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一堂课

高一地理一堂课

高一地理一堂课

于都六中高一(2)班元旦晚会小品剧本

一天,老师走进课堂,学生们一齐起立喊:“老师早上好!”

老师愤愤地说:“只叫早上好?那我下午呢?难道就不好了吗?”

于是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下午好!”

老师又愤愤地说:“那我晚上呢?”

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晚上也好!”

老师点点头说道:“这样才行,现在重新喊一遍!”

学生们一齐喊:“老师早上好,下午好,晚上也好!”

老师说道:“坐下!今天我们要复习反义词,我们这样练习,我说一句,你们大声说出反义词。现在开始

老师:“今天天气很好。”学生:“今天天气很坏。”

老师:“到处阳光明媚。”学生:“到处阴云密布。”

老师:“马路上人山人海。”学生:“马路上空无一人。”

老师:“年轻。”学生:“年老。”

老师:“站立。”学生:“躺倒”

老师:“有个年轻人站立在路上。”学生:“有个年老人躺倒在路上。”

老师:“我捡到一元钱。”学生:“我丢了一元钱。”

老师:“我捡到一元钱,交给老师。”学生:“我丢了一元钱,去偷老师。”

老师:“错误,不能这样说!”学生:“正确,应该这样说!”

老师:“错误。”学生:“正确。”

老师:“这不行,这是违法行为!”学生:“这可以,这是合法行为!”

老师:“我说错误。”学生:“我们说正确。”

老师:“听老师的,老师说的才是正确!”学生:“听我们的,老师说的都是错误!”

老师:“你们愚蠢。”学生:“我们聪明。”

老师:“停止!”学生:“继续!”

老师:“你们现在停止!别说了!”学生:“我们现在继续!还要说!”

老师:“你们这些蠢猪,我说停止!”学生:“我们都是天才,我们说继续!”

老师:“你们听老师的!”学生:“老师听我们的!”

老师:“学生都得听老师的!”学生:“老师都得听学生的!”

老师:“现在你们停止练习!”学生:“现在我们继续练习!”

老师:“你们没完没了了吗?”学生:“我们有始有终的呀!”

老师:“那你们就停止!蠢猪!”、学生:“那我们该继续!天才!”

....之后老师怒气冲冲地抱着书本走出了教室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精选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精选 在人教版高一地理的课本中,涉及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内容也比较多,我们的学生要认真熟悉好地理的内容,尤其是文科的学生。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 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高一上册全册教材说课

高一地理 所说的教科书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上册。 21世纪是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新世纪,一方面,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人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地理知识更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知识组成部分,它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新教材对过去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构建教材框架的做法进行了改革,选择的内容反映现代观念,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反映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使学生乐于学习。 一、课程价值 作为课程资源的主体部分,本课程更明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其课程的价值就体现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 1、 知识构建功能 本教材主要围绕人类生存环境介绍了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宇宙环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如新教材中除了讲述海洋的基本特征外,更多的篇幅是讲述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海洋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海洋空间的拓展,海洋对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影响,以及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的知识体系。 2、能力培养功能 本教材注重对地理事物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即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战略的及立体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都上了一个台阶。如课后活动安排了“调查家乡的大气污染状况”,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走访和调查,丰富了学习手段和增强了合作学习,并已写成我校的校本教材。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多因素、多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对他们来说也是终身受益的。 3、实践操作功能 教材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克服了“知识中心”的片面倾向。如,在自学园地中增加了技能篇:如何制作学习卡片、分析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如何进行野外考察、地理数据的表示和运用等。 4、心理教育功能 新课程中学生是一个求知者,教材在知识处理中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不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知、感悟和理解。如教材中共计380幅插图,许多图下设计了思考题,即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又

高一地理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行星 2.太阳系河外星系二.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3.类地巨远日三.1.光照条件 2.(1)日地(2)体积、质量(3)水 [课后综合检测]:一.1.B 2.B 3.C 4.D 5.B 6.D 7.B 8.C 9. C 10.A 二.11.(1)水星海王星地球土星 (2)E、F B、D (3)B (4)用逆时针方向标出。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无水的存在,温度较低。 12.(1)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及适宜的温度条件。 (2)可能是温度不再适宜或液态水消失或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消失等。(只要答对一条即可) (3)不能。因为该行星温差太大,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气体球氢和氦 6000K 2.(1)电磁波 (2)高温、高压核聚变质量 (3)低纬度高纬度 3.(1)光、热生物 (2)地表温度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二.1.光球色球日冕 2.大规模黑子耀斑 11年3.(1)电离层无线电短波 (2)磁场磁暴 (3)两极极光 (4)地震水旱灾害[课后综合检测]:一.1. C 2. B 3. D 4.B 5.D 6.B 7.C 8.D 9.C 10.B 二.11.(1)光球层日冕层 (2)耀斑色球 (3)黑子光球色球 (4)降水量电离磁暴12.(1)赤道减少极点 (2)20°~25°极点和赤道极点(3)赤道纬度递减极点 (4)纬度增大 第三节 [课前自主探究]:一.1.(1)地轴北极星(2)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恒星角速度线速度两极角速度赤道两侧 2.(1)太阳(2)自西向东(3)恒星年(4)椭圆 1月初快 7月初慢二 .1.黄道平面赤道平面23°26′2.回归三.1.(1)球体性质昼夜 (2)交替 24小时 2.(1)早 1小时 4分钟 (2)15° 24 中央经线 120° 3.(2)右偏左偏不偏 四.1(1)大于长短相反 (2)小于短长相反 (3)最长最短极昼 (4)最短最长极夜 (5)昼夜等长 (6)昼夜等长 2.(1)直射纬线递减 (2)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复习 第一篇宇宙和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宇宙的范围:150亿光年 2、宇宙的特点:不断运动的物质世界 3、宇宙的组成:天体,弥漫物质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二:太阳系 1、太阳系的基本构成:恒星(中心天体)、大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 恒星(中心天体):太阳 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木星,土星:巨行星(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最大:木星 最多卫星:土星 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卡戎、2003313(齐娜) 2、太阳系的运动:运动速度:250千米/秒,周期:2.5亿年 八颗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太阳 (1)基本特点 组成成分: 氢和氦

(2)太阳的外部结构 (3)太阳活动 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对地影响:气候变化(降水、气温)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太阳风在极地形成极光 三、地球宇宙环境的意义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日地距离: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的表层环境与运动 1、微弱的引力 2、月球地貌 平原、盆地 高原、山地 环形山 3、月球的运动 公转与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27.32天(恒星月) 二、月相 月相——因日地月三者位置不同而产生的。 月相:新月,上娥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娥眉月朔望月: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所经历的时间29.53 天。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教材.doc

编写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并使用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我们编写了这套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共分两册,分别与教科书上、下册配合使用。 本书各单元的结构分为教材分析、练习篇参考答案、参考资料三个部分。在教材分析中,对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编排作了总的说明,对每一课的具体内容作了分析说明,同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教师参考。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编写时间又很仓促,因此这套教师教学用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广大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编写者:第五单元:高俊昌;第六单元:刘健;第七单元:韦志榕;第八单元:覃燕飞、丁尧清。责任编辑:刘健;审定:吴履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 2003年9月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 在前四单元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从本单元开始,将要学习人文地理。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大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目前以至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建设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为此,教材对本单元内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材无论讲述农业生产活动,还是讲述工业生产活动,侧重点都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而是在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教材在本单元的引言中概要地阐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全单元教材就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在第8单元作单独讲述,本单元教材只是在自学园地中,安排了“持续农业”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第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分析实例入手,阐述基本原理(如农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选择),并用大量事实材料进行说明。(2)从教材结构看,本单元分别用2课时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用2课时讲述工业区域,目的是通过诸多不同类型的具体地域的分析,来论证基本原理。这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3)讲述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或工业区域,都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说明普遍规律的。典型案例的选取,除考虑到其代表性外,还照顾到世界各地,以使学生从小见大,了解世界各地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情况。(4)讲述基本原理或进行地域分析,都尽可能举中国的实例,或联系中国以及学生家乡的实际。 第三,体现发展的观念。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例如,教材分析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别关注各地域类型的形

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一节课怎么上呢

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一节课怎么上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构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特点(模块教学与学分制。 (2认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必修与选修模块。 (3探讨学习高中地理的重要性与基本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和任务。 了解高中地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课程理念、性质、目标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教师设计好多媒体地理课件。重点准备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构思。 (2课堂上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教学重点环节、步骤与探讨的主要问题。 通过图片、文字、动画、遥感地图、音乐等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并结合课本为学生创设课堂探究情境。 (3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分组讨论学习过程中教 师要注意调控好课堂纪律和关注学生讨论问题不能“跑题”。 (4课后作业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学习体会或认识”。 教师批阅选择优秀作业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和共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和同学们之间展开自我介绍,相互认识、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初步建立“师生” 与“生生”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为创建“自主、合作、探究” 式学习模式与构建“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内外一体式的新型课堂结构建立良好开端。 (2通过教师介绍学校基本情况与展示学校办学条件、发展历史、教育教学成果并请学生思考回答自己对 学校的认识、要求、看法等,培养学生“热爱学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增强学生“爱学习、爱学校”的优良品德。 (3通过教师对高中新教材、新课标的介绍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方向、内容、要求、目标。通过讨论、思 考理解课改的目的意义。根据同学自己初中地理学习的经验、体会相互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明白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与重要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大屏幕投影:认识新同学学习新教材(可以配上校园优美的风光图片或音乐 2、导入新课:欢迎新同学!我是同学们的地理教师。我们相识相聚是缘分。 (播放音乐:“遇上你是我的缘”。

最新上海高中地理等级考试真题及答案(WORD打印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貌C.水文D.气候 2.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14时B.15时C.16时D.17时 3.2017年3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 4.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 5.在亚欧大陆某些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东风送雨”现象。在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出现这一现象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6.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38毫米,上升幅度为30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作业要求:以高中地理教材某一册书为例,梳理该册书中的核心概念,并绘制概念框架图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势向四周传播。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去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大气环流:全球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广义上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开学第一节地理课

高一第一节地理课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地理老师。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叫?,性别女(看得出来吧)。我刚带完高三,这学期下来教高一,所以从今天起,就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地理这门课。 “同学们,古代有个人,地理学得非常好,很厉害,这个人叫诸葛亮。”“为什么说诸葛亮地理学得好呢?有人说他是…上知(学生齐答:天文),下知(学生齐答:地理),其势利行,善用水火。?大家看,天文加上地理人家都知道。 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仗,就在博望坡利用地形放了一把火,烧得曹操十万大军大败,而当时刘备仅为四千兵马,这说明什么呢?地理学得好,在军事上能抵千军万马吧。再拿赤壁之战来说,还是一把火,烧得曹操百万雄兵仅余百十人,很厉害吧。而且,诸葛亮还学会了天气预报,咱们想想,草船借箭,不就是预报三天内有雾嘛。”“火烧赤壁时有句话叫…万事俱备,只欠什么啊??(齐答:东风),这东风不是被诸葛亮装神弄鬼给借来了嘛,其实,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风出现,与周瑜共同拟定了借助东南风火攻曹操船队的战斗方案,结果大获全胜! 我先问个问题。大家喜欢地理吗?(有喜欢,有不喜欢。事物都有两面性)喜欢的同学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兴趣,追随自己的兴趣把它学好。不喜欢的同学,也不要紧。可能不一定是你不喜欢地理,有可能是你不喜欢地理课而已。总有喜欢星座的同学吧(我是金牛座,这个星座出美女啊比如奥黛丽赫本,)、有喜欢旅游的吧、有喜欢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的吧,喜欢航天的、喜欢研究宇宙的同学吧……这些都跟地理有关。你说你不喜欢地理还真说不过去。 我一开始也并不那么喜欢地理,直到大学学了地理专业。因为我们有很多野外实习的经历,去庐山、内蒙古、湛江、清远、中山、珠海等地方进行野外考察。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在寒暑假出去旅游,比如这个暑假我去了河源、珠海、梅州和广州长隆。以后如果有机会我可以带同学们出去野外考察。好不好? 好!那我再提一个问题:什么是地理?你知道地理是研究什么东西的吗?(地理就是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严格说地理只研究地球表面的东西。比如山、河、湖、海、草原、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 不过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有所不同,初中主要学习现象,高中需要探讨本质,不单单要知道现象还要知道原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那学好地理有什么好处呢?地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从我们的衣食住行来说。先说“衣”,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去看埃及金字塔,穿个羽绒服去合适不合适?(不合适)。那么假如我们冬天去哈尔滨看冰雕,穿个短裤去合适不合适?(不合适),就像我们大学五月去庐山,在广州大家早就穿短袖了,所以我们去庐山的时候带的都是短衣短裤。谁知道去到庐山住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庐山宾馆,又一直下雨。大家都冻得半死,幸亏当时我带了一件长袖衣服,结果在那里一个星期都穿那件衣服!所以地理学好点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再说“食”,就拿?和?做比较,我在?一年四季都吃海鲜,一日三餐最少有两餐吃鱼,因为市场上卖得最多的就是鱼类。在?,我们班有没有本地人,你有没有去过某市场?有没有在那里卖过螃蟹或濑尿虾?没有!我想吃螃蟹都去中心市场才买得到。为什么两个地方差别那么大?因为……。大家不单单地理学得好,还很有生活常识哈。 再来谈谈“住”,南方以前很多瓦房都是尖顶的,像云南广西这些地方还有很多竹楼。而北方陕西甘肃这些地方都是平房比较多呢?因为南方多雨,尖顶有利于排水,竹楼不那么潮湿。

最全面人教版高一地理精选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精选知识点汇总 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 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 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 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 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 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特大城市——100 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 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 万人口小城市——20 万人口以下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表现 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 丰富城市用地

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 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 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 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 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 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上海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二[1]附答案

高二地理(新教材)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菇石是以下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C) A.流水堆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2、下列地貌形态属于流水沉积而成的是(B) A.流动沙丘B.河口三角洲C.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D.喀斯特地貌3、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是(C) 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大理岩 4、下列地理事物中,以外力为主形成的是(B) A.喜马拉雅山B.黄河下游的“地上河”C.东非裂谷D.夏威夷群岛5、完全位于大洋的板块是(D). A.印度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北冰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 6、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地球的地壳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 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红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都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7、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B) 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水的溶蚀 8、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A)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 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 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10、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D)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11、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C) A.喷出岩B.变质岩C.沉积岩D.侵入岩 12、右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C) A.流水的侵蚀B.流水的搬运 C.流水的堆积D.风力的堆积 13、我国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是() 西南地区 15、2006年10月1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度喷发,从分布来看,它属于(D) A.环太平洋火山带B.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 C.洋底火山带D.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17、以下哪座山不是花岗岩山体(D) A.华山B.衡山C.黄山D.泰山 18、以下关于侵入岩的描述错误的是(B) A.结晶时间缓慢 B.晶体颗粒较细 C.花岗岩是最常见的侵入岩 D.岩浆在地下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 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 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 速度 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南北极点为 零(同一纬度海拔 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备注: 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三明九中陈良豪 一、教材分析: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沙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教材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按照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讲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二课时主要了解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荒漠化的发展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有效运行讨论法、探究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所以本课教学手段采用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如何防治荒漠化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突出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分析案例,并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人类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的意义。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图 1.4)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 P8 图 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 燃 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 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 活动); ★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 P3 图 1.2) 总星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 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 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 23° 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 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 0°~ 23 °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南极上空 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15°∕ h )。 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 7 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秒 昼夜 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 =24 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日 6时 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 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 示 2323°

2016年上海地理等级考试题与答案Word版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巴黎协定》是“人类送给地球最好的礼物”。《巴黎协定》缔约国承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将直接有助于 ①减缓海平面上升趋势②减轻酸雨的危害 ③减缓臭氧洞扩大趋势④减轻水体的污染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我国于1970年4月发射升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已在太空无动力飞行了46年。 这主要是由太空环境的某些特性所致,这些特性是 ①高真空②超低温③强辐射④微重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正月十五24时(地方时),某天文爱好者在E地观测到一轮明月。此时,月、地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4.从秋分日到冬至日,上海地区的昼夜状况表现为 A.昼长夜短,昼渐短B.昼短夜长,昼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长D.昼短夜长,昼渐长 5.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内的“女王头”,是由具有明显层理构造的砂岩 经海水长期侵蚀而成。该岩石属于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2016年4月,南美洲西部的厄瓜多尔发生强烈地震。这是因为该国位于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B.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 7.一个区域往往具有其特色的地表形态,我国云贵高原发育最典型的地貌是A.喀斯特地貌B.黄土地貌C.风成地貌D.流水地貌 8.南水北调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降水B.地表径流C.水汽输送D.地下径流 9.世界各大流域的径流资源相差很大,径流资源最丰富的是 A.长江流域B.尼罗河流域C.亚马孙河流域D.密西西比河流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