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锂离子蓄电池(HS 850760)2017 墨西哥(440个)进口商排名(按进口额排名)

锂离子蓄电池(HS 850760)2017 墨西哥(440个)进口商排名(按进口额排名)

锂离子蓄电池(HS 850760)2017 墨西哥(440个)进口商排名(按进口额排名)
锂离子蓄电池(HS 850760)2017 墨西哥(440个)进口商排名(按进口额排名)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附件1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 (试行) 1 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矿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要求适用于单体电池容量大于20Ah的矿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标志管理。 2 引用标准 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 MT/T 1078-2008 矿用本质安全输出直流电源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3 术语与定义 3.1 单体电池 构成蓄电池最小电气单元的电极和电解质的组合。 3.2 锂离子蓄电池 通过锂的氧化和还原产生电能的单体电池。 3.3 锂离子蓄电池模块 由5个或以上锂离子蓄电池串联组成的模块。 3.4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 在煤矿井下瓦斯气体环境使用的锂离子蓄电池。 4 名称与型号 4.1 产品名称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 4.2 产品型号 宜按下面方式编制型号

第一特征,F-磷酸铁锂□□□ 产品系列号,用1、2等表示 □第二特征,S-塑壳,G-钢壳,L-铝壳,R-软包额定容量,Ah □ 产品类型,L-锂电池 5 技术参数 至少应包括以下技术参数: a )额定电压,V ; b )额定容量,Ah ; c )内阻,Ω。 6 技术要求 6.1 锂离子蓄电池基本要求 6.1.1 应为安全性能较高的锂离子蓄电池,如磷酸铁锂蓄电池等。禁止采用钴酸锂蓄电池、三元系锂蓄电池、锰酸锂蓄电池。 6.1.2 安全性能应满足QC/T743-2006中5.1.11的要求,其中:过充性能应满足MT/T 1051-2007中4.4.3的规定,过放电性能应满足MT/T 1051-2007中4.4.4的规定,加热性能应满足QC/T743-2006和MT/T 1051-2007中严酷的规定(即试验时间2h 、试验温度150℃)。此外,还应满足MT/T 1051-2007中4.4.7重物冲击性能的要求。 6.1.3 当锂离子蓄电池具有泄压装置时,应设定泄压装置的开启压力,并在产品企业标准予以明确。 6.1.4 锂离子蓄电池20℃放电容量应不低于产品企业标准中规定的额定容量,同时不应高于额定容量的110%。 6.2 锂离子蓄电池模块基本要求 6.2.1 锂离子蓄电池模块的安全性能应满足QC/T743-2006中5.2.7的要求,其中:过充性能应满足MT/T 1051-2007中 4.4.3的规定,过放电性能应满足MT/T 1051-2007中4.4.4的规定,加热性能应满足QC/T743-2006和MT/T 1051-2007中严酷的规定(即试验时间2h 、试验温度150℃)。此外,还应满足MT/T 1051-2007中4.4.7条重物冲击性能的要求。 6.2.2 锂离子蓄电池模块20℃放电容量应不低于产品企业标准中规定的额定容量,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基本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功率驱动用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电池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其中的一部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IEC 60068-2-30:2005,IDT) GB/T 2423.43-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IEC 60068-2-47:2005,IDT) GB/T 2423.56-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和导则(IEC 60068-2-64:1993,IDT)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ISO/DIS 6469-1:2000,EQV)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ISO/DIS 6469-3:2000,EQV)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 GB/T xxxx.1- xxxx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1部分:一般规定(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1: General,MOD) GB/T xxxx.3- xxxx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3: Mechanical loads,MOD) GB/T xxxx.4- xxxx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4: Climatic loads,MOD) 术语和定义 1.1 蓄电池电子部件 采集或者同时监测蓄电池单体或模块的电和热数据的电子装置,必要时可以包括用于蓄电池单体均衡的电子部件。 注:蓄电池电子部件可以包括单体控制器。单体电池间的均衡可以由蓄电池电子部件控制,或者通过蓄电池控制单元控制。 1.2 蓄电池控制单元 battery control unit (BCU) 控制、管理、检测或计算电池系统的电和热相关的参数,并提供电池系统和其他车辆控制器通讯的电子装置。 1.3 1 / 20

DX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企业标准14页word文档

ICS 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企业标准 Q/HKD70-2019 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2012-04-01发布2012-04-15实施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发布 前言 本标准在防爆和矿用安全方面严格遵守GB 3836.1-2019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 3836.2-2019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在技术 内容上符合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等煤炭行业 的标准要求。 本标准由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俊、许世亮、苏震宇、卢文茹。

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以下简称电池箱)。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6.1-2019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 3836.2-2019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T2423.1-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 GB/T2423.10-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振动(正弦)GB/T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冲击 GB4208-2019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AQ1043-2019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3.产品分类 3.1 隔爆型式 电池箱为矿用隔爆型,防爆标志为“ExdIMb”。 3.2 型号 电池箱的型号标记图示如下: DX B L 2880/48 X (A) 设计修改序号 避险 额定输出电压 电源标称能量,Wh 锂离子蓄电池 隔爆型 电源箱 3.3 外形尺寸及重量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附件4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安全技术要求 (试行) 随着煤炭工业发展和矿山装备技术进步,监测通信系统、紧急避险设施、井下运输车辆等对防爆电源的容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GB3836.2-2010《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中明确禁止“在正常使用时可能释放电解气体的电池”在隔爆外壳内使用。为满足目前煤矿装备的迫切需要,在充分研究、反复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以及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安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产品分类、型号命名、安全技术要求、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矿井下使用的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的安全标志管理,其中锂离子蓄电池的容量在20~100Ah范围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 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 3836.3-2010 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GB 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T 408-1995 煤矿用直流稳压电源 MT/T 1078-2008 矿用本质安全输出直流电源 3 术语和定义 3.1 电池管理系统

通过检测单体电池与热、电相关数据,对单体电池或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管理、保护与控制的装置。 3.2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能量存储、转换装置,由隔爆外壳、锂离子蓄电池或锂离子蓄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有时还可包括充电系统、放电系统、显示系统、电源输入系统、电源输出系统等。 4 产品分类 4.1 按用途分 a)监测通信系统用后备电源,包括安全监控、人员管理、通信等系统后备电源; b)紧急避险设施用后备电源,包括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等后备电源; c)运输车辆用电源,包括防爆蓄电池电机车、防爆无轨胶轮车、单轨吊等用动力电源; d)防爆柴油机起动机用电源; e)其它。 4.2 按使用类型分 a)后备电源; b)动力电源。 5 产品名称与型号 5.1 产品名称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以下简称为电源)。 5.2 防爆标志 ExdI 或Exd[ib]I。 5.3 产品型号

矿用防爆锂离子蓄电池无轨胶轮车安全技术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矿用防爆锂离子蓄电池无轨胶轮车安全技术要求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342-30 矿用防爆锂离子蓄电池无轨胶轮车 安全技术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矿用防爆锂离子蓄电池无轨胶轮车(以下简称为防爆无轨胶轮车)的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要求适用于防爆无轨胶轮车的安全标志审核发放。 2 引用标准 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 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 3836.3-2010 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GB 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 3836.9-200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9部分:浇封型“m” GB 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要求 GB/T 12538-2003 两轴道路车辆重心位置的测定 GB/T 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 12540-2009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最小转弯通道圆直径和外摆值测量方法 GB/T 12544-2012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19854-2005 爆炸性环境用工业车辆防爆技术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组充电技术条件及安全性检测规范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 12/ T 246—2012 代替 DB12/T246-2005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组、充电器技术 条件及安全性检测规范 (送审稿)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命名 (1) 3.1 电池组术语、定义和符号 (1) 3.2 充电器术语、定义和符号 (3) 3.3 电池组型号命名 (3) 3.4 充电器的型号命名 (4) 4 要求 (5) 4.1 电池组的要求 (5) 4.1.1 外观、外形尺寸、重量、充电接口及标志和代号 (5) 4.1.2 电池组电性能 (7) 4.1.3 荷电保持能力 (7) 4.1.4 循环寿命 (7) 4.1.5 振动 (7) 4.1.6 电池组安全性 (7) 4.2 充电器的要求 (8) 4.2.1 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 (8) 4.2.2 输入功率、电流、直流输出电流和充电关断电流 (8) 4.2.3 发热 (8) 4.2.4 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 (8) 4.2.5 过载保护 (8) 4.2.6 机械强度 (8) 4.2.7 布线 (9) 4.2.8 输入、输出线及插头 (9) 4.2.9 安全标志 (9) 4.2.10 说明书 (9) 5 试验方法 (9) 5.1 测试条件 (9) 5.2 测量仪表、设备 (9) 5.3 电池组检验前的预处理 (9) 5.4 充电制度 (10) 5.5 电池组 (10) 5.5.1 外观、外观尺寸、重量、标志 (10) 5.5.2 电性能 (10) 5.5.3 荷电保持能力 (10) 5.5.4 循环寿命 (10)

起动用锂离子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起动用锂离子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起动用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装载在汽车上的起动用锂离子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 GB/T 5008.1-2013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41、GB/T 19596和GB/T 5008.1-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2900.41、GB/T 19596和GB/T 5008.1-2013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电池单体 secondary cell 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 电池模块 battery module 将一个以上电池单体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3.3 电池包 battery pack 通常包括电池单体、电池管理模块(不含BCU)、电池箱及相应附件(冷却部件、连接线缆等),具有从外部获得电能并可对外输出电能的单元。 3.4 电池系统 battery system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池包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电路、低压电路及机械总成等)构成的能量存储装置。 3.5 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以制造商规定的条件测得的并由制造商申明的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的容量值。 注:额定容量通常用安时(Ah)或毫安时(mAh)来表示。 3.6 初始容量 initial capacity 新出厂的动力蓄电池,在室温下完全充电后,以1 I1 (A)电流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3.7 容量恢复能力 capacity recovery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高温容量衰减解析

收稿日期:2001204218 作者简介:陈彦彬(1969— ),男,河南省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电源与电极材料、电镀及电解质溶液化学。 Biography :CHEN Yan 2bin (1969— ),male ,senior engineer ,Ph D.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Mn 2O 4高温容量衰减解析 陈彦彬, 刘庆国 (北京科技大学固体电解质研究室,北京100083) 摘要:有关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Mn 2O 4的衰减机理的认识目前尚存在争议。通过对LiMn 2O 4高温循环数据的解析,比较了两个电位平台容量衰减的相对速度。结果表明,放电过程中高电位平台容量的衰减速度快于低电位平台,而充电过程中低电位平台的衰减速度更快。循环过程中极化增大所导致的电位平台间的容量转移决定了两平台容量的相对衰减速度,极化增大与钝化膜的增厚、电解质的积累性氧化所引起的电导率下降有关。另外电解质的氧化也呈加速趋势,加快了高电位平台放电容量的衰减速度。几种掺杂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的相对速度与极化增加的相对快慢完全吻合,进一步印证了容量衰减与材料溶解、结构变化、钝化膜增厚之间的对应关系。关键词:锂离子蓄电池;LiMn 2O 4尖晶石;容量;电解质;自放电 中图分类号:TM 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87X (2002)0120005204 Analysis of the capacity fading of LiMn 2O 4a 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 2ion batterie s at high temperature CHEN Yan 2bin ,L IU Qing 2guo (L aboratory of Soli d Elect rolyte ,Beiji ng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 ng 100083,Chi na ) Abstract :The dispute of capacity 2fading mechanism for spinel LiMn 2O 4as the cathode material used in Li 2ion battery is still remaining.The fading rates at each voltage plateau were compared by analyzing the cycling data of the spinel LiMn 2O 4.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acity 2fading rate at the upper voltage plateau is more rapid 2ly than that at the lower voltage plateau during discharge.However ,the fading rate at the upper voltage plateau is slower than that at the lower voltage plateau in charging process.The relative fading rate is lied on the capaci 2ty shift between the two voltage plateau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polarization increasing during cycling process.The polarization increasing is related to the passivated 2film thickening and the conductivity decreasing due to the accumulative oxidation of electrolyte.In addition ,the fading rate of discharge capacity at the upper voltage plateau is also increased by the accelerating trend of electrolyte oxidation.The related capacity 2fading rate of se 2veral doped materials during cycling proces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ed rate of polarization increasing.Thu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among the capacity fading ,the material dissolving ,the structure modifying and the passivated 2film thickening are confirmed. K ey w ords :Li 2ion batteries ;spinel LiMn 2O 4;capacity ;electrolyte ;self 2discharge 目前以LiCoO 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蓄电池以其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的优点在便携式电器中得到成功应用,但由于钴资源有限、价格昂贵,正极材料的成本占电池总成本的1/3以上,因此其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而LiMn 2O 4以其电化学性能良好、价格低、资源丰富等优势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材料也面临着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那就是高温性能问 题。 LiMn 2O 4的高温容量衰减现象已受到材料工作者和锂电池界的普遍关注,有关衰减机理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文献报道,其主要原因包括[1~10]:锰的溶解、结构的变化、活性粉体的断裂、钝化膜的形成、Jahn 2Teller 效应、电解液的氧化等。但各研究者的结果及观点尚不一致。首先就两个电位平台衰减速度的相对快慢存在分歧。Xia 等人[6]报道,无论在高温还是室 温下,高电位平台(4.15V )的容量衰减在材料的整个衰减中起 主导作用,原因是循环过程中该区不稳定的两相结构逐渐变成稳定的单相结构;而Robertson [7]和Huang [8]等人则报道,容量 衰减主要发生在低电位平台(4.05V ),其原因是三价锰的含量较高,溶解速度也相应较快。其次,Thackery [11]及Liu [12]等报

锂离子蓄电池高电压三元正极材料

高电压方向——三元篇 之前把钴酸锂在高电压方向的发展状况做了一下简单的总结。个人认为,钴酸锂在高电压方向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三元材料的影响。 镍钴锰三元材料 三元材料在现行的主流正极中,发展时间最短,成熟度也自然比较低。 因为主要是探讨三元材料的在高电压领域的状况,所以只谈一下与高电压方向相关的内容。由于三元材料不存在钴酸锂深度放电后结构坍塌的问题,所以影响三元材料高电压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结构完整性和表面性质。这两方面综合决定了材料在高电压下的克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在高温下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一最关键问题。 三元材料研究时间较短,高电压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 优势: 一般谈到三元高电压,主要是指比例接近111的三元材料,因为镍含量较高的话,材料的稳定性会降低;而镍含量较低的话,即使提高电压也没什么容量优势。不过目前国内也有532三元材料高电压的研发,不过应该在4.3V左右,至于国外做到了什么水平,暂时还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 结构足够完整的111的三元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是很强的,即使在全电池中充电到4.5V,材料本身的结构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三元在高电压下的克容量也是很值得称道的。一般4.35V下可以达到165(1C)左右,4.5V下可以超过200。 存在的问题: 目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高电压电解液。这里说没有合适的电解液主要是指国内对于高电压纯三元软包电池电解液的缺乏,电池在高温下的容量衰减,产气与电池厚度变化等指标均不理想,而圆柱电池的高电压电解液相对成熟,基本上可以满足4.35V电池性能的需求。 其次,由于三元材料首次效率很难超过90%,所以对于高能量负极的要求也是比较迫切的。此外,之前说过三元材料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很好,但是前提是材料本身的层状结构完整,况且面对现在并不成熟的高电压三元电池体系,对于材料的结构完整性要求更高。但是现在的三元厂家很少专门把相关的产品定位于高电压领域,尤其是很多中低端三元产品在高电压领域显示不出丝毫的优势。 解决方案: 很多做过高电压三元电池的技术人员都有这样的认识:目前如何做好三元材料和电解液的匹配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了做好高电压三元市场,我们和国内的一些电解液厂家做过深入沟通,其中一家国内很知名的电解液厂家专门负责高电压三元电解液开发的技术人员坦言,目前他们可以提供成熟的4.35V甚至更高的圆柱专用电解液,但是对于高电压软包这一领域,还面临电池高温性能瓶颈。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电解液厂家或者三元材料单独可以解决的,而需要双方共同的合作,共同的探讨,而这正是国内锂电行业所缺乏的。 前景 尽管目前纯三元高电压电池的市场并未真正开启,甚至可以说刚刚起步,但是既然日韩已经有了成熟的先例,而且智能手机对于高电压电池的选择虽然无可奈何但是顺理成章,当市场真正开启之时,需求量之大,利润率之高,是可以预见的。 虽然三元材料本身具有高至4.5V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和令人满意的高克容量,是否能够早日觅得匹配的电解液和电池工艺,将决定是在这场高电压战役中能否打破钴酸锂长久以来近乎垄断地位的关键所在。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安全技术要求 (试行) 随着煤炭工业发展和矿山装备技术进步,监测通信系统、紧急避险设施、井下运输车辆等对防爆电源的容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GB3836.2-2010《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中明确禁止“在正常使用时可能释放电解气体的电池”在隔爆外壳内使用。为满足目前煤矿装备的迫切需要,在充分研究、反复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以及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安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产品分类、型号命名、安全技术要求、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煤矿井下使用的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的安全标志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 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 3836.3-2010 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GB 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MT/T 154.2-1996 煤矿用电器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T 408-1995 煤矿用直流稳压电源 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 MT/T 1078-2008 矿用本质安全输出直流电源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3 术语和定义

3.1 单体电池 构成蓄电池最小电气单元的电极和电解质的组合。 3.2 电池组 以串联方式连接起来,增加电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电池。 3.3 电池模块 由5个或以上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的单元。 3.4 电池管理系统 通过检测单体电池与热、电相关数据,对单体电池或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管理、保护与控制的装置。 3.5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能量存储、转换装置,由隔爆外壳、单体电池或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有时还可包括充电系统、放电系统、显示系统、电源输入系统、电源输出系统等。 4 产品分类 4.1 按用途分 (1)监测通信系统用后备电源,包括安全监控、人员管理、通信等系统后备电源; (2)紧急避险设施用后备电源,包括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等后备电源; (3)运输车辆用电源,包括防爆蓄电池电机车、防爆无轨胶轮车、单轨吊等用动力电源; (4)防爆柴油机起动机用电源; (5)其它。 4.2 按使用类型分 (1)后备电源; (2)动力电源。 5 产品名称与型号 5.1 产品名称

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成本分析

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成本分析 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目标市场 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储能较大、无记忆性和质量轻等优势发展迅速,一直在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等电器上大量使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能量工艺装置;同时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并网发电站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锂电池组为代表的储能技术成为核心发展的对象。 针对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以功率型电池为主,其特点是:电池的放电倍率很大,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注意减小电池的内阻;在极片的选取上,高功率型的电池极片要厚些,在涂敷的厚度上,高功率型的电池极片要涂得薄些,这样锂离子和电子在电阻相对较大的电极活性物质上迁移的距离小,总内阻减小,可以支持大电流,以达到高功率的要求; 针对储能电池以能量型电池为主,其特点与功率电池相反。对于高能量型电池,放电的倍率较小,那么在综合考虑内阻和容量的时候可以把容量排在前面,当然在增大容量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减小内阻。 二、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产业链状况

结合项目目前的状况,这里重点讨论电芯的成本情况,因为作为一个电池组(电池包),电芯是基础,多个电芯串并联组成电池组,多电池组串并联组成电池包,然后装在电动车上使用或做储能电源。而且其成本特性属于变动成本,后期电池组装过程中更多的与设备、软件等固定成本相关。电芯的关键是:正极(阴极)、负极(阳极)、电解液和隔膜。 三、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分析 1、正极(阴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包括电解液、隔离材料、正负极材料等。正极材料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 1~4:1),因此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其成本也直接决定电池成本高低。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场上主要使用以下五种材料: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标志现场评审准则(暂行)

附件3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标志现场评审准则(暂行) ★否决项●考核项■观察项 序号项目名称评审内容及要求 1 机构 1.1 注册资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的注册资金应不少于2000万元。 1.2 生产合法性★①营业执照应在有效期内; ★②所生产产品应在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 1.3 生产场所★应具备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固定场所,生产场所面积不小于5000m2,有生产场所的合法证明文件。 2 管理体系 2.1 体系文件★①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机构以及完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现行操作相符; ●③应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传达至全体员工; ●④应建立质量否决制度。

序号项目名称评审内容及要求 2.2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①应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制度; ■②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③产品质量审核内容至少应包括:《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试行)》规定的试验项目、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用户质量反馈意见等; ■④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实施纠正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3 人员 3.1 技术人员★至少应具有20名获得或相当于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册技术人员。 3.2 人员素质●①相关负责人应对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性能有较深了解; ★②技术负责人应熟悉锂离子蓄电池性能以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技术人员应熟悉标准、《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试行)》、图纸、生产工艺、检验等工作; ●③关键工序的人员应该熟悉其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规程等内容,操作熟练; ●④检验人员应该熟悉标准、检验规程等内容,操作熟练。 3.3 培训■①应制定并实施培训管理制度; ■②应有年度培训计划,并明确培训要求; ■③应有人员培训状况记录,并能反映出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部人员的培训情况; ●④应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进行资格培训,并持证上岗; ●⑤应有与产品相关的矿山法规、标准的培训及记录。 4 技术文件管理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 趋势

一、文献综述 1、前言 现阶段,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引领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日本的行业技术水平具有领先优势,韩国的动力电池制造能力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则具有引领前沿的科研能力。 2、国外发展现状 2·1日本 2·11 2009年,日本政府推出了RISING计划(创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事业)和U~EAD项目(汽车用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系统),并于2013年更新了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路线图(RM2013),具体指标有2020年电池的续航里程实现250~350km·电池系统总电量达到25~35kW·h,电池能量密度实现250Wh· kg-1,功率密变达到1500W·kg-1,循环寿命达到1000-1500次,价格成本降低到2万日元/W·h。RM2013指明了电极材料的发展方向,正极材料要发展xLiMn03·(1~x)LiMO2(M=Ni,Co,Mn,0≤x≤1)、LizMSi0s、LiNiosMn1s04、LiCnP04、Li2MSO·F、LiMO2(M=Ni,Co,Mn);负极材料要发展Sn~CoC合金,Si基负极包括Si/C和Si0,以及Si基合金。 2·12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为松下电池公司。松下是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导者,作为Tesla最主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凭借Tesla的发展稳居市场领导者地位,全球市场份额在20%左右。目前松下电池主要给ModelS和MndelX提供18650圆柱电池,正极采用镍钴铝三元材料(NCA),负极使用硅碳复合材料,单体能量密度可达252Wh·kg-1,而即将使用在Mode13上的21700圆柱形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更是提高到300Wh·kg-1·是目前行业内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 2·2韩国 2·21 2011年,韩国启动了包含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应用技术研究、评价及测试基础设施以及下一代电池研究的二次电池技术研发项目。LG化学和三星SDI是具有代表性的韩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也是动力电池领域的后起之秀,两者凭借先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分析研究进展1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研究进展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 翟金玲魏进平杨晓亮高学平阎杰 摘要:综述了目前对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和及其掺杂衍生物进行表面包覆改性地方法、所用材料、效果以及机理地最新进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和地热稳定性较差,和由于与电解液地恶性相互作用等原因高温循环性能很差.在正极材料表面通过各种方法包覆一层阻隔物,可弥补材料地缺点,提高材料地实用性.包覆材料主要包括无机氧化物、无机盐、单质和导电聚合物四大类,其中和包覆可明显提高等地热稳定性,、和包覆可提高等高温时地循环稳定性.表面包覆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地改善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地方法,很具有应用前景.关键词: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包覆方法;包覆材料锂离子蓄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及污染少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医疗仪器电源以及宇宙空间等领域.正极材料是锂离子蓄电池需要解决地关键问题之一,也决定着锂离子蓄电池地性能、价格及未来地发展.目前已经商品化地锂离子蓄电池主要选用作为正极材料,但钴资源贫乏、价格昂贵,急需开发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比能量高、稳定性好、无环境污染地正极材料.和及其掺杂衍生物是最有望取代地正极材料.此外、和锂钒氧化物也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兴趣,很有发展前景.脱锂后,部分变成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左右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放出大量地热()[],在过充电、挤压、温度过高以及过电流等不正常情况下工作时很可能爆炸.尖晶石地锰原料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安全性好、价格便宜,可逆容量可达到[],但在高于℃条件下其可逆容量剧烈衰减[],且储存性能差[],阻碍了其大规模生产应用.锰在电解液中地溶解和效应引起地结构收缩与膨胀是造成容量衰减地主要原因[,],富锂尖晶石或用部分取代中地氧原子可减少容量衰减[]. 具有较高地比容量、较低地价格,但合成条件苛刻,循环容量衰减较快,热稳定性较差,在充电后期高脱锂状态地是亚稳态化合物,在一定地温度或电池滥用情况下会发生分解析出氧气[].地掺杂衍生物如、具有制备条件简单、比容量高和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前者在较高温度如℃时性能急剧恶化,且储存性能差[]; 后者地热稳定性也较差[].针对上述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有益地探索,其中表面包覆是一种简便有效地方法.该方法就是在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薄而稳定地阻隔物,使正极材料和电解液隔离开来,可有效阻止二者之间地恶性相互:作用,提高材料地热稳定性、结构稳定性、循环性和倍率放电特性等.目前,对正极材料地表面包覆改性已引起人们地关注,本文将这方面地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包覆方法对正极材料进行包覆地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对电极材料粉末进行包覆,另一类是对电极薄膜进行包覆.前者地优点是所有粒子均可均匀地被包覆,但表面包覆后会影响粒子之间地接触和电极地电子电导率;后者虽可避免这些问题,但是很难对所有地粒子均匀包覆[].目前对薄膜电极地包覆方法有射频磁控溅射法[]、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脉冲激光沉积法[]等.对电极薄膜进行包覆需要较昂贵地设备,且大量制备不太容易,而包覆正极材料颗粒比较简单易行,适用于规模生产.包覆电极材料粉末常用地有化学沉积法[,,]和溶胶—凝胶法[],前者主要是包覆金属氢氧化物前驱体和磷酸铝等结晶细小,且在溶液中生成胶状沉淀地物质,但包覆地均匀性不太理想;而后者原料价格昂贵,使用地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严重.最近又发明了以下几种新方法,具有显著地特点. 表面活性剂法表面活性剂含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它地端基可以和电极材料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如库仑相互作用、氢键和共价键. []在年用两性地凝胶体表面活性剂将微米级地粒子包覆在上.实验过程中溶胶地值必须用乙酸调到等电点附近(即).在等电点,连接在上地凝胶体表面活性剂地离解成,与表面上产生地发生脱水反应,从而使粒子不断地包覆在上,然后将粉末在℃烘干.该法地优点是不需要高温处理,但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有可能破坏电池地电化学性能.图

锂及锂离子蓄电池有机溶剂研究进展

锂及锂离子蓄电池有机溶剂研究进展 l、有机溶剂的化学和电化学 选择有机溶剂主要考虑:(1)有机溶剂对电池安全性的影响;(2)有机溶剂的氧化稳定性; (3)有机溶剂与负极的相容性;(4)有机溶剂对电解液电导率的影响。安全性与有机溶剂的闪点、挥发性、毒性和电池在滥用状态下同其它电池材料的反应等有关。电解液应具有内在的稳定性,不与其他的活性电极材料发生反应,或者能在电极表面形成一个离子通透性非常好的钝化膜。要求有机电解液具有一定的电导率,使电极反应速率快、实现电池在可逆容量下大电流充放电。 1.1有机溶剂对电池安全性的影响 电池在过热、短路等滥用状态下,引发有机溶剂的燃烧甚至爆炸,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机溶剂应具有尽可能高的闪点,因此要求它:(1)和锂盐的混合物即有机电解液的闪点高于单独存在的纯溶剂;(2)和电解质锂盐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与电极反应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如EC(碳酸乙烯酯)和PC(碳酸丙烯酯)的分解产物具有非常低的闪点(<-100℃)。但燃烧发生在燃料和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火源接触时,不是简单地由闪点决定的。有机溶剂分解和锂盐分解产生的气体产物如氟化物在电池内分别充当了燃料和氧化剂,即使在没有外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二者相互接触也有可能引起燃烧,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排气孔被打开。电池内部是否会起火是由点火温度而不是闪点决定的,燃烧的难易程度直接受物质的闪点影响。而点火温度不是一个由物质性质决定的物理常数,它与电他的内部压力、热量分布等有关。电他的安全性通过过热状态下的滥用实验确定,这比通过热损失建立的数学模拟准确得多。 1.2有机溶剂的氧化稳定性 为了获得较高的单体电池电压,锂离子电他的正极材料一般都是高电势的嵌锂化合物,如LiCoO2工作电压高达4.5V,这就要求电解液应该具有足够的耐氧化稳定性。醚如THF 的电解液易于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有机溶剂发生聚合。常在其分子中引入一定的电负性基团如氰基、碳酸根或酯基以增加有机溶剂的耐氧化稳定性,氰基键能高达则930KJ/mol,具有很强的耐氧化稳定性,乙氰具有最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即使在较高的电压下也难于被氧化。但是乙氰对锂不稳定。链状羧酸酯具有超过4.5V的氧化稳定电势,但采用石墨测试电极对阴极进行扫描时,发现在电压0.6V时存在一还原反应峰,表明溶剂的嵌入。羧酸内酯在3.2—5.1V范围内具氧化稳定性,碳酸酯有超过4.8V的氧化稳定性,但它们在石墨电极上也有还原峰出现。环丁砜和二甲亚砜在很高和很低电位都非常稳定,其中环丁砜有最大的电化学稳定窗口(>6.1V)。EC、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等用于高电压的锂离子电池,醚和羧酸酯尤其是环状醚则有可能用于低电压的金属锂二次电池。 1.3有机溶剂与负极的相容性 有机溶剂与锂离子共嵌入碳负极内用于降低单位体积内储锂能力,溶剂的分解还会造成电极的剥落。首次充放电过程中,溶剂在负极上还原形成覆盖在碳电极表面的钝化层惰性膜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造成的电池容量总损失约为电池理论容量的25%。通过优化电解液的组成包括溶剂组成,能够改善电极界面SEI膜的组成,阻止溶剂和电极的进一步反应,抑制溶剂共插对电极的破坏,减小电极/电解液界面电阻,提高电池的循环效率和可逆容量等性能。 1.4有机溶剂对电解液电导率的影响 优化有机电解液的组成,提高有机电解液的电导率,减小极化,是提高电极额定速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有机溶剂介电常数越大,锂盐就越容易溶解和解离;粘度越小,离子移动速度越快。常将介电常数较大与粘度较小的有机溶剂混合作为锂和锂离子蓄电池的电解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