多少,三是要搞清楚这一段时间从我手头上经手了多少实实在在的票子,收了多少票子,支出去了多少票子。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了让我们搞清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给我们准备了三张报表,一张是资产负债表,这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第一个问题,另一张是利润表或损益表,这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第二个问题,第三张是现金流量表,这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第三个问题。因此,我们最常见的就这三张报表。 基本搞明白企业给我们准备了哪几张报表之后,我们来看一看,这三张表是个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呢,我打个比较简单的比方,比如,你想让一个人告诉你一些事情,你首先要搞明白,他是不是对你撒谎,如果搞明白呢,第一,你要看他说的话,是不是前后矛盾,能不能自圆其说,这主要从形式上来考查,第二,你得对他说的话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具体事实,再去问一问其他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然后和他说的话做一个对比,看看有什么问题,等等,总之,要从内容上来考查。也就是说,要从两个方面去考查,即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去考查,才要对这件事情有真正的了解。在这里,我们只是先从形式上来考查,至于如何从内容上来考查会计报表,我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和大家来讲。那如何从形式上来考查呢,也就是说,会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语言,会计报表是会计人员来做的,如何来考查这些"狡诈"的会计人员是不是说了假话呢,首先要搞清楚,这几张报表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是不是正确的反映在这些会计报表上了。这些关系在会计上叫"勾稽关系",当然,一般情况下,企业放到我们面前的会计报表,这些关系都是正确的,那是企业在私下里核对了很多次才拿出来的,所以,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作为一个公司的会计人员,如果这个"勾稽关系"没搞正确,那真正有点太对不起观众了。谈了这些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表内的"勾稽关系",另一种是表间"勾稽关系",第一种很简单,就是表内各项目之间的加加减减,看一看加减得对不对,汇总是否有误等;第二种较复杂一点,就是,一张报有的某一项或几项,与另一张报表的某一项或几项,有一个确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来验证。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表内的"勾稽关系"吧。 先看一看资产负债表,这张报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出报表的那一时刻,这个公司资产负债情况如何,是穷还是富,穷的话,穷到什么地步,富得话,富得是不是流油。所以,这张报表,关键一点是看是什么时候出的,时点对这张报表的影响很大,因为,昨天穷,不一定今天就穷,今天富,不一定明天也一定也会福,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没有一个人会在一辈子总是一个状况,对吧。在这张报表时,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资产等于负债

《一本书读懂中国茶》导读

《一本书读懂中国茶》导读 品茗读书会的各位茶友书友: 大家好 我是孙瑞江,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陈龙老师主编的《一本书读懂中国茶》,此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此书今年11月份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评选为“2019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的优秀出版物”。 陈龙,出生于中国茶叶第一镇--安溪县感德镇,茶书网创始人、主笔,品茗读书会发起人。 咖啡、饮料、奶茶……任何一种饮品都无法取代茶的地位,从古至今,饮茶风尚一直都在传承着,从未间断。 爱茶就要懂茶,就要懂茶文化。本书首先从为什么喝茶说起,再说冲茶喝茶,再去了解各种茶的品种,随后才是茶的种植、加工、选购、存储,以及茶具、水、茶俗茶礼、茶史等用具与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总之,本书是想让不懂茶的人开始了解茶,并喜欢上茶、爱上茶,一本书就能找到自己想知道的品茶秘籍。 茶源于中国,中国是茶树的故乡,中国的西南三省云南、四川和贵州及其毗pí邻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好茶生长的基础在于土壤、气候和地形。中国茶叶产区辽阔,北起山东蓬莱,南至热带海南岛,西到西藏林芝,东至台湾岛,分为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横跨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区。包括浙江缙云、四川蒙顶山、湖北恩施、广西苍梧、贵州石阡qiān、安徽休宁、江西仪征等名茶之乡。 茶树的树型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之分,茶树由根、茎、芽、叶、花、果组成。茶叶采摘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的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寿命,茶叶采收分春、夏、秋、冬四季采摘,春茶根据时间又分为早春、晚春、清明前、清明后、谷雨前等茶,其中以清明、谷雨之间的茶品质为最佳。茶的鲜叶规格分为茶芽、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根据叶子展开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三叶初展。 茶在我国古代就备受欢迎,被赞为“养生之仙药,延年之秒术”,如今茶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天然饮料。茶叶兼具营养价值与药理作用于一身,它含有450种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不少于20种矿物质。经试验测定,一杯咖啡含有80-100毫克的咖啡因,而同样一杯茶中咖啡因的含量则是30-75毫克,因此喝茶上瘾的概率小。需要注意的是,茶叶中含的咖啡因成分有一定的耐受性,长期喝浓茶对健康不利。与其它饮料相比,茶有着不可替代的健康地位,可以清除体内垃圾、减肥瘦身,降脂降胆固醇,清除腹部脂肪,美容养颜,预防便秘又抗癌,对抗电脑手机辐射,清血管、降三高,提神醒脑、利尿解乏。 茶叶的价格主要有品质和级别决定,品质主要指茶叶的产地和树种,级别由采摘的芽叶和加工工艺决定,例如西湖龙井的级别主要是采摘时间和采摘部位有关,茶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价格就相差很多,同样是龙井,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是最贵的。同样的茶叶、手工制作的通常要比机器加工的贵,所以大家在购买茶叶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口味进行选择。八因子评茶法,用以评定茶叶品质,审评内容包括条索(或颗粒)、整碎、净度、色泽、汤色、香气、

教你怎样看懂财务报表内容

教你如何看明白财务报表01 2009-12-19 19:09 阅读106 评论0 字号:小 一.报表的形成、作用与原则 掀起你的盖头来----报表是什么 报表的雏形是一些由企业自行设计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 它们反映了报表的最初目的——为企业的业主记录和反映每天 的业务活动情况。这些财务记录随意地、偶然地、时断时续地保持着和进步着。当时的银行并不信任这些成堆的,一无标准二无质量操纵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一直到税收的出现,定期公布标准化的才提到了日程上来,随着准则的颁布和政府干预的加强,早期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就演变成了今天广为采纳的几种差不多的报表,依照这些浓缩的信息能够有效地推断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 现在的报表是企业的人员依照一定时期(例如月、季、年)的

记录,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种类编制的系统的报告文件。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展,报表的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几张报表提供的信息差不多不能满足或不能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报表以外的附注和讲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我们将这些附有详细附注和财务状况讲明书的报表称为财务报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需要报告的表外信息越来越多,附注的篇幅就越来越大,导致报表仅仅成为财务报告中的一小部分,但仍然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思念你的人是我----什么人需要阅读报表 思念报表的人、关怀报表的人成千成万,但他们关怀的目的和重心各不相同。 ——政府职能部门:统计、监管、税收 ——上级公司:打算、预算、决策 ——本企业:、检讨、调整 ——机构:评估、信贷 ——股东: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投资回报 ——公众(证券市场的潜在投资者):分析、预 测、投资 ——保险公司:承保、理赔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文/明日天地 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是PPT做的很牛的一位大叔——张志老师(网名@秋叶)今年的新作,这本书汇聚了张志老师这几年的读书经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阅读观,干货满满。对于那些自认为读过很多书,但是依然感觉没有什么用的人,建议读读这本书,学习一下张志老师的读书方法,相信收获会很大。 按书中介绍的分类,本书属于经管类,介绍读书方法的书,因此适合框读法。然后我尝试运用秋大的一种框读法来解读本书: 1)本书想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你老是感觉没有时间读书?(时间管理不好,不够坚持) 为什么你看了许多书,却依然感觉没什么用?(观念不对,方法不对) 究竟应该怎样读书?(阅读观、读书方法) 2)而现状却是这样的—— 首先,大部分人都有一颗求知的心,但大家都战胜不了自己人性的弱点,贪多,懒; 其次,人们普遍缺乏正确的阅读观念; 再次,大家对怎样高效阅读一本书缺少方法; 然后,大家都还不太愿意动手。 3)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大叔写了这本书。下面是我以“书摘+感悟”的形式来解读的笔 记。 这本书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序篇+上篇+中篇+下篇。大叔介绍的读书方法都在序篇里,后面三个部分都是大叔围绕前面的读书方法在作实际演示,所以整本书可以大致总结为“理论+实践”的结构。在序篇中他提到很多阅读的观点,在此摘录其精华与大家分享: 1.学会时间管理,再忙一年也能读上百本书。书中多次提到柳比歇夫这个人,谈到这个前苏联大叔的时间管理方法,令人惊叹。给我传达的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人如果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就容易做到自控自律,从而可以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给自己的阅读制定一个目标,就可以很好的促进这样的过程。 2.做喜欢的事情就会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考学到的这句格言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带着好奇心,认真的去做,当你在阅读中找到了乐趣有了收获,兴趣就来了。兴趣都是培养出来的,毕竟,没有人他一出生就喜欢做某一件事啊。 3.合理搭配四类书: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潮流书。工具书是随时要用到的书,比如词典一类的参考书,不论是语言类还是专业类,这类书不能少;专业书一年总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看几本;视野书可以拓展我们看事情的角度,有助于换位思考,解放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因此各种领域都可以涉猎,权当乐趣消遣就不错;潮流书嘛,主要是一些新书,要保持与时俱进,适当看一些也不错。 4.要清楚自己每个阶段读书的重点,因为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选书是有侧重的。高中的时候课程任务紧,读的书基本都是课内书籍,枯燥的要死,那除了这些教材书,我课外比较喜欢看的是天星教育的疯狂阅读系列,那个时候选书比较侧重于这种文艺青春类的书籍。刚上大学,开始接触一些国内或国外各类的作家,比如国内的韩寒、三毛,国外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等等,那时就比较侧重于文学散文类。现在的自己,意识到成长的重要性,想要能力的快速提高,专业类和PPT等职场必备技能类书籍就是学习的重点。因此一个特定的时段围绕自己的某个梦想或目标选定阅读的侧重点是很重要的。 5.什么都不懂真不如先看懂一门比较好。这里我想到大叔在另外一本书上提到的一个观点——“在成为通才之前得先在某一个方面成为专才”,这个道理与读书是相通的。

手把手教你看懂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分析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广,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地球村,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关联都越来越紧密。我们处理问题、办理事情的过程,很多时候都变成了获取有效信息的并成功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 财务报表作为所有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披露方式,已经成为这个信息化社会最被关注的元素,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即便你最近赋闲在家,每天只是做饭、看看书,安逸地享受生活,你也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与财务相关的数据。更何况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投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财务分析,财经评论。所以了解财务基本知识,看懂财务报表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须和必需了。而作为财会专业的同学们,看懂财务报表以及运用财务报表分析问题时通向高管的必要途径,因此我们开设了这门课。 第一章初识财务报表 要读懂财务报表,并能做简单的财务分析,必须了 解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这就好比好朋友让你评价他新装修得房子怎么样,你最起码需要了解他家有几间房子,各间房子主要功能是什么,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通用的圈套财务报表覆盖了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

投资、客户、供应商、员工信息、员工福利等所有的状态,如果能静下心来慢慢读,我们能发现,千篇一律的报表格式,虽然永远只有0-9 共十个数字组合,却恰恰是一部真正的大百科全书,每月都讲述着一个企业的大小事情。 老师通过一个通俗的老母亲餐厅的例子,来说明财务报表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我们读懂财务报表的意义。 第一节什么是财务报表 1.1.1 财务报表的构成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 (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

教你如何看懂财务报表 -

如何看懂财务报表 要看懂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首先要搞清楚至少应该有哪几张报表。 报表是为了了解企业而服务的,做为企业的一个外部关系人,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企业呢。至少从三个方面,从哪三个方面呢?一个是企业财务状况,二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三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说白一点,就是,一是要搞清楚我目前有多少钱和欠人家多少钱,二是要搞清楚我这一段时间是赚了是赔了,如是赚了,赚多少,如果是赔了,赔多少,三是要搞清楚这一段时间从我手头上经手了多少实实在在的钱,收了多少钱,支出去了多少钱。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了让我们搞清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给我们准备了三张报表,一张是资产负债表,这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第一个问题,另一张是利润表或损益表,这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第二个问题,第三张是现金流量表,这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第三个问题。因此,我们最常见的就这三张报表。 基本搞明白企业给我们准备了哪几张报表之后,我们来看一看,这三张表是个什么关系。这些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表内的“勾稽关系”,另一种是表间“勾稽关系”,第一种很简单,就是表内各项目之间的加加减减,看一看加减得对不对,汇总是否有误等;第二种较复杂一点,就是,一张报有的某一项或几项,与另一张报表的某一项或几项,有一个确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来验证。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表内的“勾稽关系”吧。 先看一看资产负债表,这张报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出报表的那一时刻,这个公司资产负债情况如何,是穷还是富,穷的话,穷到什么地步,富得话,富得是不是流油。所以,这张报表,关键一点是看是什么时候出的,时点对这张报表的影响很大,因为,昨天穷,不一定今天就穷,今天富,不一定明天也一定也会富,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没有一个人会在一辈子总是一个状况,对吧。在看这张报表时,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资产等于负债加上权益。如何理解呢,就是,我现在拥有的一切,不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来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就是借来的,自己有的,再加上借来的,当然就是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在会计上,目前我拥有的一切,就叫资产,而借来的钱,就是负债,自己的,就叫权益。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最重要的内部“勾稽关系”。 再看一看利润表或损益表,这张报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一段时间里,这个公司损益情况如何,就是说,在一段时间里,是赚了还是赔了,如是赚了,赚多少,如果是赔了,赔多少。所以,这张报表关键一点,就是看这段时间有多长,一般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的时间。在这张表里,最重要的一个“勾稽

读懂一本书

读懂一本书,精于一件事 到青少年中去测问:你心中最为向往也最为恐惧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将来干什么?做人难,首难在安身立命。这么大的世界,这么小的个人;大世界人太多,这么多的人与人既互相联系又互相排挤。时空莫逆,来路莫测。在世,要吃要喝要穿要住要建功立业要养家……千难万难,第一难确实就是如何给自己在这个拥挤的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难怪青少年最向往的是它,最怕的也是它--我将来干什么?若将这题目20年前拿来问我,我的回答也一样:我将来干什么?20年过去,向往已成昨日黄花,恐惧也灰飞烟灭,座标上,我的双脚迂回曲折了那么久那么久终于立定了,我摸索得太久,付出得太多,从懂得发问"我将来干什么"到我"干"了"什么",花去了将近20年的。20年的代价教给我一点诀窍,我愿将它诚告现在的青少年,即:读懂一本书,精于一件事。 18岁或许早一些,你差不多已经高中毕业,在人类高容量的知识库里,你算扫了盲。这个时候,如果你上了,很好;没上成,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具备了从各类书架上去挑选适合你胃口的某一类带专业性的书籍来阅读,也具备了寻师问友的能耐。花上三四年,只要真下功夫,你完全可以把某类专业修学完毕。这时候,你的脚下已经有了一片坚实的土地。就在你自行修学的同时,你可能已经随机而定地找到了一件谋生的事做,只是你也许不满意,你心中的"将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你当然可以对你的现状不满意,完全可以,也应该,因为你还年轻。但你千万别太着急,也不要怨天尤人。你记住你已有一块坚实的土地,因此,你一边随遇而安一边在你拥有的土地上"打井"--你将你已有的知识整理一下,选定其中一本最有代表性的最好的书来学。这回你不是记忆性的学了,是钻研!当你把它完全给"看透"了,你一定会豁然开朗,跃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你甚至可以找出这本书的谬误与纰漏。这时,你在某个学问领域,还具备了讨论、探索、发挥、创造的能力。你可以干点什么了!不必把专家学者看得太神秘,他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有的青年会说,我不爱读书,不想做学问,不想做任何一个领域的哪个"家",那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去学做一件事。真学。修汽车、煎大饼、画画、养花……可做的事太多了。你选一样你喜爱又有相应条件的事一心一意做了去,哪怕诸如刻印章之类的"雕虫小技",你学会了,做精了,世界的某个位置就属于你的了。 老话说,"三十而立"。30岁时立功立业可谓早,至于通常的安身立命,三十才立就嫌晚了一点。年轻人,在二十五六岁时如果还没拥有相对稳定的,会急的。所以,务必在你刚刚成为公民的那个年龄就得着眼于未来。不要荒废时光,毋贪眼前之乐,年少尽量多学点文化,打开眼界,拓宽思路,,年稍长后才有在生活的夹缝里游刃的资本。不要自卑自贱,也不要好高骛远。人活在世,懂透了一部书抑或精于一件事,就不用心慌,就是有,也是暂时的。社会机制本身必然为学有所专技有所长的人提供机会。要这个,因为社会的运转需要这样的人。

怎么看财务报表共7页

随着年报季报的披露,大量的隐藏信息藏身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笔者有位私募好友,对财务研究很有一套,本期就将他的财务精华整理成文,让我们看看私募是怎么样用指标来看年报的。众所周知,财务分析应该先从三张表入手,即利润表、现金流表和资产负债表。无论是大券商的顶级研究员还是草根研究员,都必须看这三大表。但对于普通中小散户来说,一大堆的报表数据不是能够读懂的,就算专业的财务人员也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本次揭幕者就揭露私募看财务报表的几大指标,只要掌握好这几大指标,相信你也会成为财务高手。 (一)利润表秘籍 1、市销率:相对于市盈率来说,该指标是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跟该公司销售收入的比率。有私募做过一个跟踪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销率对股价波动的关系影响,而市销率比市盈率还可靠。根据国外统计,通常情况下市销率等于1是最合适的。而在这个指标里,销售收入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企业销售收入不断增长而利润没有增长,这个企业的价值就要重估了。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先出现收入的改进,后出现利润的增长,所以收入比利润更真实、市销率比市盈率更有效、收入比利润更快反映企业状况。(这个观点我有不同意见,因为对企业和审计机构来说,帮助企业提前确认销售收入甚至虚构销售收入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如果能排除公司作假行为,其模型结论可能可以成立)。

2、毛利率:就是销售毛利润除销售收入。要跟踪毛利率的变化,要看历史上的情况,毛利率过高的现象不会持续(垄断行业例外),过低的现象也不会持续。所以,如果一个企业在毛利率很低的情况下有稳定的业绩,一旦价格上涨,利润的增加会非常明显。反过来,如果毛利率过高,企业业绩已经稳定,毛利率平稳的行业将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3、三费操纵:所谓三费,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费也可称为期间费用),从理论上来说,销售费用很难操纵,而管理费用可操纵的猫腻最多,管理费用中最可以操纵的就是“计提”。譬如有的公司计提绿化费、福利费,有的公司计提坏账损失,有的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一切,都会列入管理费用。所以,其中猫腻很多。而这些计提,多数不影响交税。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弄虚作假、隐瞒利润的手段。另外,从已公布年报的公司来看,譬如地产公司的计提,钢铁公司的计提等。当然,如果反过来,也可以成为故意增加利润的手段。比方说,钢铁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坏账了。但如果某段时间后这块资产突然值钱,公司冲回这笔计提费用,那当期利润也会大幅度增加。另外,折旧也是操纵利润的手法。总之,三项费用变化无穷,一家好企业,一般会保持三项费用的相对稳定。正常的企业,三项费用与销售收入成正比而且比例会低一些(表述不清楚!应该是期间费用与销售收入成正比变化并保持合理递增速度)。企业在扩张的同时,三项费用没有同步增加,就是企业挖潜的结果,这样的企业才有价值。

教你一本书读懂STEAM教育

教你一本书读懂STEAM教育 数字星球正向人类走来,全球的“编程风”愈刮愈烈,已有24个国家在基础教育中设立了编程课程。对于提高我国少儿教育质量而言,少儿编程教育亦有非常大的优势。而未来领导力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业界认可,经过少儿编程教育培训事业的深耕,未来领导力已被广大家长们,尤其是80后、90后家长们认可,随着STEAM教育被写进国家政策、大综合考试开始试点编程。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其中作为新东方投资千万的在线儿童编程教育机构——极客晨星应运而生,极客晨星采用游戏式互动教学法,螺旋式上升无缝衔接课程体系,专业名师倾力打造可视化模块课程,为全国6-16岁青少儿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综合学科能力。极客晨星在众多少儿编程教育机构中脱颖而出,其影响力和好评度持续上升,受到众多家长,尤其是80后、90后家长们的好评和认可。极客晨星开始在儿童编程赛道上疾驰,行业发展速度及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那么,如今大火的STEAM教育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有何发展历程呢?今天极客晨星小编就推荐一本书《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让你从这本书中读到STEAM教育的前世今生。 STEAM作为整合了科技与人文学科的教育,用以应对因学科之间、学校与世界之间的割裂所造成的学习者无法解决复杂问题、在新硬件时代难以创造出高品质产品的现状,致力培养学习者设计、应用和创新的能力。《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借助实证调研,揭示出我国正在兴起的STEAM教育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推进STEAM教育的建议。 那么与少儿编程息息相关的STEAM教育是怎样的呢? 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为加强美国K12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STEAM的原身是STEM理念,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鼓励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近期加入了Arts,也就是艺术,变得更加全面。 STEAM教育在美国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国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大部分中小学都设有STEAM教育的经费开支,而STEAM也被老师、校长、教育家们时时挂在嘴边。在STEAM教育的号召下,机器人、3D打印机进入了学校;奥巴马也加入了全民学编程的队伍,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条代码;帮助孩子们学**数学、科学的教育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而且这五个学科,技术和工程结合,艺术和数学结合,打破常规了学科界限。

如何看懂银行流水、三大财务报表(必学!)

一、如何看银行流水? 1. 贷款通常要用到的是企业的来帐总数,就是把某段时间内每笔进账都加起来,银行流水的进项主要表现方式;进项表现贷方,出项表现于借方,主要有卡存,现存,转入,工资,续存,网银转账,货款,劳务费等。 2. 拿着流水单,随意找一笔交易,打电话去电话银行,你自己输入查询密码,他在根据流水单上的明细,输入日期,如果和电话中报的吻合就没问题,反之对不上,就是假的。 3. 向开户行索取对账单,将银行存款明细账与对账单进行比较,真假立辨。 4. 从实际获取银行对账单和银行流水的程序上讲,还是有所差异的:银行对账单是银行提供给企业的用以核对账目的,审计人员一般是从企业直接获取该证据;但对于银行流水,一般要求审计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一同到银行打印,直接获取该证据。因此,从获取流程来讲,银行对账单经企业之手,因而可能被改动;而银行流水则相对更为可信,除非银行和企业合谋。二、如何看懂银行对账单? 一、1、Q:拿到个人的银行流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啊,分析哪些方面可以得出说明结论? A:从贷方发生额,能看出客户现金流入情况,这点是最重要的信息。2、Q:是否贷方发生频率高或金额高就意味着经营状况可以啊?A:(1)对,基本如此。请关注贷方累计发生额,及每笔发生额对应的会计科目,是否同销

售行业直接相关。目前还很少有企业通过半年前粉饰银行对账单,来获得信贷部门的信用记录。 (2)银行对账单应该结合客户银行存款明细账、销售收入明细账、成本费用明细账以及客户的上下游合同一起做综合比较。总的来说看对账单,一是怕对账单假;二是怕业务不真。单纯的看对账单,第一,就是看贷方的流水总额是否超过销售额,否则销售收入就有造假的嫌疑。当然并不是绝对,这里也有收现金的可能。 (3)第二,看流进流出的金额是否与客户的业务相一致,比如客户商品买卖金额都在几十万左右但银行对账单金额在几百万或者几万块徘徊,那就需要注意了,问其原因,另外要注意几点:流水总额超过销售额也不代表销售收入就一定真,可能客户几个账户来回倒,看借贷方是否正常。 (4)目前很多客户基本上都走一部分个人卡,对于客户拿来的个人卡,需要进行鉴别,不要客户随便拿过来几张卡的流水就说是自己的。看户主以及流水金额是否与业务相符。 (5)现在很多不规范的企业为了逃税,很大部分收入都是走的个人账户,审查时要了解清楚该企业的实际情况。 3、Q:请问怎么看“可能客户几个账户来回倒;看借贷方是否正常。借贷方异常,这个怎么看?经常有整数金额的进出,这个算正常吗?一般货款是不是都是非整数的? A:拿到企业的银行对账单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 (1)是否存在节假日期间发生对公业务结算情况,若有那银行对账单就是假的。

财务报表学习

你的债权有多少;看货币资金反映现有的资金余额;看应付帐款反映你的债务有多少. 3、现金流量表:它主要记录了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税收等活动的现金流动情况,也就是反映了主营业务的现金收支状况。 利润表上的利润可以通过增减折旧或暂不记坏帐等手段来改变,但要同时修改利润和营运资本项目就没有那么容易。公司宣布破产之前,连续多年净利润为正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该公司的经营现金流总是在破产前的几年里就开始恶化。如果我们十分关注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就可以预测公司的风险。因此,如果你想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又感到时间紧迫,你可以先看一眼它的经营现金流,因为它比任何其它财务数据更说明问题。 负债率(看公司的经营是否安全),还有上面所说的现金流(看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如何)。

营的能力。即进行成长性分析,这是投资者选购股票进行长期投资最为关注的重 指标:(1)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计算公式:销售利润 资产获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 =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100% (3)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计算公式:资本收益率 = 净利润/实收资本× 100% (4)资本保值增值

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5)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0% (6)流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计算公式: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7)应收帐款周转率:也称收帐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帐款周转快慢。计算公式:应收帐款周转率 = 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100% 赊销净额 = 销售收入 - 现销收入 - 销售退回、折让、折扣。由 销总额,即销售净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 (期初应收帐款余额 + 期末应收 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的效率的一种尺度。计算公式:存货周转率 = 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 100% 平均存货成本 = (起初存货成本 + 期末存货成本)÷ 2 (9)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 社会积累率: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计算公式:社会积累率 =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100% 现金流是所有财务报表

让你一本书读懂小学生趣味编程c++

让你一本书读懂小学生趣味编程c++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应该早点让孩子学习编程。其实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将编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中学甚至小学的教育体系之中。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从小学习编程。媒体上和朋友圈经常能够看到“编程将会被引入高考”“孩子再不开始学习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未来职业需要”之类的报道。其中作为新东方投资千万的在线儿童编程教育机构——极客晨星应运而生,极客晨星采用游戏式互动教学法,螺旋式上升无缝衔接课程体系,专业名师倾力打造可视化模块课程,为全国6-16岁青少儿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综合学科能力。极客晨星在众多少儿编程教育机构中脱颖而出,其影响力和好评度持续上升,受到众多家长,尤其是80后、90后家长们的好评和认可。极客晨星开始在儿童编程赛道上疾驰,行业发展速度及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那么,对于孩子学编程来说,你知道现在小学生编程c++么?今天极客晨星小编就来推介一本书《小学生趣味编程c++》,让你一本书读懂小学生趣味。 关于本书: 本书以单元和课的形式编排、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编程入门书,知识点依次呈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课课有习题,课课有课件,易学易会。以知识点为中心,适当地弱化语法,注重算法。利用流程图厘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计算思维。 内容简介: 本书是难度适当、易学易教的教材,是开展小学信息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本书选取80多个贴近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例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孩子兴趣,以程序为中心,适当地弱化语法。本书利用流程图厘清思路,并提供多种算法实现举一反三,让小学生在学习C+ +语言编程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本书循序渐进、层层铺垫地依次呈现各个知识点,深入浅出,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和魅力。 适用范围: 本书适合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阅读使用,可作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普及组竞赛教材,也可作为信息教师学习C+ +语言的入门教材。 正因为编程如此重要,从1984年起,中国计算机学会每年都举行“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希望通过比赛促进学校、社会开展程序教学。小学生学习编程并不是为了将来成为程序员,而是在学习中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学会编程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智能化、自动化的世界,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程序。学会编程,有利于在信息化的今天更高效地利用计算机;学会编程,能更好地读懂世界、适应世界、创造未来世界。

如何看懂三大财务报表

企业主要的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财务报表,这三大报表的作用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 2、利润分配表反映某一时期的利润分配情况,将期初未分配利润调整为期末未分配利润,并列入资产负债表。 3、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现金变化的结果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下面我们将对这三张表分别作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各位袋友看懂企业财务报表有所帮助。 〓怎样看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它的基本结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论公司处于怎样的状态这个会计平衡式永远是恒等的。左边反映的是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右边反映的是公司的不同权利人对这些资源的要求。债权人可以对公司的全部资源有要求权,公司以全部资产对不同债权人承担偿付责任,偿付完全部的负债之后,余下的才是所有者权益,即公司的资产净额。

我们利用资产负债表的资料,可以看出公司资产的分布状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据以评价公司资金营运、财务结构是否正常、合理;分析公司的流动性或变现能力,以及长、短期债务数量及偿债能力,评价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利用该表提供的资料还有助于计算公司的获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 在分析资产负债表要素时我们应首先注意到资产要素分析,具体包括:1.流动资产分析。分析公司的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各种应收应付款项、存货等。流动资产比往年提高,说明公司的支付能力与变现能力增强。 2.长期投资分析。分析一年期以上的投资,如公司控股、实施多元化经营等。长期投资的增加,表明公司的成长前景看好。 3.固定资产分析。这是对实物形态资产进行的分析。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固定资产数字,仅表示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各固定资产尚未折旧、折耗的金额并预期于未来各期间陆续收回,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折旧、损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各种报表的准确性。很明显,少提折旧就会增加当期利润。而多提折旧则会减少当期利润,有些公司常常就此埋下伏笔。 4.无形资产分析。主要分析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专利权等。商誉及其他无确指的无形资产一般不予列账,除非商

教你如何看懂财务报表

一. 会计报表的形成、作用与会计原则 掀起你的盖头来----会计报表是什么 会计报表的雏形是一些由企业自行设计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它们反映了会计报表的最初目的——为企业的业主记录和反映每天的业务活动情况。这些财务记录随意地、偶然地、时断时续地保持着和进步着。当时的银行并不信任这些成堆的,一无标准二无质量控制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一直到税收的出现,定期公布标准化的财务报表才提到了日程上来,随着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政府干预的加强,早期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就演变成了今天广为采用的几种基本的会计报表,根据这些浓缩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判断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 现在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例如月、季、年)的会计记录,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种类编制的系统的报告文件。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展,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几张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或不能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报表以外的附注和说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我们将这些附有详细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的会计报表称为财务会计报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需要报告的表外信息越来越多,附注的篇幅就越来越大,导致会计报表仅仅成为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一小部分,但仍然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思念你的人是我----什么人需要阅读会计报表 思念会计报表的人、关心会计报表的人成千成万,但他们关心的目的和重心各不相同。 ——政府职能部门:统计、监管、税收 ——上级公司:计划、预算、决策 ——本企业:总结、检讨、调整 ——金融机构:评估、信贷 ——股东: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投资回报 ——公众(证券市场的潜在投资者):分析、预 测、投资 ——保险公司:承保、理赔 企业不必为不同的使用者单独编制不同的会计报表,而是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同一套会计报表。

读懂一本书读后感(共2篇)

读懂一本书读后感(共2篇) 读懂一本书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收集的读懂一本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利用周末的时间读完了樊登老师的作品——《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这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选书、读书、解书和讲书。选书是起点,有可借鉴参考的标准和诀窍;读书和解书是过程,是看明白一本书的关键;讲书是结果,是验证读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信每一个爱好读书的人都在追求高效读书的方法,我也不例外。但是每次不是被手机吸引,就是边读边忘,合上书根本不知道讲了点啥,浪费时间不说,整个人还备受打击。樊登老师的`这本书可以说直击痛点,如剥笋般层层剖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对我而言犹如拨云见日。 首先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读书期间一定要跟手机保持距离,物理上完全分开,眼不见心不烦;大部分人读书喜欢边看边画线,标出认为重要的内容,这期间虽然感受是愉快的,貌似很用功,但真实情况是你的大脑根本没记住,要学会放下笔,专心阅读,过后再回

忆书中内容,让大脑运转,使大脑与知识反复摩擦,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是读书前要做好解构工作。所谓解构,就是弄明白这本书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接着以问题为导向去了解研究现状、影响及解决方案等。这样读书是有目的且脉络清晰的,不会边看边忘。同时还要学会划重点,对此樊登老师为我们归纳了8条评判标准,分别是:主题的概念被清晰界定;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某种解释或者观点令你意外的时候;递进关系;转折关系;不同侧面彰显书籍内在价值的时候;感受到心灵冲击时;奇闻异事。当这些内容出现时,要着重注意。 第三是要不断做大理解力的池子。读书在精不在快,读书的目的不是读完,而是将书中的知识化为己有,转变为自己的能力,但知识到能力是有一个界限的,量变不经过积累进步的过程是很难产生质变的。为高效快速完成到能力的转化只有提升理解力,不断扩大理解力的池子。理解力的池子都应该包含哪些知识呢?樊登老师归纳了7类,分别是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哲学、国学、管理学和人生经验。 第四是做好知识的反刍。《论语》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教导看完一本书后不要将其束之高阁,要及时温习。樊登老师的

150329《一本书读懂财报》读后感

《一本书读懂财报》读后感 首先,说明一下选择这本书来阅读的目的。前段时间,我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会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选择这本书来阅读,是想进一步巩固和学习财务知识,并从另一角度深入了解会计及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回顾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共11章,其中第一和第十章是开篇的序和总结。从第二章开始到第五章,书中着重讲解了财务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如何体现和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如何通过这三大之间内在关联的数据,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决策服务。其中第四章以“财务报表的诞生和内在逻辑”为题,分析了三大报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几章内容,可以知道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公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是静态报表;而利润表更像是一个漏斗,从收入的获得、费用的分摊,再到税费的缴纳,最后才剩下利润,它有时段的概念,是动态报表;最后一个是现金流量表,它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经营、投资和融资,报表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反映公司资金的变化情况。 后面的第六到九章进一步说明了三张报表的关系;注重讲解了怎样的公司才算是好的公司,并让读者结合自己公司的情况来照照镜子;最后还强调了,财务中把握风险的要诀。整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会计初学者阅读。 最后,总结一下读书后的收获。通过阅读这本书,一是巩固了财务知识,进一步了解了财务数据直接的内在关系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二是书本中经常采用实例数据比较的方式,来说明相似的数据,却反映着不同的企业状况,这种实例的列举很精彩。也让我从中认识到会计和财务,不仅是数据的计算,更是一种经营、更是一种管理。 2015年3月29日

一本书读懂财务报表读书笔记

一本书读懂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怎么做呢?它就是从经营、投资和融资三个角度,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了描述。 ?租赁被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前者租赁时间短、金额小;后者租赁期限长、金额大。 ?融资性租赁其实是一种分期付款的购买行为。 ?企业当然最希望现金大多从经营活动流入,因为源自经营活动的流入一般是可以长久持续下去的。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流出中,企业最喜欢的是投资,因为投资的现金流出很可能在某一日创造出收益。 ?利润表是主要描述经营活动的一种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虽然与经营活动有那么一点点的关系,但和投资、融资才算是真正的“血亲”。 ?现金流量表是站在风险的角度,揭示企业的风险状况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在第一个维度上,现金流量表描述了一家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即所谓风险的视角;在第二个维度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展示了倘若这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它将是什么样子——有多少家底,又有多少收益——即所谓收益的视角。 ?那么投资者呢,他们更关注哪张报表? ?答案是利润表。因为利润表将可持续的利润(经营利润)和不可持续的利润(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汇兑损益)分别列示,不仅能展示企业现在赚了多少钱,还能使读报表的人形成对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期。 ?购买一家公司相当于购买了它的股东权益,因为收购使你取代了原有股东而成为这个公司的新股东,所以你买下的是股东权益。 ?一家企业的净利润率较高,说明在从营业收入到利润的转化过程中损耗较少,也就有更多的收入可以转化为盈利,那这家企业一定是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 ?净利润率是一个与效益有关的概念。 ?总资产的周转率是一个与效率有关的概念。 ?即效率×效益=总资产报酬率, ?收入/总资产×净利润/收入=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报酬率 ?资产负债表左边的概念来说,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整体的投资回报;从资产负债表右边的概念来说,由于总资产等于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和,所以总资产报酬率是股东和债权人综合的投资回报。 ?净资产报酬 ?企业的投资回报决定于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效益可以用净利润率和毛利率来表示,效率则可以通过总资产周转率表现。 ?流动资产实际上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作准备,另一个角色是为企业的日常运营提供流动资金。当一家公司的流动比率为1,那么它的营运资金一定是不足的。 ?五力分别是: ?毛利率其实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应收账款和存货反映了企业和它下游购买方的关系;而应付账款则从侧面表现出企业上游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另外,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反映了这个行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资产周转率让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状况。 ?三张财务报表体现了两个维度:第一个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共同构建的维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