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25题,共50分)

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

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加

(上海卷)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5.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上海卷文综地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今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够号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五个成员国。

6.金砖国家成员国有四个国家人口数超过1亿,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中国B.印度C.俄罗斯D.巴西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中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

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

8.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

人均CO2排放量点图”(图2),

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

CO2排放量低的是

A .上海、天津

B .广东、福建

C .海南、贵州

D .辽宁、山东 10.山西、内蒙古人均GDP 高,但人均 CO2排放量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贫乏 B. 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产业发达 11.(山东卷文综地理 ).表1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 .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 .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 .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14题。 12.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 .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3.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 .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人均耕地减少 14.该现象会

A .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 .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 .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浙江卷1) 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5~16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15、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16、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出生率低

B 、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 、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 、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江苏卷 )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7--18题。

17.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表 1 国家

种植面积 (万公顷)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总产量

(万吨) 甲 4400 2.14 9416.00 乙 168 4.36 732.48 丙 2950 4.23 12478.50 丁 1036 1.80 1864.80 表2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18.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

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

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1年高考福建卷)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采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9~20题。

19.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0.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

图”,据图回

答21~22

题。

21.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 大于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 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 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 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2.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 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 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 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下图是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中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图。据此回答23~24题。

23.有学者就此统计图归纳出我国1949年以来的

人口转变模式的六阶段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2阶段,我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②3阶段,

我国净增人口最多的时期

③4阶段,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国策④5阶段,

我国人

口增长

速度最快的时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4.6阶段以后,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是 ①人口将持续高速增长 ②将逐渐接近零增长 ③青壮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 ④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5.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气候因素 C .战争因素 D .交通和通信因素 二.主观试题(5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12分) (1)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在A 、B 、C 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国。 (2)与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单项选择)

A .非洲

B .亚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标出A 点,以表示A 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 、B 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15岁以下 15-64岁 65岁以下 A 国 50 45 5 B 国 17 65 18

(4)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

A 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等。

(5

)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 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美国本土老年人迁移方向(1955——1960年)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 ”迁移。这些地区的优势条件是 。

(2)图中迁出地区主要是美国的 区。从这些地区迁出的原因是 。 (3)美国的这类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划分是属于 人口迁移,引起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受 和 因素的影响。

图1 2004年三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28.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4分)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3分)

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7所示)。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1分)

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2分)

29.《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一文认为:“地球能养活多少人?”并不是一个与“你有多大年龄?”一样的问题,它无法仅用一个数甚至是一个数的范围来回答。地球的承载力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待认识的过程,也取决于我们和子孙后代有待做出的选择。自然限制和人类选择的相互作用是理解人类承载力的关键。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是___________的基本内涵,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反映了这一概念的______________特征,为什么这一概念具有这一特征?

(3)材料中“人类承载力”实质是什么?其影响因素可分为哪几类?

(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需要我们和

子孙后代做出怎样的选择?

30.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与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

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②

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同发达国

家的人口增长相比较,特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题号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26.

27.

28.

29.

30.

答案

ADDBB BDABC AACBC DBBCB ACDCA

26.(1)30 A C (3分)(2)A(1分)(3)见图(1分)(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3分)(5)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2分)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2分)。27.(1)阳光地带(1分)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或气候宜人,环境优美)(2分)(2)东北部工业区(1分)纬度高,气候寒冷;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达,人口多(任答两点就可)(2分)(3)国内(1分)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1分)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环境因素(1分)

28.(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29.(1)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1分)20世纪中叶以来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人类开始关注、研究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这一概念。(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不确定性(1分)因为在概念中有“可预见到的时期内”,若时期发生变化,环境人口容量必然会发生变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人口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环境人口容量;自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人类选择)。(3分)(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3分)

30.(1)①1920年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②192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加快(2分)

(2)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完善(3分)

(3)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影响经济发展(2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